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必修四 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2026屆高中思想政治一輪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必修四 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2026屆高中思想政治一輪復習

資源簡介

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選擇題
1.(2024·山東聊城一模)歷史的書頁間,諸葛亮手持羽扇指揮若定,火燒赤壁定三國;蘇東坡輕搖紙扇漫步蘇堤,千古文章流筆端;《紅樓夢》中俏晴雯嬌蠻撕扇子,撕出一個家族的起落;《桃花扇》里李香君血濺詩扇,描畫一段皇朝的興衰……隨著時代的變遷,扇子在納涼方面的作用已顯得不那么重要,但它身上承載的歷史文化淵源和藝術價值卻歷久而彌新。扇子的功能變化表明(  )
①扇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和呈現形式
②扇子價值的變化存在于人與扇子關系的變化之中
③不同時代主體的需要不同決定價值判斷標準的差異
④扇子文化的不斷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重要動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5·廣東江門調研)嬰兒時,長輩用筷子蘸各種調料教你辨別酸甜苦辣,是一種傳承;孩提時,爸爸用筷子敲打你搶先夾菜的手,是一種明禮;長大后,你用筷子往媽媽的碗里夾上她愛吃的菜,是一種感恩……每一個人都有一種關于家的味道、一份情感的記憶,南北不一,味道各異,但對家人的愛,卻是唯一。從中我們可以領悟到(  )
①筷子不僅僅是一種進食工具,也是一種文化符號 ②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階段承載的都是相同的文化內涵 ③對家的感悟往往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實踐和情感表達 ④南北各異的家的味道是人們長期生活體驗的物化積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5·河北邢臺月考)2024年5月,河北省武強年畫博物館組織開展了“博物館里的母親節——尋找年畫中最溫情的母愛”主題親子活動。活動中,講解員為母親和孩子們介紹了《孟母擇鄰》《三娘教子》等經典年畫故事。在講解員的指導下,孩子們還體驗了年畫的印刷過程,并將自己印刷的年畫作為禮物獻給母親。上述活動的開展(  )
①充分發揮了文化教育人民的功能 ②弘揚了孝老愛親的中華人文精神 ③讓孩子們體會了年畫的獨特魅力 ④為傳統年畫增添了新的時代內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5·河南駐馬店期中)一件文物,就是一個民族藝術、智慧、歷史、審美的代名詞。如圖是鑲金獸首瑪瑙杯,它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做工中較為精湛的一件。此杯選用世界上極為罕見的紅色瑪瑙琢制,獸嘴鑲金的工藝處理克服了獸嘴處材質色澤太深的不足,使獸頭的造型之美更為突出。欣賞該文物后,你的感受是(  )
①它說明了藝術可以超然于經濟、政治之外
②它是中華民族共同創造、勤勞智慧的結晶
③它是唐代的藝術風格以及社會風貌的縮影
④它反映了唐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和審美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5·山東濰坊期中)2024年10月30日,中國郵政《乙巳年》特種郵票圖稿發布儀式舉行。特種郵票一套兩枚,第一枚圖名為“蛇呈豐稔”,畫面提煉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盤蛇的靈動意象,金色的蛇軀蜿蜒,口中銜著一束“嘉禾”,象征著“倉廩實,衣食足”的美好圖景。蛇身金光熠熠,與璀璨的麥穗交相輝映,寓意著風調雨順之年、五谷豐登之景,以及國泰民安的盛世祥和。該郵票的設計(  )
①融合生肖文化,展現了對自然和生命的贊美
②因襲民本思想,勾畫出豐收喜悅的繁榮景象
③描繪豐收愿景,承載對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
④突破傳統風格,創新了中華文化的價值內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山東青島一模)胡慶余堂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晚清工商型古建筑群。大堂內掛“戒欺”牌匾,外懸“真不二價”招牌。高墻與斜面屋脊銜接,形成大小不一的天井,用以采光通氣,四角屋檐落水處放置大水缸,俗稱“四水歸堂”,意為“財不外流”,積攢的雨水既能飲用,又可用于防火。可見(  )
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辯證唯物論有契合性
②“四水歸堂”雖是封建迷信但有實用價值
③胡慶余堂的建筑方式受天人合一思想影響
④誠實牌匾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5·八省聯考內蒙古卷)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造型參考甲骨文的“巳”字,頭部輪廓與臉頰上的螺旋形狀源于陜西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的銀質鎏金如意,眉眼取自四川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蛇的歧羽紋、臣字目,寓意事事如意,生生不息。該創作表明(  )
①文化創新需要融通古今中外文化資源
②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連續性
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符合時代要求
④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有利于傳統文化復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5·廣東梅州調研)2024年9月25日,一場匯聚東南西北非遺民樂精華的音樂會在深圳寶安奏響,舞臺上,《陽春白雪》《帝女花》《萬馬策騰》等經典曲目與現代元素巧妙融合,演奏家們將音符都變成了講述故事的語言,引領觀眾踏上一段充滿驚喜與感動的音樂之旅。可見,這場音樂會(  )
①是中華文化的結晶,集中體現中華文化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 ②展示了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凸顯中華文明的連續性 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注入新的時代魅力 ④挖掘中華傳統文化新的具體內涵,增強中華傳統文化的包容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5·八省聯考河南卷)“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七十年來,一代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匯聚天山腳下,如一棵棵小白楊扎根天山南北,飲冰臥雪、戰風斗沙,鑄就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秉承這種精神,兵團人與新疆各族群眾攜手共進,將亙古荒原變成片片綠洲,在戈壁灘上建起一座座屯墾城市和現代化工業園區。可見,兵團精神(  )
①彰顯出愛國主義是動員兵團人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 ②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 ③在幾代兵團人建設邊疆的過程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④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5·湖南邵陽月考)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金牌總數44枚名列第一。當五星紅旗一次又一次在巴黎奧運會賽場上升起,當《義勇軍進行曲》一次又一次奏響,中華體育精神不僅激發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更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材料表明(  )
①文化決定了經濟、政治 ②體育強承載著國家強盛、國運興的夢想 ③中華體育精神能夠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④文化是體育發展的土壤,體育是傳播文化的唯一橋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選擇題
11.(2025·廣西來賓質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久彌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順應時代發展中不斷拓展表達方式,更加適應當下受眾的文化需求、審美情趣和生活習慣,成為豐富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杭州亞運會為例,它的吉祥物“江南憶”是一組底蘊深厚又活力滿滿的機器人,既融入了良渚古城、京杭大運河等歷史人文內容,又包含西湖這一自然生態元素,科技、人文、自然生態巧妙融合,通過創新表達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又如,在研究殷墟甲骨文過程中,人工智能圖像技術等數字化手段的介入,使得甲骨文能夠實現自動綴合,為甲骨文考釋提供了極大便利,同時短視頻和社交平臺上對甲骨文的科普、互動分享等,為大眾走近甲骨文提供了重要途徑,為世界認識中國提供了新的窗口,做到美美與共。
結合材料,運用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有關知識,闡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A “諸葛亮手持羽扇指揮若定,火燒赤壁定三國……描畫一段皇朝的興衰”表明扇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和呈現形式,①正確。隨著時代的變遷,扇子在納涼方面的作用已顯得不那么重要,但它身上承載的歷史文化淵源和藝術價值卻歷久而彌新,這說明扇子價值的變化存在于人與扇子關系的變化之中,②符合題意。不同時代主體的需要不同可能會影響價值判斷標準的差異,但不決定價值判斷標準的差異,③說法錯誤。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④說法錯誤。
2.B 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筷子不僅僅是一種進食工具,也是一種文化符號,①符合題意。由材料可知,嬰兒時、孩提時、長大后不同時期筷子的使用承載了不同的文化內涵,②說法錯誤。每一個人都有一種關于家的味道、一份情感的記憶,南北不一,味道各異,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因此對家的感悟往往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實踐和情感表達,③符合題意。南北各異的家的味道是人們長期生活體驗的文化積淀,而不是物化積淀,④說法錯誤。
3.B “博物館里的母親節——尋找年畫中最溫情的母愛”主題親子活動中孩子們體驗了年畫的印刷過程,并將自己印刷的年畫作為禮物獻給母親,這不僅讓孩子們體會了年畫的獨特魅力,還充分發揮了文化教育人民的功能,①③正確。孝老愛親屬于中華傳統美德,而不是中華人文精神,②錯誤。材料中未體現為傳統年畫增添了新的時代內涵,④排除。
4.D 不同時代的經濟、政治決定了不同時代的文化,藝術不可以超然于經濟、政治之外,①錯誤。該文物反映了我國唐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其不是由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②錯誤。鑲金獸首瑪瑙杯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做工中較為精湛的一件,選用世界上極為罕見的紅色瑪瑙琢制,獸嘴鑲金的工藝處理克服了獸嘴處材質色澤太深的不足,使獸頭的造型之美更為突出,可見該文物是唐代的藝術風格以及社會風貌的縮影,反映了唐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和審美水平,③④正確。
5.B 特種郵票第一枚圖名為“蛇呈豐稔”,畫面提煉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盤蛇的靈動意象,這融合了生肖文化,展現了對自然和生命的贊美,同時該蛇口中銜著一束“嘉禾”,象征著“倉廩實,衣食足”的美好圖景,描繪了豐收愿景,承載了對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①③入選。因襲的意思是沿用舊例而不改變,我們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而不能因襲民本思想,②不選。該郵票豐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形式,而不是創新了中華文化的價值內涵,④不選。
6.A 胡慶余堂,高墻與斜面屋脊銜接,形成大小不一的天井,用以采光通氣,四角屋檐落水處放置大水缸,俗稱“四水歸堂”,體現了尊重自然規律,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這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辯證唯物論有契合性,胡慶余堂的建筑方式受天人合一思想影響,①③符合題意。“四水歸堂”積攢的雨水既能飲用,又可用于防火,這不是封建迷信,②排除。中華文化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誠實牌匾是文化的載體,④排除。
7.C 吉祥物“巳升升”造型將中國古代文化元素與現代創意相結合,融通了古今文化資源,但材料未涉及融合外國文化資源,①不符合題意。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造型參考甲骨文的“巳”字,融合唐代地宮出土文物和三星堆遺址出土文物的元素,這表明中華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連續性,②正確。吉祥物的創作在融合傳統文化元素的同時,也有現代的創意,寓意事事如意,生生不息,這體現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符合時代要求,③正確。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傳統文化復興”表述錯誤,④排除。
8.C 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結晶,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①錯誤。音樂會匯聚了東南西北非遺民樂精華,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和連續性,②正確。題干中描述的經典曲目與現代元素的巧妙融合,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注入了新的時代魅力,③入選。材料中并未提及挖掘中華傳統文化新的具體內涵,④不選。
9.A 秉承兵團精神,兵團人與新疆各族群眾攜手共進,將亙古荒原變成片片綠洲,在戈壁灘上建起一座座屯墾城市和現代化工業園區,可見,兵團精神彰顯出愛國主義是動員兵團人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①②正確。兵團精神可以促進幾代兵團人建設邊疆,但是“發揮著決定性作用”說法錯誤,③排除。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④排除。
10.B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①錯誤。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這說明體育強承載著國家強盛、國運興的夢想,②正確。材料表明中華體育精神能夠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③正確。材料不是反映文化與體育的關系,而且文化不是體育發展的土壤,體育也不是文化傳播的唯一橋梁,④錯誤。
11.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在新時代運用科技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增強文化自信,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動了對外的文化交流與融合。
解析:可結合材料內容,調用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有關知識分析作答。
3 / 3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課標 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領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意義,弘揚民族精神
明考情 文化的內涵與功能 ①2024·黑吉遼卷T8;②2024·浙江6月選考T16;③2024·湖南卷T10;④2024·安徽卷T9;⑤2024·江蘇卷T10;⑥2024·甘肅卷T19(2);⑦2024·新課標卷T39(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①2024·北京卷T3;②2024·甘肅卷T10;③2024·山東卷T9;④2023·廣東卷T10、T20(2);⑤2023·湖北卷T16;⑥2023·全國甲卷T21;⑦2023·新課標卷T18;⑧2023·全國乙卷T40(1);⑨2023·河北卷T11;⑩2023·海南卷T10
中華民族精神 ①2024·江西卷T9;②2024·浙江1月選考T16;③2023·海南卷T12
覽體系
知識點一 文化的內涵與功能
1.文化的內涵與外延
(1)文化的內涵
廣義 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
狹義 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現象,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內容,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等非意識形態的內容
(2)文化的外延
人類所從事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結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體現和傳導出來的思想、價值觀、審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
2.文化的特點
(1)文化的產生
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
(2)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①不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決定了不同時代的文化。
②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重大影響。
(3)文化與文明的關系
①區別:文明與野蠻相對立,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文化有先進和落后之分。
②聯系:文化與文明都是實踐的產物,其創造主體都是人。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
(4)文化需要載體
①文化載體,是指文化的記錄、記載、標識、傳承和表現的物化形式。
②文化載體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
③器物、行為、制度等是文化的載體,不是文化本身。
3.文化的功能與作用
引領風尚 文化可以引導人們認識真善美,為人們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養
教育人民 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幫助人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服務社會 文化可以服務社會,滿足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推動發展 文化可以推動發展,是國家繁榮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對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塑造人生 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民族復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2024·黑吉遼高考8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三彩駱駝載樂俑是唐三彩中的國寶級精品,其造型為一峰駱駝馱載五位胡、漢樂舞人表演的形象。該文物展現了盛唐時期國際化都城長安百姓喜愛的胡人樂舞藝術,是當時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印證。這表明(  )
①樂舞表演構成了長安百姓社會生活的精神文化領域 ②胡漢之間的文化交流推動唐代歷史發展進入新階段 ③三彩駱駝載樂俑藝術地折射出長安繁榮的社會景象 ④胡漢民族雜居為胡人樂舞風靡長安提供了現實條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文化的功能與作用
(2024·安徽高考9題)一個好的地名往往具有記錄歷史、傳承文脈、銘刻記憶的作用。2023年,我國開展“鄉村著名行動”,用新時代鄉村好地名展示鄉風、體現鄉韻、鑄造鄉魂:將塑造地名品牌與文旅、特色產業深度融合,帶動鄉村發展致富。由此可見,開展“鄉村著名行動”能夠(  )
①發揮鄉村好地名滋潤與凝聚人心的功能,有助于鄉風文明建設
②鞏固鄉村好地名在鄉村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③通過鄉村好地名弘揚傳統道德和人文精神,增強民眾的歸屬感
④推動鄉村好地名價值的創造性轉化利用,促進鄉村的產業振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方法技巧
理解文化的內涵與功能要抓住“三個明確”
(1)要明確文化的作用會因不同性質的文化表現為積極、消極兩種,文化的作用并不總是積極的。
(2)要明確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本身并不能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只有通過人的實踐活動,作用于客觀的物質世界,才能轉化為物質力量。
(2024·湖南高考9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是靈魂》中寫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們稱之為構成綜合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黏合劑’。”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潤物細無聲”反映了文化發揮其作用的特點
②“助推器”表明經濟的發展推動著文化的進步
③“導航燈”說明了文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
④“黏合劑”彰顯優秀文化能提升社會文明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新課標卷39題節選)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增強城鄉審美韻味、文化品位,把美術成果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
大南坡村地處太行山區,曾經依靠挖煤而富,又因煤炭資源枯竭而陷入貧困。2019年成功脫貧后,該村開始探索美學賦能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在上級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該村引進建筑、設計、美學、教育等領域的專家,對村里的建筑和環境加以美學改造和重新利用。村大隊部、大舞臺、供銷社等閑置老舊公共建筑設施,被改造成為大南坡藝術中心、書店、游樂景觀裝置等,用于開展文化活動、展銷文創產品;舉辦大南坡藝術團演出、南坡村民講堂、民謠音樂會等充滿鄉風鄉情的文化活動,給游客和村民帶來美的享受;開展“藝同生長”美育系列活動,讓美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如今,村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文化產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大南坡村入選省級文化產業特色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024年,大南坡村“留住鄉愁傳承文脈用‘美學經濟’引領鄉村振興”入選全國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十佳案例。
結合材料并運用文化功能的知識,說明大南坡村探索美學賦能鄉村振興的意義。
嘗試解答                                                                                            真題利用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說明大南坡村是如何推進鄉村振興的。
                                                                                            
易錯點一 誤認為文化能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
1.在廣東醒獅文化中,新獅初舞要進行莊重嚴肅的“開光點睛”儀式。扎好的獅頭須擇良辰吉日,由德高望重之人手執新毛筆,點蘸朱砂粉或金粉,于獅頭左右眼睛處各點一下,寓意日月光明;在獅頭兩耳朵上各點一下,象征耳聽八方。儀式嚴謹是程序禮儀之禮,點睛之人是尊長禮節之禮,“禮”由原來的習俗儀式逐步深入人心,成為人們心中的道德理念。由此可見(  )
①“開光點睛”儀式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②文化深入人心,能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 ③實踐活動可以推動認識不斷深化 ④醒獅舞以實體的形式依賴于人的意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易錯提醒
  文化本質上是一種精神力量,文化能在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文化不能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
易錯點二 對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理解不準確
2.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以湖湘文化為根基、以數字視頻創意為龍頭,云集了3 000多家各類文創企業,愛奇藝、西瓜視頻、新浪、銀河酷娛等知名企業相繼落戶,產業園實現每年盈利收入超過400億元。這表明(  )
A.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產業發展帶動經濟發展
B.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決定經濟快速發展
C.提升文化軟實力是增強綜合國力的基礎和關鍵
D.文旅結合有利于文化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易錯提醒
走出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的兩個誤區
(1)反作用≠決定作用。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體現的是經濟的決定作用與文化的反作用的關系,應明確經濟的決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經濟是基礎;文化對經濟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將文化的反作用看作文化決定經濟。
(2)決定≠完全同步。認為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完全同步的觀點否認了文化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這會導致文化發展上消極無為的錯誤觀點和做法。
知識點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含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是什么
(1)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創造 主體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的
形成 過程 內部 因素 中華文化由各民族文化共同組成,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外部 因素 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斷增強其包容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
核心思想理念 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
中華傳統美德 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
中華人文精神 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等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影響
特點 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
影響 ①對世界:中華文化很長時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對周邊國家和世界文明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②對中華民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拓展
比較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類別 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
側重 不同 縱向的時間層面,從動態上,即從中華文化發展的軌跡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 橫向的內容層面,強調豐富多彩。從靜態上,即從中華文化的內涵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
聯系 ①互為因果、互相促進:因源遠流長才有時間發展、豐富自己;因博大精深才具有了強大生命力,才能源遠流長。 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是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為什么
對國家 發展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
對中華 民族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解決當 代問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思想,能夠為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
處理國 際關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平發展,這些思想觀念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3.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怎么做
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 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要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推陳出新、革 故鼎新 給傳統文化融入時代元素,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讓傳統文化與時代相適應
創造性轉化  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創新性發展  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拓展
區分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類別 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
區 別 著重點 側重改造和轉化 側重創新和發展
對象 既包括內涵也包括形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途徑 側重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 側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
目標 重在激發由于表達形式陳舊等客觀原因而減少甚至喪失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進一步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聯系 二者是一個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都要在鑒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時代條件和實際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改造和發展,而且在改造和發展的具體內容上也有相同、相通之處;創造性轉化是創新性發展的前奏,創新性發展是創造性轉化的升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2024·山東高考9題)璣衡撫辰儀由18世紀在華任職的歐洲學者主持設計,是中國古代傳統儀器制度與西方計量刻度的完美結合。2024年初,中國駐斯洛文尼亞大使館與北京天文館合作,利用3D技術制作了璣衡撫辰儀一比一復制品,并贈送給設計者的家鄉——斯洛文尼亞。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①融合中西方科技的璣衡撫辰儀詮釋了“和實生物”的理念 
②璣衡撫辰儀及其復制品是通過實踐創造出來的客觀實在 
③“中西合璧”的設計思路創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內涵 
④贈送復制品傳遞著中國“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追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方法技巧
運用口訣快速記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
(1)核心思想理念速記口訣:“仁愛民本信正義,和合大同記心間”。
(2)中華傳統美德速記口訣:“自強敬業扶危困,見義勇為孝老親”。
(3)中華人文精神速記口訣:“和諧向上善為先,人文思想潤心田”。
(2024·甘肅高考10題)在國家民委主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上,展出了彝文古籍、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鼓和琴等1 500余件展品,全面展現中華文明延續不斷的歷史基因、中華民族凝聚不散的歷史密碼和中華民族大團結的豐富實踐。該展覽體現了中華文化(  )
①歷來具有創新創造革故鼎新的傳統
②是在各民族的互鑒融通中創造的
③內蘊“天人合一”的整體自然觀
④具有“向內凝聚”的統一性追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北京高考3題)將青山喚作“翠微”,“十里樓臺倚翠微”;將信使喚作“鴻雁”,“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將日月星辰喚作“曜靈”“望舒”“白榆”……天地萬物,草木搖落,飛禽走獸,稚子魚蟲,多有其雅稱,富有詩意。這說明(  )
A.人們的精神世界歸根到底是由語言文字塑造的
B.雅稱是人們想象出來的觀念,是一種個體意識
C.事物的美感來自于自然界本身,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雅稱呈現了意境之美,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2025·八省聯考河南卷)“牛郎織女”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神話傳說。某國產動畫電影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編排,運用“計白當黑”的中國畫表現形式,以喜鵲象征好運,銀杏葉寄托“落葉歸根”的鄉情,火鍋傳遞熱鬧、團聚的寓意,選取“金風”“玉露”為主角命名……該片一經上映,便受到觀眾的廣泛認可。影片的成功之處在于(  )
①繼承傳統,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資源 ②古為今用,實現傳統美學和現代情感融會貫通 ③銳意創新,以豐富的文化表現形式為根本追求 ④與時俱進,深入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方法技巧
從三個維度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
(1)從時間上看,中華文化具有源遠流長的基本特征,很長時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許多發現和發明早于歐洲數百年之久,為人類農業文明的全面形成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2)從內容上看,中華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內容極為豐富,所蘊含的思想極為豐厚,包括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等。
(3)從地位上看,中華文化很長時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對周邊國家和世界文明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易錯點一 誤認為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
1.(2024·安徽模擬)安徽省級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歙縣汪滿田“魚燈”,通過培養魚燈技藝工匠,壯大傳承人隊伍;將“魚燈”植入影視、動漫等文旅新業態和新產品,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汪滿田“魚燈”的繼承與發展表明(  )
①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
②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價值
③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并產生重大影響
④非遺保護過程中只有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易錯提醒
  中華傳統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只有中華傳統文化才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
易錯點二 誤認為傳統文化因歷史悠久而具有劃時代魅力
2.(2023·重慶高考14題)酉陽擺手舞,源于古代巴人的生活,表現了巴人勞動智慧的豪放性格。隨著鄉村振興擺手舞重煥生機,成為旅游保留節目。當地小學結合地域文化,創編擺手律動操,讓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感受到勞動人民艱苦奮斗的精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擺手舞因歷史悠久而具有劃時代魅力 ②擺手舞在鄉村振興中獲得經濟效益越大,社會效益就越大 ③擺手律動操以物化形式發揮了文化育人,增強精神力量的作用 ④創編擺手律動操體現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易錯提醒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變遷,人們的觀念、需求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傳統文化必須根據這些變化進行調整和創新,使之更加符合當代社會的需求,更好地融入人們的生活,從而保持其生命力。
知識點三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1.基本內涵(是什么)
基本內涵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核心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
表現 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特征 具有時代性特征,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既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
點撥
  偉大創造精神強調辛勤勞作、發明創造;偉大奮斗精神強調革故鼎新、自強不息;偉大團結精神強調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偉大夢想精神強調心懷夢想、不懈追求。
2.地位和作用(為什么)
(1)中華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2)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
(3)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3.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怎么樣)
(1)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
(2)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3)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結合起來。
拓展
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
類別 民族精神 時代精神
區別 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是一個時代的人們在文明創建活動中體現出來的精神風貌和優良品格。以改革創新為核心
聯系 ①兩者作為中國精神的兩個方面,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②民族精神是時代精神的基礎和淵源,時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當代的繼承和發展。 ③只有注入時代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博采眾長,日益豐富;只有堅持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④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共同構成了中國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和豐富發展
(2024·浙江1月選考16題)工匠精神源于“工”這一古老職業,鬼斧神工、爐火純青等都是對“工”之技藝的形象表達。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諸多大國工匠以“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精神創造了一個個工程技術奇跡。工匠精神(  )
①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②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
③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
④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生動詮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真題利用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的相關知識,說明弘揚工匠精神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
                                                                                            
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與要求
(2024·江西高考9題)近年來,《覺醒年代》《追風者》《長津湖》等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引起廣大觀眾的共情共鳴,讓人們在了解革命歷史的同時,感悟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新時代要大力弘揚革命精神,因為革命精神(  )
①是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②是中華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
③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之源
④為當代中國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真題利用
運用文化的相關知識,說明新時代應如何傳承和弘揚好革命精神。
                                                                                            
易錯點一 混淆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時代精神的核心
1.(2024·山西一模)2024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正式生效實施。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相關法律規定,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是基于(  )
①愛國主義是時代精神的核心,貫穿我國國民教育全過程 ②愛國主義教育能增強人們的國家意識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③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④要正確把握愛國主義教育的客觀規律,不斷探索新路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易錯提醒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時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創新,二者不能混淆。
易錯點二 誤認為中華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
2.(2022·湖南高考10題)革命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激發了人們對建黨先驅的無限懷念。2021年夏天,在上海龍華烈士陵園趙世炎等先烈的墓前,堆放著“寄”往百年前的信箋。“肉體已逝,脊梁仍在。”“自從知道你的故事,我愛上了歷史。謝謝你,讓我能坐在陽光下讀書。”從這些與革命先烈跨越時空的對話中,我們感受到(  )
①現代傳媒顯示出豐富民族精神的強大功能 ②偉大建黨精神早已融入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血脈 ③即使時代變遷,中華民族精神依然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 ④中華民族精神作為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易錯提醒
(1)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
守護文化根脈 傳承千年瑰寶
  材料一 北京中軸線體現了歷史性繼承與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統一,提供了文脈傳承與文明創造相融合的中國案例。一方面,①北京中軸線秉承“中”“和”哲學理念,遵循“象天法地”“山環水抱”原則,依照“面朝后市”“左祖右社”范式,以秩序的方式、審美的方式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另一方面,②在騰退整治、修繕利用、考古發掘、古跡展示、環境保護、創新利用過程中,北京中軸線深度融入當代中國的社會生活,重新煥發光彩。2024年7月,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等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以此次申遺成功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切實提高遺產保護能力和水平,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
材料二 ④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是世界上規模、體量最大的線性文化遺產。2024年5月14日,⑤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鎮石峽村的鄉親們回信,勉勵大家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長城,弘揚長城文化,講好長城故事,帶動更多人了解長城、保護長城,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財富世世代代傳下去。
在社會各界凝心聚力的保護下,古老長城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長城所在地政府從“被動的搶救性保護”向“主動的預防性保護”轉變,設立長城管理處,科學規劃長城保護;持續推進長城本體保護,至今陸續批準長城保護維修項目289項,進一步豐富長城遺址遺存的內容;加大巡查力度,全國各地組織6 800多名長城保護員,守好長城保護“最后一公里”;改造修建長城文化展示中心等基礎設施,將長城沿線的歷史文化遺產連點成線,打造當地特色文化精品旅游線路,形成長城文化品牌,從生動鮮活的長城故事里讀懂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長城保護狀況報告,長城被世界遺產委員會評為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示范案例。
信息點 對接知識
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 實現中華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③ 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④ 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
⑤ 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
 (1)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
(2)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3)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4)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維護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5)對于傳統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經過科學的揚棄后使之為我所用。
(6)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7)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
(8)把既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既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9)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
1.結合材料一,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應如何推進北京中軸線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提示:                                                                                            2.結合材料二,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知識,說明為什么要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長城。
提示:                                                                                            
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傳統文化“正流行”。《典籍里的中國》通過時空對話的創新形式,以典籍為脈絡,串聯起中華文明史的文化之鏈,以期構建深刻的文化傳播、交流的歷史圖譜。自牛年新春開播,《尚書》《本草綱目》《論語》等享譽中外、流傳千古的典籍依次登場,典籍里蘊含的中國智慧、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也一次次煥發新的光彩。
《典籍里的中國》之所以動人,不僅在于其用視覺化的語言呈現典籍的“前世今生”,讓我們直觀了解一部部典籍的閃光故事、流轉傳承,還在于它將那些蘊含在古雅文字中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等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將那些具有當代價值、時代意義的文化精髓展示出來,實現了知識的傳播和中國文化精神傳承的融匯。根植在中華文化血脈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國情懷,內含著穿越時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
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的知識,闡述《典籍里的中國》熱播帶來的積極影響。
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覽體系
①精神現象 ②社會實踐 ③載體 ④血脈 ⑤靈魂 ⑥思想理念 ⑦傳統美德 ⑧人文精神 ⑨博大精深 ⑩精神標識  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  愛國主義  精神火炬
知識點一
高考命題感悟
【例1】 D 三彩駱駝載樂俑展現了盛唐時期國際化都城長安百姓喜愛的胡人樂舞藝術,是當時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印證,這表明三彩駱駝載樂俑藝術地折射出長安繁榮的社會景象,也表明胡漢民族雜居為胡人樂舞風靡長安提供了現實條件,③④符合題意。樂舞表演只是映射了當時長安百姓的社會文化生活,并未構成長安百姓社會生活的精神文化領域,①說法錯誤。材料并未體現胡漢之間的文化交流對唐代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②不選。
【例2】 B 材料中指出我國開展“鄉村著名行動”,用新時代鄉村好地名展示鄉風、體現鄉韻、鑄造鄉魂,這表明開展“鄉村著名行動”能夠發揮鄉村好地名滋潤與凝聚人心的功能,有助于鄉風文明建設,①正確。“鞏固鄉村好地名在鄉村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表述不準確,鄉村文化是一個多元的體系,不能簡單地說鄉村好地名處于核心地位,②不選。“弘揚傳統道德”表述不準確,應該是弘揚傳統美德,③不選。將地名與文旅、特色產業融合,帶動鄉村發展致富,實現了地名價值的創造性轉化利用,促進產業振興,④正確。
【例3】 B “潤物細無聲”反映文化發揮作用是潛移默化的,①正確。文化的力量成為社會和諧的“黏合劑”,說明優秀文化能提升社會文明程度,促進社會發展,④正確。文化的力量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強調的是文化對經濟的反作用,不是經濟對文化的作用,②不選。文化的力量成為政治文明的“導航燈”,強調的是文化對政治的反作用,③不選。
【例4】 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對村里的建筑和環境加以美學改造和重新利用,引導人們認識美、提升人們的文化藝術素養;美學賦能鄉村振興,滿足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大南坡村聚焦美育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養青少年對美學文化的認同感,實現全面發展;鄉村振興的“美學”之路,將大南坡村的自然美、文化美、生活美轉化為經濟價值,讓大南坡村經濟煥發新的活力。
解析:該村引進建筑、設計、美學、教育等領域的專家,對村里的建筑和環境加以美學改造和重新利用→說明引導人們認識美、提升人們的文化藝術素養。“村大隊部……展銷文創產品”→說明美學賦能鄉村振興,滿足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開展“藝同生長”美育系列活動,讓美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說明大南坡村聚焦美育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養青少年對美學文化的認同感,實現全面發展。舉辦大南坡藝術團演出、南坡村民講堂、民謠音樂會等充滿鄉風鄉情的文化活動,給游客和村民帶來美的享受;村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文化產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不斷發展→說明鄉村振興的“美學”之路,將大南坡村的自然美、文化美、生活美轉化為經濟價值,讓大南坡村經濟煥發新的活力。
真題利用
 提示:①發展文化產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產業振興。②該村引進建筑、設計、美學、教育等領域的專家,為農村經濟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推動人才振興。③對村里的建筑和環境加以美學改造和重新利用,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推動生態振興。④舉辦大南坡藝術團演出、大南坡村民講堂、民謠音樂會等充滿鄉風鄉情的文化活動,推動文化振興。
易錯易混清障
1.B 儀式嚴謹是程序禮儀之禮,點睛之人是尊長禮節之禮,“禮”由原來的習俗儀式逐步深入人心,成為人們心中的道德理念,由此可見“開光點睛”儀式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實踐活動可以推動認識不斷深化,①③符合題意。文化是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②不選。聯系具有客觀性,帶有人的精神意向的事物一經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創造出來,便以實體的形式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④不選。
2.A 材料闡述了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吸引大量企業落戶,實現盈利高收入,這體現了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產業發展帶動經濟發展,A正確。經濟決定文化,文化不能起決定作用,B說法錯誤。綜合國力的基礎和關鍵是經濟實力與科技實力,C說法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文化產業發展帶動經濟發展,不涉及文旅結合,D排除。
知識點二
高考命題感悟
【例1】 B “和實生物”意思是不同東西的和合才使新的事物得以產生,璣衡撫辰儀是中國古代傳統儀器制度與西方計量刻度的完美結合,實現了中西方科技的融合,詮釋了“和實生物”的理念,①正確。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客觀實在不能被創造,人們創造的是物質的具體形態,而不是客觀實在,②錯誤。“天人合一”說力求探索天與人的相通之處,以求彼此的和諧統一。“中西合璧”的設計思路沒有創新“天人合一”思想的內涵,③不選。向設計者的家鄉贈送復制品傳遞著中國崇尚和諧融洽的價值追求,④正確。
【例2】 D 材料強調通過展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涉及中華文化歷來具有創新創造革故鼎新的傳統,也不涉及整體自然觀,①③不符合題意。展出了彝文古籍、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鼓和琴等1 500余件展品,說明中華文化是在各民族的互鑒融通中創造的;全面展現中華文明延續不斷的歷史基因、中華民族凝聚不散的歷史密碼和中華民族大團結的豐富實踐,說明中華文化具有“向內凝聚”的統一性追求,②④符合題意。
【例3】 D 物質決定意識,人們的精神世界歸根到底是由客觀存在塑造的,A錯誤。“雅稱”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人們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而不是個體意識,B錯誤。事物的美感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既取決于客觀事物本身,也受人的主觀意志影響,C錯誤。雅稱富有詩意,呈現了意境之美,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D正確。
【例4】 C 影片在“牛郎織女”傳說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編排,運用“計白當黑”的中國畫表現形式表達了鄉情、團聚等情感,做到了古為今用,實現傳統美學和現代情感融會貫通,做到了與時俱進,深入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②④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文化創新,而不是繼承傳統,且要立足于社會實踐,①錯誤。影片做到了銳意創新,但豐富文化表現形式并不是藝術創作的根本追求,③錯誤。
易錯易混清障
1.D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①錯誤。材料沒有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價值,而且我們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②不選。將“魚燈”植入影視、動漫等文旅新業態和新產品,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表明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并產生重大影響,③符合題意。通過培養“魚燈”技藝工匠,壯大傳承人隊伍,表明非遺保護過程中只有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④符合題意。
2.D 材料強調的是通過文化創新賦予擺手舞新的時代魅力,歷史悠久不一定就有魅力,傳統文化必須與時俱進才能歷久彌新,①排除。應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二者不一定呈正比關系,并不是經濟效益越大社會效益就越大,②排除。③④符合題意。
知識點三
高考命題感悟
【例1】 B 工匠精神源于“工”這一古老職業,鬼斧神工、爐火純青等都是對“工”之技藝的形象表達,表明工匠精神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①正確。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而不是工匠精神,②不符合題意。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③不符合題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諸多大國工匠以“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精神創造了一個個工程技術奇跡,表明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詮釋,④正確。
真題利用
 提示:①工匠精神是新時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在生產勞動領域的生動詮釋。
②弘揚工匠精神有利于激發人民群眾艱苦奮斗的精神意志;營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濃厚氛圍,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展,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③弘揚工匠精神有利于培養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激勵青年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例2】 B 新時代要大力弘揚革命精神,因為革命精神是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①正確。中華民族精神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而不僅指革命精神,②錯誤。人民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③錯誤。新時代要大力弘揚革命精神,因為革命精神為當代中國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④正確。
真題利用
 提示:①革命文物是革命精神的重要載體,要加強對革命文物的保護,發揮革命文物在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方面的作用。②立足新時代,賦予革命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易錯易混清障
1.C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①說法錯誤。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相關法律規定,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是基于愛國主義教育能增強人們的國家意識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②③符合題意。設問是原因,要正確把握愛國主義教育的客觀規律,不斷探索新路徑屬于做法,④不符合題意。
2.C 對建黨先驅的無限懷念,與革命先烈跨越時空的對話,說明偉大建黨精神早已融入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血脈,②正確。從革命戰爭年代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③正確。現代傳媒并不具有豐富民族精神的功能,①錯誤。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④錯誤。
熱點探究
命題設計
1.提示:①根據新時代的特點和要求,深入挖掘中軸線的歷史文化資源,推動文化保護與傳承;②順應社會生活與社會實踐的發展,對中軸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③搭建對外文化交流平臺,展示中軸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2.提示:①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②萬里長城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③傳承長城精神,弘揚長城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統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以要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長城。
跟蹤訓練
 ①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典籍里的中國》熱播有利于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弘揚中國智慧、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②《典籍里的中國》熱播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有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知識的傳播和中國文化精神傳承的融匯。③《典籍里的中國》熱播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使根植在中華文化血脈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國情懷得到弘揚。
解析:本題可從文化的功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華民族精神等角度來回答。
12 / 12(共106張PPT)
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 文化
高中總復習·思想政治
知課標
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領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意義,弘揚民族精神
明考情
文化的
內涵與
功能 ①2024·黑吉遼卷T8;②2024·浙江6月選考T16;③2024·湖南
卷T10;④2024·安徽卷T9;⑤2024·江蘇卷T10;⑥2024·甘肅
卷T19(2);⑦2024·新課標卷T39(1)
中華優
秀傳統
文化 ①2024·北京卷T3;②2024·甘肅卷T10;③2024·山東卷T9;
④2023·廣東卷T10、T20(2);⑤2023·湖北卷T16;⑥
2023·全國甲卷T21;⑦2023·新課標卷T18;⑧2023·全國乙卷
T40(1);⑨2023·河北卷T11;⑩2023·海南卷T10
中華民
族精神 ①2024·江西卷T9;②2024·浙江1月選考T16;③2023·海南卷
T12
覽體系
目錄
CONTENTS
知識點一
文化的內涵與功能
知識點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含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知識點三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熱點探究
儲備答題資源
守護文化根脈 傳承千年瑰寶
課時跟蹤檢測
文化的內涵與功能(含綜合探究:守護文化根脈 傳承千年瑰寶)
知識點一
1. 文化的內涵與外延
(1)文化的內涵

義 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

義 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現象,既包括世界觀、人生
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內容,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等
非意識形態的內容
(2)文化的外延
人類所從事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結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體現和傳導出來
的思想、價值觀、審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
2. 文化的特點
(1)文化的產生
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
(2)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①不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決定了不同時代的文化。
②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
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給予
經濟、政治重大影響。
(3)文化與文明的關系
①區別:文明與野蠻相對立,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文化有先進
和落后之分。
②聯系:文化與文明都是實踐的產物,其創造主體都是人。先進文化是人
類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
(4)文化需要載體
①文化載體,是指文化的記錄、記載、標識、傳承和表現的物化形式。
②文化載體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
③器物、行為、制度等是文化的載體,不是文化本身。
3. 文化的功能與作用
引領風尚 文化可以引導人們認識真善美,為人們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養
教育人民 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幫助人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服務社會 文化可以服務社會,滿足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推動發展 文化可以推動發展,是國家繁榮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對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塑造人生 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民族復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2024·黑吉遼高考8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三彩駱駝載樂俑是唐
三彩中的國寶級精品,其造型為一峰駱駝馱載五位胡、漢樂舞人表演的形
象。該文物展現了盛唐時期國際化都城長安百姓喜愛的胡人樂舞藝術,是
當時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印證。這表明(  )
①樂舞表演構成了長安百姓社會生活的精神文化領域 
②胡漢之間的文化交流推動唐代歷史發展進入新階段 
③三彩駱駝載樂俑藝術地折射出長安繁榮的社會景象 
④胡漢民族雜居為胡人樂舞風靡長安提供了現實條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三彩駱駝載樂俑展現了盛唐時期國際化都城長安百姓喜愛的胡人樂
舞藝術,是當時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印證,這表明三彩駱駝載樂俑藝術
地折射出長安繁榮的社會景象,也表明胡漢民族雜居為胡人樂舞風靡長安
提供了現實條件,③④符合題意。樂舞表演只是映射了當時長安百姓的社
會文化生活,并未構成長安百姓社會生活的精神文化領域,①說法錯誤。
材料并未體現胡漢之間的文化交流對唐代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②不選。
(2024·安徽高考9題)一個好的地名往往具有記錄歷史、傳承文脈、
銘刻記憶的作用。2023年,我國開展“鄉村著名行動”,用新時代鄉村好
地名展示鄉風、體現鄉韻、鑄造鄉魂:將塑造地名品牌與文旅、特色產業
深度融合,帶動鄉村發展致富。由此可見,開展“鄉村著名行動”能夠
(  )
①發揮鄉村好地名滋潤與凝聚人心的功能,有助于鄉風文明建設
②鞏固鄉村好地名在鄉村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③通過鄉村好地名弘揚傳統道德和人文精神,增強民眾的歸屬感
文化的功能與作用
④推動鄉村好地名價值的創造性轉化利用,促進鄉村的產業振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材料中指出我國開展“鄉村著名行動”,用新時代鄉村好地名展示
鄉風、體現鄉韻、鑄造鄉魂,這表明開展“鄉村著名行動”能夠發揮鄉村
好地名滋潤與凝聚人心的功能,有助于鄉風文明建設,①正確。“鞏固鄉
村好地名在鄉村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表述不準確,鄉村文化是一個多元的
體系,不能簡單地說鄉村好地名處于核心地位,②不選。“弘揚傳統道
德”表述不準確,應該是弘揚傳統美德,③不選。將地名與文旅、特色產
業融合,帶動鄉村發展致富,實現了地名價值的創造性轉化利用,促進產
業振興,④正確。
方法技巧
理解文化的內涵與功能要抓住“三個明確”
(1)要明確文化的作用會因不同性質的文化表現為積極、消極兩種,文
化的作用并不總是積極的。
(2)要明確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本身并不能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
只有通過人的實踐活動,作用于客觀的物質世界,才能轉化為物質力量。
(2024·湖南高考9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是靈魂》中寫道:“文
化的力量,或者我們稱之為構成綜合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總是‘潤物細
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成為經濟發展的‘助
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黏合劑’。”對此理解正
確的是(  )
①“潤物細無聲”反映了文化發揮其作用的特點
②“助推器”表明經濟的發展推動著文化的進步
③“導航燈”說明了文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
④“黏合劑”彰顯優秀文化能提升社會文明程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潤物細無聲”反映文化發揮作用是潛移默化的,①正確。文化的
力量成為社會和諧的“黏合劑”,說明優秀文化能提升社會文明程度,促
進社會發展,④正確。文化的力量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強調的是
文化對經濟的反作用,不是經濟對文化的作用,②不選。文化的力量成為
政治文明的“導航燈”,強調的是文化對政治的反作用,③不選。
(2024·新課標卷39題節選)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把更多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增強城鄉審美韻味、
文化品位,把美術成果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
大南坡村地處太行山區,曾經依靠挖煤而富,又因煤炭資源枯竭而陷
入貧困。2019年成功脫貧后,該村開始探索美學賦能鄉村振興的發展之
路。在上級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該村引進建筑、設計、美學、教育等領
域的專家,對村里的建筑和環境加以美學改造和重新利用。村大隊部、大
舞臺、供銷社等閑置老舊公共建筑設施,被改造成為大南坡藝術中心、書
店、游樂景觀裝置等,用于開展文化活動、展銷文創產品;舉辦大南坡藝
術團演出、南坡村民講堂、民謠音樂會等充滿鄉風鄉情的文化活動,給游
客和村民帶來美的享受;開展“藝同生長”美育系列活動,讓美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如今,村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文化產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大南坡村入選省級文化產業特色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024年,大南坡村“留住鄉愁傳承文脈用‘美學經濟’引領鄉村振興”入選全國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十佳案例。
結合材料并運用文化功能的知識,說明大南坡村探索美學賦能鄉村振興的
意義。
答案: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對村
里的建筑和環境加以美學改造和重新利用,引導人們認識美、提升人們的
文化藝術素養;美學賦能鄉村振興,滿足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
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大南坡村聚焦美育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
人,培養青少年對美學文化的認同感,實現全面發展;鄉村振興的“美
學”之路,將大南坡村的自然美、文化美、生活美轉化為經濟價值,讓大
南坡村經濟煥發新的活力。
解析:該村引進建筑、設計、美學、教育等領域的專家,對村里的建筑和
環境加以美學改造和重新利用→說明引導人們認識美、提升人們的文化藝
術素養。“村大隊部……展銷文創產品”→說明美學賦能鄉村振興,滿足
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開展“藝同生
長”美育系列活動,讓美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說明大南坡村聚
焦美育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養青少年對美學文化的認同感,實
現全面發展。舉辦大南坡藝術團演出、南坡村民講堂、民謠音樂會等充滿
鄉風鄉情的文化活動,給游客和村民帶來美的享受;村民熱愛家鄉、建設
家鄉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文化產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不斷
發展→說明鄉村振興的“美學”之路,將大南坡村的自然美、文化美、生
活美轉化為經濟價值,讓大南坡村經濟煥發新的活力。
真題利用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說明大南坡村是如何推進鄉村振
興的。
提示:①發展文化產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推動農村一二
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產業振興。②該村引進建筑、設計、美學、教育等
領域的專家,為農村經濟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推動人才振興。③對村里
的建筑和環境加以美學改造和重新利用,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
麗鄉村,推動生態振興。④舉辦大南坡藝術團演出、大南坡村民講堂、民
謠音樂會等充滿鄉風鄉情的文化活動,推動文化振興。
易錯點一 誤認為文化能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
1.在廣東醒獅文化中,新獅初舞要進行莊重嚴肅的“開光點睛”儀式。
扎好的獅頭須擇良辰吉日,由德高望重之人手執新毛筆,點蘸朱砂粉或金
粉,于獅頭左右眼睛處各點一下,寓意日月光明;在獅頭兩耳朵上各點一
下,象征耳聽八方。儀式嚴謹是程序禮儀之禮,點睛之人是尊長禮節之
禮,“禮”由原來的習俗儀式逐步深入人心,成為人們心中的道德理念。
由此可見(  )
①“開光點睛”儀式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②文化深入人心,能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 ③實踐活動可以推動認識不斷深化 ④醒獅舞以實體的形式依賴于人的意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儀式嚴謹是程序禮儀之禮,點睛之人是尊長禮節之禮,“禮”
由原來的習俗儀式逐步深入人心,成為人們心中的道德理念,由此可見
“開光點睛”儀式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實踐活動可以推動認識不斷
深化,①③符合題意。文化是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②不
選。聯系具有客觀性,帶有人的精神意向的事物一經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
創造出來,便以實體的形式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④不選。
易錯提醒
  文化本質上是一種精神力量,文化能在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
轉化為物質力量,文化不能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
易錯點二 對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理解不準確
2.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以湖湘文化為根基、以數字視頻創意為龍頭,
云集了3 000多家各類文創企業,愛奇藝、西瓜視頻、新浪、銀河酷娛等知
名企業相繼落戶,產業園實現每年盈利收入超過400億元。這表明(  )
A.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產業發展帶動經濟發展
B. 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決定經濟快速發展
C. 提升文化軟實力是增強綜合國力的基礎和關鍵
D. 文旅結合有利于文化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解析: 材料闡述了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吸引大量企業落戶,實現盈
利高收入,這體現了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產業發展帶動經濟發展,
A正確。經濟決定文化,文化不能起決定作用,B說法錯誤。綜合國力的基
礎和關鍵是經濟實力與科技實力,C說法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文化產業發
展帶動經濟發展,不涉及文旅結合,D排除。
易錯提醒
走出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的兩個誤區
(1)反作用≠決定作用。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體現的是經濟的決定作
用與文化的反作用的關系,應明確經濟的決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經濟是基
礎;文化對經濟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將文化的反作用看作文化決定
經濟。
(2)決定≠完全同步。認為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完全同步的觀點否認了
文化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這會導致文化發展上消極無為的錯誤觀
點和做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含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知識點二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是什么
(1)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創造
主體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的
形成
過程 內部
因素 中華文化由各民族文化共同組成,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外部
因素 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斷增強其包容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
核心思想理念 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
中華傳統美德 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
中華人文精神 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等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影響

點 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
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

響 ①對世界:中華文化很長時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對周邊國家和世界
文明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
的貢獻。
②對中華民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
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拓展
比較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類別 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
側重不
同 縱向的時間層面,從動態
上,即從中華文化發展的軌
跡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 橫向的內容層面,強調豐富多彩。
從靜態上,即從中華文化的內涵上
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
聯系 ①互為因果、互相促進:因源遠流長才有時間發展、豐富自己;
因博大精深才具有了強大生命力,才能源遠流長。 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是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為什么
對國
家發展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
對中
華民族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解決
當代
問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思想,能夠為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
處理
國際
關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平發展,這些思想觀念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3.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怎么做
取其精
華、去
其糟粕 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
繼續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
后的、腐朽的東西,要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推陳出
新、革
故鼎新 給傳統文化融入時代元素,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讓傳
統文化與時代相適應
創造性
轉化  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
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
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
協調
創新性
發展  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對中華優秀
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
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類別 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
區 別 著重點 側重改造和轉化 側重創新和發展
對象 既包括內涵也包括形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途徑 側重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 側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
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
目標 重在激發由于表達形式陳舊等客觀原因而減少甚至喪失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進一步增強優秀傳統文
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拓展
區分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聯系 二者是一個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都要在鑒別分
析的基礎上,結合時代條件和實際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
化進行改造和發展,而且在改造和發展的具體內容上也有相
同、相通之處;創造性轉化是創新性發展的前奏,創新性發
展是創造性轉化的升華
(2024·山東高考9題)璣衡撫辰儀由18世紀在華任職的歐洲學者主持
設計,是中國古代傳統儀器制度與西方計量刻度的完美結合。2024年初,
中國駐斯洛文尼亞大使館與北京天文館合作,利用3D技術制作了璣衡撫辰
儀一比一復制品,并贈送給設計者的家鄉——斯洛文尼亞。下列理解正確
的是(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①融合中西方科技的璣衡撫辰儀詮釋了“和實生物”的理念
②璣衡撫辰儀及其復制品是通過實踐創造出來的客觀實在
③“中西合璧”的設計思路創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內涵
④贈送復制品傳遞著中國“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追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和實生物”意思是不同東西的和合才使新的事物得以產生,璣衡
撫辰儀是中國古代傳統儀器制度與西方計量刻度的完美結合,實現了中西
方科技的融合,詮釋了“和實生物”的理念,①正確。物質是不依賴于人
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
性。客觀實在不能被創造,人們創造的是物質的具體形態,而不是客觀實
在,②錯誤。“天人合一”說力求探索天與人的相通之處,以求彼此的和
諧統一。“中西合璧”的設計思路沒有創新“天人合一”思想的內涵,③
不選。向設計者的家鄉贈送復制品傳遞著中國崇尚和諧融洽的價值追求,
④正確。
方法技巧
運用口訣快速記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
(1)核心思想理念速記口訣:“仁愛民本信正義,和合大同記心間”。
(2)中華傳統美德速記口訣:“自強敬業扶危困,見義勇為孝老親”。
(3)中華人文精神速記口訣:“和諧向上善為先,人文思想潤心田”。
(2024·甘肅高考10題)在國家民委主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
識文物古籍展”上,展出了彝文古籍、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鼓和琴等1 500
余件展品,全面展現中華文明延續不斷的歷史基因、中華民族凝聚不散的
歷史密碼和中華民族大團結的豐富實踐。該展覽體現了中華文化(  )
①歷來具有創新創造革故鼎新的傳統 ②是在各民族的互鑒融通中創造的 
③內蘊“天人合一”的整體自然觀 ④具有“向內凝聚”的統一性追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材料強調通過展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涉及中華文化歷來
具有創新創造革故鼎新的傳統,也不涉及整體自然觀,①③不符合題意。
展出了彝文古籍、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鼓和琴等1 500余件展品,說明中華
文化是在各民族的互鑒融通中創造的;全面展現中華文明延續不斷的歷史
基因、中華民族凝聚不散的歷史密碼和中華民族大團結的豐富實踐,說明
中華文化具有“向內凝聚”的統一性追求,②④符合題意。
(2024·北京高考3題)將青山喚作“翠微”,“十里樓臺倚翠微”;
將信使喚作“鴻雁”,“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將日月星辰喚作
“曜靈”“望舒”“白榆”……天地萬物,草木搖落,飛禽走獸,稚子魚
蟲,多有其雅稱,富有詩意。這說明(  )
A. 人們的精神世界歸根到底是由語言文字塑造的
B. 雅稱是人們想象出來的觀念,是一種個體意識
C. 事物的美感來自于自然界本身,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 雅稱呈現了意境之美,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
解析:物質決定意識,人們的精神世界歸根到底是由客觀存在塑造的,A
錯誤。“雅稱”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人們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而不
是個體意識,B錯誤。事物的美感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既取決于客觀事
物本身,也受人的主觀意志影響,C錯誤。雅稱富有詩意,呈現了意境之
美,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D正確。
(2025·八省聯考河南卷)“牛郎織女”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神話傳
說。某國產動畫電影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編排,運用“計白當黑”的中國
畫表現形式,以喜鵲象征好運,銀杏葉寄托“落葉歸根”的鄉情,火鍋傳
遞熱鬧、團聚的寓意,選取“金風”“玉露”為主角命名……該片一經上
映,便受到觀眾的廣泛認可。影片的成功之處在于(  )
①繼承傳統,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資源
②古為今用,實現傳統美學和現代情感融會貫通
③銳意創新,以豐富的文化表現形式為根本追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④與時俱進,深入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影片在“牛郎織女”傳說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編排,運用“計白當
黑”的中國畫表現形式表達了鄉情、團聚等情感,做到了古為今用,實現
傳統美學和現代情感融會貫通,做到了與時俱進,深入發掘優秀傳統文化
的時代價值,②④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文化創新,而不是繼承傳統,
且要立足于社會實踐,①錯誤。影片做到了銳意創新,但豐富文化表現形
式并不是藝術創作的根本追求,③錯誤。
方法技巧
從三個維度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
(1)從時間上看,中華文化具有源遠流長的基本特征,很長時間一直走
在世界前列,許多發現和發明早于歐洲數百年之久,為人類農業文明的全
面形成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2)從內容上看,中華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內容極為豐富,
所蘊含的思想極為豐厚,包括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
神等。
(3)從地位上看,中華文化很長時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對周邊國家和
世界文明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
的貢獻。
易錯點一 誤認為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
1.(2024·安徽模擬)安徽省級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歙縣汪滿田“魚
燈”,通過培養魚燈技藝工匠,壯大傳承人隊伍;將“魚燈”植入影視、
動漫等文旅新業態和新產品,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汪滿田“魚燈”的繼
承與發展表明(  )
①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
②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價值
③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并產生重大影響
④非遺保護過程中只有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①錯誤。材料沒有
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價值,而且我們要弘揚中華優秀傳
統文化的價值,②不選。將“魚燈”植入影視、動漫等文旅新業態和新產
品,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表明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并產生重大影
響,③符合題意。通過培養“魚燈”技藝工匠,壯大傳承人隊伍,表明非
遺保護過程中只有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④符合題意。
易錯提醒
  中華傳統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只有中華傳統文化才是中華民族
的突出優勢。
易錯點二 誤認為傳統文化因歷史悠久而具有劃時代魅力
2.(2023·重慶高考14題)酉陽擺手舞,源于古代巴人的生活,表現了巴
人勞動智慧的豪放性格。隨著鄉村振興擺手舞重煥生機,成為旅游保留節
目。當地小學結合地域文化,創編擺手律動操,讓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的同時,也感受到勞動人民艱苦奮斗的精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擺手舞因歷史悠久而具有劃時代魅力
②擺手舞在鄉村振興中獲得經濟效益越大,社會效益就越大
③擺手律動操以物化形式發揮了文化育人,增強精神力量的作用
④創編擺手律動操體現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材料強調的是通過文化創新賦予擺手舞新的時代魅力,歷史
悠久不一定就有魅力,傳統文化必須與時俱進才能歷久彌新,①排
除。應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二者不一定呈正比關系,并不是經濟效益越大社會效益就越大,②排
除。③④符合題意。
易錯提醒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變遷,人們的觀念、需求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斷
變化。傳統文化必須根據這些變化進行調整和創新,使之更加符合當代社
會的需求,更好地融入人們的生活,從而保持其生命力。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知識點三
1. 基本內涵(是什么)
基本內涵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核心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
表現 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特征 具有時代性特征,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
展既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
過程
點撥
  偉大創造精神強調辛勤勞作、發明創造;偉大奮斗精神強調革故鼎
新、自強不息;偉大團結精神強調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偉大夢想精神強調心懷夢想、不懈追求。
2. 地位和作用(為什么)
(1)中華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2)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
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
(3)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
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3. 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怎么樣)
(1)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值觀。(關鍵)
(2)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
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實現中華民
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3)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結
合起來。
類別 民族精神 時代精神
區別 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是一個時代的人們在文明創建活動中體現出來的精神風貌和優良品格。以改革創新為核心
拓展
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
聯系 ①兩者作為中國精神的兩個方面,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②民族精神是時代精神的基礎和淵源,時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當代的繼承和發展。 ③只有注入時代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博采眾長,日益豐富;只有堅持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④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共同構成了中國精神
(2024·浙江1月選考16題)工匠精神源于“工”這一古老職業,鬼斧
神工、爐火純青等都是對“工”之技藝的形象表達。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中,諸多大國工匠以“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精
神創造了一個個工程技術奇跡。工匠精神(  )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和豐富發展
①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②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 ③是
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 ④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生動詮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工匠精神源于“工”這一古老職業,鬼斧神工、爐火純青等都是對
“工”之技藝的形象表達,表明工匠精神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①
正確。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
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而不是工匠精
神,②不符合題意。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
族共同的價值觀,③不符合題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諸多大國工匠
以“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精神創造了一個個工
程技術奇跡,表明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詮釋,④正確。
真題利用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的相關知識,說明弘揚工匠精神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
復興的重要意義。
提示:①工匠精神是新時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在生產勞動
領域的生動詮釋。
②弘揚工匠精神有利于激發人民群眾艱苦奮斗的精神意志;營造精益求
精、追求卓越的濃厚氛圍,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展,是推動中華
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③弘揚工匠精神有利于培養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激勵青年技能成才,技能
報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2024·江西高考9題)近年來,《覺醒年代》《追風者》《長津湖》
等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引起廣大觀眾的共情共鳴,讓人們在了解革命歷
史的同時,感悟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新時代要大力弘揚革命精神,
因為革命精神(  )
①是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②是中華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
③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之源
④為當代中國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與要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新時代要大力弘揚革命精神,因為革命精神是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
具體體現,①正確。中華民族精神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
帶,而不僅指革命精神,②錯誤。人民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
③錯誤。新時代要大力弘揚革命精神,因為革命精神為當代中國發展提供
強大精神動力,④正確。
真題利用
運用文化的相關知識,說明新時代應如何傳承和弘揚好革命精神。
提示:①革命文物是革命精神的重要載體,要加強對革命文物的保護,發
揮革命文物在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方面的作用。②立足新時代,賦予革命
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易錯點一 混淆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時代精神的核心
1.(2024·山西一模)2024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
法》正式生效實施。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相關法律規定,開展愛國主義教
育是基于(  )
①愛國主義是時代精神的核心,貫穿我國國民教育全過程
②愛國主義教育能增強人們的國家意識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③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④要正確把握愛國主義教育的客觀規律,不斷探索新路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①說法錯誤。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相關法律規定,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是基于愛國主義教育能增強人們的國意識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②③符合題意。設問是原因,要正確把握愛國主義教育的客觀規律,不斷探索新路徑屬于做法,④不符合題意。
易錯提醒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時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創新,二者
不能混淆。
易錯點二 誤認為中華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
2.(2022·湖南高考10題)革命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激發了人們對建
黨先驅的無限懷念。2021年夏天,在上海龍華烈士陵園趙世炎等先烈的墓
前,堆放著“寄”往百年前的信箋。“肉體已逝,脊梁仍在。”“自從知
道你的故事,我愛上了歷史。謝謝你,讓我能坐在陽光下讀書。”從這些
與革命先烈跨越時空的對話中,我們感受到(  )
①現代傳媒顯示出豐富民族精神的強大功能
②偉大建黨精神早已融入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血脈
③即使時代變遷,中華民族精神依然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
④中華民族精神作為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對建黨先驅的無限懷念,與革命先烈跨越時空的對話,說明偉
大建黨精神早已融入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血脈,②正確。從革命戰爭年
代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火
炬,③正確。現代傳媒并不具有豐富民族精神的功能,①錯誤。世界觀、
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④錯誤。
易錯提醒(1)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
守護文化根脈 傳承千年瑰寶
熱點探究
儲備答題資源
  材料一 北京中軸線體現了歷史性繼承與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統一,提
供了文脈傳承與文明創造相融合的中國案例。一方面,①北京中軸線秉承
“中”“和”哲學理念,遵循“象天法地”“山環水抱”原則,依照“面
朝后市”“左祖右社”范式,以秩序的方式、審美的方式傳承中華民族文
化基因;另一方面,②在騰退整治、修繕利用、考古發掘、古跡展示、環
境保護、創新利用過程中,北京中軸線深度融入當代中國的社會生活,重
新煥發光彩。2024年7月,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將
“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等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
錄》。
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以此次申遺成功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切實提高遺產保護能力和水平,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
材料二 ④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是世界上規模、
體量最大的線性文化遺產。2024年5月14日,⑤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市延
慶區八達嶺鎮石峽村的鄉親們回信,勉勵大家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長
城,弘揚長城文化,講好長城故事,帶動更多人了解長城、保護長城,把
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財富世世代代傳下去。
在社會各界凝心聚力的保護下,古老長城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長城所
在地政府從“被動的搶救性保護”向“主動的預防性保護”轉變,設立長
城管理處,科學規劃長城保護;持續推進長城本體保護,至今陸續批準長
城保護維修項目289項,進一步豐富長城遺址遺存的內容;加大巡查力
度,全國各地組織6 800多名長城保護員,守好長城保護“最后一公里”;
改造修建長城文化展示中心等基礎設施,將長城沿線的歷史文化遺產連點
成線,打造當地特色文化精品旅游線路,形成長城文化品牌,從生動鮮活
的長城故事里讀懂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
過長城保護狀況報告,長城被世界遺產委員會評為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示范
案例。
信息點 對接知識
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 實現中華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③ 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④ 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
⑤ 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
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
(1)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
(2)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
繼承,古為今用。
(3)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
性發展,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4)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維護民族文化的基本元
素。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
揚起來。
(5)對于傳統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經過科學的
揚棄后使之為我所用。
(6)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
協調。
(7)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
(8)把既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既立足本國又面向世
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9)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
值觀。
1.結合材料一,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應如何推進北京
中軸線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提示:①根據新時代的特點和要求,深入挖掘中軸線的歷史文化資
源,推動文化保護與傳承;②順應社會生活與社會實踐的發展,對中
軸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
展;③搭建對外文化交流平臺,展示中軸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中華
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提示:①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
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眾志成
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②萬里長城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是
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③傳承長城精
神,弘揚長城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進民族團
結,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統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以要像守護家
園一樣守護好長城。
2.結合材料二,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知識,說明為什么要像守護家
園一樣守護好長城。
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傳統文化“正流行”。《典籍里的中國》通過時空對話的創新形式,
以典籍為脈絡,串聯起中華文明史的文化之鏈,以期構建深刻的文化傳
播、交流的歷史圖譜。自牛年新春開播,《尚書》《本草綱目》《論語》
等享譽中外、流傳千古的典籍依次登場,典籍里蘊含的中國智慧、中國精
神和中國價值,也一次次煥發新的光彩。
《典籍里的中國》之所以動人,不僅在于其用視覺化的語言呈現典籍
的“前世今生”,讓我們直觀了解一部部典籍的閃光故事、流轉傳承,還
在于它將那些蘊含在古雅文字中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等精神
標識提煉出來,將那些具有當代價值、時代意義的文化精髓展示出來,實
現了知識的傳播和中國文化精神傳承的融匯。根植在中華文化血脈中的民
族精神和家國情懷,內含著穿越時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
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的知識,闡述《典籍里的中國》熱播帶來的積極
影響。
答案:①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
《典籍里的中國》熱播有利于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弘揚中
國智慧、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②《典籍里的中國》熱播有利于中華優秀
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有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
現知識的傳播和中國文化精神傳承的融匯。③《典籍里的中國》熱播有利
于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使根植在中華文化血脈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國情懷得
到弘揚。
解析:本題可從文化的功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華民族精神等
角度來回答。
課時跟蹤檢測
一、選擇題
1.(2024·山東聊城一模)歷史的書頁間,諸葛亮手持羽扇指揮若定,火
燒赤壁定三國;蘇東坡輕搖紙扇漫步蘇堤,千古文章流筆端;《紅樓夢》
中俏晴雯嬌蠻撕扇子,撕出一個家族的起落;《桃花扇》里李香君血濺詩
扇,描畫一段皇朝的興衰……隨著時代的變遷,扇子在納涼方面的作用已
顯得不那么重要,但它身上承載的歷史文化淵源和藝術價值卻歷久而彌
新。扇子的功能變化表明(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①扇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和呈現形式
②扇子價值的變化存在于人與扇子關系的變化之中
③不同時代主體的需要不同決定價值判斷標準的差異
④扇子文化的不斷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重要動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諸葛亮手持羽扇指揮若定,火燒赤壁定三國……描畫一段皇
朝的興衰”表明扇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和呈現形式,①正
確。隨著時代的變遷,扇子在納涼方面的作用已顯得不那么重要,但它身
上承載的歷史文化淵源和藝術價值卻歷久而彌新,這說明扇子價值的變化
存在于人與扇子關系的變化之中,②符合題意。不同時代主體的需要不同
可能會影響價值判斷標準的差異,但不決定價值判斷標準的差異,③說法
錯誤。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④說法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2025·廣東江門調研)嬰兒時,長輩用筷子蘸各種調料教你辨別酸甜
苦辣,是一種傳承;孩提時,爸爸用筷子敲打你搶先夾菜的手,是一種明
禮;長大后,你用筷子往媽媽的碗里夾上她愛吃的菜,是一種感恩……每
一個人都有一種關于家的味道、一份情感的記憶,南北不一,味道各異,
但對家人的愛,卻是唯一。從中我們可以領悟到(  )
①筷子不僅僅是一種進食工具,也是一種文化符號
②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階段承載的都是相同的文化內涵
③對家的感悟往往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實踐和情感表達
④南北各異的家的味道是人們長期生活體驗的物化積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筷子不僅僅是一種進食工具,也是一種
文化符號,①符合題意。由材料可知,嬰兒時、孩提時、長大后不同時期
筷子的使用承載了不同的文化內涵,②說法錯誤。每一個人都有一種關于
家的味道、一份情感的記憶,南北不一,味道各異,會有不同的表達方
式,因此對家的感悟往往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實踐和情感表達,③符合題
意。南北各異的家的味道是人們長期生活體驗的文化積淀,而不是物化積
淀,④說法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2025·河北邢臺月考)2024年5月,河北省武強年畫博物館組織開展
了“博物館里的母親節——尋找年畫中最溫情的母愛”主題親子活動。活
動中,講解員為母親和孩子們介紹了《孟母擇鄰》《三娘教子》等經典年
畫故事。在講解員的指導下,孩子們還體驗了年畫的印刷過程,并將自己
印刷的年畫作為禮物獻給母親。上述活動的開展(  )
①充分發揮了文化教育人民的功能 ②弘揚了孝老愛親的中華人文精神 
③讓孩子們體會了年畫的獨特魅力 ④為傳統年畫增添了新的時代內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博物館里的母親節——尋找年畫中最溫情的母愛”主題親子
活動中孩子們體驗了年畫的印刷過程,并將自己印刷的年畫作為禮物獻給
母親,這不僅讓孩子們體會了年畫的獨特魅力,還充分發揮了文化教育人
民的功能,①③正確。孝老愛親屬于中華傳統美德,而不是中華人文精
神,②錯誤。材料中未體現為傳統年畫增添了新的時代內涵,④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2025·河南駐馬店期中)一件文物,就是一個民族藝術、智慧、歷
史、審美的代名詞。如圖是鑲金獸首瑪瑙杯,它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一
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做工中較為精湛的一件。此杯選用世界上極為
罕見的紅色瑪瑙琢制,獸嘴鑲金的工藝處理克服了獸嘴處材質色澤太深的
不足,使獸頭的造型之美更為突出。欣賞該文物后,你的感受是(  )
①它說明了藝術可以超然于經濟、政治之外
②它是中華民族共同創造、勤勞智慧的結晶
③它是唐代的藝術風格以及社會風貌的縮影
④它反映了唐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和審美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不同時代的經濟、政治決定了不同時代的文化,藝術不可以
超然于經濟、政治之外,①錯誤。該文物反映了我國唐代勞動人民的
勤勞智慧,其不是由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②錯誤。鑲金獸首瑪瑙杯
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做工中較為精湛
的一件,選用世界上極為罕見的紅色瑪瑙琢制,獸嘴鑲金的工藝處理
克服了獸嘴處材質色澤太深的不足,使獸頭的造型之美更為突出,可
見該文物是唐代的藝術風格以及社會風貌的縮影,反映了唐代工匠的
精湛技藝和審美水平,③④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2025·山東濰坊期中)2024年10月30日,中國郵政《乙巳年》特種郵
票圖稿發布儀式舉行。特種郵票一套兩枚,第一枚圖名為“蛇呈豐稔”,
畫面提煉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盤蛇的靈動意象,金色的蛇軀蜿蜒,口中銜著
一束“嘉禾”,象征著“倉廩實,衣食足”的美好圖景。蛇身金光熠熠,
與璀璨的麥穗交相輝映,寓意著風調雨順之年、五谷豐登之景,以及國泰
民安的盛世祥和。該郵票的設計(  )
①融合生肖文化,展現了對自然和生命的贊美
②因襲民本思想,勾畫出豐收喜悅的繁榮景象
③描繪豐收愿景,承載對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
④突破傳統風格,創新了中華文化的價值內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特種郵票第一枚圖名為“蛇呈豐稔”,畫面提煉了中華傳統文
化中盤蛇的靈動意象,這融合了生肖文化,展現了對自然和生命的贊美,
同時該蛇口中銜著一束“嘉禾”,象征著“倉廩實,衣食足”的美好圖
景,描繪了豐收愿景,承載了對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①③入選。因襲的
意思是沿用舊例而不改變,我們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
創新性發展,而不能因襲民本思想,②不選。該郵票豐富了中華優秀傳統
文化的形式,而不是創新了中華文化的價值內涵,④不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2024·山東青島一模)胡慶余堂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是
目前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晚清工商型古建筑群。大堂內掛“戒欺”牌匾,外
懸“真不二價”招牌。高墻與斜面屋脊銜接,形成大小不一的天井,用以
采光通氣,四角屋檐落水處放置大水缸,俗稱“四水歸堂”,意為“財不
外流”,積攢的雨水既能飲用,又可用于防火。可見(  )
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辯證唯物論有契合性
②“四水歸堂”雖是封建迷信但有實用價值
③胡慶余堂的建筑方式受天人合一思想影響
④誠實牌匾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胡慶余堂,高墻與斜面屋脊銜接,形成大小不一的天井,用以
采光通氣,四角屋檐落水處放置大水缸,俗稱“四水歸堂”,體現了尊重
自然規律,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這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辯證唯物論
有契合性,胡慶余堂的建筑方式受天人合一思想影響,①③符合題意。
“四水歸堂”積攢的雨水既能飲用,又可用于防火,這不是封建迷信,②
排除。中華文化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誠實牌匾是文化的載
體,④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2025·八省聯考內蒙古卷)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造型參考
甲骨文的“巳”字,頭部輪廓與臉頰上的螺旋形狀源于陜西法門寺唐代地
宮出土的銀質鎏金如意,眉眼取自四川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蛇的歧羽
紋、臣字目,寓意事事如意,生生不息。該創作表明(  )
①文化創新需要融通古今中外文化資源
②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連續性
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符合時代要求
④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有利于傳統文化復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吉祥物“巳升升”造型將中國古代文化元素與現代創意相結合,融通了古今文化資源,但材料未涉及融合外國文化資源,①不符合題意。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造型參考甲骨文的“巳”字,融合唐代地宮出土文物和三星堆遺址出土文物的元素,這表明中華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連續性,②正確。吉祥物的創作在融合傳統文化元素的同時,也有現的創意,寓意事事如意,生生不息,這體現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符合時代要求,③正確。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傳統文化復興”表述錯誤,④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2025·廣東梅州調研)2024年9月25日,一場匯聚東南西北非遺民樂
精華的音樂會在深圳寶安奏響,舞臺上,《陽春白雪》《帝女花》《萬馬
策騰》等經典曲目與現代元素巧妙融合,演奏家們將音符都變成了講述故
事的語言,引領觀眾踏上一段充滿驚喜與感動的音樂之旅。可見,這場音
樂會(  )
①是中華文化的結晶,集中體現中華文化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 ②展示
了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凸顯中華文明的連續性 ③對中華優秀
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注入新的時代魅力 ④挖掘中華
傳統文化新的具體內涵,增強中華傳統文化的包容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結晶,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
風貌和精神特征,①錯誤。音樂會匯聚了東南西北非遺民樂精華,展示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和連續性,②正確。題干中描述的經典曲目
與現代元素的巧妙融合,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創造性轉化與創新
性發展,注入了新的時代魅力,③入選。材料中并未提及挖掘中華傳統文
化新的具體內涵,④不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2025·八省聯考河南卷)“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七
十年來,一代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匯聚天山腳下,如一棵棵小白楊扎根
天山南北,飲冰臥雪、戰風斗沙,鑄就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
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秉承這種精神,兵團人與新疆各族群眾攜手
共進,將亙古荒原變成片片綠洲,在戈壁灘上建起一座座屯墾城市和現代
化工業園區。可見,兵團精神(  )
①彰顯出愛國主義是動員兵團人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 ②為推進中華
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 ③在幾代兵團人建設邊疆的
過程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④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整體
風貌和精神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秉承兵團精神,兵團人與新疆各族群眾攜手共進,將亙古荒原
變成片片綠洲,在戈壁灘上建起一座座屯墾城市和現代化工業園區,可
見,兵團精神彰顯出愛國主義是動員兵團人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為推進
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①②正確。兵團精神可以促
進幾代兵團人建設邊疆,但是“發揮著決定性作用”說法錯誤,③排除。
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④
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2025·湖南邵陽月考)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2024年
巴黎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金牌總數44枚名列第一。當五星紅旗一次又
一次在巴黎奧運會賽場上升起,當《義勇軍進行曲》一次又一次奏響,中
華體育精神不僅激發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更增強
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材料表明(  )
①文化決定了經濟、政治 ②體育強承載著國家強盛、國運興的夢想 ③
中華體育精神能夠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④文化是體育發展的土壤,體育
是傳播文化的唯一橋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
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①錯誤。體育強則中國強,
國運興則體育興,這說明體育強承載著國家強盛、國運興的夢想,②正
確。材料表明中華體育精神能夠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③正確。材料不是
反映文化與體育的關系,而且文化不是體育發展的土壤,體育也不是文化
傳播的唯一橋梁,④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非選擇題
11.(2025·廣西來賓質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久彌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順應時代發展中不斷拓展表達方
式,更加適應當下受眾的文化需求、審美情趣和生活習慣,成為豐富人們
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杭州亞運會為例,它的吉祥物“江南憶”是一組
底蘊深厚又活力滿滿的機器人,既融入了良渚古城、京杭大運河等歷史人
文內容,又包含西湖這一自然生態元素,科技、人文、自然生態巧妙融
合,通過創新表達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又如,在研究殷墟甲骨文
過程中,人工智能圖像技術等數字化手段的介入,使得甲骨文能夠實現自
動綴合,為甲骨文考釋提供了極大便利,同時短視頻和社交平臺上對甲骨
文的科普、互動分享等,為大眾走近甲骨文提供了重要途徑,為世界認識
中國提供了新的窗口,做到美美與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
觀。在新時代運用科技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
展,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增強文化自信,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推
動了對外的文化交流與融合。
解析:可結合材料內容,調用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有關知識分析
作答。
結合材料,運用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有關知識,闡明中華優秀傳統文
化的當代價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演示完畢 感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桥区| 翁源县| 汉寿县| 南皮县| 泸州市| 石棉县| 昌宁县| 绵阳市| 自贡市| 南部县| 达州市| 济南市| 云安县| 台前县| 卓资县| 乐都县| 闽侯县| 手游| 聂拉木县| 兴化市| 大英县| 中西区| 金寨县| 和平县| 东兴市| 洪湖市| 鹤山市| 全州县| 阜宁县| 连云港市| 泰兴市| 松桃| 安化县| 齐齐哈尔市| 抚州市| 洛南县| 双辽市| 临湘市| 沽源县| 梅河口市|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