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一章 不等式與不等式組11.1.2 不等式的性質第1課時本節內容是七年級下冊第十一章《不等式與不等式組》的核心基礎,承接學生已學的“等式性質”和“一元一次方程”,為后續學習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組及實際應用(如優化問題)奠定理論支撐;不等式性質是初中階段“代數推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數學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方式,探索不等式的三個性質:不等式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式子),不等號的方向不變;不等式兩邊乘(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不等式兩邊乘(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經歷思考,猜想,驗證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為后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七年級下冊的學生已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能熟練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具備初步的代數推理能力,在生活中有“天平平衡”“數量比較”等直觀經驗.本節課學習難點和易錯點有兩個:一是符號混淆:容易忽略乘除負數時不等號方向的變化,錯誤遷移等式性質;二是抽象理解障礙:部分學生對“不等式性質”的數學語言表述感到抽象,可結合數軸可視化輔助.通過類比、猜測、探究、驗證、歸納出不等式性質,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質,體會類比思想.2.能利用不等式的性質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培養應用意識;3.通過對不等式的性質的合作探究,增強學生團隊協作的意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重點: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質.難點:能利用不等式的性質解決數學問題復習回顧問題:什么是不等式?答:用符號“”“”或“”表示不等關系的式子,叫作不等式.問題: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答: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作不等式的解.問題: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 答: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集.問題:等式具有對稱性和傳遞性,不等式具有對稱性和傳遞性嗎?答:(1)交換不等式兩邊,不等號的方向改變:如果,那么.(2)不等關系可以傳遞:如果,,那么.問題: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等式性質有哪些?答:等式性質1:等式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式子)結果仍相等.若,則;等式性質2: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結果仍相等.若,則或.師:類比等式性質,猜想不等式是否也有類似性質?師生活動:教師提問,學生舉手回答.設計意圖:復習舊知,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尤其是關于等式的相關知識,帶著問題開始本節課的學習,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探究新知活動一:探究不等式的性質1問題:用“”或“”填空,并觀察不等號的方向是否改變,總結其中的規律:(1), , , ;(2), , , .答:(1) , ,,, .不等式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師追問:換一些其他的數,結論還成立嗎?把數換成式子,結論還成立嗎?(學生自行驗證,結論成立)師小結:不等式的性質1 不等式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式子),不等號的方向不變.符號語言:如果 a>b,那么 a±c>b±c;如果 a<b,那么 a±c<b±c;師生活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直接作答填空.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嘗試去探索,并展開討論,歸納出不等式性質1,讓學生們初步感知不等式的性質.經歷思考,猜想,驗證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二:探究不等式的性質2問題:用“”或“”填空,并觀察不等號的方向是否改變,總結其中的規律:(1), , .(2), , .答:(1), .(2), .不等式兩邊乘(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師:追問:換一些其他的正數,結論還成立嗎?(成立,學生自行驗證)師繼續追問:如果不等式兩邊乘0,結果又如何呢?相等.師總結:不等式的性質2 不等式兩邊乘(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符號語言:如果, 那么(或.如果, 那么(或.師生活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直接作答填空.然后小組討論,選代表回答問題,教師補充總結學生的結論.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嘗試去探索,并展開討論,歸納出不等式性質2,讓學生們初步感知不等式的性質2.活動三:探究不等式的性質3問題:用“”或“”填空,并觀察不等號的方向是否改變,總結其中的規律:(1), , .(2), , .答:(1) , ., .不等式兩邊乘 (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師追問:換一些其他的負數,結論還成立嗎?(學生自行驗證,成立)師總結:不等式的性質3不等式兩邊乘 (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符號語言:如果, 那么(或.如果, 那么(或.師生活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直接作答填空,然后小組討論,選代表回答問題,教師補充總結學生的結論.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嘗試去探索,并展開討論,歸納出不等式性質3,讓學生們初步感知不等式的性質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新知【教材例題】例 已知,比較下列兩個式子的大小,并說明依據.(1)與; (2) 與.答:解:(1)因為, 所以 (不等式的性質1).(2)因為, 所以 (不等式的性質3).師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解題過程,教師點評,規范格式.設計意圖:通過例題,讓學生加深對不等式的性質的理解并且能夠簡單運用.課堂練習1.已知,用 “”或 “”填空,并說明依據:(1) ; (2) ;(3) ; (4) ;(5) ; (6) .2.已知,利用不等式的性質寫出下列各式的取值范圍:(1) ; (2) ; (3) ; (4) .答:(1)因為 ,,;(2) 因為 ,所以,所以;(3),,;(4)因為,所以,所以,所以.師生活動:學生先獨立作答,再隨機選擇學生回答.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加強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培養應用意識,鍛煉運用能力和解題能力.【限時訓練】1.下列不等式變形正確的是( )A. 由,得 B. 由,得C. 由,得 D. 由,得答:D 2.若,則下列不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A. B. C. D.答:D 3.若m>n,且am<an,則a的取值應滿足條件( )A.a>0 B.a<0 C.a=0 D.a≥0答:B 4.已知實數,滿足,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 B. C. D.答:C5.某公園規定:身高超過1.2米的兒童需購全價票(30元),身高不超過1.2米的兒童享半價票.若小明身高h米,媽媽帶他和身高()米的表妹入園, 若小明需購全價票,表妹應購買什么票呢?用不等式性質說明.答:解:已知小明需購全價票,即 ;因為,所以 .師生活動:學生先獨立作答,再隨機選擇學生回答.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加強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培養應用意識,鍛煉運用能力和解題能力.課堂總結師生活動:教師和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講的內容.1.本節課你印象最深刻的知識點是什么?2.請你說一說不等式的性質是什么?設計意圖:通過歸納總結讓學生進一步熟悉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本節課通過對比“等式性質”引入新課,大部分學生能快速地理解不等式性質1、2,課堂提問反饋積極;然而,部分學生在應用不等式性質3時會忽略變號,需加強變式訓練(如設計含負數系數的不等式變形題).在課程中,學生的參與度較高,小組各成員合作十分配合,課堂作業完成較好,學生對于本節課知識有扎實的了解,且在具體題目中可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但仍然會有小部分學生會在細節方面出錯,尤其是符號轉化方面容易出現問題.總之,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錯很正常,做的題多了,就會知道自己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錯,改正即可,作為老師必須要有訓練意識,培養學生嚴謹的思路和方法,同時提供足夠的練習時間和練習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