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
4.2 產生氣體的變化
第四單元 物質的變化
核心素養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物質發生變化時,常常會伴隨一些現象,例如產生氣體(白醋和小蘇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
科學思維:感受物質變化與人類生活的緊密聯系。物極必反,需要控制碳排放:物盡其用,也可以造福人類。
探究實踐:會辨別,能根據物質變化中產生氣體的特殊現象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會觀察,能對氣體的特點(如是否支持燃燒、質量等)進行觀察與研究。會推理,能將資料、觀察中所獲得信息轉化為證據推測產生的氣體。
態度責任:創根問底,實事求是的嚴謹的科學態度。
科學聚焦
01
物質在發生變化時,常常會伴隨一些現象,這些現象可以幫助我們區別和判斷物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科學聚焦
物質在發生變化時,常常會伴隨一些現象,這些現象可以幫助我們區別和判斷物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科學聚焦
科學探索
02
觀察有氣體產生的變化。
1
準備六個塑料瓶蓋,把它們分為兩組,每組三個瓶蓋。在每組的三個瓶蓋中,分別加入少量的白砂糖、食鹽和小蘇打。然后,在第一組的三個瓶蓋中滴入水,在第二組的三個瓶蓋中加入白醋。觀察哪一個瓶蓋內有氣泡產生。
科學探索
第一組
第二組
科學探索
實驗記錄:
水
白醋
食鹽
白砂糖
小蘇打
溶解在水中
溶解在水中
溶解在水中
溶解在白醋中
溶解在白醋中
冒氣泡、發出“哧哧”聲
科學探索
實驗現象:第一組滴入水后,白砂糖、食鹽和小蘇打會有一部分(或全部)溶解在水中;第二組滴入白醋后,白砂糖、食鹽也會溶解,但裝小蘇打的瓶蓋中會產生氣泡。
實驗結論:小蘇打和白醋混合會產生氣體。
科學探索
當把白醋滴入裝有小蘇打的瓶蓋時,會有氣體產生,這種氣體是不同于小蘇打和白醋的新物質,因此這種變化是化學變化。而在其他五個瓶蓋中,發生的變化并沒有新物質產生,這種變化是物理變化。
科學探索
收集產生的氣體。
2
在上面的實驗中,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產生的氣體都被釋放到空氣中了。你有辦法收集這種氣體嗎?
取一個能盛水的密封袋,在里面放入三勺白醋。在一個塑料瓶蓋中加入一勺小蘇打,再把它小心地放進密封袋中,注意不要讓小蘇打與白醋接觸。先封好袋口,再打翻袋中的瓶蓋,讓小蘇打與白醋混合,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科學探索
科學探索
實驗現象:在裝有白醋的密封袋中打翻裝有小蘇打的塑料瓶蓋,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化學變化,產生的氣體使密封袋鼓起來,同時會聽到“嗤嗤”的聲音,后來聲音逐漸變小,袋子的鼓脹程度基本沒有變化了。
實驗結論:小蘇打與白醋發生了化學變化,產生氣體。
科學探索
進一步觀察。
日常生活中,還有一些物質可以和白醋產生氣體,你能通過實驗發現嗎?
3
白醋浸泡過的雞蛋殼
白醋浸泡過的貝殼
科學探索
(1)白醋和雞蛋殼接觸之后,雞蛋殼表面會有一層白白的小氣泡產生,像霧一樣,說明白醋和雞蛋殼發生了化學變化,產生了氣體。
(2)貝殼浸泡在白醋中后,其表面會出現小氣泡,說明白醋和貝殼會發生化學變化,產生了氣體。
科學探索
科學研討
03
1.通過查閱資料,你知道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產生的氣體是什么嗎?
這種氣體是二氧化碳。
科學研討
2.這種氣體有什么特點?和人類有什么關系?
二氧化碳氣體是無色無味的,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不能燃燒,不供給呼吸,溶于水后能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是人類呼出的主要氣體之一。不同狀態的二氧化碳有不同的用途。固態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冷藏奶制品、肉類,冷凍易壞的食品;高純度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于電子工業、醫學研究及臨床診斷;氣態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化學加工、食品保存等;液態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作制冷劑。
科學研討
課堂總結
04
課堂總結
課堂練習
06
一 填空題
1.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會產生大量的 二氧化碳 氣體。
2.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的這種氣體具有 無色無味 、 比空氣重 、不可燃燒、 不支持燃燒 等特點。
二氧化碳
無色無味
比空
氣重
不支持燃燒
課堂練習
二 判斷題
1.將食鹽放入白醋中發生的變化是物理變化。 ( √?。?br/>2.物質發生變化時,常常會伴隨一些現象,例如產生氣體。 ( √?。?br/>3.如果有一種氣體比空氣重,還能使火焰熄滅,它可能是二氧化碳。 ( √?。?br/>√
√
√
課堂練習
三 選擇題
1.下列產生氣體的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
A.水蒸發變成水蒸氣
B.白醋和小蘇打混合產生氣體
C.白醋滴在雞蛋殼上
2.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瓶蓋中的液體( C?。?。
A.全部是白醋 B.全部是水 C.是含有新物質的液體
A
C
課堂練習
3.我們喝的汽水飲料中就含有( B )氣體,我們呼吸時呼出的氣體中也含有它。
A.氧氣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4.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實驗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
A.小蘇打溶解在白醋中了 B.會產生大量的氣體
C.發生了化學變化
B
A
課堂練習
四 綜合創新題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二氧化碳,是一種碳氧化合物,化學符號為CO2,常溫常壓下是一種無色無味(或無色無臭)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氣體,也是一種常見的溫室氣體,還是空氣的組分之一(約占大氣總體積的0.0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大(標準條件下),能溶于水。
課堂練習
二氧化碳不能燃燒,通常也不支持燃燒。在常壓下,液態的二氧化碳會立即汽化,一般1千克的液態二氧化碳可產生約0.5立方米的氣體。因而,滅火時,二氧化碳氣體可以排除空氣而包圍在燃燒物體的表面或分布于較密閉的空間,降低可燃物周圍或防護空間內的氧氣濃度,產生窒息作用而滅火。
干冰是固態二氧化碳,在空氣中會快速升華吸熱,從而導致周圍空氣溫度降低,水蒸氣液化,從而產生白色煙霧的景觀。
課堂練習
1.二氧化碳是一種 溫室 氣體,過多的二氧化碳排放會導致溫室效應。
2.二氧化碳可以用來滅火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氣體可以排除空氣而包圍在燃燒物體的表面或分布于較密閉的空間,降低可燃物周圍或防護空間內的氧氣濃度,產生窒息作用而滅火 。
3.(判斷題)干冰升華時看到的白霧是二氧化碳。 ( ×?。?br/>溫室
二氧化碳氣體可以排除空氣而
包圍在燃燒物體的表面或分布于較密閉的空間,降低可燃物周圍或
防護空間內的氧氣濃度,產生窒息作用而滅火
×
點撥:干冰升華需要大量吸熱,使周圍空氣溫度降低,水蒸氣液化凝結成小水珠,所以白色煙霧是凝結的小水珠。
課堂練習
五 創新綜合探究
華華用小蘇打和白醋做了一個迷你“火箭”。用到了以下材料:350毫升礦泉水瓶一個,100毫升白醋若干份,小蘇打若干,橡膠塞一個。制作方法如下所示:
課堂練習
第一步:加入白醋。 第二步:用紙巾包住小蘇打,塞在瓶口,并用橡皮塞卡住、塞緊。 第三步:將瓶子倒立,發射火箭。
1.實驗中,讓瓶口橡皮塞彈開的動力來自( C )。
A.白醋 B.小蘇打 C.新產生的氣體
C
課堂練習
2.華華繼續探究該“火箭”發射高度與什么因素有關,下表是其測得的實驗數據。
白醋的量(毫升) 小蘇打的量(克) 火箭發射的高度(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00 3 0.5 0.4 0.5
100 6 0.8 0.7 0.8
100 9 1.8 1.9 2.0
課堂練習
(1)這組實驗設計研究的問題是: “火箭”發射的高度與什么因素有關(或“火箭”發射的高度與小蘇打的量的關系) 。實驗中改變的條件是 小蘇打的量 ,不改變的條件有 白醋的量 等。
(2)分析以上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在小蘇打足夠多的情況下,“火箭”發射的高度與小蘇打的量有關,小蘇打的量越多,產生的氣體越多,“火箭”發射的高度越高?!?。
“火箭”發射的高度與什
么因素有關(或“火箭”發射的高度與小蘇打的量的關系)
小蘇打的量
白
醋的量
在小蘇打足夠多的情況
下,“火箭”發射的高度與小蘇打的量有關,小蘇打的量越多,產
生的氣體越多,“火箭”發射的高度越高。
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