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中考科學三輪沖刺每日一練(第22天)一.選擇題(共10小題)1.鬃(zong)狼是一種犬科動物,有動物界大長腿的美稱,生活在南美國洲的灌木林。狼靠著大長腿優勢在灌木林中能及時發現食物、躲避天敵。還有一雙豎立的長耳朵,聽力敏銳,經常捕食兔子一類的小動物。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灌木中所有的鬃狼構成一個種群B.鬃(zong)狼的聽覺是在它的長耳朵中形成的C.鬃(zong)狼的大長腿是為了適應灌木林的環境產生的變異D.兔子和鬃狼構成一條食物鏈:兔子→鬃狼2.三氧化二碳(化學式C2O3)通常情況下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可溶于水,與水反應生成草酸,且常溫下不穩定,其他的化學性質與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關三氧化二碳說法錯誤的是( )A.可溶于水屬于物理性質B.在空氣中燃燒的產物為二氧化碳C.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D.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不可能生成鹽3.為拔除外來入侵物種“一枝黃花”,小明自制輕質拔草器,如圖甲所示。用該裝置拔除同一植株,若l1>l2>l3=l4,下列操作中最省力的是( )A. B.C. D.4.近年來,隨著舟山生態環境的逐步向好,很多新物種被發現。如:火爆生物界的“普陀綠僵菌”、“普陀鵝耳櫪”“舟山陸蛙”、“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等。小舟為這四種生物繪制了二歧分類檢索表(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普陀綠僵菌”屬于植物B.甲代表的生物是“舟山陸蛙”C.“普陀鵝耳櫪”獲取營養的方式是自養D.中華鳳頭燕鷗的結構層次從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生物體5.我國科學家實現了在溫和條件下,利用CO2和H2一步合成乙醇(C2H5OH)。如圖是該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種反應物的分子數之比是1:4B.該化學反應為化合反應C.該反應中涉及兩種氧化物D.乙醇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6.科學并不神秘,各種運動項目中都蘊含著科學道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跳高運動員在空中最高點時,若一切外力消失,運動員將保持靜止狀態B.速滑運動員在轉彎處滑行過程中,運動員的運動狀態沒有發生改變C.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不動時,運動員沒有對杠鈴做功D.沖過百米終點后運動員繼續向前運動,是由于運動員受到慣性作用7.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燒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過量。在該過程中,下列4個圖象能正確反映燒杯內物質的某些物理量變化趨勢的是(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8.向一定質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濾液和濾渣,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濾液的顏色呈藍色B.濾液中可能存在Fe2+C.濾液中一定含有Zn2+D.濾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9.圖甲為人體組織細胞的生命活動與部分系統的關系圖,其中①~⑤表示生理活動過程或物質,圖乙是進入和離開D系統中的某個器官的血液內四種物質相對含量的柱形圖,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①表示消化的過程,該過程主要在消化道的小腸內進行B.②表示氧氣,通過呼吸作用完成了B系統內的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C.通過C系統內的血液和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血液由靜脈血變為了動脈血D.根據圖乙可以推測“D系統中的某個器官”應為泌尿系統中的腎臟10.如圖,霞兒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輪,使足夠長的物體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勻速運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N。若不計滑輪重、彈簧測力計重、繩重和滑輪摩擦,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B受到3N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B.滑輪移動的速度為0.4m/sC.繩子拉物體A的功率為1WD.在運動過程中若將拉力F增大,測力計的示數也會增大二.填空題(共8小題)11.2013年英國湯普森摩根公司的研究人員通過15年的反復試驗,在它們長到大約60厘米的時候,把番茄上部與土豆根莖部結合,終于成功培育出一種“一藤雙生”植物——番茄薯(TomTato):根部長土豆,枝頭結西紅柿。請根據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西紅柿是由 發育而來的。(2)收獲的番茄和土豆中營養物質都來自于該植物的光合作用,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細胞的 中,但是它們的口感不同。造成此性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兩者的 不同;(3)食用土豆后,淀粉物質被消化成葡萄糖進入血液,一段時間后,發現人體血糖含量并不會明顯增加,這與 (填一激素名稱)的調節密切相關。12.如圖是燃氣灶燒水的情境和該燃氣灶灶頭的示意圖。天然氣本身無色無味,為了安全和警示,通常會向天然氣中加入臭味劑,擰動點火裝置,若燃氣未點燃,會聞到臭味,表明分子在做 ,擰動點火裝置,天然氣和空氣在進口處混合流向燃燒頭被點燃,天然氣不會從進口處外泄,是因為天然氣的噴入導致進口處的天然氣流速 (選填“大”“小”),壓強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氣壓強。13.茶園養雞是從改善茶園生態系統的結構入手,建立的一種高效的生態農業。雞在茶園內活動,可以增進茶樹植株間通風,雞啄食園內雜草,尋食害蟲,不僅有效減輕了病蟲害及雜草的發生,也減少了對雞的喂食量。雞糞能培肥茶園,喂養蚯蚓、昆蟲等,如此形成食物鏈,達到雞、茶增收。請據此回答問題:(1)請寫出茶園內的最長的一條食物鏈: 。(2)從生態系統的組成看,蚯蚓能將雞糞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供給茶樹重新利用,屬 。(3)雞糞屬有機肥,它能為茶樹生長提供所需的且豐富的 。(4)吃了害蟲后,雞將害蟲中的有機物轉變成自身的有機物,這一過程屬于雞的 。14.如圖所示,一個男生向桌子施加100N的推力,桌子并未發生移動。(1)以地面為參照物,桌子處于 (填“靜止狀態”或“運動狀態”)。(2)男生對桌子做了 焦耳的功。(3)此時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靜止的水杯受到桌子對它的摩擦力為 牛。15.模型可以反映客觀現象,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1)圖甲是二氧化碳的化學式CO2所表達信息的模型。請寫出其中的②所表達的信息: ;(2)圖乙是某同學觀察到的菠菜葉片的表皮細胞,保衛細胞內含不同于一般表皮細胞的結構是 。(3)圖丙所示,桃樹樹干上的裂口,雨后會有樹膠滲出,凝固后稱為桃漿。桃漿性微寒,清涼去火能美容,營養價值較高。桃漿的主要組成為半乳糖、鼠李糖、α﹣葡萄糖醛酸等。(a)從物質組成的角度看,桃漿屬于 (選填“純凈物”或“混合物”)。(b)樹膠在植物的莖內是通過 運輸的。16.某校學生參觀水力發電站。(1)如圖與水力發電機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 B. C. D.(2)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為此水電站大壩的形狀應設計成 (選填字母選項)。A.上窄下寬 B.上寬下窄 C.上下一樣寬(3)水力發電站某機組發電功率是7萬千瓦,若24小時持續工作,則一天能產生電能 千瓦時。17.如圖甲所示是小金家的部分家庭電路的電路圖,小金在家用甲臺燈L2學習時,突然臺燈L2的燈絲斷了,而屋內的照明燈L1依然正常發光。小金用試電筆檢測插座c、d兩孔時發現,d孔能使試電筆的氖管發光,c孔不能使試電筆的氖管發光,則甲、乙兩根進戶線中 (填“甲”或“乙”)是火線,若小金將屋內的照明燈L1的開關S1斷開,用試電筆檢測燈L1兩端的a、b兩點,會發現 (填“a”、“b”或“都”)能使試電筆的管發光。他家的電能表的銘牌如圖乙所示,現只將某用電器單獨接在該表上工作20min,電能表轉盤轉了300圈,則該用電器在上述時間內消耗的電能為 kW h。18.為了研究酸堿反應的實質,小科先往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如圖甲所示。(1)寫出圖甲試管中出現的現象 。(2)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反應的微觀模型如圖乙所示,其中的“”“”“”“”表示溶液中由溶質電離產生的不同離子,則“”表示 。(填寫離子符號)(3)小科進一步用溫度傳感器測得反應中的溫度變化,如圖丙所示,圖中能表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的是 (選填“A”、“B”或“C”)。三.計算題(共2小題)19.空氣質量指數(簡稱AQI)指天空的污染程度,是環境監測的重要指標,表格的空氣質量等級是按照空氣質量指數劃分的。空氣質量指數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空氣質量等級 優 良 輕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嚴重污染某興趣小組用定值電阻R0,氣敏電阻R、電壓表等器材,自制了一個空氣質量監測儀,其工作原理電路圖如圖甲所示,其中,AQI通過電壓表顯示,氣敏電阻阻值R與AQI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已知電源電壓恒為8V;電壓表量程為0~3V,定值電阻R0=20Ω。求:(1)已知某次測量時得到氣敏電阻為20Ω,則當時的空氣質量等級為 。(2)當電壓表示數為2.5V時,電路的總功率為多少?(3)更換定值電阻可以改變監測儀的測量范圍,若使電壓表的指針指在最大刻度時AQI=300,則更換后的定值電阻通電100s消耗的電能為多少?20.如圖1為大型全通透載客潛水器“寰島蛟龍1號”,填補了國內觀光潛水器的空白,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該觀光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40米,未搭乘乘客時的質量為23.9噸。(1)該潛水器在下潛過程中,受到水的壓強如何變化? 。(2)潛水器在載人的過程中一直靜止在海面上,若此時潛水器上有5人,總質量為300千克,計算該潛水器排開水的體積為多少?(ρ水取1×103千克/米3)(3)若潛水器在水下運動時,所受海水阻力與速度的關系如圖2所示。當它在水下以0.2米/秒的水平速度勻速前進了10秒,則在此過程中潛水器的水平推力做了多少功?2025中考科學三輪沖刺每日一練(第22天)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0小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C C C C B A D C一.選擇題(共10小題)1.【分析】1.種群指同一時間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種群中的個體并不是機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給可育后代。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這種關系的,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解答】解:A、種群指同一時間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所以,灌木中所有的鬃狼構成一個種群,A正確。B、聽覺的形成:外界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聽覺中樞,鬃狼的聽覺是在它的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的,B錯誤。C、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鬃狼的大長腿產生的變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錯誤。D、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起始點是生產者,兔子和鬃狼構成一條食物鏈應該是:植物→兔子→鬃狼,D錯誤。故選:A。2.【分析】A、可溶于水屬于物理性質。B、三氧化二碳化學性質與一氧化碳相似,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三氧化二碳在空氣中燃燒的產物為二氧化碳。C、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D、三氧化二碳化學性質與一氧化碳相似,一氧化碳不能和氫氧化鈉反應,因此三氧化二碳不能和氫氧化鈉反應。【解答】解:A、可溶于水屬于物理性質,故選項正確。B、三氧化二碳化學性質與一氧化碳相似,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三氧化二碳在空氣中燃燒的產物為二氧化碳,故選項正確。C、C2O3中氧元素化合價是﹣2,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知,碳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故選項正確。D、三氧化二碳化學性質與一氧化碳相似,一氧化碳不能和氫氧化鈉反應,因此三氧化二碳不能和氫氧化鈉反應,故選項不正確。故選:D。3.【分析】結合圖片,找出支點,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得出動力的表達式,然后比較即可判斷省力情況。【解答】解:用該裝置拔除同一植株,則阻力為F阻相同,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分別得出A、B、C中動力的大小為:F阻l1=FAL,F阻l2=FBL,F阻l3=FCL,因l1>l2>l3,則FA>FB>FC,D選項中因動力的方向是豎直,則力臂小于L,即:L′<L,則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F阻l3=FDL′,因l3=l4,則:FD>FC,所以,操作中最省力的是C。故選:C。4.【分析】將特征不同的一群植物用一分為二的方法,逐步對比排列,進行分類,稱為二歧分類法,原則:把原來的一群生物選用明顯而相關的形態特征分成相對應的兩個分支,再把每個分支中的分類群再用相對的性狀分成相對應的兩個分支,依次下去,直到將所有生物分開為止。為了便于使用,各分支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前邊加上一定的順序數字。相對應的兩個分支前的數字及位置(距左邊的距離)應是相同的,而且相對應的兩個分支,較上一級分支均應向右退一字格,這樣繼續下去,直到要編制的終點為止。【解答】解:A、“普陀綠僵菌”屬于真菌,A錯誤。B、鳥類體表有與毛,體溫恒定,因此甲代表的生物是中華鳳頭燕鷗,B錯誤。C、“普陀鵝耳櫪”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是自養,C正確。D、中華鳳頭燕鷗的結構層次從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生物體,D錯誤。故選:C。5.【分析】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由二氧化碳與氫氣在240℃、3MPa和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乙醇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CO2+6H2C2H5OH+3H2O。【解答】解:A、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兩種反應物的分子數之比是1:3或3:1,故A說法錯誤;B、該反應的生成物有兩種,因此該反應不屬于化合反應,故B說法錯誤;C、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該反應中涉及到二氧化碳和水兩種氧化物,故C說法正確;D、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構成的,乙醇分子是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故D說法錯誤。故選:C。6.【分析】(1)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任何外力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2)物體的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變化;(3)力學里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4)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慣性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慣性越大,與物體的速度大小無關。【解答】解:A、跳高運動員在空中最高點時,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結合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如果此時一切外力消失她將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B、短道速滑運動員在彎道滑行的過程中,運動方向和速度發生改變,所以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故B錯誤;C、舉重比賽中,運動員舉著杠鈴不動時,有力但沒有距離,所以沒有對杠鈴繼續做功,故C正確;D、沖過百米終點后運動員繼續向前運動,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不是力,不能說受到慣性力的作用,故D錯誤。故選:C。7.【分析】根據酸堿鹽的性質以及反應的規律來分析解答。【解答】解: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燒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過量時,氫氧化鈉先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當鹽酸充分反應后,氫氧化鈉再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氯化鈉。①由以上分析可知,開始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時,沒有沉淀產生,當鹽酸充分反應后,氫氧化鈉再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當氯化銅完全反應后,沉淀的質量不再改變,故正確;②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及其質量保持不變,所以反應過程中,氯元素的質量保持不變,故正確;③氫氧化鈉先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此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增大;當氫氧化鈉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氯化鈉的過程中,溶質的質量減少,故錯誤;④氫氧化鈉先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此時溶液中溶劑的質量增大;當氫氧化鈉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氯化鈉的過程中,溶劑的質量增大,但是幅度減小,故正確。故選:B。8.【分析】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和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并且金屬越活潑,越容易和鹽反應。【解答】解:向一定質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鋅粉,鋅先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銅,后和硫酸亞鐵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鐵,充分反應后過濾,得濾液和濾渣,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濾渣中一定含有銅和鐵,可能含有鋅,同時說明硫酸銅完全反應,硫酸亞鐵部分或全部反應。A、硫酸銅完全反應,濾液顏色不是藍色,該選項不正確。B、濾液中可能存在Fe2+,例如硫酸亞鐵部分反應時,該選項正確。C、濾液中一定含有Zn2+,該選項正確。D、濾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該選項正確。故選:A。9.【分析】由圖可知:A系統為消化系統,B系統為呼吸系統,C系統為循環系統;D系統為泌尿系統。①表示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②表示氧氣、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排泄、⑤表示激素。【解答】解:A、圖甲中,①表示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A錯誤;B、②表示氧氣,B系統內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擴散完成的。B錯誤;C、圖中當C系統內的血液和組織細胞之間完成氣體交換之后,血液中氧氣含量減少,血液由含氧量多的動脈血變為含氧量少的靜脈血。C錯誤;D、圖乙中血液經過D系統中某器官后,尿素含量明顯降低,可推測出該器官應為腎臟。D正確。故選:D。10.【分析】(1)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是一對平衡力;(2)滑輪移動的速度是物體A運動速度的一半;(3)根據P=F繩v得到繩子拉物體A的功率;(4)在運動過程中若將拉力F增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解答】解:A、物體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兩個力作用而平衡,彈簧測力計對A向左的拉力、A對B向右的摩擦力,大小均為3N,故A錯誤;B、因為動力作用在軸心上,所以此時滑輪移動的速度是物體A移動速度的一半,即0.1m/s,故B錯誤;C、由圖可知,F作用在動滑輪的軸上,所以動滑輪移動的速度是繩端移動速度的二分之一,物體A的移動速度為0.2m/s,根據滑輪受力平衡可知,繩子拉力為F的一半,即F繩10N=5N,繩子拉物體A的功率:PF繩vA=5N×0.2m/s=1W,故C正確;D、彈簧測力計對B的拉力與A對B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在運動過程中,若拉力增大到12N,因為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所以B和A之間的摩擦力不變,測力計對B的拉力不變,即測力計的示數不變,故D錯誤。故選:C。二.填空題(共8小題)11.【分析】(1)果實包括果皮和種子兩部分,雌蕊的子房發育成果實。(2)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基本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3)人體內胰島分泌的胰島素,能夠調節糖的代謝,促進血糖的合成、轉化和分解,據此解答。【解答】解:(1)一朵花要經過傳粉受精過程后,只有子房繼續發育:我們吃的西紅柿是植物的果實,由子房發育而成。(2)液泡中含有細胞液,有各種味道、色素的物質以及營養物質;收獲的番茄和土豆中營養物質都來自于該植物的光合作用,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細胞的液泡中,但是它們的口感不同.造成此性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兩者的基因不同。(3)人體內胰島分泌的胰島素,能夠調節糖的代謝,促進血糖的合成、轉化和分解.正常人體吸收的葡萄糖進入血液后,其含量相對穩定,這與胰島素的調節作用有關。故答案為:(1)子房(2)液泡;基因(3)胰島素12.【分析】(1)一切物質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2)流體的壓強跟流速有關,流體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解答】解:(1)擰動點火裝置,若燃氣未點燃,會聞到臭味,這是臭味分子擴散到空氣中的結果,屬于擴散現象,說明臭味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2)因為流體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所以進口處天然氣流速大,壓強小于大氣壓,天然氣和空氣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流向燃燒頭,而天然氣不會向空氣中泄漏。故答案為:無規則運動;大;小于。13.【分析】(1)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2)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3)生態農業是根據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能夠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解答】解:(1)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在本題中,雞的食物為蚯蚓、昆蟲,蚯蚓的食物是腐敗的動植物的尸體,昆蟲的食物是植物,所以在該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為:草→昆蟲→雞(或草→害蟲→雞、雜草→雞)。(2)“從生態系統的組成看,蚯蚓能將雞糞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供給茶樹重新利用”,因此屬于分解者。(3)雞糞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其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機物產生水和無機鹽,施肥的目的就是給植物提供生長必需的無機鹽。(4)吃了害蟲后,雞將害蟲中的有機物轉變成自身的有機物,這一過程屬于雞的同化作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一部分用于生長發育。故答案為:(1)草→昆蟲→雞(或草→害蟲→雞)(2)分解者(3)無機鹽(4)同化作用14.【分析】(1)被研究的物體和參照物之間發生位置的變化,被研究的物體是運動的,否則被研究的物體是靜止的;(2)根據W=Fs求功;(3)相對靜止時,沒有相對運動趨勢,摩擦力為零。【解答】解:(1)以地面為參照物,桌子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桌子是靜止的;(2)一個男生向桌子施加100N的推力,桌子并未發生移動,根據W=Fs可知做功為零;(3)此時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靜止的水杯和桌面沒有相對運動趨勢,桌子對它的摩擦力為0N。故答案為:(1)靜止狀態;(2)0;(3)0。15.【分析】(1)根據化學式CO2所表達信息分析;(2)根據保衛細胞的特點;(3)根據混合物、篩管的特點分析。【解答】解:(1)圖甲是二氧化碳的化學式CO2所表達信息的模型,其中的②所表達的信息1個二氧化碳分子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的。(2)保衛細胞與表皮細胞的形狀不同,保衛細胞成半月形,并且保衛細胞中含葉綠體,而表皮細胞中沒有葉綠體。(3)a、桃漿含有大量的乳糖、葡萄糖、蛋白質和脂肪,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因此從物質組成的角度看,桃漿屬于混合物。b、篩管是植物韌皮部(樹皮內側)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相鄰兩細胞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稱為“篩孔”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故答案為:(1)1個二氧化碳分子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的;(2)保衛細胞中含葉綠體;(3)a、混合物;b、篩管。16.【分析】發電機的原理為電磁感應。 在同一液體,液體內部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根據W=UIt計算電功。【解答】解:(1)發電機的原理為電磁感應現象 。 如圖A是電磁感應現象,B是奧斯特實驗,C是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的關系,D是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故與水力發電機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2)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為此水電站大壩的形狀應設計成上窄下寬,故選A。(3)水力發電站某機組發電功率是7萬千瓦,若24小時持續工作,則一天能產生電能W=Pt=70000kW×24h=1.68×106千瓦時。故答案為:(1)A;(2)A;(3)1.68×106。17.【分析】(1)試電筆是用來辨別火線和零線的設備,即當用試電筆檢測時,若是碰到火線,氖管會發光的;(2)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該接在火線和用電器之間,若開關接在零線和用電器之間是不安全的;(3)3000r/(kW h)表示電路中用電器每消耗1kW h電能,電能表的轉盤轉過3000r,據此可求電能表轉盤轉了300圈,用電器消耗的電能。【解答】解:小金用試電筆檢測插座c、d兩孔時發現,d孔能使試電筆的氖管發光,即說明乙是火線;c孔不能使試電筆的氖管發光,則說明甲是零線。由圖可知,L1的開關S1與接在零線上,若小金將屋內的照明燈L1的開關S1斷開,用試電筆檢測L1兩端的a、b兩點,會發現都能使試電筆的氖管發光,這說明火線沒有斷,這樣連接的電路是危險的。3000r/(kW h)表示電路中用電器每消耗1kW h電能,電能表的轉盤轉過3000r,則電能表轉盤轉了300圈,用電器消耗的電能故答案為:乙;都;0.1。18.【分析】(1)根據滴有酚酞溶液的氫氧化鈉溶液顯紅色,結合無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紅,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氫氧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的,稀鹽酸是由氫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反應過程中溫度升高,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滴有酚酞溶液的氫氧化鈉溶液顯紅色,無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紅,逐滴滴入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溶液顯中性,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繼續滴加稀鹽酸,溶液仍顯無色。(2)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氫氧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的,稀鹽酸是由氫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則“”表示那離子,其離子符號為Na+。(3)反應過程中溫度升高,至B點溫度最高,此時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故答案為:(1)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2)Na+;(3)B。三.解答題(共1小題)19.【分析】閉合開關,定值電阻R0、氣敏電阻R串聯,電壓表測量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1)已知某次測量時得到氣敏電阻為20Ω,從圖中可知AQI,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當時的空氣質量等級;(2)當電壓表示數為2.5V時,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路電流,根據P=UI可知電路的總功率;(3)更換定值電阻可以改變監測儀的測量范圍,若使電壓表的指針指在最大刻度時AQI=300,從圖中得出氣敏電阻的阻值,根據串聯電路的電壓特點可知氣敏電阻兩端的電壓,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路電流,根據W=UIt可知更換后定值電阻通電100s消耗電能。【解答】解:閉合開關,定值電阻R0、氣敏電阻R串聯,電壓表測量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1)已知某次測量時得到氣敏電阻為20Ω,AQI為150,則當時的空氣質量等級為輕度污染。(2)電壓表示數為2.5V時,電路中的電流為I0.125A;電路的總功率為P=UI=8V×0.125A=1W;(3)電壓表量程為0~3V,電壓表的指針指在最大刻度時,U0=3V。當AQI=300時,由圖象知R=10Ω。氣敏電阻R兩端的電壓為UR=8V﹣3V=5V,此時電路中電流為I0.5A,更換后的定值電阻通電100s消耗的電能為W=U0It=3V×0.5A×100s=150J。答:(1)輕度污染;(2)當電壓表示數為2.5V時,電路的總功率為1W;(3)更換定值電阻可以改變監測儀的測量范圍,若使電壓表的指針指在最大刻度時AQI=300,則更換后的定值電阻通電100s消耗的電能為150J。四.計算題(共1小題)20.【分析】(1)下潛過程中,所處深度不斷增大,由p=ρ水gh可知潛水器受到海水的壓強的變化情況;(2)對“蛟龍號”受力分析,潛水器在載人的過程中靜止漂浮時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潛水器和其載的人受到的總重力,再由F浮=ρ水gV排可求潛水器的體積;(3)從潛水器所受海水阻力與速度的關系圖象中讀出潛水器在水下以0.2 米/秒的水平速度勻速運動時受到的阻力,利用二力平衡條件求出推力,利用速度公式求出距離,再利用W=Fs計算潛水器水平推力所做的功。【解答】解:(1)下潛過程中,所處深度不斷增大,由p=ρ水gh可知潛水器受到海水的壓強變大;(2)潛水器在載人的過程中一直靜止漂浮在海面上,F浮=G總=m總g=(300kg+23.9×1000kg)×10N/kg=2.42×105N;由F浮=ρ水gV排可知,潛水器浸沒在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為V排24.2m3;(3)由潛水器所受海水阻力與速度的關系圖象可知,潛水器在水下以0.2 m/s的水平速度勻速運動時受到的阻力為f=250N,潛水器在水下勻速運動時,水平推力與受到的阻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F=f=250N,根據v可得,潛水器運動的路程:s=vt=0.2m/s×10s=2m,潛水器水平推力所做的功:W=Fs=250N×2m=500J。答:(1)變大;(2)該潛水器排開水的體積是24.2m3;(3)潛水器水平推力所做的功是500J。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