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1.(2024八下·浦江期末)“碳中和"是指某區域一定時間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與消耗總量相平衡。我國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倡導“碳中和”有利于解決的環境問題是( )A.水土流失 B.臭氧空洞 C.溫室效應 D.白色污染2.(2024八下·浦江期末)電磁鐵被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中。下列產品中沒有用到電磁鐵的是( )A.磁懸浮列車B.電話機C.指南針D.電磁起重機3.(2024八下·浦江期末)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考古學家通過對有關遺址出土文物中的碳原子含量測定,推測其年代距今年.碳原子與碳原子不同的是( )A.質子數 B.核電荷數 C.電子數 D.中子數4.(2024八下·浦江期末)某同學制作的實驗室試劑標簽如下,其中化學式書寫正確的是( )硝酸銅 氯酸鉀 氫氧化鈉 氧化鈣A B C DA.A B.B C.C D.D5.(2024八下·浦江期末)科學概念間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關系,下列選項符合如圖所示關系的是( )甲 乙 丙 丁X 化合反應 分生區 直根系 單質Y 氧化反應 根毛區 須根系 化合物A.甲 B.乙 C.丙 D.丁6.(2024八下·浦江期末)下列符號既能表示一種元素,又能表示一個原子,還能表示一種物質的是( )A.H B. C. D.7.(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圖是科學家為了盡早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不斷探尋得到的二氧化碳轉化方法——將二氧化碳高效轉化為甲醇的微觀過程,關于該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 )A.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B.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分子個數比C.該反應中共有兩種氧化物D.甲醇由三種原子構成8.(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圖是某同學“制取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實驗的主要步驟,其中操作不正確的是( )A.加入藥品B.檢查裝置氣密性C.收集氣體D.驗滿9.(2024八下·浦江期末)某植物上部分被遮光的綠葉經陽光照射24小時后,經過脫色并用碘液處理,結果鋁箔覆蓋的部位不呈藍色,而不被鋁箔覆蓋的部位呈藍色。以下結論: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氣;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其中能被該實驗證明的是( )A.①③ B.②⑤ C.②③ D.④⑤10.(2024八下·浦江期末)下列實驗方案的設計中,沒有正確體現對比實驗這種科學思想的是( )A.比較二氧化碳的含量B.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C.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影響因素D.實驗中集氣瓶里水的作用11.(2024八下·浦江期末)建立模型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下列建立的相關模型正確的是( )A.原子結構模型B.燃燒條件模型C.壤土類土壤組成模型D.物質分類模型12.(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圖所示,下列實驗是為了檢驗土壤中是否含有水分的是( )A. B.C. D.13.(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圖是呼吸道被異物阻塞呼吸困難時,“海姆立克急救法”示意圖。方法:施救者按圖示左手壓在右拳上,從患者上腹部向上向內快速沖擊6-10次。能將異物排出的原理是:向上向內沖擊腹部后( )A.肺部氣壓會變大 B.胸腔容積增大C.使呼吸道變寬 D.使肺內氣體增多14.(2024八下·浦江期末)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放在試管中加熱的過程中,某變量隨加熱時間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則縱坐標可以表示( )A.試管中高錳酸鉀的質量 B.試管中固體的總質量C.試管中錳元素的質量 D.反應生成的質量15.(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圖所示,小浦同學將一條形磁體放在小車上,并靠近固定好的螺線管。開關閉合,電流表指針偏轉,但小車仍保持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當把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右滑動時,小車一定會運動起來B.條形磁鐵左端一定為N極C.a處的磁場方向是向右,b處的磁場方向是向左D.若將通電螺線管中鐵芯移出,則小車受到的摩擦力一定變小16.(2024八下·浦江期末)每年六月正是楊梅上市的季節,如圖所示的東魁楊梅因個大飽滿、酸甜味美、汁液多,深受人們喜愛。請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楊梅在結果期間植株吸水的主要器官是 。(2)小蘭摘楊梅時,發現樹頂的楊梅比樹冠下方的楊梅更甜,是因為樹頂的葉片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制造更多 。(3)當楊梅根的周圍施了過多的肥料后,葉片出現了萎蔫現象,這是因為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造成細胞失水。17.(2024八下·浦江期末)學習了家庭用電后,開展了如下的實踐活動:(1)小江家中的電路出現了故障,他用測電筆進行檢查,在圖中所示的甲、乙兩種方法中,正確的是 。使用測電筆時手指千萬不能碰到 金屬體。(2)如圖丙是小江為房間安裝一盞照明燈和一個插座而設計的電路。圖中虛線方框1和2是電燈或開關的位置,則開關應裝在圖丙方框 中。用電器的金屬外殼應該和三孔插座中與接 線的孔相連。18.(2024八下·浦江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科學的重要工具,如圖是三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1)圖中硅元素標簽右上方橫線上應填 ,硅原子內的電子數是 。(2)在元素符號的不同位置標上數字可表示不同的含義。寫出下列符號:表示2個氧分子: ;表示n個鋁離子: ;19.(2024八下·浦江期末)福州科技館展出的磁動輪是根據異名磁極互相吸引的原理制成的,每個輪的邊緣裝有12個側放的柱形磁體,如圖所示。當推動A輪轉動時,其他3個輪會隨之轉動。若A輪磁體外側是N極,則C輪磁體外側是 極。如果A輪順時針轉動,D輪將 時針轉動(選填“順”或“逆”)。20.(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圖甲所示,是一種健身球設計的充電器,當人們在轉動球的時候就可以給電池充電,這時健身球里面的裝置相當于 (填“電動機”或“發電機”)。它工作時的原理相當于圖乙中的 (填“A”或“B”)。21.(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圖甲是研究植物蒸騰作用的實驗裝置示意圖。請回答:(1)該實驗的關鍵在于保證裝置的氣密性,尤其是橡皮管與U形管連接處的密封性。實驗中,判斷此裝置氣密性良好的依據是 。(2)實驗結束后,在此莖的基部上方橫切,觀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紅色,如圖乙。說明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木質部的 運輸的。(3)圖乙中的A是植物莖中哪一部分結構? 。22.(2024八下·浦江期末)在探究植物的各種生命現象實驗中,需要對植物進行不同的處理。請據圖分析:(1)如圖甲,在“研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實驗中,需將新鮮菠菜密閉于塑料袋在暗處放置一個晚上,其中在暗處放置的目的是 。如果將袋內的菠菜換成新鮮的植物種子, (填“需要”或“不需要”)暗處理。(2)如圖乙,在“研究有機物的運輸部位”的實驗中,對枝條進行環剝處理,放在營養液中培養一段時間,最先長出不定根的部位是 (填“A”或“B”)。23.(2024八下·浦江期末)科學是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的,科學的發展是科學家們智慧的結晶。(1)道爾頓于19世紀初提出原子論,并用一些圓圈再加上各種點、線和字母表示不同的原子(如圖1)。請畫出用這些符號建構的二氧化硫分子模型 。(2)在探究磁體周圍的磁場時,采用觀察鐵屑分布的辦法。鐵屑在磁場中被 成一個個小磁針,從而在磁場中有序地排列起來(如圖2)。(3)1815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明了煤礦安全燈——戴維燈(如圖3)。戴維燈采用一種網眼很小的金屬網罩住煤油火焰,火焰僅在網罩中燃燒而不引燃礦坑內的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原理是 。24.(2024八下·浦江期末)在探究“植物體內水分散失的途徑”時,小棉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取A、B、C三個相同的量筒,放在室內陰涼處.A中不插植物,B、C中各插一支生長狀態相同的天竺葵枝條,B去掉所有葉片,C保留所有葉片,每天上午8時,向量筒加水至100mL.晚上8時記錄液面的刻度,連續5天.測得數據如下表所示.請分析數據并回答問題:組別 液面刻度(mL)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A 99.5 99.5 99 99.7 99.3B 94 96 90 97 92C 60 62 50 64 60(1)在探究天竺葵的莖散失水分時,應選取哪兩個組進行對照 .(2)量筒C第三天通過葉片散失的水分是 mL.(3)對表格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后,可得出的結論是 .(4)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分,也需要無機鹽,找實驗材料時,小棉發現有株天竺葵長得特別矮小,葉色發黃,你認為主要應該施加含 的無機鹽.25.(2024八下·浦江期末)為使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獲得成功,常需將鐵絲繞成螺旋狀,這是為什么呢?甲同學認為:為了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乙同學認為:為了聚熱效果更好,能使未燃的鐵絲更好地預熱。分析討論后,同學們認為甲同學的想法不合理。為驗證乙同學的想法,同學們開展了有關實驗,操作及部分現象如下表所示: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如圖所示,在2個裝有等量水的相同集氣瓶中,收集滿氧氣,取2根相同的鐵絲,將1根拉直,另1根繞成螺旋狀,同樣引燃后分別同時放入瓶中進行實驗。 鐵絲均燃燒,但劇烈程度不同……請回答:(1)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的現象是 ,產生大量的熱,生成黑色物質。(2)同學們認為甲同學的想法不合理,理由是 。(3)為使實驗可靠,要控制好變量,實驗操作中還應做到 。(4)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同學們認為乙的想法更合理,則同學們通過實驗獲得的證據是 。26.(2024八下·浦江期末)在學校實驗室開放時,同學們對手搖發電機(如圖1)非常感興趣,他們想知道:發電機產生電流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于是開展了探究,以下是他們所用的發電機和實驗記錄表:實驗順序 線圈轉速 線圈轉向 小燈泡亮度123請回答:(1)手搖發電機在發電時應用了 原理,發電過程中將 能轉化為電能;(2)實驗中,同學們想探究圖的手搖發電機產生感應電流大小是否跟 有關;(3)同學們根據小燈泡的亮度來判斷電路中感應電流的大小,像這種用能直接觀測的量來顯示不易直接觀測的量的方法叫“轉換法”。下列方法不屬于“轉換法”的是 (填序號);A.用小磁針顯示磁體周圍的磁場及方向B.用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表示瓶內氧氣的體積C.用磁感線疏密表示電流磁場強弱D.用紅色水滴移動來判斷動物呼吸作用是否發生(4)實驗中換用如圖2電流表來顯示感應電流,搖動發電機時可以看到電流表的指針在 。27.(2024八下·浦江期末)為了測定長、寬、厚分別是4cm的某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小樂和小歡分別展開了以下實驗:小樂:另取一塊相同規格的鐵塊,將土塊和鐵塊分別放入2只相同的燒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水,先沿燒杯壁緩慢地向燒杯內注水,如圖甲所示。快要浸沒土塊或鐵塊時______,直到水把土塊和鐵塊剛好浸沒。記錄用水的體積分別為V1、V2。小歡:將該土塊搗碎裝入量筒內,使土壤表面保持平整,再取一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水,先沿量筒內壁緩慢地向量筒內注水,快要浸沒土壤時,再換用滴管向量筒內滴水至土壤剛好浸沒,如圖乙所示。記錄用水體積為V3。(1)根據實驗目的,請在小樂實驗方案的空缺處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根據小樂的實驗,該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為 。小樂在向放有鐵塊的燒杯中注水時,不慎有少量水濺出,會導致測得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 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2)小歡認為自己的實驗方案更加簡便,請你結合實驗目的評價小歡的方案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28.(2024八下·浦江期末)高錳酸鉀是初中常用的一種試劑,它可以和很多物質反應,發生顏色變化。實驗小組把加入過硫酸的高錳酸鉀溶液和草酸溶液混合,發現剛開始反應時溶液褪色不明顯,但不久之后褪色速度突然加快。為了探究反應過程中褪色速度加快的原因,同學們查到了如下資料:資料1:資料2:通常情況下,反應物濃度變大,反應加快;溫度升高,反應加快。(1)請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推寫出資料1中的“?”處生成物的化學式 。(2)根據這些資料,小棉提出了兩個假設。假設一: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應物濃度變大引起的;假設二: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應過程中溫度升高引起的。同學們經過分析,否定了假設一,理由是 。(3)小菲針對假設二進行實驗探究后,經過思考,又增做如下實驗:把加入過硫酸的高錳酸鉀溶液等分為兩份,分裝兩支相同試管中,同時向兩支試管中加入等量等濃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燒杯中水浴。迅速向A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發現A試管中溶液褪色明顯快于B試管。上述實驗中,把兩支試管置于同一燒杯中水浴的目的是 。小菲做這一實驗基于的假設是 。29.(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圖是探究光合作用產物的實驗裝置圖,實驗步驟如下。①往燒杯中倒入水,放入金魚藻,再將漏斗倒扣在金魚藻上;②在漏斗上倒扣一支裝滿水的試管;③將整個裝置放在臺燈邊光照。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生,試管內液面下降;④當試管內充滿氣體時,用大拇指在水中將試管口蓋住后取出;⑤檢驗試管中的氣體,得出結論。(1)步驟⑤中檢驗氣體的方法是 (2)該實驗不需要對金魚藻進行暗處理,原因是 。(3)如果要在原實驗的基礎上,探究光合作用的速率大小與光照強弱的關系,請寫出一種改變光照強弱的方法: 。30.(2024八下·浦江期末)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在鋅原子周圍聚合咪唑鈉和苯并咪唑兩種有機物的新型玻璃,與硅原子周圍聚合各種無機物的傳統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請回答:(1)硅元素與鋅元素之間最根本的區別是 不同。(2)苯并咪唑中碳、氫、氮元素的質量比是 。(3)列式計算咪唑鈉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 31.(2024八下·浦江期末)為確定某大理石樣品的純度,某興趣小組進行如下實驗:稱取該大理石(主要成分是,雜質不參加反應)加入燒杯中,向其中逐漸加入稀鹽酸至完全反應。反應結束后,稱量燒杯的總質量(溶解的氣體忽略不計),有關數據記錄如下表。 燒杯 大理石 稀鹽酸 反應后燒杯及其中物質總質量質量(克) 85 15 50 145.6請完成下列問題:(1)實驗中通過 現象來判斷大理石中已經完全反應。(2)實驗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為 克,該大理石樣品的純度是多少 ?(列式計算,結果精確到)(3)實驗中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請做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32.(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圖甲,商場的電動扶梯一般采用自動調速的模式,當有人站上去時運行較快,空電梯無人乘時運行較慢。小棉同學利用電磁繼電器和力敏電阻結合所學的知識,自行設計了具有自動調速功能的電動扶梯電路(如圖丙)。請完成下列問題:(1)圖丙中,控制電路的開關S閉合時,電磁鐵上端的磁極是 極;(2)力敏電阻的阻值與所受壓力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由圖乙可知力敏電阻的阻值隨所受壓力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減小”)(3)控制電路電源電壓為20伏恒定不變,當電流等于或大于時電磁鐵將銜鐵吸下。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為500歐時,請通過計算判斷此時質量至少為多大的人站到電梯上,能使電梯較快運行? (列式計算,g取)(4)為了讓質量更小的人站上電梯就能使其較快運行,應該如何改進控制電路?請至少寫出兩條改進控制電路的方法 。33.(2024八下·浦江期末)某實驗小組同學在做書本上的“測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時,利用感應技術對實驗進行數據收集(如圖甲),測定過程中將三頸瓶內壓強、溫度隨時間變化繪制成曲線圖(如圖乙),實驗過程中電火花點燃裝置工作時對環境溫度基本無影響。請回答:(1)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紅磷在三頸瓶中燃燒的反應方程式 ;(2)解釋圖乙中:①在時間段內,容器內溫度在升高而氣壓卻減小的原因; ②在時間段內,容器內氣壓發生如圖變化的原因及判斷依據。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解析】【分析】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分析判斷。【解答】水土流失、臭氧空洞和白色污染,都與二氧化碳的排放無關,故A、B、D不合題意;二氧化碳氣體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之一,故C符合題意。故選C。2.【答案】C【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電磁鐵的構造和原理;電磁鐵的其他應用【解析】【分析】電磁鐵的原理是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即電生磁。【解答】A、磁是浮列車應用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的原理,應用了電磁鐵,故A不符合題意;B、老式電話機應用了電磁鐵的原理,故B不符合題意;C、指南針利用了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故C符合題意;D、通電時,電磁鐵有電流通過,電磁起重機產生了磁性,當電路斷開時,電磁鐵失去了磁性,應用了電磁鐵,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答案】D【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據原子結構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 碳原子與碳原子 屬于同種元素,即具有相同的質子數(6)。根據“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質子數”可知,二者核電荷數和電子數相同。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可知,二者的中子數不同,故D符合題意,而A、B、C錯誤。故選D。4.【答案】C【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式的書寫規范分析判斷。【解答】硫酸銅的化學式為 ,氯酸鉀的化學式為 ,氫氧化鈉的化學式為 ,氧化鈣的化學式為CaO,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5.【答案】A【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氧化反應;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由圖可知,X和Y是交叉關系。【解答】A、化合反應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其特點可總結為“多變一”;物質與氧發生的化學反應是氧化反應;有些化合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有些不屬于氧化反應;氧化反應中有的屬于化合反應,有的不屬于化合反應;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屬于交叉關系,故A正確;B、根尖的結構從頂端向上,一般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根毛區,所以分生區和根毛區屬于并列關系,故B錯誤;C、植物根系分為直根系和須根系,所以直根系和須根屬于并列關系,故C錯誤;D、純凈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由同種元素組成額純凈物是單質,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單質與化合物屬于并列關系,故D錯誤。故答案為:A。6.【答案】B【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式的意義分析判斷。【解答】A.H表示氫元素和1個氫原子,故A不合題意;B.表示銅元素,1個銅原子和銅單質,故B符合題意;C.表示一個氮分子、表示氮氣這種物質,故C不合題意;D.表示一個二氧化氮分子和這種物質,故D不合題意。故選B。7.【答案】C【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配平方程式,從而確定甲和乙的分子數之比。【解答】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由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學方程式為:。A、該反應的反應物有兩種,因此該反應不屬于分解反應,故A錯誤;B、由可知,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分子個數比1:3,故B錯誤;C、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該反應中有二氧化碳和水兩種氧化物,故C正確;D、甲醇是由甲醇分子構成的,甲醇分子是由C、H、O三種原子構成,故D錯誤。故答案為:C。8.【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驗滿時不能將火柴放入集氣瓶內,應將火柴放在集氣瓶口。【解答】A、加入藥品時,試劑瓶的標簽要面向手心,瓶口和試管口緊挨,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確不合題意;B、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時,雙手緊握試管,如果燒杯最后導管口有氣泡冒出,那么氣密性良好,故B正確不合題意;C、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所以應該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C正確不合題意;D、驗滿時,應該將燃燒的小木條伸到集氣瓶口,如果木條迅速熄滅,那么二氧化碳已經收集滿,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答案】B【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解析】【分析】滴加碘液葉片變藍的原因是淀粉遇碘會變藍,可知有淀粉產生,不遮光的部分才會變藍,說明光合作用的條件之一是光照。【解答】葉片錫箔覆蓋的部分和不被錫箔覆蓋的部分唯一不同的變量是光照;葉片錫箔覆蓋的部位缺乏光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色,還是黃白色;葉片不被錫箔覆蓋的部分有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變藍色。所以該實驗可以證明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B正確。故答案為:B。10.【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解析】【分析】D中兩個集氣瓶內水的作用不同,沒有體現對比的思想。【解答】A、圖中實驗,通過對比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可以比較二氧化碳的含量,正確體現了對比這種科學思想,故A不符合題意;B、圖中實驗,根據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可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正確體現了對比這種科學思想,故B不符合題意;C、圖中實驗,通過調節滑動變阻器阻值的大小,可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影響因素,正確體現了對比這種科學思想,故C不符合題意;D、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濺落下來使瓶底炸裂,沒有正確體現了對比這種科學思想,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1.【答案】C【知識點】模型與符號;原子的構成;燃燒與滅火;常見物質的分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解答】A、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模型中質子不在原子核內,故A錯誤;B、燃燒需要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并與空氣接觸,模型中可燃物專指固體是片面的,對氣體未予具體說明,故B錯誤;C、壤土類土壤水和空氣各占25%,礦物質顆粒和有機物占50%,其中有機物占1%-15%,故C正確;D、純凈物包括化合物和單質,模型中化合物沒包括在純凈物中,故D錯誤。故答案為:C。12.【答案】B【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詳解】加熱試管,水受熱汽化,遇到冷的試管口又液化成小水珠。【解答】用酒精燈加熱試管中的土壤,試管壁上出現水珠,該實驗能夠驗證土壤中含有水分。故答案為:B。13.【答案】A【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當肋間肌和膈肌收縮時,胸廓體積增大,壓強減小,肺內壓強大于胸腔壓強,肺擴張,肺內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當肋間肌和膈肌舒張時,胸廓體積縮小,壓強增大,胸腔內壓強大于肺內壓強,肺收縮,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完成呼氣。【詳解】異物位于呼吸道處,呼吸道是氣體進出的通道。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沖擊患者上腹部,使異物排出,相當于呼氣過程。沖擊患者上腹部,使膈肌回升,胸廓容積變小,肺內氣壓會變大,肺內部分氣體沿呼吸道沖出,將異物排出。故答案為:A。14.【答案】B【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高錳酸鉀是反應物,隨著反應的進行,不斷被消耗,所以質量逐漸減小,直至完全被消耗,質量減為0;氧氣是生成物,隨著反應的進行,質量逐漸增大。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隨著反應的進行固體的質量逐漸減小,由方程式可知,固體中錳元素的質量不變。【解答】A、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最終高錳酸鉀完全反應,質量減少至0,故A錯誤;B、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后氧氣逸出,試管中固體的質量逐漸減少,至完全反應不再發生改變,故B正確;C、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試管中錳元素的質量不變,故C錯誤;D、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氧氣的質量逐漸增加,至完全反應不再發生改變,故D錯誤。故答案為:B。15.【答案】D【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判斷【解析】【分析】A.比較磁力和最大將摩擦力的大小,從而確定小車是否運動起來;B.根據小車的運動方向確定磁力方向,根據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確定電磁鐵的磁極方向;C.根據磁感線的環繞方向判斷;D.根據影響電磁鐵磁場強弱因素的知識分析。【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如果電磁鐵對小車的磁力小于車受到的最大靜摩擦力,那么小車不會運動,故A錯誤;B.由于不知道條形磁鐵受到的是斥力還是引力,所以無法確定它的左端是哪個碰極,故B錯誤;C.由于電磁鐵的右端為N極,左端為S極,所以à、b兩點磁感線都是從左到右的,所以兩點處的磁場方向都是向左的,故C錯誤;D.如果將螺線管中的鐵芯拔出,那么它的磁場會變弱,因此條形磁鐵受到的磁力會變小。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可知,小車受到的靜摩擦力和磁力是平衡力,因此它也會變小,故D正確。故選D。16.【答案】根;有機物;小于【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葉的形態結構;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解析】【分析】(1)植物吸水的器官是根,吸水的部位是根毛區。(2)葉片的葉肉細胞中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3)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高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會失水;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低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會吸水,所以施肥時濃度不能過大。(2)根尖的結構從下到上依次有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解答】(1)根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所以楊梅在結果期間植株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2)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小蘭摘楊梅時,發現樹頂的楊梅比樹冠下方的楊梅更甜,是因為樹頂的葉片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光合作用強,制造更多有機物(淀粉)。(3)當周圍土壤溶液的濃度高于根毛細胞液的濃度時,根毛細胞就會失水。所以當楊梅根的周圍施了過多的肥料后,葉片出現了萎燕現象,這是因為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造成細胞失水。17.【答案】甲;筆尖;1;地【知識點】家庭電路的組成與連接;測電筆的使用;安全用電原則【解析】【分析】(1)使用測電筆檢測故障時,要接觸筆尾金屬體,不能接觸筆尖金屬體,若碰到筆尖金屬體可能會導致觸電。(2)為了電路安全,開關斷開后用電器不帶電,應將開關接在火線上。【解答】(1)使用試電筆時,需要用手接觸筆尾的金屬體,使人體和大地構成回路,能夠檢測家庭電路中的火線和零線,不能接觸筆尖的金屬體,因此正確的使用方式是甲圖。(2)從安全用電的角度分析可以知道,開關應接在燈與火線之間,因此開關應接在1處,燈泡接到2處。三孔插座中需要使帶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接地線。18.【答案】;14;;【知識點】元素周期表;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解析】【分析】(1)硅的元素符合為:Si。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數。(2)表示微粒個數的數字寫在符號的左側。【解答】(1)圖中硅元素標簽右上方橫線上應填Si;質子數等于原子序數,所以硅原子內的電子數是14。(2)在元素符號的不同位置標上數字可表示不同的含義,表示2個氧分子:2O2;表示n個鋁離子:nAl3+。19.【答案】S;順【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普通的齒輪傳動裝置是依靠相鄰齒輪的齒與齒的嚙合傳遞動力的,而磁動輪則是根據異名磁極間相互吸引的原理依靠磁場傳遞動力的、相鄰齒輪同側的磁極不同。【解答】如果A輪磁體外側是N極,則與A輪相鄰的C輪磁體外側是S極,與C輪相鄰的D輪和B輪磁體外側是N極,磁動輪中各齒輪之間轉動方向的關系與普通齒輪傳動裝置相同,如果A輪順時針轉動,C輪將逆時針轉動,D輪和B輪將順時針轉動。20.【答案】發電機;A【知識點】電磁感應;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發電機的構造和原理【解析】【分析】健身球可以向外輸出電流,相當于電源,內有發電機。電動機消耗電能,電路中包含電源,發電機產生電流,電路中沒有接其他電源。【解答】根據在轉動球的時候就可以給電池充電,就可知在轉動球的時候是可以發電的,故球的內部裝置相當于一個發電機,其是將機械能轉化成電能的過程,故它是利用電磁感應現象的原理工作的。據課本知識可知,A圖中沒有電源,是研究電磁感應現象的裝置,所以相當于發電機原理實驗;B圖中有電源,是研究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力的作用的實驗裝置。21.【答案】U形管中左右液面能形成高度差并保持;導管;髓【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解析】【分析】(1)裝置氣密性良好,說明能形成穩定的水柱。(2)(3)圖乙中:A是髓、B是木質部、C是樹皮。木質部中的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韌皮部中的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詳解】(1)檢查裝置氣密性良好的依據是:U形管左右液面出現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時間。(2)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的導管自下向上運輸的,因此呈紅色是B木質部。(3)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從外到內依次是: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和髓。圖乙中A是髓、B是木質部、C是樹皮。22.【答案】避免光合作用對實驗結果的干擾;不需要;A【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1)暗處理時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能避免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影響實驗探究,種子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所以不需要進行黑暗處理。(2)韌皮部中的篩管自下而上運輸有機物,可知A位置的有機物積累較多,有利于植物的生長,所以更快長出根。【解答】(1)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可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可見,本實驗中,把新鮮菠菜放置暗處一個晚上的目的是避免了塑料袋內的菠菜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而影響實驗結果(或觀察植物的呼吸作用)。如果將袋內的菠菜換成新鮮的植物種子,種子無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不需要暗處理。(2)樹皮環割是破壞了樹皮中的韌皮部中的篩管,篩管是運送有機物(葉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輸導組織,從上到下運輸,積累在破壞部分的上方。如圖乙,在“研究有機物的運輸部位”的實驗中,對枝條進行環剝處理,放在營養液中培養一段時間,最先長出不定根的部位是A。23.【答案】;磁化;金屬網吸收熱量,使溫度低于甲烷的著火點【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根據題中所給原子的模型和二氧化硫分子的構成畫出分子模型。(2)鐵屑在磁場中被磁化,獲得磁性,在磁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能被磁化的物質有:鐵、鈷、鎳。(3)燃燒的三個條件:有可燃物、助燃劑和溫度達到著火點。【解答】(1)1個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個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二氧化硫分子的模型是:。(2)鐵屑原來沒有磁性,但在磁場的作用下能夠獲得磁性,說明鐵屑被磁化了。(3)戴維燈采用一種網眼很小的普通金屬網罩住火焰,由于金屬能夠吸收熱量并散放到空氣中,使金屬周圍的溫度降低,甲烷的溫度達不到著火點,不會引燃外界的甲烷氣體。24.【答案】(1)A、B(2)40(3)植物體內水分主要通過葉片散失;(或者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莖和葉散失,以葉片散失為主)合理即可(4)N(氮)【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蒸騰作用【解析】【分析】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可見葉片是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其次葉柄和幼嫩的莖也能蒸騰少量的水分,也能進行一定的蒸騰作用。【解答】 (1)本實驗的目的是研究植物與水分散失的關系,而有無植物成為實驗的變量,BC各放入一枝生長狀態相同的天竺葵枝條,其中C保留所有葉片,B去掉所有葉片,A不放植物。想探究莖散失水分,變量應該是莖,應選擇A和B。(2)第三天,B沒有葉子,一共散失的水分是10mL;C保留所有葉片,一共散失的水分是50mL,通過葉散失的水分是50-10=40(mL)。(3)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繁葉茂,含磷的無機鹽可以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因此, 天竺葵長得特別矮小,葉色發黃, 應該施加含氮的無機鹽。25.【答案】劇烈燃燒,火星四射;在同樣的條件下實驗時,是否繞成螺旋狀,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都是一樣的;集氣瓶中充滿體積分數相同的氧氣;在實驗中,2根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相同,但b中鐵絲燃燒更劇烈(合理即可)【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解析】【分析】(1)在描述現象時不能出現生成物的名稱。(2)鐵絲的形狀不會影響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3)由控制變量法可知,除了鐵絲的形狀以外,其它條件都要相同,例如控制氧氣的濃度相同。(4)乙可靠是因為兩根鐵絲在相同的情況下燃燒的劇烈程度不同。【解答】(1)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的現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產生大量的熱,生成黑色物質。(2)同學們認為甲同學的想法不合理,理由是在同樣的條件下實驗時,是否繞成螺旋狀,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都是一樣的。(3)為使實驗可靠,要控制好變量,實驗操作中還應做到集氣瓶中氧氣的濃度一樣。(4)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同學們認為乙的想法更合理,則同學們通過實驗獲得的證據是在實驗中,2根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相同,但b中鐵絲燃燒更劇烈。26.【答案】電磁感應;機械能;線圈轉速和線圈轉向;C;左右擺動【知識點】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電磁感應;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和規律【解析】【分析】(1)發電機的原理是電磁感應,即磁生電。(2)根據表格中的信息進行判斷,注意可能探究的影響因素不止一個。(3)磁感線是人為引入點的模型,采用的是模型法。(4)根據感應電流的方向與磁場方向和導體切割磁感線的方向有關進行分析。【解答】(1)手搖發電機發電時,先用外力使發電機模型線圈轉動,即消耗機械能,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利用了電磁感應原理。(2)由表頭可知,實驗中想要探究的是發電機產生感應電流的大小是否與線圈的轉速和線圈轉動的方向有關。(3)A、用小磁針顯示磁體周圍的磁場及方向,將不易觀察的磁場轉化為觀察小磁針,運用了轉換法,故A不符合題意;B、實驗中運用轉換法通過觀察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表示瓶內氧氣的體積,運用了轉換法,故B不符合題意;C、引入磁感線是用來表示磁場的強弱,運用了模型法,故C符合題意;D、動物的呼吸無法直接得知,運用轉換法用紅色水滴移動來判斷動物呼吸作用是否發生,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4)電流表通過指針偏轉來說明有電流通過,且偏轉的方向不同,表示所產生電流的方向不同,因此搖動發電機時可以看到電流表的指針在左右擺動。27.【答案】換用滴管向燒杯中滴水;×100%;偏小;不合理,將土塊搗碎改變了土塊的疏松程度,從而改變了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解析】【分析】(1)土塊中空氣的體積等于土塊中所加水的體積與鐵塊中所加水的體積的差值。(2)將土塊搗碎,土塊表面積改變,空氣的體積分數改變,故不合理。【解答】(1)為了使試驗數據準確,要換用滴管向燒杯中滴水。土塊體積(4cm)3=64cm3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為×100%小樂在向放有鐵塊的燒杯中注水時,不慎有少量水濺出,會使水的體積V2偏大,因此會導致測得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偏小。(2)不合理,將土塊搗碎改變了土塊的疏松程度,從而改變了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28.【答案】;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的濃度會越來越小;控制兩個組的溫度相同;反應過程中生成的加快了反應速度(褪色速度)【知識點】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配平【解析】【分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據此判斷缺少的生成物的化學式。(2)反應物的濃度隨著反應的進行會降低,反應速度會減慢。(3)加入硫酸錳,反應速度變快,可知假設為硫酸錳是反應的催化劑。【解答】(1)反應前后鉀原子都是2個,錳原子都是2個,碳原子都是10個,硫原子都是3個,反應前氫原子是16個,反應后應該是16個,包含在未知物質中,反應前氧原子是40個,反應后應該是40個,其中8個包含在未知物質中,資料1中的“?”處生成物的化學式是H2O。(2)同學們經過分析,否定了假設一,理由是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的濃度會越來越小。(3)把加入過硫酸的高錳酸鉀溶液等分為兩份,分裝A、B兩支相同試管中,同時向兩支試管中加入等量等濃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燒杯中水浴。迅速向A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MnSO4,發現A試管中溶液褪色明顯快于B試管。上述實驗中,把兩支試管置于同一燒杯中水浴的目的是控制兩個組的溫度相同。小菲做這一實驗基于的假設是反應過程中生成的 MnSO4 加快了反應速度或MnSO4是該反應的催化劑。29.【答案】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看是否會復燃;該實驗不是檢驗有無淀粉生成,而是檢驗是否生成氧氣,所以不需要暗處理;將臺燈適當遠離【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氧氣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1)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圖示是驗證植物的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實驗裝置,該實驗用到了氧氣有助燃的性質的原理,氧氣能使帶火星的小木條復燃,所以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是否有氧氣產生。(2)實驗檢驗的是氧氣,不是有機物,原有的有機物不會干擾檢驗,不需要黑暗處理。(3)改變光照強弱,可以改變燈的規格或使用相同的燈改變燈與金魚藻之間的位置。【解答】(1)用漏斗罩住浸在清水中的金魚藻,再將盛滿清水的試管倒扣在漏斗柄上,將實驗裝置放到陽光下,收集金魚藻在陽光下放出的氣體;等氣體充滿試管的1/2時,取出試管,用拇指按緊試管口,然后迅速地把帶火星的小木條伸進試管內,可以看到小木條復燃,說明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是氧氣。(2)暗處理的目的是將葉片內的淀粉運走耗盡,避免原有淀粉干擾實驗。該實驗是探究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所以不需要暗處理。(3)如果要在原實驗的基礎上,探究光合作用的速率大小與光照強弱的關系,可通過控制燈泡功率的大小或調節試管與燈泡的距離,來改變光照的強弱。30.【答案】核電荷數;;咪唑鈉(C3H3N2Na)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答:咪唑鈉(C3H3N2Na)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0%。【知識點】元素的概念;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所以元素之間的本質不同是質子數不同。(2)物質中元素的質量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個數的乘積之比。(3)。【解答】(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所以硅元素與鋅元素之間最根本的區別是核電荷數(質子數)。(2)苯并咪唑(C7H6N2)中碳、氫、氮元素的質量比為(12×7):(1×6):(14×2)=42:3:14。31.【答案】氣泡不再產生;4.4;設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x=10g則該大理石樣品的純度是×100%≈67%答:該大理石樣品的純度是67%;不能,因為碳酸鈣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應的進一步發生【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反應方程式為,可知有氣泡產生,則不再有氣泡產生時,說明反應已完全。(2)二氧化碳會從體系中逸出,裝置質量的減少量即為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由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結合方程式可計算大理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3)稀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產生的硫酸鈣微溶,會附著在大理石表面,導致碳酸鈣與稀硫酸分離,反應停止。【解答】(1)碳酸鈣與鹽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碳酸鈣反應完全是加入稀鹽酸至過量,實驗中通過氣泡不再產生現象來判斷大理石中CaCO3已經完全反應。(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85克+15克+50克-145.6克=4.4克。(3)由于碳酸鈣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覆蓋大理石表面,阻止反應的進一步發生,所以實驗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32.【答案】S;減小;當電流等于20mA時,控制電路中的電阻為則力敏電阻的阻值為查圖乙可知此時的壓力為,人的質量為;增加線圈的匝數、增大電源的電壓、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等【知識點】重力的大小;電阻和電阻的串聯、并聯;歐姆定律及其應用;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解析】【分析】(1)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出,結合右手螺旋定則判斷磁極方向。(2)根據圖乙進行判斷,可知電阻隨壓力的增大而減小。(3)根據歐姆定律計算總電阻,串聯的電路總電阻等于各用電器電阻之和。(4)電磁繼電器的改進中,裝置不變時,電路中電流不變,壓力減小,壓敏電阻的阻值增大,則應進行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或增大電源電壓;可以改變裝置的情況下,結合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進行判斷。【解答】(1)丙圖中螺線管上導線電流的方向向左,根據安培定則可知,螺線管的上端為S極。(2)乙圖中壓敏電阻隨壓力的增大而減小。(4)讓質量更小的人站上電梯就能使其較快運行,則需要增加螺線管的磁性,即增加線圈的匝數、增大電源的電壓、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寫出其中兩點,合理即可)。33.【答案】;紅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容器內溫度在升高;隨著反應的進行,氧氣被消耗,紅磷燃燒放熱導致壓強增大的趨勢小于氧氣被消耗導致壓強減小的趨勢;t3時打開了彈簧夾,水倒吸入集氣瓶中,導致集氣瓶內氣體壓強增大【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1)書寫方程式時反應物在左側,生成物在右側,條件寫在等號上方。(2)溫度升高會導致壓強增大,氧氣被消耗會導致壓強減小,最終壓強減小,說明溫度的影響小于消耗氧氣造成的影響。水被壓入集氣瓶,瓶內氣體受到擠壓,體積減小,壓強增大。【解答】(1)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①在t1-t2時間段內,容器內溫度在升高,而氣壓卻減小,是因為紅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隨著反應的進行,氧氣被消耗,裝置內壓強減小,紅磷燃燒放熱導致壓強增大的趨勢小于氧氣被消耗導致壓強減小的趨勢。②在時間段內,容器內氣壓迅速增大,是因為t3時打開了彈簧夾,水倒吸入集氣瓶中,導致集氣瓶內氣體壓強增大。1 / 1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1.(2024八下·浦江期末)“碳中和"是指某區域一定時間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與消耗總量相平衡。我國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倡導“碳中和”有利于解決的環境問題是( )A.水土流失 B.臭氧空洞 C.溫室效應 D.白色污染【答案】C【知識點】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解析】【分析】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分析判斷。【解答】水土流失、臭氧空洞和白色污染,都與二氧化碳的排放無關,故A、B、D不合題意;二氧化碳氣體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之一,故C符合題意。故選C。2.(2024八下·浦江期末)電磁鐵被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中。下列產品中沒有用到電磁鐵的是( )A.磁懸浮列車B.電話機C.指南針D.電磁起重機【答案】C【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電磁鐵的構造和原理;電磁鐵的其他應用【解析】【分析】電磁鐵的原理是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即電生磁。【解答】A、磁是浮列車應用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的原理,應用了電磁鐵,故A不符合題意;B、老式電話機應用了電磁鐵的原理,故B不符合題意;C、指南針利用了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故C符合題意;D、通電時,電磁鐵有電流通過,電磁起重機產生了磁性,當電路斷開時,電磁鐵失去了磁性,應用了電磁鐵,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2024八下·浦江期末)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考古學家通過對有關遺址出土文物中的碳原子含量測定,推測其年代距今年.碳原子與碳原子不同的是( )A.質子數 B.核電荷數 C.電子數 D.中子數【答案】D【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據原子結構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 碳原子與碳原子 屬于同種元素,即具有相同的質子數(6)。根據“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質子數”可知,二者核電荷數和電子數相同。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可知,二者的中子數不同,故D符合題意,而A、B、C錯誤。故選D。4.(2024八下·浦江期末)某同學制作的實驗室試劑標簽如下,其中化學式書寫正確的是( )硝酸銅 氯酸鉀 氫氧化鈉 氧化鈣A B C D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式的書寫規范分析判斷。【解答】硫酸銅的化學式為 ,氯酸鉀的化學式為 ,氫氧化鈉的化學式為 ,氧化鈣的化學式為CaO,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5.(2024八下·浦江期末)科學概念間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關系,下列選項符合如圖所示關系的是( )甲 乙 丙 丁X 化合反應 分生區 直根系 單質Y 氧化反應 根毛區 須根系 化合物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A【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氧化反應;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由圖可知,X和Y是交叉關系。【解答】A、化合反應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其特點可總結為“多變一”;物質與氧發生的化學反應是氧化反應;有些化合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有些不屬于氧化反應;氧化反應中有的屬于化合反應,有的不屬于化合反應;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屬于交叉關系,故A正確;B、根尖的結構從頂端向上,一般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根毛區,所以分生區和根毛區屬于并列關系,故B錯誤;C、植物根系分為直根系和須根系,所以直根系和須根屬于并列關系,故C錯誤;D、純凈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由同種元素組成額純凈物是單質,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單質與化合物屬于并列關系,故D錯誤。故答案為:A。6.(2024八下·浦江期末)下列符號既能表示一種元素,又能表示一個原子,還能表示一種物質的是( )A.H B. C. D.【答案】B【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式的意義分析判斷。【解答】A.H表示氫元素和1個氫原子,故A不合題意;B.表示銅元素,1個銅原子和銅單質,故B符合題意;C.表示一個氮分子、表示氮氣這種物質,故C不合題意;D.表示一個二氧化氮分子和這種物質,故D不合題意。故選B。7.(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圖是科學家為了盡早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不斷探尋得到的二氧化碳轉化方法——將二氧化碳高效轉化為甲醇的微觀過程,關于該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 )A.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B.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分子個數比C.該反應中共有兩種氧化物D.甲醇由三種原子構成【答案】C【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配平方程式,從而確定甲和乙的分子數之比。【解答】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由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學方程式為:。A、該反應的反應物有兩種,因此該反應不屬于分解反應,故A錯誤;B、由可知,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分子個數比1:3,故B錯誤;C、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該反應中有二氧化碳和水兩種氧化物,故C正確;D、甲醇是由甲醇分子構成的,甲醇分子是由C、H、O三種原子構成,故D錯誤。故答案為:C。8.(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圖是某同學“制取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實驗的主要步驟,其中操作不正確的是( )A.加入藥品B.檢查裝置氣密性C.收集氣體D.驗滿【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驗滿時不能將火柴放入集氣瓶內,應將火柴放在集氣瓶口。【解答】A、加入藥品時,試劑瓶的標簽要面向手心,瓶口和試管口緊挨,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確不合題意;B、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時,雙手緊握試管,如果燒杯最后導管口有氣泡冒出,那么氣密性良好,故B正確不合題意;C、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所以應該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C正確不合題意;D、驗滿時,應該將燃燒的小木條伸到集氣瓶口,如果木條迅速熄滅,那么二氧化碳已經收集滿,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2024八下·浦江期末)某植物上部分被遮光的綠葉經陽光照射24小時后,經過脫色并用碘液處理,結果鋁箔覆蓋的部位不呈藍色,而不被鋁箔覆蓋的部位呈藍色。以下結論: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氣;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其中能被該實驗證明的是( )A.①③ B.②⑤ C.②③ D.④⑤【答案】B【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解析】【分析】滴加碘液葉片變藍的原因是淀粉遇碘會變藍,可知有淀粉產生,不遮光的部分才會變藍,說明光合作用的條件之一是光照。【解答】葉片錫箔覆蓋的部分和不被錫箔覆蓋的部分唯一不同的變量是光照;葉片錫箔覆蓋的部位缺乏光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色,還是黃白色;葉片不被錫箔覆蓋的部分有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變藍色。所以該實驗可以證明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B正確。故答案為:B。10.(2024八下·浦江期末)下列實驗方案的設計中,沒有正確體現對比實驗這種科學思想的是( )A.比較二氧化碳的含量B.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C.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影響因素D.實驗中集氣瓶里水的作用【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解析】【分析】D中兩個集氣瓶內水的作用不同,沒有體現對比的思想。【解答】A、圖中實驗,通過對比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可以比較二氧化碳的含量,正確體現了對比這種科學思想,故A不符合題意;B、圖中實驗,根據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可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正確體現了對比這種科學思想,故B不符合題意;C、圖中實驗,通過調節滑動變阻器阻值的大小,可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影響因素,正確體現了對比這種科學思想,故C不符合題意;D、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濺落下來使瓶底炸裂,沒有正確體現了對比這種科學思想,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1.(2024八下·浦江期末)建立模型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下列建立的相關模型正確的是( )A.原子結構模型B.燃燒條件模型C.壤土類土壤組成模型D.物質分類模型【答案】C【知識點】模型與符號;原子的構成;燃燒與滅火;常見物質的分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解答】A、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模型中質子不在原子核內,故A錯誤;B、燃燒需要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并與空氣接觸,模型中可燃物專指固體是片面的,對氣體未予具體說明,故B錯誤;C、壤土類土壤水和空氣各占25%,礦物質顆粒和有機物占50%,其中有機物占1%-15%,故C正確;D、純凈物包括化合物和單質,模型中化合物沒包括在純凈物中,故D錯誤。故答案為:C。12.(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圖所示,下列實驗是為了檢驗土壤中是否含有水分的是( )A. B.C. D.【答案】B【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詳解】加熱試管,水受熱汽化,遇到冷的試管口又液化成小水珠。【解答】用酒精燈加熱試管中的土壤,試管壁上出現水珠,該實驗能夠驗證土壤中含有水分。故答案為:B。13.(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圖是呼吸道被異物阻塞呼吸困難時,“海姆立克急救法”示意圖。方法:施救者按圖示左手壓在右拳上,從患者上腹部向上向內快速沖擊6-10次。能將異物排出的原理是:向上向內沖擊腹部后( )A.肺部氣壓會變大 B.胸腔容積增大C.使呼吸道變寬 D.使肺內氣體增多【答案】A【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當肋間肌和膈肌收縮時,胸廓體積增大,壓強減小,肺內壓強大于胸腔壓強,肺擴張,肺內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當肋間肌和膈肌舒張時,胸廓體積縮小,壓強增大,胸腔內壓強大于肺內壓強,肺收縮,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完成呼氣。【詳解】異物位于呼吸道處,呼吸道是氣體進出的通道。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沖擊患者上腹部,使異物排出,相當于呼氣過程。沖擊患者上腹部,使膈肌回升,胸廓容積變小,肺內氣壓會變大,肺內部分氣體沿呼吸道沖出,將異物排出。故答案為:A。14.(2024八下·浦江期末)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放在試管中加熱的過程中,某變量隨加熱時間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則縱坐標可以表示( )A.試管中高錳酸鉀的質量 B.試管中固體的總質量C.試管中錳元素的質量 D.反應生成的質量【答案】B【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高錳酸鉀是反應物,隨著反應的進行,不斷被消耗,所以質量逐漸減小,直至完全被消耗,質量減為0;氧氣是生成物,隨著反應的進行,質量逐漸增大。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隨著反應的進行固體的質量逐漸減小,由方程式可知,固體中錳元素的質量不變。【解答】A、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最終高錳酸鉀完全反應,質量減少至0,故A錯誤;B、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后氧氣逸出,試管中固體的質量逐漸減少,至完全反應不再發生改變,故B正確;C、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試管中錳元素的質量不變,故C錯誤;D、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氧氣的質量逐漸增加,至完全反應不再發生改變,故D錯誤。故答案為:B。15.(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圖所示,小浦同學將一條形磁體放在小車上,并靠近固定好的螺線管。開關閉合,電流表指針偏轉,但小車仍保持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當把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右滑動時,小車一定會運動起來B.條形磁鐵左端一定為N極C.a處的磁場方向是向右,b處的磁場方向是向左D.若將通電螺線管中鐵芯移出,則小車受到的摩擦力一定變小【答案】D【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判斷【解析】【分析】A.比較磁力和最大將摩擦力的大小,從而確定小車是否運動起來;B.根據小車的運動方向確定磁力方向,根據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確定電磁鐵的磁極方向;C.根據磁感線的環繞方向判斷;D.根據影響電磁鐵磁場強弱因素的知識分析。【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如果電磁鐵對小車的磁力小于車受到的最大靜摩擦力,那么小車不會運動,故A錯誤;B.由于不知道條形磁鐵受到的是斥力還是引力,所以無法確定它的左端是哪個碰極,故B錯誤;C.由于電磁鐵的右端為N極,左端為S極,所以à、b兩點磁感線都是從左到右的,所以兩點處的磁場方向都是向左的,故C錯誤;D.如果將螺線管中的鐵芯拔出,那么它的磁場會變弱,因此條形磁鐵受到的磁力會變小。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可知,小車受到的靜摩擦力和磁力是平衡力,因此它也會變小,故D正確。故選D。16.(2024八下·浦江期末)每年六月正是楊梅上市的季節,如圖所示的東魁楊梅因個大飽滿、酸甜味美、汁液多,深受人們喜愛。請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楊梅在結果期間植株吸水的主要器官是 。(2)小蘭摘楊梅時,發現樹頂的楊梅比樹冠下方的楊梅更甜,是因為樹頂的葉片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制造更多 。(3)當楊梅根的周圍施了過多的肥料后,葉片出現了萎蔫現象,這是因為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造成細胞失水。【答案】根;有機物;小于【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葉的形態結構;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解析】【分析】(1)植物吸水的器官是根,吸水的部位是根毛區。(2)葉片的葉肉細胞中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3)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高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會失水;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低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會吸水,所以施肥時濃度不能過大。(2)根尖的結構從下到上依次有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解答】(1)根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所以楊梅在結果期間植株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2)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小蘭摘楊梅時,發現樹頂的楊梅比樹冠下方的楊梅更甜,是因為樹頂的葉片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光合作用強,制造更多有機物(淀粉)。(3)當周圍土壤溶液的濃度高于根毛細胞液的濃度時,根毛細胞就會失水。所以當楊梅根的周圍施了過多的肥料后,葉片出現了萎燕現象,這是因為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造成細胞失水。17.(2024八下·浦江期末)學習了家庭用電后,開展了如下的實踐活動:(1)小江家中的電路出現了故障,他用測電筆進行檢查,在圖中所示的甲、乙兩種方法中,正確的是 。使用測電筆時手指千萬不能碰到 金屬體。(2)如圖丙是小江為房間安裝一盞照明燈和一個插座而設計的電路。圖中虛線方框1和2是電燈或開關的位置,則開關應裝在圖丙方框 中。用電器的金屬外殼應該和三孔插座中與接 線的孔相連。【答案】甲;筆尖;1;地【知識點】家庭電路的組成與連接;測電筆的使用;安全用電原則【解析】【分析】(1)使用測電筆檢測故障時,要接觸筆尾金屬體,不能接觸筆尖金屬體,若碰到筆尖金屬體可能會導致觸電。(2)為了電路安全,開關斷開后用電器不帶電,應將開關接在火線上。【解答】(1)使用試電筆時,需要用手接觸筆尾的金屬體,使人體和大地構成回路,能夠檢測家庭電路中的火線和零線,不能接觸筆尖的金屬體,因此正確的使用方式是甲圖。(2)從安全用電的角度分析可以知道,開關應接在燈與火線之間,因此開關應接在1處,燈泡接到2處。三孔插座中需要使帶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接地線。18.(2024八下·浦江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科學的重要工具,如圖是三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1)圖中硅元素標簽右上方橫線上應填 ,硅原子內的電子數是 。(2)在元素符號的不同位置標上數字可表示不同的含義。寫出下列符號:表示2個氧分子: ;表示n個鋁離子: ;【答案】;14;;【知識點】元素周期表;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解析】【分析】(1)硅的元素符合為:Si。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數。(2)表示微粒個數的數字寫在符號的左側。【解答】(1)圖中硅元素標簽右上方橫線上應填Si;質子數等于原子序數,所以硅原子內的電子數是14。(2)在元素符號的不同位置標上數字可表示不同的含義,表示2個氧分子:2O2;表示n個鋁離子:nAl3+。19.(2024八下·浦江期末)福州科技館展出的磁動輪是根據異名磁極互相吸引的原理制成的,每個輪的邊緣裝有12個側放的柱形磁體,如圖所示。當推動A輪轉動時,其他3個輪會隨之轉動。若A輪磁體外側是N極,則C輪磁體外側是 極。如果A輪順時針轉動,D輪將 時針轉動(選填“順”或“逆”)。【答案】S;順【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普通的齒輪傳動裝置是依靠相鄰齒輪的齒與齒的嚙合傳遞動力的,而磁動輪則是根據異名磁極間相互吸引的原理依靠磁場傳遞動力的、相鄰齒輪同側的磁極不同。【解答】如果A輪磁體外側是N極,則與A輪相鄰的C輪磁體外側是S極,與C輪相鄰的D輪和B輪磁體外側是N極,磁動輪中各齒輪之間轉動方向的關系與普通齒輪傳動裝置相同,如果A輪順時針轉動,C輪將逆時針轉動,D輪和B輪將順時針轉動。20.(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圖甲所示,是一種健身球設計的充電器,當人們在轉動球的時候就可以給電池充電,這時健身球里面的裝置相當于 (填“電動機”或“發電機”)。它工作時的原理相當于圖乙中的 (填“A”或“B”)。【答案】發電機;A【知識點】電磁感應;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發電機的構造和原理【解析】【分析】健身球可以向外輸出電流,相當于電源,內有發電機。電動機消耗電能,電路中包含電源,發電機產生電流,電路中沒有接其他電源。【解答】根據在轉動球的時候就可以給電池充電,就可知在轉動球的時候是可以發電的,故球的內部裝置相當于一個發電機,其是將機械能轉化成電能的過程,故它是利用電磁感應現象的原理工作的。據課本知識可知,A圖中沒有電源,是研究電磁感應現象的裝置,所以相當于發電機原理實驗;B圖中有電源,是研究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力的作用的實驗裝置。21.(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圖甲是研究植物蒸騰作用的實驗裝置示意圖。請回答:(1)該實驗的關鍵在于保證裝置的氣密性,尤其是橡皮管與U形管連接處的密封性。實驗中,判斷此裝置氣密性良好的依據是 。(2)實驗結束后,在此莖的基部上方橫切,觀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紅色,如圖乙。說明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木質部的 運輸的。(3)圖乙中的A是植物莖中哪一部分結構? 。【答案】U形管中左右液面能形成高度差并保持;導管;髓【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解析】【分析】(1)裝置氣密性良好,說明能形成穩定的水柱。(2)(3)圖乙中:A是髓、B是木質部、C是樹皮。木質部中的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韌皮部中的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詳解】(1)檢查裝置氣密性良好的依據是:U形管左右液面出現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時間。(2)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的導管自下向上運輸的,因此呈紅色是B木質部。(3)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從外到內依次是: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和髓。圖乙中A是髓、B是木質部、C是樹皮。22.(2024八下·浦江期末)在探究植物的各種生命現象實驗中,需要對植物進行不同的處理。請據圖分析:(1)如圖甲,在“研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實驗中,需將新鮮菠菜密閉于塑料袋在暗處放置一個晚上,其中在暗處放置的目的是 。如果將袋內的菠菜換成新鮮的植物種子, (填“需要”或“不需要”)暗處理。(2)如圖乙,在“研究有機物的運輸部位”的實驗中,對枝條進行環剝處理,放在營養液中培養一段時間,最先長出不定根的部位是 (填“A”或“B”)。【答案】避免光合作用對實驗結果的干擾;不需要;A【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1)暗處理時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能避免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影響實驗探究,種子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所以不需要進行黑暗處理。(2)韌皮部中的篩管自下而上運輸有機物,可知A位置的有機物積累較多,有利于植物的生長,所以更快長出根。【解答】(1)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可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可見,本實驗中,把新鮮菠菜放置暗處一個晚上的目的是避免了塑料袋內的菠菜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而影響實驗結果(或觀察植物的呼吸作用)。如果將袋內的菠菜換成新鮮的植物種子,種子無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不需要暗處理。(2)樹皮環割是破壞了樹皮中的韌皮部中的篩管,篩管是運送有機物(葉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輸導組織,從上到下運輸,積累在破壞部分的上方。如圖乙,在“研究有機物的運輸部位”的實驗中,對枝條進行環剝處理,放在營養液中培養一段時間,最先長出不定根的部位是A。23.(2024八下·浦江期末)科學是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的,科學的發展是科學家們智慧的結晶。(1)道爾頓于19世紀初提出原子論,并用一些圓圈再加上各種點、線和字母表示不同的原子(如圖1)。請畫出用這些符號建構的二氧化硫分子模型 。(2)在探究磁體周圍的磁場時,采用觀察鐵屑分布的辦法。鐵屑在磁場中被 成一個個小磁針,從而在磁場中有序地排列起來(如圖2)。(3)1815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明了煤礦安全燈——戴維燈(如圖3)。戴維燈采用一種網眼很小的金屬網罩住煤油火焰,火焰僅在網罩中燃燒而不引燃礦坑內的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原理是 。【答案】;磁化;金屬網吸收熱量,使溫度低于甲烷的著火點【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根據題中所給原子的模型和二氧化硫分子的構成畫出分子模型。(2)鐵屑在磁場中被磁化,獲得磁性,在磁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能被磁化的物質有:鐵、鈷、鎳。(3)燃燒的三個條件:有可燃物、助燃劑和溫度達到著火點。【解答】(1)1個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個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二氧化硫分子的模型是:。(2)鐵屑原來沒有磁性,但在磁場的作用下能夠獲得磁性,說明鐵屑被磁化了。(3)戴維燈采用一種網眼很小的普通金屬網罩住火焰,由于金屬能夠吸收熱量并散放到空氣中,使金屬周圍的溫度降低,甲烷的溫度達不到著火點,不會引燃外界的甲烷氣體。24.(2024八下·浦江期末)在探究“植物體內水分散失的途徑”時,小棉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取A、B、C三個相同的量筒,放在室內陰涼處.A中不插植物,B、C中各插一支生長狀態相同的天竺葵枝條,B去掉所有葉片,C保留所有葉片,每天上午8時,向量筒加水至100mL.晚上8時記錄液面的刻度,連續5天.測得數據如下表所示.請分析數據并回答問題:組別 液面刻度(mL)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A 99.5 99.5 99 99.7 99.3B 94 96 90 97 92C 60 62 50 64 60(1)在探究天竺葵的莖散失水分時,應選取哪兩個組進行對照 .(2)量筒C第三天通過葉片散失的水分是 mL.(3)對表格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后,可得出的結論是 .(4)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分,也需要無機鹽,找實驗材料時,小棉發現有株天竺葵長得特別矮小,葉色發黃,你認為主要應該施加含 的無機鹽.【答案】(1)A、B(2)40(3)植物體內水分主要通過葉片散失;(或者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莖和葉散失,以葉片散失為主)合理即可(4)N(氮)【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蒸騰作用【解析】【分析】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可見葉片是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其次葉柄和幼嫩的莖也能蒸騰少量的水分,也能進行一定的蒸騰作用。【解答】 (1)本實驗的目的是研究植物與水分散失的關系,而有無植物成為實驗的變量,BC各放入一枝生長狀態相同的天竺葵枝條,其中C保留所有葉片,B去掉所有葉片,A不放植物。想探究莖散失水分,變量應該是莖,應選擇A和B。(2)第三天,B沒有葉子,一共散失的水分是10mL;C保留所有葉片,一共散失的水分是50mL,通過葉散失的水分是50-10=40(mL)。(3)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繁葉茂,含磷的無機鹽可以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因此, 天竺葵長得特別矮小,葉色發黃, 應該施加含氮的無機鹽。25.(2024八下·浦江期末)為使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獲得成功,常需將鐵絲繞成螺旋狀,這是為什么呢?甲同學認為:為了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乙同學認為:為了聚熱效果更好,能使未燃的鐵絲更好地預熱。分析討論后,同學們認為甲同學的想法不合理。為驗證乙同學的想法,同學們開展了有關實驗,操作及部分現象如下表所示: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如圖所示,在2個裝有等量水的相同集氣瓶中,收集滿氧氣,取2根相同的鐵絲,將1根拉直,另1根繞成螺旋狀,同樣引燃后分別同時放入瓶中進行實驗。 鐵絲均燃燒,但劇烈程度不同……請回答:(1)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的現象是 ,產生大量的熱,生成黑色物質。(2)同學們認為甲同學的想法不合理,理由是 。(3)為使實驗可靠,要控制好變量,實驗操作中還應做到 。(4)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同學們認為乙的想法更合理,則同學們通過實驗獲得的證據是 。【答案】劇烈燃燒,火星四射;在同樣的條件下實驗時,是否繞成螺旋狀,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都是一樣的;集氣瓶中充滿體積分數相同的氧氣;在實驗中,2根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相同,但b中鐵絲燃燒更劇烈(合理即可)【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解析】【分析】(1)在描述現象時不能出現生成物的名稱。(2)鐵絲的形狀不會影響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3)由控制變量法可知,除了鐵絲的形狀以外,其它條件都要相同,例如控制氧氣的濃度相同。(4)乙可靠是因為兩根鐵絲在相同的情況下燃燒的劇烈程度不同。【解答】(1)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的現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產生大量的熱,生成黑色物質。(2)同學們認為甲同學的想法不合理,理由是在同樣的條件下實驗時,是否繞成螺旋狀,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都是一樣的。(3)為使實驗可靠,要控制好變量,實驗操作中還應做到集氣瓶中氧氣的濃度一樣。(4)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同學們認為乙的想法更合理,則同學們通過實驗獲得的證據是在實驗中,2根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相同,但b中鐵絲燃燒更劇烈。26.(2024八下·浦江期末)在學校實驗室開放時,同學們對手搖發電機(如圖1)非常感興趣,他們想知道:發電機產生電流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于是開展了探究,以下是他們所用的發電機和實驗記錄表:實驗順序 線圈轉速 線圈轉向 小燈泡亮度123請回答:(1)手搖發電機在發電時應用了 原理,發電過程中將 能轉化為電能;(2)實驗中,同學們想探究圖的手搖發電機產生感應電流大小是否跟 有關;(3)同學們根據小燈泡的亮度來判斷電路中感應電流的大小,像這種用能直接觀測的量來顯示不易直接觀測的量的方法叫“轉換法”。下列方法不屬于“轉換法”的是 (填序號);A.用小磁針顯示磁體周圍的磁場及方向B.用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表示瓶內氧氣的體積C.用磁感線疏密表示電流磁場強弱D.用紅色水滴移動來判斷動物呼吸作用是否發生(4)實驗中換用如圖2電流表來顯示感應電流,搖動發電機時可以看到電流表的指針在 。【答案】電磁感應;機械能;線圈轉速和線圈轉向;C;左右擺動【知識點】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電磁感應;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和規律【解析】【分析】(1)發電機的原理是電磁感應,即磁生電。(2)根據表格中的信息進行判斷,注意可能探究的影響因素不止一個。(3)磁感線是人為引入點的模型,采用的是模型法。(4)根據感應電流的方向與磁場方向和導體切割磁感線的方向有關進行分析。【解答】(1)手搖發電機發電時,先用外力使發電機模型線圈轉動,即消耗機械能,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利用了電磁感應原理。(2)由表頭可知,實驗中想要探究的是發電機產生感應電流的大小是否與線圈的轉速和線圈轉動的方向有關。(3)A、用小磁針顯示磁體周圍的磁場及方向,將不易觀察的磁場轉化為觀察小磁針,運用了轉換法,故A不符合題意;B、實驗中運用轉換法通過觀察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表示瓶內氧氣的體積,運用了轉換法,故B不符合題意;C、引入磁感線是用來表示磁場的強弱,運用了模型法,故C符合題意;D、動物的呼吸無法直接得知,運用轉換法用紅色水滴移動來判斷動物呼吸作用是否發生,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4)電流表通過指針偏轉來說明有電流通過,且偏轉的方向不同,表示所產生電流的方向不同,因此搖動發電機時可以看到電流表的指針在左右擺動。27.(2024八下·浦江期末)為了測定長、寬、厚分別是4cm的某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小樂和小歡分別展開了以下實驗:小樂:另取一塊相同規格的鐵塊,將土塊和鐵塊分別放入2只相同的燒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水,先沿燒杯壁緩慢地向燒杯內注水,如圖甲所示。快要浸沒土塊或鐵塊時______,直到水把土塊和鐵塊剛好浸沒。記錄用水的體積分別為V1、V2。小歡:將該土塊搗碎裝入量筒內,使土壤表面保持平整,再取一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水,先沿量筒內壁緩慢地向量筒內注水,快要浸沒土壤時,再換用滴管向量筒內滴水至土壤剛好浸沒,如圖乙所示。記錄用水體積為V3。(1)根據實驗目的,請在小樂實驗方案的空缺處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根據小樂的實驗,該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為 。小樂在向放有鐵塊的燒杯中注水時,不慎有少量水濺出,會導致測得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 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2)小歡認為自己的實驗方案更加簡便,請你結合實驗目的評價小歡的方案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答案】換用滴管向燒杯中滴水;×100%;偏小;不合理,將土塊搗碎改變了土塊的疏松程度,從而改變了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解析】【分析】(1)土塊中空氣的體積等于土塊中所加水的體積與鐵塊中所加水的體積的差值。(2)將土塊搗碎,土塊表面積改變,空氣的體積分數改變,故不合理。【解答】(1)為了使試驗數據準確,要換用滴管向燒杯中滴水。土塊體積(4cm)3=64cm3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為×100%小樂在向放有鐵塊的燒杯中注水時,不慎有少量水濺出,會使水的體積V2偏大,因此會導致測得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偏小。(2)不合理,將土塊搗碎改變了土塊的疏松程度,從而改變了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28.(2024八下·浦江期末)高錳酸鉀是初中常用的一種試劑,它可以和很多物質反應,發生顏色變化。實驗小組把加入過硫酸的高錳酸鉀溶液和草酸溶液混合,發現剛開始反應時溶液褪色不明顯,但不久之后褪色速度突然加快。為了探究反應過程中褪色速度加快的原因,同學們查到了如下資料:資料1:資料2:通常情況下,反應物濃度變大,反應加快;溫度升高,反應加快。(1)請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推寫出資料1中的“?”處生成物的化學式 。(2)根據這些資料,小棉提出了兩個假設。假設一: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應物濃度變大引起的;假設二: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應過程中溫度升高引起的。同學們經過分析,否定了假設一,理由是 。(3)小菲針對假設二進行實驗探究后,經過思考,又增做如下實驗:把加入過硫酸的高錳酸鉀溶液等分為兩份,分裝兩支相同試管中,同時向兩支試管中加入等量等濃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燒杯中水浴。迅速向A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發現A試管中溶液褪色明顯快于B試管。上述實驗中,把兩支試管置于同一燒杯中水浴的目的是 。小菲做這一實驗基于的假設是 。【答案】;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的濃度會越來越小;控制兩個組的溫度相同;反應過程中生成的加快了反應速度(褪色速度)【知識點】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配平【解析】【分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據此判斷缺少的生成物的化學式。(2)反應物的濃度隨著反應的進行會降低,反應速度會減慢。(3)加入硫酸錳,反應速度變快,可知假設為硫酸錳是反應的催化劑。【解答】(1)反應前后鉀原子都是2個,錳原子都是2個,碳原子都是10個,硫原子都是3個,反應前氫原子是16個,反應后應該是16個,包含在未知物質中,反應前氧原子是40個,反應后應該是40個,其中8個包含在未知物質中,資料1中的“?”處生成物的化學式是H2O。(2)同學們經過分析,否定了假設一,理由是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的濃度會越來越小。(3)把加入過硫酸的高錳酸鉀溶液等分為兩份,分裝A、B兩支相同試管中,同時向兩支試管中加入等量等濃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燒杯中水浴。迅速向A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MnSO4,發現A試管中溶液褪色明顯快于B試管。上述實驗中,把兩支試管置于同一燒杯中水浴的目的是控制兩個組的溫度相同。小菲做這一實驗基于的假設是反應過程中生成的 MnSO4 加快了反應速度或MnSO4是該反應的催化劑。29.(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圖是探究光合作用產物的實驗裝置圖,實驗步驟如下。①往燒杯中倒入水,放入金魚藻,再將漏斗倒扣在金魚藻上;②在漏斗上倒扣一支裝滿水的試管;③將整個裝置放在臺燈邊光照。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生,試管內液面下降;④當試管內充滿氣體時,用大拇指在水中將試管口蓋住后取出;⑤檢驗試管中的氣體,得出結論。(1)步驟⑤中檢驗氣體的方法是 (2)該實驗不需要對金魚藻進行暗處理,原因是 。(3)如果要在原實驗的基礎上,探究光合作用的速率大小與光照強弱的關系,請寫出一種改變光照強弱的方法: 。【答案】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看是否會復燃;該實驗不是檢驗有無淀粉生成,而是檢驗是否生成氧氣,所以不需要暗處理;將臺燈適當遠離【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氧氣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1)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圖示是驗證植物的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實驗裝置,該實驗用到了氧氣有助燃的性質的原理,氧氣能使帶火星的小木條復燃,所以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是否有氧氣產生。(2)實驗檢驗的是氧氣,不是有機物,原有的有機物不會干擾檢驗,不需要黑暗處理。(3)改變光照強弱,可以改變燈的規格或使用相同的燈改變燈與金魚藻之間的位置。【解答】(1)用漏斗罩住浸在清水中的金魚藻,再將盛滿清水的試管倒扣在漏斗柄上,將實驗裝置放到陽光下,收集金魚藻在陽光下放出的氣體;等氣體充滿試管的1/2時,取出試管,用拇指按緊試管口,然后迅速地把帶火星的小木條伸進試管內,可以看到小木條復燃,說明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是氧氣。(2)暗處理的目的是將葉片內的淀粉運走耗盡,避免原有淀粉干擾實驗。該實驗是探究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所以不需要暗處理。(3)如果要在原實驗的基礎上,探究光合作用的速率大小與光照強弱的關系,可通過控制燈泡功率的大小或調節試管與燈泡的距離,來改變光照的強弱。30.(2024八下·浦江期末)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在鋅原子周圍聚合咪唑鈉和苯并咪唑兩種有機物的新型玻璃,與硅原子周圍聚合各種無機物的傳統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請回答:(1)硅元素與鋅元素之間最根本的區別是 不同。(2)苯并咪唑中碳、氫、氮元素的質量比是 。(3)列式計算咪唑鈉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 【答案】核電荷數;;咪唑鈉(C3H3N2Na)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答:咪唑鈉(C3H3N2Na)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0%。【知識點】元素的概念;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所以元素之間的本質不同是質子數不同。(2)物質中元素的質量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個數的乘積之比。(3)。【解答】(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所以硅元素與鋅元素之間最根本的區別是核電荷數(質子數)。(2)苯并咪唑(C7H6N2)中碳、氫、氮元素的質量比為(12×7):(1×6):(14×2)=42:3:14。31.(2024八下·浦江期末)為確定某大理石樣品的純度,某興趣小組進行如下實驗:稱取該大理石(主要成分是,雜質不參加反應)加入燒杯中,向其中逐漸加入稀鹽酸至完全反應。反應結束后,稱量燒杯的總質量(溶解的氣體忽略不計),有關數據記錄如下表。 燒杯 大理石 稀鹽酸 反應后燒杯及其中物質總質量質量(克) 85 15 50 145.6請完成下列問題:(1)實驗中通過 現象來判斷大理石中已經完全反應。(2)實驗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為 克,該大理石樣品的純度是多少 ?(列式計算,結果精確到)(3)實驗中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請做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答案】氣泡不再產生;4.4;設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x=10g則該大理石樣品的純度是×100%≈67%答:該大理石樣品的純度是67%;不能,因為碳酸鈣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應的進一步發生【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反應方程式為,可知有氣泡產生,則不再有氣泡產生時,說明反應已完全。(2)二氧化碳會從體系中逸出,裝置質量的減少量即為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由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結合方程式可計算大理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3)稀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產生的硫酸鈣微溶,會附著在大理石表面,導致碳酸鈣與稀硫酸分離,反應停止。【解答】(1)碳酸鈣與鹽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碳酸鈣反應完全是加入稀鹽酸至過量,實驗中通過氣泡不再產生現象來判斷大理石中CaCO3已經完全反應。(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85克+15克+50克-145.6克=4.4克。(3)由于碳酸鈣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覆蓋大理石表面,阻止反應的進一步發生,所以實驗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32.(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圖甲,商場的電動扶梯一般采用自動調速的模式,當有人站上去時運行較快,空電梯無人乘時運行較慢。小棉同學利用電磁繼電器和力敏電阻結合所學的知識,自行設計了具有自動調速功能的電動扶梯電路(如圖丙)。請完成下列問題:(1)圖丙中,控制電路的開關S閉合時,電磁鐵上端的磁極是 極;(2)力敏電阻的阻值與所受壓力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由圖乙可知力敏電阻的阻值隨所受壓力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減小”)(3)控制電路電源電壓為20伏恒定不變,當電流等于或大于時電磁鐵將銜鐵吸下。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為500歐時,請通過計算判斷此時質量至少為多大的人站到電梯上,能使電梯較快運行? (列式計算,g取)(4)為了讓質量更小的人站上電梯就能使其較快運行,應該如何改進控制電路?請至少寫出兩條改進控制電路的方法 。【答案】S;減小;當電流等于20mA時,控制電路中的電阻為則力敏電阻的阻值為查圖乙可知此時的壓力為,人的質量為;增加線圈的匝數、增大電源的電壓、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等【知識點】重力的大小;電阻和電阻的串聯、并聯;歐姆定律及其應用;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解析】【分析】(1)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出,結合右手螺旋定則判斷磁極方向。(2)根據圖乙進行判斷,可知電阻隨壓力的增大而減小。(3)根據歐姆定律計算總電阻,串聯的電路總電阻等于各用電器電阻之和。(4)電磁繼電器的改進中,裝置不變時,電路中電流不變,壓力減小,壓敏電阻的阻值增大,則應進行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或增大電源電壓;可以改變裝置的情況下,結合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進行判斷。【解答】(1)丙圖中螺線管上導線電流的方向向左,根據安培定則可知,螺線管的上端為S極。(2)乙圖中壓敏電阻隨壓力的增大而減小。(4)讓質量更小的人站上電梯就能使其較快運行,則需要增加螺線管的磁性,即增加線圈的匝數、增大電源的電壓、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寫出其中兩點,合理即可)。33.(2024八下·浦江期末)某實驗小組同學在做書本上的“測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時,利用感應技術對實驗進行數據收集(如圖甲),測定過程中將三頸瓶內壓強、溫度隨時間變化繪制成曲線圖(如圖乙),實驗過程中電火花點燃裝置工作時對環境溫度基本無影響。請回答:(1)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紅磷在三頸瓶中燃燒的反應方程式 ;(2)解釋圖乙中:①在時間段內,容器內溫度在升高而氣壓卻減小的原因; ②在時間段內,容器內氣壓發生如圖變化的原因及判斷依據。 【答案】;紅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容器內溫度在升高;隨著反應的進行,氧氣被消耗,紅磷燃燒放熱導致壓強增大的趨勢小于氧氣被消耗導致壓強減小的趨勢;t3時打開了彈簧夾,水倒吸入集氣瓶中,導致集氣瓶內氣體壓強增大【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1)書寫方程式時反應物在左側,生成物在右側,條件寫在等號上方。(2)溫度升高會導致壓強增大,氧氣被消耗會導致壓強減小,最終壓強減小,說明溫度的影響小于消耗氧氣造成的影響。水被壓入集氣瓶,瓶內氣體受到擠壓,體積減小,壓強增大。【解答】(1)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①在t1-t2時間段內,容器內溫度在升高,而氣壓卻減小,是因為紅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隨著反應的進行,氧氣被消耗,裝置內壓強減小,紅磷燃燒放熱導致壓強增大的趨勢小于氧氣被消耗導致壓強減小的趨勢。②在時間段內,容器內氣壓迅速增大,是因為t3時打開了彈簧夾,水倒吸入集氣瓶中,導致集氣瓶內氣體壓強增大。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