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蒼南中學自主招生考試科學試卷1.(2025·浙江會考)一般情況下,河水越靠近河的中央,水速越大;越靠近河岸,水速越小,如圖所示。假設水速與離河岸的距離成正比,一艘船船頭始終垂直河岸方向 (船相對水的速度不變),從河岸A點向對岸駛去并到達對岸下游處的B點。則在下列示意團中,能合理描述其行進路徑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速度與物體運動;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船始終垂直于河岸行駛,在水流方向上,相對于河岸的速度為水流動速度,水速越大,在相同時間內相對于河岸移動的距離越大,據此分析判斷。【解答】由題知,船始終垂直于河岸行駛,在水流方向上,相對于河岸的速度為水流動速度,知道河水越靠近河的中央,水速越大;越靠近河岸,水速越小,則有速度公式可知越靠近河的中心,在相同時間內相對于河岸移動的距離越大,C圖能合理的描述船的行進路徑。故答案為:C。2.(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甲、乙兩人同時從A地出發。其中,甲沿直線AB勻速運動,乙沿著直線AC勻速運動。甲運動的速度是乙的2倍,經過3分鐘,甲到達B地后,保持速度大小不變,馬上沿直線向C地運動,恰好在C地與乙相遇。則乙從A地運動到C地的時間可能為( )A.4分鐘 B.8分鐘 C.12分鐘 D.16分鐘【答案】B【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甲從A地到B,再從B地到C地,和乙從A地到C地的時間是相同的。知道速度和時間,分別求出AB、AC、BC的路程,根據在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進行排除。【解答】設乙的運動速度為v,甲的運動速度為2v,甲從A地運動到B地,運動距離為:A、如果乙從A地運動到C地的時間為4min,則甲從B地運動C地,運動距離為,AB、AC、BC不能構成三角形,故A不符合題意;B、如果乙從A地運動到C地的時間為8min,則,甲從B地運動C地,運動距離為△ABC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AB、AC、BC能構成三角形,故B符合題意;C、如果乙從A地運動到C地的時間為12min,則甲從B地運動C地,運動距離為,AB、AC、BC不能構成三角形,故C不符合題意;D、如果乙從A地運動到C地的時間為16min,則甲從B地運動C地,運動距離為,AB、AC、BC不能構成三角形,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2025·浙江會考)甲、乙兩容器分別裝有密度為ρ甲、ρ乙的液體。今有A,B兩個實心小球,質量分別為mA、mB, 體積分別為VA、VB, 密度分別為ρA、ρB。已知它們的密度關系為ρ甲>ρA>ρB>ρ乙,則( )A.若VA=VB ,將兩球都放入甲容器中,靜止時兩球所受浮力相等B.若VA=VB ,將兩球都放入乙容器中,靜止時兩球所受浮力之比為ρA∶ρBC.若mA=mB ,將AB兩球分別放入乙、甲容器中,靜止時兩球所受浮力相等D.若mA=mB ,將A,B兩球分別放入甲、乙容器中,靜止時兩球所受浮力比為ρB∶ρ乙【答案】D【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1)當VA=VB時,已知ρA>ρB,根據公式m=ρV可知,mA>mB,將兩球都放入甲容器中,因為ρ甲>ρA>ρB,所以兩球都將漂浮,浮力等于各自的重力。(2)當AB兩球都放入甲中,已知ρ甲>ρA>ρB,所以兩球都將漂浮,已知VA=VB,兩球所受的浮力根據浮力公式計算。(3)當兩球質量相等時,A放入乙中,因為ρA>ρ乙,所以A在乙中下沉,A在乙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B放入甲中,因為ρ甲>ρB,所以B在甲中漂浮,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4)當mA=mB時,A放入甲容器中,因為ρ甲>ρA,所以A在甲中漂浮,B球放入乙容器中,因為ρB>ρ乙,所以B在乙中下沉。【解答】A、 當VA=VB時,將兩球都放入甲容器中,兩球都將漂浮,浮力等于各自的重力,因為mA>mB,所以A受到的浮力大于B受到的浮力,故A錯誤;B、當VA=VB時,將兩球都放入乙容器中,兩球都將下沉,兩球所受的浮力根據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兩球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在同一種液體中,所以靜止時兩球所受浮力相等,故B錯誤;C、若mA=mB時,將A。 B兩球分別放入乙、甲容器中,A在乙中下沉,所受浮力小于自身重力,B在甲中漂浮,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兩球所受浮力不相等,故C錯誤;D、若mA=mB時,將A。 B兩球分別放入甲、乙容器中,A在甲中漂浮,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F浮A=GA=mAg=mBgB在乙中下沉,所受的浮力F浮B=ρ乙gVB=ρ乙g所以靜止時兩球所受浮力之比為==故D正確。故答案為:D。4.(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時,各電表的示數變化情況正確的是( )A.電流表示數變小,示數變小,示數變小;電壓表示數變小,示數變大B.電流表示數變大,示數變大,示數變小;電壓表示數變小,示數變大C.電流表示數變小,示數變大,示數變小;電壓表示數變小,示數變大D.電流表示數變小,示數變大,示數變大;電壓表示數變小,示數變大【答案】C【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電路的動態分析【解析】【分析】 由圖可知R2與R3并聯后與R1串聯,電壓表V1測R1兩端的電壓,V2測并聯部分電壓;A2測通過R2的電流;A3測流過R3的電流,A1測干路電流;則由滑片的移動可知滑動變阻器接入電阻的變化,由歐姆定律可求得電路中電流的變化,及R1兩端電壓變化;則可由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可得出并聯部分電壓的變化,即可求得通過R2的電流變化;再由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可得出通過R3的電流變化。【解答】分析電路圖可知,R2與R3并聯,R1在干路中,電流表A1測干路中電流,電流表A2與R2串聯,測量通過R2的電流,電流表A3與R3串聯,測量通過R3的電流;電壓表V1測量R1兩端電壓,電壓表V2測量R2與R3并聯電路兩端電壓;滑片P向右移動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部分電阻變大,由并聯電路特性可知,并聯電路部分的總電阻變大;將、看作整體,則與為串聯,則電路的總電阻變大,則電路的總電流變小,故示數變小;并聯電路部分的總電阻變大,由串聯分壓特點可知,并聯電路部分兩端電壓變大,則增大,減小;與并聯,則R2兩端電壓變大,R2的電阻不變,由歐姆定律可知,通過R2的電流增大,則示數變大;由于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中電流之和,示數變小,示數變大,所以示數減小,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5.(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一端封閉、長為l(約1米)、橫截面積為S的輕質玻璃管,管壁厚度可忽略不計。將它注滿水銀后,倒立于足夠深的水銀槽中,現將玻璃管豎直向上緩慢勻速提起,設環境氣壓為一個標準大氣壓,下述不正確的是( )A.當玻璃管浸沒在水銀槽中時,所需拉力大小F=0B.當玻璃管口與槽內水銀面相平時,所需拉力大小F=ρ水銀lsgC.當玻璃管頂端露出槽內水銀面后,頂端即充滿水銀D.當玻璃管頂端到槽內水銀面的高度大于76cm后,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保持不變【答案】B【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解析】【分析】AB.對玻璃管進行受力分析,根據平衡力的知識,結合大氣壓強的數值分析判斷;C.當玻璃管頂端剛剛離開水銀面時,水銀柱的高度小于76cm;D.管內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等于外界大氣壓強。據此分析水銀柱的高度變化。【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提起玻璃管的拉力F=G總-F浮力。在忽略玻璃管本身重力時,水銀柱的重力與所受浮力平衡,此時所需拉力為0,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當玻璃管口與槽內水銀面相平時, 拉力等于水銀柱的重力。則在此情況下所需拉力應為F=ρ水銀L'Sg,而L'的大小應為約760mm,而不是1m,故B錯誤符合題意;C.玻璃管頂端露出槽內水銀面后,由于水銀柱的高度小于76cm,因此頂端不會立即出現真空,頂端即充滿水銀,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大氣壓可以支持約76cm高的水銀柱。只要管內的空間大于76cm后,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就會一直保持這個高度不變,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6.(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把測量大氣壓強的托里拆利實驗裝置放在電子秤上,玻璃管A由支架固定,且跟水銀槽B的底部不接觸,當大氣壓強為帕時,電子秤的示數為G,若外界大氣壓強下降時,電子秤的讀數將( )A.等于G B.大于G C.小于G D.無法確定【答案】B【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電子秤的示數等于燒杯和里面水銀的總重力,根據外面氣壓變化分析玻璃管和水銀槽內水銀的流向變化即可。【解答】由圖可知,當大氣壓強下降時,進入玻璃管的水銀減少,使水銀槽中的水銀增多,水銀槽中的水銀增加,使水銀槽及槽中的水銀所受的重力增加,故示數大于G。故選B。7.(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凸透鏡豎直放置,凸透鏡焦距f,現有一點光源S在凸透鏡左側以凸透鏡兩倍焦距處為圓心,在經過主光軸的豎直平面內做順時針圓周運動,直徑為D,且,則在下列關于點光源所成的像的運動軌跡的各圖中,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根據物距與像距的關系分析點S在不同位置時,像點的位置及與凸透鏡兩倍焦距處的距離分析。【解答】將點光源S運動的軌跡看成一個物體,在物體上的各個位置找一些點,利用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作出像點,連接各像點即可得到一個不規則的圓,且轉動方向為逆時針,所以像點運動圖象是選項C的形狀,大致如圖所示:AI故答案為:C。8.(2025·浙江會考)在水平地面上并排鋪有n塊相同的均質磚塊,如圖甲,每塊磚的質量為m,長為a,寬為b,厚為c。若要將這n塊磚按圖乙所示疊放在最左邊的磚塊上,則至少要給磚塊做的功( )A.mgc B.C. D.【答案】A【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因為將地面上的磚塊疊放,使每一塊磚提升的高度不同,所做的功也不同,所以利用W=Gh分別求出對每一塊磚所做的功,然后求其和即可。【解答】利用W=Gh,求出對每一塊磚所做的功,因為第一塊磚提升高度為:h1=0,第二塊磚提升高度為:h2=c,第三塊磚提升高度為h3=2c…第n塊磚提升高度為:hn=(n 1)c因為對第一塊磚所做的功為W1=Gh1=mg×0=0對第二塊磚所做的功為W2=Gh2=mg×c=mgc對第三塊磚所做的功為W3=Gh3=mg×2c=2mgc…對第n塊磚所做的功為Wn=Ghn=mg×(n 1)c=(n 1)mgc,所以W總=W1+W2+W3+…+Wn=0+mgc+mg2c+…+(n 1)mgc=〔1+2+…+(n 1)〕mgc=mgc;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9.(2025·浙江會考)小明在參加“雞蛋撞地球”比賽時,設計的作品重為G,該作品在豎直下落時受到的阻力大小與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比例系數為k。若該作品在落地前已經勻速下落,則作品落地時的速度大小為 。【答案】【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平均速度的計算及測量【解析】【分析】在雞蛋勻速下落的過程中,雞蛋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即G=f,由題知該作品在豎直下落時受到的阻力大小與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比例系數為k,據此求載人艙的下落速度。【解答】勻速下落說明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則物體受到的阻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即則。10.(2025·浙江會考)質量相等的兩個實心小球甲和乙,已知它們的密度之比是。現將甲、乙兩球放入盛有足夠多水的燒杯中,當甲、乙兩球靜止時,水對兩球的浮力之比為,由此可推算出甲球的密度為 。【答案】800【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解答此題首先要判斷兩物體的浮沉情況:如果全漂浮,根據浮力等于重力判斷;如果全沉底,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判斷;如果一浮一沉,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和水對兩球的浮力比值列出等式解之即可。【解答】甲在水中是漂浮狀態,則甲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乙沉在水底,則乙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水對兩球的浮力之比為,則已知它們的密度之比是,即故甲球的密度為11.(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放在桌面上的物體重100牛,通過滑輪掛有重為30牛的物體,剛好使在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物體和桌面間的摩擦力為 牛;要使物體在桌面上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需要對施加一個 牛的力。(忽略滑輪重及滑輪摩擦)【答案】60;120【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定滑輪、動滑輪的特點分析拉力的大小;(2)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平衡力作用,由運動方向的改變,可知摩擦力方向隨之改變,結合平衡力的條件F左拉=f+F右拉即可求出。【解答】據圖可知,下方的滑輪為動滑輪,忽略滑輪重及滑輪摩擦,則動滑輪上方繩子施加的拉力為物體重力的2倍,拉力為該繩子的拉力水平作用在物體的右端,此時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物體受到的摩擦力與該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則物體和桌面間的摩擦力為60N。要使物體在桌面上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物體m1受到水平向右60N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由于該過程中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則摩擦力不變仍為60N,則需要對施加的拉力為12.(2025·浙江會考)當兩個力和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產生的效果與一個力F單獨作用的效果相同時,F叫做和的合力,和叫做F的兩個分力。某實驗小組在探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實驗時,把一根輕質彈簧的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用細線固定在彈簧秤的掛鉤上。第一次用兩根彈簧秤沿同一直線同一方向同時拉(為方便觀察,圖中直線稍錯開),將彈簧由A拉伸到B位置(如圖a),彈簧秤示數分別為3N和1N;第二次只用一根彈簧秤也將彈簧由A拉伸到B位置(如圖b),這樣做是為了 ,若此時彈簧秤的示數為4N,則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答案】使的作用效果與的作用效果相同;在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與分力方向相同,大小等于兩個分力之和【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解析】【分析】在本題中力的作用效果是彈簧伸長,兩次實驗都使彈簧伸長到同一位置,由于彈簧的伸長相同,則彈簧的作用效果相同。分析實驗過程及合力與分力的關系,可得出結論。【解答】第二次只用一根彈簧秤也將彈簧由A拉伸到B位置,這樣做是為了使F的作用效果與的作用效果相同。第二次彈簧的拉力F是第一次彈簧的拉力的合力;兩個分力的合力由此得出結論:在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與分力方向相同,大小等于兩個分力之和。13.(2025·浙江會考)LED燈是一種新型的環保節能燈,小夢為了探究LED燈與家用普通白熾燈、普通節能燈的發光效率,他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了實驗(其中為光敏電阻,其電阻值與光照強度成反比),其實驗步驟如下:①先把“220V 15W”的普通白熾燈接入燈座,通過調整,使燈泡與溫度計的玻璃泡距離約為2cm,燈泡與熱敏電阻的距離約為30cm。閉合開關S和,通電10min,分別讀出溫度計和電流表的示數,并填入下表;②接著分別把規格相同的普通節能燈和LED燈接入燈座,重復上述實驗;燈泡類型 盒內初溫 盒內末溫 電流表示數白熾燈 20℃ 78℃ 6mA普通節能燈 20℃ 50℃ 15mALED燈 20℃ 35℃ 60mA根據小夢的探究,請回答:(1)電能轉化為光能最多的燈是 ,這是通過觀察 來比較的;(2)綜合分析表中數據可知,15W的LED燈的發光亮度與 W的白熾燈發光亮度相當。【答案】(1)LED燈;電流表示數大小(2)150【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轉換法是中學物理中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體的特性規律來研究看不到或不易測量的物理量或規律。電能轉化的內能多少不易測量,所以借助物體溫度變化的高低;電能轉化的光能的多少借助光對光敏電阻的影響而引起電路中電流的變化的來比較。【解答】(1)電能通過燈泡轉化為光能時,燈光照射到光敏電阻上,因其電阻值與光照強度成反比,當光照強度很強時,使光敏電阻的阻值減小,電路中的電流變大,所以電能轉化為光能的多少,通過觀察電流表示數大小可知;由表格數據中可知,使用LED燈時,電流表的示數最大,表明電能轉化為光能最多的是LED燈。(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15W的LED燈的發光亮度能使含有光敏電阻的電路中的電流為60mA,而15W的白熾燈的發光亮度能使含有光敏電阻的電路中的電流為6mA,則一個LED燈的發光亮度相當的15W的白熾燈的個數是則與15W的LED燈的發光亮度相同的白熾燈的功率為P=15W×10=150W(1)[1][2]電能通過燈泡轉化為光能時,燈光照射到光敏電阻上,因其電阻值與光照強度成反比,當光照強度很強時,使光敏電阻的阻值減小,電路中的電流變大,所以電能轉化為光能的多少,通過觀察電流表示數大小可知;由表格數據中可知,使用LED燈時,電流表的示數最大,表明電能轉化為光能最多的是LED燈。(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15W的LED燈的發光亮度能使含有光敏電阻的電路中的電流為60mA,而15W的白熾燈的發光亮度能使含有光敏電阻的電路中的電流為6mA,則一個LED燈的發光亮度相當的15W的白熾燈的個數是則與15W的LED燈的發光亮度相同的白熾燈的功率為P=15W×10=150W14.(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一質量為40g、體積為的鐵制小球放入盛水的薄玻璃容器中,在玻璃容器下方有一已經接入電路的螺線管,小燈泡標有“6V3W”字樣,通過螺線管的電流I與螺線管對鐵制小球的作用力F的關系如下表所示。本題中,,燈絲電阻保持不變,不考慮小球與螺線管距離的遠近對力F的影響。0.1 0.2 0.3 0.4 0.50.05 0.1 0.15 0.2 0.25(1)斷開開關,鐵制小球靜止時露出水面的體積是多大?(2)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鐵制小球能夠懸浮在水中,此時,小燈泡消耗的功率是多大?(3)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小燈泡正常發光,當鐵制小球靜止時,小球對容器底的壓力是多大?【答案】(1)(2)0.48W(3)0.15N【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安培定則判斷通電螺線管的磁極。通電螺線管磁性的強弱與電流的大小有關,電流越大,磁性越強。(2)先算出小球懸浮在水中,螺線管對小球的力,再從表中找出對應的電流。由小燈泡標有“6V 3W”字樣,算出電阻,就可算出小燈泡消耗的功率。(3)先算出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流,從表中找出此時通電螺線管對小球的吸引力,然后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算出容器對小球的支持力即可算出小球對容器底的壓力。【解答】(1)小球受到的重力開關斷開后,小球上浮最終漂浮,此時,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小球排開水的體積所以小球露出體積(2)浸沒在水中靜止時,小球所受浮力此時小鐵球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下的磁體吸引力、豎直向上的浮力,由受力分析可知此時吸引力為查表可知,此時電路中的電流,根據燈的銘牌可知,燈泡的電阻為此時燈泡消耗的功率是(3)當小燈泡正常發光時查表可知此時通電螺線管對小球的吸引力,當小球沉底靜止時,小球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豎直向上的支持力、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下的吸引力,由受力分析可知代入數據可知容器對小球的支持力故小球對容器底的壓力。(1)小球受到的重力開關斷開后,小球上浮最終漂浮,此時,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小球排開水的體積所以小球露出體積(2)浸沒在水中靜止時,小球所受浮力此時小鐵球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下的磁體吸引力、豎直向上的浮力,由受力分析可知此時吸引力為查表可知,此時電路中的電流,根據燈的銘牌可知,燈泡的電阻為此時燈泡消耗的功率是(3)當小燈泡正常發光時查表可知此時通電螺線管對小球的吸引力,當小球沉底靜止時,小球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豎直向上的支持力、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下的吸引力,由受力分析可知代入數據可知容器對小球的支持力故小球對容器底的壓力。15.(2025·浙江會考)有一種測量人的體重和身高的電子秤,其測體重部分的原理如圖中的虛線框所示,它主要由三部分構成:踏板和壓力杠桿ABO,壓力傳感器R(電阻值會隨所受壓力大小發生變化的可變電阻),顯示體重大小的儀表A(實質是電流表)。其中,壓力傳感器R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壓強為,且已知壓力傳感器R的電阻與所受壓力的關系如下表所示。壓力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電阻 300 270 240 210 180 150 120設踏板和杠桿組件的質量可以忽略不計,接通電源后,壓力傳感器兩端的電壓恒為4.8V。請回答:(1)踏板空載時,電流表讀數是多少mA?(2)若壓桿與壓力傳感器之間的接觸面積是,則該秤的最大稱量值是多少?(3)為了把電流表A的表盤改裝成電子秤表盤,我們需要確定踏板上人的體重G與電流表的示數I的關系。請你寫出這個關系式。【答案】(1)(2)2000N(3)【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析】【分析】(1)踏板空載時,通過表中信息可以得出電阻大小,利用歐姆定律可以求電流;(2)利用壓強公式求出壓力傳感器R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壓力,再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出該秤的最大稱量值;(3)已知人的體重G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出壓力傳感器R表面承受的壓力,再根據壓力傳感器R的電阻與所受壓力的關系求出壓力和電阻的關系式,進一步求出壓力傳感器R的電阻,最后根據歐姆定律求出踏板上人的體重G與電流表的示數I的關系。【解答】(1)踏板空載時電流表讀數(2)最大壓力為根據可得,該秤的最大稱量值為(3)根據得①壓力傳感器兩端的電壓恒為4.8V,則壓力傳感器的阻值②由表格數據可得壓力傳感器的電阻與所受壓力的關系為③由①②③可解得關系式為(1)踏板空載時電流表讀數(2)最大壓力為根據可得,該秤的最大稱量值為(3)根據得①壓力傳感器兩端的電壓恒為4.8V,則壓力傳感器的阻值②由表格數據可得壓力傳感器的電阻與所受壓力的關系為③由①②③可解得關系式為16.(2025·浙江會考)在物質混合、反應等過程中,存在著“1+1≠2”的有趣現象。通常情況下,下列各種混合或反應過程中,“”“2”的是( )A.1mL酒精與1mL水混合后的總體積B.1g碳和1g氧氣反應后生成物的質量C.1g氫氧化鈉溶液和1g硫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質量D.1g飽和硝酸銨溶液中加入1g硝酸銨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答案】C【知識點】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A、根據分子基本性質,進行分析判斷。B、對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進行計算判斷,判斷反應時是否符合固定的質量比,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氫氧化鈉易溶于水,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飽和溶液的特征,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因為微粒之間有間隔,所以1mL氧氣與1mL氫氣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2mL,不符合題意;B、碳在氧氣中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則碳和氧氣的質量比是12:32,1g碳和1g氧氣反應后生成物的質量小于2g,不符合題意;C、1g氫氧化鈉溶液和1g硫酸溶液混合后沒有氣體和沉淀產生,溶液的質量是2g,符合題意;D、飽和硝酸銨溶液中加入1g硝酸銨后不能繼續溶解硝酸銨,所得溶液的質量還是1g,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7.(2025·浙江會考)在已調平的托盤天平兩邊各放一個等質量的燒杯,向燒杯中各注入質量相等、質量分數也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盤的燒杯中投入一定質量的金屬X粉末,同時在右盤的燒杯中加入與X等質量的金屬Y粉末。觀察到天平的指針先偏向左邊,當兩種金屬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針偏向右邊。則X、Y是下表組合中的 ( ) A B C DX Mg Zn Zn FeY Fe Mg Fe Zn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燒杯中的硫酸足量,因此反應產生氫氣的多少決定于金屬的質量;金屬與酸反應放出氫氣,使天平兩端質量減小,金屬活動性越強,與酸反應生成氫氣速率越快;由于等質量的金屬完全反應放出氫氣質量不同,因此,兩端金屬完全反應后天平仍不能平衡;因此,需要根據天平指針的偏向,確定金屬的活動性及等質量金屬完全反應放出氫氣質量的大小,判斷兩種金屬.【解答】開始時天平的指針先偏向左邊,說明天平左邊質量減少地較慢,即Y與酸反應比X劇烈,金屬Y活動性比X的活動性強;金屬Mg、Fe、Zn的活動性從強到弱的順序為:Mg>Al>Zn>Fe;最后偏向右邊,說明到反應結束時左邊產生氣體較多即等質量金屬完全反應Y產生氫氣的量小于X;等質量的Al、Mg、Fe、Zn與足量的酸完全反應產生氫氣質量從大到小的順序為: Mg>Fe>Zn;綜上所述只有D符合。故答案為:D。18.(2025·浙江會考)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反之亦然。取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CO和O2混合,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恢復到初始溫度和壓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參加反應的CO和O2的體積比為1:2B.反應后氣體的體積為原來的四分之三C.生成的CO2分子個數為原來氣體分子數的三分之二D.反應后的氣體中C、O原子的個數比為1:2【答案】B【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信息和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和分析,在過程中注意同溫同壓同體積,分子數也就是相同。【解答】A、由于發生的反應為2CO+O22CO2,由于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所以參加反應的CO和O2的體積比為2:1,而非1:2,故說法錯誤。B、由于給出的是相同體積的一氧化碳和氧氣,設體積都為2,則反應前的總體積為4,根據2CO+O2 2CO2,當消耗的,氧氣為1體積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為2體積,則反應后的總體積為3,所以在同溫同壓下反應后氣體的體積為原來的四分之三,說法正確。C、由于給出的是相同體積的一氧化碳和氧氣,設體積都為2,則反應前的總體積為4,根據2CO+O22CO2,可見消耗的氧氣為1,生成的二氧化碳為2,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數為原來氣體分子數的二分之一,故說法錯誤。D。由于給出的是相同體積的一氧化碳和氧氣,設體積都為2,由于過程中原子個數不變,反應后的氣體中C、O原子的個數比仍舊=2:(2+2×2)=1:3,故說法錯誤。故答案為:B19.(2025·浙江會考)下列各圖所示裝置的氣密性檢查中,漏氣的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1)裝置氣密性檢查原理:基于裝置內外壓強差,當裝置不漏氣時,改變裝置內氣體的溫度、體積等條件,會使裝置內外產生壓強差,從而出現相應現象來判斷氣密性。(2)加熱法:通過升高裝置內氣體溫度(如用手捂熱或酒精燈微熱),使氣體膨脹,若裝置氣密性良好,會在與大氣相通處出現氣泡等現象。(3)液封法:利用液體對裝置部分進行封閉,通過觀察液面變化判斷氣密性,如向長頸漏斗注水,觀察液面是否下降。(4)抽氣或吹氣法:通過向外抽氣或向內吹氣改變裝置內壓強,觀察是否能形成穩定現象(如形成水柱、氣泡等)來判斷氣密性。【解答】A、向右拉活塞,長頸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證明裝置不嚴密,說明A裝置漏氣;B、用彈簧夾夾住右邊導管,向長頸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變,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故B不漏氣;C、用手握住試管,試管內氣體受熱膨脹,在燒杯內有氣泡產生,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故C不漏氣;D、用彈簧夾夾住右邊導管,用嘴向瓶內吹氣,玻璃管內向上形成一段水柱,是因為瓶內氣壓升高,把水壓入玻璃管內,證明裝置不漏氣,氣密性良好;故D不漏氣。故答案為:A。20.(2025·浙江會考)為了凈化和收集由鹽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2氣體,從下圖中選擇合適的裝置并連接。合理的是( )A.a-a'→d-d'→e B.b-b'→d-d'→gC.c-c'→d-d'→g D.d-d'→c-c'→f【答案】C【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實驗室用稀鹽酸和固體大理石在常溫下制取二氧化碳,因氯化氫易揮發,所以為了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需除去氯化氫和水蒸氣,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可以吸收HCl而不吸收CO2,用濃硫酸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收集裝置主要由氣體的密度和溶水性決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據此分析解答。【解答】實驗室用稀鹽酸和固體大理石在常溫下制取二氧化碳,其反應化學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因氯化氫易揮發,所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氫和水蒸氣,為了凈化二氧化碳,圖中提供了四組洗氣裝置和三組收集裝置。洗氣裝置:用水吸收:水無法吸收氯化氫、二氧化碳混合氣體中的氯化氫,該法不能選;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氯化氫能和氫氧化鈉發生中和反應,但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該法不能選;用碳酸氫鈉溶液吸收:碳酸氫鈉和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將雜質氯化氫轉化為二氧化碳,該法能選;用濃硫酸吸收:濃硫酸和二氧化碳不反應且能吸收其中的水蒸氣,故選;收集裝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需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因此儀器的連接順序為:c-c'→d-d'→g;故答案為:C。21.(2025·浙江會考)在相同條件下,H2S的酸性比H2SO3弱。且H2S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SO2。在室溫時,向飽和的H2SO3溶液中通入H2S氣體,發生反應如下:2H2S+ H2SO3==3S↓+3 H2O。以下是向H2SO3溶液通入H2S的體積和溶液pH值關系圖,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酸性越弱,pH越大,中性溶液的pH等于7。【解答】向飽和的H2SO3溶液中通入H2S氣體,開始時溶液的pH小于7,則根據2H2S+H2SO3=3S↓+3H2O可知,酸性逐漸減弱,pH增大,當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呈中性,pH等于7,繼續通入硫化氫,溶液呈酸性,pH逐漸減小,但是不會小于亞硫酸的pH,觀察選項。故答案為:C。22.(2025·浙江會考)已知復分解反應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可進行。在常溫下,測得相同濃度的下列六種溶液的pH:溶質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NaCNpH 8.8 8.6 11.6 10.3 11.1表中數據揭示出復分解反應的一條規律,即堿性較強的物質發生類似反應可以生成堿性弱的物質。依照該規律,請你判斷下列反應不能成立的是( )A.CO2+H2O+2NaClO=Na2CO3+2HClO B.CO2+H2O+NaClO=NaHCO3+HClOC.CH3COOH+NaCN=CH3COONa+HCN D.NaClO+CH3COOH=HClO+CH3COONa【答案】A【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溶液的pH大于7顯堿性,且pH越大堿性越強結合堿性較強的物質發生類似反應可以生成堿性較弱的物質進行解答。【解答】A、由表可知NaClO溶液的pH=10.3<Na2CO3溶液的pH=11.6,所以CO2+H2O+2NaClO=Na2CO3+2HClO不能成立,故A錯誤;B、由表可知NaClO溶液的pH=10.3>NaHCO3溶液的pH=8.6,所以CO2+H2O+NaClO=NaHCO3+HClO能成立,故B正確;C、由表可知NaCN溶液的pH=11.1>CH3COONa溶液的pH=8.8,所以CH3COOH+NaCN=CH3COONa+HCN能成立,故C正確;D、由表可知NaClO溶液的pH=10.3>CH3COONa溶液的pH=8.8,所以NaClO+CH3COOH=HClO+CH3COONa能成立,故D正確。故答案為:A。23.(2025·浙江會考)將Mg、Al和Fe分別投入質量相等且過量的稀硫酸中,反應結束后,各溶液的質量仍相等,則投入的Mg、Al和Fe三者的質量關系( )A.Mg>Al>Fe B.Fe>Al>Mg C.Al>Mg>Fe D.Mg=Al=Fe【答案】C【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①根據三種溶液質量相等,可能放出的氫不相等,參加反應的三金屬也不相等;②三種溶液質量相等由參加反應的三金屬不同和放出氫多少不同來實現;③根據化學方程式來計算分析,當參加反應的三金屬質量相等時,鋁置換出的氫最多,鎂次之,鐵最少,得到的三種溶液質量硫酸鋁最少,硫酸鎂次之,硫酸亞鐵最多;若要達到三溶液質量相等應增加鋁和鎂的質量,它們的質量應是鋁大于鎂,鎂大于鐵;【解答】三種溶液質量相等由參加反應的三金屬不同和放出氫多少不同來實現;根據化學方程式來計算分析,當參加反應的三金屬質量相等時,鋁置換出的氫最多,鎂次之,鐵最少。得到的三種溶液質量硫酸鋁最少,硫酸鎂次之,硫酸亞鐵最多;若要達到三溶液質量相等應增加鋁和鎂的質量,它們的質量應是鋁大于鎂,鎂大于鐵;故答案為:C。24.(2025·浙江會考)下列各物質無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其氯元素的質量分數不變的是( )A. B.NaClO、KClC.KClO、KCl D.NaCl、KCl【答案】B【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根據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分別計算選項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同的符合題意。【解答】A、HClO4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35.32%;KClO3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28.98%;即兩者混合后氯元素的質量分數在28.98%和35.32%之間,故錯誤;B、NaClO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47.65%;KCl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47.65%;NaClO、KCl中Cl元素的質量分數相等,即兩者無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其氯元素的質量分數不變,故正確;C、KClO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39.23%;KCl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47.65%;即兩者混合后氯元素的質量分數在39.23%和47.65%之間,故錯誤;D、NaCl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60.68%;KCl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47.65%;即兩者混合后氯元素的質量分數在47.65%和60.68%之間,故錯誤。故答案為:B。25.(2025·浙江會考)mol是表示物質的量的一種單位,1mol的Na、Mg、Al三種金屬的質量分別為23克、24克、27克。室溫時,向146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鹽酸溶液中分別加入兩種金屬M、N,先加入0.1mol的金屬M,反應完畢后再加入0.2mol的金屬N,則下列四組所加入的兩種金屬,放出氣體總量最多的一組是( )選項 A B C DM Na Al Na MgN Al Na Mg Na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1mol的Na、Mg、Al三種金屬的質量分別為23克、24克、27克,計算出0.1mol的金屬M與0.2mol的金屬N的實際的質量,然后找出酸和金屬質量之間的關系,需要注意鈉會與水反應進行分析。【解答】1mol的Na、Mg、Al三種金屬的質量分別為23克、24克、27克,0.1mol的金屬M與0.2mol的金屬N質量在選項中分別為:選項 A B C DM Na:2.3克 Al:2.7克 Na:2.3克 Mg:2.4克N Al:5.4克 Na:4.6克 Mg:4.8克 Na:4.6克根據化學方程式2Na+2HCl=2NaCl+H2↑、、,則有:反應物、生成物間質量比:、、得到鹽酸溶液中HCl總量=14.6克,與A、C反應Mg、Al有剩余,產生H2各0.4克;與B反應Na有剩余,Na要與水反應產生氫氣,因此氫氣質量大于0.4克;從比例關系中可以看出,酸在D的反應,Na、Mg與HCl剛好完全反應,產生H2各0.4克,故答案為:B。26.(2025·浙江會考)同學們在探究二氧化錳是否參與了氯酸鉀的分解反應。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加熱的化學方程式為:。已知氯酸鉀與二氧化錳混合加熱時連續發生如下反應,試分析后按要求填空。(Ⅰ);(Ⅱ);(Ⅲ)。通過以上分析,同學們得出結論:二氧化錳參與了氯酸鉀的分解反應。【拓展】氟利昂釋放出的氯原子參與了臭氧層的破壞,其微觀示意圖如下:綜合圖中①②③的反應過程,寫出臭氧層被破壞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知識點】模型與符號;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1)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根據反應的微觀過程,準確找出反應物、生成物以及反應條件,按照質量守恒定律來書寫化學方程式。(2)催化劑的作用:在化學反應中,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自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不變。這里氯原子在臭氧層破壞反應中起類似催化劑作用,要理解其在反應過程中的作用原理。【解答】根據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臭氧層被破壞的化學方程式為:2O33O2。27.(2025·浙江會考)按右圖進行實驗,已知A為H2、CO中的一種或兩者的混合物,甲裝置中的黑色粉末為CuO、炭粉中的一種或兩者的混合物。(1)若黑色粉末是純凈物,甲、乙、丙裝置中的固體或溶液依次出現紅色、藍色、渾濁,則氣體A是 ,黑色粉末為 。(2)若第(1)問中:乙裝置的物質增重1.8g,丙裝置中的物質增重2.2g,則通入氣體的質量可能是______g。(把正確的選項填入空格)。A.0.8g B.1.6g C.3g(3)若A為純凈物,充分反應后,甲裝置生成3.2g紅色固體,乙裝置中物質增重0.9g,則黑色粉末的質量為 g,氣體A是 ,該黑色粉末的成分是 。【答案】(1)、CO;CuO(2)C(3)4;;CuO【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還原反應與金屬的冶煉【解析】【分析】(1)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甲中的固體和通入的氣體;(2)根據乙裝置的物質增重是水的質量、丙裝置中的物質增重是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組成氣體的質量.【解答】(1)由題意可知,若黑色粉末是純凈物實驗時出現紅色,說明了黑色粉末為氧化銅;由無水硫酸銅變成了藍色,說明了有水生成,則通入的氣體中含有氫氣;由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了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通入的氣體中含有一氧化碳;(2)設氫氣的質量為x,x=0.2g,設一氧化碳的質量為y,y=1.4g,參加反應的氣體的質量是:0.2g+1.4g=1.6g,由于反應前和反應后都需要通入氣體,故氣體的質量要大于1.6g,故選C;(3)若A為純凈物,充分反應后,甲裝置生成3.2g紅色固體,乙裝置中物質增重0.9g,說明生成水的質量為0.9g,銅的質量為3.2g,因為氫氣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水,故氣體A是氫氣;0.9g水中氧元素的質量為:,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氧化銅的質量為:3.2g+0.8g=4.0g,所以該黑色粉末的成分是氧化銅。(1)由題意可知,若黑色粉末是純凈物實驗時出現紅色,說明了黑色粉末為氧化銅;由無水硫酸銅變成了藍色,說明了有水生成,則通入的氣體中含有氫氣;由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了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通入的氣體中含有一氧化碳;(2)設氫氣的質量為x,x=0.2g,設一氧化碳的質量為y,y=1.4g,參加反應的氣體的質量是:0.2g+1.4g=1.6g,由于反應前和反應后都需要通入氣體,故氣體的質量要大于1.6g,故選C;(3)若A為純凈物,充分反應后,甲裝置生成3.2g紅色固體,乙裝置中物質增重0.9g,說明生成水的質量為0.9g,銅的質量為3.2g,因為氫氣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水,故氣體A是氫氣;0.9g水中氧元素的質量為:,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氧化銅的質量為:3.2g+0.8g=4.0g,所以該黑色粉末的成分是氧化銅。28.(2025·浙江會考)無焰食品加熱器常被用于野外加熱食物,它所用的材料有鎂、鐵、氯化鈉。使用時加入水,利用鎂和水反應產生熱來加熱。下面是在15℃、標準大氣壓的環境中對上述材料進行的研究。實驗1:將一定質量的鎂條、鐵粉和氯化鈉加入盛有適量水的隔熱容器中,連續攪拌,每隔一段時間記錄一次溫度,在圖甲上繪得曲線1:然后把相同質量的鎂條剪成若干細條,重復上述實驗,繪得曲線2:再取相同質量的鎂粉重復上述實驗,繪得曲線3。實驗2:把2.4g鎂粉、5.85g氯化鈉和一定質量的鐵粉混合,放入盛有100mL水的隔熱容器中,并不斷攪拌,一段時間后測出容器內的溫度。圖乙是在改變鐵粉質量的實驗條件下,而繪得的溫度變化曲線。實驗3:把2.4g鎂粉、28g鐵粉和一定質量的氯化鈉混合,放入盛有100mL水的隔熱容器中,并不斷攪拌,一段時間后測出容器內的溫度。圖丙是在改變氯化鈉質量的實驗條件下,而繪得的溫度變化曲線。(1)通過實驗1可以發現影響鎂和水反應快慢的因素是 。(2)實驗3中,當NaCl質量大于7.31g,實驗就不必再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A.加入更多的NaCl不再改變反應快慢B.加入NaCl會使反應變慢C.水已沸騰,不會再有溫度變化D.需要加入更多的鐵粉來提高溫度(3)根據圖乙和丙,在設計無焰食物加熱器時,如果所用鎂粉的質量為2.4g,則取和 g鐵粉時,能做到用盡可能少的材料產生盡可能多的熱量。【答案】(1)鎂的顆粒大小(2)C(3)28【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所給信息和圖象正確加以分析和整合;通過圖一可知:鎂的反應表面積越大反應速度越快,故溫度變化較大;圖2圖象可知:加入氯化鈉的質量與升高的最大溫度成正比。鎂粉比鎂條能更快產生熱量,在鎂和鐵質量相等的情況下,7.31g NaCl能使液體達到沸騰。【解答】(1)通過圖一不難看出鎂的反應表面積越大反應速度越快,故溫度變化較大;(2)圖丙圖象可知當氯化鈉的量為7.31g時液體沸騰;故答案為:C;(3)鎂粉比鎂條能更快產生熱量,在鎂和鐵質量和前次實驗相等的情況下,7.31g NaCl能使液體達到沸騰,故鐵粉的質量為28g。(1)通過圖一不難看出鎂的反應表面積越大反應速度越快,故溫度變化較大;(2)圖丙圖象可知當氯化鈉的量為7.31g時液體沸騰;故答案為:C;(3)鎂粉比鎂條能更快產生熱量,在鎂和鐵質量和前次實驗相等的情況下,7.31g NaCl能使液體達到沸騰,故鐵粉的質量為28g。29.(2025·浙江會考)將100g含質量分數為80%的石灰石樣品(雜質不發生化學反應也不含鈣),高溫灼燒一段時間后,冷卻,測得剩余固體中含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1%,則生成CaO的質量約為 克。【答案】28【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有:一設、二寫、三找、四列、五答、六查.在本題中,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鈣元素的質量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不變.根據已知的條件可以求出反應前鈣元素的質量,然后再根據剩余固體中含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1%,求出反應后剩余固體的總質量,根據反應前后的差值求出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然后求氧化鈣的質量.【解答】100g含CaCO3質量分數為80%的石灰石樣品中鈣元素的質量=100g×80%××100%=32g;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學反應前后,鈣元素的質量不變,則反應后剩余固體的總質量=32g÷41%≈78g;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100g-78g=22g;設生成CaO的質量為x,= x=28g故填:28g。30.(2025·浙江會考)將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質量分數的稀硫酸中,微熱至氧化銅全部溶解,生成藍色溶液。在藍色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烘干得到干燥固體物質仍是。(除不盡保留一位小數,不考慮損耗)求(1)最后生成銅的質量是多少?(2)當m取何值時,才能滿足加入的鐵粉和得到的固體質量相等,簡述理由。(3)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答案】(1)生成Cu的質量為。答:最后生成銅的質量是8g;(2)當m≥8g時,一部分鐵與稀硫酸反應,才能使鐵粉與生成銅質量相同,才能滿足加入的鐵粉和得到的固體質量相等(3)解法一:設:與10g氧化銅反應需硫酸質量為x,同時生成硫酸銅的質量為z。由題意:氧化銅全部溶解,則設:與硫酸銅反應用去的鐵粉為由于鐵在這一步只反應掉7g,銅生成8g,固體質量增加了1g,所以和硫酸反應的鐵的質量就是1g這樣就可以使固體質量前后不反生變化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14%。解法二:最后固體中有8g銅,則參加反應的鐵也是8g,反應后鐵都變成了硫酸亞鐵,則有:所加稀硫酸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答: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14%。【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硫酸銅與鐵粉完全反應得到銅,根據化學變化前后元素質量不變,因此所得銅的質量即氧化銅中所含銅元素質量;(2)要使加入的鐵粉和得到的固體質量相等,需滿足鐵粉既與硫酸銅反應又與硫酸反應,因此所加入鐵粉質量需大于等于二者反應所需鐵粉的質量.(3)根據題意,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烘干得到干燥固體物質仍是mg,由于鐵粉置換硫酸銅后所得固體質量增加,可判斷有部分鐵粉與稀硫酸反應才能出現反應前后固體質量不變,因此所加稀硫酸一部分與氧化銅反應一部分與鐵粉反應,計算出與鐵粉反應硫酸的質量則需要先求得反應所耗鐵粉的質量,利用金屬粉末變化前后質量相等,由生成銅的質量分析計算與硫酸反應的鐵粉質量;【解答】(1)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硫酸銅與鐵粉完全反應得到銅,根據化學變化前后元素質量不變,因此所得銅的質量即氧化銅中所含銅元素質量;生成Cu的質量為。答:最后生成銅的質量是8g;(2)當時,理由:鐵除了和硫酸銅反應轉換出銅外,還有一部分鐵與稀硫酸反應,才能使反應掉鐵粉的質量與生成銅質量相同,才能滿足得到的固體物質仍然是m克。(1)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硫酸銅與鐵粉完全反應得到銅,根據化學變化前后元素質量不變,因此所得銅的質量即氧化銅中所含銅元素質量;見答案;(2)當時,理由:鐵除了和硫酸銅反應轉換出銅外,還有一部分鐵與稀硫酸反應,才能使反應掉鐵粉的質量與生成銅質量相同,才能滿足得到的固體物質仍然是m克。(3)見答案。1 / 1浙江省蒼南中學自主招生考試科學試卷1.(2025·浙江會考)一般情況下,河水越靠近河的中央,水速越大;越靠近河岸,水速越小,如圖所示。假設水速與離河岸的距離成正比,一艘船船頭始終垂直河岸方向 (船相對水的速度不變),從河岸A點向對岸駛去并到達對岸下游處的B點。則在下列示意團中,能合理描述其行進路徑的是( )A. B.C. D.2.(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甲、乙兩人同時從A地出發。其中,甲沿直線AB勻速運動,乙沿著直線AC勻速運動。甲運動的速度是乙的2倍,經過3分鐘,甲到達B地后,保持速度大小不變,馬上沿直線向C地運動,恰好在C地與乙相遇。則乙從A地運動到C地的時間可能為( )A.4分鐘 B.8分鐘 C.12分鐘 D.16分鐘3.(2025·浙江會考)甲、乙兩容器分別裝有密度為ρ甲、ρ乙的液體。今有A,B兩個實心小球,質量分別為mA、mB, 體積分別為VA、VB, 密度分別為ρA、ρB。已知它們的密度關系為ρ甲>ρA>ρB>ρ乙,則( )A.若VA=VB ,將兩球都放入甲容器中,靜止時兩球所受浮力相等B.若VA=VB ,將兩球都放入乙容器中,靜止時兩球所受浮力之比為ρA∶ρBC.若mA=mB ,將AB兩球分別放入乙、甲容器中,靜止時兩球所受浮力相等D.若mA=mB ,將A,B兩球分別放入甲、乙容器中,靜止時兩球所受浮力比為ρB∶ρ乙4.(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時,各電表的示數變化情況正確的是( )A.電流表示數變小,示數變小,示數變小;電壓表示數變小,示數變大B.電流表示數變大,示數變大,示數變小;電壓表示數變小,示數變大C.電流表示數變小,示數變大,示數變小;電壓表示數變小,示數變大D.電流表示數變小,示數變大,示數變大;電壓表示數變小,示數變大5.(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一端封閉、長為l(約1米)、橫截面積為S的輕質玻璃管,管壁厚度可忽略不計。將它注滿水銀后,倒立于足夠深的水銀槽中,現將玻璃管豎直向上緩慢勻速提起,設環境氣壓為一個標準大氣壓,下述不正確的是( )A.當玻璃管浸沒在水銀槽中時,所需拉力大小F=0B.當玻璃管口與槽內水銀面相平時,所需拉力大小F=ρ水銀lsgC.當玻璃管頂端露出槽內水銀面后,頂端即充滿水銀D.當玻璃管頂端到槽內水銀面的高度大于76cm后,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保持不變6.(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把測量大氣壓強的托里拆利實驗裝置放在電子秤上,玻璃管A由支架固定,且跟水銀槽B的底部不接觸,當大氣壓強為帕時,電子秤的示數為G,若外界大氣壓強下降時,電子秤的讀數將( )A.等于G B.大于G C.小于G D.無法確定7.(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凸透鏡豎直放置,凸透鏡焦距f,現有一點光源S在凸透鏡左側以凸透鏡兩倍焦距處為圓心,在經過主光軸的豎直平面內做順時針圓周運動,直徑為D,且,則在下列關于點光源所成的像的運動軌跡的各圖中,正確的是( )A. B.C. D.8.(2025·浙江會考)在水平地面上并排鋪有n塊相同的均質磚塊,如圖甲,每塊磚的質量為m,長為a,寬為b,厚為c。若要將這n塊磚按圖乙所示疊放在最左邊的磚塊上,則至少要給磚塊做的功( )A.mgc B.C. D.9.(2025·浙江會考)小明在參加“雞蛋撞地球”比賽時,設計的作品重為G,該作品在豎直下落時受到的阻力大小與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比例系數為k。若該作品在落地前已經勻速下落,則作品落地時的速度大小為 。10.(2025·浙江會考)質量相等的兩個實心小球甲和乙,已知它們的密度之比是。現將甲、乙兩球放入盛有足夠多水的燒杯中,當甲、乙兩球靜止時,水對兩球的浮力之比為,由此可推算出甲球的密度為 。11.(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放在桌面上的物體重100牛,通過滑輪掛有重為30牛的物體,剛好使在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物體和桌面間的摩擦力為 牛;要使物體在桌面上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需要對施加一個 牛的力。(忽略滑輪重及滑輪摩擦)12.(2025·浙江會考)當兩個力和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產生的效果與一個力F單獨作用的效果相同時,F叫做和的合力,和叫做F的兩個分力。某實驗小組在探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實驗時,把一根輕質彈簧的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用細線固定在彈簧秤的掛鉤上。第一次用兩根彈簧秤沿同一直線同一方向同時拉(為方便觀察,圖中直線稍錯開),將彈簧由A拉伸到B位置(如圖a),彈簧秤示數分別為3N和1N;第二次只用一根彈簧秤也將彈簧由A拉伸到B位置(如圖b),這樣做是為了 ,若此時彈簧秤的示數為4N,則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13.(2025·浙江會考)LED燈是一種新型的環保節能燈,小夢為了探究LED燈與家用普通白熾燈、普通節能燈的發光效率,他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了實驗(其中為光敏電阻,其電阻值與光照強度成反比),其實驗步驟如下:①先把“220V 15W”的普通白熾燈接入燈座,通過調整,使燈泡與溫度計的玻璃泡距離約為2cm,燈泡與熱敏電阻的距離約為30cm。閉合開關S和,通電10min,分別讀出溫度計和電流表的示數,并填入下表;②接著分別把規格相同的普通節能燈和LED燈接入燈座,重復上述實驗;燈泡類型 盒內初溫 盒內末溫 電流表示數白熾燈 20℃ 78℃ 6mA普通節能燈 20℃ 50℃ 15mALED燈 20℃ 35℃ 60mA根據小夢的探究,請回答:(1)電能轉化為光能最多的燈是 ,這是通過觀察 來比較的;(2)綜合分析表中數據可知,15W的LED燈的發光亮度與 W的白熾燈發光亮度相當。14.(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一質量為40g、體積為的鐵制小球放入盛水的薄玻璃容器中,在玻璃容器下方有一已經接入電路的螺線管,小燈泡標有“6V3W”字樣,通過螺線管的電流I與螺線管對鐵制小球的作用力F的關系如下表所示。本題中,,燈絲電阻保持不變,不考慮小球與螺線管距離的遠近對力F的影響。0.1 0.2 0.3 0.4 0.50.05 0.1 0.15 0.2 0.25(1)斷開開關,鐵制小球靜止時露出水面的體積是多大?(2)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鐵制小球能夠懸浮在水中,此時,小燈泡消耗的功率是多大?(3)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小燈泡正常發光,當鐵制小球靜止時,小球對容器底的壓力是多大?15.(2025·浙江會考)有一種測量人的體重和身高的電子秤,其測體重部分的原理如圖中的虛線框所示,它主要由三部分構成:踏板和壓力杠桿ABO,壓力傳感器R(電阻值會隨所受壓力大小發生變化的可變電阻),顯示體重大小的儀表A(實質是電流表)。其中,壓力傳感器R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壓強為,且已知壓力傳感器R的電阻與所受壓力的關系如下表所示。壓力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電阻 300 270 240 210 180 150 120設踏板和杠桿組件的質量可以忽略不計,接通電源后,壓力傳感器兩端的電壓恒為4.8V。請回答:(1)踏板空載時,電流表讀數是多少mA?(2)若壓桿與壓力傳感器之間的接觸面積是,則該秤的最大稱量值是多少?(3)為了把電流表A的表盤改裝成電子秤表盤,我們需要確定踏板上人的體重G與電流表的示數I的關系。請你寫出這個關系式。16.(2025·浙江會考)在物質混合、反應等過程中,存在著“1+1≠2”的有趣現象。通常情況下,下列各種混合或反應過程中,“”“2”的是( )A.1mL酒精與1mL水混合后的總體積B.1g碳和1g氧氣反應后生成物的質量C.1g氫氧化鈉溶液和1g硫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質量D.1g飽和硝酸銨溶液中加入1g硝酸銨后所得溶液的質量17.(2025·浙江會考)在已調平的托盤天平兩邊各放一個等質量的燒杯,向燒杯中各注入質量相等、質量分數也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盤的燒杯中投入一定質量的金屬X粉末,同時在右盤的燒杯中加入與X等質量的金屬Y粉末。觀察到天平的指針先偏向左邊,當兩種金屬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針偏向右邊。則X、Y是下表組合中的 ( ) A B C DX Mg Zn Zn FeY Fe Mg Fe ZnA.A B.B C.C D.D18.(2025·浙江會考)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反之亦然。取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CO和O2混合,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恢復到初始溫度和壓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參加反應的CO和O2的體積比為1:2B.反應后氣體的體積為原來的四分之三C.生成的CO2分子個數為原來氣體分子數的三分之二D.反應后的氣體中C、O原子的個數比為1:219.(2025·浙江會考)下列各圖所示裝置的氣密性檢查中,漏氣的是( )A. B.;C. D.20.(2025·浙江會考)為了凈化和收集由鹽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2氣體,從下圖中選擇合適的裝置并連接。合理的是( )A.a-a'→d-d'→e B.b-b'→d-d'→gC.c-c'→d-d'→g D.d-d'→c-c'→f21.(2025·浙江會考)在相同條件下,H2S的酸性比H2SO3弱。且H2S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SO2。在室溫時,向飽和的H2SO3溶液中通入H2S氣體,發生反應如下:2H2S+ H2SO3==3S↓+3 H2O。以下是向H2SO3溶液通入H2S的體積和溶液pH值關系圖,正確的是( )A. B.C. D.22.(2025·浙江會考)已知復分解反應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可進行。在常溫下,測得相同濃度的下列六種溶液的pH:溶質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NaCNpH 8.8 8.6 11.6 10.3 11.1表中數據揭示出復分解反應的一條規律,即堿性較強的物質發生類似反應可以生成堿性弱的物質。依照該規律,請你判斷下列反應不能成立的是( )A.CO2+H2O+2NaClO=Na2CO3+2HClO B.CO2+H2O+NaClO=NaHCO3+HClOC.CH3COOH+NaCN=CH3COONa+HCN D.NaClO+CH3COOH=HClO+CH3COONa23.(2025·浙江會考)將Mg、Al和Fe分別投入質量相等且過量的稀硫酸中,反應結束后,各溶液的質量仍相等,則投入的Mg、Al和Fe三者的質量關系( )A.Mg>Al>Fe B.Fe>Al>Mg C.Al>Mg>Fe D.Mg=Al=Fe24.(2025·浙江會考)下列各物質無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其氯元素的質量分數不變的是( )A. B.NaClO、KClC.KClO、KCl D.NaCl、KCl25.(2025·浙江會考)mol是表示物質的量的一種單位,1mol的Na、Mg、Al三種金屬的質量分別為23克、24克、27克。室溫時,向146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鹽酸溶液中分別加入兩種金屬M、N,先加入0.1mol的金屬M,反應完畢后再加入0.2mol的金屬N,則下列四組所加入的兩種金屬,放出氣體總量最多的一組是( )選項 A B C DM Na Al Na MgN Al Na Mg NaA.A B.B C.C D.D26.(2025·浙江會考)同學們在探究二氧化錳是否參與了氯酸鉀的分解反應。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加熱的化學方程式為:。已知氯酸鉀與二氧化錳混合加熱時連續發生如下反應,試分析后按要求填空。(Ⅰ);(Ⅱ);(Ⅲ)。通過以上分析,同學們得出結論:二氧化錳參與了氯酸鉀的分解反應。【拓展】氟利昂釋放出的氯原子參與了臭氧層的破壞,其微觀示意圖如下:綜合圖中①②③的反應過程,寫出臭氧層被破壞的化學方程式 。27.(2025·浙江會考)按右圖進行實驗,已知A為H2、CO中的一種或兩者的混合物,甲裝置中的黑色粉末為CuO、炭粉中的一種或兩者的混合物。(1)若黑色粉末是純凈物,甲、乙、丙裝置中的固體或溶液依次出現紅色、藍色、渾濁,則氣體A是 ,黑色粉末為 。(2)若第(1)問中:乙裝置的物質增重1.8g,丙裝置中的物質增重2.2g,則通入氣體的質量可能是______g。(把正確的選項填入空格)。A.0.8g B.1.6g C.3g(3)若A為純凈物,充分反應后,甲裝置生成3.2g紅色固體,乙裝置中物質增重0.9g,則黑色粉末的質量為 g,氣體A是 ,該黑色粉末的成分是 。28.(2025·浙江會考)無焰食品加熱器常被用于野外加熱食物,它所用的材料有鎂、鐵、氯化鈉。使用時加入水,利用鎂和水反應產生熱來加熱。下面是在15℃、標準大氣壓的環境中對上述材料進行的研究。實驗1:將一定質量的鎂條、鐵粉和氯化鈉加入盛有適量水的隔熱容器中,連續攪拌,每隔一段時間記錄一次溫度,在圖甲上繪得曲線1:然后把相同質量的鎂條剪成若干細條,重復上述實驗,繪得曲線2:再取相同質量的鎂粉重復上述實驗,繪得曲線3。實驗2:把2.4g鎂粉、5.85g氯化鈉和一定質量的鐵粉混合,放入盛有100mL水的隔熱容器中,并不斷攪拌,一段時間后測出容器內的溫度。圖乙是在改變鐵粉質量的實驗條件下,而繪得的溫度變化曲線。實驗3:把2.4g鎂粉、28g鐵粉和一定質量的氯化鈉混合,放入盛有100mL水的隔熱容器中,并不斷攪拌,一段時間后測出容器內的溫度。圖丙是在改變氯化鈉質量的實驗條件下,而繪得的溫度變化曲線。(1)通過實驗1可以發現影響鎂和水反應快慢的因素是 。(2)實驗3中,當NaCl質量大于7.31g,實驗就不必再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A.加入更多的NaCl不再改變反應快慢B.加入NaCl會使反應變慢C.水已沸騰,不會再有溫度變化D.需要加入更多的鐵粉來提高溫度(3)根據圖乙和丙,在設計無焰食物加熱器時,如果所用鎂粉的質量為2.4g,則取和 g鐵粉時,能做到用盡可能少的材料產生盡可能多的熱量。29.(2025·浙江會考)將100g含質量分數為80%的石灰石樣品(雜質不發生化學反應也不含鈣),高溫灼燒一段時間后,冷卻,測得剩余固體中含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1%,則生成CaO的質量約為 克。30.(2025·浙江會考)將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質量分數的稀硫酸中,微熱至氧化銅全部溶解,生成藍色溶液。在藍色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烘干得到干燥固體物質仍是。(除不盡保留一位小數,不考慮損耗)求(1)最后生成銅的質量是多少?(2)當m取何值時,才能滿足加入的鐵粉和得到的固體質量相等,簡述理由。(3)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速度與物體運動;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船始終垂直于河岸行駛,在水流方向上,相對于河岸的速度為水流動速度,水速越大,在相同時間內相對于河岸移動的距離越大,據此分析判斷。【解答】由題知,船始終垂直于河岸行駛,在水流方向上,相對于河岸的速度為水流動速度,知道河水越靠近河的中央,水速越大;越靠近河岸,水速越小,則有速度公式可知越靠近河的中心,在相同時間內相對于河岸移動的距離越大,C圖能合理的描述船的行進路徑。故答案為:C。2.【答案】B【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甲從A地到B,再從B地到C地,和乙從A地到C地的時間是相同的。知道速度和時間,分別求出AB、AC、BC的路程,根據在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進行排除。【解答】設乙的運動速度為v,甲的運動速度為2v,甲從A地運動到B地,運動距離為:A、如果乙從A地運動到C地的時間為4min,則甲從B地運動C地,運動距離為,AB、AC、BC不能構成三角形,故A不符合題意;B、如果乙從A地運動到C地的時間為8min,則,甲從B地運動C地,運動距離為△ABC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AB、AC、BC能構成三角形,故B符合題意;C、如果乙從A地運動到C地的時間為12min,則甲從B地運動C地,運動距離為,AB、AC、BC不能構成三角形,故C不符合題意;D、如果乙從A地運動到C地的時間為16min,則甲從B地運動C地,運動距離為,AB、AC、BC不能構成三角形,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答案】D【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1)當VA=VB時,已知ρA>ρB,根據公式m=ρV可知,mA>mB,將兩球都放入甲容器中,因為ρ甲>ρA>ρB,所以兩球都將漂浮,浮力等于各自的重力。(2)當AB兩球都放入甲中,已知ρ甲>ρA>ρB,所以兩球都將漂浮,已知VA=VB,兩球所受的浮力根據浮力公式計算。(3)當兩球質量相等時,A放入乙中,因為ρA>ρ乙,所以A在乙中下沉,A在乙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B放入甲中,因為ρ甲>ρB,所以B在甲中漂浮,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4)當mA=mB時,A放入甲容器中,因為ρ甲>ρA,所以A在甲中漂浮,B球放入乙容器中,因為ρB>ρ乙,所以B在乙中下沉。【解答】A、 當VA=VB時,將兩球都放入甲容器中,兩球都將漂浮,浮力等于各自的重力,因為mA>mB,所以A受到的浮力大于B受到的浮力,故A錯誤;B、當VA=VB時,將兩球都放入乙容器中,兩球都將下沉,兩球所受的浮力根據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兩球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在同一種液體中,所以靜止時兩球所受浮力相等,故B錯誤;C、若mA=mB時,將A。 B兩球分別放入乙、甲容器中,A在乙中下沉,所受浮力小于自身重力,B在甲中漂浮,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兩球所受浮力不相等,故C錯誤;D、若mA=mB時,將A。 B兩球分別放入甲、乙容器中,A在甲中漂浮,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F浮A=GA=mAg=mBgB在乙中下沉,所受的浮力F浮B=ρ乙gVB=ρ乙g所以靜止時兩球所受浮力之比為==故D正確。故答案為:D。4.【答案】C【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電路的動態分析【解析】【分析】 由圖可知R2與R3并聯后與R1串聯,電壓表V1測R1兩端的電壓,V2測并聯部分電壓;A2測通過R2的電流;A3測流過R3的電流,A1測干路電流;則由滑片的移動可知滑動變阻器接入電阻的變化,由歐姆定律可求得電路中電流的變化,及R1兩端電壓變化;則可由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可得出并聯部分電壓的變化,即可求得通過R2的電流變化;再由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可得出通過R3的電流變化。【解答】分析電路圖可知,R2與R3并聯,R1在干路中,電流表A1測干路中電流,電流表A2與R2串聯,測量通過R2的電流,電流表A3與R3串聯,測量通過R3的電流;電壓表V1測量R1兩端電壓,電壓表V2測量R2與R3并聯電路兩端電壓;滑片P向右移動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部分電阻變大,由并聯電路特性可知,并聯電路部分的總電阻變大;將、看作整體,則與為串聯,則電路的總電阻變大,則電路的總電流變小,故示數變小;并聯電路部分的總電阻變大,由串聯分壓特點可知,并聯電路部分兩端電壓變大,則增大,減小;與并聯,則R2兩端電壓變大,R2的電阻不變,由歐姆定律可知,通過R2的電流增大,則示數變大;由于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中電流之和,示數變小,示數變大,所以示數減小,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5.【答案】B【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解析】【分析】AB.對玻璃管進行受力分析,根據平衡力的知識,結合大氣壓強的數值分析判斷;C.當玻璃管頂端剛剛離開水銀面時,水銀柱的高度小于76cm;D.管內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等于外界大氣壓強。據此分析水銀柱的高度變化。【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提起玻璃管的拉力F=G總-F浮力。在忽略玻璃管本身重力時,水銀柱的重力與所受浮力平衡,此時所需拉力為0,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當玻璃管口與槽內水銀面相平時, 拉力等于水銀柱的重力。則在此情況下所需拉力應為F=ρ水銀L'Sg,而L'的大小應為約760mm,而不是1m,故B錯誤符合題意;C.玻璃管頂端露出槽內水銀面后,由于水銀柱的高度小于76cm,因此頂端不會立即出現真空,頂端即充滿水銀,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大氣壓可以支持約76cm高的水銀柱。只要管內的空間大于76cm后,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就會一直保持這個高度不變,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6.【答案】B【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電子秤的示數等于燒杯和里面水銀的總重力,根據外面氣壓變化分析玻璃管和水銀槽內水銀的流向變化即可。【解答】由圖可知,當大氣壓強下降時,進入玻璃管的水銀減少,使水銀槽中的水銀增多,水銀槽中的水銀增加,使水銀槽及槽中的水銀所受的重力增加,故示數大于G。故選B。7.【答案】C【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根據物距與像距的關系分析點S在不同位置時,像點的位置及與凸透鏡兩倍焦距處的距離分析。【解答】將點光源S運動的軌跡看成一個物體,在物體上的各個位置找一些點,利用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作出像點,連接各像點即可得到一個不規則的圓,且轉動方向為逆時針,所以像點運動圖象是選項C的形狀,大致如圖所示:AI故答案為:C。8.【答案】A【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因為將地面上的磚塊疊放,使每一塊磚提升的高度不同,所做的功也不同,所以利用W=Gh分別求出對每一塊磚所做的功,然后求其和即可。【解答】利用W=Gh,求出對每一塊磚所做的功,因為第一塊磚提升高度為:h1=0,第二塊磚提升高度為:h2=c,第三塊磚提升高度為h3=2c…第n塊磚提升高度為:hn=(n 1)c因為對第一塊磚所做的功為W1=Gh1=mg×0=0對第二塊磚所做的功為W2=Gh2=mg×c=mgc對第三塊磚所做的功為W3=Gh3=mg×2c=2mgc…對第n塊磚所做的功為Wn=Ghn=mg×(n 1)c=(n 1)mgc,所以W總=W1+W2+W3+…+Wn=0+mgc+mg2c+…+(n 1)mgc=〔1+2+…+(n 1)〕mgc=mgc;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9.【答案】【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平均速度的計算及測量【解析】【分析】在雞蛋勻速下落的過程中,雞蛋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即G=f,由題知該作品在豎直下落時受到的阻力大小與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比例系數為k,據此求載人艙的下落速度。【解答】勻速下落說明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則物體受到的阻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即則。10.【答案】800【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解答此題首先要判斷兩物體的浮沉情況:如果全漂浮,根據浮力等于重力判斷;如果全沉底,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判斷;如果一浮一沉,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和水對兩球的浮力比值列出等式解之即可。【解答】甲在水中是漂浮狀態,則甲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乙沉在水底,則乙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水對兩球的浮力之比為,則已知它們的密度之比是,即故甲球的密度為11.【答案】60;120【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定滑輪、動滑輪的特點分析拉力的大小;(2)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平衡力作用,由運動方向的改變,可知摩擦力方向隨之改變,結合平衡力的條件F左拉=f+F右拉即可求出。【解答】據圖可知,下方的滑輪為動滑輪,忽略滑輪重及滑輪摩擦,則動滑輪上方繩子施加的拉力為物體重力的2倍,拉力為該繩子的拉力水平作用在物體的右端,此時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物體受到的摩擦力與該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則物體和桌面間的摩擦力為60N。要使物體在桌面上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物體m1受到水平向右60N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由于該過程中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則摩擦力不變仍為60N,則需要對施加的拉力為12.【答案】使的作用效果與的作用效果相同;在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與分力方向相同,大小等于兩個分力之和【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解析】【分析】在本題中力的作用效果是彈簧伸長,兩次實驗都使彈簧伸長到同一位置,由于彈簧的伸長相同,則彈簧的作用效果相同。分析實驗過程及合力與分力的關系,可得出結論。【解答】第二次只用一根彈簧秤也將彈簧由A拉伸到B位置,這樣做是為了使F的作用效果與的作用效果相同。第二次彈簧的拉力F是第一次彈簧的拉力的合力;兩個分力的合力由此得出結論:在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與分力方向相同,大小等于兩個分力之和。13.【答案】(1)LED燈;電流表示數大小(2)150【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轉換法是中學物理中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體的特性規律來研究看不到或不易測量的物理量或規律。電能轉化的內能多少不易測量,所以借助物體溫度變化的高低;電能轉化的光能的多少借助光對光敏電阻的影響而引起電路中電流的變化的來比較。【解答】(1)電能通過燈泡轉化為光能時,燈光照射到光敏電阻上,因其電阻值與光照強度成反比,當光照強度很強時,使光敏電阻的阻值減小,電路中的電流變大,所以電能轉化為光能的多少,通過觀察電流表示數大小可知;由表格數據中可知,使用LED燈時,電流表的示數最大,表明電能轉化為光能最多的是LED燈。(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15W的LED燈的發光亮度能使含有光敏電阻的電路中的電流為60mA,而15W的白熾燈的發光亮度能使含有光敏電阻的電路中的電流為6mA,則一個LED燈的發光亮度相當的15W的白熾燈的個數是則與15W的LED燈的發光亮度相同的白熾燈的功率為P=15W×10=150W(1)[1][2]電能通過燈泡轉化為光能時,燈光照射到光敏電阻上,因其電阻值與光照強度成反比,當光照強度很強時,使光敏電阻的阻值減小,電路中的電流變大,所以電能轉化為光能的多少,通過觀察電流表示數大小可知;由表格數據中可知,使用LED燈時,電流表的示數最大,表明電能轉化為光能最多的是LED燈。(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15W的LED燈的發光亮度能使含有光敏電阻的電路中的電流為60mA,而15W的白熾燈的發光亮度能使含有光敏電阻的電路中的電流為6mA,則一個LED燈的發光亮度相當的15W的白熾燈的個數是則與15W的LED燈的發光亮度相同的白熾燈的功率為P=15W×10=150W14.【答案】(1)(2)0.48W(3)0.15N【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安培定則判斷通電螺線管的磁極。通電螺線管磁性的強弱與電流的大小有關,電流越大,磁性越強。(2)先算出小球懸浮在水中,螺線管對小球的力,再從表中找出對應的電流。由小燈泡標有“6V 3W”字樣,算出電阻,就可算出小燈泡消耗的功率。(3)先算出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流,從表中找出此時通電螺線管對小球的吸引力,然后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算出容器對小球的支持力即可算出小球對容器底的壓力。【解答】(1)小球受到的重力開關斷開后,小球上浮最終漂浮,此時,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小球排開水的體積所以小球露出體積(2)浸沒在水中靜止時,小球所受浮力此時小鐵球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下的磁體吸引力、豎直向上的浮力,由受力分析可知此時吸引力為查表可知,此時電路中的電流,根據燈的銘牌可知,燈泡的電阻為此時燈泡消耗的功率是(3)當小燈泡正常發光時查表可知此時通電螺線管對小球的吸引力,當小球沉底靜止時,小球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豎直向上的支持力、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下的吸引力,由受力分析可知代入數據可知容器對小球的支持力故小球對容器底的壓力。(1)小球受到的重力開關斷開后,小球上浮最終漂浮,此時,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小球排開水的體積所以小球露出體積(2)浸沒在水中靜止時,小球所受浮力此時小鐵球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下的磁體吸引力、豎直向上的浮力,由受力分析可知此時吸引力為查表可知,此時電路中的電流,根據燈的銘牌可知,燈泡的電阻為此時燈泡消耗的功率是(3)當小燈泡正常發光時查表可知此時通電螺線管對小球的吸引力,當小球沉底靜止時,小球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豎直向上的支持力、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下的吸引力,由受力分析可知代入數據可知容器對小球的支持力故小球對容器底的壓力。15.【答案】(1)(2)2000N(3)【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析】【分析】(1)踏板空載時,通過表中信息可以得出電阻大小,利用歐姆定律可以求電流;(2)利用壓強公式求出壓力傳感器R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壓力,再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出該秤的最大稱量值;(3)已知人的體重G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出壓力傳感器R表面承受的壓力,再根據壓力傳感器R的電阻與所受壓力的關系求出壓力和電阻的關系式,進一步求出壓力傳感器R的電阻,最后根據歐姆定律求出踏板上人的體重G與電流表的示數I的關系。【解答】(1)踏板空載時電流表讀數(2)最大壓力為根據可得,該秤的最大稱量值為(3)根據得①壓力傳感器兩端的電壓恒為4.8V,則壓力傳感器的阻值②由表格數據可得壓力傳感器的電阻與所受壓力的關系為③由①②③可解得關系式為(1)踏板空載時電流表讀數(2)最大壓力為根據可得,該秤的最大稱量值為(3)根據得①壓力傳感器兩端的電壓恒為4.8V,則壓力傳感器的阻值②由表格數據可得壓力傳感器的電阻與所受壓力的關系為③由①②③可解得關系式為16.【答案】C【知識點】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A、根據分子基本性質,進行分析判斷。B、對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進行計算判斷,判斷反應時是否符合固定的質量比,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氫氧化鈉易溶于水,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飽和溶液的特征,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因為微粒之間有間隔,所以1mL氧氣與1mL氫氣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2mL,不符合題意;B、碳在氧氣中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則碳和氧氣的質量比是12:32,1g碳和1g氧氣反應后生成物的質量小于2g,不符合題意;C、1g氫氧化鈉溶液和1g硫酸溶液混合后沒有氣體和沉淀產生,溶液的質量是2g,符合題意;D、飽和硝酸銨溶液中加入1g硝酸銨后不能繼續溶解硝酸銨,所得溶液的質量還是1g,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7.【答案】D【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燒杯中的硫酸足量,因此反應產生氫氣的多少決定于金屬的質量;金屬與酸反應放出氫氣,使天平兩端質量減小,金屬活動性越強,與酸反應生成氫氣速率越快;由于等質量的金屬完全反應放出氫氣質量不同,因此,兩端金屬完全反應后天平仍不能平衡;因此,需要根據天平指針的偏向,確定金屬的活動性及等質量金屬完全反應放出氫氣質量的大小,判斷兩種金屬.【解答】開始時天平的指針先偏向左邊,說明天平左邊質量減少地較慢,即Y與酸反應比X劇烈,金屬Y活動性比X的活動性強;金屬Mg、Fe、Zn的活動性從強到弱的順序為:Mg>Al>Zn>Fe;最后偏向右邊,說明到反應結束時左邊產生氣體較多即等質量金屬完全反應Y產生氫氣的量小于X;等質量的Al、Mg、Fe、Zn與足量的酸完全反應產生氫氣質量從大到小的順序為: Mg>Fe>Zn;綜上所述只有D符合。故答案為:D。18.【答案】B【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信息和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和分析,在過程中注意同溫同壓同體積,分子數也就是相同。【解答】A、由于發生的反應為2CO+O22CO2,由于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所以參加反應的CO和O2的體積比為2:1,而非1:2,故說法錯誤。B、由于給出的是相同體積的一氧化碳和氧氣,設體積都為2,則反應前的總體積為4,根據2CO+O2 2CO2,當消耗的,氧氣為1體積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為2體積,則反應后的總體積為3,所以在同溫同壓下反應后氣體的體積為原來的四分之三,說法正確。C、由于給出的是相同體積的一氧化碳和氧氣,設體積都為2,則反應前的總體積為4,根據2CO+O22CO2,可見消耗的氧氣為1,生成的二氧化碳為2,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數為原來氣體分子數的二分之一,故說法錯誤。D。由于給出的是相同體積的一氧化碳和氧氣,設體積都為2,由于過程中原子個數不變,反應后的氣體中C、O原子的個數比仍舊=2:(2+2×2)=1:3,故說法錯誤。故答案為:B19.【答案】A【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1)裝置氣密性檢查原理:基于裝置內外壓強差,當裝置不漏氣時,改變裝置內氣體的溫度、體積等條件,會使裝置內外產生壓強差,從而出現相應現象來判斷氣密性。(2)加熱法:通過升高裝置內氣體溫度(如用手捂熱或酒精燈微熱),使氣體膨脹,若裝置氣密性良好,會在與大氣相通處出現氣泡等現象。(3)液封法:利用液體對裝置部分進行封閉,通過觀察液面變化判斷氣密性,如向長頸漏斗注水,觀察液面是否下降。(4)抽氣或吹氣法:通過向外抽氣或向內吹氣改變裝置內壓強,觀察是否能形成穩定現象(如形成水柱、氣泡等)來判斷氣密性。【解答】A、向右拉活塞,長頸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證明裝置不嚴密,說明A裝置漏氣;B、用彈簧夾夾住右邊導管,向長頸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變,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故B不漏氣;C、用手握住試管,試管內氣體受熱膨脹,在燒杯內有氣泡產生,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故C不漏氣;D、用彈簧夾夾住右邊導管,用嘴向瓶內吹氣,玻璃管內向上形成一段水柱,是因為瓶內氣壓升高,把水壓入玻璃管內,證明裝置不漏氣,氣密性良好;故D不漏氣。故答案為:A。20.【答案】C【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實驗室用稀鹽酸和固體大理石在常溫下制取二氧化碳,因氯化氫易揮發,所以為了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需除去氯化氫和水蒸氣,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可以吸收HCl而不吸收CO2,用濃硫酸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收集裝置主要由氣體的密度和溶水性決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據此分析解答。【解答】實驗室用稀鹽酸和固體大理石在常溫下制取二氧化碳,其反應化學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因氯化氫易揮發,所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氫和水蒸氣,為了凈化二氧化碳,圖中提供了四組洗氣裝置和三組收集裝置。洗氣裝置:用水吸收:水無法吸收氯化氫、二氧化碳混合氣體中的氯化氫,該法不能選;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氯化氫能和氫氧化鈉發生中和反應,但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該法不能選;用碳酸氫鈉溶液吸收:碳酸氫鈉和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將雜質氯化氫轉化為二氧化碳,該法能選;用濃硫酸吸收:濃硫酸和二氧化碳不反應且能吸收其中的水蒸氣,故選;收集裝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需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因此儀器的連接順序為:c-c'→d-d'→g;故答案為:C。21.【答案】C【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酸性越弱,pH越大,中性溶液的pH等于7。【解答】向飽和的H2SO3溶液中通入H2S氣體,開始時溶液的pH小于7,則根據2H2S+H2SO3=3S↓+3H2O可知,酸性逐漸減弱,pH增大,當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呈中性,pH等于7,繼續通入硫化氫,溶液呈酸性,pH逐漸減小,但是不會小于亞硫酸的pH,觀察選項。故答案為:C。22.【答案】A【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溶液的pH大于7顯堿性,且pH越大堿性越強結合堿性較強的物質發生類似反應可以生成堿性較弱的物質進行解答。【解答】A、由表可知NaClO溶液的pH=10.3<Na2CO3溶液的pH=11.6,所以CO2+H2O+2NaClO=Na2CO3+2HClO不能成立,故A錯誤;B、由表可知NaClO溶液的pH=10.3>NaHCO3溶液的pH=8.6,所以CO2+H2O+NaClO=NaHCO3+HClO能成立,故B正確;C、由表可知NaCN溶液的pH=11.1>CH3COONa溶液的pH=8.8,所以CH3COOH+NaCN=CH3COONa+HCN能成立,故C正確;D、由表可知NaClO溶液的pH=10.3>CH3COONa溶液的pH=8.8,所以NaClO+CH3COOH=HClO+CH3COONa能成立,故D正確。故答案為:A。23.【答案】C【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①根據三種溶液質量相等,可能放出的氫不相等,參加反應的三金屬也不相等;②三種溶液質量相等由參加反應的三金屬不同和放出氫多少不同來實現;③根據化學方程式來計算分析,當參加反應的三金屬質量相等時,鋁置換出的氫最多,鎂次之,鐵最少,得到的三種溶液質量硫酸鋁最少,硫酸鎂次之,硫酸亞鐵最多;若要達到三溶液質量相等應增加鋁和鎂的質量,它們的質量應是鋁大于鎂,鎂大于鐵;【解答】三種溶液質量相等由參加反應的三金屬不同和放出氫多少不同來實現;根據化學方程式來計算分析,當參加反應的三金屬質量相等時,鋁置換出的氫最多,鎂次之,鐵最少。得到的三種溶液質量硫酸鋁最少,硫酸鎂次之,硫酸亞鐵最多;若要達到三溶液質量相等應增加鋁和鎂的質量,它們的質量應是鋁大于鎂,鎂大于鐵;故答案為:C。24.【答案】B【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根據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分別計算選項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同的符合題意。【解答】A、HClO4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35.32%;KClO3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28.98%;即兩者混合后氯元素的質量分數在28.98%和35.32%之間,故錯誤;B、NaClO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47.65%;KCl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47.65%;NaClO、KCl中Cl元素的質量分數相等,即兩者無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其氯元素的質量分數不變,故正確;C、KClO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39.23%;KCl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47.65%;即兩者混合后氯元素的質量分數在39.23%和47.65%之間,故錯誤;D、NaCl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60.68%;KCl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47.65%;即兩者混合后氯元素的質量分數在47.65%和60.68%之間,故錯誤。故答案為:B。25.【答案】B【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1mol的Na、Mg、Al三種金屬的質量分別為23克、24克、27克,計算出0.1mol的金屬M與0.2mol的金屬N的實際的質量,然后找出酸和金屬質量之間的關系,需要注意鈉會與水反應進行分析。【解答】1mol的Na、Mg、Al三種金屬的質量分別為23克、24克、27克,0.1mol的金屬M與0.2mol的金屬N質量在選項中分別為:選項 A B C DM Na:2.3克 Al:2.7克 Na:2.3克 Mg:2.4克N Al:5.4克 Na:4.6克 Mg:4.8克 Na:4.6克根據化學方程式2Na+2HCl=2NaCl+H2↑、、,則有:反應物、生成物間質量比:、、得到鹽酸溶液中HCl總量=14.6克,與A、C反應Mg、Al有剩余,產生H2各0.4克;與B反應Na有剩余,Na要與水反應產生氫氣,因此氫氣質量大于0.4克;從比例關系中可以看出,酸在D的反應,Na、Mg與HCl剛好完全反應,產生H2各0.4克,故答案為:B。26.【答案】【知識點】模型與符號;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1)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根據反應的微觀過程,準確找出反應物、生成物以及反應條件,按照質量守恒定律來書寫化學方程式。(2)催化劑的作用:在化學反應中,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自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不變。這里氯原子在臭氧層破壞反應中起類似催化劑作用,要理解其在反應過程中的作用原理。【解答】根據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臭氧層被破壞的化學方程式為:2O33O2。27.【答案】(1)、CO;CuO(2)C(3)4;;CuO【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還原反應與金屬的冶煉【解析】【分析】(1)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甲中的固體和通入的氣體;(2)根據乙裝置的物質增重是水的質量、丙裝置中的物質增重是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組成氣體的質量.【解答】(1)由題意可知,若黑色粉末是純凈物實驗時出現紅色,說明了黑色粉末為氧化銅;由無水硫酸銅變成了藍色,說明了有水生成,則通入的氣體中含有氫氣;由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了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通入的氣體中含有一氧化碳;(2)設氫氣的質量為x,x=0.2g,設一氧化碳的質量為y,y=1.4g,參加反應的氣體的質量是:0.2g+1.4g=1.6g,由于反應前和反應后都需要通入氣體,故氣體的質量要大于1.6g,故選C;(3)若A為純凈物,充分反應后,甲裝置生成3.2g紅色固體,乙裝置中物質增重0.9g,說明生成水的質量為0.9g,銅的質量為3.2g,因為氫氣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水,故氣體A是氫氣;0.9g水中氧元素的質量為:,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氧化銅的質量為:3.2g+0.8g=4.0g,所以該黑色粉末的成分是氧化銅。(1)由題意可知,若黑色粉末是純凈物實驗時出現紅色,說明了黑色粉末為氧化銅;由無水硫酸銅變成了藍色,說明了有水生成,則通入的氣體中含有氫氣;由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了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通入的氣體中含有一氧化碳;(2)設氫氣的質量為x,x=0.2g,設一氧化碳的質量為y,y=1.4g,參加反應的氣體的質量是:0.2g+1.4g=1.6g,由于反應前和反應后都需要通入氣體,故氣體的質量要大于1.6g,故選C;(3)若A為純凈物,充分反應后,甲裝置生成3.2g紅色固體,乙裝置中物質增重0.9g,說明生成水的質量為0.9g,銅的質量為3.2g,因為氫氣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水,故氣體A是氫氣;0.9g水中氧元素的質量為:,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氧化銅的質量為:3.2g+0.8g=4.0g,所以該黑色粉末的成分是氧化銅。28.【答案】(1)鎂的顆粒大小(2)C(3)28【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所給信息和圖象正確加以分析和整合;通過圖一可知:鎂的反應表面積越大反應速度越快,故溫度變化較大;圖2圖象可知:加入氯化鈉的質量與升高的最大溫度成正比。鎂粉比鎂條能更快產生熱量,在鎂和鐵質量相等的情況下,7.31g NaCl能使液體達到沸騰。【解答】(1)通過圖一不難看出鎂的反應表面積越大反應速度越快,故溫度變化較大;(2)圖丙圖象可知當氯化鈉的量為7.31g時液體沸騰;故答案為:C;(3)鎂粉比鎂條能更快產生熱量,在鎂和鐵質量和前次實驗相等的情況下,7.31g NaCl能使液體達到沸騰,故鐵粉的質量為28g。(1)通過圖一不難看出鎂的反應表面積越大反應速度越快,故溫度變化較大;(2)圖丙圖象可知當氯化鈉的量為7.31g時液體沸騰;故答案為:C;(3)鎂粉比鎂條能更快產生熱量,在鎂和鐵質量和前次實驗相等的情況下,7.31g NaCl能使液體達到沸騰,故鐵粉的質量為28g。29.【答案】28【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有:一設、二寫、三找、四列、五答、六查.在本題中,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鈣元素的質量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不變.根據已知的條件可以求出反應前鈣元素的質量,然后再根據剩余固體中含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1%,求出反應后剩余固體的總質量,根據反應前后的差值求出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然后求氧化鈣的質量.【解答】100g含CaCO3質量分數為80%的石灰石樣品中鈣元素的質量=100g×80%××100%=32g;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學反應前后,鈣元素的質量不變,則反應后剩余固體的總質量=32g÷41%≈78g;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100g-78g=22g;設生成CaO的質量為x,= x=28g故填:28g。30.【答案】(1)生成Cu的質量為。答:最后生成銅的質量是8g;(2)當m≥8g時,一部分鐵與稀硫酸反應,才能使鐵粉與生成銅質量相同,才能滿足加入的鐵粉和得到的固體質量相等(3)解法一:設:與10g氧化銅反應需硫酸質量為x,同時生成硫酸銅的質量為z。由題意:氧化銅全部溶解,則設:與硫酸銅反應用去的鐵粉為由于鐵在這一步只反應掉7g,銅生成8g,固體質量增加了1g,所以和硫酸反應的鐵的質量就是1g這樣就可以使固體質量前后不反生變化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14%。解法二:最后固體中有8g銅,則參加反應的鐵也是8g,反應后鐵都變成了硫酸亞鐵,則有:所加稀硫酸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答: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14%。【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硫酸銅與鐵粉完全反應得到銅,根據化學變化前后元素質量不變,因此所得銅的質量即氧化銅中所含銅元素質量;(2)要使加入的鐵粉和得到的固體質量相等,需滿足鐵粉既與硫酸銅反應又與硫酸反應,因此所加入鐵粉質量需大于等于二者反應所需鐵粉的質量.(3)根據題意,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烘干得到干燥固體物質仍是mg,由于鐵粉置換硫酸銅后所得固體質量增加,可判斷有部分鐵粉與稀硫酸反應才能出現反應前后固體質量不變,因此所加稀硫酸一部分與氧化銅反應一部分與鐵粉反應,計算出與鐵粉反應硫酸的質量則需要先求得反應所耗鐵粉的質量,利用金屬粉末變化前后質量相等,由生成銅的質量分析計算與硫酸反應的鐵粉質量;【解答】(1)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硫酸銅與鐵粉完全反應得到銅,根據化學變化前后元素質量不變,因此所得銅的質量即氧化銅中所含銅元素質量;生成Cu的質量為。答:最后生成銅的質量是8g;(2)當時,理由:鐵除了和硫酸銅反應轉換出銅外,還有一部分鐵與稀硫酸反應,才能使反應掉鐵粉的質量與生成銅質量相同,才能滿足得到的固體物質仍然是m克。(1)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硫酸銅與鐵粉完全反應得到銅,根據化學變化前后元素質量不變,因此所得銅的質量即氧化銅中所含銅元素質量;見答案;(2)當時,理由:鐵除了和硫酸銅反應轉換出銅外,還有一部分鐵與稀硫酸反應,才能使反應掉鐵粉的質量與生成銅質量相同,才能滿足得到的固體物質仍然是m克。(3)見答案。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蒼南中學自主招生考試科學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蒼南中學自主招生考試科學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