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教科版(2017秋)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5 實驗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教科版(2017秋)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5 實驗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專題
05 實驗題
1.(23-24三年級下·山東濰坊·期末)科學課上,小維與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進行“比較兩個不同材質(zhì)的小球運動快慢”的探究實驗,請你結(jié)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并回答相關問題。
【實驗器材】有一定坡度的直線軌道、兩個不同材質(zhì)的小球、秒表。
(1)下面的實驗步驟的順序是不正確的,請按照正確的順序重新排序: → → → →⑤。
【實驗步驟】
①操作員將直線軌道擺放在水平地面上,各位組員按照分工到達指定位置做好準備。
②將1號小球放在軌道的起點處,發(fā)令員說“跑”的同時,操作員自然放手,計時員按下秒表計時。小球跑到終點,發(fā)令員說“停”的同時,計時員暫停秒表,重復測量三次,記錄員記錄運動時間。
③組長明確分工,分配好發(fā)令員、計時員、操作員、記錄員。
④將2號小球放在軌道上,用同樣的方式測量3次,記錄運動時間。
(2)仔細觀察下圖記錄表中的數(shù)據(jù),該小組同學比較小球運動快慢的方法為( )。
小球名稱 運動的距離(厘米) 不同小球運動的時間(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1號小球 50 6 7 8 7
2號小球 50 8 9 9
A.相同距離比較時間 B.相同時間比較距離 C.無法判斷
(3)同一種小球要測量3次,主要原因是( )。
A.訓練使用秒表 B.重復實驗可使實驗結(jié)果更準確 C.實驗好玩
(4)通過分析記錄表中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 (選填“1號”或“2號”)小球運動快。我們的判斷依據(jù)是:相同距離比時間,用時短,運動 (選填“快”或“慢”);用時長,運動 (選填“快”或“慢”)。
(5)在班級匯報展示時,小維發(fā)現(xiàn)小組的數(shù)據(jù)記錄表有一個地方破損了,你認為下面的選項中最有可能是2號小球第3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的是( )。
A.4秒 B.10秒 C.30秒
(6)小維在實驗結(jié)束后猜想:如果將斜面的坡度增大,同一小球在斜面上的運動時間有什么不同。他準備了另一個大坡度但長度相同的軌道,經(jīng)過測試后得到如下表的結(jié)果:
斜坡名稱 運動的距離(厘米) 同一小球不同坡度運動的時間(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小坡度軌道 50 6 7 8 7
大坡度軌道 50 3 4 5 4
請你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判斷隨著斜面坡度的增大,小球的運動速度會 (選填“加快”或“減慢”)。
2.(23-24三年級下·甘肅平?jīng)觥て谀榱颂骄课矬w在斜面上的運動,某學習小組設計制作了三個斜面(斜面材料和長度相同,但 坡度不同),請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1)把象棋平放在乙斜面上,象棋保持靜止。為了讓象棋運動,應嘗試把它放到 (填“甲”或“丙”)斜面。
(2)把象棋豎放在乙斜面上,松開手,象棋的運動方式是 (填“滑動”或“滾動”)。 若將象棋換成小立方體,它的運動方式 (填“改變”或“不變”)。
(3)把象棋分別豎放在三個斜面的頂端,測量它到達斜面底端所用的時間。
組別 從斜面頂端到底端運動的時間(秒)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選擇的數(shù)據(jù)
甲斜面 10 10 10 10
乙斜面 5 4 6 ▲
丙斜面 2 3 3 3
①表格中“▲”處應選擇的數(shù)據(jù)是 。
②當其他條件相同時,斜面坡度越 (填“大”或“小”),象棋從斜面頂端到底端運動得越快。
(23-24三年級下·廣東珠海·期末)小珠和小明利用買來的材料一起探究物體在斜面的運動,進行了如下實驗。
3.他們把象棋分別豎放在兩個長度相同、坡度不同的斜面的頂端,測量象棋到達斜面底端所用的時間。
從斜面頂端到底端運動的時間(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選擇的數(shù)據(jù)
甲斜面 10 10 11 10
乙斜面 7 8 7 ?
表格中,“?”處選擇的數(shù)據(jù)應該是( )。
4.同一個斜面要測量三次的主要原因是 ( )。
A.讓大家都能做一次實驗 B.讓實驗結(jié)果更準確
C.讓大家能熟練使用秒表
5.根據(jù)以上實驗數(shù)據(jù),甲、乙兩個斜面中,坡度更大的是 ( )。
A.甲 B.乙 C.無法判斷
6.根據(jù)以上操作,推測他們要研究的問題是:( )會影響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嗎?
A.物體的形狀 B.物體的放置方式 C.斜面的坡度
7.以下物體按照不同的方式擺放在斜面上,既能滑動也能滾動的是 ( )。
A.鉛筆 B.乒乓球 C.直尺
8.(23-24三年級下·吉林長春·期末)把相同的小木塊放在長短相同、坡度不同的甲乙兩個斜面上運動,測得的運動時間如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
第一次測量 第二次測量 第三次測量 選擇的數(shù)據(jù)
甲斜面 6秒 6秒 7秒 6秒
乙斜面 8秒 9秒 9秒
(1)表中空格處應該選擇的數(shù)據(jù)是多少,請?zhí)顚懺谏媳淼目崭裉帯?br/>(2)同一個斜面都測量了三次,主要原因是( )。
A.讓大家都能做一次實驗。
B.讓實驗數(shù)據(jù)更準確。
C.讓大家能熟練使用秒表。
(3)比較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小木塊在哪一種斜面上運動得更快。( )
A.在甲斜面上運動得快。
B.在乙斜面上運動得快。
C.在兩個斜面上一樣快。
(4)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甲斜面坡度比乙斜面坡度要 (選“大”或“小”)。
(23-24三年級下·河北秦皇島·期末)關于對“過山車”的實驗研究。
9.下圖中“過山車”的起點應設在( )點。
A.a(chǎn) B.b C.c
10.要測量“過山車”軌道的長度,下列工具中不合適的是( )
A.用軟尺測量 B.用手的“一柞”測量 C.用直尺和細繩測量
11.在設計“過山車”軌道時,不需要考慮的因素是( )。
A.材料 B.形狀 C.動力
12.(23-24三年級下·廣東深圳·期末)為了探究不同形狀的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小明進行了實驗,他的記錄單如圖所示。
(1)根據(jù)以上記錄單,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個 。(選填“對比實驗”或“模擬實驗”)
(2)實驗中哪些條件要保持不變?在“□”里打“√”。(可多選)
□斜面的高低 □物體的形狀
□物體在斜面上擺放的初始位置 □斜面的光滑度
(3)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與它的形狀 。(選填“無關”或“有關”)
(23-24三年級下·河北廊坊·期末)科學課上,三年級的同學在進行“比較兩個不同小球運動的快慢”的探究實驗,請你結(jié)合課堂所學進行分析,然后回答相關問題。
【探究的問題】怎樣比較兩個不同小球運動的快慢
【作出假設】不同材料的小球運動快慢不同
【制定計劃 搜集證據(jù)】
需要的器材:有一定坡度的直線軌道、不同材料的兩個小球、秒表。
方法和步驟:
①操作員將直線軌道擺放在水平地面上,各位組員按照指定位置做好準備。
②將1號小球放在軌道的起點處,發(fā)令員說“跑”的同時,操作員自然放手,計時員按下秒表計時。小球跑到終點,發(fā)令員說“停”的同時,計時員暫停秒表,重復測量三次,記錄員記錄運動時間。
③組長明確分工,分配好發(fā)令員、計時員、操作員、記錄員。
④將2號小球放在軌道上,用同樣的方式測量3次,記錄運動時間。
【處理信息 得出結(jié)論】
小球名稱 運動的距離(厘米) 不同小球運動的時間 (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選擇的數(shù)據(jù)
1號小球 50 6 7 8 7
2號小球 50 8 9 9
13.上面的實驗步驟是不正確的,請按照正確的排列順序重新排序,將正確的排列序號依次填入到橫線上: 、 、 、 。
14.實驗中小球在斜坡軌道上的運動形式是(  )。
A.滑動 B.滾動 C.不動
15.仔細觀察數(shù)據(jù),該小組同學比較小球運動快慢的方法為(  )。
A.相同距離比較時間 B.相同時間比較距離 C.無法判斷
16.同一種小球要測量3次,主要原因是(  )。
A.訓練使用秒表 B.重復實驗可使實驗結(jié)果更準確 C.實驗好玩
17.通過分析記錄表中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 【1號 2號】小球運動快。我們的判斷依據(jù)是:相同距離比時間,用時短運動 【快 慢】;用時長運動 【快 慢】
18.在班級匯報展示時,小科發(fā)現(xiàn)小組的記錄單有一個地方破損了,你認為下面的選項中(  )最有可能是正確的實驗數(shù)據(jù)。
A.4秒 B.10秒 C.30秒
19.小科在實驗結(jié)束后猜想:如果將斜面的坡度增大,同一小球在斜面上的運動時間有什么不同。他準備了另一個大坡度但長度相同的軌道,經(jīng)過測試后得到如下表的結(jié)果:
斜坡名稱 運動的距離(厘米) 同一小球不同坡度運動的時間(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選擇的數(shù)據(jù)
小坡度軌 50 6 7 8 7
大坡度軌道 50 3 4 5 4
請你分析上表的數(shù)據(jù),判斷隨著斜面坡度的增大,小球的運動速度會 【加快 減慢】。
20.(23-24三年級下·陜西渭南·期末)小明用一塊長50厘米的木板、幾塊大小一樣的小木塊組成斜面,探究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如下圖所示。請你和他一起完成:
(1)把小正方體木塊(簡稱木塊)放在斜面最高點,木塊沒有滑動,此時木塊相對于斜面是 (填“運動”或“靜止”)的。如果想讓木塊在斜面上運動,應該 (填“增加”或“減小”)斜面左端的高度。
(2)把小球放在斜面最高點,小球在斜面上的運動形式是 。
(3)想要知道小正方體和小球兩種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快慢,可以_______(填字母)。
A.用眼睛觀察二者的運動方向,誰向下運動誰就快
B.用秒表測量兩者從該斜面同一高度到達斜面底部的時間,進行比較
C.詢問老師,老師說哪個運動快就是哪個
21.(23-24三年級下·吉林·期末)為了探究斜面的高低和物體運動快慢是否有關,陶陶做了下圖實驗。
實驗①:斜面低一點 實驗②:斜面高一點
(1)在實驗①和實驗②中,哪些條件要改變?( )
A.斜面的高低 B.斜面上擺放物體的位置 C.物體的種類
(2)在這組實驗中,只改變斜面的坡度大小,其他條件不變,這樣的實驗在科學上稱為( )。
A.兩組實驗 B.對比實驗 C.模擬實驗
(3)下列物體中,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是滑動的是( )。
A.蘋果 B.水晶球 C.尺子
(4)為了能讓物體在斜面上運動快一些,斜面坡度應( )。
A.大些 B.小些 C.不變
(5)把小木塊放在實驗①的斜面上,它靜止不動。但把小球放在同一個斜面上,它卻滾下來。這說明( )會影響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
A.斜面的高度 B.物體的形狀 C.物體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
(23-24三年級下·全國·課后作業(yè))在研究不同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實驗中,樂樂用了a、b、c、d 四個坡度不同的斜面, 把小立方體、小六棱柱、小球分別放在每一個斜面上,它們會怎樣運動?回答下面的問題。
22.小立方體放在任意一個斜面上,它的運動形式都是 ,小球放在任意一個斜面上,它的運動形式都是 。
23.把小球分別放在 a、b、c、d 四個坡度不同的斜面上,我發(fā)現(xiàn)在 斜面上 運動最快,在 斜面上運動最慢。
24.通過把小立方體、小六棱柱、小球分別放在a、b、c、d 四個坡度不同的斜面上, 觀察它們的運動快慢,我發(fā)現(xiàn)它們都在 斜面上運動得最快,在 斜面上運動得最慢。得到的結(jié)論是坡度越 ,運動得越快,坡度越 ,運動得越慢。
25.在這組實驗中,安排了四個坡度不同的斜面,在科學上稱為( )。
A.四組實驗 B.對比實驗 C.模擬實驗
26.(22-23三年級下·河北張家口·期末)請同學們回憶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實驗。
實驗名稱: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
實驗材料:木板、支架、立方體、小六棱柱、小球。
相同條件:斜面的 相同、斜面的光滑程度相同等。
不同條件:在斜面上運動的物體不同。
實驗過程:將立方體放在斜面上端,觀察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
將 放在斜面上端,觀察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
將 放在斜面上端,觀察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
實驗結(jié)論:不同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是不同的。立方體在斜面上運動方式是 ,小六棱柱在斜面上運動方式是 ,小球在斜面上運動方式是 。
27.(22-23三年級下·四川宜賓·期末)實驗名稱:探究物體的運動路線。
實驗材料:桌子、 、小桶。
我的猜測:小球在桌面上運動,沖出桌面后運動路線會發(fā)生改變。
實驗過程及現(xiàn)象:
①用手將小球沿桌面推出,觀察到小球在桌面上運動的路線是 線。
②當小球沖出桌面后,觀察到小球沖出桌面后運動的路線是 線。
實驗結(jié)論:小球在桌面上運動,沖出桌面后運動路線會發(fā)生改變。根據(jù)物體運動路線的不同,物體的運動分為 和 。
(21-22三年級下·廣東·期末)實驗一:在科學課上,某小組根據(jù)設計圖紙和材料制作了“過山車”,他們用小球來代替“小車”進行實驗。
根據(jù)上述實驗材料,請回答下面小題。
圖5
28.如圖5所示,以起點為中心,小球所在位置的方向是( )。
A.西南方 B.東南方 C.南方
29.下列部件在軌道中有轉(zhuǎn)向作用的是( )
A. B. C.
30.下列方法可以讓“過山車”的小球運動得更快的是( )。
A.軌道坡度再大一點 B.設計的終點再高一點
C.設計的軌道再寬一點
31.在建造“過山車”軌道時要求坡度有變化,就是讓小球按( )的順序變化滾動。
A.高→低→高→低 B.高→低→低→高 C.高→高→低→低
32.關于某小組建造“過山車”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在建造“過山車”前應該先根據(jù)材料和實際情況進行設計
B.設計圖完成后,就應該嚴格按照設計圖制作,不能修改
C.制作完成的“過山車”可不斷進行修改與調(diào)試
33.(22-23三年級下·湖南郴州·期末)在測試“過山車”的實驗中,我們用小球代替“小車”。
(1)實驗中在描述小球的位置時,我們以過山車 的起點為參照物,用 判斷方向,用軟尺 。
(2)實驗中發(fā)現(xiàn),小球在經(jīng)過U形彎道時,速度會 (填“加快”或“減慢”)。
(3)要使小球的運動速度加快,可以 或 。
34.(20-21三年級下·浙江湖州·期末)同學們正在探究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下圖中的小正方體、乒乓球和小六棱柱在該斜面上都能運動。
(1)同學們觀察到圖甲中小正方體在斜面上的運動形式是( ),圖乙中乒乓球在斜面上的運動形式是( ),這個實驗說明物體的( )會影響它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
(2)圖丙中小六棱柱原先在斜面上是滑下來的,當增加斜面坡度(左側(cè)增加墊木)時,小六棱柱在斜面上運動形式變成了滾動。這個實驗說明( )。
(3)圖甲中小正方體在斜面上運動速度比較慢,我們可以怎樣使它運動得快一些?( )。如果想要知道小正方體運動到斜面底部所用的時間,我們還需要的儀器是( )。
(4)圖甲中根據(jù)小正方體沿斜面運動到斜面底部的大致運動路線,可以判斷出小正方體的運動是( )(選填“直線運動”或“曲線運動”)。
(23-24三年級下·浙江溫州·期末)同學們用秒表測量了兩個小球運動相同距離所用的時間,如下表。
小球名稱 不同小球運動的時間(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選擇的數(shù)據(jù)是
白色小球 12 13 12 12
紅色小球 14 14 13 △
35.同一種小球要測量3次,主要原因是( )。
A.訓練熟練使用秒表 B.重復實驗可讓實驗結(jié)果更準確 C.讓大家有機會做
36.表格中“△”處應該選擇的數(shù)據(jù)是( )。
A.12 B.13 C.14
37.比較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 )。
A.白色小球運動快 B.紅色小球運動快
C.兩個小球一樣快
(23-24三年級下·浙江杭州·期末)探究運動
下圖是小明搭建的“過山車”,請回答下面問題:
38.比較黑球和白球在這個“過山車”上從起點到終點駛完全程的快慢,最簡便的方法是借助工具( )。
A.軟尺 B.秒表 C.軟尺和秒表
39.小黑球從甲運動到乙,運動路線是( );從丙運動到丁,運動路線是( )。
A.直線 B.曲線 C.無法確定
40.想要小球在這個“過山車”上行駛得更快,小明可以( )。
A.墊高甲的位置 B.墊高丁的位置 C.再多設置2個彎道
41.小明將一個六棱柱放在圖甲位置,六棱柱靜止不動,如果將一個相同材質(zhì)差不多大的小正方體放在甲位置,小正方體會( )。
A.靜止不動 B.滑動 C.滾動
42.根據(jù)圖中給出的方位,可以判斷終點在起點的( )。
A.西北方 B.東南方 C.西南方
43.小明為小黑球駛完全程計時3次,如下表。其中有一次到達終點時秒表的停止鍵按慢了,按慢的那次最有可能是(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9秒 13秒 8秒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23-24三年級下·浙江紹興·期末)同學們用秒表測量了兩個小球運動相同距離所用的時間,如下表。
44.同一種小球要測量3次,主要原因是( )。
A.訓練熟練使用秒表 B。 重復實驗可讓實驗結(jié)果更準確
C. 讓大家都有機會做
45.表格中 “▲”處應該選擇的數(shù)據(jù)是( )。
A.7 B.8 C.9
46.比較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 )。
A.黃色小球運動快 B.紅色小球運動快 C.兩個小球一樣快
參考答案
1.(1) ③ ① ② ④ (2)A (3)B (4) 1號 快 慢
(5)B (6)加快
【解析】(1)在做實驗時,首先應該組長明確分工,分配好發(fā)令員、計時員、操作員、記錄員;然后操作員和組員做好準備,最后用1號小球和2號小球進行實驗,每個實驗重復測量三次,得出結(jié)論。所以正確的順序應該是③→①→②→④→⑤;
(2)仔細觀察下圖記錄表中的數(shù)據(jù),表中的運動的距離(厘米)都是50厘米,是一致的,但兩個小球的運動時間是不一樣的,所以該小組同學比較小球運動快慢的方法為相同距離比較時間,故選A;
(3)我們做實驗通常會重復三次取平均值,這樣可以防止實驗偶然性,使實驗結(jié)果更準確。所以同一種小球要測量3次,主要原因是重復實驗可使實驗結(jié)果更準確,故選B;
(4)通過分析記錄表中的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1號小球運動快。根據(jù)速度的計算公式:速度=路程÷時間,所以我們的判斷依據(jù)是:相同距離比時間,用時短,運動快;用時長,運動慢;
(5)根據(jù)2號小球前兩次實驗結(jié)果8秒和9秒,可以推測下面的選項中最有可能是2號小球第3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是10秒,故選B;
(6)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我們發(fā)現(xiàn)隨著斜面坡度的增大,同一小球的運動時間在縮短,根據(jù)速度的計算公式:速度=路程÷時間,我們可以得出隨著斜面坡度的增大,小球的運動速度會加快的結(jié)論。
2.丙 滾動 改變 5 大
【分析】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滾動和靜止不動三種方式。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方式和物體的擺放方式、斜面的坡度、物體的形狀等有關。
【小題1】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方式和物體的擺放方式、斜面的坡度、物體的形狀等有關。把象棋平放在乙斜面后,松開手,象棋會保持靜止;想要讓象棋運動,就要放到坡度更大的斜面上,即丙斜面。
【小題2】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方式和物體的擺放方式、斜面的坡度、物體的形狀等有關。把象棋豎放在乙斜面上,松開手,象棋的運動方式是滾動。若將象棋換成小立方體,它的運動方式改變,運動方式是滑動。
【小題3】根據(jù)題干可知,表格中缺失的數(shù)據(jù)應該選擇中位數(shù)5;當其他條件相同時,斜面坡度越大,物體運動速度越快,所以象棋從斜面頂端到底端運動的時間越短。
3.7 4.B 5.B 6.C 7.A
【解析】3.根據(jù)表格中乙斜面的測量數(shù)據(jù),選擇的數(shù)據(jù)應為7秒,因為三次測量中兩次都是7秒。
4.一般實驗我們都會進行兩到三次,反復進行多次實驗,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擾實驗結(jié)果,使實驗結(jié)論更科學、更準確、更有說服力。同理同一個斜面測量三次是為了讓實驗數(shù)據(jù)更準確,減少偶然誤差。
5.根據(jù)運動時間的比較,乙斜面的時間較短,說明乙斜面的坡度比甲斜面的大。
6.根據(jù)題干可知,對比實驗只有一個變量,由于唯一的變量是斜面的坡度,所以研究的是斜面的坡度會影響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嗎?
7.物體按運動方式分類,可以分為平動、轉(zhuǎn)動、滾動、擺動、振動等。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滾動和靜止不動三種方式。乒乓球在斜面上的運動方式是滾動;直尺在斜面上的運動方式是滑動;既能滑動也能滾動的是鉛筆。
8.(1)9秒 (2)B (3)A (4)大
【解析】(1)根據(jù)表格中乙斜面的測量數(shù)據(jù),選擇的數(shù)據(jù)應為9秒,因為三次測量中兩次都是9秒。
(2)同一個斜面測量三次是為了讓實驗數(shù)據(jù)更準確,減少偶然誤差。
(3)比較甲乙兩個斜面的測量數(shù)據(jù),甲斜面的時間較短,因此小木塊在甲斜面上運動得更快。
(4)根據(jù)運動時間的比較,甲斜面的時間較短,說明甲斜面的坡度比乙斜面的大。
9.A 10.B 11.C
【分析】制作“過山車”的順序是:準備制作材料→在紙上設計“軌道路線”→根據(jù)設計圖制作過山車→調(diào)試與評價。
9.“過山車”起點應該在整個“過山車”的最高點,如圖中“過山車”的起點應設在a點。
10.測量“過山車”的軌道長度時,由于“過山車”軌道有直線和曲線兩種,所以應該用細繩直接從起點開始沿著軌道一直鋪到終點,這樣測量所用細繩的長度就是小球和起點之間的距離,然后用軟尺測量出距離即可。“過山車”的軌道距離較長,用手的“一柞”測量不科學,誤差很大。
11.過山車主要依靠重力勢能和動能的轉(zhuǎn)換來運行,不需要額外的動力。因此,在設計軌道時不需要考慮動力因素。材料和形狀則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以確保安全和順暢運行。
12.(1)對比實驗
(2)
(3)有關
【分析】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滾動和靜止不動三種方式。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方式和物體的擺放方式、斜面的坡度、物體的形狀等有關。
【解析】(1)對比實驗每次只能改變一個因素,確保實驗的公平,即除了改變的那個因素外,其他因素應該保持一樣。題干中的唯一變量是物體的形狀,所以屬于對比實驗。
(2)對比實驗只有一個變量,由于研究的是不同形狀的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唯一的變量是物體的形狀,其他條件比如斜面的高低、物體在斜面上擺放的初始位置、斜面的光滑度都要保持不變。
(3)不同形狀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是不同的,所以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與它的形狀有關。
13.3 1 2 4 14.B 15.A 16.B 17.1號 快 慢 18.B 19.加快
【分析】我們可以用“在相同距離的情況下比較時間的多少”或“在相同時間的情況下比較距離的長短”來測算物體運動的速度。在相同距離下,所用時間越短,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反之,物體的運動速度慢。在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距離越長,物體的運動速度快;反之運動速度慢。
13.比較兩個不同小球運動的快慢的探究實驗中,正確的步驟是組長明確分工,分配好發(fā)令員、計時員、操作員、記錄員;操作員將直線軌道擺放在水平地面上,各位組員按照指定位置做好準備;將1號小球放在軌道的起點處,發(fā)令員說“跑”的同時,操作員自然放手,計時員按下秒表計時。小球跑到終點,發(fā)令員說“停”的同時,計時員暫停秒表,重復測量三次,記錄員記錄運動時間;將2號小球放在軌道上,用同樣的方式測量3次,記錄運動時間。
14.物體按運動方式分類,可以分為平動、轉(zhuǎn)動、滾動、擺動、振動等。小球在斜坡軌道上的運動形式是滾動。
15.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的多少,叫作速度;在相同時間內(nèi),物體經(jīng)過的距離越長,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快;在相同距離下,所用時間越短,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快。仔細觀察數(shù)據(jù),該小組同學比較小球運動快慢的方法為相同距離比較時間的多少。
16.一般實驗我們都會進行兩到三次,這樣是為了讓實驗結(jié)果更加科學,避免偶然性。同理同一種小球要測量3次,主要原因是重復實驗可使實驗結(jié)果更準確。
17.在相同距離下,所用時間越短,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快。比較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相同距離內(nèi),1號小球用的時間少,運動得快。
18.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應該相差不大,所以10秒最有可能是正確的實驗數(shù)據(jù)。
19.斜面的坡度越小,小球的運動速度越慢。所以隨著斜面坡度的增大,小球的運動速度會加快。
20.(1)靜止 增加 (2)滾動 (3)B
【分析】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作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物體在斜面上會向下運動,運動形式有滑動和滾動。
【解析】(1)物體在斜面上有滑動和滾動兩種運動方式。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與物體的形狀和斜面的坡度有關。把木塊放在斜面最高點沒有滑動,此時木塊相對斜面是靜止的,如果想讓木塊在斜面上運動起來,應該增加斜面左端的高度。
(2)把小球放在斜面最高點,小球會滾動。
(3)想要知道小正方體和小球兩種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快慢,用眼睛觀察不夠準確,老師說得也不一定準確,而斜面的長度是一定的,即距離相同,可以通過比較運動的時間來比較運動得快慢。即用秒表測量兩者從該斜面同一高度到達斜面底部的時間,進行比較,用時短得快,故選B。
21.(1)A (2)B (3)C (4)A (5)B
【分析】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滾動和靜止不動三種方式。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方式和物體的擺放方式、斜面的坡度、物體的形狀等有關。
【解析】(1)實驗①是斜面低一點,實驗②是斜面高一點,所以在實驗①和實驗②中,唯一的變量是斜面的高低。
(2)對比實驗,指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比結(jié)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各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系,這樣的實驗稱為對比實驗。對比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實驗中需要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所以圖中的實驗是對比實驗。
(3)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方式和物體的擺放方式、斜面的坡度、物體的形狀等有關。蘋果和水晶球都是球形,所以在斜面上的運動方式是滾動;尺子在斜面上的運動方式是滑動。
(4)物體的速度與斜面坡度有關,斜面坡度越大,物體速度越快。所以為了能讓物體在斜面上運動快一些,斜面坡度應大些。
(5)把小木塊放在實驗①的斜面上,它靜止不動。但把小球放在同一個斜面上,它卻滾下來。小木塊和小球的形狀是不一樣的,所以物體的形狀會影響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
22.滑動 滾動 23.a(chǎn) d 24.a(chǎn) d 大 小 25.B
【解析】22.一個物體在另一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方式。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方式和物體的形狀有關,立方體、六棱柱在斜面上的運動方式是滑動,小球在斜面上的運動方式是滾動。
23.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方式和斜面的坡度、物體的形狀等有關。在同一高度的斜面上,坡度越大,小球滾動速度越快;坡度越小,小球滾動速度越慢。把小球分別放在a、b、c、d四個坡度不同的斜面上,我發(fā)現(xiàn)在a斜面上 運動最快,在d斜面上運動最慢。
24.同一物體,在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的斜面上運動時,斜面坡度越大,物體到達底端所用的時間越短;通過把小立方體、小六棱柱、小球分別放在a、b、c、d四個坡度不同的斜面上,觀察它們的運動快慢,我發(fā)現(xiàn)它們都在a斜面上運動得最快,在d斜面上運動得最慢。得到的結(jié)論是坡度越大,運動得越快,坡度越小,運動得越慢。
25.這組實驗中,安排了四個坡度不同的斜面,在科學上稱為對比實驗。對比實驗指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結(jié)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各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系。
26.坡度 小六棱柱 小球 滑動 滑動或滾動 滾動
【解析】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狀態(tài)與物體的形狀、斜面的坡度大小、斜面的光滑程度有關,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狀態(tài)有三種情況:靜止、滑動、滾動。小球在斜面上的運動狀態(tài)只有一種:滾動。
根據(jù)對比實驗的基本要求,做對比實驗時,我們一般是只控制一個條件發(fā)生變化,其他條件都不變,才能找到變量與不變量之間的關系。探究“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實驗中,保持不變的條件是斜面的坡度相同、斜面的光滑程度相同等;改變的條件是在斜面上運動的物體不同。分別將立方體、小六棱柱、小球放在斜面上端,觀察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可以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立方體在斜面上運動方式是滑動,小六棱柱在斜面上運動方式是滑動或滾動(側(cè)面接觸斜面是滾動,底面接觸斜面是滑動),小球在斜面上運動方式是滾動。由此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是:不同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是不同的。
27.小球 直線 曲線 直線運動 曲線運動
【分析】物體的運動方式有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物體運動軌跡是一條直線的運動,叫作直線運動;物體運動軌跡是一條曲線的運動,稱為曲線運動。
【解析】根據(jù)對“物體的運動路線”實驗探究的認識:這一實驗的實驗材料有:桌子、小球、小桶。
①用手將小球沿桌面推出,觀察到小球的運動路線是直線。在桌面上做直線運動。
②當小球沖出桌面后,觀察到小球的運動路線是曲線。小球沖出桌面后做曲線運動。
實驗結(jié)論:根據(jù)物體運動軌跡的不同,物體的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28.B 29.C 30.A 31.A 32.B
【解析】28.以起點為中心,根據(jù)圖紙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標注,小球在起點的東南方。故選B。
29.A.在軌道中起的是下滑的作用;
B.在軌道中起的支撐的作用;
C.在軌道中起的轉(zhuǎn)向的作用;故選C。
30.A.坡度增大,小球的運動速度加快,正確。
B.終點更高會降低小球的速度。
C.軌道加寬可能會加長小球運動的距離從而降低小球的速度,而非加快。故選A。
31.在建造“過山車”軌道時要求坡度有變化,就是讓小球按高低起伏的順序變化滾動,使小球有足夠的動力完成所有的軌道運行。故選A。
32.A.工程設計要根據(jù)已有材料和實際情況進行設計;正確。
B.說法有誤。設計圖完成后,要按照設計圖進行制作,但是如果在制作過程出現(xiàn)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時修正。
C.制作完成的“過山車”,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修改與調(diào)試。正確。故選B。
33.軌道 方向盤 測量距離 減慢 升高起點 減少彎道
【解析】根據(jù)“過山車”設計要求,軌道要有軌道和軌道變化。設計過山車時坡度要有變化。
【點睛】(1)實驗中在描述小球的位置時,我們以過山車軌道的起點為參照物,用方向盤判斷方向,用軟尺測量距離。描述小球在“過山車”軌道上的位置和路線;讓小球從過山車的最高處輕輕滾下。
(2)直線軌道有利于加速,曲線軌道能夠減速。實驗中發(fā)現(xiàn),小球在經(jīng)過U形彎道時,速度會減慢。
(3)要想加快小球在過山車軌道上的運動速度,可以升高起點或減少彎道。
34.滑動 滾動 形狀 斜面坡度會影響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形式 增加斜面坡度/左側(cè)增加墊木 秒表 直線運動
【分析】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作斜面。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 有滑動和滾動兩種方式。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與物體的形狀和斜面的坡度有關。
【解析】(1)當物體與斜面的接觸面不斷改變地移動時運動情況是滾動,當物體與斜面的接觸面不變地移動時運動情況是滑動。圖甲中小正方體在斜面上的運動形式是滑動;圖乙中乒乓球在斜面上的運動形式是滾動。這個實驗說明物體的形狀會影響它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
(2)圖丙中小六棱柱原先在斜面上是滑下來的,當增加斜面坡度時,小六棱柱在斜面上運動形式變成了滾動。這個實驗說明:斜面坡度會影響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形式。
(3)圖甲中小正方體在斜面上運動速度比較慢,增加斜面坡度可以怎樣使它運動得快一些。如果需要記錄所用時間,還需要秒表。
(4)運動物體通過的路徑叫作物體的運動軌跡。運動軌跡是一條直線的運動,叫作直線運動。圖甲中根據(jù)小正方體沿斜面運動到斜面底部的大致運動路線,可以判斷出小正方體的運動是直線運動。
35.B 36.C 37.A
【分析】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的多少,叫作速度;在相同時間內(nèi),物體經(jīng)過的距離越長,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快;在相同距離下,所用時間越短,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快。
35.同一種小球要測量3次,主要原因是重復實驗可讓實驗結(jié)果更準確,這樣可以避免偶然性;
36.根據(jù)題干可知,三次數(shù)據(jù)要選擇兩次一樣的,應該選擇的數(shù)據(jù)是14;
37.根據(jù)題干可知,在相同距離下,所用時間越短,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快;白色小球12秒,紅色小球14秒,所以白色小球運動快。
38.B 39.A B 40.A 41.A 42.C 43.B
【分析】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的多少,叫作速度;在相同時間內(nèi),物體經(jīng)過的距離越長,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快;在相同距離下,所用時間越短,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快。
38.比較黑球和白球在這個“過山車”上從起點到終點駛完全程的快慢,由于路程一定,所以只需要借助秒表測量時間即可;
39.根據(jù)物體的運動軌跡是直線還是曲線,將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物體的運動軌跡是直線的運動是直線運動,物體的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是曲線運動。根據(jù)題干可知,小黑球從甲運動到乙,運動路線是直線;從丙運動到丁,運動路線是曲線。
40.想要小球在這個“過山車”上行駛得更快,小明可以墊高甲的位置,這樣起始位置越高,小球的速度就越快。
4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運動方式。一個六棱柱放在圖甲位置,六棱柱靜止不動;將一個相同材質(zhì)差不多大的小正方體放在甲位置,小正方體也會不動。
42.物體所在的方向一般分為東南西北,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參照物,通過參照物確定物體的方向,進而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我們一般用8個方位來描述物體的方向,即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根據(jù)題干可知,終點在起點的西南方;
43.根據(jù)題干可知,第二次的數(shù)據(jù)和第一和第三次的數(shù)據(jù)差距太大,所以按慢的那次最有可能是第二次。
44.B 45.C 46.A
【解析】44.一是因為有誤差,需要經(jīng)過多次實驗校正。 二是說明此實驗可以重復進行,以表明結(jié)果是經(jīng)得起檢驗的,讓實驗結(jié)果更準確。同一種小球要測量3次,主要原因是重復實驗可讓實驗結(jié)果更準確,所以B符合題意。
45.重復實驗可讓實驗結(jié)果更準確,減少誤差。我們在選擇不同的小球的運動的時間是一般選擇是出現(xiàn)較多的數(shù)值,所以C符合題意。
46.運動相同的距離,可以用比較運動時間來比較運動的快慢:用時短,運動快;用時長,運動慢。比較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黃色小球用時短,運動快,所以A符合題意。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化县| 泗阳县| 黑河市| 琼中| 黄平县| 阿拉尔市| 达州市| 寻甸| SHOW| 民丰县| 万州区| 昌黎县| 屏山县| 崇义县| 高阳县| 邢台市| 西平县| 汕尾市| 维西| 南昌县| 罗甸县| 碌曲县| 德清县| 丹东市| 太仓市| 垦利县| 东宁县| 富裕县| 松原市| 淳化县| 阿克| 华安县| 长白| 高平市| 随州市| 肃宁县| 克山县| 南陵县| 贵溪市| 樟树市| 温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