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培優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培優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培優卷 答案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C A C D B D A B B A
題號 12 13 14 15
答案 C B D B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解:PM2.5顆粒經過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然后進入肺,在肺泡中進行氣體交換,PM2.5顆粒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周圍血液。
故選:D。
2.解:A、肺位于胸腔內,即圖甲中的2位置,A錯誤。
B、圖乙中A、B演示呼吸運動過程。A表示吸氣,B表示呼氣。B錯誤。
C、圖丙中CD之間表示肺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表示吸氣;DE之間表示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表示呼氣。C正確。
D、圖丁中①代表O2通過擴散作用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②代表CO2通過擴散作用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D錯誤。
故選:C。
3.解:A、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肺泡數量多,肺泡具有良好的彈性,有利于氣體交換,A正確。
B、呼出的氣體依次經過支氣管、氣管、喉、咽、鼻腔,B錯誤。
C、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處于收縮狀態,胸廓擴大,肺擴張,肺內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氣體進肺,C錯誤。
D、呼吸作用發生在組織細胞內,D錯誤。
故選:A。
4.解:肺泡外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均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有利于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故選:C。
5.解:人體在肺進行氣體交換,肺泡中的氧氣擴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中,經肺泡內的氣體交換之后血液由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根據圖示血液經過人工肺后,氧氣進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所以此過程類似于肺泡內的氣體交換。
故選:D。
6.解:AB、①膈的頂部下降表示吸氣,吸氣時膈肌收縮,肺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氣體進入肺,對應圖乙中abc段,A錯誤,B正確;
CD、②過程膈的頂部上升,表示呼氣,呼氣時,肋骨向下向內運動,肺縮小,②過程開始的瞬間對應c點,CD錯誤。
故選:B。
7.解: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氣體的擴散作用。既氣體總是由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直到平衡為止。肺動脈內流得血液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氧氣很少。在流經肺泡時,由于肺泡內是從外界吸入的空氣,氧氣的濃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氣的濃度,根據氣體擴散作用的原理,氧氣就會自肺泡擴散到血液中,直到平衡,所以血液中氧氣的含量應該是增多,直至平衡。同時血液中的氧氣不可能全部擴散到組織細胞,血液中氧氣不能為0,也不能無限增多,因此選項D符合題意。
故選:D。
8.解:A、觀圖可知:氣球模擬肺,筆筒模擬氣管,A正確;
B、吸氣時,肋間外肌收縮使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使胸廓的橫徑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下降,使胸廓的縱徑也增大。兩方面同時作用,使胸腔和肺的容積都擴大,肺內氣壓降低,外界氣體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內。橡皮膜模擬的是膈肌,當下拉橡皮膜時,瓶內氣壓降低,肺擴張,模擬的是吸氣過程,B錯誤;
C、多次推拉橡皮膜后發現筆筒和面巾紙卷被熏黃,說明吸煙對呼吸道有影響,C錯誤;
D、多次推拉橡皮膜后發現氣球中殘留著大量煙霧,可見呼氣時并不能將肺內的有害氣體全部排出,D錯誤。
故選:A。
9.解:A、血液流經大腦時進行組織里的氣體交換,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A不符合圖示。
B、血液流經肺部時,肺泡處高濃度的氧氣擴散到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因此血液中的氧氣增加,二氧化碳減少。B符合圖示。
C、血液流經小腸進行組織里的氣體交換,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C不符合圖示。
D、血液流經腎時進行組織里的氣體交換,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D不符合圖示。
故選:B。
10.解:裝置A和裝置B形成對照實驗,變量為昆蟲;昆蟲進行呼吸作用會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裝置A中,昆蟲呼吸消耗了氧氣,產生的二氧化碳被堿石灰吸收,導致試管內氣體體積減小,壓強減小,大氣壓將紅色水滴壓向左邊;而裝置B中由于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極少,紅色水滴無明顯現象;由此可以驗證動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為了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即要使紅色水滴移動更明顯,可以適當增加昆蟲的數量,讓昆蟲消耗更多的氧氣,產生更多會被堿石灰吸收的二氧化碳,也可以換用更細的玻璃管,使紅色水滴的移動更容易被觀察到。可見B符合題意;
故選:B。
11.解:要驗證人體呼出氣體中含有的CO2不是來自空氣,而是人體代謝作用產生的,必須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干凈,在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時應從Ⅱ端吸入空氣,裝置Ⅱ的作用來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從I端呼出氣體,裝置I用來驗證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可利用氫氧化鈉溶液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故瓶Ⅱ試劑可選用氫氧化鈉溶液;可利用澄清的石灰水來檢驗呼出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瓶Ⅰ試劑可選用氫氧化鈣溶液。
故選:A。
12.解:A、為防止其它微生物呼吸作用對實驗的干擾,①②③中種子均需消毒處理,A正確。
B、隨著含水量的升高,種子的呼吸速率會升高,②中種子經過“浸過水”處理,呼吸作用會加強,B正確。
C、煮熟的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C錯誤。
D、②中種子經過“浸過水”處理,呼吸作用會加強,產生的二氧化碳會使澄清石灰水會變渾濁,D正確。
故選:C。
13.解:A、水稻葡萄糖在條件X下產物為酒精和二氧化碳,故X是無氧條件,而微生物的無氧呼吸才稱為發酵,A錯誤;
B、當水稻被水淹了,根部得不到充足的氧氣會進行無氧呼吸,故條件X可能是水稻被水淹了,B正確;
C、水稻無氧呼吸的產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物質a是二氧化碳,物質b是水,C錯誤;
D、水稻無氧呼吸釋放少量的能量,有氧呼吸的釋放大量的能量,故等量水稻葡萄糖在條件X下比在條件Y下產生的能量少,D錯誤。
故選:B。
14.解:A、若Y表示瓶內氧氣量,c曲線逐漸減少,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煮熟過的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因此C表示正在萌發的種子而不是煮熟過的種子,錯誤;
B、若Y表示瓶內溫度,a曲線升高,表示釋放了熱量,煮熟過的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熱量,因此a表示正在萌發的種子而不是煮熟過的種子,錯誤;
C、若Y表示種子的質量,b曲線是水平,表示質量不變,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質量減小,因此b表示煮熟過的種子而不是萌發的種子,錯誤;
D、若Y表示瓶內二氧化碳的量,a曲線升高,表示產生了二氧化碳,煮熟過的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因此a表示正在萌發的種子,正確。
故選:D。
15.解:結合分析,由題意可知,花澆水過勤,花土總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分太多,土壤中的氧氣就少,使植物的根缺氧,影響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時間久了,根就會腐爛掉,植物繼而死亡。可見B符合題意。
故選:B。
二.填空題(共5小題)
16.解: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在圖三中的ABC階段,肺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膈肌收縮,膈的頂部下降,藥物會被吸入人體,此時橫膈膜處于圖一中的②狀態,橫膈膜由②至①時,完成呼氣,對應圖二中氣體進出的過程是b。
故答案為:ABC;②;b。
17.解:(1)圖甲的①表示吸氣過程,吸氣時:肋間外肌、膈肌收縮→肋骨向上向外移動、膈肌頂部下降→胸廓擴大、胸腔容積增大→肺擴張→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
(2)進入肺的氣體,在肺泡處與肺泡外的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其中進入血液的主要氣體成分是氧氣,從血液進入肺泡的主要氣體成分是二氧化碳。因此丙圖中B表示氧氣,A表示二氧化碳。由于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的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特點都有利于所以氣體能迅速地通過擴散作用來進行交換。
故答案為:(1)吸氣;收縮;
(2)二氧化碳;擴散。
18.解:新收獲的糧食含有較多的水分,呼吸作用比較旺盛,消耗的有機物較多,同時還會釋放大量的熱量,容易使種子發熱發霉影響種子的壽命,因此收獲的糧食應該及時曬干,減少種子的水分以降低呼吸作用。種子的呼吸作用,會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氧氣有助燃的作用,蠟燭熄滅表明瓶中沒有氧氣,原因是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瓶中的氧氣參與了有機物的分解,被消耗盡了。
故答案為:減弱;氧氣
19.解:(1)若胃內有幽門螺桿菌,口服有同位素標記的尿素溶液在尿素酶的作用下分解為有標記的二氧化碳和氨氣,經胃腸道吸收后隨呼吸排出,會經過下腔靜脈進入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泡→呼出體外。
(2)血液流經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時氧氣擴散進入血液,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血液中氧氣含量增多,二氧化碳減少。表示二氧化碳變化的是曲線B。
故答案為:
(1)①;
(2)B。
20.解: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水,文字表達式為:二氧化碳+氫氧化鈣→碳酸鈣+水;由圖可知,呼氣時,捏緊a處橡皮管,呼出的氣體進入B錐形瓶中,人體呼出的氣體的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則B錐形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吸氣時捏緊b處橡皮管,空氣經過澄清的石灰水洗氣后被吸入人體,空氣中二氧化碳量很少,A錐形瓶內的澄清的石灰水不變渾濁;通過實驗發現A瓶內的澄清石灰水沒有變渾濁,而B瓶內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人呼出的氣體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氣多。
故答案為:二氧化碳+氫氧化鈣→碳酸鈣+水;b;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
三.實驗探究題(共4小題)
21.解:(1)呼吸運動是指人體胸廓有節律的擴大和縮小的運動,包括吸氣過程和呼氣過程。故圖甲中呼吸運動是指①吸氣、②呼氣過程。
(2)吸氣時,膈肌和肋間肌收縮,膈頂部下降,肋骨向上向外運動,胸廓擴大,則肺內氣壓變化情況為先減小后變大,A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
故選:A。
(3)呼氣時,膈肌舒張,膈頂部上升,故若用該模型模擬呼氣過程,操作方法是向上推橡皮膜。
(4)由乙圖裝置改進成丙圖裝置,將玻璃罩換成礦泉水瓶,捏礦泉水瓶可模擬胸廓縮小,手松開模擬胸廓擴大;拉或壓橡皮膜模擬膈肌運動。故利用模型丙模擬吸氣時“兩者不能協同進行,不具有一致性”的原因:型丙不能模擬吸氣過程中的肋骨運動;使用模型丙模擬吸氣時,需要向下拉橡皮膜和向外拉礦泉水瓶壁來模擬橫膈膜和肋骨的協調性運動,該模型不能同時做到向外拉塑料瓶壁,即不能模擬此時的肋骨運動,所以不能協調進行,不具有一致性。
故答案為:(1)①②;
(2)A;
(3)向上推橡皮膜;
(4)模型丙不能模擬吸氣過程中的肋骨運動(或使用模型丙模擬吸氣時,需要向下拉橡皮膜和向外拉礦泉水瓶壁來模擬橫膈膜和肋骨的協調性運動,該模型不能同時做到向外拉塑料瓶壁,即不能模擬此時的肋骨運動,所以不能協調進行,不具有一致性)。
22.解:(1)吹氣時,B的吹氣管在礦泉水底部,水不能從右上方管進入左側量杯,C礦泉水瓶中液面很快就會低于右上方管口,瓶中的水無法進入量筒中,無法測量,裝置A廣口瓶中的水會進入量筒中,排入量筒中水的體積等于進入廣口瓶中的氣體體積,即肺活量。
故選:A。
(2)量筒和量杯讀數據時“俯大仰小”,仰視讀數比實際值偏小,則會使測得的肺活量偏小。
(3)量杯上大下小,液面高度隨時間變化規律是先快后慢,最后不變。
故答案為:
(1)A
(2)偏小
(3)
23.解:圖乙中,在呼氣時,人肺部體積變小,肺內氣壓變大,人肺內氣壓大于呼吸器內的氣壓,從人體呼出的氣體向下壓,使單向閥A被推開,單向閥B被關閉,從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水蒸氣等氣體進入生氧裝置,產生的氧氣存儲在氣囊中;在吸氣時,人肺部體積變大,肺內氣壓變小,呼吸器內的氣壓大于人肺內氣壓,呼吸器內的氣體向上壓,使單向閥A關閉,單向閥B打開,氣囊中的氧氣進入人肺內。
故答案為:A打開,B閉合。
24.解:(1)(2)A裝置中氫氧化鈉的作用是用來除去空氣中的CO2,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B處廣口瓶內石灰水的作用是檢驗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A瓶除凈。
(3)C處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讓綠色植物在暗處只能進行呼吸作用,避免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消耗空氣中CO2。
(4)A、B裝置用來檢驗空氣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和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一段時間后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D裝置用來檢驗空氣呼吸作用是否生成二氧化碳,一段時間后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呼吸作用生成了二氧化碳;B中不出現渾濁,這才說明空氣中的CO2被除盡;D中出現氣泡,且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CO2來自呼吸作用。
故答案為:(1)CO2+2NaOH=Na2CO3+H2O;
(2)檢驗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A瓶除凈;
(3)讓綠色植物在暗處只能進行呼吸作用。
(4)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D瓶中有氣泡產生,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培優卷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空氣中PM2.5的含量是檢驗環境空氣質量的重要指標,PM2.5顆粒能通過呼吸系統進入血液,危害人體健康。PM2.5顆粒經過鼻、咽、喉以后,在進入血液之前,還會經過的結構依次是(  )
A.肺泡、支氣管、氣管 B.氣管、肺泡、支氣管
C.支氣管、肺泡、氣管 D.氣管、支氣管、肺泡
2.2020年5月27日,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在沖頂過程中,登山者要借助氧氣瓶進行呼吸。下列關于人體的呼吸,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表示人體中肺的大致位置的序號是1
B.圖乙中表示人體呼氣過程的是A
C.吸氣過程對應的肺內氣壓變化可用圖丙中的CD段曲線表示
D.圖丁中①代表CO2通過擴散作用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
3.關于呼吸系統和呼吸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肺泡具有良好的彈性,有利于氣體交換
B.呼出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先經過氣管,再進入支氣管
C.吸氣時肺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
D.呼吸作用只發生在肺泡內
4.如圖為肺的內部結構示意圖,肺泡外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均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有利于(  )
A.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B.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C.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D.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
5.體外膜肺氧合裝置俗稱人工肺(如圖),用于肺功能喪失患者的急救。使用時,先用一根導管將血液從人體靜脈引出,通過該裝置后,血液經另一根導管回到人體的動脈或靜脈內。人工肺中的氧合器作用是(  )
A.可直接為人體提供能量
B.為病人血液循環提供動力
C.過濾流經血液的含氮廢物
D.使流經的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6.人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與胸廓和肺密切相關,如圖甲所示為人在平靜呼吸時胸廓和肺的變化示意圖,如圖乙所示為肺內氣壓與外界氣壓差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過程膈肌收縮,氣體呼出
B.①過程對應曲線上的abc段
C.②過程肋骨向下向內運動,肺擴張
D.②過程開始的瞬間對應b點
7.當血液通過肺泡周圍毛細血管時,氧含量發生變化,下列能正確表示該變化的曲線是(  )
A. B.
C. D.
8.臺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小黃制作了如圖所示的模型來模擬吸煙,直觀地認識吸煙對呼吸系統的影響。他多次推拉橡皮膜后發現筆筒和面巾紙卷被熏黃,氣球中殘留著大量煙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筆筒、氣球分別模擬了氣管和肺
B.下拉橡皮膜模擬呼氣過程
C.吸煙對呼吸道沒有任何影響
D.呼氣時肺內的有害氣體可以全部排出
9.2023年9月14日,臺州姑娘魏夢喜在臺州站完成第一棒火炬傳遞。傳遞過程中,她體內某一器官的血液中物質的相對含量變化如圖所示,該器官是(  )
A.大腦 B.肺 C.小腸 D.腎
10.如圖所示為某科學社團的同學驗證動物呼吸作用的裝置,A、B裝置中放入等質量的堿石灰。為了使紅色水滴移動更加明顯,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多設置幾組實驗組 B.換用更細的玻璃管
C.增加堿石灰的質量 D.放昆蟲的試管更大
11.為驗證人體呼出氣體中含有的CO2不是來自空氣,而是人體代謝作用產生的。某學校學生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你認為該裝置應選用的試劑是(  )(選項中是瓶Ⅰ、瓶Ⅱ中試劑)
A.Ca(OH)2    NaOH B.NaOH    Ca(OH)2
C.稀HCl    Ca(OH)2 D.NaOH BaCl2
12.如圖所示為小應探究種子呼吸作用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①②③中種子均需消毒處理
B.②中種子經過“浸過水”處理,呼吸作用會加強
C.③中種子經過“已煮熟”處理,呼吸作用會加強
D.②中澄清石灰水會變渾濁
13.如圖為水稻活細胞中葡萄糖通過呼吸作用進行物質轉化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稻葡萄糖在條件X下進行的呼吸又稱發酵
B.條件X可能是水稻被水淹了
C.物質a是水,物質b是二氧化碳
D.等量水稻葡萄糖在條件X下比在條件Y下產生的能量多
14.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實驗中,所用的保溫瓶已做滅菌處理,保溫瓶內的環境條件適宜。將適量、等質量的正在萌發和煮熟過的種子分別裝入兩個保溫瓶后密閉,多次測定有關的量,并繪制成如圖曲線。下列判斷符合客觀事實的是(  )
A.若Y表示瓶內氧氣量,則c表示煮熟過的種子
B.若Y表示瓶內溫度,則a表示煮熟的種子
C.若Y表示種子的質量,則b表示萌發的種子
D.若Y表示瓶內二氧化碳的量,則a表示萌發的種子
15.花澆水過勤,花土總是含有大量的水分,這樣會導致根爛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  )
A.水分過多,根毛無法吸收
B.水分過多,根無法呼吸
C.水分過多,使細菌能大量繁殖,導致根爛掉
D.根吸收的水分過多而死亡
二.填空題(共5小題)
16.春季是流感的高發期,流感會誘發包括肺炎在內的多種呼吸系統疾病。為加快藥物起效,可采用吸入療法,將藥物通過鼻腔吸入,直達病計如圖一表示胸腔底部橫膈膜所處的①、②兩種狀態示意圖,圖二是肺與外界、肺泡與血液氣體交換示意圖,圖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氣體進出的過程;圖三是人進行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與外界氣壓差值的變化曲線,圖中A、B、C、D、E是曲線上的五個點。在圖三中的     階段(填“ABC”或“BCD”或“CDE”),藥物會被吸入人體,此時橫膈膜處于圖一中的     狀態(填“①”或“②”)。橫膈膜由②至①時,對應圖二中氣體進出的過程是     (選填“a”或“b”)。
17.如圖甲所示為人體吸氣和呼氣時胸廓與膈肌狀態的示意圖;如圖乙所示為肺泡與血液之間氣體交換的示意圖,據圖回答問題:
(1)圖甲中①表示     (選填“吸氣”或“呼氣”)狀態,此時膈肌處于     (選填“舒張”或“收縮”)狀態。
(2)圖乙中A表示     (填寫氣體名稱),其通過     作用,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內。
18.金秋十月,秋糧收獲正當時。最新農情調度顯示,截止到2022年10月25日,我國秋糧已收11.35億畝,完成86.9%。各地村民搶抓農時進行收割,確保糧食顆粒歸倉。剛收獲的糧食必須盡快曬干,這樣可以    (選填“減弱”或“增強”)種子的呼吸作用。小敏利用新收獲的植物種子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種子進行呼吸作用吸收了    。
19.在臨床常用C﹣14尿素【CO(NH2)2】呼氣試驗來檢測幽門螺桿菌。用同位素標記尿素,口服后測定呼氣中標記的二氧化碳的量,間接反映尿素酶的量,該試驗的原理是:若胃內有幽門螺桿菌,口服有同位素標記的尿素溶液在尿素酶的作用下分解為有標記的二氧化碳和氨氣,經胃腸道吸收后隨呼吸排出,收集呼出的氣體即可計算有標記的二氧化碳的量,如無幽門螺桿菌感染,則無同位素標記的二氧化碳呼出。
(1)在整個測定過程中,“C﹣14”隨血液循環首先進入圖甲心臟四腔中的     (選填血管內血流方向數字)
(2)如圖乙所示曲線分別表示血液流經肺部后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情況,表示氧化碳變化的是曲線     。(填“A”或“B”)
20.如圖1所示,小明向澄清石灰水吹氣,發現石灰水變渾濁,此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小紅對此現象產生了興趣,提出了問題,小明吹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和空氣中一樣嗎?為此,她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據圖2回答問題。吸入氣體時應該捏緊     處的橡皮管,兩個錐形瓶中裝的是什么液體?A瓶     B瓶     。最終通過實驗發現,人呼出的氣體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氣多。
三.實驗探究題(共4小題)
21.為更好的理解呼吸運動,項目學習小組制作了“呼吸運動模型”來模擬圖甲中呼氣和吸氣過程,并制定了評價量表,如表所示。
“呼吸運動模型”評價量表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結構完整,能合理的模擬呼吸系統的呼吸道和肺 結構較完整,能粗略模擬呼吸系統的呼吸道和肺 結構不完整,有1處及以上缺失
指標二 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且兩者協同進行,具有一致性 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但兩者不能協同進行,不具有一致性 不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
【原理分析】
(1)圖甲中呼吸運動是指     過程(選填數字①②③④)。
(2)膈肌和肋間肌的收縮和舒張會引起肺內氣壓變化。吸氣時,肺內氣壓變化情況為     。
A.先減小后變大
B.先變大后減小
【模型制作】
(6)利用玻璃管、透明氣球、玻璃罩、橡皮膜、帶孔橡膠塞等材料做了如圖乙所示的模型.若要用該模型模擬圖甲②過程,可進行的操作是     。
【改進與評價】
(4)分析發現圖乙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于是將玻璃罩換成大的礦泉水瓶,將直玻璃管換成Y型玻璃管,模型如圖丙所示。改進后,依據評價量表,評價模型丙指標一為“優秀”,指標二仍只能為“合格”。請分析:利用模型丙模擬吸氣時“兩者不能協同進行,不具有一致性”的原因:    。
22.肺活量是身體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是一個人做最大吸氣后再做最大呼氣所呼出的氣體體積,單位是毫升。小科想利用所學知識,設計一款簡易肺活量測量裝置。
(1)測量氣體的體積也可以利用排水法。小科利用大號礦泉水瓶設計了如圖所示的三個簡易肺活量測量裝置,三個瓶中均裝滿水。其中合理的測量裝置是     。
A. B. C.
(2)若小明仰視讀取圖中的量杯數據,則會使測量值比真實值     (選填“偏大”、“偏小”、“不變”)。
(3)選擇合適的裝置進行肺活量測量的過程中,假設吹氣排水速度均勻,請畫出反映量杯內液面高度隨時間變化規律的大致圖像。
23.小金設計了一款在缺氧環境或出現高濃度有毒有害氣體環境下逃生時使用的自救呼吸器。其設計思路如圖甲所示,自救呼吸器的結構如圖乙所示(其中箭頭方向表示氣體流動方向)。
呼吸氣路的設計:自救呼吸器使用時,需用鼻夾夾住鼻子,用嘴咬合呼吸軟管進行呼吸。在正常呼氣時,單向閥A和B的開閉情況是     (選填“A打開,B閉合”或“A閉合,B打開”)。
24.某學生通過實驗來探究綠色植物在呼吸過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試回答:
(1)A處洗氣瓶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B處廣口瓶內石灰水的作用     。
(3)C處玻璃罩為什么不能透光?    。
(4)能表示這個實驗獲得成功的兩個主要現象是: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南县| 商洛市| 阳东县| 九台市| 景宁| 宜城市| 石阡县| 甘德县| 同心县| 祥云县| 明溪县| 元氏县| 永仁县| 贵港市| 新泰市| 石泉县| 宁远县| 宁夏| 贵定县| 清水县| 双城市| 石景山区| 理塘县| 南京市| 滁州市| 平果县| 宁南县| 绥德县| 德昌县| 甘肃省| 特克斯县| 台东市| 岐山县| 江达县| 峨眉山市| 台州市| 昌吉市| 闸北区| 广宁县| 临泽县|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