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一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一、選擇題1.(2025·云南保山開學考)注水樹是油田水下生產系統的關鍵設備之一,可連接地層深處的油層和平臺水下注水管道裝置,通過最大壓強約17兆帕的過濾海水驅油,可以有效提升老油田產量。2024年2月,我國首套自主研發的海底注水樹在廣東湛江海域投用。這表明( )①實踐活動具有客觀物質性和主觀能動性②任何認識都源于實踐又最終回歸實踐③生產工具的改進促進實踐水平的提高④任何真理性認識都要經過實踐的檢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5·豫湘名校調研)對如圖“夢:有夢想,更要有行動”蘊含的哲理,解讀最貼切的是( )①夢想作為意識,對人們的活動具有能動指導作用 ②意識的目的性和計劃性,決定實踐發展的方向和進程 ③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只有行動才能將夢想變成現實 ④意識的能動作用受到客觀規律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制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5·廣東珠海月考)中國航天九院時代光電公司運動測量團隊,將航天慣性技術應用于中國游泳隊訓練中,能得到運動員訓練中每一秒的姿態、呼吸情況,掌握在泳池里每一次往返的劃頻、劃幅、劃次、轉身時間等多項技術參數,實現了對每個動作的精細量化評估,滿足了精準化體育訓練的需求。這說明( )①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能夠根據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聯系③認識工具能延伸人類的認識器官④把握矛盾問題的精髓是正確解決問題的關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5·八省聯考四川卷)“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神舟十七號在187天的太空“出差”期間,開展了84項空間應用在軌實(試)驗;返程時帶回的200多項實(試)驗樣品,承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為未來深空探索提供寶貴經驗。這表明( )①實踐為深化認識提出新問題、提供新工具②對宇宙的認識取決于其向人類展現的程度③掌握真理是人類不斷親歷太空實踐的目的④人類關于宇宙的認識與實踐在互動中趨向無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4·江西南昌三模)腦機接口技術通過記錄和解讀大腦信號,建立大腦與外部設備的直接通信,可以幫助人類實現“心想物來”。我國在腦機接口領域取得新進展,成功幫助四肢截癱患者實現意念控制電腦光標移動、控制氣動手套完成自主喝水等活動。這說明( )①人們能夠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從而造福人類 ②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要經歷一個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 ③科學實驗是基本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獲得正確認識的動力 ④人腦與萬物互聯將是實現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決定性因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4·河北承德模擬)歷史上,多次暴發的植物病蟲害對人類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即便現在,全球因病蟲害造成的農作物減產仍高達40%。中國科學家發現了抗病小體并闡明了其結構和在抗植物病蟲害中的功能。這些重要科學突破被國際同行稱為“植物抗病領域里程碑”。這些突破( )①屬于認識的高級階段,要在實驗中檢驗其真理性 ②創造出了自然界中原來沒有的新的物質生產資料 ③有利于限制植物病蟲害的破壞性作用,推動農業發展 ④立足農業發展實際,深化了人們對植物抗病規律的認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4年9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省蘭州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戰略要求,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量水而行、節水優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堅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促進全流域生態保護上新臺階、綠色轉型有新進展、高質量發展有新成效、人民群眾生活有新改善,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材料體現的哲理是( )①意識對客觀事物發展有推動作用,要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要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③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 ④堅持矛盾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2025·河北邯鄲月考)雷達是災害性天氣監測的“大國重器”。從中國氣象局2024年8月1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天氣雷達觀測網,天氣雷達數量達到546部,全國天氣雷達距地1千米高度覆蓋率達到43.6%,這將極大提高天氣雷達監測預警能力。上述材料表明( )①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②認識能夠在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中不斷深化③實踐的目的是主體形成對客體的真理性認識④認識對實踐指導作用的實現受到主觀條件的制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5·貴州貴陽摸底)為解決“明星抗癌藥”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卡脖子”難題,打破國外技術壟斷,2024年我國某科研團隊利用基因組學、生物化學等技術手段進行攻關,發現了植物抗癌藥物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徑的關鍵缺失酶,打通了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徑,刷新了人們對“抗癌藥物合成技術”的認知,為實現我國紫杉醇生物智造的自立自強奠定了堅實基礎。材料表明( )①在實踐中獲得的理性認識具有直接現實性②科學實驗能夠推動人類認識的不斷深化③人的認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能動性和創造性④科學技術進步將不斷刷新世界的本質和規律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10.(2025·河北百校聯盟聯考)我國科研團隊在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中,發現了一種富含水分子和銨的未知礦物晶體——ULM-1,這是科學家首次在月壤中發現分子水。與易揮發的水冰不同,ULM-1這種水合礦物非常穩定。ULM-1的發現意味著,月球上可能存在穩定的水合鹽,這為未來月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由此表明( )①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②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③人的感性認識來源于實踐,理性認識來源于感性認識 ④實踐是認識的唯一途徑,是推動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11.(2025·江西宜春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自支撐氧化物薄膜是指一種去除襯底后依舊保持單晶特性的低維量子材料,兼具關聯電子體系的多自由度耦合特性和二維材料的結構柔性。這類材料在開發超薄柔性電子器件方面表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多年來,自支撐氧化物薄膜的主流制備方法是基于水溶性犧牲層的外延生長、剝離和轉移技術。目前,國際上普遍使用的鍶—鋁—氧基水溶性犧牲層與目標氧化物薄膜之間不可避免的晶格失配和應力弛豫,會導致高密度界面缺陷的形成,顯著影響自支撐氧化物薄膜的結晶性和完整性,并導致相應功能特性的退化。進一步優化制備方法以提高薄膜性能,是自支撐氧化薄膜在超薄柔性電子器件方面實現廣泛應用的必然選擇。為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與西北大學團隊合作,深入探索鍶—鋁—氧基水溶性犧牲層薄膜的激光分子束外延生長窗口,通過精細的薄膜生長控制,成功研發出一種廣譜高效的新型超四方相水溶性犧牲層材料。該材料不僅具備諸多優異性質,可用于制備多種高質量自支撐氧化物薄膜;而且制備工藝具有普適性,提升了自支撐氧化物薄膜的制備效率。新型水溶性犧牲層的發現為制備高結晶性、大面積自支撐氧化物薄膜提供了一種高效且普適的實驗手段,也為該領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有望推動自支撐氧化物薄膜新奇量子物態的進一步發掘,提升這一體系在低維柔性電子學器件方面的應用潛力。新型水溶性犧牲層材料的成功研發是科研團隊長期合作探索的結果,將為該領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的相關知識加以說明。課時一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1.A 注水樹是油田水下生產系統的關鍵設備之一,可以有效提升老油田產量,我國首套自主研發的海底注水樹在廣東湛江海域投用,說明實踐活動具有客觀物質性和主觀能動性,生產工具的改進促進實踐水平的提高,①③正確。材料強調實踐的特點及生產工具的作用,沒有強調實踐和認識的關系,②④排除。2.B 有夢想,更要有行動,是因為夢想作為意識,對人們的活動具有能動指導作用,①符合題意。人的意識不能決定實踐發展的方向和進程,②錯誤。有夢想,更要有行動,是因為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只有行動才能將夢想變成現實,③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意識的能動作用受到客觀規律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制約,④不符合題意。3.A 將航天慣性技術應用于中國游泳隊訓練中,能得到運動員訓練中每一秒的姿態、呼吸情況,掌握在泳池里每一次往返的劃頻、劃幅、劃次、轉身時間等多項技術參數,滿足了精準化體育訓練的需求,說明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說明認識工具能延伸人類的認識器官,①③正確。聯系具有客觀性,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而非根據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聯系,②錯誤。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④錯誤。4.B 神舟十七號開展多項空間應用在軌實(試)驗并帶回有科學價值的樣品,這些實踐活動為深化對宇宙的認識提供了新的內容,提出了新的研究問題,也提供了新工具,①正確。對宇宙的認識取決于人類的實踐能力和水平,而不是宇宙向人類展現的程度,②錯誤。人類不斷親歷太空實踐的目的是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造福人類,而不是單純為了掌握真理,③錯誤。神舟十七號的太空探索活動體現了人類在實踐中不斷加深對宇宙的認識,同時認識的發展又推動人類進行更多的太空探索實踐,這種認識與實踐的互動是不斷發展、趨向無限的,④正確。5.B 我國在腦機接口領域取得新進展,成功幫助四肢截癱患者實現意念控制電腦光標移動、控制氣動手套完成自主喝水等活動,這說明人們能夠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從而造福人類,①符合題意。認識的一般過程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②錯誤。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等,科學實驗活動推動人類不斷獲得正確認識,③符合題意。人腦與萬物互聯將推動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但不是實現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決定性因素,④錯誤。6.D 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科學實驗是實踐的基本形式之一,“實驗”縮小了“實踐”的范疇,①排除。材料強調的是農業科技的發展,不涉及新的物質生產資料的創造,②不選。中國科學家的發現立足農業發展實際,在植物抗病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深化了人們關于植物抗病規律的認識,有利于限制植物病蟲害的破壞性作用,推動農業發展,③④正確。7.C 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①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②排除。把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作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實際行動,這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③正確。要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這體現要堅持矛盾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正確。8.A 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天氣雷達觀測網,天氣雷達數量達到546部,全國天氣雷達距地1千米高度覆蓋率達到43.6%,這將極大提高天氣雷達監測預警能力,表明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認識能夠在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中不斷深化,①②正確。認識的目的是指導實踐,③說法錯誤。材料強調人能夠監測災害天氣,不涉及認識對實踐指導作用的實現受到主觀條件的制約,④排除。9.A 直接現實性是指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但理性認識仍然屬于觀念的存在,所以不具有直接現實性,①錯誤。我國某科研團隊利用基因組學、生物化學等技術手段進行攻關,發現了植物抗癌藥物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徑的關鍵缺失酶,打通了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徑,刷新了人們對“抗癌藥物合成技術”的認知,這表明科學實驗能夠推動人類認識的不斷深化,新的認識為實現我國紫杉醇生物智造的自立自強奠定了堅實基礎,表明人的認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能動性和創造性,②③正確。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能被刷新,④錯誤。10.A 科學家首次在月壤中發現分子水,說明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①正確。我國科研團隊在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中,發現了分子水,這為未來月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說明科研活動作為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②正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來源于實踐,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③錯誤。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個: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④錯誤。11.①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新型水溶性犧牲層的發現是在兩大科研團隊通力合作之下,突破了長期以來支撐氧化物薄膜在完整性和結晶性方面的瓶頸而取得的巨大成就。②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也是認識的目的。針對國際上普遍使用的水溶性犧牲層存在的問題,科研團隊深入探索,成功研發出廣譜高效的新型超四方相水溶性犧牲層材料,提升了自支撐氧化物薄膜的性能和制備效率。③認識反作用于實踐。新型水溶性犧牲層的發現為制備高結晶性、大面積自支撐氧化物薄膜提供了一種高效且普適的實驗手段,推動自支撐氧化物薄膜新奇量子物態的進一步發掘,提升這一體系在低維柔性電子學器件方面的應用潛力。解析:本題運用實踐的特點、實踐與認識的關系的知識回答即可。3 / 3課時一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知識點一 認識與實踐1.認識(1)含義: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2)階段: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兩種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類別 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區別 含義 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 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區別 形式 感覺、知覺和表象 概念、判斷和推理階段 認識的初級階段 認識的高級階段聯系 都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形式;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2.實踐(1)含義含義 理解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 主體:人 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活動,動物的本能活動不是實踐 實踐是連接主觀和客觀的橋梁,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活動:改造 實踐不是思維活動、認識活動對象:客觀事物 實踐是發生在人與自然界、人與社會之間的活動(2)基本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最基本)、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等。(3)特點特點 理解 側重點客觀物質性 ①實踐的基本要素包括實踐的主體(人)、實踐的對象(客觀事物)和實踐的手段。它們都是客觀的。 ②實踐活動(物質性活動)的過程是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制約的,也具有客觀性 實踐活動與人的認識活動的區別;實踐受客觀因素的制約主觀能動性 ①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人將在實踐中形成的認識用于指導實踐。 ②人創造出自然中原來沒有的新的物質生活資料。 ③人創造出新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 實踐活動與動物本能活動的區別;實踐受主觀因素的影響社會歷史性 ①社會性:實踐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離開了他人和社會的純粹個人的實踐活動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歷史性: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地發展著的。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 實踐受社會關系(橫向)、歷史條件(縱向)等因素的影響聯系 三個特點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統一,體現了在實踐問題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點撥 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意識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意識不具有直接現實性,意識不能直接改造客觀世界。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2024·廣西高考8題)恩格斯指出:“單憑觀察所得的經驗,是決不能充分證明必然性的。”事實正是如此,即使你觀察到一萬只天鵝都是白色的,你也無法肯定第一萬零一只天鵝還是白色的。對上述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A.歸納法和感性認識具有固有的局限性B.僅憑觀察經驗無法獲得真實可信的認識C.感覺器官是人認識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D.感性認識不上升為理性認識就失去其實際意義實踐及其特點(2024·福建高考12題)西藏那曲,平均海拔4 500米,高寒缺氧、凍土堅實、土壤貧瘠、大風凜冽,曾是全國唯一沒有樹的城市。為破解那曲植樹難題,2016年科技部啟動那曲植樹關鍵技術研發項目。相關科研團隊在那曲建立實驗基地,選擇云杉等適合那曲生長的優質樹種,實時監控光、溫度、水、土壤、大氣、風速等指標,確保樹苗能在最佳環境下生長;發明PE樹圍土壤積溫技術,解決了風大、凍害問題;推廣節水灌溉、生態修復等技術,解決了土壤保水施肥難問題。現在的那曲,云杉等樹木茁壯成長。對科研團隊破解那曲植樹難題的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科研團隊將已獲得的理性認識用于指導實踐②科研團隊通過實踐獲得了樹苗生長條件的理性認識③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是科研團隊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④科研團隊通過實踐把人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方法技巧關鍵詞法區分實踐的特點客觀物質性 “主體”“對象”“手段”“結果”主觀能動性 “計劃”“方案”“規劃”社會性 強調“合作”等歷史性 強調歷史過程易錯點一 誤認為實踐能夠突破規律的制約1.(2024·浙江1月選考14題)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貴州,落后的交通曾經是長期制約發展的突出瓶頸。而今,“萬橋架”突破山水阻隔,覆蓋于千溝萬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續鋪就,當地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此可見( )①地理環境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之一 ②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 ③實踐能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 ④實踐能夠突破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易錯提醒 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制約的,不存在能突破客觀規律的實踐活動,任何違背規律的實踐終將失敗。易錯點二 不能正確理解實踐活動的直接現實性2.(2024·遼寧開學考)南海深處,水下1 500米,散落的青花碗、琺華梅瓶……琳瑯滿目。我國考古團隊借助科考船,首次使用長基線水下信標定位系統,完成水下千米級深度的沉船考古,再現了明代海上貿易的繁盛景象,完善了海上絲綢之路南海段航線的歷史鏈條。可見( )①考古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 ②考古成果具有直接現實性 ③考古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 ④考古研究暢通了海上貿易聯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易錯提醒 實踐活動的直接現實性是指人們通過實踐活動把頭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實踐活動的直接現實性是實踐活動區別于認識活動的最顯著的特點。知識點二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表現 理解 反對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①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②認識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 ③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都是實踐的產物 將認識的來源等同于獲得認識的途徑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 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 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把認識絕對化,思想僵化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①實踐處在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 ②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 ③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 科學理論也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①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 ②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 認識的根本目的是獲得真理2.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原理 方法論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 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投身實踐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則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引向歧途 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是認識的基礎(2023·江蘇高考15題)動物實驗一直是人類測試、評估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方法,過去兩個世紀對猩猩、猴子等非人靈長類動物開展的實驗,讓人們意識到實驗會給動物帶來痛苦。隨著數據分析、細胞建模、類器官、器官芯片等技術的進步,對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考量不必再完全依賴于動物實驗。材料說明( )①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觀世界 ②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③正確的理論對社會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④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善的認識工具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方法技巧區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檢驗標準、目的來源 強調的是認識在實踐基礎上“從無到有”動力 強調的是認識在實踐基礎上的“深化和發展”。關鍵點“實踐有新的需要”“新的認識工具出現”“人的認識能力和水平提高”檢驗 標準 強調實踐能夠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目的 強調認識不能脫離實踐,要回歸到實踐中去,服務實踐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2023·湖南高考8題)“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總要求。精準扶貧理念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顯著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這表明( )①真理性認識更具有能動創造性和直接現實性 ②理論是在實踐指導下沿著科學性方向不斷深化的 ③理論的感召力從根本上源于在科學指導實踐中展現的真理力量 ④學思想的目的在于把思想變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強大武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方法技巧如何區分“實踐決定認識”和“認識反作用于實踐”如果因果關系是“認識→實踐”,即題干中描述某種認識、理論或觀念如何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或者實踐活動在某種認識的指導下取得了成功或遭遇了挫折,通常體現了認識反作用于實踐。如果因果關系是“實踐→認識”,即題干中如果強調了通過實踐活動獲得新認識、新知識或者實踐推動了認識的深化和發展,那么這通常體現了實踐決定認識。易錯點一 誤認為只有親身參與實踐獲得的知識才是可靠的知識1.(2024·北京延慶一模)在北京某中學設置的一處菜園,點綴著孩子們的校園生活,教育也隨之發生。有的學生在觀察油菜花結構時,發現蜜蜂在每朵花上的采蜜時間不會超過5秒,由此產生濃厚興趣,進行了深入的課題研究。有的學生在菜地里發現了不認識的蟲子,生物老師參與進來,與孩子們一起飼養,共同觀察蟲子的成長變化。油菜成熟了,學校購置了小型榨油機,學生們不僅體驗了榨油全過程,還用自己的勞動成果烙了餅,與周圍人共同分享。這表明( )A.把握教育與生活這一自在事物的聯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B.在實踐的基礎上直接獲得理性認識,促進認識的飛躍C.只有親身參與社會實踐,學生才能獲得更可靠的知識D.通過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更深刻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易錯提醒 不能把認識的來源與認識的途徑混淆了。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是實踐。認識的途徑是多樣的。除了實踐之外,還有很多途徑(如包括書本學習、教師傳授、網絡資源等)可以為我們提供豐富、可靠的知識。易錯點二 誤認為認識都能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2.(2024·安徽蕪湖模擬)2024年3月20日,經過科研人員艱辛攻關的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由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將為正在運行的嫦娥四號和即將開展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及后續國內外月球探測任務等提供中繼通信服務,開展月球環境探測。鵲橋二號中繼星成功發射表明( )①建立自在事物的客觀聯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②正確反映存在的思維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 ③認識指導下的實踐必定能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 ④科學實驗作為基本實踐形式能推動認識的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易錯提醒 認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只有正確的認識才能推動實踐的發展,反之錯誤的認識可能會讓實踐走向失敗。課時一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知識點一高考命題感悟【例1】 A 由“即使你觀察到一萬只天鵝都是白色的,你也無法肯定第一萬零一只天鵝還是白色的”可見,歸納法具有固有的局限性;“單憑觀察所得的經驗”屬于感性認識,還不能達到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因此是“決不能充分證明必然性的”,可見感性認識具有固有的局限性,A符合題意。感性認識也可能是正確的,僅憑觀察經驗也可能獲得真實可信的認識,B說法錯誤。人不僅能通過感覺器官認識事物表面現象,還能通過思維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可見感覺器官并非人認識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C說法錯誤。正確的感性認識也能指導人正確地進行實踐,并非毫無實際意義,D說法錯誤。【例2】 B 科研團隊發明PE樹圍土壤積溫技術、推廣節水灌溉、生態修復等技術解決問題,說明將已獲得的理性認識用于指導實踐,①正確。材料強調科研團隊將已獲得的關鍵技術解決問題,強調用認識指導實踐,②排除。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等,③錯誤。為破解那曲植樹難題,科研團隊在那曲建立實驗基地研發關鍵技術項目,解決了各種問題,表明科研團隊通過實踐把人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④正確。易錯易混清障1.B 由材料可見,地理環境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之一,實踐能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①③符合題意。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變化、發展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但材料沒有涉及,因此無法體現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②不符合題意。規律是客觀的,不能突破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④說法錯誤。2.B 材料中指出我國考古團隊借助科考船,首次使用長基線水下信標定位系統,考古技術與以往不同,完成了對深海水下的考古探索,再現了明代海上貿易的繁盛景象,完善了海上絲綢之路南海段航線的歷史鏈條,這表明考古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和主觀能動性,①③正確。考古這一實踐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而不是考古成果具有直接現實性,②錯誤。海上貿易聯系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是因為本次考古活動暢通的,④不選。知識點二高考命題感悟【例1】 B “過去兩個世紀對猩猩、猴子等非人靈長類動物開展的實驗,讓人們意識到實驗會給動物帶來痛苦”,這說明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觀世界,①正確。材料強調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沒體現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②排除。材料強調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不涉及理論對實踐的作用,③排除。隨著數據分析、細胞建模、類器官、器官芯片等技術的進步,對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考量不必再完全依賴于動物實驗,這表明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善的認識工具,推動著人的認識的發展,④正確。【例2】 D 不管是真理性認識還是錯誤的認識都具有能動創造性,“更具有”說法錯誤,且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認識不具有直接現實性,①不選。實踐是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沿著科學性方向不斷深化的,②錯誤。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可見理論的價值在于指導實踐,理論的說服力、感召力從根本上源于在科學指導實踐中展現的真理力量,③正確。認識的目的在于指導實踐,學思想的目的在于把思想變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強大武器,④正確。易錯易混清障1.D 教育與生活是人為事物的聯系,不是自在事物的聯系,A不選。材料體現的是在實踐基礎上直接獲得的是感性認識,而不是理性認識,B不選。在實踐中獲得的認識不一定是正確的認識,且獲取認識的途徑還有間接經驗,C不選。材料中指出北京某中學設置菜園,學生在菜園中與老師一起觀察植物并進行實地考察,學生們從中學到了知識,并體會了勞動的過程,這表明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促進學生更深刻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D正確。2.C 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是沒有人參與的,人不能建立自在事物的聯系,①表述錯誤。經過科研人員艱辛攻關的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成功發射升空,這表明正確反映存在的思維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②符合題意。認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正確認識指導下的實踐可以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③表述錯誤。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成功發射升空,這表明科學實驗作為基本實踐形式能推動認識的發展,④符合題意。5 / 5(共58張PPT)課時一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高中總復習·思想政治目錄CONTENTS知識點一認識與實踐知識點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課時跟蹤檢測認識與實踐知識點一1. 認識(1)含義: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2)階段: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兩種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類別 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區別 含義 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 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類別 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區別 形式 感覺、知覺和表象 概念、判斷和推理階段 認識的初級階段 認識的高級階段聯系 都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形式;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 2. 實踐(1)含義含義 理解 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 主體:人 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活動,動物的本能活動不是實踐 實踐是連接主觀和客觀的橋梁,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活動:改造 實踐不是思維活動、認識活動 對象:客觀事物 實踐是發生在人與自然界、人與社會之間的活動 (2)基本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最基本)、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等。(3)特點特點 理解 側重點客觀物質性 ①實踐的基本要素包括實踐的主體(人)、實踐的對象(客觀事物)和實踐的手段。它們都是客觀的。 ②實踐活動(物質性活動)的過程是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制約的,也具有客觀性 實踐活動與人的認識活動的區別;實踐受客觀因素的制約主觀能動性 ①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人將在實踐中形成的認識用于指導實踐。 ②人創造出自然中原來沒有的新的物質生活資料。 ③人創造出新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 實踐活動與動物本能活動的區別;實踐受主觀因素的影響社會歷史性 ①社會性:實踐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離開了他人和社會的純粹個人的實踐活動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歷史性: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地發展著的。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 實踐受社會關系(橫向)、歷史條件(縱向)等因素的影響聯系 三個特點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統一,體現了在實踐問題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 特點 理解 側重點點撥 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意識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意識不具有直接現實性,意識不能直接改造客觀世界。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2024·廣西高考8題)恩格斯指出:“單憑觀察所得的經驗,是決不能充分證明必然性的。”事實正是如此,即使你觀察到一萬只天鵝都是白色的,你也無法肯定第一萬零一只天鵝還是白色的。對上述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A. 歸納法和感性認識具有固有的局限性B. 僅憑觀察經驗無法獲得真實可信的認識C. 感覺器官是人認識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D. 感性認識不上升為理性認識就失去其實際意義解析:由“即使你觀察到一萬只天鵝都是白色的,你也無法肯定第一萬零一只天鵝還是白色的”可見,歸納法具有固有的局限性;“單憑觀察所得的經驗”屬于感性認識,還不能達到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因此是“決不能充分證明必然性的”,可見感性認識具有固有的局限性,A符合題意。感性認識也可能是正確的,僅憑觀察經驗也可能獲得真實可信的認識,B說法錯誤。人不僅能通過感覺器官認識事物表面現象,還能通過思維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可見感覺器官并非人認識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C說法錯誤。正確的感性認識也能指導人正確地進行實踐,并非毫無實際意義,D說法錯誤。實踐及其特點(2024·福建高考12題)西藏那曲,平均海拔4 500米,高寒缺氧、凍土堅實、土壤貧瘠、大風凜冽,曾是全國唯一沒有樹的城市。為破解那曲植樹難題,2016年科技部啟動那曲植樹關鍵技術研發項目。相關科研團隊在那曲建立實驗基地,選擇云杉等適合那曲生長的優質樹種,實時監控光、溫度、水、土壤、大氣、風速等指標,確保樹苗能在最佳環境下生長;發明PE樹圍土壤積溫技術,解決了風大、凍害問題;推廣節水灌溉、生態修復等技術,解決了土壤保水施肥難問題。現在的那曲,云杉等樹木茁壯成長。對科研團隊破解那曲植樹難題的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科研團隊將已獲得的理性認識用于指導實踐②科研團隊通過實踐獲得了樹苗生長條件的理性認識③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是科研團隊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④科研團隊通過實踐把人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解析:科研團隊發明PE樹圍土壤積溫技術、推廣節水灌溉、生態修復等技術解決問題,說明將已獲得的理性認識用于指導實踐,①正確。材料強調科研團隊將已獲得的關鍵技術解決問題,強調用認識指導實踐,②排除。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等,③錯誤。為破解那曲植樹難題,科研團隊在那曲建立實驗基地研發關鍵技術項目,解決了各種問題,表明科研團隊通過實踐把人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④正確。方法技巧關鍵詞法區分實踐的特點客觀物質性 “主體”“對象”“手段”“結果”主觀能動性 “計劃”“方案”“規劃”社會性 強調“合作”等歷史性 強調歷史過程易錯點一 誤認為實踐能夠突破規律的制約1. (2024·浙江1月選考14題)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貴州,落后的交通曾經是長期制約發展的突出瓶頸。而今,“萬橋架”突破山水阻隔,覆蓋于千溝萬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續鋪就,當地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此可見( )①地理環境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之一 ②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 ③實踐能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 ④實踐能夠突破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解析: 由材料可見,地理環境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之一,實踐能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①③符合題意。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變化、發展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但材料沒有涉及,因此無法體現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②不符合題意。規律是客觀的,不能突破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④說法錯誤。易錯提醒 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制約的,不存在能突破客觀規律的實踐活動,任何違背規律的實踐終將失敗。易錯點二 不能正確理解實踐活動的直接現實性2. (2024·遼寧開學考)南海深處,水下1 500米,散落的青花碗、琺華梅瓶……琳瑯滿目。我國考古團隊借助科考船,首次使用長基線水下信標定位系統,完成水下千米級深度的沉船考古,再現了明代海上貿易的繁盛景象,完善了海上絲綢之路南海段航線的歷史鏈條。可見( )①考古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②考古成果具有直接現實性③考古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④考古研究暢通了海上貿易聯系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解析: 材料中指出我國考古團隊借助科考船,首次使用長基線水下信標定位系統,考古技術與以往不同,完成了對深海水下的考古探索,再現了明代海上貿易的繁盛景象,完善了海上絲綢之路南海段航線的歷史鏈條,這表明考古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和主觀能動性,①③正確。考古這一實踐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而不是考古成果具有直接現實性,②錯誤。海上貿易聯系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是因為本次考古活動暢通的,④不選。易錯提醒 實踐活動的直接現實性是指人們通過實踐活動把頭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實踐活動的直接現實性是實踐活動區別于認識活動的最顯著的特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知識點二1.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表現 理解 反對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①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②認識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 ③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都是實踐的產物 將認識的來源等同于獲得認識的途徑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 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 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把認識絕對化,思想僵化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①實踐處在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 ②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 ③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 科學理論也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①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 ②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 認識的根本目的是獲得真理2. 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原理 方法論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 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投身實踐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則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引向歧途 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是認識的基礎(2023·江蘇高考15題)動物實驗一直是人類測試、評估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方法,過去兩個世紀對猩猩、猴子等非人靈長類動物開展的實驗,讓人們意識到實驗會給動物帶來痛苦。隨著數據分析、細胞建模、類器官、器官芯片等技術的進步,對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考量不必再完全依賴于動物實驗。材料說明( )①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觀世界②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③正確的理論對社會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④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善的認識工具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解析:“過去兩個世紀對猩猩、猴子等非人靈長類動物開展的實驗,讓人們意識到實驗會給動物帶來痛苦”,這說明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觀世界,①正確。材料強調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沒體現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②排除。材料強調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不涉及理論對實踐的作用,③排除。隨著數據分析、細胞建模、類器官、器官芯片等技術的進步,對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考量不必再完全依賴于動物實驗,這表明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善的認識工具,推動著人的認識的發展,④正確。方法技巧區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檢驗標準、目的來源 強調的是認識在實踐基礎上“從無到有”動力 強調的是認識在實踐基礎上的“深化和發展”。關鍵點“實踐有新的需要”“新的認識工具出現”“人的認識能力和水平提高”檢驗標準 強調實踐能夠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目的 強調認識不能脫離實踐,要回歸到實踐中去,服務實踐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2023·湖南高考8題)“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總要求。精準扶貧理念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顯著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這表明( )①真理性認識更具有能動創造性和直接現實性 ②理論是在實踐指導下沿著科學性方向不斷深化的 ③理論的感召力從根本上源于在科學指導實踐中展現的真理力量 ④學思想的目的在于把思想變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強大武器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解析:不管是真理性認識還是錯誤的認識都具有能動創造性,“更具有”說法錯誤,且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認識不具有直接現實性,①不選。實踐是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沿著科學性方向不斷深化的,②錯誤。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可見理論的價值在于指導實踐,理論的說服力、感召力從根本上源于在科學指導實踐中展現的真理力量,③正確。認識的目的在于指導實踐,學思想的目的在于把思想變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強大武器,④正確。方法技巧如何區分“實踐決定認識”和“認識反作用于實踐”如果因果關系是“認識→實踐”,即題干中描述某種認識、理論或觀念如何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或者實踐活動在某種認識的指導下取得了成功或遭遇了挫折,通常體現了認識反作用于實踐。如果因果關系是“實踐→認識”,即題干中如果強調了通過實踐活動獲得新認識、新知識或者實踐推動了認識的深化和發展,那么這通常體現了實踐決定認識。1. (2024·北京延慶一模)在北京某中學設置的一處菜園,點綴著孩子們的校園生活,教育也隨之發生。有的學生在觀察油菜花結構時,發現蜜蜂在每朵花上的采蜜時間不會超過5秒,由此產生濃厚興趣,進行了深入的課題研究。有的學生在菜地里發現了不認識的蟲子,生物老師參與進來,與孩子們一起飼養,共同觀察蟲子的成長變化。油菜成熟了,學校購置了小型榨油機,學生們不僅體驗了榨油全過程,還用自己的勞動成果烙了餅,與周圍人共同分享。這表明( )易錯點一 誤認為只有親身參與實踐獲得的知識才是可靠的知識A. 把握教育與生活這一自在事物的聯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B. 在實踐的基礎上直接獲得理性認識,促進認識的飛躍C. 只有親身參與社會實踐,學生才能獲得更可靠的知識D. 通過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更深刻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解析: 教育與生活是人為事物的聯系,不是自在事物的聯系,A不選。材料體現的是在實踐基礎上直接獲得的是感性認識,而不是理性認識,B不選。在實踐中獲得的認識不一定是正確的認識,且獲取認識的途徑還有間接經驗,C不選。材料中指出北京某中學設置菜園,學生在菜園中與老師一起觀察植物并進行實地考察,學生們從中學到了知識,并體會了勞動的過程,這表明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促進學生更深刻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D正確。易錯提醒 不能把認識的來源與認識的途徑混淆了。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是實踐。認識的途徑是多樣的。除了實踐之外,還有很多途徑(如包括書本學習、教師傳授、網絡資源等)可以為我們提供豐富、可靠的知識。易錯點二 誤認為認識都能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2. (2024·安徽蕪湖模擬)2024年3月20日,經過科研人員艱辛攻關的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由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將為正在運行的嫦娥四號和即將開展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及后續國內外月球探測任務等提供中繼通信服務,開展月球環境探測。鵲橋二號中繼星成功發射表明( )①建立自在事物的客觀聯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②正確反映存在的思維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③認識指導下的實踐必定能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④科學實驗作為基本實踐形式能推動認識的發展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解析: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是沒有人參與的,人不能建立自在事物的聯系,①表述錯誤。經過科研人員艱辛攻關的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成功發射升空,這表明正確反映存在的思維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②符合題意。認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正確認識指導下的實踐可以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③表述錯誤。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成功發射升空,這表明科學實驗作為基本實踐形式能推動認識的發展,④符合題意。易錯提醒 認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只有正確的認識才能推動實踐的發展,反之錯誤的認識可能會讓實踐走向失敗。課時跟蹤檢測一、選擇題1. (2025·云南保山開學考)注水樹是油田水下生產系統的關鍵設備之一,可連接地層深處的油層和平臺水下注水管道裝置,通過最大壓強約17兆帕的過濾海水驅油,可以有效提升老油田產量。2024年2月,我國首套自主研發的海底注水樹在廣東湛江海域投用。這表明( )①實踐活動具有客觀物質性和主觀能動性②任何認識都源于實踐又最終回歸實踐③生產工具的改進促進實踐水平的提高④任何真理性認識都要經過實踐的檢驗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注水樹是油田水下生產系統的關鍵設備之一,可以有效提升老油田產量,我國首套自主研發的海底注水樹在廣東湛江海域投用,說明實踐活動具有客觀物質性和主觀能動性,生產工具的改進促進實踐水平的提高,①③正確。材料強調實踐的特點及生產工具的作用,沒有強調實踐和認識的關系,②④排除。12345678910112. (2025·豫湘名校調研)對如圖“夢:有夢想,更要有行動”蘊含的哲理,解讀最貼切的是( )①夢想作為意識,對人們的活動具有能動指導作用②意識的目的性和計劃性,決定實踐發展的方向和進程③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只有行動才能將夢想變成現實④意識的能動作用受到客觀規律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制約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有夢想,更要有行動,是因為夢想作為意識,對人們的活動具有能動指導作用,①符合題意。人的意識不能決定實踐發展的方向和進程,②錯誤。有夢想,更要有行動,是因為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只有行動才能將夢想變成現實,③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意識的能動作用受到客觀規律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制約,④不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3. (2025·廣東珠海月考)中國航天九院時代光電公司運動測量團隊,將航天慣性技術應用于中國游泳隊訓練中,能得到運動員訓練中每一秒的姿態、呼吸情況,掌握在泳池里每一次往返的劃頻、劃幅、劃次、轉身時間等多項技術參數,實現了對每個動作的精細量化評估,滿足了精準化體育訓練的需求。這說明( )①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能夠根據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聯系③認識工具能延伸人類的認識器官④把握矛盾問題的精髓是正確解決問題的關鍵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將航天慣性技術應用于中國游泳隊訓練中,能得到運動員訓練中每一秒的姿態、呼吸情況,掌握在泳池里每一次往返的劃頻、劃幅、劃次、轉身時間等多項技術參數,滿足了精準化體育訓練的需求,說明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說明認識工具能延伸人類的認識器官,①③正確。聯系具有客觀性,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而非根據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聯系,②錯誤。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④錯誤。12345678910114. (2025·八省聯考四川卷)“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神舟十七號在187天的太空“出差”期間,開展了84項空間應用在軌實(試)驗;返程時帶回的200多項實(試)驗樣品,承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為未來深空探索提供寶貴經驗。這表明( )①實踐為深化認識提出新問題、提供新工具②對宇宙的認識取決于其向人類展現的程度③掌握真理是人類不斷親歷太空實踐的目的④人類關于宇宙的認識與實踐在互動中趨向無限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神舟十七號開展多項空間應用在軌實(試)驗并帶回有科學價值的樣品,這些實踐活動為深化對宇宙的認識提供了新的內容,提出了新的研究問題,也提供了新工具,①正確。對宇宙的認識取決于人類的實踐能力和水平,而不是宇宙向人類展現的程度,②錯誤。人類不斷親歷太空實踐的目的是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造福人類,而不是單純為了掌握真理,③錯誤。神舟十七號的太空探索活動體現了人類在實踐中不斷加深對宇宙的認識,同時認識的發展又推動人類進行更多的太空探索實踐,這種認識與實踐的互動是不斷發展、趨向無限的,④正確。12345678910115. (2024·江西南昌三模)腦機接口技術通過記錄和解讀大腦信號,建立大腦與外部設備的直接通信,可以幫助人類實現“心想物來”。我國在腦機接口領域取得新進展,成功幫助四肢截癱患者實現意念控制電腦光標移動、控制氣動手套完成自主喝水等活動。這說明( )①人們能夠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從而造福人類②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要經歷一個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③科學實驗是基本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獲得正確認識的動力④人腦與萬物互聯將是實現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決定性因素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我國在腦機接口領域取得新進展,成功幫助四肢截癱患者實現意念控制電腦光標移動、控制氣動手套完成自主喝水等活動,這說明人們能夠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從而造福人類,①符合題意。認識的一般過程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②錯誤。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等,科學實驗活動推動人類不斷獲得正確認識,③符合題意。人腦與萬物互聯將推動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但不是實現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決定性因素,④錯誤。12345678910116. (2024·河北承德模擬)歷史上,多次暴發的植物病蟲害對人類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即便現在,全球因病蟲害造成的農作物減產仍高達40%。中國科學家發現了抗病小體并闡明了其結構和在抗植物病蟲害中的功能。這些重要科學突破被國際同行稱為“植物抗病領域里程碑”。這些突破( )①屬于認識的高級階段,要在實驗中檢驗其真理性②創造出了自然界中原來沒有的新的物質生產資料③有利于限制植物病蟲害的破壞性作用,推動農業發展 ④立足農業發展實際,深化了人們對植物抗病規律的認識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科學實驗是實踐的基本形式之一,“實驗”縮小了“實踐”的范疇,①排除。材料強調的是農業科技的發展,不涉及新的物質生產資料的創造,②不選。中國科學家的發現立足農業發展實際,在植物抗病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深化了人們關于植物抗病規律的認識,有利于限制植物病蟲害的破壞性作用,推動農業發展,③④正確。12345678910117. 2024年9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省蘭州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戰略要求,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量水而行、節水優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堅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促進全流域生態保護上新臺階、綠色轉型有新進展、高質量發展有新成效、人民群眾生活有新改善,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材料體現的哲理是( )①意識對客觀事物發展有推動作用,要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要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③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 ④堅持矛盾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A. ①② B. ②③C. ③④ D. ①④1234567891011解析: 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①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②排除。把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作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實際行動,這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③正確。要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這體現要堅持矛盾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正確。12345678910118. (2025·河北邯鄲月考)雷達是災害性天氣監測的“大國重器”。從中國氣象局2024年8月1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天氣雷達觀測網,天氣雷達數量達到546部,全國天氣雷達距地1千米高度覆蓋率達到43.6%,這將極大提高天氣雷達監測預警能力。上述材料表明( )①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②認識能夠在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中不斷深化③實踐的目的是主體形成對客體的真理性認識④認識對實踐指導作用的實現受到主觀條件的制約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天氣雷達觀測網,天氣雷達數量達到546部,全國天氣雷達距地1千米高度覆蓋率達到43.6%,這將極大提高天氣雷達監測預警能力,表明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認識能夠在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中不斷深化,①②正確。認識的目的是指導實踐,③說法錯誤。材料強調人能夠監測災害天氣,不涉及認識對實踐指導作用的實現受到主觀條件的制約,④排除。12345678910119. (2025·貴州貴陽摸底)為解決“明星抗癌藥”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卡脖子”難題,打破國外技術壟斷,2024年我國某科研團隊利用基因組學、生物化學等技術手段進行攻關,發現了植物抗癌藥物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徑的關鍵缺失酶,打通了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徑,刷新了人們對“抗癌藥物合成技術”的認知,為實現我國紫杉醇生物智造的自立自強奠定了堅實基礎。材料表明( )①在實踐中獲得的理性認識具有直接現實性②科學實驗能夠推動人類認識的不斷深化③人的認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能動性和創造性④科學技術進步將不斷刷新世界的本質和規律A. ②③ B. ①④C. ①②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直接現實性是指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但理性認識仍然屬于觀念的存在,所以不具有直接現實性,①錯誤。我國某科研團隊利用基因組學、生物化學等技術手段進行攻關,發現了植物抗癌藥物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徑的關鍵缺失酶,打通了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徑,刷新了人們對“抗癌藥物合成技術”的認知,這表明科學實驗能夠推動人類認識的不斷深化,新的認識為實現我國紫杉醇生物智造的自立自強奠定了堅實基礎,表明人的認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能動性和創造性,②③正確。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能被刷新,④錯誤。123456789101110. (2025·河北百校聯盟聯考)我國科研團隊在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中,發現了一種富含水分子和銨的未知礦物晶體——ULM-1,這是科學家首次在月壤中發現分子水。與易揮發的水冰不同,ULM-1這種水合礦物非常穩定。ULM-1的發現意味著,月球上可能存在穩定的水合鹽,這為未來月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由此表明( )①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②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 ③人的感性認識來源于實踐,理性認識來源于感性認識 ④實踐是認識的唯一途徑,是推動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科學家首次在月壤中發現分子水,說明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①正確。我國科研團隊在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中,發現了分子水,這為未來月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說明科研活動作為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②正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來源于實踐,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③錯誤。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個: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④錯誤。1234567891011二、非選擇題11. (2025·江西宜春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自支撐氧化物薄膜是指一種去除襯底后依舊保持單晶特性的低維量子材料,兼具關聯電子體系的多自由度耦合特性和二維材料的結構柔性。這類材料在開發超薄柔性電子器件方面表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1234567891011多年來,自支撐氧化物薄膜的主流制備方法是基于水溶性犧牲層的外延生長、剝離和轉移技術。目前,國際上普遍使用的鍶—鋁—氧基水溶性犧牲層與目標氧化物薄膜之間不可避免的晶格失配和應力弛豫,會導致高密度界面缺陷的形成,顯著影響自支撐氧化物薄膜的結晶性和完整性,并導致相應功能特性的退化。進一步優化制備方法以提高薄膜性能,是自支撐氧化薄膜在超薄柔性電子器件方面實現廣泛應用的必然選擇。為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與西北大學團隊合作,深入探索鍶—鋁—氧基水溶性犧牲層薄膜的激光分子束外延生長窗口,通過精細的薄膜生長控制,成功研發出一種廣譜高效的新型超四方相水溶性犧牲層材料。該材料不僅具備諸多優異性質,可用于制備多種高質量自支撐氧化物薄膜;而且制備工藝具有普適性,提升了自支撐氧化物薄膜的制備效率。1234567891011新型水溶性犧牲層的發現為制備高結晶性、大面積自支撐氧化物薄膜提供了一種高效且普適的實驗手段,也為該領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有望推動自支撐氧化物薄膜新奇量子物態的進一步發掘,提升這一體系在低維柔性電子學器件方面的應用潛力。新型水溶性犧牲層材料的成功研發是科研團隊長期合作探索的結果,將為該領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的相關知識加以說明。1234567891011答案:①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新型水溶性犧牲層的發現是在兩大科研團隊通力合作之下,突破了長期以來支撐氧化物薄膜在完整性和結晶性方面的瓶頸而取得的巨大成就。②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也是認識的目的。針對國際上普遍使用的水溶性犧牲層存在的問題,科研團隊深入探索,成功研發出廣譜高效的新型超四方相水溶性犧牲層材料,提升了自支撐氧化物薄膜的性能和制備效率。③認識反作用于實踐。新型水溶性犧牲層的發現為制備高結晶性、大面積自支撐氧化物薄膜提供了一種高效且普適的實驗手段,推動自支撐氧化物薄膜新奇量子物態的進一步發掘,提升這一體系在低維柔性電子學器件方面的應用潛力。解析:本題運用實踐的特點、實踐與認識的關系的知識回答即可。1234567891011演示完畢 感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課 課時一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docx 第四課 課時一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pptx 第四課 課時一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練習,含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