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十課10.1認識民法典課時練習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28分)1.2025年,小李在網購時收到的商品與商家描述不符,他依據民法典與商家協商,最終獲得了合理賠償。這體現了民法典( )A. 只對商家有約束作用B. 能解決所有消費問題C. 保障公民在民事活動中的合法權益D. 是專門解決網購糾紛的法律2.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這一規定( )A. 要求人們在經濟活動中不能有任何隱瞞B. 有利于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和交易安全C. 說明誠信只是一種道德要求,與法律無關D. 對不誠信的人會進行刑事處罰3.2025年3月,小張和小王簽訂房屋租賃合同,小張將房屋出租給小王。后來小張想提前收回房屋,卻不愿承擔違約責任。小王依據民法典維護自己的權益,小張最終按照合同約定支付了違約金。這表明( )A. 合同一旦簽訂就不能變更B. 民法典保障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C. 小張的行為只是不道德的,不違法D. 小王太較真,不應該追究小張的責任4.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這是因為它( )A. 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B. 是法律體系中最全面、最復雜的法律C. 可以替代其他所有法律D. 只對成年人的生活有規范作用5.2025年,某小區一居民在樓道里堆放雜物,影響他人通行。其他居民依據民法典要求其清理雜物,該居民最終清理了樓道。這體現了民法典維護( )A. 公共安全B. 鄰里關系和公共秩序C. 社會經濟秩序D. 公民的政治權利6.下列行為中,符合民法典規定的平等原則的是( )A. 某企業招聘時,只招男性,不招女性B. 甲、乙兩人在簽訂合同時,雙方地位平等,協商一致C. 學校給成績好的學生更多的獎勵,給成績差的學生較少的獎勵D. 交警對有錢人的交通違法行為從輕處罰,對普通人的交通違法行為從重處罰7.2025年,小明在13歲時,用自己的壓歲錢購買了一部價值5000元的手機。其父母認為小明是未成年人,購買手機的行為無效,要求商家退款。根據民法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小明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購買手機的行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父母可以要求商家退款B. 小明已經用壓歲錢購買了手機,交易完成,不能退款C. 只要小明自己愿意,購買手機的行為就有效D. 商家可以拒絕退款,因為小明是自愿購買的8.民法典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一規定( )A. 會導致人們不敢救助他人B. 體現了對見義勇為行為的鼓勵和保護C. 說明救助人可以隨意救助,不用考慮后果D. 對受助人不公平9.2025年,在一場民事糾紛中,法院依據民法典進行判決,使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了公正的維護。這體現了民法典( )A. 是國家的根本大法B. 是人民法院唯一的判案依據C. 在解決民事糾紛中發揮重要作用D. 只能在訴訟中發揮作用10.下列關于民法典的說法,錯誤的是( )A.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B. 民法典的制定和實施能徹底消除社會矛盾C. 民法典體現了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等各方面權利的平等保護D. 民法典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1.2025年,某商家在銷售商品時,故意隱瞞商品的瑕疵,欺騙消費者。這一行為違反了民法典的( )A. 公平原則B. 自愿原則C. 誠信原則D. 綠色原則12.小明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他可以依據民法典中的( )來維護自己的權益。A. 人身權利相關規定B. 財產權利相關規定C. 合同相關規定D. 繼承相關規定13.2025年,小李在乘坐公交車時,因司機急剎車摔倒受傷。小李可以依據民法典要求( )承擔賠償責任。A. 自己B. 司機C. 公交公司D. 其他乘客14.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這一規定( )A. 限制了人們的自由B. 有助于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良好的道德風尚C. 只是一種倡導,沒有強制力D. 只對成年人有約束作用二、材料分析題(共32分)15.(10分)材料:2025年,小輝在放學路上撿到一個錢包,里面有現金5000元和身份證等重要物品。小輝在原地等待失主無果后,將錢包交給了警察。后來失主找到小輝,為了表示感謝,失主拿出1000元作為酬金,但小輝堅決拒絕了。(1)小輝的行為體現了哪些中華傳統美德和民法典的哪些原則?(4分)(2)結合材料,談談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踐行民法典的相關原則。(6分)16.(10分)材料:2025年,15歲的小明瞞著父母,用自己積攢的零花錢在一家手機店購買了一部價值3000元的手機。小明的父母發現后,認為小明是未成年人,購買手機的行為未經他們同意,要求手機店退貨退款。手機店老板認為,手機已經賣出,且沒有質量問題,不同意退貨退款。(1)請你運用民法典的相關知識,分析小明購買手機的行為是否有效。(4分)(2)你認為小明的父母和手機店老板應該如何解決這一糾紛?(6分)17.(12分)材料: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購物、網絡借貸等網絡民事活動日益頻繁。但同時,網絡欺詐、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也時有發生。2025年,民法典針對這些網絡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如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對用戶信息負有保護義務,對網絡欺詐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等。(1)民法典對網絡問題作出規定有什么重要意義?(6分)(2)作為網絡用戶,我們在進行網絡民事活動時應該如何遵守民法典?(6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C 2.B 3.B 4.A 5.B 6.B 7.A 8.B 9.C 10.B 11.C 12.A 13.C 14.B二、材料分析題15.(1)體現了拾金不昧的中華傳統美德,以及民法典中的誠信原則和友善原則 。(4分)(2)在生活中,踐行誠信原則要求我們在民事活動中要誠實守信,不欺騙他人,如在買賣交易中如實告知商品信息等 。踐行友善原則,當他人遇到困難時,要像小輝一樣伸出援手,樂于助人 。在撿到他人財物時,要積極尋找失主或交給相關部門,不貪圖私利 。在與他人交往和從事民事活動時,要以這些原則為準則,做一個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好公民 。(6分)16.(1)小明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購買價值3000元手機的行為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不相適應,且未經其法定代理人(父母)同意或追認,所以小明購買手機的行為效力待定 。如果其父母不同意,該購買行為無效 。(4分)(2)小明的父母和手機店老板可以首先進行協商,友好溝通,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比如手機店老板適當退還部分款項 。如果協商不成,可以請求消費者協會等調解組織進行調解 。若調解也無法解決,還可以依據民法典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 。(6分)17.(1)①有利于規范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行為,保護網絡用戶的合法權益,如個人信息不被泄露等 。②有利于維護網絡交易秩序,保障網絡購物、網絡借貸等網絡民事活動的正常進行,促進互聯網經濟的健康發展 。③有利于解決網絡民事糾紛,減少網絡欺詐等違法行為的發生,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6分)(2)①增強法律意識,了解民法典中關于網絡民事活動的相關規定,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②在進行網絡購物、網絡借貸等活動時,仔細閱讀相關條款,謹慎簽訂合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③不進行網絡欺詐等違法活動,不泄露他人的個人信息,遵守網絡道德和法律規范 。④如果在網絡民事活動中遇到侵權等問題,要依據民法典及時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