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必修四 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2026屆高中思想政治一輪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必修四 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2026屆高中思想政治一輪復習

資源簡介

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一、選擇題
1.(2024·遼寧沈陽三模)近年來,遼寧利用紅色旅游景區、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等紅色資源,推出“致敬最可愛的人之旅”——抗美援朝戰爭線路,“弘揚抗戰精神之旅”——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線路等10條精品紅色旅游路線,紅色文化不斷入腦入心。開發紅色旅游線路是基于(  )
①紅色文化凝結著紅色基因,成為建設現代化強國的行動指南 ②紅色資源作為鮮活的教材,記載著遼寧人民抗擊侵略的歷程 ③紅色遺址是歷史回響,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文化載體 ④紅色旅游寓教于游,是革命傳統教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的大課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湖南岳陽二模)倡導“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將共產主義信仰、社會主義信念與中華民族千年理想有機結合;倡導“講信修睦、親仁善鄰”,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協和萬邦的和合智慧有機結合……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  )
①積淀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 ②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③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鮮活力量 ④使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充分體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從“己欲利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適己而忘人者,人之所棄;克己而立人者,眾之所戴”,到今天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講信修睦、天下大同”的價值理念一直都是中華文明的堅固瑰麗基石。以此可見(  )
①扶危濟困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
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山東模擬)毛澤東同志說:“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到群眾中去,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去。”習近平總書記說:“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上述材料共同體現了(  )
①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②社會生活的本質是實踐的,文化發展要立足社會實踐 ③不忘本來,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④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5·江蘇泰州月考)2024年8月,一部西游題材的游戲迅速走紅,榮登熱玩榜首,并在全球多個平臺的游戲熱銷榜上奪冠,打破了歐美游戲在該領域的長期主導地位,成為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新動力。它不僅展示了中國深厚文化底蘊,也促使更多海外人士開始接觸并學習《西游記》原著及其背后的文化知識,進一步彰顯了中國文化的自信和國際影響力。這啟示我們要(  )
①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整合科技創新資源
②立足時代之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
③以新質生產力來推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④以人民為中心,豐富高品質文化產品供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海南模擬)寓意吉祥的仙鶴與蒼勁的松樹相映生輝,扇子舞、絲綢舞、瓷器舞各具特色……在阿聯酋2024年阿布扎比國際藝術節上,中國的賀歲芭蕾舞劇《過年》既包含了經典芭蕾舞的元素,融合了眾多中國傳統舞蹈和戲曲的精華,為阿聯酋觀眾送上美好的祝福,引發阿聯酋觀眾熱烈反響。由此可知(  )
①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核心
②融通各種資源是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
③要批判地看待外來文化中的優秀成果
④文化交流能夠增進不同民族間的理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5·江蘇揚州月考)中法合作之作《巴黎2024年奧運會徽寶》由上下兩方玉璽構成,上方玉璽造型以乾隆皇帝欽定“二十五方”玉璽之一的“敕正萬民之寶”為原型,底部印文為中國奧委會會徽;下方玉璽以法國地標性建筑凱旋門為設計原型,正面拱門內雕刻巴黎奧運會會徽,背面雕刻2024,底部印文為巴黎奧運會會徽,一經面世,備受歡迎。該作品的成功得益于(  )
①豐富文化內涵,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科技融合
②融通不同資源,融匯了不同文化特質的中西方文化
③加強交流互鑒,掀起中法兩國人文交流合作新高潮
④立足社會實踐,符合和平、友誼和進步的時代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5·江蘇南通月考)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隆重表彰為新中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根據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的決定,授予王永志等4人“共和國勛章”,授予迪爾瑪·羅塞芙“友誼勛章”,授予王小謨等10人國家榮譽稱號。此次表彰活動的深遠意義在于(  )
①引領人們見賢思齊,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②發展先進文化,提高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水平
③以功勛模范為榜樣,匯聚共襄強國盛舉磅礴力量
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文化自信的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5·湖南益陽質檢)2024年7月27日,我國“北京中軸線”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該遺產的構成要素涵蓋了古代皇家宮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設施、國家禮儀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遺存五種不同類型的歷史遺存,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對稱的景觀韻律與壯美秩序,是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發展至成熟階段的典范之作。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有利于(  )
①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增強文化自信 ②傳承北京老城歷史文脈,固守中華傳統文化 ③超越歷史條件,展現大國首都時代風貌 ④展示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價值,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5·八省聯考四川卷)2024年9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的通知》。加強規范漢字書寫教育,旨在讓學生掌握漢字書寫規則,了解漢字構形與字體演變規律,理解漢字的形體意義與歷史傳承,使學漢字、寫漢字、懂漢字、愛漢字貫穿基礎教育始終。此舉有助于學生(  )
①勇于創新漢字書寫風格
②深刻理解中華文化內涵
③批判繼承中華傳統文化
④追本溯源,提升文化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選擇題
11.(2025·江西九師聯盟聯考)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近年來,一批肩負著文化傳承與發展使命的公共空間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其中不乏備受矚目的“網紅打卡地”。但是,“網紅”會“過氣”,“打卡”會“一陣風”,新鮮勁一過,訪客寥寥的“新館效應”似乎成了很多地方公共文化空間難以突破的魔咒。從著眼于公共文化空間破題,各地在省市、城鎮、社區等不同層面用公益性場所、經營性產業等形式,把文化的氛圍感“拉滿”。在上海,通過發掘“美”“好”“新”的典范案例創建全國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推動公共文化空間向“品質高、美感強、體驗好”躍升;在云南,西南聯大先鋒書店根據空間布局,將圖書閱讀、休閑服務、文化活動等功能融入,激活西南聯大精神誕生地的旅游資源,促進南湖歷史文化街區項目建設,使之成為全新的公共文化客廳;在福建,活化利用優秀歷史建筑正成為一種自覺,創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使得非遺展陳與歷史建筑相映生輝、相得益彰。
結合材料,運用建設文化強國的知識,總結各地突破地方公共文化空間魔咒的先進經驗。
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C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行動指南,①錯誤。遼寧利用紅色旅游景區、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等紅色資源,推出10條精品紅色旅游路線,開發紅色旅游線路是基于紅色資源作為鮮活的教材,記載著遼寧人民抗擊侵略的歷程,也是基于紅色旅游寓教于游,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社會大課堂,②④正確。紅色遺址是與中國革命相關的載體,不是建設和改革的載體,③錯誤。
2.B 將共產主義信仰、社會主義信念與中華民族千年理想有機結合,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協和萬邦的和合智慧有機結合,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鮮活力量,①③符合題意。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②說法錯誤。材料與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無關,且新文化也不是使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體現的因素,④說法錯誤。
3.C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①說法錯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④說法錯誤。
4.C 材料沒有強調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①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了文藝創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體現了社會生活的本質是實踐的,文化發展要立足社會實踐,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②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③不符合題意。
5.D 材料強調某西游題材的游戲對外傳播,未涉及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也未涉及加強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①②排除。某西游題材的游戲迅速走紅,榮登熱玩榜首,并在全球多個平臺的游戲熱銷榜上奪冠,打破了歐美游戲在該領域的長期主導地位,啟示要以新質生產力來推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③正確。它不僅展示了中國深厚文化底蘊,也促使更多海外人士開始接觸并學習《西游記》原著及其背后的文化知識,進一步彰顯了中國文化的自信和國際影響力,啟示要以人民為中心,豐富高品質文化產品供給,④正確。
6.D 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民族文化的核心,①錯誤。材料中沒有體現要批判地看待外來文化中的優秀成果,③不符合題意。
7.C 材料未涉及豐富文化內涵,①不符合題意。中法合作之作《巴黎2024年奧運會徽寶》創作立足社會實踐,融通古今中外不同文化資源,符合人類對和平、友誼和進步的時代共同追求,②④符合題意。題肢強調的是作品創作帶來的文化意義,設問強調的是原因,③不符合題意。
8.B 此次表彰功勛模范人物活動,有利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有利于引領人們見賢思齊,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功勛模范為榜樣,匯聚共襄強國盛舉磅礴力量,①③符合題意。
9.B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有利于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增強文化自信,展示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價值,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①④說法正確。我們要辯證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是“固守中華傳統文化”,②說法錯誤。歷史條件不能超越,③排除。
10.D 規范漢字書寫教育側重于讓學生遵循漢字書寫規則、了解漢字的構形、演變規律等基礎知識,而不是創新漢字書寫風格,①不符合題意。通過讓學生了解漢字構形與字體演變規律,理解漢字的形體意義與歷史傳承等,能夠使學生深刻理解中華文化內涵,②符合題意。加強規范漢字書寫教育主要是從正面讓學生學習和理解漢字相關知識,沒有體現批判繼承,③不符合題意。學生學漢字、寫漢字、懂漢字、愛漢字,能夠追本溯源,深入了解漢字背后的文化,提升文化自信,④符合題意。
11.①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各地在省市、城鎮、社區等不同層面用公益性場所、經營性產業等形式,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文化產品的質量。②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依托本地區歷史文化資源,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將圖書閱讀、休閑服務、文化活動等功能融入全新的公共文化空間中。③要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各地采取創建全國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激活西南聯大精神、活化利用優秀歷史建筑等舉措,大力拓展公共文化空間,講好中國故事,弘揚時代新風,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積蓄底蘊。
解析:本題從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等方面分析作答。
3 / 3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知課標 辨識各種文化現象,領悟優秀文化作品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明考情 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①2024·北京卷T8;②2023·河北卷T20(1)
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 ①2024·廣東卷T12;②2024·天津卷T11;③2024·廣西卷T10;④2023·福建卷T9;⑤2023·北京卷T4;⑥2023·海南卷T24
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 ①2024·浙江6月選考T17;②2024·新課標卷T19;③2024·湖北卷T15; ④2024·江西卷T10;⑤2024·福建卷T9
覽體系
知識點一 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1.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類別 革命文化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形成 時期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
具體 內容 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相同點 二者都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2.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2)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原因
必要性(五大決定因素) 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
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
中華民族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
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
重要性 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適應
與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相銜接
與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相匹配
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2024·北京高考8題)2024“覺醒年代”研學行依托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群,圍繞重點文物和史料設置研學項目。師生們就課題開展研究,參與研討會、實地研學考察,撰寫研究報告。研學行的意義在于(  )
研究課題
①北大紅樓與偉大建黨精神
②李大釗與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
③新時代紅色文化內涵挖掘及傳播
④北大紅樓歷史
⑤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片區
⑥蒙藏舊址與鑄牢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①依托黨的早期活動,探究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變革
②了解有志青年投身革命事業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③感受中華民族覺醒的脈動,領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④充分發揮“第一手材料”與“第二手材料”的作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易錯點一 對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掌握不準確
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觀的核心要義是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其中,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
①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②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 ③是由我國文化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決定的 ④是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抵制和取締落后文化的要求決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易錯提醒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
易錯點二 對革命文化的產生和地位理解不到位
2.浙江省Z中學有18處抗倭、抗英、抗日及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遺跡,該校將散落在校園各處的紅色資源作為紅色教育的重要資源,形成了“校園紅色小景”的星星之火燎原態勢。此舉主要是為了(  )
A.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
B.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
C.夯實國家和民族發展中更持久的力量
D.確立中國革命獨特的精神標識
易錯提醒
  注意兩個“精神標識”: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革命文化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
知識點二 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
1.堅定理想信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1)出發點和落腳點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2)必須堅持自信自立
原因 黨的百年奮斗成功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出來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
要求 我們要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類別 原因 要求
文化發 展要依 靠人民 ①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文化是在人民群眾偉大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孕育和創造的。 ②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貼近人民的精神生活。 ②熱情謳歌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 ③生動展示人民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和創造歷史的輝煌業績
文化發 展為了 人民  ①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 ②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 ①國家:必須加強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②文化工作者:生產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作品,讓文化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豐富高品質文化消費產品的供給,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
2.立足時代之基 回答時代問題
立足時 代之基 的原因 ①每一種文化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是時代精神的展現。 ②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類歷史前進的時代潮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體現時代特征,反映時代風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回答時 代問題 的原因 ①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 ②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只有立足時代、解決特定的時代問題,才能推動社會進步;只有傾聽特定的時代聲音,才能吹響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號角
3.融通不同資源 實現綜合創新
(1)融通不同資源的要求: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外優秀文化等資源。
(2)實現綜合創新的要求
原則 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做法 向內看 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
向外看 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
向前看 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
向后看 善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
效果 通過綜合創新,形成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拓展
文化發展的路徑(要求)
(1)指導思想: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2)發展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文化強國。
(3)根本途徑: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文化是在人民群眾偉大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孕育和創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4)創作導向(主體):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做到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關鍵路徑: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促進時代發展。
(6)基本路徑: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原則,形成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7)堅持正確方向,反對錯誤傾向: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堅定理想信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2024·湖南高考10題)清溪村,是作家周立波長篇小說《山鄉巨變》的創作地。周立波在小說中寫道:“我要經我手把清溪鄉打扮起來,美化起來,使它變成一座美麗的花園……”從他的創作故事中可以領悟到,對政策、歷史、現實的深入認識,對山鄉巨變的親身調研,對農村農民的真摯情感,這些對《山鄉巨變》的成功創作缺一不可。這是因為(  )
①山鄉的自然風光具有一定的文化屬性 ②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 ③對農村農民的真摯情感具有非意識形態性質 ④人民的生活和實踐是優秀文學作品的創作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廣西高考10題)火爆全網的“鄉村超級碗”是以歌隊為參賽主體的村歌競演活動。農村群眾以田野為舞臺,為傳統村歌加入了流行時尚元素,抒發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活動融通鄉村文化資源,采用“直播+村歌+競演+娛樂+文旅”的新方式,促進了城鄉資源聯動,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鄉村超級碗”這一活動(  )
①開發了鄉村文化資源,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
②增強了鄉村文化認同感,以文化發展推動了文化交融
③創新鄉村文化傳播方式,堅持以流行時尚為創作導向
④激活鄉村文化內生動力,展現了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立足時代之基 回答時代問題
(2024·天津高考11題)人工智能正在進入我們的生活,未來將會帶來更深刻的變革。當代舞劇《深AI你》以人工智能為主題,運用機器人、高科技屏幕等科技元素,從未來新“生態”視角思考人與人工智能的關系。該劇在全國巡演,好評如潮。這表明(  )
A.當代文藝作品的創新依賴于現代科技的發展
B.文藝的繁榮發展能夠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C.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能夠促進更多優秀文藝作品的產生
D.文藝作品緊跟時代步伐、反映時代問題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融通不同資源 實現綜合創新
(2024·廣東高考3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歷來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懷,當代中國文藝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類。”“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步伐,展現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中國人民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以上重要論述表明(  )
①堅定文化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②習近平文化思想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③面向世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根本方向 ④文藝創作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相統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真題利用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對文藝工作者有何啟示。
                                                                                            
                                                  
                                           
易錯點一 混淆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
1.某部電視劇憑借其獨特的敘事風格和濃郁的上海風情,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目光。隨著該劇的播出,人們對上海的城市地理及人文歷史的關注度不斷攀升,從城市街道到影視基地,從美食店到美術館……眾多市民和游客沉浸式“打卡”,掀起上海文旅的新熱潮。這表明(  )
①人民群眾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 ②該部電視劇作品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文與旅相伴,旅因文而興 ④維護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易錯提醒
  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
易錯點二 不能區分“不忘本來”“吸收外來”和“面向未來”
2.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指導文化改革與發展,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創造“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下列文化建設措施能體現“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是(  )
①吸收外來——學習、借鑒先進的外來文化 ②吸收外來——更加主動地學習、借鑒、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精髓 ③不忘本來——認同、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④面向未來——堅持以人為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易錯提醒
注意“不忘本來”“吸收外來”和“面向未來”的側重點不同
(1)堅持“不忘本來”,強調不忘初心,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傳統,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2)堅持“吸收外來”,強調放眼世界、兼收并蓄,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明成果,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以此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
(3)堅持“面向未來”,強調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發展前景,準確判斷世界文明發展趨勢,傳承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同時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不斷推進中華文化創新發展。
知識點三 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
1.建設文化強國
意識 形態 要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堅決抵制、依法取締腐朽文化
價值 引領 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
社會 文明 要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要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弘揚時代新風
文化事 業和文 化產業 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文化產品的質量
文化 傳播 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讓國外民眾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
點撥
道德的含義、特征和作用(P119“相關鏈接”)
含義 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是依靠社會輿論以及人們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來起作用的精神力量
實質 道德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
特征 道德具有歷史性,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 道德具有繼承性,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重要影響
作用 通過道德,可以感受社會關系的脈動,識別社會發展方向,確定自身生存發展與社會、自然的關系,并形成自己關于責任和義務的觀念,確立起道德理想,自覺揚善抑惡、明辨榮辱
2.堅定文化自信
重要性 ①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 ③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底氣 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
基礎 我們要繼續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
內容 ①文化自信不是僅對中國歷史發展某一階段優秀文化的自信,而是對全部中華優秀文化的自信。 ②我們要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 ③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2024·新課標卷19題)2016年以來,我國已在亞洲、歐洲和非洲建有20多家“魯班工坊”。“魯班工坊”系統推廣中國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創新開發了百余個國際化標準,開展了千余人次參加的海外教師研修項目,培養了一大批本土化技術技能型人才。如今,“魯班工坊”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創辦“魯班工坊”(  )
①超越了我國職業教育的既有模式
②是我國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生動實踐
③增強了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認同和影響
④是我國從教育大國躍升到教育強國的重要標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福建高考9題)2023年全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達739.94億元,創歷史新高。大型演出熱度不斷走高,演藝新業態層出不窮;數字技術賦能場景應用,極大提升了觀眾的交互感和現場體驗感;旅游景點、城市街區推出“演出+”,民眾綜合消費潛力充分釋放。這些現象說明(  )
①推進文化事業建設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
②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③演出規模的擴大促進了文化產業發展
④文化資源供給能力的增強帶動文化市場繁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真題利用
  第④項如果改為有利于推動我國從教育大國發展為教育強國,則入選。
堅定文化自信
(2023·福建高考8題)佾舞源于周朝禮樂,成于祭孔樂舞,是集詩、禮、樂于一體的國禮舞蹈,蘊含著中正和諧、倫常有序的儒家精神,可以讓人謙和有禮。近年來,福建省F市深入研究佾舞的禮儀內涵、佾禮規制、舞蹈動作和道具使用,整理相關的圖譜畫冊和樂理典籍,并在此基礎上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佾舞申遺的意義在于(  )
①恢復傳統儒家文化,構建和諧社會
②提供精神指引,提高道德實踐能力
③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文化底蘊
④展示中華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易錯點一 混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1.(2025·江西南昌月考)2024年7月,“夢西塘·船說”國風夜游旅游項目首次亮相西塘古鎮。在“夢西塘·船說”的夜游中,你可以看到胥塘源啟的古老傳說、平川繁花的絢爛景色、西塘夜肆的燈火輝煌……仿佛自己變成了一位江南水鄉的“穿越者”,在每一幅畫卷中暢游。假如你參加了“夢西塘·船說”國風夜游,你可以感受到(  )
①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③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文化才有旺盛生命力 ④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以傳統文化為依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拓展
區分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
類別 文化事業 文化產業
區別 資金 來源 政府扶持、社會贊助 面向市場,依法經營,自我積累,自我發展
特征和 本質 創造性和公益性,不以營利為目的 消遣性、娛樂性和營利性
范疇 主要包括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 主要包括演出業、影視業、音像業、文化娛樂業、文化旅游業、網絡文化業、圖書報刊業、文物和藝術品業、藝術培訓業等
作用 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 繁榮文化市場,著力于通過文化產業所提供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滿足公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聯 系 ①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同屬于文化建設的范疇,同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文化事業是文化產業之源,文化產業是文化事業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如果沒有文化事業的發展與繁榮,文化產業就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土壤。 ③它們的存在價值都體現在創造、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先進文化上。 ④它們的終極目標都是服務社會,都要重視社會效益
易錯點二 不能準確理解文化自信的基礎
2.近年來,福建省三明市借助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契機,借助科技手段,在紅色場館運用創新展陳方式講述長征故事。在此基礎上,串聯全市重要景區、紅色村鎮和紅色場館,推出紅色旅游研學精品線路,打造長征精神教育培訓品牌,講好新時代長征故事。上述舉措有利于(  )
①弘揚長征精神,打造賡續紅色血脈的精神家園 ②弘揚革命文化,助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③發展文化產業,不斷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 ④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易錯提醒
  經濟是基礎,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我們要繼續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
講好文化故事 彰顯文化自信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材料一 廣東紅色資源燦若星河。①作為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廣東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和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全省共有4 000余處紅色遺址散落在各地。這里刻下了無數革命印跡,從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州起義的英雄壯舉,到紅軍長征在南粵大地播下的革命火種,從中共三大在廣州的勝利召開,到珠江兩岸涌起改革春潮,近百年間留下的數不勝數的紅色資源鑄就了中央蘇區紅色土地、粵北紅色堡壘、東江縱隊抗戰、愛國名人僑鄉等紅色基地。
  ②這些優質的資源是生動鮮活的精神教材,也是硬核有料的信仰載體。③立足這片沃土,傳承紅色基因,關鍵就在于講好紅色故事,發揮出紅色文化實實在在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要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材料二 近年來,甘肅省著力推動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取得實效:開展炳靈寺石窟等10余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修繕工程,加強館藏文物保護修復,有效改善了黃河文物的保存狀況;④推動黃河文化與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深度融合,實施馬家窯遺址等10處史前文化遺址公園建設和永泰城址等34處黃河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⑤致力于打造黃河文藝精品創作演出,創排反映黃河文化的精品劇目和大型綜藝節目,舉辦系列惠民精品演出,打造豐盛的黃河文化盛宴;⑥致力于打響黃河旅游主題形象品牌,著力打響“天下黃河第一彎”等黃河旅游主題品牌。
信息點 對接知識
① 革命文化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
② 文化需要物質載體,紅色故事承載著紅色文化
③ 建設文化強國,要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堅定理想信念
④ 促進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⑤ 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文化產品質量
⑥ 堅定文化自信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具體內容: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實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
(2)指導思想: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3)發展方向: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4)使命任務: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5)發展方針: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6)文化傳承: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7)制度保障: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
(8)發展主體: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9)加強領導:加強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10)重要內容: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全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1.結合材料一,運用文化的知識,說明講好紅色故事對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價值。
提示:                                                                                            2.結合材料二,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知識,說明甘肅省是如何保護、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的。
提示:                                                                                            
 (2025·八省聯考晉陜青寧卷)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黃河萬里,奔流激蕩,孕育了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要保護弘揚黃河文化,傳承好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
近年來,沿黃省區結合自身特點,協力譜寫新時代黃河文化建設新篇章。青海守護“中華水塔”,打造“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的文化符號;寧夏著力加強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建設引黃古灌區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展示中心等標志性工程;陜西、山西兩省創設黃河文化保護展示傳承廊道,共同組建“黃河壺口瀑布景區高質量發展委員會”,寫就新時代的“秦晉之好”;河南、山東等地運用數字技術展示黃河文化變遷史,以新看點和新體驗帶動文旅產業的發展……
隨著黃河文化建設的持續推進,人民群眾有了更多機會近距離感受黃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黃河流域這片古老的土地也獲得了新的經濟活力和社會發展動力,黃河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分析黃河文化為什么能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覽體系
①精神標識 ②馬克思主義 ③性質宗旨 ④綜合創新
⑤正能量 ⑥道德修養 ⑦文化產業 ⑧力量 ⑨先進文化
⑩社會主義
知識點一
高考命題感悟
【典例】 C 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活動,探究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變革,與社會主義改造無關,①排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是毛澤東思想,而毛澤東思想是在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會議上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材料強調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活動,③排除。
易錯易混清障
1.B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是由我國文化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決定的,①③正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②說法錯誤。堅決抵制和依法取締腐朽文化,④說法錯誤。
2.C 材料主要強調弘揚紅色革命文化,守護紅色根脈,未涉及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也未涉及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A、B不符合題意。浙江省Z中學有不同時期的歷史遺跡,并將散落在校園各處的紅色資源作為紅色教育的重要資源,形成了“校園紅色小景”,這有利于堅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夯實國家和民族發展中更持久的力量,C符合題意。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是革命文化,中國革命獨特的精神標識不是此舉確立的,D錯誤。
知識點二
高考命題感悟
【例1】 C 周立波對政策、歷史、現實的深入認識,對山鄉巨變的親身調研,對農村農民的真摯情感,是《山鄉巨變》成功創作的重要因素→表明《山鄉巨變》是對特定時代的反映→進一步說明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②正確。《山鄉巨變》的成功在于作者深入農村進行親身調研,這說明人民的生活和實踐是優秀文學作品的創作源泉,④正確。純粹自然的現象不是文化現象,所以山鄉的自然風光不具有文化屬性,①錯誤。《山鄉巨變》描寫了對農村農民的真摯情感,具有意識形態性質,③錯誤。
【例2】 B 農村群眾以田野為舞臺,為傳統村歌加入了流行時尚元素,采用“直播+村歌+競演+娛樂+文旅”的新方式,開發了鄉村文化資源,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①符合題意。這一活動促進了城鄉資源聯動,推動了鄉村文化的發展,“以文化發展推動了文化交融”說法與題意不符,②排除。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③說法錯誤。“鄉村超級碗”為傳統村歌加入了流行時尚元素,抒發了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促進了城鄉資源聯動,可見這一活動展現了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有利于激活鄉村文化內生動力,④符合題意。
【例3】 D 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現代科技的發展有利于文藝作品的創新,但并不是依賴作用,A說法錯誤。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可以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B說法錯誤。材料未涉及文化產業對優秀文藝作品的促進作用,并且文化產業有好有壞,不一定產生促進作用,C排除。人工智能正在進入我們的生活,當代舞劇《深AI你》以人工智能為主題,在全國巡演,好評如潮,這表明文藝作品緊跟時代步伐、反映時代問題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D符合題意。
【例4】 C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①錯誤。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根本方向,③錯誤。當代中國文藝要把目光投向世界和人類,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在緊跟時代步伐中,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表明了習近平文化思想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也反映了文藝創作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相統一,②④正確。
真題利用
 提示: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②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深入生活、聚焦現實進行文藝創作,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③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④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易錯易混清障
1.D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②錯誤。維護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不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④錯誤。
2.C 吸收外來,更加主動地學習、借鑒、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精髓,①錯誤,②正確。不忘本來,認同、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③正確。面向未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鼓勵創新精神的重要體現。堅持以人為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創新精神無關,與面向未來不對應,④不符合題意。
知識點三
高考命題感悟
【例1】 C “魯班工坊”系統推廣中國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培養了一大批本土化技術技能型人才,這些成就能夠說明創辦“魯班工坊”是我國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生動實踐,②符合題意。“魯班工坊”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這說明創辦“魯班工坊”能夠增強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認同和影響,③符合題意。“魯班工坊”只是在向國外系統推廣我國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其并未超越我國職業教育的既有模式,①不選。“從教育大國躍升到教育強國的重要標志”夸大了創辦“魯班工坊”的作用,④不選。
【例2】 C 文化事業以社會效益為首要目標,不是以市場為導向,①錯誤。數字技術賦能場景應用,極大提升了觀眾的交互感和現場體驗感,表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②正確。演出規模的擴大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具體表現,而不是促進因素,③排除。演藝新業態層出不窮,旅游景點、城市街區推出“演出+”,民眾綜合消費潛力充分釋放,表明文化資源供給能力的增強帶動文化市場繁榮,④正確。
【例3】 D 傳統儒家文化存在糟粕,不能全部恢復傳統儒家文化,①說法錯誤。文化為人們提供精神指引,佾舞中蘊含的儒家人文精神能為人們提供精神指引,但佾舞申遺并不能提供精神指引、提高人的道德實踐能力,而是有利于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文化底蘊,也有利于展示中華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②不符合題意,③④符合題意。
易錯易混清障
1.B 假如你參加了“夢西塘·船說”國風夜游,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①③符合題意。材料中的“夢西塘·船說”國風夜游旅游項目是文化產業,不是文化事業,②不選。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需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依托,④錯誤。
2.A 福建省三明市借助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契機,打造長征精神教育培訓品牌,講好新時代長征故事,有利于弘揚長征精神,弘揚革命文化,打造賡續紅色血脈的精神家園,助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①②符合題意。發展文化產業,不是文化自信的基礎,③說法錯誤。長征文化屬于革命文化,不是傳統文化,④說法錯誤。
熱點探究
命題設計
1.提示:①紅色故事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②紅色故事承載著紅色文化,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底蘊,發揮鑄魂育人的功能。③講好紅色故事有利于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為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了重要載體和生動教材。④講好紅色故事有利于堅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為培育時代新人提供重要的精神動力。
2.提示:①開展黃河文物保護、修繕和修復,延續黃河文化歷史根脈。②推動黃河文化與新技術深度融合,弘揚黃河文化時代價值,促進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③舉辦系列惠民精品演出,講好黃河故事,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④打響旅游主題形象品牌,傳播黃河文化,彰顯文化自信。
跟蹤訓練
 ①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優秀文化促進經濟、政治的發展,推動黃河流域煥發經濟政治新活力。
②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用各種新手段來激活黃河文化,譜寫黃河文化建設新篇章。
③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相結合,既要建設黃河文化展示性工程,打造文化符號,又要注重相關文旅產業的發展,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提升。
④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人民參與到黃河文化的保護與建設中,激發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
解析:從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文化強國等角度來分析作答。
11 / 11(共93張PPT)
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高中總復習·思想政治
知課標
辨識各種文化現象,領悟優秀文化作品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明考情
文化發展的
必然選擇 ①2024·北京卷T8;②2023·河北卷T20(1)
文化發展的
基本路徑 ①2024·廣東卷T12;②2024·天津卷T11;③2024·廣
西卷T10;④2023·福建卷T9;⑤2023·北京卷T4;⑥
2023·海南卷T24
文化強國與
文化自信 ①2024·浙江6月選考T17;②2024·新課標卷T19;③
2024·湖北卷T15;④2024·江西卷T10;⑤2024·福建
卷T9
覽體系
目錄
CONTENTS
知識點一
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知識點二
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
知識點三
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
熱點探究
儲備答題資源
講好文化故事 彰顯文化自信
課時跟蹤檢測
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含綜合探究:講好文化故事 彰顯文化自信)
知識點一
1.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類別 革命文化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形成
時期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
具體 內容 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類別 革命文化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相同
點 二者都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2.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
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
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2)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原因
必要性(五大決定因素) 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
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
中華民族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
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
重要性 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適應
與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相銜接
與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相匹配
(2024·北京高考8題)2024“覺醒年代”研學行依托中國共產黨早
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群,圍繞重點文物和史料設置研學項目。師生們就課
題開展研究,參與研討會、實地研學考察,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課題
①北大紅樓與偉大建黨精神
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②李大釗與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
③新時代紅色文化內涵挖掘及傳播
④北大紅樓歷史
⑤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片區
⑥蒙藏舊址與鑄牢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研學行的意義在于(  )
①依托黨的早期活動,探究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變革
②了解有志青年投身革命事業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③感受中華民族覺醒的脈動,領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
性飛躍
④充分發揮“第一手材料”與“第二手材料”的作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活動,探究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變革,與社會主
義改造無關,①排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是毛
澤東思想,而毛澤東思想是在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會議上確立為黨的指
導思想的,材料強調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活動,③排除。

易錯點一 對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掌握不準確
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觀的核心要義是堅定文化自
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社會
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其
中,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
①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②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
重要轉折點③是由我國文化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決定的 ④是大
力發展先進文化,抵制和取締落后文化的要求決定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
必由之路,是由我國文化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決定的,①③正
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②
說法錯誤。堅決抵制和依法取締腐朽文化,④說法錯誤。
易錯提醒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
易錯點二 對革命文化的產生和地位理解不到位
2.浙江省Z中學有18處抗倭、抗英、抗日及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遺跡,
該校將散落在校園各處的紅色資源作為紅色教育的重要資源,形成了“校
園紅色小景”的星星之火燎原態勢。此舉主要是為了(  )
A. 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
B. 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
C. 夯實國家和民族發展中更持久的力量
D. 確立中國革命獨特的精神標識

解析: 材料主要強調弘揚紅色革命文化,守護紅色根脈,未涉及融通
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也未涉及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A、B不
符合題意。浙江省Z中學有不同時期的歷史遺跡,并將散落在校園各處的
紅色資源作為紅色教育的重要資源,形成了“校園紅色小景”,這有利于
堅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夯實國家和民族發展中更持久的力量,C符合題
意。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是革命文化,中國革命獨特的精神標識不是此舉
確立的,D錯誤。
易錯提醒
  注意兩個“精神標識”: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革命
文化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
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
知識點二
1.堅定理想信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1)出發點和落腳點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共產主
義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
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2)必須堅持自信自立

因 黨的百年奮斗成功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出來的,馬克
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

求 我們要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
念,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類別 原因 要求
文化
發展
要依
靠人民 ①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文化是在人民群眾偉大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孕育和創造的。 ②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貼近人民的精神生活。
②熱情謳歌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
③生動展示人民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和創造歷史的輝煌業績
類別 原因 要求
文化
發展
為了
人民  ①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 ②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 ①國家:必須加強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②文化工作者:生產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作品,讓文化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豐富高品質文化消費產品的供給,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
2.立足時代之基 回答時代問題
立足時
代之基
的原因 ①每一種文化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
是時代精神的展現。
②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類歷史前進的時代潮流,具有鮮明的時
代特色,體現時代特征,反映時代風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回答時
代問題 的原因 ①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
②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只有立足時代、解決特定的時代問題,
才能推動社會進步;只有傾聽特定的時代聲音,才能吹響促進
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號角
3.融通不同資源 實現綜合創新
(1)融通不同資源的要求: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要融通古今中
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外優秀文化等資源。
(2)實現綜合創新的要求
原則 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法 向內看 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
向外看 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
向前看 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
向后看 善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
效果 通過綜合創新,形成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拓展
文化發展的路徑(要求)
(1)指導思想: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
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
和落腳點。
(2)發展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文化強國。
(3)根本途徑: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文化是在人民群眾偉大
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孕育和創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產品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4)創作導向(主體):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做到發展依
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關鍵路徑: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促進時
代發展。
(6)基本路徑: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
來、面向未來的原則,形成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7)堅持正確方向,反對錯誤傾向: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
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
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2024·湖南高考10題)清溪村,是作家周立波長篇小說《山鄉巨
變》的創作地。周立波在小說中寫道:“我要經我手把清溪鄉打扮起來,
美化起來,使它變成一座美麗的花園……”從他的創作故事中可以領悟
到,對政策、歷史、現實的深入認識,對山鄉巨變的親身調研,對農村農
民的真摯情感,這些對《山鄉巨變》的成功創作缺一不可。這是因為
(  )
堅定理想信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①山鄉的自然風光具有一定的文化屬性
②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
③對農村農民的真摯情感具有非意識形態性質
④人民的生活和實踐是優秀文學作品的創作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周立波對政策、歷史、現實的深入認識,對山鄉巨變的親身調
研,對農村農民的真摯情感,是《山鄉巨變》成功創作的重要因素→
表明《山鄉巨變》是對特定時代的反映→進一步說明每一部文學作品
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②正確。《山鄉巨變》的成功在于作者深入農
村進行親身調研,這說明人民的生活和實踐是優秀文學作品的創作源
泉,④正確。純粹自然的現象不是文化現象,所以山鄉的自然風光不
具有文化屬性,①錯誤。《山鄉巨變》描寫了對農村農民的真摯情
感,具有意識形態性質,③錯誤。
(2024·廣西高考10題)火爆全網的“鄉村超級碗”是以歌隊為參賽
主體的村歌競演活動。農村群眾以田野為舞臺,為傳統村歌加入了流行時
尚元素,抒發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活動融通鄉村文化資源,采用“直播+
村歌+競演+娛樂+文旅”的新方式,促進了城鄉資源聯動,帶動了當地
經濟發展。“鄉村超級碗”這一活動(  )
①開發了鄉村文化資源,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
②增強了鄉村文化認同感,以文化發展推動了文化交融
③創新鄉村文化傳播方式,堅持以流行時尚為創作導向
④激活鄉村文化內生動力,展現了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農村群眾以田野為舞臺,為傳統村歌加入了流行時尚元素,采用
“直播+村歌+競演+娛樂+文旅”的新方式,開發了鄉村文化資源,為
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①符合題意。這一活動促進了城鄉資源聯動,推
動了鄉村文化的發展,“以文化發展推動了文化交融”說法與題意不符,
②排除。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③說法錯誤。“鄉村超級碗”
為傳統村歌加入了流行時尚元素,抒發了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促進了城鄉
資源聯動,可見這一活動展現了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有利于激活鄉村文
化內生動力,④符合題意。
(2024·天津高考11題)人工智能正在進入我們的生活,未來將會帶
來更深刻的變革。當代舞劇《深AI你》以人工智能為主題,運用機器人、
高科技屏幕等科技元素,從未來新“生態”視角思考人與人工智能的關
系。該劇在全國巡演,好評如潮。這表明(  )
A. 當代文藝作品的創新依賴于現代科技的發展
B. 文藝的繁榮發展能夠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C.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能夠促進更多優秀文藝作品的產生
D. 文藝作品緊跟時代步伐、反映時代問題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立足時代之基 回答時代問題

解析: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現代科技的發展有利于文
藝作品的創新,但并不是依賴作用,A說法錯誤。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可以
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B說法錯誤。材料未涉及文化產業對優秀文
藝作品的促進作用,并且文化產業有好有壞,不一定產生促進作用,C排
除。人工智能正在進入我們的生活,當代舞劇《深AI你》以人工智能為主
題,在全國巡演,好評如潮,這表明文藝作品緊跟時代步伐、反映時代問
題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D符合題意。
(2024·廣東高考3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歷來具有深厚
的天下情懷,當代中國文藝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類。”“廣大文藝
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步伐,展現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
中國人民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
神氣象。”以上重要論述表明(  )
①堅定文化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②習近平文化思想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③面向世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根本方向
融通不同資源 實現綜合創新
④文藝創作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相統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①錯誤。堅持
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根本方向,
③錯誤。當代中國文藝要把目光投向世界和人類,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在緊
跟時代步伐中,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表明了習近平文化
思想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也反映了文藝創作要堅持不忘本
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相統一,②④正確。
真題利用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
述對文藝工作者有何啟示。
提示: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
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②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
實踐,深入生活、聚焦現實進行文藝創作,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③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
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④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
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易錯點一 混淆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
1.某部電視劇憑借其獨特的敘事風格和濃郁的上海風情,成功吸引了大
量觀眾的目光。隨著該劇的播出,人們對上海的城市地理及人文歷史的關
注度不斷攀升,從城市街道到影視基地,從美食店到美術館……眾多市民
和游客沉浸式“打卡”,掀起上海文旅的新熱潮。這表明(  )
①人民群眾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 ②該部電視劇作品積淀著
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文與旅
相伴,旅因文而興 ④維護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
的根本目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解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②錯誤。維護好人民
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不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④錯誤。
易錯提醒
  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
眾的思想道德素質,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
易錯點二 不能區分“不忘本來”“吸收外來”和“面向未來”
2.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
理論成果指導文化改革與發展,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
來”,創造“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下列
文化建設措施能體現“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是(  )
①吸收外來——學習、借鑒先進的外來文化 ②吸收外來——更加主
動地學習、借鑒、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精髓 ③不忘本來——認同、
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④面向未來——堅持以人為本,構建
人類命運共同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吸收外來,更加主動地學習、借鑒、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精髓,①錯誤,②正確。不忘本來,認同、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③正確。面向未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鼓勵創新精神的重要體現。堅持以人為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創新精神無關,與面向未來不對應,④不符合題意。
易錯提醒
注意“不忘本來”“吸收外來”和“面向未來”的側重點不同
(1)堅持“不忘本來”,強調不忘初心,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動中華
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傳統,發展社
會主義先進文化。
(2)堅持“吸收外來”,強調放眼世界、兼收并蓄,吸收借鑒國外優秀
文明成果,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以此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
(3)堅持“面向未來”,強調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發展
前景,準確判斷世界文明發展趨勢,傳承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
慧、氣度、神韻,同時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不斷推進中華文化創
新發展。
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
知識點三
1.建設文化強國
意識 形態 要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建設具有強大凝
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
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
化主體性,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
落后文化,堅決抵制、依法取締腐朽文化
價值 引領 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
力,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
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
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
社會文明 要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要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弘揚時代新風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文化產品的質量
文化傳播 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讓國外民眾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
點撥
道德的含義、特征和作用(P119“相關鏈接”)
含義 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是依靠社會輿論以及人們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來起作用的精神力量
實質 道德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
特征 道德具有歷史性,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道德具有繼承性,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重要影響
作用 通過道德,可以感受社會關系的脈動,識別社會發展方向,確定自身生存發展與社會、自然的關系,并形成自己關于責任和義務的觀念,確立起道德理想,自覺揚善抑惡、明辨榮辱
2.堅定文化自信
重要性 ①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③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底氣 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
基礎 我們要繼續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

容 ①文化自信不是僅對中國歷史發展某一階段優秀文化的自信,而是對全部中華優秀文化的自信。②我們要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③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
(2024·新課標卷19題)2016年以來,我國已在亞洲、歐洲和非洲建
有20多家“魯班工坊”。“魯班工坊”系統推廣中國職業教育的成功經
驗,創新開發了百余個國際化標準,開展了千余人次參加的海外教師研修
項目,培養了一大批本土化技術技能型人才。如今,“魯班工坊”已成為
我國職業教育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創辦“魯班工坊”(  )
①超越了我國職業教育的既有模式
建設文化強國
②是我國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生動實踐
③增強了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認同和影響
④是我國從教育大國躍升到教育強國的重要標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魯班工坊”系統推廣中國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培養了一大批
本土化技術技能型人才,這些成就能夠說明創辦“魯班工坊”是我國推進
教育強國建設的生動實踐,②符合題意。“魯班工坊”已成為我國職業教
育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這說明創辦“魯班工坊”能夠增強我國職業
教育的國際認同和影響,③符合題意。“魯班工坊”只是在向國外系統推
廣我國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其并未超越我國職業教育的既有模式,①不
選。“從教育大國躍升到教育強國的重要標志”夸大了創辦“魯班工坊”
的作用,④不選。
(2024·福建高考9題)2023年全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達739.94億
元,創歷史新高。大型演出熱度不斷走高,演藝新業態層出不窮;數字技
術賦能場景應用,極大提升了觀眾的交互感和現場體驗感;旅游景點、城
市街區推出“演出+”,民眾綜合消費潛力充分釋放。這些現象說明
(  )
①推進文化事業建設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
②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③演出規模的擴大促進了文化產業發展
④文化資源供給能力的增強帶動文化市場繁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文化事業以社會效益為首要目標,不是以市場為導向,①錯誤。數
字技術賦能場景應用,極大提升了觀眾的交互感和現場體驗感,表明人民
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②正確。演出規模的擴大是文化產業
發展的具體表現,而不是促進因素,③排除。演藝新業態層出不窮,旅游
景點、城市街區推出“演出+”,民眾綜合消費潛力充分釋放,表明文化
資源供給能力的增強帶動文化市場繁榮,④正確。
真題利用
  第④項如果改為有利于推動我國從教育大國發展為教育強國,則
入選。
(2023·福建高考8題)佾舞源于周朝禮樂,成于祭孔樂舞,是集詩、
禮、樂于一體的國禮舞蹈,蘊含著中正和諧、倫常有序的儒家精神,可以
讓人謙和有禮。近年來,福建省F市深入研究佾舞的禮儀內涵、佾禮規
制、舞蹈動作和道具使用,整理相關的圖譜畫冊和樂理典籍,并在此基礎
上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佾舞申遺的意義在于(  )
①恢復傳統儒家文化,構建和諧社會
②提供精神指引,提高道德實踐能力
③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文化底蘊
堅定文化自信
④展示中華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傳統儒家文化存在糟粕,不能全部恢復傳統儒家文化,①說法錯
誤。文化為人們提供精神指引,佾舞中蘊含的儒家人文精神能為人們提供
精神指引,但佾舞申遺并不能提供精神指引、提高人的道德實踐能力,而
是有利于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文化底蘊,也有利于展示中華文化魅
力,增強文化自信,②不符合題意,③④符合題意。
易錯點一 混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1.(2025·江西南昌月考)2024年7月,“夢西塘·船說”國風夜游旅游項
目首次亮相西塘古鎮。在“夢西塘·船說”的夜游中,你可以看到胥塘源啟
的古老傳說、平川繁花的絢爛景色、西塘夜肆的燈火輝煌……仿佛自己變
成了一位江南水鄉的“穿越者”,在每一幅畫卷中暢游。假如你參加了
“夢西塘·船說”國風夜游,你可以感受到(  )
①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③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文化才有旺盛生命力
④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以傳統文化為依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假如你參加了“夢西塘·船說”國風夜游,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
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
力,①③符合題意。材料中的“夢西塘·船說”國風夜游旅游項目是文化產
業,不是文化事業,②不選。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需要以中華優秀傳統
文化為依托,④錯誤。
類別 文化事業 文化產業
區別 資金來源 政府扶持、社會贊助 面向市場,依法經營,自我積累,自我發展
特征和本質 創造性和公益性,不以營利為目的 消遣性、娛樂性和營利性
范疇 主要包括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 主要包括演出業、影視業、音像業、文化娛樂業、文化旅游業、網絡文化業、圖書報刊業、文物和藝術品業、藝術培訓業等
作用 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 繁榮文化市場,著力于通過文化產業所提供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滿足公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拓展
區分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
聯 系 ①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同屬于文化建設的范疇,同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②文化事業是文化產業之源,文化產業是文化事業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如果沒有文化事業的發展與繁榮,文化產業就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土壤。③它們的存在價值都體現在創造、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先進文化上。④它們的終極目標都是服務社會,都要重視社會效益
易錯點二 不能準確理解文化自信的基礎
2.近年來,福建省三明市借助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契機,借助科技手
段,在紅色場館運用創新展陳方式講述長征故事。在此基礎上,串聯全市
重要景區、紅色村鎮和紅色場館,推出紅色旅游研學精品線路,打造長征
精神教育培訓品牌,講好新時代長征故事。上述舉措有利于(  )
①弘揚長征精神,打造賡續紅色血脈的精神家園
②弘揚革命文化,助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③發展文化產業,不斷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
④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借助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契機,打造長征精神
教育培訓品牌,講好新時代長征故事,有利于弘揚長征精神,弘揚革命文
化,打造賡續紅色血脈的精神家園,助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①②符
合題意。發展文化產業,不是文化自信的基礎,③說法錯誤。長征文化屬
于革命文化,不是傳統文化,④說法錯誤。
易錯提醒
  經濟是基礎,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我們要繼續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
濟,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
講好文化故事 彰顯文化自信
熱點探究
儲備答題資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
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材料一 廣東紅色資源燦若星河。①作為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之
一,廣東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和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全省共有4 000余處
紅色遺址散落在各地。這里刻下了無數革命印跡,從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州
起義的英雄壯舉,到紅軍長征在南粵大地播下的革命火種,從中共三大在
廣州的勝利召開,到珠江兩岸涌起改革春潮,近百年間留下的數不勝數的
紅色資源鑄就了中央蘇區紅色土地、粵北紅色堡壘、東江縱隊抗戰、愛國
名人僑鄉等紅色基地。②這些優質的資源是生動鮮活的精神教材,也是硬核有料的信仰載體。③立足這片沃土,傳承紅色基因,關鍵就在于講好紅色故事,發揮出紅色文化實實在在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要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材料二 近年來,甘肅省著力推動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取得實
效:開展炳靈寺石窟等10余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修繕工程,加強館藏
文物保護修復,有效改善了黃河文物的保存狀況;④推動黃河文化與大數
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深度融合,實施馬家窯遺址等10處史前文化
遺址公園建設和永泰城址等34處黃河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⑤致力于打造
黃河文藝精品創作演出,創排反映黃河文化的精品劇目和大型綜藝節目,
舉辦系列惠民精品演出,打造豐盛的黃河文化盛宴;⑥致力于打響黃河旅
游主題形象品牌,著力打響“天下黃河第一彎”等黃河旅游主題品牌。
信息點 對接知識
① 革命文化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
② 文化需要物質載體,紅色故事承載著紅色文化
③ 建設文化強國,要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堅定理想信念
④ 促進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⑤ 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文化產品質量
⑥ 堅定文化自信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具體內容: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
代中國實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
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
(2)指導思想: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3)發展方向: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4)使命任務: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
任務。
(5)發展方針: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
家爭鳴。
(6)文化傳承: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
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7)制度保障: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堅持馬
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
(8)發展主體: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培育形成規模
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更好構筑中國
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9)加強領導:加強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
導權。
(10)重要內容: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全社會思想
道德建設,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為人
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1.結合材料一,運用文化的知識,說明講好紅色故事對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價值。
提示:①紅色故事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黨和人民英勇奮斗
的光榮歷史,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②紅色故事承載著紅色文化,傳承
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底蘊,發揮鑄魂育人的
功能。③講好紅色故事有利于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熱
情、振奮民族精神,為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了重要載體
和生動教材。④講好紅色故事有利于堅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為培育時代新人提供重
要的精神動力。
2.結合材料二,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知識,說明甘肅省是如何保護、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的。
提示:①開展黃河文物保護、修繕和修復,延續黃河文化歷史根脈。②推
動黃河文化與新技術深度融合,弘揚黃河文化時代價值,促進黃河文化創
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③舉辦系列惠民精品演出,講好黃河故事,滿足
群眾精神文化需求。④打響旅游主題形象品牌,傳播黃河文化,彰顯文化
自信。
 (2025·八省聯考晉陜青寧卷)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黃河萬里,奔流激蕩,孕育了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要保護弘揚黃河文化,傳承好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
近年來,沿黃省區結合自身特點,協力譜寫新時代黃河文化建設新篇
章。青海守護“中華水塔”,打造“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的文化符號;
寧夏著力加強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建設引黃古灌區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展示
中心等標志性工程;陜西、山西兩省創設黃河文化保護展示傳承廊道,共
同組建“黃河壺口瀑布景區高質量發展委員會”,寫就新時代的“秦晉之
好”;河南、山東等地運用數字技術展示黃河文化變遷史,以新看點和新
體驗帶動文旅產業的發展……
隨著黃河文化建設的持續推進,人民群眾有了更多機會近距離感受黃
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黃河流域這片古老的土地也獲得了新的經濟活力和社
會發展動力,黃河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分析黃河文化為什么能
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答案:①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優秀文化促進經濟、政治的發
展,推動黃河流域煥發經濟政治新活力。
②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用各種新手段來激活黃
河文化,譜寫黃河文化建設新篇章。
③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相結合,既要建設黃河文化展示性工程,打造
文化符號,又要注重相關文旅產業的發展,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
重提升。
④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人民參與到黃河文化的保護與建
設中,激發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
解析:從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文化強國等角度來分析作答。
課時跟蹤檢測
一、選擇題
1.(2024·遼寧沈陽三模)近年來,遼寧利用紅色旅游景區、革命紀念
館、博物館等紅色資源,推出“致敬最可愛的人之旅”——抗美援朝戰爭
線路,“弘揚抗戰精神之旅”——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線路等10條精品紅色
旅游路線,紅色文化不斷入腦入心。開發紅色旅游線路是基于(  )
①紅色文化凝結著紅色基因,成為建設現代化強國的行動指南
②紅色資源作為鮮活的教材,記載著遼寧人民抗擊侵略的歷程
③紅色遺址是歷史回響,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文化載體
④紅色旅游寓教于游,是革命傳統教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的大課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行動指南,①錯誤。遼寧利用紅色旅游景區、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等紅色資源,推出10條精品紅色旅游路線,開發紅色旅游線路是基于紅色資源作為鮮活的教材,記載著遼寧人民抗擊侵略的歷程,也是基于紅色旅游寓教于游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社會大課堂,②④正確。紅色遺址是與中國革命相關的載體,不是建設和改革的載體,③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2024·湖南岳陽二模)倡導“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將共產主義信
仰、社會主義信念與中華民族千年理想有機結合;倡導“講信修睦、親仁
善鄰”,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協和萬邦的和合智慧有機結合……經由
“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經由“結
合”而形成的新文化(  )
①積淀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 ②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③賦予
馬克思主義新的鮮活力量 ④使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充分體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將共產主義信仰、社會主義信念與中華民族千年理想有機結
合,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協和萬邦的和合智慧有機結合,經由“結
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
鮮活力量,①③符合題意。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實踐,②說法錯誤。材料與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無關,且新文化
也不是使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體現的因素,④說法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①扶危濟困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
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3.從“己欲利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
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適己而忘人者,人之所棄;克己而立人
者,眾之所戴”,到今天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講信修睦、天下
大同”的價值理念一直都是中華文明的堅固瑰麗基石。以此可見(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講仁愛、重民本、守誠
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①說法錯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植
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④說法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①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②社會生活的本質是實踐的,文化發展要立足社會實踐
③不忘本來,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④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4.(2024·山東模擬)毛澤東同志說:“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到
群眾中去,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
斗爭中去。”習近平總書記說:“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
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上述材料共同體
現了(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材料沒有強調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
果,①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了文藝創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體現了
社會生活的本質是實踐的,文化發展要立足社會實踐,人民的生活是一切
文化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②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
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③不符合題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2025·江蘇泰州月考)2024年8月,一部西游題材的游戲迅速走紅,榮登熱玩榜首,并在全球多個平臺的游戲熱銷榜上奪冠,打破了歐美游戲該領域的長期主導地位,成為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新動力。它不僅展示中國深厚文化底蘊,也促使更多海外人士開始接觸并學習《西游記》原著其背后的文化知識,進一步彰顯了中國文化的自信和國際影響力。這啟示我們要(  )

①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整合科技創新資源
②立足時代之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
③以新質生產力來推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④以人民為中心,豐富高品質文化產品供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材料強調某西游題材的游戲對外傳播,未涉及面向世界、博采
眾長,也未涉及加強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①②排除。某西游題材的游戲
迅速走紅,榮登熱玩榜首,并在全球多個平臺的游戲熱銷榜上奪冠,打破
了歐美游戲在該領域的長期主導地位,啟示要以新質生產力來推進中華傳
統文化的傳承,③正確。它不僅展示了中國深厚文化底蘊,也促使更多海
外人士開始接觸并學習《西游記》原著及其背后的文化知識,進一步彰顯
了中國文化的自信和國際影響力,啟示要以人民為中心,豐富高品質文化
產品供給,④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2024·海南模擬)寓意吉祥的仙鶴與蒼勁的松樹相映生輝,扇子舞、
絲綢舞、瓷器舞各具特色……在阿聯酋2024年阿布扎比國際藝術節上,中
國的賀歲芭蕾舞劇《過年》既包含了經典芭蕾舞的元素,融合了眾多中國
傳統舞蹈和戲曲的精華,為阿聯酋觀眾送上美好的祝福,引發阿聯酋觀眾
熱烈反響。由此可知(  )

①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核心
②融通各種資源是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
③要批判地看待外來文化中的優秀成果
④文化交流能夠增進不同民族間的理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
民族文化的核心,①錯誤。材料中沒有體現要批判地看待外來文化中的優
秀成果,③不符合題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2025·江蘇揚州月考)中法合作之作《巴黎2024年奧運會徽寶》由上
下兩方玉璽構成,上方玉璽造型以乾隆皇帝欽定“二十五方”玉璽之一的
“敕正萬民之寶”為原型,底部印文為中國奧委會會徽;下方玉璽以法國
地標性建筑凱旋門為設計原型,正面拱門內雕刻巴黎奧運會會徽,背面雕
刻2024,底部印文為巴黎奧運會會徽,一經面世,備受歡迎。該作品的成
功得益于(  )
①豐富文化內涵,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科技融合
②融通不同資源,融匯了不同文化特質的中西方文化
③加強交流互鑒,掀起中法兩國人文交流合作新高潮
④立足社會實踐,符合和平、友誼和進步的時代追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材料未涉及豐富文化內涵,①不符合題意。中法合作之作《巴
黎2024年奧運會徽寶》創作立足社會實踐,融通古今中外不同文化資源,
符合人類對和平、友誼和進步的時代共同追求,②④符合題意。題肢強調
的是作品創作帶來的文化意義,設問強調的是原因,③不符合題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2025·江蘇南通月考)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隆重表
彰為新中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弘揚民族精神和時
代精神,根據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的決
定,授予王永志等4人“共和國勛章”,授予迪爾瑪·羅塞芙“友誼勛
章”,授予王小謨等10人國家榮譽稱號。此次表彰活動的深遠意義在于
(  )
①引領人們見賢思齊,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②發展先進文化,提高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水平
③以功勛模范為榜樣,匯聚共襄強國盛舉磅礴力量
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文化自信的根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此次表彰功勛模范人物活動,有利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
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有利于引領人們見賢思齊,涵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功勛模范為榜樣,匯聚共襄強國盛舉磅礴力量,
①③符合題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2025·湖南益陽質檢)2024年7月27日,我國“北京中軸線”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該遺產的構成要素涵蓋了古代皇家宮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設施、國家禮儀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遺五種不同類型的歷史遺存,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對稱的景觀韻律與壯美秩序,是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發展至成熟階段的典范之作。北京中軸申遺成功有利于(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①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增強文化自信 ②傳承北京老城歷史文脈,固守中
華傳統文化 ③超越歷史條件,展現大國首都時代風貌 ④展示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價值,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有利于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增強文化自
信,展示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價值,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①④說法正
確。我們要辯證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是“固守中
華傳統文化”,②說法錯誤。歷史條件不能超越,③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2025·八省聯考四川卷)2024年9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
步加強中小學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的通知》。加強規范漢字書寫教育,旨在
讓學生掌握漢字書寫規則,了解漢字構形與字體演變規律,理解漢字的形
體意義與歷史傳承,使學漢字、寫漢字、懂漢字、愛漢字貫穿基礎教育始
終。此舉有助于學生(  )
①勇于創新漢字書寫風格 ②深刻理解中華文化內涵 
③批判繼承中華傳統文化 ④追本溯源,提升文化自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規范漢字書寫教育側重于讓學生遵循漢字書寫規則、了解漢字
的構形、演變規律等基礎知識,而不是創新漢字書寫風格,①不符合題
意。通過讓學生了解漢字構形與字體演變規律,理解漢字的形體意義與歷
史傳承等,能夠使學生深刻理解中華文化內涵,②符合題意。加強規范漢
字書寫教育主要是從正面讓學生學習和理解漢字相關知識,沒有體現批判
繼承,③不符合題意。學生學漢字、寫漢字、懂漢字、愛漢字,能夠追本
溯源,深入了解漢字背后的文化,提升文化自信,④符合題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非選擇題
11.(2025·江西九師聯盟聯考)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近年來,一批肩負著文化傳承與發展使命的公共空間如雨后春筍般出
現,其中不乏備受矚目的“網紅打卡地”。但是,“網紅”會“過氣”,
“打卡”會“一陣風”,新鮮勁一過,訪客寥寥的“新館效應”似乎成了
很多地方公共文化空間難以突破的魔咒。從著眼于公共文化空間破題,各
地在省市、城鎮、社區等不同層面用公益性場所、經營性產業等形式,把
文化的氛圍感“拉滿”。在上海,通過發掘“美”“好”“新”的典范案
例創建全國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推動公共文化空間向“品質高、美感強、
體驗好”躍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在云南,西南聯大先鋒書店根據空間布局,將圖書閱讀、休閑服務、文化
活動等功能融入,激活西南聯大精神誕生地的旅游資源,促進南湖歷史文
化街區項目建設,使之成為全新的公共文化客廳;在福建,活化利用優秀
歷史建筑正成為一種自覺,創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使得非遺
展陳與歷史建筑相映生輝、相得益彰。
結合材料,運用建設文化強國的知識,總結各地突破地方公共文化空間魔
咒的先進經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①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各地在省市、城鎮、社區等不
同層面用公益性場所、經營性產業等形式,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發展
現代文化產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文化產品的質量。②要弘揚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依托本地區歷史文化資源,
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將圖書閱讀、休閑服務、文化活動等功能融入
全新的公共文化空間中。③要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
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各地采取創建全國最美公共文化空
間、激活西南聯大精神、活化利用優秀歷史建筑等舉措,大力拓展公共文
化空間,講好中國故事,弘揚時代新風,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積
蓄底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本題從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等方面分析作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演示完畢 感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流县| 饶平县| 宜昌市| 郓城县| 天水市| 盈江县| 五指山市| 建阳市| 工布江达县| 襄汾县| 巢湖市| 兖州市| 通州市| 西平县| 北辰区| 峨边| 乡城县| 连城县| 和静县| 黄冈市| 高碑店市| 马关县| 靖安县| 普定县| 迁西县| 平邑县| 宜昌市| 昆明市| 庄河市| 桐柏县| 石阡县| 怀柔区| 河津市| 宣武区| 噶尔县| 唐河县| 霍城县| 平乐县| 苗栗县| 颍上县| 深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