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2 單元第 1 課 主備人: 審核人:課題 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第1課時) 課時 第 1 課時 課 型 新授課總 2 課時 授課人主備教師設計思路 授課教師二次備課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了解相交線、平行線、補角、余角、對頂角的定義. 2、知道補角、余角、對頂角的性質,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探究、合作的習慣,體驗探索成功、感受創新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習數學的主動性;進一步體會“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增強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教學重點:理解補角、余角、對頂角的定義,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對頂角相等的性質. 教學難點:通過簡單的推理,歸納出余角、補角的性質,并能用規范的語言描述其性質.教學方法:任務驅動下的小組合作.課前自學自學活動: 問題1:我們在七年級上學期學習了直線和直線的表示方法,請在紙上畫兩條直線,并用字母表示. 問題2:與同伴交流,你們畫的兩條直線的位置相同嗎?有什么不同? 問題3:閱讀課本38頁內容,結合上面大家畫的圖形,描述并歸納相交線和平行線的定義. 相交線: 平行線: 自學質疑:如:我的困難(或問題)是: 。課上研學自學反饋 學生反饋自己的自學內容。 聚焦問題 兩條直線相交時會出現角,那么這些角有怎樣的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呢? 你能得出哪些結論呢? 三、研究分享 【探究1】 理解對頂角及其性質 自學課本38頁議一議部分,并完成以下問題: 問題1:觀察圖2-1:兩條直線AB和CD交于點O,∠1和∠2的位置有什么關系?大小有何關系?為什么?小組合作交流,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對頂角的定義. 對頂角: 問題2:下列各圖中,∠1和∠2是對頂角的是( )圖2-1 問題3:如圖所示,有一個破損的扇形零件,利用圖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這個扇形零件的圓心角的度數嗎?你能說出所量角是多少度嗎?為什么? (課本39頁隨堂練習圖) 小組合作完成(時間5分鐘),并進行展示。 【探究2】 理解并掌握余角、補角的概念 自學課本39頁想一想部分,并完成以下問題: 問題1:什么是補角?什么是余角?互余與互補是指兩個角之間的數量關系,與它們的位置有關嗎?小組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語言向同伴描述互補、互余的定義. 余角: 補角: 小組合作完成(時間5分鐘),并進行展示。 【探究3】掌握余角、補角的性質 問題:打臺球時,選擇適當的方向用白球擊打紅球,反彈后的紅球會直接入袋,此時∠1=∠2. 將圖2-2抽象成圖2-3,ON與DC交于點O,且∠DON=∠CON=90°,∠1=∠2.在圖2-3中: 圖2-2 圖2-3 (1)哪些角互為補角?哪些角互為余角? (2)∠3與∠4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3)∠AOC與∠BOD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性質: 小組合作完成(時間5分鐘),并進行展示。 四、深度構建 (一)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哪些困惑呢?談一談。 當堂檢測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________(填序號). ①已知∠A=40°,則∠A的余角=50°; ②若∠1+∠2=90°,則∠1和∠2互為余角; ③若∠1+∠2+∠3=180°,則∠1,∠2和∠3互為補角; ④若∠A=40°26′,則∠A的補角=139°34′; ⑤一個角的補角必為鈍角; ⑥一個銳角的補角比這個角的余角大90°. 2、已知一個角的補角是它的余角的4倍,求這個角的度數. 3、如圖,直線AB與CD交于點O,∠BOC=90°,EF經過點O. (1)圖中哪些角與∠AOE互余?互補? (2)若∠BOF=34°,試求出∠AOF,∠BOE,∠DOE的度數.課后拓學鞏固知識 課本習題40頁習題2.1 1-5題 二、拓展提升 如圖,點O在直線AB上,OC平分∠BOD,OE平分∠AOD,請找出∠COD的余角和補角,并說明理由.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