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年級下冊科學《2.種子長出了根》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 科學知識目標:學生能夠清晰闡述種子萌發過程中根的生長變化規律;深入理解根的作用,包括固定植株、吸收水分和養分。2. 科學探究目標:熟練運用多種觀察方法,持續觀察并準確記錄種子根的生長情況;自主設計并實施探究根的作用的實驗,有效培養實驗設計和動手操作能力。3. 科學態度目標:在觀察和實驗過程中,培養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對植物生長奧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增強對科學研究的興趣。4.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引導學生認識到根在植物生長和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樹立保護植物、愛護環境的意識。二、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全面掌握種子萌發時根的生長特點和作用;熟練掌握觀察根生長的正確方法,學會設計根吸收水分的實驗。2. 教學難點:深入理解根是如何吸收水分和養分并運輸到植物各部分的;能夠準確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科學合理的結論。三、教學工具1. 學生材料:前一周種植的蠶豆種子(帶根);培養皿、放大鏡、尺子、滴管;記錄表格;植物油、紅墨水、透明塑料瓶、剪刀、帶根的植物幼苗。2. 教師材料:多媒體課件(包含種子萌發過程中根生長的視頻、根的作用的動畫等);實物投影儀;提前準備好的實驗裝置(用于演示根吸收水分的實驗)。四、教學過程(40分鐘)1. 導入新課(5分鐘):教師展示前一周學生種植的蠶豆種子(已長出根)。教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上周種的蠶豆種子嗎?大家看看,它們都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生A:種子長出了白白的根!教師:沒錯,種子長出了根。那這些根是怎么生長的?它們又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2. 觀察根的生長(10分鐘):學生分組觀察自己種植的蠶豆種子的根,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根的形態、顏色,用尺子測量根的長度,并記錄下來。教師:大家仔細觀察,根的尖端是什么樣的?根上有沒有一些細小的絨毛?學生B:根的尖端是白白的,根上有一些小小的絨毛。教師:非常好。這些細小的絨毛有個名字,叫根毛。它們可是有大作用的。那根的長度有什么變化呢?學生C:我的種子根比上周長了3厘米。教師:大家記錄得很準確。我們可以發現,種子萌發時,根總是向下生長,而且生長速度還挺快呢。3. 探究根的作用(15分鐘):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根的作用,并組織小組討論。教師:同學們想一想,植物的根在土壤里有什么作用呢?學生A:根可以讓植物固定在土里,不會被風吹倒。教師:這是根的固定作用。那還有其他作用嗎?學生C:根是不是可以吸收水分?教師:大家的想法都很對。現在我們來做個實驗,驗證根是不是真的能吸收水分。(教師演示根吸收水分的實驗:將帶根的植物幼苗放入裝有紅墨水的透明塑料瓶中,在水面滴幾滴植物油,標記好水位,然后放在陽光下。)教師:大家看,老師在水面滴了植物油,這是為什么呢?學生D:是為了不讓水蒸發吧。教師:非常棒!這樣我們就能更準確地觀察到水的變化了。一段時間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教師:大家看看,瓶子里的水位有什么變化?植物的根和莖有什么變化?學生B:水位下降了,植物的根和莖都變紅了。教師:這說明了什么呢?學生A:說明根吸收了紅墨水,也就證明根能吸收水分。教師:完全正確!根吸收的水分還能通過莖運輸到植物的各個部分呢。4. 總結與拓展(10分鐘):教師總結根的生長特點和作用。教師:今天我們一起觀察了種子長出的根,誰能說一說根有哪些特點和作用?學生D:根總是向下生長,能固定植物,還能吸收水分。教師:非常好。除了這些,根還能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在大自然中,根對于植物的生長和生存至關重要。教師: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根的這些作用有什么應用呢?學生C:我們植樹的時候,把根埋好,樹就能長得更穩。教師:沒錯。還有在沙漠里,有些植物的根長得特別長,就是為了吸收到更深處的水分。大家課后可以查閱資料,了解更多關于根的知識。五、課堂作業1. 基礎作業:讓學生在作業本上畫出蠶豆種子根的形態,并標注出根毛,簡要描述根的作用。2. 拓展作業:布置學生課后觀察身邊不同植物的根,比較它們的形態和生長環境,記錄下來并思考根的形態與環境的關系。六、板書設計種子長出了根1. 根的生長特點:向下生長;生長速度較快;根上有根毛2. 根的作用:固定植株;吸收水分和養分3. 實驗驗證:根吸收水分,水位下降,植物的根和莖變紅七、教學反思在本次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觀察自己種植的蠶豆種子的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探究根的作用的實驗環節,學生積極參與,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也比較準確,較好地理解了根的作用。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小組討論環節,個別學生參與度不高,需要進一步引導和鼓勵。在實驗操作過程中,部分學生對實驗步驟的理解不夠清晰,導致實驗速度較慢。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加強對學生實驗操作的指導,提高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