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七下 期末測試1 培優(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七下 期末測試1 培優(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科學七下 期末測試1 培優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請選出每小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2024七下·鎮海區期中)在研究土壤成分的過程中,興趣小組同學做了一系列的實驗,其中能說明土壤中含有有機物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土壤是礦物質、有機質和活的有機體以及水分和空氣等的混合體。【解答】有機物可以燃燒,所以將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鐵絲網上加熱,如果質量減少,有焦臭的味道,就是證明土壤中含有有機物。
故答案為:C。
2.(2025七下·杭州期中)廣州中山醫院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將一只老鼠的肝臟切除,并在肝臟部位移植上老鼠的胚胎干細胞.這些干細胞在藥物的誘導下,最后又長出了新的肝臟.這個從胚胎干細胞變為新肝臟的過程,相當于細胞的(  )
A.分裂 B.生長
C.分化 D.分裂、生長和分化
【答案】D
【解析】A.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
B.新分裂產生的細胞體積很小,需要不斷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并且轉變成組成自身的物質,體積逐漸增大,這就是細胞的生長.細胞不能無限制的生長,細胞長到一定的大小就會進行分裂.
CD.細胞分化是指細胞在生長過程中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的過程,細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組織,如動物的肌肉組織、上皮組織、神經組織和結締組織,植物的保護組織、營養組織、分生組織和輸導組織。
【解答】由分析知道:將一只老鼠的肝臟切除,并在肝臟部位移植上老鼠的胚胎干細胞。這些干細胞在藥物的誘導下,最后又長出了新的肝臟。這個從胚胎干細胞變為新肝臟的過程,相當于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
故選D。
3.(2025七下·鄞州期中)若用“O”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一個水分子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的,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解答】一個水分子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的,所以C合理;
故答案為:C
4.(2025七下·長興期中)用分子的相關知識解釋下列生活中的現象,其中錯誤的是(  )
A.熱脹冷縮,說明分子的間隙隨溫度升降而改變
B.“酒香不怕巷子深”,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C.50mL黃豆和50mL芝麻混合后,體積小于 100mL,說明分子之間有空隙
D.濕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說明分子的運動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C
5.(2025七下·新昌期中)根據從受精到嬰兒的發育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表示受精過程,是在子宮內進行的
B.②~③表示細胞分裂過程,是在卵巢內完成的
C.③~④的發育過程中所需營養全部來自卵細胞中的卵黃
D.胎兒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胎盤和臍帶進入母體血液,由母體排出體外
【答案】D
【解析】卵巢產生卵細胞,分裂雌性激素;睪丸產生精子,分裂雄性激素;子宮是胚胎發育的場所;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取氧氣和營養物質;
【解答】A.①表示受精過程,是在輸卵管內進行的,A錯誤;
B.②~③表示細胞分裂過程,是在輸卵管和子宮內完成的,B錯誤;
C.③~④的發育過程中所需營養早期來自卵細胞中的卵黃,后期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C錯誤;
D.胎兒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胎盤和臍帶進入母體血液,由母體排出體外 ,D正確;
故答案為:D
6.(2025七下·婺城月考)哈爾濱火爆全國,很多游客在寒冬戶外體驗了“潑水成冰”的奇觀,如圖所示。“潑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氣在極低的溫度下直接變為小冰晶。對此現象表述正確的是(  )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水蒸氣 B.該過程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固
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效果會更好 D.氣溫高于0℃也會出現該現象
【答案】C
【解析】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再確定吸入還是放熱。
【解答】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是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A錯誤;
B.在“潑水成冰”的過程中,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華,故B錯誤;
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會產生更多的水蒸氣,效果會更好,故C正確;
D.氣溫高于0℃,水蒸氣不會凝華,只會液化,不會出現“潑水成冰”的奇觀,故D錯誤。
故選C。
7.(2025七下·臨平期中)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鈾元素的信息。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鈾的原子序數是92 B.鈾的元素符號為U
C.鈾原子的質子數為92 D.鈾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38g
【答案】D
8.(2022七下·寧波競賽)圖中最易形成瀑布的地點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瀑布發育于河谷且坡度較陡處.由于河流一般發育在山谷處,而山谷等高線的特征是由低處彎向高處,故可判斷河流的流向。
【解答】瀑布發育于河谷且坡度較陡處。圖中乙地位于河谷處,且下游有陡崖地貌,最易形成瀑布景觀。
故選B。
9.(2025七下·奉化期中)如圖示桃花的結構,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①是花藥,里面有花粉
B.⑥和⑦是花的主要結構
C.桃花花冠顏色艷麗、花蜜香甜,適應其自花傳粉
D.花粉落到④上的過程稱為受精
【答案】D
10.(2025七下·新昌期中)如圖紅星頭菌是澳大利亞很普遍的擔子菌門真菌,成熟的紅星頭菌有6-10個紅色的“觸手”伸出,猶如一棵鮮艷的海葵,并且帶有腐肉的臭味。下列關于紅星頭菌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細胞內無葉綠體,需要依賴有機物生活
B.它與酵母菌具有相似的細胞結構
C.因其體型較大,所以不屬于微生物
D.帶有腐肉臭味可吸引蒼蠅來幫助散播孢子
【答案】C
【解析】真菌屬于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細胞核,大多數是孢子繁殖,有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種類,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需要依賴有機物生活 ,屬于異養生物;
【解答】A.真菌的細胞內無葉綠體,需要依賴有機物生活 ,屬于異養生物,A正確;
B.它與酵母菌都屬于真菌,所以具有相似的細胞結構,B 正確;
C.因其體型較大,但是其屬于真菌,真菌是微生物的一種,C錯誤;
D.帶有腐肉臭味可吸引蒼蠅來幫助散播孢子 ,D正確;
故答案為:C
11.(2025七下·婺城月考)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略去):①點燃酒精燈,酒精燃燒;②一段時間后蠟燭熔化、掉落;③再過一段時間后火柴燃燒。則下列有關分析中,正確的是(  )
A.①中酒精燃燒屬于物理變化
B.②中蠟燭熔化屬于化學變化
C.②③的現象能說明所有金屬都具有導熱性這一物理性質
D.①③中的現象體現出物質可燃性這一化學性質
【答案】D
【解析】AB.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物理變化;
CD.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化學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物理性質。
【解答】A.①中酒精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屬于化學變化,故A錯誤;
B.②中蠟燭熔化,只是狀態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為物理變化,故B錯誤;
C.實驗中只有銅這一種金屬,無法得到所有金屬具有導熱性的結論,故C錯誤;
D.①中酒精燃燒,③中火柴燃燒,說明物質具有可燃性這一化學性質,故D正確。
故選D。
12.(2025七下·新昌期中)今有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只有②表示的是中性原子,在化合物中通常顯+2價
B.只有①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屬元素
C.它們對應的原子,其核外有相同的電子層數
D.①④表示的分別是陰離子、陽離子
【答案】C
【解析】元素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原子呈電中性,所以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①為帶兩個單位負電荷的氧離子,②為鎂原子,③為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鈉離子,④為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鎂離子。
【詳解】A、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只有②表示的是中性原子,在化合物中鎂元素通常顯+2價,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圖示粒子共有氧元素、鈉元素和鎂元素,只有①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屬元素,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①對應的是氧原子,氧原子的核外有兩個電子層,其余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個電子層,故C錯誤,符合題意;
D、①中,質子數小于電子數,屬于陰離子,④中質子數大于電子數,屬于陽離子,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3.(2024八下·長興期末)如圖所示的"藍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時,開始用染料澆灌花卉根部,讓花像吸水一樣將色劑吸入,開出藍色花朵。下列關于“藍色妖姬”的制作過程說法正確的是
A.橫向剖開染色后的莖,發現其韌皮部變藍,木質部不變藍
B.在染料中添加適量鉀肥,可以防止葉片發黃
C.縱向剖開染色后的莖,發現木質部自下而上藍色逐漸變淺
D.澆灌時使用染料的濃度越高越好,可以使花瓣顏色更鮮艷
【答案】C
【解析】樹皮有周皮和韌皮部組成,韌皮部內有篩管和韌皮纖維,篩管可以運輸有機物;再往里是形成層,形成層細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內產生木質部,向外產生韌皮部,使莖不斷的加粗;木質部內有木纖維和導管.導管可以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木纖維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儲存營養物質。
【解答】A、從莖的縱切面上看,染成藍色的是導管,導管位于木質部中具有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功能,因此木質部會變藍,不符合題意;
B、氮肥能促使枝葉繁茂,因此在染料中添加適量氮肥,可以防止葉片發黃,不符合題意;
C、白玫瑰快到花期時,開始用染料澆灌花卉,讓花像吸水一樣,將色劑吸入開出藍色花朵。在莖的木質部中,導管是上下相通的: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的導管自下向上運輸的。因此縱向剖開染色后的莖,發現木質部自下而上藍色逐漸變淺,符合題意;
D、澆灌時使用染料的濃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染料的濃度過高,就會導致細胞失水,植株也會出現“燒苗”現象,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4.(2025·杭州期中)達菲(分子式也叫奧司他韋)對于治療甲流有較好的效果,曾一度出現斷供的情況。以下關于奧司他韋說法正確的是(  )
A.含磷元素的質量分數是5.56%
B.達菲分子相對分子質量是400
C.達菲中氮、氧元素的質量比是
D.達菲由16個碳原子,31個氫原子,2個氮原子,8個氧原子和1個磷原子構成
【答案】C
【解析】達菲由分子構成,不是由原子夠成的,但構成達菲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在描述分子與原子的關系時要注意,分子前有個數則原子前也要有個數,且個數關系需符合化學式,若分子前沒有個數,則原子前不加個數。【解答】A、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磷元素的質量分數,故A錯誤,
B、相對分子質量是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達菲分子相對分子質量=12×16+1×28+14×2+16×4+1×3+31+16×4=410,故B錯誤;
C、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達菲中氮、磷元素的質量比=(14×2):[16×(4+4)]=7:32,故C正確;
D 、達菲是由達菲分子構成,一個達菲分子由16個碳原子,31個氫原子,2個氮原子,8個氧原子和1個磷原子構成,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5.(2025七下·金華月考)如圖為甲、乙兩種物質的m-V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物質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B.乙物質的密度與質量成正比
C.體積為20cm3的甲物質的質量為10g
D.甲、乙質量相同時,乙的體積是甲的2倍
【答案】D
【解析】(1)由甲、乙兩種物質的m-V圖像可知,當甲、乙質量均為10g時,甲、乙的體積關系,根據密度公式可知它們密度的大小關系;
(2)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與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無關,
(3)由圖像可讀出,體積為20cm3的甲物質的質量;
(4)由圖像可知,甲、乙質量相同時其體積大小關系。
【解答】A、甲物質的密度:,
乙的密度:,
所以甲物質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故A錯誤;
B、不能說乙物質的密度與質量成正比,因為密度是物質本身具有的性質,與質量無關,故B錯誤;
C、由圖像可知,體積為20 cm3的甲物質的質量為20 g,故C錯誤;
D、由圖像可知,甲、乙質量相同時,如質量都為10g時,甲的體積是10cm3,乙的體積是20cm3,乙的體積是甲的2倍,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二、填空題(本題共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2025七下·奉化期中)氟里昂是一種常見的致冷劑.氟里昂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壞臭氧層,其破壞臭氧的循環示意圖如圖:
(1)請寫出臭氧的化學式   ;
(2)如圖中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有幾個____.
A.1 B.2 C.3 D.4
【答案】(1)O3
(2)D
17.(2024七下·余姚期中)楊梅(圖甲)的果肉汁多味甜,美中不足的是采摘下來的楊梅浸入鹽水中一段時間后常常可觀察到果蠅幼蟲從果肉中鉆出來。
(1)果蠅的生長時期與家蠶類似,比蝗蟲多了   期。
(2)楊梅可以用來制作楊梅酒,楊梅酒是通過酵母菌(圖乙)發酵制成的。與細菌相比,酵母菌細胞結構上最明顯的特征是有   。
(3)為改良樹種、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果農常用圖丙方式進行繁殖,這種繁殖方式的優點是   。
【答案】(1)蛹
(2)有成形的細胞核
(3)繁殖速度快,能夠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解析】昆蟲綱的變態發育又分為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蛾、蝶蠅的變態,由受精卵開始,要經過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而且幼蟲和成蟲差別很明顯,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完全變態。有些昆蟲的發育經過卵、幼蟲和成蟲三個階段,而且幼蟲和成蟲差別不明顯,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不完全變態,如蟬、蟋蟀、螻蛄等。 營養繁殖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種,不通過有性途徑,而是利用營養器官:根、葉、莖等繁殖后代。營養繁殖能夠保持某些栽培物的優良性征,而且繁殖速度較快。主要有分根、壓條、葉插、芽葉插、扦插、嫁接等。
【解答】(1)果蠅的生長時期與家蠶類似,比蝗蟲多了蛹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
(2)酵母菌屬于真菌,是真核生物,細菌屬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細胞核,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楊梅可以用來制作楊梅酒,楊梅酒是通過酵母菌(圖乙)發酵制成的。與細菌相比,酵母菌細胞結構上最明顯的特征是有成形的細胞核;
(3)為改良樹種、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果農常用圖丙嫁接的方式進行繁殖,這種繁殖方式的優點是繁殖速度快,能夠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故答案為:(1)蛹(2)有成形的細胞核(3)繁殖速度快,能夠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18.以下是研究木質莖結構和功能的兩個活動。
(1)將新鮮帶葉枝條插入稀釋后的紅墨水中,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環境中,10分鐘后取出,橫切枝條的中上部,放大觀察,如圖甲所示。 橫切面變紅的部位是   (填圖中字母)。
(2)將木本植物一枝條中部的樹皮環剝,生長一兩個月,如圖乙。圖中能表明有機物在莖中的運輸方向是   的,理由是   。
【答案】(1)B (2)自上而下;切口上方的樹皮膨大形成枝瘤,而下端沒有
【解析】圖中A是韌皮部,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沿著葉脈、韌皮部的篩管自上而下運輸的;B是木質部,水分和無機鹽是沿著木質部的導管運輸自下而上的;C是髓,在最中央,儲存著營養。
【解答】(1)將新鮮帶葉枝條插入稀釋后的紅墨水,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環境中,會拉動紅墨水分沿木質部導管自下而上運輸,10分鐘后取出,橫切枝條的中上部,放大觀察,莖內的主要結構B木質部的導管被染成了紅色。
(2)將盆栽木本植物一枝條中部的樹皮環剝,一兩個月后,切口上方的樹皮膨大形成枝瘤,枝瘤形成的原因是葉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到切口處不能繼續向下運輸,就在切口上方積聚起來形成枝瘤,這一現象表明有機物在莖中的運輸方向是自上而下。
故答案為:(1)B;(2)自上而下;切口上方的樹皮膨大形成枝瘤,而下端沒有。
19.(2024七下·柯橋期中)某科學實驗室能以低濃鈾溶液生產具有廣泛應用的鉬(Mo),Na2MoO4是鉬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1)Na2MoO4中鉬元素(Mo)的化合價是   。
(2)組成Na2MoO4的元素中,在元素周期表內,位于其所在周期靠近尾部位置的元素是   。
(3)鉬元素在化合物中有多種化合價,請寫出+2價鉬元素氧化物的化學式   。
【答案】(1)+6價 (2)氧 (3)MoO
20.(2021七下·杭州開學考)有四杯被染成不同顏色的液體,其中一杯與其它液體種類不同。為了找出這杯液體,測得如下數據。
液體顏色 紅 黃 藍 綠
體積/cm3 5 8 15 20
質量/g 6 9.6 18 22
(a)        
(1)小妍試圖通過計算數據完成任務,則表格(a)處應填   。
(2)分析可知,顏色為   的液體與其它三杯液體不同。
(3)除以上方法外,還可以通過   方法,找出該液體。
【答案】(1)(g/cm3)或密度(質量/體積即可)
(2)綠
(3)畫圖像法/比較體積相同時的質量大小比較質量相同時的體積大小利用沉浮/將等體積的液體放在天平兩側比較等合理即可
【解析】實驗尋找不同于其他液體的液體,可根據密度的公式求出該液體的密度。
【解答】小妍試圖通過計算數據完成任務,則表格(a)處應填密度。
(2)根據表中數據可知,綠顏色的液體與其它三杯液體不同。
(3)除以上方法外,還有的方法比如將等體積的液體放在天平兩側比較,由于密度不同勢必質量不同,求出液體的密度,以此找出這杯液體。
21.(2025七下·婺城月考)在課堂上老師用如圖所示的小紙鍋演示實驗,已知紙在空氣中溫度到達183℃就可以燃燒,酒精燈火焰外焰溫度約520℃,為什么水能燒開而紙鍋不會燃燒呢 帶著這個問題,同學們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1)由圖丙可知,當地氣壓   標準大氣壓(選填“大于”“小于”“等于”)
(2)如圖乙所示,水沸騰時會產生大量氣泡,氣泡內主要是   (選填“空氣”或“水蒸氣”)。
(3)交流評估環節中,同學們提出各自的觀點,其中正確的有____(填字母)。
A.組裝器材時若溫度計玻璃泡碰到燒杯底部,圖乙中應將B處向下調整,
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
C.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
【答案】(1)小于
(2)水蒸氣
(3)B
【解析】(1)根據圖像讀出水的沸點,然后與標準氣壓下水的沸點比較,從而確定當地氣壓的大小變化;
(2)水沸騰前產生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會因為溫度降低,氣泡里面的水蒸氣液化進入水中,使氣泡逐漸變小;
(3)A.實驗時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需要先確定石棉網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裝實驗器材;
B.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水的初溫、水量多少、火焰大小;
C.水沸騰時溫度不變,持續吸熱,而水的沸點低于紙的著火點,據此分析。
【解答】(1)如圖丙所示,實驗中水的沸點為99℃,低于100℃,則當地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
(2)水沸騰后不斷有水汽化為水蒸氣進入氣泡,所以氣泡內是水蒸氣;
(3)A.實驗時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需要先確定石棉網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裝實驗器材,若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燒杯底部,圖乙中應將B處向上調整,故A錯誤;
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故B正確;
C.紙鍋燒水實驗中,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且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故C正確。
故選BC。
22.(2021七下·杭州開學考)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圖上呢?小妍利用土豆、橡皮、記號筆、小刀等進行操作。
(1)為盡可能減小誤差,畫線過程中需注意 。(可能多項正確)
A.每塊橡皮的高度相同
B.記號筆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C.繞土豆模型面出螺旋式上升的線
(2)步驟④中,俯視模型,若它代表一個山地地形,從    (選填 “甲”或“乙”)地上山頂的路比較陡峭。
(3)為了把等高線繪在白紙上,接下來的操作是    。(忽略材料不理想帶來的干擾)
【答案】(1)A;B
(2)甲
(3)用小刀沿“線”水平切下“山體”,放在白紙上依次沿“山體”邊緣描線。(只要寫出 “沿線切下”,即給分)
【解析】(1)測量等操作過程中應盡量減小誤差。
(2)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線越稀疏的地方坡度緩。
【解答】(1)A、相鄰等高線之間的距離是相同的,所以每塊橡皮高度要相同,A符合題意;
B、記號筆水平放置畫出的線才在同一平面上,B符合題意;
C、等高線是水平面上的閉合曲線,不能畫出螺旋式上升的線,C不符合題意。
(2)甲地的等高線比乙地的等高線密集,因此從甲地登山的路會比較陡峭。
(3)為了把等高線繪在白紙上,接下來的操作是用小刀沿“線”水平切下“山體”,放在白紙上依次沿“山體”邊緣描線。
故答案為:(1)A B(2)甲(3)用小刀沿“線”水平切下“山體”,放在白紙上依次沿“山體”邊緣描線。(只要寫出 “沿線切下”,即給分)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
23.(2025七下·奉化期中)探究原子結構的奧秘.
【情景提供】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湯姆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后才引起人們對原子結構模型的探索.
【提出問題】電子帶負電,原子不帶電,說明原子內存在著帶正電荷的部分,它們是均勻分布還是集中分布的呢
【進行實驗】1911年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a粒子轟擊金箔實驗(如圖甲).
【收集證據】絕大多數a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有少數a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且有極少數a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如圖乙).

乙 丙
【猜想與假設】α粒子遇到電子后,就像飛行的子彈碰到灰塵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釋與結論】
(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不會發生大角度偏轉.于是,盧瑟福推測: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這里“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
(2)根據a粒子散射實驗數據,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繪制圖像(如圖丙).結合圖丙,請列舉得出“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這一結論的主要證據是   .
(3)盧瑟福進行粒子散射實驗后,認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他提出了如圖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結構,盧瑟福的這一研究過程是____。
A.建立模型的過程 B.得出結論的過程
C.提出問題的過程 D.驗證證據的過程
(4)【拓展與應用】在認識原子結構模型的基礎上,為強化同學們對分子結構模型的理解,老師布置了制作甲烷分子模型的實踐性活動,并為此次活動設計了相應的評價量表:
“甲烷分子結構模型制作”評價量表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兩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合理 兩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不合理 同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失調
指標二 形態規整、能很好體現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 形態規整、但不能體現分子的立體結構 形態扭曲與實際不符
小科、小紅兩位同學均用超輕粘土制作甲烷分子模型(如圖戊所示).參照評價量表,組長把小紅作品的“指標一”評定為“優秀”,而“指標二”評定為“合格”.為使該模型的“指標二”達到“優秀”,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
【答案】(1)原子核
(2)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
(3)A
(4)將中間的碳原子進行適當處理,使周圍的四個氫原子安裝在碳原子上,形成正四面體結構
【解析】(1)原子中間為原子核,質量很大但是體積很小;
(2)α粒子會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而改變運動軌跡,如果它們經過的地方是空的,就不受排斥力的作用,自然就會沿原來的方向繼續前進;
(3)根據自己對科學探究環節的理解判斷即可;
(4)將指標二的優秀和合格指標進行對照,并對現有模型進行改進
【解答】(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不會發生大角度偏轉.于是,盧瑟福推測: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這里“很小的結構”指的是原子核;
(2)根據a粒子散射實驗數據,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繪制圖像(如圖丙).結合圖丙,請列舉得出“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這一結論的主要證據是: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
(3)盧瑟福進行粒子散射實驗后,認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他提出了如圖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結構,盧瑟福的這一研究過程是建立模型的過程,故選A;
(4)盧瑟福進行粒子散射實驗后,認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他提出了如圖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結構,盧瑟福的這一研究過程:將中間的碳原子進行適當處理,使周圍的四個氫原子安裝在碳原子上,形成正四面體結構。
24.(2025七下·慈溪期中)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研究子葉在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期中的作用,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取5粒菜豆種子,平均分成五組(一~五),浸入水中24小時,讓其萌發。
②選擇其中4組種子,在萌發的不同時間除去子葉。
③兩周后,收集所有幼苗,烘干,稱量干重(主要是有機物質量),所得結果如表所示。
組別 時期 處理方法 平均干重(克/株)
一 全程 不除去子葉 4.3
二 種子萌發期 在萌發期的第4天除去子葉 0.7
三 在萌發期的第7天除去子葉 1.8
四 幼苗生長期 在生長期的第10天除去子葉 4.0
五 在生長期的第13天除去子葉 4.3
(1)菜豆種子浸種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種子會因缺少   而死亡。
(2)各實驗組中都只用了1粒種子,為使實驗結論更加可靠,你認為應如何改進實驗    。
(3)通過該小組記錄下來的結果,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
(4)圖乙表示在自然狀態下,完整的種子從萌發到長出葉子開始光合作用一段時間后干重和濕重的變化,其中可表示有機物(營養物質)質量變化的是曲線   (填“1”或“2”)。
【答案】(1)空氣
(2)用多粒具備萌發能力的種子進行重復實驗
(3)除去子葉的時間越早,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越大
(4)2
【解析】(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
(2)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3)圖乙是菜豆種子的萌發過程,X是幼苗的莖和葉,這是由種子的胚芽發育而來。圖二中曲線1質量增加,曲線2先減少后增加。
【解答】(1)種子萌發的外界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浸種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種子會因缺少空氣而死亡。
(2)各實驗組中都只用了一粒種子,偶然性大,容易出現誤差,為使實驗結論更加可靠,應用多粒具備萌發能力的種子進行重復實驗。
(3)從題表中的數據分析來看,除去子葉的時間越早,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越大。
(4)萌發的菜豆種子呼吸作用旺盛,消耗了大量的有機物,因此其有機物的質量逐漸減少;而在長出莖、葉之后,進行光合作用,有機物又大量增加,所以有機物的質量變化最符合曲線2。
25.小明利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醋的密度.
(1)調節天平時,游碼移至左端,發現指針靜止時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要使天平平衡,他應該 .
A.把橫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橫梁右端螺母向左旋進一些
C.把天平右盤的砝碼減少一些 D.向右移動游碼
(2)當天平平衡后,小明開始測量:測量步驟如圖所示,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字母代號).
A .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剩余醋的總質量:
B .將待測醋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醋的總質量;
C .將燒杯中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測出這部分醋的體積;
(3)由圖中數據及計算可得:燒杯和剩余醋的總質量是    g,醋的密度是    kg/m3.
【答案】(1)B
(2)BCA
(3)37.4;1.125×103
【解析】(1)要掌握天平的調平,根據兩邊盤的高低情況,平衡螺母要向較高的一端移動.(2)掌握液體密度的測量過程,需先測出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將一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讀出量筒中液體的體積,測出剩余液體和燒杯的質量,計算出量筒中液體的質量,根據密度公式計算出液體的密度.(3)讀出燒杯和醋的總質量及剩余醋和燒杯的質量,讀出量筒中醋的體積.
在讀數時注意標尺的分度值和量筒的分度值.
【解答】解:(1)指針靜止時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所以左盤高,平衡螺母應向左移動.在調平過程不能加減砝碼或移動游碼.
(2)要正確測量醋的密度,需先測出燒杯和老醋的總質量,將燒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測出這部分老醋的體積,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剩余老醋的總質量.
(3)由圖知,燒杯和老醋的總質量m總=50g+20g+10g+2.4g=82.4g
燒杯和剩余老醋的總質量m剩=20g+10g+5g+2.4g=37.4g
量筒中的醋的質量為m=m總﹣m剩=82.4g﹣37.4g=45g
醋的體積為V=40cm3
所以醋的體積為ρ=
=
=1.125g/cm3=1.125×103kg/m3
故答案為:(1)B;(2)BCA;(3)37.4;1.125×103.
26.(2024七下·寧波月考)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
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快”或“慢”);
②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可以得出結論:   。
【答案】(1)液體表面積
(2)甲、丙
(3)慢;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解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空氣流動速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表面積越大、液體表面上空氣流速越大,液體蒸發越快。蒸發時吸收熱量。
【解答】(1)比較甲、丁可知,丁中的無紡布折疊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積,可以研究液體表面積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通”對蒸發快慢的影響,需控制液體的溫度、液體表面積相同,改變液面附近空氣流速,故應該選擇的裝置是甲和丙;
(3)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說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慢;
②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27.(2023八下·越城期末)為驗證“鎂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小科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探究:
【查閱資料】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各種無機鹽,鎂參與綠色植物葉綠素的形成,植物缺鎂會出現葉片失綠變黃、植物生長不良等癥狀。
【實驗器材】完全營養液(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礦物質元素)、缺鎂的完全培養液、長勢相同的青菜幼苗、普通蒸餾水、含鎂蒸餾水、玻璃器皿若干。
【實驗步驟】
①選20株長勢旺盛、大小相似的青菜幼苗,用蒸餾水洗凈根上的泥土,備用;
②取2只玻璃器皿,編號甲、乙。甲組加入適量完全營養液,乙組加入等量的另一種液體、將幼苗隨機均分栽入其中;
③將裝置放在溫暖有光通風的環境,并適時給根部通入空氣;
④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并記錄幼苗的高度、葉片顏色等生長指標;
⑤對所得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請回答:
(1)步驟①中,“用蒸餾水洗凈根上的泥土”的目的是   ;
(2)步驟②中,乙瓶中應該加入的液體是   
(3)小紅認為,實驗所用的營養液濃度不宜太高,否則會影響實驗結果,其理由是:  ;
(4)小明認為,步驟②中,如果在甲、乙兩瓶中分別加入等量的含鎂蒸餾水和普通蒸餾水,其它步驟和條件與小科相同,也能得到相同的實驗結論。請對小明的觀點進行評價并說明理由:   。
【答案】(1)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擾實驗
(2)等量不含鎂元素的完全營養液
(3)營養液濃度過高會導致根部細胞脫水死亡
(4)小明觀點不正確,控制變量法除了控制需要探究的因素為變量外,其他因素要保證適合其生長,本實驗中就不能用雖然相同而不適合其生長的蒸餾水,而要用完全營養液
【解析】植物的根具有固定作用,植物的根能夠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
【解答】(1)為驗證“鎂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步驟①中,“用蒸餾水洗凈根上的泥土”的目的是 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擾實驗 ;
(2)步驟②中,乙瓶中應該加入的液體是 等量不含鎂元素的完全營養液,其對照的作用;
(3)小紅認為,實驗所用的營養液濃度不宜太高,否則會影響實驗結果,其理由是: 營養液濃度過高會導致根部細胞脫水死亡 ,因為水分會跑向濃度高的地方;
(4)小明觀點不正確,控制變量法除了控制需要探究的因素為變量外,其他因素要保證適合其生長,本實驗中就不能用雖然相同而不適合其生長的蒸餾水,而要用完全營養液
故答案為:(1)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擾實驗 (2)等量不含鎂元素的完全營養液 (3)營養液濃度過高會導致根部細胞脫水死亡 (4)小明觀點不正確,控制變量法除了控制需要探究的因素為變量外,其他因素要保證適合其生長,本實驗中就不能用雖然相同而不適合其生長的蒸餾水,而要用完全營養液
四、解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35分)
28.(本題6分,每空2分)(2025七下·臨平月考)相關數據顯示,早產(指妊娠28周之前未足月生產)是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最大原因。為了提高早產兒的成活率,科學家們做了如下模擬實驗:選取八只早產的羔羊胎兒,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為期4周的培育,結果所有羊羔均發育良好且順利“出生”。
(1)該裝置中的聚乙烯薄膜袋模擬的是母羊的   。
(2)依據圖中信息, “外置設備”還需為羊羔的發育提供   。
(3)膠管A、B的一端都連接著羊羔胎兒,其內血液流動的方向如圖箭頭所示。相比B膠管,A膠管血液中含量明顯增加的物質是   。
【答案】(1)子宮
(2)氧氣
(3)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
【解析】(1)子宮是胚胎發育的主要產生。
(2)母體和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進行物質交換。
(3)母體將營養物質和氧氣運輸給胎兒,胎兒將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運輸給母體。
【解答】(1)胚胎發育的主要場所是子宮,可知聚乙烯薄膜袋模擬的是母羊的子宮。
(2)胚胎在體內時,呼吸系統不工作,所以需要母體提供氧氣,可知外部設備還需為羊羔提供的是氧氣。
(3)由圖可知,A中血液從胎兒體外向外運輸,將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排出。
29.(本題6分,每空2分)如圖甲所示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為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回答問題:
(1)事先向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的目的是    。
(2)理論上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為2∶1,結合圖乙所示的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推測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決定因素除氣體物質所含分子數目外,還有   (填“氣體分子的直徑”或“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
(3)在電解水實際操作中,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兩種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則在相同條件下,   (填“氫氣”或“氧氣”) 更難溶于水。
【答案】(1)增強水的導電性
(2)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3)氫氣
【解析】(1)純水不導電,在其中加入溶質后,離子濃度增大,則溶液的導電性增強;
(2)氣體的體積=分子之間的平均距離×分子數量;
(3)根據氫氣和氧氣體積的比值的大小變化分析。
【解答】(1)事先向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的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
(2)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決定因素除氣體物質所含分子數目外,還有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3)在電解水實際操作中,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通常大于2∶1, 說明氫氣溶解的少而氧氣溶解的多,即在相同條件下,氫氣更難溶于水。
30.(本題7分,1-2每空2分,第3題3分)(2023七上·蘭溪期末)小紅想知道體育課上使用的鉛球是如何制作成的,去參觀了一個體育用品制造廠。一工人師傅將質量為3.16kg的鐵水注入一個容積為500cm3的模具中,先制成一個空心鐵球,然后再向空心鐵球內灌鉛,最終制成了外殼是鐵質的鉛球。(ρ鉛=11.3×103kg/m3,ρ鐵=7.9×103kg/m3)
(1)將鐵水注入磨具中冷卻后,其質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請算一下所鑄空心鐵球的空心部分體積。
(3)如果要求鉛球總質量為4.29kg,通過計算說明能否將上面所鑄空心鐵球的空心部分體積灌滿鉛?
【答案】(1)不變
(2)解:由 可得,質量m=3.16kg的鐵的體積:

鐵球的空心部分體積:V空=V球﹣V鐵=500cm3﹣400cm3=100cm3;
(3)解:鉛球中鉛的質量:m鉛=m總﹣m=4.29kg﹣3.16kg=1.13kg,
鉛的體積: ,
由V鉛=V空可知,能將上面所鑄空心鐵球的空心部分體積灌滿鉛。
【解析】(1)質量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2)首先根據 計算出實心鐵的體積,再根據 V空=V球﹣V鐵 計算空心部分的體積。
(3)首先根據 m鉛=m總﹣m 計算出鉛的質量,再根據 計算其中鉛的體積,最后將鉛的體積與空心體積進行比較即可。
31.(本題8分,每小題2分)葉片呈綠色的原因是葉片中的葉綠體含有葉綠素,而鎂是合成葉綠素的必需元素,缺少鎂元素葉片表現出“缺綠”的癥狀。某同學欲驗證“鎂是合成葉綠素的必需元素”,設計了如下實驗過程:
Ⅰ.取兩個相同的玻璃器皿,分別標號為 A、B;
Ⅱ.在A 中加入適量土壤浸出液,B中加入等量缺鎂的土壤浸出液;
Ⅲ.將兩株生長狀況良好且____的玉米幼苗分別放入A、B中;Ⅳ.一段時間后,觀察并比較兩株玉米幼苗葉片的狀況。
根據實驗過程和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把實驗過程Ⅲ補充完整:   。
(2)A 和B構成 組對照實驗,此實驗的變量是   。
(3)一段時間后,葉片表現出“缺綠”癥狀的是  (填“A”或“B”)中的玉米幼苗,若加入   段時間后,“缺綠”癥狀消失,即可充分證明“鎂是合成葉綠素的必需元素”。
【答案】(1)大小基本相同
(2)鎂元素
(3)B;鎂元素
【解析】(1)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必須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2)探究實驗要求遵循變量唯一原則,及除控制變量不同外,其他條件均相同。
【解答】(1)對照試驗除控制變量不同外,其他條件均相同。所以實驗過程Ⅲ需將兩株生長狀況良好且大小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別放入A、B器皿中;
(2)在A中加入適量土壤浸出液,B中加入等量缺鎂的土壤分出液,除此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所以,A和B構成一組對照試驗,變量是鎂元素;
(3)一段時間后,葉片表現出“缺綠”癥狀的是B中的玉米幼苗,若加入鎂元素一段時間后,“缺綠”癥狀消失,即可充分證明“鎂是合成葉綠素的必需元素”。
故答案為:(1)大小基本相同;(2)鎂元素;(3)B;鎂元素。
32.(本題8分,每空2分)(2023八下·浙江期中)硝酸銨是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的化肥,根據硝酸銨化學式(NH4NO3)回答:
(1)硝酸銨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   ,   ;
(2)500g 硝酸銨中含氮元素   g;
(3)多少克硝酸銨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和120g尿素[ CO(NH2)2]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相等
(4)已知所購買的化肥中硝酸銨的含量為90%,則該化肥中氮元素的含量為多少?
【答案】(1)-3;+5
(2)175
(3)設硝酸銨的質量為x
解得:x=160g
(4)硝酸銨中N%=28/80×100%=35%
N%=90%×35%=31.5%
【解析】(1)原子團的化合價等于組成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
(2)氮元素的質量=硝酸銨的質量×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3)元素的質量=物質質量×元素的質量分數,據此根據氮元素質量相等為條件列出方程計算即可。
(4)首先計算出硝酸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再用 硝酸銨在化肥中的質量分數×氮元素在硝酸銨中的質量分數計算即可。
【解答】(1)在 NH4NO3 中,硝酸根離子的化合價為-1價,那么得到:x+(-2)×3=-1,解得:x=+5;
銨根離子的化合價為+1,那么得到:y+(1×4)=+1,解得:y=-3。
(2)500g 硝酸銨中含氮元素:。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科學七下 期末測試1 培優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請選出每小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2024七下·鎮海區期中)在研究土壤成分的過程中,興趣小組同學做了一系列的實驗,其中能說明土壤中含有有機物的是
A. B.
C. D.
2.(2025七下·杭州期中)廣州中山醫院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將一只老鼠的肝臟切除,并在肝臟部位移植上老鼠的胚胎干細胞.這些干細胞在藥物的誘導下,最后又長出了新的肝臟.這個從胚胎干細胞變為新肝臟的過程,相當于細胞的(  )
A.分裂 B.生長
C.分化 D.分裂、生長和分化
3.(2025七下·鄞州期中)若用“O”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4.(2025七下·長興期中)用分子的相關知識解釋下列生活中的現象,其中錯誤的是(  )
A.熱脹冷縮,說明分子的間隙隨溫度升降而改變
B.“酒香不怕巷子深”,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C.50mL黃豆和50mL芝麻混合后,體積小于 100mL,說明分子之間有空隙
D.濕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說明分子的運動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
5.(2025七下·新昌期中)根據從受精到嬰兒的發育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表示受精過程,是在子宮內進行的
B.②~③表示細胞分裂過程,是在卵巢內完成的
C.③~④的發育過程中所需營養全部來自卵細胞中的卵黃
D.胎兒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胎盤和臍帶進入母體血液,由母體排出體外
6.(2025七下·婺城月考)哈爾濱火爆全國,很多游客在寒冬戶外體驗了“潑水成冰”的奇觀,如圖所示。“潑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氣在極低的溫度下直接變為小冰晶。對此現象表述正確的是(  )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水蒸氣 B.該過程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固
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效果會更好 D.氣溫高于0℃也會出現該現象
7.(2025七下·臨平期中)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鈾元素的信息。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鈾的原子序數是92 B.鈾的元素符號為U
C.鈾原子的質子數為92 D.鈾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38g
8.(2022七下·寧波競賽)圖中最易形成瀑布的地點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9.(2025七下·奉化期中)如圖示桃花的結構,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①是花藥,里面有花粉
B.⑥和⑦是花的主要結構
C.桃花花冠顏色艷麗、花蜜香甜,適應其自花傳粉
D.花粉落到④上的過程稱為受精
10.(2025七下·新昌期中)如圖紅星頭菌是澳大利亞很普遍的擔子菌門真菌,成熟的紅星頭菌有6-10個紅色的“觸手”伸出,猶如一棵鮮艷的海葵,并且帶有腐肉的臭味。下列關于紅星頭菌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細胞內無葉綠體,需要依賴有機物生活
B.它與酵母菌具有相似的細胞結構
C.因其體型較大,所以不屬于微生物
D.帶有腐肉臭味可吸引蒼蠅來幫助散播孢子
11.(2025七下·婺城月考)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略去):①點燃酒精燈,酒精燃燒;②一段時間后蠟燭熔化、掉落;③再過一段時間后火柴燃燒。則下列有關分析中,正確的是(  )
A.①中酒精燃燒屬于物理變化
B.②中蠟燭熔化屬于化學變化
C.②③的現象能說明所有金屬都具有導熱性這一物理性質
D.①③中的現象體現出物質可燃性這一化學性質
12.(2025七下·新昌期中)今有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只有②表示的是中性原子,在化合物中通常顯+2價
B.只有①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屬元素
C.它們對應的原子,其核外有相同的電子層數
D.①④表示的分別是陰離子、陽離子
13.(2024八下·長興期末)如圖所示的"藍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時,開始用染料澆灌花卉根部,讓花像吸水一樣將色劑吸入,開出藍色花朵。下列關于“藍色妖姬”的制作過程說法正確的是
A.橫向剖開染色后的莖,發現其韌皮部變藍,木質部不變藍
B.在染料中添加適量鉀肥,可以防止葉片發黃
C.縱向剖開染色后的莖,發現木質部自下而上藍色逐漸變淺
D.澆灌時使用染料的濃度越高越好,可以使花瓣顏色更鮮艷
14.(2025·杭州期中)達菲(分子式也叫奧司他韋)對于治療甲流有較好的效果,曾一度出現斷供的情況。以下關于奧司他韋說法正確的是(  )
A.含磷元素的質量分數是5.56%
B.達菲分子相對分子質量是400
C.達菲中氮、氧元素的質量比是
D.達菲由16個碳原子,31個氫原子,2個氮原子,8個氧原子和1個磷原子構成
15.(2025七下·金華月考)如圖為甲、乙兩種物質的m-V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物質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B.乙物質的密度與質量成正比
C.體積為20cm3的甲物質的質量為10g
D.甲、乙質量相同時,乙的體積是甲的2倍
二、填空題(本題共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2025七下·奉化期中)氟里昂是一種常見的致冷劑.氟里昂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壞臭氧層,其破壞臭氧的循環示意圖如圖:
(1)請寫出臭氧的化學式   ;
(2)如圖中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有幾個____.
A.1 B.2 C.3 D.4
17.(2024七下·余姚期中)楊梅(圖甲)的果肉汁多味甜,美中不足的是采摘下來的楊梅浸入鹽水中一段時間后常常可觀察到果蠅幼蟲從果肉中鉆出來。
(1)果蠅的生長時期與家蠶類似,比蝗蟲多了   期。
(2)楊梅可以用來制作楊梅酒,楊梅酒是通過酵母菌(圖乙)發酵制成的。與細菌相比,酵母菌細胞結構上最明顯的特征是有   。
(3)為改良樹種、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果農常用圖丙方式進行繁殖,這種繁殖方式的優點是   。
18.以下是研究木質莖結構和功能的兩個活動。
(1)將新鮮帶葉枝條插入稀釋后的紅墨水中,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環境中,10分鐘后取出,橫切枝條的中上部,放大觀察,如圖甲所示。 橫切面變紅的部位是   (填圖中字母)。
(2)將木本植物一枝條中部的樹皮環剝,生長一兩個月,如圖乙。圖中能表明有機物在莖中的運輸方向是   的,理由是   。
19.(2024七下·柯橋期中)某科學實驗室能以低濃鈾溶液生產具有廣泛應用的鉬(Mo),Na2MoO4是鉬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1)Na2MoO4中鉬元素(Mo)的化合價是   。
(2)組成Na2MoO4的元素中,在元素周期表內,位于其所在周期靠近尾部位置的元素是   。
(3)鉬元素在化合物中有多種化合價,請寫出+2價鉬元素氧化物的化學式   。
20.(2021七下·杭州開學考)有四杯被染成不同顏色的液體,其中一杯與其它液體種類不同。為了找出這杯液體,測得如下數據。
液體顏色 紅 黃 藍 綠
體積/cm3 5 8 15 20
質量/g 6 9.6 18 22
(a)        
(1)小妍試圖通過計算數據完成任務,則表格(a)處應填   。
(2)分析可知,顏色為   的液體與其它三杯液體不同。
(3)除以上方法外,還可以通過   方法,找出該液體。
21.(2025七下·婺城月考)在課堂上老師用如圖所示的小紙鍋演示實驗,已知紙在空氣中溫度到達183℃就可以燃燒,酒精燈火焰外焰溫度約520℃,為什么水能燒開而紙鍋不會燃燒呢 帶著這個問題,同學們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1)由圖丙可知,當地氣壓   標準大氣壓(選填“大于”“小于”“等于”)
(2)如圖乙所示,水沸騰時會產生大量氣泡,氣泡內主要是   (選填“空氣”或“水蒸氣”)。
(3)交流評估環節中,同學們提出各自的觀點,其中正確的有____(填字母)。
A.組裝器材時若溫度計玻璃泡碰到燒杯底部,圖乙中應將B處向下調整,
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
C.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
22.(2021七下·杭州開學考)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圖上呢?小妍利用土豆、橡皮、記號筆、小刀等進行操作。
(1)為盡可能減小誤差,畫線過程中需注意 。(可能多項正確)
A.每塊橡皮的高度相同
B.記號筆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C.繞土豆模型面出螺旋式上升的線
(2)步驟④中,俯視模型,若它代表一個山地地形,從    (選填 “甲”或“乙”)地上山頂的路比較陡峭。
(3)為了把等高線繪在白紙上,接下來的操作是    。(忽略材料不理想帶來的干擾)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
23.(2025七下·奉化期中)探究原子結構的奧秘.
【情景提供】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湯姆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后才引起人們對原子結構模型的探索.
【提出問題】電子帶負電,原子不帶電,說明原子內存在著帶正電荷的部分,它們是均勻分布還是集中分布的呢
【進行實驗】1911年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a粒子轟擊金箔實驗(如圖甲).
【收集證據】絕大多數a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有少數a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且有極少數a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如圖乙).

乙 丙
【猜想與假設】α粒子遇到電子后,就像飛行的子彈碰到灰塵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釋與結論】
(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不會發生大角度偏轉.于是,盧瑟福推測: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這里“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
(2)根據a粒子散射實驗數據,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繪制圖像(如圖丙).結合圖丙,請列舉得出“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這一結論的主要證據是   .
(3)盧瑟福進行粒子散射實驗后,認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他提出了如圖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結構,盧瑟福的這一研究過程是____。
A.建立模型的過程 B.得出結論的過程
C.提出問題的過程 D.驗證證據的過程
(4)【拓展與應用】在認識原子結構模型的基礎上,為強化同學們對分子結構模型的理解,老師布置了制作甲烷分子模型的實踐性活動,并為此次活動設計了相應的評價量表:
“甲烷分子結構模型制作”評價量表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兩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合理 兩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不合理 同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失調
指標二 形態規整、能很好體現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 形態規整、但不能體現分子的立體結構 形態扭曲與實際不符
小科、小紅兩位同學均用超輕粘土制作甲烷分子模型(如圖戊所示).參照評價量表,組長把小紅作品的“指標一”評定為“優秀”,而“指標二”評定為“合格”.為使該模型的“指標二”達到“優秀”,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
24.(2025七下·慈溪期中)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研究子葉在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期中的作用,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取5粒菜豆種子,平均分成五組(一~五),浸入水中24小時,讓其萌發。
②選擇其中4組種子,在萌發的不同時間除去子葉。
③兩周后,收集所有幼苗,烘干,稱量干重(主要是有機物質量),所得結果如表所示。
組別 時期 處理方法 平均干重(克/株)
一 全程 不除去子葉 4.3
二 種子萌發期 在萌發期的第4天除去子葉 0.7
三 在萌發期的第7天除去子葉 1.8
四 幼苗生長期 在生長期的第10天除去子葉 4.0
五 在生長期的第13天除去子葉 4.3
(1)菜豆種子浸種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種子會因缺少   而死亡。
(2)各實驗組中都只用了1粒種子,為使實驗結論更加可靠,你認為應如何改進實驗    。
(3)通過該小組記錄下來的結果,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
(4)圖乙表示在自然狀態下,完整的種子從萌發到長出葉子開始光合作用一段時間后干重和濕重的變化,其中可表示有機物(營養物質)質量變化的是曲線   (填“1”或“2”)。
25.小明利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醋的密度.
(1)調節天平時,游碼移至左端,發現指針靜止時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要使天平平衡,他應該 .
A.把橫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橫梁右端螺母向左旋進一些
C.把天平右盤的砝碼減少一些 D.向右移動游碼
(2)當天平平衡后,小明開始測量:測量步驟如圖所示,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字母代號).
A .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剩余醋的總質量:
B .將待測醋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醋的總質量;
C .將燒杯中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測出這部分醋的體積;
(3)由圖中數據及計算可得:燒杯和剩余醋的總質量是    g,醋的密度是    kg/m3.
26.(2024七下·寧波月考)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
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快”或“慢”);
②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可以得出結論:   。
27.(2023八下·越城期末)為驗證“鎂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小科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探究:
【查閱資料】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各種無機鹽,鎂參與綠色植物葉綠素的形成,植物缺鎂會出現葉片失綠變黃、植物生長不良等癥狀。
【實驗器材】完全營養液(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礦物質元素)、缺鎂的完全培養液、長勢相同的青菜幼苗、普通蒸餾水、含鎂蒸餾水、玻璃器皿若干。
【實驗步驟】
①選20株長勢旺盛、大小相似的青菜幼苗,用蒸餾水洗凈根上的泥土,備用;
②取2只玻璃器皿,編號甲、乙。甲組加入適量完全營養液,乙組加入等量的另一種液體、將幼苗隨機均分栽入其中;
③將裝置放在溫暖有光通風的環境,并適時給根部通入空氣;
④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并記錄幼苗的高度、葉片顏色等生長指標;
⑤對所得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請回答:
(1)步驟①中,“用蒸餾水洗凈根上的泥土”的目的是   ;
(2)步驟②中,乙瓶中應該加入的液體是   
(3)小紅認為,實驗所用的營養液濃度不宜太高,否則會影響實驗結果,其理由是:  ;
(4)小明認為,步驟②中,如果在甲、乙兩瓶中分別加入等量的含鎂蒸餾水和普通蒸餾水,其它步驟和條件與小科相同,也能得到相同的實驗結論。請對小明的觀點進行評價并說明理由:   。
四、解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35分)
28.(本題6分,每空2分)(2025七下·臨平月考)相關數據顯示,早產(指妊娠28周之前未足月生產)是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最大原因。為了提高早產兒的成活率,科學家們做了如下模擬實驗:選取八只早產的羔羊胎兒,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為期4周的培育,結果所有羊羔均發育良好且順利“出生”。
(1)該裝置中的聚乙烯薄膜袋模擬的是母羊的   。
(2)依據圖中信息, “外置設備”還需為羊羔的發育提供   。
(3)膠管A、B的一端都連接著羊羔胎兒,其內血液流動的方向如圖箭頭所示。相比B膠管,A膠管血液中含量明顯增加的物質是   。
29.(本題6分,每空2分)如圖甲所示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為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回答問題:
(1)事先向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的目的是    。
(2)理論上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為2∶1,結合圖乙所示的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推測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決定因素除氣體物質所含分子數目外,還有   (填“氣體分子的直徑”或“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
(3)在電解水實際操作中,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兩種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則在相同條件下,   (填“氫氣”或“氧氣”) 更難溶于水。
30.(本題7分,1-2每空2分,第3題3分)(2023七上·蘭溪期末)小紅想知道體育課上使用的鉛球是如何制作成的,去參觀了一個體育用品制造廠。一工人師傅將質量為3.16kg的鐵水注入一個容積為500cm3的模具中,先制成一個空心鐵球,然后再向空心鐵球內灌鉛,最終制成了外殼是鐵質的鉛球。(ρ鉛=11.3×103kg/m3,ρ鐵=7.9×103kg/m3)
(1)將鐵水注入磨具中冷卻后,其質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請算一下所鑄空心鐵球的空心部分體積。
(3)如果要求鉛球總質量為4.29kg,通過計算說明能否將上面所鑄空心鐵球的空心部分體積灌滿鉛?
31.(本題8分,每小題2分)葉片呈綠色的原因是葉片中的葉綠體含有葉綠素,而鎂是合成葉綠素的必需元素,缺少鎂元素葉片表現出“缺綠”的癥狀。某同學欲驗證“鎂是合成葉綠素的必需元素”,設計了如下實驗過程:
Ⅰ.取兩個相同的玻璃器皿,分別標號為 A、B;
Ⅱ.在A 中加入適量土壤浸出液,B中加入等量缺鎂的土壤浸出液;
Ⅲ.將兩株生長狀況良好且____的玉米幼苗分別放入A、B中;Ⅳ.一段時間后,觀察并比較兩株玉米幼苗葉片的狀況。
根據實驗過程和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把實驗過程Ⅲ補充完整:   。
(2)A 和B構成 組對照實驗,此實驗的變量是   。
(3)一段時間后,葉片表現出“缺綠”癥狀的是  (填“A”或“B”)中的玉米幼苗,若加入   段時間后,“缺綠”癥狀消失,即可充分證明“鎂是合成葉綠素的必需元素”。
32.(本題8分,每空2分)(2023八下·浙江期中)硝酸銨是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的化肥,根據硝酸銨化學式(NH4NO3)回答:
(1)硝酸銨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   ,   ;
(2)500g 硝酸銨中含氮元素   g;
(3)多少克硝酸銨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和120g尿素[ CO(NH2)2]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相等
(4)已知所購買的化肥中硝酸銨的含量為90%,則該化肥中氮元素的含量為多少?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祥县| 那曲县| 东兴市| 鱼台县| 芷江| 五大连池市| 昌吉市| 修水县| 镇原县| 特克斯县| 太仆寺旗| 自贡市| 云南省| 湖州市| 东阿县| 铜陵市| 黄陵县| 宾川县| 伊金霍洛旗| 侯马市| 英山县| 稷山县| 徐闻县| 四平市| 新田县| 锡林郭勒盟| 图们市| 南丹县| 体育| 渑池县| 揭西县| 当阳市| 广州市| 兴业县| 永登县| 北海市| 鄂托克前旗| 龙泉市| 萨嘎县| 东宁县| 洪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