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2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課件(58張) 選擇性必修1 中圖版(2019)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2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課件(58張) 選擇性必修1 中圖版(2019)

資源簡介

(共58張PPT)
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1第一章
《地球的運動》
第二節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課標要求
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教學目標:
1 .理解晝夜更替、地方時、水平物體運動方向發生偏轉等地球自轉導致的地理意義的原因和實際應用。
2 .理解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規律和實際應用。
3 .理解四季更替和五帶劃分的依據及實際應用。
(一)晝夜更替
下圖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1、晝夜現象成因:
白晝
黑夜
一、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地球本身不發光
(2)地球是不透明球體
(3)太陽從一側照射地球,地球總是一半白晝,一半黑夜。
2、晝夜交替現象成因及意義:
夜半球
晝半球
地球是不透明球體
太陽照射
地球自轉運動
地球本身不發光
晝夜更替
(周期:1個太陽日即24小時)
(1)晨昏線:
也叫晨昏圈,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
晨昏線也叫晨昏圈,是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
晨昏線(圈)平面始終與太陽光線垂直 ;晨昏線永遠平分赤道;緯線圈被分割成晝弧和夜弧,反映晝長和夜長。
在緯線圈上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由夜進入晝為晨線(正在日出),由晝進入夜為昏線(正在日落)。
①晨昏線判斷方法:
②晨昏線意義:
從不同方向或側面觀測的晨昏線圖
(3)晝夜交替的周期及意義:
晝夜交替的周期為24小時,使得地面上白天增溫時不至于過分炎熱,夜晚冷卻時也不至于過分寒冷,從而保證了地球上有機體的生存和發展。
(2)晨昏線的運動
①年運動:
②日運動:
在極點和極圈間來回擺動
自東向西,15°/小時,與自轉相反。
在晴朗的天氣里,當我國領土最東端烏蘇里江(135°E)上迎來日出時,最西端帕米爾高原(73°E)上還是滿天星斗,這是為什么?
答案:根據晨昏線知識,靠東地點先經過晨線而日出,我國的最東端比最西端先見到太陽,大約早4個小時日出。
由于地球自轉,偏東的地方總比偏西的地方先見日出,時刻較早。因經度不同而不同的時刻,就是地方時。
1.地方時成因:
2.地方時分布規律:
同一經線上的各地地方時相同,不同經線上每向東15度,地方時早1小時,每向東1度,地方時早4分鐘。
(二)地方時
直射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2點,夜半球正中央地方時為0點(24點)。
①“經度差”計算: “同減異加”
兩地都在東經度或西經度時,經度差等于兩個度數直接相減;兩地一個在東經度,另一個在西經度時,兩地經度差等于兩個度數直接相加。
②“時差”計算:
經度差15°,地方時差1小時;經度差1°,地方時差4分鐘。
3、地方時計算
所求地的地方時=已知地的地方時±時差(4分鐘×經度差)
步驟:一定時(已知),二定向(畫圖),三定差(經度差),四定值(加減)
越向東,時間越早,地方時用“+”;向西用“-”。
③“加減”計算(東加西減):
例如:當60 E的地方時是9點時,120 W是幾點?
經度差為:180 ,時差12小時,所求地方時為:9-12=24+9-12=前一天21點。
計算結果 ≧24或< 0 怎么辦?結果加上或減去一天,時間減去或加上24小時。
例題:我國最東端約在135 E,最西端在73 E,當最東端的地方時是8點時,最西端的地方時是多少?
計算過程:經度差=135 E-73 E=62°,地方時差62×4=248分鐘=4小時8分鐘,所求地點在西,所以8-4:08=3:52。
4、時區與區時計算
(1)時區劃分:
①原因:地球上有多個地方時,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為了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一個既相對統一,又能保持一定地方性的時間系統,國際采用統一標準劃分時區,分區計時的方法。每個時區使用中央經線地方時作為區時。
②劃分方法:
經度每15°劃為一個時區,全球共分24個時區。相鄰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1小時。
東12區與西12區均為半時區,統稱東西12區。180度經線以西為東12區,以東為西12區。
中央經線剛好都是15的整數倍。即中央經線度數=時區數X15°。
已知經線度數求時區:經度/15°=整數+余數
①余數>7.5°則時區=整數+1 ②余數<7.5°則=整數
(2)標準時間:
①北京時間:
我國把首都北京所在的 東8區的區時作為全國統一使用的時間,叫作北京時間,即東八區中央經線(東經120°)的地方時。
②國際標準時間(世界時間,也叫格林尼治時間):
是零時區(中時區)的區時, 0°經線(本初子午線)的地方時。
某地區時 = 已知地的區時±兩地時區差
(3)區時的計算:
例如:東10區15點,求西3區幾點?15點-(10+3)=2點。
③美國東部時間為西5區區時,西部時間為西8區區時。
加減方法和時區差求法與地方時相同。
5、飛行時間的計算
一架在北半球飛行的飛機,飛越165°E晨昏線上空時,當地地方時為8日19時。6小時后該飛機到達西六區的芝加哥,到達時芝加哥的區時是(  )
A.8日14時 B.9日2時 C.9日20時 D.8日8時
解答: 165°E為東11區中央經線,飛機位于165°E晨昏線上空時,兩地狀態如圖。
到達時芝加哥的區時是8日19時-(6+11)+6= 8日8時
6、日界線問題
自然日界線: 0時所在的經線;人為規定的日界線: 180°經線
一天從0點所在位置開始,當180°經線 為0點時,全球都是一個日期,當180°經線順著自轉方向離開0點位置時,新的一天開始,范圍逐漸增大,舊日期范圍減小,當180°經線再次回到0點位置時,舊日期結束,開始更新的一天。
(1)日界線概念:
日界線兩側日期差一天,過人為日界線時,東減西加;跨過自然日界線時,東加西減。
日界線兩側日期變化:
(2)日期范圍計算
例如:當180°經線 時間為5日12點時,5日經度范圍是什么?
方法一:此時0點經線為0 °經線 , 0°經線到180°經線正好一半,5日范圍占全球一半。
【方法一】
先求出0時所在經線,然后向東到180°為新的一天,余者為舊的一天。
【方法二】
計算出180°經線的地方時即為新的一天的時間范圍。折合成經度范圍即為所跨的經度范圍。新的一天占全球比例:180°地方時/24(0點到180度經線時間差為新一天范圍,除以24即比例)。
方法二: 180°經線地方時為12點,新一天跨12小時,經度范圍為180°。
(三)物體水平運動的方向發生偏轉
1.偏轉原因
地球的自轉使得除赤道外在地球表面上做水平運動的物體的運動方向發生偏轉。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由于物體運動的慣性,物體總是力圖保持原來運動方向和速度,導致實際運動方向發生偏轉,速度不變。
物體原水平運動方向
物體偏轉的方向
2、偏轉方向的判斷方法:
掌心朝上,四指表示物體運動方向,拇指表示物體偏轉方向。
左、右手定則:南半球左手北半球右手
3、地轉偏向力
促使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產生偏轉的力,只改變物體運動方向,不改變物體運動速度。
(1)含義:
(2)緯度分布規律:
赤道不偏轉,緯度越高偏向越明顯。
(3)實際地理意義:
①使地表水流向偏轉,沖刷河流一側,沉積另一側。
②使海水流向發生偏轉,形成一定洋流系統。
③使大氣運動方向發生偏轉,形成氣旋和反氣旋。
④使行駛的列車對一側鐵軌摩擦厲害。
如果在長江口南、北兩岸選一處地點建一個河港,你認為建在哪里比較合理?為什么?
建在南岸比較合理。因為長江為北半球的河流,河水自西向東流動,地轉偏向力使長江下游的河水向右偏,侵蝕南岸,南岸河水較深,因此利于港口建設。
答案:
(四)影響地球形狀
地球自轉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減小,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也從赤道向兩極遞減,使得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成為目前略扁的旋轉橢球體的形狀。
地球自轉使得赤道部分略鼓,兩極部分稍扁。
2022年6月,張先生在北京買了一套位于一樓的住房。經過半年的精心裝修,2022年12月末全家入住后,發現陽光全被前排樓房擋住了。他感到很困惑,那天看房時,陽光充足,怎么才過了幾個月,陽光就被擋住了呢?
問題引入:
(一)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1.基本概念
(1)太陽高度角與正午太陽高度:
太陽高度角是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一天中,太陽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現在正午,叫做正午太陽高度。
二、地球自轉與公轉共同作用產生的地理意義
一天之中,正午(地方時12:00時)時刻太陽高度角最大,日出和日落時刻太陽高度角為0°。
(3)太陽直射:
正午太陽高度角不一定是90 °,只有在有太陽直射點經過的情況下,正午太陽高度角才是90 °。
太陽直射是指太陽入射光線與觀測者所在地平面的夾角為90°。
太陽直射與斜射地面獲得太陽能量的區別:
(2)太陽高度日變化規律(自轉結果)
2.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以一年為周期)
(1)空間(緯度)變化規律。
分析方法:圍繞太陽直射點變化分析,太陽直射點為90°,同緯度正午太陽高度相同,全球由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緯度與直射點差幾度,正午太陽高度就小幾度。
①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南北半球相同緯度,正午太陽高度相同。
某地正午太陽高度= 90°-該地與直射點的緯度差。
②北半球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南北半球相同緯度,正午太陽高度不同,北半球大于南半球。
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為90°,南回歸線為90°-(23 °26ˊ+ 23 °26ˊ)=43 °08ˊ。南極圈為0 °,正午無太陽照射,即極夜。
③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南北半球相同緯度,南半球大于北半球,南回歸線為90°,北回歸線為43 °08ˊ。北極圈為0 °,即出現極夜現象。
(2)季節(時間)變化規律。
分析方法:先定住地點或地區范圍,根據直射點位置移動,即日期變化來分析。
我們分為五個地區來分析。
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距離直射點最近),冬至日達一年中最小值(距離直射點最遠)。冬至到夏至持續增大,夏至到冬至持續減小。
①北回歸線及以北地區(圖中A地為例)
簡單概括規律:一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數值持續增大或持續減小。
②赤道到北回歸線之間地區(以圖中B地為例):
在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間、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間出現兩次直射,直射時正午太陽高度角達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日達一年中最小值。
簡單概括規律:兩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數值變化從冬至到夏至先增大后減小,從夏至到冬至也是先增大后減小。
兩次最大值出現時間可以根據該地緯度和直射點每天大致移動0.26度,即4天移動1度來推算。例如20°N 某地,距離北回歸線大致差3.5°,合13天,直射日期距離6月22日差13天,包括6月22日-13天=6月9日和6月22日+13天=7月5日。
③赤道到南回歸線之間地區:
在北半球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間、冬至日到次年春分日之間出現兩次直射,直射時正午太陽高度角達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夏至日達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回歸線及以南地區:
北半球冬至日時正午太陽高度角達一年最大值,北半球夏至日時達一年中最小值。
簡單概括規律:兩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數值變化從冬至到夏至先增大后減小,從夏至到冬至也是先增大后減小。
簡單概括規律:一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數值持續增大或持續減小。
⑤赤道地區:
一年有兩次最大值(春分、秋分),兩次最小值(夏至、冬至)
(3)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幅度(等于直射點變化幅度):
①赤道上:赤道上為23°26′
②南北回歸線上: 46°52′
③赤道到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地區:23°26′到46°52′之間(即位于赤道和回歸線變化幅度之間,越靠近赤道越小。)
④南北極圈上:46°52′
⑤回歸線到極圈之間的溫帶地區:均為46°52′
⑥南北極點上:23°26′
⑦極圈到極點之間的寒帶地區:23°26′到46°52′之間。
(4)正午太陽高度的影響: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差異和變化,造成地球表面不同地區太陽輻射強度不同和同一地區太陽輻射的季節變化。
3.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
(1)確定地方時
某地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時,此時日影最短,當地的地方時是12時。
①低緯度熱帶地區:太陽高度大,年變化小,太陽輻射強度大,季節變化小,終年炎熱。
②回歸線到極圈之間的溫帶地區:太陽高度較大,年變化大,太陽輻射強度季節變化大,冬冷夏熱,四季分明。
③極圈到極點之間的寒帶地區:太陽高度小,年變化小,太陽輻射強度小,終年寒冷。
(3)判斷日影長短及方向
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長,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陽。
(4)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
①太陽能熱水器集熱管或集熱板與地面的傾角怎樣計算?
太陽能熱水器傾角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關系為:α= 90°- H
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太陽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太陽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2)確定房屋門窗的朝向
②不同緯度地區的太陽能熱水器傾角相同嗎?有什么規律?
③相同緯度地區不同季節的太陽能熱水器傾角相同嗎?為什么?有什么規律?
答案:不同。因為不同緯度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不同,為保證集熱板與太陽光線垂直,太陽能熱水器傾角就會不同。規律是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越小,熱水器傾角越大。
答案:不同。因為相同緯度不同季節,正午太陽高度不同,為保證集熱板與太陽光線垂直,太陽能熱水器傾角就會不同。規律是冬季比夏季正午太陽高度小,熱水器傾角大。
④從緯度、海拔高度、天氣等自然條件看,什么地方更適合使用太陽能熱水器?
答案:中低緯度地區,海拔高的地區,降水少晴天多的地區等。
(5)正午太陽高度與房間采光的關系
一般情況下,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照射到房間里的面積越小。夏季照射面積小,冬季照射面積大。高緯度比低緯度地區照射面積大。
(6)保證采光的最小樓間距和樓高
以北半球中高緯度為例:
只要保證冬至時,即正午太陽高度最小,影子最長時,北面樓房一樓不被南樓影子遮擋即可。
設南樓高度為h,該地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為H,則最小樓間距L為:
L = hcotH
課前問題回顧:
6月一樓有光照,12月沒有光照,原因是;
我國《物權法》規定:住宅間距離必須保證北面樓房底層窗臺面日照時間不少于1小時。
(1)“日照時間不少于1小時”的節氣指的是二分二至日中哪個節氣?( )
冬至
(2)按采光要求,下列四個城市同高樓房的間距最寬的是( )
A.廣州(23°N) B.上海(30°N)
C.北京(40°N) D.哈爾濱(45°N)
D
樓間距小,夏季太陽高度大,樓房影子短,可以得到陽光,冬季影子長,遮擋了陽光。
思考:
日期 1月22日 2月22日 3月22日 4月22日 5月22日 6月22日
日出 07:31 06:59 06:16 05:27 04:54 04:46
日落 17:21 17:58 18:28 18:59 19:28 19:46
日期 7月22日 8月22日 9月22日 10月22日 11月22日 12月22日
日出 05:03 05:32 06:01 06:31 07:06 07:32
日落 19:37 19:02 18:12 17:25 16:53 16:52
晝長
晝長
9:50
10:59
12:12
13:32
14:34
15
14:34
13:30
12:11
10:54
9:47
9:20
增加
減小
1月22日至12月22日期間,白晝時長先變長,再變短。
夏至日白晝時長最長,冬至日最短,春秋分時約為12小時。
探究引入:計算并總結北京白晝時長變化規律,并思考原因。
(二)晝夜長短的變化
復習導入:
(1)晝夜現象成因是什么?
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
(2)晝夜更替現象成因是什么?
由地球的自轉運動產生。
(3)那么晝夜長短的變化現象與什么有關呢?
由地球公轉與自轉共同作用下產生。地球公轉到不同位置時,即不同節氣時,光照狀況不同,晝夜長短不同。
春秋分時,三地均晝夜平分
夏至時,甲地出現極晝,乙地晝長夜短,丙地晝夜平分。
冬至時,甲地出現極夜,乙地晝短夜長,丙地晝夜平分。
赤道上全年晝夜平分。
1、晝夜長短分布——看“直射點位置”
太陽直射在哪個北半球(南/北)半球,哪個半球就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極點周圍出現極晝現象。另一個半球反之。
2、晝夜長短變化——看“直射點移動方向”
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就晝變長夜變短;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南半球就晝變長夜變短;且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晝漸長,夜漸短
晝漸短,夜漸長
北半球夏半年
晝大于夜
歸納北半球各地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北半球冬半年
晝漸長,夜漸短
晝漸短,夜漸長
太陽直射點北移
太陽直射點南移
太陽直射點北移
太陽直射點南移
晝小于夜
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
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
晨昏線的判讀方法
晨昏線春秋分與經線重合,二至日與緯線圈相切。
3、幾個做題相關規律
(1)數值相同規律:
①同一日期同一緯線上的點:晝夜長短相等、日出、日落時刻相等。(圖中A和B地)
②位于南北半球相同緯度數的兩地,一地的晝長等于另一地的夜長。 (圖中A和C地)
(2)數值遞增規律: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另一半球相反。
(3)數值對稱規律:
各地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相同。
①對稱于二至日的兩個日期(直射點緯度相同):
②對稱于赤道(春分或秋分)的兩個日期(直射點位于南北半球相同緯度)
如:夏至與冬至;立秋(或立夏)與立冬(或立春)。
某地一天晝長等于另一天夜長。
兩天日出時相對于正東方向對稱,即偏離正東方向的角度相同,即一天日出東南,一天日出東北;日落相對于正西方向對稱,一天日落西南,一天日落西北。
(4)變幅規律:
赤道處全年晝夜平分,緯度越高變幅越大。白晝變化從0—24小時。
(5)極晝、極夜規律:
某天極晝(極夜)的起始緯度=90°-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緯度越高,極晝(極夜)出現的天數越多。
春秋分日后,從兩極開始出現極晝和極夜,二至日范圍最大,其余時間極晝范圍:(90°-太陽直射點的緯度)—90° 。
(6)晝夜長短計算:
①根據晝(夜)弧所跨經度的長度計算
②根據日出、日落時間(地方時)計算
晝長=上午時長(12-日出時間)×2=下午時長(日落時間-12)×2
夜長=上半夜時長(24-日落時間)×2=下半夜時長(0點到日出時間)×2
(7)日出、日落太陽的方位
①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即太陽直射北半球時:
除了極晝極夜地區外,全球各地均為東北日出,西北日落。
北半球晨昏線上緯度最高點,正好出現極晝,正北日出,正北日落,正午太陽位于正南方。已經處于極晝地區,太陽有升降,但不落到地平面以下。北極點不升落,只是在地面以上作圓周運動。太陽視運動方向與自轉相反。從北極上空看為順時針方向。
南半球晨昏線上緯度最高點正好出現極晝,正南日出,正南日落,正午在正北方,逆時針方向運動。非極晝區東南日出,西南日落。
③春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均是正東日出,正西日落。
④時間變化規律:同一地點日出、日落方位的變化同直射點的移動一致。
②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南半球:
例如:天津市從冬至到夏至,日出方位從東南,到正東,最后到東北,總體趨向是向北。
4、晝夜長短及變化的影響
晝夜長短的差異和變化導致地球表面不同地區接受太陽輻射的時間長短不同,某地一年中得到太陽輻射存在季節變化。
北京的秋
北京的春
北京的冬
北京的夏
問題引入:
導致下面現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這里反映的是北京的四季更替現象,直接原因是太陽輻射引起的氣溫變化,根本原因是太陽輻射為什么有季節變化?
(三)季節更替
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
季節更替
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自轉和公轉導致
黃赤交角的存在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季節變化
地球表面不同地區接受太陽輻射的季節變化
地球自轉和公轉導致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周年運動,導致同一緯度地區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從而導致季節更替。
2.不同緯度地區季節變化的差異
1 .四季更替的成因
(1)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地區:
一年中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不大,全年正午太陽高度角都較大,全年炎熱,季節更替現象不明顯。
(2)極地附近的高緯度地區 :
晝夜長短變化最大,南北極圈內有極晝和極夜現象,且全年正午太陽高度角都很小,季節變化幅度也小,全年寒冷,季節更替現象也不明顯。
(3)中緯度溫帶地區
一年中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都很大,四季更替明顯。
3.季節劃分
夏季是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大的季節;冬季是一年內白晝最短、太陽高度角最小的季節;春、秋是冬夏的過渡季節。
(1)歐美國家的季節劃分: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為四季的起點。
(2)我國傳統的季節劃分:
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的起點。
(3)氣候統計的季節劃分:
3.4.5為春季,6.7.8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四)五帶的劃分
自轉和公轉導致黃赤交角的存在
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緯度變化
地球表面不同地區接受太陽輻射的緯度變化
五帶劃分
1、五帶成因
2、五帶的劃分
以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為界,劃分為五個熱量帶。特點如下圖
有太陽直射
無太陽直射
無太陽直射
有極晝極夜
有極晝極夜
無極晝極夜
(1)熱帶:
終年炎熱長夏無冬
(2)寒帶:
終年寒冷長冬無夏
(3)溫帶:
冬冷夏熱四季分明
黃赤交角變化帶來影響的分析方法
黃赤交角的大小變化帶來的影響,主要從直射點移動范圍的變化分析晝夜長短與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具體如下圖所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尔康县| 梅州市| 巴塘县| 临高县| 宣恩县| 盐津县| 延庆县| 泗阳县| 高清| 南木林县| 外汇| 龙州县| 萝北县| 逊克县| 陇川县| 兴安盟| 林芝县| 晋州市| 长岭县| 乳山市| 雷波县| 平昌县| 德阳市| 永川市| 米易县| 荔浦县| 会同县| 汨罗市| 杭锦后旗| 台湾省| 漯河市| 达拉特旗| 保定市| 英德市| 安国市| 永新县| 竹山县| 揭阳市| 鄱阳县| 日照市|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