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5 排序題&實驗題一、排序題1.(23-24三年級下·浙江溫州·期末)蠶的一生經歷四個階段。四種階段的正確排序是( )。2.(23-24三年級下·廣東茂名·期末)請將下面的鳥類行為按鳥類繁殖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列。交配 育雛 產卵 求偶 筑巢 孵卵( )→ ( )→ ( )→( )→ ( )→ ( )3.(23-24三年級下·湖南岳陽·期末)以下為蠶的生長變化圖片,請排列順序補充完整。正確的排列順序是:(1)→(3)→ → →(5)→ →(6)→(4)4.(22-23三年級下·浙江溫州·期末)人和其他動物一樣,一生都會依次經歷 (按順序填寫序號)的過程,這樣的生命過程一代一代循環往復,使種族得以延續。①成長 ②出生 ③繁殖 ④死亡5.(23-24三年級下·浙江溫州·期中)蠶寶寶吐絲結繭的過程是(填序號): → → 。①吐的絲越來越多,結的繭厚實起來,將自己包裹在繭里面。②不吃桑葉,身體發黃發亮。頭不停地擺動,開始尋找合適的位置。③找到合適的位置,讓吐出的絲粘結在鞋盒的角落。二、實驗題6.(23-24三年級下·浙江杭州·期中)實驗一:研究蠶的生命周期(1)在養蠶過程中,我們發現蠶卵孵化需要適宜的 和(2)蠶寶寶最喜歡吃的食物是 。(3)蠶寶寶在 過程中會蛻皮,蛻皮的原因是(4)請簡單描述蠶蛾的頭胸腹的特征。7.(23-24三年級下·貴州黔南·期中)今年春天,爸爸給我一些蠶卵。蠶卵淡黃色的,看上去很像芝麻,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我找來一個大紙盒扎幾個透氣的眼,又找來衛生紙,鋪在盒子里,把蠶卵放進去。幾天后蠶卵有點變黑了,小蠶咬破卵殼,從卵殼中爬出來。卵殼空了之后變成白色。才出生的小蠶,身體是黑色的,極小極小,只有螞蟻那么大。我采來最嫩的桑葉,剪成細絲均勻的撒在紙盒里,小蠶們慢慢爬到桑葉上抬著頭左右搖晃,有一條蠶在葉子邊上晃了一下,才低下頭吃起葉子來,似乎在說:“有吃的了,兄弟們!別客氣!快開吃!”其他的蠶好像也在說:“快吃,快吃?!辈灰粫海廴~上就出現了一個個小洞,又過了一會,鮮嫩的桑葉就剩下一根根的葉脈了??粗粭l條蠶狼吞虎咽的樣兒,我有一種自豪感。每天早晨,我都為蠶寶寶清掃“房間”,先把那些干枯了的葉子和糞便取出來,再把剪成細絲的鮮嫩桑葉喂給它們吃。每天放學回家,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它們添加新鮮的桑葉并且認真觀察它們的變化。我給最大的蠶起名為“胖大頭”,這胖大頭平時看它整天懶洋洋的,可一到吃桑葉的時候比誰都厲害呢!我剛換好桑葉,它也不找找哪個地方好下口,就直接在原地狠啃猛咬。因此,它的個子比同伴們大了很多呢!蠶寶寶在我精心的照護下,一天比一天長胖了,一天天健壯起來,白胖胖的身體上有一節節的花紋,肚子和胸前長滿了帶小絨刺的腳。一天,我發現所有的蠶寶寶不吃也不動了,我以為它們死了,傷心地掉下了眼淚。爸爸說它們沒有死,是要蛻皮了,可我還是半信半疑。我立刻去看蠶寶寶,果然,它們又蠕動著雪白的身體,吃起了美味可口的食物。經過四次蛻皮,蠶寶寶長大了許多,變得更加白白胖胖的。蠶要結繭子了,它們吐出絲,一圈圈地繞著自己,最后,形成了一個個橢圓形的蠶繭。大約經過了一個星期,繭子上出現了一個小洞,一只只漂亮的白色蠶蛾站在上面,細細的觸須輕微地擺動著。兩只蠶蛾交配產下密密麻麻的卵,就結束了他們短暫的一生。這次養蠶,使我掌握了不少養蠶的方法,增長了許多養蠶的知識。(1)沒有孵化前的蠶卵看起來是( )。A.像芝麻,都是淡黃色B.米粒大小,都是淡紅色的C.很小,黃色、淡紅色、紫黑色都有D.白色的,有破口(2)蠶從孵化出來到吐絲之前,一共要蛻( )次皮。A.2次 B.3次 C.4次 D.5次(3)蠶寶寶身上的小黑點是用來( )。A.呼吸的 B.吃食物的 C.爬行的 D.看物體的(4)像蠶一樣,許多動物都是通過產卵繁殖后代的。我還知道( )也是產卵繁殖后代。A.烏龜 B.雞 C.狗 D.青蛙(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蠶寶寶喜歡吃桑葉B.蠶卵孵化需要適宜的溫度C.蠶不吃不動的時候就是要蛻皮了D.觀察蠶的生活時,我們只要洗手了就可以用手觸摸蠶的身體8.(23-24四年級下·浙江杭州·課后作業)下面是三位同學研究“萵筍葉是否可以喂蠶寶寶”的實驗設計。(1)木木的實驗設計:①準備兩個飼養盒,里面各放1條蠶寶寶;②給一個盒子里的蠶寶寶喂桑葉,給另一個盒子里的蠶寶寶喂萵筍葉;③將一個飼養盒放在窗臺上,將另一個飼養盒放在抽屜里。(2)曉曉的實驗設計:①準備兩個飼養盒,里面各放10條蠶寶寶;②給一個盒子里的蠶寶寶喂桑葉,給另一個盒子里的蠶寶寶喂萵筍葉;③將兩個飼養盒放在相同的地方。(3)月月的實驗設計:①準備兩個飼養盒,里面各放10條蠶寶寶;②給一個盒子里的蠶寶寶喂桑葉,給另一個盒子里的蠶寶寶喂萵筍葉;③10天后,將兩個飼養盒中蠶寶寶的食物互換。請回答下列問題:實驗設計合理的是 ,實驗設計不合理的是 ,不合理的原因是 。9.(23-24三年級下·山東濱州·期末)研究菜粉蝶:菜粉蝶是我國分布最普遍、危害最嚴重,經常成災的害蟲。它的一生跟蠶很相似。(1)在括號里寫出上圖中菜粉蝶的一生經歷的階段名稱:A: ( ) B: ( ) C: ( ) D: ( )(2)把菜粉蝶經歷的階段按照生長順序進行排序:( )。(3)菜粉蝶喜歡吃青菜等農作物,它們對農作物危害最大的階段是( )。(4)下列關于菜粉蝶在B階段時的外部形態描述錯誤的是( )。A.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B.頭部長有一對觸角 C.胸部長有兩對足(5)和菜粉蝶不一樣的是,( )沒有經歷過C階段。A.蒼蠅 B.蜻蜓 C.蠶(6)菜粉蝶在A階段又叫菜青蟲。它們的身體是青綠色的,經常隱藏在青菜葉中,我們很難發現它們。菜青蟲的這種行為是為了( )。A.方便吃青菜 B.繁殖后代 C.躲避天敵(7)菜粉蝶繁殖后代的方式是( ),它屬于( )。(23-24三年級下·浙江杭州·期末)蠶天生就喜歡吃桑葉嗎?李明同學動手做如下的探究實驗活動。請你與他一起思考并完成以下探究實驗活動。10.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蠶天生就喜歡吃桑葉制定計劃:在制定計劃的同時,請你與他一起解決如下問題:11.你選擇的實驗用蠶來源于( )。A.用一些即將孵化的蠶卵,等待孵出幼蟲做實驗B.用已經生長數天的幼蟲做實驗12.計劃每一組實驗用蠶的數量是( )。A.一只 B.十只或十只以上選擇的理由是: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響,從而減小實驗誤差。13.設計對照實驗:李明設計了以下兩組對照實驗。A.桑葉和白菜葉。 B.菠菜葉和油菜葉。你計劃選擇 組作為對照。實施計劃:﹙略﹚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如果你的實驗結果支持你的假設,請問:你本次探究實驗的結論是 。14.(22-23三年級下·河南信陽·期末)實踐探究題:觀察生雞蛋內部結構,標出結構名稱及作用。(22-23三年級下·云南德宏·期末)下面是三年級某小組觀察蠶卵孵化的記錄表,請根據下表完成問題。日期 氣溫(℃) 蠶卵的變化4月21日 23 蠶卵是紫黑色的、非常小的顆粒,長約1毫米,寬約1毫米4月23日 25 從卵殼外隱隱約約能看見里面有黑色的環狀物在蠕動,沒多久小蠶就破殼而出。4月25日 25 小蠶孵化后,卵殼就變成灰白色。15.即將孵化的蠶是紫黑色的,個體很( )(填“大”或“小”)。16.最適合蠶卵孵化的溫度是( )℃。17.蠶卵孵化的過程中,卵殼的顏色( )(填“不會”或“會”)發生變化。18.蠶卵大約經過( )能孵化出來。A.1天 B.2至5天 C.15至20天19.由此可見,蠶的生命是從( )開始的。A.蟻蠶 B.蛹 C.卵20.(23-24三年級下·河南駐馬店·期末)實驗觀察。(1)圖一是紅紅為即將孵出的小蠶建造的“家”,在盒蓋上扎小孔有利于 流通。(2)圖二中,蠶愛吃 ,小蠶一出生就要及時用 輕輕地把它刷到蠶的食物上。(3)蠶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適宜的溫度、濕度、 以及 等。(21-22三年級下·浙江·期中)小東發現環境中某一個因素變化對蠶的生長有影響,于是進行了下面的實驗:取三個大小相同的紙盒,分別貼上甲、乙、丙標簽,每個紙盒中放入8條大小相似、健康的蠶,放在某個因素不同其他環境條件相同的地方,每天飼養同樣的桑葉,如下圖所示:21.由圖可知,小東同學探究的是 這個因素對蠶生長的影響。22.小東查閱資料后,得知在25℃左右的溫度下蠶生長發育最快。一段時間后,測量了三個盒子中蠶的平均長度分別為4厘米、5厘米、6厘米,乙盒中蠶的長度應該是( )。A.4厘米 B.6厘米 C.5厘米23.盒子中放8條蠶寶寶做實驗的目的是( )。A.避免實驗中的偶然性 B.數量多有趣 C.沒有什么目的24.(23-24三年級下·江蘇徐州·期末)為了探究溫度對蠶生存的影響,小華設計了下面的實驗:取一個大小相同的紙盒,分別貼上甲、乙、丙標簽。把甲盒放在10℃的環境中,把乙盒放在25℃的環境中,把丙盒放在30℃的環境中(除溫度外其他環境因素相同)。在甲、乙、丙三個盒子中各放入5條大小相似、健康狀況相同的蠶。每個盒子中每天都同時投入等量的桑葉。一段時間后小華分別測量了幾個紙盒中蠶的平均長度,如下表所示:盒子名稱 甲 乙 丙平均長度 8cm 10cm 8cm(1)這個實驗說明: 可以影響蠶的生長發育的,蠶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 ℃。(2)每個盒子中放5條蠶的目的是: 。25.(2021三年級下·浙江杭州·專題練習)實驗探究題:觀察蠶卵 1、我們可以先 觀察蠶卵的形狀、大小和顏色,然后借助 細致觀察。2、在觀察中發現有白色的蠶卵,且上面有小孔,這是已經孵化出 的卵殼。3、蠶卵仔細觀察很像 ,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4、蠶卵顏色的變化順序是: 。26.(23-24三年級下·浙江杭州·期末)觀察的內容:破繭而出的是什么?觀察方法:用肉眼看、拍攝、畫畫。發現: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 ),但由于兩對翅( ),已( )飛翔能力。蠶蛾的頭部呈小球狀,長有鼓起的復眼和觸角,胸部長有三對足及兩對翅,腹部已無腹足,末端體節演化為外生殖器。雌蛾( ),爬動( );雄蛾( ),爬動( ),翅膀飛快地振動,尋找著配偶。一般交尾3~4小時后,雌蛾就可產下受精卵。蠶蛾(成蟲)留下后代,不久之后便會死去。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一代的循環。27.(23-24三年級下·浙江杭州·期末)實驗分析。為了探究溫度對蠶生存的影響,小華設計了下面的實驗:取三個大小相同的紙盒,分別貼上甲、乙、丙標簽。把甲盒放在10℃的環境中,把乙盒放在25℃的環境中,把丙盒放在30℃的環境中(除溫度外其他環境因素相同)。在甲、乙、丙三個盒子中各放入5條大小相似、健康狀況相同的蠶。每個盒子中每天都同時投入等量的桑葉。一段時間后小華分別測量了幾個紙盒中蠶的平均長度,如下表所示。盒子名稱 甲 乙 丙平均長度 8 cm 10 cm 8 cm(1)一段時間后, 盒中的蠶運動呆滯,發育緩慢,并且體形較 。(2) 盒中的蠶結繭的質量最好。(3)這個實驗說明: 可以影響蠶的生長發育,蠶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 ℃。(4)每個盒子中放5條蠶的目的是: 。28.(23-24三年級下·浙江杭州·期末)下面是某校第二小組對蠶的孵化的觀察記錄,依據觀察記錄回答問題。日期 氣溫(℃) 蠶卵的變化5.07 20 蠶卵是紫黑色的、非常小的顆粒,長約1毫米,寬約1毫米。5.16 25 從卵殼外隱約看見里面有黑色的環狀物在蠕動,小蠶破殼而出。5.17 25 卵殼變成灰白色。(1)即將孵化的蠶卵是 的,個體很 (填“大”或“小”)。(2)蠶卵大約經過 天能孵化出來。(3)最適合蠶卵孵化的溫度大約為 ℃。(4)蠶卵孵化的過程中,卵殼的顏色 (填“不會”或“會”)發生變化。(5)剛孵化出的小蠶是 的,像螞蟻一樣,因此被稱為 。參考答案1.④①③②【解析】蠶的一生要經歷:蠶卵—幼蟲—蛹—成蟲四個不同形態的變化階段。①是幼蟲②是蠶蛾③是蛹④是蠶卵,故順序是④①③②。2.筑巢 求偶 交配 產卵 孵卵 育雛【解析】鳥類的生殖一般都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生活在我國的鳥類一般在春季或夏季生殖。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一般包括:筑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育雛。大多數鳥類都是先筑巢再求偶,巢的好壞影響求偶的質量。3.(8) (7) (2)【解析】蠶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形態上和生理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卵是胚胎發育、發育形成幼蟲的階段,幼蟲是攝取食物營養的生長階段,蛹是從幼蟲向成蟲過渡的變態階段,成蟲是交配產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階段。(1)是蠶卵,(2)是蠶蛾快出來的時候,(3)蠶孵化,(4)是蠶蛾死亡,(5)是蠶蛹(6)蠶蛾交配, (7)是蠶正在吐絲,(8)是蟻蠶;所以正確的排列順序是:(1)→(3)→(8)→ (7) →(5)→ (2)→(6)→(4)。4.②①③④【解析】自然界中的動物都有生命周期,每一種動物的一生都會經歷出生、成長、繁殖、死亡的過程,這樣的生命過程一代一代循環往復,使得動物種族得以延續。人和其他動物一樣,一生都會依次經歷出生、成長、繁殖、死亡的過程。5.② ③ ①【解析】當蠶開始不怎么吃桑葉了,身體發黃發亮了,頭不停地擺動,就說明蠶準備要吐絲了,它開始尋找合適的位置,然后找到合適的位置,讓吐出的絲粘結在鞋盒的角落,最后吐的絲越來越多,結的繭厚實起來,將自己包裹在繭里面。6.(1) 溫度 濕度 (2)桑葉 (3) 生長 舊皮阻礙身體長大(4)蠶蛾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和兩對翅膀,身體白色,有鱗片。【分析】蠶寶寶一生會蛻皮4—5次。蛻皮是因為它的外骨骼(表皮)不會隨著身體生長而變大,必須蛻去舊皮才能繼續發育。【小題1】蠶卵孵化需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一般溫度在25℃左右,濕度在75%-85%左右。【小題2】蠶寶寶最喜歡吃的食物是桑葉,當然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吃一些其他的葉子,但桑葉是最適合它的食物。【小題3】蠶寶寶在生長過程中會蛻皮,因為蠶的外皮不能隨著身體的長大而長大,舊皮阻礙了身體的生長,所以要蛻皮。【小題4】蠶蛾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和兩對翅膀,身體白色,有鱗片。蠶蛾頭部主要用于感知周圍環境,胸部是運動中心,三對足用于爬行,兩對翅膀用于飛行但飛行能力弱。7.(1)A (2)C (3)A (4)ABD (5)D【解析】(1)文中提到“蠶卵淡黃色的,看上去很像芝麻”,未孵化前的蠶卵顏色為淡黃色,形狀像芝麻,故選A。(2)文中明確提到“經過四次蛻皮,蠶寶寶長大了許多”,蠶從孵化到吐絲前需蛻皮4次,故選C。(3)蠶身體上的小黑點是氣門,用于呼吸。這是蠶的呼吸器官,故選A。(4)烏龜、雞、青蛙均為卵生動物(產卵繁殖),而狗是胎生哺乳動物。根據選項,A(烏龜)、B(雞)、D(青蛙)均正確,C(狗)錯誤。(5)即使洗手,直接觸摸蠶的身體可能對其造成傷害,且蠶體表脆弱,頻繁觸摸不利于生長。D的說法不正確,故選D。8.曉曉 木木和月月 木木的實驗設計存在樣本量過小和環境變量不同的問題;月月的實驗設計在后續步驟中改變了變量,使得實驗無法準確評估萵筍葉對蠶寶寶的影響。【解析】木木的實驗設計存在樣本量過小的問題,一條蠶寶寶的結果可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無法代表整體情況;且木木將一個飼養盒放在窗臺上,將另一個飼養盒放在抽屜里。這里存在環境變量不同的問題,窗臺和抽屜的環境條件(如光照、溫度、濕度等)不同,會影響實驗結果。月月的實驗設計在10天后,將兩個飼養盒中蠶寶寶的食物互換。這里改變了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變量,使得實驗無法準確評估萵筍葉對蠶寶寶的影響。故實驗設計合理的是曉曉,因為她遵循了科學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實驗設計不合理的是木木和月月,木木的實驗設計存在樣本量過小和環境變量不同的問題;月月的實驗設計在后續步驟中改變了變量,使得實驗無法準確評估萵筍葉對蠶寶寶的影響。9.(1) 幼蟲 成蟲 蛹 卵 (2)DACB (3)幼蟲 (4)C (5)B (6)C(7) 卵生 昆蟲【解析】(1)菜粉蝶的一生跟蠶很相似,卵是胚胎發育、發育形成幼蟲的階段,幼蟲是攝取食物營養的生長階段,蛹是從幼蟲向成蟲過渡的變態階段,成蟲是交配產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階段(2)菜粉蝶的一生跟蠶很相似,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形態上和生理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3)菜粉蝶的一生跟蠶很相似,而蠶幼蟲時最喜歡吃的是植物的葉,因此菜粉蝶幼蟲吃的是植物的葉,對農作物危害大。(4)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故選C。(5)昆蟲在個體發育中,只經過卵、幼蟲和成蟲等3個時期的,叫作不完全變態;而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的叫完全變態。完全變態的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蜻蜓的發育過程是不完全變態過程,蠶、蠅與菜粉蝶一樣則是經過完全變態而長成的昆蟲。故選B。(6)有些動物體色與周圍環境色彩相似,稱為保護色,不容易被敵害發現而生存下來,是動物對環境的一種適應,這樣利于動物捕食和避敵。菜青蟲身體呈青綠色,經常隱藏在青菜葉上,很難被發現,利于躲避天敵。故選C。(7)菜粉蝶是經過完全變態而長成的昆蟲,繁殖方式是卵生。10.蠶天生就喜歡吃桑葉嗎? 11.A 12.B 13.A 蠶天生就喜歡吃桑葉【分析】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10.從題干中可知,蠶天生就喜歡吃桑葉嗎?于是李明同學動手設計一個探究實驗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驗證。所以提出的問題是:蠶天生就喜歡吃桑葉嗎?作出的假設是:蠶天生就喜歡吃桑葉。制定計劃: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11.實驗用蠶的來源:去市場購買即將孵化的卵,等待剛孵出的小蠶。而不能是向別人要來已經生長數天的大蠶,理由是: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行為,只有選擇剛出生的小蠶觀察它的取食愛好,才能說明蠶天生就喜歡吃桑葉。如果選用已生長多日的大蠶,無法確定其取食愛好是先天的還是后天飼養的結果。避免或減少其他因素對探究的干擾,使探究具有可信度,保證探究的嚴謹有效。12.每一組蠶的數量用十只蠶或十只以上而不用一只蠶,理由是:用十只蠶或十只以上蠶做實驗是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響,從而減小實驗誤差。通過重復實驗,或擴大樣本排除其偶然性,提高實驗的準確性。13.實驗的變量:在“假設”中,對研究對象有影響的因素就是變量,這個實驗的變量是:是不是桑葉選擇桑葉和白菜葉(或任何一種非桑樹的葉片)分析結果,蠶總是只吃桑葉,而不吃其他植物的葉子。得出結論是:蠶天生就喜歡吃桑葉。14.【解析】雞蛋是由卵殼、卵黃、卵白、胚盤、氣室等結構組成的。卵黃主要為胚胎的發育提供營養物質;卵白為胚胎提供營養物質和保護內部結構;卵殼具有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防止水分蒸發的作用,是外層的保護結構;卵殼附近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小孔,外面的空氣能夠通過小孔進入氣室并貯存在氣室里,供小雞破殼前呼吸。卵黃上面的小白點是胚胎所在位置,叫作胚盤,是發育成小雞的部位。15.小 16.25 17.會 18.B 19.C【解析】15.即將孵化的蠶卵是紫黑色的、非常小的顆粒,個體很小。16.記錄表中,小蠶在氣溫25℃時開始破殼而出,所以最適合蠶卵孵化的溫度是25℃。17.蠶卵孵化的過程中,卵殼由開始的紫黑色變成灰白色。18.通過觀察記錄表,可以發現,蠶卵大約經過2—5天能孵化出來。故選B。19.蠶的生命是從蠶卵開始孵化出來的,所以蠶的生命是從卵開始的。故選C。20.空氣 桑葉 毛筆 空氣 食物【分析】小蠶與其他動物一樣,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條件的,我們要滿足它的生活條件,它才會生長得好。如需要空氣、需要食物、需要一定的溫度等。養蠶的盒蓋上要扎小孔,給蠶提供空氣。【解析】(1)小蠶的生長需要空氣、食物、溫度等,圖一是紅紅為即將孵出的小蠶建造的“家”,在盒蓋上扎小孔有利于空氣流通。(2)圖二中,蠶愛吃桑葉,小蠶一出生就要及時用羽毛或干毛筆輕輕地把它刷到蠶的食物上。(3)蠶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適宜的溫度濕度,以及通風換氣等,給蠶創造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21.溫度 22.B 23.A【分析】實驗中取三個大小相同的紙盒,分別貼上甲、乙、丙標簽,每個紙盒中放入8條大小相似、健康的蠶,放在某個因素不同其他環境條件相同的地方,每天飼養同樣的桑葉,21.由圖可知,甲盒的溫度是10℃,乙盒是25℃,丙盒是38℃,控制的變量是溫度,該同學探究的是溫度這個因素對蠶生長的影響。22.查閱資料后,得知在25℃左右的溫度下蠶生長發育最快。一段時間后,測量了三個盒子中蠶的平均長度分別為4厘米、5厘米、6厘米,乙盒中溫度適宜,蠶的長度應該最長,是 6厘米。23.盒子中放8條蠶寶寶做實驗的目的是避免實驗中的偶然性。24.溫度 25 增加樣本數量,防止蠶的意外生病或死亡而干擾實驗結果。【解析】(1)探究溫度對蠶生存的影響,改變的條件是溫度的高低,其他的條件均相同。這個實驗說明:溫度可以影響蠶的生長發育的。一般在春夏之交養蠶。蠶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25℃。(2)在實驗中多放幾條蠶可以防止體弱的蠶干擾實驗結果,減少實驗的偶然因素,增加實驗的可靠性。25.眼睛 放大鏡 蟻蠶 芝麻粒 淡黃色(黃色)→淡紅色(淺褐色)→灰綠色(紫黑色)【分析】蠶卵的特征:扁圓形,像小米粒大小,中間有些凹下去,剛出來的蠶卵是淡黃色,即將孵出的卵黑灰色,長1.2~1.3毫米。【解析】(1)工具能夠幫助人類做許多人類不能做的事情,擴大了人的視野,延伸了人的肢體,增強了人的力量。我們可以先用肉眼觀察蠶卵,然后借助放大鏡來觀察蠶卵上那些細小的特征。(2)有黃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會孵出小蠶來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經孵出小蠶的空卵殼,如果仔細觀察,在空卵殼上還會發現有小孔。(3)蠶的生命是從蠶卵開始的,蠶卵近似圓形,看上去很像芝麻粒,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4)剛產下的蠶卵是淡黃色或黃色的,經1~2天變成淡紅、淺褐,再經3~4天變成 灰綠或紫黑色,以后不再發生變化。26.白色鱗毛 較小 失去 體大 慢 體小 較快【解析】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白色鱗毛。蠶蛾是白色,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羽毛狀觸角,胸部有三對足和一對翅膀。蛾是蠶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另一種形態。蠶蛾的口器退化,不再進食。兩對翅,但短小,失去飛行能力,但會振動翅膀。蠶蛾不吃不喝,尾尾交配后,6~8天結束生命。雌蛾和雄蛾的區別:1.腹部大小,雌蛾體型較大,腹部極度膨大。 雄蛾體型較小,腹部較瘦。2.爬行能力,雌蛾的爬動速度比較的慢,而雄蛾爬動速度比較快。3.觸角顏色 雌蛾觸角是灰色的。 雄蛾觸角是黑色的。一般交尾3~4小時后,雌蛾就可產下受精卵。蠶蛾(成蟲)留下后代,不久之后便會死去。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一代的循環。27.甲、丙 小 乙 溫度 25 增加樣本數量,防止蠶的意外生病或死亡而干擾實驗結果。【分析】(1)探究溫度對蠶生存的影響,改變的條件是溫度的高低,其他的條件均相同。這個實驗說明:溫度可以影響蠶的生長發育的。一般在春夏之交養蠶。蠶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25℃。(2)在實驗中多放幾條蠶可以防止體弱的蠶干擾實驗結果,減少實驗的偶然因素,增加實驗的可靠性。【解析】(1)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可知,甲和丙盒中的蠶運動呆滯,發育緩慢,并且體型較小。(2)乙盒中的蠶長得最好,結繭的質量也會最好。(3)實驗說明溫度可以影響蠶的生長發育,蠶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25℃。(4)甲盒溫度過低,丙盒溫度過高,所以甲盒和丙盒中的蠶生長緩慢,容易生病。在實驗中多放幾條蠶可以防止蠶生病或死亡,干擾實驗結果。28.(1)紫黑色; 小 (2)10 (3)25 (4)會 (5)黑色; 蟻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