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題型02 生物圖表解題技巧題型解讀|模板構建|真題演煉生物圖表在中考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圖表的種類很多,有結構模式圖,生理過程示意圖,概念圖,遺傳系譜圖、坐標曲線圖等。此類試題以生物圖表為載體,突出考查讀圖表能力和識圖表分析能力,既有各單元知識點的單一考查,也有跨單元的綜合考查。中考生物生物圖表具有以下題型:1.結構模式圖∶命題分析 ①側重于圖形結構名稱的識記 ②各結構對應的重要功能的識圖填空等高頻考法 ①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圖 ②根尖及花的結構圖 ③種子的結構圖 ④生殖系統的結構圖 ⑤雞卵的結構圖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抓住圖示各部分的名稱及相應的功能這一顯著特點。(2024·陜西·中考真題)小秦學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這個主題后,圍繞以下三個問題,與小組同學繼續進行合作學習。邀請你加入并回答問題。下面是小組同學作業中標注的動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1)【問題1】被子植物和人體的結構層次有哪些?小組同學梳理出生物體結構層次的名詞有:A生物體、B器官、C系統、D細胞、E、組織。請判斷:小秦午餐吃的黃瓜屬于 (填字母);我們人體的結構層次依次是D→E→ →A(用字母和箭頭表示)。通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細胞是動植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2)【問題2】動植物細胞具有哪些結構?在復習細胞結構時,小秦發現圖中標注出現了四處錯誤,請指出其中的兩處錯誤: 。(填序號)(3)【問題3】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是否相同?小秦拿來一份生物樣品制成的臨時裝片,大家想通過顯微鏡鑒定該生物樣品是否來自植物。你的判斷依據是 。【答案】(1) B B→C(2)③④⑧ (任選其二)(3)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分析】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包括:細胞、組織、器官、個體,動物比植物多了系統。【詳解】(1)①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黃瓜是果實,果實屬于器官小秦午餐吃的黃瓜屬于B器官。②動物體的結構層次包括: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人體的結構層次依次是D→E→B→C→A。(2)動物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植物細胞比動物細胞多了細胞壁、液泡、葉綠體,所以③④⑧ 四處標注錯誤,③應為線粒體,④應為液泡,動物細胞沒有⑧葉綠體, 細胞壁,應為細胞膜。(3)動物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植物細胞比動物細胞多了細胞壁、液泡、葉綠體,所以通過顯微鏡鑒定該生物樣品是否來自植物,判斷依據是: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2.關系模式圖∶命題分析 ①側重于圖形各成分之間的聯系 ②根據關系圖填寫 ③各種概念的關系圖等高頻考法 ①生態系統生物部分之間的關系 ②花的結構與發育的結果之間的關系 ③染色體、DNA、基因三種之間的位置和大小關系 ④進化中各類群間的關系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熟記圖中各成分的作用及各成分之間的關系。(2024·山東濟南·中考真題)生物與環境保持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并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圖一是某草原生態系統部分生物之間的關系圖;圖二表示該生態系統中四種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中共有 條食物鏈,兔和食草昆蟲之間的關系是 ,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要補充的生物成分是 。(2)若圖二中的四種生物構成一條食物鏈,則乙對應的是圖一中的 ,它在圖一食物網中屬于第 營養級。(3)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其中能量流動是指生態系統中能量輸入、傳遞和 的過程,該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是 ,一般來說,上一個營養級的能量,只有10%~20%淔入下一個營養級。在該食物網中,若鷹獲得1千焦的能量,理論上,草最少含有 千焦的能量。【答案】(1) 4/四 競爭 分解者(2) 蛇 三、四(3) 散失 太陽能 25【分析】(1)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詳解】(1)圖一中的食物鏈有:草→鼠→鷹,草→兔→鷹,草→鼠→蛇→鷹,草→食草昆蟲→青蛙→蛇→鷹,共4條。兔和食草昆蟲都以草為食,屬于競爭關系。草屬于生產者,各類動物屬于消費者,因此若圖一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要補充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2)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并逐級遞減。因此圖二中四種生物構成的一條食物鏈是丁→甲→乙→丙,則對應圖一的食物鏈:草→鼠→蛇→鷹,乙對應的是蛇,圖一食物網中有蛇的食物鏈有:草→鼠→蛇→鷹,草→食草昆蟲→青蛙→蛇→鷹,因此蛇屬于第三、四營養級。(3)能量流動包括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復。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一般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所以,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的源頭是太陽能。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食物鏈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營養級,食物鏈越短,消耗的能量越少,因此鷹要獲得1千焦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提供的能量:1÷20%÷20%=25(千焦)的能量。3.遺傳系譜圖∶命題分析 ①側重于相對性狀的概念和判定 ②顯性和隱形性狀的判定和概率等高頻考法 ①相對性狀 ②顯性和隱形基因的區別 ③顯性和隱形性狀的判定和概率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先找隱形性狀,然后寫出各自的基因型。(2024·四川綿陽·中考真題)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雌花位于腋部,雄花位于頂部,可同株內傳粉,也可異株間傳粉。已知玉米籽粒的非糯性和糯性由一對基因T、t控制。某研究人員將兩株基因組成分別為TT和tt的玉米相鄰種植,如圖所示。玉米果穗成熟后發現,在非糯性植株上既結有糯性籽粒,又結有非糯性籽粒,而在糯性植株上只結有糯性籽粒。回答下列問題。 (1)玉米的體細胞有10對染色體,通常這些染色體共包含 個DNA分子。正常情況下,玉米產生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有 條。(2)非糯性和糯性是玉米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這在遺傳學上被稱為 ,通過題干信息可得出 是顯性性狀。(3)這兩株玉米的傳粉方式是 (填“自花傳粉”“異花傳粉”或“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非糯性植株結的籽粒種下后,所得植株的基因組成是 ; 糯性植株結的籽粒種下后,所得植株的基因組成是 。(4)已知控制該玉米葉片深綠色的基因B和淺綠色的基因b是一對基因。有一株基因組成為Bb的玉米,因某種原因,導致它產生的花粉中含b基因的花粉有50%致死,這株玉米產生含B基因的花粉和含b基因的花粉的比例是 。【答案】(1) 20 10(2) 相對性狀 糯性(3) 異花傳粉 Tt、tt TT、Tt(4)2∶1【分析】(1)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而成對的基因往往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基因是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隱性基因是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只有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基因時,才會表現出隱性性狀。(2)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傳粉,有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種方式。【詳解】(1)一般情況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染色體又蛋白質分子和DNA分子組成;一條染色體上有一個DNA分子。因此,玉米的體細胞有10對染色體,通常這些染色體共包含20個DNA分子。正常情況下,玉米產生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有10條。(2)相對性狀是指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非糯性和糯性是玉米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這在遺傳學上被稱為相對性狀。由題干信息和題圖可知,根據異花傳粉方式,相當于純種糯玉米和純種非糯玉米進行雜交,由“在非糯性植株上既結有糯性籽粒,又結有非糯性籽粒,而在糯性植株上只結有糯性籽粒”可知,糯性與非糯這對相對性狀中,糯性是顯性性狀,非糯性是隱性性狀。(3)花粉從花藥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植物傳粉的方式一般有兩種類型: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一朵花的花粉,從花藥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現象,叫做自花傳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方式,叫做異花傳粉。異花傳粉需要有一定的媒介,這種媒介主要是風和昆蟲。據圖可知,這兩株玉米的傳粉方式是異花傳粉。純種糯性玉米的基因組成是TT,產生的生殖細胞都是含有T基因的;純種非糯性玉米的基因組成是tt,產生的生殖細胞都是含有t基因的.在非糯性植株上既結有糯性籽粒,又結有非糯性籽粒,故非糯性植株結的籽粒種下后,所得植株的基因組成是Tt、tt;在糯性植株上只結有糯性籽粒,故糯性植株結的籽粒種下后,所得植株的基因組成是TT、Tt。(4)花粉中含有精子,有一株基因組成為Bb的玉米,產生的精子類型是B:b=1:1。因某種原因,導致它產生的花粉中含b基因的花粉有50%致死,這株玉米產生含B基因的花粉和含b基因的花粉的比例是B:b=2:1。4.坐標曲線圖∶命題分析 常以直角坐標系、直方圖或圓餅圖為表現形式。通過曲線的變化,揭示生命現象與原理的內在聯系或反映某項生理指標的規律性變化。高頻考法 ①食物鏈中數量、有機物、有毒物質的變化 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有機物或者氣體的變化 ③呼吸運動中氣壓的變化 ④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程度 ⑤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抓住曲線變化與生物學原理的關系。(2024·山東濰坊·中考真題)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種植歷史悠久。科研小組測得小麥種子萌發初期,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變化情況如圖一;甲、乙兩種小麥的根細胞氮吸收速率與土壤中氧氣濃度的關系如圖二。(1)一粒小麥種子其實是一個果實,原因是 。當你點燃一粒小麥種子,待它燃盡時可見到一些灰白色的灰燼,這些灰燼是小麥種子里的 。(2)小麥種子萌發需要的環境條件是 。萌發初期,小麥種子葡萄糖的變化情況為圖一中曲線A,理由是 。(3)小麥對氮的吸收會消耗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氧氣濃度為a時,甲的根細胞呼吸作用速率大于乙,理由是 。據圖二可知,為促進小麥對氮的吸收利用,可采取的具體措施是 。(4)《糧油儲藏技術規范國家標準》為我國糧油儲藏安全提供了重要技術保障。參考標準,對小麥的儲藏要求是安全水分、低溫、低氧的環境,其主要目的是 。【答案】(1) 小麥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無機鹽(2) 適宜的溫度、充足的水分和氧氣 淀粉在萌發初期被水解成葡萄糖(3) 甲的根細胞對氧氣的利用效率更高 增加土壤中的氧氣濃度(4)防止小麥種子發霉、蟲害和呼吸作用過強導致的營養物質損失【分析】(1)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包括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2)細胞的呼吸作用是細胞獲取能量的主要方式。在有氧條件下,細胞通過有氧呼吸釋放大量能量;在無氧條件下,細胞則進行無氧呼吸,但釋放的能量較少。呼吸作用的速率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溫度、氧氣濃度等。【詳解】(1)一粒小麥種子其實是一個果實,原因是它包含了由子房壁發育而來的果皮和由胚珠發育而來的種子。果皮和種子共同構成了我們所說的“小麥種子”,但實際上它是一個完整的果實。當你點燃一粒小麥種子,待它燃盡時可見到一些灰白色的灰燼,這些灰燼并不是小麥種子的主要組成部分,而是其中的無機鹽。無機鹽在燃燒過程中不會消失,因此會以灰燼的形式留下來。(2)小麥種子萌發需要的環境條件主要包括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這些條件共同為小麥種子的萌發提供了必要的生理環境。在萌發初期,小麥種子中的淀粉會逐漸被分解成葡萄糖,以供種子萌發時利用。因此,葡萄糖的含量會呈現上升趨勢,這對應于圖一中曲線A的變化情況。(3)小麥對氮的吸收是一個主動運輸過程,需要消耗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當氧氣濃度為a時,甲的根細胞呼吸作用速率大于乙,這可以從圖二中看出。原因是甲在氧氣濃度為a時,其細胞呼吸速率已經接近最大值,而乙在此時還未達到最大呼吸速率。因此,在相同氧氣濃度下,甲能夠產生更多的能量來支持氮的吸收過程。據圖二可知,為促進小麥對氮的吸收利用,我們可以采取的具體措施是增加土壤中的氧氣濃度。因為氮的吸收是一個主動運輸過程,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的主要來源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需要氧氣的參與,因此增加土壤中的氧氣濃度可以提高小麥根細胞的呼吸作用速率,進而促進氮的吸收利用。(4)《糧油儲藏技術規范國家標準》對小麥的儲藏要求是安全水分、低溫、低氧的環境。這樣的儲藏條件可以抑制小麥的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從而延長小麥的儲藏時間并保持其品質。同時,低溫還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防止小麥發生霉變等質量問題。因此,這樣的儲藏條件對于保障我國糧油儲藏安全具有重要意義。5. 生理過程圖:命題分析 ①側重于圖形各結構的主要生理功能 ②根據過程圖考查相應過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高頻考法 ①動植物發育過程 ②光合、呼吸、蒸騰作用的過程 ③呼吸過程、血液循環過程、人體代謝過程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熟記圖中各結構的作用及各結構之間功能上的區別。(2024·山東濟南·中考真題)人體是由多個器官、系統構成的富有層次的有機整體,各器官、系統協調統一,使各項生命活動有序進行。如圖為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1~8表示器官,a~d表示生理過程, A~D表示心臟四腔。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人體最大的消化腺是[ ] ,它分泌的消化液對脂肪有乳化作用;能進行a過程的器官有 (填序號),營養物質進入血液后,到達組織細胞的過程中,經過心臟四腔的先后順序是 (填字母)。(2)c過程時,膈肌、肋間肌 ,完成吸氣;吸入的氧氣通過 作用進入血液,最終進入組織細胞。(3)人體產生的代謝廢物,主要由血液中的 運輸,流經[ ] 形成尿液。(4)除圖中所示途徑外,代謝廢物還可通過 (填器官)排出體外。(5) 系統不斷地為組織細胞輸送營養物質和氧氣,同時運走二氧化碳等廢物,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答案】(1) 1肝臟 2、3、5 ABCD(2) 收縮 氣體擴散(3) 血漿 6腎臟(4)皮膚(5)循環【分析】圖中:1是肝臟,2是小腸,3是胃,4是胰腺,5是大腸,6是腎臟,7是輸尿管,8是膀胱;a表示營養物質的吸收,b表示呼氣,c表示吸氣;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右心房,D是左心室。【詳解】(1)人體最大的消化腺是1肝臟,它分泌的膽汁對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將脂肪乳化成小顆粒,增加脂肪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能進行a吸收的器官有小2腸、5大腸和3胃,因為2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5大腸能吸收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3胃則能吸收酒精等。營養物質進入血液后,會經過下腔靜脈進入心臟的A右心房,然后經過B右心室泵入肺動脈,經過肺循環后,血液進入C左心房,再經過D左心室泵入主動脈,最終到達組織細胞。因此,營養物質到達組織細胞的過程中,經過心臟四腔的先后順序是ABCD。(2)c過程表示吸氣,吸氣時,膈肌和肋間肌收縮,使得胸腔容積擴大,肺內氣壓降低,外界氣體得以進入肺內。吸入的氧氣通過擴散作用進入血液,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形成氧合血紅蛋白,隨著血液循環最終進入組織細胞,供細胞進行呼吸作用。(3)人體產生的代謝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主要由血液中的血漿運輸到腎臟。在6腎臟中,這些代謝廢物會流經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經過濾過和重吸收作用后,形成尿液排出體外。(4)除了圖中所示的排尿途徑和呼吸外,代謝廢物還可以通過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體外。(5)循環系統不斷地為組織細胞輸送營養物質和氧氣,同時運走二氧化碳等廢物,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循環系統是人體內物質運輸的主要系統,對于維持人體內部環境的穩定至關重要。答|題|技|巧類型一: 結構模式圖 1、審圖:明確圖示中包含的結構、過程、概念及含義等。如果是結構示意圖,則要按照從整體到局部或從局部到整體的順序加以辨認,從而進一步理解題意。 2、分析并判斷:明確圖示中的相關字母、符號、箭頭等的含義或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等。 3、正確作答:結合題意分析相關的結構特點、生理功能等回答問題。類型二: 關系模式圖 1. 全面觀察,提取信息 標注關鍵點:圈出圖中所有文字、符號、箭頭,初步判斷各部分的含義(如“A→B”可能是物質傳遞或能量流動)。 分層梳理:若圖較復雜,先拆分模塊(如細胞結構圖可分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三部分)。 注意隱藏信息:如未標注的名稱(需結合位置推斷)、比例關系(如柱狀圖中的數據對比)。 2. 定位知識點,建立聯系 回歸教材:例如:若為“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關系圖”,需聯想兩者的反應式、場所、能量轉換關系。 若為“遺傳系譜圖”,需判斷顯隱性、致病基因位置(常染色體/X染色體)。 構建邏輯鏈:用箭頭或簡寫梳理圖中各環節的邏輯關系(如“二氧化碳→葉綠體→葡萄糖→線粒體”)。 3. 分析關系,推導答案 因果關系:判斷箭頭是否表示“促進”“抑制”或“依賴”(如激素調節圖中的反饋機制)。 動態過程:如生態系統物質循環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生產者”。 對比差異:若圖中有多個路徑(如神經調節 vs 體液調節),需比較異同點。 4. 注意易錯細節 箭頭方向:如能量流動不可逆,物質可循環(碳循環)。 術語準確性:避免混淆相近概念(如“細胞質” vs “細胞質基質”、“基因重組” vs “交叉互換”)。 特殊標注:如“※”可能代表實驗處理后的結果,需結合題干分析。類型三: 遺傳系譜圖 1. 判斷顯隱性:根據口訣“無中生有為隱性,有中生無為顯性”確定系譜中遺傳病或考察性狀的顯隱性 2. 推斷基因型:根據題意推斷親本和子代的基因型 3. 計算概率:若計算子代的患病概率,需畫出遺傳圖解進行計算類型四: 坐標曲線圖 1.明確變量:依據曲線縱橫坐標,明確自變量和因變量;縱坐標為因變量,橫坐標為自變量,因變量隨自變量變化而改變 2.看清走勢:依據曲線走勢的變化趨勢,得出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 3.抓住特殊點:抓住起點、交點、轉折點、最高點、最低點和終點的變化 4.聯系原理:聯系曲線與結構圖或相關的生理活動,理解生物體內發生的生理變化過程類型五: 生理過程圖 1. 全面觀察,提取信息 標注已知結構:圈出圖中所有標注的名稱,明確其功能。 拆分復雜過程:將多步驟過程分解為小模塊。 注意箭頭含義: 單向箭頭(如O 從肺泡進入血液) 或雙向箭頭(如組織與血液的物質交換)。 實線箭頭(物質流動)或虛線箭頭(信息傳遞,如神經沖動傳導)。 2. 聯系教材知識,構建邏輯鏈:回歸課本流程和動態分析步驟 3. 分析關鍵環節與調控機制:能量與物質變化 , 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 4.綜合應用與推理:聯系實際情境1.(2024·山東濟南·中考真題)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中最為重要的工具之一。圖一是顯微鏡結構示意圖;圖二是顯微鏡鏡頭;圖三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葉片結構。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觀察葉片結構時,要用毛筆蘸取 的一片制成臨時切片。(2)觀察臨時切片時,要使視野范圍最大,應選用圖二中的 (填字母),若物像模糊不清,應轉動圖一中的[ ] ,使物像更清晰。(3)圖三中A細胞排列緊密,具有的能量轉化器是 ;B細胞制造的有機物可以通過C中的輸導組織運送到其他器官。可見,葉片中有多種組織,這是細胞 的結果,因此葉片從結構層次上來說屬于 。(4)要進一步觀察圖三中的保衛細胞,應將玻片向 方移動,使保衛細胞移到視野中央。當大多數D呈打開狀態時,可以促進植物從土壤中吸收 。【答案】(1)最薄(2) a、d 2細準焦螺旋(3) 線粒體 分化 器官(4) 左下 水分【分析】圖一中:1是粗準焦螺旋,2是細準焦螺旋,3是目鏡,4是物鏡;圖二中:a、b是物鏡,c、d是目鏡;圖三中:A是表皮,B是葉肉,C是葉脈,D是氣孔。【詳解】(1)觀察葉片結構時,為了獲取清晰的葉片切片,需要用毛筆蘸取最薄的一片制成臨時切片。這樣,在顯微鏡下觀察時,可以更容易地看到葉片的詳細結構。(2)觀察臨時切片時,為了使視野范圍最大,應該選擇放大倍數最小的鏡頭組合。物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目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小,因此在圖二中,a代表低倍目鏡,d代表低倍物鏡,因此應選用a、d的組合。如果物像模糊不清,需要轉動圖一中的2細準焦螺旋來進行微調,使物像更加清晰。(3)在圖三中,A細胞排列緊密,這是表皮細胞的特點。表皮細胞中含有的能量轉化器是線粒體,表皮細胞無色透明,不含葉綠體。B細胞是葉肉細胞,它們制造的有機物可以通過C葉脈中的輸導組織運送到植物的其他器官。葉片中包含多種組織,如保護組織、營養組織等,這是細胞分化的結果。因此,從結構層次上來說,葉片屬于器官。(4)由于顯微鏡下的像是倒立的(上下左右相反),保衛細胞在當前視野的左下方,實際保衛細胞在玻片的右上方,那么應該將玻片向左下移動。當大多數D氣孔呈打開狀態時,可以促進植物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這是因為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當氣孔打開時,植物可以通過氣孔進行蒸騰作用,從而帶動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2.(2024·遼寧·中考真題)豌豆是常見的蔬菜。圖一是豌豆細胞結構示意圖,圖二是豌豆根尖結構示意圖,圖三是豌豆果實圖。結合圖示回答相關問題。(1)豌豆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圖一結構 (填序號)中。(2)圖二⑥中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群屬于 組織。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填序號)。(3)圖三中豌豆的果實在結構層次上屬于 。將豌豆種子播種后長成新植株,這種生殖方式屬于 (填“無性”或“有性”)生殖。(4)與人體的結構層次相比,豌豆植株不具有的結構層次是 。【答案】(1)②(2) 分生 ④(3) 器官 有性(4)系統【分析】由圖可知,①液泡,②細胞核,③葉綠體,④成熟區,⑤伸長區,⑥分生區,⑦根冠。【詳解】(1)豌豆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它含有遺傳物質DNA,DNA上有指導生物發育的全部信息,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在圖一中,細胞核對應的序號是②,因此豌豆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圖一結構②中。(2)在根尖中,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群主要位于分生區,這些細胞能夠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使根得以生長。在圖二中,分生區對應的序號是⑥,因此⑥中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群屬于分生組織。而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也稱為根毛區,因為這里的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積。在圖二中,成熟區對應的序號是④。(3)在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中,果實是由不同的組織(如保護組織、營養組織等)構成的器官。因此,圖三中豌豆的果實在結構層次上屬于器官。將豌豆種子播種后長成新植株的過程,涉及到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4)人體是由細胞形成組織,再由組織構成器官,進而由器官組成系統,最后由系統構成完整的人體;而植物體則是由細胞形成組織,再由組織直接構成器官,最后由器官構成完整的植物體,沒有系統這一層次。因此,豌豆植株不具有系統這一結構層次。3.(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生殖是人類繁殖后代、延續種族的重要生命活動,新生命的孕育和誕生由生殖系統完成。圖甲是女性生殖系統結構簡圖,圖乙是胚胎發育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新生命的孕育從受精卵開始。成熟的卵細胞由卵巢排出,在 (均圖甲中的標號)中與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經分裂形成的胚胎,在 (填圖甲中的標號)內發育成胎兒。(2)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各種養料和氧氣,并將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排入母體。胎兒產生的代謝廢物排入母體的途徑是:胎兒→ (填圖乙中的標號)→ (填圖乙中的標號)→母體。(3)圖乙中胎兒的父母都是雙眼皮,該胎兒出生后表現為單眼皮,這種親子代之間性狀表現存在差異的現象稱為 。據此分析,雙眼皮為 (填“顯性”或“隱性”)性狀。若這對夫婦計劃再生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為雙眼皮的可能性比單眼皮的可能性更 (填“大”或“小”),理由是 。【答案】(1) ① ③(2) ⑥ ⑤(3) 變異 顯性 大 這個孩子是雙眼皮的概率為75%,是單眼皮的概率為25%【分析】1.題圖中:①輸卵管,②卵巢,③子宮,④陰道,⑤胎盤,⑥臍帶。2.人的發育過程是: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兒→新生兒。3.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而成對的基因往往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基因是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隱性基因是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只有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基因時,才會表現出隱性性狀。【詳解】(1)生殖細胞包括睪丸產生的精子和卵產生的卵細胞。含精子的精液進入陰道后,精子緩慢地通過子宮,在輸卵管內與卵細胞相遇,有一個精子進入卵細胞,與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逐漸發育成胚泡,移動到子宮中并植入子宮內膜,懷孕開始;胚泡中的細胞繼續分裂和分化,形成組織和器官,逐漸發育成胚胎;8周左右胚胎發育成胎兒,胎兒已具備人的形態。可見,新生命的孕育從受精卵開始。成熟的卵細胞由卵巢排出,在①輸卵管中與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經分裂形成的胚胎,在③子宮內發育成胎兒。(2)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胎兒從母體獲得營養和氧氣,產生的廢物也是通過胎盤排出體外的。結合題圖可知,胎兒產生的代謝廢物排入母體的途徑是:胎兒→⑥臍帶→⑤胎盤→母體。(3)遺傳是指生物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性。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由一對隱性基因控制,親代的性狀是顯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的。可見,圖乙中,胎兒的父母都是雙眼皮,該胎兒出生后表現為單眼皮,這種親子代之間性狀表現存在差異的現象稱為變異。據此分析,雙眼皮是顯性性狀(可用AA或Aa表示),單眼皮是隱性性狀(可用aa表示)。單眼皮孩子的基因組成是aa,一個a基因來自父方,一個a基因來自母方,又因為父母均為雙眼皮,各含有一個顯性基因A,因此父親和母親的基因組成都為Aa,遺傳圖解如下圖: 所以,若這對夫婦計劃再生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為雙眼皮的可能性比單眼皮的可能性更大,理由是:這個孩子是雙眼皮的概率為75%,是單眼皮的概率為25%。4.(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下圖是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 ] 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2)[ ] 是呼吸道與消化道的共同通道。(3)哮喘是[⑤] 感染或者過敏引起的一種疾病,患病時通道變窄,會出現呼吸困難。(4)在寒冷的冬季,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鼻腔能使吸入的氣體 、濕潤、清潔。(5)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在遇到霧霾、沙塵暴等空氣狀況不佳時,為保護自身的健康,請你寫出適合的應對措施: (寫出一條即可)。【答案】(1)⑥肺(2)②咽(3)支氣管(4)溫暖(5)戴口罩、不外出等合理即可【分析】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①鼻,②咽,③喉,④氣管,⑤支氣管,是呼吸的通道;⑥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詳解】(1)⑥肺由許多肺泡構成,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的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特點都有利于氣體交換,因此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所以,呼吸道與消化道的共同通道是②咽。(3)哮喘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是由于⑤支氣管感染或者過敏引起的一種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塵,嚴重的會導致肺泡的彈性回縮減弱,因此影響了肺泡的收縮擴張功能,使肺內氣壓變化較小,故影響了肺的通氣,即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4)呼吸道的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鼻腔內有鼻毛,可以阻擋灰塵,清潔空氣。呼吸道都有骨或軟骨做支架,使空氣順暢通過。其內表面覆蓋著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濕潤空氣,黏膜內還分布有豐富的毛細血管,能溫暖空氣。這些特點既保證了氣體的暢通,又對吸入的空氣具有清潔、溫暖和濕潤的作用。(5)出現霧霾、沙塵暴等天氣,我們要采取自我保護措施,例如少出門,出門戴口罩;霧霾天氣少開窗等。5.(2024·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血液循環的動力來自心臟,只要心臟在跳動,生命就在繼續,它伴隨人的一生。下圖是心臟結構圖,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在心臟結構圖中③的名稱是 ,④的名稱是 。(2)血管①的名稱是 。(3)在四肢靜脈的內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瓣。(4) 是連通于最小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5) 血含氧豐富,顏色鮮紅。(6)血液從右心室進入肺動脈,經過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② 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填名稱)(7)血液是由 和血細胞構成的。【答案】(1) 左心室 右心房(2)主動脈(3)靜脈(4)毛細血管(5)動脈(6)肺靜脈(7)血漿【分析】1.題圖中:①是主動脈,②是肺靜脈,③是左心室,④是右心房。2.血液循環系統是由心臟、血管和血液組成的,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經的管道,血液是物質運輸的載體。【詳解】(1)心臟有4個空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間都是不相通的。結合題圖可知,圖中③是左心室,④是右心房。(2)主動脈也叫大動脈,是人體內最粗大的動脈血管,從心臟的左心室發出,向上向右再向下略呈弓狀,再沿脊柱向下行,在胸腔和腹腔內分出很多較小的動脈。結合題圖可知,血管①是主動脈。(3)靜脈瓣是一種位于靜脈內的薄膜狀結構,其主要功能是保持血液流向心臟的方向,并防止血液倒流。可見,在四肢靜脈的內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靜脈瓣。(4)毛細血管在體內數量很多,分布很廣;其管壁最薄,只由一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管的內徑十分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內血流速度最慢;連通于最小的動脈和靜脈。可見,毛細血管是連通于最小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5)動脈血和靜脈血主要根據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來區分,當血紅蛋白與氧氣結合時,血液中含氧量高,呈鮮紅色,此時的血叫動脈血;當血紅蛋白與氧氣分離后,血液中含氧量低,呈暗紅色,此時的血叫靜脈血。(6)肺循環的途徑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結合題圖可知,血液從右心室進入肺動脈,經過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②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7)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由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組成。血液具有運輸功能、防御和保護功能。6.(2024·四川廣安·中考真題)《水滸傳》中有一段“武松打虎”的經典橋段,描寫的是好漢武松喝完十八碗酒后,在景陽岡戰勝猛虎的故事。下圖是人眼球結構以及人腦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內填序號,________填文字)。(1)書中寫到,武松在喝完十八碗酒后,搖搖晃晃幾乎站立不穩,這是因為飲酒過度,酒精麻痹了武松的[ ] 。(2)當武松看見老虎時,他的[ ] 上會形成老虎的物像。(3)武松見到老虎,感到害怕,縱身一躍,這是一種 (填“條件反射”或“非條件反射”)。(4)武松掄起拳頭打虎的動作,是由骨、骨骼肌和 三者協調配合,在 的支配和其他系統的輔助下完成的。【答案】(1)④小腦(2)②視網膜(3)條件反射/復雜反射(4) 關節 神經系統【分析】(1)眼球是視覺器官,它包括角膜、鞏膜、虹膜、睫狀體、脈絡膜、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和視神經等部分。視網膜是眼球壁的內層,其上分布著很多感光細胞,能感受光的刺激,產生神經沖動,屬于視覺感受器。視覺的形成過程大致為: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折射光線)→玻璃體(支撐、固定眼球)→視網膜(形成物像)→視神經→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2)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人或動物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反射一般可以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是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而條件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3)圖中:①晶狀體;②視網膜;③大腦;④小腦;⑤腦干。【詳解】(1)小腦位于腦干背側,大腦的后下方,小腦的主要功能是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的平衡;因此武松在喝完十八碗酒后,搖搖晃晃幾乎站立不穩,這是因為飲酒過度,酒精麻痹了武松的小腦。(2)視網膜上有感光細胞,能感受光的刺激,產生神經沖動,屬于視覺感受器。所以武松看見老虎時,老虎的反射光線通過瞳孔,進入眼球內部,再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在視網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3)反射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如腦干、脊髓)參與即可完成;條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武松見到老虎,感到害怕,縱身一躍,是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因此屬于條件反射。(4)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但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一個動作的完成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共同完成的。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因此武松掄起拳頭打虎的動作,是由骨、骨骼肌和關節三者協調配合,在神經系統的支配和其他系統的輔助下完成的。7.(2024·湖南長沙·中考真題)下圖分別為大腸桿菌噬菌體、酵母菌和大腸桿菌的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1)大腸桿菌噬菌體屬于病毒,它沒有 ,不能獨立生活,只能 在大腸桿菌細胞內。(2)培養酵母菌和大腸桿菌時需向培養液中添加有機物,是因為它們沒有 ,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控制有機物進入細胞的結構是 (填序號)。(3)三種生物形態結構不同,但都有控制發育與遺傳的遺傳物質,其中酵母菌的遺傳物質主要位于 中(填序號)。【答案】(1) 細胞結構 寄生(2) 葉綠體 ①(3)③【分析】1.題圖中:①細胞膜,②細胞質,③細胞核,④液泡,⑤DNA集中區域,⑥鞭毛。2.病毒的結構非常簡單,僅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并在寄主細胞內進行繁殖。一旦離開了活細胞,病毒就會變成結晶體。【詳解】(1)動物病毒專門寄生在人和動物細胞里,植物病毒專門寄生在植物細胞里,細菌病毒(噬菌體)專門寄生在細菌細胞內。結合分析可知,大腸桿菌噬菌體屬于病毒,它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大腸桿菌細胞內。(2)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是綠色植物細胞特有的一種能量轉換器。酵母菌是真菌,大腸桿菌是細菌,它們都沒有葉綠體,所以培養酵母菌和大腸桿菌時需向培養液中添加有機物,是因為它們沒有葉綠體,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細胞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選擇透過性)。可見,控制有機物進入細胞的結構是①細胞膜。(3)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遺傳信息庫,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遺傳物質主要位于③細胞核中。8.(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同學們每天課間操時間都要到操場做一系列的運動。人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身體結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我們進行各項體育運動時,關節起到 的作用。圖甲是關節示意圖,在跑跳過程中,能夠增加關節牢固性并有效防止脫臼的結構是[ ] ,能夠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并起到緩沖機械壓力作用的結構是[ ] 。(2)由圖乙可以知道,骨骼肌兩端的[⑥] 分別附著在不同的骨上。(3)跑跳時需要不斷地進行腿部的屈伸運動,包括以下步驟:①相應的骨受到牽引;②骨骼肌收縮;③骨骼肌接受神經傳來的刺激;④骨繞關節活動。這些步驟發生的正確順序是 (用序號表示)。【答案】(1) 支點 ②關節囊 ⑤關節軟骨(2)肌腱(3)③②①④【分析】題圖甲、乙中:①關節頭,②關節囊,③關節腔,④關節窩,⑤關節軟骨,⑥肌腱,⑦肌腹。【詳解】(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可見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也有說樞紐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關節囊由結締組織構成,包繞著整個關節,把相鄰的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關節囊及囊內外的韌帶,使兩骨的連接更加牢固,故在跑跳過程中,能夠增加關節牢固性并有效防止脫臼的結構是②關節囊;關節面是組成關節的相鄰兩骨的接觸面,一凸一凹,凸的是關節頭,凹的是關節窩,其表面覆有一層光滑的關節軟骨,有減少摩擦和緩沖撞壓的作用,使運動更加靈活,故能夠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并起到緩沖機械壓力作用的結構是⑤關節軟骨。(2)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間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縮;肌腱是骨骼肌兩端較細的部分,跨關節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故骨骼肌兩端的⑥肌腱分別附著在不同的骨上。(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但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一個動作的完成總是由至少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共同完成的,故這些步驟發生的正確順序是:③骨骼肌接受神經傳來的刺激→②骨骼肌收縮→①相應的骨受到牽引→④骨繞關節活動。9.(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鳥卵的結構有利于鳥類在陸地上繁殖后代,請根據鳥卵的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鳥卵產出后,自然環境下的親鳥會孵卵,卵內胚胎才能繼續發育,說明影響胚胎發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親鳥孵卵的行為是 (填“先天性行為”或“學習行為”)。(2)能為鳥的胚胎發育提供主要營養物質的結構是[ ] 。(3)鳥通過產卵繁殖后代,卵的表面有堅硬的[ ] ,能減少水分的丟失,有利于鳥類在陸地上繁殖后代。(4)每年4~5月是多數鳥類繁殖的季節,民諺號召大家“不打春日三月鳥”,只因“子在巢中待母歸”。作為中學生要愛鳥、護鳥,我們應該這樣做: 。【答案】(1) 溫度 先天性行為(2)④卵黃(3)①卵殼(4)懸掛人工巢箱;張貼宣傳畫;不捕殺鳥等合理即可【分析】題圖中:①卵殼,②胚盤,③氣室,④卵黃,⑤卵白。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又稱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結網、親鳥育雛等。先天性行為往往是一些簡單的、出生時就必不可少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先天具備的非條件反射行為。先天性行為往往是一些簡單的,出生時就必不可少的行為,維持動物最基本生存的需要。【詳解】(1)鳥卵產出后,自然環境下的親鳥會孵卵,卵內胚胎才能繼續發育,說明影響胚胎發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溫度;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又稱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結網、親鳥育雛等,故親鳥孵卵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2)卵黃是雞卵的主要營養部分,外面包裹著卵黃膜,卵黃表面中央有一盤狀的小白點,稱為胚盤,里面含有細胞核,故能為鳥的胚胎發育提供主要營養物質的結構是④卵黃。(3)卵殼位于鳥卵的最外面,堅硬,具有防止卵細胞損傷,減少水分的蒸發的作用。卵殼上還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氣孔,以保證鳥的胚胎發育時能夠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故鳥通過產卵繁殖后代,卵的表面有堅硬的①卵殼,能減少水分的丟失,有利于鳥類在陸地上繁殖后代。(4)作為中學生要愛鳥、護鳥,我們可以這樣做:懸掛人工巢箱;張貼宣傳畫;不捕殺鳥等合理即可。10.(2024·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愛護生物,保護環境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和行為準則。下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在草原生態系統組成中,草屬于 者。(2)當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該生態系統,有毒物質可能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在草→鼠→狐這條食物鏈中,體內有毒物質最多的是 。(3)以下食物鏈中書寫正確的是__________。A.草→鼠→蛇→鷹 B.草←鼠←蛇←鷹C.陽光→草→鼠→蛇 D.草→鼠→蛇→細菌(4)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它的范圍包括大氣圈的底部、 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5)生活在荒漠中的駱駝刺根系非常發達,說明生物能夠不斷地 環境。(選填“適應”或“影響”)【答案】(1)生產(2)狐(3)A(4) 生物圈 水(5)適應【分析】1.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生態系統。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主要是植物)、消費者(主要是動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細菌、真菌)組成。2.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生物適應環境,生物影響環境,環境影響生物。生物適應環境是指生物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習性或者形態結構上力求與環境保持一致。生物影響和改變環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動,使得環境有了改觀或變化。環境影響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間或生活環境的制約。【詳解】(1)該生態系統中,草能進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不僅供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類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屬于生產者。(2)在生態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營養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可見,在草→鼠→狐這條食物鏈中,體內有毒物質最多的是營養級最高的狐。(3)A.“草→鼠→蛇→鷹”是食物鏈,能夠正確表示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系,A正確。B.食物鏈中的箭頭指向表示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方向,即箭頭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可見,“草←鼠←蛇←鷹”箭頭方向顛倒,B錯誤。C.“陽光→草→鼠→蛇”中,陽光屬于非生物部分,不能書寫到食物鏈中,C錯誤。D.“草→鼠→蛇→細菌”中,細菌屬于分解者,不能書寫到食物鏈中,D錯誤。故選A。(4)生物圈包含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環境,是生物與環境構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因此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是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5)在干旱的荒漠地區,極度缺水,駱駝刺等植物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根系龐大是為了吸收更多的水分,地上部分微小是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這些特征都是對干旱環境的一種適應,體現了生物適應環境。11.(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常州市為了加快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開展禽畜養殖糞便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清潔化生產等方面的建設,促進農牧結合、種養循環。下圖是常州市某農村的一種生態農業模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中,食用菌屬于 。除圖中所示外,還有陽光、空氣、水等 。(2)圖中有 條食物鏈,人屬于 或 營養級。(3)能量流動的起點是 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 。(4)本生態系統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 能力較弱,因為生物種類較少,營養結構 。(5)每年農田中有大量的秸稈需要處理,請從生態角度提出一種合理的處理措施: 。【答案】(1)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2) 3 第三 第二(3) 綠色植物 逐級遞減(4) 自動調節 簡單(5)利用農業秸稈制成沼氣池【分析】(1)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絕大多數動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2)能量在沿著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一般只有10%至20%的能量能夠流入下一個營養級。【詳解】(1)該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中,食用菌屬于真菌,是分解者。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絕大多動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除圖中所示外,還有陽光、空氣、水等非生物部分。(2)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圖中有3條食物鏈:農作物→雞→人、農作物→豬→人、農作物→人。人屬于第三或第二營養級。(3)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并將光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動的起點是從植物固定太陽能開始的,所以,該生態系統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光能。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傳遞的,能量沿食物鏈傳遞的規律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因此越往食物鏈的末端,能量越少;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夠流入下一個營養級。(4)在生態系統中,雖然各種生物的數量是在不斷變化的,但在一般情況下,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多,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復雜,營養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越大。本生態系統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森林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復雜,本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因此,本生態系統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自動調節能力較弱。(5)生態農業主要實現能量多級利用和物質循環再生農業秸稈可以變廢為寶,例如利用農業秸稈制成沼氣池,同時沼氣池的殘渣、廢液也是很好的有機肥,可以以用來肥沃土壤。12.(2024·四川·中考真題)首先科研所的工作人員向同學們介紹了所內采用的“桑基魚塘”生態循環模式,如圖所示,請利用所學知識回答:(1)請將食物鏈補充完整: →家蠶。(2)該生態系統中,家蠶生命活動所需能量最終來源于 。(3)塘泥中含有大量的 ,能夠將魚排泄物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 等物質,這些物質又被桑樹吸收利用,進而制造有機物。(4)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你認為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較 (填“強”或“弱”),理由是 。【答案】(1)桑樹(2)太陽光(答案合理即給分)(3) 細菌真菌(或分解者) 無機鹽(4) 弱 生物種類較少【分析】1.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絕大多數動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2.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高級消費者,注意起點是生產者;箭頭指向捕食者。【詳解】(1)正確的食物鏈從生產者開始,箭頭指向捕食者。因此,圖中的食物鏈為:桑樹→家蠶。(2)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一般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所以,該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3)塘泥中含有大量的細菌、真菌等分解者,能夠將魚排泄物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等物質,這些物質又被桑樹吸收利用,進而制造有機物,促進生物圈的物質循環。(4)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平衡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這種能力與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關,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這種能力就越強,生態系統往往就越穩定;反之,就越弱。所以,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該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少,因此,自動調節能力較弱。13.(2024·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如圖是染色體和DNA的關系圖,據圖回答問題。(1)圖中[ ]是染色體,包括[2] 和[3] 。(2)[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它含有許多遺傳效應的片段,這些片段是 。【答案】(1) 1 蛋白質 DNA(2) DNA/3/3DNA 基因【分析】如圖中,1是染色體,2是蛋白質,3是DNA。【詳解】(1)染色體是細胞核內的容易被堿性顏料染成深色的物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因此,圖中1是染色體,包括2蛋白質和3DNA。(2)DNA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即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能夠決定生物的某一性狀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3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它含有許多遺傳效應的片段,這些片段是基因。14.(2024·山東濟寧·中考真題)在飼養家蠶的活動中,某生物興趣小組研究了蠶繭顏色的遺傳。請作答:組別 親本蠶繭的顏色 子代蠶繭的顏色金黃色 白色一 金黃色×金黃色 有 有二 金黃色×白色 有 有三 白色×白色 無 有(1)已知家蠶的體細胞中有28對染色體,則雌蠶產生的卵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 。(2)根據表中第 組的結果可以判斷,蠶繭的金黃色是顯性性狀。若用H表示顯性基因,h表示隱性基因,則第二組親本中蠶繭為金黃色個體的基因組成為 。若要盡可能多地獲得金黃色蠶繭,應選擇第 組子代中蠶繭為金黃色的個體做親本進行選育。(3)給蠶食用彩色蠶飼料,使白色蠶寶寶從內而外變為彩色,這個事例說明基因、環境、性狀之間的關系是 。(4)雄蠶和雌蠶的性染色體組成分別是ZZ和ZW,幼蟲期雌雄性狀差別不明顯,但雄蠶的生長期短,消耗的桑葉少,出絲率高,蠶絲的品質好,因此能提前篩選出雄蠶尤為關鍵。已知家蠶的皮膚正常和皮膚透明是一對相對性狀,分別由只位于Z染色體上的基因M和m控制。若想獲得最大經濟效益,應選擇 作為親本雜交。①皮膚透明雄蠶 ②皮膚正常雄蠶 ③皮膚透明雌蠶 ④皮膚正常雌蠶【答案】(1)28(2) 一 Hh 一(3)性狀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4)①④【分析】(1)生物體的形態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稱為相對性狀。如人的單眼皮和雙眼皮。(2)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或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生物體表現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3)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詳解】(1)家蠶的體細胞中有28對染色體,共56條。在形成卵細胞的過程中,染色體的數目減少一半,所以雌蠶的卵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28條。(2)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因此,根據表中第一組的結果判斷,親本蠶繭的性狀是金黃色和金黃色,子代蠶繭的性狀有蠶繭的金黃色和白色兩種,因此金黃色性狀是顯性性狀。若用H表示顯性基因,h表示隱性基因,則第二組后代中既有金黃色,又有白色,白色基因型為hh,兩個h分別來自金黃色的親代和白色的親代,所以親本中蠶繭為金黃色個體的基因組成為Hh。需要盡可能多地獲得金黃色蠶繭,在選擇育種時,應選擇第一組子代中蠶繭為金黃色的個體做親本進行繁育。因為第一組親本蠶繭的性狀均為金黃色和金黃色,后代金黃色較多,遺傳圖解如圖:(3)基因決定性狀,但若給蠶食用彩色蠶飼料,使白色蠶寶寶從內而外變為彩色,說明性狀還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所以說性狀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4)為了獲得最大經濟效益,需要能提前篩選出雄蠶。由于家蠶的性染色體是ZW型,其中ZZ為雄蠶,ZW為雌蠶。通過選擇②皮膚透明雄蠶(ZZ)和③皮膚正常雌蠶(ZW)進行雜交,后代中皮膚透明的雄蠶(ZZ)可以分辨出,因為透明性狀為隱性,且透明性狀僅出現于Z染色體,這樣能在早期通過觀察選擇出雄蠶,從而達到篩選的目的,有利于經濟效益的最大化。15.(2024·山東青島·中考真題)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人們對遺傳和變異現象的研究不斷深入。追溯科學史上的重大發現,了解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助于我們形成正確的科學觀。(1)1900年左右,屈埃諾在研究某種小鼠毛色遺傳時做了下表所示的實驗(用A和a分別表示顯、隱性基因):根據 組可判斷小鼠毛色中的顯性性狀是 色。乙組子代中黃鼠和黑鼠比例約為2:1,他推測可能有一種基因組成的黃鼠在胚胎期全部死亡了。根據他的推測,死亡小鼠的基因組成應該是 ;假如未死亡,這種基因組成的小鼠在乙組子代黃鼠中所占的比例應為 。組別 親本 子代數目(只)黃鼠 黑鼠甲 黃鼠×黑鼠 2378 2398乙 黃鼠×黃鼠 2396 1235(2)1902年,麥克朗發現人類男性體細胞中存在性染色體。果蠅的性別決定方式與人類相似,圖一表示某果蠅體細胞中有4對染色體,其中1對是性染色體,其他3對為常染色體。該果蠅生殖細胞中常染色體的組成為 (用圖一中符號表示),雄果蠅體細胞中的X染色體來自親代的 果蠅。(3)1910年,摩爾根偶然發現一只白眼雄果蠅,他做了如圖二所示的雜交實驗。與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相比,該實驗結果的不同之處是白眼性狀的遺傳總是與 相關聯。他推測并用實驗證明了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而不在Y染色體上,則親代白眼果蠅產生的精子中攜帶白眼基因的概率是 。(4)孟德爾、屈埃諾、摩爾根等人在遺傳學研究中能取得成功,除了他們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縝密的邏輯思維以外,以下各項中屬于他們成功原因的是 (填數字,多選)。①實驗材料易飼養,繁殖快;②選用親本進行無性生殖;③從觀察性狀遺傳出發,推測基因的傳遞規律;④對實驗數據采用統計學方法分析。【答案】(1) 乙 黃 AA(2) Ⅱ、Ⅲ、Ⅳ 雌(3) 性別 (或50%)(4)①③④【分析】(1)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性狀是顯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的。(2)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親代有二種性狀,而所有子代只有一種性狀,子代表現的性狀是顯性性狀,在子代中沒有出現的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純合體,子代是雜合體。【詳解】(1)結合分析,根據乙組實驗,黃鼠親代產生了黑鼠子代,可以判斷小鼠毛色中的顯性性狀是黃色,隱性性狀是黑色。乙組子代中黃鼠和黑鼠比例約為2:1,而不是預期的3:1,他推測可能有一種基因組成的黃鼠(即AA)在胚胎期全部死亡了。如果這種基因組成的黃鼠未死亡,那么乙組子代黃鼠中AA和Aa的比例應為1:2,因此AA在黃鼠中所占的比例應為。遺傳圖解如下:(2)圖一果蠅的體細胞中有4對染色體,其中1對是性染色體(XY),其他3對為常染色體。在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都會發生分離,因此該果蠅生殖細胞中常染色體的組成為圖一中的Ⅱ、Ⅲ、Ⅳ。雄果蠅體細胞中的X染色體來自親代的雌果蠅,因為雄果蠅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Y,其中X染色體來自親代雌果蠅,Y染色體來自親代雄果蠅。(3)摩爾根發現的白眼雄果蠅與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的不同之處在于,白眼性狀的遺傳總是與性別相關聯。他推測并用實驗證明了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而不在Y染色體上。因此,親代白眼果蠅(XaY)產生的精子中攜帶白眼基因(Xa)的概率是(或50%)。(4)孟德爾、屈埃諾、摩爾根等人在遺傳學研究中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包括:①實驗材料易飼養,繁殖快,這使得他們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實驗數據;③從觀察性狀遺傳出發,推測基因的傳遞規律,這是他們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思路;④對實驗數據采用統計學方法分析,這使得他們能夠更準確地揭示遺傳規律。而選用親本進行無性生殖并不是他們成功的原因,因為遺傳學的研究主要基于有性生殖過程中的基因傳遞和重組。16.(2024·江蘇南通·中考真題)我國早在3 000多年前就已經將野生原雞馴化培育成家雞,并逐漸選育出許多優良品種。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是雞的發育過程示意圖。結構A是 ,其內有細胞核,是胚胎發育的部位。在①-③的發育過程中,發生了細胞的分裂、生長和 。雞蛋在孵化過程中質量 (選填“增加”“減少”或“不變”)。(2)家雞的羽毛有翻毛、輕度翻毛、非翻毛三種表現性狀,如圖2所示。這三種表現性狀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基因A、a控制。相關雜交實驗如圖3 所示。①親本非翻毛雞產生的一個生殖細胞中有 個a基因,子代輕度翻毛雞的基因組成是 。②若輕度翻毛雞的雌性和雄性個體相互雜交,產生的子代有 種基因組成,理論上子代中翻毛雞所占的比例為 。【答案】(1) 胚盤 分化 減少(2) 1 Aa 3/三 1/4/25%【分析】在雞卵中,A胚盤是胚胎發育的部位,卵黃和卵白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物質。當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基因時表現顯性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表現顯性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隱性基因時表現隱性性狀。【詳解】(1)在雞蛋中,胚盤是胚胎發育的部位,含有細胞核。發育過程包括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雞蛋在孵化過程中由于水分和物質的消耗,質量減少。(2)① 由圖3可知,非翻毛雞基因型為aa,產生的生殖細胞中含有1個a基因。與AA基因型的翻毛雞雜交,子代表現為輕度翻毛,基因型為Aa。遺傳圖解為:② 輕度翻毛雞基因型為Aa,相互雜交的遺傳圖解為:根據遺傳圖解可知,得到子代基因組成有AA、Aa和aa,共3種。翻毛雞為AA,所以翻毛雞所占的比例為1/4,即25%。17.(2024·山東棗莊·中考真題)艾華同學在學習遺傳與進化主題時,知道了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信息控制的,由親代傳遞給子代的是遺傳信息而不是性狀本身。她想知道自己的藍眼(虹膜顏色為藍色)性狀是如何遺傳而來的,為此,她調查了父母家族部分成員服球虹膜的顏色,繪成了圖示遺傳圖譜。請分析作答:(1)控制艾華藍眼性狀的遺傳信息 主要儲存在染色體上的 。(2)人的棕眼和藍眼是一對 性狀。根據遺傳圖譜可知,隱性性狀是 ,判斷的依據是 。(3)假定控制虹膜顏色的顯、隱性基因分別用D、d 表示,則艾華的姐姐10號的基因組成是 ,決定其虹膜顏色為棕色的基因來自 (填“7”或“8”)號,是通過 傳遞給她的。(4)實施三孩生育政策,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大舉措。若艾華的父母計劃再生育一個孩子,則這個孩子是藍眼男孩的概率是 。【答案】(1) 基因 DNA(2) 相對 藍眼 5號和6號個體為棕眼,生了一個藍眼的孩子(3) Dd 8 精子或生殖細胞(4)1/4(25%)【分析】(1)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控制,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基因是控制顯性性狀發育的基因,隱性基因是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或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生物體表現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2)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由一對隱性基因控制,親代的性狀是顯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的。【詳解】(1)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故控制艾華藍眼性狀的遺傳信息是基因,主要儲存在染色體上的DNA上。(2)人的棕眼和藍眼是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是一對相對性狀。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由一對隱性基因控制,親代的性狀是顯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的。根據遺傳圖譜可知,5號和6號個體為棕眼,生了一個藍眼的孩子,可知隱性性狀是藍顏,棕色是顯性性狀。(3)假定控制虹膜顏色的顯、隱性基因分別用D、d 表示,則7號個體的基因組成為dd,必定遺傳一個d給子代,艾華的姐姐10號是棕眼,但體內一定有一個d基因,所以她的基因組成是Dd,決定其虹膜顏色為棕色的D基因來自8號,是通過精子傳遞給她的。(4)艾華是藍眼個體,所以基因組成為dd,一個d基因來自7號,一個d基因來自8號,所以8號的基因組成為Dd,若艾華的父母計劃再生育一個孩子,則這個孩子是藍眼的概率是1/2,遺傳圖解為: 又因為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一半,所以這個孩子是藍眼男孩的概率是1/4。18.(2024·山東德州·中考真題)我國科學家林占熺及其科研團隊,經過2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一種適合我國氣候土壤環境的植物——巨菌草;它根系發達、適應性廣,在生態循環和土壤改良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巨菌草易種植,畝產可達30噸,原因之一是根部的內生菌可通過 作用將大氣中的某種氣體轉化為肥料,供自身利用,該肥料的作用是 。(2)如圖生態循環模式可看作一個生態系統。①巨菌草作為該生態系統中的 ,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來源,儲存的能量沿著食物鏈 傳遞。②巨菌草粉碎可制成培養基質,用于栽培食、藥用菌。這些食、藥用菌用 繁殖后代,通過菌絲從培養基質內吸收營養物質。在栽培過程中,除去培養基質,菌農還需要提供 (至少寫兩點)等條件,保證食、藥用菌的正常生長。③人和動物的糞便經沼氣池發酵,產生的沼氣可做生活能源,剩余的沼渣用做巨菌草的肥料。這種模式實現了對能量的 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3)林占熺團隊發現,巨菌草能在鹽堿地快速生長,利用這個特性可有效改良鹽堿地。下圖為科研團隊對巨菌草耐鹽堿性的研究曲線:①由圖1、2分析可知:巨菌草在 ‰的鹽堿濃度下產量最高;低濃度的鹽堿環境可促進巨菌草體內 的形成,增加光能的吸收,積累更多的有機物,使自身的細胞液濃度 (填“升高”或“降低”),以適應鹽堿環境。但這種調控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巨菌草不適于在高濃度鹽堿環境中生存。②由圖2分析可知,種植巨菌草后土壤含鹽量 ,說明巨菌草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③根據以上分析,巨菌草與其生存環境的關系是: 。【答案】(1) 固氮 促進植物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提高植物蛋白質含量等(2) 生產者 單向 孢子 適宜的溫度、濕度、空氣 多級(3) 6 葉綠素 升高 降低 相互影響、相互適應【分析】生態系統中,只有綠色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有機物中儲存著來自陽光的能量。因此,各種生物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能。【詳解】(1)巨菌草根部的內生菌可通過固氮作用將大氣中的氮氣轉化為肥料(氮肥);氮肥的作用是促進植物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提高植物蛋白質含量等。(2)巨菌草作為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來源,儲存的能量沿著食物鏈單向傳遞。食、藥用菌屬于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在栽培過程中,除去培養基質,菌農還需要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空氣等條件,保證食、藥用菌的正常生長。因為真菌的生長需要適宜的環境條件,溫度過高或過低、濕度過大或過小、空氣不流通等都會影響其生長。這種模式實現了對能量的多級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例如,沼氣池中的能量先被利用產生沼氣做生活能源,剩余的沼渣又作為巨菌草的肥料,使能量在不同的環節被多次利用。(3)從圖1、2中可以看出,產量最高時對應的鹽堿濃度為6‰,所以巨菌草在6‰的鹽堿濃度下產量最高;從圖2中可以看出,在一定鹽堿濃度下葉綠素含量增加,葉綠素可以吸收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從而積累更多有機物;在鹽堿環境下,植物為了適應高滲環境,會吸收更多的溶質,使自身細胞液濃度升高。從圖2可以看出,種植巨菌草后土壤含鹽量下降,這表明巨菌草具有降低土壤含鹽量的作用,從而說明巨菌草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巨菌草能在一定鹽堿濃度下生長,并且能降低土壤含鹽量,說明巨菌草與其生存環境相互影響,巨菌草既能適應一定的鹽堿環境,又能對鹽堿環境進行改良,因此巨菌草與其生存環境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相互適應。19.(2024·山東濱州·中考真題)生物興趣小組對某農作物的生理活動進行了探究。圖一是該作物葉片內能進行的三種生理活動示意圖;圖二是葉肉細胞中兩種氣體擴散方向示意圖;圖三是該作物在晴朗的夏季一晝夜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的變化曲線。據圖回答問題([ ]內填編號):(1)圖一中生理活動Ⅱ對應圖三中的 曲線,其反應式為: 。(2)圖三中,一晝夜內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時間點是 時,此時,圖二中存在的箭頭,也有 (填序號);0點時,圖一中能進行的生理活動有 (填編號)。(3)DE段下降的原因是植物為避免圖一中[ ] 過強,保護性關閉了部分氣孔,造成葉片吸收的 減少。(4)結合圖三相關信息,請你為大棚種植戶提出一條合理的增產建議: 。【答案】(1) 甲 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2) 18 ⑤⑥/⑥⑤/⑤、⑥ Ⅰ、Ⅲ(3) Ⅲ蒸騰作用 二氧化碳(4)延長光照時間/夜間降低溫度【分析】(1)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內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圖一中:Ⅰ表示呼吸作用、Ⅱ表示光合作用、Ⅲ表示蒸騰作用。(2)圖二中:①④⑤是氧氣、②③⑥是二氧化碳。(3)圖三中:曲線甲表示光合作用、曲線乙表示呼吸作用;C、G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D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達到峰值、G點為一天中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時刻。【詳解】(1)由圖一可知,生理活動Ⅱ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只在有光的條件下進行,故對應圖三中的甲曲線,光合作用實質上是綠色植物通過吐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反應式為: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2)由圖三可知,曲線甲CG段表示光合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則此時間段有機物得以積累;G點后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則G點后有機物消耗量大于合成量,故圖三中,一晝夜內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時間點是曲線G點對應的時間,即18時。此時,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等于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故圖二中存在的箭頭有⑤⑥。植物的光合作用需在光下進行,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有光無光都能進行,故0點時,圖一中能進行的生理活動有Ⅰ呼吸作用和Ⅲ蒸騰作用。(3)當外界氣溫過高時,植物為減少體內水分的散失,會將部分氣孔閉合,故DE段下降的原因是植物為避免圖一中蒸騰作用過強,保護性關閉了部分氣孔,葉片吸收的二氧化碳減少,光合作用因原料不足而強度下降。(4)由圖三可知,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溫度會影響呼吸作用。因此大棚種植,為提高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延長光照時間、定時通風、夜間降低溫度等。20.(2024·山東菏澤·中考真題)菏澤古稱曹州,自古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譽。技術人員為研究某些環境因素對牡丹光合作用的影響,利用同一批牡丹分別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用氧氣傳感器等儀器測定O2釋放速率,實驗在CO2濃度恒定且適宜的同一個密閉環境中完成,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牡丹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 (填細胞結構)。(2)測定圖甲實驗數據時,呼吸作用強度不變,該批牡丹呼吸作用每小時消耗氧氣的量為 mmol。若將該批牡丹放在圖甲實驗條件下,先黑暗處理1小時,再用10klx的光照強度處理1小時,比較這兩個小時前后,密閉環境中氧氣的增加量為 mmol。(3)據圖乙分析可知,該批牡丹生長的最適溫度是 ℃。(4)圖甲是溫度為14℃測定的結果,根據甲乙兩圖分析可知:①圖乙是在光照強度為 klx下測定的結果;②影響牡丹生長的環境因素為 。【答案】(1)葉綠體(2) 2 6(3)18(4) 10 光照和溫度【分析】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溫度也是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詳解】(1)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是綠色植物細胞特有的一種能量轉換器。(2)由圖甲可知,若呼吸作用強度不變,該批牡丹呼吸作用每小時消耗氧氣的量為2mmol。若將該批牡丹放在圖甲實驗條件下,先黑暗處理1小時,再用10klx的光照強度處理1小時,比較這兩個小時前后,密閉環境中氧氣的增加量為8-2 = 6mmol。(3)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適宜的溫度,據圖乙分析可知,該批牡丹生長的最適溫度是18℃。(4)若圖甲是溫度為14℃測定的結果,根據甲乙兩圖分析可知:溫度為14℃時,O2釋放速率為6mmol/h ,而6-(-2)=8mmol/h 時,對應的光照強度是10klx。因此①圖乙是在光照強度為10klx下測定的結果;②影響牡丹生長的環境因素為光照和溫度。21.(2024·江西·中考真題)古人稱酸奶為“酪”,許多古籍中均有關于制酪的記載,某同學對此展開了探究。請據題回答。【查閱資料】《齊民要術》中制酪流程大致如圖所示:(1)上述流程中提到的先成酪,含有的發酵菌種主要是 ,取先成酪混合相當于微生物發酵過程中的 步驟。【走訪調查】為滿足市場需求,酸奶廠會研發不同口味的酸奶。研發人員探究果汁添加比例、發酵時間等因素對酸奶品質的影響,并對酸奶的色澤、滋味、氣味等進行感官評價,其中一組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2)根據該實驗結果可知,本實驗的變量是 。(3)分析上圖可發現,酸奶感官評分隨著桑葚汁添加比例的增加,呈 的趨勢;當桑葚汁添加比例為 %時,感官評分最高。【動手實踐】制作酸奶每一步都需嚴謹細致,操作不當會導致制作失敗。(4)若發酵瓶中液體腐敗變質,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 。①滅菌不徹底 ②發酵時間過短 ③密封不嚴實【答案】(1) 乳酸菌 接種(2)桑葚汁的濃度(3) 先上升后下降 10(4)①和③【分析】微生物的發酵技術在食品、藥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如制饅頭或面包和釀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桿菌,制醬要用到霉菌。【詳解】(1)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種厭氧菌,在無氧的條件下,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使得奶呈現一種特殊的風味。因此流程中提到的先成酪,含有的發酵菌種主要是乳酸菌。取先成酪混合相當于微生物發酵過程中的接種步驟。(2)由圖示可知,設置了5組實驗,這5組除了桑葚汁的濃度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因此變量是桑葚汁的濃度。(3)由圖表可以看出,酸奶感官評分隨著桑葚汁添加比例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當桑葚汁添加比例為10%時感官評分最高,然后逐漸下降。(4)微生物的發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應用十分廣泛,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自制酸奶的方法:將新鮮牛奶加入適量蔗糖然后加熱煮沸,冷卻后裝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再加入少量酸奶后密封,再放置在溫暖的地方即可。乳酸菌是厭氧型細菌,有氧環境下呼吸受抑制,在無氧的環境下進行無氧呼吸,把有機物發酵,產生乳酸。因此,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①滅菌不徹底和③密封不嚴實。22.(2024·山東棗莊·中考真題)“黃萼裳裳綠葉稠,千村欣卜榨新油。”油菜的種子可以榨油,花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因而被人們廣泛種植。圖一為油菜植株個體發育不同時期的結構層次,其中序號①~④表示丙的不同類型,字母a~d表示丁的部分結構,圖二為顯微鏡下的油菜根尖部分結構。(1)油菜植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和高等動物體相比,其不具有的結構層次是是 。圖一中甲→乙表示 ,與動物細胞相比,該過程的不同之處是 。(2)和葫蘆蘚相比,油菜具有丙中的[ ] 組織,所以植株較高大,適應陸地生活的能力更強。(3)丁是油菜的生殖器官,屬于 (填“兩性花”或“單性花”),判斷的理由是它具有 (填字母)。我們常見的油菜花大多呈現黃色,主要是由花瓣細胞中的 (填細胞結構)決定的。油菜花經過 后,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我們吃的菜籽油主要來自種子的 。(4)某同學要在圖二顯微鏡下繼續尋找此根尖的成熟區,裝片應該向 移動。【答案】(1) 細胞 系統 細胞分裂 在細胞中央形成新的細胞壁和細胞膜將細胞質平均分成兩份(2)③輸導(3) 兩性花 bc 液泡 傳粉和受精 子葉(胚)(4)右【分析】(1)圖一中,甲→乙表示細胞分裂,乙→丙表示細胞分化,圖丁a花瓣,b雄蕊,c雌蕊,d花萼。(2)細胞的分裂:①細胞核由一個分成兩個;②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含有一個細胞核;③如果是動物細胞,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凹陷,縊裂為兩個細胞。若是植物細胞,則在原來的細胞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和新的細胞壁;④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詳解】(1)細胞是生命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植物體的生命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生命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油菜植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與高等動物體相比,油菜不具有的結構層次是系統。圖一中,甲→乙表示細胞由一個分裂形成兩個細胞過程,故甲→乙表示細胞分裂,與動物細胞相比,該過程的不同之處是在細胞中央形成新的細胞壁和細胞膜將細胞質平均分成兩份。(2)葫蘆蘚屬于苔蘚類植物,有莖、葉的分化,只有假根;油菜屬于高等植物體,有根、莖、葉的分化。和葫蘆蘚相比,油菜具有丙中的輸導組織,所以植株較高大,適應陸地生活的能力更強。(3)丁表示油菜的生殖器官,油菜的生殖器官包括b雄蕊和c雌蕊,屬于兩性花。液泡內含有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所以花的顏色往往是花瓣的顏色,決定油菜花顏色的物質主要存在與花瓣細胞的液泡中。油菜花經過傳粉和受精后,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我們吃的菜籽油主要來自種子的子葉/胚。(4)顯微鏡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動方向與物體的移動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裝片就應向哪一方移動,物象可移動到視野中央;根尖成熟區細胞停止分裂,開始分化形成特化細胞,根尖的成熟區位于右方,某同學要在圖二顯微鏡下繼續尋找此根尖的成熟區,裝片應該向右移動。23.(2024·安徽·中考真題)下圖是某雙子葉植物的生命周期示意圖,①~④表示器官,據圖回答:(1)種子萌發時,先吸水脹大,種皮變軟,然后 突破種皮,進而發育成根。(2)幼苗和植株在生長過程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 作用散失,吸收的二氧化碳轉化為貯存能量的有機物等生理過程主要發生在 (填數字標號)中。(3)植株生長到一定階段就會開花、結果,雌蕊中的子房發育成 (填數字標號),子房內的 發育成種子。【答案】(1)胚根(2) 蒸騰(3) 胚珠【分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萌發、生長、開花、結果等階段;圖中①葉,②莖,③花,④果實。【詳解】(1)種子萌發時,首先吸水膨脹,種子內部營養物質轉化為供胚發育的營養物質并運輸至胚的各部分,細胞呼吸作用增強,不斷分裂分化,胚根首先突破種皮,將來發育成根,胚軸發育成連接莖和根的部分,胚芽發育成莖和葉,胚逐漸發育成幼苗。(2)幼苗和植株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水分通過莖中的導管運輸到葉,其中一小部分水供植物體的生命活動利用,絕大部分水通過蒸騰作用從葉片的氣孔散失到大氣中;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氧氣,光合作用主要在葉片的葉肉細胞進行,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轉化為貯存能量的有機物等生理過程主要發生在①中。(3)植株生長到一定階段就會開花,傳粉受精完成后,雄蕊和雌蕊的柱頭、花柱等結構凋落,子房內細胞不斷分裂分化,其中受精卵發育成胚,受精中央細胞發育成胚乳,珠被發育成種皮,胚珠發育成種子,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發育成果實;所以雌蕊中的子房發育成④果實,子房內的胚珠發育成種子。24.(2024·山東威海·中考真題)壟溝種植是指在農田中挖溝起壟,并在壟上種植農作物的耕種方式,如圖一所示。研究結果表明,壟溝種植馬鈴薯能有效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產30%左右。壟溝種植為什么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呢?下面讓我們結合圖二進行分析(圖中A、B、C表示植物體的三大生理活動)。(1)壟和溝都是直的,有利于通風,可以為[ ] 作用提供充足的 。(2)壟高而溝低,既便于排出田里多余的水,又增大了土壤與空氣接觸的表面積,這都可以使根得到充足的 ,用于進行[ ] 作用,釋放能量,供根生長所需。根部發達,能使植物體枝葉茂盛,受光面積增大,光合作用增強。(3)順溝澆水,壟上作物的根會因向水生長而更加發達。根吸收的大量水分,在[ ] 作用的拉力下運輸到葉,不僅作為光合作用的原料,還能使植株硬挺、 ,進一步增大受光面積。(4)綜上可見,壟溝種植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請寫出光合作用表達式: 。根據表達式可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能使馬鈴薯體內 增多,產量提高。【答案】(1) C光合 二氧化碳(2) 氧氣 B呼吸(3) A蒸騰 葉片舒展(4) 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 有機物【分析】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光合作用實質上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圖二中,A蒸騰作用,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詳解】(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壟和溝都是直的,有利于通風,可以為C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強度。(2)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氣,氧氣來自空氣中。所以壟高而溝低,既便于排出田里多余的水,又增大了土壤與空氣接觸的表面積,這都可以使根得到充足的氧氣,用于進行B呼吸作用。(3)植物的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過程。A蒸騰作用為植物的根吸收水和無機鹽提供了向上的動力。水不僅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還能使植株硬挺、葉片舒展,進一步增大受光面積。(4)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實質: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條件是光照,場所是葉綠體。光合作用表達式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能使馬鈴薯體內有機物增多,產量提高。25.(2024·山東臨沂·中考真題)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我國糧食產量保持持續增長,離不開科學的種植和高產新品種的培育。海水稻是具有一定的耐鹽堿能力,可以在海濱灘涂、內陸鹽堿地種植的特殊水稻。我國現有鹽堿地15億畝,近3億畝可以開發利用,因此,海水稻的培育、種植與推廣為我國糧食的進一步增產提供更廣闊前景。圖1表示海水稻從種子萌發到開花結果的過程,序號①~③表示種子的結構,④-⑦表示稻花結構的一部分;圖2是海水稻葉肉細胞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圖1中,甲示海水稻種子結構,萌發時的營養物質來自于[ ] 丙圖中,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鹽堿地的鹽濃度較高,而海水稻能從鹽堿地選擇性吸收無機鹽,這體現了細胞膜的功能是 ,水和無機鹽在海水稻體內運輸的動力主要來自于 .(2)圖1中,丁示海水稻花的結構,結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海水稻受精完成后,其中的[ ] 發育成果實。(3)圖2中,A表示的結構是 ,a氣體是 請寫出圖示B結構完成的生理活動反應式: 。(4)海水稻引種到新疆等西北部地區的鹽堿地,在相同種植方式下,產量高于海濱灘涂,試從光照和溫度兩個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1) ②胚乳 成熟區/根毛區 控制物質進出 蒸騰作用(2) 花蕊/雌蕊和雄蕊 ⑦子房(3) 葉綠體 氧氣/O2(4)新疆白天溫度高,光照時間長,光照強,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強,制造的有機物多,夜晚溫度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機物少。【分析】(1)圖1中,①是胚,②是胚乳,③是果皮和種皮,④是花藥,⑤是花絲,⑥是柱頭,⑦子房。(2)圖2題型02 生物圖表解題技巧題型解讀|模板構建|真題演煉生物圖表在中考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圖表的種類很多,有結構模式圖,生理過程示意圖,概念圖,遺傳系譜圖、坐標曲線圖等。此類試題以生物圖表為載體,突出考查讀圖表能力和識圖表分析能力,既有各單元知識點的單一考查,也有跨單元的綜合考查。中考生物生物圖表具有以下題型:1.結構模式圖∶命題分析 ①側重于圖形結構名稱的識記 ②各結構對應的重要功能的識圖填空等高頻考法 ①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圖 ②根尖及花的結構圖 ③種子的結構圖 ④生殖系統的結構圖 ⑤雞卵的結構圖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抓住圖示各部分的名稱及相應的功能這一顯著特點。(2024·陜西·中考真題)小秦學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這個主題后,圍繞以下三個問題,與小組同學繼續進行合作學習。邀請你加入并回答問題。下面是小組同學作業中標注的動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1)【問題1】被子植物和人體的結構層次有哪些?小組同學梳理出生物體結構層次的名詞有:A生物體、B器官、C系統、D細胞、E、組織。請判斷:小秦午餐吃的黃瓜屬于 (填字母);我們人體的結構層次依次是D→E→ →A(用字母和箭頭表示)。通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細胞是動植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2)【問題2】動植物細胞具有哪些結構?在復習細胞結構時,小秦發現圖中標注出現了四處錯誤,請指出其中的兩處錯誤: 。(填序號)(3)【問題3】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是否相同?小秦拿來一份生物樣品制成的臨時裝片,大家想通過顯微鏡鑒定該生物樣品是否來自植物。你的判斷依據是 。2.關系模式圖∶命題分析 ①側重于圖形各成分之間的聯系 ②根據關系圖填寫 ③各種概念的關系圖等高頻考法 ①生態系統生物部分之間的關系 ②花的結構與發育的結果之間的關系 ③染色體、DNA、基因三種之間的位置和大小關系 ④進化中各類群間的關系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熟記圖中各成分的作用及各成分之間的關系。(2024·山東濟南·中考真題)生物與環境保持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并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圖一是某草原生態系統部分生物之間的關系圖;圖二表示該生態系統中四種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中共有 條食物鏈,兔和食草昆蟲之間的關系是 ,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要補充的生物成分是 。(2)若圖二中的四種生物構成一條食物鏈,則乙對應的是圖一中的 ,它在圖一食物網中屬于第 營養級。(3)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其中能量流動是指生態系統中能量輸入、傳遞和 的過程,該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是 ,一般來說,上一個營養級的能量,只有10%~20%淔入下一個營養級。在該食物網中,若鷹獲得1千焦的能量,理論上,草最少含有 千焦的能量。3.遺傳系譜圖∶命題分析 ①側重于相對性狀的概念和判定 ②顯性和隱形性狀的判定和概率等高頻考法 ①相對性狀 ②顯性和隱形基因的區別 ③顯性和隱形性狀的判定和概率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先找隱形性狀,然后寫出各自的基因型。(2024·四川綿陽·中考真題)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雌花位于腋部,雄花位于頂部,可同株內傳粉,也可異株間傳粉。已知玉米籽粒的非糯性和糯性由一對基因T、t控制。某研究人員將兩株基因組成分別為TT和tt的玉米相鄰種植,如圖所示。玉米果穗成熟后發現,在非糯性植株上既結有糯性籽粒,又結有非糯性籽粒,而在糯性植株上只結有糯性籽粒。回答下列問題。 (1)玉米的體細胞有10對染色體,通常這些染色體共包含 個DNA分子。正常情況下,玉米產生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有 條。(2)非糯性和糯性是玉米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這在遺傳學上被稱為 ,通過題干信息可得出 是顯性性狀。(3)這兩株玉米的傳粉方式是 (填“自花傳粉”“異花傳粉”或“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非糯性植株結的籽粒種下后,所得植株的基因組成是 ; 糯性植株結的籽粒種下后,所得植株的基因組成是 。(4)已知控制該玉米葉片深綠色的基因B和淺綠色的基因b是一對基因。有一株基因組成為Bb的玉米,因某種原因,導致它產生的花粉中含b基因的花粉有50%致死,這株玉米產生含B基因的花粉和含b基因的花粉的比例是 。4.坐標曲線圖∶命題分析 常以直角坐標系、直方圖或圓餅圖為表現形式。通過曲線的變化,揭示生命現象與原理的內在聯系或反映某項生理指標的規律性變化。高頻考法 ①食物鏈中數量、有機物、有毒物質的變化 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有機物或者氣體的變化 ③呼吸運動中氣壓的變化 ④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程度 ⑤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抓住曲線變化與生物學原理的關系。(2024·山東濰坊·中考真題)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種植歷史悠久。科研小組測得小麥種子萌發初期,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變化情況如圖一;甲、乙兩種小麥的根細胞氮吸收速率與土壤中氧氣濃度的關系如圖二。(1)一粒小麥種子其實是一個果實,原因是 。當你點燃一粒小麥種子,待它燃盡時可見到一些灰白色的灰燼,這些灰燼是小麥種子里的 。(2)小麥種子萌發需要的環境條件是 。萌發初期,小麥種子葡萄糖的變化情況為圖一中曲線A,理由是 。(3)小麥對氮的吸收會消耗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氧氣濃度為a時,甲的根細胞呼吸作用速率大于乙,理由是 。據圖二可知,為促進小麥對氮的吸收利用,可采取的具體措施是 。(4)《糧油儲藏技術規范國家標準》為我國糧油儲藏安全提供了重要技術保障。參考標準,對小麥的儲藏要求是安全水分、低溫、低氧的環境,其主要目的是 。5. 生理過程圖:命題分析 ①側重于圖形各結構的主要生理功能 ②根據過程圖考查相應過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高頻考法 ①動植物發育過程 ②光合、呼吸、蒸騰作用的過程 ③呼吸過程、血液循環過程、人體代謝過程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熟記圖中各結構的作用及各結構之間功能上的區別。(2024·山東濟南·中考真題)人體是由多個器官、系統構成的富有層次的有機整體,各器官、系統協調統一,使各項生命活動有序進行。如圖為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1~8表示器官,a~d表示生理過程, A~D表示心臟四腔。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人體最大的消化腺是[ ] ,它分泌的消化液對脂肪有乳化作用;能進行a過程的器官有 (填序號),營養物質進入血液后,到達組織細胞的過程中,經過心臟四腔的先后順序是 (填字母)。(2)c過程時,膈肌、肋間肌 ,完成吸氣;吸入的氧氣通過 作用進入血液,最終進入組織細胞。(3)人體產生的代謝廢物,主要由血液中的 運輸,流經[ ] 形成尿液。(4)除圖中所示途徑外,代謝廢物還可通過 (填器官)排出體外。(5) 系統不斷地為組織細胞輸送營養物質和氧氣,同時運走二氧化碳等廢物,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答|題|技|巧類型一: 結構模式圖 1、審圖:明確圖示中包含的結構、過程、概念及含義等。如果是結構示意圖,則要按照從整體到局部或從局部到整體的順序加以辨認,從而進一步理解題意。 2、分析并判斷:明確圖示中的相關字母、符號、箭頭等的含義或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等。 3、正確作答:結合題意分析相關的結構特點、生理功能等回答問題。類型二: 關系模式圖 1. 全面觀察,提取信息 標注關鍵點:圈出圖中所有文字、符號、箭頭,初步判斷各部分的含義(如“A→B”可能是物質傳遞或能量流動)。 分層梳理:若圖較復雜,先拆分模塊(如細胞結構圖可分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三部分)。 注意隱藏信息:如未標注的名稱(需結合位置推斷)、比例關系(如柱狀圖中的數據對比)。 2. 定位知識點,建立聯系 回歸教材:例如:若為“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關系圖”,需聯想兩者的反應式、場所、能量轉換關系。 若為“遺傳系譜圖”,需判斷顯隱性、致病基因位置(常染色體/X染色體)。 構建邏輯鏈:用箭頭或簡寫梳理圖中各環節的邏輯關系(如“二氧化碳→葉綠體→葡萄糖→線粒體”)。 3. 分析關系,推導答案 因果關系:判斷箭頭是否表示“促進”“抑制”或“依賴”(如激素調節圖中的反饋機制)。 動態過程:如生態系統物質循環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生產者”。 對比差異:若圖中有多個路徑(如神經調節 vs 體液調節),需比較異同點。 4. 注意易錯細節 箭頭方向:如能量流動不可逆,物質可循環(碳循環)。 術語準確性:避免混淆相近概念(如“細胞質” vs “細胞質基質”、“基因重組” vs “交叉互換”)。 特殊標注:如“※”可能代表實驗處理后的結果,需結合題干分析。類型三: 遺傳系譜圖 1. 判斷顯隱性:根據口訣“無中生有為隱性,有中生無為顯性”確定系譜中遺傳病或考察性狀的顯隱性 2. 推斷基因型:根據題意推斷親本和子代的基因型 3. 計算概率:若計算子代的患病概率,需畫出遺傳圖解進行計算類型四: 坐標曲線圖 1.明確變量:依據曲線縱橫坐標,明確自變量和因變量;縱坐標為因變量,橫坐標為自變量,因變量隨自變量變化而改變 2.看清走勢:依據曲線走勢的變化趨勢,得出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 3.抓住特殊點:抓住起點、交點、轉折點、最高點、最低點和終點的變化 4.聯系原理:聯系曲線與結構圖或相關的生理活動,理解生物體內發生的生理變化過程類型五: 生理過程圖 1. 全面觀察,提取信息 標注已知結構:圈出圖中所有標注的名稱,明確其功能。 拆分復雜過程:將多步驟過程分解為小模塊。 注意箭頭含義: 單向箭頭(如O 從肺泡進入血液) 或雙向箭頭(如組織與血液的物質交換)。 實線箭頭(物質流動)或虛線箭頭(信息傳遞,如神經沖動傳導)。 2. 聯系教材知識,構建邏輯鏈:回歸課本流程和動態分析步驟 3. 分析關鍵環節與調控機制:能量與物質變化 , 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 4.綜合應用與推理:聯系實際情境1.(2024·山東濟南·中考真題)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中最為重要的工具之一。圖一是顯微鏡結構示意圖;圖二是顯微鏡鏡頭;圖三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葉片結構。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觀察葉片結構時,要用毛筆蘸取 的一片制成臨時切片。(2)觀察臨時切片時,要使視野范圍最大,應選用圖二中的 (填字母),若物像模糊不清,應轉動圖一中的[ ] ,使物像更清晰。(3)圖三中A細胞排列緊密,具有的能量轉化器是 ;B細胞制造的有機物可以通過C中的輸導組織運送到其他器官。可見,葉片中有多種組織,這是細胞 的結果,因此葉片從結構層次上來說屬于 。(4)要進一步觀察圖三中的保衛細胞,應將玻片向 方移動,使保衛細胞移到視野中央。當大多數D呈打開狀態時,可以促進植物從土壤中吸收 。2.(2024·遼寧·中考真題)豌豆是常見的蔬菜。圖一是豌豆細胞結構示意圖,圖二是豌豆根尖結構示意圖,圖三是豌豆果實圖。結合圖示回答相關問題。(1)豌豆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圖一結構 (填序號)中。(2)圖二⑥中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群屬于 組織。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填序號)。(3)圖三中豌豆的果實在結構層次上屬于 。將豌豆種子播種后長成新植株,這種生殖方式屬于 (填“無性”或“有性”)生殖。(4)與人體的結構層次相比,豌豆植株不具有的結構層次是 。3.(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生殖是人類繁殖后代、延續種族的重要生命活動,新生命的孕育和誕生由生殖系統完成。圖甲是女性生殖系統結構簡圖,圖乙是胚胎發育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新生命的孕育從受精卵開始。成熟的卵細胞由卵巢排出,在 (均圖甲中的標號)中與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經分裂形成的胚胎,在 (填圖甲中的標號)內發育成胎兒。(2)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各種養料和氧氣,并將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排入母體。胎兒產生的代謝廢物排入母體的途徑是:胎兒→ (填圖乙中的標號)→ (填圖乙中的標號)→母體。(3)圖乙中胎兒的父母都是雙眼皮,該胎兒出生后表現為單眼皮,這種親子代之間性狀表現存在差異的現象稱為 。據此分析,雙眼皮為 (填“顯性”或“隱性”)性狀。若這對夫婦計劃再生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為雙眼皮的可能性比單眼皮的可能性更 (填“大”或“小”),理由是 。4.(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下圖是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 ] 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2)[ ] 是呼吸道與消化道的共同通道。(3)哮喘是[⑤] 感染或者過敏引起的一種疾病,患病時通道變窄,會出現呼吸困難。(4)在寒冷的冬季,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鼻腔能使吸入的氣體 、濕潤、清潔。(5)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在遇到霧霾、沙塵暴等空氣狀況不佳時,為保護自身的健康,請你寫出適合的應對措施: (寫出一條即可)。5.(2024·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血液循環的動力來自心臟,只要心臟在跳動,生命就在繼續,它伴隨人的一生。下圖是心臟結構圖,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在心臟結構圖中③的名稱是 ,④的名稱是 。(2)血管①的名稱是 。(3)在四肢靜脈的內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瓣。(4) 是連通于最小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5) 血含氧豐富,顏色鮮紅。(6)血液從右心室進入肺動脈,經過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② 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填名稱)(7)血液是由 和血細胞構成的。6.(2024·四川廣安·中考真題)《水滸傳》中有一段“武松打虎”的經典橋段,描寫的是好漢武松喝完十八碗酒后,在景陽岡戰勝猛虎的故事。下圖是人眼球結構以及人腦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內填序號,________填文字)。(1)書中寫到,武松在喝完十八碗酒后,搖搖晃晃幾乎站立不穩,這是因為飲酒過度,酒精麻痹了武松的[ ] 。(2)當武松看見老虎時,他的[ ] 上會形成老虎的物像。(3)武松見到老虎,感到害怕,縱身一躍,這是一種 (填“條件反射”或“非條件反射”)。(4)武松掄起拳頭打虎的動作,是由骨、骨骼肌和 三者協調配合,在 的支配和其他系統的輔助下完成的。7.(2024·湖南長沙·中考真題)下圖分別為大腸桿菌噬菌體、酵母菌和大腸桿菌的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1)大腸桿菌噬菌體屬于病毒,它沒有 ,不能獨立生活,只能 在大腸桿菌細胞內。(2)培養酵母菌和大腸桿菌時需向培養液中添加有機物,是因為它們沒有 ,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控制有機物進入細胞的結構是 (填序號)。(3)三種生物形態結構不同,但都有控制發育與遺傳的遺傳物質,其中酵母菌的遺傳物質主要位于 中(填序號)。8.(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同學們每天課間操時間都要到操場做一系列的運動。人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身體結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我們進行各項體育運動時,關節起到 的作用。圖甲是關節示意圖,在跑跳過程中,能夠增加關節牢固性并有效防止脫臼的結構是[ ] ,能夠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并起到緩沖機械壓力作用的結構是[ ] 。(2)由圖乙可以知道,骨骼肌兩端的[⑥] 分別附著在不同的骨上。(3)跑跳時需要不斷地進行腿部的屈伸運動,包括以下步驟:①相應的骨受到牽引;②骨骼肌收縮;③骨骼肌接受神經傳來的刺激;④骨繞關節活動。這些步驟發生的正確順序是 (用序號表示)。9.(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鳥卵的結構有利于鳥類在陸地上繁殖后代,請根據鳥卵的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鳥卵產出后,自然環境下的親鳥會孵卵,卵內胚胎才能繼續發育,說明影響胚胎發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親鳥孵卵的行為是 (填“先天性行為”或“學習行為”)。(2)能為鳥的胚胎發育提供主要營養物質的結構是[ ] 。(3)鳥通過產卵繁殖后代,卵的表面有堅硬的[ ] ,能減少水分的丟失,有利于鳥類在陸地上繁殖后代。(4)每年4~5月是多數鳥類繁殖的季節,民諺號召大家“不打春日三月鳥”,只因“子在巢中待母歸”。作為中學生要愛鳥、護鳥,我們應該這樣做: 。10.(2024·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愛護生物,保護環境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和行為準則。下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在草原生態系統組成中,草屬于 者。(2)當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該生態系統,有毒物質可能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在草→鼠→狐這條食物鏈中,體內有毒物質最多的是 。(3)以下食物鏈中書寫正確的是__________。A.草→鼠→蛇→鷹 B.草←鼠←蛇←鷹C.陽光→草→鼠→蛇 D.草→鼠→蛇→細菌(4)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它的范圍包括大氣圈的底部、 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5)生活在荒漠中的駱駝刺根系非常發達,說明生物能夠不斷地 環境。(選填“適應”或“影響”)11.(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常州市為了加快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開展禽畜養殖糞便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清潔化生產等方面的建設,促進農牧結合、種養循環。下圖是常州市某農村的一種生態農業模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中,食用菌屬于 。除圖中所示外,還有陽光、空氣、水等 。(2)圖中有 條食物鏈,人屬于 或 營養級。(3)能量流動的起點是 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 。(4)本生態系統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 能力較弱,因為生物種類較少,營養結構 。(5)每年農田中有大量的秸稈需要處理,請從生態角度提出一種合理的處理措施: 。12.(2024·四川·中考真題)首先科研所的工作人員向同學們介紹了所內采用的“桑基魚塘”生態循環模式,如圖所示,請利用所學知識回答:(1)請將食物鏈補充完整: →家蠶。(2)該生態系統中,家蠶生命活動所需能量最終來源于 。(3)塘泥中含有大量的 ,能夠將魚排泄物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 等物質,這些物質又被桑樹吸收利用,進而制造有機物。(4)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你認為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較 (填“強”或“弱”),理由是 。13.(2024·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如圖是染色體和DNA的關系圖,據圖回答問題。(1)圖中[ ]是染色體,包括[2] 和[3] 。(2)[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它含有許多遺傳效應的片段,這些片段是 。14.(2024·山東濟寧·中考真題)在飼養家蠶的活動中,某生物興趣小組研究了蠶繭顏色的遺傳。請作答:組別 親本蠶繭的顏色 子代蠶繭的顏色金黃色 白色一 金黃色×金黃色 有 有二 金黃色×白色 有 有三 白色×白色 無 有(1)已知家蠶的體細胞中有28對染色體,則雌蠶產生的卵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 。(2)根據表中第 組的結果可以判斷,蠶繭的金黃色是顯性性狀。若用H表示顯性基因,h表示隱性基因,則第二組親本中蠶繭為金黃色個體的基因組成為 。若要盡可能多地獲得金黃色蠶繭,應選擇第 組子代中蠶繭為金黃色的個體做親本進行選育。(3)給蠶食用彩色蠶飼料,使白色蠶寶寶從內而外變為彩色,這個事例說明基因、環境、性狀之間的關系是 。(4)雄蠶和雌蠶的性染色體組成分別是ZZ和ZW,幼蟲期雌雄性狀差別不明顯,但雄蠶的生長期短,消耗的桑葉少,出絲率高,蠶絲的品質好,因此能提前篩選出雄蠶尤為關鍵。已知家蠶的皮膚正常和皮膚透明是一對相對性狀,分別由只位于Z染色體上的基因M和m控制。若想獲得最大經濟效益,應選擇 作為親本雜交。①皮膚透明雄蠶 ②皮膚正常雄蠶 ③皮膚透明雌蠶 ④皮膚正常雌蠶15.(2024·山東青島·中考真題)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人們對遺傳和變異現象的研究不斷深入。追溯科學史上的重大發現,了解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助于我們形成正確的科學觀。(1)1900年左右,屈埃諾在研究某種小鼠毛色遺傳時做了下表所示的實驗(用A和a分別表示顯、隱性基因):根據 組可判斷小鼠毛色中的顯性性狀是 色。乙組子代中黃鼠和黑鼠比例約為2:1,他推測可能有一種基因組成的黃鼠在胚胎期全部死亡了。根據他的推測,死亡小鼠的基因組成應該是 ;假如未死亡,這種基因組成的小鼠在乙組子代黃鼠中所占的比例應為 。組別 親本 子代數目(只)黃鼠 黑鼠甲 黃鼠×黑鼠 2378 2398乙 黃鼠×黃鼠 2396 1235(2)1902年,麥克朗發現人類男性體細胞中存在性染色體。果蠅的性別決定方式與人類相似,圖一表示某果蠅體細胞中有4對染色體,其中1對是性染色體,其他3對為常染色體。該果蠅生殖細胞中常染色體的組成為 (用圖一中符號表示),雄果蠅體細胞中的X染色體來自親代的 果蠅。(3)1910年,摩爾根偶然發現一只白眼雄果蠅,他做了如圖二所示的雜交實驗。與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相比,該實驗結果的不同之處是白眼性狀的遺傳總是與 相關聯。他推測并用實驗證明了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而不在Y染色體上,則親代白眼果蠅產生的精子中攜帶白眼基因的概率是 。(4)孟德爾、屈埃諾、摩爾根等人在遺傳學研究中能取得成功,除了他們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縝密的邏輯思維以外,以下各項中屬于他們成功原因的是 (填數字,多選)。①實驗材料易飼養,繁殖快;②選用親本進行無性生殖;③從觀察性狀遺傳出發,推測基因的傳遞規律;④對實驗數據采用統計學方法分析。16.(2024·江蘇南通·中考真題)我國早在3 000多年前就已經將野生原雞馴化培育成家雞,并逐漸選育出許多優良品種。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是雞的發育過程示意圖。結構A是 ,其內有細胞核,是胚胎發育的部位。在①-③的發育過程中,發生了細胞的分裂、生長和 。雞蛋在孵化過程中質量 (選填“增加”“減少”或“不變”)。(2)家雞的羽毛有翻毛、輕度翻毛、非翻毛三種表現性狀,如圖2所示。這三種表現性狀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基因A、a控制。相關雜交實驗如圖3 所示。①親本非翻毛雞產生的一個生殖細胞中有 個a基因,子代輕度翻毛雞的基因組成是 。②若輕度翻毛雞的雌性和雄性個體相互雜交,產生的子代有 種基因組成,理論上子代中翻毛雞所占的比例為 。17.(2024·山東棗莊·中考真題)艾華同學在學習遺傳與進化主題時,知道了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信息控制的,由親代傳遞給子代的是遺傳信息而不是性狀本身。她想知道自己的藍眼(虹膜顏色為藍色)性狀是如何遺傳而來的,為此,她調查了父母家族部分成員服球虹膜的顏色,繪成了圖示遺傳圖譜。請分析作答:(1)控制艾華藍眼性狀的遺傳信息 主要儲存在染色體上的 。(2)人的棕眼和藍眼是一對 性狀。根據遺傳圖譜可知,隱性性狀是 ,判斷的依據是 。(3)假定控制虹膜顏色的顯、隱性基因分別用D、d 表示,則艾華的姐姐10號的基因組成是 ,決定其虹膜顏色為棕色的基因來自 (填“7”或“8”)號,是通過 傳遞給她的。(4)實施三孩生育政策,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大舉措。若艾華的父母計劃再生育一個孩子,則這個孩子是藍眼男孩的概率是 。18.(2024·山東德州·中考真題)我國科學家林占熺及其科研團隊,經過2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一種適合我國氣候土壤環境的植物——巨菌草;它根系發達、適應性廣,在生態循環和土壤改良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巨菌草易種植,畝產可達30噸,原因之一是根部的內生菌可通過 作用將大氣中的某種氣體轉化為肥料,供自身利用,該肥料的作用是 。(2)如圖生態循環模式可看作一個生態系統。①巨菌草作為該生態系統中的 ,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來源,儲存的能量沿著食物鏈 傳遞。②巨菌草粉碎可制成培養基質,用于栽培食、藥用菌。這些食、藥用菌用 繁殖后代,通過菌絲從培養基質內吸收營養物質。在栽培過程中,除去培養基質,菌農還需要提供 (至少寫兩點)等條件,保證食、藥用菌的正常生長。③人和動物的糞便經沼氣池發酵,產生的沼氣可做生活能源,剩余的沼渣用做巨菌草的肥料。這種模式實現了對能量的 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3)林占熺團隊發現,巨菌草能在鹽堿地快速生長,利用這個特性可有效改良鹽堿地。下圖為科研團隊對巨菌草耐鹽堿性的研究曲線:①由圖1、2分析可知:巨菌草在 ‰的鹽堿濃度下產量最高;低濃度的鹽堿環境可促進巨菌草體內 的形成,增加光能的吸收,積累更多的有機物,使自身的細胞液濃度 (填“升高”或“降低”),以適應鹽堿環境。但這種調控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巨菌草不適于在高濃度鹽堿環境中生存。②由圖2分析可知,種植巨菌草后土壤含鹽量 ,說明巨菌草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③根據以上分析,巨菌草與其生存環境的關系是: 。19.(2024·山東濱州·中考真題)生物興趣小組對某農作物的生理活動進行了探究。圖一是該作物葉片內能進行的三種生理活動示意圖;圖二是葉肉細胞中兩種氣體擴散方向示意圖;圖三是該作物在晴朗的夏季一晝夜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的變化曲線。據圖回答問題([ ]內填編號):(1)圖一中生理活動Ⅱ對應圖三中的 曲線,其反應式為: 。(2)圖三中,一晝夜內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時間點是 時,此時,圖二中存在的箭頭,也有 (填序號);0點時,圖一中能進行的生理活動有 (填編號)。(3)DE段下降的原因是植物為避免圖一中[ ] 過強,保護性關閉了部分氣孔,造成葉片吸收的 減少。(4)結合圖三相關信息,請你為大棚種植戶提出一條合理的增產建議: 。20.(2024·山東菏澤·中考真題)菏澤古稱曹州,自古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譽。技術人員為研究某些環境因素對牡丹光合作用的影響,利用同一批牡丹分別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用氧氣傳感器等儀器測定O2釋放速率,實驗在CO2濃度恒定且適宜的同一個密閉環境中完成,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牡丹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 (填細胞結構)。(2)測定圖甲實驗數據時,呼吸作用強度不變,該批牡丹呼吸作用每小時消耗氧氣的量為 mmol。若將該批牡丹放在圖甲實驗條件下,先黑暗處理1小時,再用10klx的光照強度處理1小時,比較這兩個小時前后,密閉環境中氧氣的增加量為 mmol。(3)據圖乙分析可知,該批牡丹生長的最適溫度是 ℃。(4)圖甲是溫度為14℃測定的結果,根據甲乙兩圖分析可知:①圖乙是在光照強度為 klx下測定的結果;②影響牡丹生長的環境因素為 。21.(2024·江西·中考真題)古人稱酸奶為“酪”,許多古籍中均有關于制酪的記載,某同學對此展開了探究。請據題回答。【查閱資料】《齊民要術》中制酪流程大致如圖所示:(1)上述流程中提到的先成酪,含有的發酵菌種主要是 ,取先成酪混合相當于微生物發酵過程中的 步驟。【走訪調查】為滿足市場需求,酸奶廠會研發不同口味的酸奶。研發人員探究果汁添加比例、發酵時間等因素對酸奶品質的影響,并對酸奶的色澤、滋味、氣味等進行感官評價,其中一組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2)根據該實驗結果可知,本實驗的變量是 。(3)分析上圖可發現,酸奶感官評分隨著桑葚汁添加比例的增加,呈 的趨勢;當桑葚汁添加比例為 %時,感官評分最高。【動手實踐】制作酸奶每一步都需嚴謹細致,操作不當會導致制作失敗。(4)若發酵瓶中液體腐敗變質,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 。①滅菌不徹底 ②發酵時間過短 ③密封不嚴實22.(2024·山東棗莊·中考真題)“黃萼裳裳綠葉稠,千村欣卜榨新油。”油菜的種子可以榨油,花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因而被人們廣泛種植。圖一為油菜植株個體發育不同時期的結構層次,其中序號①~④表示丙的不同類型,字母a~d表示丁的部分結構,圖二為顯微鏡下的油菜根尖部分結構。(1)油菜植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和高等動物體相比,其不具有的結構層次是是 。圖一中甲→乙表示 ,與動物細胞相比,該過程的不同之處是 。(2)和葫蘆蘚相比,油菜具有丙中的[ ] 組織,所以植株較高大,適應陸地生活的能力更強。(3)丁是油菜的生殖器官,屬于 (填“兩性花”或“單性花”),判斷的理由是它具有 (填字母)。我們常見的油菜花大多呈現黃色,主要是由花瓣細胞中的 (填細胞結構)決定的。油菜花經過 后,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我們吃的菜籽油主要來自種子的 。(4)某同學要在圖二顯微鏡下繼續尋找此根尖的成熟區,裝片應該向 移動。23.(2024·安徽·中考真題)下圖是某雙子葉植物的生命周期示意圖,①~④表示器官,據圖回答:(1)種子萌發時,先吸水脹大,種皮變軟,然后 突破種皮,進而發育成根。(2)幼苗和植株在生長過程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 作用散失,吸收的二氧化碳轉化為貯存能量的有機物等生理過程主要發生在 (填數字標號)中。(3)植株生長到一定階段就會開花、結果,雌蕊中的子房發育成 (填數字標號),子房內的 發育成種子。24.(2024·山東威海·中考真題)壟溝種植是指在農田中挖溝起壟,并在壟上種植農作物的耕種方式,如圖一所示。研究結果表明,壟溝種植馬鈴薯能有效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產30%左右。壟溝種植為什么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呢?下面讓我們結合圖二進行分析(圖中A、B、C表示植物體的三大生理活動)。(1)壟和溝都是直的,有利于通風,可以為[ ] 作用提供充足的 。(2)壟高而溝低,既便于排出田里多余的水,又增大了土壤與空氣接觸的表面積,這都可以使根得到充足的 ,用于進行[ ] 作用,釋放能量,供根生長所需。根部發達,能使植物體枝葉茂盛,受光面積增大,光合作用增強。(3)順溝澆水,壟上作物的根會因向水生長而更加發達。根吸收的大量水分,在[ ] 作用的拉力下運輸到葉,不僅作為光合作用的原料,還能使植株硬挺、 ,進一步增大受光面積。(4)綜上可見,壟溝種植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請寫出光合作用表達式: 。根據表達式可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能使馬鈴薯體內 增多,產量提高。25.(2024·山東臨沂·中考真題)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我國糧食產量保持持續增長,離不開科學的種植和高產新品種的培育。海水稻是具有一定的耐鹽堿能力,可以在海濱灘涂、內陸鹽堿地種植的特殊水稻。我國現有鹽堿地15億畝,近3億畝可以開發利用,因此,海水稻的培育、種植與推廣為我國糧食的進一步增產提供更廣闊前景。圖1表示海水稻從種子萌發到開花結果的過程,序號①~③表示種子的結構,④-⑦表示稻花結構的一部分;圖2是海水稻葉肉細胞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圖1中,甲示海水稻種子結構,萌發時的營養物質來自于[ ] 丙圖中,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鹽堿地的鹽濃度較高,而海水稻能從鹽堿地選擇性吸收無機鹽,這體現了細胞膜的功能是 ,水和無機鹽在海水稻體內運輸的動力主要來自于 .(2)圖1中,丁示海水稻花的結構,結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海水稻受精完成后,其中的[ ] 發育成果實。(3)圖2中,A表示的結構是 ,a氣體是 請寫出圖示B結構完成的生理活動反應式: 。(4)海水稻引種到新疆等西北部地區的鹽堿地,在相同種植方式下,產量高于海濱灘涂,試從光照和溫度兩個方面分析原因: 。26.(2024·四川廣安·中考真題)2023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成都舉行,中國體育健兒奮力拼搏,勇奪103枚金牌。體育運動是在身體多種器官、系統協調配合下完成的。下圖是人體代謝的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其中①—⑦表示生理過程,ABCDE表示系統。請據圖回答問題。(1)運動員們攝入的蛋白質在B系統最終被消化成 進入C系統。(2)外界空氣與A系統的氣體交換是通過 實現的。氧氣進入C系統最先到達心臟的 (填心臟的結構),再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處組織細胞。(3)圖中共展示了 條排泄途徑。血液流經D系統,經過⑦腎小球的 作用和⑥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4)當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領獎臺上時,每名中國體育健兒都非常激動,心跳加快,這與E系統中腎上腺分泌的 增加有關。【27.(2024·四川·中考真題)人體的生理活動能正常進行必須依賴一定的身體結構。下圖為李雷同學部分生活日常以及參與相關活動的部分身體結構圖,請據圖回答:(1)經過一夜的睡眠,膀胱尿液充盈,起床后需及時排出。尿液的產生通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過濾作用和【 】的重吸收作用。(2)早餐雞蛋中的主要營養物質在圖中【 】被徹底消化成 ,才能被吸收。(3)李雷騎自行車上學途中,遇到紅燈會立即停下等待,調節該生命活動的神經中樞位于【 】 ,此反射的類型屬于 。(4)大課間激情跑操,需要較多的能量供應。此時呼吸會變得急促,目的是提供較多的【 】 參與有機物分解。(5)體育課上進行籃球比賽,投籃時到B過程肌肉c處于 狀態;觀看籃球比賽的同學也會面紅耳赤、心跳加快,這是因為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也會受到 調節的影響。28.(2024·山東濟南·中考真題)某生物小組利用光具座、可變焦的水透鏡、注射器等器材(說明:注射器向水透鏡內注水,曲度變大;向外抽水,曲度變小),進行了圖一所示“制作可調節的眼球成像模型,提出保護眼健康的方法”跨學科實踐活動;圖二是神經系統與其所調節的部分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可以模擬人體眼球成像原理,其中可變焦的水透鏡模擬的是圖二眼球結構中的[ ] ,注射器模擬的是圖二眼球結構中的[ ] 。(2)模擬遠眺過程時,“F光源”適當左移,此時光屏上的物像變模糊,應調節注射器使水透鏡曲度變 ,才能在光屏上呈現清晰的物像:如果不改變水透鏡的曲度,可在“F光源”與水透鏡之間安裝 鏡進行調節。(3)同學看著光屏上的物像,伸手推拉注射器,通過調節水透鏡的曲度得到了清晰的物像,這種反射類型屬于 反射,此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途徑可用圖二中的結構表示,若d處受損,能否正常完成推拉動作? 。(4)同學能有意識地推拉注射器,說明脊髓里的神經中樞是受[ ] 控制的,神經中樞由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的 匯集而成。29.(2024·甘肅蘭州·中考真題)2024蘭州馬拉松于5月26日在蘭州奧體中心鳴槍開跑,來自世界各地近四萬名運動員相約黃河之濱。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體內各系統協調統一,共同完成各項生命活動。據圖回答問題:(A~D表示人體的四種器官,①~④表示心臟的四個腔)。(1)賽前運動員的飲食需以“高糖類、中蛋白、低脂肪”為主。食物中的蛋白質在B處被徹底分解為可被吸收的 ,進入血液后,由靜脈流到心臟,最先到達心臟的 (填圖中序號)。(2)運動員聽到發令槍響立即起跑,此時聲波刺激 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著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到大腦皮層形成聽覺。完成起跑動作需要運動系統中的骨、 和骨骼肌的協調配合。(3)隨著比賽的進行,運動員呼吸加快,大汗淋漓。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處于 (填“收縮”或“舒張”)狀態,汗液由 (填圖中字母)中的汗腺產生并排出,不僅能調節體溫,還能帶走代謝廢物。30.(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羽世界·共蓉耀”。2024年4月27日~5月5日。“湯尤杯”世界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在成都舉辦,經過激烈角逐。中國羽毛球男隊、女隊均獲得冠軍。圖甲是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部分系統相互協調配合的示意圖,圖乙是運動員聽覺形成過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氣。圖甲中,運動員吸入氧氣的過程a是通過 實現的。運動員吸氣時,肋間外肌和膈肌處于 (均“收縮”或“舒張”)狀態。氧氣進入運動員組織細胞后,能用于分解細胞中的 。釋放出能量,為運動提供動力,細胞中發生該氧化分解過程的主要場所是 。(2)運動員產生的部分代謝廢物,通過血液運輸到腎臟,經過 (填圖甲中的標號)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一個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原尿約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約為1.5L,主要原因是 。(3)比賽中,現場觀眾的加油吶喊聲,會刺激運動員 (填圖乙中的標號)中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著⑥ 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產生聽覺。(4)運動員體內各部分系統能夠相互協調配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因為人體具有自我調節功能,這種自我調節包括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中考生物答題技巧與模式(通用版)題型02生物圖表解題技巧(學生版).docx 2025年中考生物答題技巧與模式(通用版)題型02生物圖表解題技巧(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