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福建省廈門市2025屆高考地理第二次模擬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城鄉體系空間結構是在一定發展階段城鄉各種要素在空間范圍內的分布和聯結狀態,是城鄉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空間投影。周口市地處黃淮平原腹地,嶺、崗和坡、洼、口等微地貌廣泛發育,在地形崎嶇的地區以特定地形來命名的行政村名較多,在地形相對平坦的地區以地形來命名的行政村名較少。下表為周口市以地形命名的行政村數量,如圖示意周口市1990年最典型的城鄉用地分布特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川匯區 西華縣 扶溝縣 商水縣 沈丘縣 淮陽縣 太康縣 鹿邑縣 項城市 鄲城縣嶺 0 0 8 3 3 1 5 0 2 5崗 0 25 61 11 4 1 35 2 1 7坡 1 8 8 20 0 0 6 0 6 0注 0 2 3 2 10 6 11 3 4 8口 6 6 4 8 19 12 6 3 9 71.1990年,周口市城鄉體系呈現的空間結構為( )A.圈層模式 B.點軸模式 C.分散模式 D.多核心模式2.根據材料推測,周口市的地勢特征為( )A.東北高,西南低 B.東北低,西南高C.東南高,西北低 D.西北高,東南低3.合理利用城鄉空間對傳統農區發展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①縮小城鄉收入差距②加速人口向城市遷移③推動城鄉產業競爭④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圖1為某島嶼沿20°緯線的地形剖面和甲、乙兩地氣候統計圖,圖2為圖1島嶼的地形略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下列關于該島甲、乙兩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1月農業水熱條件差 B.乙地有明顯干濕兩季C.兩地7-12月降水量均逐月增加 D.兩地氣溫年較差均較小5.兩地緯度相同,但6-8月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大得多,關于其原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A.與東南季風有關 B.乙地海拔比甲地低C.乙地山坡迎暖濕信風 D.甲地深居內陸,乙地位于沿海艾爾瓦河位于美國西北邊陲,主干流長72km,流域面積約占奧林匹克國家公園的20%。位于該河流的艾爾瓦大壩、格林斯峽谷大壩分別建于1913年和1927年。大壩建成后,推動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但也影響了鮭魚溯河洄游的通道,破壞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該地納入美國國家電網系統后,在2012年和2013年先后拆除了這兩座大壩。下圖示意艾爾瓦河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修建艾爾瓦大壩的主要目的是( )A.發電 B.防洪 C.航運 D.灌溉7.兩座大壩運營后期,其經濟效益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庫區泥沙淤積嚴重 B.周邊區域用電量減少C.鮭魚的漁獲量減少 D.奧林匹克國家公園的修建8.艾爾瓦河原兩座大壩之間河段,在大壩拆除后( )A.河面寬度增加 B.地下水位上升 C.洪澇災害加劇 D.水體污染減輕氣候林線是指高海拔山地森林分布的上限,亞熱帶山地海拔達到2200-3600m時才可能發育氣候林線。但有調查發現,我國亞熱帶東段山地在海拔2000m以下的山頂部位也出現了林線景觀,因其成因與氣候林線不同,稱之為“假林線”。我國廣東M自然保護區內部分山頂或山脊處,分布有斑塊狀草地,林線海拔介于700-1200m,呈現出南坡低于北坡的特點。完成下面小題。9.“假林線”所在山地山頂部位的自然環境是( )A.植被低矮,草類少 B.山頂風大,云霧多C.土壤貧瘠,多凍土 D.氣候干燥,蒸發強10.廣東M自然保護區內的林線比氣候林線低的原因是其山地( )A.緯度低 B.距海近 C.海拔低 D.相對高差小11.M自然保護區南北坡在林線高度上存在差異,與之呈正相關的因素是( )A.太陽高度 B.大氣降水 C.土壤水分 D.日照時數2024年6月,上海機場集團確定將與南通市共建“上海第三機場”,此舉將對上海市及其周邊地區的航空運輸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盡管上海虹橋及浦東兩機場與“上海第三機場”的直線距離較遠,但隨著一系列交通設施的建設,未來三大機場之間的時間距離將大大縮短。下圖示意上海市三大機場的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南通市建設“上海第三機場”的主要區位優勢是( )A.城鎮化用地比例小,土地供應充足B.位于地勢較平緩的長江三角洲平原C.地處雨影區,臺風和暴雨天氣少見D.與上海市的兩座機場形成三足鼎立格局13.“上海第三機場”的建設與開通對南通市的有利影響有( )①增加人流、物流,吸引產業和人才遷入②促進臨空型經濟發展,增強城市競爭力③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疏散污染型企業④加強與上海市的聯系,受到的輻射帶動作用增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4.連接上海市與“上海第三機場”的交通應具備的特點是( )A.無縫銜接、高速化 B.大型化、立體化C.水陸轉換、便捷化 D.低碳環保、電動化福馬鐵路是連接福州站和馬尾港站的貨運鐵路,全長約24km,目前年貨運量不足百萬噸,運能富余。福州市政府計劃改造福馬鐵路,開行市域列車,沿線增設上洋、儒江等站點,服務市民出行。如圖示意福馬鐵路市域列車規劃站點。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利用福馬鐵路開行市域列車的主要優勢是( )A.既有鐵路改造成本低 B.既有站點貨運量大C.既有鐵路運營效益好 D.既有站點布局合理16.福馬鐵路沿線增設站點有利于( )①緩解交通壓力③豐富出行方式②提升城市等級④提高運行速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17.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21分)材料一 漢水發源于秦嶺南麓,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流域面積大,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表1 漢水流域不同河段和城市統計河段 上游區 中游區 下游區流域面積的占比 56% 25% 19%河床落差的占比 96% — —城市分布密度(個/萬km2) 2.13 4.23 4.53表2 漢水流域年水土保持量統計(t·km-2)2001年 2017年丹江口大壩上游 47萬 101萬丹江口大壩下游 15萬 31.5萬全流域 34萬 73.5萬材料二 漢水中下游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是我國重要的糧、棉、油基地。丹江口水庫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79億m3。調水前,漢水中下游地區人均和畝均水資源量偏低。材料三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年調水規模約130億m3,緩解了華北地區水資源緊張狀況,促進了該區工農業發展,保障了人們生活用水安全。(1)從徑流量大小、汛期、結冰期等方面,分析漢水的主要水文特征。(6分)(2)分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后,漢水中下游地區水資源數量的變化及其對該地區工農業生產、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6分)(3)水土保持是所有流域治理的重點之一,漢水流域治理的重點地區為漢水上游地區。據表1分析這一做法的依據。(4分)(4)不同的區域資源稟賦一般不同,區域發展必須加強與其他區域的聯系、發揮各自的區域優勢,求得共同發展。依據這一原則,評價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合理性。(5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黃河頭道拐-潼關區間(下左圖)是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區,得益于退耕還林政策,這里成為中國植被恢復最快的地區,黃河含沙量顯著下降。研究發現,枝葉繁茂林地保持水土能力特別強;頭道拐地區人工林地表層土壤含水量出現了異常(下右圖)。(1)從黃土高原地形特征角度說明流失土壤更多的原因。(4分)(2)統計發現圖示區域東南部森林植被恢復速度快于西北部,分析原因。(3分)(3)研究發現森林枝葉越繁茂,治理水土流失效果越好,對此進行解釋。(3分)(4)說明頭道拐地區人工林7、8月表層土壤含水量相較于其他月份很低的原因。(6分)1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據史籍記載,中國早在公元前2世紀的漢武帝時代,就通過航海實踐發現了南沙群島(下左圖)。唐、宋以來,中國人民已在南沙群島生活和從事捕撈等生產活動。1988年中國在永署醮建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海洋觀察站,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只提供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近年來,利用大型挖泥船將海底巖石攪碎,并將碎石和泥沙起吹填造地,建設永暑島。隨著礁盤上人工島的建設,其地下逐漸會形成“淡水透鏡體”(下右圖)。(1)說出永暑島建設前后陸地空間發生了哪些變化。(4分)(2)分析吹沙填海對當地出現淡水透鏡體的作用。(5分)(3)闡述永暑島的建設開發對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重要意義。(6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2.答案:D3.答案:D4.答案:D5.答案:C6.答案:A7.答案:A8.答案:D9.答案:B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D13.答案:D14.答案:A15.答案:A16.答案:A17.答案:(1)徑流量大:受夏季風影響,降雨量大;流域面積大。汛期集中在夏季:受夏季風影響,降水集中于夏季。無結冰期:漢水流域位于秦嶺以南,最冷月均溫高于0℃。(6分)(2)變化:漢水中下游地區水資源量減少(大約1/3)。影響:工業、農業水資源減少,用水更加緊張;中下游水質和水生態環境都會發生變化,生物多樣性可能會減少。(6分)(3)由表1可知漢水上游河床落差大,說明上游地區高差大,易發生水土流失;上游流域面積占整個流域面積的50%以上,應該注重水土保持。(4分)(4)漢水上游地區水資源充沛,但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調出水資源獲得經濟補償,有利于提高當地人們生活水平。調入的水資源緩解了華北地區水資源緊張狀況,保障了該區工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用水安全;改善了華北地區的生態環境。因此,該工程利大于弊,是合理的。(5分)18.答案:(1)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地形坡度陡﹐陡坡土壤在重力作用下容易下滑;陡坡水流速度快,搬運侵蝕強下滲少,地表徑流多,搬運侵蝕多。(4分)(2)東南部水熱條件更好,適合森林生長;東南部原有耕地多但破壞嚴重;受退耕還林政策影響植樹造林多。(3分)(3)森林枝葉越繁茂,攔截的雨水就越多;分層攔截讓水體沖擊力減弱;更利于雨水下滲。(3分)(4)雖然7、8月降水較多,但由于土壤前期缺水(7、8月前表層土壤水分下降),因此滲漏到深層土壤中的水分較多。隨著氣溫的回升,尤其是植被的旺盛生長,蒸騰量大增,從而導致土壤表層含水量低。(6分)19.答案:(1)隨著人工島的建設,永暑礁成為永暑島;采用吹沙造陸后,永暑島面積擴大,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寶貴的陸地空間。(4分)(2)大規模吹沙填海擴大了陸地面積,使大氣降水下滲增多;碎珊瑚和淺地表巖層砂石集中,有利于儲存地下水;砂石的集中堆砌減弱了海水滲入。(5分)(3)增加海洋國土面積,宣示國家海洋國土主權;加強我國對南海島礁及海域的有效管控,有利于保障我國南海安全;島上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物質運送和人員往來,進一步促進當地海洋資源的開發。(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