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5 章制造技術與工程在古代,人們將泥土燒制成陶器用于盛物,將蠶絲織造成布匹用于制衣。今天,人們制造食品、手機、汽車、盾構機、潛水器、航母、火箭、衛星……創造了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世界因制造而變得更美好!制造是怎樣進行的?讓我們一起來體驗制造。第2節 我們一起來制造我們所用的物品是用不同材料制造的。環顧四周,我們會發現金屬、陶瓷、塑料制品隨處可見,這些物品是怎么制造的?第3課時 陶瓷器的制造第2節 我們一起來制造三、陶瓷器的制造陶器,由黏土捏制成形后燒制而成的器具。瓷器是由陶器發展而來的。《天工開物》陶器和瓷器的制造工藝接近,成品卻截然不同。陶土含較多氧化鐵瓷土氧化鐵少氧化鋁多約900 ℃1200 ℃以上陶器表面無釉或只有低溫釉,瓷器表面有高溫釉。古中國瓷器通過 “絲綢之路”傳到全球。中國被西方人譽為“瓷器之國”。中國瓷器經歷了由陶器到瓷器、由青瓷到白瓷、由白瓷到彩瓷的發展過程。新石器時代的鷹形陶鼎新石器時代的人面魚紋盆北宋的汝窯無紋水仙盆元代的鬼谷子下山大罐明代的白瓷渡海觀音唐代的三彩駱駝載樂俑明代的斗彩雞缸杯1.陶器與瓷器的特性有哪些不同?它們的特性與哪些因素有關?答:不同點:堅硬程度、光潔度、透明度、吸水率等不同。原因有: 原料材質不同,陶器一般用黏土,瓷器用高嶺土燒制;燒制溫度不同,陶器燒制溫度一般在900℃左右,而瓷器一般在1200℃以上;釉料、施釉不同,瓷器表面施有高溫釉,而陶器通常不施釉或只施低溫釉。2.古代陶瓷器有哪些用途?答:古代陶瓷器的用途主要有: (1) 生活用品:罐、碗、盆、缽等用于燒煮、儲藏和飲食。(2)生產工具:陶網墜、陶紡輪、陶子彈等,用于捕撈、紡織、打獵等。(3)建筑材料:青磚、琉璃瓦等,用于建造房屋和道路。(4)禮器、祭祀用具:香爐、燭臺等,用作禮器、祭器。(5)藝術品:花瓶、雕塑品。制步驟:揉泥、制坯、干燥、素燒、施釉及燒制等。揉泥:排空泥料中的氣泡以免燒制時破裂變形。制坯:依據需求做出坯體。干燥:坯體自然晾干。素燒:使坯體牢固,利于吸附釉料。施釉:使陶更光彩。釉的原料是礦粉,用水調成釉漿,再均勻加在坯體表面。施釉的方法:浸釉法、淋釉法、刷釉法、蕩釉法及噴釉法等燒制:誕生陶瓷器。燒制陶瓷的窯爐有柴窯、煤窯、氣窯、電窯。陶器燒制溫度低于瓷器。柴窯 煤窯 氣窯 電窯通過精確地控制溫度,使釉料在特定溫度下發生化學變化能燒制出更優成品。陶瓷用途:餐具、衛生器具、建筑瓷磚、絕緣體、火花塞、耐酸堿的化工器皿等。精密的陶瓷材料具有堅硬、耐磨、耐高溫、耐腐蝕和優異的光、熱、電、磁等特性。高科技應用:微電子與電氣工業、機械與汽車工業、醫療器材制造、通信工程與軍事國防工業。勝哥陶瓷軸承與滾珠 陶瓷汽缸 陶瓷關節舉例說明陶瓷在各領域的應用,分析陶瓷對人類生活及社會發展的影響。答:陶瓷應用廣泛,如電子(絕緣材料)、醫療(人工關節)、航天(隔熱瓦)、建筑(瓷磚)等,提升生活品質,推動科技和工業進步。目標了解陶瓷制作過程,制作具有創意的陶藝作品。器材如圖過程1 . 設計創意的陶瓷日常用品,畫出草圖。思考:怎樣使作品穩固站立,不容易垮掉?設計與制作一件陶藝作品答:確保陶瓷作品重心低、底部平整寬大,燒制時控制收縮率,必要時加厚支撐部位或使用防滑墊加固。2.坯體手工成型方法壓片成型:先將陶土搟成片狀,然后制作成型。手捏成型:通過雙手對陶泥的揉捏,制作陶瓷坯體。土條成型:將陶土制作成一條條的土條,再利用一圈圈的土條,一層層堆高,制作出陶瓷坯體。3.配合陶瓷制作的其他加工方法,將最后成品制作出來。4.投票選出最具創意的陶藝作品。1.在加工制作過程中,你覺得哪些步驟最困難?為什么?2.說出你對最具創意作品的看法。問題討論1.陶瓷器包括陶器和瓷器,它們的原料,溫度條件等不同,加工工藝基本相同。2.陶瓷器制作步驟:揉泥、制坯、干燥、素燒、施釉、燒制3.窯爐有柴窯、煤窯、氣窯、電窯。4.坯體手工成型方法:手捏成型、土條成型、壓片成型。2.制造陶瓷器時,要進行“揉泥”。其主要目的是( )A.排空泥料中的氣泡B.使陶土變得更細膩些C.使陶土韌性更好些D.使陶土不那么松散A“勝哥課程”版權聲明“勝哥課程”工作室的課件資料的版權屬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 購買下載的課件僅限購買者本人使用,可以用于自己研究學習、課堂教學,但無傳播權,禁止傳播,如傳播造成的后果將負法律責任。只要購買使用“勝哥課程”則視作同意本聲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下第5章第2節我們一起來制造3.pptx 施釉的方法1.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