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姓名準考證號湖南師大附中2025屆模擬試卷(二)生物學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信息分子是指生物體內、外具有調節細胞生命活動作用的化學物質。下列關于信息分子的敘述錯誤的是A糖蛋白有的參與細胞表面識別,有的促進免疫細胞的功能B.甘氨酸可作為原料合成植物生長素,也可合成人體內的生長激素C,去甲腎上腺素可參與神經調節,也可參與體液調節D.一般來說激素發揮作用后被滅活,而神經遞質發揮作用后被降解或被回收2.習慣性嘆氣、過度緊張焦慮,可導致身體排出過多的C○2,從而引發“呼吸性堿中毒”,出現肢體麻木、頭暈、胸悶甚至抽搐等癥狀。輕癥患者可用紙袋罩住口鼻部,大口呼吸含較多CO2的空氣來緩解“呼吸性堿中毒”。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患者的血漿pH為7.35~7.45,主要與緩沖對HC02/H2C03有關B高原低氧刺激下,腦干的呼吸中樞興奮性加強,也可能誘發呼吸性堿中毒C.注射適量酸性物質能治療呼吸性堿中毒的原因是幫助調節血液pH,維持內環境穩態D.肺部疾病如肺氣腫、肺炎等導致機體通氣不足,可引發呼吸性酸中毒3.獨腳金內酯(GR24)是根部細胞合成的一種植物激素。為探日品AlAA究GR24和生長素(IAA)對黃芪根系生長發育的影響,研究者8.0以兩種黃芪幼苗為材料,對其施加不同類型的激素,七天后檢6.0測幼菌主根長度,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分析錯誤4.0的是2.0A.CK組為對照組,需施加與GR24或IAA溶液等量的蒸0.0餾水膜莢黃芪蒙古黃芪B.GR24可能會促進兩種黃芪幼苗根細胞細胞核或細胞質的分裂C.兩種植物激素聯合作用時,GR24促進IAA對蒙古黃芪主根生長的抑制D.光、溫度、重力等環境因素也會參與調節兩種黃芪幼苗根的生長發育生物學試題(附中版)第1頁(共8頁)4.某些植物需要經過低溫誘導才能開花的現象稱為春化作用,與FRI和FLC基因有關。溫暖條件下,FRI蛋白與FLC基因結合使其表達,抑制植物開花;低溫條件下,FRI蛋白在細胞內凝聚成團不與FLC基因結合,同時通過組蛋白修飾的調整抑制FLC基因的表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4 4早A溫曖條件下FLC基因FRD◆mRNA抑制開花低溫條件下c基因》-D-mRNA解除抑制回組蛋白乙酰化◇△O組蛋白不同位點甲基化 組蛋白泛縈化+促進抑制A.組蛋白不是遺傳物質,其乙酰化引起的植物表型改變是不會遺傳給后代的B.溫暖條件下,FRI蛋白使FLC基因的組蛋白乙酰化,促進FLC基因的表達C.低溫條件下,組蛋白氨基酸序列發生改變而凝聚成團,FRI蛋白的含量升高D.春化作用的原理可能是低溫通過抑制FRI基因的表達,解除對開花過程的抑制5.大腸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中的復合體A均由RNA和蛋白質組成,具有催化活性。下列實驗組合中,能推出“大腸桿菌復合體A中的單獨RNA組分有催化活性,但單獨蛋白質組分無催化活性”這一結論的是①大腸桿菌復合體A經核糖核酸酶處理后,喪失催化活性②大腸桿菌復合體A經蛋白水解酶處理后,仍有催化活性③從大腸桿菌復合體A中分離的蛋白質組分,沒有催化活性④通過體外轉錄得到大腸桿菌復合體A中的RNA,具有催化活性⑤大腸桿菌復合體A的RNA與枯草芽孢桿茵復合體A的蛋白質組裝成的復合體,具有催化活性A.①③B.①⑤C.②③D.②④6.我國每年產生的農業秸稈數量巨大,秸稈直接焚燒會造成大氣污染、土壤損傷,綠色處理秸稈能有效誠少農業廢棄物,促進可持續發展。下圖為發酵工程中利用水稻、玉米等農業秸稈生產檸檬酸的簡要流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玉米、水稻秸稈預處理配制發酵培養基接種活化黑曲香菌種加纖維素酶發酵罐內發酵震蕩培養28hA生產檸檬酸的黑曲霉是異養厭氧型,其優良菌種只能從自然界中篩選出來B.發酵罐內發酵是工廠化生產檸檬酸的中心環節,還可利用黑曲霉發酵過程生產醬油C.發酵結束后,對罐內發酵液可采取適當的過濾、沉淀措施獲得檸檬酸D.黑曲霉還可以在工業生產中用來生產淀粉酶這種利用價值更高的單細胞蛋白7.在調查種群密度時,采集動物糞便,利用樣本中的微衛星DNA標記可完成個體識別,實現種群數量的統計。科學家在某一分布區采集普氏原羚的糞便100份,檢測出這些糞便來自20個個體。一定時間后再次采集普氏原羚的糞便共47份,檢測出這些糞便來自19個個體,其中4個個體是第一次采集中出現過的。據以上信息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利用微衛星DNA標記調查種群數量易驚擾到普氏原羚B.分析糞便可估算出該分布區普氏原羚的種群數量為588個C.為保證調查數據的準確性,兩次采樣的樣本數應保持一致D.對微衛星DNA進行PCR擴增,擴增產物相對含量的差異可能與所取糞便的細胞數目有關生物學試題(附中版)第2頁(共8頁)湖南師大附中2025屆模擬試卷(二)生物學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特合題目要求。)題號123456789101112答案BDCDB1.B【解析】細胞表面受體多為糖蛋白,細胞因子多為糖蛋白,A正確;植物生長素的原料為色氨酸,而不是甘氨酸,B錯誤。去甲腎上腺素可以是神經遞質也可以是激素,參與體液調節,C正確。2.A【解析】患者血漿中C02過少,pH升高,高于7.35~7.45,出現城中毒。3.C【解析】由圖可知,兩種植物激素聯合作用時,GR24減輕了IAA對蒙古黃芪主根生長的抑制,C錯誤。4,B【解析】表觀遺傳可以遺傳,A錯誤;溫暖條件下,組蛋白修飾的調整促進FLC基因的表達,抑制植物開花,B正確;低溫條件不影響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FRI蛋白在細胞內凝聚成團,但無法推知F℉I蛋白的含量是否升高,C錯誤;低溫條件下,FRI蛋白在細胞內凝聚成團,使FLC基因表達受抑制,并非FRI基因的表達受抑制,D錯誤。5,C【解析】①大腸桿菌復合體A經核糖核酸酶處理后,喪失催化活性。這個實驗說明單獨的蛋白質組分無催化活性,也可以說明RNA是復合體A催化活性所必需的,因為如果RNA被降解,復合體就失去了催化活性,但這并不能直接證明單獨的RNA有催化活性,因為可能是RNA和蛋白質共同作用的結果。②大腸桿菌復合體A經蛋白水解酶處理后,仍有催化活性。這個實驗說明單獨的RNA組分有催化活性。③從大腸桿菌復合體A中分離的蛋白質組分,沒有催化活性。證明單獨的蛋白質組分沒有催化活性。④通過體外轉錄得到大腸桿菌復合體A中的RNA,具有催化活性。證明單獨的RNA組分具有催化活性。⑤大腸桿菌復合體A的RNA與枯草芽孢桿菌復合體A的蛋白質組裝成的復合體,具有催化活性。這個實驗表明,即使使用來自不同菌種的蛋白質和RNA,只要它們能夠組裝成復合體,就仍然具有催化活性。這進一步支持了復合物A中RNA是催化活性的主要來源,這個實驗并不能直接證明單獨的RNA有催化活性,因為可能存在RNA和蛋白質的某種相互作用。然而,在結合其他實驗證據時,它可以作為一個支持性的證據。綜上所述,支持“大腸桿菌復合體A中的單獨RNA組分有催化活性”的是②和④,支持“但單獨蛋白質組分無催化活性”這一結論的實驗組合是①③,故能推出“大腸桿菌復合體A中的單獨RNA組分有催化活性,但單獨蛋白質組分無催化活性”這一結論的實驗組合是①②、①④、②③、③④。故選C。6.B【解析】圖中“震蕩培養”可知,在發酵過程中需要氧氣參與,黑曲霉是好氧菌。優良菌種不僅可以從自然界中篩選,還可以通過誘變育種、基因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進行培育,A錯誤;黑曲霉也可參與醬油發酵(如輔助分解原料),B正確;發酵結束后,發酵液中除了檸檬酸外還含有黑曲露菌體及其他雜質。僅采取過濾、沉淀措施無法獲得純凈的檸檬酸,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分離和提純等操作,C錯誤;單細胞蛋白指的是微生物菌體,不是淀粉酶,D錯誤。7.D【解析】微衛星DNA標記調查是以普氏原羚的糞便為樣本,不會傷害到普氏原羚,不易驚擾到普氏原羚,A錯誤;據題意估算該分布區普氏原羚的種群數量為20×19÷4一95個,B錯誤;該方法是根據糞便來源比例來估算該種群的數量,類似于標記重捕法,不要求兩次采樣的樣本數保持一致,C錯誤;微衛星DNA標記來自糞便樣本中殘留的細胞,細胞數目不同,導致擴增產物DNA相對含量不同,但并不影響個體識別,D正確。8.B9.D【解析】甲酸會與細胞色素氧化酶結合,導致該酶無法催化[H]與O2的結合,主要影響發生在線粒體內膜的有氧呼吸第三階段,A正確;甲醇中毒影響了有氧呼吸過程,無氧呼吸加強,則可能會使人體出現乳酸增多和ATP生成不足等癥狀,B正確;通過血液透析除去甲酸或使用葉酸促進甲酸的分解,能緩解甲醇中毒的癥狀,C正確:,甲醛和甲酸的毒性分別是甲醇的20倍和6倍,所以使用醇脫氨酶抑制劑抑制甲醛和甲酸的產生,治療效采最好,D錯誤。10.C【解析】沒有發有成完整的個體或分化成其他各種細胞,不能體現動物細胞的全能性,A錯誤;胚胎移植時,受體對移入子宮的外來胚胎基本上不發生免疫排斥反應,B錯誤;原腸胚階段細胞已經分化,此時進行胚胎分割一般不會產生更多的嵌合體,D錯誤。生物學參考答策(附中版)一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師大附中模考二答案.pdf 湖南省長沙市2025屆湖南師大附中高三下生物模擬試卷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