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6屆高中思想政治一輪復習必修3:第6課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課件 學案(共2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6屆高中思想政治一輪復習必修3:第6課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課件 學案(共2份打包)

資源簡介

思想政治
第六課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2.2 闡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2.3 闡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解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
2.4 領悟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知識點一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1.民主黨派
(1)發展: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各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產黨一道前進。
(2)性質:現已成為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
(3)成員:目前,我國的民主黨派有八個,分別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4)地位:參政黨。
(5)職權:各民主黨派具有法律賦予的參政權,包括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等等。
2.我國的政黨制度
(1)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2)內容
基本方針 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
政黨關系 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
前提保證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首要前提與根本保證
政治地位 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活動準則 各政黨包括執政黨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
(3)我國政黨制度的優越性
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適應,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有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利于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顯著的優越性。
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組成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和歸國僑胞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組成。
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主題和職能
(1)主題:團結和民主。
(2)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
職能 內容 側重點
政治協商 對國家大政方針和地方的重要舉措以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進行協商 決策之前征求意見
民主監督 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重大改革舉措、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情況,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解決落實情況,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等,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進行的協商式監督 決策之后的建議與批評
參政議政 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 主動建議
4.推動人民政協的發展
(1)地位: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
(2)要求
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要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完善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著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
②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重點監督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1.各民主黨派和中國共產黨是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
剖析:各民主黨派和中國共產黨是互相監督的關系。
2.我國的民主黨派是各階級的政黨聯盟。(×)
剖析:我國的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
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要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其相適應,二者共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剖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適應,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4.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共同職責。(×)
剖析: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是政協委員的職責。
5.政協委員列席人大,人大在重大決策前要同人民政協協商,這說明人大與政協共同決定國家大事。(×)
剖析:政協委員列席人大,人大在重大決策前要同人民政協協商,是為了發揮人民政協的政治協商作用,不是人大與政協共同決定國家大事。人民政協不同于國家機關,它不能直接對國家事務進行決策,政協的提案、建議案沒有法律約束力,人民政協也不能直接處理國家事務。
考點一 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關系
典例1 (2023·重慶高考,8)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黨派對于長江沿岸各省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要求各級政府為民主黨派監督調研提供支持并且認真聽取監督建議,實施好長江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程。這體現了(  )
①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 ②民主黨派的監督建議對政府有強制力 ③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是政府履職的政治前提 ④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既合作又相互監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中共中央重視長江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程,體現了共產黨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科學執政;委托各民主黨派對于長江沿岸各省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要求各級政府認真聽取監督建議,體現了共產黨民主執政,①符合題意。民主黨派的監督建議屬于民主監督,對政府不具有強制力,②表述錯誤。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履行職能,但不是政府履職的政治前提,③表述錯誤。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黨派對于長江沿岸各省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既合作又相互監督,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
考點二 人民政協的地位和性質
典例2 (2024·浙江1月選考,10)某市政協準確把握協商議事平臺“基層協商的陣地、委員履職的載體、助推解決民生實事的平臺”的功能定位,積極貫徹市委決策,協助政府辦好民生實事,推動全市社會治理水平提升。這說明,人民政協(  )
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重要機構 ②具有組織基層社會治理的職能 ③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④與政府既親密合作又相互監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某市政協積極貫徹市委決策,協助政府辦好民生實事,說明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重要機構,①符合題意。人民政協具有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不具有組織基層社會治理的職能,②錯誤。某市政協準確把握協商議事平臺“基層協商的陣地、委員履職的載體、助推解決民生實事的平臺”的功能定位,說明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把協商民主貫穿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助推解決民生實事,③符合題意。政府支持政協開展工作,在重大問題上征求政協的意見,人民政協監督政府工作,政府并不監督政協工作,④錯誤。故本題選A。
考點三 人民政協的職能
典例3 (2024·江西高考,6)某區政府正在建設若干便民惠民的口袋公園,打造“推門見綠、出門入園”的人文生活新空間。假設你是一名政協委員,為了讓該項目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需求,以下履職行為恰當的是(  )
①開展調查研究,收集意見 ②撰寫調研報告,提出建議 ③依照規定程序,提交議案 ④行使質詢權,提出質問并要求答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為了讓口袋公園項目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需求,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可以開展調查研究,收集意見,撰寫調研報告,提出建議,依法履行職責,①②正確。提交議案及行使質詢權是人大代表的職責,不符合設問要求,③④不選。故本題選A。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加強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設,加大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水平,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
解讀: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科學闡明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和協商民主的性質、地位,對人民政協如何發揮在全過程人民民主和協商民主中的作用提出了明確要求。這是人民政協邁向新時代新征程的行動指南,是做好政協工作的根本遵循。
知識點二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我國的民族狀況
(1)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56個民族。中華民族是我國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運共同體。
(2)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3)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
2.我國的行政區劃
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
3.我國的國家結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
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
1.我國的民族關系
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民族問題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在這條道路上,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開創了發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的新局面,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少數民族群眾生活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我國少數民族面貌、民族地區面貌、民族關系面貌、中華民族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
2.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方針
(1)堅持民族平等
①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我國各族人民都對祖國的文明作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
③要求: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義務。
(2)堅持民族團結
①原因:在民族平等基礎上,我國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諧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
②作用:民族的大團結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3)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
原因: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這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3.我國民族政策的依據
(1)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進行了中國特色民族理論和實踐的探索。
(2)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內涵: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①民族自治地方: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
②自治機關: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
(2)優越性
①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
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一個重要制度保障。既保證了國家團結統一,又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
(3)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①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
②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③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
1.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
(3)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
(4)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1)內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2)原則: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1)依據:我國憲法規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2)宗教交往: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
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1)堅持中國化方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動我國宗教的中國化。
(2)具體要求
①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②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
③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
④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
1.我國是單一制國家,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剖析: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權。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剖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3.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民族團結為前提和基礎。(×)
剖析: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
4.民族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和司法機關。(×)
剖析:民族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
5.共產黨員不能信教,這是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定。(×)
剖析:共產黨員不能信教,是由其唯物主義指導思想決定的。這不是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定。
考點一 中華民族共同體多元一體的基本格局
典例1 (2024·江蘇高考,5)通觀中國歷史,中華民族始終追求團結統一,并把這看作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無論哪個民族建鼎稱尊,建立的都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視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正統,這種團結統一的思想既一脈相承,又不斷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成為各民族的共識。材料表明(  )
①大一統理念逐步清除了我國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 ②大一統的歷史傳統是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的表現 ③大一統奠定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多元一體的基本格局 ④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大一統理念有利于實現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但不能清除我國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①錯誤。通觀中國歷史,中華民族始終追求團結統一,并把這看作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這說明大一統的歷史傳統是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的表現,②正確。這種團結統一的思想既一脈相承,又不斷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成為各民族的共識。這說明大一統奠定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多元一體的基本格局,③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形成了新型民族關系,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且材料沒有體現平等和繁榮,排除④。故本題選C。
考點二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
典例2 (2024·廣西高考,6)廣西民族文化多元且繁榮,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京族的琴、漢族的戲等匯集于此,呈現出絢麗多彩的地域文化符號。趕歌圩、拋繡球、搶花炮等多樣的民族文化活動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人心歸聚,親如一家。這表明(  )
①發展各民族文化是廣西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方向 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③各民族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 ④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有助于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發展各民族文化是廣西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具體舉措,而非方向,①排除。趕歌圩、拋繡球、搶花炮等多樣的民族文化活動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人心歸聚,親如一家,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②正確。材料強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民族團結,未強調民族平等,③排除。趕歌圩、拋繡球、搶花炮等多樣的民族文化活動都屬于優秀民族文化,能使各民族人心歸聚,親如一家,可見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有助于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④正確。故本題選C。
考點三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典例3 (2024·浙江6月選考,12)浙江省與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立對口支援關系以來,一批批援青干部、各類專業人才奔赴高原,有機枸杞、沙棘原漿、唐古拉藏羊……眾多高原特色產品走進了浙江市場。“新人入青,青貨入浙”(  )
①加強了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 ②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③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 ④奠定了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援青干部、各類專業人才入青海,促進青海的發展,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青海眾多特色產品進入浙江市場,有利于促進浙江與青海的交流交往,①②正確。題干強調的是民族之間的交流,該措施與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無關,③排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④排除。故本題選A。
考點四 我國的宗教政策
典例4 (2025·江西鷹潭階段練)我國宗教在黨的正確領導下,遵紀守法,全面正確貫徹執行黨的宗教政策,開拓進取,成績卓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若要召開一場宗教界總結會,下列選項中不合適的是(  )
①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原則并依法管理宗教活動 ②新時期我國的宗教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質上的顯著變化 ③宗教在平等友好基礎上對外交往并堅持國際化方向發展 ④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文化引領和浸潤宗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我國依法管理宗教活動,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①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新時期我國的宗教狀況發生了顯著變化,但不是根本性質上的變化,仍然是唯心主義的,②錯誤但符合題意。我國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支持宗教在平等友好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堅持中國化方向發展,③錯誤但符合題意。我們要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文化引領和浸潤宗教,④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開幕。在祖國少數民族地區,各族各界干部群眾都在關注這場盛會。黨的二十大報告藍圖宏偉、催人奮進,凝聚起民族團結的磅礴力量,激勵各族群眾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報告關于我國宗教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創新論斷,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的重大歷史任務。
解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奔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路上,56個民族擰成一股繩,同心協力、踔厲奮發,絢麗的民族團結之花,將為祖國增添更多風采。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是實踐邏輯、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的有機統一。我們必須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讓宗教和宗教工作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
知識點三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一、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
1.基層群眾自治
主體 人民群眾
領導 在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下
地域 在居住地范圍內
依托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行為 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實質 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組織形式 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是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按照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居民委員會是城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2.村委會
(1)性質:村民委員會是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2)職能:村民委員會維護村民的合法權益,負責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3)產生:村民委員會成員由村民選舉產生,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
(4)管理:在農村基層治理實踐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是村民規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運用民主的辦法來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務,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難題自己解的有效途徑。
3.居委會
(1)性質:居民委員會是城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2)任務:其任務是維護社區居民的合法權益,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
(3)產生:居民委員會成員由居民選舉產生,向居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
(4)意義:居委會成員居民選,社區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務居民管。這大大調動了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
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
1.發展基層民主
(1)原因: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
(2)實踐:在我國農村和城市,廣大人民群眾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基層民主實踐活動。
2.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途徑
原因 方式
民主選舉 農村的村民委員會和城市的居民委員會,按法律規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選舉產生 農村村委會的成員采取村民直接選舉的辦法產生;城市社區居委會從過去居民代表選舉,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選舉發展
民主協商 城鄉基層的公共事務千頭萬緒,應該也必須由眾人商量著辦 本著有序參與的原則,讓居民或村民合理表達意見和建議,求同求異
民主決策 城鄉基層的公共決策與每家每戶的利益直接相關 在農村,凡關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項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方式集體作出決定;在城市,社區公共事務的民主決策通過召開居民會議進行
民主管理 在法律上,基層公共事務的管理權屬于本村的全體村民或本社區的全體居民 在現實運作中,一般要通過一定的程序,授權給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來進行;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關鍵
民主監督 防止以權謀私,盡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誤 凡是與基層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和需要讓基層群眾知曉的事項都應公開,讓每個居民或村民了解,還應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實際管理工作進行評議
3.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1)地位: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2)要求: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應該將其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加以推進。
1.村(居)民委員會屬于基層政權。(×)
剖析:村(居)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屬于基層政權。
2.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能保證人民群眾直接行使國家權力,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
剖析: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能保證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3.依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人民群眾依法間接行使民主權利。(×)
剖析:依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
4.涉及全體村民利益的問題,由村民委員會議討論決定。(×)
剖析:涉及全體村民利益的問題,村民委員會必須提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
5.基層群眾自治實行共同管理、共同服務、共同教育、共同監督。(×)
剖析:基層群眾自治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考點一 共建共治共享
典例1 (2023·重慶高考,9)我為鄉村振興助把力,重慶某村兩委鼓勵村民參加“五號家庭創建”“創業孵化實訓”“美麗庭院改造”等活動,以家庭或村民小組為單位進行公開評比,并給予物質精神獎勵,激發村民自治內生動力,這些措施(  )
A.反映村民參與基層自治方式的多樣性
B.是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決策權利的體現
C.有利于形成共建共享鄉村治理新格局
D.使村民對兩委的工作做更有效的評議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指出重慶某村兩委鼓勵村民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創業孵化實訓”“美麗庭院改造”等活動,以內部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這強調的是多元共治促進鄉村發展,未體現基層自治方式的多樣性,A不選,C正確。材料強調的是重慶某村兩委鼓勵村民自治,推進鄉村振興,未體現村民評議兩委的工作(這是民主監督)和村民的民主決策,B、D不選。故本題選C。
考點二 基層群眾自治
典例2 (2024·新課標卷,16)某市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按區域聯結轄區單位、行業等各領域黨組織、群團組織和各類社會組織,采取派駐黨建指導員等方式組建聯合黨委,暢通各類群體之間的訴求表達和協商渠道,推動區域黨建工作互聯互動。這一做法(  )
①意在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提高黨的群眾組織力 ②能夠推動實現民主決策,消除不同群體間的利益沖突 ③有助于發揮基層群眾的積極性,增強黨的社會號召力 ④有利于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提高基層治理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強調的是多元共治的社會治理,強調的是“互聯互動”,暢通各類群體之間的訴求表達和協商渠道,推動區域黨建工作互聯互動,而不是在強調基層群眾自治制度,①排除。②中“消除不同群體間的利益沖突”的說法夸大了材料中做法的作用,況且“不同群體間的利益沖突”也不可能消除,排除。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按區域聯結轄區單位、行業等各領域黨組織、群團組織和各類社會組織,采取派駐黨建指導員等方式組建聯合黨委,暢通各類群體之間的訴求表達和協商渠道,推動區域黨建工作互聯互動,這有助于發揮基層群眾的積極性,增強黨的社會號召力,也有利于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提高基層治理能力,③④正確。故本題選D。
考點三 民主決策
典例3 (2023·遼寧高考,7)李先生向社區提出了解決人車分流問題的建議。在街道黨總支牽頭下,社區多次召開物業、商鋪及李先生等居民共同參與的意見征求會議,最終形成了反映整體訴求的社區生活秩序優化方案。方案的落地增強了人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這一過程(  )
①提高了公眾維權意識和協商式監督的積極性 ②體現了對社區治理成果認同和共享的廣泛性 ③實現公眾意見征詢從決策前向決策后的延伸 ④表明黨和人民是利益一致、同心同向的整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在街道黨總支牽頭下,社區多次召開物業、商鋪及李先生等居民共同參與的意見征求會議,最終形成了反映整體訴求的社區生活秩序優化方案。方案的落地增強了人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這一過程體現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性,表明黨和人民是利益一致、同心同向的整體,有利于增強對社區治理成果認同和共享的廣泛性,②④符合題意。材料強調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重要性,沒有涉及維權意識和協商式監督,①不符合題意。材料中方案的落地實現公眾意見征詢從決策后向決策前的延伸,③排除。故本題選D。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完善基層民主制度體系和工作體系,拓寬基層各類組織和群眾有序參與基層治理渠道。完善辦事公開制度。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企業職工參與管理的有效形式。
解讀: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協同推進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實踐,持續激發村(居)民自治活力。健全村(社區)重大事項決策機制,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等制度,確保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提升基層群眾自治規范化水平。
大題專講
 [2024·湖南高考,17(2)]近年來,湖南以鄉村治理為載體,大力推進“和美湘村”建設。某地推行“黨建引領、互助五興”農村基層治理模式,組織農村黨員、干部、后備干部等優秀分子同五戶左右群眾建立互助組,實現“家家黨員聯,戶戶見黨員”,消除基層治理盲區;立足民族融合聚居的實際,充分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完善民族自治共治,促進民族團結、鄉村發展;通過集體議事、共建共治等方式,實現治理工作思路由“農民依靠”向“依靠農民”轉變;積極組織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訓工程,培養“法律明白人”參與調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加強法治宣傳工作。2023年,該地有兩村入選省級“和美湘村”示范村。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闡述該地“和美湘村”建設中的舉措對鄉村治理的示范價值。
審設問 本題屬于說明類主觀題,考查的范圍是政治與法治知識,要求闡述該地“和美湘村”建設中的舉措對鄉村治理的示范價值,可以調用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基層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法治社會等知識并結合材料進行分析
審材料 信息①:“黨建引領、互助五興”農村基層治理模式,組織農村黨員、干部、后備干部等優秀分子同五戶左右群眾建立互助組,實現“家家黨員聯,戶戶見黨員”,消除基層治理盲區→可聯系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創新基層治理形式,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信息②:立足民族融合聚居的實際……促進民族團結、鄉村發展→可聯系從實際出發,貫徹落實民族方針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處理好民族關系,促進民族平等團結,推動民族地區發展 信息③:通過集體議事、共建共治等方式,實現治理工作思路由“農民依靠”向“依靠農民”轉變→可聯系推進基層協商民主,拓寬農民參與鄉村治理的渠道,讓農民真正成為鄉村治理的主體、受益者 信息④:積極組織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訓工程……加強法治宣傳工作→可聯系加強法治宣傳力度,增強基層社會的法治意識,破解鄉村治理難題,提升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組答案 ①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創新基層治理形式,提升鄉村治理效能。②從實際出發,貫徹落實民族方針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處理好民族關系,促進民族平等團結,推動民族地區發展。③推進基層協商民主,拓寬農民參與鄉村治理的渠道,讓農民真正成為鄉村治理的主體、受益者。④加強法治宣傳力度,增強基層社會的法治意識,破解鄉村治理難題,提升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2023·浙江6月選考,29(1)]某校高一(1)班學生以“協商民主有優勢”為議題,通過查閱資料,走訪社區,志愿服務,開展探究性學習。
◆調研發現
A社區打算實施垃圾分類,可是在垃圾箱選址、投放時間等問題上,居民、居委會、物業公司意見不一,社區黨支部在走訪居民后,召集居民代表、居委會負責人、物業公司代表進行協商,讓各方充分發表意見、提出建議,在此基礎上形成共識,并就垃圾分類相關事項作出決定,公之于眾,并征得居民同意,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垃圾分類落到實處,得到居民好評,“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眾人商量”,協商民主在基層治理中有用、管用、好用。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相關知識,闡述在基層治理中實行協商民主的意義。
答案:①有利于發揮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社區黨支部召集利益相關人座談洽商,最終在民意基礎上制定垃圾分類方案并實施。②有利于保障居民合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保障人民民主的有效落實。居民(利益各方)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表意見,并在此基礎上達成共識,得到居民同意后付諸實施。③有利于維護各方的合法利益,促進社區的和諧。
解析:本題為意義類題,要求闡述在基層治理中實行協商民主的意義,結合材料分析作答即可。社區黨支部召集利益相關人座談洽商,最終在民意基礎上制定垃圾分類方案并實施,實行協商民主有利于發揮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在黨的領導下,各方充分發表意見,并在此基礎上達成共識,得到居民同意后付諸實施,實行協商民主有利于保障居民合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保障人民民主的有效落實。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垃圾分類落到實處,得到居民好評,實行協商民主有利于維護各方的合法利益,促進社區的和諧。
課時作業
一、選擇題
1.(2025·河北開學考)中共中央于2024年5月20日召開座談會,就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他們對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稿表示完全贊同,并就激發經濟活力、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破解人才培養機制性障礙等提出意見和建議。這表明(  )
①我國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②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 ③民主黨派與共產黨通力合作有利于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④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5·河南階段練)受中共中央委托,臺盟中央調研組圍繞“優化區域經濟布局,打造新增長極,服務暢通國內大循環”這一主題,赴天津、重慶開展重點考察調研。調研組表示,在深入一線中總結成績經驗,圍繞中心建言國是,努力為中共中央決策提供務實參考。這表明臺盟作為民主黨派(  )
①是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和好同事 ②參與民主決策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 ③服務黨和國家大局,履行參政黨職能 ④是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者、執行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河北高考,7)河北省政協聚焦企業發展難題,河北省政協委員曾赴巨鹿縣調研圍繞金銀花標準化基地建設,招商引資等工作,與市縣有關部門進行座談,省政協積極創辦“政銀企”委員議事堂品牌,搭建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協商交流平臺,積極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建設。此舉(  )
A.體現了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職能
B.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
C.發揮了人民政協增進共識的橋梁作用
D.表明了人民政協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力量
4.(2025·河南開封月考)2024年以來,河北省政協緊緊圍繞“河北省經濟社會長遠發展”這一中心,把準履職方向,瞄準問題靶心;找準實事小切口,做細調研大文章;以民主監督實效,增進民生福祉。截至2024年3月,河北省政協2024年已經協商議題17項,視察考察調研題目23項。材料表明,河北省政協(  )
①通過履行國家職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②通過行使監督權,增進河北省民生福祉
③圍繞民主和團結主題,認真做好調研,促進科學發展 ④通過民主協商和參政議政,推進河北省各項事業發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江蘇高考,4)為讓提案立得住、能辦理、做得到,某市政協多舉措推進提案工作提質增效:嚴把提案質量關,淘汰不合格提案;優化移動履職平臺,讓提案的全流程都可以在網上辦理;對提案辦理答復為“不滿意”的提案開展專題督辦。該市政協這些措施(  )
A.發揮了政協參政議政職能,增強了立法的民主性
B.適應了協商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發展的客觀要求
C.通過民主管理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
D.通過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民主權利
6.(2025·遼寧沈陽階段練)2024年3月28日,是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65年前,西藏民主改革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當家做主人,西藏這片離天“最近”的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踐證明(  )
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的國情,促進了民族地區的發展 ②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具有鮮明的優越性 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西藏地區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前提 ④我國的民族政策有利于促進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25·江蘇揚州階段練)2024年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為積極響應民族團結號召,揚州從2010年起開展援疆工作,一批又一批援派干部人才“西出陽關”,帶著使命、帶著囑托奔赴新疆,在天山南北唱響飽含豪情的嘹亮高歌,譜寫了民族團結、交融奮進的動人篇章。該舉措旨在(  )
A.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B.彰顯民族制度優勢,實現各民族人民當家作主
C.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東西部地區的共同發展
D.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8.(2024·甘肅高考,7)廣西南寧市良慶區蟠龍社區常住人口約2.7萬人,共有10多個民族的群眾在此安居樂業。近年來,社區圍繞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六共”目標,促進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六共”目標有利于(  )
①增強各民族群眾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②推動新時代發展成果惠及各族群眾 ③促進各民族群眾共同弘揚法治精神 ④各族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5·湖南長沙三上開學考)為宣傳貫徹民族宗教政策知識,南靖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創作并主持以宗教名詞和相關政策法規為主,百科知識為輔的燈謎,結合全縣民族宗教事務工作實踐,舉辦“宣傳民族與宗教政策知識燈謎競猜”活動。舉辦該活動(  )
①說明我國政府制定民族宗教政策并領導其工作 ②有利于形成牢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③是實現民族自治區高度自治的重要舉措之一 ④說明我國政府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堅持人民民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5·湖北階段練)對口援助西藏山南市乃東區30年來,湖北省武漢市委、市政府不斷向乃東輸送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兩地各族干部群眾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在長期的溝通合作、文化交流中守望相助、攜手共進,結下深厚情誼,取得累累碩果。這表明(  )
①民族團結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社會進步的保證 ②民族地區需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促進經濟發展 ③乃東區的發展狀況取決于武漢市的對口援助力度 ④對口援助能夠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3·湖北高考,7)鑼鼓文化是某村的傳統特色文化,該村黨支部發揮這一特色,利用微信群打造“擊鼓議事堂”,實現群眾事群眾說、群眾議、群眾定。每當村里需要就重大事項作出決策,村黨支部(“擊鼓隊”)就會在微信群發出信息,如同擊響“議事鼓”,村民代表便集聚一堂,積極建言獻策。“擊鼓議事堂”這一形式(  )
①發揮了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 ②完善了基層自治的議事規則 ③豐富了基層自治的組織形式 ④提高了基層自治的治理效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4·江西高考,5)某村整合老祠堂等閑置資源搭建說事平臺,讓村民有地方自行調處矛盾糾紛,動員組織退伍軍人、熱心村民等,打造一支辦事公道的說事員隊伍:通過村組推薦、支部把關、鄉鎮審核選樹先進典型,鼓勵村民參與“文明家庭戶”等評選活動,營造了崇德向善的氛圍。該村的做法(  )
①體現了政府領導和支持基層自治 ②擴大了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 ③豐富了基層群眾自我管理形式 ④彰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優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選擇題
13.(2025·陜西開學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材料一 202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成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組。在7個多月時間里,文件起草組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等各方意見,開展專題論證,認真研究意見和建議,對相關文件作出多處修改。2024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專門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建議。
材料二 近年來,云南省永善縣團結鄉積極開展“有事好商量”議事活動。全鄉9個村圍繞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自然災害防治、農商文旅融合、村務管理等召開協商民主議事會53場次,及時排查化解鄰里糾紛、資源分配沖突等問題189件,有效解決了群眾關心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
運用《政治與法治》相關知識,請指出材料一、二分別體現的協商民主形式,并任選其中一種分析其特點和意義。
14.(2025·湖北階段練)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黨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國統一大業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制定了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并載入憲法。
2025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60年來,西藏自治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依法行使自治權,高度重視少數民族群眾政治權利、經濟權利、文化教育權利、健康權利等方面的權利保障。西藏人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全面進步,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如何保障西藏人民當家作主的。
課時作業(解析版)
一、選擇題
1.(2025·河北開學考)中共中央于2024年5月20日召開座談會,就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他們對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稿表示完全贊同,并就激發經濟活力、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破解人才培養機制性障礙等提出意見和建議。這表明(  )
①我國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②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 ③民主黨派與共產黨通力合作有利于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④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表明我國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主黨派與共產黨通力合作有利于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①③符合題意。材料涉及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但沒有涉及人民政協,②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
2.(2025·河南階段練)受中共中央委托,臺盟中央調研組圍繞“優化區域經濟布局,打造新增長極,服務暢通國內大循環”這一主題,赴天津、重慶開展重點考察調研。調研組表示,在深入一線中總結成績經驗,圍繞中心建言國是,努力為中共中央決策提供務實參考。這表明臺盟作為民主黨派(  )
①是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和好同事 ②參與民主決策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 ③服務黨和國家大局,履行參政黨職能 ④是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者、執行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臺盟中央調研組表示,在深入一線中總結成績經驗,圍繞中心建言國是,努力為中共中央決策提供務實參考。這表明臺盟作為民主黨派是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和好同事,服務黨和國家大局,履行參政黨職能,①③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沒有體現參與民主決策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②排除。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不是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者、執行者,④排除。故本題選B。
3.(2023·河北高考,7)河北省政協聚焦企業發展難題,河北省政協委員曾赴巨鹿縣調研圍繞金銀花標準化基地建設,招商引資等工作,與市縣有關部門進行座談,省政協積極創辦“政銀企”委員議事堂品牌,搭建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協商交流平臺,積極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建設。此舉(  )
A.體現了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職能
B.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
C.發揮了人民政協增進共識的橋梁作用
D.表明了人民政協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力量
答案:C
解析: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職能在材料中沒有體現,A不符合題意。搭建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協商交流平臺有助于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構建了”說法絕對,B錯誤。河北省政協聚焦企業發展難題,搭建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協商交流平臺,積極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建設。此舉體現了人民政協堅持黨的領導,積極發揮協商民主的作用,政協委員們主動承擔責任,發揮了人民政協增進共識的橋梁作用,C正確。人民群眾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力量,D錯誤。故本題選C。
4.(2025·河南開封月考)2024年以來,河北省政協緊緊圍繞“河北省經濟社會長遠發展”這一中心,把準履職方向,瞄準問題靶心;找準實事小切口,做細調研大文章;以民主監督實效,增進民生福祉。截至2024年3月,河北省政協2024年已經協商議題17項,視察考察調研題目23項。材料表明,河北省政協(  )
①通過履行國家職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②通過行使監督權,增進河北省民生福祉
③圍繞民主和團結主題,認真做好調研,促進科學發展 ④通過民主協商和參政議政,推進河北省各項事業發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政協不是國家機關,不能履行國家職能,①說法錯誤。政協的監督是民主監督,不是通過行使監督權,增進河北省民生福祉,②不選。河北省政協以民主監督實效,增進民生福祉,這體現了河北省政協圍繞民主和團結主題,認真做好調研,促進科學發展,③入選。河北省政協緊緊圍繞“河北省經濟社會長遠發展”這一中心,把準履職方向,瞄準問題靶心;找準實事小切口,做細調研大文章……這體現了河北省政協通過民主協商和參政議政,推進河北省各項事業發展,④入選。故本題選D。
5.(2023·江蘇高考,4)為讓提案立得住、能辦理、做得到,某市政協多舉措推進提案工作提質增效:嚴把提案質量關,淘汰不合格提案;優化移動履職平臺,讓提案的全流程都可以在網上辦理;對提案辦理答復為“不滿意”的提案開展專題督辦。該市政協這些措施(  )
A.發揮了政協參政議政職能,增強了立法的民主性
B.適應了協商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發展的客觀要求
C.通過民主管理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
D.通過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民主權利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政協履行職能,但不涉及立法問題,也就無法得出“增強了立法的民主性”的結論,A排除。多舉措推進提案工作提質增效,讓提案的全流程都可以在網上辦理;對提案辦理答復為“不滿意”的提案開展專題督辦,該市政協這些措施適應了協商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發展的客觀要求,B符合題意。材料反映的是政協提高提案質量,而不是反映民主管理,C排除。人民享有的民主權利是法定的,市政協的措施不能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民主權利,D錯誤。故本題選B。
6.(2025·遼寧沈陽階段練)2024年3月28日,是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65年前,西藏民主改革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當家做主人,西藏這片離天“最近”的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踐證明(  )
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的國情,促進了民族地區的發展 ②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具有鮮明的優越性 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西藏地區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前提 ④我國的民族政策有利于促進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65年前,西藏民主改革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當家做主人,西藏這片離天“最近”的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的國情,促進了民族地區的發展,①正確。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而不是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②錯誤。國家統一是西藏地區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前提,③錯誤。2024年3月28日,是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西藏這片離天“最近”的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踐證明我國的民族政策有利于促進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④正確。故本題選C。
7.(2025·江蘇揚州階段練)2024年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為積極響應民族團結號召,揚州從2010年起開展援疆工作,一批又一批援派干部人才“西出陽關”,帶著使命、帶著囑托奔赴新疆,在天山南北唱響飽含豪情的嘹亮高歌,譜寫了民族團結、交融奮進的動人篇章。該舉措旨在(  )
A.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B.彰顯民族制度優勢,實現各民族人民當家作主
C.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東西部地區的共同發展
D.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答案:D
解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早已形成,開展援疆工作有利于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A不選。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各民族人民當家作主早已實現,B不選。材料強調的是通過援疆工作,促進新疆地區的發展,鞏固民族團結,而不是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東西部地區的共同發展,C不選。材料中指出為積極響應民族團結號召,揚州派出一批又一批的干部人才進行援疆工作,該舉措旨在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D正確。故本題選D。
8.(2024·甘肅高考,7)廣西南寧市良慶區蟠龍社區常住人口約2.7萬人,共有10多個民族的群眾在此安居樂業。近年來,社區圍繞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六共”目標,促進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六共”目標有利于(  )
①增強各民族群眾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②推動新時代發展成果惠及各族群眾 ③促進各民族群眾共同弘揚法治精神 ④各族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社區圍繞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六共”目標,促進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六共”目標有利于增強各民族群眾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動新時代發展成果惠及各族群眾,①②正確。材料強調各民族群眾交流交融、團結互助,沒有涉及法治精神,也沒有涉及人類命運共同體,③④排除。故本題選A。
9.(2025·湖南長沙三上開學考)為宣傳貫徹民族宗教政策知識,南靖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創作并主持以宗教名詞和相關政策法規為主,百科知識為輔的燈謎,結合全縣民族宗教事務工作實踐,舉辦“宣傳民族與宗教政策知識燈謎競猜”活動。舉辦該活動(  )
①說明我國政府制定民族宗教政策并領導其工作 ②有利于形成牢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③是實現民族自治區高度自治的重要舉措之一 ④說明我國政府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堅持人民民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舉辦“宣傳民族與宗教政策知識燈謎競猜”活動,宣傳貫徹民族宗教政策知識,有利于形成牢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同時也說明我國政府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堅持人民民主,②④入選。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一切的,而不是政府領導宗教事務,①錯誤。我國實行的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而不是高度自治的制度,③錯誤。故本題選C。
10.(2025·湖北階段練)對口援助西藏山南市乃東區30年來,湖北省武漢市委、市政府不斷向乃東輸送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兩地各族干部群眾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在長期的溝通合作、文化交流中守望相助、攜手共進,結下深厚情誼,取得累累碩果。這表明(  )
①民族團結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社會進步的保證 ②民族地區需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促進經濟發展 ③乃東區的發展狀況取決于武漢市的對口援助力度 ④對口援助能夠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湖北省武漢市對口援助西藏山南市乃東區,兩地各族干部群眾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在長期的溝通合作、文化交流中守望相助、攜手共進,結下深厚情誼,這表明民族團結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社會進步的保證,對口援助能夠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①④正確。材料強調湖北省武漢市對口援助西藏山南市乃東區,兩地各族干部群眾結下深厚情誼,取得累累碩果,未涉及民族地區需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促進經濟發展,②不選。乃東區的發展狀況取決于自身的努力,要自力更生,而不能取決于外地的援助,③錯誤。故本題選B。
11.(2023·湖北高考,7)鑼鼓文化是某村的傳統特色文化,該村黨支部發揮這一特色,利用微信群打造“擊鼓議事堂”,實現群眾事群眾說、群眾議、群眾定。每當村里需要就重大事項作出決策,村黨支部(“擊鼓隊”)就會在微信群發出信息,如同擊響“議事鼓”,村民代表便集聚一堂,積極建言獻策。“擊鼓議事堂”這一形式(  )
①發揮了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 ②完善了基層自治的議事規則 ③豐富了基層自治的組織形式 ④提高了基層自治的治理效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該村黨支部發揮這一特色,利用微信群打造“擊鼓議事堂”,體現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①符合題意。基層自治的議事規則一般由全體村民共同制定,是對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的約定,而“擊鼓議事堂”是基層自治的治理模式,②不符合題意。我國的基層自治的組織形式是村委會和居委會,并沒有豐富,③說法錯誤。每當村里需要就重大事項作出決策,村黨支部就會在微信群發出信息,村民代表便集聚一堂,積極建言獻策,體現了這一形式提高了基層自治的治理效能,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
12.(2024·江西高考,5)某村整合老祠堂等閑置資源搭建說事平臺,讓村民有地方自行調處矛盾糾紛,動員組織退伍軍人、熱心村民等,打造一支辦事公道的說事員隊伍:通過村組推薦、支部把關、鄉鎮審核選樹先進典型,鼓勵村民參與“文明家庭戶”等評選活動,營造了崇德向善的氛圍。該村的做法(  )
①體現了政府領導和支持基層自治 ②擴大了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 ③豐富了基層群眾自我管理形式 ④彰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優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在我國,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而不是政府領導,①錯誤。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是法定的,不能隨意擴大,②錯誤。某村整合老祠堂等閑置資源搭建說事平臺,豐富了基層群眾自我管理形式,③正確。村民有地方自行調處矛盾糾紛,動員組織退伍軍人、熱心村民等,打造一支辦事公道的說事員隊伍:通過村組推薦、支部把關、鄉鎮審核選樹先進典型,鼓勵村民參與“文明家庭戶”等評選活動,營造了崇德向善的氛圍。該村的做法彰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優越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④正確。故本題選D。
二、非選擇題
13.(2025·陜西開學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材料一 202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成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組。在7個多月時間里,文件起草組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等各方意見,開展專題論證,認真研究意見和建議,對相關文件作出多處修改。2024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專門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建議。
材料二 近年來,云南省永善縣團結鄉積極開展“有事好商量”議事活動。全鄉9個村圍繞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自然災害防治、農商文旅融合、村務管理等召開協商民主議事會53場次,及時排查化解鄰里糾紛、資源分配沖突等問題189件,有效解決了群眾關心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
運用《政治與法治》相關知識,請指出材料一、二分別體現的協商民主形式,并任選其中一種分析其特點和意義。
答案:材料一、二中體現的協商民主形式分別是政黨協商和基層協商。
(示例)①政黨協商的特點:協商議題的重大性;協商程序的規范性;協商結果的權威性;協商影響的廣泛性。政黨協商的意義:有利于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優勢,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有利于擴大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有序政治參與、暢通意見表達渠道;有利于增進政治共識、廣泛凝心聚力;有利于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②基層協商的特點:協商內容的多樣性;協商參與的直接性;協商利益的緊密性;協商結果的有效性。基層協商的意義:有利于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有利于及時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有利于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解析:本題共三小問,第一小問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第二、三小問屬于簡答題,需調用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有效分析作答。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專門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建議,可聯系政黨協商及其特點和意義。云南省永善縣團結鄉積極開展“有事好商量”議事活動,可聯系基層協商及其特點和意義。
14.(2025·湖北階段練)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黨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國統一大業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制定了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并載入憲法。
2025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60年來,西藏自治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依法行使自治權,高度重視少數民族群眾政治權利、經濟權利、文化教育權利、健康權利等方面的權利保障。西藏人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全面進步,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如何保障西藏人民當家作主的。
答案:①在黨的領導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西藏各族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的主人。②堅持國家統一,為西藏人民當家作主創造前提條件。③保障西藏自治區充分享有自治權,依法自主管理本地區內部事務,更加平等地享有各項民主權利,滿足了西藏各少數民族人民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愿望。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被載入憲法,西藏人民當家作主有了法治保障。⑤西藏自治區政府行使各項職能,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西藏人民當家作主提供物質保障。
解析:本題設問的知識范圍限定是《政治與法治》的知識,問題指向“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如何保障西藏人民當家作主的”,屬于措施類題,要從理論依據和現實意義角度分析。黨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國統一大業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制定了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可聯系黨的領導、民族區域自治。在祖國統一大業中,可聯系堅持國家統一,為西藏人民當家作主創造前提條件。依法行使自治權,高度重視少數民族群眾政治權利、經濟權利、文化教育權利、健康權利等方面的權利保障,可聯系自治權。并載入憲法,可聯系西藏人民當家作主有了法治保障。西藏人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全面進步,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可聯系西藏自治區政府行使各項職能。
26(共104張PPT)
必修3 政治與法治
第二單元 人民當家作主
第六課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2.2 闡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2.3 闡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解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
2.4 領悟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互相監督
中國共產黨
執政黨
憲法
愛國統一戰線
民主
民主監督
居民委員會
基層群眾
民主協商
擴大基層民主
團結
民族團結
自治
宗教信仰自由
社會主義社會
目錄
CONTENTS
03
課時作業
02
大題專講
01
知識點
01
知識點
知識點一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1.民主黨派
(1)發展: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各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產黨一道前進。
(2)性質:現已成為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
(3)成員:目前,我國的民主黨派有八個,分別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4)地位:參政黨。
(5)職權:各民主黨派具有法律賦予的參政權,包括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等等。
2.我國的政黨制度
(1)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2)內容
基本方針 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
政黨關系 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
前提保證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首要前提與根本保證
政治地位 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活動準則 各政黨包括執政黨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
(3)我國政黨制度的優越性
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適應,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有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利于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顯著的優越性。
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組成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和歸國僑胞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組成。
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主題和職能
(1)主題:團結和民主。
(2)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
職能 內容 側重點
政治協商 對國家大政方針和地方的重要舉措以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進行協商 決策之前征求意見
民主監督 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重大改革舉措、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情況,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解決落實情況,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等,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進行的協商式監督 決策之后的建議與批評
參政議政 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 主動建議
4.推動人民政協的發展
(1)地位: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
(2)要求
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要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完善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著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
②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重點監督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1.各民主黨派和中國共產黨是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 )
2.我國的民主黨派是各階級的政黨聯盟。( )
剖析:各民主黨派和中國共產黨是互相監督的關系。
剖析:我國的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
×
×
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要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其相適應,二者共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
4.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共同職責。( )
剖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適應,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剖析: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是政協委員的職責。
×
×
5.政協委員列席人大,人大在重大決策前要同人民政協協商,這說明人大與政協共同決定國家大事。( )
剖析:政協委員列席人大,人大在重大決策前要同人民政協協商,是為了發揮人民政協的政治協商作用,不是人大與政協共同決定國家大事。人民政協不同于國家機關,它不能直接對國家事務進行決策,政協的提案、建議案沒有法律約束力,人民政協也不能直接處理國家事務。
×
考點一 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關系
典例1 (2023·重慶高考,8)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黨派對于長江沿岸各省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要求各級政府為民主黨派監督調研提供支持并且認真聽取監督建議,實施好長江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程。這體現了(  )
①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 ②民主黨派的監督建議對政府有強制力 ③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是政府履職的政治前提 ④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既合作又相互監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中共中央重視長江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程,體現了共產黨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科學執政;委托各民主黨派對于長江沿岸各省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要求各級政府認真聽取監督建議,體現了共產黨民主執政,①符合題意。民主黨派的監督建議屬于民主監督,對政府不具有強制力,②表述錯誤。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履行職能,但不是政府履職的政治前提,③表述錯誤。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黨派對于長江沿岸各省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既合作又相互監督,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
考點二 人民政協的地位和性質
典例2 (2024·浙江1月選考,10)某市政協準確把握協商議事平臺“基層協商的陣地、委員履職的載體、助推解決民生實事的平臺”的功能定位,積極貫徹市委決策,協助政府辦好民生實事,推動全市社會治理水平提升。這說明,人民政協(  )
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重要機構 ②具有組織基層社會治理的職能 
③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④與政府既親密合作又相互監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某市政協積極貫徹市委決策,協助政府辦好民生實事,說明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重要機構,①符合題意。人民政協具有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不具有組織基層社會治理的職能,②錯誤。某市政協準確把握協商議事平臺“基層協商的陣地、委員履職的載體、助推解決民生實事的平臺”的功能定位,說明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把協商民主貫穿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助推解決民生實事,③符合題意。政府支持政協開展工作,在重大問題上征求政協的意見,人民政協監督政府工作,政府并不監督政協工作,④錯誤。故本題選A。
考點三 人民政協的職能
典例3 (2024·江西高考,6)某區政府正在建設若干便民惠民的口袋公園,打造“推門見綠、出門入園”的人文生活新空間。假設你是一名政協委員,為了讓該項目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需求,以下履職行為恰當的是(  )
①開展調查研究,收集意見 ②撰寫調研報告,提出建議 ③依照規定程序,提交議案 ④行使質詢權,提出質問并要求答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為了讓口袋公園項目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需求,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可以開展調查研究,收集意見,撰寫調研報告,提出建議,依法履行職責,①②正確。提交議案及行使質詢權是人大代表的職責,不符合設問要求,③④不選。故本題選A。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加強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設,加大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水平,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
解讀: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科學闡明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和協商民主的性質、地位,對人民政協如何發揮在全過程人民民主和協商民主中的作用提出了明確要求。這是人民政協邁向新時代新征程的行動指南,是做好政協工作的根本遵循。
知識點二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我國的民族狀況
(1)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56個民族。中華民族是我國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運共同體。
(2)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3)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
2.我國的行政區劃
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
3.我國的國家結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
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
1.我國的民族關系
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民族問題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在這條道路上,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開創了發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的新局面,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少數民族群眾生活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我國少數民族面貌、民族地區面貌、民族關系面貌、中華民族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
2.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方針
(1)堅持民族平等
①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我國各族人民都對祖國的文明作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
③要求: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義務。
(2)堅持民族團結
①原因:在民族平等基礎上,我國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諧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
②作用:民族的大團結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3)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
原因: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這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3.我國民族政策的依據
(1)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進行了中國特色民族理論和實踐的探索。
(2)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內涵: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①民族自治地方: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
②自治機關: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
(2)優越性
①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
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一個重要制度保障。既保證了國家團結統一,又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
(3)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①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
②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③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
1.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
(3)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
(4)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1)內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2)原則: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1)依據:我國憲法規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2)宗教交往: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
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1)堅持中國化方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動我國宗教的中國化。
(2)具體要求
①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②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
③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
④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
1.我國是單一制國家,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
剖析: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權。
剖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
×
3.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民族團結為前提和基礎。( )
4.民族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和司法機關。( )
5.共產黨員不能信教,這是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定。( )
剖析: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
剖析:民族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
剖析:共產黨員不能信教,是由其唯物主義指導思想決定的。這不是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定。
×
×
×
考點一 中華民族共同體多元一體的基本格局
典例1 (2024·江蘇高考,5)通觀中國歷史,中華民族始終追求團結統一,并把這看作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無論哪個民族建鼎稱尊,建立的都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視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正統,這種團結統一的思想既一脈相承,又不斷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成為各民族的共識。材料表明(  )
①大一統理念逐步清除了我國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 ②大一統的歷史傳統是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的表現 ③大一統奠定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多元一體的基本格局 ④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大一統理念有利于實現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但不能清除我國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①錯誤。通觀中國歷史,中華民族始終追求團結統一,并把這看作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這說明大一統的歷史傳統是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的表現,②正確。這種團結統一的思想既一脈相承,又不斷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成為各民族的共識。這說明大一統奠定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多元一體的基本格局,③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形成了新型民族關系,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且材料沒有體現平等和繁榮,排除④。故本題選C。
考點二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
典例2 (2024·廣西高考,6)廣西民族文化多元且繁榮,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京族的琴、漢族的戲等匯集于此,呈現出絢麗多彩的地域文化符號。趕歌圩、拋繡球、搶花炮等多樣的民族文化活動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人心歸聚,親如一家。這表明(  )
①發展各民族文化是廣西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方向 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③各民族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 ④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有助于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發展各民族文化是廣西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具體舉措,而非方向,①排除。趕歌圩、拋繡球、搶花炮等多樣的民族文化活動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人心歸聚,親如一家,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②正確。材料強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民族團結,未強調民族平等,③排除。趕歌圩、拋繡球、搶花炮等多樣的民族文化活動都屬于優秀民族文化,能使各民族人心歸聚,親如一家,可見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有助于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④正確。故本題選C。
考點三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典例3 (2024·浙江6月選考,12)浙江省與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立對口支援關系以來,一批批援青干部、各類專業人才奔赴高原,有機枸杞、沙棘原漿、唐古拉藏羊……眾多高原特色產品走進了浙江市場。“新人入青,青貨入浙”(  )
①加強了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 ②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③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 ④奠定了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援青干部、各類專業人才入青海,促進青海的發展,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青海眾多特色產品進入浙江市場,有利于促進浙江與青海的交流交往,①②正確。題干強調的是民族之間的交流,該措施與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無關,③排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④排除。故本題選A。
考點四 我國的宗教政策
典例4 (2025·江西鷹潭階段練)我國宗教在黨的正確領導下,遵紀守法,全面正確貫徹執行黨的宗教政策,開拓進取,成績卓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若要召開一場宗教界總結會,下列選項中不合適的是(  )
①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原則并依法管理宗教活動 ②新時期我國的宗教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質上的顯著變化 ③宗教在平等友好基礎上對外交往并堅持國際化方向發展 ④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文化引領和浸潤宗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我國依法管理宗教活動,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①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新時期我國的宗教狀況發生了顯著變化,但不是根本性質上的變化,仍然是唯心主義的,②錯誤但符合題意。我國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支持宗教在平等友好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堅持中國化方向發展,③錯誤但符合題意。我們要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文化引領和浸潤宗教,④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開幕。在祖國少數民族地區,各族各界干部群眾都在關注這場盛會。黨的二十大報告藍圖宏偉、催人奮進,凝聚起民族團結的磅礴力量,激勵各族群眾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報告關于我國宗教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創新論斷,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的重大歷史任務。
解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奔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路上,56個民族擰成一股繩,同心協力、踔厲奮發,絢麗的民族團結之花,將為祖國增添更多風采。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是實踐邏輯、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的有機統一。我們必須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讓宗教和宗教工作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
知識點三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一、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
1.基層群眾自治
主體 人民群眾
領導 在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下
地域 在居住地范圍內
依托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行為 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實質 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組織形式 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是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按照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居民委員會是城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2.村委會
(1)性質:村民委員會是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2)職能:村民委員會維護村民的合法權益,負責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3)產生:村民委員會成員由村民選舉產生,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
(4)管理:在農村基層治理實踐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是村民規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運用民主的辦法來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務,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難題自己解的有效途徑。
3.居委會
(1)性質:居民委員會是城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2)任務:其任務是維護社區居民的合法權益,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
(3)產生:居民委員會成員由居民選舉產生,向居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
(4)意義:居委會成員居民選,社區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務居民管。這大大調動了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
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
1.發展基層民主
(1)原因: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
(2)實踐:在我國農村和城市,廣大人民群眾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基層民主實踐活動。
2.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途徑
原因 方式
民主 選舉 農村的村民委員會和城市的居民委員會,按法律規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選舉產生 農村村委會的成員采取村民直接選舉的辦法產生;城市社區居委會從過去居民代表選舉,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選舉發展
民主 協商 城鄉基層的公共事務千頭萬緒,應該也必須由眾人商量著辦 本著有序參與的原則,讓居民或村民合理表達意見和建議,求同求異
民主 決策 城鄉基層的公共決策與每家每戶的利益直接相關 在農村,凡關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項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方式集體作出決定;在城市,社區公共事務的民主決策通過召開居民會議進行
3.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1)地位: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2)要求: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應該將其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加以推進。
民主管理 在法律上,基層公共事務的管理權屬于本村的全體村民或本社區的全體居民 在現實運作中,一般要通過一定的程序,授權給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來進行;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關鍵
民主監督 防止以權謀私,盡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誤 凡是與基層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和需要讓基層群眾知曉的事項都應公開,讓每個居民或村民了解,還應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實際管理工作進行評議
1.村(居)民委員會屬于基層政權。( )
2.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能保證人民群眾直接行使國家權力,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 )
3.依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人民群眾依法間接行使民主權利。( )
剖析:村(居)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屬于基層政權。
剖析: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能保證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剖析:依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
×
×
×
4.涉及全體村民利益的問題,由村民委員會議討論決定。( )
5.基層群眾自治實行共同管理、共同服務、共同教育、共同監督。( )
剖析:涉及全體村民利益的問題,村民委員會必須提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
剖析:基層群眾自治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
×
考點一 共建共治共享
典例1 (2023·重慶高考,9)我為鄉村振興助把力,重慶某村兩委鼓勵村民參加“五號家庭創建”“創業孵化實訓”“美麗庭院改造”等活動,以家庭或村民小組為單位進行公開評比,并給予物質精神獎勵,激發村民自治內生動力,這些措施(  )
A.反映村民參與基層自治方式的多樣性
B.是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決策權利的體現
C.有利于形成共建共享鄉村治理新格局
D.使村民對兩委的工作做更有效的評議
解析:材料中指出重慶某村兩委鼓勵村民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創業孵化實訓”“美麗庭院改造”等活動,以內部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這強調的是多元共治促進鄉村發展,未體現基層自治方式的多樣性,A不選,C正確。材料強調的是重慶某村兩委鼓勵村民自治,推進鄉村振興,未體現村民評議兩委的工作(這是民主監督)和村民的民主決策,B、D不選。故本題選C。
考點二 基層群眾自治
典例2 (2024·新課標卷,16)某市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按區域聯結轄區單位、行業等各領域黨組織、群團組織和各類社會組織,采取派駐黨建指導員等方式組建聯合黨委,暢通各類群體之間的訴求表達和協商渠道,推動區域黨建工作互聯互動。這一做法(  )
①意在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提高黨的群眾組織力 ②能夠推動實現民主決策,消除不同群體間的利益沖突 ③有助于發揮基層群眾的積極性,增強黨的社會號召力 ④有利于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提高基層治理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強調的是多元共治的社會治理,強調的是“互聯互動”,暢通各類群體之間的訴求表達和協商渠道,推動區域黨建工作互聯互動,而不是在強調基層群眾自治制度,①排除。②中“消除不同群體間的利益沖突”的說法夸大了材料中做法的作用,況且“不同群體間的利益沖突”也不可能消除,排除。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按區域聯結轄區單位、行業等各領域黨組織、群團組織和各類社會組織,采取派駐黨建指導員等方式組建聯合黨委,暢通各類群體之間的訴求表達和協商渠道,推動區域黨建工作互聯互動,這有助于發揮基層群眾的積極性,增強黨的社會號召力,也有利于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提高基層治理能力,③④正確。故本題選D。
考點三 民主決策
典例3 (2023·遼寧高考,7)李先生向社區提出了解決人車分流問題的建議。在街道黨總支牽頭下,社區多次召開物業、商鋪及李先生等居民共同參與的意見征求會議,最終形成了反映整體訴求的社區生活秩序優化方案。方案的落地增強了人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這一過程(  )
①提高了公眾維權意識和協商式監督的積極性 ②體現了對社區治理成果認同和共享的廣泛性 ③實現公眾意見征詢從決策前向決策后的延伸 ④表明黨和人民是利益一致、同心同向的整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在街道黨總支牽頭下,社區多次召開物業、商鋪及李先生等居民共同參與的意見征求會議,最終形成了反映整體訴求的社區生活秩序優化方案。方案的落地增強了人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這一過程體現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性,表明黨和人民是利益一致、同心同向的整體,有利于增強對社區治理成果認同和共享的廣泛性,②④符合題意。材料強調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重要性,沒有涉及維權意識和協商式監督,①不符合題意。材料中方案的落地實現公眾意見征詢從決策后向決策前的延伸,③排除。故本題選D。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完善基層民主制度體系和工作體系,拓寬基層各類組織和群眾有序參與基層治理渠道。完善辦事公開制度。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企業職工參與管理的有效形式。
解讀: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協同推進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實踐,持續激發村(居)民自治活力。健全村(社區)重大事項決策機制,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等制度,確保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提升基層群眾自治規范化水平。
02
大題專講
[2024·湖南高考,17(2)]近年來,湖南以鄉村治理為載體,大力推進“和美湘村”建設。某地推行“黨建引領、互助五興”農村基層治理模式,組織農村黨員、干部、后備干部等優秀分子同五戶左右群眾建立互助組,實現“家家黨員聯,戶戶見黨員”,消除基層治理盲區;立足民族融合聚居的實際,充分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完善民族自治共治,促進民族團結、鄉村發展;通過集體議事、共建共治等方式,實現治理工作思路由“農民依靠”向“依靠農民”轉變;積極組織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訓工程,培養“法律明白人”參與調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加強法治宣傳工作。2023年,該地有兩村入選省級“和美湘村”示范村。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闡述該地“和美湘村”建設中的舉措對鄉村治理的示范價值。
審設問 本題屬于說明類主觀題,考查的范圍是政治與法治知識,要求闡述該地“和美湘村”建設中的舉措對鄉村治理的示范價值,可以調用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基層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法治社會等知識并結合材料進行分析
審材料 信息①:“黨建引領、互助五興”農村基層治理模式,組織農村黨員、干部、后備干部等優秀分子同五戶左右群眾建立互助組,實現“家家黨員聯,戶戶見黨員”,消除基層治理盲區→可聯系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創新基層治理形式,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信息②:立足民族融合聚居的實際……促進民族團結、鄉村發展→可聯系從實際出發,貫徹落實民族方針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處理好民族關系,促進民族平等團結,推動民族地區發展
信息③:通過集體議事、共建共治等方式,實現治理工作思路由“農民依靠”向“依靠農民”轉變→可聯系推進基層協商民主,拓寬農民參與鄉村治理的渠道,讓農民真正成為鄉村治理的主體、受益者
信息④:積極組織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訓工程……加強法治宣傳工作→可聯系加強法治宣傳力度,增強基層社會的法治意識,破解鄉村治理難題,提升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組答案
①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創新基層治理形式,提升鄉村治理效能。②從實際出發,貫徹落實民族方針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處理好民族關系,促進民族平等團結,推動民族地區發展。③推進基層協商民主,拓寬農民參與鄉村治理的渠道,讓農民真正成為鄉村治理的主體、受益者。④加強法治宣傳力度,增強基層社會的法治意識,破解鄉村治理難題,提升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2023·浙江6月選考,29(1)]某校高一(1)班學生以“協商民主有優勢”為議題,通過查閱資料,走訪社區,志愿服務,開展探究性學習。
◆調研發現
A社區打算實施垃圾分類,可是在垃圾箱選址、投放時間等問題上,居民、居委會、物業公司意見不一,社區黨支部在走訪居民后,召集居民代表、居委會負責人、物業公司代表進行協商,讓各方充分發表意見、提出建議,在此基礎上形成共識,并就垃圾分類相關事項作出決定,公之于眾,并征得居民同意,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垃圾分類落到實處,得到居民好評,“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眾人商量”,協商民主在基層治理中有用、管用、好用。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相關知識,闡述在基層治理中實行協商民主的意義。
答案: ①有利于發揮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社區黨支部召集利益相關人座談洽商,最終在民意基礎上制定垃圾分類方案并實施。②有利于保障居民合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保障人民民主的有效落實。居民(利益各方)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表意見,并在此基礎上達成共識,得到居民同意后付諸實施。③有利于維護各方的合法利益,促進社區的和諧。
解析:本題為意義類題,要求闡述在基層治理中實行協商民主的意義,結合材料分析作答即可。社區黨支部召集利益相關人座談洽商,最終在民意基礎上制定垃圾分類方案并實施,實行協商民主有利于發揮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在黨的領導下,各方充分發表意見,并在此基礎上達成共識,得到居民同意后付諸實施,實行協商民主有利于保障居民合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保障人民民主的有效落實。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垃圾分類落到實處,得到居民好評,實行協商民主有利于維護各方的合法利益,促進社區的和諧。
03
課時作業
題號 1 2 3 4 5 6 7 8
難度 ★ ★ ★ ★ ★ ★ ★ ★
知識點 我國的政黨制度 民主黨派 人民政協的作用  人民政協的兩大主題 協商民主制度化、規范化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各民族共同繁榮 增強各民族群眾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難度 ★★ ★★ ★★ ★★ ★★★ ★★★
知識點 我國政府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 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基層自治 基層群眾自我管理 政黨協商、基層協商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一、選擇題
1.(2025·河北開學考)中共中央于2024年5月20日召開座談會,就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他們對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稿表示完全贊同,并就激發經濟活力、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破解人才培養機制性障礙等提出意見和建議。這表明(  )
①我國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②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 ③民主黨派與共產黨通力合作有利于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④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表明我國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主黨派與共產黨通力合作有利于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①③符合題意。材料涉及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但沒有涉及人民政協,②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
2.(2025·河南階段練)受中共中央委托,臺盟中央調研組圍繞“優化區域經濟布局,打造新增長極,服務暢通國內大循環”這一主題,赴天津、重慶開展重點考察調研。調研組表示,在深入一線中總結成績經驗,圍繞中心建言國是,努力為中共中央決策提供務實參考。這表明臺盟作為民主黨派(  )
①是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和好同事 ②參與民主決策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 ③服務黨和國家大局,履行參政黨職能 ④是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者、執行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臺盟中央調研組表示,在深入一線中總結成績經驗,圍繞中心建言國是,努力為中共中央決策提供務實參考。這表明臺盟作為民主黨派是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和好同事,服務黨和國家大局,履行參政黨職能,①③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沒有體現參與民主決策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②排除。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不是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者、執行者,④排除。故本題選B。
3.(2023·河北高考,7)河北省政協聚焦企業發展難題,河北省政協委員曾赴巨鹿縣調研圍繞金銀花標準化基地建設,招商引資等工作,與市縣有關部門進行座談,省政協積極創辦“政銀企”委員議事堂品牌,搭建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協商交流平臺,積極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建設。此舉(  )
A.體現了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職能
B.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
C.發揮了人民政協增進共識的橋梁作用
D.表明了人民政協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力量
解析: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職能在材料中沒有體現,A不符合題意。搭建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協商交流平臺有助于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構建了”說法絕對,B錯誤。河北省政協聚焦企業發展難題,搭建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協商交流平臺,積極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建設。此舉體現了人民政協堅持黨的領導,積極發揮協商民主的作用,政協委員們主動承擔責任,發揮了人民政協增進共識的橋梁作用,C正確。人民群眾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力量,D錯誤。故本題選C。
4.(2025·河南開封月考)2024年以來,河北省政協緊緊圍繞“河北省經濟社會長遠發展”這一中心,把準履職方向,瞄準問題靶心;找準實事小切口,做細調研大文章;以民主監督實效,增進民生福祉。截至2024年3月,河北省政協2024年已經協商議題17項,視察考察調研題目23項。材料表明,河北省政協(  )
①通過履行國家職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②通過行使監督權,增進河北省民生福祉 ③圍繞民主和團結主題,認真做好調研,促進科學發展 ④通過民主協商和參政議政,推進河北省各項事業發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政協不是國家機關,不能履行國家職能,①說法錯誤。政協的監督是民主監督,不是通過行使監督權,增進河北省民生福祉,②不選。河北省政協以民主監督實效,增進民生福祉,這體現了河北省政協圍繞民主和團結主題,認真做好調研,促進科學發展,③入選。河北省政協緊緊圍繞“河北省經濟社會長遠發展”這一中心,把準履職方向,瞄準問題靶心;找準實事小切口,做細調研大文章……這體現了河北省政協通過民主協商和參政議政,推進河北省各項事業發展,④入選。故本題選D。
5.(2023·江蘇高考,4)為讓提案立得住、能辦理、做得到,某市政協多舉措推進提案工作提質增效:嚴把提案質量關,淘汰不合格提案;優化移動履職平臺,讓提案的全流程都可以在網上辦理;對提案辦理答復為“不滿意”的提案開展專題督辦。該市政協這些措施(  )
A.發揮了政協參政議政職能,增強了立法的民主性
B.適應了協商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發展的客觀要求
C.通過民主管理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
D.通過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民主權利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政協履行職能,但不涉及立法問題,也就無法得出“增強了立法的民主性”的結論,A排除。多舉措推進提案工作提質增效,讓提案的全流程都可以在網上辦理;對提案辦理答復為“不滿意”的提案開展專題督辦,該市政協這些措施適應了協商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發展的客觀要求,B符合題意。材料反映的是政協提高提案質量,而不是反映民主管理,C排除。人民享有的民主權利是法定的,市政協的措施不能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民主權利,D錯誤。故本題選B。
6.(2025·遼寧沈陽階段練)2024年3月28日,是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65年前,西藏民主改革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當家做主人,西藏這片離天“最近”的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踐證明(  )
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的國情,促進了民族地區的發展 ②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具有鮮明的優越性 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西藏地區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前提 ④我國的民族政策有利于促進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65年前,西藏民主改革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當家做主人,西藏這片離天“最近”的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的國情,促進了民族地區的發展,①正確。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而不是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②錯誤。國家統一是西藏地區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前提,③錯誤。2024年3月28日,是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西藏這片離天“最近”的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踐證明我國的民族政策有利于促進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④正確。故本題選C。
7.(2025·江蘇揚州階段練)2024年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為積極響應民族團結號召,揚州從2010年起開展援疆工作,一批又一批援派干部人才“西出陽關”,帶著使命、帶著囑托奔赴新疆,在天山南北唱響飽含豪情的嘹亮高歌,譜寫了民族團結、交融奮進的動人篇章。該舉措旨在(  )
A.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B.彰顯民族制度優勢,實現各民族人民當家作主
C.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東西部地區的共同發展
D.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解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早已形成,開展援疆工作有利于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A不選。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各民族人民當家作主早已實現,B不選。材料強調的是通過援疆工作,促進新疆地區的發展,鞏固民族團結,而不是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東西部地區的共同發展,C不選。材料中指出為積極響應民族團結號召,揚州派出一批又一批的干部人才進行援疆工作,該舉措旨在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D正確。故本題選D。
8.(2024·甘肅高考,7)廣西南寧市良慶區蟠龍社區常住人口約2.7萬人,共有10多個民族的群眾在此安居樂業。近年來,社區圍繞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六共”目標,促進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六共”目標有利于(  )
①增強各民族群眾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②推動新時代發展成果惠及各族群眾 ③促進各民族群眾共同弘揚法治精神 ④各族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社區圍繞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六共”目標,促進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六共”目標有利于增強各民族群眾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動新時代發展成果惠及各族群眾,①②正確。材料強調各民族群眾交流交融、團結互助,沒有涉及法治精神,也沒有涉及人類命運共同體,③④排除。故本題選A。
9.(2025·湖南長沙三上開學考)為宣傳貫徹民族宗教政策知識,南靖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創作并主持以宗教名詞和相關政策法規為主,百科知識為輔的燈謎,結合全縣民族宗教事務工作實踐,舉辦“宣傳民族與宗教政策知識燈謎競猜”活動。舉辦該活動(  )
①說明我國政府制定民族宗教政策并領導其工作 ②有利于形成牢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③是實現民族自治區高度自治的重要舉措之一 ④說明我國政府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堅持人民民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舉辦“宣傳民族與宗教政策知識燈謎競猜”活動,宣傳貫徹民族宗教政策知識,有利于形成牢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同時也說明我國政府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堅持人民民主,②④入選。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一切的,而不是政府領導宗教事務,①錯誤。我國實行的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而不是高度自治的制度,③錯誤。故本題選C。
10.(2025·湖北階段練)對口援助西藏山南市乃東區30年來,湖北省武漢市委、市政府不斷向乃東輸送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兩地各族干部群眾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在長期的溝通合作、文化交流中守望相助、攜手共進,結下深厚情誼,取得累累碩果。這表明(  )
①民族團結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社會進步的保證 ②民族地區需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促進經濟發展 ③乃東區的發展狀況取決于武漢市的對口援助力度 ④對口援助能夠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湖北省武漢市對口援助西藏山南市乃東區,兩地各族干部群眾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在長期的溝通合作、文化交流中守望相助、攜手共進,結下深厚情誼,這表明民族團結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社會進步的保證,對口援助能夠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①④正確。材料強調湖北省武漢市對口援助西藏山南市乃東區,兩地各族干部群眾結下深厚情誼,取得累累碩果,未涉及民族地區需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促進經濟發展,②不選。乃東區的發展狀況取決于自身的努力,要自力更生,而不能取決于外地的援助,③錯誤。故本題選B。
11.(2023·湖北高考,7)鑼鼓文化是某村的傳統特色文化,該村黨支部發揮這一特色,利用微信群打造“擊鼓議事堂”,實現群眾事群眾說、群眾議、群眾定。每當村里需要就重大事項作出決策,村黨支部(“擊鼓隊”)就會在微信群發出信息,如同擊響“議事鼓”,村民代表便集聚一堂,積極建言獻策。“擊鼓議事堂”這一形式(  )
①發揮了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 ②完善了基層自治的議事規則 ③豐富了基層自治的組織形式 ④提高了基層自治的治理效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該村黨支部發揮這一特色,利用微信群打造“擊鼓議事堂”,體現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①符合題意。基層自治的議事規則一般由全體村民共同制定,是對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的約定,而“擊鼓議事堂”是基層自治的治理模式,②不符合題意。我國的基層自治的組織形式是村委會和居委會,并沒有豐富,③說法錯誤。每當村里需要就重大事項作出決策,村黨支部就會在微信群發出信息,村民代表便集聚一堂,積極建言獻策,體現了這一形式提高了基層自治的治理效能,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
12.(2024·江西高考,5)某村整合老祠堂等閑置資源搭建說事平臺,讓村民有地方自行調處矛盾糾紛,動員組織退伍軍人、熱心村民等,打造一支辦事公道的說事員隊伍:通過村組推薦、支部把關、鄉鎮審核選樹先進典型,鼓勵村民參與“文明家庭戶”等評選活動,營造了崇德向善的氛圍。該村的做法(  )
①體現了政府領導和支持基層自治 ②擴大了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 
③豐富了基層群眾自我管理形式 ④彰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優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在我國,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而不是政府領導,①錯誤。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是法定的,不能隨意擴大,②錯誤。某村整合老祠堂等閑置資源搭建說事平臺,豐富了基層群眾自我管理形式,③正確。村民有地方自行調處矛盾糾紛,動員組織退伍軍人、熱心村民等,打造一支辦事公道的說事員隊伍:通過村組推薦、支部把關、鄉鎮審核選樹先進典型,鼓勵村民參與“文明家庭戶”等評選活動,營造了崇德向善的氛圍。該村的做法彰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優越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④正確。故本題選D。
二、非選擇題
13.(2025·陜西開學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材料一 202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成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組。在7個多月時間里,文件起草組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等各方意見,開展專題論證,認真研究意見和建議,對相關文件作出多處修改。2024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專門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建議。
材料二 近年來,云南省永善縣團結鄉積極開展“有事好商量”議事活動。全鄉9個村圍繞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自然災害防治、農商文旅融合、村務管理等召開協商民主議事會53場次,及時排查化解鄰里糾紛、資源分配沖突等問題189件,有效解決了群眾關心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
運用《政治與法治》相關知識,請指出材料一、二分別體現的協商民主形式,并任選其中一種分析其特點和意義。
答案:材料一、二中體現的協商民主形式分別是政黨協商和基層協商。
(示例)①政黨協商的特點:協商議題的重大性;協商程序的規范性;協商結果的權威性;協商影響的廣泛性。政黨協商的意義:有利于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優勢,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有利于擴大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有序政治參與、暢通意見表達渠道;有利于增進政治共識、廣泛凝心聚力;有利于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②基層協商的特點:協商內容的多樣性;協商參與的直接性;協商利益的緊密性;協商結果的有效性。基層協商的意義:有利于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有利于及時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有利于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解析:本題共三小問,第一小問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第二、三小問屬于簡答題,需調用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有效分析作答。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專門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建議,可聯系政黨協商及其特點和意義。云南省永善縣團結鄉積極開展“有事好商量”議事活動,可聯系基層協商及其特點和意義。
14.(2025·湖北階段練)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黨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國統一大業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制定了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并載入憲法。
2025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60年來,西藏自治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依法行使自治權,高度重視少數民族群眾政治權利、經濟權利、文化教育權利、健康權利等方面的權利保障。西藏人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全面進步,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如何保障西藏人民當家作主的。
答案:①在黨的領導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西藏各族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的主人。②堅持國家統一,為西藏人民當家作主創造前提條件。③保障西藏自治區充分享有自治權,依法自主管理本地區內部事務,更加平等地享有各項民主權利,滿足了西藏各少數民族人民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愿望。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被載入憲法,西藏人民當家作主有了法治保障。⑤西藏自治區政府行使各項職能,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西藏人民當家作主提供物質保障。
解析:本題設問的知識范圍限定是《政治與法治》的知識,問題指向“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如何保障西藏人民當家作主的”,屬于措施類題,要從理論依據和現實意義角度分析。黨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國統一大業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制定了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可聯系黨的領導、民族區域自治。在祖國統一大業中,可聯系堅持國家統一,為西藏人民當家作主創造前提條件。依法行使自治權,高度重視少數民族群眾政治權利、經濟權利、文化教育權利、健康權利等方面的權利保障,可聯系自治權。并載入憲法,可聯系西藏人民當家作主有了法治保障。西藏人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全面進步,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可聯系西藏自治區政府行使各項職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郑市| 建德市| 华池县| 中超| 凤山市| 呼图壁县| 湟中县| 贵阳市| 兴和县| 永登县| 涿州市| 平舆县| 炎陵县| 高密市| 云梦县| 巴东县| 苍山县| 漯河市| 五原县| 景洪市| 肥城市| 昌图县| 昭平县| 巴里| 岳阳市| 慈溪市| 澄城县| 佳木斯市| 锦州市| 平邑县| 德兴市| 镇平县| 闽清县| 云和县| 金湖县| 堆龙德庆县| 张家口市| 铜川市| 寿光市| 道孚县| 斗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