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十一課11.2犯罪與刑法課時練習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28分)1.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確規定了( )A. 什么行為是違法以及違法應受何種處罰B. 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犯罪應受何種刑罰C. 公民的權利和義務D. 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2.2025年3月,王某因在網絡上編造、傳播虛假恐怖信息,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王某的行為屬于( )A. 刑事違法行為 B. 行政違法行為C. 民事違法行為 D. 一般違法行為3.犯罪的最本質特征是( )A. 刑事違法性 B. 應受刑罰處罰性C. 嚴重社會危害性 D. 違反道德性4.下列行為中,屬于犯罪行為的是( )A. 小吳多次在學校里欺負同學,被學校警告處分B. 小張闖紅燈,被交警罰款200元C. 小趙在商場盜竊價值5000元的商品D. 小王與他人發生糾紛,將他人打傷,賠償醫藥費500元5.刑罰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人所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我國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下列屬于主刑的是( )A. 罰金 B. 剝奪政治權利C. 有期徒刑 D. 沒收財產6.2025年4月,李某因醉酒駕車,造成重大交通事故,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五年。李某的行為( )①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 ②觸犯了刑法③應受到刑罰處罰 ④屬于一般違法行為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7.下列關于犯罪與刑罰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A. 犯罪是刑罰的前提,刑罰是犯罪的法律后果B. 刑罰是犯罪的前提,犯罪是刑罰的法律后果C. 只要犯罪就一定會受到刑罰處罰D. 犯罪和刑罰沒有必然聯系8.2025年5月,在某中學門口,張某持刀搶劫學生財物,被公安機關當場抓獲。張某的行為( )A. 屬于行政違法行為,應受到行政處罰B. 屬于民事違法行為,應承擔民事責任C. 屬于刑事違法行為,應受到刑罰處罰D. 只是一般的違法行為,不用承擔法律責任9.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的本質區別在于( )A. 違法情節是否嚴重 B. 是否違反法律C. 是否具有社會危害性 D. 是否觸犯刑法10.2025年2月,趙某因與鄰居發生口角,將鄰居打成重傷。趙某的行為( )A. 屬于一般違法行為,應受到治安管理處罰B. 屬于犯罪行為,應受到刑罰處罰C. 屬于民事糾紛,只需賠償鄰居醫藥費D. 不構成違法,因為是鄰里之間的矛盾11.我國刑法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表明( )A. 未成年人犯罪不受法律制裁B. 法律對未成年人有特殊保護C.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要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責D. 只有成年人犯罪才會受到刑罰處罰12.下列行為中,不屬于犯罪行為的是( )A. 某官員利用職務之便,貪污公款100萬元B. 某大學生在宿舍內吸毒C. 某商家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被工商部門罰款D. 某人為了泄憤,故意縱火焚燒他人房屋13.2025年1月,錢某在網絡上泄露他人隱私信息,造成惡劣影響。公安機關依法對其進行了處罰。錢某的行為( )A. 屬于犯罪行為,應受到刑罰處罰B. 屬于行政違法行為,應受到行政處罰C. 屬于民事違法行為,應承擔民事責任D. 不構成違法,因為是在網絡上的行為14.當我們遇到犯罪行為時,應該( )①敢于同犯罪行為作斗爭 ②善于同犯罪行為作斗爭③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 ④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二、非選擇題(共32分)15.(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2025年3月,在某市區的一家商場里,17歲的高中生李某趁人不備,盜竊了一部價值5000元的手機。商場工作人員發現后,將李某扭送至公安機關。經調查,李某還曾在其他商場盜竊過多次。最終,人民法院以盜竊罪判處李某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3000元。(1)李某的行為屬于什么違法行為?為什么?(4分)(2)李某受到的刑罰處罰中,主刑和附加刑分別是什么?(3分)(3)從李某的案例中,我們青少年應該吸取什么教訓?(3分)16.(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2025年4月,在某公交車上,乘客張某因瑣事與司機發生爭吵,隨后張某搶奪司機手中的方向盤,導致公交車失控,險些撞上路邊的行人。其他乘客見狀,立即上前制止張某,并撥打了報警電話。公安機關依法對張某進行了處理,人民檢察院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對張某提起公訴。(1)張某搶奪公交車方向盤的行為屬于什么性質的行為?請說明理由。(4分)(2)危害公共安全罪屬于哪一類犯罪?這類犯罪有什么特點?(4分)(3)我們應該如何預防此類犯罪行為的發生?(2分)17.(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25年5月,15歲的中學生小周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幾個社會青年正在毆打一名小學生。小周勇敢地沖上前去制止,與社會青年展開搏斗。在搏斗過程中,小周被社會青年打傷,但他始終沒有退縮,直到警察趕到,將社會青年抓獲。材料二:2025年2月,14歲的中學生小吳在網上認識了一名網友,該網友以“兼職賺錢”為由,誘騙小吳參與網絡刷單。小吳按照對方的要求,先后向對方轉賬5000元,結果發現被騙。(1)材料一中,小周的行為是正義行為嗎?為什么?(4分)(2)材料二中,小吳的遭遇給我們什么啟示?(4分)(3)當我們面對違法犯罪行為時,應該怎么做?(4分)答案一、選擇題1.B 2.A 3.C 4.C 5.C 6.A 7.A 8.C 9.D 10.B 11.C 12.C 13.B 14.D二、非選擇題15.(1)李某的行為屬于刑事違法行為(犯罪行為)。(1分)因為李某盜竊手機且多次盜竊,其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2分)并受到了刑罰處罰。(1分)(2)主刑是有期徒刑一年,附加刑是罰金3000元。(3分)(3)我們青少年要增強法治觀念,自覺遵守法律;要提高道德素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謹慎交友,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3分)16.(1)張某搶奪公交車方向盤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1分)理由:張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危及了公共安全;觸犯了刑法中關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規定;(2分)最終被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會受到刑罰處罰。(1分)(2)危害公共安全罪屬于刑事犯罪。(1分)這類犯罪的特點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會對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造成威脅或侵害;(2分)觸犯了刑法相關規定,應受刑罰處罰。(1分)(3)我們要增強法治觀念,自覺遵守法律法規;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質,學會控制情緒,文明出行;要積極維護社會秩序,發現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及時制止或報警。(2分)17.(1)小周的行為是正義行為。(1分)因為正義行為都是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2分)小周制止社會青年毆打小學生,維護了小學生的合法權益,是正義的行為。(1分)(2)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我們要提高警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輕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要認清網絡刷單等騙局的危害,不參與違法違規的網絡活動;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尋求法律幫助,維護自己的權益。(4分)(3)當面對違法犯罪行為時,我們要敢于斗爭,相信正義必定戰勝邪惡;同時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如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 、大聲呼救、記住違法犯罪分子的特征等,有勇有謀地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