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4 單元第 1 課 主備人: 審核人:課題 認識三角形 課時 第2課時 課 型 新授課總 4 課時 授課人主備教師設計思路 授課教師二次備課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2.認識等腰三角形,會按邊對三角形分類并掌握三邊關系,并能運用三邊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點: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會按邊對三角形分類并掌握三邊關系. 教學難點:能運用三角形三邊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方法:任務驅動下的小組合作學習.課前自學自學活動: 閱讀課本P85-86,解決下列問題: 觀察圖中的三角形,你能發現他們各自的邊長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三角形的三邊有的各不相等,有的兩邊相等,有的三邊都相等. 1.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定義: 叫等腰三角形, 是等邊三角形. 2.三角形按邊分類: 自學質疑: 我的困難(或問題)是: 。課上研學自學反饋 1.小組展示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其他小組進行補充和質疑; 2.共同存在的問題聚焦課內解決. 二、聚焦問題 1.探索三角形三邊之間有什么關系; 2.運用三角形三邊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研究分享 探究活動一: 1.元宵節的晚上,房梁上亮起了彩燈,裝有黃色彩燈的電線與裝有紅色彩燈的電線哪根長呢?說明你的理由。 AB、AC上裝黃燈,BC上裝紅燈 得出:AB+AC BC 理由: 2.在一個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與第三邊的長度有怎樣的關系 為什么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3.分別量出三個三角形的三邊長度,并填入空格內. 計算每個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差,并與第三邊比較,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再畫一些三角形試一試 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 探究活動二: 例 有兩根長度分別為10cm和16cm的木棒,用長度為4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長度為26cm的木棒呢?長度為30cm的木棒呢? 如果一根木棒能與原來的兩根木棒擺成三角形,那么它的長度取值范圍是什么? 四、深度構建 1.當堂檢測: 1.三角形兩邊長分別為3和5,第三邊的長可以是8嗎?可以是2嗎?說說你的理由. 2.若兩根長度分別為4cm和7cm的木棒和第三根木棒要組成三角形,第三根木棒的長度應在什么范圍內? 3.在△ABC中,a=4,b=2,若第三邊c的長是偶數,求c的長. 2.梳理反思: (1)這一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與思想方法? (2)你還有哪些體會?與同伴進行交流。 3.總結歸納: 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課后拓學鞏固知識 1、下列每組數分別是三根小木棒的長度,用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實際擺一擺,驗證你的結論. (1)3cm, 4cm, 5cm ; (2)8cm, 7cm, 15cm; (3)13cm, 12cm, 20cm; (4)5cm, 5cm, 11cm 2.習題4.2第2,3題. 拓展提升 1.現有長度分別為1cm,2cm,3cm,4cm,5cm的五條線段,從其中選三條線段為邊可以構成 個不同的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是2和4,且第三邊是奇數,那么第三邊長為 。若第三邊為偶數,那么三角形的周長 。 3.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25和12,則第三邊長為 。 4.若等腰△ABC周長為26,AB=6 ,求它的腰長.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