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物態變化 專題提高測試卷(100分)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下冊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題2分,共40分)1.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如圖所示,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慢慢加熱。當燒杯中的冰塊有大半熔化時,試管中的冰( ?。?br/>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點也不熔化D.無法判斷2.容器里裝有水,將燒杯底朝上壓入水中,如圖所示,在標準大氣壓下對容器底加熱。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br/>A.燒杯內、外的水都不能沸騰B.燒杯內、外的水都能沸騰C.燒杯內、外的水溫度相等D.燒杯內的水溫高于燒杯外的水溫3.“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下列關于節氣中物態變化正確的是( )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形成的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固形成的4.近年來一款食品——“冒煙”冰淇淋,吸引了不少消費者。這種“冒煙”冰淇淋制作過程非常簡單,將-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將牛奶放入其中,冰淇淋瞬間制成,且制成的冰淇淋周圍會產生“煙霧繚繞”的效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冰淇淋冒出的“煙”,是因為水蒸氣液化B.冰淇淋周圍“煙霧繚繞”,是因為液氮汽化C.牛奶倒入盛有液氮的容器中,吸熱凝固成了冰淇淋D.液氮吃在嘴里時,發生液化放熱可能導致嘴唇燙傷5.圖甲為我國古代的“省油燈”實物圖,圖乙為其剖面示意圖。向燈盞夾層內注水,有助于減慢油的蒸發,達到省油目的。關于“省油燈”減慢油蒸發的方法,說法正確的是( )A.減少油的體積 B.減小油的表面積C.減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 D.降低油溫6.中國是茶文化之鄉,中國茶文化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煮茶”過程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茶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升高B.茶水入嘴時很燙是因為茶水含有的熱量多C.壺嘴冒出的“白氣”是汽化形成的現象D.茶香撲鼻,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7.炎熱的夏天,當你走在曬得發燙的柏油路上時,剛巧來了一輛灑水車,撒濕了路面,這時你會感到更加悶熱,產生這種感覺的主要原因是( ?。?br/>A.灑水車中的水經過暴曬,溫度很高B.灑水后空氣的濕度增加,身上的汗較難蒸發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陽光,使身體得到更多的熱量D.水蒸發時把地面的熱帶到了人的身上8.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積雪,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積雪上噴灑鹽水,這是為了( ?。?br/>A.鹽水可使冰的溫度降低B.鹽水可使冰的熔點降低C.鹽水可使冰的熔點升高D.鹽水可使冰的溫度升高到 0℃而開始熔化9.生活中我們常看到“白氣”,下列有關“白氣”形成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夏天從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圍冒“白氣”,這是冰棍升華形成的水蒸氣B.文藝演出時舞臺上經常釋放“白氣”,這是干冰升華時產生的二氧化碳C.冬天水燒開后壺嘴冒出的“白氣”,這是壺嘴噴出的水蒸氣液化成的水珠D.深秋清晨河面出現的“白氣”,這是河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氣10.CCTV315晚會曝光黃金造假:個別不法商販為單取暴利,在黃金中摻入少量金屬銥顆粒。已知黃金的熔點是1064.43℃,銥的熔點是2450℃,可以有效檢測黃金制品中有無銥顆粒的手段是( ?。?br/>A.加熱至1064.0℃并觀察有無顆粒物B.加熱至1065.0℃并觀察有無顆粒物C.加熱至2470℃并觀察有無顆粒物D.加熱至3507.6℃并觀察有無顆粒物11.如圖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盤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圍冒著大量的“白氣” ,拿起碗, 看到下面盤中的水在“沸騰”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白氣”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B.“白氣”是盛水盤中的水汽化形成的C.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使盤中的水吸熱后沸騰D.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冒出12.國家速滑館在冬奧會歷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技術原理簡化如圖所示,則CO2經過()A.壓縮機后溫度降低 B.冷凝器后內能增大C.膨脹閥后分子間距減小 D.蒸發器時吸收熱量13.用高壓鍋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將鍋冷卻,拿去限壓閥后打開鍋蓋,可以看到鍋內的粥仍在沸騰。普通鋁鍋卻看不到這樣的現象。對此,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熄火后,鍋內溫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開鍋蓋后氣壓降低,所以重新沸騰B.熄火時,鍋內溫度仍然高于100℃,即使不冷卻、不拿去限壓閥,粥也在沸騰C.熄火時,鍋內溫度仍然高于100℃,冷卻后鍋內氣壓比原來降低,所以重新沸騰D.粥的流動性差,不易降溫。熄火后即使不澆冷水、不拿去限壓閥粥也要沸騰較長時間14. 如圖所示,燒杯中有水,水中倒扣著一玻璃瓶,瓶內水面比燒杯內水面低,當燒杯中水被加熱到一定溫度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燒杯和瓶內的水可能都會沸騰B.燒杯中的水可能會沸騰,瓶內的水一定不會沸騰C.燒杯和瓶內的水一定都不會沸騰D.燒杯中的水一定不會沸騰,瓶內的水可能會沸騰15. 蔬菜加工企業為了避免蔬菜在長途運輸、貯藏等環節中腐爛變質及高溫殺菌時對蔬菜營養成分的破壞,常常對蔬菜進行真空脫水,使之成為脫水蔬菜。從科學的角度看,真空脫水的道理是 ( )A.真空環境的溫度極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華,從而實現脫水B.真空環境的溫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時間內迅速汽化,從而實現脫水C.真空環境的空氣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運動速度,從而實現脫水D.真空環境的氣壓很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點,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從而實現脫水16.如圖,大試管和小試管里都裝有水,將四支大試管中的水加熱,讓之保持沸騰,則大試管中的水不斷沸騰的過程中,小試管中的水會沸騰的是( ?。?br/>A. B. C. D.17.有兩杯水,里面都有沒有熔化的冰塊,一杯放在陽光下,另一杯放在冰箱內。則在冰未完全熔化和水未完全凝固之前( ?。?br/>A.兩杯水的溫度一樣高 B.在陽光下的水的溫度高C.在冰箱內的水的溫度高 D.兩杯水的溫度無法進行比較18.室內溫度為20℃,此時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 ?。?br/>A. B. C. D.19.小明研究液體蒸發快慢是否與液體表面空氣流速有關時,設計了如圖實驗,為了縮短實驗時間,以下做法你認為不合理的是( ?。?br/>A.將圖中兩水滴的面積同時增大 B.將扇冷風改為用電吹風吹熱風C.將圖中兩水滴升高相同的溫度 D.將圖中兩水滴減少相同的質量20.2025年1月,小金在哈爾濱嘗試了“潑水成冰”游戲。 “潑水成冰”的游戲需要滾燙的開水在零下 30℃以下的極寒環境中才能成功。關于“潑水成冰”的原理說法正確的是( )A.開水提供水蒸氣的物態變化過程是升華,升華需要吸熱B.和“潑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現象還有霜的形成C.圖中水蒸氣在極寒環境下遇冷放熱直接凝結成小冰晶D.用滾燙的開水而不用冷水是因為開水在短時間內更容易提供大量的小水滴二、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空2分,共26分)21.物理教材中有許多有趣的演示實驗。下列演示實驗中,涉及物態變化放熱的是 。22.在課堂上老師用如圖所示的小紙鍋演示實驗,已知紙在空氣中溫度到達183℃就可以燃燒,酒精燈火焰外焰溫度約520℃,為什么水能燒開而紙鍋不會燃燒呢 帶著這個問題,同學們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1)由圖丙可知,當地氣壓 標準大氣壓(選填“大于”“小于”“等于”)(2)如圖乙所示,水沸騰時會產生大量氣泡,氣泡內主要是 (選填“空氣”或“水蒸氣”)。(3)交流評估環節中,同學們提出各自的觀點,其中正確的有____(填字母)。A.組裝器材時若溫度計玻璃泡碰到燒杯底部,圖乙中應將B處向下調整,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C.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23.同學們觀察到春夏季節交換時,家中墻壁瓷磚上很容易起一層水珠(如圖甲)。查閱資料發現:水珠是因為室內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水蒸氣剛好液化的溫度稱為露點溫度。如果瓷磚表面的溫度低于露點溫度時,水蒸氣就會液化。當室內水汽含量為50%和80%時,露點溫度與教室內氣溫的關系如圖乙所示。(1)水蒸氣液化時 熱量(選填“吸收”或“釋放”)。(2)如圖乙,當室內氣溫為20℃、水汽含量為80%時,露點溫度約為 。(3)在易起水珠的天氣里,結合圖乙信息,請你提出一種預防家中室內瓷磚上起水珠的一種方法 。24.如圖所示,圖中tA、tB兩點坐標的溫度分別對應是某晶體物質的熔點和沸點,若該晶體物質某一時刻的溫度t25.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圖中反映了溫度計讀數隨時間的變化情況,酒精的蒸發使溫度計示數減小說明酒精蒸發時要 熱量;由圖線可知,到第 秒鐘時酒精基本裝發完。26.如圖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適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將另一只同樣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內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標準大氣壓下,對槽內水加熱到沸騰時,甲瓶中水 ?。ㄌ睢胺序v”或“不沸騰”) , 乙瓶中水 (填“沸騰”或“不沸騰”)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34分)27.如圖所示,小明在“探究水的沸騰”。當水沸騰時,燒杯中產生大量氣泡,沸騰時的情況如 ?。ㄟx填“A”或“B”)所示,上升的氣泡內主要是 ?。ㄟx填“空氣”或“水蒸氣”)。小明前后繪制了兩次水沸騰時的溫度﹣時間圖象,得到了a、b兩種不同圖象,其原因是水的 不同。28.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后,決定探究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種類的關系。他們選擇了水和酒精進行如圖甲所示的實驗。(1)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將A、B兩個容器放在同一通風的環境中,還需設置B組的溫度為 ℃;(2)該興趣小組的同學根據實驗過程,繪制了容器中水和酒精在蒸發時體積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其中C為酒精,D為水。據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3)環境中的濕度越大,水分蒸發得越慢,如果將A組的環境濕度調節為50%,請在圖乙中畫出容器中水的體積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29.實驗室里,同學們進行探究“冰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1)組裝實驗裝置時,對于P和Q,應先調整 ?。ㄟx填“P”或“Q”)的位置;(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 ??;(3)根據實驗數據,小科畫出了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分析圖像后可知:①冰熔化過程中,溫度 ;②不考慮熱量損失,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 ?。ㄟx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熱量。30.如圖為驗證沸騰條件的實驗裝置。關于小燒杯內水的最終狀況,同學們有不同看法。小科認為:溫度達到沸點,且會沸騰小華認為:溫度達到沸點,但不會沸騰小紅認為:溫度達不到沸點,不會沸騰通過實驗觀察到小燒杯內的水沒有沸騰,所以小科的觀點是錯誤的,為了驗證小華和小紅的觀點,觀察并記錄溫度計甲和乙的示數變化,如下表:時間 0 3 6 9 12 15 18 21 24甲的示數 40 57 71 81 91 100 100 100 100乙的示數 40 48 61 74 84 90 94 94 94(1)如表所示,水的沸點為 ;(2)通過實驗數據分析, 的觀點是正確的;(3)在0至內,小燒杯中水的溫度從上升到,其原因是小燒杯中的水從大燒杯中吸收的熱量 ?。ㄌ睢按笥凇薄暗扔凇被颉靶∮凇保┬兴⑹У臒崃?。31.冬日北方經常下起鵝毛大雪,給整個世界都裹上一層銀色,美不勝收。然而,雪后的街道又給大家的出行帶來了不便,環衛工人寒風中晝夜除雪。小明和學習小組的同學對“除雪”感興趣,他們對“除雪”展開項目探究。【項目分解】A認識雪的形成;B了解除雪劑清除積雪的原理(1)【項目實施】小明同學說“下雪的時候不覺得怎么冷,而化雪時好像更冷一些。”小組同學的感覺也是這樣的,請你說說化雪更冷的科學依據是: ??;(2)小組同學還發現大雪過后路面結冰,環衛工人會在公路上撒除雪劑,經了解除雪劑就是工業鹽(不能食用),使路面的冰及時熔化、確保了行入和車輛的出行安全。為了弄清其中緣由,小明和學習小組的同學做了一組關于冰熔化的實驗。①組裝乙實驗裝置,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丙所示,加熱一段時間,小明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在丁圖中繪制了A圖象;②完成上述實驗后,小明又取了適量淡鹽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熱源再次加熱,得到丁圖中B圖象,再取適量濃度更大一些的鹽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熱源加熱,得到丁圖中C圖象。由以上實驗可知,加入鹽后冰的熔點將會 (選填“升高”“降低”“不變”)。(3)【項目拓展】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戊),則試管內的冰將 (選填“變多”、“變少”或“不變”);(4)小組受實驗啟發想制作一個醫用冷藏盒,你認為給盒中藥品降溫最好選用____。A.常用冰塊 B.鹽水結成的冰 C.0℃的水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晶體熔化的條件:①達到熔點;②繼續吸熱。【解答】燒杯中的冰塊大半熔化時,它們的溫度為0℃。當試管內的冰溫度低于0℃時,會從燒杯里面吸收熱量,最終溫度達到0℃,即達到冰的熔點。由于此時內外溫度相同,所以試管里的冰不能再從外面吸收熱量,因此不會熔化。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2.【答案】C3.【答案】C【解析】【分析】①物質從固態變化為液態的過程稱為熔化,熔化需要吸熱,晶體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熔點),狀態為固液共存態,非晶體的熔化是應該變軟變稀的過程,溫度持續上升。②物質從液態變化為固態的過程稱為凝固,凝固需要放熱,液態晶體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凝固點),狀態為固液共存態。③ 物質從固態變化為氣態的過程稱為凝華,凝華需要吸熱;物質從氣態變化為固態的過程稱為升華,升華需要放熱。④物質從液態變化為氣態的過程稱為汽化,汽化需要吸熱,汽化包括蒸發和沸騰兩種形式;⑤物質從氣態變化為液態的過程稱為液化,液化需要放熱,液化包括降溫和壓縮體積兩種方式;【解答】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A錯誤;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B錯誤;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故C正確;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故D錯誤;故答案為:C。4.【答案】A【解析】【分析】從六種物態變化定義進行判斷:(1)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是熔化過程,熔化吸收熱量;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是凝固過程,凝固放出熱量。(2)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是汽化過程,汽化吸收熱量;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是液化過程,液化放出熱量。(3)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是升華過程,升華吸收熱量;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是凝華過程,凝華放出熱量。【解答】AB、分子冰激凌周圍“煙霧繚繞”中的“煙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降低變成小水珠,所以“煙霧”是小水珠,故A正確B錯誤;C、冰激凌盒中的牛奶瞬間制成冰激凌,是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是凝固放熱過程,故C錯誤。D、液氮冰激凌吃在嘴里,液態氮迅速汽化,而汽化吸熱,使口內溫度降低,導致嘴唇凍傷,故D錯誤。故選:A。5.【答案】D【解析】【分析】影響蒸發的因素有溫度、液體表面積、液體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解答】 油在燃燒的過程中,溫度升高,會不斷地蒸發,在燈盞上方容器中盛油,在夾層中注水以降低油的溫度,減少了油的蒸發,達到省油的效果。故選D。6.【答案】D【解析】【分析】A.根據液體沸騰的特點判斷;B.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C.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D.根據分子運動的知識判斷。【解答】 A.茶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故A錯誤;B. 茶水入嘴時很燙是因為茶水含有的的溫度高, 故B錯誤;C.水沸騰時壺口冒出的“白氣”,即高溫水蒸氣遇到外部較冷的空氣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C錯誤;D.茶香撲鼻是茶分子擴散的結果,表明分子不停無規則運動,故D正確。故選D。7.【答案】B【解析】【分析】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和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速度是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解答】炎熱的夏天,被曬得發燙的柏油路溫度很高,灑上水后,水會很快蒸發,使周圍空氣濕度增加,減緩了身體一部分汗液蒸發,人體不能通過汗液蒸發吸熱,所以感覺到更加悶熱。故答案為:B。8.【答案】B【解析】【分析】晶體的凝固點越低,則晶體越不容易凝固,據此分析判斷。【解答】在積雪上撒鹽水,鹽溶于水時形成的鹽溶液的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低,從而使冰雪在較低的溫度下也能熔化,而不容易凝固。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9.【答案】C【解析】【分析】 白氣是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珠。水蒸氣是從帶著熱量出來的,水蒸氣突然遇到外界冷溫發生液化作用 。【解答】A.夏 天冰棍周圍冒出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小水珠,A錯誤;B.文藝演出時舞臺上出現的“白氣”,是干冰升華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錯誤;C.冬天水燒開后壺嘴處噴出的“白氣”,是高溫水蒸氣噴出壺嘴后遇到溫度較低的空氣而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正確;D.深秋清晨的河面上出現的“白氣”,是河面上方的水蒸氣遇到低溫空氣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D錯誤。故答案為:C。10.【答案】B【解析】【分析】黃金的熔點是1064.439C,銥的熔點是2450℃。利用不同物質熔點不同進行分析。【解答】A.加熱至1064.09C時, 此時溫度低于黃金和銥的熔點,黃金和銥都處于固態,不能進行區分,故A不符合題意;B.加熱至1065.0℃時, 此時溫度高于黃金的熔點,低于銥的熔點,黃金全部處于液態,銥處于固態,說明黃金制品中摻入銥顆粒,故B符合題意;C.加熱至2470℃時,此時溫度高于黃金和銥的熔點,黃金和銥都處于液體,不能進行區分,故C不符合題意;D.加熱至3507.6℃并時,此時溫度高于黃金和銥的熔點,黃金和銥都處于液體,不能進行區分,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1.【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進而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B.根據題意可知,干冰吸收熱量從固態變成氣態發生升華現象,而甜品周圍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態小水滴,故AB錯誤;CD.干冰升華吸熱迅速變成水蒸氣,而盤中的水沸騰其實就是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溢出所致,故C錯誤,而D正確。故選D。12.【答案】D【解析】【分析】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加;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汽化吸熱,液化放熱。【解答】 A、CO2經過壓縮機時,對CO2做功,CO2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故A錯誤;B、CO2經過冷凝器時由氣態變成液態,發生了液化放熱,內能減小,故B錯誤;C、由圖可知,液態CO2經過膨脹閥時一部分變為氣態CO2,則此過程中發生了汽化,分子間的距離變大,故C錯誤;D、CO2經過蒸發器時由液態變成了氣態,發生了汽化現象,汽化吸熱,故D正確。故選:D。13.【答案】C【解析】【分析】液體的沸點隨上方氣壓的增大而升高,隨氣壓的減小而降低,據此判斷即可。【解答】 用高壓鍋煮粥,熄火后 ,鍋內的溫度仍然高于100℃。用冷水將鍋冷卻后,鍋內的氣體收縮,氣壓減小,因此水的沸點會比原來降低,因此不用加熱會重新沸騰起來,故C正確。故選C。14.【答案】B【解析】【分析】 液體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不斷吸收熱量。液體的沸點跟氣壓有關,氣壓越高,沸點越高【解答】 燒杯中有水,水中倒扣著一玻璃瓶,瓶內水面比燒杯內水面低,玻璃瓶內的壓強大于外界壓強。燒杯內的水在一定氣壓下,達到水的沸點,還能不斷吸收熱量,能沸騰。玻璃瓶內的氣壓高,水的沸點高,玻璃瓶內的水要從燒杯中的水吸收熱量,玻璃瓶內的水最高達到燒杯內水的沸點,不能達到玻璃瓶內水的沸點,玻璃瓶內的水一定不能沸騰。故選B。15.【答案】D【解析】【分析】液體表面的氣壓增大、沸點升高,氣壓減小、沸點降低,據此分析判斷。【解答】汽化物質由液態轉變為氣態的相變過程汽化有蒸發和沸騰兩種形式:蒸發是溫度低于沸點時發生在液體表面的汽化過程。故溫度越高,蒸發越快,此外表面積加大、通風好也有利蒸發。沸騰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的劇烈汽化過程。每種液體僅當溫度升高到一定值--達到沸點時,且要繼續吸熱才會沸騰。沸騰與蒸發在相變上并無根本區別。沸騰時由于吸收大量汽化熱而保持液體溫度不變。沸點隨外界壓力的增大而升高。真空環境,氣壓很小,這樣大大降低了水的沸點,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沸騰(汽化),從而實現脫水,使蔬菜成為脫水蔬菜。故ABC錯誤,D正確。故答案為:D。16.【答案】C【解析】【分析】(1)液體沸騰的條件是溫度達到沸點,并且繼續吸熱;(2)液體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氣壓越高,沸點越高。【解答】A、圖中當大試管中的水沸騰后,溫度不再升高,小試管中的水雖能達到沸點,卻不能繼續通過大試管中的水吸熱,所以不能沸騰,故A不符合題意;B、圖中大、小試管都處于密封的環境下,其沸點都會升高,但當大、小試管的水溫相同時,小試管無法通過大試管吸收熱量,故不能沸騰,故B不符合題意;C、圖中大試管密封,內部氣壓高,沸點高,水的溫度高于一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因此,可以繼續向小試管傳遞熱量,故小試管中的水可以沸騰,故C符合題意;D、圖中大、小試管上都有密封蓋,無法比較兩者液體上方壓強的大小關系,故無法判斷小試管中的水能不能沸騰,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7.【答案】A【解析】【分析】規定:一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不論冰多一些還是水多一些,不論環境溫度是高是低,冰水混合物的溫度都是0℃。【解答】兩杯水中都有沒有熔化的冰塊,所以都屬于冰水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的溫度都為0℃,所以兩杯水的溫度一樣高。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8.【答案】B【解析】【分析】蒸發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溫度下降;但酒精蒸發后,受周圍溫度的影響,溫度計的示數又會上升。【解答】酒精蒸發吸熱,能使它附著的溫度計溫度下降;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掉后,受空氣溫度的影響,溫度計的示數又會上升,直到和周圍溫度示數相同時,不再上升;B圖象與事實相符合。故選:B。19.【答案】B【解析】【分析】影響蒸發的要素:液體的溫度、表面積和上方空氣流動速度,然后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斷。【解答】探究蒸發快慢與空氣流速的是否有關時,應該控制液體的表面積和溫度相同,而改變液體上方的空氣流速,故A、C正確不合題意;如果用電吹風吹熱風,那么空氣流速和溫度同時改變,違反了控制變量法的要求,故B錯誤符合題意;同時減小水滴的質量,也可以縮短實驗時間,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20.【答案】C【解析】【分析】 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解答】 A.開水提供水蒸氣的過程,是水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因此是汽化現象,汽化吸熱,故A錯誤;B.霜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從氣態變成固態發生凝華形成的,潑水成冰是水從液態變成固態發生凝固現象,它們的原理不同,故B錯誤;C.水蒸氣在極寒環境下可以直接放熱凝華成小冰晶,故C正確;D.用滾燙的開水而不用冷水,由于開水在短時間內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氣,故D錯誤。故選C。21.【答案】1、3【解析】【分析】 (1)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2)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解答】 ①金屬盤下水滴變多,這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熱;②燒杯中的冰變少,這是冰熔化為水,熔化吸熱;③管中乙醚變多,這是乙醚蒸氣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熱;④碘錘中碘粒變少,這是碘升華的結果,升華吸熱;綜上所述,①③物態變化是放熱22.【答案】(1)小于(2)水蒸氣(3)B【解析】【分析】 (1)根據圖像讀出水的沸點,然后與標準氣壓下水的沸點比較,從而確定當地氣壓的大小變化;(2)水沸騰前產生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會因為溫度降低,氣泡里面的水蒸氣液化進入水中,使氣泡逐漸變小;(3)A.實驗時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需要先確定石棉網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裝實驗器材;B.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水的初溫、水量多少、火焰大小;C.水沸騰時溫度不變,持續吸熱,而水的沸點低于紙的著火點,據此分析。【解答】 (1)如圖丙所示,實驗中水的沸點為99℃,低于100℃,則當地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2)水沸騰后不斷有水汽化為水蒸氣進入氣泡,所以氣泡內是水蒸氣;(3)A.實驗時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需要先確定石棉網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裝實驗器材,若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燒杯底部,圖乙中應將B處向上調整,故A錯誤;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故B正確;C.紙鍋燒水實驗中,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且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故C正確。故選BC。23.【答案】(1)釋放(2)12.5℃(3)可以使用地暖或暖氣片等設備提高室內溫度。【解析】【分析】(1)根據液化放熱解答;(2)根據圖像確定對應的露點溫度;(3)液化需要放熱,因此水蒸氣需要遇到低溫的物體,只要提高溫度,就能避免出現水珠。【解答】 (1)液化是物質由氣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物質需要放出熱量,即釋放熱量。(2)觀察圖乙可得,當室內氣溫為20℃、水汽含量為80%時,露點溫度約為 12.5℃。(3)可以使用地暖或暖氣片等設備提高室內溫度,進而提高瓷磚表面的溫度,使得水蒸氣在遇到瓷磚表面時不易液化。24.【答案】固;凝華【解析】【分析】 低于熔點是固態,高于熔點低于沸點是液態,高于沸點是氣態;從氣態直接到固態,是凝華過程,凝華放熱。【解答】 溫度低于熔點時物質是固態,溫度高于熔點低于沸點時物質是液態,溫度高于沸點時物質是氣態,所以在Ⅰ區域是固態,在Ⅱ區域是液態,在Ⅲ區域是氣態;若該晶體物質由Ⅲ區域的狀態直接到Ⅰ區域狀態時,即從氣態直接到固態,是凝華過程,凝華放熱;25.【答案】吸收;20【解析】【分析】浸有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這些酒精會蒸發,蒸發吸熱會導致玻璃泡的溫度降低。【解答】當將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時,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蒸發吸熱,會帶走一部分熱量,溫度計的示數會降低;當用時20秒后,酒精蒸發完,溫度計的示數會上升,最終與室溫相同。26.【答案】不沸騰;不沸騰【解析】【分析】水沸騰的條件是:溫度達到沸點且能繼續吸熱;水的沸點高低與大氣壓有關,壓強越大,沸點越高。【解答】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適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當槽內的水在標準大氣壓下沸騰時,通過熱傳遞,玻璃瓶甲內的溫度可以達到100℃,但是不能繼續吸熱,所以甲內的水不能沸騰。另一只同樣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瓶內的氣壓增大,水的沸點高于100℃,外面槽內的水溫度達到100℃,此時玻璃瓶乙內的水的溫度由于熱傳遞也可以達到100℃,但達不到水的沸點,所以乙瓶內的水不能沸騰。27.【答案】A;水蒸氣;質量【解析】【分析】(1)水沸騰之前,水下層的溫度高于上層的水溫,氣泡上升過程中,氣泡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水,氣泡變??;水沸騰時,水內部不停地發生汽化,產生的水蒸氣以氣泡的形式上升到水面,由于受到的壓強減小,所以上升過程中不斷變大;(2)影響沸騰加熱時間的因素有:水的多少、酒精的火焰的大小等。【解答】當水沸騰時,燒杯中產生大量氣泡,氣泡在上升過程中變大,在水面破裂,所以沸騰時的情況如圖A所示。上升的氣泡內主要是由水汽化而來的水蒸氣。小明前后繪制了兩次水沸騰時的溫度—時間圖像,得到了a、b兩種不同圖像,由圖像可知兩次實驗水的初溫相同,沸點相同,但由開始到沸騰的加熱時間不同,其原因是水的質量不同。28.【答案】(1)30(2)液體蒸發快慢與液體種類有關,在濕度、溫度、液體表面積大小相同時,酒精蒸發得比水快。(3)【解析】【分析】(1)由控制變量法可知,應控制溫度相同。(2)結論即結合圖像回答探究目的,即結合圖像說明蒸發的快慢是否與液體種類有關。(3)環境濕度大,不利于蒸發,可知蒸所需時間將延長?!窘獯稹浚?)探究液體蒸發快慢與液體種類的關系需要控制除液體種類不同外其他條件均相同,故B組溫度為30℃。(20根據上述實驗分析可得結論為:液體蒸發快慢與液體種類有關,在濕度、溫度、液體表面積大小相同時,酒精蒸發得比水快。(3)濕度越大,蒸發越慢,則環境濕度為50%時水的蒸發應比濕度為30%時更慢,如下圖所示:(1)探究液體蒸發快慢與液體種類的關系需要控制除液體種類不同外其他條件均相同,故B組溫度為30℃。(2)根據上述實驗分析可得結論為:液體蒸發快慢與液體種類有關,在濕度、溫度、液體表面積大小相同時,酒精蒸發得比水快。(3)濕度越大,蒸發越慢,則環境濕度為50%時水的蒸發應比濕度為30%時更慢,如下圖所示:29.【答案】Q;使冰受熱均;不變;等于【解析】【分析】(1)實驗中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而酒精燈的高度不易調整,因此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組裝器材;(2)根據水浴法加熱的優點解答;(3)①根據圖片丙分析解答;②根據Q=W=Pt可知,相同的加熱器,相同時間內放出相同的熱量。【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組裝器材時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所以應先調整Q的位置。(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的方法叫水浴法,目的是能使冰受熱均勻。(3)①根據丙圖可在,冰熔化過程中,雖然不斷吸熱,但是溫度不變。②相同的加熱器,則加熱時間越長,物質吸收的熱量越多,第2-4min和第10-12min加熱時間相等,所以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熱量。30.【答案】100;小紅;大于【解析】【分析】(1)沸點是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 C。(2)液體沸騰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溫度達到沸點,二是繼續吸熱。(3)熱傳遞發生的條件是存在溫度差,熱會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解答】(1)分析甲實驗數據可知:大燒杯中的在15min時達到沸騰,水的沸點是100℃。(2)在0~18min內,小燒杯中水的溫度從40℃上升到94℃,18 min以后,小燒杯中水的溫度保持94℃穩定,沒有達到水的沸點;小燒杯中的水不沸騰,小燒杯中的水溫達不到沸點,不會沸騰,故小紅的觀點是正確的。(3)本實驗是利用“水浴法”給小燒杯中的水加熱,小燒杯中水的溫度升高是由于從大燒杯中溫度高的水中吸收的熱量大于小燒杯中的水散失的熱量;在0~18min內,小燒杯中水的溫度從40℃上升到94℃,其原因是小燒杯中的水從大燒杯中吸收的熱量大于小燒杯中的水蒸發散失的熱量。31.【答案】(1)下雪時雪的形成是凝華現象,水蒸氣凝華成雪時會放出熱量,因此環境溫度不會太低;雪熔化時吸收熱量,使環境的溫度更加降低,因此化雪時會感到更冷。(2)降低(3)變多(4)B【解析】【分析】(1)根據凝華放熱和熔化吸熱的知識解答;(2)③根據丁圖讀出鹽水形成的冰塊的熔點,然后與淡水的熔點比較即可;(3)凝固需要的條件:①達到凝固點;②繼續放熱;(4)溫度越低,越容易從外界吸收熱量,從而達到較好的保溫效果。【解答】 (1)“下雪的時候不覺得怎么冷,而化雪時好像更冷一些。”的原因:下雪時雪的形成是凝華現象,水蒸氣凝華成雪時會放出熱量,因此環境溫度不會太低;雪熔化時吸收熱量,使環境的溫度更加降低,因此化雪時會感到更冷。(2)③分析圖丁可知,B淡鹽水制成的碎冰的熔點為-2℃,C濃鹽水制成的碎冰的熔點為-4℃,所以加入鹽后冰的熔點將會降低。(3) 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鹽冰水混合物中,試管內的冰的質量將增加 。這是因為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而鹽冰水混合物的熔點低于0℃,冰水混合物會向該物質放熱,導致冰水混合物中的水達到凝固結冰的條件,因此冰的質量會增加 。(4)水在正常情況下凝固點是0℃,鹽水結成的冰凝固點低于0℃,因此鹽水結成的冰塊冷卻效果更好;0℃的水呈液態,放在冷藏盒中容易弄濕醫用物品,所以最好選用鹽水結成的冰給冷藏盒降溫。故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