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浙江省科學中考模擬卷3一、選擇題(共15題;共45分)1.(3分)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觀看了《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科學視頻后,對相關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家在金華的“勝哥”生日是4月18日,這幾天夜色降臨越來遲。請你根據學過的知識判斷,“勝哥”的生日地球運行的大概位置是圖中的(圖中涂黑部分表示黑夜) ( )之間。A.ab B.bc C.cd D.da2.(3分)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證。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檢查氣密性 B.稀釋濃硫酸C.傾倒藥品 D.轉移蒸發皿3.(3分)徐霞客在《游天臺山日記》中寫道“……嶺角(山腳)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花未開)”。山頂的花比山腳的花盛開時間晚,主要影響因素是A.地形地勢 B.海陸位置 C.緯度位置 D.人類活動4.(3分)荷蘭科學家辛斯伯根發現:在歐洲大陸下“藏著”一塊1億多年前的“大阿德里亞”大陸。他是怎么找到這塊大陸的呢?原來一些原始的磁細菌(原核生物)在細胞內會產生磁性物質,其磁極指向受地磁場影響,如圖所示。磁細菌死后,留下的磁性物質與周圍沉積物一起形成巖石。科學家根據地磁信息,就能還原出該巖石在地球上曾經所處的位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磁細菌的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B.磁細菌的生物性狀由DNA上的基因控制C.由圖可知此時磁細菌鞭毛端的磁極是北極D.“大阿德里亞”大陸“藏到”歐洲大陸下面,可證明地殼在不斷運動5.(3分)2025年3月 28日14時32分在緬甸(北緯21.6度, 東經95.95度) 發生6.4級左右地震,云南西雙版納、德宏、昆明、麗江、保山、大理等地震感強烈。關于此次地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在室內避震時,可以躲到堅固桌子旁蹲下B.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C.在學校避震時應立即奪門而逃D.發生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6.(3分)2024年在云南省發現了一種無足目兩棲動物,紅河魚螈(如圖),其生殖方式最可能為 ( )A.體外受精,卵生 B.體外受精,胎生C.體內受精,卵生 D.體內受精,胎生7.(3分)關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認識,以下正確的是( )A.真菌細胞內遺傳物質是 DNA,但沒有成形細胞核B.乙肝病毒與相應抗體結合而被清除的過程,屬于特異性免疫C.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從傳染病預防措施來說是保護易感者D.只要把高毒農藥的濃度降得很低,就可以用于蔬菜、瓜果、茶葉等農作物上8.(3分)大熊貓以竹子為主要食物,食用竹子種類多樣,而且還會根據季節的轉換采食竹子的不同部位。下列有關大熊貓與竹子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竹子的根、莖、葉被稱為生殖器官B.從結構層次分析,大熊貓的眼睛與竹子的根屬于同一結構層次C.熊貓的血管與竹子的莖都與物質運輸有關,在結構層次上都屬于器官D.熊貓皮膚中的神經細胞和立毛肌細胞在同一器官內,卻屬于不同的組織9.(3分)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觀看了許多科學視頻,搞懂了許多實驗原理。下列探究影響聲音響度的因素的實驗中可行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同一根弦B.敲擊鼓皮繃緊程度不同的鼓C.抽出鐘罩內的空氣弦D.用同樣的力敲擊液面高低不同的水瓶10.(3分)我們身邊有許多科學數據,下列說法最接近實際的是 ( )A.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的直徑為2mmB.一本《科學》課本的質量約為300gC.人體感覺適宜的溫度為37℃D.人步行速度約為12m/s11.(3分)“勝哥”將鐵粉和硫粉以適當的質量比混合,堆放在坩堝里(如圖),然后用燒紅的玻璃棒一端接觸混合物,這時部分混合物迅速變紅熱狀態,迅速撤離玻璃棒后,反應繼續進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紅熱的狀態,冷卻后得到一種黑色不能被磁化的固態物質。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該反應是吸熱反應B.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C.該實驗過程中可能會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D.該黑色無磁性的固態物質在物質分類上屬于鹽12.(3分)下列關于a、b數值的比較中,一定小于的是( )A.不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B.在同一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溶解度為克C.某物質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加入少量該物質,溶質質量分數為D.某物質的溶解度在低溫時為克,在高溫時為克13.(3分)詩人陸游的筆記中記載“蜀中有夾瓷盞……可省油之半”。夾瓷盞被稱為省油燈,用棉繩做炷(燈芯),上層盞盛油,下層盞盛水,其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省油燈中的可燃物有2種B.省油燈使用過程中水和油在一起燃燒C.省油燈使用過程中化學能轉化為光能和內能D.省油燈使用過程中盞內水吸熱降低油溫,可減少油揮發14.(3分)“勝哥”將銅片和鋅片同時插入稀,可以組成一個電池(圖甲)。那么該電池的正負極與什么有關呢?對此,“勝哥”做了三組實驗,并借助靈敏電流表進行判斷(圖乙),發現該電池的正負極與金屬活動性強弱有關且存在一定規律。據此判斷,下列金屬片組合可以使電流表指針向左偏轉(圖丙)的是( )A.a鋁片、b鎂片 B.a鐵片、b鋅片C.a鐵片、b銅片 D.a銅片、b銀片15.(3分)如圖所示,甲、乙兩個裝置的線圈abcd、a'b'c'd'分別與電刷AB、緊密接觸,兩組電刷分別用導線按圖示連接。“勝哥”用手撥動甲的線圈,使之沿順時針方向轉動,此時乙的線圈也會沿順時針方向轉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過程甲裝置相當于電動機B.該過程乙裝置相當于發電機C.若將甲裝置中的兩磁極對調,則乙裝置線圈的轉動方向會改變D.若改成用導線將A與B',B與A'連接,則乙裝置線圈的轉動方向不變二、填空題(共7題;共40分)16.(6分)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知道了方形西瓜的“誕生”過程。如果將剛結出的圓形西瓜幼果放進立方體的透明盒中讓它繼續生長,則原本是圓形的西瓜就會被塑造成方形(如圖)。(1)(2分)西瓜是由花中的 發育而成的;(2)(4分)若從“方形西瓜”中取出種子播種,使其自然生長,則會結出 (填“方形”或“圓形”)西瓜,其根本原因是西瓜細胞中的 控制著西瓜原本的性狀。17.(6分)水體會由于封閉或自循環不足而產生水體富營養化現象。利用水生植物生長的生態浮島(如圖a所示),可降解水中氮和磷的含量,抑制水體中藻類的數量,有效改善水質。(1)(2分)從生態系統的成分看,浮島植物屬于 。.(2)(2分)小科同學在某生態浮島及附近觀察到五種植物P、Q、R、S、T,于是制作了如圖b所示的植物檢索表來分辨它們,其中屬于藻類的是 。(3)(2分)圖c表示某河道中部分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請寫出一條最長的食物鏈: 。18.(6分)“勝哥”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R1為定值電阻,R2為滑動變阻器。閉合開關后,“勝哥”將滑片Р從最左端移到最右端,兩電壓表的示數隨電路中電流變化的完整過程圖像如圖乙所示。(1)(2分)圖乙中的 (填“a”或“b”)是電壓表V2示數隨電流變化的圖像。(2)(2分)電源電壓為 伏。(3)(2分)小實用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替換R1,同樣將滑片Р從最左端移到最右端,并繪制兩電壓表的示數隨電路中電流變化的完整過程圖像。下列選項中可能出現的有 。(可多選)19.(6分)隨著科技發展,自發電動感單車越來越受人們的喜愛,它可以將騎行能量轉化為電能,實現大功率自發電,不插電隨處開練,其外觀和顯示屏如圖所示。(1)(2分)下列設備的主要原理與自發電動感單車原理相同的是____。A.動圈式話筒 B.電磁起重機 C.電動機(2)(2分)同時動感單車還可以實現20W無線快充,騎行1小時為手機充電 J。(3)(2分)利用動感單車的自發電功能,將其與熱水器進行聯動,也可便捷燃脂后的洗漱,此過程是實現了電能到 能的轉化。20.(6分)A~G 是初中科學常見的七種物質,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反應可一步實現,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略去)。已知:A 是一種紫黑色固體, F 是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G為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1)(2分) A的化學式是 ;(2)(2分) B在反應②中的用途是 ;(3)(2分)從微觀角度分析,F的化學性質不同于E的原因是 。21.(6分)材料是人類文明的基石,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推動材料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1)(2分)打磨石器屬于 變化。(2)(2分)干法煉銅的原料為氧化銅和木炭,氧化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為 。(3)(2分)人類冶煉出金屬單質的順序如圖所示,其本質原因是 。22.(4分)在受精過程發現之前,科學家對生物胚胎發育的認知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材料一:科學家對生物胚胎發育的過程曾產生了以下兩種假說:預成論:在卵細胞或精子中已經形成了個體的全部器官,發育只是已有器官的增長。漸成論:個體在形成之初是一團沒有分化的物質,之后逐漸形成各個器官。材料二:公元前四世紀,亞里士多德曾每天解剖一個不同孵化階段的雞蛋。第3天,看到有心臟的跳動,但沒看到肺。第10天,看到了肺,且肺比心臟大。第20天,小雞準備出生了。(1)(2分)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胚胎觀察結果,推測其支持的假說是 。(2)(2分)科學探究是認識自然的重要方法。下列關于科學探究的敘述合理的是 。(可多選)A.科學探究必須設計對照實驗組B.每次科學實驗都能得出正確的理論C.有些科學探究可以通過實施調查米實現D.被現代科學理論所淘汰的假說毫無科學價值E.亞里士多德觀察雞胚胎發商的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三、實驗探究題(共5題;共40分)23.(8分)日前,某知名品牌鈣片鈣含量不足的新聞引發熱議。為研究鈣片中碳酸鈣的含量,“勝哥”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實驗設計】“勝哥”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部分夾持裝置未畫出)。【實驗步驟】①“勝哥”按圖連接好儀器,并檢查裝置氣密性;②在U形管B中放入若干鈣片樣品,樣品總質量,通過A往裝置中通入氮氣;③一段時間后,測得C裝置質量為;④“勝哥”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稀鹽酸,至B裝置不再產生氣泡;⑤“勝哥”再次通入氮氣,一段時間后,測得C裝置質量。【實驗分析】(1)(2分)寫出裝置B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2分)實驗步驟⑤中“勝哥”再次通入氮氣的目的是 。(3)(2分)該實驗裝置的設計存在明顯缺陷,請指出問題并完善 。(不考慮稀鹽酸的揮發)(4)(2分)若上述數據是在裝置完善后稱得,則該鈣片中碳酸鈣含量為 (結果用含、、的式子表示)。24.(8分)學者在野外考察中發現了一些現象,生活在寒冷地帶的木本植物,多數體表顏色較深,如葉為墨綠色,莖或枝條為黑褐色;而生活在炎熱地帶的木本植物,往往體表顏色較淺,如葉為淺綠色,莖或枝條為淺綠色。有些學者對此現象的解釋是:在寒冷環境下,深色體表的植物能吸收較多的太陽能,有利于維持細胞內酶的活性。(1)(2分)根據已學知識,學者的解釋基于酶的活性受 因素的影響。(2)(4分)某同學設計了實驗方案以驗證學者們的解釋是否正確:A.取兩組長勢相似的灌木幼苗,放入等容量的燒杯,燒杯內盛滿完全培養液,并放置兩支相同的溫度計;B.一組燒杯的外壁均涂上油漆為深色組,另一組不涂為淺色組。①實驗處理和過程:仿照寒冷地帶的自然光照條件,將兩組材料置于低溫條件下(4℃),每次光照5小時。期間需要記錄 ,來反映植物吸收能量。②預測實驗結果和得出實驗結論:若出現 的現象,則學者們的說法成立,否則無法成立。(3)(2分)基于本實驗,為了讓耐寒性較弱的行道樹安全越冬,可采取的合理有效措施有 (答出一點即可)。25.(8分)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觀看了《顯微鏡的使用》及《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兩個科學視頻,馬上進行了實驗。請你完成以下問題:(1)(2分)如果你是“勝哥”,在準備本實驗的材料用具時,不需要準備圖1中的 。(2)(2分)小科制作臨時裝片的部分操作如圖2,其操作正確的排序是 (填圖中序號)。(3)(2分)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光線過強,請寫出一種調節顯微鏡的方法: 。(4)(2分)小科在顯微鏡下看到了圖3甲所示的物像,為了更清晰地觀察a細胞,得到圖3乙所示的物像,則主要操作步驟是 (選擇相應序號填寫)。①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使a移至視野中央②將玻片向左下方移動,使a移至視野中央③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④轉動轉換器,把高倍物鏡換成低倍物鏡⑤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⑥調節粗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26.(8分)小科研究斜面發現小球從斜面A自由滾下,到達斜面B后上升的最高點的高度總小于出發點的高度。為探究小球減少的機械能與所受摩擦力之間的關系,進行如下實驗:①將小球涂滿墨汁,并置于斜面A上,調整其離地高度為。②松手后,使小球自由滾下,用刻度尺測量并記錄斜面B上最高點墨跡的高度。③將斜面擦拭干凈,重復實驗,記錄數據并求平均值。④改變平鋪在斜面上的材料,重復上述步驟,并整理數據如表。組別 斜面材料 下落高度 上升高度1 木板 10 8.52 棉布 10 7.23 毛巾 10 5.7(1)每次實驗前都需將小球涂滿墨汁,其目的是 ;(2)實驗中,可用 反映小球機械能的減少量;(用題中的字母表示)(3)根據實驗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 ;(4)根據實驗結論,小科推測當物體不受摩擦力時,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寫出其推測過程: 。27.(8分)小科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模擬堿溶液“捕捉”二氧化碳的過程。他用濃鹽酸與大理石反應,將產生的氣體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沒有觀察到明顯現象。【提出問題】實驗的燒杯中沒有觀察到明顯的渾濁現象的原因是什么?【查閱資料】①碳酸鈣遇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化合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②溶有碳酸氫鈣的水遇熱時,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氫鈣會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鈣。【進行猜想】猜想一:氫氧化鈣轉變成氯化鈣猜想二:氫氧化鈣轉變成碳酸氫鈣猜想三:氫氧化鈣變成了氯化鈣和碳酸氫鈣【實驗探究1】根據提出的猜想,小科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進行探究。請完成相關內容。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取少量實驗后燒杯中的液體于試管中,加熱 猜想二、三均不成立【實驗探究2】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利用氯離子傳感器對猜想一進行了探究。兩個燒杯中各加入75 mL蒸餾水,分別將兩個氯離子傳感器探頭浸沒于蒸餾水中,同時攪拌并采集數據:用等量的濃鹽酸和稀鹽酸與等量的大理石(顆粒完全相同)反應,將產生的氣體同時分別通入兩個燒杯的蒸餾水中。采集數據如圖所示。已知:曲線a表示濃鹽酸與大理石反應產生的氣體通入蒸餾水前后采集到的數據;曲線b表示稀鹽酸與大理石反應產生的氣體通入蒸餾水前后采集到的數據。【實驗分析】由上圖可知,一段時間后,兩個燒杯中的液體里都檢測到了氯離子,請從微觀角度解釋液體里產生氯離子的原因: 。【得出結論】根據上述實驗分析,猜想一成立,寫出小科實驗的燒杯中生成氯化鈣的化學方程式: 。【交流反思】結合【實驗探究2】的數據,說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用稀鹽酸而不用濃鹽酸的理由: 。四、綜合題(共5題;共35分)28.(6分)1783年,拉瓦錫利用如圖裝置探究水的組成:往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過熱的鐵管時發生汽化,水蒸氣與灼熱的鐵反應,生成了一種黑色固體(Fe3O4)和“可燃空氣”,將氣體通過放在冷水中的銅管,在B裝置中收集到純凈的“可燃空氣”。最終拉瓦錫證明了水的組成。(1)(2分)將氣體通過放在冷水中的銅管,目的是除去“可燃空氣”中 。(2)(2分)將 B 裝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氣”在氧氣中點燃,生成了水。“可燃空氣”是一種氣體單質其化學式是 。(3)(2分)若在該實驗中生成的黑色固體質量為 m1,“可燃空氣”的質量為 m2,“可燃空氣”完全燃燒生成水的質量為 m3,如果證明了水是由“可燃空氣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則 m1、m2、m3三者應滿足的關系是 。29.(6分)在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觀看科學視頻時,小科發現許多生物實驗中經常會用到碘液。例如:實驗一:驗證綠葉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實驗二: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水解作用;實驗三:觀察和解剖玉米種子結構· 實驗四: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等。(1)(2分)以上四個實驗中,碘液在實驗 中(填序號)所發揮的作用與其他三個實驗不同。(2)(2分)小科對碘液很感興趣,嘗試自己配置碘液,配置步驟如下:①先將10毫升蒸餾水加到燒杯中,投入10克碘化鉀溶解;②將5克碘(I2)加入到碘化鉀溶液中攪拌均勻;③再逐漸加入高濃度酒精不斷攪拌使碘溶解,最終得到所需要的溶液;④將碘液密封、遮光保存。請問:小科在完成第①步驟后,所得碘化鉀溶液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3)(2分)碘液需要遮光保存,主要是防止其中的HIO(次碘酸)發生分解反應:請問:若放出0.64克氧氣,說明已有多少克HIO分解 (假設氧氣全部來自次碘酸分解)30.(8分)“勝哥”家有一款家用空氣炸鍋如圖甲所示,其簡化電路如圖乙所示,工作過程風扇始終轉動,而發熱管則通過溫控開關有規律地閉合或斷開,使鍋內溫度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其中電風扇功率為55 W,發熱管電阻為44Ω。小明用空氣炸鍋烘焙牛排時,設定溫度為 總工作時間為20 min,溫度傳感器顯示鍋體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丙所示。(1)(2分)使空氣炸鍋能自動停止工作,應在圖乙電路 (選填“a”或“b”)處串聯一個定時開關。(2)(3分)空氣炸鍋工作到12 min時,圖乙電路c點電流為多少 (3)(3分)空氣炸鍋這次烘焙牛排共消耗了多少電能 31.(8分)有一種電加熱恒溫箱,工作原理如圖a所示,控制電路由電壓 的電源、電磁繼電器 (線圈電阻]R線=20Ω)、滑動變阻器 R0 (50Ω 1A)和熱敏電阻 R1組成。工作電路由電壓為1 的電源、阻值為48.4Ω的電熱絲R2組成。當控制電路中的電流達到0.05A時,銜鐵被吸下來,觸點處斷開,工作電路停止工作,當控制電路中的電流小于0.05A時,銜鐵被彈回,觸點處接通,加熱電路正常工作。熱敏電阻 的阻值隨溫度變化關系如圖b所示。(1)(2分)分析圖b可知,熱敏電阻R1的阻值隨溫度的升高而 。(2)(2分)工作電路正常工作1min,求電熱絲R2產生的熱量。(3)(2分)通過調節控制電路中滑動變阻器R0接入電路的阻值,就能調節恒溫箱中需要設定的不同溫度,則恒溫箱能夠設定的最高溫度值是多少 (寫出解答過程)(4)(2分)若要提高恒溫箱能夠設定的最高溫度值,請說出兩種改進方法: 。32.(7分) 如圖甲為塔式起重機吊裝路燈燈柱簡易示意圖,若燈柱總重力為3000N,總長3m,重心在P點,OP 長度為路燈燈柱總長的(1)(2分)使用時,滑輪A 的作用是 。(2)(2分)若圖甲中動滑輪裝置B 和繩子的質量、摩擦均不計,則當燈柱左端從水平地面剛被吊起時,求拉力F的大小。(3)(3分)如圖乙所示,建筑工地上用該塔式起重機吊升重為1200N的窗玻璃,在勻速吊升過程中拉力F的大小保持800N,窗玻璃被吊升了 10m。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地球公轉;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解析】【分析】 二分二至日的判讀遵循“左斜左冬,右斜右冬”的規律,根據圖中地軸的傾斜方向,可以確定節氣、日期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解答】讀圖分析,圖中abcd四地日期分別是3月21日前后、6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勝哥”的生日是4月18日,地球運行的大概位置是圖中的ab之間,故A正確, BCD錯誤;故答案為:A。2.【答案】B【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常見實驗操作;濃硫酸的稀釋【解析】【分析】A、根據熱脹冷縮原理檢查裝置氣密性方法分析;B、根據濃硫酸稀釋要酸入水中分析;C、根據傾倒液體藥品的操作要求分析;D、根據熱的蒸發皿不能用手直接拿分析。【解答】A、檢查裝置氣密性會先形成密閉體系,不符合題意;B、稀釋濃硫酸時要將濃硫酸沿器壁緩緩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攪拌散熱,符合題意;C、傾倒液體時瓶塞要倒放,試劑瓶口緊挨試管口,標簽向著手心,不符合題意;D、熱的蒸發皿不能用手直接拿,應用坩堝鉗移取,不符合題意;故選B。3.【答案】A【知識點】影響氣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等。【解答】山上從山腳到山頂氣溫逐漸降低,山頂的花比山腳的花盛開時間自山腳向山頂逐次開放。由此可見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地勢。故選:A。4.【答案】C【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遺傳物質的傳遞;磁體、磁極、磁化;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解析】【分析】 磁鐵的成分是鐵、鈷、鎳等原子,其原子的內部結構比較特殊,本身就具有磁矩。磁鐵能夠產生磁場,具有吸引鐵磁性物質如鐵、鎳、鈷等金屬的特性。【解答】A. 磁細菌的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A正確;B. 磁細菌的生物性狀由DNA上的基因控制 ,B正確;C. 原來一些原始的磁細菌(原核生物)在細胞內會產生磁性物質,其磁極指向受地磁場影響,如圖所示。 地理的南極是地磁的北極,在磁體外,磁場從北極出發回到南極,小磁針靜止時N極的方向為磁場方向,所以由圖可知此時磁細菌鞭毛端的磁極是南極,C錯誤;D.“大阿德里亞”大陸“藏到”歐洲大陸下面,可證明地殼在不斷運動。D正確;故答案為:C5.【答案】A【知識點】地震;地震的預報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解析】【分析】0-30°是低緯度地區;30°-60°是中緯度地區;60°-90°是高緯度地區;【解答】A 在室內避震時,可以躲到堅固桌子旁蹲下 ,能夠保護自己不被硬物砸傷,A正確;B地震是由于地球內力的作用,B錯誤;C 在學校避震時不應立即奪門而逃,應該組織快速有序撤離,防止意外事故發生,C錯誤;D 北緯23.80度, 東經121.58度,屬于北半球的低緯度,D錯誤;故答案為:A6.【答案】C【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解析】【分析】1、體外受精、卵生:多數兩棲動物,如常見的青蛙、蟾蜍等,在繁殖季節,雌、雄個體分別將卵細胞和精子排放在水中,精子和卵細胞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即體外受精 ,然后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這種方式為卵生。2、體內受精、卵生:像無足目兩棲動物(如紅河魚螈 ),雄性有特殊的交接器,能將精子送入雌性體內,完成受精過程,此為體內受精;之后雌性產出受精卵,受精卵在體外發育,也就是卵生。3、胎生(極為罕見):在兩棲動物中,胎生情況極為罕見,僅有個別種類存在類似現象,且與哺乳動物的胎生在機制上有很大差異,例如某些蠑螈類。【解答】無足目兩棲動物多數具有以下生殖特點:雄性身體末端具有由泄殖腔壁突出而成的交接器,進行體內受精。生殖方式多為卵生,卵多產在地洞中。有些種類的雌性會用身體盤繞卵直到卵孵出。紅河魚螈屬于無足目兩棲動物,所以其生殖方式最可能為體內受精、卵生。故答案為:C。7.【答案】B【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傳染病及其傳播;常見的傳染病;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人體的免疫功能【解析】【分析】預防傳染病的途徑有三種:第一,切斷傳播途徑;第二,保護易感人群;第三,控制傳染源; 特異性免疫又稱獲得性免疫或適應性免疫,這種免疫只針對一種病原體。它是人體經后天感染(病愈或無癥狀的感染)或人工預防接種(菌苗、疫苗、類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機體獲得的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質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細胞),并能與該抗原起特異性反應。【解答】A. 真菌細胞內遺傳物質是 DNA,有成形細胞核,A錯誤;B.乙肝病毒與相應抗體結合而被清除的過程,屬于特異性免疫 ,B正確;C. 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從傳染病預防措施來說是切斷傳播途徑,C錯誤;D. 高毒農藥的濃度降得很低,也不可以用于蔬菜、瓜果、茶葉等農作物上,D錯誤;故答案為:B8.【答案】A【知識點】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組織;器官和系統;結構與層次【解析】【分析】細胞:是生物提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組織:細胞經過分化形成了許多形態、結構和功能不同的細胞群,把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群叫做組織。器官:生物體的器官都是由幾種不同的組織構成的,這些組織按一定的次序聯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系統:在大多數動物體和人體中,一些器官進一步有序地連接起來,共同完成一項或幾項生理活動,就構成了系統。聯系:人體(動物)的結構:細胞(由分化形成組織)——組織——器官——系統——生物體 : 由簡單到復雜,由各個器官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項或多項生理活動的結構叫系統。【解答】A.竹子的根、莖、葉被稱為營養器官,一般我們把根莖葉叫做植物的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與生殖有關,叫做植物的生殖器官,A錯誤;B. 從結構層次分析,大熊貓的眼睛與竹子的根屬于同一結構層次 ,都屬于器官,B正確;C. 熊貓的血管與竹子的莖都與物質運輸有關,在結構層次上都屬于器官,C正確;D. 熊貓皮膚中的神經細胞和立毛肌細胞在同一器官內,卻屬于不同的組織 ,前者是神經組織,后者是肌肉組織,D正確;故答案為:A9.【答案】A【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大小有關,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同一根弦,琴弦的振幅大小不同,即響度不同,故A符合題意;B.敲擊鼓皮繃緊程度不同的鼓,琴弦的頻率大小不同,即音調不同,故B不合題意;C.抽出鐘罩內的空氣,聽到聲音越來越小,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C不合題意;D.用同樣的力敲擊液面高低不同的水瓶,水瓶的發聲頻率大小不同,即音調不同,故D不合題意。故選A。10.【答案】B【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質量及其特性;速度與物體運動【解析】【分析】 首先要對選項中涉及的幾種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換算或轉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解答】 A.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的直徑為2cm,故A錯誤;B.一本《科學》課本的質量約為300g,故B正確;C.人體感覺適宜的溫度為25℃,故C錯誤;D.人步行速度約為1.1m/s,故D錯誤。故選B。11.【答案】A【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鹽與化肥【解析】【分析】A、根據反應時出現紅熱現象確定反應放熱分析;B、根據“多變一”的反應為化合反應分析;C、根據硫與氧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硫分析;D、根據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物質為鹽分析。【解答】A、 用燒紅的玻璃棒一端接觸混合物,這時部分混合物迅速變紅熱狀態,迅速撤離玻璃棒后,反應繼續進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紅熱的狀態 ,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符合題意;B、 該反應是兩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 ,不符合題意;C、 該實驗中反應物有硫粉,硫接觸氧氣會生成二氧化硫,過程中可能會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 ,不符合題意;D、 該黑色無磁性的固態物質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在物質分類上屬于鹽 ,不符合題意;故選A。12.【答案】B【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 根據溶解度的概念和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計算公式分析判斷。【解答】 A、在同一溫度下,同一溶質的不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小于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即a<b.故A錯誤;B、在同一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小于溶解度,即a<b.故B正確;C、該飽和溶液中,再向其中加入少量該物質后,該物質不再溶解,即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即a=b,故C錯誤。D、如果該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時,a>b.故D錯誤;故答案為:B。13.【答案】B【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燃燒與滅火;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解析】【分析】水比熱大,標準器大氣壓下,沸點為100攝氏度,是比較好的導熱劑。【解答】A、燈中可燃物有燈油和棉繩做的燈芯,兩種可燃物正確,不符題意B、水不可燃,不能燃燒,錯誤C、燈油燃燒的過程中是燈油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放出熱量和光,由原來的化學能轉化為內能與光能,正確,不符題意D、油因為被點燃,溫度較高,通過瓷盞向水傳遞熱量后溫度下降,溫度越低,液體的揮發就越少,能減少非燃燒減量,故省油,正確,不符題意故答B14.【答案】C【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原電池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在原電池中,較活潑的金屬發生氧化反應,失去電子,作為負極;較不活潑的金屬或導電的非金屬等作正極,溶液中的陽離子在正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電子從負極經導線流向正極,從而形成電流。2、金屬活動性順序: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鉀(K)>鈣(Ca)>鈉(Na)>鎂(Mg)>鋁(Al)>鋅(Zn)>鐵(Fe)>錫(Sn)>鉛(Pb)>(氫 H)>銅(Cu)>汞(Hg)>銀(Ag)>鉑(Pt)>金(Au)。在原電池中,一般金屬活動性較強的金屬作負極,金屬活動性較弱的金屬作正極。3、由圖乙可知,當兩種金屬片至少有一種可以與稀硫酸反應時,電流表指針偏向于活潑金屬一側;所以圖丙中電流表指針向左偏轉,說明金屬活動性:a大于b,且可以與稀硫酸反應;據以上分析解答。【解答】A、a鋁片活動性小于b鎂片活動性,不符合題意;B、a鐵片活動性小于b鋅片活動性,不符合題意;C、a鐵片活動性大于b銅片活動性,符合題意;D、a銅片、b銀片都排在氫的后面,不會產生電流。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5.【答案】C【知識點】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和規律【解析】【分析】(1)電動機的工作原理: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轉動;(2)電磁感應現象: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會產生電流,這種電流叫感應電流,這一現象叫電磁感應現象;(3)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導體運動和磁極的方向有關,磁場對電流作用力的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解答】AB.用手撥動甲的線圈,使之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則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線圈abcd中會產生感應電流,則裝置甲應用的原理是電磁感應,甲裝置相當于發電機,同時線圈a'b'c'd'中有電流通過,通電線圈a'b'c'd'在磁場中受力運動,則乙裝置相當于電動機,故AB錯誤;C.由于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運動,產生的感應電流方向與磁極的方向有關,聲音若將甲裝置中的兩磁極對調,則產生的感應電流方向相反;由于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所以乙裝置線圈的轉動方向會改變,故C正確;D.由于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所以改成用導線將A與B',B與A'連接,則線圈a'b'c'd'中的電流方向發生改變,所以乙裝置線圈的轉動方向改變,故D錯誤。故答案為:C。16.【答案】(1)子房(2)圓形;基因【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遺傳和變異現象;遺傳物質的傳遞【解析】【分析】1、開花:細胞分化形成花芽,植物的花蕾發育成熟后,雄蕊中的花粉粒和雌蕊子房中的胚囊已經成熟時,花萼和花冠即行開放,露出雌蕊和雄蕊。2、結果:通過授粉的作用,花粉到雌蕊的柱頭上,刺激柱頭產生花粉管并攜帶雄性配子向胚珠延伸進入,進行受精作用。受精后的卵細胞開始發育,經過一定時間胚珠及各部分形成果實。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解答】(1)西瓜屬于果實,是由子房發育而來的;(2)若從“方形西瓜”中取出種子播種,使其自然生長,則會結出圓形西瓜,其根本原因是西瓜細胞中的基因控制著西瓜原本的性狀。方形西瓜是外界環境導致的情況,西瓜本身的基因并沒有發生改變;故答案為:(1)子房(2)圓形;基因17.【答案】(1)生產者(2)R(3)水草→甲→丙→丁【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 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主要是動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細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生態系統,一個湖泊,一條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個個生態系統。【解答】(1)生產者主要是指綠色植物,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不僅供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類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因此從生態系統的成分看,浮島植物屬于生產者。(2)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單細胞和多細胞的,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全身都能從環境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細胞中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藻類植物在檢索表中的位置是:1b 無種子→3a 無莖、葉分化→R,即其中屬于藻類的是R。(3)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圖C中的食物鏈有:水草→甲→丁、水草→甲→丙→丁、藻類→乙→丁,最長的一條是:水草→甲→丙→丁。18.【答案】(1)b(2)6(3)BCD【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路的動態分析【解析】【分析】(1)根據歐姆定律分析電流表的示數增大時電壓表的示數變化規律即可;(2)根據圖像確定某一組電流相同時對應的電壓表的示數,然后根據U總=U1+U2計算電源電壓;(3)注意分析電流表的示數最大時電壓表的示數變化即可。【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定值電阻R1與變阻器R2串聯,電壓表V1測R1的電壓,V2測變阻器的電壓。當滑片移動電流增大時,根據U=IR可知,電壓表V1的示數不斷變大。根據U總=U1+U2可知,電壓表V2的示數變小。對照圖像可知,圖像a為電壓表V1的示數變化,b為電壓表V2的示數變化。(2)根據圖像可知,當電流為0.2A時,電壓表V1的示數為4V,V2的示數為2V,則電源電壓為:據U總=U1+U2=4V+2V=6V;(3)根據甲圖可知,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到達最左邊時,它的阻值最小為0,此時電流最大,且電壓表V2的示數為0,故A不合題意,而B、C、D符合題意。故選BCD。19.【答案】(1)A(2)72000J(3)內能【知識點】電磁感應;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2)根據W = Pt計算。(3)在生活中,很多用電器都涉及電能與其他形式能量的轉化。熱水器工作時,電流通過電阻絲等發熱元件,電阻絲發熱,將電能轉化為內能,使水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從而可以用于洗漱等用途。類似的還有電暖器,也是將電能轉化為內能來提供熱量 。【解答】(1)A、自發電動感單車是將騎行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動圈式話筒是當人對著話筒說話時,膜片振動,帶動線圈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產生感應電流,也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A 正確;B、電磁起重機是利用電流的磁效應工作,即通電后電磁鐵有磁性,吸引鐵等物質,B 錯誤;C、電動機是根據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原理制成的,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C 錯誤。故答案為:A。(2)根據W = Pt,已知功率P = 20W,時間t = 1h = 3600s,則W = 20W×3600s = 72000J 。(3)熱水器工作時是將電能轉化為內能,使水的溫度升高,從而滿足洗漱需求。20.【答案】(1)KMnO4(2)催化作用(3)分子構成不同【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制取氧氣的原理;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解析】【分析】先由題中所給信息及框圖中物質間轉化,推導出各物質,再由高錳酸鉀化學式、過氧化氫分解中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分析。【解答】 A 是一種紫黑色固體,則A為高錳酸鉀,高錳酸鉀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 F 是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F為水,則E為過氧化氫,D為氧氣,G為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G為二氧化硫。(1)A的化學式為KMnO4。(2) B為二氧化錳,在反應②中作催化劑,起催化作用。(3) F和E組成元素相同,從微觀角度分析,F的化學性質不同于E是由于分子構成不同。故答案為:(1)KMnO4;(2)催化作用;(3)分子構成不同。21.【答案】(1)物理(2)+2價(3)金屬活動性順序不同【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解析】【分析】 (1)根據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無新物質生成分析;(2)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分析;(3)根據人類冶煉出金屬單質的順序圖分析。【解答】 (1)打磨石器,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2)氧化銅中氧元素顯-2價,設銅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x+(-2)=0,則x=+2。(3)由人類冶煉出金屬單質的順序圖,金屬活動性強弱關系與人類利用金屬的先后,人類使用較早的金屬,其活動性較弱;金屬活動性越強,金屬的冶煉難易程度越難,影響了人類對金屬的使用。22.【答案】(1)漸成論(2)C;E【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科學探究過程通常涉及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等,科學探究中要設置對照實驗是科學探究中必需具備的。【解答】(1)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胚胎觀察結果,推測其支持的假說是漸成論。(2)科學探究是認識自然的重要方法。A:科學探究必須設計對照實驗組,不合理。B:每次科學實驗都能得出正確的理論,不合理。C:有些科學探究可以通過實施調查米實現,正確。D:被現代科學理論所淘汰的假說毫無科學價值,不合理。E:亞里士多德觀察雞胚胎發商的過程屬于科學探究,正確。故選C、E。23.【答案】(1)(2)將B中產生的全部排入C(3)B中出來的混合氣體中有水蒸氣,在BC之間插入一個裝有濃硫酸的干燥裝置(4)【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1)根據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分析;(2)根據反應后裝置內會有氣體殘留分析;(3)根據 B中出來的混合氣體中有水蒸氣分析;(4)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和質量不變及元素質量為物質質量×元素質量分數分析。【解答】(1)裝置B中發生的是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為 。(2) 反應后裝置內會有氣體殘留,實驗步驟⑤中再次通入氮氣的目的是將B中產生的全部排入C 。(3) B中出來的混合氣體中有水蒸氣,干擾實驗結果,應在BC之間插入一個裝有濃硫酸的干燥裝置。(4)C裝置中增重質量即為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由碳元素守恒可知,碳酸鈣質量為=,則樣品中碳酸鈣含量為 。故答案為:(1) ;(2) 將B中產生的全部排入C ;(3) B中出來的混合氣體中有水蒸氣,在BC之間插入一個裝有濃硫酸的干燥裝置 ;(4) 。24.【答案】(1)溫度(2)溫度計示數變化;深色組溫度計示數升高幅度大于淺色組(3)給行道樹的樹干涂成深色(合理即可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酶活性的影響因素:酶的活性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溫度是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溫度升高,酶活性增強;超過最適溫度后,溫度繼續升高,酶活性會下降,甚至因高溫導致酶的空間結構破壞而失活。本題中寒冷環境下深色體表植物吸收太陽能維持酶活性,就是基于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2)實驗設計與變量控制實驗目的與原理:通過設計實驗驗證深色體表植物是否能吸收更多太陽能。利用植物吸收太陽能轉化為熱能,通過溫度計示數變化來衡量。變量控制:實驗中控制兩組灌木幼苗長勢相似、培養液等容量、光照條件和溫度相同,只改變燒杯外壁顏色(模擬植物體表顏色 ),遵循單一變量原則,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解答】(1)學者認為在寒冷環境下,深色體表的植物能吸收較多太陽能維持細胞內酶的活性,因為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在適宜溫度范圍內,酶活性較高,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酶的活性 。(2)①植物吸收太陽能轉化為熱能,會使周圍環境溫度發生變化,通過記錄溫度計示數變化,可間接反映植物吸收能量的多少 。②若學者說法成立,即深色體表植物能吸收較多太陽能,那么在相同低溫光照條件下,深色組吸收能量多,溫度計示數升高幅度應大于淺色組 。(3)根據實驗結論,深色體表能吸收較多太陽能,給耐寒性較弱的行道樹樹干涂成深色,可使其吸收更多太陽能,利于安全越冬 。25.【答案】(1)消毒牙簽(2)④③①②(3)用平面鏡或小光圈(4)①③⑤【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 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和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步驟不是完全相同,二者有些差別,注意比較。【解答】(1)消毒牙簽是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工具,所以進行“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時不需要。(2)步驟為:1.用干凈的紗布將載玻片擦拭干凈,在干凈 的載玻片上滴1滴清水。2.把洋蔥鱗片切成小塊,用鑷子撕下一小塊 洋蔥鱗片內表皮,放在載玻片的清水中,用鑷子展 平。3.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蓋玻片一側先接觸 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以防止氣泡產生。4.在蓋玻片一側,加1~2 滴紅墨水(或碘液)。在另一側 用吸水紙吸水,使染液浸潤全部標本。5.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 細胞臨時裝片。所以操作正確的排序是④③①② 。(3) 如果光線過強應該用平面鏡或小光圈,減少進入目鏡的光線。(4)a在視野右上方,實際在裝片左下方,所以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使a移至視野中央,明顯乙圖放大更大倍數,所以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微調物鏡鏡頭即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所以主要操作步驟是①③⑤ 。26.【答案】方便測量小球在斜面B上最高點墨跡的高度;;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越大,機械能的減少量就越大;當小球從斜面A自由滾下,到達斜面B后上升的最高點的高度h等于下落高度H時,說明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沒有受到摩擦力,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的影響因素;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解析】【分析】(1)小球從斜面A自由滾下,到達斜面B后上升的最高點的高度h不同,需要記錄;(2)掌握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之間的關系,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小車上升的高度越小;(3)(4)根據實驗得知,利用理想實驗法、推理法,可以得出運動的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將永遠勻速直線運動下去。【解答】(1)每次實驗前都需將小球涂滿墨汁,其目的是為 了在小球運動的路徑上留下墨跡,方便測量小球在斜面B上最高點墨跡的高度;(2)實驗中,運用轉換法,可用小球在斜面B上最高點墨跡的高度 H-h反映小球機械能的減少量;(3)因為小球從斜面A自 由滾下,到達斜面B后上升的最高點的高度h越小, 說明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越大,機械能的減少量就越大;(4)根據實驗結果,小明推測當物體不受摩擦力時,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這個推測的過程可以這樣理解:當小球從斜面A自由滾下,到達斜面B后上升的最高點的高度h越小,說明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越大,機械能的減少量就越大。反之,當小球從斜面A自由滾下,到達斜面B后上升 的最高點的高度h越大,說明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 到的摩擦力越小,機械能的減少量就越小。因此,當小球從斜面A自由滾下,到達斜面B后上升的最高點的高度h等于下落高度H時,說明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沒有受到摩擦力,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故答案為:(1)方便測量小球在斜面B上最高點墨跡的高度;(2)H-h;(3)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越大,機械能的減少量就越大;(4)當小球從斜面A自由滾下,到達斜面B后上升的最高點的高度h等于下落高度H時,說明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沒有受到摩擦力,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27.【答案】沒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溶液沒有變渾濁;濃鹽酸易揮發,揮發出的氯化氫分子在不斷地運動,氯化氫氣體溶于水,形成氫離子和氯離子;CaCO3+2HCl=CaCl2+H2O+CO2↑;稀鹽酸與大理石反應幾乎不產生HCl氣體,而濃鹽酸與大理石反應會產生大量HCl氣體,使二氧化碳氣體不純,故實驗室一般用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知識點】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解析】【分析】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稀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碳酸鈣和水、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氫鈣,碳酸氫鈣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鈣沉淀、水和二氧化碳。微觀粒子是不斷運動的,濃鹽酸易揮發。【解答】 【實驗探究1】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取少量實驗后燒杯中的液體于試管中,加熱 無明顯現象,說明不含有碳酸氫鈣 猜想二、三均不成立【實驗分析】液體里產生氯離子的原因:氯化氫分子是不斷運動的,運動到蒸餾水中時,與水結合生成鹽酸,鹽酸電離出自由移動的氯離子。【得出結論】實驗的燒杯中生成氯化鈣的化學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交流反思】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用稀鹽酸而不用濃鹽酸的理由:單位時間內濃鹽酸揮發出的氯化氫分子遠大于稀鹽酸,利用濃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會導致二氧化碳中含有較多的氯化氫氣體。28.【答案】(1)水蒸氣(2)H2(3)m3=m2+8m1/29【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水蒸氣遇冷液化分析;(2)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分析;(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1) 將氣體通過放在冷水中的銅管,是為了降溫除去可燃空氣中的水蒸氣。(2)將 B 裝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氣”在氧氣中點燃,生成了水,說明可燃空氣中含有氫元素,“可燃空氣”是一種氣體單質,則為氫氣,化學式是 H2 。(3)黑色固體中氧元素質量為=,可燃空氣質量為m2,當 m3=m2+8m1/29 時可證明水是由可燃空氣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答案為:(1)水蒸氣;(2) H2;(3)m3=m2+8m1/29 。29.【答案】(1)四(2)50%(3)解:設分解的次碘酸的質量為x,296 32x 0.64g;解得:x=5.92g。【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碘液在不同實驗中的作用解答;(2)溶質質量分數=;(3)根據次碘酸分解的方程式計算參加反應的次碘酸的質量即可。【解答】(1) 實驗一:驗證綠葉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實驗二: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實驗三:觀察和解剖玉米種子結構,碘液在實驗中發揮的作用均是驗證淀粉的存在與否。而實驗四: 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時,滴加碘液染色的目的是細胞染上顏色便于觀察,使實驗結果更明顯,因此以上四個實驗中,碘液在實驗四所發揮的作用與其他三個實驗不同。(2)10mL水的質量為10g,加入10g碘化鉀后,它的溶質質量分數:。30.【答案】(1)a(2)由圖丙可知,空氣炸鍋工作到12min時,空氣炸鍋內的溫度在上升,表明此時發熱管與電風扇同時工作;根據P=UI可得,電風扇的電流:,由歐姆定律可得,發熱管中通過的電流:,根據并聯電路電流規律可得,圖乙電路c點電流:I=I扇+I管=0.25A+5A=5.25A;(3)由圖丙可知,在整個工作過程中,風扇始終是工作狀態,時間t=20min=1200s,則風扇消耗的電能:W扇=P扇t=55W×1200s=6.6×104J;由圖丙計算溫度上升的時間,即發熱管的工作時間,t管=8min+(13min-10min)+(18min-15min)=14min=840s,發熱管消耗的電能;,空氣炸鍋這次烘焙牛排共消耗的電能:W=W扇+W管=6.6×104J+9.24×105J=9.9×105J。【知識點】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 (1)由圖可知空氣炸鍋工作時,電風扇與發熱管并聯,在干路的開關可以控制整個電路;(2)由圖丙可知,空氣炸鍋工作到12min時,空氣炸鍋內的溫度在上升,表明此時發熱管與電風扇同時工作;根據P=UI計算電風扇的電流,由歐姆定律計算發熱管中通過的電流,根據并聯電路電流規律計算圖乙電路c點電流;(3)由圖丙可知,在整個工作過程中,風扇始終是工作狀態,由計算風扇消耗的電能;由圖丙計算溫度上升的時間,即發熱管的工作時間,根據歐姆定律和W=UIt計算發熱管消耗的電能;再計算空氣炸鍋這次烘焙牛排共消耗的電能。【解答】 (1)由圖可知空氣炸鍋工作時,電風扇與發熱管并聯,所以在干路的a點串聯一個定時開關,在定時開關斷開時能使空氣炸鍋能自動停止工作;31.【答案】(1)減小(2)工作電路正常工作1min,電熱絲R2產生的電熱:(3)解: 50Ω,由圖b可知,恒溫箱能夠設定的最高溫度值是(4)減小,U1的值或增大R0的最大阻值【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熱量的計算【解析】【分析】(1)由觀察圖b,圖像越往右說明溫度越高,電阻的圖像越往下,說明電阻越小。(2)根據計算產生的熱量。(3)串聯電路總電阻等于電路中國各用電器電阻之和。(4)電磁繼電器的改進中,可以從保持電路中電流不變入手分析。【解答】(1)由圖b可知,溫度升高,熱敏電阻的阻值減小。(4)提高最高溫度,熱敏電阻阻值減小,保持電路中電流不變,可以減小電源電壓或增大定值電阻的阻值。32.【答案】(1)改變拉力的方向(2)當燈柱左端從水平地面剛被吊起時,(3)【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機械效率的計算【解析】【分析】(1)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改變力的大小。(2)通過杠桿平衡條件計算B點的拉力,由滑輪的特點計算拉力大小,B是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3)。【解答】(1)由圖可知,滑輪A的位置不會隨著物體位置的變化而變化,可知是定滑輪,定滑輪的作用是:改變力的方向。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浙江省科學中考模擬卷3一、選擇題(共15題;共45分)1.(3分)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觀看了《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科學視頻后,對相關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家在金華的“勝哥”生日是4月18日,這幾天夜色降臨越來遲。請你根據學過的知識判斷,“勝哥”的生日地球運行的大概位置是圖中的(圖中涂黑部分表示黑夜) ( )之間。A.ab B.bc C.cd D.da【答案】A【知識點】地球公轉;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解析】【分析】 二分二至日的判讀遵循“左斜左冬,右斜右冬”的規律,根據圖中地軸的傾斜方向,可以確定節氣、日期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解答】讀圖分析,圖中abcd四地日期分別是3月21日前后、6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勝哥”的生日是4月18日,地球運行的大概位置是圖中的ab之間,故A正確, BCD錯誤;故答案為:A。2.(3分)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證。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檢查氣密性 B.稀釋濃硫酸C.傾倒藥品 D.轉移蒸發皿【答案】B【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常見實驗操作;濃硫酸的稀釋【解析】【分析】A、根據熱脹冷縮原理檢查裝置氣密性方法分析;B、根據濃硫酸稀釋要酸入水中分析;C、根據傾倒液體藥品的操作要求分析;D、根據熱的蒸發皿不能用手直接拿分析。【解答】A、檢查裝置氣密性會先形成密閉體系,不符合題意;B、稀釋濃硫酸時要將濃硫酸沿器壁緩緩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攪拌散熱,符合題意;C、傾倒液體時瓶塞要倒放,試劑瓶口緊挨試管口,標簽向著手心,不符合題意;D、熱的蒸發皿不能用手直接拿,應用坩堝鉗移取,不符合題意;故選B。3.(3分)徐霞客在《游天臺山日記》中寫道“……嶺角(山腳)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花未開)”。山頂的花比山腳的花盛開時間晚,主要影響因素是A.地形地勢 B.海陸位置 C.緯度位置 D.人類活動【答案】A【知識點】影響氣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等。【解答】山上從山腳到山頂氣溫逐漸降低,山頂的花比山腳的花盛開時間自山腳向山頂逐次開放。由此可見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地勢。故選:A。4.(3分)荷蘭科學家辛斯伯根發現:在歐洲大陸下“藏著”一塊1億多年前的“大阿德里亞”大陸。他是怎么找到這塊大陸的呢?原來一些原始的磁細菌(原核生物)在細胞內會產生磁性物質,其磁極指向受地磁場影響,如圖所示。磁細菌死后,留下的磁性物質與周圍沉積物一起形成巖石。科學家根據地磁信息,就能還原出該巖石在地球上曾經所處的位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磁細菌的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B.磁細菌的生物性狀由DNA上的基因控制C.由圖可知此時磁細菌鞭毛端的磁極是北極D.“大阿德里亞”大陸“藏到”歐洲大陸下面,可證明地殼在不斷運動【答案】C【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遺傳物質的傳遞;磁體、磁極、磁化;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解析】【分析】 磁鐵的成分是鐵、鈷、鎳等原子,其原子的內部結構比較特殊,本身就具有磁矩。磁鐵能夠產生磁場,具有吸引鐵磁性物質如鐵、鎳、鈷等金屬的特性。【解答】A. 磁細菌的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A正確;B. 磁細菌的生物性狀由DNA上的基因控制 ,B正確;C. 原來一些原始的磁細菌(原核生物)在細胞內會產生磁性物質,其磁極指向受地磁場影響,如圖所示。 地理的南極是地磁的北極,在磁體外,磁場從北極出發回到南極,小磁針靜止時N極的方向為磁場方向,所以由圖可知此時磁細菌鞭毛端的磁極是南極,C錯誤;D.“大阿德里亞”大陸“藏到”歐洲大陸下面,可證明地殼在不斷運動。D正確;故答案為:C5.(3分)2025年3月 28日14時32分在緬甸(北緯21.6度, 東經95.95度) 發生6.4級左右地震,云南西雙版納、德宏、昆明、麗江、保山、大理等地震感強烈。關于此次地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在室內避震時,可以躲到堅固桌子旁蹲下B.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C.在學校避震時應立即奪門而逃D.發生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答案】A【知識點】地震;地震的預報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解析】【分析】0-30°是低緯度地區;30°-60°是中緯度地區;60°-90°是高緯度地區;【解答】A 在室內避震時,可以躲到堅固桌子旁蹲下 ,能夠保護自己不被硬物砸傷,A正確;B地震是由于地球內力的作用,B錯誤;C 在學校避震時不應立即奪門而逃,應該組織快速有序撤離,防止意外事故發生,C錯誤;D 北緯23.80度, 東經121.58度,屬于北半球的低緯度,D錯誤;故答案為:A6.(3分)2024年在云南省發現了一種無足目兩棲動物,紅河魚螈(如圖),其生殖方式最可能為 ( )A.體外受精,卵生 B.體外受精,胎生C.體內受精,卵生 D.體內受精,胎生【答案】C【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解析】【分析】1、體外受精、卵生:多數兩棲動物,如常見的青蛙、蟾蜍等,在繁殖季節,雌、雄個體分別將卵細胞和精子排放在水中,精子和卵細胞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即體外受精 ,然后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這種方式為卵生。2、體內受精、卵生:像無足目兩棲動物(如紅河魚螈 ),雄性有特殊的交接器,能將精子送入雌性體內,完成受精過程,此為體內受精;之后雌性產出受精卵,受精卵在體外發育,也就是卵生。3、胎生(極為罕見):在兩棲動物中,胎生情況極為罕見,僅有個別種類存在類似現象,且與哺乳動物的胎生在機制上有很大差異,例如某些蠑螈類。【解答】無足目兩棲動物多數具有以下生殖特點:雄性身體末端具有由泄殖腔壁突出而成的交接器,進行體內受精。生殖方式多為卵生,卵多產在地洞中。有些種類的雌性會用身體盤繞卵直到卵孵出。紅河魚螈屬于無足目兩棲動物,所以其生殖方式最可能為體內受精、卵生。故答案為:C。7.(3分)關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認識,以下正確的是( )A.真菌細胞內遺傳物質是 DNA,但沒有成形細胞核B.乙肝病毒與相應抗體結合而被清除的過程,屬于特異性免疫C.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從傳染病預防措施來說是保護易感者D.只要把高毒農藥的濃度降得很低,就可以用于蔬菜、瓜果、茶葉等農作物上【答案】B【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傳染病及其傳播;常見的傳染病;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人體的免疫功能【解析】【分析】預防傳染病的途徑有三種:第一,切斷傳播途徑;第二,保護易感人群;第三,控制傳染源; 特異性免疫又稱獲得性免疫或適應性免疫,這種免疫只針對一種病原體。它是人體經后天感染(病愈或無癥狀的感染)或人工預防接種(菌苗、疫苗、類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機體獲得的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質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細胞),并能與該抗原起特異性反應。【解答】A. 真菌細胞內遺傳物質是 DNA,有成形細胞核,A錯誤;B.乙肝病毒與相應抗體結合而被清除的過程,屬于特異性免疫 ,B正確;C. 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從傳染病預防措施來說是切斷傳播途徑,C錯誤;D. 高毒農藥的濃度降得很低,也不可以用于蔬菜、瓜果、茶葉等農作物上,D錯誤;故答案為:B8.(3分)大熊貓以竹子為主要食物,食用竹子種類多樣,而且還會根據季節的轉換采食竹子的不同部位。下列有關大熊貓與竹子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竹子的根、莖、葉被稱為生殖器官B.從結構層次分析,大熊貓的眼睛與竹子的根屬于同一結構層次C.熊貓的血管與竹子的莖都與物質運輸有關,在結構層次上都屬于器官D.熊貓皮膚中的神經細胞和立毛肌細胞在同一器官內,卻屬于不同的組織【答案】A【知識點】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組織;器官和系統;結構與層次【解析】【分析】細胞:是生物提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組織:細胞經過分化形成了許多形態、結構和功能不同的細胞群,把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群叫做組織。器官:生物體的器官都是由幾種不同的組織構成的,這些組織按一定的次序聯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系統:在大多數動物體和人體中,一些器官進一步有序地連接起來,共同完成一項或幾項生理活動,就構成了系統。聯系:人體(動物)的結構:細胞(由分化形成組織)——組織——器官——系統——生物體 : 由簡單到復雜,由各個器官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項或多項生理活動的結構叫系統。【解答】A.竹子的根、莖、葉被稱為營養器官,一般我們把根莖葉叫做植物的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與生殖有關,叫做植物的生殖器官,A錯誤;B. 從結構層次分析,大熊貓的眼睛與竹子的根屬于同一結構層次 ,都屬于器官,B正確;C. 熊貓的血管與竹子的莖都與物質運輸有關,在結構層次上都屬于器官,C正確;D. 熊貓皮膚中的神經細胞和立毛肌細胞在同一器官內,卻屬于不同的組織 ,前者是神經組織,后者是肌肉組織,D正確;故答案為:A9.(3分)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觀看了許多科學視頻,搞懂了許多實驗原理。下列探究影響聲音響度的因素的實驗中可行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同一根弦B.敲擊鼓皮繃緊程度不同的鼓C.抽出鐘罩內的空氣弦D.用同樣的力敲擊液面高低不同的水瓶【答案】A【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大小有關,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同一根弦,琴弦的振幅大小不同,即響度不同,故A符合題意;B.敲擊鼓皮繃緊程度不同的鼓,琴弦的頻率大小不同,即音調不同,故B不合題意;C.抽出鐘罩內的空氣,聽到聲音越來越小,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C不合題意;D.用同樣的力敲擊液面高低不同的水瓶,水瓶的發聲頻率大小不同,即音調不同,故D不合題意。故選A。10.(3分)我們身邊有許多科學數據,下列說法最接近實際的是 ( )A.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的直徑為2mmB.一本《科學》課本的質量約為300gC.人體感覺適宜的溫度為37℃D.人步行速度約為12m/s【答案】B【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質量及其特性;速度與物體運動【解析】【分析】 首先要對選項中涉及的幾種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換算或轉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解答】 A.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的直徑為2cm,故A錯誤;B.一本《科學》課本的質量約為300g,故B正確;C.人體感覺適宜的溫度為25℃,故C錯誤;D.人步行速度約為1.1m/s,故D錯誤。故選B。11.(3分)“勝哥”將鐵粉和硫粉以適當的質量比混合,堆放在坩堝里(如圖),然后用燒紅的玻璃棒一端接觸混合物,這時部分混合物迅速變紅熱狀態,迅速撤離玻璃棒后,反應繼續進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紅熱的狀態,冷卻后得到一種黑色不能被磁化的固態物質。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該反應是吸熱反應B.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C.該實驗過程中可能會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D.該黑色無磁性的固態物質在物質分類上屬于鹽【答案】A【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鹽與化肥【解析】【分析】A、根據反應時出現紅熱現象確定反應放熱分析;B、根據“多變一”的反應為化合反應分析;C、根據硫與氧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硫分析;D、根據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物質為鹽分析。【解答】A、 用燒紅的玻璃棒一端接觸混合物,這時部分混合物迅速變紅熱狀態,迅速撤離玻璃棒后,反應繼續進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紅熱的狀態 ,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符合題意;B、 該反應是兩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 ,不符合題意;C、 該實驗中反應物有硫粉,硫接觸氧氣會生成二氧化硫,過程中可能會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 ,不符合題意;D、 該黑色無磁性的固態物質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在物質分類上屬于鹽 ,不符合題意;故選A。12.(3分)下列關于a、b數值的比較中,一定小于的是( )A.不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B.在同一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溶解度為克C.某物質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加入少量該物質,溶質質量分數為D.某物質的溶解度在低溫時為克,在高溫時為克【答案】B【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 根據溶解度的概念和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計算公式分析判斷。【解答】 A、在同一溫度下,同一溶質的不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小于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即a<b.故A錯誤;B、在同一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小于溶解度,即a<b.故B正確;C、該飽和溶液中,再向其中加入少量該物質后,該物質不再溶解,即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即a=b,故C錯誤。D、如果該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時,a>b.故D錯誤;故答案為:B。13.(3分)詩人陸游的筆記中記載“蜀中有夾瓷盞……可省油之半”。夾瓷盞被稱為省油燈,用棉繩做炷(燈芯),上層盞盛油,下層盞盛水,其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省油燈中的可燃物有2種B.省油燈使用過程中水和油在一起燃燒C.省油燈使用過程中化學能轉化為光能和內能D.省油燈使用過程中盞內水吸熱降低油溫,可減少油揮發【答案】B【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燃燒與滅火;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解析】【分析】水比熱大,標準器大氣壓下,沸點為100攝氏度,是比較好的導熱劑。【解答】A、燈中可燃物有燈油和棉繩做的燈芯,兩種可燃物正確,不符題意B、水不可燃,不能燃燒,錯誤C、燈油燃燒的過程中是燈油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放出熱量和光,由原來的化學能轉化為內能與光能,正確,不符題意D、油因為被點燃,溫度較高,通過瓷盞向水傳遞熱量后溫度下降,溫度越低,液體的揮發就越少,能減少非燃燒減量,故省油,正確,不符題意故答B14.(3分)“勝哥”將銅片和鋅片同時插入稀,可以組成一個電池(圖甲)。那么該電池的正負極與什么有關呢?對此,“勝哥”做了三組實驗,并借助靈敏電流表進行判斷(圖乙),發現該電池的正負極與金屬活動性強弱有關且存在一定規律。據此判斷,下列金屬片組合可以使電流表指針向左偏轉(圖丙)的是( )A.a鋁片、b鎂片 B.a鐵片、b鋅片C.a鐵片、b銅片 D.a銅片、b銀片【答案】C【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原電池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在原電池中,較活潑的金屬發生氧化反應,失去電子,作為負極;較不活潑的金屬或導電的非金屬等作正極,溶液中的陽離子在正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電子從負極經導線流向正極,從而形成電流。2、金屬活動性順序: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鉀(K)>鈣(Ca)>鈉(Na)>鎂(Mg)>鋁(Al)>鋅(Zn)>鐵(Fe)>錫(Sn)>鉛(Pb)>(氫 H)>銅(Cu)>汞(Hg)>銀(Ag)>鉑(Pt)>金(Au)。在原電池中,一般金屬活動性較強的金屬作負極,金屬活動性較弱的金屬作正極。3、由圖乙可知,當兩種金屬片至少有一種可以與稀硫酸反應時,電流表指針偏向于活潑金屬一側;所以圖丙中電流表指針向左偏轉,說明金屬活動性:a大于b,且可以與稀硫酸反應;據以上分析解答。【解答】A、a鋁片活動性小于b鎂片活動性,不符合題意;B、a鐵片活動性小于b鋅片活動性,不符合題意;C、a鐵片活動性大于b銅片活動性,符合題意;D、a銅片、b銀片都排在氫的后面,不會產生電流。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5.(3分)如圖所示,甲、乙兩個裝置的線圈abcd、a'b'c'd'分別與電刷AB、緊密接觸,兩組電刷分別用導線按圖示連接。“勝哥”用手撥動甲的線圈,使之沿順時針方向轉動,此時乙的線圈也會沿順時針方向轉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過程甲裝置相當于電動機B.該過程乙裝置相當于發電機C.若將甲裝置中的兩磁極對調,則乙裝置線圈的轉動方向會改變D.若改成用導線將A與B',B與A'連接,則乙裝置線圈的轉動方向不變【答案】C【知識點】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和規律【解析】【分析】(1)電動機的工作原理: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轉動;(2)電磁感應現象: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會產生電流,這種電流叫感應電流,這一現象叫電磁感應現象;(3)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導體運動和磁極的方向有關,磁場對電流作用力的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解答】AB.用手撥動甲的線圈,使之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則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線圈abcd中會產生感應電流,則裝置甲應用的原理是電磁感應,甲裝置相當于發電機,同時線圈a'b'c'd'中有電流通過,通電線圈a'b'c'd'在磁場中受力運動,則乙裝置相當于電動機,故AB錯誤;C.由于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運動,產生的感應電流方向與磁極的方向有關,聲音若將甲裝置中的兩磁極對調,則產生的感應電流方向相反;由于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所以乙裝置線圈的轉動方向會改變,故C正確;D.由于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所以改成用導線將A與B',B與A'連接,則線圈a'b'c'd'中的電流方向發生改變,所以乙裝置線圈的轉動方向改變,故D錯誤。故答案為:C。二、填空題(共7題;共40分)16.(6分)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知道了方形西瓜的“誕生”過程。如果將剛結出的圓形西瓜幼果放進立方體的透明盒中讓它繼續生長,則原本是圓形的西瓜就會被塑造成方形(如圖)。(1)(2分)西瓜是由花中的 發育而成的;(2)(4分)若從“方形西瓜”中取出種子播種,使其自然生長,則會結出 (填“方形”或“圓形”)西瓜,其根本原因是西瓜細胞中的 控制著西瓜原本的性狀。【答案】(1)子房(2)圓形;基因【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遺傳和變異現象;遺傳物質的傳遞【解析】【分析】1、開花:細胞分化形成花芽,植物的花蕾發育成熟后,雄蕊中的花粉粒和雌蕊子房中的胚囊已經成熟時,花萼和花冠即行開放,露出雌蕊和雄蕊。2、結果:通過授粉的作用,花粉到雌蕊的柱頭上,刺激柱頭產生花粉管并攜帶雄性配子向胚珠延伸進入,進行受精作用。受精后的卵細胞開始發育,經過一定時間胚珠及各部分形成果實。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解答】(1)西瓜屬于果實,是由子房發育而來的;(2)若從“方形西瓜”中取出種子播種,使其自然生長,則會結出圓形西瓜,其根本原因是西瓜細胞中的基因控制著西瓜原本的性狀。方形西瓜是外界環境導致的情況,西瓜本身的基因并沒有發生改變;故答案為:(1)子房(2)圓形;基因17.(6分)水體會由于封閉或自循環不足而產生水體富營養化現象。利用水生植物生長的生態浮島(如圖a所示),可降解水中氮和磷的含量,抑制水體中藻類的數量,有效改善水質。(1)(2分)從生態系統的成分看,浮島植物屬于 。.(2)(2分)小科同學在某生態浮島及附近觀察到五種植物P、Q、R、S、T,于是制作了如圖b所示的植物檢索表來分辨它們,其中屬于藻類的是 。(3)(2分)圖c表示某河道中部分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請寫出一條最長的食物鏈: 。【答案】(1)生產者(2)R(3)水草→甲→丙→丁【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 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主要是動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細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生態系統,一個湖泊,一條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個個生態系統。【解答】(1)生產者主要是指綠色植物,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不僅供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類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因此從生態系統的成分看,浮島植物屬于生產者。(2)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單細胞和多細胞的,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全身都能從環境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細胞中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藻類植物在檢索表中的位置是:1b 無種子→3a 無莖、葉分化→R,即其中屬于藻類的是R。(3)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圖C中的食物鏈有:水草→甲→丁、水草→甲→丙→丁、藻類→乙→丁,最長的一條是:水草→甲→丙→丁。18.(6分)“勝哥”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R1為定值電阻,R2為滑動變阻器。閉合開關后,“勝哥”將滑片Р從最左端移到最右端,兩電壓表的示數隨電路中電流變化的完整過程圖像如圖乙所示。(1)(2分)圖乙中的 (填“a”或“b”)是電壓表V2示數隨電流變化的圖像。(2)(2分)電源電壓為 伏。(3)(2分)“勝哥”用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替換R1,同樣將滑片Р從最左端移到最右端,并繪制兩電壓表的示數隨電路中電流變化的完整過程圖像。下列選項中可能出現的有 。(可多選)【答案】(1)b(2)6(3)BCD【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路的動態分析【解析】【分析】(1)根據歐姆定律分析電流表的示數增大時電壓表的示數變化規律即可;(2)根據圖像確定某一組電流相同時對應的電壓表的示數,然后根據U總=U1+U2計算電源電壓;(3)注意分析電流表的示數最大時電壓表的示數變化即可。【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定值電阻R1與變阻器R2串聯,電壓表V1測R1的電壓,V2測變阻器的電壓。當滑片移動電流增大時,根據U=IR可知,電壓表V1的示數不斷變大。根據U總=U1+U2可知,電壓表V2的示數變小。對照圖像可知,圖像a為電壓表V1的示數變化,b為電壓表V2的示數變化。(2)根據圖像可知,當電流為0.2A時,電壓表V1的示數為4V,V2的示數為2V,則電源電壓為:據U總=U1+U2=4V+2V=6V;(3)根據甲圖可知,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到達最左邊時,它的阻值最小為0,此時電流最大,且電壓表V2的示數為0,故A不合題意,而B、C、D符合題意。故選BCD。19.(6分)隨著科技發展,自發電動感單車越來越受人們的喜愛,它可以將騎行能量轉化為電能,實現大功率自發電,不插電隨處開練,其外觀和顯示屏如圖所示。(1)(2分)下列設備的主要原理與自發電動感單車原理相同的是____。A.動圈式話筒 B.電磁起重機 C.電動機(2)(2分)同時動感單車還可以實現20W無線快充,騎行1小時為手機充電 J。(3)(2分)利用動感單車的自發電功能,將其與熱水器進行聯動,也可便捷燃脂后的洗漱,此過程是實現了電能到 能的轉化。【答案】(1)A(2)72000J(3)內能【知識點】電磁感應;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2)根據W = Pt計算。(3)在生活中,很多用電器都涉及電能與其他形式能量的轉化。熱水器工作時,電流通過電阻絲等發熱元件,電阻絲發熱,將電能轉化為內能,使水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從而可以用于洗漱等用途。類似的還有電暖器,也是將電能轉化為內能來提供熱量 。【解答】(1)A、自發電動感單車是將騎行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動圈式話筒是當人對著話筒說話時,膜片振動,帶動線圈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產生感應電流,也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A 正確;B、電磁起重機是利用電流的磁效應工作,即通電后電磁鐵有磁性,吸引鐵等物質,B 錯誤;C、電動機是根據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原理制成的,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C 錯誤。故答案為:A。(2)根據W = Pt,已知功率P = 20W,時間t = 1h = 3600s,則W = 20W×3600s = 72000J 。(3)熱水器工作時是將電能轉化為內能,使水的溫度升高,從而滿足洗漱需求。20.(6分)A~G 是初中科學常見的七種物質,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反應可一步實現,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略去)。已知:A 是一種紫黑色固體, F 是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G為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1)(2分) A的化學式是 ;(2)(2分) B在反應②中的用途是 ;(3)(2分)從微觀角度分析,F的化學性質不同于E的原因是 。【答案】(1)KMnO4(2)催化作用(3)分子構成不同【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制取氧氣的原理;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解析】【分析】先由題中所給信息及框圖中物質間轉化,推導出各物質,再由高錳酸鉀化學式、過氧化氫分解中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分析。【解答】 A 是一種紫黑色固體,則A為高錳酸鉀,高錳酸鉀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 F 是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F為水,則E為過氧化氫,D為氧氣,G為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G為二氧化硫。(1)A的化學式為KMnO4。(2) B為二氧化錳,在反應②中作催化劑,起催化作用。(3) F和E組成元素相同,從微觀角度分析,F的化學性質不同于E是由于分子構成不同。故答案為:(1)KMnO4;(2)催化作用;(3)分子構成不同。21.(6分)材料是人類文明的基石,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推動材料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1)(2分)打磨石器屬于 變化。(2)(2分)干法煉銅的原料為氧化銅和木炭,氧化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為 。(3)(2分)人類冶煉出金屬單質的順序如圖所示,其本質原因是 。【答案】(1)物理(2)+2價(3)金屬活動性順序不同【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解析】【分析】 (1)根據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無新物質生成分析;(2)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分析;(3)根據人類冶煉出金屬單質的順序圖分析。【解答】 (1)打磨石器,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2)氧化銅中氧元素顯-2價,設銅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x+(-2)=0,則x=+2。(3)由人類冶煉出金屬單質的順序圖,金屬活動性強弱關系與人類利用金屬的先后,人類使用較早的金屬,其活動性較弱;金屬活動性越強,金屬的冶煉難易程度越難,影響了人類對金屬的使用。22.(4分)在受精過程發現之前,科學家對生物胚胎發育的認知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材料一:科學家對生物胚胎發育的過程曾產生了以下兩種假說:預成論:在卵細胞或精子中已經形成了個體的全部器官,發育只是已有器官的增長。漸成論:個體在形成之初是一團沒有分化的物質,之后逐漸形成各個器官。材料二:公元前四世紀,亞里士多德曾每天解剖一個不同孵化階段的雞蛋。第3天,看到有心臟的跳動,但沒看到肺。第10天,看到了肺,且肺比心臟大。第20天,小雞準備出生了。(1)(2分)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胚胎觀察結果,推測其支持的假說是 。(2)(2分)科學探究是認識自然的重要方法。下列關于科學探究的敘述合理的是 。(可多選)A.科學探究必須設計對照實驗組B.每次科學實驗都能得出正確的理論C.有些科學探究可以通過實施調查米實現D.被現代科學理論所淘汰的假說毫無科學價值E.亞里士多德觀察雞胚胎發商的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答案】(1)漸成論(2)C;E【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科學探究過程通常涉及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等,科學探究中要設置對照實驗是科學探究中必需具備的。【解答】(1)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胚胎觀察結果,推測其支持的假說是漸成論。(2)科學探究是認識自然的重要方法。A:科學探究必須設計對照實驗組,不合理。B:每次科學實驗都能得出正確的理論,不合理。C:有些科學探究可以通過實施調查米實現,正確。D:被現代科學理論所淘汰的假說毫無科學價值,不合理。E:亞里士多德觀察雞胚胎發商的過程屬于科學探究,正確。故選C、E。三、實驗探究題(共5題;共40分)23.(8分)日前,某知名品牌鈣片鈣含量不足的新聞引發熱議。為研究鈣片中碳酸鈣的含量,“勝哥”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實驗設計】“勝哥”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部分夾持裝置未畫出)。【實驗步驟】①“勝哥”按圖連接好儀器,并檢查裝置氣密性;②在U形管B中放入若干鈣片樣品,樣品總質量,通過A往裝置中通入氮氣;③一段時間后,測得C裝置質量為;④“勝哥”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稀鹽酸,至B裝置不再產生氣泡;⑤“勝哥”再次通入氮氣,一段時間后,測得C裝置質量。【實驗分析】(1)(2分)寫出裝置B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2分)實驗步驟⑤中“勝哥”再次通入氮氣的目的是 。(3)(2分)該實驗裝置的設計存在明顯缺陷,請指出問題并完善 。(不考慮稀鹽酸的揮發)(4)(2分)若上述數據是在裝置完善后稱得,則該鈣片中碳酸鈣含量為 (結果用含、、的式子表示)。【答案】(1)(2)將B中產生的全部排入C(3)B中出來的混合氣體中有水蒸氣,在BC之間插入一個裝有濃硫酸的干燥裝置(4)【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1)根據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分析;(2)根據反應后裝置內會有氣體殘留分析;(3)根據 B中出來的混合氣體中有水蒸氣分析;(4)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和質量不變及元素質量為物質質量×元素質量分數分析。【解答】(1)裝置B中發生的是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為 。(2) 反應后裝置內會有氣體殘留,實驗步驟⑤中再次通入氮氣的目的是將B中產生的全部排入C 。(3) B中出來的混合氣體中有水蒸氣,干擾實驗結果,應在BC之間插入一個裝有濃硫酸的干燥裝置。(4)C裝置中增重質量即為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由碳元素守恒可知,碳酸鈣質量為=,則樣品中碳酸鈣含量為 。故答案為:(1) ;(2) 將B中產生的全部排入C ;(3) B中出來的混合氣體中有水蒸氣,在BC之間插入一個裝有濃硫酸的干燥裝置 ;(4) 。24.(8分)學者在野外考察中發現了一些現象,生活在寒冷地帶的木本植物,多數體表顏色較深,如葉為墨綠色,莖或枝條為黑褐色;而生活在炎熱地帶的木本植物,往往體表顏色較淺,如葉為淺綠色,莖或枝條為淺綠色。有些學者對此現象的解釋是:在寒冷環境下,深色體表的植物能吸收較多的太陽能,有利于維持細胞內酶的活性。(1)(2分)根據已學知識,學者的解釋基于酶的活性受 因素的影響。(2)(4分)某同學設計了實驗方案以驗證學者們的解釋是否正確:A.取兩組長勢相似的灌木幼苗,放入等容量的燒杯,燒杯內盛滿完全培養液,并放置兩支相同的溫度計;B.一組燒杯的外壁均涂上油漆為深色組,另一組不涂為淺色組。①實驗處理和過程:仿照寒冷地帶的自然光照條件,將兩組材料置于低溫條件下(4℃),每次光照5小時。期間需要記錄 ,來反映植物吸收能量。②預測實驗結果和得出實驗結論:若出現 的現象,則學者們的說法成立,否則無法成立。(3)(2分)基于本實驗,為了讓耐寒性較弱的行道樹安全越冬,可采取的合理有效措施有 (答出一點即可)。【答案】(1)溫度(2)溫度計示數變化;深色組溫度計示數升高幅度大于淺色組(3)給行道樹的樹干涂成深色(合理即可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酶活性的影響因素:酶的活性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溫度是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溫度升高,酶活性增強;超過最適溫度后,溫度繼續升高,酶活性會下降,甚至因高溫導致酶的空間結構破壞而失活。本題中寒冷環境下深色體表植物吸收太陽能維持酶活性,就是基于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2)實驗設計與變量控制實驗目的與原理:通過設計實驗驗證深色體表植物是否能吸收更多太陽能。利用植物吸收太陽能轉化為熱能,通過溫度計示數變化來衡量。變量控制:實驗中控制兩組灌木幼苗長勢相似、培養液等容量、光照條件和溫度相同,只改變燒杯外壁顏色(模擬植物體表顏色 ),遵循單一變量原則,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解答】(1)學者認為在寒冷環境下,深色體表的植物能吸收較多太陽能維持細胞內酶的活性,因為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在適宜溫度范圍內,酶活性較高,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酶的活性 。(2)①植物吸收太陽能轉化為熱能,會使周圍環境溫度發生變化,通過記錄溫度計示數變化,可間接反映植物吸收能量的多少 。②若學者說法成立,即深色體表植物能吸收較多太陽能,那么在相同低溫光照條件下,深色組吸收能量多,溫度計示數升高幅度應大于淺色組 。(3)根據實驗結論,深色體表能吸收較多太陽能,給耐寒性較弱的行道樹樹干涂成深色,可使其吸收更多太陽能,利于安全越冬 。25.(8分)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觀看了《顯微鏡的使用》及《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兩個科學視頻,馬上進行了實驗。請你完成以下問題:(1)(2分)如果你是“勝哥”,在準備本實驗的材料用具時,不需要準備圖1中的 。(2)(2分)小科制作臨時裝片的部分操作如圖2,其操作正確的排序是 (填圖中序號)。(3)(2分)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光線過強,請寫出一種調節顯微鏡的方法: 。(4)(2分)小科在顯微鏡下看到了圖3甲所示的物像,為了更清晰地觀察a細胞,得到圖3乙所示的物像,則主要操作步驟是 (選擇相應序號填寫)。①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使a移至視野中央②將玻片向左下方移動,使a移至視野中央③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④轉動轉換器,把高倍物鏡換成低倍物鏡⑤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⑥調節粗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答案】(1)消毒牙簽(2)④③①②(3)用平面鏡或小光圈(4)①③⑤【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 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和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步驟不是完全相同,二者有些差別,注意比較。【解答】(1)消毒牙簽是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工具,所以進行“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時不需要。(2)步驟為:1.用干凈的紗布將載玻片擦拭干凈,在干凈 的載玻片上滴1滴清水。2.把洋蔥鱗片切成小塊,用鑷子撕下一小塊 洋蔥鱗片內表皮,放在載玻片的清水中,用鑷子展 平。3.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蓋玻片一側先接觸 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以防止氣泡產生。4.在蓋玻片一側,加1~2 滴紅墨水(或碘液)。在另一側 用吸水紙吸水,使染液浸潤全部標本。5.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 細胞臨時裝片。所以操作正確的排序是④③①② 。(3) 如果光線過強應該用平面鏡或小光圈,減少進入目鏡的光線。(4)a在視野右上方,實際在裝片左下方,所以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使a移至視野中央,明顯乙圖放大更大倍數,所以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微調物鏡鏡頭即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所以主要操作步驟是①③⑤ 。26.(8分)小科研究斜面發現小球從斜面A自由滾下,到達斜面B后上升的最高點的高度總小于出發點的高度。為探究小球減少的機械能與所受摩擦力之間的關系,進行如下實驗:①將小球涂滿墨汁,并置于斜面A上,調整其離地高度為。②松手后,使小球自由滾下,用刻度尺測量并記錄斜面B上最高點墨跡的高度。③將斜面擦拭干凈,重復實驗,記錄數據并求平均值。④改變平鋪在斜面上的材料,重復上述步驟,并整理數據如表。組別 斜面材料 下落高度 上升高度1 木板 10 8.52 棉布 10 7.23 毛巾 10 5.7(1)每次實驗前都需將小球涂滿墨汁,其目的是 ;(2)實驗中,可用 反映小球機械能的減少量;(用題中的字母表示)(3)根據實驗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 ;(4)根據實驗結論,小科推測當物體不受摩擦力時,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寫出其推測過程: 。【答案】方便測量小球在斜面B上最高點墨跡的高度;;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越大,機械能的減少量就越大;當小球從斜面A自由滾下,到達斜面B后上升的最高點的高度h等于下落高度H時,說明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沒有受到摩擦力,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的影響因素;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解析】【分析】(1)小球從斜面A自由滾下,到達斜面B后上升的最高點的高度h不同,需要記錄;(2)掌握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之間的關系,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小車上升的高度越小;(3)(4)根據實驗得知,利用理想實驗法、推理法,可以得出運動的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將永遠勻速直線運動下去。【解答】(1)每次實驗前都需將小球涂滿墨汁,其目的是為 了在小球運動的路徑上留下墨跡,方便測量小球在斜面B上最高點墨跡的高度;(2)實驗中,運用轉換法,可用小球在斜面B上最高點墨跡的高度 H-h反映小球機械能的減少量;(3)因為小球從斜面A自 由滾下,到達斜面B后上升的最高點的高度h越小, 說明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越大,機械能的減少量就越大;(4)根據實驗結果,小明推測當物體不受摩擦力時,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這個推測的過程可以這樣理解:當小球從斜面A自由滾下,到達斜面B后上升的最高點的高度h越小,說明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越大,機械能的減少量就越大。反之,當小球從斜面A自由滾下,到達斜面B后上升 的最高點的高度h越大,說明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 到的摩擦力越小,機械能的減少量就越小。因此,當小球從斜面A自由滾下,到達斜面B后上升的最高點的高度h等于下落高度H時,說明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沒有受到摩擦力,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故答案為:(1)方便測量小球在斜面B上最高點墨跡的高度;(2)H-h;(3)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越大,機械能的減少量就越大;(4)當小球從斜面A自由滾下,到達斜面B后上升的最高點的高度h等于下落高度H時,說明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沒有受到摩擦力,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27.(8分)小科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模擬堿溶液“捕捉”二氧化碳的過程。他用濃鹽酸與大理石反應,將產生的氣體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沒有觀察到明顯現象。【提出問題】實驗的燒杯中沒有觀察到明顯的渾濁現象的原因是什么?【查閱資料】①碳酸鈣遇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化合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②溶有碳酸氫鈣的水遇熱時,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氫鈣會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鈣。【進行猜想】猜想一:氫氧化鈣轉變成氯化鈣猜想二:氫氧化鈣轉變成碳酸氫鈣猜想三:氫氧化鈣變成了氯化鈣和碳酸氫鈣【實驗探究1】根據提出的猜想,小科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進行探究。請完成相關內容。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取少量實驗后燒杯中的液體于試管中,加熱 猜想二、三均不成立【實驗探究2】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利用氯離子傳感器對猜想一進行了探究。兩個燒杯中各加入75 mL蒸餾水,分別將兩個氯離子傳感器探頭浸沒于蒸餾水中,同時攪拌并采集數據:用等量的濃鹽酸和稀鹽酸與等量的大理石(顆粒完全相同)反應,將產生的氣體同時分別通入兩個燒杯的蒸餾水中。采集數據如圖所示。已知:曲線a表示濃鹽酸與大理石反應產生的氣體通入蒸餾水前后采集到的數據;曲線b表示稀鹽酸與大理石反應產生的氣體通入蒸餾水前后采集到的數據。【實驗分析】由上圖可知,一段時間后,兩個燒杯中的液體里都檢測到了氯離子,請從微觀角度解釋液體里產生氯離子的原因: 。【得出結論】根據上述實驗分析,猜想一成立,寫出小科實驗的燒杯中生成氯化鈣的化學方程式: 。【交流反思】結合【實驗探究2】的數據,說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用稀鹽酸而不用濃鹽酸的理由: 。【答案】沒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溶液沒有變渾濁;濃鹽酸易揮發,揮發出的氯化氫分子在不斷地運動,氯化氫氣體溶于水,形成氫離子和氯離子;CaCO3+2HCl=CaCl2+H2O+CO2↑;稀鹽酸與大理石反應幾乎不產生HCl氣體,而濃鹽酸與大理石反應會產生大量HCl氣體,使二氧化碳氣體不純,故實驗室一般用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知識點】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解析】【分析】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稀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碳酸鈣和水、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氫鈣,碳酸氫鈣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鈣沉淀、水和二氧化碳。微觀粒子是不斷運動的,濃鹽酸易揮發。【解答】 【實驗探究1】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取少量實驗后燒杯中的液體于試管中,加熱 無明顯現象,說明不含有碳酸氫鈣 猜想二、三均不成立【實驗分析】液體里產生氯離子的原因:氯化氫分子是不斷運動的,運動到蒸餾水中時,與水結合生成鹽酸,鹽酸電離出自由移動的氯離子。【得出結論】實驗的燒杯中生成氯化鈣的化學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交流反思】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用稀鹽酸而不用濃鹽酸的理由:單位時間內濃鹽酸揮發出的氯化氫分子遠大于稀鹽酸,利用濃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會導致二氧化碳中含有較多的氯化氫氣體。四、綜合題(共5題;共35分)28.(6分)1783年,拉瓦錫利用如圖裝置探究水的組成:往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過熱的鐵管時發生汽化,水蒸氣與灼熱的鐵反應,生成了一種黑色固體(Fe3O4)和“可燃空氣”,將氣體通過放在冷水中的銅管,在B裝置中收集到純凈的“可燃空氣”。最終拉瓦錫證明了水的組成。(1)(2分)將氣體通過放在冷水中的銅管,目的是除去“可燃空氣”中 。(2)(2分)將 B 裝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氣”在氧氣中點燃,生成了水。“可燃空氣”是一種氣體單質其化學式是 。(3)(2分)若在該實驗中生成的黑色固體質量為 m1,“可燃空氣”的質量為 m2,“可燃空氣”完全燃燒生成水的質量為 m3,如果證明了水是由“可燃空氣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則 m1、m2、m3三者應滿足的關系是 。【答案】(1)水蒸氣(2)H2(3)m3=m2+8m1/29【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水蒸氣遇冷液化分析;(2)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分析;(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1) 將氣體通過放在冷水中的銅管,是為了降溫除去可燃空氣中的水蒸氣。(2)將 B 裝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氣”在氧氣中點燃,生成了水,說明可燃空氣中含有氫元素,“可燃空氣”是一種氣體單質,則為氫氣,化學式是 H2 。(3)黑色固體中氧元素質量為=,可燃空氣質量為m2,當 m3=m2+8m1/29 時可證明水是由可燃空氣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答案為:(1)水蒸氣;(2) H2;(3)m3=m2+8m1/29 。29.(6分)在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觀看科學視頻時,小科發現許多生物實驗中經常會用到碘液。例如:實驗一:驗證綠葉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實驗二: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水解作用;實驗三:觀察和解剖玉米種子結構· 實驗四: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等。(1)(2分)以上四個實驗中,碘液在實驗 中(填序號)所發揮的作用與其他三個實驗不同。(2)(2分)小科對碘液很感興趣,嘗試自己配置碘液,配置步驟如下:①先將10毫升蒸餾水加到燒杯中,投入10克碘化鉀溶解;②將5克碘(I2)加入到碘化鉀溶液中攪拌均勻;③再逐漸加入高濃度酒精不斷攪拌使碘溶解,最終得到所需要的溶液;④將碘液密封、遮光保存。請問:小科在完成第①步驟后,所得碘化鉀溶液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3)(2分)碘液需要遮光保存,主要是防止其中的HIO(次碘酸)發生分解反應:請問:若放出0.64克氧氣,說明已有多少克HIO分解 (假設氧氣全部來自次碘酸分解)【答案】(1)四(2)50%(3)解:設分解的次碘酸的質量為x,296 32x 0.64g;解得:x=5.92g。【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碘液在不同實驗中的作用解答;(2)溶質質量分數=;(3)根據次碘酸分解的方程式計算參加反應的次碘酸的質量即可。【解答】(1) 實驗一:驗證綠葉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實驗二: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實驗三:觀察和解剖玉米種子結構,碘液在實驗中發揮的作用均是驗證淀粉的存在與否。而實驗四: 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時,滴加碘液染色的目的是細胞染上顏色便于觀察,使實驗結果更明顯,因此以上四個實驗中,碘液在實驗四所發揮的作用與其他三個實驗不同。(2)10mL水的質量為10g,加入10g碘化鉀后,它的溶質質量分數:。30.(8分)“勝哥”家有一款家用空氣炸鍋如圖甲所示,其簡化電路如圖乙所示,工作過程風扇始終轉動,而發熱管則通過溫控開關有規律地閉合或斷開,使鍋內溫度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其中電風扇功率為55 W,發熱管電阻為44Ω。小明用空氣炸鍋烘焙牛排時,設定溫度為 總工作時間為20 min,溫度傳感器顯示鍋體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丙所示。(1)(2分)使空氣炸鍋能自動停止工作,應在圖乙電路 (選填“a”或“b”)處串聯一個定時開關。(2)(3分)空氣炸鍋工作到12 min時,圖乙電路c點電流為多少 (3)(3分)空氣炸鍋這次烘焙牛排共消耗了多少電能 【答案】(1)a(2)由圖丙可知,空氣炸鍋工作到12min時,空氣炸鍋內的溫度在上升,表明此時發熱管與電風扇同時工作;根據P=UI可得,電風扇的電流:,由歐姆定律可得,發熱管中通過的電流:,根據并聯電路電流規律可得,圖乙電路c點電流:I=I扇+I管=0.25A+5A=5.25A;(3)由圖丙可知,在整個工作過程中,風扇始終是工作狀態,時間t=20min=1200s,則風扇消耗的電能:W扇=P扇t=55W×1200s=6.6×104J;由圖丙計算溫度上升的時間,即發熱管的工作時間,t管=8min+(13min-10min)+(18min-15min)=14min=840s,發熱管消耗的電能;,空氣炸鍋這次烘焙牛排共消耗的電能:W=W扇+W管=6.6×104J+9.24×105J=9.9×105J。【知識點】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 (1)由圖可知空氣炸鍋工作時,電風扇與發熱管并聯,在干路的開關可以控制整個電路;(2)由圖丙可知,空氣炸鍋工作到12min時,空氣炸鍋內的溫度在上升,表明此時發熱管與電風扇同時工作;根據P=UI計算電風扇的電流,由歐姆定律計算發熱管中通過的電流,根據并聯電路電流規律計算圖乙電路c點電流;(3)由圖丙可知,在整個工作過程中,風扇始終是工作狀態,由計算風扇消耗的電能;由圖丙計算溫度上升的時間,即發熱管的工作時間,根據歐姆定律和W=UIt計算發熱管消耗的電能;再計算空氣炸鍋這次烘焙牛排共消耗的電能。【解答】 (1)由圖可知空氣炸鍋工作時,電風扇與發熱管并聯,所以在干路的a點串聯一個定時開關,在定時開關斷開時能使空氣炸鍋能自動停止工作;31.(8分)有一種電加熱恒溫箱,工作原理如圖a所示,控制電路由電壓 的電源、電磁繼電器 (線圈電阻]R線=20Ω)、滑動變阻器 R0 (50Ω 1A)和熱敏電阻 R1組成。工作電路由電壓為1 的電源、阻值為48.4Ω的電熱絲R2組成。當控制電路中的電流達到0.05A時,銜鐵被吸下來,觸點處斷開,工作電路停止工作,當控制電路中的電流小于0.05A時,銜鐵被彈回,觸點處接通,加熱電路正常工作。熱敏電阻 的阻值隨溫度變化關系如圖b所示。(1)(2分)分析圖b可知,熱敏電阻R1的阻值隨溫度的升高而 。(2)(2分)工作電路正常工作1min,求電熱絲R2產生的熱量。(3)(2分)通過調節控制電路中滑動變阻器R0接入電路的阻值,就能調節恒溫箱中需要設定的不同溫度,則恒溫箱能夠設定的最高溫度值是多少 (寫出解答過程)(4)(2分)若要提高恒溫箱能夠設定的最高溫度值,請說出兩種改進方法: 。【答案】(1)減小(2)工作電路正常工作1min,電熱絲R2產生的電熱:(3)解: 50Ω,由圖b可知,恒溫箱能夠設定的最高溫度值是(4)減小,U1的值或增大R0的最大阻值【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熱量的計算【解析】【分析】(1)由觀察圖b,圖像越往右說明溫度越高,電阻的圖像越往下,說明電阻越小。(2)根據計算產生的熱量。(3)串聯電路總電阻等于電路中國各用電器電阻之和。(4)電磁繼電器的改進中,可以從保持電路中電流不變入手分析。【解答】(1)由圖b可知,溫度升高,熱敏電阻的阻值減小。(4)提高最高溫度,熱敏電阻阻值減小,保持電路中電流不變,可以減小電源電壓或增大定值電阻的阻值。32.(7分) 如圖甲為塔式起重機吊裝路燈燈柱簡易示意圖,若燈柱總重力為3000N,總長3m,重心在P點,OP 長度為路燈燈柱總長的(1)(2分)使用時,滑輪A 的作用是 。(2)(2分)若圖甲中動滑輪裝置B 和繩子的質量、摩擦均不計,則當燈柱左端從水平地面剛被吊起時,求拉力F的大小。(3)(3分)如圖乙所示,建筑工地上用該塔式起重機吊升重為1200N的窗玻璃,在勻速吊升過程中拉力F的大小保持800N,窗玻璃被吊升了 10m。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答案】(1)改變拉力的方向(2)當燈柱左端從水平地面剛被吊起時,(3)【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機械效率的計算【解析】【分析】(1)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改變力的大小。(2)通過杠桿平衡條件計算B點的拉力,由滑輪的特點計算拉力大小,B是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3)。【解答】(1)由圖可知,滑輪A的位置不會隨著物體位置的變化而變化,可知是定滑輪,定滑輪的作用是:改變力的方向。試題分析部分1、試卷總體分布分析總分:160分分值分布 客觀題(占比) 45.0(28.1%)主觀題(占比) 115.0(71.9%)題量分布 客觀題(占比) 15(46.9%)主觀題(占比) 17(53.1%)2、試卷題量分布分析大題題型 題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選擇題 15(46.9%) 45.0(28.1%)填空題 7(21.9%) 40.0(25.0%)實驗探究題 5(15.6%) 40.0(25.0%)綜合題 5(15.6%) 35.0(21.9%)3、試卷難度結構分析序號 難易度 占比1 普通 (75.0%)2 容易 (6.3%)3 困難 (18.8%)4、試卷知識點分析序號 知識點(認知水平) 分值(占比) 對應題號1 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3.0(1.9%) 102 真菌的主要特點 3.0(1.9%) 73 燃燒與滅火 3.0(1.9%) 134 組織 3.0(1.9%) 85 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和規律 3.0(1.9%) 156 結構與層次 3.0(1.9%) 87 制取氧氣的原理 6.0(3.8%) 208 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 8.0(5.0%) 319 常見的傳染病 3.0(1.9%) 710 植物的有性生殖 6.0(3.8%) 1611 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 8.0(5.0%) 3012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3.0(1.9%) 1313 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8.0(5.0%) 2314 遺傳物質的傳遞 9.0(5.6%) 4,1615 電磁感應 6.0(3.8%) 1916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6.0(3.8%) 2017 影響氣候的因素 3.0(1.9%) 318 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12.0(7.5%) 22,2419 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 6.0(3.8%) 2120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3.0(1.9%) 721 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8.0(5.0%) 2622 人體的免疫功能 3.0(1.9%) 723 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6.0(3.8%) 2824 常見實驗操作 3.0(1.9%) 225 磁體、磁極、磁化 3.0(1.9%) 426 器官和系統 3.0(1.9%) 827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3.0(1.9%) 1228 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9.0(5.6%) 12,2929 熱量的計算 8.0(5.0%) 3130 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 7.0(4.4%) 3231 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 3.0(1.9%) 432 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 8.0(5.0%) 2733 生態系統的成分 6.0(3.8%) 1734 鹽與化肥 3.0(1.9%) 1135 杠桿的平衡條件 7.0(4.4%) 3236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3.0(1.9%) 137 傳染病及其傳播 3.0(1.9%) 738 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 3.0(1.9%) 1139 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3.0(1.9%) 1140 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6.0(3.8%) 2041 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 3.0(1.9%) 942 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 8.0(5.0%) 2643 溶解度的影響因素 3.0(1.9%) 1244 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14.0(8.8%) 18,3145 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 14.0(8.8%) 19,3046 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 6.0(3.8%) 11,1347 世界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 3.0(1.9%) 548 電路的動態分析 6.0(3.8%) 1849 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14.0(8.8%) 23,2850 速度與物體運動 3.0(1.9%) 1051 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14.0(8.8%) 23,2852 地震 3.0(1.9%) 553 遺傳和變異現象 6.0(3.8%) 1654 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 7.0(4.4%) 3255 地震的預報和防范 3.0(1.9%) 556 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 3.0(1.9%) 257 機械效率的計算 7.0(4.4%) 3258 酶及其催化作用 8.0(5.0%) 2459 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6.0(3.8%) 2960 細菌的主要特點 3.0(1.9%) 461 動能的影響因素 8.0(5.0%) 2662 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 3.0(1.9%) 1563 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3.0(1.9%) 1464 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 3.0(1.9%) 865 花的結構 6.0(3.8%) 1666 觀察細胞 8.0(5.0%) 2567 地球公轉 3.0(1.9%) 168 顯微鏡的使用 8.0(5.0%) 2569 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6.0(3.8%) 2170 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 3.0(1.9%) 671 濃硫酸的稀釋 3.0(1.9%) 272 質量及其特性 3.0(1.9%) 1073 長度的測量 3.0(1.9%) 1074 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6.0(3.8%) 17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浙江省科學中考模擬卷3 (學生版).docx 2025浙江省科學中考模擬卷3 (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