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6屆高中思想政治一輪復習必修1:第1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課件+學案(共2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6屆高中思想政治一輪復習必修1:第1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課件+學案(共2份打包)

資源簡介

思想政治
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
1.1 描述不同社會形態的本質特征;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闡明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取決于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
1.2 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地位,概述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歷史軌跡,闡明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
知識點一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一、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
1.原始社會
(1)生產力低下。
(2)生產關系的特點
①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②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
③平均分配勞動產品。
(3)原始社會的管理方式
①氏族:在原始社會,按照血緣關系結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
②氏族制度:人們通過氏族議事會管理集體事務,一切大事都在議事會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討論決定。
③氏族領導:氏族長(內部事務、無強制)、軍事首領(對外作戰),都無特權。
④后期發展:部落、部落聯盟。
2.奴隸社會
(1)奴隸制國家的產生
過程 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工具改進→生產力發展→個體勞動代替共同勞動→生產資料轉歸家庭私有→貧富分化加劇→原始社會解體→階級產生→階級矛盾不可調和→國家產生
原因 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奴隸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必然遭到奴隸的反抗
目的 奴隸主為了鎮壓奴隸的反抗,維護本階級的利益
標志 建立了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
意義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國家
(2)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
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3)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
①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②使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這是歷史的進步。
二、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
1.封建社會
(1)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確立
奴隸社會后期,當生產力發展到新的水平時,出現了封建制生產關系。
(2)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特點
①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
②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
③農民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有了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進步性)
(3)封建制生產關系下生產力發展的表現
鐵制農具得到廣泛使用和推廣,耕作技術有了顯著進步;水利事業有了較大發展;手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冶鐵業成為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商業和城市逐漸發展起來。
(4)封建統治
①經濟上: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收取地租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勞役地租、實物地租和貨幣地租。此外,地主階級還利用高利貸,強迫農民繳納苛捐雜稅、從事各種徭役來剝削農民。
②政治上:封建國家的顯著特征是君主專制、等級森嚴。
③思想上:地主階級通過散布封建迷信、傳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權神授”,鉗制勞動人民的思想。
(5)階級斗爭
①階級對立:在封建社會,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是兩個基本階級,這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
②表現形式:抗租抗稅運動、農民起義或農民戰爭。
2.資本主義社會
(1)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
封建社會后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萌生出來。
(2)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
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3)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和發展
①基本條件
―→
②思想條件
―→
(4)資本主義確立的意義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
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進了人類思想的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5)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
①特征
基本特征 生產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但這種生產過剩是相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
主要表現 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
②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③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也是經濟危機難以治愈的根本原因。
(6)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①階級矛盾: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
②地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其尖銳化不可避免。
③趨勢: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不同社會的生產方式比較
比較 生產力 生產關系 結果
原始社會 人們主要使用石制工具,社會生產力非常低下 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在生產過程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平均分配勞動產品 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生產資料由氏族公有轉歸家庭私有,土地也變成私有財產,這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漫長的原始社會逐漸解體了
奴隸社會 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 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奴隸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遭到奴隸的反抗。奴隸主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建立了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這樣,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國家——奴隸制國家產生了
封建社會 鐵制農具得到廣泛使用和推廣,手工業進一步發展,生產力發展到新水平 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 面對地主階級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從來沒有停止過。這種斗爭,常常由分散的小規模的抗租抗稅運動,發展成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或農民戰爭
資本主義社會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 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必然被社會主義社會所取代
1.原始社會末期,金屬工具的出現,標志著私有制產生。(×)
剖析:原始社會末期,金屬工具的出現,標志著生產力大幅提高;土地變為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產生。
2.收取地租、征收苛捐雜稅和強迫農民服徭役是封建統治的特征。(×)
剖析:收取地租、征收苛捐雜稅和強迫農民服徭役是地主剝削農民的方式;君主專制和等級森嚴是封建統治的特征。
3.在封建社會里,生產力水平低下是農民受苦、地主發財的總根源。(×)
剖析:在封建社會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農民受苦、地主發財的總根源。
4.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是無償占有工人創造的勞動價值。(×)
剖析: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是無償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剩余價值=工人創造的勞動價值-工人的工資。
5.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力是否適應生產關系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剖析: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能夠推動人類社會進步。
考點一 不同社會的生產方式比較
典例1 (2025·江蘇儀征月考)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不斷變化的。下列有關人類社會發展各階段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特點說法正確的是(  )
①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關系 ②奴隸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奴隸有一定人身自由 ③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新水平,農民毫無人身自由 ④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勞動者受雇于資本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關系,①說法正確。奴隸毫無人身自由,②說法錯誤。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③說法錯誤。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勞動者受雇于資本家,④說法正確。故本題選B。
考點二 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典例2 (2023·江蘇高考,2)當代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一定程度擺脫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據此,有觀點認為,資本主義可以通過科技創新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這一觀點(  )
A.肯定了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B.否定了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不可克服
C.否定了資本主義社會具有自我調節的功能
D.肯定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答案:B
解析: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社會化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當代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一定程度擺脫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通過科技革命無法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因為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不可克服,B正確。材料未涉及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發展的反作用,排除A。資本主義社會具有自我調節的功能,但是自我調節功能不能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排除C。材料觀點并沒有涉及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排除D。故本題選B。
考點三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典例3 (2023·河北高考,3)經濟危機是一部對資本主義制度殘酷罪行的判決書。危機顯示出資本主義制度沒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產力,物質豐富成了巨大的災害,成了破產和貧困的根源。而人類勞動產品的銷毀和貶值,卻成了一種救命手段,用以激活因危機而周期性地癱瘓的經濟機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勞動產品的銷毀和貶值是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途徑 ②生產力的發展是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破產和貧困的根源 ③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矛盾的總爆發 ④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經濟危機出現的根本原因,所以勞動產品的銷毀和貶值可以緩解經濟危機,但不是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途徑,①不選。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所以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破產和貧困的根源不是生產力的發展,②說法錯誤。“經濟危機是一部對資本主義制度殘酷罪行的判決書。危機顯示出資本主義制度沒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產力,物質豐富成了巨大的災害,成了破產和貧困的根源”,這說明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矛盾的總爆發,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
2023年,美聯儲連續加息,中小銀行中的硅谷銀行、簽名銀行、心臟地帶三州銀行、薩克城公民銀行等先后倒閉。2024年以來,紐約社區銀行股價暴跌,商業地產壞賬持續增加,共和第一銀行倒閉,中小銀行風險再次引發關注。
解讀: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的相對過剩,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只要資本主義私有制存在,類似危機就不會消除。
知識點二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一、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
1.空想社會主義
(1)產生的歷史背景
①原因:伴隨著資本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日益顯現的激烈矛盾,社會主義思想得以產生和發展。
②形成:一些先進分子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同時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從而形成了空想社會主義。
(2)歷史意義: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
(3)歷史局限
方式 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
主張 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
道路 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
2.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
(1)歷史背景
(2)歷史意義: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
二、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
1.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
(1)唯物史觀的創立
創立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研究社會歷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徹底擺脫了唯心主義思想的影響,創立了唯物史觀
意義 ①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②把人們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建立在科學認識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
(2)剩余價值學說的創立
創立 馬克思通過剖析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
意義 從經濟學角度揭示了剩余價值的來源,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勞動的秘密,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
(3)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創立的意義: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2.《共產黨宣言》——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
(1)揭示社會發展規律:《共產黨宣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
(2)對無產階級政黨作了闡述:《共產黨宣言》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3)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這一個理想目標所蘊含的強大動力,激勵著人們不斷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3.科學社會主義為什么科學?
(1)理論層面: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闡明了無產階級政黨的重要性和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2)實踐層面: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進入21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
三、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
1.無產階級政權的確立
(1)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確立: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俄國無產階級通過革命斗爭,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2)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
生產資料歸誰所有 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人與人之間關系 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
產品怎樣分配 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
2.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
建立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
挫折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
新生 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不難看到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3.社會主義具有遠大發展前途
(1)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
(2)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
(3)從社會主義的實踐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4.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 對無產階級的歷史作用和態度不同 空想社會主義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因而始終沒能找到改造現代社會的物質力量;科學社會主義解釋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力量,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
實現理想社會的歷史道路不同   空想社會主義認為可以和平地由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看到了必須通過無產階級革命才能實現無產階級專政
建立的理論基礎不同 空想社會主義建立的理論基礎是唯心史觀,用先驗論“理性”原則觀察社會;科學社會主義建立的理論基礎是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
聯系 相同點 都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對未來社會有許多積極合理的構想;在社會歷史觀上有共同的思想
繼承關系 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
1.空想社會主義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弊端,主張階級斗爭。(×)
剖析:空想社會主義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弊端,主張階級調和。
2.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
剖析: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
3.《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剖析: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是以三大工人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的發生為標志。
4.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這兩大發現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
剖析: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根源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5.十月革命實現了社會主義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
剖析: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
考點一 空想社會主義
典例1 (2024·浙江6月選考,1)康帕內拉在《太陽城》一書中主張:消滅剝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財產歸全民所有;每個公民的工作、勞動、藝術、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得到合適的分配。上述主張(  )
①表達了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 ②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會的階級力量 ④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提供了思想素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康帕內拉在《太陽城》一書中的主張主要是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設想,表達了對消滅剝削和私有制度、實現財產公有和資源共享的愿望,表達了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同時,這些思想為后來的科學社會主義提供了思想基礎,①④正確。康帕內拉的主張屬于空想社會主義,沒有找到建立新社會的階級力量,材料也不涉及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②③排除。故本題選B。
考點二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典例2 (2023·新課標卷,12)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科學,是因為它(  )
①對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進行了原則性描述 ②對現存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以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理論基礎 ④找到了實現人類解放的社會力量和正確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科學,是因為它以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理論基石,揭示了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找到了無產階級這一實現人類解放的社會力量,指明了實現人類徹底解放的正確道路,這也是科學社會主義超越空想社會主義的地方,③④符合題意。空想社會主義也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圖景進行了勾畫,但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①②不能表明科學社會主義相對于空想社會主義的進步性,即不能說明其科學性,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D。
考點三 唯物史觀
典例3 (2024·浙江1月選考,1)馬克思、恩格斯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創立了唯物史觀。唯物史觀揭示了(  )
①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 ②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規律 ④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唯物史觀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①②正確;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規律,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排除③④。故本題選A。
考點四 《共產黨宣言》
典例4 (2023·海南高考,1)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問世,這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它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建立共產主義新社會。由此可見,《共產黨宣言》(  )
①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客觀前提 ②科學洞見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③闡述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④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飛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①不符合題意。《共產黨宣言》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科學洞見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②符合題意。《共產黨宣言》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建立共產主義新社會,闡述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③符合題意。十月革命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
考點五 社會主義終究代替資本主義
典例5 (2024·黑龍江、吉林、遼寧高考,1)下列對“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關系認識正確的是(  )
“兩個必然” 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就是現在所說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兩個必然”。 “兩個決不會” 1859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①兩者都依據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闡釋社會形態的更替問題 ②兩者都論證了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但過程是漫長的 ③前者揭示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實現的條件性 ④前者反映資本主義社會的運行方式,后者反映社會形態更替的實現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指的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都在依據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闡釋社會形態的更替問題,①正確。“兩個必然”論證了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講的是資本主義滅亡和社會主義勝利的客觀必然性,但并未說明其過程是漫長的,②排除。“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有著內在的聯系,它們都對資本主義滅亡和共產主義勝利的必然性以及這種必然性實現的時間和條件進行論述,“兩個必然”講的是資本主義滅亡和共產主義勝利的客觀必然性,“兩個決不會”講的是這種必然性實現的時間和條件,③正確。兩者都闡釋了社會形態的更替問題,“兩個必然”強調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并沒有反映資本主義社會的運行方式,④排除。故本題選A。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
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有責任、有信心、有能力為科學社會主義新發展作出更大歷史貢獻,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拓展作出更大世界貢獻。
大題專講
 中國的現代化道路不是對西方現代化道路的簡單模仿,而是在借鑒其他國家現代化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基礎上走出的嶄新道路。
材料一 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現代化分為兩個大階段:第一階段是資本主義現代化階段,第二階段則是共產主義(含社會主義)現代化階段。
“通過有計劃地利用和進一步發展一切社會成員的現有的巨大生產力,在人人都必須勞動的條件下,人人也都將同等地、愈益豐富地得到生活資料、享受資料、發展和表現一切體力和智力所需的資料。”“平等應當不僅僅是表面的,不僅僅在國家的領域中實行,它還應當是實際的,還應當在社會的、經濟的領域中實行。”“正如一切生物只有在開闊的室外環境中才能繁茂,真正的政治會議也只有在公眾精神的密切保護下才能昌盛。”
——馬克思、恩格斯
材料二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習近平
結合上述關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論斷,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關系。
審設問 本題設問要求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關系,屬于說明類主觀題
審材料 信息①:“通過有計劃地利用和進一步發展一切社會成員的現有的巨大生產力,在人人都必須勞動的條件下,人人也都將同等地、愈益豐富地得到生活資料、享受資料、發展和表現一切體力和智力所需的資料”“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可聯系馬克思、恩格斯論述共產主義(含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未來社會的目標,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而中國式現代化是將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思想加以豐富完善并努力變為現實,是各國現代化共同特征與中國特色的統一 信息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可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豐富與發展,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創新。它為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也為科學社會主義在世界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內容
組答案 ①馬克思、恩格斯論述共產主義(含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未來社會的目標,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而中國式現代化是將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思想加以豐富完善并努力變為現實,是各國現代化共同特征與中國特色的統一。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豐富與發展,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創新。它為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也為科學社會主義在世界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內容。
 (2025·河北階段練)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就在醞釀、籌備建立中國共產黨的那些日子里,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問世,如火種撒向人間,給中國共產黨的先輩們下了一場酣暢的甘霖。“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燃起中國革命的火種。
這本書封面上印著一位留絡腮胡子的人的半身坐像,一望而知是馬克思。在馬克思坐像上端,赫然印著5個大字——“共產黨宣言”。《共產黨宣言》的發行,使那些“研究《資本論》這個學說系統的人”——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們,得到了莫大的鼓勵。它對革命風暴前的中國革命干部和群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僅僅“有產者”“無產者”“階級斗爭”以及“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樣的詞句,就給了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革命群眾難以估計的力量。這本小書,最清楚不過地說明了為什么要建立共產黨,共產黨究竟是什么樣的政黨。
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分析《共產黨宣言》的發行何以給正在醞釀、籌備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先輩們下了一場酣暢的甘霖。
答案:①《共產黨宣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宣告了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讓正在醞釀、籌備建立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中國共產黨的先輩們看到了希望。②《共產黨宣言》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給正在醞釀、籌備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先輩們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③《共產黨宣言》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激勵著正在醞釀、籌備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先輩們堅定理想信念,不斷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解析:本題的設問要求分析《共產黨宣言》的發行何以給正在醞釀、籌備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先輩們下了一場酣暢的甘霖,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需要調用《共產黨宣言》的意義等有關知識,結合材料關鍵信息進行具體分析。對革命風暴前的中國革命干部和群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僅僅“有產者”“無產者”“階級斗爭”以及“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樣的詞句,就給了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革命群眾難以估計的力量,可聯系《共產黨宣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這本小書,最清楚不過地說明了為什么要建立共產黨,共產黨究竟是什么樣的政黨,可聯系《共產黨宣言》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燃起中國革命的火種,可聯系《共產黨宣言》激勵著正在醞釀、籌備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先輩們堅定理想信念,不斷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課時作業
一、選擇題
1.(2025·浙江杭州期中)2024年7月12日,河姆渡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號角吹響,啟動全面建設。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較進步,有耜、魚鏢、鏃、哨、匕、錐、鋸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在眾多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的稻作文化遺址。據此可推測,河姆渡時期(  )
①處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 ②人們從食物采集者變為生產者 ③出現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工 ④人類已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5·江西月考)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明確了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結構,全部巴比倫人被分為三個等級:上層自由民,享有完全的權利;二等自由民,社會地位比較低,只享受部分公民權;奴隸,社會地位低下,與牲畜差別不大。據此可知,古巴比倫(  )
①尚處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 ②私有制已經取代了原始的公有制 ③存在著兩大根本對立的社會集團 ④君主的權力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5·甘肅白銀階段練)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王朝為夏朝,其都城為陽城。為了平定叛亂,夏朝建立了軍隊,設置了“夏臺”監獄,成為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由此可知(  )
①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②國家的本質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③國家是維護各階級利益的機器 ④奴隸社會的出現是國家產生的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5·吉林白城階段練)據1921年至1925年對安徽等六省十一處六百四十戶佃農和半自耕農的調查,實行分成制的一百三十二戶,定租制的四百四十九戶,分成或定租制的十七戶,三項合計五百九十八戶;實行租金制的三十四戶,租金或定租制的八戶,兩項合計四十二戶。這說明(  )
①在封建社會有的農民擁有自己的少量土地 ②在封建社會農民自主勞動,生產積極性高
③收取地租是封建地主剝削農民的主要手段 ④農民能夠留下一部分勞動成果歸自己支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5·湖南聯考)2024年是馬王堆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經過研究查明,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包括漆木器、紡織品、簡帛三大主要門類。1017件漆木器中有869件保存完整,其中不少漆器有“成市”戳記,說明是由成都官府作坊制造的。出土時,不少漆器外表仍然光亮如新。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  )
①能夠反映出西漢初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②表明西漢初期手工業從傳統農業中分離出來 ③說明漆器制造業在西漢初期有了進一步發展 ④充分反映了我國封建制生產關系的主要特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浙江1月選考,6)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至少證明兩點: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沒有能力繼續駕馭它的生產力。另一方面,這種生產力要求擺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適應它的生產關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調整可以促進生產力發展 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生尖銳沖突 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定會適合生產力狀況 ④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新課標卷,12)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批判資本主義帶來的各種災難和罪惡的同時,也描繪了未來理想社會的藍圖。反映空想社會主義者為建立美好社會而努力的有(  )
①締結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國家聯盟 ②進行共產主義的“新和諧公社”新村實驗 ③成立被譽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的巴黎公社 ④倡導建立人人勞動、普遍協作的“和諧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3·湖南高考,1)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寫道,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范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這是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形態的全面描繪 ②人的自由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前提 ③追求人的自由發展是共產主義的價值旨歸 ④共產主義社會人們將擺脫傳統分工的束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5·浙江嘉興階段練)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馬布利在《論法制或法律的原則》中提出一個從私有制社會過渡到公有制社會的社會改革綱領,倡導建立一個以自由、平等和勞動為基礎的公眾福利的“平等共和國”。此主張(  )
①找到了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 ②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 ③從法律角度提出了未來社會的基本原則 ④擺脫了早期空想社會主義純粹虛構的幻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3·福建高考,1)1923年,年僅31歲的林祥謙在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中被捕后英勇就義,是第一位中國共產黨烈士。一百多年來,無數像林祥謙這樣的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終身,是因為他們堅信共產主義(  )
①符合生產關系發展的客觀要求 ②順應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③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④是實現全人類解放的崇高事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3·海南高考,1)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問世,這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它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建立共產主義新社會。由此可見,《共產黨宣言》(  )
①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客觀前提 ②科學洞見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③闡述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④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飛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5·八省聯考模擬)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高度評價了巴黎公社的意義:“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將永遠作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而為人所稱頌。”這是由于巴黎公社(  )
①標志著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②體現了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歷史首創精神 ③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 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以無產階級政權取代資產階級政權的“英勇的嘗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選擇題
13.(2025·河南階段練)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者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他們的卓越才智和特有經歷對這一偉大思想體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但這一思想體系產生的根源絕不應僅從他們的天才中去尋找,而要從那個時代的歷史條件中去尋找。
19世紀三四十年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在英國等歐洲國家占據了統治地位。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其自身固有的內在矛盾日益暴露并趨向激化,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也趨于尖銳,工人反抗資本家的斗爭此起彼伏。在斗爭中,工人階級的政治意識不斷增強,斗爭發展為大規模的政治罷工甚至武裝起義,矛頭開始指向資本主義制度。但由于缺乏革命理論的指導,無產階級還不能準確認識資本主義的本質,沒有找到實現自身解放的正確道路,工人運動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19世紀上半期以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尖銳的批判,探索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對未來社會作出了天才的設想,并且作了大膽的試驗。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學說提出了很多“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但隨著無產階級對社會革命的要求愈加迫切和具體,空想社會主義的理論缺陷逐漸成為社會主義運動的障礙。
馬克思在批判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的同時,把黑格爾頭足倒置的辯證法“倒過來”,發現并吸取了其“神秘外殼中的合理內核”。在擺脫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世界觀的過程中,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哲學對馬克思、恩格斯也產生過重大影響。同時,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等思想,并最終完成了《資本論》這部馬克思主義最厚重、最豐富的著作。
結合材料,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知識,分析馬克思、恩格斯為什么能夠創立科學社會主義。
14.(2025·甘肅階段練)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兩個必然”。《共產黨宣言》發表后,席卷歐洲的1848年革命爆發。馬克思、恩格斯極為關注這場斗爭,認為這是可能為社會主義革命掃清道路和準備基礎的革命。然而,無產階級革命在歐洲并沒有很快發生。馬克思、恩格斯對此作了反思,進一步提出“兩個決不會”思想的緣由。1859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知識,對“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關系加以說明。
課時作業(解析版)
一、選擇題
1.(2025·浙江杭州期中)2024年7月12日,河姆渡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號角吹響,啟動全面建設。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較進步,有耜、魚鏢、鏃、哨、匕、錐、鋸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在眾多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的稻作文化遺址。據此可推測,河姆渡時期(  )
①處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 ②人們從食物采集者變為生產者 ③出現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工 ④人類已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是精心磨制而成,并發現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據此可推測,河姆渡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文化,這一時期處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人們從食物采集者變為生產者,①②符合題意。“出現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工”“人類已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指的是奴隸社會,③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
2.(2025·江西月考)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明確了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結構,全部巴比倫人被分為三個等級:上層自由民,享有完全的權利;二等自由民,社會地位比較低,只享受部分公民權;奴隸,社會地位低下,與牲畜差別不大。據此可知,古巴比倫(  )
①尚處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 ②私有制已經取代了原始的公有制 ③存在著兩大根本對立的社會集團 ④君主的權力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而材料中是奴隸社會,①不符合題意。奴隸社會,私有制已經取代了原始的公有制,②正確。全部巴比倫人被分為三個等級,不能體現古巴比倫存在著兩大根本對立的社會集團,③不符合題意。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明確了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結構,全部巴比倫人被分為三個等級:上層自由民,享有完全的權利,說明君主的權力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運用法律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奴隸制法律是維護奴隸制統治的有效工具,④正確。故本題選D。
3.(2025·甘肅白銀階段練)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王朝為夏朝,其都城為陽城。為了平定叛亂,夏朝建立了軍隊,設置了“夏臺”監獄,成為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由此可知(  )
①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②國家的本質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③國家是維護各階級利益的機器 ④奴隸社會的出現是國家產生的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為了平定叛亂,夏朝建立了軍隊,設置了“夏臺”監獄,成為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由此可知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國家的本質是階級統治的工具,①②符合題意。國家具有階級性,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③說法錯誤。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奴隸社會的出現意味著第一個階級社會誕生,不是國家產生的根源,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
4.(2025·吉林白城階段練)據1921年至1925年對安徽等六省十一處六百四十戶佃農和半自耕農的調查,實行分成制的一百三十二戶,定租制的四百四十九戶,分成或定租制的十七戶,三項合計五百九十八戶;實行租金制的三十四戶,租金或定租制的八戶,兩項合計四十二戶。這說明(  )
①在封建社會有的農民擁有自己的少量土地 ②在封建社會農民自主勞動,生產積極性高
③收取地租是封建地主剝削農民的主要手段 ④農民能夠留下一部分勞動成果歸自己支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調查中有“半自耕農”,可見在封建社會有的農民擁有自己的少量土地,①入選。材料未涉及農民生產積極性問題,且封建社會農民有一定生產積極性,而不是生產積極性高,②不選。根據調查中“定租制”“分成或定租制”“租金制”“租金或定租制”可以看出當時我國部分地區農村仍然實行封建剝削制度,收取地租是封建地主剝削農民的主要手段,③入選。材料只是對六省十一處六百四十戶佃農和半自耕農的調查,但不能體現農民能夠留下一部分勞動成果歸自己支配,④不選。故本題選B。
5.(2025·湖南聯考)2024年是馬王堆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經過研究查明,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包括漆木器、紡織品、簡帛三大主要門類。1017件漆木器中有869件保存完整,其中不少漆器有“成市”戳記,說明是由成都官府作坊制造的。出土時,不少漆器外表仍然光亮如新。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  )
①能夠反映出西漢初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②表明西漢初期手工業從傳統農業中分離出來 ③說明漆器制造業在西漢初期有了進一步發展 ④充分反映了我國封建制生產關系的主要特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能夠反映出西漢初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說明漆器制造業在西漢初期有了進一步發展,①③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手工業從傳統農業中分離出來,②不選。漆器的制作工藝反映的是生產力水平,不是生產關系的特點,④不選。故本題選B。
6.(2023·浙江1月選考,6)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至少證明兩點: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沒有能力繼續駕馭它的生產力。另一方面,這種生產力要求擺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適應它的生產關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調整可以促進生產力發展 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生尖銳沖突 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定會適合生產力狀況 ④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因此調整生產關系不一定能促進生產力發展,①排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沒有能力繼續駕馭它的生產力,這強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生尖銳沖突;這種生產力要求擺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適應它的生產關系,這說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②④正確。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很難一直適合生產力狀況。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定會不適合生產力狀況,③排除。故本題選C。
7.(2024·新課標卷,12)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批判資本主義帶來的各種災難和罪惡的同時,也描繪了未來理想社會的藍圖。反映空想社會主義者為建立美好社會而努力的有(  )
①締結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國家聯盟 ②進行共產主義的“新和諧公社”新村實驗 ③成立被譽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的巴黎公社 ④倡導建立人人勞動、普遍協作的“和諧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空想社會主義者沒有提出締結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國家聯盟的主張,①排除。“新和諧公社”是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建立的理想模型,“和諧制度”構想是由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提出的,倡導建立人人勞動、普遍協作的“和諧制度”。雖然最終失敗了,但也是一次有意義的嘗試。這種嘗試及其思想,為后來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起到了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題意。空想社會主義是一種理論,其構想和原則并沒有在實踐中得到真正的實現;而巴黎公社則是一場實際的革命運動,它試圖通過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來實現社會主義的理想。巴黎公社不是空想社會主義的主張也不是其實踐活動,③排除。故本題選C。
8.(2023·湖南高考,1)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寫道,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范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這是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形態的全面描繪 ②人的自由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前提 ③追求人的自由發展是共產主義的價值旨歸 ④共產主義社會人們將擺脫傳統分工的束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是對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自由發展的描寫,并沒有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形態進行全面描繪,①說法錯誤。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論述,闡述了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根本價值目標,③符合題意。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前提,②說法錯誤。“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類從舊的社會關系束縛下解放出來,擺脫一切剝削壓迫和舊式分工的束縛,成為社會關系的主人,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
9.(2025·浙江嘉興階段練)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馬布利在《論法制或法律的原則》中提出一個從私有制社會過渡到公有制社會的社會改革綱領,倡導建立一個以自由、平等和勞動為基礎的公眾福利的“平等共和國”。此主張(  )
①找到了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 ②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 ③從法律角度提出了未來社會的基本原則 ④擺脫了早期空想社會主義純粹虛構的幻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空想社會主義者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①錯誤。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從理性、正義的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并沒有闡述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共產黨宣言》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②錯誤。根據材料“馬布利在《論法制或法律的原則》中提出”可知,此主張從法律角度提出了未來社會的基本原則,③正確。材料中“提出一個從私有制社會過渡到公有制社會的社會改革綱領,倡導建立一個以自由、平等和勞動為基礎的公眾福利的“平等共和國”,說明此主張擺脫了早期空想社會主義純粹虛構的幻想,④正確。故本題選D。
10.(2023·福建高考,1)1923年,年僅31歲的林祥謙在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中被捕后英勇就義,是第一位中國共產黨烈士。一百多年來,無數像林祥謙這樣的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終身,是因為他們堅信共產主義(  )
①符合生產關系發展的客觀要求 ②順應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③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④是實現全人類解放的崇高事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無數像林祥謙這樣的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終身,是因為他們堅信共產主義是實現全人類解放的崇高事業,符合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②④正確。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共產主義符合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①排除。社會基本矛盾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③排除。故本題選D。
11.(2023·海南高考,1)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問世,這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它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建立共產主義新社會。由此可見,《共產黨宣言》(  )
①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客觀前提 ②科學洞見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③闡述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④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飛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①不符合題意。《共產黨宣言》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科學洞見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②符合題意。《共產黨宣言》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建立共產主義新社會,闡述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③符合題意。十月革命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飛躍,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新紀元,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
12.(2025·八省聯考模擬)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高度評價了巴黎公社的意義:“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將永遠作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而為人所稱頌。”這是由于巴黎公社(  )
①標志著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②體現了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歷史首創精神 ③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 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以無產階級政權取代資產階級政權的“英勇的嘗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標志著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①排除。十月革命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③排除。“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將永遠作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而為人所稱頌。”這是由于巴黎公社雖然失敗了,但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以無產階級政權取代資產階級政權的“英勇的嘗試”,體現了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歷史首創精神,②④正確。故本題選D。
二、非選擇題
13.(2025·河南階段練)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者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他們的卓越才智和特有經歷對這一偉大思想體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但這一思想體系產生的根源絕不應僅從他們的天才中去尋找,而要從那個時代的歷史條件中去尋找。
19世紀三四十年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在英國等歐洲國家占據了統治地位。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其自身固有的內在矛盾日益暴露并趨向激化,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也趨于尖銳,工人反抗資本家的斗爭此起彼伏。在斗爭中,工人階級的政治意識不斷增強,斗爭發展為大規模的政治罷工甚至武裝起義,矛頭開始指向資本主義制度。但由于缺乏革命理論的指導,無產階級還不能準確認識資本主義的本質,沒有找到實現自身解放的正確道路,工人運動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19世紀上半期以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尖銳的批判,探索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對未來社會作出了天才的設想,并且作了大膽的試驗。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學說提出了很多“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但隨著無產階級對社會革命的要求愈加迫切和具體,空想社會主義的理論缺陷逐漸成為社會主義運動的障礙。
馬克思在批判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的同時,把黑格爾頭足倒置的辯證法“倒過來”,發現并吸取了其“神秘外殼中的合理內核”。在擺脫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世界觀的過程中,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哲學對馬克思、恩格斯也產生過重大影響。同時,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等思想,并最終完成了《資本論》這部馬克思主義最厚重、最豐富的著作。
結合材料,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知識,分析馬克思、恩格斯為什么能夠創立科學社會主義。
答案:①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伴隨著資本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日益顯現的激烈矛盾,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日趨尖銳,工人運動不斷發展,無產階級的斗爭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②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者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形成了空想社會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直接理論來源。③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創立了唯物史觀;批判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兩大學說的創立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解析:本題為原因類主觀題,要求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知識,分析馬克思、恩格斯為什么能夠創立科學社會主義,從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思想來源、理論基石等角度來分析作答。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其自身固有的內在……矛盾也趨于尖銳,工人反抗資本家的斗爭此起彼伏,可聯系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尖銳的批判,探索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對未來社會作出了天才的設想,并且作了大膽的試驗,可聯系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把黑格爾頭足倒置的辯證法‘倒過來’,發現并吸取了其‘神秘外殼中的合理內核’”“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哲學對馬克思、恩格斯也產生過重大影響”“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等思想”,可聯系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
14.(2025·甘肅階段練)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兩個必然”。《共產黨宣言》發表后,席卷歐洲的1848年革命爆發。馬克思、恩格斯極為關注這場斗爭,認為這是可能為社會主義革命掃清道路和準備基礎的革命。然而,無產階級革命在歐洲并沒有很快發生。馬克思、恩格斯對此作了反思,進一步提出“兩個決不會”思想的緣由。1859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知識,對“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關系加以說明。
答案:①“兩個必然”是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資本主義發展規律得出的科學結論,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發展趨勢。②“兩個決不會”思想揭示了資本主義滅亡的實現條件。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是支配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資產階級可以采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就使得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需要一個過程。③“兩個必然”揭示的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趨勢,“兩個決不會”則強調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二者是統一的。“兩個決不會”的提出為“兩個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學的理論基礎,使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理論更加完整。
解析:本題屬于說明類主觀題,要求對“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關系加以說明,可以調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的知識結合材料進行分析。“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可聯系“兩個必然”是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資本主義發展規律得出的科學結論,揭示的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趨勢。“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可聯系“兩個決不會”思想揭示了資本主義滅亡的實現條件,揭示的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趨勢。馬克思、恩格斯對此作了反思,進一步提出“兩個決不會”思想的緣由,可聯系二者是統一的,“兩個決不會”的提出為“兩個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學的理論基礎,使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理論更加完整。
17(共93張PPT)
必修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一單元 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與趨勢
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
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
1.1 描述不同社會形態的本質特征;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闡明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取決于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
1.2 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地位,概述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歷史軌跡,闡明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
最低
共同
部落
奴隸主
生產力
地主
地主階級
資本家
資本
私人占有
工人運動
唯物史觀
共產黨宣言
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
目錄
CONTENTS
03
課時作業
02
大題專講
01
知識點
01
知識點
知識點一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一、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
1.原始社會
(1)生產力低下。
(2)生產關系的特點
①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②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
③平均分配勞動產品。
(3)原始社會的管理方式
①氏族:在原始社會,按照血緣關系結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
②氏族制度:人們通過氏族議事會管理集體事務,一切大事都在議事會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討論決定。
③氏族領導:氏族長(內部事務、無強制)、軍事首領(對外作戰),都無特權。
④后期發展:部落、部落聯盟。
2.奴隸社會
(1)奴隸制國家的產生
過程 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工具改進→生產力發展→個體勞動代替共同勞動→生產資料轉歸家庭私有→貧富分化加劇→原始社會解體→階級產生→階級矛盾不可調和→國家產生
原因 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奴隸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必然遭到奴隸的反抗
目的 奴隸主為了鎮壓奴隸的反抗,維護本階級的利益
標志 建立了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
意義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國家
(2)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
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3)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
①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②使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這是歷史的進步。
二、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
1.封建社會
(1)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確立
奴隸社會后期,當生產力發展到新的水平時,出現了封建制生產關系。
(2)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特點
①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
②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
③農民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有了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進步性)
(3)封建制生產關系下生產力發展的表現
鐵制農具得到廣泛使用和推廣,耕作技術有了顯著進步;水利事業有了較大發展;手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冶鐵業成為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商業和城市逐漸發展起來。
(4)封建統治
①經濟上: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收取地租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勞役地租、實物地租和貨幣地租。此外,地主階級還利用高利貸,強迫農民繳納苛捐雜稅、從事各種徭役來剝削農民。
②政治上:封建國家的顯著特征是君主專制、等級森嚴。
③思想上:地主階級通過散布封建迷信、傳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權神授”,鉗制勞動人民的思想。
(5)階級斗爭
①階級對立:在封建社會,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是兩個基本階級,這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
②表現形式:抗租抗稅運動、農民起義或農民戰爭。
2.資本主義社會
(1)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
封建社會后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萌生出來。
(2)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
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4)資本主義確立的意義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進了人類思想的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5)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
①特征
基本特征 生產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但這種生產過剩是相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
主要表現 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
②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③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也是經濟危機難以治愈的根本原因。
(6)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①階級矛盾: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
②地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其尖銳化不可避免。
③趨勢: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不同社會的生產方式比較
比較 生產力 生產關系 結果
原始社會 人們主要使用石制工具,社會生產力非常低下 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在生產過程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平均分配勞動產品 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生產資料由氏族公有轉歸家庭私有,土地也變成私有財產,這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漫長的原始社會逐漸解體了
奴隸社會 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 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奴隸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遭到奴隸的反抗。奴隸主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建立了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這樣,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國家——奴隸制國家產生了
封建社會 鐵制農具得到廣泛使用和推廣,手工業進一步發展,生產力發展到新水平 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 面對地主階級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從來沒有停止過。這種斗爭,常常由分散的小規模的抗租抗稅運動,發展成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或農民戰爭
資本主義社會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 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必然被社會主義社會所取代
1.原始社會末期,金屬工具的出現,標志著私有制產生。( )
2.收取地租、征收苛捐雜稅和強迫農民服徭役是封建統治的特征。( )
3.在封建社會里,生產力水平低下是農民受苦、地主發財的總根源。( )
剖析:原始社會末期,金屬工具的出現,標志著生產力大幅提高;土地變為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產生。
剖析:收取地租、征收苛捐雜稅和強迫農民服徭役是地主剝削農民的方式;君主專制和等級森嚴是封建統治的特征。
剖析:在封建社會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農民受苦、地主發財的總根源。
×
×
×
4.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是無償占有工人創造的勞動價值。( )
5.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力是否適應生產關系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
剖析: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是無償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剩余價值=工人創造的勞動價值-工人的工資。
剖析: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能夠推動人類社會進步。
×
×
考點一 不同社會的生產方式比較
典例1 (2025·江蘇儀征月考)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不斷變化的。下列有關人類社會發展各階段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特點說法正確的是(  )
①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關系 ②奴隸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奴隸有一定人身自由 ③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新水平,農民毫無人身自由 ④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勞動者受雇于資本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關系,①說法正確。奴隸毫無人身自由,②說法錯誤。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③說法錯誤。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勞動者受雇于資本家,④說法正確。故本題選B。
考點二 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典例2 (2023·江蘇高考,2)當代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一定程度擺脫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據此,有觀點認為,資本主義可以通過科技創新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這一觀點(  )
A.肯定了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B.否定了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不可克服
C.否定了資本主義社會具有自我調節的功能
D.肯定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解析: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社會化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當代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一定程度擺脫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通過科技革命無法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因為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不可克服,B正確。材料未涉及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發展的反作用,排除A。資本主義社會具有自我調節的功能,但是自我調節功能不能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排除C。材料觀點并沒有涉及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排除D。故本題選B。
考點三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典例3 (2023·河北高考,3)經濟危機是一部對資本主義制度殘酷罪行的判決書。危機顯示出資本主義制度沒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產力,物質豐富成了巨大的災害,成了破產和貧困的根源。而人類勞動產品的銷毀和貶值,卻成了一種救命手段,用以激活因危機而周期性地癱瘓的經濟機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勞動產品的銷毀和貶值是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途徑 ②生產力的發展是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破產和貧困的根源 ③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矛盾的總爆發 ④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經濟危機出現的根本原因,所以勞動產品的銷毀和貶值可以緩解經濟危機,但不是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途徑,①不選。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所以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破產和貧困的根源不是生產力的發展,②說法錯誤。“經濟危機是一部對資本主義制度殘酷罪行的判決書。危機顯示出資本主義制度沒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產力,物質豐富成了巨大的災害,成了破產和貧困的根源”,這說明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矛盾的總爆發,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
2023年,美聯儲連續加息,中小銀行中的硅谷銀行、簽名銀行、心臟地帶三州銀行、薩克城公民銀行等先后倒閉。2024年以來,紐約社區銀行股價暴跌,商業地產壞賬持續增加,共和第一銀行倒閉,中小銀行風險再次引發關注。
解讀: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的相對過剩,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只要資本主義私有制存在,類似危機就不會消除。
知識點二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一、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
1.空想社會主義
(1)產生的歷史背景
①原因:伴隨著資本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日益顯現的激烈矛盾,社會主義思想得以產生和發展。
②形成:一些先進分子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同時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從而形成了空想社會主義。
(2)歷史意義: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
(3)歷史局限
方式 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
主張 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
道路 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
2.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
(1)歷史背景
(2)歷史意義: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
二、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
1.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
(1)唯物史觀的創立
創立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研究社會歷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徹底擺脫了唯心主義思想的影響,創立了唯物史觀
意義 ①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②把人們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建立在科學認識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
(2)剩余價值學說的創立
(3)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創立的意義: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創立 馬克思通過剖析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
意義 從經濟學角度揭示了剩余價值的來源,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勞動的秘密,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
2.《共產黨宣言》——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
(1)揭示社會發展規律:《共產黨宣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
(2)對無產階級政黨作了闡述:《共產黨宣言》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3)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這一個理想目標所蘊含的強大動力,激勵著人們不斷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3.科學社會主義為什么科學?
(1)理論層面: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闡明了無產階級政黨的重要性和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2)實踐層面: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進入21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
三、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
1.無產階級政權的確立
(1)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確立: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俄國無產階級通過革命斗爭,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2)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
生產資料歸誰所有 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人與人之間關系 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
產品怎樣分配 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
2.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
建立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
挫折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
新生 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不難看到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3.社會主義具有遠大發展前途
(1)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
(2)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
(3)從社會主義的實踐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4.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 對無產階級的歷史作用和態度不同 空想社會主義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因而始終沒能找到改造現代社會的物質力量;科學社會主義解釋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力量,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
實現理想社會的歷史道路不同   空想社會主義認為可以和平地由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看到了必須通過無產階級革命才能實現無產階級專政
建立的理論基礎不同 空想社會主義建立的理論基礎是唯心史觀,用先驗論“理性”原則觀察社會;科學社會主義建立的理論基礎是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
聯系 相同點 都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對未來社會有許多積極合理的構想;在社會歷史觀上有共同的思想
繼承關系 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
1.空想社會主義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弊端,主張階級斗爭。( )
2.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 )
3.《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
剖析:空想社會主義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弊端,主張階級調和。
剖析: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
剖析: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是以三大工人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的發生為標志。
×
×
×
4.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這兩大發現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 )
5.十月革命實現了社會主義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 )
剖析: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根源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剖析: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
×
×
考點一 空想社會主義
典例1 (2024·浙江6月選考,1)康帕內拉在《太陽城》一書中主張:消滅剝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財產歸全民所有;每個公民的工作、勞動、藝術、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得到合適的分配。上述主張(  )
①表達了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 ②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會的階級力量 ④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提供了思想素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康帕內拉在《太陽城》一書中的主張主要是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設想,表達了對消滅剝削和私有制度、實現財產公有和資源共享的愿望,表達了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同時,這些思想為后來的科學社會主義提供了思想基礎,①④正確。康帕內拉的主張屬于空想社會主義,沒有找到建立新社會的階級力量,材料也不涉及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②③排除。故本題選B。
考點二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典例2 (2023·新課標卷,12)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科學,是因為它(  )
①對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進行了原則性描述 ②對現存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以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理論基礎 ④找到了實現人類解放的社會力量和正確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科學,是因為它以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理論基石,揭示了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找到了無產階級這一實現人類解放的社會力量,指明了實現人類徹底解放的正確道路,這也是科學社會主義超越空想社會主義的地方,③④符合題意。空想社會主義也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圖景進行了勾畫,但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①②不能表明科學社會主義相對于空想社會主義的進步性,即不能說明其科學性,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D。
考點三 唯物史觀
典例3 (2024·浙江1月選考,1)馬克思、恩格斯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創立了唯物史觀。唯物史觀揭示了(  )
①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 ②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規律 ④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唯物史觀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①②正確;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規律,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排除③④。故本題選A。
考點四 《共產黨宣言》
典例4 (2023·海南高考,1)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問世,這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它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建立共產主義新社會。由此可見,《共產黨宣言》(  )
①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客觀前提 ②科學洞見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③闡述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④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飛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①不符合題意。《共產黨宣言》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科學洞見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②符合題意。《共產黨宣言》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建立共產主義新社會,闡述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③符合題意。十月革命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
考點五 社會主義終究代替資本主義
典例5 (2024·黑龍江、吉林、遼寧高考,1)下列對“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關系認識正確的是(  )
“兩個必然” 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就是現在所說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兩個必然”。 “兩個決不會”
1859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①兩者都依據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闡釋社會形態的更替問題 ②兩者都論證了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但過程是漫長的 ③前者揭示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實現的條件性 ④前者反映資本主義社會的運行方式,后者反映社會形態更替的實現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指的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都在依據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闡釋社會形態的更替問題,①正確。“兩個必然”論證了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講的是資本主義滅亡和社會主義勝利的客觀必然性,但并未說明其過程是漫長的,②排除。“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有著內在的聯系,它們都對資本主義滅亡和共產主義勝利的必然性以及這種必然性實現的時間和條件進行論述,“兩個必然”講的是資本主義滅亡和共產主義勝利的客觀必然性,“兩個決不會”講的是這種必然性實現的時間和條件,③正確。兩者都闡釋了社會形態的更替問題,“兩個必然”強調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并沒有反映資本主義社會的運行方式,④排除。故本題選A。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
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有責任、有信心、有能力為科學社會主義新發展作出更大歷史貢獻,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拓展作出更大世界貢獻。
02
大題專講
中國的現代化道路不是對西方現代化道路的簡單模仿,而是在借鑒其他國家現代化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基礎上走出的嶄新道路。
材料一 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現代化分為兩個大階段:第一階段是資本主義現代化階段,第二階段則是共產主義(含社會主義)現代化階段。
“通過有計劃地利用和進一步發展一切社會成員的現有的巨大生產力,在人人都必須勞動的條件下,人人也都將同等地、愈益豐富地得到生活資料、享受資料、發展和表現一切體力和智力所需的資料。”“平等應當不僅僅是表面的,不僅僅在國家的領域中實行,它還應當是實際的,還應當在社會的、經濟的領域中實行。”“正如一切生物只有在開闊的室外環境中才能繁茂,真正的政治會議也只有在公眾精神的密切保護下才能昌盛。”
——馬克思、恩格斯
材料二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習近平
結合上述關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論斷,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關系。
審設問 本題設問要求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關系,屬于說明類主觀題
審材料 信息①:“通過有計劃地利用和進一步發展一切社會成員的現有的巨大生產力,在人人都必須勞動的條件下,人人也都將同等地、愈益豐富地得到生活資料、享受資料、發展和表現一切體力和智力所需的資料”“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可聯系馬克思、恩格斯論述共產主義(含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未來社會的目標,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而中國式現代化是將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思想加以豐富完善并努力變為現實,是各國現代化共同特征與中國特色的統一
信息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可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豐富與發展,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創新。它為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也為科學社會主義在世界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內容
組答案
①馬克思、恩格斯論述共產主義(含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未來社會的目標,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而中國式現代化是將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思想加以豐富完善并努力變為現實,是各國現代化共同特征與中國特色的統一。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豐富與發展,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創新。它為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也為科學社會主義在世界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內容。
(2025·河北階段練)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就在醞釀、籌備建立中國共產黨的那些日子里,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問世,如火種撒向人間,給中國共產黨的先輩們下了一場酣暢的甘霖。“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燃起中國革命的火種。
這本書封面上印著一位留絡腮胡子的人的半身坐像,一望而知是馬克思。在馬克思坐像上端,赫然印著5個大字——“共產黨宣言”。《共產黨宣言》的發行,使那些“研究《資本論》這個學說系統的人”——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們,得到了莫大的鼓勵。它對革命風暴前的中國革命干部和群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僅僅“有產者”“無產者”“階級斗爭”以及“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樣的詞句,就給了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革命群眾難以估計的力量。這本小書,最清楚不過地說明了為什么要建立共產黨,共產黨究竟是什么樣的政黨。
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分析《共產黨宣言》的發行何以給正在醞釀、籌備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先輩們下了一場酣暢的甘霖。
答案: ①《共產黨宣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宣告了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讓正在醞釀、籌備建立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中國共產黨的先輩們看到了希望。②《共產黨宣言》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給正在醞釀、籌備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先輩們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③《共產黨宣言》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激勵著正在醞釀、籌備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先輩們堅定理想信念,不斷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解析:本題的設問要求分析《共產黨宣言》的發行何以給正在醞釀、籌備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先輩們下了一場酣暢的甘霖,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需要調用《共產黨宣言》的意義等有關知識,結合材料關鍵信息進行具體分析。對革命風暴前的中國革命干部和群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僅僅“有產者”“無產者”“階級斗爭”以及“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樣的詞句,就給了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革命群眾難以估計的力量,可聯系《共產黨宣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這本小書,最清楚不過地說明了為什么要建立共產黨,共產黨究竟是什么樣的政黨,可聯系《共產黨宣言》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燃起中國革命的火種,可聯系《共產黨宣言》激勵著正在醞釀、籌備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先輩們堅定理想信念,不斷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03
課時作業
題號 1 2 3 4 5 6 7 8
難度 ★ ★ ★ ★ ★ ★ ★ ★★
知識點 原始社會 私有制的確立 國家的 本質  封建地主剝削農民的主要手段 封建制生產關系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空想社會主義 共產主義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難度 ★★ ★★ ★★ ★ ★★★ ★★★
知識點 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思想來源 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共產黨宣言》 巴黎公社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
一、選擇題
1.(2025·浙江杭州期中)2024年7月12日,河姆渡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號角吹響,啟動全面建設。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較進步,有耜、魚鏢、鏃、哨、匕、錐、鋸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在眾多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的稻作文化遺址。據此可推測,河姆渡時期(  )
①處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 ②人們從食物采集者變為生產者 ③出現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工 ④人類已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是精心磨制而成,并發現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據此可推測,河姆渡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文化,這一時期處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人們從食物采集者變為生產者,①②符合題意。“出現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工”“人類已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指的是奴隸社會,③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
2.(2025·江西月考)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明確了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結構,全部巴比倫人被分為三個等級:上層自由民,享有完全的權利;二等自由民,社會地位比較低,只享受部分公民權;奴隸,社會地位低下,與牲畜差別不大。據此可知,古巴比倫(  )
①尚處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 ②私有制已經取代了原始的公有制 ③存在著兩大根本對立的社會集團 ④君主的權力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而材料中是奴隸社會,①不符合題意。奴隸社會,私有制已經取代了原始的公有制,②正確。全部巴比倫人被分為三個等級,不能體現古巴比倫存在著兩大根本對立的社會集團,③不符合題意。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明確了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結構,全部巴比倫人被分為三個等級:上層自由民,享有完全的權利,說明君主的權力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運用法律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奴隸制法律是維護奴隸制統治的有效工具,④正確。故本題選D。
3.(2025·甘肅白銀階段練)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王朝為夏朝,其都城為陽城。為了平定叛亂,夏朝建立了軍隊,設置了“夏臺”監獄,成為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由此可知(  )
①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②國家的本質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③國家是維護各階級利益的機器 ④奴隸社會的出現是國家產生的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為了平定叛亂,夏朝建立了軍隊,設置了“夏臺”監獄,成為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由此可知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國家的本質是階級統治的工具,①②符合題意。國家具有階級性,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③說法錯誤。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奴隸社會的出現意味著第一個階級社會誕生,不是國家產生的根源,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
4.(2025·吉林白城階段練)據1921年至1925年對安徽等六省十一處六百四十戶佃農和半自耕農的調查,實行分成制的一百三十二戶,定租制的四百四十九戶,分成或定租制的十七戶,三項合計五百九十八戶;實行租金制的三十四戶,租金或定租制的八戶,兩項合計四十二戶。這說明(  )
①在封建社會有的農民擁有自己的少量土地 ②在封建社會農民自主勞動,生產積極性高 ③收取地租是封建地主剝削農民的主要手段 ④農民能夠留下一部分勞動成果歸自己支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調查中有“半自耕農”,可見在封建社會有的農民擁有自己的少量土地,①入選。材料未涉及農民生產積極性問題,且封建社會農民有一定生產積極性,而不是生產積極性高,②不選。根據調查中“定租制”“分成或定租制”“租金制”“租金或定租制”可以看出當時我國部分地區農村仍然實行封建剝削制度,收取地租是封建地主剝削農民的主要手段,③入選。材料只是對六省十一處六百四十戶佃農和半自耕農的調查,但不能體現農民能夠留下一部分勞動成果歸自己支配,④不選。故本題選B。
5.(2025·湖南聯考)2024年是馬王堆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經過研究查明,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包括漆木器、紡織品、簡帛三大主要門類。1017件漆木器中有869件保存完整,其中不少漆器有“成市”戳記,說明是由成都官府作坊制造的。出土時,不少漆器外表仍然光亮如新。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  )
①能夠反映出西漢初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②表明西漢初期手工業從傳統農業中分離出來 ③說明漆器制造業在西漢初期有了進一步發展 ④充分反映了我國封建制生產關系的主要特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能夠反映出西漢初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說明漆器制造業在西漢初期有了進一步發展,①③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手工業從傳統農業中分離出來,②不選。漆器的制作工藝反映的是生產力水平,不是生產關系的特點,④不選。故本題選B。
6.(2023·浙江1月選考,6)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至少證明兩點: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沒有能力繼續駕馭它的生產力。另一方面,這種生產力要求擺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適應它的生產關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調整可以促進生產力發展 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生尖銳沖突 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定會適合生產力狀況 ④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因此調整生產關系不一定能促進生產力發展,①排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沒有能力繼續駕馭它的生產力,這強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生尖銳沖突;這種生產力要求擺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適應它的生產關系,這說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②④正確。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很難一直適合生產力狀況。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定會不適合生產力狀況,③排除。故本題選C。
7.(2024·新課標卷,12)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批判資本主義帶來的各種災難和罪惡的同時,也描繪了未來理想社會的藍圖。反映空想社會主義者為建立美好社會而努力的有(  )
①締結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國家聯盟 ②進行共產主義的“新和諧公社”新村實驗 ③成立被譽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的巴黎公社 ④倡導建立人人勞動、普遍協作的“和諧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空想社會主義者沒有提出締結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國家聯盟的主張,①排除。“新和諧公社”是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建立的理想模型,“和諧制度”構想是由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提出的,倡導建立人人勞動、普遍協作的“和諧制度”。雖然最終失敗了,但也是一次有意義的嘗試。這種嘗試及其思想,為后來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起到了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題意。空想社會主義是一種理論,其構想和原則并沒有在實踐中得到真正的實現;而巴黎公社則是一場實際的革命運動,它試圖通過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來實現社會主義的理想。巴黎公社不是空想社會主義的主張也不是其實踐活動,③排除。故本題選C。
8.(2023·湖南高考,1)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寫道,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范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這是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形態的全面描繪 ②人的自由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前提 ③追求人的自由發展是共產主義的價值旨歸 ④共產主義社會人們將擺脫傳統分工的束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是對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自由發展的描寫,并沒有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形態進行全面描繪,①說法錯誤。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論述,闡述了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根本價值目標,③符合題意。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前提,②說法錯誤。“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類從舊的社會關系束縛下解放出來,擺脫一切剝削壓迫和舊式分工的束縛,成為社會關系的主人,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
9.(2025·浙江嘉興階段練)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馬布利在《論法制或法律的原則》中提出一個從私有制社會過渡到公有制社會的社會改革綱領,倡導建立一個以自由、平等和勞動為基礎的公眾福利的“平等共和國”。此主張(  )
①找到了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 ②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 ③從法律角度提出了未來社會的基本原則 ④擺脫了早期空想社會主義純粹虛構的幻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空想社會主義者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①錯誤。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從理性、正義的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并沒有闡述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共產黨宣言》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②錯誤。根據材料“馬布利在《論法制或法律的原則》中提出”可知,此主張從法律角度提出了未來社會的基本原則,③正確。材料中“提出一個從私有制社會過渡到公有制社會的社會改革綱領,倡導建立一個以自由、平等和勞動為基礎的公眾福利的“平等共和國”,說明此主張擺脫了早期空想社會主義純粹虛構的幻想,④正確。故本題選D。
10.(2023·福建高考,1)1923年,年僅31歲的林祥謙在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中被捕后英勇就義,是第一位中國共產黨烈士。一百多年來,無數像林祥謙這樣的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終身,是因為他們堅信共產主義(  )
①符合生產關系發展的客觀要求 ②順應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③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④是實現全人類解放的崇高事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無數像林祥謙這樣的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終身,是因為他們堅信共產主義是實現全人類解放的崇高事業,符合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②④正確。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共產主義符合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①排除。社會基本矛盾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③排除。故本題選D。
11.(2023·海南高考,1)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問世,這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它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建立共產主義新社會。由此可見,《共產黨宣言》(  )
①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客觀前提 ②科學洞見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③闡述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④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飛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①不符合題意。《共產黨宣言》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科學洞見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②符合題意。《共產黨宣言》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建立共產主義新社會,闡述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③符合題意。十月革命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飛躍,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新紀元,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
12.(2025·八省聯考模擬)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高度評價了巴黎公社的意義:“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將永遠作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而為人所稱頌。”這是由于巴黎公社(  )
①標志著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②體現了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歷史首創精神 ③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 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以無產階級政權取代資產階級政權的“英勇的嘗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標志著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①排除。十月革命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③排除。“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將永遠作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而為人所稱頌。”這是由于巴黎公社雖然失敗了,但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以無產階級政權取代資產階級政權的“英勇的嘗試”,體現了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歷史首創精神,②④正確。故本題選D。
二、非選擇題
13.(2025·河南階段練)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者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他們的卓越才智和特有經歷對這一偉大思想體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但這一思想體系產生的根源絕不應僅從他們的天才中去尋找,而要從那個時代的歷史條件中去尋找。
19世紀三四十年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在英國等歐洲國家占據了統治地位。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其自身固有的內在矛盾日益暴露并趨向激化,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也趨于尖銳,工人反抗資本家的斗爭此起彼伏。在斗爭中,工人階級的政治意識不斷增強,斗爭發展為大規模的政治罷工甚至武裝起義,矛頭開始指向資本主義制度。但由于缺乏革命理論的指導,無產階級還不能準確認識資本主義的本質,沒有找到實現自身解放的正確道路,工人運動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19世紀上半期以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尖銳的批判,探索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對未來社會作出了天才的設想,并且作了大膽的試驗。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學說提出了很多“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但隨著無產階級對社會革命的要求愈加迫切和具體,空想社會主義的理論缺陷逐漸成為社會主義運動的障礙。
馬克思在批判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的同時,把黑格爾頭足倒置的辯證法“倒過來”,發現并吸取了其“神秘外殼中的合理內核”。在擺脫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世界觀的過程中,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哲學對馬克思、恩格斯也產生過重大影響。同時,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等思想,并最終完成了《資本論》這部馬克思主義最厚重、最豐富的著作。
結合材料,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知識,分析馬克思、恩格斯為什么能夠創立科學社會主義。
答案:①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伴隨著資本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日益顯現的激烈矛盾,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日趨尖銳,工人運動不斷發展,無產階級的斗爭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②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者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形成了空想社會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直接理論來源。③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創立了唯物史觀;批判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兩大學說的創立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解析:本題為原因類主觀題,要求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知識,分析馬克思、恩格斯為什么能夠創立科學社會主義,從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思想來源、理論基石等角度來分析作答。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其自身固有的內在……矛盾也趨于尖銳,工人反抗資本家的斗爭此起彼伏,可聯系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尖銳的批判,探索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對未來社會作出了天才的設想,并且作了大膽的試驗,可聯系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把黑格爾頭足倒置的辯證法‘倒過來’,發現并吸取了其‘神秘外殼中的合理內核’”“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哲學對馬克思、恩格斯也產生過重大影響”“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等思想”,可聯系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
14.(2025·甘肅階段練)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兩個必然”。《共產黨宣言》發表后,席卷歐洲的1848年革命爆發。馬克思、恩格斯極為關注這場斗爭,認為這是可能為社會主義革命掃清道路和準備基礎的革命。然而,無產階級革命在歐洲并沒有很快發生。馬克思、恩格斯對此作了反思,進一步提出“兩個決不會”思想的緣由。1859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知識,對“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關系加以說明。
答案:①“兩個必然”是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資本主義發展規律得出的科學結論,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發展趨勢。②“兩個決不會”思想揭示了資本主義滅亡的實現條件。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是支配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資產階級可以采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就使得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需要一個過程。③“兩個必然”揭示的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趨勢,“兩個決不會”則強調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二者是統一的。“兩個決不會”的提出為“兩個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學的理論基礎,使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理論更加完整。
解析:本題屬于說明類主觀題,要求對“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關系加以說明,可以調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的知識結合材料進行分析。“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可聯系“兩個必然”是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資本主義發展規律得出的科學結論,揭示的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趨勢。“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可聯系“兩個決不會”思想揭示了資本主義滅亡的實現條件,揭示的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趨勢。馬克思、恩格斯對此作了反思,進一步提出“兩個決不會”思想的緣由,可聯系二者是統一的,“兩個決不會”的提出為“兩個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學的理論基礎,使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理論更加完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远安县| 宜州市| 西丰县| 普兰店市| 阿拉善盟| 六盘水市| 抚顺县| 旌德县| 青阳县| 旺苍县| 马山县| 永修县| 太仆寺旗| 修武县| 长子县| 城固县| 沙洋县| 武川县| 北碚区| 杂多县| 安岳县| 新竹市| 安阳县| 揭东县| 秀山| 延吉市| 阿克苏市| 惠安县| 惠东县| 防城港市| 德阳市| 南木林县| 疏勒县| 武威市| 雅江县| 宁武县| 社旗县| 宜兰市| 夏津县| 子洲县|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