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第二單元常見的動物2.2觀察一種動物核心素養(yǎng)目標:科學觀念:知道蝸牛身體上有殼、腹足、觸角(兩對)、眼睛、口等。知道蝸牛能對外界的觸碰產生反應。知道蝸牛運動緩慢,能利用腹足在不同的物體表面爬行。腹足做細波浪狀運動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跡。科學思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觀察蝸牛的外部特征、應激反應、運動方式。嘗試用科學詞匯描述觀察到的信息,能用簡圖畫出蝸牛的外形。探究實踐:愿意傾聽、分享他人有關蝸牛的發(fā)現,樂于表達自己的觀察發(fā)現。對蝸牛有探究興趣,并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態(tài)度責任:態(tài)度責任:認識到蝸牛是有生命的,要愛護小動物。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知道蝸牛身體上有殼、腹足、觸角(兩對)、眼睛、口等。觀察蝸牛的外部特征、應激反應、運動方式。嘗試用科學詞匯描述觀察到的信息,能用簡圖畫出蝸牛的外形。教學準備:教師:課件小組:蝸牛、棉簽、棉線、透明塑料片、竹棒、放大鏡、菜葉、樹枝。教學課時:第一課時復習回顧探索:到校園或田野里尋找動物,用圖畫記錄下來。提示:不驚動,不傷害動物,不損壞它們的家。復習回顧探索:到校園或田野里尋找動物,用圖畫記錄下來。安全提醒:不要被動物傷到。復習回顧探索:到校園或田野里尋找動物,用圖畫記錄下來。記下它們生活的地方。復習回顧探索:到校園或田野里尋找動物,用圖畫記錄下來。記下它們的樣子。復習回顧9新知導入聚焦一蝸牛是一種常見的小動物,它經常在草叢中活動。新知導入聚焦二蝸牛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點?新知導入視頻:觀察蝸牛新知講解探索一:觀察蝸牛的身體,并把它畫下來。提示:使用放大鏡時,不碰到觀察物體。新知講解探索一:觀察蝸牛的身體,并把它畫下來。提示:放大鏡,不要碰到蝸牛。新知講解探索一:觀察蝸牛的身體,并把它畫下來。新知講解蝸牛身體結構:口新知講解蝸牛身體結構:眼、觸角、殼新知講解它能聽到我們的聲音嗎?探索二:觀察蝸牛的反應。新知講解它吃菜葉嗎?探索二:觀察蝸牛的反應。新知講解用棉簽輕輕觸碰蝸牛的身體。探索二:觀察蝸牛的反應。新知講解在玻璃上探索三:觀察蝸牛的運動。新知講解在樹枝上探索三:觀察蝸牛的運動。新知講解蝸牛有腿嗎?探索三:觀察蝸牛的運動。新知講解研討一:蝸牛的身體有哪些特點?蝸牛的整個軀體包括眼、口、足、殼、觸角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貝殼新知講解人類模仿蝸牛動作的科學依據在于蝸牛粘液的特性和蝸牛爬行的原理。研討二:我們能模仿它的動作嗎?新知講解當蝸牛遇到危險時,它的頭和足便縮回殼內,并分泌出粘液將殼口封住。研討三:蝸牛遇到危險時,有什么反應?新知講解生物外殼:蝸牛有一個生物外殼,可以保護自己。分泌唾液:蝸牛可以分泌出一種唾液,這種唾液可以制約天敵蝎子蜈蚣等。修復自身:蝸牛修復自身的能力很強,具有極高的忍耐性,生存能力驚人。自我進食和行動:蝸牛一經孵化,就會自己進食和行動。研討四:蝸牛有哪些本領?新知講解班級記錄單有口有眼有粘液拓展延伸觀察和蝸牛一樣身體很軟的動物。螺類動物的外形特征主要包括:螺旋形的貝殼、花紋、突起物(如棘、肋、疣狀突)、殼層的數目、殼口的方向以及足部的發(fā)達程度。拓展延伸觀察和蝸牛一樣身體很軟的動物。蛞蝓的外形特點是身體柔軟、光滑無外殼,體表顏色多樣,如暗黑色、暗灰色、黃白色或灰紅色。它有兩對觸角,拓展延伸觀察和蝸牛一樣身體很軟的動物。蛤屬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無脊椎動物,已知12,000多種,其中約500種棲于淡水,其余的為海棲,雙殼類通常棲于砂質或泥質的水底。拓展延伸視頻:保護動物。課堂練習1)下列不會游泳的動物是( )。A.烏龜 B. 野鴨 C.蚱蜢(2)蝴蝶有( )對翅膀,( )對足,( )對觸角。A.4 2 B.2 3 1 C.1 8 2(3)松鼠是下列( )種動物。A.爬行動物 B.昆蟲 c.哺乳動物(4)下列動物中不是同一類的是( )。A.烏龜和松鼠 B.螞蟻和蚱蜢 c.大雁和喜鵲C.B.B.B.C.A.課堂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觀察一種動物,知道蝸牛身體上有殼、腹足、觸角(兩對)、眼睛、口等。知道蝸牛運動緩慢,能利用腹足在不同的物體表面爬行。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給蝸牛建個“家”,課后請大家認真預習。作業(yè)布置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觀察螺,并說說它的身體特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4)教科版一下二單元2-2-1觀察蝸牛.mp4 (05)教科版一下二單元2-3-2保護動物.mp4 2.2024教科版一年級科學下冊2.2觀察一種動物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