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期中監測科學卷本卷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C一12H一10一16一、選擇題(本題有10小題,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僅有一個正確答案)2025年春晚舞臺上,身穿大紅棉襖的宇樹科技機器人Unitree H1燃爆全球。機器人動作靈活,其中使用了二硫化鉬(MoS2)作為潤滑劑。它因其獨特的層狀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質,在工業、材料科學和新興技術領域有廣泛應用。1.如圖是鉬元素的信息,從中不能直接獲取的信息是(▲)42 MoA.元素符號B.相對原子質量鉬C.鉬原子的質子數D.原子半徑95.962.MoS2中硫元素化合價為-2價,那么鉬元素的化合價為(▲)第1題圖A.-2B.-4C.+2D.+43.該機器人的肢體骨骼主要由PEEK材料制成。PEEK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特種工程塑料,其化學式為CHO,具有高強度和低密度的特性。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PEEK屬于金屬材料B.PEEK材料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C.PEEK材料由碳、氫、氧元素組成D.PEEK材料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小科所在的項目化小組制作了磁懸浮地球儀,圖2是其內部結構圖,地球儀內部頂端是一塊磁鐵,支撐裝置頂部內有電磁鐵,通電之后將地球儀放在適當位置即可懸浮。4.以下能實現地球儀懸浮的裝置圖是(▲)電礎鐵、鐵NAB.周0+0圖1圖2C.ND.N第4題圖5.為了適應不同需求,地球儀的懸浮高度是可調的,下列能使地球儀的高度上升的做法是(▲)A.減少線圈的匝數B.增大電源電壓C.增加一個定值電阻與電磁鐵串聯D.抽掉電磁鐵鐵芯6.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團隊成功為金屬“重塑金身”,如能將金屬鋁變為厚度僅為一張普通A4紙百萬分之一的單原子層金屬,開創了二維金屬的重要領域。下列模型能表示鋁的是(▲)00008ABcD科學試卷第1頁(共6頁)7.小明利用如圖甲裝置探究通電導線周圍的磁場分布,通電后多次敲擊塑料板,他觀察到鐵屑的分布情況如圖乙(圖中黑色圓塑料板點表示導線的位置)。下列選項能表示通電導線電流變大后的鐵屑分布的是(▲)鐵粉甲第7題圖ABCD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8.以下是科學家及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如圖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結構模型建立先后順序的是(▲)①玻爾:分層模型②盧瑟福:核式結構③湯姆生:面包摸型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史料記載: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如下現象:①絕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③有極少部分a粒子被彈了回來。從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9.盧瑟福構建了核式原子結構模型,若○、●、○分別代表電子、質子與中子,則下列各原子示意圖中,和其他三個不屬于同一類原子的是(▲)BD10.根據a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a粒子數量,繪制圖像如圖所示,其中符合實驗現象的圖像是(▲)粒子粒子粒子粒子數量數量數量數量1800180→01800180偏轉角度/度B偏轉角度/度偏轉角度/度0偏轉角度/度科學試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