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2.恐龍的故事湘科版2017版新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第2單元第2課這三種恐龍復原模型分別叫什么?它們的化石分別對應哪一種?認識恐龍化石打開活動手冊第6頁,將恐龍化石與其對應的復原模型連線,并根據這些恐龍的特征,推測它們的生活習性。三角龍特點:最顯著的特征是它們的角和頸盾。它們的頭盾可長至超過1.5米。頭顱后方則是相對短的骨質頭盾。習性:草食性動物,以低高度植被為食。霸王龍特點:體型粗壯高大,它的后肢十分粗大強壯。習性:它是很兇猛的動物。劍龍特點:身軀龐大,四足行走。習性:屬于草食性動物,所吃的食物包括了苔蘚、蕨類、木賊、蘇鐵、松柏與一些果實。1.恐龍是已經( )的遠古生物,科學家們是研究恐龍( )所帶來的信息推斷其身體結構特征以及生活環境的。滅絕化石2.比較恐龍骨骼化石和恐龍復原模型,能發現其( )特征并判斷是( )動物。爬行身體結構3.根據恐龍化石形態結構特征,能推測其( )。生活習性恐龍化石的形成討論:恐龍化石是怎么怎么形成的呢?(1)閱讀教材第17-18頁。(2)討論:恐龍化石是骨骼還是已經石化了?它是怎樣被掩埋在地下,又是怎么暴露出來的?(3)小組交流,再班級交流。恐龍化石是怎么怎么形成的呢?恐龍化石的形成恐龍化石的形成過程:a.恐龍死亡后,在遭到食腐動物吞噬和自然力破壞之前被迅速掩埋起來。b.恐龍的肌肉等柔軟部分慢慢腐爛,只留下未腐爛的骨骼。c.在地質變化過程中,恐龍的骨骼本身被礦物質取代,骨骼中的空隙也被礦物質填充,使恐龍骨骼最終石化。d.含恐龍化石的巖層經過后期地殼運動,表層巖石被風化剝蝕,使化石暴露。恐龍化石的形成恐龍化石的形成過程:1.恐龍死亡后,在遭到( )動物吞噬和( )破壞之前被迅速掩埋起來。2.恐龍的肌肉等( )部分慢慢腐爛,只留下未腐爛的( )。3.在地質變化過程中,恐龍的骨骼本身被( )取代,骨骼中的空隙也被( )填充,使恐龍骨骼最終( )。4.含恐龍化石的巖層經過后期( )運動,表層巖石被( )剝蝕,使化石暴露。食腐自然力柔軟骨骼礦物質礦物質石化地殼風化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