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第二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競賽月考科學試題1.(2025九上·鄞州月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中的月相是上弦月B.月食時三球同一條直線上且月球在中間,月球由東緣慢慢進入地影,只可能發生在農歷初一前后C.160oE經線的東邊是東半球D.若地軸傾角減小,則地球上熱帶和寒帶范圍擴大,溫帶范圍縮小;極晝、極夜范圍擴大;晝夜長短變化增大【答案】D【知識點】經緯網;地球公轉;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1)月相記憶口訣為: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 ,其 意思是:上弦月出現在農歷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現在農歷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位于東半天空。(2)月食發生在農歷十五,那時太陽、地球、月球恰好或幾乎在一條直線上,月球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月球遮住了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而形成的(3)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西經20°和東經160°,經度向西增加是西經,向東增加是東經。(4)地球儀上的地軸有一個明顯的傾斜角度,它與地軸和公轉軌道面的夾角一致。【解答】A、“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描寫的是正月十五元宵節,農歷十五都是滿月的 ,A不符合題意;B、月食時三球處于同一條直線,地球在中間,發生在農歷十五前后,故B選項錯誤。C、20°W和160°E構成的經線圈劃分東西半球,20°W向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向西至160°E為西半球,故160°E以東為西半球,故C選項錯誤。D、地球儀上的地軸有一個明顯的傾斜角度,它與地軸和公轉軌道面的夾角一致。地軸一旦傾斜角度變小,那么相應的地球的黃赤交角變大,而黃赤交角度數等于回歸線度數,回歸線度數也會變大,這會使南北回歸線向赤道遠離,這樣的話熱帶面積增大;而極圈度數又和回歸線度數是互為余角的關系,所以極圈度數就會變小,寒帶面積增大,所以能推出來溫帶面積減小,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變大,故D選項正確。故答案為:D2.(2025九上·鄞州月考)質量分數不等的兩種硫酸溶液,等質量混合后其質量分數為,而等體積混合后其質量分數為;質量分數不等的兩種乙醇溶液,等質量混合后其質量分數也為,而等體積混合后其質量分數為。則、、間的關系是( )A. B. C. D.無法比較【答案】B【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混合后溶液的質量分數等于兩份溶液中溶質的總質量除以兩份溶液的總質量,硫酸的密度大于水,所以質量分數大的溶液密度大,等體積混合與等質量混合相比,等體積混合時,濃溶液的質量大于稀溶液的質量;乙醇的密度小于水,所以質量分數越大,密度越小,可知等體積混合時,稀溶液的質量更大?!窘獯稹考僭O兩種溶液的質量分數分別是、,其中<,對于硫酸溶液,等質量(假設都是mg)混合之后,混合溶液質量分數a%,等體積混合時,由于質量分數小的硫酸溶液的密度比較小,等體積的兩種硫酸溶液,質量分數大的質量大,那么等體積混合相當于先將二者等質量混合,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高質量分數組分的硫酸溶液,因此混合溶液質量分數b%,同樣,對于乙醇溶液,等質量混合時其濃度依然是a%,等體積混合時,由于質量分數小的乙醇溶液密度比較大(因為乙醇的密度比水?。?,等體積的兩種乙醇溶液,質量分數大的質量小,那么等體積混合相當于先將二者等質量混合,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低質量分數組分的乙醇溶液,因此混合溶液質量分數c%,則b>a>c。故答案為:B。3.(2025九上·鄞州月考)當某人所處的環境溫度升高時,其下列各項生理變化:①皮膚血管血流量的變化;②身體耗氧量的變化;③汗腺分泌量的變化;④尿量的變化;⑤酶活性的變化,其中與圖示變化趨勢相符的是( ?。?br/>A.①⑤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答案】B【知識點】酶及其催化作用;血液循環;泌尿系統;體溫的控制【解析】【分析】環境溫度升高,為維持體溫恒定,散熱量應增多,流向皮膚表面的血流量應增多,汗液蒸發增多,加速散熱,體內水分減小,所以尿液量減少;為了防止產熱過多,應減緩新陳代謝,所以耗氧量下降?!窘獯稹竣倨つw血管血流量的變化:溫度升高時,為了增加熱量的散失,皮膚血管血流量會增加,這與圖示中溫度升高、相對值下降的趨勢不相符,故①錯誤;②身體耗氧量的變化:通常,隨著溫度的升高,身體為了減少產熱會減緩新陳代謝,從而減少耗氧量。這與圖示趨勢相符,故②正確;③汗腺分泌量的變化:溫度升高時,汗腺分泌量會增加,以通過汗液蒸發來散熱。這與圖示趨勢不符,故③錯誤;④尿量的變化:溫度升高時,由于身體通過汗液蒸發散熱,會減少尿液的生成,導致尿量減少。這與圖示中溫度升高、相對值下降的趨勢相符,故④正確;⑤酶活性的變化:大多數酶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活性會增加,但過高溫度會使酶活性下降。這與圖示趨勢不完全相符,因為圖示沒有顯示酶活性在某一溫度達到峰值后下降的情況,只是簡單地顯示了相對值隨溫度升高而下降,故⑤錯誤。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4.(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表示時玉米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的關系,、、表示所在部位的面積,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r/>A.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量B.表示玉米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總量C.若土壤中缺N,則B點右移,D點左移D.表示玉米光合作用有機物的凈積累量【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把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淀粉)??芍獧M坐標下方表示的是二氧化碳的釋放量,即呼吸作用將有機物轉化為二氧化碳,曲線上方表示的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即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解答】A、S2+S3表示玉米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總量,S1+S3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總量,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S2+S3表示玉米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總量,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氮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營養元素,土壤中缺氮會導致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因此需要更高的光照強度才能達到相同的凈光合作用速率,即B點會右移。同時,由于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最大凈光合作用速率也會降低,即D點會左移,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S2-S1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凈積累量,因為S2+S3表示玉米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總量,S1+S3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總量,凈積累量=(S2+S3)一(S1+S3)=S2-S1,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5.(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所示,干路上的電流I恒為不變,滑動變阻器規格為“”,小燈泡L上標有“”字樣。忽略溫度對小燈泡阻值的影響,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小燈泡L正常發光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為B.當滑片P移到最左端時,通過小燈泡的電流為C.在滑片P向左移動過程中,并聯電路兩端電壓減小D.在滑片P向左移動過程中,并聯電路消耗的總功率增大【答案】C【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電阻和電阻的串聯、并聯;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并聯電路總電阻小于電路中任何一個電阻,滑動變阻器電阻減小,總電阻也將減小,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流一定時,并聯電路兩端的電壓將減小。【解答】A、因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且小燈泡L正常發光,所以,電源的電壓U=UL=6V,通過燈泡的電流因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通過滑動變阻器的電流I滑=I-IL=1A-0.5A=0.5A則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阻值故A錯誤;B、當滑片P移到最左端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為零,會造成電源短路,則通過小燈泡的電流為0A,故B錯誤;CD、在滑片P向左移動過程中,因并聯電路中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分電阻倒數之和,所以,并聯部分的總電阻變小,因干路上的電流恒為1A不變,由U=IR可知,并聯電路兩端電壓會減小,由P=UI可知,并聯電路消耗的總功率減小,故D錯誤,C正確。故答案為:C。6.(2025九上·鄞州月考)下圖甲表示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圖乙是將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麥芽糖的積累量,隨溫度變化的情況。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br/>①圖甲中T0為淀粉酶的最適溫度②圖甲中Ta、Tb時淀粉酶催化效率極低的原理不同③圖乙A點對應的溫度為T0④圖乙中Tb~Tc麥芽糖積累量相同說明此時酶活性最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D【知識點】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分析圖甲:Ta時淀粉酶催化效率極低,原因是低溫降低酶的活性;Ta~To隨著溫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T0時,淀粉酶的活性最高;To~Tb隨著溫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可知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分析圖乙:A點時麥芽糖的積累速度最快,說明A點對應的溫度為最適溫度T0。Tb~Tc曲線表明隨著溫度的升高,麥芽糖的積累量不再上升,說明酶已經因高溫而變性失活。圖像越陡,說明麥芽糖的累積速度越快,酶的活性越好?!窘獯稹竣賂0時,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所以T0為淀粉酶的最適溫度,①正確;②Ta時淀粉酶催化效率極低,原因是低溫降低酶的活性;Tb時淀粉酶催化效率極低,原因是高溫使酶變性活性,可見兩者對酶的影響有本質的區別,②正確;③A點時麥芽糖的積累速度最快,說明A點對應的溫度為最適溫度T0,③正確;④圖乙中Tb~Tc曲線表明隨著溫度的升高,麥芽糖的積累量不再上升,說明酶已經因高溫而變性失活,④錯誤。故答案為:D。7.(2025九上·鄞州月考)某水溶液中含有以下離子中的若干種:、、、、、、,現取三份100mL溶液進行如下實驗:(提示)(1)第一份加入溶液有沉淀產生(2)第二份加入NaOH溶液并加熱測得刺激性氣味的氣體0.68g(3)第三份加足量溶液后,得沉淀物4.3g,經足量硝酸洗滌,干燥后,沉淀質量為2.33g,在所得濾液中加入溶液有沉淀產生根據上述實驗,以下推測正確的是( ?。?br/>A.一定存在 B.一定不存在,可能存在C.一定存在 D.以上結論都不正確【答案】D【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解析】【分析】溶液中的離子彼此可以共存,故能形成沉淀、氣體或水的離子不可能同時存在,可據此判斷實驗中未檢驗的離子是否存在?!窘獯稹緼、加入硝酸銀溶液后產生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氯離子、硫酸根離子或碳酸根離子中的一種或幾種,不能確定氯離子一定存在,故A錯誤;B、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加熱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該氣體為氨氣,且沒有產生沉淀,說明原溶液中含有銨根離子,沒有鎂離子,故B錯誤;C、加足量氯化鋇溶液后,得沉淀物4.3g,經足量硝酸洗滌,干燥后,沉淀質量為2.33g,說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不含鋇離子和鎂離子,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生成氨氣的質量為0.68g,由+OH-=NH3+H2O可知,銨根離子的質量為0.72g;2.33g為硫酸鋇的質量,可知溶液中硫酸根離子的質量為0.96g;碳酸鋇的質量=4.3g 2.33g=1.97g,則碳酸根離子的質量為0.6g。銨根離子、硫酸根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的個數比為。1個銨根離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1個硫酸根離子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1個碳酸根離子也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則此時溶液中陽離子與銀離子所帶電荷數相同,所以無法確定溶液中鉀離子與氯離子的存在情況,故C錯誤;D、以上結論都不正確,故D正確。故答案為:D。8.(2025九上·鄞州月考)Na2CO3、NaHCO3、CaO和NaOH組成的混合物37.2g,溶于足量水并充分反應后,溶液中Ca2+、CO32-、HCO3-全部轉化為沉淀,將反應容器內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體39.0g,則原混合液中Na2CO3的質量是( )A.10.6g B.5.3gC.15.9g D.缺少條件,無法計算【答案】A【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由物質的組成和反應過程可知,固體中增重的質量為水的質量,結合方程式計算碳酸鈉的質量?!窘獯稹坑捎谌芤褐蠧a2+、CO32-、HCO3-全部轉化為沉淀,所以,后得到白色固體39g應為碳酸鈣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煽醋靼l生了以下反應:①;②Na2CO3+=CaCO3+2NaOH;③NaHCO3+=CaCO3+NaOH + H2O,①+③得④:;①+②得⑤:。由此可以看出:固體質量的變化僅由反應Na2CO3+CaO + H2O=CaCO3+2NaOH造成。Na2CO3+CaO + H2O=CaCO3+2NaOH106 18x 39.0g-37.2g=1.8gx=10.6g。故答案為:A。9.(2025九上·鄞州月考)某水電站,用總電阻為的輸電線輸電給500km外的用戶,其輸出電功率是?,F用500kV電壓輸電,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輸電線上輸送的電流大小為B.輸電線上由電阻造成的損失電壓為15kVC.若改用5kV電壓輸電,則輸電線上損失的功率為D.輸電線上損失的功率為,為輸電電壓,為輸電線的電阻【答案】B【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根據計算電流,由歐姆定律計算電線電阻兩端的電壓即為損失的電壓。【解答】A、由P=UI可得,用500kV電壓輸電時輸電線上的電流為:,故A錯誤;B、由可得,輸電線上由電阻造成的損失電壓為:ΔU=IR=6000A×2.5Ω=15000V=15kV,故B正確;C、改用5kV電壓輸電時,線路中的電流為:,輸電線上損失的功率為:ΔP=(I')2R=(6×105A)2×2.5Ω=9×1011W=9×108kW,損失的功率不可能大于輸出電功率,故C錯誤;D、輸電線上損失的功率為,U應為線路上損失的電壓,r為輸電線的電阻,故D錯誤。故答案為:B。10.(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所示,用鐵錘把小鐵釘釘入木板,設木板對釘子的阻力與釘子進木板的深度成正比,已知鐵錘第一次將釘子釘進,如果鐵錘第二次敲打釘子時對釘子做的功與第一次相同,那么,第二次釘子進入木板的深度是( ?。?br/>A. B. C. D.【答案】B【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乘積,根據兩次做功相同聯立式子進行計算?!窘獯稹坑深}意可知,阻力f與深度d成正比,則f—d圖象,如下圖所示:f—d圖象與坐標軸所形成圖形的面積等于力所做的功,每次釘釘子時做功相同,如圖所示可得,力與深度成正比,則:f=kd,f'=kd'兩次做功相同,則解得則第二次釘子進入木板的深度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1.(2025九上·鄞州月考)天平兩托盤上的燒杯中,分別放有50克,溶質質量分數7.3%的稀鹽酸,調整天平平衡后,向左端燒杯中加入5.6克氧化鈣,若要保持天平平衡,應向右端的燒杯中加入碳酸鈣質量為( )A.5.6克 B.10克 C.7.8克 D.無法確定【答案】C【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氧化鈣與稀鹽酸反應沒有氣體產生,可知增重的質量即為氧化鈣的質量;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有二氧化碳產生,增重的質量等于碳酸鈣的質量減去二氧化碳的質量?!窘獯稹垦趸}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左盤燒杯內放入5.6克氧化鈣,反應后左邊增加2.2g,所以右邊增加的質量需要是5.6g。50克、溶質質量分數7.3%的稀鹽酸所含HCl的質量為50g×7.3%=3.65g設加入碳酸鈣的質量是x,增加量為yx=5g y=2.8。所以為維持平衡需要繼續加入5.6g-2.8g=2.8g的碳酸鈣維持平衡(這2.8g碳酸鈣不參加反應)所以加入的碳酸鈣的質量為5g+2.8g=7.8g故答案為:C。12.(2025九上·鄞州月考)有在空氣中暴露過的KOH固體,經分析知其中含H2O 7.32%, K2CO32.48%,KOH 90.2%。若將此樣品W(g)克加入98g20%的稀硫酸中,過量的酸再用20g10% 的KOH溶液中和,恰好完全反應。將中和后溶液蒸發,可以得到的固體質量是( )A.17.4 g B.30.8 gC.34.8 g D.30.8——34.8 g【答案】C【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碳酸鉀和氫氧化鉀與稀硫酸反應轉化為硫酸鉀,過量的酸用氫氧化鉀中和,最終的產物只有一種物質,為硫酸鉀,硫酸根離子全部來自于稀硫酸,可知稀硫酸中的硫酸根離子的質量等于硫酸鉀中硫酸根的質量。【解答】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來計算,因為反應前后各元素的種類和質量都不變,題目中的碳酸鉀和氫氧化鉀都能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鉀,最后恰好完全反應,蒸發溶液,得到的固體是硫酸鉀,已知質量轉變關系:H2SO4→K2SO4,根據硫酸的質量就能算出硫酸鉀的質量。由上分析可設反應最終生成的硫酸鉀的質量為x,解得x=34.8g故答案為:C。13.(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所示,圓筒內盛有水,水的上方被活塞A密封住一部分空氣,一試管B開口朝下,豎直漂浮在水面上,管內封有一段長為的空氣柱(試管壁的體積不計),試管所受浮力為,管內外水面高度差為,現將活塞A向上稍拉一小段距離后,試管又重新平衡(試管內氣體沒有溢出)。那么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F、L均增大 B.、F不變,增大C.減小,不變,增大 D.、F減小,增大【答案】B【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解析】【分析】試管始終處于漂浮狀態,浮力等于重力,試管的重力不變,則浮力不變?!窘獯稹炕钊麤]有向上拉時,試管內外的壓強是相等的,當活塞向上拉一小段距離后,試管外的大氣壓強會減小,試管為了保持平衡,試管內的壓強也會減小,在平衡狀態下,試管受到向上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向上的浮力等于向下的重力,當活塞向上拉動后,試管的重力是不變的,所以浮力F也就不會變,又因為,F不變,那么h也不會變,所以h 、F不變,當活塞稍微向上拉一段距離,試管外壓強會減小,為了保持平衡,試管內壓強也會減小,試管內氣體的體積也會變大,所以L增大,正確答案是h、F不變,L增大,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14.(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所示,平面鏡和凸透鏡的主光軸垂直并處在凸透鏡兩倍焦距處,在凸透鏡另一側兩倍焦距處有一個點光源S?,F將平面鏡向凸透鏡靠近的過程中,關于點光源所成的像,下述結論中錯誤的是( ?。?br/>A.平面鏡在移動過程中,最多只能成兩個實像B.平面鏡移動到一定位置時,正好只成一個實像C.平面鏡移動到一定位置時,正好只成一個虛像D.平面鏡移動到一定位置時,正好既成一個實像,又成一個虛像【答案】C【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分析】凸透鏡成像規律: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時,成實像;平面鏡成的虛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解答】平面鏡在2f和1.5f間時,平面鏡反射的實像在f與2f之間,在凸透鏡右側2f外形成一個實像;平面鏡在1.5f處,反射的實像在f處,透鏡右側不成像;平面鏡在1.5f和f間時,反射的實像在f內,透鏡左側成虛像;平面鏡在f處時,光心處成一實像;平面鏡在f內,透鏡右側成一實像。故答案為:C。15.(2025九上·鄞州月考)工作人員用如圖所示裝置打撈水中的物體。第一次提體積的物體A在水中勻速上升的過程中(A未露出水面),人對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為,人拉力的功率為,繩端的速度為,機械效率為;第二次提重為的物體B在水中勻速上升的過程中(B未露出水面),人對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為,人拉力的功率為,繩端的速度為,機械效率為。已知:功率,,物體A、B的體積,重力,四個滑輪質量相等,忽略繩重,繩與滑輪間摩擦及液體對物體的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A在水中所受的浮力B.物體B在水中所受的浮力C.動滑輪的重為15ND.速度、的比值為2:3【答案】C【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機械效率的計算【解析】【分析】滑輪組中有幾股繩子受力,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物體和動滑輪總重力的幾分之一,拉力移動的距離是物體的幾倍。【解答】A、物體A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為:,故A錯誤;B、已知物體A、B的體積,物體A的體積為,則B物體的體積為:,則物體B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為:,故B錯誤;C、分析滑輪組的裝置可知;因動滑輪M是3股繩子承擔,所以動滑輪M和提升物體升高h時,動滑輪E上升的高度為3h, 忽略繩重、繩與滑輪間摩擦及液體對物體的阻力時, 滑輪組的額外功就是因提升動滑輪M產生的, 即,已知物體B的重力為150N,重力,則A物體的重力為120N,根據,可得兩次機械效率分別為:,,因為,則,代入數據為:,解得:,故C正確;D、提升物體時,動滑輪E受力分析: 重力、滑輪組CM對動滑輪E的向下拉力和向上的兩股繩子的拉力F,則根據動滑輪E受力平衡得:,所以,則據此可知兩次拉力的大小分別為:,,已知,,,可得,則,故D錯誤。故答案為:C。16.(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所示,物體A放在木板B上的右端,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它們用繩子通過滑輪組相連?,F用水平拉力把木板勻速向右拉。已知A與B之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6N,木板長1.2米,不計繩子與滑輪的重,不計繩與滑輪間的摩擦,A物體的形狀大小可以忽略不計。則當物體A從木板的右端勻速滑到木板左端時,拉力的大小及拉力所做的功分別是: , J。【答案】18;7.2【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摩擦力的存在;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解析】【分析】由二力平衡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力平衡,可知A受到的拉力為6N。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知A給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為6N?!窘獯稹磕景錌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當木板B運動時,受到地面的施加的摩擦力為0,物體A從木板的右端勻速滑到木板左端,物體A受到繩子的拉力與受到木板B對木塊施加的摩擦力為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可知繩子上的拉力大小為T=6N,由圖示滑輪組可知,承重繩子的股數n=2,A給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可知拉力F=2T+f=2×6N+6N=18N。物體A從木板的右端勻速滑到木板左端移動的距離為1.2米,拉力F移動的距離為拉力F所做的功為W=Fs=18N×0.4m=7.2J。17.(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所示,兩平面鏡A和B之間的夾角為,自平面鏡B上的某點P射出一條與B鏡面成角的光線,在角由至范圍內(不包括)連續變化的過程中發現,當取某角度時,光線經鏡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到P點,則符合該要求的的個數有 。【答案】9個【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可知,滿足光線都將沿原來的路線返回P點,據此判斷符合要求的的個數?!窘獯稹績善矫骁RA和B之間的夾角為,當只反射一次的情況時,鏡面OA上的入射角為,光線將沿原來的路線返回P點,此時;當時,光線不可能返回P點;當時,只要滿足條件,光線都將沿原來的路線返回P點,由于,所以符合條件的n的個數有8個,故符合該要求的的個數有9個。18.(2025九上·鄞州月考)興趣小組進行光合作用實驗,選取同種植物且生長狀況相同的葉片,分成4等份,分別在不同溫度下暗處理1小時,接著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時,測定每份葉中有機物質量的變化,制成圖甲。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葉在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是 毫克。(2)圖乙是時,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釋放)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則b點的含義是 。(3)若溫度由改為,小寧認為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的下方,理由是: 。【答案】(1)7(2)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質量剛好等于呼吸作用所放出的二氧化碳(或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3)時比時呼吸作用強,所以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的下方【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1)解題時需要注意實驗共進行兩個小時,消耗的有機物的質量為4mg,不是2mg。(2)b點不吸收二氧化碳和不釋放二氧化碳,說明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恰好用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即兩者強度相同。(3)a點只有呼吸作用,表示的是呼吸作用的強度,29攝氏度時消耗的有機物多,說明呼吸作用強度大,釋放的二氧化碳多,所以a點向下移。【解答】(1)從甲圖中看出,葉在28℃時,暗處理1小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2毫克;葉在28℃時光照1小時后與暗處理前的有機物增加量是3毫克。葉在28℃光照1小時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時候還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2毫克。因此實驗中,葉在28℃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2+3+2=7(毫克)。(2)圖乙是28℃時,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釋放)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b點時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為0,則b點的含義是28℃時,此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相等。(3)從甲圖中看出,葉在28℃時,暗處理1小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2毫克,葉在29℃時,暗處理1小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3毫克,表明29℃時的呼吸作用比28℃時的呼吸作用強,產生的二氧化碳多,因此若溫度由28℃改為29℃,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下方。(1)從甲圖中看出,葉在28℃時,暗處理1小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2毫克;葉在28℃時光照1小時后與暗處理前的有機物增加量是3毫克。葉在28℃光照1小時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時候還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2毫克。因此實驗中,葉在28℃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2+3+2=7(毫克)(2)圖乙是28℃時,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釋放)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b點時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為0,則b點的含義是28℃時,此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相等。(3)從甲圖中看出,葉在28℃時,暗處理1小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2毫克,葉在29℃時,暗處理1小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3毫克,表明29℃時的呼吸作用比28℃時的呼吸作用強,產生的二氧化碳多,因此若溫度由28℃改為29℃,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下方。19.(2025九上·鄞州月考)在、、的混合物中,已知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y,則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用分數表示)【答案】【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根據各物質的化學式找到相同的部分,將物質分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據氫元素的質量分數可求得水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由所有元素的質量分數之和為100%可求得一氧化碳的質量分數,一氧化碳的質量分數與碳在一氧化碳中的質量分數的乘積即為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窘獯稹咳绻袶COOH的組成表示為CO H2O、OHC COOH的組成表示為2CO H2O,那么整個混合氣體則由CO和H2O兩部分組成;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y,則混合物中H2O部分的質量分數為,混合物中CO部分質量分數為1 9y,則混合物中C元素的質量分數=。20.(2025九上·鄞州月考)有一透明溶液,可能含有較大量的、、、、、、、中的一種或幾種,取此溶液做下列實驗:①取少量溶液加入用鹽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②取少量溶液加入過氧化鈉粉末,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產生并逸出無色無味的氣體,加入的物質的量與析出沉淀的物質的量如圖所示。試推斷:(1)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離子是 ;(2)溶液中肯定不含有的離子是 ??;【答案】、、;、、、【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氫氧化銅是藍色絮狀沉淀、氫氧化鐵是紅褐色絮狀沉淀,而沉淀為白色,說明不含鐵離子和銅離子。氫氧化鋁是能溶于氫氧化鈉的白色沉淀,繼續加氫氧化鈉,沉淀的質量減少,說明含有鋁離子;沉淀沒有減少到零,說明還存在別的沉淀,可知含有鎂離子。溶液不帶電,可知含含有陰離子,根據離子共存和酸堿優先反應可知,陰離子為硫酸根離子?!窘獯稹扛鶕俚男畔⒖芍蛩徜^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碳酸鋇是能溶于酸的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 ,可能有;根據②的信息可知向溶液中加入過氧化鈉,產生無色無味氣體,水與過氧化鈉反應生成氧氣和氫氧化鈉,當向溶液中加入過氧化鈉時,會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量先增加后減少,但不會完全消失,說明溶液中含有 Mg2+、Al3+,因為它們分別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和氫氧化鎂沉淀,而氫氧化鋁能繼續與過量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而使沉淀減少,同時說明溶液中不含有Fe3+、Cu2+,因為它們分別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和紅褐色的氫氧化鐵沉淀;根據離子能否共存,因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離子有:Mg2+、Al3+、,肯定不含有的離子(與Mg2+形成沉淀);當溶液中含有Mg2+、Al3+、時,既存在陰離子又存在陽離子,因此Na+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不含有H+,因為H+會先和氫氧化鈉發生酸、堿中和,反應不可能加入過氧化鈉立即產生沉淀,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離子是Mg2+、Al3+、;一定不含Fe3+、Cu2+、H+、。21.(2025九上·鄞州月考)向一定量的鹽酸中,加入硝酸銀溶液到恰好完全反應,過濾,所得溶液的質量等于所加硝酸銀溶液的質量,則鹽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答案】【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溶液均一穩定,可知生成的氯化銀沉淀不屬于溶液,由題中信息可知,生成的氯化銀沉淀的質量等于所加硝酸銀溶液的質量,則反應前鹽酸的質量與反應后生成的氯化銀沉淀的質量相等。【解答】鹽酸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向一定量的鹽酸中,加入硝酸銀溶液到恰好完全反應,過濾,所得溶液的質量等于所加硝酸銀溶液的質量,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鹽酸的質量與反應后生成的氯化銀沉淀的質量相等。解:設參加反應的HCl的質量為x,生成氯化銀的質量為y=y=鹽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100%≈25.4%答:鹽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2.(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中有A、B、C、D、E、F六種物質,它們是硝酸銅、碳酸鈉、氯化鋇、稀硫酸、氫氧化鈣五種溶液和單質鋅,凡是用直線相連的兩種物質間均可發生化學反應。試推斷:(1)A是 ??;D是 。(2)C跟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答案】(1)硫酸;硝酸銅(2)Na2CO3+BaCl2=BaCO3↓+2NaCl【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解答此類題目先確定各種物質能與幾種物質發生反應,與圖中各物質對應,若確定的A物質,則可確定C和D,以此分析其他物質。【解答】(1)由圖可知,A能夠與四種物質反應,B能夠與三種物質反應,C能夠與四種物質反應,D能夠與三種物質反應,E、F都能夠與兩種物質反應,硝酸銅能夠與碳酸鈉、氫氧化鈣和單質鋅反應,碳酸鈉能夠與硝酸銅、氯化鋇、稀硫酸、氫氧化鈣反應,氯化鋇能夠與碳酸鈉、稀硫酸反應,稀硫酸能夠與碳酸鈉、氯化鋇、氫氧化鈣和單質鋅反應,氫氧化鈣能夠與硝酸銅、碳酸鈉、稀硫酸反應,單質鋅能夠與硝酸銅、稀硫酸反應,所以A為稀硫酸,稀硫酸不與硝酸銅反應,所以D為硝酸銅,E為鋅,C為碳酸鈉,B為氫氧化鈣,F為氯化鋇??芍?,A為硫酸,D為硝酸銅。(2)由分析可知,C為碳酸鈉,F為氯化鋇,則C跟F的反應是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Na2CO3+BaCl2=BaCO3↓+2NaCl。(1)由分析可知,A為硫酸,故填硫酸;D為硝酸銅,故填硝酸銅。(2)由分析可知,C為碳酸鈉,F為氯化鋇,則C跟F的反應是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Na2CO3+BaCl2=BaCO3↓+2NaCl。23.(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為油廠的油桶,空桶質量為65kg,油桶高為1.2m,底部直徑為0.5m,據此回答。(1)某次裝卸中,小明需要將直立的空油桶(如圖甲)沿D點推翻。在推翻油桶過程中,小明至少需要對油桶做功 焦,(2)若小明將直立的空油桶(如圖甲)沿D點推翻,所需的最小力;將翻倒的空油桶(如圖乙)重新豎起所用的最小力為,那么, ?。ㄟx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32.5;小于【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動態平衡分析;杠桿中最小力問題【解析】【分析】(1)根據杠桿平衡條件計算最省力,再由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計算功的大小。(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力臂指的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窘獯稹?1)在阻力與阻力臂一定的情況下,動力臂越大,動力越小,由圖示可知,AD是最大動力臂,過A與AD的垂直的力最小,如圖所示由幾何知識可得在推翻油桶過程中,小明至少需要對油桶做功(2)由圖甲與圖乙所示可知,兩種情況下,最小推力的動力臂相等,兩種情況下阻力相等,圖甲的阻力臂小于圖乙的阻力臂,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圖甲中的推力小于圖乙中的推力,即F1小于F2。24.(2025九上·鄞州月考)已知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質量均為mg的鈉、鎂、鋅三種金屬分別與25g質量分數為的稀硫酸反應。(1)當產生的氫氣的質量大小為時,m的取值范圍: 。(2)時,Zn與酸反應產生的質量與金屬質量(m)的關系如圖。請在圖中再畫出鈉和鎂二種金屬分別與酸反應產生的質量與金屬質量(m)的關系圖線。(在圖線上用元素符號注明)【答案】(1)(2)【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金屬在鹽中的化合價相同時,等質量的金屬與酸發生反應,產生氫氣質量大的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小。(2)由(1)可知,當金屬的質量大于3.25g時酸被耗盡,則除鈉以外的金屬產生的氫氣質量相同,消耗鎂的質量根據方程式由稀硫酸的質量計算;鈉與水反應,可知鈉將完全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由鈉的質量結合方程式進行計算。【解答】(1)根據化學方程式、Mg+ H2SO4 = MgSO4+ H2↑、Zn + H2SO4 =ZnSO4+ H2↑ 可知,每46份質量鈉能生成2份質量氫氣,每24份質量鎂能生成2份質量氫氣,每56份質量鐵能生成2份質量氫氣。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當產生的氫氣的質量大小為Na>Mg=Zn時,鈉、鎂、鋅均應過量(或鋅恰好完全反應),因此m的大小只取決于鋅的質量;設:25g質量分數為19.6% 的稀硫酸與鋅恰好完全反應消耗鋅的質量為x。x=3.25g所以m≥3.25。(2)m=4.6 時,m>3.25,因此鈉、鎂、鋅都過量,鈉在酸消耗完后還可以與水反應,產生氫氣的量由鈉決定:2Na+H2SO4=Na2SO4+H2↑ 2Na+2H2O=2NaOH+H2↑,設鈉產生的氫氣質量的y。y=0.2g鎂、鋅產生的氫氣質量因受酸的限制而相等,由上圖可知:均為0.1g。25 g 質量分數為19.6% 的稀硫酸與鎂恰好完全反應消耗鎂的質量為z。z=1.2 g。因此:鈉和鎂二種金屬分別與酸反應產生H2的質量與金屬質量(m)的關系圖線如圖:。(1)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當產生的氫氣的質量大小為Na>Mg=Zn時,鈉、鎂、鋅均應過量(或鋅恰好完全反應),因此m的大小只取決于鋅的質量;設:25g質量分數為19.6% 的稀硫酸與鋅恰好完全反應消耗鋅的質量為x。x=3.25g所以m≥3.25。(2)m=4.6 時,m>3.25,因此鈉、鎂、鋅都過量,鈉在酸消耗完后還可以與水反應,產生氫氣的量由鈉決定:2Na+H2SO4=Na2SO4+H2↑ 2Na+2H2O=2NaOH+H2↑,設鈉產生的氫氣質量的y。y=0.2g鎂、鋅產生的氫氣質量因受酸的限制而相等,由上圖可知:均為0.1g。25 g 質量分數為19.6% 的稀硫酸與鎂恰好完全反應消耗鎂的質量為z。z=1.2 g。因此:鈉和鎂二種金屬分別與酸反應產生H2的質量與金屬質量(m)的關系圖線如圖:。25.(2025九上·鄞州月考)小敏對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廢液,進行溶質成分鑒定。取廢液上層清液50克,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的碳酸鈉溶液,出現氣泡,滴加至10克后開始出現白色沉淀。繼續滴加至沉淀不再產生,過濾,測得沉淀的質量為5克,并繪制了如圖圖像。(1)廢液中含有的溶質是 (寫化學式)。(2)圖像中的A點數值是 。(3)通過計算說明,圖像橫坐標中的B點的數值是 。【答案】(1)CaCl2和HCl(2)1.1(3)30【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酸堿優先反應,可知0-10是稀鹽酸再與碳酸鈉反應,10-B是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2)結合碳酸鈉的質量根據方程式計算二氧化碳的質量,注意方程式中代入的是溶質的質量。(3)根據沉淀質量計算氯化鈣消耗的碳酸鈉溶液的質量,B的數值要在此基礎上加上10。【解答】(1)石灰石中的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則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廢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鈣,取廢液上層清液50克,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的碳酸鈉溶液,出現氣泡,碳酸鈉能夠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上述現象說明廢液中含有稀鹽酸,故填CaCl2和HCl。(2)解:與稀鹽酸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10g×26.5%=2.65g設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x=1.1g答:圖像中的A點數值是1.1。(3)解:設生成5g碳酸鈣沉淀需要碳酸鈉的質量為y=y=5.3g與氯化鈣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5.3g÷26.5%=20g圖像橫坐標中的B點的數值=10+20=30答:圖像橫坐標中的B點的數值為30。(1)石灰石中的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則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廢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鈣,取廢液上層清液50克,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的碳酸鈉溶液,出現氣泡,碳酸鈉能夠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上述現象說明廢液中含有稀鹽酸,故填CaCl2和HCl。(2)見答案(3)見答案26.(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1是小科同學利用一端封閉的玻璃管探究氣體的體積與壓強關系的實驗裝置圖。實驗時,用水銀在管內封入一定質量的氣體,將管倒插在水銀槽中,使管內外水銀面相平,此時管內空氣柱的長度為4cm。每向上提起玻璃管時,管內水銀面升高,空氣柱增長,并作相應測量。如表是該同學在實驗過程中記錄的部分數據。(在實驗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外界壓強始終為,玻璃管橫截面積為)實驗次數 1 2 3 4空氣柱長度 4 8 16空氣的體積 8 16 32管內外液面差 0 19 38(1)第4次遺漏的數據為 。(2)通過上面實驗數據分析,解決下列問題:如圖2,一上端開口,下端封閉的細長玻璃管豎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長的空氣柱,中間有一段長的水銀柱,上部空氣柱的長度。已知大氣壓強為。現將一活塞(圖中未畫出)從玻璃管開口處緩慢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氣柱長度變為。假設活塞下推過程中沒有漏氣且氣體溫度保持不變,則活塞下推的距離為 cm。【答案】(1)57(2)15.0【知識點】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解析】【分析】(1)由表中數據可知,每兩次相鄰的實驗中,管內外液面差均為19cm,可知缺少的數據為32+19=57。(2)設活塞下推距離為△l,分別求解出上、下兩端封閉氣體下推前的壓強和長度,在表示出下推后的壓強和長度,對兩端封閉氣體分別運用玻意耳定律列式后聯立求解即可。【解答】(1)四次實驗中,氣體壓強每減少一次,管內外的液面差會增加19cm;所以第四次遺漏的數據為38cm+19cm=57cm。(2)以cmHg為壓強單位,在活塞下推前,玻璃管下部空氣柱的壓強為P1=P0+l2①設活塞下推后,下部空氣的壓強為P1',由玻意耳定律得P1l1=P1'l1②如圖,設活塞下推距離為Δl,則此時玻璃管上部的空氣柱的長度為l3'=l3+(l1-l1')-Δl ③設此時玻璃管上部空氣柱的壓強為P3',則P3'=p1'-l2④由波意耳定律得P0l3= P3'l3'⑤由①②③④⑤式代入數據解得Δl=15.0cm(1)四次實驗中,氣體壓強每減少一次,管內外的液面差會增加19cm;所以第四次遺漏的數據為38cm+19cm=57cm(2)以cmHg為壓強單位,在活塞下推前,玻璃管下部空氣柱的壓強為P1=P0+l2①設活塞下推后,下部空氣的壓強為P1',由玻意耳定律得P1l1=P1'l1②如圖,設活塞下推距離為Δl,則此時玻璃管上部的空氣柱的長度為l3'=l3+(l1-l1')-Δl ③設此時玻璃管上部空氣柱的壓強為P3',則P3'=p1'-l2④由波意耳定律得P0l3= P3'l3'⑤由①②③④⑤式代入數據解得Δl=15.0cm27.(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是探究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實驗示意圖,裝置中的碳酸氫鈉溶液可維持瓶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該裝置置于一定的光照條件且溫度為的環境中。實驗開始時,針筒的讀數是0.2mL,毛細管內的水滴在位置X。20min后,針筒的容量需要調至0.6mL的讀數,才能使水滴仍維持在X的位置。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測定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時,能檢驗的變化有很多種,通常只要檢驗其中之一的變化就可以了。從下列變化中,選擇其中最容易操作的: 。(填:①增加的葡萄糖、②生成的淀粉、③生成的氧氣、④消耗的氧氣、⑤消耗的二氧化碳)(2)若將圖中的碳酸氫鈉溶液換成等量清水,重復上述實驗,20min后,要使水滴維持在X的位置上,針筒的容量 (填“需要”或“不需要”)調節。(3)與植物的實際光合速率相比,用上述裝置所測得的光合作用速率數值 ?。ㄌ睢捌摺薄捌汀被颉跋嗤保?,原因是 。【答案】(1)③(2)不需要(3)偏低;植物同時在進行呼吸作用,會消耗部分氧氣【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1)氣體的變化會導致裝置內壓強的變化,更易測量,碳酸氫鈉溶液能保持裝置內的二氧化碳濃度不變,可知通過測量生成的氧氣更易操作。(2)根據碳酸氫鈉的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可知,換成清水后光合作用強度不大,裝置內壓強變化量小,水滴幾乎不動,所以不需要調節針筒容量。(3)實驗測得的是釋放到空氣中的氧氣,不是由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有部分氧氣被呼吸作用消耗。【解答】(1)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氧氣的生成較容易通過量筒或裝置中氣體變化的方式直接測量,實驗操作相對簡單便捷。而葡萄糖和淀粉的變化難以直接測量,消耗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則需要特殊裝置和復雜的計算,因此選生成的氧氣最為簡便。(2)碳酸氫鈉能夠提供二氧化碳,而清水不能。在用碳酸氫鈉溶液的實驗中,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外界提供CO2,從而檢測植物所釋放的氧氣。而換成清水后,因為水中沒有足夠的二氧化碳供給,光合作用速率顯著降低,水滴基本保持在原位。因此,針筒的容量將不需要調節。(3)實際光合作用速率應該是光合作用總速率減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而實驗中測定的氧氣量,未考慮呼吸作用中的氧氣消耗,因此測得值偏低。(1)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氧氣的生成較容易通過量筒或裝置中氣體變化的方式直接測量,實驗操作相對簡單便捷。而葡萄糖和淀粉的變化難以直接測量,消耗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則需要特殊裝置和復雜的計算,因此選生成的氧氣最為簡便。(2)碳酸氫鈉能夠提供二氧化碳,而清水不能。在用碳酸氫鈉溶液的實驗中,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外界提供CO2,從而檢測植物所釋放的氧氣。而換成清水后,因為水中沒有足夠的二氧化碳供給,光合作用速率顯著降低,水滴基本保持在原位。因此,針筒的容量將不需要調節。(3)實際光合作用速率應該是光合作用總速率減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而實驗中測定的氧氣量,未考慮呼吸作用中的氧氣消耗,因此測得值偏低。28.(2025九上·鄞州月考)某研究小組欲檢驗草酸晶體樣品分解產物,并測定樣品中草酸晶體的質量分數(假設雜質不參與反應)。已知:濃硫酸可作為干燥劑;草酸晶體()的性質見下表:熔點 沸點 熱穩定性 其他升華 分解出水, 分解成、、 反應產生白色 沉淀()(1)圖1是加熱裝置。最適宜的加熱分解草酸晶體裝置是c。①若選裝置a可能會造成的后果是 。②若選裝置b可能會造成的后果是 。(2)圖2是驗證熱分解產物中含、的裝置。①裝置A的作用是 。②證明存在CO的現象是 。③裝置B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為測定樣品中草酸晶體的質量分數,設計如下方案:稱取一定量樣品,用上述裝置進行實驗,稱量裝置D反應前后的質量差。由此計算出的實驗結果比實際值偏低,排除儀器和操作因素,其可能原因是 。【答案】(1)草酸晶體熔化下流堵塞導管;冷凝水回流炸裂試管(2)使水蒸氣液化;D中黑色固體變成紅色固體;(3)草酸晶體分解生成的一氧化碳沒有和氧化銅完全反應【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金屬的冶煉【解析】【分析】(1)加熱固體時試管口要略向上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試管底部,導致試管破裂;加熱液體時,防止液體流出,應將試管口略向上。(2)冰水溫度較低。能使水蒸氣液化,除去水蒸氣。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能將氧化銅還原為銅。(3)實驗結果偏低,可能是因為將氣體通過氧化銅時,沒有與氧化銅充分接觸,導致一氧化碳的含量偏低。【解答】(1)①草酸晶體的熔點為101℃~102℃,加熱時會熔化,則若選裝置a,草酸晶體熔化下會流堵塞導管。②草酸晶體在100.0℃時會分解出水,若選裝置b,試管口向上,會使冷凝水倒流,從而引起熱試管炸裂。(2)①水蒸氣會越冷液化,則A裝置能使水蒸氣液化。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則D中黑色固體會變成紅色固體,從而能證明一氧化碳。③裝置B中,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計算出的實驗結果偏小,可能因為草酸晶體分解生成的一氧化碳沒有和氧化銅完全反應,從而導致裝置D反應前后的質量差較小。(1)①草酸晶體的熔點為101℃~102℃,加熱時會熔化,則若選裝置a,草酸晶體熔化下會流堵塞導管。②草酸晶體在100.0℃時會分解出水,若選裝置b,試管口向上,會使冷凝水倒流,從而引起熱試管炸裂。(2)①水蒸氣會越冷液化,則A裝置能使水蒸氣液化。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則D中黑色固體會變成紅色固體,從而能證明一氧化碳。③裝置B中,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計算出的實驗結果偏小,可能因為草酸晶體分解生成的一氧化碳沒有和氧化銅完全反應,從而導致裝置D反應前后的質量差較小。29.(2025九上·鄞州月考)溶液顯堿性,溶液與溶液混合產生藍綠色沉淀,以下是某興趣小組對沉淀組成的探究。【提出假設】假設1:沉淀為假設2:沉淀為假設3:沉淀為堿式碳酸銅[化學式可表示為]【查閱資料】無論是哪一種沉淀受熱均易分解(假設均不含結晶水)。【物質成分探究】步驟1:將所得懸濁液過濾,洗滌濾渣后晾干;步驟2:甲同學取一定量上述藍綠色固體,用如圖裝置(氣密性良好)進行定性實驗;已知:受熱易分解,生成、、。(1)乙同學認為只要將上圖中B裝置的試劑改用下列某試劑后,僅憑肉眼觀察到的現象便可驗證上述所有假設,該試劑是 ?。ㄌ钚蛱枺?。A. 濃硫酸 B. 無水 C. 堿石灰 D.(2)乙同學驗證假設3成立的實驗現象是 。【物質含量探究】(3)乙同學進一步探究假設3中固體的組成,用上述裝置進行實驗:若所取藍綠色固體樣品質量為54.2g置于A裝置中,實驗結束后裝置B的質量增加,C中的產生沉淀的質量為20g。則該藍綠色固體的化學式為 。【答案】B;A中藍綠色固體變黑色,B中無水硫酸銅固體變藍,C中有白色沉淀產生;2CuCO3·3Cu(OH)2【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無水硫酸銅遇水會由白色變為藍色,用與檢驗水蒸氣的存在。(2)氧化銅是黑色固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水能使無水硫酸銅變藍。描述實驗現象時不能出現具體點的物質名稱。(3)根據各物質的質量變化求出原固體中各成分的質量,由質量與相對分子質量的比值計算個數比,從而確定化學式。【解答】(1)氫氧化銅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銅和水,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銅和二氧化碳,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裝置B可用來驗證水的存在情況,無水硫酸銅能夠與水反應生成藍色硫酸銅晶體,所以裝置B中的試劑應該為無水硫酸銅,故填B。(2)乙同學驗證假設3成立,即固體為堿式碳酸銅,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則觀察到的現象是A中藍綠色固體變黑色,B中無水硫酸銅固體變藍,C中有白色沉淀產生,故填A中藍綠色固體變黑色,B中無水硫酸銅固體變藍,C中有白色沉淀產生。(3)實驗結束后裝置B的質量增加5.4g,即生成水的質量為5.4g。C中的產生沉淀的質量為20g,即生成碳酸鈣的質量為20g,碳酸鈣的化學式為CaCO3,根據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8.8g,則含有的碳酸根離子的質量為12g。生成氧化銅的質量=54.2g 5.4g 8.8g=40g,銅元素的質量為32g。則原固體中,銅元素、水和碳酸根離子個數比為,所以該藍綠色固體的化學式為2CuCO3·3Cu(OH)2。30.(2025九上·鄞州月考)作圖題:如圖所示,、是凸透鏡的兩個焦點。一個物點發出的光射到凸透鏡上發生折射,圖中畫出了其中的兩條折射光線。用作圖法確定物點的位置,用小圓點表示物點,并標字母。【答案】【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解析】【分析】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光線將發生偏折,經過凸透鏡的焦點;經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不發生偏折。【解答】①兩條光線發散,由折射成像與折射光線的關系可知,像點為兩條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交點為Q點;②由①折射成像與折射光線的關系,邊與透鏡交于點,則為過的折射光線;過點作平行于主光軸的直線,則便是與折射光線對應的入射光線;由第三條特殊光線可知,連接像點以及光心,與的交點即為物點,如圖所示:31.(2025九上·鄞州月考)將12.8克由和Fe組成的固體,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應后,濾出固體。干燥后稱得5.2克。求原混合物中和Fe各為多少克?【答案】解:此題分兩種情況:①假設硫酸銅過量:由于硫酸銅過量,因此鐵完全反應,而且最后的剩余物只有銅,即5.2g固體為銅設生成5.2g的銅需要鐵的質量為x=x≈4.55g,原硫酸銅的質量=12.8g 4.55g=8.25g則其中銅元素的質量=8.25g××100%≈3.3g則反應后不可能生成5.2g銅,因此該假設不成立。②假設鐵過量:由于鐵過量,因此剩余的5.2g固體為鐵和銅的混合物,設硫酸銅的質量為x,反應鐵的質量為y,生成銅的質量為z= y= = z=則12.8g x +=5.2gx=8g鐵的質量=12.8g 8g=4.8g答:原混合物中含有硫酸銅質量為8g,鐵的質量為4.8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鐵比銅活潑,可以將銅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方程式為,剩余固體可能是鐵和銅,也可能只有銅,需要分情況討論。32.(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后,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處在某一位置時,電壓表的示數為4V。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流表的示數增大0.2A,則電阻消耗的電功率增大了2W。求:此時電壓表的示數及定值電阻的阻值。【答案】由電路圖知,電壓表測電阻R兩端電壓,電流表測電路電流,由歐姆定律得,開始時:------①;滑片移動后,-----②;由功率公式得,兩種情況下電阻的功率差:-------③。由①②③解得:U2=6V,R=10Ω。【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電源電壓等于各用電器兩端電壓之和,結合歐姆定律和電功率公式聯立方程組解得電壓表示數和定值電阻的阻值。33.(2025九上·鄞州月考)圖甲中A是一種常見的酸,它能與黑色固體B反應,B質量為8g,將NaOH溶液漸漸加入到C中,生成藍色沉淀E的質量與加入NaOH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乙所示,在D中加入溶液能生成一種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1)NaOH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2)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是多少?【答案】(1)解:設生成硫酸銅的質量為x=x=16g設與硫酸銅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為y,生成硫酸鈉的質量為z= y=8g= z=14.2g與硫酸銅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100g 60g=40gNaOH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100%=20%答:NaOH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2)解:與硫酸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60g×20%=12g設硫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質量為m=m=21.3g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14.2g+21.3g=35.5g答: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為35.5g。【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藍色沉淀為氫氧化銅,氧化銅是黑色固體,可知B為氧化銅;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為硫酸鋇,可知酸為硫酸。A和B反應的方程式為,可知C為硫酸銅。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過量的硫酸與氫氧化鈉反應也生成硫酸鈉,可知D為硫酸鈉。酸堿優先反應,可知60-100g時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結合方程式計算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2)反應后的溶質來自于兩步反應,不要遺漏。(1)見答案(2)見答案34.(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所示內底面積為的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裝有深度的水,上端手持一彈簧測力計掛著一邊長20cm,密度為的實心均勻正方體塑料塊,塑料塊的下表面剛好與水面相平如圖甲所示,向容器內緩慢加水,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2N時停止加水,情況如圖乙所示。彈簧測力計量程為100N,彈簧受到拉力每增加10N,彈簧的長度就增加1cm,塑料塊不吸水。求:(1)如圖乙所示,塑料塊排開水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2)如圖乙所示,水面距離正方體塑料塊底部的高度?(3)將如圖乙所示塑料塊浸在水中部分的下面一部分切去(切去部分為浸在水中體積的),塑料塊最終靜止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多少?【答案】(1)正方體塑料塊的重力為:,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時,正方體塑料塊受到的浮力為:,塑料塊排開水的體積是: (2)正方體塑料塊底部的面積為:,水面距離正方體塑料塊底部的高度為: (3)切去的體積為:①令液面下降,且A不動,則液面下降的距離為:,此時物體所處的深度為:,受到的浮力為:②設A下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為:,且外液面上升,物體進入水中深度的增加為:,增加的浮力為:,已知,則有,可得:,解得,因此,【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1)稱重法測浮力時:浮力=重力-拉力。(2)根據(1)中所得塑料塊在水中的體積除以塑料塊的底面積,即為在水下的深度,即水面距離正方體塑料塊底部的高度。(3)切去部分塑料塊時,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小,水面將下降,回到導致塑料塊在水中的體積進一步減小,據此計算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塑料塊靜止時,浮力與拉力之和仍等于塑料塊的重力。(1)正方體塑料塊的重力為:,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時,正方體塑料塊受到的浮力為:,塑料塊排開水的體積是:(2)正方體塑料塊底部的面積為:,水面距離正方體塑料塊底部的高度為:(3)切去的體積為:①令液面下降,且A不動,則液面下降的距離為:,此時物體所處的深度為:,受到的浮力為:②設A下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為:,且外液面上升,物體進入水中深度的增加為:,增加的浮力為:,已知,則有,可得:,解得,因此1 / 1浙江省寧波市鄞州第二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競賽月考科學試題1.(2025九上·鄞州月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中的月相是上弦月B.月食時三球同一條直線上且月球在中間,月球由東緣慢慢進入地影,只可能發生在農歷初一前后C.160oE經線的東邊是東半球D.若地軸傾角減小,則地球上熱帶和寒帶范圍擴大,溫帶范圍縮小;極晝、極夜范圍擴大;晝夜長短變化增大2.(2025九上·鄞州月考)質量分數不等的兩種硫酸溶液,等質量混合后其質量分數為,而等體積混合后其質量分數為;質量分數不等的兩種乙醇溶液,等質量混合后其質量分數也為,而等體積混合后其質量分數為。則、、間的關系是( ?。?br/>A. B. C. D.無法比較3.(2025九上·鄞州月考)當某人所處的環境溫度升高時,其下列各項生理變化:①皮膚血管血流量的變化;②身體耗氧量的變化;③汗腺分泌量的變化;④尿量的變化;⑤酶活性的變化,其中與圖示變化趨勢相符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4.(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表示時玉米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的關系,、、表示所在部位的面積,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r/>A.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量B.表示玉米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總量C.若土壤中缺N,則B點右移,D點左移D.表示玉米光合作用有機物的凈積累量5.(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所示,干路上的電流I恒為不變,滑動變阻器規格為“”,小燈泡L上標有“”字樣。忽略溫度對小燈泡阻值的影響,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小燈泡L正常發光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為B.當滑片P移到最左端時,通過小燈泡的電流為C.在滑片P向左移動過程中,并聯電路兩端電壓減小D.在滑片P向左移動過程中,并聯電路消耗的總功率增大6.(2025九上·鄞州月考)下圖甲表示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圖乙是將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麥芽糖的積累量,隨溫度變化的情況。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br/>①圖甲中T0為淀粉酶的最適溫度②圖甲中Ta、Tb時淀粉酶催化效率極低的原理不同③圖乙A點對應的溫度為T0④圖乙中Tb~Tc麥芽糖積累量相同說明此時酶活性最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7.(2025九上·鄞州月考)某水溶液中含有以下離子中的若干種:、、、、、、,現取三份100mL溶液進行如下實驗:(提示)(1)第一份加入溶液有沉淀產生(2)第二份加入NaOH溶液并加熱測得刺激性氣味的氣體0.68g(3)第三份加足量溶液后,得沉淀物4.3g,經足量硝酸洗滌,干燥后,沉淀質量為2.33g,在所得濾液中加入溶液有沉淀產生根據上述實驗,以下推測正確的是( ?。?br/>A.一定存在 B.一定不存在,可能存在C.一定存在 D.以上結論都不正確8.(2025九上·鄞州月考)Na2CO3、NaHCO3、CaO和NaOH組成的混合物37.2g,溶于足量水并充分反應后,溶液中Ca2+、CO32-、HCO3-全部轉化為沉淀,將反應容器內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體39.0g,則原混合液中Na2CO3的質量是( )A.10.6g B.5.3gC.15.9g D.缺少條件,無法計算9.(2025九上·鄞州月考)某水電站,用總電阻為的輸電線輸電給500km外的用戶,其輸出電功率是?,F用500kV電壓輸電,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輸電線上輸送的電流大小為B.輸電線上由電阻造成的損失電壓為15kVC.若改用5kV電壓輸電,則輸電線上損失的功率為D.輸電線上損失的功率為,為輸電電壓,為輸電線的電阻10.(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所示,用鐵錘把小鐵釘釘入木板,設木板對釘子的阻力與釘子進木板的深度成正比,已知鐵錘第一次將釘子釘進,如果鐵錘第二次敲打釘子時對釘子做的功與第一次相同,那么,第二次釘子進入木板的深度是( )A. B. C. D.11.(2025九上·鄞州月考)天平兩托盤上的燒杯中,分別放有50克,溶質質量分數7.3%的稀鹽酸,調整天平平衡后,向左端燒杯中加入5.6克氧化鈣,若要保持天平平衡,應向右端的燒杯中加入碳酸鈣質量為( )A.5.6克 B.10克 C.7.8克 D.無法確定12.(2025九上·鄞州月考)有在空氣中暴露過的KOH固體,經分析知其中含H2O 7.32%, K2CO32.48%,KOH 90.2%。若將此樣品W(g)克加入98g20%的稀硫酸中,過量的酸再用20g10% 的KOH溶液中和,恰好完全反應。將中和后溶液蒸發,可以得到的固體質量是( ?。?br/>A.17.4 g B.30.8 gC.34.8 g D.30.8——34.8 g13.(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所示,圓筒內盛有水,水的上方被活塞A密封住一部分空氣,一試管B開口朝下,豎直漂浮在水面上,管內封有一段長為的空氣柱(試管壁的體積不計),試管所受浮力為,管內外水面高度差為,現將活塞A向上稍拉一小段距離后,試管又重新平衡(試管內氣體沒有溢出)。那么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F、L均增大 B.、F不變,增大C.減小,不變,增大 D.、F減小,增大14.(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所示,平面鏡和凸透鏡的主光軸垂直并處在凸透鏡兩倍焦距處,在凸透鏡另一側兩倍焦距處有一個點光源S?,F將平面鏡向凸透鏡靠近的過程中,關于點光源所成的像,下述結論中錯誤的是( )A.平面鏡在移動過程中,最多只能成兩個實像B.平面鏡移動到一定位置時,正好只成一個實像C.平面鏡移動到一定位置時,正好只成一個虛像D.平面鏡移動到一定位置時,正好既成一個實像,又成一個虛像15.(2025九上·鄞州月考)工作人員用如圖所示裝置打撈水中的物體。第一次提體積的物體A在水中勻速上升的過程中(A未露出水面),人對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為,人拉力的功率為,繩端的速度為,機械效率為;第二次提重為的物體B在水中勻速上升的過程中(B未露出水面),人對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為,人拉力的功率為,繩端的速度為,機械效率為。已知:功率,,物體A、B的體積,重力,四個滑輪質量相等,忽略繩重,繩與滑輪間摩擦及液體對物體的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A在水中所受的浮力B.物體B在水中所受的浮力C.動滑輪的重為15ND.速度、的比值為2:316.(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所示,物體A放在木板B上的右端,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它們用繩子通過滑輪組相連?,F用水平拉力把木板勻速向右拉。已知A與B之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6N,木板長1.2米,不計繩子與滑輪的重,不計繩與滑輪間的摩擦,A物體的形狀大小可以忽略不計。則當物體A從木板的右端勻速滑到木板左端時,拉力的大小及拉力所做的功分別是: , J。17.(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所示,兩平面鏡A和B之間的夾角為,自平面鏡B上的某點P射出一條與B鏡面成角的光線,在角由至范圍內(不包括)連續變化的過程中發現,當取某角度時,光線經鏡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到P點,則符合該要求的的個數有 。18.(2025九上·鄞州月考)興趣小組進行光合作用實驗,選取同種植物且生長狀況相同的葉片,分成4等份,分別在不同溫度下暗處理1小時,接著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時,測定每份葉中有機物質量的變化,制成圖甲?;卮鹣铝袉栴}。(1)實驗中,葉在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是 毫克。(2)圖乙是時,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釋放)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則b點的含義是 。(3)若溫度由改為,小寧認為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的下方,理由是: 。19.(2025九上·鄞州月考)在、、的混合物中,已知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y,則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用分數表示)20.(2025九上·鄞州月考)有一透明溶液,可能含有較大量的、、、、、、、中的一種或幾種,取此溶液做下列實驗:①取少量溶液加入用鹽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②取少量溶液加入過氧化鈉粉末,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產生并逸出無色無味的氣體,加入的物質的量與析出沉淀的物質的量如圖所示。試推斷:(1)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離子是 ??;(2)溶液中肯定不含有的離子是 ??;21.(2025九上·鄞州月考)向一定量的鹽酸中,加入硝酸銀溶液到恰好完全反應,過濾,所得溶液的質量等于所加硝酸銀溶液的質量,則鹽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22.(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中有A、B、C、D、E、F六種物質,它們是硝酸銅、碳酸鈉、氯化鋇、稀硫酸、氫氧化鈣五種溶液和單質鋅,凡是用直線相連的兩種物質間均可發生化學反應。試推斷:(1)A是 ??;D是 。(2)C跟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3.(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為油廠的油桶,空桶質量為65kg,油桶高為1.2m,底部直徑為0.5m,據此回答。(1)某次裝卸中,小明需要將直立的空油桶(如圖甲)沿D點推翻。在推翻油桶過程中,小明至少需要對油桶做功 焦,(2)若小明將直立的空油桶(如圖甲)沿D點推翻,所需的最小力;將翻倒的空油桶(如圖乙)重新豎起所用的最小力為,那么, ?。ㄟx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4.(2025九上·鄞州月考)已知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質量均為mg的鈉、鎂、鋅三種金屬分別與25g質量分數為的稀硫酸反應。(1)當產生的氫氣的質量大小為時,m的取值范圍: 。(2)時,Zn與酸反應產生的質量與金屬質量(m)的關系如圖。請在圖中再畫出鈉和鎂二種金屬分別與酸反應產生的質量與金屬質量(m)的關系圖線。(在圖線上用元素符號注明)25.(2025九上·鄞州月考)小敏對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廢液,進行溶質成分鑒定。取廢液上層清液50克,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的碳酸鈉溶液,出現氣泡,滴加至10克后開始出現白色沉淀。繼續滴加至沉淀不再產生,過濾,測得沉淀的質量為5克,并繪制了如圖圖像。(1)廢液中含有的溶質是 ?。▽懟瘜W式)。(2)圖像中的A點數值是 。(3)通過計算說明,圖像橫坐標中的B點的數值是 。26.(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1是小科同學利用一端封閉的玻璃管探究氣體的體積與壓強關系的實驗裝置圖。實驗時,用水銀在管內封入一定質量的氣體,將管倒插在水銀槽中,使管內外水銀面相平,此時管內空氣柱的長度為4cm。每向上提起玻璃管時,管內水銀面升高,空氣柱增長,并作相應測量。如表是該同學在實驗過程中記錄的部分數據。(在實驗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外界壓強始終為,玻璃管橫截面積為)實驗次數 1 2 3 4空氣柱長度 4 8 16空氣的體積 8 16 32管內外液面差 0 19 38(1)第4次遺漏的數據為 。(2)通過上面實驗數據分析,解決下列問題:如圖2,一上端開口,下端封閉的細長玻璃管豎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長的空氣柱,中間有一段長的水銀柱,上部空氣柱的長度。已知大氣壓強為。現將一活塞(圖中未畫出)從玻璃管開口處緩慢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氣柱長度變為。假設活塞下推過程中沒有漏氣且氣體溫度保持不變,則活塞下推的距離為 cm。27.(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是探究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實驗示意圖,裝置中的碳酸氫鈉溶液可維持瓶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該裝置置于一定的光照條件且溫度為的環境中。實驗開始時,針筒的讀數是0.2mL,毛細管內的水滴在位置X。20min后,針筒的容量需要調至0.6mL的讀數,才能使水滴仍維持在X的位置。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測定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時,能檢驗的變化有很多種,通常只要檢驗其中之一的變化就可以了。從下列變化中,選擇其中最容易操作的: 。(填:①增加的葡萄糖、②生成的淀粉、③生成的氧氣、④消耗的氧氣、⑤消耗的二氧化碳)(2)若將圖中的碳酸氫鈉溶液換成等量清水,重復上述實驗,20min后,要使水滴維持在X的位置上,針筒的容量 ?。ㄌ睢靶枰被颉安恍枰保┱{節。(3)與植物的實際光合速率相比,用上述裝置所測得的光合作用速率數值 ?。ㄌ睢捌摺薄捌汀被颉跋嗤保?,原因是 。28.(2025九上·鄞州月考)某研究小組欲檢驗草酸晶體樣品分解產物,并測定樣品中草酸晶體的質量分數(假設雜質不參與反應)。已知:濃硫酸可作為干燥劑;草酸晶體()的性質見下表:熔點 沸點 熱穩定性 其他升華 分解出水, 分解成、、 反應產生白色 沉淀()(1)圖1是加熱裝置。最適宜的加熱分解草酸晶體裝置是c。①若選裝置a可能會造成的后果是 。②若選裝置b可能會造成的后果是 。(2)圖2是驗證熱分解產物中含、的裝置。①裝置A的作用是 。②證明存在CO的現象是 。③裝置B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為測定樣品中草酸晶體的質量分數,設計如下方案:稱取一定量樣品,用上述裝置進行實驗,稱量裝置D反應前后的質量差。由此計算出的實驗結果比實際值偏低,排除儀器和操作因素,其可能原因是 。29.(2025九上·鄞州月考)溶液顯堿性,溶液與溶液混合產生藍綠色沉淀,以下是某興趣小組對沉淀組成的探究。【提出假設】假設1:沉淀為假設2:沉淀為假設3:沉淀為堿式碳酸銅[化學式可表示為]【查閱資料】無論是哪一種沉淀受熱均易分解(假設均不含結晶水)。【物質成分探究】步驟1:將所得懸濁液過濾,洗滌濾渣后晾干;步驟2:甲同學取一定量上述藍綠色固體,用如圖裝置(氣密性良好)進行定性實驗;已知:受熱易分解,生成、、。(1)乙同學認為只要將上圖中B裝置的試劑改用下列某試劑后,僅憑肉眼觀察到的現象便可驗證上述所有假設,該試劑是 ?。ㄌ钚蛱枺?br/>A. 濃硫酸 B. 無水 C. 堿石灰 D.(2)乙同學驗證假設3成立的實驗現象是 。【物質含量探究】(3)乙同學進一步探究假設3中固體的組成,用上述裝置進行實驗:若所取藍綠色固體樣品質量為54.2g置于A裝置中,實驗結束后裝置B的質量增加,C中的產生沉淀的質量為20g。則該藍綠色固體的化學式為 。30.(2025九上·鄞州月考)作圖題:如圖所示,、是凸透鏡的兩個焦點。一個物點發出的光射到凸透鏡上發生折射,圖中畫出了其中的兩條折射光線。用作圖法確定物點的位置,用小圓點表示物點,并標字母。31.(2025九上·鄞州月考)將12.8克由和Fe組成的固體,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應后,濾出固體。干燥后稱得5.2克。求原混合物中和Fe各為多少克?32.(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后,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處在某一位置時,電壓表的示數為4V。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流表的示數增大0.2A,則電阻消耗的電功率增大了2W。求:此時電壓表的示數及定值電阻的阻值。33.(2025九上·鄞州月考)圖甲中A是一種常見的酸,它能與黑色固體B反應,B質量為8g,將NaOH溶液漸漸加入到C中,生成藍色沉淀E的質量與加入NaOH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乙所示,在D中加入溶液能生成一種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1)NaOH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2)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是多少?34.(2025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所示內底面積為的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裝有深度的水,上端手持一彈簧測力計掛著一邊長20cm,密度為的實心均勻正方體塑料塊,塑料塊的下表面剛好與水面相平如圖甲所示,向容器內緩慢加水,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2N時停止加水,情況如圖乙所示。彈簧測力計量程為100N,彈簧受到拉力每增加10N,彈簧的長度就增加1cm,塑料塊不吸水。求:(1)如圖乙所示,塑料塊排開水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2)如圖乙所示,水面距離正方體塑料塊底部的高度?(3)將如圖乙所示塑料塊浸在水中部分的下面一部分切去(切去部分為浸在水中體積的),塑料塊最終靜止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多少?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經緯網;地球公轉;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1)月相記憶口訣為: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 ,其 意思是:上弦月出現在農歷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現在農歷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位于東半天空。(2)月食發生在農歷十五,那時太陽、地球、月球恰好或幾乎在一條直線上,月球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月球遮住了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而形成的(3)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西經20°和東經160°,經度向西增加是西經,向東增加是東經。(4)地球儀上的地軸有一個明顯的傾斜角度,它與地軸和公轉軌道面的夾角一致。【解答】A、“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描寫的是正月十五元宵節,農歷十五都是滿月的 ,A不符合題意;B、月食時三球處于同一條直線,地球在中間,發生在農歷十五前后,故B選項錯誤。C、20°W和160°E構成的經線圈劃分東西半球,20°W向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向西至160°E為西半球,故160°E以東為西半球,故C選項錯誤。D、地球儀上的地軸有一個明顯的傾斜角度,它與地軸和公轉軌道面的夾角一致。地軸一旦傾斜角度變小,那么相應的地球的黃赤交角變大,而黃赤交角度數等于回歸線度數,回歸線度數也會變大,這會使南北回歸線向赤道遠離,這樣的話熱帶面積增大;而極圈度數又和回歸線度數是互為余角的關系,所以極圈度數就會變小,寒帶面積增大,所以能推出來溫帶面積減小,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變大,故D選項正確。故答案為:D2.【答案】B【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混合后溶液的質量分數等于兩份溶液中溶質的總質量除以兩份溶液的總質量,硫酸的密度大于水,所以質量分數大的溶液密度大,等體積混合與等質量混合相比,等體積混合時,濃溶液的質量大于稀溶液的質量;乙醇的密度小于水,所以質量分數越大,密度越小,可知等體積混合時,稀溶液的質量更大。【解答】假設兩種溶液的質量分數分別是、,其中<,對于硫酸溶液,等質量(假設都是mg)混合之后,混合溶液質量分數a%,等體積混合時,由于質量分數小的硫酸溶液的密度比較小,等體積的兩種硫酸溶液,質量分數大的質量大,那么等體積混合相當于先將二者等質量混合,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高質量分數組分的硫酸溶液,因此混合溶液質量分數b%,同樣,對于乙醇溶液,等質量混合時其濃度依然是a%,等體積混合時,由于質量分數小的乙醇溶液密度比較大(因為乙醇的密度比水小),等體積的兩種乙醇溶液,質量分數大的質量小,那么等體積混合相當于先將二者等質量混合,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低質量分數組分的乙醇溶液,因此混合溶液質量分數c%,則b>a>c。故答案為:B。3.【答案】B【知識點】酶及其催化作用;血液循環;泌尿系統;體溫的控制【解析】【分析】環境溫度升高,為維持體溫恒定,散熱量應增多,流向皮膚表面的血流量應增多,汗液蒸發增多,加速散熱,體內水分減小,所以尿液量減少;為了防止產熱過多,應減緩新陳代謝,所以耗氧量下降?!窘獯稹竣倨つw血管血流量的變化:溫度升高時,為了增加熱量的散失,皮膚血管血流量會增加,這與圖示中溫度升高、相對值下降的趨勢不相符,故①錯誤;②身體耗氧量的變化:通常,隨著溫度的升高,身體為了減少產熱會減緩新陳代謝,從而減少耗氧量。這與圖示趨勢相符,故②正確;③汗腺分泌量的變化:溫度升高時,汗腺分泌量會增加,以通過汗液蒸發來散熱。這與圖示趨勢不符,故③錯誤;④尿量的變化:溫度升高時,由于身體通過汗液蒸發散熱,會減少尿液的生成,導致尿量減少。這與圖示中溫度升高、相對值下降的趨勢相符,故④正確;⑤酶活性的變化:大多數酶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活性會增加,但過高溫度會使酶活性下降。這與圖示趨勢不完全相符,因為圖示沒有顯示酶活性在某一溫度達到峰值后下降的情況,只是簡單地顯示了相對值隨溫度升高而下降,故⑤錯誤。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4.【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把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淀粉)??芍獧M坐標下方表示的是二氧化碳的釋放量,即呼吸作用將有機物轉化為二氧化碳,曲線上方表示的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即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解答】A、S2+S3表示玉米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總量,S1+S3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總量,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S2+S3表示玉米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總量,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氮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營養元素,土壤中缺氮會導致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因此需要更高的光照強度才能達到相同的凈光合作用速率,即B點會右移。同時,由于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最大凈光合作用速率也會降低,即D點會左移,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S2-S1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凈積累量,因為S2+S3表示玉米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總量,S1+S3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總量,凈積累量=(S2+S3)一(S1+S3)=S2-S1,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5.【答案】C【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電阻和電阻的串聯、并聯;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并聯電路總電阻小于電路中任何一個電阻,滑動變阻器電阻減小,總電阻也將減小,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流一定時,并聯電路兩端的電壓將減小。【解答】A、因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且小燈泡L正常發光,所以,電源的電壓U=UL=6V,通過燈泡的電流因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通過滑動變阻器的電流I滑=I-IL=1A-0.5A=0.5A則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阻值故A錯誤;B、當滑片P移到最左端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為零,會造成電源短路,則通過小燈泡的電流為0A,故B錯誤;CD、在滑片P向左移動過程中,因并聯電路中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分電阻倒數之和,所以,并聯部分的總電阻變小,因干路上的電流恒為1A不變,由U=IR可知,并聯電路兩端電壓會減小,由P=UI可知,并聯電路消耗的總功率減小,故D錯誤,C正確。故答案為:C。6.【答案】D【知識點】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分析圖甲:Ta時淀粉酶催化效率極低,原因是低溫降低酶的活性;Ta~To隨著溫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T0時,淀粉酶的活性最高;To~Tb隨著溫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可知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分析圖乙:A點時麥芽糖的積累速度最快,說明A點對應的溫度為最適溫度T0。Tb~Tc曲線表明隨著溫度的升高,麥芽糖的積累量不再上升,說明酶已經因高溫而變性失活。圖像越陡,說明麥芽糖的累積速度越快,酶的活性越好?!窘獯稹竣賂0時,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所以T0為淀粉酶的最適溫度,①正確;②Ta時淀粉酶催化效率極低,原因是低溫降低酶的活性;Tb時淀粉酶催化效率極低,原因是高溫使酶變性活性,可見兩者對酶的影響有本質的區別,②正確;③A點時麥芽糖的積累速度最快,說明A點對應的溫度為最適溫度T0,③正確;④圖乙中Tb~Tc曲線表明隨著溫度的升高,麥芽糖的積累量不再上升,說明酶已經因高溫而變性失活,④錯誤。故答案為:D。7.【答案】D【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解析】【分析】溶液中的離子彼此可以共存,故能形成沉淀、氣體或水的離子不可能同時存在,可據此判斷實驗中未檢驗的離子是否存在。【解答】A、加入硝酸銀溶液后產生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氯離子、硫酸根離子或碳酸根離子中的一種或幾種,不能確定氯離子一定存在,故A錯誤;B、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加熱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該氣體為氨氣,且沒有產生沉淀,說明原溶液中含有銨根離子,沒有鎂離子,故B錯誤;C、加足量氯化鋇溶液后,得沉淀物4.3g,經足量硝酸洗滌,干燥后,沉淀質量為2.33g,說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不含鋇離子和鎂離子,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生成氨氣的質量為0.68g,由+OH-=NH3+H2O可知,銨根離子的質量為0.72g;2.33g為硫酸鋇的質量,可知溶液中硫酸根離子的質量為0.96g;碳酸鋇的質量=4.3g 2.33g=1.97g,則碳酸根離子的質量為0.6g。銨根離子、硫酸根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的個數比為。1個銨根離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1個硫酸根離子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1個碳酸根離子也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則此時溶液中陽離子與銀離子所帶電荷數相同,所以無法確定溶液中鉀離子與氯離子的存在情況,故C錯誤;D、以上結論都不正確,故D正確。故答案為:D。8.【答案】A【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由物質的組成和反應過程可知,固體中增重的質量為水的質量,結合方程式計算碳酸鈉的質量?!窘獯稹坑捎谌芤褐蠧a2+、CO32-、HCO3-全部轉化為沉淀,所以,后得到白色固體39g應為碳酸鈣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可看作發生了以下反應:①;②Na2CO3+=CaCO3+2NaOH;③NaHCO3+=CaCO3+NaOH + H2O,①+③得④:;①+②得⑤:。由此可以看出:固體質量的變化僅由反應Na2CO3+CaO + H2O=CaCO3+2NaOH造成。Na2CO3+CaO + H2O=CaCO3+2NaOH106 18x 39.0g-37.2g=1.8gx=10.6g。故答案為:A。9.【答案】B【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根據計算電流,由歐姆定律計算電線電阻兩端的電壓即為損失的電壓。【解答】A、由P=UI可得,用500kV電壓輸電時輸電線上的電流為:,故A錯誤;B、由可得,輸電線上由電阻造成的損失電壓為:ΔU=IR=6000A×2.5Ω=15000V=15kV,故B正確;C、改用5kV電壓輸電時,線路中的電流為:,輸電線上損失的功率為:ΔP=(I')2R=(6×105A)2×2.5Ω=9×1011W=9×108kW,損失的功率不可能大于輸出電功率,故C錯誤;D、輸電線上損失的功率為,U應為線路上損失的電壓,r為輸電線的電阻,故D錯誤。故答案為:B。10.【答案】B【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乘積,根據兩次做功相同聯立式子進行計算?!窘獯稹坑深}意可知,阻力f與深度d成正比,則f—d圖象,如下圖所示:f—d圖象與坐標軸所形成圖形的面積等于力所做的功,每次釘釘子時做功相同,如圖所示可得,力與深度成正比,則:f=kd,f'=kd'兩次做功相同,則解得則第二次釘子進入木板的深度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1.【答案】C【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氧化鈣與稀鹽酸反應沒有氣體產生,可知增重的質量即為氧化鈣的質量;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有二氧化碳產生,增重的質量等于碳酸鈣的質量減去二氧化碳的質量?!窘獯稹垦趸}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左盤燒杯內放入5.6克氧化鈣,反應后左邊增加2.2g,所以右邊增加的質量需要是5.6g。50克、溶質質量分數7.3%的稀鹽酸所含HCl的質量為50g×7.3%=3.65g設加入碳酸鈣的質量是x,增加量為yx=5g y=2.8。所以為維持平衡需要繼續加入5.6g-2.8g=2.8g的碳酸鈣維持平衡(這2.8g碳酸鈣不參加反應)所以加入的碳酸鈣的質量為5g+2.8g=7.8g故答案為:C。12.【答案】C【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碳酸鉀和氫氧化鉀與稀硫酸反應轉化為硫酸鉀,過量的酸用氫氧化鉀中和,最終的產物只有一種物質,為硫酸鉀,硫酸根離子全部來自于稀硫酸,可知稀硫酸中的硫酸根離子的質量等于硫酸鉀中硫酸根的質量?!窘獯稹扛鶕|量守恒定律來計算,因為反應前后各元素的種類和質量都不變,題目中的碳酸鉀和氫氧化鉀都能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鉀,最后恰好完全反應,蒸發溶液,得到的固體是硫酸鉀,已知質量轉變關系:H2SO4→K2SO4,根據硫酸的質量就能算出硫酸鉀的質量。由上分析可設反應最終生成的硫酸鉀的質量為x,解得x=34.8g故答案為:C。13.【答案】B【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解析】【分析】試管始終處于漂浮狀態,浮力等于重力,試管的重力不變,則浮力不變。【解答】活塞沒有向上拉時,試管內外的壓強是相等的,當活塞向上拉一小段距離后,試管外的大氣壓強會減小,試管為了保持平衡,試管內的壓強也會減小,在平衡狀態下,試管受到向上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向上的浮力等于向下的重力,當活塞向上拉動后,試管的重力是不變的,所以浮力F也就不會變,又因為,F不變,那么h也不會變,所以h 、F不變,當活塞稍微向上拉一段距離,試管外壓強會減小,為了保持平衡,試管內壓強也會減小,試管內氣體的體積也會變大,所以L增大,正確答案是h、F不變,L增大,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14.【答案】C【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分析】凸透鏡成像規律: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時,成實像;平面鏡成的虛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窘獯稹科矫骁R在2f和1.5f間時,平面鏡反射的實像在f與2f之間,在凸透鏡右側2f外形成一個實像;平面鏡在1.5f處,反射的實像在f處,透鏡右側不成像;平面鏡在1.5f和f間時,反射的實像在f內,透鏡左側成虛像;平面鏡在f處時,光心處成一實像;平面鏡在f內,透鏡右側成一實像。故答案為:C。15.【答案】C【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機械效率的計算【解析】【分析】滑輪組中有幾股繩子受力,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物體和動滑輪總重力的幾分之一,拉力移動的距離是物體的幾倍?!窘獯稹緼、物體A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為:,故A錯誤;B、已知物體A、B的體積,物體A的體積為,則B物體的體積為:,則物體B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為:,故B錯誤;C、分析滑輪組的裝置可知;因動滑輪M是3股繩子承擔,所以動滑輪M和提升物體升高h時,動滑輪E上升的高度為3h, 忽略繩重、繩與滑輪間摩擦及液體對物體的阻力時, 滑輪組的額外功就是因提升動滑輪M產生的, 即,已知物體B的重力為150N,重力,則A物體的重力為120N,根據,可得兩次機械效率分別為:,,因為,則,代入數據為:,解得:,故C正確;D、提升物體時,動滑輪E受力分析: 重力、滑輪組CM對動滑輪E的向下拉力和向上的兩股繩子的拉力F,則根據動滑輪E受力平衡得:,所以,則據此可知兩次拉力的大小分別為:,,已知,,,可得,則,故D錯誤。故答案為:C。16.【答案】18;7.2【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摩擦力的存在;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解析】【分析】由二力平衡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力平衡,可知A受到的拉力為6N。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知A給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為6N?!窘獯稹磕景錌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當木板B運動時,受到地面的施加的摩擦力為0,物體A從木板的右端勻速滑到木板左端,物體A受到繩子的拉力與受到木板B對木塊施加的摩擦力為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可知繩子上的拉力大小為T=6N,由圖示滑輪組可知,承重繩子的股數n=2,A給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可知拉力F=2T+f=2×6N+6N=18N。物體A從木板的右端勻速滑到木板左端移動的距離為1.2米,拉力F移動的距離為拉力F所做的功為W=Fs=18N×0.4m=7.2J。17.【答案】9個【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可知,滿足光線都將沿原來的路線返回P點,據此判斷符合要求的的個數?!窘獯稹績善矫骁RA和B之間的夾角為,當只反射一次的情況時,鏡面OA上的入射角為,光線將沿原來的路線返回P點,此時;當時,光線不可能返回P點;當時,只要滿足條件,光線都將沿原來的路線返回P點,由于,所以符合條件的n的個數有8個,故符合該要求的的個數有9個。18.【答案】(1)7(2)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質量剛好等于呼吸作用所放出的二氧化碳(或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3)時比時呼吸作用強,所以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的下方【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1)解題時需要注意實驗共進行兩個小時,消耗的有機物的質量為4mg,不是2mg。(2)b點不吸收二氧化碳和不釋放二氧化碳,說明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恰好用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即兩者強度相同。(3)a點只有呼吸作用,表示的是呼吸作用的強度,29攝氏度時消耗的有機物多,說明呼吸作用強度大,釋放的二氧化碳多,所以a點向下移。【解答】(1)從甲圖中看出,葉在28℃時,暗處理1小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2毫克;葉在28℃時光照1小時后與暗處理前的有機物增加量是3毫克。葉在28℃光照1小時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時候還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2毫克。因此實驗中,葉在28℃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2+3+2=7(毫克)。(2)圖乙是28℃時,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釋放)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b點時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為0,則b點的含義是28℃時,此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相等。(3)從甲圖中看出,葉在28℃時,暗處理1小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2毫克,葉在29℃時,暗處理1小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3毫克,表明29℃時的呼吸作用比28℃時的呼吸作用強,產生的二氧化碳多,因此若溫度由28℃改為29℃,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下方。(1)從甲圖中看出,葉在28℃時,暗處理1小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2毫克;葉在28℃時光照1小時后與暗處理前的有機物增加量是3毫克。葉在28℃光照1小時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時候還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2毫克。因此實驗中,葉在28℃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2+3+2=7(毫克)(2)圖乙是28℃時,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釋放)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b點時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為0,則b點的含義是28℃時,此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相等。(3)從甲圖中看出,葉在28℃時,暗處理1小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2毫克,葉在29℃時,暗處理1小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3毫克,表明29℃時的呼吸作用比28℃時的呼吸作用強,產生的二氧化碳多,因此若溫度由28℃改為29℃,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下方。19.【答案】【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根據各物質的化學式找到相同的部分,將物質分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據氫元素的質量分數可求得水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由所有元素的質量分數之和為100%可求得一氧化碳的質量分數,一氧化碳的質量分數與碳在一氧化碳中的質量分數的乘積即為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窘獯稹咳绻袶COOH的組成表示為CO H2O、OHC COOH的組成表示為2CO H2O,那么整個混合氣體則由CO和H2O兩部分組成;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y,則混合物中H2O部分的質量分數為,混合物中CO部分質量分數為1 9y,則混合物中C元素的質量分數=。20.【答案】、、;、、、【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氫氧化銅是藍色絮狀沉淀、氫氧化鐵是紅褐色絮狀沉淀,而沉淀為白色,說明不含鐵離子和銅離子。氫氧化鋁是能溶于氫氧化鈉的白色沉淀,繼續加氫氧化鈉,沉淀的質量減少,說明含有鋁離子;沉淀沒有減少到零,說明還存在別的沉淀,可知含有鎂離子。溶液不帶電,可知含含有陰離子,根據離子共存和酸堿優先反應可知,陰離子為硫酸根離子?!窘獯稹扛鶕俚男畔⒖芍蛩徜^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碳酸鋇是能溶于酸的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 ,可能有;根據②的信息可知向溶液中加入過氧化鈉,產生無色無味氣體,水與過氧化鈉反應生成氧氣和氫氧化鈉,當向溶液中加入過氧化鈉時,會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量先增加后減少,但不會完全消失,說明溶液中含有 Mg2+、Al3+,因為它們分別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和氫氧化鎂沉淀,而氫氧化鋁能繼續與過量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而使沉淀減少,同時說明溶液中不含有Fe3+、Cu2+,因為它們分別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和紅褐色的氫氧化鐵沉淀;根據離子能否共存,因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離子有:Mg2+、Al3+、,肯定不含有的離子(與Mg2+形成沉淀);當溶液中含有Mg2+、Al3+、時,既存在陰離子又存在陽離子,因此Na+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不含有H+,因為H+會先和氫氧化鈉發生酸、堿中和,反應不可能加入過氧化鈉立即產生沉淀,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離子是Mg2+、Al3+、;一定不含Fe3+、Cu2+、H+、。21.【答案】【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溶液均一穩定,可知生成的氯化銀沉淀不屬于溶液,由題中信息可知,生成的氯化銀沉淀的質量等于所加硝酸銀溶液的質量,則反應前鹽酸的質量與反應后生成的氯化銀沉淀的質量相等?!窘獯稹葵}酸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向一定量的鹽酸中,加入硝酸銀溶液到恰好完全反應,過濾,所得溶液的質量等于所加硝酸銀溶液的質量,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鹽酸的質量與反應后生成的氯化銀沉淀的質量相等。解:設參加反應的HCl的質量為x,生成氯化銀的質量為y=y=鹽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100%≈25.4%答:鹽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2.【答案】(1)硫酸;硝酸銅(2)Na2CO3+BaCl2=BaCO3↓+2NaCl【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解答此類題目先確定各種物質能與幾種物質發生反應,與圖中各物質對應,若確定的A物質,則可確定C和D,以此分析其他物質。【解答】(1)由圖可知,A能夠與四種物質反應,B能夠與三種物質反應,C能夠與四種物質反應,D能夠與三種物質反應,E、F都能夠與兩種物質反應,硝酸銅能夠與碳酸鈉、氫氧化鈣和單質鋅反應,碳酸鈉能夠與硝酸銅、氯化鋇、稀硫酸、氫氧化鈣反應,氯化鋇能夠與碳酸鈉、稀硫酸反應,稀硫酸能夠與碳酸鈉、氯化鋇、氫氧化鈣和單質鋅反應,氫氧化鈣能夠與硝酸銅、碳酸鈉、稀硫酸反應,單質鋅能夠與硝酸銅、稀硫酸反應,所以A為稀硫酸,稀硫酸不與硝酸銅反應,所以D為硝酸銅,E為鋅,C為碳酸鈉,B為氫氧化鈣,F為氯化鋇。可知,A為硫酸,D為硝酸銅。(2)由分析可知,C為碳酸鈉,F為氯化鋇,則C跟F的反應是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Na2CO3+BaCl2=BaCO3↓+2NaCl。(1)由分析可知,A為硫酸,故填硫酸;D為硝酸銅,故填硝酸銅。(2)由分析可知,C為碳酸鈉,F為氯化鋇,則C跟F的反應是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Na2CO3+BaCl2=BaCO3↓+2NaCl。23.【答案】32.5;小于【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動態平衡分析;杠桿中最小力問題【解析】【分析】(1)根據杠桿平衡條件計算最省力,再由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計算功的大小。(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力臂指的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窘獯稹?1)在阻力與阻力臂一定的情況下,動力臂越大,動力越小,由圖示可知,AD是最大動力臂,過A與AD的垂直的力最小,如圖所示由幾何知識可得在推翻油桶過程中,小明至少需要對油桶做功(2)由圖甲與圖乙所示可知,兩種情況下,最小推力的動力臂相等,兩種情況下阻力相等,圖甲的阻力臂小于圖乙的阻力臂,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圖甲中的推力小于圖乙中的推力,即F1小于F2。24.【答案】(1)(2)【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金屬在鹽中的化合價相同時,等質量的金屬與酸發生反應,產生氫氣質量大的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小。(2)由(1)可知,當金屬的質量大于3.25g時酸被耗盡,則除鈉以外的金屬產生的氫氣質量相同,消耗鎂的質量根據方程式由稀硫酸的質量計算;鈉與水反應,可知鈉將完全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由鈉的質量結合方程式進行計算。【解答】(1)根據化學方程式、Mg+ H2SO4 = MgSO4+ H2↑、Zn + H2SO4 =ZnSO4+ H2↑ 可知,每46份質量鈉能生成2份質量氫氣,每24份質量鎂能生成2份質量氫氣,每56份質量鐵能生成2份質量氫氣。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當產生的氫氣的質量大小為Na>Mg=Zn時,鈉、鎂、鋅均應過量(或鋅恰好完全反應),因此m的大小只取決于鋅的質量;設:25g質量分數為19.6% 的稀硫酸與鋅恰好完全反應消耗鋅的質量為x。x=3.25g所以m≥3.25。(2)m=4.6 時,m>3.25,因此鈉、鎂、鋅都過量,鈉在酸消耗完后還可以與水反應,產生氫氣的量由鈉決定:2Na+H2SO4=Na2SO4+H2↑ 2Na+2H2O=2NaOH+H2↑,設鈉產生的氫氣質量的y。y=0.2g鎂、鋅產生的氫氣質量因受酸的限制而相等,由上圖可知:均為0.1g。25 g 質量分數為19.6% 的稀硫酸與鎂恰好完全反應消耗鎂的質量為z。z=1.2 g。因此:鈉和鎂二種金屬分別與酸反應產生H2的質量與金屬質量(m)的關系圖線如圖:。(1)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當產生的氫氣的質量大小為Na>Mg=Zn時,鈉、鎂、鋅均應過量(或鋅恰好完全反應),因此m的大小只取決于鋅的質量;設:25g質量分數為19.6% 的稀硫酸與鋅恰好完全反應消耗鋅的質量為x。x=3.25g所以m≥3.25。(2)m=4.6 時,m>3.25,因此鈉、鎂、鋅都過量,鈉在酸消耗完后還可以與水反應,產生氫氣的量由鈉決定:2Na+H2SO4=Na2SO4+H2↑ 2Na+2H2O=2NaOH+H2↑,設鈉產生的氫氣質量的y。y=0.2g鎂、鋅產生的氫氣質量因受酸的限制而相等,由上圖可知:均為0.1g。25 g 質量分數為19.6% 的稀硫酸與鎂恰好完全反應消耗鎂的質量為z。z=1.2 g。因此:鈉和鎂二種金屬分別與酸反應產生H2的質量與金屬質量(m)的關系圖線如圖:。25.【答案】(1)CaCl2和HCl(2)1.1(3)30【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酸堿優先反應,可知0-10是稀鹽酸再與碳酸鈉反應,10-B是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2)結合碳酸鈉的質量根據方程式計算二氧化碳的質量,注意方程式中代入的是溶質的質量。(3)根據沉淀質量計算氯化鈣消耗的碳酸鈉溶液的質量,B的數值要在此基礎上加上10。【解答】(1)石灰石中的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則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廢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鈣,取廢液上層清液50克,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的碳酸鈉溶液,出現氣泡,碳酸鈉能夠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上述現象說明廢液中含有稀鹽酸,故填CaCl2和HCl。(2)解:與稀鹽酸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10g×26.5%=2.65g設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x=1.1g答:圖像中的A點數值是1.1。(3)解:設生成5g碳酸鈣沉淀需要碳酸鈉的質量為y=y=5.3g與氯化鈣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5.3g÷26.5%=20g圖像橫坐標中的B點的數值=10+20=30答:圖像橫坐標中的B點的數值為30。(1)石灰石中的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則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廢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鈣,取廢液上層清液50克,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的碳酸鈉溶液,出現氣泡,碳酸鈉能夠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上述現象說明廢液中含有稀鹽酸,故填CaCl2和HCl。(2)見答案(3)見答案26.【答案】(1)57(2)15.0【知識點】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解析】【分析】(1)由表中數據可知,每兩次相鄰的實驗中,管內外液面差均為19cm,可知缺少的數據為32+19=57。(2)設活塞下推距離為△l,分別求解出上、下兩端封閉氣體下推前的壓強和長度,在表示出下推后的壓強和長度,對兩端封閉氣體分別運用玻意耳定律列式后聯立求解即可。【解答】(1)四次實驗中,氣體壓強每減少一次,管內外的液面差會增加19cm;所以第四次遺漏的數據為38cm+19cm=57cm。(2)以cmHg為壓強單位,在活塞下推前,玻璃管下部空氣柱的壓強為P1=P0+l2①設活塞下推后,下部空氣的壓強為P1',由玻意耳定律得P1l1=P1'l1②如圖,設活塞下推距離為Δl,則此時玻璃管上部的空氣柱的長度為l3'=l3+(l1-l1')-Δl ③設此時玻璃管上部空氣柱的壓強為P3',則P3'=p1'-l2④由波意耳定律得P0l3= P3'l3'⑤由①②③④⑤式代入數據解得Δl=15.0cm(1)四次實驗中,氣體壓強每減少一次,管內外的液面差會增加19cm;所以第四次遺漏的數據為38cm+19cm=57cm(2)以cmHg為壓強單位,在活塞下推前,玻璃管下部空氣柱的壓強為P1=P0+l2①設活塞下推后,下部空氣的壓強為P1',由玻意耳定律得P1l1=P1'l1②如圖,設活塞下推距離為Δl,則此時玻璃管上部的空氣柱的長度為l3'=l3+(l1-l1')-Δl ③設此時玻璃管上部空氣柱的壓強為P3',則P3'=p1'-l2④由波意耳定律得P0l3= P3'l3'⑤由①②③④⑤式代入數據解得Δl=15.0cm27.【答案】(1)③(2)不需要(3)偏低;植物同時在進行呼吸作用,會消耗部分氧氣【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1)氣體的變化會導致裝置內壓強的變化,更易測量,碳酸氫鈉溶液能保持裝置內的二氧化碳濃度不變,可知通過測量生成的氧氣更易操作。(2)根據碳酸氫鈉的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可知,換成清水后光合作用強度不大,裝置內壓強變化量小,水滴幾乎不動,所以不需要調節針筒容量。(3)實驗測得的是釋放到空氣中的氧氣,不是由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有部分氧氣被呼吸作用消耗。【解答】(1)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氧氣的生成較容易通過量筒或裝置中氣體變化的方式直接測量,實驗操作相對簡單便捷。而葡萄糖和淀粉的變化難以直接測量,消耗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則需要特殊裝置和復雜的計算,因此選生成的氧氣最為簡便。(2)碳酸氫鈉能夠提供二氧化碳,而清水不能。在用碳酸氫鈉溶液的實驗中,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外界提供CO2,從而檢測植物所釋放的氧氣。而換成清水后,因為水中沒有足夠的二氧化碳供給,光合作用速率顯著降低,水滴基本保持在原位。因此,針筒的容量將不需要調節。(3)實際光合作用速率應該是光合作用總速率減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而實驗中測定的氧氣量,未考慮呼吸作用中的氧氣消耗,因此測得值偏低。(1)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氧氣的生成較容易通過量筒或裝置中氣體變化的方式直接測量,實驗操作相對簡單便捷。而葡萄糖和淀粉的變化難以直接測量,消耗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則需要特殊裝置和復雜的計算,因此選生成的氧氣最為簡便。(2)碳酸氫鈉能夠提供二氧化碳,而清水不能。在用碳酸氫鈉溶液的實驗中,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外界提供CO2,從而檢測植物所釋放的氧氣。而換成清水后,因為水中沒有足夠的二氧化碳供給,光合作用速率顯著降低,水滴基本保持在原位。因此,針筒的容量將不需要調節。(3)實際光合作用速率應該是光合作用總速率減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而實驗中測定的氧氣量,未考慮呼吸作用中的氧氣消耗,因此測得值偏低。28.【答案】(1)草酸晶體熔化下流堵塞導管;冷凝水回流炸裂試管(2)使水蒸氣液化;D中黑色固體變成紅色固體;(3)草酸晶體分解生成的一氧化碳沒有和氧化銅完全反應【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金屬的冶煉【解析】【分析】(1)加熱固體時試管口要略向上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試管底部,導致試管破裂;加熱液體時,防止液體流出,應將試管口略向上。(2)冰水溫度較低。能使水蒸氣液化,除去水蒸氣。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能將氧化銅還原為銅。(3)實驗結果偏低,可能是因為將氣體通過氧化銅時,沒有與氧化銅充分接觸,導致一氧化碳的含量偏低。【解答】(1)①草酸晶體的熔點為101℃~102℃,加熱時會熔化,則若選裝置a,草酸晶體熔化下會流堵塞導管。②草酸晶體在100.0℃時會分解出水,若選裝置b,試管口向上,會使冷凝水倒流,從而引起熱試管炸裂。(2)①水蒸氣會越冷液化,則A裝置能使水蒸氣液化。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則D中黑色固體會變成紅色固體,從而能證明一氧化碳。③裝置B中,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計算出的實驗結果偏小,可能因為草酸晶體分解生成的一氧化碳沒有和氧化銅完全反應,從而導致裝置D反應前后的質量差較小。(1)①草酸晶體的熔點為101℃~102℃,加熱時會熔化,則若選裝置a,草酸晶體熔化下會流堵塞導管。②草酸晶體在100.0℃時會分解出水,若選裝置b,試管口向上,會使冷凝水倒流,從而引起熱試管炸裂。(2)①水蒸氣會越冷液化,則A裝置能使水蒸氣液化。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則D中黑色固體會變成紅色固體,從而能證明一氧化碳。③裝置B中,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計算出的實驗結果偏小,可能因為草酸晶體分解生成的一氧化碳沒有和氧化銅完全反應,從而導致裝置D反應前后的質量差較小。29.【答案】B;A中藍綠色固體變黑色,B中無水硫酸銅固體變藍,C中有白色沉淀產生;2CuCO3·3Cu(OH)2【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無水硫酸銅遇水會由白色變為藍色,用與檢驗水蒸氣的存在。(2)氧化銅是黑色固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水能使無水硫酸銅變藍。描述實驗現象時不能出現具體點的物質名稱。(3)根據各物質的質量變化求出原固體中各成分的質量,由質量與相對分子質量的比值計算個數比,從而確定化學式。【解答】(1)氫氧化銅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銅和水,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銅和二氧化碳,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裝置B可用來驗證水的存在情況,無水硫酸銅能夠與水反應生成藍色硫酸銅晶體,所以裝置B中的試劑應該為無水硫酸銅,故填B。(2)乙同學驗證假設3成立,即固體為堿式碳酸銅,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則觀察到的現象是A中藍綠色固體變黑色,B中無水硫酸銅固體變藍,C中有白色沉淀產生,故填A中藍綠色固體變黑色,B中無水硫酸銅固體變藍,C中有白色沉淀產生。(3)實驗結束后裝置B的質量增加5.4g,即生成水的質量為5.4g。C中的產生沉淀的質量為20g,即生成碳酸鈣的質量為20g,碳酸鈣的化學式為CaCO3,根據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8.8g,則含有的碳酸根離子的質量為12g。生成氧化銅的質量=54.2g 5.4g 8.8g=40g,銅元素的質量為32g。則原固體中,銅元素、水和碳酸根離子個數比為,所以該藍綠色固體的化學式為2CuCO3·3Cu(OH)2。30.【答案】【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解析】【分析】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光線將發生偏折,經過凸透鏡的焦點;經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不發生偏折?!窘獯稹竣賰蓷l光線發散,由折射成像與折射光線的關系可知,像點為兩條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交點為Q點;②由①折射成像與折射光線的關系,邊與透鏡交于點,則為過的折射光線;過點作平行于主光軸的直線,則便是與折射光線對應的入射光線;由第三條特殊光線可知,連接像點以及光心,與的交點即為物點,如圖所示:31.【答案】解:此題分兩種情況:①假設硫酸銅過量:由于硫酸銅過量,因此鐵完全反應,而且最后的剩余物只有銅,即5.2g固體為銅設生成5.2g的銅需要鐵的質量為x=x≈4.55g,原硫酸銅的質量=12.8g 4.55g=8.25g則其中銅元素的質量=8.25g××100%≈3.3g則反應后不可能生成5.2g銅,因此該假設不成立。②假設鐵過量:由于鐵過量,因此剩余的5.2g固體為鐵和銅的混合物,設硫酸銅的質量為x,反應鐵的質量為y,生成銅的質量為z= y= = z=則12.8g x +=5.2gx=8g鐵的質量=12.8g 8g=4.8g答:原混合物中含有硫酸銅質量為8g,鐵的質量為4.8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鐵比銅活潑,可以將銅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方程式為,剩余固體可能是鐵和銅,也可能只有銅,需要分情況討論。32.【答案】由電路圖知,電壓表測電阻R兩端電壓,電流表測電路電流,由歐姆定律得,開始時:------①;滑片移動后,-----②;由功率公式得,兩種情況下電阻的功率差:-------③。由①②③解得:U2=6V,R=10Ω。【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電源電壓等于各用電器兩端電壓之和,結合歐姆定律和電功率公式聯立方程組解得電壓表示數和定值電阻的阻值。33.【答案】(1)解:設生成硫酸銅的質量為x=x=16g設與硫酸銅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為y,生成硫酸鈉的質量為z= y=8g= z=14.2g與硫酸銅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100g 60g=40gNaOH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100%=20%答:NaOH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2)解:與硫酸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60g×20%=12g設硫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質量為m=m=21.3g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14.2g+21.3g=35.5g答: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為35.5g。【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藍色沉淀為氫氧化銅,氧化銅是黑色固體,可知B為氧化銅;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為硫酸鋇,可知酸為硫酸。A和B反應的方程式為,可知C為硫酸銅。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過量的硫酸與氫氧化鈉反應也生成硫酸鈉,可知D為硫酸鈉。酸堿優先反應,可知60-100g時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結合方程式計算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2)反應后的溶質來自于兩步反應,不要遺漏。(1)見答案(2)見答案34.【答案】(1)正方體塑料塊的重力為:,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時,正方體塑料塊受到的浮力為:,塑料塊排開水的體積是: (2)正方體塑料塊底部的面積為:,水面距離正方體塑料塊底部的高度為: (3)切去的體積為:①令液面下降,且A不動,則液面下降的距離為:,此時物體所處的深度為:,受到的浮力為:②設A下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為:,且外液面上升,物體進入水中深度的增加為:,增加的浮力為:,已知,則有,可得:,解得,因此,【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1)稱重法測浮力時:浮力=重力-拉力。(2)根據(1)中所得塑料塊在水中的體積除以塑料塊的底面積,即為在水下的深度,即水面距離正方體塑料塊底部的高度。(3)切去部分塑料塊時,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小,水面將下降,回到導致塑料塊在水中的體積進一步減小,據此計算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塑料塊靜止時,浮力與拉力之和仍等于塑料塊的重力。(1)正方體塑料塊的重力為:,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時,正方體塑料塊受到的浮力為:,塑料塊排開水的體積是:(2)正方體塑料塊底部的面積為:,水面距離正方體塑料塊底部的高度為:(3)切去的體積為:①令液面下降,且A不動,則液面下降的距離為:,此時物體所處的深度為:,受到的浮力為:②設A下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為:,且外液面上升,物體進入水中深度的增加為:,增加的浮力為:,已知,則有,可得:,解得,因此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第二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競賽月考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第二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競賽月考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