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五年級科學下冊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浙江地區(qū))專題01 填空題1.(22-23五年級下·浙江溫州·期末)草坪其實就一個 。(填“生態(tài)系統(tǒng)”或“生物鏈”)2.(22-23五年級下·浙江嘉興南湖·期末)冬天,北方農(nóng)村菜窖里放幾桶水,菜不易凍壞,這是因為水凝固時會 熱量。(填“吸收”或“釋放”)3.(22-23五年級下·浙江嘉興平湖·期末)小紅分別用①加蓋塑料杯②外包毛巾的加蓋塑料杯和③嵌入塑料泡沫的加蓋塑料杯攜帶相同大小的冰塊,1小時后,剩余冰塊最多的塑料杯是 (填“①”“②”或“③”),理由為塑料泡沫為熱的 (填“良導體”或“不良導體”),能減緩通過 (填“熱傳導”“熱對流”或“熱輻射”)散失熱量。4.(22-23五年級下·浙江溫州·期末)為防止暴露在外的水管在冬天爆裂,會用塑料泡沫包裹水竹,是因為塑料泡沫屬于熱的 。5.(22-23五年級下·浙江溫州·期末)如圖中的鐵絲,在A點用酒精燈加熱,B、C、D、E各點上的蠟先后熔化的順序是 。6.(22-23五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水在加熱過程中,隨著溫度的 ,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由 態(tài)到 態(tài)。7.(22-23五年級下·浙江紹興·期末)水沸騰過程中,分別把冷熱兩塊玻璃片靠近燒杯上方,我們會發(fā)現(xiàn)( )(選A或B),這是因為( )(選C或D)。A.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現(xiàn) B.熱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現(xiàn)C.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 D.水蒸氣遇熱凝結成小水珠8.(23-24五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下圖是一根金屬絲,如果在“G”點加熱,那么A、B、C、D和E五處的感溫油墨,第三個變色的是 處。9.(23-24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水的溫度下降到 ℃時,開始結冰,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 ℃。10.(23-24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當兩物體間存在 ,這兩物體間就會發(fā)生熱傳遞。太陽是地球最大的熱源,那么熱從太陽到地球主要通過 方式。水銀體溫計放在腋下可以測量到人體的溫度,是因為人體的熱量以 的方式進行傳遞。11.(23-24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用水銀溫度計測量試管中的水溫,發(fā)現(xiàn)在加熱過程中,水銀柱一直在上升,這個過程中,熱傳遞的方向是:火焰→ → → 。12.(23-24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根據(jù)以下實驗數(shù)據(jù),你覺得采用 裝水比較好,理由是 。序號 方法 開始溫度 5分鐘后溫度 10分鐘后溫度1 鐵質瓶子 98℃ 72℃ 56℃2 玻璃瓶子 98℃ 81℃ 71℃3 陶瓷瓶子 98℃ 83℃ 80℃13.(23-24六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廚房里常見的炒菜鍋,為了傳熱快,要用( )來制造;而鍋的把手,為了在炒菜時不燙手,要用導熱性能不好的( )來做。14.(22-23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是指南針、 、 和火藥。15.(22-23五年級下·浙江杭州·期末)( )過度排放是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對此中國提出碳中和和碳達峰。16.(2023·浙江嘉興·小升初真題)科學家發(fā)現(xiàn),煤炭、 、天然氣等礦物能源的大量開采和使用,會大量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17.(22-23五年級下·浙江溫州·期末)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非化石能源形式的能源屬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18.(22-23五年級下·浙江溫州·期末)隨著工廠、交通工具等迅速增多,人類大量使用燃料,排入大氣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導致全球氣溫升高,這種現(xiàn)象稱為“ ”。19.(22-23五年級下·浙江溫州·期末)你認為目前龍灣還存在的環(huán)境問題有 和 。20.(22-23五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想要較好地解決垃圾問題,主要采用 化、 化、無害化這三種方法。21.(23-24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 、 、無害化是國際上通行的解決垃圾問題的方法。22.(23-24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我們地球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 、 、全球變暖等環(huán)境問題,這些主要是由人類活動引發(fā)的環(huán)境問題會給地球上的生物帶來災難。23.(23-24六年級上·浙江金華·期末)2023年9月21日,“天宮課堂”第四課開課,其中做了一個實驗,在空間站點燃蠟燭,我們觀察到微重力環(huán)境下的蠟燭火焰是 形。24.(22-23五年級下·浙江衢州·期末)船可以通過( )來控制行進的方向。25.(22-23五年級下·浙江溫州·期末)橡皮泥做成船型后容易漂浮在水面上,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了(填“增大”或“減少”)。26.(22-23五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手按壓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型橡皮泥,會感到有一個 的力,這就是船形橡皮泥在水中受到的 。27.(22-23五年級下·浙江溫州·期末)我們制作的小船容易側翻,說明小船的穩(wěn)定性不夠,我們可以增大 來改善它。28.(22-23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為了增加船的穩(wěn)定性,我們可以把船的底部做成( )。(選填:“V”字形;“寬闊、平坦”)29.(23-24五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如圖是研究船首形狀與船受到的阻力關系實驗,細線上掛的墊圈數(shù)量應 (填“①號多”“②號多”或“一樣多”),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 號圈行駛時受到的阻力小,速度快。30.(23-24五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號”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受到了水對它的一個向上的 力。31.(23-24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在制作我們的小船時,一般都會經(jīng)歷:問題、設計、 、 、完善的過程。32.(23-24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船舶的發(fā)展史和人類文明史一樣悠久,大體經(jīng)歷了四個時代:舟伐時代、帆船時代、蒸汽機船時代和 ,劃分的標準是 。33.(23-24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我們可以 改變它在水中的沉浮。34.(23-24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如果采用蒸汽機作為動力,需要提供加熱水的裝置,冷水在加熱過程中,溫度會 ,直到 。35.(23-24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水沸騰之后會產(chǎn)生大量水蒸氣,蒸汽船就是靠水蒸氣 運動的。36.(23-24五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在制作船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 )(填“圓形”“方形”或“流線形”)船首的船在水中運動得最快。37.(22-23五年級下·浙江嘉興南湖·期末)做對比實驗時,只能改變 個條件,必須保持其他條件相同。38.(22-23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生物之間因為食物關系構成很多“鏈條”狀的聯(lián)系,像這樣的食物關系,叫作 ;這些食物關系交織在一起像一張“網(wǎng)”,叫作 。39.(22-23五年級下·浙江溫州·期末)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法是“研究綠豆種子發(fā)芽是否需要光”時,所采用的 實驗方法。(填“對比”或“模擬”)40.(22-23五年級下·浙江溫州·期末)在光照條件下,綠色植物的葉片吸收空氣中的 和水,存儲能量,合成養(yǎng)料,釋放氧氣。41.(22-23五年級下·浙江溫州·期末)在一個由草、羊和狼組成的相對封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若消滅全部的狼,之后羊的數(shù)量會 。42.(22-23五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綠豆苗和它周圍生物形成了一個 ,它們與環(huán)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整體,我們把這個整體叫作 。43.(22-23五年級下·浙江紹興·期末)棉鈴蟲以棉花植物為食,自己又是七星瓢蟲的捕食對象。請你寫出一條食物鏈: ,其中生產(chǎn)者是 。44.(23-24五年級下·浙江·期末)如果你是空間站的設計者,需要為宇航員提供( )、( )、適宜的溫度、食物等生存所必需的適宜條件。45.(23-24五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如下圖,小科在封閉的盒子里種了一盆植物,然后放入十條蚯蚓。一個星期后,她發(fā)現(xiàn)植物朝 生長(填“黑色卡紙端”或“透明薄膜端”),大多數(shù)蚯蚓生活在 ,(填“黑色卡紙端”或“透明薄膜端”),此實驗說明蚯蚓喜歡 的生活環(huán)境。46.(23-24五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如圖是草原上生存的部分生物,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食物關系。該區(qū)域內(nèi)的各種生物及環(huán)境中的非生物構成了一個系統(tǒng)。請寫出圖中包含的任意一條食物鏈: 。47.(23-24五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自然界中很多植物的種子深秋成熟后會落到土壤中,等到第二年春天的時候才能發(fā)芽,這說明了種子發(fā)芽需要 。48.(23-24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 和 是空氣的主要成分,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是 。49.(23-24四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蠶豆萌發(fā)時,先長出( )(選擇“根”“莖”或是“葉”)。50.(23-24五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下圖為枯葉蝶,被稱為自然界真正的偽裝高手,它的外貌特性是為了( )環(huán)境(填“適應”或“影響”);51.(23-24五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古人看到農(nóng)田時,寫出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千古名句,請你結合古詩,完善下面的食物鏈:( ) →蚜蟲→ ( )。52.(22-23五年級下·浙江嘉興平湖·期末)觀察下圖,在銅棒的A、B、C、D四個位置上面各放置一個蠟燭環(huán),最后熔化的是 點的蠟燭環(huán)。53.(22-23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拖完地后,地面上的水干了,這種現(xiàn)象是( );清晨,室外的植物的葉片上有很多露珠,這種現(xiàn)象是( )。54.(22-23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房間里的空調(diào)開了冷氣,不一會兒整個房間都涼快了,這種熱傳遞方式叫作( ),制冷的空調(diào)適宜安放在房間的( )。(選填:“上方”或“下方”)。55.(22-23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廚房里用的炒菜鍋,鍋柄是木頭做的,鍋是鐵做的。因為木頭是熱的( ),鐵是熱的( )。56.(23-24五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媽媽燒好排骨湯,倒在不銹鋼碗里,軒軒馬上去幫忙端,一碰就感到很燙,這種熱的傳遞方式是( )。軒軒拿來毛巾,把碗包起來端,就不燙手了,說明毛巾是一種熱的( )。等了一會兒,爸爸還沒回來,為了涼得慢些,媽媽把排骨湯蓋上蓋子,因為蓋子能有效地阻止熱量以( )的方式傳遞。(填“熱對流”“熱傳導”“熱輻射”或“良導體”“不良導體”)57.(22-23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目前為止,太陽系中( )是我們唯一的家園,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條件,請舉兩個生命存在必要條件的例子( ),( )。58.(22-23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地球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主要有:①大氣污染;②水污染;③固體廢棄物污染;④噪聲污染。生活污水未經(jīng)處理就排放會引起( ),建筑工地不分晝夜地打樁會造成( ),推行公共自行車交通有利于減少( )。(本題三空均填序號)59.(23-24五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目前人們使用的能源主要有:①煤②太陽能③風能④石油等,其中可再生能源 ,(填序號,下同)不可再生能源是 。60.(22-23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增加船的載重量實驗中,彈珠滾動容易導致船側翻。將( )(選填:“分格”;“分層”)結構放入鋁箔船中,裝載彈珠,彈珠因為空間縮小不容易滾動,從而船不容易側翻。61.(22-23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遼寧號航空母艦,簡稱“遼寧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按動力來源分,“遼寧艦”是( )(選填:“常規(guī)動力”“核動力”)航母。62.(23-24五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將綁著皮筋的一塊橡皮泥(如下圖),緩緩放入裝了水的燒杯中,可以看到橡皮筋 ;將橡皮泥捏成船型后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填“變大”或“小”)。63.(22-23四年級下·浙江臺州·期末)仔細觀察下圖的實驗裝置,其中最有可能萌發(fā)的是 號種子。1號種子不能萌發(fā)的原因是 。64.(22-23五年級下·浙江金華·期末)綠色植物在光照條件下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 ),在綠葉中制造生存所需的( ),并釋放出( )。65.(23-24六年級下·浙江·期末)小科從公園里帶回來了一些鳳仙花種子,打算種在自己家的花園中。鳳仙花種子通常在3~4月萌發(fā),這說明種子萌發(fā)需要水和適宜的( )。參考答案1.生態(tài)系統(tǒng)【解析】群落中的各種生物,和周圍的非生物一起構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被稱為生態(tài)系統(tǒng)。一個湖泊、一個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草坪里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組成了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2.釋放【解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氣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三種存在狀態(tài),水蒸氣是它的氣態(tài)形式,水是它的液態(tài)形式,冰是它的固態(tài)形式。水結冰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在結冰的過程中,釋放熱量,這就是北方農(nóng)村菜窖放幾桶水,防止菜不被凍壞的原因。3.③ 不良導體 熱傳導【解析】不同的物體傳導熱的本領是不同的。善于傳熱的物質叫作熱的良導體,吸熱快,散熱也快;不善于傳熱的物質叫作熱的不良導體,吸熱慢,散熱也慢。金屬的導熱性比非金屬的導熱性要好很多,固體的導熱性比液體的導熱性好,氣體的導熱性最差。小紅分別用①加蓋塑料杯②外包毛巾的加蓋塑料杯和③嵌入塑料泡沫的加蓋塑料杯攜帶相同大小的冰塊,1小時后,剩余冰塊最多的塑料杯是③,理由為塑料泡沫為熱的不良導體,能減緩通過熱傳導散失熱量。4.不良導體【解析】傳熱性強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傳熱性弱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為防止暴露在外的水管在冬天焊裂,會用塑料泡沫包裹水管,是因為塑料泡沫屬于熱的不良導體,當有泡沫阻隔時,不容易發(fā)生熱的傳遞。5.BEDC【解析】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作熱傳導。如圖中的鐵絲,在A點用酒精燈加熱,離加熱點越近,蠟燭熔化越快,所以B、C、D、E各點上的蠟先后熔化的順序是B、E、D、C。6.升高 液 氣【解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氣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三種存在狀態(tài),水的狀態(tài)變化與熱量有關,水的三種狀態(tài)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溫度是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主要因素。水在加熱過程中,隨著溫度的升高,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由液態(tài)到氣態(tài)。7.A C【解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氣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三種存在狀態(tài),水蒸氣是它的氣態(tài)形式,水是它的液態(tài)形式,冰是它的固態(tài)形式,這三種狀態(tài)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水從一種狀態(tài)轉變成另一種狀態(tài)需要吸熱或放熱,主要取決于溫度的變化。水沸騰過程中,把冷玻璃片靠近燒杯上方,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現(xiàn),這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8.A【解析】熱在金屬中的傳熱方式是熱傳導,由溫度較高的一邊向溫度較低的一邊傳遞,G點加熱溫度最高,離G點第三遠的是A點,故第三個變色的是A點。9.0 0【解析】水從一種狀態(tài)轉變成另一種狀態(tài)需要吸熱或放熱,主要取決于溫度的變化。通常情況下,水從常溫持續(xù)下降到0℃時就會開始結冰,從液體狀態(tài)慢慢變成了固體狀態(tài),這個過程我們稱為水的凝固。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10.溫差 輻射 傳導【解析】熱是一種能量的表現(xiàn)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物體間的溫度一樣時,它們相互接觸不會發(fā)生熱傳遞。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xiàn),但是在實際的熱傳遞過程中,往往多種傳熱方式并存。太陽是地球最大的熱源,那么熱從太陽到地球主要通過輻射方式。水銀體溫計放在腋下可以測量到人體的溫度,是因為人體的熱量以傳導的方式進行傳遞。11.試管 水 溫度計【解析】熱是一種能量的表現(xiàn)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用水銀溫度計測量試管中的水溫,發(fā)現(xiàn)在加熱過程中,水銀柱一直在上升,這個過程中,熱傳遞的方向是火焰將熱傳遞給試管,試管再將熱傳遞給水,水將熱傳遞給溫度計。12.陶瓷瓶子 相同時間內(nèi)溫度下降最慢【解析】在生產(chǎn)生活中,有時需要保溫,使物體的溫度下降得慢一些,這就需要減慢熱傳遞,但是保溫并不能保持原來的溫度。為此應該使用一些熱的不良導體,這樣可以減慢熱傳遞。相同時間內(nèi)陶瓷瓶子溫度下降最慢,所以用陶瓷瓶子裝水比較好,這樣保溫效果好。13.鐵 木頭【解析】不同材料制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不一樣的。善于傳熱的物質叫作熱的良導體,吸熱快,散熱也快;不善于傳熱的物質叫作熱的不良導體,吸熱慢,散熱也慢。鐵屬于熱的良導體,導熱性能好;木頭屬于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性能差。所以廚房里常見的炒菜鍋,為了傳熱快,要用鐵來制造;而鍋的把手,為了在炒菜時不燙手,要用導熱性能不好的木頭來做。14.造紙術 印刷術【解析】四大發(fā)明是中國古代創(chuàng)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學技術。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是指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15.二氧化碳【解析】許多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在人類過度消耗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過程中,大大增加了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含量。這些增加的二氧化碳氣體是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對此中國提出碳中和和碳達峰。16.石油【解析】科學家發(fā)現(xiàn),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它們的使用會產(chǎn)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造成大氣污染、酸雨等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活。17.可再生【解析】其儲量是有限的,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再次產(chǎn)生出來的能源,稱為不可再生能源。能循環(huán)使用,在使用后會在短時間內(nèi)重新形成的能源,稱為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非化石能源形式的能源屬于可再生能源。18.溫室效應【解析】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xiàn)象。由于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將其焚燒時會產(chǎn)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fā)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19.噪聲污染 大氣污染【解析】當前突出的環(huán)境問題有固體廢棄物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人類正著力于相應的環(huán)境保護行動。目前龍灣還存在的環(huán)境問題有噪聲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20.減量 資源【解析】解決垃圾問題,常用的方法是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減量化有利于盡可能避免產(chǎn)生額外的垃圾,從源頭上減少垃圾;資源化有利于將回收的垃圾再利用,變廢為寶;無害化有利于在垃圾管理的全過程,避免對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21.減量化 資源化【解析】解決垃圾問題,常用的方法是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減量化有利于盡可能避免產(chǎn)生額外的垃圾,從源頭上減少垃圾;資源化有利于將回收的垃圾再利用,變廢為寶;無害化有利于在垃圾管理的全過程,避免對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22.水污染 噪聲污染【解析】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面臨諸多的環(huán)境問題,特別人類活動產(chǎn)生的污染變得更加突出,人類主要污染問題有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人類正著力于相應的環(huán)境保護行動,我們要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保護人類的家園。23.球【解析】因為在地面上有重力作用,燃燒后的熱氣上升、冷氣下降,形成了浮力對流,所以火焰呈錐形。而在空間站里,微重力環(huán)境幾乎消除了浮力對流,燃燒后的氣體向各個方向運動的趨勢相同,因此不管蠟燭朝向哪一個方向,它的火焰都呈近似球形。24.船舵【解析】船可以通過船舵來控制行進的方向。船舵是駕駛船的主要裝置,用來操縱和控制船舶航向。所以題目說法是正確的。25.增大【解析】把橡皮泥做成船型后,雖然它的輕重沒有改變,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fā)生改變,是物體在水中的體積變大了,排開的水量變大了,獲得的浮力變大,橡皮泥上浮。26.向上 浮力【解析】把小船或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27.底面積【解析】船在行駛中,穩(wěn)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會側翻,造成事故。為了提高船的穩(wěn)定性可以把船艙分隔開或增加船的底面積,通常情況下,小船的底面積越大,穩(wěn)定性越好。28.寬闊、平坦【解析】船設計圖應該具備合理性和可靠性。設計制作我們的小船時,我們需要考慮船的大小、船的形狀、船體材料、載重量、穩(wěn)固性、動力系統(tǒng)、成本等多個因素后再設計制作。船在行駛中,穩(wěn)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會側翻,造成事故。增加船的穩(wěn)定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底部的寬度。渡船的底部特別寬闊,可以在行駛過程中,大大提高穩(wěn)定性。29.一樣多 ②【解析】對比實驗要求單一變量法,此實驗是研究船首形狀與船受到的阻力關系實驗,變量為船首形狀,其他條件應該相同,所以細線上掛的墊圈數(shù)量應一樣多;①號船首是方形受阻力大,速度慢,②號船首是三角形受阻力小,速度快。所以如圖是研究船首形狀與船受到的阻力關系實驗,細線上掛的墊圈數(shù)量應一樣多,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②號圈行駛時受到的阻力小,速度快。30.浮【解析】浸入水中的物體都會受到浮力作用,浮力是豎直向上的力。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號”能浮在水面上,就是因為它受到水對它向上的浮力。31.建造 測試【解析】設計制作小船時,通常經(jīng)歷五個環(huán)節(jié),依次是:明確問題→設計圖紙→建造小船→測試小船→改進完善小船。其中,設計是最重要的部分。32.柴油機船時代 動力【解析】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駛,隨著船的體積越來越大,人力已經(jīng)無法滿足大船航行所需要的動力了。于是,人們逐步探索出了讓船行駛的新方法,給船裝上了新的動力。船舶的發(fā)展史大體經(jīng)歷了:舟筏時代、帆船時代、蒸汽機船時代和柴油機船時代,這四個船舶發(fā)展史的主要劃分標準是動力。33.做成船型【解析】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作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排開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橡皮泥是在水中會下沉的材料,把它做成船型后,浸入水中的體積增大,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34.上升 沸騰【解析】水加熱的過程中,水沸騰前,溫度會持續(xù)升高;水沸騰后,繼續(xù)加熱,溫度保持不變。所以如果采用蒸汽機作為動力,需要提供加熱水的裝置,冷水在加熱過程中,溫度會上升,直到沸騰,繼續(xù)加熱,溫度保持不變。35.產(chǎn)生的動力【解析】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駛,隨著船的體積越來越大,人力已經(jīng)無法滿足大船航行所需要的動力了。于是,人們逐步探索出了讓船行駛的新方法,給船裝上了新的動力。水沸騰之后會產(chǎn)生大量水蒸氣,蒸汽船就是靠水蒸氣產(chǎn)生的動力運動的。36.流線形【解析】船在水中行駛,會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狀的船首在行駛中受到的阻力不同。與圓形、方形的船首相比,流線形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減小水對船的阻力。37.一【解析】對比實驗,指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比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各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系,這樣的實驗稱為對比實驗。對比實驗要注意的問題:每次只能改變一個因素;確保實驗的公平,即除了改變的那個因素外,其他因素應該保持一樣。38.食物鏈 食物網(wǎng)【解析】生物之間普遍存在一種“吃與被吃”的食物關系,這種關系像鏈條一樣,把一些生物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生物學家把生物之間的食物聯(lián)系叫作食物鏈。自然界中的生物種類很多,它們之間的取食關系也很復雜,因此生物之間有很多條食物鏈。許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鏈構成了一張復雜的食物網(wǎng)。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構成了密切聯(lián)系的生物界。39.對比【解析】對比實驗要注意的問題:1、每次只能改變一個因素;2、確保實驗的公平,即除了改變的那個因素外,其他因素應該保持一致。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有適宜的溫度、水分、空氣。一粒種子就是一個幼小的植物體。只有條件合適時,種子才能萌發(fā)成幼苗。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法是“研究綠豆種子發(fā)芽是否需要光”時,所采用的對比實驗方法。40.二氧化碳【解析】綠色植物的葉和根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過吸收陽光,在綠葉中制造其生存所需要的養(yǎng)分,同時放出氧氣,這就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41.先增加后減少【解析】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之間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并在一定時期內(nèi)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在草→羊→狼組成的食物鏈中,若消滅了全部的狼,羊會因天敵的消失而大量繁殖,導致數(shù)量增多。隨著羊數(shù)量的增多,草的數(shù)量減少,導致羊的食物缺乏,造成羊的數(shù)量下降。因此,羊的數(shù)量會先增加后減少。42.群落 生態(tài)系統(tǒng)【解析】自然界里某一區(qū)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的整體叫生物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間內(nèi),生物與環(huán)境構成的統(tǒng)一整體,在這個統(tǒng)一整體中,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并在一定時期內(nèi)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綠豆苗和它周圍的各種生物形成了一個群落。群落里的各種生物與環(huán)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叫作生態(tài)系統(tǒng)。43.棉花植物→棉鈴蟲→七星瓢蟲 棉花植物【解析】食物鏈由生產(chǎn)者和消費者組成,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chǎn)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食物鏈的源頭在綠色植物,終點是兇猛的肉食動物。棉鈴蟲以棉花植物為食,自己又是七星瓢蟲的捕食對象,這句話中的食物鏈是棉花植物→棉鈴蟲→七星瓢蟲,其中生產(chǎn)者是棉花植物。44.水 空氣【解析】生物圈中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所以如果你是空間站的設計者,需要為宇航員提供水、空氣、適宜的溫度、食物等生存所必需的適宜條件。45.透明薄膜端 黑色卡紙端 陰暗【解析】植物具有向光性,封閉的盒子里的植物會朝著透明薄膜端生長。蚯蚓,通常生活于潮濕、腐殖質豐富的地方,如潮濕的土壤中。所以本實驗中蚯蚓會選擇生活在黑色卡紙端,此實驗說明蚯蚓喜歡陰暗的生活環(huán)境。46.草→兔子→鷹【解析】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產(chǎn)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其中的一條是:草→兔子→鷹。47.適宜的溫度【解析】種子萌發(fā)的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還需要種子是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且不處在休眠期。在大自然中,許多種子在春天才開始發(fā)芽,因為春天溫度開始上升,達到種子萌發(fā)需要的溫度,這說明種子的萌發(fā)需要一定的溫度,春天溫度適宜種子的萌發(fā)。48.氧氣 氮氣 二氧化碳【解析】空氣是一種混合物質,它的成分是很復雜的,氮氣和氧氣是空氣的主要成分。按體積計算,空氣中氮氣約占78%,氧氣約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氣體約占1%。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是二氧化碳,產(chǎn)生氧氣。49.根【解析】種子由種皮和胚構成,胚包括胚根、胚芽、子葉。種子的胚有可能發(fā)育成植物。蠶豆種子萌發(fā)先長根,再長莖和葉。50.適應【解析】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征或行為方式。動物的防身術有保護色、擬態(tài)和警戒色等方式,不同的動物保護自己的本領是不一樣的。枯葉蝶,被稱為自然界真正的偽裝高手,其防身術被稱為擬態(tài),它的外貌特性是為了適應環(huán)境,保護自己不被吃掉。51.稻谷 蛙【解析】詩句中的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由于青蛙的數(shù)量很多,能大量捕食害蟲,保護了水稻不受害蟲的危害,所以說當年是一個豐收年。在這個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存在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比如,“稻谷-蚜蟲-青蛙”就是一條食物鏈。52.D【解析】熱傳遞是物理學上的一個物理現(xiàn)象,只要有溫度差存在,熱傳遞就會出現(xiàn)。熱傳遞主要存在熱傳導、熱輻射和熱對流三種基本形式。酒精燈加熱過程中,銅棒右側的四個蠟環(huán),最后熔化的是D,這個現(xiàn)象說明熱在銅棒上的傳遞規(guī)律是從高溫部分傳向低溫部分。53.蒸發(fā) 凝結【解析】在常溫下,水會慢慢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這種現(xiàn)象叫蒸發(fā)。水蒸氣遇冷變成看得見的小水滴,這種現(xiàn)象叫作凝結。拖完地后,地面上的水干了,這種現(xiàn)象是蒸發(fā);清晨,室外的植物的葉片上有很多露珠,這種現(xiàn)象是凝結。54.熱對流 上方【解析】熱對流指流體各部分之間發(fā)生相對位移,依靠冷熱流體互相摻混和移動所引起的熱量傳遞方式,對流是液體或氣體中熱傳遞的主要方式。房間里的空調(diào)打了冷氣,不一會整個房間都涼快了,這屬于熱傳遞中的熱對流。制冷的空調(diào)適宜安放在房間的上方。55.不良導體 良導體【解析】不同材料制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不一樣的。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而像塑料、木頭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慢,散熱慢,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熱的良導體,導熱快,散熱快。廚房里用的炒菜鍋,鍋柄是木頭做的,鍋是鐵做的。因為木頭是熱的不良導體,鐵是熱的良導體。56.熱傳導 不良導體 熱對流【解析】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式叫作熱傳導。媽媽燒好排骨湯,倒在不銹鋼碗里,軒軒馬上去幫忙端,一碰就感到很燙,這種熱是通過不銹鋼碗直接傳遞的,所以其傳遞方式是熱傳導。軒軒拿來毛巾,把碗包起來端,就不燙手了,說明毛巾是一種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性差。液體或氣體受熱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熱液體或氣體相互混合,這種傳熱方式稱為熱對流;所以等了一會兒,爸爸還沒回來,為了涼得慢些,媽媽把排骨湯蓋上蓋子,因為蓋子能有效地阻止熱量以熱對流的方式傳遞。57.地球 空氣 水【解析】在太陽系中,地球是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主要體現(xiàn)在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是我們?nèi)祟惖奈ㄒ患覉@,太陽系里除了地球,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地球給生命提供了空氣、水、營養(yǎng)物質等生存所必需的條件。58.② ④ ①【解析】地球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主要有:①大氣污染;②水污染;③固體廢棄物污染;④噪聲污染。生活污水未經(jīng)處理就排放會引起水污染,噪聲污染指人類在工業(yè)生產(chǎn)、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等活動中,產(chǎn)生的噪聲干擾周圍動物生活環(huán)境,屬于噪聲污染,工業(yè)廢氣、廢物排放和汽車尾氣排放是主要的大氣污染源,騎自行車上班可以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59.②③ ①④【解析】一些自然資源,能夠在一個相對比較短的時間內(nèi)自然地恢復或再生,稱為可再生資源。一些自然資源經(jīng)人類開發(fā)利用后,在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不可能再生,我們稱它們?yōu)椴豢稍偕Y源。太陽能、風能屬于可再生資源;煤、石油等都是不可再生的資源。60.分格【解析】影響船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的因素有多種,主要有重心位置的高低、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的大小和結構的形狀等。增加船的載重量實驗中,彈珠滾動容易導致船側翻。將分格結構放入鋁箔船中,裝載彈珠,彈珠因為空間縮小不容易滾動,從而船不容易側翻。61.常規(guī)動力【解析】“遼寧”號航空母艦,簡稱“遼寧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艦長304米,艦寬70.5米,航母吃水深度10.5米,標準排水量57000噸,滿載排水量67500噸。按動力來源分,“遼寧艦”是常規(guī)動力航母,由四臺蒸汽輪發(fā)動機驅動,總計20萬馬力,最高航速可達32節(jié)。62.縮短 變大【解析】將綁著皮筋的一塊橡皮泥水中,水會對橡皮泥產(chǎn)生一個向上的浮力,會使橡皮筋縮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排開水的體積,將橡皮泥做成船型后排開水的體積增大,浮力也增大。63.2 沒有水分【分析】種子在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都具備時才能萌發(fā)。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是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內(nèi)部條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解析】根據(jù)題干可知,2號種子具備了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即: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因此,種子能萌發(fā)。1號種子所處的環(huán)境中缺水水分,因此不能萌發(fā)。64.水 養(yǎng)料 氧氣【解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照條件下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在葉綠體中制造生存所需的養(yǎng)料,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在光照條件下,綠豆芽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綠葉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養(yǎng)料。65.溫度【解析】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是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內(nèi)部條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鳳仙花種子通常在3~4月萌發(fā),這說明種子萌發(fā)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