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項目化學習2 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刷難關1[2024江蘇南通模擬]小明在廚房燉湯,向沸騰的湯中加入鹽,湯瞬間沸騰得更劇烈了。小明對此現象產生了興趣,想了解其中涉及的原理,在跟同學討論后,組織了實踐項目小組,對廚房中的鹽水進行探究。【項目提出】大家對水加鹽后的變化,提出了探究問題:廚房中鹽水的沸點是否比水的沸點低。【項目實施】為驗證猜想,小明用兩只同型號的電水壺,分別裝入質量和初溫都相同的鹽水和水,同時加熱,用溫度傳感器測出它們的溫度并記錄在下表中。T/ min 0 1 2 3 4 5 6 7 8t鹽水/℃ 30 50 65 79 89 98 99.8 99.8 99.8t水/℃ 30 48 62 75 85 92 98 99.3 99.3小明描點作出水的溫度t水 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展示交流】(1)根據表中數據,請在圖中描點作出鹽水溫度t鹽水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鹽水和水加熱過程中溫度變化的共同點是 。(2)實驗中,鹽水的沸點是 ℃。小明認為鹽水沸點低于100℃,所以猜想是正確的;小紅認為鹽水的沸點比水的高,所以猜想是錯誤的。你贊同誰的觀點 。(3)小亮分析表中數據認為“水加鹽后能更快沸騰”,你覺得他的說法是否可靠 請說明理由: 。2[2024陜西咸陽期中]小明在廚房中發(fā)現:壺里的水燒開以后,壺嘴上方會冒出一團團“白氣”,如圖甲所示。(1)這些“白氣”實質上是一些 (填“水蒸氣”或“小水滴”)。(2)小明仔細觀察又發(fā)現,“白氣”從噴出到消失要經歷三個物理過程。①靠近壺嘴的地方,我們什么也看不見。這是因為壺內水沸騰時產生了大量的水蒸氣,在壺嘴附近由于溫度比較 (填“高”或“低”),仍然保持 (填“固”“液”或“氣”)態(tài)。②水蒸氣離開壺嘴一段距離以后,發(fā)生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現象,形成“白氣”。③“白氣”進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氣中,發(fā)生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現象,我們又什么都看不見了。(3)小明從日常生活中還發(fā)現:有時壺嘴上方的“白氣”比較多,有時比較少。如圖乙所示,可以判斷出 (填“A”或“B”)房間的溫度比較高。(4)小明的媽媽周六下午在廚房用火燉牛筋,因忙于去上夜班,所以水燒開后繼續(xù)用猛火加熱,這 (填“能”或“不能”)縮短燉牛筋的時間,原因是: 。項目化學習2 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1.(1)如解析圖所示 見解析 (2)99.8 小紅(3)不可靠理由見解析【解析】(1)描點作出鹽水的溫度 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鹽水和水在加熱過程中,當溫度較低時,隨著加熱的進行,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當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2)根據表中數據可知鹽水的沸點是 同樣得出水的沸點是 鹽水的沸點比水高,所以猜想是錯誤的,故贊同小紅的觀點。(3)只通過一次實驗得出的結論具有偶然性,故實驗結論不可靠。2.(1)小水滴 (2)①高 氣 ②液化 ③汽化(3)B (4)不能 見解析【解析】(1)水蒸氣是看不到的,我們看到的“白氣”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滴。(2)①壺里的水燒開以后,在壺嘴附近由于溫度比較高,水蒸氣幾乎不液化,仍是氣態(tài),所以看不到“白氣”。②水蒸氣離開壺嘴一段距離以后,環(huán)境溫度降低了,水蒸氣液化,形成了小水滴,所以看到了“白氣”。③“白氣”進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氣中,發(fā)生汽化現象,我們又什么都看不見了。(3)“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A房間白氣多,說明A 房間水蒸氣液化較明顯,A房間的溫度較低,則B 房間的溫度較高。(4)水沸騰后,繼續(xù)吸熱,水的溫度保持不變,所以水燒開后繼續(xù)用猛火加熱不能縮短燉牛筋的時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