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龍港市青華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月考科學試題1.(2025七下·蒼南月考)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健康問題受到了社會的關注。下列做法有利于我們身心健康的是( )A.青春期精力旺盛,經常通宵玩游戲B.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持樂觀心態C.為保持身材,經常不吃或少吃早餐D.拔掉身上的體毛,使皮膚更光潔2.(2025七下·蒼南月考)疫情防控期間學校每周對教室進行消毒,84消毒液是一種以次氯酸鈉為主要成分的含消毒劑,可以為環境消毒也可以為物體表面消毒,這里氯是指( )A.單質 B.原子 C.離子 D.元素3.(2025七下·蒼南月考)1911年,盧瑟福用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發現有絕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于是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這個“核”是指圖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4.(2025七下·蒼南月考)概念圖常用于表述各科學概念之間的聯系。下列概念圖準確的是( )A. B.C. D.5.(2025七下·蒼南月考)用高能粒子轟擊原子核是研究微觀粒子的一種方法。1934年,意大利科學家費米用中子轟擊軸原子(質子數為92,元素符號為U),得到了一種質量增加的原子。他公開宣布發現了93號元素,被科學界認可,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38年,德國科學家哈恩在重復費米的實驗后,發現費米實驗中得到的是56號鋇元素,并用下圖所示模型來定義這一變化。費米知道后,立即重復哈恩的實驗,結果證實自己錯了,費米坦率地檢討并糾正了錯誤。請結合材料分析,以下觀點不正確的是( )A.面對前人的觀點要敢于質疑B.科學結論的得出要依據客觀事實C.對科學的認識是一個不斷修正、完善的過程D.該原子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6.(2025七下·蒼南月考)受精后花的變化:子房壁、胚珠的珠被、受精卵分別發育成( )A.種皮、 胚乳、 果皮 B.胚乳、 胚、 種皮C.果皮、 種皮、 胚 D.種皮、 果皮、 胚7.(2025七下·蒼南月考)錢塘四季美不勝收,錢塘綠道邊的月見草綻放,蝴蝶輕舞,江海濕地還能看到戴勝等鳥類。下列說法正確的( )A.圖示生物①不能進行新陳代謝B.圖示生物①和②的區別在于有無生命,②和③的區別在于能否飛行C.圖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細胞結構和遺傳物質D.圖示生物①②③的結構層次均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生物8.(2025七下·蒼南月考)下列有關同位素原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同位素原子是指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電子數的同類原子B.氫有氕、氘、氚三種同位素原子C.同位素原子可作為示蹤原子,如喂食含同位素的飼料來跟蹤牛的消化吸收情況D.普通的碳—14原子可測定古代生物的死亡年代9.(2025七下·蒼南月考)細胞分化產生不同類型的細胞。下列無脊椎動物中,不經歷細胞分化的是( )A.草履蟲 B.瓢蟲 C.蛔蟲 D.蝗蟲10.(2025七下·蒼南月考)自然界中的許多植物都是靠蜜蜂來傳粉。如圖所示植物其傳粉方式和花的類型判斷正確的是( )A.自花傳粉,蟲媒花 B.異花傳粉,風媒花C.異花傳粉,蟲媒花 D.自花傳粉,風媒花11.(2025七下·蒼南月考)如圖所示是某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兩種種子的營養物質都儲存在④中,滴加碘液會變藍B.菜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③C.兩種種子中的胚都由①②③組成D.兩種種子結構的區別之一是④的數量不同12.(2025七下·蒼南月考)受精卵的形成場所和胚胎發育的主要場所分別是( )A.子宮、 子宮 B.輸卵管、子宮C.卵巢、輸卵管 D.卵巢、子宮13.(2025七下·蒼南月考)如圖是被子植物一生的相關結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A萌發時所需的外界環境是適宜的溫度、一定量的水分、充足的陽光;②要形成C,B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大過程;③B的主要任務是結果,要結果必須有雌蕊,所以B的主要成分是雌蕊;④C中的果皮是裸子植物所沒有的;⑤我們吃的蘋果、梨、桃等水果,被吃掉的部分是由D的子房壁發育而來的;⑥E是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它的一生中共出現了6種器官,其中和生殖相關的器官是花、果實、種子。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14.(2025七下·蒼南月考)人類新生命的孕育和誕生是通過兩性生殖系統來完成的。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睪丸和卵巢分別是男性和女性的主要性器官B.睪丸和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生殖細胞,分泌性激素C.人體受精及胎兒發育的場所分別是輸卵管和子宮D.胎兒形成和出生的順序是:受精卵→胚胎→胚泡→胎兒→分娩15.(2025七下·蒼南月考)下表中的各組概念,與右圖關系相符的是( )選項 1 2 3A 植物生殖方式 無性生殖 營養繁殖B 可見光 紫外線 紅外線C 二力平衡條件 大小相等 方向相同D 太陽系 地球 火星A.A B.B C.C D.D16.(2025七下·蒼南月考)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一代代科學家不斷地發現和提出新的原子結構模型。(1)以下是科學家及其提出的原子結構假設模型(如圖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結構模型建立先后順序的是 。(2)2022年4月26日,我國首次國產化碳-14批量生產在中核集團秦山核電站啟動。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有6個質子,8個中子)原子結構的是 。A.B.C.D.17.(2025七下·蒼南月考)興趣小組同學在校園勞動基地開展種植番茄活動,圖甲為番茄的生長發育過程。(1)播種不在冬季而選擇在春季的原因是 。(2)番茄幼苗由種子中胚發育而來,胚是由 發育而來。(3)番茄內部有許多白籽如圖乙,這與雌蕊中 的數量有關。18.(2025七下·蒼南月考)某種桃的果實個大味甜,果農一般都采用上圖中的方法來處理,這種方法屬于 繁殖,這種培育方式的優點是 。19.(2025七下·蒼南月考)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1)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其模型圖與下列選項中最符合的是 ;(用編號表示)①葡萄干面包模型 ②分層結構模型③電子云模型 ④核式結構模型(2)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繪制圖像,符合實驗現象的圖像是_________。A. B.C. D.20.(2025七下·蒼南月考)許多微生物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威脅,但有些微生物對人類是有益的,例如酸奶中的乳酸桿菌,可以食用的蘑菇、木耳等。其中乳酸桿菌是一種 (選填“細菌”或“真菌”);乳酸桿菌與蘑菇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 。21.(2025七下·蒼南月考)為了使果實香甜的水蜜桃盡快結出果實,可以將它和生命力頑強的進行嫁接,示意圖如下圖。其中,接穗①應該選用水蜜桃樹的枝干,而砧木應當選用山桃樹干。嫁接過程中保證成功的關鍵使兩者的 緊密貼合,最終結出的果實是 。(選填:“水蜜桃”或“山桃”)22.(2025七下·蒼南月考)大蒜是常見的食物,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1)大蒜被稱為“地里長出來的抗生素”,對多種真菌、細菌具有抑制和滅殺作用。從細胞結構角度看,真菌細胞不同于細菌細胞的結構是其具有 。(2)某科研人員取不同濃度大蒜汁對大腸桿菌、酵母菌、曲霉進行“抑菌效果對比”實驗,數據記錄如圖所示。已知抑菌圈越大,抑菌效果越好。據圖可知大蒜汁對 的抑菌效果最好。23.(2025七下·蒼南月考)蒲公英種子有形似降落傘的冠毛,如圖甲,種臍是其萌發時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種子落地時,在冠毛作用下使得種臍總會觸地。某科研小組為研究蒲公英種子萌發的最適溫度進行實驗:①選擇顆粒飽滿的蒲公英種子300粒,平均分成5組,放置在帶有濕潤濾紙的培養皿中;②將5個培養皿分別放置在不同溫度(10℃、15℃、20℃、25℃、30℃)的恒溫箱中;③每隔一定時間記錄各培養皿中萌發種子的數量,并計算發芽率,繪制圖像如圖乙。(1)每組選用60顆種子而不用1顆種子的目的是 。(2)分析圖乙數據,可得出的結論為 。(3)科學小組進一步實驗:將若干顆粒飽滿的蒲公英種子分成兩組,一組去除冠毛,另一組不做處理,將種子播撒在同一自然環境中。研究發現:同等條件下,有冠毛的種子萌發率比無冠毛種子的高。請推測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 24.(2025七下·蒼南月考)下面是發現抗生素——青霉素的弗萊明先生所進行的探索過程:①觀察及對問題的認識;培養細菌的培養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其周圍沒有細菌生長。為什么出現這種現象?②進行實驗把青霉菌就在培養液中培養,然后觀察這種培養液對細菌生長的影響。③結果:這種培養液阻止了細菌的生長和繁殖。④弗菜明先生在持續的研究中分離出這一物質,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將它命名為青霉素。[說明]在實驗室里培養細菌、真菌常用瓊脂配制成的固體培養基,如圖(1);某些菌類需要添加特殊的培養液才能正常生長,如圖(2)。(1)作為這一實驗的假設,下列各項中最為恰當的是 A.青霉菌能產生有利于人類的物質B.青霉菌污染了細菌生長的培養基C.青霉菌可能產生有利于細菌繁殖的物質D.青霉菌可能產生不利于細菌繁殖的物質(2)為了證明青霉素確實是由青霉菌產生的而不是由培養液中的其他物質產生的,則應設計對比實驗,其實驗方法是在對照組①的培養液中 ,然后觀察細菌的生長和繁殖。(3)有人認為設立以上對比實驗還不夠嚴密,應再增加一個對照組②,其設置方法是加入已殺死的青霉菌,只有實驗結果為 時,才能充分證明青霉菌產生可阻止細菌繁殖的青霉素。25.(2025七下·蒼南月考)在探究種子萌發需要哪些條件的實驗中,我們采用如圖所示器材進行探究。結果在實驗條件下,甲組的B種子先萌發。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同一組的A、B種子,得出萌發和 因素的關系;完全浸沒在水中的C種子,缺少 這一條件,所以很難發芽;針對實驗對象種子,請你提出一條改進措施: 。如果已知該種子最適合萌發溫度在20℃-40℃之間,則實驗如何改進?(設計實驗步驟) 26.(2025七下·蒼南月考)在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時,小明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取4個罐頭瓶,編號1-4,每一瓶底放6層餐巾紙,每一瓶中放入10粒大豆種子于餐巾紙上。②將1-4號瓶做了下表所示不同的處理,5天后取出觀察到如表所示的實驗現象。請回答:編號 處理方法 實驗現象1 不做處理 蓋上瓶蓋 放入25℃的培養箱中 不萌發2 不做處理 蓋上瓶蓋 放入5℃的培養箱中 不萌發3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紙濕潤 蓋上瓶蓋 放入5℃的培養箱中 不萌發4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紙濕潤 蓋上瓶蓋 放入25℃的培養箱中 萌發(1)1號瓶與 號瓶組合,可以形成一組對照實驗,探究的是 對種子萌發的影響;(2)比較分析3號瓶和4號瓶的實驗結果,能得出的結論是 ;(3)4號瓶中有1粒種子沒有萌發,可能原因是 。27.(2025七下·蒼南月考)閱讀以下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日本核廢水的排放引起了民眾囤鹽恐慌,被污染的海水中含有的I-131 是碘的一種放射性元素;【材料二】核廢水中含有三種水,分別是水 (H2O)、重水(2H2O)和超重水(3H2O);【材料三】一個氘 (2H)原子中有1個質子和1個中子;一個氚原子 (3H)中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材料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射線的過程叫做衰變,超重水(3H2O)中的氚(3H)元素會發生β-衰變,在這個過程中,氚原子核內一個中子會變成一個質子。(1) 加碘食鹽中的碘元素是I-127, 則I-127和I-131互為碘的 。(2) 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中共有 種元素。(3) 超重水 (3H2O) 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4)當核廢水中的氚(3H)元素發生β-衰變時,會變成 (填元素符號)。28.(2025七下·蒼南月考)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湯姆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后,才引起人們對原子結構模型的探索。【提題】電子帶負電,原子不帶電,說明原子內存在著帶正電荷的部分,它們是均勻還是集中分布呢?【實驗】盧瑟福進行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1)放射源-放射性物質放出α粒子(帶正電荷),質量是電子質量的7000倍;(2)金箔-作為靶子,厚度1um,重疊了3000層左右的原子;(3)熒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發出閃光;(4)通過顯微鏡觀察閃光,且通過360度轉動可觀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達情況。【證據】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猜想與假設】α粒子遇到電子后,運動方向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釋與結論】(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 (填“會”或“不會”)發生大角度散射。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層金原子,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 ;A.原子的質量是均勻分布的 B.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3)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究經歷了三個過程,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你認為原子結構是下圖的 。29.(2025七下·蒼南月考)“黃巖蜜桔甲天下”—枯樹生長到一定時期,經過開花、接粉、受精后,子房吸收充足的營養物質發育成果實。一般情況下,桔樹所開的花數量很多。但往往結出的果實數量會少很多。試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30.(2025七下·蒼南月考)據圖完成精子和卵細胞的“對話”;([_______]內填序號,橫線上填名稱)(1)精子:我叫精子,是由爸爸的主要性器官 產生的。(2)卵細胞:我是卵細胞,我來自媽媽的[ ] 。(3)精子:我的兄弟可多了,為了獲得卵細胞的芳心,兄弟間要進行搶親比賽,獲勝者將在[ ] 內與卵細胞結合,完成“婚禮”。(4)卵細胞:希望我“婚禮”后發育成小帥哥,出生前,他舒適地生活在[ ] 里。31.(2025七下·蒼南月考)一個受精卵可發育成長為一個小帥哥或小美女,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奇妙。下圖所示為受精卵發育為人體的過程,請分析回答問題:(1)圖中①②③表示細胞的 過程,④表示細胞的 。(2)B屬于 ,人體的結構層次比植物體結構多了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身心健康是健康的身體和愉快正常的心態。【解答】A.青春期是身體發育的高峰期,經常通宵玩游戲,不利于身體發育,A錯誤。B.積極鍛煉身體,有助于身體的健康發育,而保持樂觀的心態,有利于心理健康發展,B正確。C.經常不吃或少吃早餐,不利于身體的營養需求,不利于身體健康,C錯誤。D.體毛一旦被拔掉,細菌就可能通過原來體毛的孔進入到毛囊,引起毛囊炎,D錯誤。故答案為:B。2.【答案】D【知識點】元素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據元素的定義判斷。【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統稱,因此84消毒液中的氯指的是氯元素,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3.【答案】B【知識點】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由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得出的結論是: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原子核體積很小;由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根據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得出的結論是:原子核帶正電荷。【解答】由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得出的結論是: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原子核的體積很小;由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根據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得出的結論是:原子核帶正電荷。于是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這個“核”是指原子核,就是圖中的乙。故答案為:B。4.【答案】B【知識點】花的結構【解析】【分析】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頭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繼續發育,子房各部分的發育情況為:【解答】植物開花,經過傳粉和受精過程后,花萼、花冠、花蕊等結構一般都逐漸凋落,雌蕊的子房卻慢慢膨大起來,可見,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卵發育成胚,B正確。故答案為:B。5.【答案】D【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以及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分析。【解答】A、面對前人的觀點要敢于質疑,而不是簡單的迷信和盲從,故選項說法正確。B、科學結論的得出要依據客觀事實,在實驗和實踐的基礎上發現和歸納,故選項說法正確。C、人類對科學的認識是一個不斷修正、完善的過程,在研究過程中允許出現偏差或錯誤,故選項說法正確。D、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可分,該原子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說法錯誤。故答案為:D。6.【答案】C【知識點】花的結構【解析】【分析】根據花和果實的對應關系判斷。【解答】 根據題意可知,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的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卵發育成胚。故選C。7.【答案】C【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結構與層次【解析】【分析】(1)生物的主要特征有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繁殖后代、遺傳變異、應激性、適應并影響環境等。(2)圖中的月①見草屬于被子植物,②蝴蝶屬于節肢動物中的昆蟲,③戴勝屬于鳥類。【解答】AD、月見草屬于植物,能進行新陳代謝,植物的結構層次中沒有系統,故AD錯誤。BC、月見草屬于植物、蝴蝶、戴勝屬于動物,都是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都具有細胞結構和遺傳物質。戴勝屬于鳥類,戴勝和蝴蝶都會飛,故B錯誤、C正確。故答案為:C。8.【答案】A【知識點】同位素【解析】【分析】(1)同位素原子的定義:同位素原子是指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同類原子。原子呈電中性,質子數等于電子數,所以同位素原子電子數相同。(2)常見同位素實例:氫元素有氕、氘、氚三種同位素原子,這是同位素的典型例子。(3)同位素原子的應用:同位素原子可作為示蹤原子,利用其放射性等特性跟蹤物質的變化和轉移,比如在生物消化吸收研究中的應用,以此判斷選項 C;碳 - 14 具有放射性且半衰期固定,可用于測定古代生物的死亡年代。【解答】A、同位素原子是指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同類原子,說法錯誤;B、氫有氕、氘、氚三種同位素原子,說法正確;C、同位素原子可作為示蹤原子,如喂食含同位素的飼料來跟蹤牛的消化吸收情況 ,說法正確;D、普通的碳—14原子可測定古代生物的死亡年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A。9.【答案】A【知識點】單細胞生物【解析】【分析】 經過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在遺傳物質的作用下,其形態、結構、功能隨著細胞的生長出現了差異,就是細胞的分化。【解答】 瓢蟲、蝗蟲(節肢動物)、蛔蟲(線蟲動物)都屬于多細胞的動物,都要經歷細胞分化形成組織,而草履蟲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屬于單細胞生物,不經歷細胞分化,故A符合題意,而B、C、D錯誤。故選A。10.【答案】C【知識點】花的結構;傳粉及其途徑【解析】【分析】(1)傳粉方式:傳粉方式分為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自花傳粉是指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異花傳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圖中植物依靠蜜蜂傳粉,花粉會從一朵花傳到另一朵花,屬于異花傳粉。(2)花的類型:花根據傳粉媒介不同分為蟲媒花和風媒花。蟲媒花一般具有鮮艷的顏色、芳香的氣味和甜美的花蜜,吸引昆蟲傳粉;風媒花則花粉多而輕,容易被風吹散傳播。圖中植物依靠蜜蜂傳粉,所以是蟲媒花。【解答】自然界中的許多植物都是靠蜜蜂來傳粉的。對于這樣的植物的花屬于蟲媒花,進行異花傳粉。故答案為:C。11.【答案】D【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兩種種子的結構不同,結合種子萌發的知識判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菜豆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④子葉里,玉米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⑥胚乳里,故A錯誤;B.大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②胚根,故B錯誤;C.根據題意可知,植物的幼體是胚,由①胚軸、②胚根、③胚芽、④子葉組成,故C錯誤;D.玉米種子的子葉有1片,菜豆種子的子葉有2片,故D正確。故選D。12.【答案】B【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解析】【分析】 睪丸產生的精子和卵巢產生的卵細胞都是生殖細胞。含精子的精液進入陰道后,精子緩慢通過子宮,在輸卵管內與卵細胞相遇,一個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斷進行細胞分裂,逐漸發育成胚泡。胚泡緩慢移動到子宮,最終植入子宮內膜,這是懷孕。胚泡中細胞繼續分裂和分化,逐漸發育成胚胎,并于懷孕后8周左右發育成胎兒--開始呈現人的形態。胎兒生活在子營內半透明液體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取所需營養物質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廢物。一般懷孕到第40周,胎兒發育成熟。成熟胎兒和胎盤從母體陰道排出,這個過程叫分娩。【解答】 輸卵管輸送卵細胞,是受精的場所;子宮是胚胎、胎兒發育的場所;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營養物質和氧氣。胎盤是胎兒和母體交換物質的器官。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3.【答案】C【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條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是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而非充足的陽光。(2)果實和種子形成過程:一朵花要形成果實(C)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大生理過程,這是植物生殖的關鍵環節。(3)花的結構與功能:花(B)的主要功能是繁殖后代,要結果實必須有雌蕊,雌蕊能接受花粉完成受精進而發育成果實,所以花的主要部分是雌蕊和雄蕊。(4)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區別:裸子植物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種子有果皮包被,果實由果皮和種子組成。(5)果實發育:在果實發育過程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像蘋果、梨、桃等水果我們食用的部分主要是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來。(6)綠色開花植物器官:綠色開花植物(E)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其中花、果實、種子與生殖有關,屬于生殖器官。(7)圖中是被子植物一生的相關結構,圖中A是種子、B是花、C是果實、D是子房、E是植物體。【解答】①A是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是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自身的條件是完整的有活力的胚,①錯誤;②C是被子植物的果實,綠色開花植物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大過程,②正確;③B是花,一朵花主要的結構是花蕊,經過傳粉受精后,才能結出果實和種子,③錯誤;④C屬于被子植物的果實,裸子植物的種子是裸露的,沒有果皮包被著,因此C果實中的果皮是裸子植物所沒有的,④正確;是由D的子房壁發育而來的,⑤正確;⑥E是一株綠色開花植物,它的一生中共有六種器官,其中和生殖有關的器官是花、果實、種子,營養器官是根、莖、葉,⑥正確。故答案為:C。14.【答案】D【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生殖細胞包括睪丸產生的精子和卵巢產生的卵細胞,含精子的精液進入陰道后,精子緩慢地通過子宮,在輸卵管內與卵細胞相遇,有一個精子進入卵細胞,與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斷進行分裂,逐漸發育成胚泡;胚泡緩慢地移動到子宮中,最終植入子宮內膜,這是懷孕;胚泡中的細胞繼續分裂和分化,形成組織,并進一步形成器官,逐漸發育成胚胎,并于懷孕后8周左右發育成胎兒,胎兒已具備人的形態;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中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每時每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的。懷孕到40周左右,胎兒發育成熟,成熟的胎兒和胎盤一起從母體的陰道排出的過程是分娩,分娩的結束標志著嬰兒的誕生。【解答】A、睪丸能夠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卵巢能夠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因此睪丸和卵巢分別是男性和女性的主要性器官,A不符合題意;B、睪丸和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生殖細胞,分泌性激素,B不符合題意;C、當精子進入陰道,與卵巢排出的卵細胞在輸卵管中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斷分裂,之后移入子宮,在子宮內發育,因此人體受精及胎兒發育的場所分別是輸卵管和子宮,C不符合題意;D、胎兒形成和出生的順序是: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兒→分娩,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5.【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太陽系的組成【解析】【分析】A、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區別是有無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據此分析;B、根據可見光的概念進行分析;C、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進行分析;D、根據太陽系的組成進行分析。題圖中的邏輯關系是1包含2和3;2與3之間是并列關系。【解答】A、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營養繁殖屬于無性生殖,與題圖不符,A錯誤。B、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紫外線和紅外線都不屬于可見光,與題圖不符,B錯誤。C、二力平衡條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不是相同,C錯誤。D、地球、火星都屬于太陽系,與題圖相符,D正確。故答案為:D。16.【答案】③①②;C【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1)回顧化學史中原子結構模型的發展歷程,明確道爾頓、湯姆生、盧瑟福提出原子結構模型的時間先后順序。(2)依據原子的構成知識,碳-14原子有6個質子,8個中子,核外電子數等于質子數為6個。分析各個選項中表示的質子、中子和電子的數量是否符合碳-14原子的結構。【解答】(1)原子的模型先后經歷了實心模型、棗糕模型和核式模型,符合原子結構模型建立先后順序的是③①②;(2)我國首次國產化碳-14批量生產在中核集團秦山核電站啟動。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有6個質子,8個中子)原子結構的是C。17.【答案】春季溫度適宜,有利于種子的萌發;受精卵;胚珠【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2)一朵花經過傳粉、受精后,子房的發育情況為:【解答】(1)種子萌發需充足的空氣,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播種不在冬季而選擇在春季的原因是春季溫度適宜,有利于種子的萌發。(2)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故胚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3)番茄內部有許多白籽,白籽是番茄的種子,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故與雌蕊中胚珠的數量有關。18.【答案】營養;繁殖速度快,保持親本優良性狀【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 營養繁殖的方法包括分離繁殖、扦插繁殖、壓條繁殖和嫁接繁殖。營養繁殖能保持品種的優良遺傳性狀、比種子繁殖成苗快、選材容易,據此分析解答。【解答】某種桃的果實個大味甜,果農一般都采用上圖中的方法來處理,這種方法屬于營養繁殖,這種培育方式的優點是:繁殖速度快,保持親本優良性狀。19.【答案】(1)④(2)A【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和太陽系的行星模型相似;α粒子散射實驗中,只有極少數α粒子發生較大角度的偏轉。【解答】(1)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其模型圖④最符合。(2)只有極少數a粒子發生極大角度的偏轉,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其模型圖④最符合。(2)只有極少數a粒子發生極大角度的偏轉,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0.【答案】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細菌和真菌的區別:比較內容 細菌 真菌個體大小 單細胞 單細胞類型,也有多細胞的類型細胞結構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只有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營養方式 異養 異養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解答】乳酸菌屬于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蘑菇屬于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因此蘑菇與乳酸桿菌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乳酸菌細胞內有無成形的細胞核。21.【答案】形成層;水蜜桃【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1)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2)圖甲為枝接,其中的①接穗、②砧木;圖乙芽接,其中的③接穗、④砧木。【解答】嫁接是把一株植物體的芽或帶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體上,使它們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體。嫁接時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砧木,保證嫁接成功的關鍵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嫁接不需要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屬于無性生殖,能保持接穗的優良性狀。因此接穗①應該選用水蜜桃樹的枝干,而砧木應當選用山桃樹干,最終結出的果實是水蜜桃。22.【答案】細胞核;酵母菌【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1)細菌和真菌細胞結構差異:細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 DNA 集中的區域;真菌屬于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細胞核。所以從細胞結構角度看,真菌細胞不同于細菌細胞的結構是其具有成形的細胞核。(2)分析實驗數據判斷抑菌效果:通過觀察圖表中不同濃度大蒜汁對大腸桿菌、酵母菌、曲霉產生的抑菌圈大小,依據 “抑菌圈越大,抑菌效果越好” 這一條件,對比三種菌對應的抑菌圈大小,從而確定大蒜汁對哪種菌抑菌效果最好。【解答】(1)細菌和真菌都是具有細胞結構的微生物,兩者細胞基本結構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只不過細菌細胞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而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2)由圖丙可知,大蒜汁濃度相同時,酵母菌的抑菌圈最大,所以對酵母菌的抑菌效果最好。23.【答案】避免偶然性,減少誤差;蒲公英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冠毛有利于種子吸水,種子萌發需要一定的水分【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種子的萌發需要的條件有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其中環境條件有: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2)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觀察圖乙中不同溫度下蒲公英種子發芽率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對比不同溫度對應的最終發芽率數值,找出在哪個溫度范圍內發芽率最高,進而得出關于蒲公英種子萌發最適溫度的結論。(3)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原因:已知有冠毛的種子萌發率比無冠毛種子高,結合題目中冠毛能使種臍觸地這一特點,以及種子萌發需要水分等條件,推測冠毛在種子萌發過程中對水分吸收等方面的作用,從而解釋這一現象。【解答】(1)每組選用60顆種子而不用1顆種子可以排除偶然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即避免偶然性,減少誤差。(2)根據圖乙的曲線可知,環境溫度為15℃、20℃時種子的萌發率較高。可得出的結論為:蒲公英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3)種臍是蒲公英種子萌發時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因此,有冠毛的種子萌發率比無冠毛種子高的原因是:冠毛有利于種子吸水,種子萌發需要一定的水分。24.【答案】D;不加青霉素;細菌的生長不受到抑制【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1)實驗假設的確定:根據實驗中觀察到青霉菌周圍沒有細菌生長這一現象,分析各個選項與該現象的關聯性,合理的假設應圍繞青霉菌對細菌繁殖的影響展開,且要符合現象所呈現的邏輯。(2)對照實驗設計原理:要證明青霉素由青霉菌產生而非培養液中其他物質,需設置對照實驗。對照實驗的關鍵在于控制單一變量,即一組有青霉菌,另一組沒有青霉菌,其他條件相同,通過觀察細菌生長情況來判斷。(3)對照實驗的嚴密性考量:為確保實驗更嚴密,增加一組加入已殺死青霉菌的對照組。從細菌生長繁殖的角度分析,只有當這組中細菌能正常生長繁殖,才能充分說明是活的青霉菌產生了阻止細菌繁殖的青霉素。【解答】(1)弗萊明在進行實驗之前,對觀察到的現象青霉素能抑制細菌生長進行了假設,該假設是:青霉菌可能產生了不利于細菌繁殖的物質,所以D正確。(2)為了證明青霉素確實是青霉菌產生的,而不是培養液或培養基中的其他物質引起的,則應設計對照實驗,方法是設置一組不加青霉素培養液的培養基,看上面有無細菌生長,這一組就是對照組。實驗變量是:是否有青霉素。若對照組實驗結果為有細菌生長,則整個實驗的結論是青霉菌能抑制細菌生長。(3)若再增加一個對照組②,其設置方法是加入已殺死的青霉菌,只有實驗結果為細菌的生長不受到抑制時,才能充分證明青霉菌產生可阻止細菌繁殖的青霉素。25.【答案】水分;空氣;應該改為用多粒種子;將甲組種子的溫度控制在20℃~40℃之間某一適宜溫度【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種子的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2)分析種子萌發與水分的關系:甲組中 A 種子和 B 種子所處溫度等條件相同,唯一變量是水分(A 種子接觸水少,B 種子接觸水多),通過對比二者萌發情況,可得出種子萌發和水分因素的關系。(3)分析 C 種子難萌發的原因:完全浸沒在水中的 C 種子,水會隔絕空氣,使其缺少充足的空氣這一萌發條件,所以很難發芽。【解答】甲組A和B唯一不同的變量是水分,A種子缺乏一定的水分種子不萌發,B種子有一定的水分種子萌發,因此“通過比較甲組A和B”,得出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是必須有一定的水分。完全浸沒在水中的C種子,缺少空氣這一萌發條件,所以很難發芽。1粒種子數量太少,會有偶然性,實驗誤差較大,實驗結果不能說明一般性。所用種子的數量要多。因此“甲、乙、丙各組中A、B和C種子各一粒進行實驗”,針對實驗對象種子,請提出一條實驗改進措施:應該改為用多粒種子(或用20粒種子)。如果已知該種子最適合的萌發溫度在20℃~40℃之間,則實驗改進措施是將甲組種子的溫度控制在20℃~40℃之間某一適宜溫度。26.【答案】4;水分;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種子的胚已死(或種子處于休眠期)【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種子的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3)分析種子未萌發的原因:種子萌發不僅需要適宜的環境條件(如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還要求種子自身具備完整而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發育的營養物質等。4 號瓶環境條件適宜,有 1 粒種子未萌發,需從種子自身角度找原因。【解答】(1)對照實驗具有變量的唯一性,表中有兩組對照,1和4變量是水分,說明種子的萌發需要適量的水分;3和4變量是溫度,說明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2)3和4變量是溫度,比較分析3號瓶和4號瓶的實驗結果,能得出的結論是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3)種子的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4號瓶中有1粒種子沒有萌發,最可能的原因是種子的胚已死(或胚不完整、種子處于休眠期)。27.【答案】同位素;兩;22;He【知識點】同位素;相對分子質量【解析】【分析】(1)根據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元素互為同位素分析;(2)根據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分析;(3)根據相對分子質量計算方法分析;(4)根據質子數分析。【解答】(1)I-127與I-131是碘元素形成的兩種不同的單質,互為碘的同位素;(2) H、2H、3H的原子中都有1個質子,屬于氫元素,所以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中共有2種元素;(3)一個氚原子 (3H)中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3H的相對原子質量=1+2=3,故超重水 (3H2O) 的相對分子質量=2×3+16=22;(4)一個氚原子 (3H)中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超重水(3H2O)中的氚(3H)元素會發生β-衰變,在這個過程中,氚原子核內一個中子會變成一個質子,所以會變成含有2個質子的氦原子,符號為He。28.【答案】不會;原子核;B;C【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1)α粒子帶走正電,若原子中正電均勻分布,由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可知,大部分粒子的運動方向將發生改變。(2)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沒有受到斥力的影響,可知原子大部分空間是空的。(3)原子中原子核帶正電且體積小。【解答】(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不會發生偏轉,而大多數發生了偏轉,說明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且正電荷不是均勻分布的。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原子核。(2)原子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使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故答案為:B。(3)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說明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間,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這是因為原子核帶正電荷且質量很大,阿爾法粒子也帶正電荷,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和阿爾法粒子被質量較大的原子核彈回。故答案為:C。29.【答案】桔花多,形成的果實多,由于營養一定,每個果實分到的營養少會導致發育不良,最后果實數量減少很多。【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1)植物要形成果實,需經歷開花、傳粉、受精過程,受精完成后子房發育成果實 。(2)植物體內的營養物質總量有限,果實發育需要消耗大量營養。(3)傳粉過程存在多種影響因素,并非所有花的雌蕊都能成功受精。(4)環境因素(如溫度、水分、光照等)和生物因素(如病蟲害等)會影響花的發育、受精及果實的形成。【解答】綠色開花植物生長到一定時期,經過開花、傳粉、受精后,子房吸收充足的營養物質才能發育成果實。桔花多,形成的果實多,由于營養一定,每個果實分到的營養少會導致發育不良,最后果實數量減少很多。30.【答案】(1)睪丸(2)1;卵巢(3)2;輸卵管(4)3;子宮【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人體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男性生殖系統包括:睪丸、附睪、輸精管、前列腺、精囊腺、陰莖等。睪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產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附睪主要有貯存精子的作用;精囊腺和前列腺產生的黏液與精子一起,形成精液。人體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女性生殖系統:包括內、外生殖器官及其相關組織。圖中1是卵巢、2是輸卵管、3是子宮、4是陰道。【解答】(1)睪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夠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2)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夠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3)含精子的精液進入陰道后,精子緩慢地通過子宮,在輸卵管內與卵細胞相遇,有一個精子進入卵細胞,與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卵細胞與精子結合成受精卵的場所是輸卵管。(4)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胎兒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故子宮是人體胚胎發育的場所。(1)睪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夠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2)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夠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3) 含精子的精液進入陰道后,精子緩慢地通過子宮,在輸卵管內與卵細胞相遇,有一個精子進入卵細胞,與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卵細胞與精子結合成受精卵的場所是輸卵管。(4)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胎兒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故子宮是人體胚胎發育的場所。31.【答案】分裂;分化;器官;系統【知識點】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結構與層次【解析】【分析】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從圖中可以可知:①、②、③過程只是細胞數量的增加,表示分裂,④過程在形態、結構等方面出現了差異,表示細胞分化。【解答】(1)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受精卵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這些細胞后來一小部分仍然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失去了分裂能力。在發育過程中,這些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們在形態、結構上也逐漸發生了差異性的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從圖中可以可知:①、②、③過程只是細胞數量的增加,表示分裂,④過程在形態、結構等方面出現了差異,表示細胞分化。(2)A1、A2、A3、A4在結構層次上屬于組織,組織構成器官,B屬于器官。動物體和人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與動物體和人體相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沒有系統。即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1 / 1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龍港市青華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月考科學試題1.(2025七下·蒼南月考)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健康問題受到了社會的關注。下列做法有利于我們身心健康的是( )A.青春期精力旺盛,經常通宵玩游戲B.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持樂觀心態C.為保持身材,經常不吃或少吃早餐D.拔掉身上的體毛,使皮膚更光潔【答案】B【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身心健康是健康的身體和愉快正常的心態。【解答】A.青春期是身體發育的高峰期,經常通宵玩游戲,不利于身體發育,A錯誤。B.積極鍛煉身體,有助于身體的健康發育,而保持樂觀的心態,有利于心理健康發展,B正確。C.經常不吃或少吃早餐,不利于身體的營養需求,不利于身體健康,C錯誤。D.體毛一旦被拔掉,細菌就可能通過原來體毛的孔進入到毛囊,引起毛囊炎,D錯誤。故答案為:B。2.(2025七下·蒼南月考)疫情防控期間學校每周對教室進行消毒,84消毒液是一種以次氯酸鈉為主要成分的含消毒劑,可以為環境消毒也可以為物體表面消毒,這里氯是指( )A.單質 B.原子 C.離子 D.元素【答案】D【知識點】元素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據元素的定義判斷。【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統稱,因此84消毒液中的氯指的是氯元素,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3.(2025七下·蒼南月考)1911年,盧瑟福用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發現有絕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于是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這個“核”是指圖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B【知識點】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由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得出的結論是: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原子核體積很小;由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根據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得出的結論是:原子核帶正電荷。【解答】由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得出的結論是: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原子核的體積很小;由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根據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得出的結論是:原子核帶正電荷。于是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這個“核”是指原子核,就是圖中的乙。故答案為:B。4.(2025七下·蒼南月考)概念圖常用于表述各科學概念之間的聯系。下列概念圖準確的是( )A. B.C. D.【答案】B【知識點】花的結構【解析】【分析】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頭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繼續發育,子房各部分的發育情況為:【解答】植物開花,經過傳粉和受精過程后,花萼、花冠、花蕊等結構一般都逐漸凋落,雌蕊的子房卻慢慢膨大起來,可見,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卵發育成胚,B正確。故答案為:B。5.(2025七下·蒼南月考)用高能粒子轟擊原子核是研究微觀粒子的一種方法。1934年,意大利科學家費米用中子轟擊軸原子(質子數為92,元素符號為U),得到了一種質量增加的原子。他公開宣布發現了93號元素,被科學界認可,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38年,德國科學家哈恩在重復費米的實驗后,發現費米實驗中得到的是56號鋇元素,并用下圖所示模型來定義這一變化。費米知道后,立即重復哈恩的實驗,結果證實自己錯了,費米坦率地檢討并糾正了錯誤。請結合材料分析,以下觀點不正確的是( )A.面對前人的觀點要敢于質疑B.科學結論的得出要依據客觀事實C.對科學的認識是一個不斷修正、完善的過程D.該原子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答案】D【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以及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分析。【解答】A、面對前人的觀點要敢于質疑,而不是簡單的迷信和盲從,故選項說法正確。B、科學結論的得出要依據客觀事實,在實驗和實踐的基礎上發現和歸納,故選項說法正確。C、人類對科學的認識是一個不斷修正、完善的過程,在研究過程中允許出現偏差或錯誤,故選項說法正確。D、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可分,該原子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說法錯誤。故答案為:D。6.(2025七下·蒼南月考)受精后花的變化:子房壁、胚珠的珠被、受精卵分別發育成( )A.種皮、 胚乳、 果皮 B.胚乳、 胚、 種皮C.果皮、 種皮、 胚 D.種皮、 果皮、 胚【答案】C【知識點】花的結構【解析】【分析】根據花和果實的對應關系判斷。【解答】 根據題意可知,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的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卵發育成胚。故選C。7.(2025七下·蒼南月考)錢塘四季美不勝收,錢塘綠道邊的月見草綻放,蝴蝶輕舞,江海濕地還能看到戴勝等鳥類。下列說法正確的( )A.圖示生物①不能進行新陳代謝B.圖示生物①和②的區別在于有無生命,②和③的區別在于能否飛行C.圖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細胞結構和遺傳物質D.圖示生物①②③的結構層次均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生物【答案】C【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結構與層次【解析】【分析】(1)生物的主要特征有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繁殖后代、遺傳變異、應激性、適應并影響環境等。(2)圖中的月①見草屬于被子植物,②蝴蝶屬于節肢動物中的昆蟲,③戴勝屬于鳥類。【解答】AD、月見草屬于植物,能進行新陳代謝,植物的結構層次中沒有系統,故AD錯誤。BC、月見草屬于植物、蝴蝶、戴勝屬于動物,都是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都具有細胞結構和遺傳物質。戴勝屬于鳥類,戴勝和蝴蝶都會飛,故B錯誤、C正確。故答案為:C。8.(2025七下·蒼南月考)下列有關同位素原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同位素原子是指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電子數的同類原子B.氫有氕、氘、氚三種同位素原子C.同位素原子可作為示蹤原子,如喂食含同位素的飼料來跟蹤牛的消化吸收情況D.普通的碳—14原子可測定古代生物的死亡年代【答案】A【知識點】同位素【解析】【分析】(1)同位素原子的定義:同位素原子是指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同類原子。原子呈電中性,質子數等于電子數,所以同位素原子電子數相同。(2)常見同位素實例:氫元素有氕、氘、氚三種同位素原子,這是同位素的典型例子。(3)同位素原子的應用:同位素原子可作為示蹤原子,利用其放射性等特性跟蹤物質的變化和轉移,比如在生物消化吸收研究中的應用,以此判斷選項 C;碳 - 14 具有放射性且半衰期固定,可用于測定古代生物的死亡年代。【解答】A、同位素原子是指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同類原子,說法錯誤;B、氫有氕、氘、氚三種同位素原子,說法正確;C、同位素原子可作為示蹤原子,如喂食含同位素的飼料來跟蹤牛的消化吸收情況 ,說法正確;D、普通的碳—14原子可測定古代生物的死亡年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A。9.(2025七下·蒼南月考)細胞分化產生不同類型的細胞。下列無脊椎動物中,不經歷細胞分化的是( )A.草履蟲 B.瓢蟲 C.蛔蟲 D.蝗蟲【答案】A【知識點】單細胞生物【解析】【分析】 經過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在遺傳物質的作用下,其形態、結構、功能隨著細胞的生長出現了差異,就是細胞的分化。【解答】 瓢蟲、蝗蟲(節肢動物)、蛔蟲(線蟲動物)都屬于多細胞的動物,都要經歷細胞分化形成組織,而草履蟲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屬于單細胞生物,不經歷細胞分化,故A符合題意,而B、C、D錯誤。故選A。10.(2025七下·蒼南月考)自然界中的許多植物都是靠蜜蜂來傳粉。如圖所示植物其傳粉方式和花的類型判斷正確的是( )A.自花傳粉,蟲媒花 B.異花傳粉,風媒花C.異花傳粉,蟲媒花 D.自花傳粉,風媒花【答案】C【知識點】花的結構;傳粉及其途徑【解析】【分析】(1)傳粉方式:傳粉方式分為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自花傳粉是指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異花傳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圖中植物依靠蜜蜂傳粉,花粉會從一朵花傳到另一朵花,屬于異花傳粉。(2)花的類型:花根據傳粉媒介不同分為蟲媒花和風媒花。蟲媒花一般具有鮮艷的顏色、芳香的氣味和甜美的花蜜,吸引昆蟲傳粉;風媒花則花粉多而輕,容易被風吹散傳播。圖中植物依靠蜜蜂傳粉,所以是蟲媒花。【解答】自然界中的許多植物都是靠蜜蜂來傳粉的。對于這樣的植物的花屬于蟲媒花,進行異花傳粉。故答案為:C。11.(2025七下·蒼南月考)如圖所示是某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兩種種子的營養物質都儲存在④中,滴加碘液會變藍B.菜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③C.兩種種子中的胚都由①②③組成D.兩種種子結構的區別之一是④的數量不同【答案】D【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兩種種子的結構不同,結合種子萌發的知識判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菜豆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④子葉里,玉米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⑥胚乳里,故A錯誤;B.大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②胚根,故B錯誤;C.根據題意可知,植物的幼體是胚,由①胚軸、②胚根、③胚芽、④子葉組成,故C錯誤;D.玉米種子的子葉有1片,菜豆種子的子葉有2片,故D正確。故選D。12.(2025七下·蒼南月考)受精卵的形成場所和胚胎發育的主要場所分別是( )A.子宮、 子宮 B.輸卵管、子宮C.卵巢、輸卵管 D.卵巢、子宮【答案】B【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解析】【分析】 睪丸產生的精子和卵巢產生的卵細胞都是生殖細胞。含精子的精液進入陰道后,精子緩慢通過子宮,在輸卵管內與卵細胞相遇,一個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斷進行細胞分裂,逐漸發育成胚泡。胚泡緩慢移動到子宮,最終植入子宮內膜,這是懷孕。胚泡中細胞繼續分裂和分化,逐漸發育成胚胎,并于懷孕后8周左右發育成胎兒--開始呈現人的形態。胎兒生活在子營內半透明液體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取所需營養物質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廢物。一般懷孕到第40周,胎兒發育成熟。成熟胎兒和胎盤從母體陰道排出,這個過程叫分娩。【解答】 輸卵管輸送卵細胞,是受精的場所;子宮是胚胎、胎兒發育的場所;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營養物質和氧氣。胎盤是胎兒和母體交換物質的器官。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3.(2025七下·蒼南月考)如圖是被子植物一生的相關結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A萌發時所需的外界環境是適宜的溫度、一定量的水分、充足的陽光;②要形成C,B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大過程;③B的主要任務是結果,要結果必須有雌蕊,所以B的主要成分是雌蕊;④C中的果皮是裸子植物所沒有的;⑤我們吃的蘋果、梨、桃等水果,被吃掉的部分是由D的子房壁發育而來的;⑥E是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它的一生中共出現了6種器官,其中和生殖相關的器官是花、果實、種子。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答案】C【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條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是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而非充足的陽光。(2)果實和種子形成過程:一朵花要形成果實(C)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大生理過程,這是植物生殖的關鍵環節。(3)花的結構與功能:花(B)的主要功能是繁殖后代,要結果實必須有雌蕊,雌蕊能接受花粉完成受精進而發育成果實,所以花的主要部分是雌蕊和雄蕊。(4)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區別:裸子植物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種子有果皮包被,果實由果皮和種子組成。(5)果實發育:在果實發育過程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像蘋果、梨、桃等水果我們食用的部分主要是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來。(6)綠色開花植物器官:綠色開花植物(E)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其中花、果實、種子與生殖有關,屬于生殖器官。(7)圖中是被子植物一生的相關結構,圖中A是種子、B是花、C是果實、D是子房、E是植物體。【解答】①A是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是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自身的條件是完整的有活力的胚,①錯誤;②C是被子植物的果實,綠色開花植物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大過程,②正確;③B是花,一朵花主要的結構是花蕊,經過傳粉受精后,才能結出果實和種子,③錯誤;④C屬于被子植物的果實,裸子植物的種子是裸露的,沒有果皮包被著,因此C果實中的果皮是裸子植物所沒有的,④正確;是由D的子房壁發育而來的,⑤正確;⑥E是一株綠色開花植物,它的一生中共有六種器官,其中和生殖有關的器官是花、果實、種子,營養器官是根、莖、葉,⑥正確。故答案為:C。14.(2025七下·蒼南月考)人類新生命的孕育和誕生是通過兩性生殖系統來完成的。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睪丸和卵巢分別是男性和女性的主要性器官B.睪丸和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生殖細胞,分泌性激素C.人體受精及胎兒發育的場所分別是輸卵管和子宮D.胎兒形成和出生的順序是:受精卵→胚胎→胚泡→胎兒→分娩【答案】D【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生殖細胞包括睪丸產生的精子和卵巢產生的卵細胞,含精子的精液進入陰道后,精子緩慢地通過子宮,在輸卵管內與卵細胞相遇,有一個精子進入卵細胞,與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斷進行分裂,逐漸發育成胚泡;胚泡緩慢地移動到子宮中,最終植入子宮內膜,這是懷孕;胚泡中的細胞繼續分裂和分化,形成組織,并進一步形成器官,逐漸發育成胚胎,并于懷孕后8周左右發育成胎兒,胎兒已具備人的形態;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中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每時每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的。懷孕到40周左右,胎兒發育成熟,成熟的胎兒和胎盤一起從母體的陰道排出的過程是分娩,分娩的結束標志著嬰兒的誕生。【解答】A、睪丸能夠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卵巢能夠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因此睪丸和卵巢分別是男性和女性的主要性器官,A不符合題意;B、睪丸和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生殖細胞,分泌性激素,B不符合題意;C、當精子進入陰道,與卵巢排出的卵細胞在輸卵管中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斷分裂,之后移入子宮,在子宮內發育,因此人體受精及胎兒發育的場所分別是輸卵管和子宮,C不符合題意;D、胎兒形成和出生的順序是: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兒→分娩,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5.(2025七下·蒼南月考)下表中的各組概念,與右圖關系相符的是( )選項 1 2 3A 植物生殖方式 無性生殖 營養繁殖B 可見光 紫外線 紅外線C 二力平衡條件 大小相等 方向相同D 太陽系 地球 火星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太陽系的組成【解析】【分析】A、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區別是有無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據此分析;B、根據可見光的概念進行分析;C、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進行分析;D、根據太陽系的組成進行分析。題圖中的邏輯關系是1包含2和3;2與3之間是并列關系。【解答】A、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營養繁殖屬于無性生殖,與題圖不符,A錯誤。B、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紫外線和紅外線都不屬于可見光,與題圖不符,B錯誤。C、二力平衡條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不是相同,C錯誤。D、地球、火星都屬于太陽系,與題圖相符,D正確。故答案為:D。16.(2025七下·蒼南月考)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一代代科學家不斷地發現和提出新的原子結構模型。(1)以下是科學家及其提出的原子結構假設模型(如圖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結構模型建立先后順序的是 。(2)2022年4月26日,我國首次國產化碳-14批量生產在中核集團秦山核電站啟動。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有6個質子,8個中子)原子結構的是 。A.B.C.D.【答案】③①②;C【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1)回顧化學史中原子結構模型的發展歷程,明確道爾頓、湯姆生、盧瑟福提出原子結構模型的時間先后順序。(2)依據原子的構成知識,碳-14原子有6個質子,8個中子,核外電子數等于質子數為6個。分析各個選項中表示的質子、中子和電子的數量是否符合碳-14原子的結構。【解答】(1)原子的模型先后經歷了實心模型、棗糕模型和核式模型,符合原子結構模型建立先后順序的是③①②;(2)我國首次國產化碳-14批量生產在中核集團秦山核電站啟動。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有6個質子,8個中子)原子結構的是C。17.(2025七下·蒼南月考)興趣小組同學在校園勞動基地開展種植番茄活動,圖甲為番茄的生長發育過程。(1)播種不在冬季而選擇在春季的原因是 。(2)番茄幼苗由種子中胚發育而來,胚是由 發育而來。(3)番茄內部有許多白籽如圖乙,這與雌蕊中 的數量有關。【答案】春季溫度適宜,有利于種子的萌發;受精卵;胚珠【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2)一朵花經過傳粉、受精后,子房的發育情況為:【解答】(1)種子萌發需充足的空氣,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播種不在冬季而選擇在春季的原因是春季溫度適宜,有利于種子的萌發。(2)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故胚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3)番茄內部有許多白籽,白籽是番茄的種子,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故與雌蕊中胚珠的數量有關。18.(2025七下·蒼南月考)某種桃的果實個大味甜,果農一般都采用上圖中的方法來處理,這種方法屬于 繁殖,這種培育方式的優點是 。【答案】營養;繁殖速度快,保持親本優良性狀【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 營養繁殖的方法包括分離繁殖、扦插繁殖、壓條繁殖和嫁接繁殖。營養繁殖能保持品種的優良遺傳性狀、比種子繁殖成苗快、選材容易,據此分析解答。【解答】某種桃的果實個大味甜,果農一般都采用上圖中的方法來處理,這種方法屬于營養繁殖,這種培育方式的優點是:繁殖速度快,保持親本優良性狀。19.(2025七下·蒼南月考)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1)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其模型圖與下列選項中最符合的是 ;(用編號表示)①葡萄干面包模型 ②分層結構模型③電子云模型 ④核式結構模型(2)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繪制圖像,符合實驗現象的圖像是_________。A. B.C. D.【答案】(1)④(2)A【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和太陽系的行星模型相似;α粒子散射實驗中,只有極少數α粒子發生較大角度的偏轉。【解答】(1)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其模型圖④最符合。(2)只有極少數a粒子發生極大角度的偏轉,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其模型圖④最符合。(2)只有極少數a粒子發生極大角度的偏轉,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0.(2025七下·蒼南月考)許多微生物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威脅,但有些微生物對人類是有益的,例如酸奶中的乳酸桿菌,可以食用的蘑菇、木耳等。其中乳酸桿菌是一種 (選填“細菌”或“真菌”);乳酸桿菌與蘑菇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 。【答案】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細菌和真菌的區別:比較內容 細菌 真菌個體大小 單細胞 單細胞類型,也有多細胞的類型細胞結構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只有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營養方式 異養 異養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解答】乳酸菌屬于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蘑菇屬于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因此蘑菇與乳酸桿菌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乳酸菌細胞內有無成形的細胞核。21.(2025七下·蒼南月考)為了使果實香甜的水蜜桃盡快結出果實,可以將它和生命力頑強的進行嫁接,示意圖如下圖。其中,接穗①應該選用水蜜桃樹的枝干,而砧木應當選用山桃樹干。嫁接過程中保證成功的關鍵使兩者的 緊密貼合,最終結出的果實是 。(選填:“水蜜桃”或“山桃”)【答案】形成層;水蜜桃【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1)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2)圖甲為枝接,其中的①接穗、②砧木;圖乙芽接,其中的③接穗、④砧木。【解答】嫁接是把一株植物體的芽或帶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體上,使它們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體。嫁接時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砧木,保證嫁接成功的關鍵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嫁接不需要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屬于無性生殖,能保持接穗的優良性狀。因此接穗①應該選用水蜜桃樹的枝干,而砧木應當選用山桃樹干,最終結出的果實是水蜜桃。22.(2025七下·蒼南月考)大蒜是常見的食物,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1)大蒜被稱為“地里長出來的抗生素”,對多種真菌、細菌具有抑制和滅殺作用。從細胞結構角度看,真菌細胞不同于細菌細胞的結構是其具有 。(2)某科研人員取不同濃度大蒜汁對大腸桿菌、酵母菌、曲霉進行“抑菌效果對比”實驗,數據記錄如圖所示。已知抑菌圈越大,抑菌效果越好。據圖可知大蒜汁對 的抑菌效果最好。【答案】細胞核;酵母菌【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1)細菌和真菌細胞結構差異:細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 DNA 集中的區域;真菌屬于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細胞核。所以從細胞結構角度看,真菌細胞不同于細菌細胞的結構是其具有成形的細胞核。(2)分析實驗數據判斷抑菌效果:通過觀察圖表中不同濃度大蒜汁對大腸桿菌、酵母菌、曲霉產生的抑菌圈大小,依據 “抑菌圈越大,抑菌效果越好” 這一條件,對比三種菌對應的抑菌圈大小,從而確定大蒜汁對哪種菌抑菌效果最好。【解答】(1)細菌和真菌都是具有細胞結構的微生物,兩者細胞基本結構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只不過細菌細胞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而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2)由圖丙可知,大蒜汁濃度相同時,酵母菌的抑菌圈最大,所以對酵母菌的抑菌效果最好。23.(2025七下·蒼南月考)蒲公英種子有形似降落傘的冠毛,如圖甲,種臍是其萌發時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種子落地時,在冠毛作用下使得種臍總會觸地。某科研小組為研究蒲公英種子萌發的最適溫度進行實驗:①選擇顆粒飽滿的蒲公英種子300粒,平均分成5組,放置在帶有濕潤濾紙的培養皿中;②將5個培養皿分別放置在不同溫度(10℃、15℃、20℃、25℃、30℃)的恒溫箱中;③每隔一定時間記錄各培養皿中萌發種子的數量,并計算發芽率,繪制圖像如圖乙。(1)每組選用60顆種子而不用1顆種子的目的是 。(2)分析圖乙數據,可得出的結論為 。(3)科學小組進一步實驗:將若干顆粒飽滿的蒲公英種子分成兩組,一組去除冠毛,另一組不做處理,將種子播撒在同一自然環境中。研究發現:同等條件下,有冠毛的種子萌發率比無冠毛種子的高。請推測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 【答案】避免偶然性,減少誤差;蒲公英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冠毛有利于種子吸水,種子萌發需要一定的水分【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種子的萌發需要的條件有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其中環境條件有: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2)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觀察圖乙中不同溫度下蒲公英種子發芽率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對比不同溫度對應的最終發芽率數值,找出在哪個溫度范圍內發芽率最高,進而得出關于蒲公英種子萌發最適溫度的結論。(3)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原因:已知有冠毛的種子萌發率比無冠毛種子高,結合題目中冠毛能使種臍觸地這一特點,以及種子萌發需要水分等條件,推測冠毛在種子萌發過程中對水分吸收等方面的作用,從而解釋這一現象。【解答】(1)每組選用60顆種子而不用1顆種子可以排除偶然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即避免偶然性,減少誤差。(2)根據圖乙的曲線可知,環境溫度為15℃、20℃時種子的萌發率較高。可得出的結論為:蒲公英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3)種臍是蒲公英種子萌發時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因此,有冠毛的種子萌發率比無冠毛種子高的原因是:冠毛有利于種子吸水,種子萌發需要一定的水分。24.(2025七下·蒼南月考)下面是發現抗生素——青霉素的弗萊明先生所進行的探索過程:①觀察及對問題的認識;培養細菌的培養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其周圍沒有細菌生長。為什么出現這種現象?②進行實驗把青霉菌就在培養液中培養,然后觀察這種培養液對細菌生長的影響。③結果:這種培養液阻止了細菌的生長和繁殖。④弗菜明先生在持續的研究中分離出這一物質,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將它命名為青霉素。[說明]在實驗室里培養細菌、真菌常用瓊脂配制成的固體培養基,如圖(1);某些菌類需要添加特殊的培養液才能正常生長,如圖(2)。(1)作為這一實驗的假設,下列各項中最為恰當的是 A.青霉菌能產生有利于人類的物質B.青霉菌污染了細菌生長的培養基C.青霉菌可能產生有利于細菌繁殖的物質D.青霉菌可能產生不利于細菌繁殖的物質(2)為了證明青霉素確實是由青霉菌產生的而不是由培養液中的其他物質產生的,則應設計對比實驗,其實驗方法是在對照組①的培養液中 ,然后觀察細菌的生長和繁殖。(3)有人認為設立以上對比實驗還不夠嚴密,應再增加一個對照組②,其設置方法是加入已殺死的青霉菌,只有實驗結果為 時,才能充分證明青霉菌產生可阻止細菌繁殖的青霉素。【答案】D;不加青霉素;細菌的生長不受到抑制【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1)實驗假設的確定:根據實驗中觀察到青霉菌周圍沒有細菌生長這一現象,分析各個選項與該現象的關聯性,合理的假設應圍繞青霉菌對細菌繁殖的影響展開,且要符合現象所呈現的邏輯。(2)對照實驗設計原理:要證明青霉素由青霉菌產生而非培養液中其他物質,需設置對照實驗。對照實驗的關鍵在于控制單一變量,即一組有青霉菌,另一組沒有青霉菌,其他條件相同,通過觀察細菌生長情況來判斷。(3)對照實驗的嚴密性考量:為確保實驗更嚴密,增加一組加入已殺死青霉菌的對照組。從細菌生長繁殖的角度分析,只有當這組中細菌能正常生長繁殖,才能充分說明是活的青霉菌產生了阻止細菌繁殖的青霉素。【解答】(1)弗萊明在進行實驗之前,對觀察到的現象青霉素能抑制細菌生長進行了假設,該假設是:青霉菌可能產生了不利于細菌繁殖的物質,所以D正確。(2)為了證明青霉素確實是青霉菌產生的,而不是培養液或培養基中的其他物質引起的,則應設計對照實驗,方法是設置一組不加青霉素培養液的培養基,看上面有無細菌生長,這一組就是對照組。實驗變量是:是否有青霉素。若對照組實驗結果為有細菌生長,則整個實驗的結論是青霉菌能抑制細菌生長。(3)若再增加一個對照組②,其設置方法是加入已殺死的青霉菌,只有實驗結果為細菌的生長不受到抑制時,才能充分證明青霉菌產生可阻止細菌繁殖的青霉素。25.(2025七下·蒼南月考)在探究種子萌發需要哪些條件的實驗中,我們采用如圖所示器材進行探究。結果在實驗條件下,甲組的B種子先萌發。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同一組的A、B種子,得出萌發和 因素的關系;完全浸沒在水中的C種子,缺少 這一條件,所以很難發芽;針對實驗對象種子,請你提出一條改進措施: 。如果已知該種子最適合萌發溫度在20℃-40℃之間,則實驗如何改進?(設計實驗步驟) 【答案】水分;空氣;應該改為用多粒種子;將甲組種子的溫度控制在20℃~40℃之間某一適宜溫度【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種子的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2)分析種子萌發與水分的關系:甲組中 A 種子和 B 種子所處溫度等條件相同,唯一變量是水分(A 種子接觸水少,B 種子接觸水多),通過對比二者萌發情況,可得出種子萌發和水分因素的關系。(3)分析 C 種子難萌發的原因:完全浸沒在水中的 C 種子,水會隔絕空氣,使其缺少充足的空氣這一萌發條件,所以很難發芽。【解答】甲組A和B唯一不同的變量是水分,A種子缺乏一定的水分種子不萌發,B種子有一定的水分種子萌發,因此“通過比較甲組A和B”,得出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是必須有一定的水分。完全浸沒在水中的C種子,缺少空氣這一萌發條件,所以很難發芽。1粒種子數量太少,會有偶然性,實驗誤差較大,實驗結果不能說明一般性。所用種子的數量要多。因此“甲、乙、丙各組中A、B和C種子各一粒進行實驗”,針對實驗對象種子,請提出一條實驗改進措施:應該改為用多粒種子(或用20粒種子)。如果已知該種子最適合的萌發溫度在20℃~40℃之間,則實驗改進措施是將甲組種子的溫度控制在20℃~40℃之間某一適宜溫度。26.(2025七下·蒼南月考)在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時,小明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取4個罐頭瓶,編號1-4,每一瓶底放6層餐巾紙,每一瓶中放入10粒大豆種子于餐巾紙上。②將1-4號瓶做了下表所示不同的處理,5天后取出觀察到如表所示的實驗現象。請回答:編號 處理方法 實驗現象1 不做處理 蓋上瓶蓋 放入25℃的培養箱中 不萌發2 不做處理 蓋上瓶蓋 放入5℃的培養箱中 不萌發3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紙濕潤 蓋上瓶蓋 放入5℃的培養箱中 不萌發4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紙濕潤 蓋上瓶蓋 放入25℃的培養箱中 萌發(1)1號瓶與 號瓶組合,可以形成一組對照實驗,探究的是 對種子萌發的影響;(2)比較分析3號瓶和4號瓶的實驗結果,能得出的結論是 ;(3)4號瓶中有1粒種子沒有萌發,可能原因是 。【答案】4;水分;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種子的胚已死(或種子處于休眠期)【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種子的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3)分析種子未萌發的原因:種子萌發不僅需要適宜的環境條件(如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還要求種子自身具備完整而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發育的營養物質等。4 號瓶環境條件適宜,有 1 粒種子未萌發,需從種子自身角度找原因。【解答】(1)對照實驗具有變量的唯一性,表中有兩組對照,1和4變量是水分,說明種子的萌發需要適量的水分;3和4變量是溫度,說明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2)3和4變量是溫度,比較分析3號瓶和4號瓶的實驗結果,能得出的結論是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3)種子的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4號瓶中有1粒種子沒有萌發,最可能的原因是種子的胚已死(或胚不完整、種子處于休眠期)。27.(2025七下·蒼南月考)閱讀以下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日本核廢水的排放引起了民眾囤鹽恐慌,被污染的海水中含有的I-131 是碘的一種放射性元素;【材料二】核廢水中含有三種水,分別是水 (H2O)、重水(2H2O)和超重水(3H2O);【材料三】一個氘 (2H)原子中有1個質子和1個中子;一個氚原子 (3H)中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材料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射線的過程叫做衰變,超重水(3H2O)中的氚(3H)元素會發生β-衰變,在這個過程中,氚原子核內一個中子會變成一個質子。(1) 加碘食鹽中的碘元素是I-127, 則I-127和I-131互為碘的 。(2) 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中共有 種元素。(3) 超重水 (3H2O) 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4)當核廢水中的氚(3H)元素發生β-衰變時,會變成 (填元素符號)。【答案】同位素;兩;22;He【知識點】同位素;相對分子質量【解析】【分析】(1)根據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元素互為同位素分析;(2)根據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分析;(3)根據相對分子質量計算方法分析;(4)根據質子數分析。【解答】(1)I-127與I-131是碘元素形成的兩種不同的單質,互為碘的同位素;(2) H、2H、3H的原子中都有1個質子,屬于氫元素,所以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中共有2種元素;(3)一個氚原子 (3H)中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3H的相對原子質量=1+2=3,故超重水 (3H2O) 的相對分子質量=2×3+16=22;(4)一個氚原子 (3H)中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超重水(3H2O)中的氚(3H)元素會發生β-衰變,在這個過程中,氚原子核內一個中子會變成一個質子,所以會變成含有2個質子的氦原子,符號為He。28.(2025七下·蒼南月考)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湯姆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后,才引起人們對原子結構模型的探索。【提題】電子帶負電,原子不帶電,說明原子內存在著帶正電荷的部分,它們是均勻還是集中分布呢?【實驗】盧瑟福進行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1)放射源-放射性物質放出α粒子(帶正電荷),質量是電子質量的7000倍;(2)金箔-作為靶子,厚度1um,重疊了3000層左右的原子;(3)熒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發出閃光;(4)通過顯微鏡觀察閃光,且通過360度轉動可觀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達情況。【證據】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猜想與假設】α粒子遇到電子后,運動方向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釋與結論】(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 (填“會”或“不會”)發生大角度散射。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層金原子,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 ;A.原子的質量是均勻分布的 B.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3)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究經歷了三個過程,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你認為原子結構是下圖的 。【答案】不會;原子核;B;C【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1)α粒子帶走正電,若原子中正電均勻分布,由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可知,大部分粒子的運動方向將發生改變。(2)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沒有受到斥力的影響,可知原子大部分空間是空的。(3)原子中原子核帶正電且體積小。【解答】(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不會發生偏轉,而大多數發生了偏轉,說明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且正電荷不是均勻分布的。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原子核。(2)原子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使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故答案為:B。(3)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說明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間,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這是因為原子核帶正電荷且質量很大,阿爾法粒子也帶正電荷,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和阿爾法粒子被質量較大的原子核彈回。故答案為:C。29.(2025七下·蒼南月考)“黃巖蜜桔甲天下”—枯樹生長到一定時期,經過開花、接粉、受精后,子房吸收充足的營養物質發育成果實。一般情況下,桔樹所開的花數量很多。但往往結出的果實數量會少很多。試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桔花多,形成的果實多,由于營養一定,每個果實分到的營養少會導致發育不良,最后果實數量減少很多。【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1)植物要形成果實,需經歷開花、傳粉、受精過程,受精完成后子房發育成果實 。(2)植物體內的營養物質總量有限,果實發育需要消耗大量營養。(3)傳粉過程存在多種影響因素,并非所有花的雌蕊都能成功受精。(4)環境因素(如溫度、水分、光照等)和生物因素(如病蟲害等)會影響花的發育、受精及果實的形成。【解答】綠色開花植物生長到一定時期,經過開花、傳粉、受精后,子房吸收充足的營養物質才能發育成果實。桔花多,形成的果實多,由于營養一定,每個果實分到的營養少會導致發育不良,最后果實數量減少很多。30.(2025七下·蒼南月考)據圖完成精子和卵細胞的“對話”;([_______]內填序號,橫線上填名稱)(1)精子:我叫精子,是由爸爸的主要性器官 產生的。(2)卵細胞:我是卵細胞,我來自媽媽的[ ] 。(3)精子:我的兄弟可多了,為了獲得卵細胞的芳心,兄弟間要進行搶親比賽,獲勝者將在[ ] 內與卵細胞結合,完成“婚禮”。(4)卵細胞:希望我“婚禮”后發育成小帥哥,出生前,他舒適地生活在[ ] 里。【答案】(1)睪丸(2)1;卵巢(3)2;輸卵管(4)3;子宮【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人體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男性生殖系統包括:睪丸、附睪、輸精管、前列腺、精囊腺、陰莖等。睪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產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附睪主要有貯存精子的作用;精囊腺和前列腺產生的黏液與精子一起,形成精液。人體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女性生殖系統:包括內、外生殖器官及其相關組織。圖中1是卵巢、2是輸卵管、3是子宮、4是陰道。【解答】(1)睪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夠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2)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夠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3)含精子的精液進入陰道后,精子緩慢地通過子宮,在輸卵管內與卵細胞相遇,有一個精子進入卵細胞,與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卵細胞與精子結合成受精卵的場所是輸卵管。(4)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胎兒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故子宮是人體胚胎發育的場所。(1)睪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夠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2)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夠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3) 含精子的精液進入陰道后,精子緩慢地通過子宮,在輸卵管內與卵細胞相遇,有一個精子進入卵細胞,與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卵細胞與精子結合成受精卵的場所是輸卵管。(4)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胎兒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故子宮是人體胚胎發育的場所。31.(2025七下·蒼南月考)一個受精卵可發育成長為一個小帥哥或小美女,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奇妙。下圖所示為受精卵發育為人體的過程,請分析回答問題:(1)圖中①②③表示細胞的 過程,④表示細胞的 。(2)B屬于 ,人體的結構層次比植物體結構多了 。【答案】分裂;分化;器官;系統【知識點】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結構與層次【解析】【分析】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從圖中可以可知:①、②、③過程只是細胞數量的增加,表示分裂,④過程在形態、結構等方面出現了差異,表示細胞分化。【解答】(1)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受精卵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這些細胞后來一小部分仍然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失去了分裂能力。在發育過程中,這些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們在形態、結構上也逐漸發生了差異性的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從圖中可以可知:①、②、③過程只是細胞數量的增加,表示分裂,④過程在形態、結構等方面出現了差異,表示細胞分化。(2)A1、A2、A3、A4在結構層次上屬于組織,組織構成器官,B屬于器官。動物體和人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與動物體和人體相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沒有系統。即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龍港市青華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月考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龍港市青華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月考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