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春學期期中考試高二地理試卷2025年5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太行山脈位于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之間,縱跨北京、河北、山西和河南4省(市),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400余千米。“太行八徑”即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來的8條咽喉通道,是三省邊界的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現今“太行八徑”已被公路、鐵路變成了通途,昔日的軍事關隘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據此完成下題。1.太行山作為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分界線( )①具有明確性特征 ②具有過渡性特征③大體與我國冬季 0℃ 等溫線分布一致 ④屬于自然形成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太行八徑”被公路、鐵路變成了通途,說明區域的界線( )A.先以屏障功能為主,后向聯系功能轉變 B.先以聯系功能為主,后向屏障功能轉變C.只具有屏障功能,阻抑區域相互滲透 D.只具有接觸功能,促進區域相互聯系琿春市地處中國東北邊陲,地處中、朝、俄三國交界的地帶,早期依靠旅游業和農業帶動發展。2012年國家批準設立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貿易)合作示范區,琿春積極推進和尋求國際海洋經濟合作,發展口岸經濟,通過扎魯比諾港,先后開通了中俄韓、中俄日等陸海聯運航線,右圖為琿春市地理位置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下列關于琿春市說法正確的是( )A.季風氣候顯著,臺風旱澇頻繁B.地形中間高,四周低C.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D.位于長白山上,海拔高,終年寒冷4.琿春市發展海洋經濟有利的社會經濟因素是( )A.港口直通外海 B.交通運輸費用低,交易成本低C.人才豐富,技術水平較高 D.開放程度較高下圖為我國東北地區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生命周期和資源儲量的關系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下列關于不同時期說法正確的是( )A.形成期城市發展速度最快 B.成長期資源儲量減少最慢C.成熟期產業發展漸遇困境 D.再生期產品以粗加工為主6.在再生期為了城市轉型成功,下列措施不正確的是( )A.加速培育新型產業 B.鼓勵人口大量遷出C.生態修復環境治理 D.完善政府公共服務下圖為我國某年貧困縣分布與生態脆弱區關系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下列關于我國貧困縣與生態脆弱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A.東部經濟地帶沒有貧困縣B.生態脆弱區均人口分布稀少C.生態脆弱區主要集中在三大自然區過渡地帶D.生態脆弱區易出現貧困縣與地形起伏大有關8.下列關于我國生態脆弱區的說法,正確的是( )A.過度放牧是甲地生態脆弱的主要原因B.退耕還林、發展立體農業是乙地改善生態脆弱現狀的重要手段C.年降水量少是丙地生態脆弱的主要原因D.全球氣候變化對丁地生態影響微弱近年來,為了更好地利用丹江口水庫豐富優質的水資源,出現了一種新的調水方式——丹江口水庫的水源搭上“北煤南運”列車的返程空車,運至陜西、山西、內蒙古等沿線缺水城市。2023年12月5日,“丹水北運”列車首發,滿載著100個集裝箱共2150噸丹江水,駛向內蒙古鄂爾多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丹水北運”選擇鐵路運輸的主要原因是( )A.充分利用鐵路運力 B.運量大且成本低C.能夠保障水質安全 D.方便為沿線供水10.“丹水北運”利于沿線缺水城市( )A.緩解河湖水污染B.提供生活飲用水C.減輕土壤鹽堿化D.發展水產養殖業新安江發源于安徽,流經浙江,下游的千島湖(新安江水庫)是浙江省重要的飲用水源地。此前,由于上游地區經濟發展帶來的污染威脅,以及上下游在生態保護權責上的不明確,新安江水質保護面臨嚴峻挑戰。為實現“一江清水出新安”,浙皖兩省開啟深度協作。右圖為新安江水庫及周邊縣市區域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下列有關新安江水庫建設對周邊地區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A.休寧縣的農藥使用受限B.淳安縣高耗水產業發展C.建德市水體含沙量升高D.庫區調節徑流能力減弱12.為了更好地實現“一江清水出新安”,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大力發展工業,增加經濟收入 B.推進農業發展,保障產品供應C.對上游進行幫扶,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D.停止產業發展,全力恢復生態農業生態系統的養分(尤其是氮、磷)平衡狀態,是影響作物產量、土壤肥力以及地表水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太湖流域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宜興市、長興縣丘陵地區立體農業較為發達。20世紀80年代以來,太湖水質平均每十年下降一個等級,水體富營養化嚴重。下圖為太湖流域圖。據此完成下題。13.造成太湖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農業面源污染 B.重化工業發達C.氣候異常增加 D.洪災連年頻發14.太湖水質等級較低的位置及原因分別是( )A.東岸;降水集中,且多暴雨B.南岸;地勢低,排水不暢C.西岸;農業發達,地勢起伏相對較大D.北岸;緯度高,氣溫較低稻谷是我國65%以上人口的主糧,也是播種面積、總產量和單產水平最高的糧食作物。其中雙季稻的單位耕地面積年產量明顯高于單季稻,然而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出現雙季稻改種單季稻(“雙改單”)的季節性撂荒現象,一定程度上浪費了寶貴的優質耕地資源,甚至威脅到國家的糧食安全。據此完成下題。15.因“雙改單”導致水稻總產量損失最大的地區是( )A.東北地區 B.長江中下游地區C.黃淮地區 D.華南地區16.為減少耕地撂荒現象,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可著重( )①減免農業稅收 ②推廣機械耕作 ③調整農業結構 ④加快土地流轉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綜合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上海大都市圈以上海為核心,涵蓋蘇州、寧波、嘉興等8城市。嘉興市位于浙江省東北部,擁有國家級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下轄的烏鎮依托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優勢,形成互聯網經濟集聚區。近年來,通過與上海共建“張江長三角科技城”,聚焦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嘉興正加速融入都市圈。下圖示意上海大都市圈范圍。(1)從區域發展的視角,說明上海對嘉興的輻射作用。(4分)(2)說明嘉興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區位優勢。(8分)(3)說明上海大都市圈建設對上海自身發展的意義。(6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東亞沙塵天氣多發地之一。2024年11月28日,耗時46年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順利合龍。根據區域內水資源等自然條件的差異,政府采用了生物治沙、光伏治沙、工程治沙等多種方式進行“鎖邊”。其中光伏治沙主要在水資源條件相對匱乏、遠離綠洲的區域,通過在地表放置光伏發電板,板下種植耐旱植物,實現發電、增收、治沙三合一。在固沙阻沙的同時,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沙產業,助力惠民富民,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借鑒。左圖為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位置圖。右圖為塔克拉瑪干沙漠東北部某光伏生態治沙示范項目景觀。(1)簡述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建設難度大的原因。(4分)(2)與生物治沙相比,說明光伏治沙的優勢。(6分)(3)從生態、經濟、社會等方面,簡述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成功“合龍”的意義。(6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8分)銅川市是藥王孫思邈的故里,有著悠久的藥材種植歷史,自然環境獨特,土壤類型多樣,共有中藥材600多種。銅川市因煤而興、因煤而衰。在產業轉型過程中,該市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充分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積極培育并發展中藥材產業,使全市中藥材種植、加工、流通、研發、文化、服務全面發展,產值突破1 000億元。近年來,銅川市積極開展林下套種中藥材,借助中國孫思邈中醫藥文化節,進一步擴大藥王文化的對外影響力,讓中醫藥走向世界。下圖示意銅川及周邊地區。(1)簡析銅川市中藥材品種豐富的自然原因。(6分)(2)分析銅川市在產業轉型中選擇中藥材產業的原因。(6分)(3)說明銅川市產業轉型給我國資源型城市發展帶來的啟示。(6分)1 2 3 4 5 6 7 8 9 10D A C D C B C B A B11 12 13 14 15 16A C A C B D17.【答案】(18分)(1)依托交通網絡,促進上海和嘉興之間人流和物流;為嘉興提供資金、技術和信息支持;加強與嘉興產業分工合作。(或向嘉興轉移相關產業,共建“張江長三角科技城”,促進其產業升級)(4分)(2)嘉興靠近上海(或位于杭州和上海之間),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有鐵路公路連接上海和杭州);依托“張江長三角科技城”這一平臺,能充分利用上海相關技術;嘉興市汽車產業基礎好,產業配套完善(有國家級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下轄烏鎮,互聯網產業集聚。(8分)(3)加強區域聯系,擴大經濟腹地,增強輻射能力;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6分)18【答案】(16分)(1)沙漠面積廣大,鎖邊的工程量大;氣候干旱,鎖邊植物存活難度大;風沙大、多流動沙丘,鎖邊工程易被掩埋。(4分)(2)光伏治沙對水資源的依賴與消耗更小;光熱資源的利用效率更高;光伏板的遮蔭作用減少了地表水分的蒸發,有利于提高板下植物的存活率;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經濟效益更高。(6分)(3)生態:遏制沙漠擴張,減少沙塵天氣的發生,構建生態屏障;經濟:為農業生產提供了保障;發展相關產業,帶動了經濟多元化發展;社會:增加了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改善了當地人居環境質量。(6分)19.【答案】(18分)(1)地處渭河平原向北部的山地高原過渡地帶,地形復雜,地勢起伏比較大;夏半年光熱充足,降水量較大,且地區差異較大;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土壤類型多樣,適合多種中藥材生長。(6分)(2)中藥材資源豐富,品種多;種植中藥材歷史悠久,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發展中藥材產業有利于減輕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藥王”故里,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6分)(3)因地制宜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加大科技投入,打造新的主導產業;發展集群產業,獲得規模效應;挖掘地方文化,培育相關產業發展;發揮政府政策的引導作用。(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