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統編版)專題01 填空題1.(23-24六年級下·遼寧錦州·期末)中國始終堅持走共同發展的道路,通過發展促進和平,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建設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2.(23-24六年級下·黑龍江雙鴨山·期末)為了保護地球家園,人們設立了很多保護環境的節日:如2月2日是“ ”、4月22日是“ ”、6月5日是“ ”。3.(23-24六年級下·黑龍江雙鴨山·期末)中國高舉和平、發展、 、 的旗幟,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的這條主線。4.(23-24六年級下·陜西咸陽·期末)2024年5月12日是第 個全國防災減災日。5.(23-24六年級下·陜西咸陽·期末)按照( )范圍,國際組織可以分為世界性國際組織和區域性國際組織。6.(23-24六年級下·安徽蕪湖·期末) 是當代最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在維護世界和平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7.(23-24六年級下·安徽蕪湖·期末)清潔能源包括 能、風能、水能、生物能等,其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8.(23-24六年級下·新疆吐魯番·期末)聯合國是當代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 )國際組織,在維護( )、促進全球發展、增進各國友好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9.(23-24六年級下·新疆巴音郭楞·期末)古巴比倫、古印度、( )、( ),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10.(23-24六年級下·貴州銅仁·期末)光伏板組件是一種暴露在陽光下便會產生直流電的發電裝置。這種太陽能屬于( )能源。11.(23-24六年級下·新疆喀什·期末)保護環境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讓我們行動起來讓 、 山更綠、水更清。12.(23-24六年級下·黑龍江齊齊哈爾·期末)古代文明的遺跡是我們了解過去的重要途徑,也是人類共同的( )財富和( )財富,需要我們去珍惜、領悟和( )。13.(23-24六年級下·黑龍江齊齊哈爾·期末)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 )這條主線,踐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維護國家( )。14.(23-24六年級下·吉林白城·期末)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踐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維護 。15.(23-24六年級下·貴州黔南·期末)中國于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6.(23-24六年級下·山東聊城·期末)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主要內容包括:互相尊重( )和( )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17.(23-24六年級下·河北保定·期末)100多年前, 逐步取代蒸汽動力,人類社會由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跨入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代。18.(23-24六年級下·河北保定·期末)燃煤電廠排放廢氣對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是: ,沙漠面積悄然擴大對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是: ,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你可以提出 、 等措施緩解這些環境問題。19.(23-24六年級下·遼寧營口·期末)我們在認同自己文化的同時,應以( )、開放的態度對待不同于我們的文化。20.(23-24六年級下·遼寧盤錦·期末)到目前為止, 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為了保護它,人類不斷探索創新,大力發展 經濟,實現 發展。21.(23-24六年級下·遼寧盤錦·期末) 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它們見證著 的聰明才智。22.(23-24六年級下·遼寧盤錦·期末)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本著 、安鄰、 的原則,同周邊國家和平共處、共同發展。23.(23-24六年級下·遼寧盤錦·期末)近百年來,隨著人口的 和人類 的增加,地球出現了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24.(23-24六年級下·湖北孝感·期末)今天,中國已經成為 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堅強力量。25.(23-24六年級下·甘肅定西·期末)世界人民( )和平,和平是當前國際社會的主要趨勢,局部戰爭的頻率和規模均呈下降趨勢。和平來之不易,值得倍加( )。26.(23-24六年級下·甘肅定西·期末)中國不干涉別國的內部事務,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堅持與鄰為善、與鄰為伴,本著睦鄰、安鄰、富鄰的原則,同周邊國家( )、( )。27.(23-24六年級下·湖南岳陽·期末)我們在認同自己文化的同時,應以包容、( )的態度對待不同于我們的文化。28.(23-24六年級下·江蘇宿遷·期末)明朝時期,我國的( )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像他這樣世界著名的航海家你還知道( )、( )等。29.(23-24六年級下·江蘇宿遷·期末)在未來,清潔能源將成為主要能源供應方式,你知道的清潔能源有( )、( )、( )等。30.(23-24六年級下·江蘇宿遷·期末)不同的文化會有不同的禮儀。我知道世界上不同國家的見面禮儀有:( )、( )、( )等。31.(23-24六年級下·江蘇宿遷·期末)我國位于七大洲之一的亞洲東部,七大洲中我還知道( )洲、( )洲等。32.(23-24六年級下·山西晉中·期末)2024年4月25日,神舟 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航天員 擔任指令長。33.(23-24六年級下·山西晉中·期末)波蘭科學家 根據前人的天文觀察和推算,提出了“日心說”。“日心說”的發表沖破了“ ”的束縛,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科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34.(23-24六年級下·江蘇宿遷·期末)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 我們小學生可以( )、( )。35.(23-24六年級下·江蘇宿遷·期末)按照地理范圍,國際組織可以分為世界性國際組織和( )。36.(23-24六年級下·河南周口·期末)多姿多彩的世界,激發著人類無窮的夢想。為實現夢想,需要更多的人學習( ),弘揚( ),傳播科學思想。37.(23-24六年級下·陜西延安·期末)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和平是當前國際社會的主要趨勢,局部戰爭的頻率和規模均呈( )趨勢。(選填“上升”或“下降”)38.(23-24六年級下·江蘇宿遷·期末)近段時間俄烏戰爭升級,巴以沖突不斷,中國主張 解決國際爭端并提出中國方案。39.(23-24六年級下·浙江紹興·期末)2024年11月4日,神舟 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40.(23-24六年級下·山東濰坊·期末)2024年4月28日下午三時許,神舟十七號航天員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和神舟十八號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在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軌舉行交接儀式,6名航天員分別在確認書上簽字。這是空間站建成以來第( )次航天員在軌交接輪換。41.(23-24六年級下·河南南陽·期末)1405-1433年,( )率船隊七次下西洋。42.(23-24六年級下·吉林松原·期末)中國始終堅持走共同發展的道路,“( )”建設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43.(23-24六年級下·吉林松原·期末)戰爭不僅給人們的( )、( )和( )、( )造成巨大的傷害,也給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44.(23-24六年級下·吉林松原·期末)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的( )、( )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45.(23-24六年級下·吉林松原·期末)中國高舉( )、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踐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維護國家利益。46.(23-24六年級下·湖北襄陽·期末)人與自然是生命( ),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47.(23-24六年級下·河北滄州·期末)我國氣象局對常見的自然災害預警信號進行了規定,從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一般劃分為四級,分別用 色、 色、 色和 色。48.(23-24六年級下·河北滄州·期末)聯合國是當代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 國際組織,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 、增進各國友好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49.(23-24六年級下·河北滄州·期末)早期 創造的燦爛文化對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50.(23-24六年級下·河南鄭州·期末)“一帶一路”建設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 的重要實踐平臺。51.(23-24六年級下·江西吉安·期末)善于發現和欣賞其他文化之美,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 )。52.(23-24六年級下·新疆巴音郭楞·期末)到目前為止,( )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 )和呵護它是人類的唯一選擇。53.(23-24六年級下·新疆克孜勒蘇·期末)中國始終堅持走共同發展的道路,通過發展促進和平,構建( ),“一帶一路”建設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54.(23-24六年級下·內蒙古通遼·期末)( )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55.(23-24六年級下·遼寧沈陽·期末)2024年4月15日,是第( ) 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56.(23-24六年級下·遼寧盤錦·期末)人類的科學發明與 標志著社會的文明和 。57.(23-24六年級下·甘肅定西·期末)人們在長期的交往中形成的( ),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約定俗成的,我們用它來表示相互之間的尊重。58.(23-24六年級下·江西宜春·期末)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國際秩序的( ),中國軍隊始終是( )的堅定力量。59.(23-24六年級下·安徽六安·期末)中華民族歷來 ,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 的 外交政策。60.(23-24六年級下·山西大同·期末)文化遺產見證著 的聰明才智,展現著早期人類文明的輝煌歷史。參考答案1.一帶一路【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于中國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了解。中國不干涉別國的內部事務,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本著睦鄰、安鄰、富鄰的原則,同周邊國家和平共處、共同發展。中國始終堅持走共同發展的道路,通過發展促進和平,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建設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2.世界濕地日 世界地球日 世界環境日【解析】為了保護地球家園,人們設立了很多保護環境的節日:如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3月22日的“世界水日”等。3.合作 共贏【解析】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踐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維護國家利益。4.16【解析】全國防災減災日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從2009年開始,時間為每年的5月12日,2024年5月12日是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5.地理【解析】按照地理范圍,國際組織可以分為世界性國際組織和區域性國際組織。世界性組織的成員來自全球各地,區域性組織的成員限于特定范圍。6.聯合國【解析】聯合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產物,是人類為和平與發展長期努力的結果。是當代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全球發展、增進各國友好等方面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7.太陽【解析】清潔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夠直接用于生產生活的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8.政府間 世界和平【解析】聯合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成立的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是當代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全球發展、增進各國友好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9.古埃及 中國【解析】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分別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國文明,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其中,中國文明是唯一沒有斷過的文明,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了。10.清潔【解析】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對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得到提高。如光伏板組件,它是一種暴露在陽光下便會產生直流電的發電裝置。這種太陽能屬于清潔能源。11.天更藍【解析】人和大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危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保護環境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讓我們行動起來,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12.精神 文化 傳承【解析】人類古代文明成就輝煌,不同文明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學習和借鑒的。古代文明的遺跡是我們了解過去的重要途徑,也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需要我們去珍惜、領悟和傳承。13.共同發展 利益【解析】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踐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維護國家利益。中國本著自身肩負的重大國際責任,尊重聯合國的權威地位,積極參加各項工作,在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4.國家利益【解析】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踐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維護國家利益。中國本著自身肩負的重大國際責任,尊重聯合國的權威地位,積極參加各項工作,在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5.2001【解析】世界貿易組織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截止2023年底,該組織有193個會員國。中國于2001年加入該組織。16.主權 領土【解析】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時,正式倡議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17.電力【解析】100多年前,電力逐步取代蒸汽動力,成為機器大生產的主要動力。人類社會由以蒸汽為標志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跨入以電力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代。18.全球氣候變暖 生態破壞 減少廢氣排放 植樹造林【解析】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為我們提供了生存的環境、適宜的溫度和水。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不合理活動的增多,地球出現了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諸多問題。燃煤電廠排放廢氣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沙漠在悄然擴大屬于生態破壞問題。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你可以提出減少廢氣排放、植樹造林等措施緩解這些環境問題。19.包容【解析】各種文化應該相互尊重。我們在認同自己文化的同時,應以包容、開放的態度對待不同于我們的文化,求同存異。在文化交流中,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要和平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20.地球 循環 可持續【解析】地球為人類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間、環境和資源等。到目前為止,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珍愛和呵護它是人類的唯一選擇。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為了保護地球家園,人類不斷探索創新,運用聰明才智,將自然界賦予人類的清潔能源與現代高科技相結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21.文字 人類【解析】文字的發明和使用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它們記錄了人類的發展歷程、文化傳承和智慧創造,是人類聰明才智的具體體現。通過文字,人類得以將知識和經驗傳遞給后代,推動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因此,文字被視為人類文明的瑰寶,見證了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時刻和發展。22.睦鄰 富鄰【解析】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不干涉別國的內部事務,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堅持與鄰為善、與鄰為伴,本著睦鄰、安鄰、富鄰的原則,同周邊國家和平共處、共同發展。23.增長 需求【解析】近百年來,隨著人口的增長和人類需求的增加,地球越來越不堪重負。生物賴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濕地等正以驚人的速度減少;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非可再生能源因過度開采而面臨枯竭、化石燃料燃燒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等等,地球出現了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24.維護【解析】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已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堅強力量,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為國際所公認。25.熱愛 珍惜【解析】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和平是當前國際社會的主要趨勢,局部戰爭的頻率和規模均呈下降趨勢。和平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26.和平共處 共同發展【解析】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不干涉別國的內部事務,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堅持與鄰為善、與鄰為伴,本著睦鄰、安鄰、富鄰的原則,同周邊國家和平共處、共同發展。27.開放【解析】各種文化都是平等的,各種文化應該相互尊重。我們在認同自己文化的同時,應以包容、開放的態度對待不同于我們的文化,求同存異。在文化交流中,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要和平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28.鄭和 哥倫布 麥哲倫【解析】1405 - 1433年,明朝的鄭和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鄭和是我國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軍事家,他的遠航加深了大明帝國和南海(今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系,比西方航海家早半個多世紀。像他這樣世界著名的航海家還有大利探險家、航海家哥倫布,在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新大陸。葡萄牙探險家、航海家麥哲倫,1519 - 1522年率領船隊完成環球航行。29.風能 太陽能 水能【解析】清潔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夠直接用于生產生活的能源,常見的清潔能源有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能等。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30.握手 貼面 擁抱【解析】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交往中形成的禮儀,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禮儀是約定俗成的,我們用它來表示相互之間的尊重。不同的文化會有不同的禮儀,我們要尊重其他國家的禮儀。我知道世界上不同國家的見面禮儀有:握手、貼面、擁抱等。31.非 歐【解析】七大洲即地球陸地分成的七大板塊,分別為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答案不唯一,回答兩個即可。32.十八 葉光富【解析】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三名宇航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出征太空,其中航天員葉光富擔任指令長。26日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33.哥白尼 地心說【解析】波蘭科學家哥白尼是一個勇敢且意志堅強的人。他根據前人的天文觀察和推算,提出了“日心說”。“日心說”的發表沖破了“地心說”的束縛,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科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34.保護環境 珍惜資源【解析】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我們小學生能做的事有很多。如: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等。35.區域性國際組織【解析】國際組織制定章程、設立機構、開展活動,是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按照地理范圍,國際組織可以分為世界性國際組織和區域性國際組織。36.科學知識 科學精神【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于科學的正確認識。多姿多彩的世界,激發著人類無窮的夢想。為實現夢想,需要更多的人學習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理想,并為著夢想刻苦鉆研、堅持不懈。37.下降【解析】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和平是當前國際社會的主要趨勢,局部戰爭的頻率和規模均呈下降趨勢。和平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38.和平【解析】中國反對強權政治,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中國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在國際熱點問題上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39.十八【解析】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不斷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方式。人類的科學發明與創造標志著社會的文明和進步。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40.四或4【解析】北京時間2024年4月28日,神舟十七號、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在軌舉行交接儀式,兩個乘組移交了中國空間站的鑰匙,于4月30日乘坐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返回東風著陸場。這是第四或4次航天員在軌交接輪換。41.鄭和【解析】1405-1433年,鄭和率船隊七次下西洋。鄭和的船隊采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遠洋航海技術,能夠準確地測定航區、航線和船位,有效利用季風、洋流進行航行。42.一帶一路【解析】中國始終堅持走共同發展的道路,通過發展促進和平,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建設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43.生命 健康 精神 財產【解析】我們熱愛和平,但戰爭從未遠離。20世紀前50年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這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了巨大創傷。戰爭不僅給人們的生命、健康、精神和財產造成了巨大傷害,戰爭傷害了人們的心靈,造成無法彌補的心理陰影,也給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文化遺產等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44.生產 生活【解析】科技的發展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45.和平【解析】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踐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維護國家利益。中國本著自身肩負的重大國際責任,尊重聯合國的權威地位,積極參加各項工作,在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46.共同體【解析】人和大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為了保護地球家園,人類不斷探索創新,運用聰明才智,將自然界賦予人類的清潔能源與現代高科技相結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47.藍 黃 橙 紅【解析】我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災害有旱災、臺風、洪澇、地震、滑坡、泥石流和病蟲害等。我國氣象局對常見的自然災害預警信號進行了規定,從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一般劃分為四級,分別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48.政府間 全球發展【解析】聯合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成立的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是當代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全球發展、增進各國友好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49.文明區域【解析】早期文明區域創造的燦爛文化還有醫學、數學、建筑學、文 學、藝術……它們都對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對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50.共同體【解析】中國反對強權政治,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中國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在國際熱點問題上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中國始終堅持走共同發展的道路,通過發展促進和平,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建設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51.智慧【解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善于發現和欣賞其他文化之美,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智慧。52.地球 珍愛【解析】地球為人類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間、環境和資源等。到目前為止,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珍愛和呵護它是人類的唯一選擇。53.人類命運共同體【解析】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國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通過發展促進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建設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54.科學【解析】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人們在享受科學技術成果的同時,也遇到許多新的煩惱。要減少科技帶來的煩惱,讓科技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不僅需要科學家的道德自律,還需法律約束、共同約定、公眾監督來進行規范。55.9【解析】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十四條規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2024年4月15日是我國第九個全民安全教育日。56.創造 進步【解析】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不斷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方式。人類的科學發明與創造標志著社會的文明和進步。57.禮儀【解析】人們在長期的交往中形成的禮儀,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禮儀是約定俗成的,我們用它來表示相互之間的尊重。不同的文化會有不同的禮儀。58.維護者 維護世界和平【解析】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中國人民解放軍自成立以來,始終是中國人民的守護者、國家安全的維護者,是世界和平的堅定捍衛者。強大的國防力量,是維護和平、打贏戰爭的重要保障。近年來,中國軍隊積極參與海上救援、維和、聯合軍事演習和反海盜等國際軍事活動,在安全領域承擔大國責任,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是我們和平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59.愛好和平 獨立自主 和平【解析】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反對強權政治,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60.勞動人民【解析】世界上有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是世界人民的驕傲,更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它們見證著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展現著早期人類文明的輝煌歷史。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