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三單元)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6 綜合題(22-23三年級下·山東濱州·期末)小佳為了研究陽光下影子的變化,他自制日晷進行觀察。在一個平板上貼上畫有同心圓的觀察記錄紙,然后紙板的中心豎直插了一根小木棒,并標上觀察時間。下面是小佳在4個小時內測量的木棒影子長度變化的數據表。請仔細閱讀,回答下面的問題。測量次數 1 2 3 4 5 6 7 8 9影長(厘米) 15 12 10 8 6 4 6 8 101.第2次測量,影子的長度是( ),此時影子在小木棒的( )邊(填東或西)。由表中數據可知,第( )次測量剛好是一天中的中午時刻。2.從上面的數據表中可以推測,如果進行第10次測量,此時木標影子的長度大約為( )。A.8厘米B.12厘米C.6厘米3.小佳忘記在紙板上標注方向,請根據她畫影子的情況,確定方向填在括號中。 4.從上面的數據表和影子的形狀我們可以知道,在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變化規律是方向( );長短( )。5.根據影子的變化規律,太陽的位置是如何變化的?6.(23-24三年級下·福建·期末)月球的秘密。小科用橡皮泥制作了地球和月球模型,如圖擺放好后,用手電筒模擬太陽光從右側照射。(1)為了讓月球模型更像月球,可以在上地球面按一些坑,這些坑用來模擬( ),它們的特點是( )、( )等。(2)月球上出現這么多坑的主要原因是( )。A.土質松軟 B.無大氣層 C.月球引力小(3)請把圖中甲和丙月球暗面涂黑。(4)月球從甲位置經乙、丙、丁后再回到甲位置,實際需要的時間是( )。(5)月球運動到位置乙時出現滿月,一般在農歷( ),此時( )(選填“太陽”或“地球”)在中間。(6)月相按時間排序正確的是( )。A.B.C.(7)關于月球,除了以上內容你還知道哪些信息?(至少寫出兩點)7.(22-23三年級下·云南昆明·期末)北京時間2023年5月30日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小華請爸爸在暑期帶他到西昌衛星基地現場觀看火箭發射。(1)小華和爸爸設計了三種交通方案:方案編號 出行方式 總時長 花費(每人) 備注一 動車+出租車 約6小時 約200元二 自駕 6小時15分 約270元三 飛機+出租車 約5小時30分 約850元 需轉機你認為小華會選擇的交通方案是( )。因為這個方案 。(2)小華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看到長征運載火箭豎直向上飛行(如圖)。下列關于火箭運動的描述正確的是( )。A.火箭升空只會進行曲線運動B.火箭對于小華來說是靜止的C.火箭在升空過程中的快慢會改變(3)觀禮完畢后小華來到奔月樓參觀航天展館。在太空中遙望地球,看到地球是藍色的,這是因為地球上( )。A.海洋面積大 B.森林面積大 C.濕地面積大(4)小華在嫦娥工程展廳看到月球車傳回的畫面,發現月球上分布著( )。A.高原 B.環形山 C.丘陵(5)研學完畢,小華準備制作火箭相關主題海報。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A.在網絡上直接復制使用B.把漫畫書上的圖片直接剪下來C.和同學討論選取能更好表現主題的資源8.(23-24三年級下·浙江嘉興·期末)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鵲橋二號中繼星支持下,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開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采集任務,即將“蟾宮挖寶”。(1)“嫦娥六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登陸,發現月球的背面有( )。A.隕石坑 B.森林 C.大海(2)關于月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月球適合人類居住 B.月球也像太陽一樣 C.地球上的漲潮和退潮主要與月球的引力有關(3)我們平時說的“月光”是指( )。A.月球本身發出的光 B.月球反射的太陽光 C.太陽光9.(23-24三年級下·江蘇徐州·期末)邳州某小學學生為了研究陽光下影子的特點,自制了下圖的裝置,并測量了端午節一天的影子長度,記錄如下表。時間(時)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影長(厘米) 10 6 2 6 8(1)下圖裝置叫( ),是古人用來計量( )的儀器。(2)該裝置上的短桿在產生影子的過程中充當的條件是( )。(3)從表中數據可知,( )(填“上午”“中午”或“下午”)影子最短。(4)根據上表數據推測,18時再測量,短桿的影子將(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厘米。(5)從實驗中發現,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變化是有規律的,你知道是什么嗎?請寫出兩條。10.(23-24三年級下·四川廣元·期末)太陽、地球和月球。在太陽系幾十億年的歷史中,地球一刻不停地圍繞著太陽旋轉,周而復始,從不停歇。然而地球并不孤單,因為它有著月球的陪伴。仰望天空,人類對于太陽和月球充滿了好奇,一直以來從未停止對它們的探索。(1)太陽比月球大很多,而我們看上去兩者卻差不多大,是因為 離我們近得多。(填“太陽”或“月球”)(2)在研究“為什么在地上看到的太陽和月球大小差不多”這個問題時,以下研究方法不正確的是( )。A.查找資料 B.做模擬實驗 C.投票決定,少數服從多數(3)我們根據( )和( )推測地球可能是球體。A.太陽每天東升西落B.月食時,人們觀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影子總是圓形的C.航海家麥哲倫帶領船隊朝著一個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隊又回到了出發地(4)在研究“對比觀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動”實驗時,一開始先觀察到船模帆的頂部,之后又觀察到了整個船模,說明船模是在( )上移動。A.球面 B.平面 C.兩個面都可以的(5)下列關于太陽、地球和月球的描述正確的是( )。A.太陽和月球都是會發光的B.月球上有空氣和水C.月球對地球有引力11.(23-24三年級下·重慶銅梁·期末)情景5:有一天晚上小東剛做完作業,看見媽媽有些勞累,不怎么高興。他心想我得想個辦法讓媽媽高興一下,他想了想對媽媽說:媽媽我會表演手影戲,但需要您的配合,您用手電筒照射我手,在墻壁上就會出現很多好玩手影游戲,于是他們就玩起了手影戲。如下圖:(1)影子產生的條件需要光源、遮擋物、屏。這個手影游戲中的光源是 ,遮擋物是 ,屏是 。(2)如果手電筒改變照射的角度,所產生的影子________。A.方向、長短和形狀都不相同。B.方向相同,長短不同,形狀不同。C.方向相同,長短相同,形狀相同。(3)小科想讓墻上的手影變大,正確的做法是________。A.手電筒位置不變,手慢慢靠近手電筒。B.手電筒位置不變,手慢慢遠離手電筒。C.手位置不變,手電筒慢慢遠離手。12.(23-24三年級下·吉林·期末)小紅和小王打算做一張關于地球的主題海報。(1)請給下列制作步驟排序。( )收集和選用與地球有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4.給太陽和月球涂上顏色并說明原因。( )通過小組討論確定地球海報的主題色彩,可以是藍色、白色、綠色、彩色等。( )展示和交流。交流時,試著向同學介紹海報所表達的內容。( )制作海報。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文字和圖片,用色彩表達我們對地球的認識。(2)制作海報時,下列說法中,不合理的是( )。A.在制作海報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難題,我們可以向家長或老師求助B.在海報里我們可以畫很多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抄寫一些故事C.收集的圖片應當是實拍的照片13.(23-24三年級下·吉林松原·期末)如圖是明明觀察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記錄單:(1)從記錄單我們可以推測,他觀察的時間是 。(填“上午”或“下午”)(2)如果明明第五次觀察時發現影子朝向正北方,此時太陽在小木桿的 。 (填“正北方”或者“正南方”)(3)通過觀察可以發現,一天中影子的長短變化規律是( )。A.長一短一長 B.短一長一短 C.短一長(4)如果我們用手電筒、木圓柱和紙板做模擬實驗,研究影子的秘密,手電筒模擬的是 ,實驗中我們想讓影子發生變化,可以改變 和 等 。14.(23-24三年級下·山東濱州·期末)小明在學習完“太陽、地球和月球”單元后,對影子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他找來一些材料,制作一個簡易的日晷(1)小明制作好日晷后,進行了如下的操作,正確的順序是( )。①根據太陽找方向 ②在記錄紙上記錄影子 ③對準方向,平放塑料板(2)除了根據太陽確定方向外,小明還可以利用 ( )來確定方向。A.秒表 B.軟尺 C.指南針(3)下面關于影子的畫法,正確的是( )。A. B. C.(4)通過觀察,小明發現下午6點的時候,太陽在( )邊,影子在( )。(填“東”或“西”)。陽光下物體的影子一天中方向的變化規律是( )(5)下側圖中是小明記錄了一段時間的影子,他發現影子( )(填“越來越長”或“越來越短”),這段時間的影子是在( )(填“上午”或“下午”)完成測量的。(6)為了研究影子變化的其他特點,小科在陽光下做了如圖的實驗。當他改變木圓柱的擺放方式,影子的 ( )會發生變化。A.大小 B.形狀 C.方向(7)在天空中,有一種天然的擋光物:( ),它變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15.(23-24三年級下·遼寧盤錦·期末)美美和媽媽用臺燈在墻壁前玩手影游戲,如下圖。(1)這個手影游戲中,手是( ),墻壁是( )。①光源 ②遮擋物 ③屏A.①;② B.②;③ C.①;③(2)美美想讓手影變大,正確的做法是( )。A.臺燈位置不變,手靠近墻壁B.臺燈位置不變,手靠近臺燈C.手位置不變,臺燈遠離手16.(23-24三年級下·湖北荊州·期末)小可和牛牛制作了一個簡易的日晷,用來觀察陽光下影子的變化。(1)為了研究,他們應該把簡易日晷擺在( )觀察最合適。A.大樹下 B.教室里 C.操場上(2)影子產生需要三個條件,該實驗中,太陽相當于影子產生條件中的( ),日晷相當于( )。(填“光源”“遮擋物”或“屏”)(3)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下午5點,太陽在( )邊,影子在( )邊。(填“東”或“西”)(4)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長度的變化規律是( )。A.長→短→長 B.長→長→短 C.短→短→長(5)如圖,用手電筒和木圓柱模擬太陽下物體影子的變化,改變手電筒的照射角度,木圓柱的影子( )。A.方向相同 B.長短不同 C.形狀相同17.(23-24三年級下·陜西漢中·期末)我國在探索月球的前沿不斷創新、突破。(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 。(2)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變化的周期是 (填“一天”“一個月”或“一年”)。(3)某科學小組連續觀察了一個變化周期的月相并拍照,其中5張如下圖所示。按農歷月初到月末排列,正確的順序為( )→ → →A→ )(括號里填字母)。(4)環形山是月球表面的顯著特征。在模擬月球上環形山形成的實驗中,若將不同大小的球從同一高度落下,大球砸出來的“環形山”較 (填“大”或“小”)。若將相同大小的球從不同高度落下,高處的球砸出來的“環形山”較 (填“淺”或“深”)。18.(23-24三年級下·湖南邵陽·期末)小科和小愛在房間里玩投影游戲。如下圖,在手電筒的照射下,白墻上留下了圓柱體的影子。(1)圖中的手電筒屬于影子形成條件中的 。(2)圖中的白墻屬于影子形成條件中的 。(3)若改變圓柱體的擺放方式,白墻上影子的形狀( )。A.始終是圓形 B.始終是長方形 C.會發生變化19.(23-24三年級下·陜西渭南·期末)小科在家門口立了一根竹竿,每隔30分鐘去測一次地面上竹竿影子的長度,測得的數據如下表。測量次序 1 2 3 4 5 6 7 8 9影長(厘米) 120 100 80 60 40 25 40 60 80(1)分析表中的數據,我們可以推測,如果進行第10次測量,竹竿影子的長度應該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0厘米。(2)小科第6次測得的竹竿影子長度最短,這個時候應該是________(填字母)。A.清晨 B.正午 C.傍晚(3)竹竿相當于遮擋物,太陽和地面分別相當于________(填字母)。A.光源、屏 B.屏、光源 C.光源、遮擋物(4)由該實驗得出一天中影子長度變化規律為 。20.(23-24三年級下·河北廊坊·期末)手影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游戲,它以手為筆,以影為墨,只需一點光,就可以展開巧思,通過手勢的變化,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影像。下圖是小科用手電筒在墻壁上玩手影游戲,請結合所學回答以下問題:(1)影子產生的條件需要光源、遮擋物、屏,這個游戲中光源是 ,遮擋物是 ,屏是 。【手 墻壁 手電筒】(2)游戲過程中如果手位置不變,將手電筒靠近手,那么看到的影子會( )。A.變大 B.變小 C.不變(3)如果把一個紅色的不透明物體放在手電筒前,它的影子的顏色是( )。A.紅色 B.黑色 C.白色(4)小科想要在墻上再做出一個小鳥的手影,要改變的是( )。A.墻的顏色 B.光的強弱 C.手的形狀21.(23-24三年級下·陜西榆林·期末)小明完成《太陽、地球和月球》單元學習后,收集了如下天體“自述”,請你分析回答下列問題:太陽:“我能為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提供能量。對我來說,月球、地球的體積都很小”。地球:“從宇宙俯瞰,我是一顆藍色星球,是已知唯一擁有生命物種的星球。”月球:“地球上的人們經常在夜晚欣賞我不同的樣子,還把我比作‘白玉盤’、‘彎弓’。”(1)太陽、地球和月球中,體積最大的是 。(2)地球是一顆藍色星球,其表面的 (填“海洋”或“陸地”)部分面積占比約四分之三。(3)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根據月相的變化規律,“白玉盤”出現的時間應該是( )。A.農歷初一 B.農歷十五 C.農歷二十三(4)小明想制作一張地球主題海報,主要步驟有:①收集和選用資料;②制作海報;③確定海報的主題色彩;④展示和交流,正確的順序是①→ → → (橫線上填序號)。22.(23-24三年級下·廣東深圳·期末)閱讀以下信息回答問題2007年10月,“嫦娥一號”踏上了奔月之路,獲取了我國第一幅高精度的全月圖。(圖1)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探測器搭載著“玉兔號”月 球車在月球雨海西北部虹灣軟著陸。這是中國月球車在月表留下的第一行足跡。2019年1月,“嫦娥四號”降落在月背南極艾特肯盆地的 “馮·卡門撞擊坑”。艾特肯盆地是太陽系中最大、最深、最古老的隕石坑。2020年12月,“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采樣,并帶著1731克月球樣品回到了地球,這是我國第一次實現地外天體的樣品采集。2024年6月,“嫦娥六號”探測器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 盆地,被公認為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此次月背采樣,對進一步認識月球意義重大。(1)從月面圖像中我們可以看出月球的表面有許多環形山,它們的其中一個特點是(2)如圖2,在模擬“隕石撞擊形成環形山”的實驗中,我們要選用 (選填“大小不同”或“大小相同”)的小球,從 (選填“不同高度”或“相同高度”)撞擊沙盤。(3)人類正在用哪些方法對月球進行研究,請寫出兩點。 、 。23.(23-24三年級下·廣東深圳·期末)小明為了研究陽光下影子的變化規律,自制日晷進行觀察。他在一個平板上貼上畫有同心圓的觀察記錄紙,然后在紙板的中心豎直插了一根小木棒。下面是小明在四個小時內每隔半小時測量一次木棒影子長度變化的數據表。請仔細閱讀,回答下列的問題。測量次數 1 2 3 4 5 6 7 8 9影長(厘米) 15 12 10 8 6 4 6 8 10(1)從上面的數據發現,在這四個小時內,陽光下木棒影子的長度變化規律是( )。A.長一短 B.長一短一長 C.短一長一短(2)第2次測量,影子的長度是 厘米,此時影子在木棒的 (選填“東邊”或“西邊”)。(3)由表中數據可知,第 次測量時,是一天中的中午12點。(4)從上面的數據可以推測,如果進行第10次測量,這根木棍影子的長度大約是 厘米。(23-24三年級下·河北張家口·期末)小明同學按老師的要求,從5月17日起進行了月相觀察,記錄如下:公歷 5月17日 5月18日 5月19日 5月20日 5月21日 5月22日 5月23日月相24.根據小明同學的月相記錄,你認為5月17日那天是農歷( )(選填:初十、十五、十九)。這種月相叫( )。25.5月23日那天,由于下雨,小明沒能觀測到月相,請你根據學習月相變化后的知識,幫他把月相的樣子補在表格中。26.小明同學觀察到的月相發生在農歷的( )。(選填:上半月、下半月)27.(23-24三年級下·廣東深圳·期末)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土壤樣品(圖3),在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此次“嫦娥五號”帶回了1731克月球樣品,這是我國首次完成地外天體樣品采集。我國科學家綜合分析了嫦娥五號帶回的 月壤成分,發現月壤中含有豐富的“玻璃物質”,這些物質是由 月球表面頻繁遭受的隕石及微隕石撞擊導致的礦物熔化和快 速冷卻形成的,它們有球狀、橢球狀、啞鈴狀和淚滴形等多種形狀。利用“月球玻璃”良好的光學性能、機械性能和耐高溫性能等特點,可以制造各種材料。例如,旋轉形狀的玻璃珠能有效地收集和聚焦太陽光,可 用于制造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再如,利用膠結質玻璃的氣孔構造,制造 理想的隔音材料。未來,人類可能在月球表面就地取材,利用月壤加工生產玻璃建材,而 不是從地球運輸這些建材物質,可以減少地球資源的消耗,大大降低建立月球科研站和基地的成本。圖3(1)與月壤中的“玻璃物質”類似,在地球上的礦物中,有類似“玻璃”光澤的礦物是( )。A.石英 B.石墨 C.長石(2)通過閱讀材料,下列與“月球玻璃”形成無關的是( )。A.月球表面遭受了隕石或微隕石的撞擊B.月壤中的物質在短時間內經歷了礦物熔化和快速冷卻的過程C.月球表面強烈的風蝕作用將土壤轉變為玻璃(3)如果你是一名科學家,你會用月壤為月球基地建造什么呢?請你提出2條合理的建議并說明理由。(23-24三年級下·廣東珠海·期末)日晷,又稱“日規”,是古人根據日影測量時刻的計時儀器。小珠做了一個簡易日晷,并進行了觀察和記錄。28.根據小珠的記錄,( )畫的影子有明顯錯誤。A.7:30 B.12:00 C.16:3029.小珠在陽光下玩了一段時間,發現他的影子越來越長,這應該發生在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30.通過觀察,小珠發現,不同時間陽光下同一物體的影子 ( )。A.方向不變,長短不變 B.方向不變,長短改變 C.方向和長短都改變31.(23-24三年級下·甘肅平涼·期末)2024年6月,嫦娥六號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請回答下列問題:(1)地球是太陽系大家族中的一顆行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 。(2)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變化的周期是 ( 填 “一天”“一個月”或“一年”)。(3)某科學小組連續觀察了一個變化周期的月相并拍照,其中5張如下圖所示。按農歷月初到月末排列,正確的順序為( → → → → )(括號里填字母)。(4)環形山是月球表面的顯著特征。在模擬月球上環形山形成的實驗中,若將不同大小的球從同一高度落下,大球砸出來的“環形山”較 (填“大”或“小”)。若將相同大小的球從不同高度落下,高處的球砸出來的“環形山”較 (填“淺”或“深”)。(23-24三年級下·廣東陽江·期末)材料:“天宮課堂”第四課開講,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面向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科普授課。朱楊柱又用水袋做了一顆水球。桂海潮取出一塊普通的乒乓球拍,水球沒被彈出,反而粘到了球拍表面。怎樣用水球在空間站里打“球賽”?朱楊柱隨即拿出“秘密武器”——在軌運動時擦汗的干毛巾。將毛巾包在球拍表面,再一揮拍,水球變成了“乒乓球”。這場太空“乒乓球賽”,演示了水的表面張力及疏水材料特性,其不僅利用了水球本身的表面張力,表面布滿了疏水微絨毛的毛巾也至關重要。在自然界中很多植物的表面都與在天宮課堂第四課中,毛巾不吸水的原理相同。32.那么下列哪種葉子也有相似的疏水性?( )A.白玉蘭的葉子 B.荷葉 C.番茄的葉子33.下列功能中,是雞蛋氣室的作用的是( )。A.保護卵黃 B.胚胎發育的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 C.提供氧氣34.月球土壤是如何形成的?你認為哪個解釋最合理?( )。A.晝夜溫差變化使巖石破裂形成的 B.水流的沖擊使巖石碎裂形成的C.植物根系的生長使巖石碎裂形成的35.中國空間站的菜園喜獲豐收,宇航員吃到了自己栽培的新鮮蔬菜。中國空間站的“菜園”采用的是( )。A.營養土栽培 B.無土栽培 C.太陽能大棚溫室栽培36.中國空間站植物的生長與各種各樣的因素有關,下列哪個是種子發芽的必要條件( )。A.水分、溫度、土壤 B.水分、溫度、空氣 C.水分、溫度、陽光37.(23-24三年級下·廣東·期末)影子的變化。(1)影子的方向與光源的方向( )。(2)影子的長短與光源的( )有關,在屏與物體不變時,光源與屏的角度越大,影子越短;光源與屏的角度越小,影子越長。(3)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遮擋物和屏之間的距離一定時,光源與遮擋物之間的距離越( ),影子越( );距離越( ),影子越( )。(4)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38.(23-24三年級下·廣東·期末)太陽、地球和月球。小科從地球上觀察月球和太陽,發現兩者的大小差不多,對此他展開了研究。(1)小科用圖中的材料進行了模擬實驗,紙筒模擬( ),小圓紙片模擬( ),大圓紙片模擬( )。A.太陽 B.月球 C.地球上的觀察視角(2)圖中,小科觀察到兩圓紙片靠近時,( )圓紙片看起小圓紙片來比較大;當小圓紙片往( )(選填“左”或“右”)移動一段距離時,會和大圓紙紙筒大圓紙片片看起來差不多大。(3)通過模擬實驗,推測我們看到的月球比星星大得多的原因可能是( )。39.(22-23三年級下·云南昆明·期末)小華養成了在科學課上記筆記的好習慣,為了觀察陽光下影子的變化,小華制作了一個簡易的日晷(如圖),現整理觀察筆記如下:(1)小華的簡易日晷中,畫同心圓的作用是( )。A.準確確定方向 B.比較影子方向和長短變化 C.讓簡易日晷更美觀(2)簡易日晷中心插入的短桿是影子產生必備條件中的( )。A.光源 B.遮光物 C.屏(3)小華的下列記錄中,最接近中午的是( )。A. B. C.(4)小華整理筆記過程中發現有一條錯誤記錄,錯誤的是( )。A.影子的方向與光源位置相反 B.影子不可能比物體長 C.光在傳播過程中被阻擋就會形成遮擋物的影子(5)小華的實驗筆記中,能發現影子大小變化的實驗是( )。A. B. C.(6)小華想整理比較太陽和月亮的不同,他可以使用( )。A.維恩圖 B.流程圖(7)在小華的月相記錄卡中,最可能是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月相的是( )。A. B. C.40.(22-23三年級下·浙江紹興·期末)小華觀察月面圖片發現: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她設計了如下圖活動探索環形山的形成。(1)以上實驗屬于( )。A.觀察實驗 B.模擬實驗 C.對比實驗(2)如圖實驗中,為使實驗結果更加接近真實的現象,投擲物應選( )。A.大小相同的玻璃球B.大小不同的玻璃球、鐵球、木球、塑料球C.大小不同的玻璃球、小石子、黃豆、小鐵球、小木塊(3)做這個實驗時,我們( )會使模擬更加真實。A.將投擲物用力向下砸B.從不同的高度松手,讓投擲物落下C.從相同的高度松手,讓投擲物落下(4)如圖的實驗證明環形山是由( )形成的,這是目前公認的觀點。A.隕石撞擊 B.雨水沖刷 C.火山爆發41.(23-24三年級下·安徽合肥·期末)從古到今,人類一直在探索浩瀚的宇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終于踏上了太空的旅程,太空中有我們熟悉的太陽、地球和月亮等天體,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農歷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如果這一天天氣晴朗,我們可以看到的月相是( )。A. B. C.(2)關于太陽、地球、月球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球繞太陽轉 B.地球繞月球轉 C.太陽繞地球轉(3)月球的地貌特征之一就是布滿環形山,如圖是小組同學模擬制造了環形山的實驗。在實驗中托盤和細沙模擬的是( )。A.月球表面 B.隕石 C.環形山42.(22-23三年級下·河北張家口·期末)月球上的環形山為什么看起來彼此都不同?請你嘗試著做一做下面的玻璃球下落沙面的實驗。實驗步驟:①在一個大容器(如塑料盆)中裝入2厘米厚的沙子(或面粉等),弄平。②從20厘米的高度向下面的沙里扔一些大小不一的玻璃球。取出玻璃球,觀察它們留下的坑的形狀。③想一想,如果從更高處扔下玻璃球,會有什么樣的結果?④弄平沙子,把大小不一的玻璃球從50厘米的高處往下扔,取出玻璃球,觀察它們下落形成的坑的形狀。(1)在哪個步驟玻璃球下落速度更快些?(2)如果月球上的環形山是天體撞擊產生的,那么,撞擊月球的天體的運行速度對產生環形山的大小有何影響?撞擊月球的天體的體積對產生環形山的大小又有何影響?43.(23-24三年級下·江西吉安·期末)陽陽在一個月中拍到同幅月相的照片,如圖所示。他沒有在照片上標注日期,忘了這些照片的拍攝先后順序。A B C D E F G H(1)將這8幅照片按照農歷時間的先后排序排列正確的是( )A.EABGDHCF B.HCFDGBAE C.EABGDFCH D.HCFDGEAB(2)農歷下半月,月相變化規律是:由圓變缺,亮面在( )側,亮面的面積逐漸變( )A.左 B.右 C.大 D.小(3)清晨,陽陽同學早上去上學,發現天空還掛著半輪月,如圖所示,請你判斷,這天的日期可能是( )。A.農歷上半月 B.農歷下半月 C.都有可能44.(23-24三年級下·福建龍巖·期末)下圖是陽光下豎直的桿子在4小時內的影長變化折線圖。(1)在2時處,影子長度是( )。A.4厘米 B.2厘米 C.6厘米(2)在3時處,根據影子的長短,可以判斷時間正好是( )。A.日出 B.日落 C.正午(3)由3時到4時處,影子應該在變( )。A.變長 B.變短 C.無變化(4)一天中影長的變化規律是( )。A.短一長一短B.長一短一長C.長一短(5)一天中豎直的桿子的長短和方向變化與( )有關。A.太陽的高度和位置B.太陽的位置C.太陽的高度45.(23-24三年級下·陜西渭南·期末)小明完成《太陽、地球和月球》單元學習后,收集了如下天體“自述”,請你分析回答下列問題:太陽:“我能為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提供能量。對我來說,月球、地球的體積都很小”。地球:“從宇宙俯瞰,我是一顆藍色星球,是已知唯一擁有生命物種的星球。”月球:“地球上的人們經常在夜晚欣賞我不同的樣子,還把我比作‘白玉盤’、‘彎弓’。”(1)太陽、地球和月球中,體積最大的是 。(2)地球是一顆藍色星球,其表面的 (填“海洋”或“陸地”)部分面積占比約四分之三。(3)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根據月相的變化規律,“白玉盤”出現的時間應該是_______(填字母)。A.農歷初一(新月) B.農歷十五(滿月) C.農歷二十三(下弦月)(4)小明想制作一張地球主題海報,主要步驟有:①收集和選用資料;②制作海報;③確定海報的主題色彩;④展示和交流,正確的順序是①→ (填序號和“→”表示)。46.(23-24三年級下·山東濱州·期末)影子的研究。小明在家門口立了一根竹竿,并利用周六時間,每隔1小時就去測量一次地面上竹竿影子的長度,最終測得的結果如下:測量時間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影長(厘米) 14 10 8 6 4 6 8 10影子方向 西北 西北 西北 西北 北 東北 東北 東北 東北(1)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可以推測16:00測量的影子長度極有可能是 厘米。(2)從表格中的數據,我們可以推測一天中影子長度的變化規律是 。(3)從表格中可知,影子的方向和太陽的位置 。(填“相同”或“相反”)(4)實驗中,竹竿相當于遮擋物,太陽相當于 ,地面相當于 。(填“光源”或“屏”)(5)他在觀察記錄的同時,也將竹竿的影子畫了下來,請你按照時間順序將下面五張圖片進行排序: 。(6)小明想進一步研究影子的秘密,他找來了一個手電筒和一個小木塊。他用手電筒照射小木塊,如圖所示。此時他看到的影子的形狀是 (填“長方形”或“圓形”)。47.(23-24三年級下·四川宜賓·期末)2024年5月3日17時27分,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之后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六號探測器由此開啟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之旅,預選著陸和采樣區為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1)通過學習我們知道月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兩種: 、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 。(3)月球對地球的引力,會造成什么現象? 。(4)同學們利用托盤、細沙和大小不同的球進行模擬實驗(如圖)。先將沙盤里的沙弄平整,然后將各球從空中落入沙中,觀察沙坑的變化。這個模擬實驗想要驗證的假設是 。(5)你認為月球適合人類居住嗎?并說明主要原因。48.(23-24三年級下·四川宜賓·期末)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小蘭戶外運動時看見自己的影子變化了,于是開啟了影子的變化探索之旅。為探究“影子的變化”,小蘭利用手電筒和木圓柱,做了以下模擬實驗。(1)在模擬實驗中,手電筒模擬影子產生條件中的 ,木圓柱模擬的是 。(2)如果小蘭要探究“木圓柱的擺放對影子的影響”,可以選擇 (填序號)兩個方案進行實驗。(3)如果小蘭要探究“光的照射角度對影子的影響”,她應該改變 ,保持 不變。(4)拓展應用。在進行陽光下的手影游戲中,如果想在墻上得到更大的影子,應將手 (填“靠近”或“遠離”)墻;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49.(23-24三年級下·陜西延安·期末)太陽誕生之后,地球和月球也相繼形成。他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已經有幾十億年了。“蒲公英”小隊對一些現象非常好奇(1)“蒲公英”小隊進行了如下的實驗,他們最可能是在( )。A.觀察不同時間的月相B.探究為什么“太陽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C.尋找一天中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2)太陽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是因為( )。A.它們實際大小差不多 B.月球離地球近,太陽離地球遠 C.太陽離地球近,月球離地球遠(3)我們平時說的“月光”是指( )。A.月球本身發出的光 B.月球反射的太陽光 C.太陽光(4)小紅要模擬月球上環形山的形成,準備了沙子和大小不同的球,使球從同一高度落下( )(填“大小”或“顏色”)不同。她又用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球實驗后發現,( )(填“輕”或“重”)的球形成的“環形山”更深。50.(23-24三年級下·河北保定·期末)(1)上圖是一天中四個不同的時刻學校操場上旗桿的影子:將它們按時間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列,順序為 、 、 、 。(2)古代根據這個原理做出的計時工具為( )。A.日晷 B.沙漏 C.擺鐘51.(23-24三年級下·湖南益陽·期末)材料一:從外層空間看地球,會發現它是一個藍色的水球。陸地表面的水體類型有海洋﹑湖泊、江河、沼澤、地下水及冰川等液態水和固態水。在太陽的照射下,地球水圈處于不間斷的循環運動之中。海洋和陸地上的水受熱蒸發成大氣水,大氣水遇冷又凝結為雨雪降落到地面或海洋。材料二:月球,人類肉眼可見,稱為月亮,古時又稱太陰、玄兔、玉盤。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引力大約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受地球引力而來的小行星會直擊月球,使月球表面布滿了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月球表面沒有空氣,也沒有液態水。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44萬千米,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月球周圍沒有大氣,因而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很大,白天最高達到160℃,夜間最低達到零下180℃。根據上述材料,請回答下面小題。(1)地球儀上的藍色表示( )。A.陸地 B.海洋 C.冰川(2)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它可以為我們地球帶來( )。A.光和熱 B.水 C.空氣(3)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下列對地球上水資源的認識正確的是( )。A.珍惜淡水資源,節約用水B.地球表面大部分都被水覆蓋,沒有必要節約C.水資源用完了,還有海水(4)閱讀材料二,你認為月球適合人類居住嗎?寫出你的理由。(至少寫三條)(23-24三年級下·河北滄州·期末)三年級(1)班的幾位同學為了研究“陽光下影子的變化”,在平地上豎直插了一根小木棍,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和記錄影子的長度。下面是他們測量的小木棍影子長度變化的數據表。請根據實驗數據和所學的知識填空。時間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影子長度 7.7 5.7 4 2.5 3.9 5.852.一天中,陽光下小木棍影子最短出現在( )(時間)。53.我們可以推測15:00時,小木棍的影子長度大約是( )。(選填“5.7”或“7.7”)厘米。54.一天中,陽光下小木棍影子的變化規律是( )( )( )。參考答案1.12厘米 西 6 2.B 3. 4.西—北—東 長—短—長 5.太陽是東升西落,早晚位置低,中午位置高【分析】太陽剛升起時,物體的影子最長,并在物體的西側,隨著太陽的升高,影子會越來越短,并逐漸向西北移動,在中午時分,影子最短,朝向北方,然后太陽向西方落下,影子越來越長,朝向東方。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變化的規律是:影子方向自西向東,影子的長短變化規律是長—短—長。1.根據木棒影子長度變化的數據表,第2次測量,影子的長度是12厘米,此時影子在小木棒的西邊。由表中數據可知,第6次測量剛好是一天中的中午時刻,這時的影子長度最短。2.從上面的數據表中可以推測,如果進行第10次測量,此時木標影子的長度大約為12厘米,逐漸變長。3.結合數據表中的數據進行推斷,影子方向與太陽位置正好相反,且早晚影子長,中午影子短,確定方向填在括號中。4.太陽剛升起時,物體的影子最長,并在物體的西側,隨著太陽的升高,影子會越來越短,并逐漸向西北移動,在中午時分,影子最短,朝向北方,然后太陽向西方落下,影子越來越長,朝向東方。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變化的規律是:影子方向自西向東,影子的長短變化規律是長—短—長。5.根據影子的變化規律,太陽是東升西落,早晚位置低,中午位置高。6.(1) 環形山 大小不一 深淺不一 (2)B (3) (4)一個月 (5) 十五 地球(6)A (7)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在引力、表面物質組成等方面與地球存在巨大差異,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分析】本題考察月球的特點。月球是球形的,月球表面眾多的環形山、高地和“月海”,月球不會發光、是球體、會轉動、沒有液態水、沒有大氣、是地球的天然衛星。【解析】(1)為了讓月球模型更像月球,可以在上地球面按一些坑,這些坑用來模擬環形山。 它們的特點是大小不一、深淺不一。(2)與地球相比,月球周圍無大氣層保護,使得撞向月球的許多隕石可以直接撞擊到其表面,因此月球表面多“月坑”。環形山大小、分布不一,有幾個擠疊在一起的也有大環套小環的。(3)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我們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這是因為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同,且方向相同。(4)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月相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通常是農歷一個月循環一次。(5)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約是農歷的一個月。月球運動到位置乙時出現滿月,一般在農歷十五。這個時候地球在中間。(6)月相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通常是農歷一個月循環一次。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側,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農歷下半月由圓到缺,亮面在左側,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新月。所以月相按時間排序正確的是A。(7)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它自西向東圍繞地球公轉,公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一個月。月球在引力、表面物質組成等方面與地球存在巨大差異,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體積只有地球體積的四十九分之一。7.(1) 一 方便、快捷、安全、花費低 (2)C (3)A (4)B (5)C【解析】(1)通過分析三種交通方案,我認為小華會選擇方案一,動車+出租車的出行方式,這個方案的優點是方便、快捷、安全、花費低。(2)A.火箭升空時的運動軌跡既有直線也有曲線,只會進行曲線運動的說法是錯誤的,故A錯誤;B.火箭對于小華來說,其位置發生了變化,是運動的,故B錯誤;C.火箭在升空過程中的快慢會改變,它需要加速才能突破地球引力的作用,飛進太空,故C正確。故選C。(3)地球表面分布著陸地和海洋,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得多。所以從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蔚藍色的。(4)月球表面的典型特征就是環形山。小華在嫦娥工程展廳看到月球車傳回的畫面,發現月球上分布著環形山。(5)制作主題海報收集圖片和文字資料,需要注意:①確定資料來源的正規性;②判斷資料的科學性;③對資料進行比較,選用能更好表現主題的圖片和文字。所以直接選擇去網上復制粘貼、把漫畫書上的圖片直接剪下來的做法是不對的,和同學討論選取能更好表現主題的資源,這種做法才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C。8.(1)A (2)C (3)B【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距地球約38.4萬千米,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解析】(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月球上沒有液態水,自然就沒有大海和森林。所以“嫦娥六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登陸,發現月球的背面有隕石坑。(2)月球只是一顆衛星,和太陽不一樣;而且月球上沒有空氣,不適合人類居住。月球與地球之間也有引力作用。月球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繞地球運動,月球對地球也有引力作用,月球對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平面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規律的漲潮和退潮,這就是潮汐現象。(3)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9.(1) 日晷 時間 (2)遮擋物 (3)中午 (4)大于 (5)由長變短再變長,方向與太陽的方向相反【解析】(1)圖中的裝置是日晷,是古人用于測量時間的儀器。(2)影子的形成需要有光源、遮擋物、屏幕。短桿相當于是遮擋物。(3)從表中數據可知,中午的影子最短。(4)根據下午影子越來越長的規律,18時再測量,短桿的影子將大于8厘米。(5)同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長變短;中午到傍晚由短變長,正午時候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總是與太陽的方向相反。10.(1)月球 (2)C (3) B C (4)A (5)C【分析】在太陽系幾十億年的歷史中,地球一刻不停地圍繞著太陽旋轉,周而復始,從不停歇。然而地球并不孤單,因為它有著月球的陪伴。【解析】(1)太陽比月球大400倍,太陽和地球的距離是月亮和地球距離的400倍。由于太陽離地球遠,月球離地球近,所以站在地球上,我們看到的太陽和月亮是差不多大的。在真實的太空中,太陽比月球大得多。(2)在研究“為什么在地上看到的太陽和月球大小差不多”這個問題時,要采用正確的研究方法。投票決定,少數服從多數這種研究方法并不科學。(3)月食時,人們觀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影子總是圓形的、航海家麥哲倫帶領船隊朝著一個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隊又回到了出發地都可以推測地球可能是球體。太陽每天東升西落只能證明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4)在研究“對比觀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動”實驗時,一開始先觀察到船模帆的頂部,之后又觀察到了整個船模,說明船模是在球面上移動,平面不會出現這種現象。(5)A.太陽和月球都是會發光的,錯誤;月球不會發光;B.月球上有空氣和水,錯誤;月球上沒有空氣和水;C.月球對地球有引力,正確。11.(1) 手電筒 手 墻壁 (2)A (3)A【分析】光照射到屏上,遮擋物擋住了一部分的光,這時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暗的,就形成了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遮擋物和屏幕,并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影子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很多,比如人們用影子的原理發明了電影,藝術家用影子的原理發明了皮影戲。【解析】(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遮擋物和屏幕。這個手影游戲中的光源是手電筒,遮擋物是手,屏是墻壁。(2)影子的長短、形狀與光源的照射角度有關,在屏與物體不變時,光源與屏的角度越大,影子越短;光源與屏的角度越小,影子越長;同時影子的形狀也會隨之改變。影子的方向與光源照射的位置也有關系。所以如果手電筒改變照射的角度,所產生的影子方向、長短和形狀都不相同。(3)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遮擋物和屏之間的距離一定時,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遠影子小,距離近影子大。所以小科想讓墻上的手影變大,應該保持手電筒位置不變,手慢慢靠近手電筒。12.(1) 2 1 5 3 (2)B【分析】我們通過制作地球主題海報,收集各種關于地球的信息,更能充分全面地認識地球。制作海報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解析】(1)根據制作海報的步驟,排序為小組討論和確定地球海報的主題色彩,可以是藍色、白色、綠色、彩色等。收集和選用與地球有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制作海報。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文字和圖片,用色彩表達我們對地球的認識。給太陽和月球涂上顏色并說明原因。展示和交流。在交流時,試著向同學介紹海報所表達的內容。(2)在制作海報時,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在海報里我們可以畫很多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眷抄一些故事情節,制作海報的材料應該是真實科學的。在制作海報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難題,我們可以向家長或老師求助,收集的圖片應當是實拍的照片都是正確的。13.(1)上午 (2)正南方 (3)A (4) 太陽 光源的照射角度 光源的方向【分析】太陽位置的變化會引起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一天中影子方向和長度與太陽的方向和位置有關。同一物體,決定其影子長短的是太陽的高度,決定影子方向的是太陽的位置。隨著時間的變化,影子的長短和方向都會慢慢地發生變化。【解析】(1)一天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早上的時候太陽從東方升起,影子在西;隨著中午的到來太陽逐漸到了南方,影子朝向北方;到了下午太陽西下,影子朝向東。題干中的影子在西,那么太陽就在東邊,所以他觀察的時間是上午。(2)一天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如果明明第五次觀察時發現影子朝向正北方,此時太陽在小木桿的正南方。(3)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同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長變短;中午到傍晚由短變長,正午時候影子最短,所以一天中影子的長短變化規律是長→短→長。(4)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遮擋物和屏幕。所以研究影子的秘密,手電筒模擬的是太陽,實驗中我們想讓影子發生變化,可以改變光源的照射角度和光源的方向等 。14.(1)① ③ ② (2)C (3)A (4) 西 東 西-北-東 (5) 越來越短 上午 (6)B (7)云【分析】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是早晨和傍晚影子長,中午影子短。【解析】(1)日晷是古代人們利用光影來計時的一種工具,制作簡單日晷的順序是根據太陽找方向;對準方向,平放塑料板;在塑料板上描繪影子。(2)除了可以根據太陽確定方向外,還可以利用指南針來確定方向,水平放置指南針,指針靜置后,一頭指向南方,一頭指向北方。軟尺是用來測量長度的工具,秒表是用來計時的工具,都不能用來判斷方向。(3)太陽和影子位于物體的兩側,方向相反,影子的長度不但與物體高度有關,也與太陽高度有關。圖A中太陽和物體影子畫法是正確的,圖B中太陽和影子的方向是錯誤的,圖C中影子與物體沒有連接,出現中間斷開是錯誤的。(4)光源與影子的方向是相反的,分別位于物體的兩側。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下午6點,太陽在西邊,影子在東邊。陽光下物體的影子一天中方向的變化規律是:西-北-東。(5)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是早晨和傍晚影子長,中午影子短。觀察圖可知,小明記錄的影子規律是越來越短,可以判斷出這段時間的影子是在上午。(6)影子的形狀與所照射物體的形狀有關,改變圓柱體的擺放,可以看到圓柱的影子形狀是不同的,而且差異很大。(7)云是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華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見聚合物。云主要有三種形態:一大團的積云、一大片的層云和纖維狀的卷云。在天空中,有一種天然的擋光物——云,它變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15.(1)B (2)B【分析】光由光源發出,在同種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當光遇到不透明物體時,便會在物體后面形成一個黑暗的區域,即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遮擋物和屏幕,并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解析】(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遮擋物和屏幕。這個手影游戲中,手是阻擋物,墻壁是屏。(2)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遮擋物和屏之間的距離一定時,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遠影子小,距離近影子大。所以美美想讓手影變大,應該臺燈位置不變,手靠近臺燈。16.(1)C (2) 光源 遮擋物 (3) 西 東 (4)A (5)B【分析】一天中影子方向和長度與太陽的方向和位置有關。同一物體,決定其影子長短的是太陽的高度,決定影子方向的是太陽的位置。隨著時間的變化,影子的長短和方向都會慢慢地發生變化。【解析】(1)日晷是利用一天中陽光下午影子的方向計時的一種裝置,為了研究,他們應該把簡易日晷擺在操場上,平坦開闊,沒有遮擋,觀量最合適。(2)影子產生需要光源、遮擋物和光屏三個條件,該實驗中,太陽相當于影子產生條件中的光源,日晷相當于遮擋物,紙板相當于屏。(3)光源與影子的方向是相反的,分別位于物體的兩側。下午5點,太陽在西邊,影子在東邊。(4)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同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長變短;中午到傍晚由短變長,正午時候影子最短,所以一天中影子的長短變化規律是長→短→長。(5)影子的長短與光源的照射角度有關,在屏與物體不變時,光源與屏的角度越大,影子越短;光源與屏的角度越小,影子越長。所以用手電筒和木圓柱模擬太陽下物體影子的變化,改變手電筒的照射角度,木圓柱的影子長短不同,但是方向相同,形狀差異較小。17.(1)衛星 (2)一個月 (3) C E B D (4) 大 深【分析】人類對月球的探索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許多科學家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月球和地球巖石的精細測年表明,月球形成的年齡為45億年。【解析】(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距地球約38.4萬千米,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2)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月相變化的順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滿月→虧凸→下弦月→殘月→新月,就這樣循環,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約是農歷的一個月。(3)月相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通常是農歷一個月循環一次。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側,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農歷下半月由圓到缺,亮面在左側,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新月。根據月相的亮面方向和面積變化可知,題干中的月相排序是C→E→B→A→D。(4)如此眾多的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月球后遺留下來的痕跡。從相同的高度往沙盤里丟下大小不同的球,環形山大小不一樣。球越大,沙坑越大越深。從不同高度向沙盤里丟大小相同的球,位置越高,沙坑越大越深。18.(1)光源 (2)光屏 (3)C【解析】(1)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遮擋物和屏幕。圖中的手電筒屬于影子形成條件中的光源。(2)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遮擋物和屏幕。圖中的白墻屬于影子形成條件中的光屏。(3)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也與所照射物體的擺放位置有關。若改變圓柱體的擺放方式,白墻上影子的形狀會發生變化。故選C。19.(1)大于 (2)B (3)A (4)長→短→長【分析】太陽位置的變化會引起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一天中影子方向和長度與太陽的方向和位置有關。同一物體,決定其影子長短的是太陽的高度,決定影子方向的是太陽的位置。隨著時間的變化,影子的長短和方向都會慢慢地發生變化。【解析】(1)同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長變短;中午到傍晚由短變長。所以如果進行第10次測量,竹竿影子的長度應該大于80厘米。(2)同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正午時候影子最短,所以小科第6次測量的時間是正午。(3)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遮擋物和屏幕,并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竹竿相當于遮擋物,太陽和地面分別相當于光源、屏。(4)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同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長變短;中午到傍晚由短變長,正午時候影子最短,所以一天中影子的長短變化規律是長→短→長。20.(1) 手電筒 手 墻壁 (2)A (3)B (4)C【分析】光源發出光,光照射到屏上,遮擋物擋住了一部分的光,這時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暗的,就形成了影子。【解析】(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遮擋物和屏幕,并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這個游戲中光源是手電筒,遮擋物是手,屏是墻壁。(2)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遮擋物和屏之間的距離一定時,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遠影子小,距離近影子大。所以游戲過程中如果手位置不變,將手電筒靠近手,那么看到的影子會變大。(3)不透明的物體照射的影子是黑色的,一個紅色的不透明物體,它的影子的顏色是黑色。(4)影子的形狀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小科想要在墻上再做出一個小鳥的手影,就要改變手的形狀。21.(1)太陽 (2)海洋 (3)B (4) ③ ② ④【分析】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是太陽系唯一的一顆恒星;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解析】(1)太陽的體積約是地球的130萬倍,而月球體積只有地球體積的四十九分之一,所以太陽體積最大,月球體積最小。(2)地球是一顆藍色星球,這主要是因為其表面的海洋部分面積占比約四分之三。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區域,使得地球在太空中呈現出藍色。(3)月相的變化是由于月球繞地球公轉時,其相對于太陽和地球的位置關系不斷改變所導致的。當月球處于滿月狀態時,即農歷十五,月球的亮面朝向地球,呈現出完整的圓形,被人們稱為“白玉盤”。(4)制作一張地球主題海報,其步驟是先搜集資料,之后確定主題,進行制作,完成之后展示和交流,故正確的順序是:①→③→②→④。22.大小不一 大小不同 不同高度 探月衛星環繞觀察 探月車登陸月面實地研究【分析】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環形山大多是圓形的,大小、分布不一,有單個的,有幾個擠疊在一起的,也有大環套小環的,有的直徑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徑能達到幾百千米。如此眾多的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月球后遺留下來的痕跡。由于撞擊月球表面物體的質量、體積、距離以及力度不同,形成的環形山有的直徑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徑能達到幾百千米。【小題1】根據題干圖畫可知,月球的表面有許多環形山,大小不一。【小題2】由于環形山大小不一、深淺不一,所以在模擬“隕石撞擊形成環形山”的實驗中,我們要選用大小不同的小球,從不同高度撞擊沙盤。【小題3】人類對月球的探索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許多科學家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人類正在用探月衛星環繞觀察、探月車登陸月面實地研究對月球進行研究。23.(1)B (2) 12 西邊 (3)6 (4)12【分析】太陽位置的變化會引起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一天中影子方向和長度與太陽的方向和位置有關。同一物體,決定其影子長短的是太陽的高度,決定影子方向的是太陽的位置。隨著時間的變化,影子的長短和方向都會慢慢地發生變化。【解析】(1)根據題干可知,在這四個小時內,陽光下木棒影子的長度變化規律是長一短一長。(2)根據題干可知,第2次測量,影子的長度是12厘米。早上的時候太陽從東方升起,所以此時影子在木棒的西邊。(3)同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長變短;中午到傍晚由短變長,正午時候影子最短。所以第6次測量時,影子最短,是一天中的中午12點。(4)同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是中午到傍晚由短變長。如果進行第10次測量,影子會繼續變長,這根木棍影子的長度大約是12厘米。24.十五 滿月 25. 26.下半月【分析】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24.月相變化的順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滿月→虧凸→下弦月→殘月→新月,5月17日那天是農歷十五,月相是滿月。25.月相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通常是農歷一個月循環一次。農歷二十三的月相是下弦月,亮面在左邊。26.農歷下半月由圓到缺,亮面在左側,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新月。所以小明同學觀察到的月相發生在農歷的下半月。27.(1)A (2)C (3)(1)利用月壤中的玻璃物質制造太陽能電池板,因為月壤中的玻璃物質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和機械性能,可以有效地收集和聚焦太陽光,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為月球基地提供可再生能源。(2)利用月壤中的玻璃物質制造隔音材料,因為月壤中的玻璃物質具有氣孔構造,可以用來制造理想的隔音材料,減少月球基地內部的噪聲,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舒適度。【解析】(1)石英是一種常見的礦物,具有類似玻璃的光澤,而石墨和長石不具備這種特性。(2)根據材料,月球玻璃的形成是由于月球表面遭受隕石或微隕石的撞擊,導致礦物熔化并快速冷卻,而風蝕作用與玻璃的形成無關。(3)我們可以基于材料中提到的月壤玻璃物質的特性,合理利用這些特性可以為月球基地提供能源和改善生活環境,比如(1)利用月壤中的玻璃物質制造太陽能電池板,因為月壤中的玻璃物質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和機械性能,可以有效地收集和聚焦太陽光,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為月球基地提供可再生能源。(2)利用月壤中的玻璃物質制造隔音材料,因為月壤中的玻璃物質具有氣孔構造,可以用來制造理想的隔音材料,減少月球基地內部的噪聲,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舒適度。28.B 29.C 30.C【分析】太陽位置的變化會引起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一天中影子方向和長度與太陽的方向和位置有關。同一物體,決定其影子長短的是太陽的高度,決定影子方向的是太陽的位置。隨著時間的變化,影子的長短和方向都會慢慢地發生變化。28.同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長變短;中午到傍晚由短變長,正午時候影子最短,所以12:00畫的影子有明顯錯誤。29.同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是中午到傍晚由短變長,所以小珠在陽光下玩了一段時間,發現他的影子越來越長,這應該發生在下午。30.同一物體,決定其影子長短的是太陽的高度,決定影子方向的是太陽的位置。隨著時間的變化,影子的長短和方向都會慢慢地發生變化。31.衛星 一個月 C E B A D 大 深【分析】地球與月球構成的天體系統,稱為地月系。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體,因此一般把地月系的運動描述為月球對地球的繞轉運動。【小題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距地球約38.4萬千米,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小題2】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月相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通常是農歷一個月循環一次。【小題3】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側,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農歷下半月由圓到缺,亮面在左側,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新月。根據月相亮面的方向和大小來判斷月相順序,即C→E→B→A→D。【小題4】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如此眾多的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月球后遺留下來的痕跡。在模擬月球上環形山形成的實驗中,若將不同大小的球從同一高度落下,大球砸出來的“環形山”較大。若將相同大小的球從 不同高度落下,高處的球砸出來的“環形山”較深。32.B 33.C 34.A 35.B 36.B【分析】“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新晉“太空教師”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夢天實驗艙內進行授課。在約48分鐘的授課中,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生動展示介紹了空間站夢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球形火焰實驗、奇妙“乒乓球”實驗、動量守恒實驗以及又見陀螺實驗,并生動講解了實驗背后的科學原理。32.荷葉表面的凸起結構不僅能讓水滴自由滾動,而且可以減弱污物與荷葉之間的作用力,從而讓水滴更容易帶走污物。33.氣室內儲藏著空氣,供胚胎發育所需要的氧氣,當蛋被孵化的時候,還沒有出殼的小雞要呼吸空氣。小雞呼吸的就是氣室里的空氣。雞蛋的氣室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提供氧氣。34.巨大的晝夜溫差加速了月球巖石礦物的破碎。35.無土栽培是以草炭或森林腐葉土、蛭石等輕質材料做育苗基質固定植株,讓植物根系直接接觸營養液,采用機械化精量播種一次成苗的現代化育苗技術。中國空間站的“菜園”采用的就是無土栽培。36.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有合適的溫度、適量的水、充足的空氣。37.(1)相反 (2)照射角度 (3) 遠 小 近 大 (4)√【解析】(1)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遮擋物和屏幕,并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所以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光源的方向是相反的;(2)影子的長短與光源的照射角度有關,在屏與物體不變時,光源與屏的角度越大,影子越短;光源與屏的角度越小,影子越長。所以光源直射時,影子最短;光源斜射的時候,影子較長。(3)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遮擋物和屏之間的距離一定時,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遠影子小,距離近影子大;即物體離光源的距離越來越遠,被照射物體的影子越來越小。(4)同一個物體,不管光源怎樣照射,它的影子可能有大小的變化,但照射物體側面的形狀不同,影子的形狀也不同。38.(1) C B A (2) 大 左 (3)月球距離地球較近【解析】(1)我們模擬站在地球上的人,把觀察紙筒放在右眼觀察,由于太陽體積大,所以大圓紙片模擬太陽;月球體積小,小圓紙片模擬月球,故①C②B③A。(2)從紙筒中觀察兩個圓紙片,當我們以相同的距離觀察圓紙片時,由于大圓紙片體積較大,所以我們看到比較大的是大圓紙片;如果繼續移動大圓紙片使距離更遠一些,距離越遠,看到的大圓紙片就越小,所以向左朝紙筒移動。(3)星星雖然很大,但是離地球很遙遠。月亮雖然比地球小很多,但是和星星比,要小更多。但是月亮離地球近,看起來就會大。因為星星比月亮離地球更遠,所以我們月球比星星大得多。39.(1)B (2)B (3)A (4)B (5)C (6)A (7)B【解析】【小題1】太陽的位置變化影響影子的長短、形狀、大小和方向的變化。一天中太陽的高度變化規律是:低→高→低。影子位置的變化規律是:從西到東,影子的長短變化規律是:長→短→長。小華的簡易日晷中,畫同心圓的作用主要是比較影子方向和長短變化。【小題2】影子產生的必要條件包括光源、遮擋物、屏。簡易日晷中心插入的短桿是影子產生必備條件中的遮光物。【小題3】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變化的規律是:影子方向自西向東,影子的長短變化規律是長→短→長。一天中中午太陽位置最高,物體影子最短。小華的下列記錄中,最接近中午的是圖B,影子最短,朝向北方。【小題4】A.影子的方向始終與光源位置相反,位于遮光物的兩側,故A正確;B.陽光下的影子可能比物體長,也可能比物體短,故B錯誤;C.光在傳播過程中被阻擋就會形成遮擋物的影子,故C正確;故答案為B。【小題5】A.讀圖可知,圖中手電筒和遮光物的距離相同,遮光物放置方式不同,形狀不同,不能比較大小,故A錯誤;B.圖中手電筒照射物體的角度不同,出現影子的方向和長短不同,不能比較大小,故B錯誤;C.圖中遮光物距離手電筒的距離不同,放置方式相同,可以比較物體影子的大小,故C正確;故答案為C。【小題6】小華想整理比較太陽和月亮的不同,他最適宜使用維恩圖,比較太陽和月亮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小題7】根據月相的變化規律,從農歷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變化依次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缺面朝西,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缺面朝右,月相由缺到圓,再由圓到缺。農歷初五的月相是蛾眉月,月相小,亮面朝右,缺面朝左,與圖B中月相一致。故答案為B。40.(1)B (2)B (3)B (4)A【分析】月球表面高低起伏。我們看到的月球表面比較明亮的地方是高原,比較陰暗的地方是廣闊的平原。月球表面最顯著的特征是星羅棋布的環形山。【小題1】模擬實驗是在人為控制研究對象的條件下進行觀察,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的實驗。探索環形山的形成屬于模擬實驗,選B;【小題2】為使實驗結果更加接近真實的現象,應該采取控制變量法,投擲物應選大小不同的玻璃球、鐵球、木球、塑料球,用來模擬大小、體積、重量不同的隕石和流星體,選B;【小題3】要模擬出真實環境我們就要從不同高度松手,讓投擲物落下,這樣來模擬不同高度的隕石所撞擊形成的坑洞,選B。【小題4】圖1的實驗證明環形山是“隕石撞擊”形成的,這是目前公認的。能支持這一觀點的事實證據還有:月球沒有大氣保護,選A。41.(1)A (2)A (3)A【分析】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包括八大行星(由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解析】(1)月相變化的順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滿月——虧凸——下弦月——殘月——新月,就這樣循環,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約是一個月。農歷五月五日是端午節,這一天的月相是蛾眉月將近上弦月,B為標準蛾眉月C為滿月,故選A。(2)A.地球會繞太陽公轉,周期為一年,故A符合題意;B.月球繞地球轉,故B不符合題意;C.地球繞太陽公轉,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A。(3)這個模擬實驗中,用托盤和細沙模擬月球的表面,不同大小的球模擬不同大小的隕石,實驗后同學們發現的不同大小的坑模擬的是大小不一的環形山。故選A。42.(1)第④步玻璃球從50厘米的高處往下扔時速度更快些(2)在質量一定時,撞擊月球的天體的運行速度越大,環形山形成的坑越深;在高度一定時,撞擊月球的天體的體積越大,環形山形成的坑越深。【分析】“環形山”通常指碗狀凹坑結構的坑。月球表面布滿大大小小圓形凹坑,稱為“月坑”,大多數月坑的周圍環繞著高出月面的環形山。月球背面的環形山更多。【小題1】第④步玻璃球從50厘米的高處往下扔時速度更快些,將更多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玻璃球下落速度更快。【小題2】在質量一定時,撞擊月球的天體的運行速度越大,環形山形成的坑越深;在高度一定時,撞擊月球的天體的體積越大,環形山形成的坑越深。撞擊月球的天體的速度越快產生的環形山越大,撞擊月球的天體的體積越大產生的環形山也越大。43.(1)C (2)AD (3)B【分析】月相的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月相圓缺變化一個周期的時間為一個月。【解析】(1)根據月相變化的規律,上半月變化規律,由缺到圓,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增大,直至滿月,亮面在月球的右側,下半月,由圓到缺,人們看到亮面面積逐漸減小,直至朔月,亮面在月球的左側。推斷出照片拍攝的先后順序是EABGDFCH,故選C。(2)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作月相。月相變化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下半月,由圓到缺,人們看到亮面面積逐漸減小,直至朔月,亮面在月球的左側。故第一處選A,第二處選D。(3)觀察圖片發現月亮是左側亮,根據月相變化的規律,上半月變化規律,由缺到圓,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增大,直至滿月,亮面在月球的右側,下半月,由圓到缺,人們看到亮面面積逐漸減小,直至朔月,亮面在月球的左側。故選B。44.(1)A (2)C (3)A (4)B (5)B【分析】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位置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方向由西逐漸轉向東。【解析】(1)根據折線圖,在2時處影子的長度是4厘米,故選A。(2)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較長,中午影子比較短。在3小時處,時間正好是正午,故選C。(3)根據折線圖可以發現,3時處影子最短,4時處影子比3時處要長,故選A。(4)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較長,中午影子比較短,故選B。(5)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和太陽的方向相反,影子總在背光的一側,故選B。45.(1)太陽 (2)海洋 (3)B (4)③→②→④【分析】地球繞著太陽公轉,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月球繞著地球公轉,是地球的衛星。【解析】(1)根據圖片和文字說明,太陽、地球和月球中,體積最大的是太陽。(2)地球是一顆藍色星球,這主要是因為其表面的海洋部分面積占比約四分之三。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區域,使得地球在太空中呈現出藍色。(3)月相的變化是由于月球繞地球公轉時,其相對于太陽和地球的位置關系不斷改變所導致的。當月球處于滿月狀態時,即農歷十五,月球的亮面朝向地球,呈現出完整的圓形,被人們稱為“白玉盤”,故選B。(4)制作一張地球主題海報,其步驟是先搜集資料,之后確定主題,進行制作,完成之后展示和交流,故正確的順序是:①→③→②→④。46.14 上午影子比較長,逐漸變短,過了中午,影子又慢慢變長 相反 光源 屏 ② ④ ① ③ ⑤ 長方形【解析】【小題1】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長短的變化規律是長、短、 長。16:00測量,這時候已經是下午了,影子會變長,影子的長短最有可能是14厘米。【小題2】由表格可知,一天中影子長度的變化規律是:上午影子比較長,逐漸變短,過了中午,影子又慢慢變長。【小題3】從表格中可知,當太陽在東南方向,影子在西北方向,因此影子的方向和太陽的位置相反。【小題4】影子的形成與光和不透明的物體有關。影子的形成的條件是光、遮擋物、屏。影子總在背光的一側。在這個實驗中,光源是太陽,遮擋物是竹竿,大地是屏。【小題5】由表格可知,影子的方向從早到晚分別是西北、北、東北,影子長短變化是長短長,因此按照時間先后排序,依次是:②、④、①、③、⑤。【小題6】影子的形狀與物體投影的形狀有關,圓柱體的正面投影是長方形,因此,他看到影子的形狀是長方形。47.(1) 月陸 月海 (2)衛星 (3)潮汐現象 (4)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地形是隕石撞擊形成的 (5)我認為月球目前不適合人類居住,主要原因如下:缺乏大氣和氧氣;極端溫度;水資源稀缺;低重力環境;宇宙輻射;生態系統缺失。【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距地球約38.4萬千米,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小題1】通過學習我們知道月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兩種:月陸和月海。月陸是指月球表面的高地區域,這些區域通常具有較高的海拔,相對較為崎嶇,巖石裸露,顏色較亮。月海是月球表面的平原區域,這些區域相對較低,顏色較暗,主要由玄武巖組成。【小題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小題3】月球對地球的引力,會造成潮汐現象。這是因為月球的引力作用在地球上的海洋上,導致海水的周期性漲落。【小題4】同學們利用托盤、細沙和大小不同的球進行模擬實驗,這個模擬實驗想要驗證的假設是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地形是隕石撞擊形成的。【小題5】我認為月球目前不適合人類居住,主要原因如下:缺乏大氣和氧氣:月球沒有足夠的大氣層來保護表面免受宇宙輻射的侵害,也沒有氧氣供人類呼吸。極端溫度:月球表面的溫度變化極大,白天非常熱,夜晚非常冷,這對人類的生存設施和生理系統都是挑戰。水資源稀缺:雖然月球極地可能存在冰,但整體上水資源非常有限,不利于維持生命。低重力環境: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不利影響。宇宙輻射:沒有大氣層的保護,月球表面的宇宙輻射水平遠高于地球,這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生態系統缺失:月球上沒有自然生態系統,無法提供食物鏈,所有生活必需品需要從地球供應或通過高科技手段在月球上生產。48.光源 遮擋物 ①② 手電筒與木圓柱的照射角度 木圓柱的位置 遠離 相反【分析】因為光是直線傳播的,光照到不發光、不透明的物體就會產生影子。物體影子的變化與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有直接關系,影子與太陽的位置是相反的,與陽光照射的方向相同,物體影子長短不但與物體高度有關,也與光線的照射角度有關。【小題1】在模擬實驗中,手電筒模擬影子產生條件中的光源,因為影子是由于光被不透明物體阻擋而形成的。木圓柱模擬的是遮擋物,因為它是形成影子的不透明物體。【小題2】如果小蘭要探究“木圓柱的擺放對影子的影響”,可以選擇①和②兩個方案進行實驗。這兩個方案只改變了木圓柱的擺放角度,而保持光源的位置不變觀察影子的變化,可以探究木圓柱的擺放對影子的影響。【小題3】如果小蘭要探究“光的照射角度對影子的影響”,她應該改變手電筒與木圓柱的照射角度,保持木圓柱的位置不變。通過改變光源的照射角度,可以觀察影子長度和方向的變化。【小題4】在進行陽光下的手影游戲中,如果想在墻上得到更大的影子,應將手遠離墻;因為根據光的傳播原理,物體離光源越近,其影子在屏幕上(如墻面)就越大。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因為影子是由光被物體阻擋后形成的,光來自太陽的方向,影子則投射在與光相反的方向。49.(1)B (2)B (3)B (4) 大小 重【分析】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包括八大行星以及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解析】(1)在探究為什么“太陽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中,小圓紙片模擬月球,距離地球近;大圓紙片模擬太陽,距離地球遠。故選B。(2)太陽比月球大400倍,太陽和地球的距離是月亮和地球距離的400倍。由于太陽離地球遠,月球離地球近,所以站在地球上,我們看到的太陽和月亮是差不多大的。在真實的太空中,太陽比月球大得多。故選B。(3)像月球這樣自己不發光,圍繞行星運動的天體,叫衛星。月球本身不發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見發亮的部分是反射了太陽的光的部分。我們平時說的月光是指月球反射的太陽光,故選B。(4)月球表面看上顏色較淺的地方,多是環形山。環形山又稱為“月坑”,環形山是月球上面最顯著的特征,幾乎布滿了整個月面。月球上的環形山公認的觀點是“撞擊說”。模擬月球上環形山的形成,準備了沙子和大小不同的球,使球從同一高度落下,形成的“環形山”大小不同。她又用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球實驗后發現,重的球形成的“環形山”更深。50.(1) B D A C (2)A【解析】【小題1】根據太陽東升西落以及太陽高度越高,影長越短可知,學校操場上旗桿的影子出現的先后順序為:B、D、A、C;【小題2】古代根據一天之中日影方向和日影長短變化做出的計時工具為日晷,故選A。51.(1)B (2)A (3)A (4)月球不適合人類居住。月球表面沒有空氣,這意味著沒有氧氣供人類呼吸,也沒有大氣層來保護月球表面免受宇宙輻射和微流星體的侵害,這對人類生存是一個重大障礙。月球表面晝夜溫差極大,白天最高達到160℃,夜間最低達到零下180℃,這會導致任何生命形式在月球表面難以維持穩定的生理狀態。月球表面沒有液態水,而水是生命的基礎。沒有水,人類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如飲用、洗滌和農業灌溉。【分析】地球表面總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49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3.61億平方千米,海洋占大部分。【小題1】地球儀上的藍色表示海洋,從外層空間看地球,它是一個藍色的水球,這是因為地球表面大約有71%被水覆蓋,主要是海洋。因此,在地球儀上,藍色通常用來表示海洋。故選B。【小題2】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它可以為我們地球帶來光和熱。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它通過核聚變產生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以光和熱的形式輻射到太空中,為地球提供必要的能量,維持地球上的生命活動和氣候系統。故選A。【小題3】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地球上的淡水資源,雖然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蓋,但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資源只占地球水資源總量的一小部分。因此,珍惜淡水資源,節約用水是非常必要的。故選A。【小題4】月球環境對人類居住的三個主要障礙:缺乏大氣和氧氣、極端的溫度變化以及缺乏液態水。這些因素確實使得月球目前不適合人類長期居住。月球表面沒有空氣,這意味著沒有氧氣供人類呼吸,也沒有大氣層來保護月球表面免受宇宙輻射和微流星體的侵害,這對人類生存是一個重大障礙。月球表面晝夜溫差極大,白天最高達到160℃,夜間最低達到零下180℃,這會導致任何生命形式在月球表面難以維持穩定的生理狀態。月球表面沒有液態水,而水是生命的基礎。沒有水,人類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如飲用、洗滌和農業灌溉。52.12:00 53.7.7 54.長 短 長【解析】52.影子的長短跟太陽的高度有關,太陽高度越高,影子的長度越短。一天中,中午12點太陽最高,影子最短。53.影子一天中的變化是由長到短再到長,根據題干數據可以推測,下午3點整,小木棍的影子長度大約是7.7厘米。54.一天中陽光下小木棍影子的變化是由長到短再到長。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