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十一課11.3嚴于律己課時練習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28分)1.2025年第一季度,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數量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專家分析,部分未成年人法律意識淡薄、自我約束能力差是主要原因。這警示我們青少年要( )①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 ②遠離網絡,避免受不良影響③杜絕不良行為,防微杜漸 ④提高自我控制能力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中學生小明原本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自從結識了社會上一些游手好閑的“朋友”后,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還偷同學的東西,受到學校紀律處分。但他仍不知悔改,多次參與賭博,最終因參與搶劫被依法判刑。小明的經歷告訴我們( )A. 只要不犯大錯,犯點小錯沒關系B. 不良行為一定會發展為違法犯罪C. 要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D. 違法犯罪行為要受到刑罰處罰3.下列行為中,屬于不良行為的是( )A. 小東經常幫助同學,熱心公益活動B. 小輝偶爾遲到,但能及時改正C. 小吳沉迷網絡游戲,經常逃課去網吧D. 小王誠實守信,遵守學校規章制度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啟示我們( )A. 小錯必鑄大錯,違法必走向犯罪B. 沾染不良行為,一定會走向違法犯罪C. 一般違法和犯罪都具有社會危害性D. 要預防違法犯罪,必須從杜絕不良行為做起5.2025年5月,14歲的小李因在校園內多次欺負同學,被公安機關予以訓誡。這表明( )A.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B. 一般違法行為要承擔刑事責任C. 要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避免沾染不良行為D. 欺負同學只是小事,不構成違法6.下列關于預防違法犯罪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只要不犯罪,違法沒關系B. 未成年人年齡小,違法犯罪是難免的C. 預防違法犯罪,要從杜絕不良行為做起D. 只要自己不違法,就不用管別人7.2025年3月,在某中學,學生小張因與同學發生矛盾,便糾集校外人員將同學打傷。小張的行為( )A. 是正常的同學矛盾,不用承擔法律責任B. 屬于嚴重不良行為,應受到法律制裁C. 是維護自己權益的表現,不構成違法D. 只是違反了學校紀律,不會受到處罰8.下列做法中,有利于預防違法犯罪的是( )A. 小周經常和社會青年一起抽煙喝酒B. 小趙遇到問題,總是通過打架來解決C. 小錢遵守學校紀律,按時完成作業D. 小孫為了追求刺激,嘗試吸毒9.2025年4月,在某市,一名中學生在網上編造、傳播虛假信息,造成不良影響。該中學生的行為( )A. 屬于民事違法行為,應承擔民事責任B. 屬于行政違法行為,應受到行政處罰C. 屬于刑事違法行為,應受到刑罰處罰D. 不構成違法,因為是在網上發布的信息10.從不良行為到嚴重不良行為,從一般違法行為到犯罪行為,往往僅一步之遙。這警示我們青少年要( )A. 學會獨立思考,不盲目從眾B.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遠離網絡C. 明辨是非,自覺抵制不良誘惑D. 加強自我約束,不與他人交往11.2025年2月,13歲的小吳在學校多次偷拿同學的文具,老師多次教育后仍不改正。小吳的行為( )A. 不構成違法,因為他是未成年人B. 屬于一般違法行為,應受到治安管理處罰C. 屬于嚴重不良行為,應受到法律制裁D. 只是道德問題,應受到道德譴責12.預防違法犯罪,需要我們( )①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 ②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③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④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13.2025年1月,在某社區,一名青年因故意破壞公共設施被公安機關拘留。這一案例說明( )A. 破壞公共設施是小事,不會受到處罰B. 違反法律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C. 只有犯罪行為才會受到法律制裁D. 青年可以不受法律約束14.我們要做一個嚴于律己、遵紀守法的人,就要( )A. 只遵守國家法律,不遵守學校紀律B. 只在有人監督時才遵守法律C. 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自覺遵守法律法規D. 等長大后再遵守法律二、非選擇題(共32分)15.(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5歲的小宇原本是個好學生,自從結識了社會上一群游手好閑的“朋友”,他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開始他還有些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和老師,后來便放縱自己,并因偷東西、打罵同學等受到學校紀律處分。他非但沒有接受教訓,反而經常偷竊財物等,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為了搞到錢去網吧玩游戲,他和另外兩個“朋友”竟攔路搶劫,在短短幾天內多次作案,最終因搶劫罪被判刑。(1)小宇哪些行為是不良行為?哪些行為是一般違法行為?哪些行為是犯罪行為?(3分)(2)小宇走上犯罪道路的過程說明了什么?(4分)(3)我們青少年應該如何預防違法犯罪?(3分)16.(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2025年3月,在某中學,學生小李在校園內與同學發生沖突,一怒之下,用隨身攜帶的水果刀將同學刺傷。經鑒定,同學的傷勢構成輕傷。小李因涉嫌故意傷害罪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1)小李的行為屬于什么性質的行為?請說明理由。(4分)(2)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示?(6分)17.(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25年4月,在某學校,學生小王在課間休息時,看到同學小張在玩手機游戲,便湊過去觀看。小張邀請小王一起玩,小王起初拒絕,但在小張的再三勸說下,小王最終參與其中。此后,小王逐漸沉迷于手機游戲,經常上課分心,學習成績也大幅下降。材料二:2025年5月,在某社區,居民小趙發現小區內的一些公共設施被人破壞,他立即向物業反映,并協助物業調查。最終,破壞公共設施的人被找到,并受到了相應的處罰。(1)材料一中,小王的經歷給我們什么啟示?(4分)(2)材料二中,小趙的行為是正義行為嗎?為什么?(4分)(3)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如何做一個嚴于律己、維護正義的人?(4分)答案一、選擇題1.C 2.C 3.C 4.D 5.C 6.C 7.B 8.C 9.B 10.C 11.C 12.D 13.B 14.C二、非選擇題15.(1)不良行為:曠課、偷東西、打罵同學;(1分)一般違法行為:偷竊財物;(1分)犯罪行為:攔路搶劫。(1分)(2)小宇走上犯罪道路的過程說明:不良行為、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2分)一個人如果不加強道德修養,不注意防微杜漸,就有可能從犯小錯發展到違法犯罪。(2分)(3)青少年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遠離違法犯罪;要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要提高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自覺抵制不良誘惑。(3分)16.(1)小李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1分)理由:小李用水果刀將同學刺傷,致人輕傷,其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中關于故意傷害罪的規定;(2分)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會受到刑罰處罰。(1分)(2)啟示:我們要增強法治觀念,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不做違法犯罪的事情;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因一時沖動而做出違法犯罪的行為;在與他人發生沖突時,要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解決問題;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6分)17.(1)小王的經歷啟示我們:要慎重交友,善交益友,不交損友;要增強自我控制能力,自覺抵制不良誘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認識到沉迷游戲的危害;要珍惜學習時光,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4分)(2)小趙的行為是正義行為。(1分)因為正義行為都是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2分)小趙協助物業找到破壞公共設施的人,維護了小區的公共利益,是正義的行為。(1分)(3)作為青少年,要做一個嚴于律己的人,就要增強法治觀念,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不做違法犯罪的事情;要提高道德修養,遵守社會公德,規范自己的行為;要學會自我約束,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和情緒。(2分)要做一個維護正義的人,就要敢于同非正義行為作斗爭,相信正義必定戰勝邪惡;同時要講究策略,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維護正義 。(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