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建構分子模型課時 1 模型與符號 分子模型刷基礎知識點1 模型與符號1[2024 浙江杭州期末]下列關于模型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可以是某種物體放大或縮小的復制品②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③可以表示一個過程,如描述水的三態變化的示意圖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數學公式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2023 浙江臺州期末]模型方法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模型的是 ( )A.速度公式 B.眼球結構圖C.電流表 D.光線示意圖3[2024 浙江杭州質檢]小科整理了有關地球公轉的知識,繪制了一張地球公轉示意圖(如下圖)。(1)請用箭頭畫出地球公轉的方向。(2)如圖所示,地球從C點位置運動到 A 點位置,大約需要 個月。(3)以下地球模型中,最適合用作探究地球公轉的是 (填“A”“B”或“C”)。4學校項目化學習小組開展用橡皮泥制作動植物細胞模型。如圖是小科制作完成的作品圖,如下表是制作的等級評價標準。請回答問題。等級 優秀 良好 待改進評價 標準 符合細胞的形 態特征,結構完 整,名稱標注正 確且齊全,整體 美觀 符合細胞的形 態特征,結構完 整,名稱標注正 確但有遺漏,整 體整潔 不符合細胞 的形態特征, 結構不完整, 名稱標注有 誤或不全(1)小科制作的是 (填“動物”或“植物”)細胞。判斷的理由是 。(2)根據評價指標,小科同學制作的模型應被評為 ,理由是 。知識點2 分子模型5[2023 浙江嘉興期中]圖中“●”和“ ”分別表示氧原子和碳原子,其中所表示的粒子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的是 ( )6[2024 浙江嘉興質檢]下列關于原子、分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分子可以直接構成物質,原子不能直接構成物質B.相同原子只能構成一種分子C.不同種類和數量的原子可以構成不同的分子D.分子一定是由不同的原子構成的刷提升1在學習分子和原子的知識后,四位同學對它們的區別做了如下發言,你認為正確的是( )A.小倩說:“區別在于是否在不停地運動。”B.小丹說:“區別在于是否能夠構成物質。”C.小鑫說:“區別在于在化學反應中是否可分。”D.小娜說:“區別在于分子和原子的大小和質量都不同。”2[2024浙江溫州期中]雪花,被人們稱為“冬之精靈”,科學研究發現,世界上沒有兩片雪花的形狀是完全相同的。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一片雪花由一個水分子構成B.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學性質不相同C.雪花融化時,水分子之間的空隙發生變化D.在雪花的形成過程中,水分子由運動變為靜止3[2024 浙江紹興質檢]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氣味,其部分信息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物質 分子個數 體積0℃/101 kPa 20℃/101 kPa 10℃/202 kPa64g二氧化硫 約6.02×10 個 22.4 L 24.1 L 11.6 LA.二氧化硫分子質量很小B.人能聞到二氧化硫的氣味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C.溫度升高,二氧化硫分子體積變大D.壓強變大,二氧化硫分子間的間隔變小4新考法[2023 浙江溫州質檢,中]人類對水分子結構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材料1:1803年,道爾頓提出原子論,認為水是由氫、氧元素的各一個原子構成的“HO原子”。材料2:1811年,阿伏伽德羅提出分子概念,結合原子論中觀點,認為分子包括由同種原子結合而成的“簡單分子”和由不同原子結合而成的“復合分子”,并提出水由水分子構成的觀點。材料3:1833年,戈丹根據定量測算的結果繪制了氫氧結合變成水分子的“體積圖”(如圖)。而后,“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的觀點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1)水分子(H O)屬于 (填“簡單”或“復合”)分子。(2)請將圖中方框“ ”處補全: 。5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醛分子中有 種原子;1個甲烷分子中有 個原子。(2)比較氫分子(或氧分子)與水分子,可得出的結論是 。(3)比較過氧化氫分子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的結論是 — 。鈉對鈉離子說: “You' ve lost an electron (電子)! Are you sure you' re okay ” 鈉離子回答:“I'm 29positive (我很好/我變成了陽離子).”課時2 水分子的構成刷基礎知識點1 水的電解1關于電解水的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電解水時要通直流電B.電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C.電解水時常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氫氧化鈉以增強溶液的導電性D.電解水時發生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2[2023浙江溫州期中]下圖是小張同學自制的簡易電解水裝置的一部分,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連接試管B的是電源的正極B.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為水通直流電→氫氣+氧氣C.試管A中得到的氣體是氧氣D.試管B 中得到的氣體能燃燒并產生淡藍色火焰3[2024 浙江溫州質檢]小明通過學習知道電解水時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但實驗所得數據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1。針對這一發現,你認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大膽提出假設:氧氣比氫氣易溶于水B.反復多次實驗查找原因C.確認實驗裝置是否漏氣D.實驗所得數據與理論相差不多,可以認為實驗成功4[2024 浙江杭州質檢]電解水實驗反應一段時間后,用燃著的木條檢驗生成的氣體,記錄的現象如表,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裝置 兩電極 與正極相 連的玻璃管 與負極相連的玻璃管現象 有氣泡 產生的氣體體積 為5.15 mL,能使 木條燃燒得更旺 產生的氣體體積為 10.38 mL,能燃燒A.通電前應將玻璃管內空氣排盡B.兩電極產生氣泡的速率不相同C.正極產生的氣體為氧氣,負極產生的氣體為氫氣D.球形容器內液面下降5甲、乙都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與裝置甲相比,裝置乙有一個明顯的優點,這個優點是 。(2)在D處,應使用 檢驗生成的氣體。知識點2 水分子的構成6[2024 浙江紹興質檢]如圖是電解水時的微觀粒子模型,由該圖可知 ( )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B.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C.水分子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D.電解水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分子刷提升1(新考法[2023浙江溫州期中]我國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課堂”中介紹了中國空間站通過電解水獲得氧氣的情況。電解水變化過程可用如圖表示(圖中“●”代表氧原子,“○”代表氫原子),則圖中表示生成氧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2024浙江臺州質檢,中]下列圖像與水通直流電分解情況相符的是(縱坐標表示生成氣體的體積,橫坐標表示反應時間,①表示 H ,②表示O ) ( )3[2023上海靜安區調研,中]如圖所示裝置能快速測定水的組成。已知,氣球容積遠大于 Y形管容積,實驗開始時Y形管和氣球中均充滿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的電解是水循環的環節之一B. Y形管右邊生成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C.隨著電解的進行,氣球會慢慢變小D.選用較細的Y形管,可更快觀察到氣體體積比為2:1的現象4[中]近年來市場上流行一種富氫水杯(即水中含有高濃度氫氣),廣告宣稱富含氫氣的水對人體有諸多好處。該水杯的工作原理是電解水。假如廣告是真實的,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電源正極應與杯內連通,而電源負極與杯外連通B.水中能夠含有氫氣說明分子之間是有空隙的C.水杯工作時水分子沒有發生變化D.水杯中發生變化的文字表達式為水通直流電,氫氣圓刷素養 走向重高5核心素養探究實踐[2024 浙江紹興期中,中]純水導電能力很弱,電解水時常加入一些氫氧化鈉增強導電性(氫氧化鈉本身不會減少),以加快電解速率。小靈為研究影響電解水速率的因素做了如下實驗,實驗結果記錄如表(水電解的反應為放熱反應)。實驗編號 溫度/℃ 溶液濃度 氫氣體積/mL 收集20 mL 氫氣所需的時間/s① 15 2% 20 54.0② 15 5% 20 36.2③ 30 2% 20 46.2④ 30 5% 20 t(1)本實驗通過比較 來反映電解水速率的快慢。(2)對比實驗①③數據可知: ,據此,對比實驗②④,猜測實驗④的時間t最有可能是 (填序號)。A.55.7 B.51.5 C.38.8 D.34.4小靈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發現每組實驗氫氣的產生速率總是越來越快,請結合以上探究結果分析其中原因: 。第2節 建構分子模型課時1 模型與符號分子模型刷基礎1. D 【解析】建構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事物。一個模型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有些模型可以是具體形象的,而有的模型則是抽象的,如一個數學或科學的公式,①②③④正確。故選 D。2. C 【解析】模型可以表達研究對象的某些特征信息,速度公式屬于模型,A不符合題意;眼球結構圖屬于模型,B不符合題意;“ ”表示電流表,屬于符號,C符合題意;光線示意圖屬于模型,D不符合題意。3.(1)(2)6(3)A【解析】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 的固定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當太陽光線直射赤道時是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當太陽光線直射北回歸線時是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當太陽光線直射南回歸線時是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1)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在圖中標出即可。(2)北半球夏至日是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冬至日是12月22日前后,故地球從C點北半球夏至日位置運動到 A 點北半球冬至日位置,大約需要6個月。(3)地球自轉模型可以演示地球自轉運動,地球自轉與公轉方向相同,并且在自轉的同時也在繞太陽進行公轉。故在三個地球模型中,最適合用作探究地球公轉的是A。4.(1)植物 有葉綠體、細胞壁和液泡 (2)良好名稱標注正確,但缺少液泡、細胞質的標注【解析】(1)作品圖中有葉綠體、細胞壁和液泡,是植物細胞。(2)根據等級評價標準可知,小科同學制作的模型名稱標注正確,但缺少液泡、細胞質的標注,應被評為良好。5. B 【解析】A所示分子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表示一氧化碳分子;B所示分子由兩個氧原子和一個碳原子構成,表示二氧化碳分子;C所示分子由兩個碳原子構成;D所示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碳原子構成。故選B。6. C 【解析】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構成物質,A錯誤。相同原子可以構成不同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構成氧分子、臭氧分子,B、D錯誤。不同種類和數量的原子可以構成不同的分子,如由氫原子構成氫分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水分子等,C正確。刷提升1. C 【解析】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在于在化學反應中是否可分,小鑫的觀點正確。故選C。2. C 【解析】一片雪花由多個水分子構成,A錯誤;同種分子的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的雪花中,水分子化學性質相同,B錯誤;雪花融化時,水分子之間的空隙發生變化,C正確;在雪花形成的過程中,水分子總是在不斷地運動,D錯誤。3. C 【解析】64g二氧化硫中約有 個二氧化硫分子,所以二氧化硫分子質量很小,A不符合題意;人能聞到二氧化硫的氣味是因為二氧化硫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B不符合題意;在 下64g二氧化硫氣體的體積大于( 下氣體的體積,是因為溫度升高,二氧化硫分子間的間隔變大,但二氧化硫分子的體積不變,C符合題意;在 下64g二氧化硫氣體的體積小于在( 下氣體的體積,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壓強變大,二氧化硫分子間的間隔變小,D不符合題意。4.(1)復合 (2) 【解析】(1)阿伏伽德羅提出分子概念,認為分子包括由同種原子結合而成的“簡單分子”和由不同原子結合而成的“復合分子”,并提出水由水分子構成的觀點,因此水分子屬于阿伏伽德羅提出的“復合分子”。(2)每個氧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則方框“ ”處圖示為5.(1)35 (2)分子可以由同種原子構成,也可以由不同種原子構成 (3)分子種類不同可能是由于構成分子的原子數目不同【解析】(1)由分子結構模型可知,甲醛分子中有碳、氫、氧3種原子;1個甲烷分子中有1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共5個原子。(2)由氫分子與水分子的結構模型可知,分子可以由同種原子構成,也可以由不同種原子構成。(3)比較過氧化氫分子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的結構模型,可得出分子種類不同可能是由于構成分子的原子數目不同的結論。課時2 水分子的構成刷基礎1. D 【解析】水在通直流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產生了新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D錯誤。2. A 【解析】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為水-通直流電氫氣+氧氣,B正確;電解水時,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少,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多,且兩者的體積之比大約是1:2,則連接試管A 的是電源的正極,試管A 中得到的氣體是氧氣,連接試管 B 的是電源的負極,試管B 中得到的氣體是氫氣,氫氣能燃燒并產生淡藍色火焰,A錯誤,C、D正確。3. D 【解析】實驗中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1,即收集到的氧氣相對較少,故可以大膽提出假設:相同條件下,氧氣比氫氣易溶于水,A選項做法可取。當實驗結果與預想的結果不一致時,應該反復多次實驗查找原因,B選項做法可取。如果裝置漏氣,會出現與理論不一樣的結果,應該確認實驗裝置是否漏氣,C選項做法可取。實驗所得數據與理論相差不多,可以認為實驗成功,這種認識是錯誤的,D選項做法不可取。 4. D 【解析】通電前應將玻璃管內空氣排盡,防止對氣體體積的測定造成影響,A正確。兩電極產生氣泡的速率不相同,負極產生氣泡的速率快,B正確。正極的玻璃管產生氣體的體積為5.15 mL,能使木條燃燒得更旺,為氧氣;負極的玻璃管產生氣體的體積為10.38 mL,能燃燒,為氫氣,C正確。電解過程雖消耗水,但產生氣體,產生氣體的體積比消耗水的體積大,球形容器內液面將上升,D錯誤。5.(1)便于檢驗生成物 (2)燃著的木條【解析】(1)由題圖可知,裝置乙中的玻璃管上有活塞,生成的氣體可以直接放出,便于檢驗生成物。(2)裝置乙右側玻璃管中生成氣體的體積比左側玻璃管中生成氣體的體積大,因此右側玻璃管中生成的是氫氣,應該用燃著的木條進行檢驗。D 【解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A、B錯誤;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水分子中不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C錯誤;電解水過程中產生了氫分子和氧分子,是新的分子,D正確。1. D 【解析】氧氣由氧分子構成,1個氧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的,故氧原子結合為氧分子,即生成了氧氣,題圖中表示生成氧氣的是④。故選 D。2. B 【解析】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隨著反應的進行,生成氫氣、氧氣的體積比始終是2:1,且剛通直流電時水就開始分解,B選項與水通直流電分解情況相符。3. D 【解析】水的電解不屬于水循環的環節,而是測定水的組成的方法,A不正確;Y形管右邊與電源負極相連,生成的氣體是氫氣,氫氣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B不正確;隨著電解的進行,反應生成氣體的體積大于反應消耗的水的體積,因此氣球會慢慢變大,C不正確;選用較細的Y形管,可更快觀察到氣體體積比為2:1的現象,D正確。4. B 【解析】根據題意,富氫水杯通過電解水生成氫氣,從而提高水中氫氣的含量,而電解水時電源負極產生氫氣,因此電源負極應與杯內連通,A錯誤;水中能夠含有氫氣,即水分子之間可以容納氫分子,說明分子之間是有空隙的,B正確;水杯工作時電解水,水分子分解為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分別重新組合為氫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發生了變化,C錯誤;水杯中電解水發生變化的文字表達式為水通直流電→氫氣+氧氣,D錯誤。5.(1)收集20mL氫氣所需的時間 (2)溶液濃度相同的情況下,溫度越高,收集20 mL氫氣所需的時間越短,電解水速率越快 D(3)電解水實驗放熱,水的溫度升高,加快反應速率【解析】(1)根據實驗記錄可以看出,本實驗通過比較收集20 mL氫氣所需的時間來反映電解水速率的快慢。(2)對比實驗①③數據可知,溶液濃度相同的情況下,溫度越高,收集20 mL氫氣所需的時間越短,電解水速率越快;對比實驗②④,溶液濃度相同,實驗④的溫度高,所以反應速率更快,收集氣體所需時間應比②少,故選 D。(3)電解水屬于放熱反應,會使水的溫度升高,根據實驗數據可知,溫度升高會加快反應速率,所以氫氣的產生速率越來越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