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綜合圖像專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綜合圖像專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綜合圖像專題 答案
一.選擇題(共21小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B D B D D B C D D B
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D C C A D B D B B A
一.選擇題(共21小題)
1.解:AC、從實驗現象得出的數據可知,距離燈越近,金魚藻產生的氧氣(氣泡)就越多,由于距離近光照會變強,距離遠光照會變弱,所以這一現象說明,試管與燈的距離代表光照的強度,產生的氣泡數與距離大小呈反比,A正確,C錯誤。
B、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每組實驗需重復多次,求平均值,C正確。
D、從曲線圖中的數據可知,光照強度不同,產生的氣泡數目不同,若關閉燈源,所得數據將有變化,D正確。
故選:C。
2.解:圖示表示綠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強度下,釋放氧氣與吸收氧氣的情況:其中a點表明植物只吸收氧氣,說明a點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而不進行光合作用;曲線ab段表示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但是不如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多;b點為零界點,表明b點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與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bc段光合作用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光合作用增強釋放的氧氣增多,表示隨著光照強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強,并且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cd表示表示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原因是部分氣孔處于關閉狀態。
故選:B。
3.解:A、圖中前10天,呼吸作用占優勢,消耗氧氣,導致氧氣濃度減小,第10天時氧氣濃度最小,說明在第10天時光合作用速度與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第10天后光合作用占優勢,幼苗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大于幼苗(和其他微生物)呼吸消耗的氧氣,導致氧氣濃升高,A錯誤;
B、圖中0﹣﹣﹣6點,蔬菜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所以氧濃度下降,6﹣﹣﹣18點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氧濃度增加,可見圖中氣體是氧氣,B錯誤;
C、根據對圖分析,a點和c點的光合作用強度差異說明二氧化碳濃度是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同一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越大,光合作用強度越強。根據a、c點光合作用強度的差異可知,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C錯誤;
D、圖丁12時綠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溫時,植物為了保持體內的水分,氣孔關閉,使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二氧化碳的供應減少,因此此時光合作用反而減弱,D正確;
故選:D。
4.解:A、當光照強度為n1時,既不從外界吸收二氧化碳也向外界不釋放二氧化碳,說明該植物的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同,A正確;
B、若每天只給植物12小時強度為n2的光照(其余時間黑暗),那么光照12小時積累的有機物為:12×2=24mg,黑暗12小時消耗的有機物為12×2=24mg,故則該植物一晝夜內體內有機物總質量為0,B錯誤;
C、在光照強度達到n3之前,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故影響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環境因素是光照強度,C正確;
D、當光照強度為n3時,該植物光合作用總共吸收的二氧化碳=從外界吸收的CO2+呼吸作用釋放的CO2=9+2=11mg/( dm2 h),D正確。
故選:B。
5.解:A、光照強度為0時,甲和乙釋放的二氧化碳量不同,A錯誤;
B、光照強度為a時,乙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B錯誤;
C、據圖可見:從0到c點甲吸收的二氧化碳比乙吸收的二氧化碳多,所以光照強度為c時,甲和乙合成的有機物量不同,C錯誤;
D、據圖可見:甲的代謝比乙的代謝旺盛,可表明甲更適合強光照下生長,D正確。
故選:D。
6.解:ABC、題圖分析:甲植物:0~10min時,密閉小室中CO2濃度減少,說明這段時間內,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10min之后,密閉小室中CO2濃度保持相對穩定,說明光合作用強度等位呼吸作用強度。乙植物:0~20min時,密閉小室中CO2濃度減少,說明這段時間內,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20min之后,密閉小室中CO2濃度保持相對穩定,說明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故選項ABC正確;
D、M點時,甲、乙兩植物曲線相交,表明密閉小室中被甲、乙兩種植物葉片吸收的CO2相等,只能說明此時密閉容器中的甲、乙兩種植物葉片的凈光合作用強度相等,而不能說明甲、乙兩種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相等,D錯誤。
故選:D。
7.解:A.植物在整個過程中都進行呼吸作用,BC段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是因為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于釋放二氧化碳的量,故A錯誤;
B.圖甲中E點二氧化碳濃度低于A點,說明經過一晝夜,溫室內二氧化碳減少,意味著草莓幼苗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即有機物有積累,故B正確;
C.圖甲中從C到D點,二氧化碳濃度持續下降,表明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故C錯誤;
D.由圖乙可知,在夜間溫度為20℃時,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量比30℃時少,說明夜間溫度為20℃時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少,若白天環境條件不變,夜間溫度為20℃比30℃時更能增加有機物的積累,故D錯誤。
故選:B。
8.解:A、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細胞時時刻刻都在進行,所以0~6時附近,植物仍在進行呼吸作用,A錯誤;
B、傍晚時分,由于持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機物,所以c點積累的有機物最多,B正錯誤;
C、據圖可見:a、c點表示的光合作用強度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C正確;
D、12時附近,植物為了降低蒸騰作用,關閉部分氣孔,所以光合作用強度也有所下降,D錯誤。
故選:C。
9.解:A、每天光照12小時,黑暗條件下12小時,根據表格實驗數據,一天中15℃條件下凈吸收的CO2=(2.5×12)﹣(1×12)=18mg,30℃條件下凈吸收的CO2=(3.5×12)﹣(3×12)=6mg,因此,每天光照12小時,溫度為15℃時比30℃時積累的有機物更多,植物生長快,A正確。
B、由表格可知,溫度為25℃時,光照下CO2減少量最多,則說明此溫度條件下凈光合速率最高,故晝夜不停地光照,最有利于該綠色植物生長的溫度是25℃,B正確。
C、由表格可知,40℃時,有光情況下,CO2減少量為2.4,即凈光合速率大于0,說明此溫度條件下,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作用速率快,C正確。
D、由表格可知,35℃時黑暗下CO2增加量最多,故說明該綠色植物呼吸作用最適宜的溫度為35℃;30℃時,該綠色植物消耗的CO2為3.5+3.0=6.5mg/h,則說明此溫度條件下該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強。因此,該綠色植物細胞內參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酶最適溫度不同,D錯誤。
故選:D。
10.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進行,而呼吸作用有光無光均可進行。圖中Ⅰ只在6點~18點有光的條件下進行,因此,Ⅰ是光合作用曲線;Ⅱ在0點~24點全天(有光、無光)都能進行,因此,Ⅱ是呼吸作用曲線。A正確。
B、曲線Ⅰ和曲線Ⅱ的交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B正確。
C、由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圖可知,在b、c區中,曲線Ⅱ位于曲線Ⅰ的上方,所以,b、c區表示呼吸作用的強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強度。C正確。
D、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a區域表示植物的凈光合作用的產量。陰雨天氣光線較弱,光合作用會減弱,所以,a區域的面積會減小,D錯誤。
故選:D。
11.解: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呼吸作用消耗氧氣。
A、曲線中A點表示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等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氣,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平衡,A錯誤;
B、曲線中B點表示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速率與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的速率的差值達到最大,B正確;
C、曲線中BC段上升的原因是光照強度過強,葉片表皮上的部分氣孔會關閉,C錯誤;
D、曲線中DE段上升的原因是光線減弱,導致光合作用減弱。D錯誤。
故選:B。
12.解:由曲線圖可知,①對應的6點培養室內的氧氣濃度開始增加,則說明此時秋海棠開始進行光合作用;次日6點對應的點為④,此時間點培養室內的氧氣濃度比①點高,說明經過一天的光合作用氧氣得以積累。故證明秋海棠能夠提高室內氧氣濃度,需要比較的兩個時間點是①④,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選:D。
13.解:A、由于該植物在適宜的自然條件下,因此溫度是適宜的,而溫度降低呼吸作用強度將降低,因此A點上移,A正確。
B、B點時凈光合作用速率為0,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O2等于光合作用產生的O2,B正確。
C、超過C點以后,CO2吸收速率不再增加,表示已經達到光飽和點,此時光照強度不再是限制因素,限制因素為CO2濃度,所以若CO2濃度升高,C點應向右移動,C錯誤。
D、總光合量=凈光合量+呼吸量,在C點該植物每小時吸收的CO2量為36+8=44,所以該植物每小時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總量為44×180÷264=30mg,D正確。
故選:C。
14.解:A、真正的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圖可知,30℃時,該綠色植物的真光合速率高于25℃時,故溫度高于25℃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沒有減少,A錯誤。
B、由圖可知,溫度為25℃時,該綠色植物的凈光合速率最高,最有利于該植物的生長,B錯誤。
C、由圖可知,30℃時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為3.5mg/h,黑暗下二氧化碳的釋放量為3.0mg/h,35℃時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為3.0mg/h,黑暗下二氧化碳的釋放量為3.5mg/h。真正的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35℃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真光合速率)與30℃時相等,C正確。
D、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為該綠色植物的凈光合速率,黑暗下二氧化碳的釋放量為該綠色植物的呼吸速率。故兩曲線的交點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量的兩倍,D錯誤。
故選:C。
15.解:A、甲圖中A點的含義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釋放量,表示凈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時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A錯誤;
B、乙圖中A點后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說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故A點含義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B正確;
C、丙圖根據圖中的曲線的含義可知,A點代表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正確;
D、丁圖中,A點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為0,說明此時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正確。
故選:A。
16.解:A、曲線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線Ⅱ表示呼吸作用,ad之間曲線Ⅰ高于曲線Ⅱ,所以ad之間表示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A錯誤。
B、ad之間,植物的表示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有機物的儲存大于有機物的消耗;d點之時,植物的表示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有機物的儲存等于有機物的消耗;d點之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弱于呼吸作用,有機物的儲存小于有機物的消耗。所以,d點時刻是一天中該植物有機物含量最多的時刻,B錯誤。
C、曲線Ⅱ在一天中均可進行,因此曲線Ⅱ表示呼吸作用,C錯誤。
D、bc段在中午12點左右,光照強,溫度高,葉片上的一部分保衛細胞失水皺縮,氣孔部分關閉,影響二氧化碳進入葉片,所以bc段光合作用強度減弱,D正確。
故選:D。
17.解:A、圖中光照強度為O時,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不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A正確;
B、由于植物甲的呼吸速率高于植物乙,所以當氧氣釋放量為c時,植物甲比植物乙合成的有機物量多,B錯誤;
C、光照強度為d時,曲線乙氧氣釋放量不再增多,證明光合作用強度增加很小,而曲線甲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更多,由此可表明甲更適合強光照下生長,C正確;
D、光照強度為a時,乙吸收和釋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說明光合作用的速率等于呼吸作用的速率,B正確。
故選:B。
18.解:A、A點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過A點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葉片開始從環境中吸收氧氣,A正確;
B、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兩條曲線圍成的部分代表有機物的積累量,B正確;
C、葉面積指數大約為5時,積累的有機物最多,對農作物增產最有利,C正確;
D、葉面積指數超過9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小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導致農作物體內的有機物減少,農作物將不能正常生長,而不是面積指數超過7時,D錯誤。
故選:D。
19.解:A.在C點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錯誤;
B.經過一晝夜,E點CO2含量低于A點,說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因此經過一晝夜后,大棚內植物有機物的含量會增加,正確;
C.這株綠色植物在一天內積累了有機物,在D點時有機物總量最多,錯誤;
D.AB段植物進行呼吸作用,在有陽光以后的后邊階段進行光合作用,錯誤。
故選:B。
20.解:圖中X代表在黑暗下葉片單位時間內有機物含量變化的情況;Y代表在光照環境下葉片單位時間內有機物含量變化的情況;X、Y兩條柱狀的高度差代表的是在經歷黑暗、光照之后有機物還能剩余的數量,若Y低X高,說明在此溫度下,植物不僅不能儲存有機物,還要消耗過多的有機物,剩余越多說明在該溫度下該植物生長發育狀況越好,因此當地一天光照時間有12小時,13℃時最有利于該植物生長。
故選:B。
21.解:A、分析圖示可知,這一天的6:00(曲線的A點)和18:00時左右,甲乙兩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的速率相等;在6:00之前,甲乙兩植物的光合作用已經開始,但光合作用比細胞呼吸作用弱,A錯誤。
B、在18:00時后,甲乙兩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開始小于細胞呼吸呼吸作用速率,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間應為18:00時,E點時有機物的積累量已經減少,B正確。
C、圖示曲線的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夏季晴朗的中午,光照強、溫度高,氣孔部分關閉,二氧化碳氣體供應不足導致的;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強度減弱,吸收的二氧化碳氣體不斷減少,光反應產生[H]和ATP的速率減慢,所以這兩段下降的原因不相同,C正確。
D、圖示曲線的B﹣D段,乙植物可能存在“午休現象“,是氣孔部分關閉導致葉內二氧化碳濃度降低的原因;甲植物可能不存在“午休現象“或氣孔關閉程度很小或氣孔無法關閉,D正確。
故選:A。
二.填空題(共7小題)
22.解:從柱形圖中看出,葉在28℃時,暗處理1小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2毫克;葉在28℃時光照1小時后與暗處理前的有機物增加量是3毫克。葉在28℃光照1小時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時候還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2毫克。因此實驗中,葉在28℃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2+3+2=7(毫克)。
故答案為:7。
23.解:(1)由光合作用的概念可知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場所是葉綠體,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光合作用越強,因此,可以用CO2吸收量表示光合作用強度。
(2)圖中有兩個時間段6時﹣10時、12﹣14.5時,光合作用強度增大。
(3)清晨6點之前,棉花釋放CO2而不是吸收CO2,這說明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
(4)這一天中,在16點鐘之前吸收的二氧化碳都是正值,說明光合作用一直大于呼吸作用,積累的有機物最多,故棉花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時刻是16點鐘。
故答案為:(1)原料;(2)兩;(3)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4)16。
24.解:(1)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在一定的范圍內,溫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強。通過表格信息可知:暗處理時葉片質量變化不同的原因溫度不同,呼吸作用的強度不同,植物減少的質量不同。
(2)從表中數據看出,27℃時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1mg,光照后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也進行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實際產生有機物的量為3+1+1=5(mg);28℃時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2δmg,光照后光合作用實際產生有機物的量為 3+2+2=7(mg);29℃時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3mg,光照后光合作用實際產生有機物的量為3+3+3=9(mg);30℃時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4mg,光照后光合作用實際產生有機物的量為 2+4+4=10(mg)。
故答案為:(1)溫度不同,呼吸作用的強度不同,植物減少的質量不同
(2)9
25.解:結合圖示可知,曲線中AB、FG段植株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BC段二氧化碳的釋放量減少表明植株開始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了呼吸作用釋放的部分二氧化碳;CE段植株吸收二氧化碳,表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于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EF段二氧化碳的釋放量逐漸增多,表明光合作用逐漸下降,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少于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因此根據圖示推測該植物接受光照的時間是曲線中的BF段。D點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最多,因此光合作用強度最強(高)的是D點;CE段植株吸收二氧化碳,表明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多余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有機物得到積累,在CE段中,E點進行光合作用的時間最長,超過E點,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有機物開始減少,因此植株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是E點。
故答案為:BF;E
26.解:(1)圖乙安裝在溫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儀器,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濃度增加能使光合作用增強,因此溫室大棚內安裝這種儀器目的是為使圖一中C光合作用增強。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同時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貯存能量)+氧氣。
(2)圖丙中,D點表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植物表現為不吸收CO2也不釋放CO2。
故答案為:(1)C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機物(貯存能量)+氧氣。
(2)等于。
27.解:(1)甲圖中,B點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相等,表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相同,因此甲圖中曲線上B點代表的含義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相同。
(2)由乙圖分析可知,溫度25℃時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的差最大,表明體內有機物的積累最多,因此該植物體在其它環境因素適宜時,體內有機物積累速率要達到最大的溫度要求應該是25℃.溫度超過40℃時此種植物表現為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呼吸速率升高,體內有機物積累減少。
(3)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因此丙圖中的陰影部分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量。
故答案為: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相同;
(2)25;
(3)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量。
28.(1)圖中甲、乙兩曲線代表的植物中乙植物在較低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達到最大值,最有可能是陰性植物;(2)當光照強度為X時,甲植物光合作用利于的二氧化碳量為凈光合量加呼吸消耗量,即12+4=16;當光照強度為V時,甲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為8,乙植物的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為6,兩者的差值為2;在晝夜周期條件下,甲植物需要在光照強度大于V的條件下才能生長;
(3)當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時,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強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植物;放大鏡是凸透鏡應用的一種,當物體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之內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結合圖片和生活經驗,使用指甲刀剪指甲時,刀刃部分是向下壓的,因此,人的指甲對上刀刃的阻力方向向上。
故答案為:(1)乙; (2)16 大于V; (3)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植物 小于 向上。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綜合圖像專題
一.選擇題(共21小題)
1.黑暗條件下,將金魚藻放在4支盛有水的試管中,再分組放置在離白熾燈不同距離處。打開白熾燈,一段時間后統計到的氣泡數目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試管與燈的距離代表光照的強度
B.每組實驗需重復多次,求平均值
C.產生的氣泡數與距離大小呈正比
D.若關閉燈源,所得數據將有變化
2.如圖表示綠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強度下,釋放氧氣與吸收氧氣的情況。圖中哪一段光合作用強度不斷增加且大于呼吸作用(  )
A.ab B.bc C.cd D.ad
3.下列對圖中各曲線的分析,正確的是( ?。?br/>A.圖甲表示在透明的密閉溫室里,水稻種子從萌發到長成幼苗過程中氧氣含量的變化,第10﹣20天之間,氧氣濃度增加是因為幼苗不進行呼吸作用
B.圖乙是密閉蔬菜大棚內一天中某氣體的含量變化曲線,可判斷該氣體是二氧化碳
C.圖丙表示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度的影響。根據a、c點光合作用強度的差異可知,增加光照強度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
D.圖丁12時綠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溫時光合作用強度減弱是因為氣孔部分關閉
4.25℃時,某種植物CO2吸收量隨光照強度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則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br/>A.當光照強度為n1時,該植物的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同
B.若每天只給植物12小時強度為n2的光照(其余時間黑暗),則該植物一晝夜內體內有機物總質量將增加
C.在光照強度達到n3之前,影響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環境因素是光照強度
D.當光照強度為n3時,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質量為11mg/( dm2 h)
5.甲、乙兩種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隨光照強度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光照強度為0時,甲和乙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光照強度為a時,乙不進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強度為c時,甲和乙合成的有機物量相同
D.光照強度為d時,可表明甲更適合強光照下生長
6.將長勢一致的甲、乙兩種植物分別置于兩個同樣大小密閉的透明容器內,給予充足的光照、適宜的溫度等條件,每隔5分鐘測定一次容器內的二氧化碳濃度,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br/>A.10分鐘之前,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產生的量
B.20分鐘之前,乙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產生的量
C.20分鐘以后,甲、乙兩種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產生的量
D.在交點M處,甲、乙兩種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都與呼吸作用強度相等
7.密閉溫室內種植了草莓幼苗,某小組通過測定二氧化碳濃度來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情況。圖甲表示密閉溫室內一晝夜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情況,圖乙表示在白天環境條件不變時,不同的夜間溫度下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況。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br/>A.BC段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是因為植物停止呼吸作用并開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圖甲AE兩點對比表明經過這一晝夜草莓幼苗有機物有積累
C.圖甲表明從C到D點,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
D.若白天環境條件不變,根據圖乙可知夜間溫度為30℃比20℃時更能增加有機物的積累
8.如圖兩條曲線分別表示某植株一晝夜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
A.0~6時附近,植物沒有進行呼吸作用
B.該植株一晝夜內在b點時有機物總量最多
C.a、c點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均相等
D.12時附近,呼吸作用增強導致光合作用下降
9.將盆栽綠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密閉實驗裝置中,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響。實驗以測得二氧化碳減少量和增加量為指標,實驗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溫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光照下CO2減少量(mg/h) 1.0 1.75 2.50 3.25 3.75 3.5 2.9 2.4
黑暗下CO2增加量(mg/h) 0.5 0.75 1.0 1.50 2.25 3.0 3.5 2.90
A.每天光照12小時,溫度為15℃比30℃時植物生長快
B.晝夜不停地光照,最有利于該綠色植物生長的溫度是25℃
C.40℃時,有光情況下,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作用速率快
D.該綠色植物細胞內參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酶最適溫度相同
10.如圖是正常生長的糧食作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圖,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
A.Ⅰ是光合作用曲線,Ⅱ是呼吸作用曲線
B.曲線Ⅰ和曲線Ⅱ的交點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
C.b、c區表示呼吸作用的強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強度
D.陰雨天氣a區域的面積會增大
11.如圖表示葉在夏季一天中氧氣的凈吸收速率。請分析,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br/>A.曲線中A點表示葉片沒有進行光合作用
B.曲線中B點表示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速率與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的速率的差值達到最大
C.曲線中BC段上升的原因是光照強度減弱
D.曲線中DE段上升的原因是氣孔關閉
12.如圖所示為密閉培養室中,放置秋海棠和無秋海棠情況下,一天中氧氣濃度變化曲線圖。為證明秋海棠能夠提高室內氧氣濃度,需要比較的兩個時間點是( ?。?br/>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3.如圖為某植物在適宜的條件下,CO2吸收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圖像.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br/>A.若溫度降低,A點上移
B.B點時呼吸作用消耗的O2等于光合作用產生的O2
C.若CO2濃度升高,C點左移
D.在C點該植物每小時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總量為30mg
14.以測定的CO2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研究溫度對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其中25℃時,兩曲線的間隔為1.4個單位,20℃時兩曲線的間隔為1.7個單位。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r/>A.溫度高于25℃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開始減少
B.光照相同時間,在20℃條件下最有利于該植物的生長
C.光照相同時間,35℃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與30℃時相等
D.兩曲線的交點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的量相等
15.某校生物興趣小組以玉米為實驗材料,研究不同條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細胞呼吸速率,繪制了如甲、乙、丙、丁所示的四幅圖。哪幅圖中“A”點可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與細胞呼吸速率不相等( ?。?br/>A. B.
C. D.
16.如圖是某植物在夏季一天24小時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活動強度變化曲線,根據如圖所示分析合理的是( ?。?br/>A.ad之間表示光合作用弱于呼吸作用
B.b點時刻是一天中該植物有機物含量最多的時刻
C.曲線Ⅱ為植物的光合作用變化曲線
D.bc段活動強度減弱是溫度太高,氣孔關閉造成的
17.如圖曲線表示甲、乙兩種綠色植物氧氣的釋放量隨光照強度的變化趨勢,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br/>A.光照強度為O時,甲和乙只進行呼吸作用
B.光照強度為c時,甲和乙合成的有機物量相同
C.光照強度為d時,可表明甲更適合強光照下生長
D.光照強度為a時,乙光合作用的速率等于呼吸作用的速率
18.葉面積指數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的總葉面積,葉面積指數越大,葉片交錯重疊程度越大。如圖表示葉面積指數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強度的關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br/>A.過A點后,葉片開始從環境中吸收氧氣
B.兩條曲線圍成的部分代表有機物的積累量
C.葉面積指數大約為5時,對農作物增產最有利
D.葉面積指數超過7時,有機物不再積累
19.某農科所為了研究影響植物生長的外界因素,在大棚內種植了玉米、大豆等多種作物,如果緊閉大棚,大棚內(溫度恒定)一晝夜空氣中的CO2含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A.在C點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相同
B.經過一晝夜,大棚內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會增加
C.植物積累有機物最多的點是E點
D.圖中AB段表示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
20.某研究小組測定不同溫度下某種植物葉片在黑暗及光照環境下葉片的有機物含量的變化情況,結果如圖所示,其中X、Y分別代表在黑暗、光照環境下葉片單位時間內有機物含量變化的情況,若當地一天光照時間有12小時,則最有利于該植物生長的溫度是( ?。?br/>A.3℃ B.13℃ C.23℃ D.33℃
21.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兩株同種植物在相同條件下CO2吸收速率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甲植株在A點開始進行光合作用
B.乙植株在18時有機物積累量最多
C.曲線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不同
D.兩曲線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氣孔無法關閉
二.填空題(共7小題)
22.興趣小組進行光合作用實驗,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同種植物葉,分成4等份,分別在不同溫度下暗處理1小時,接著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時,測定每份葉中有機物質量的變化,制成如圖。則葉在28℃時通過光合作用1h產生的有機物量是     mg。
23.科學上常用光合作用強度(CO2吸收量表示)減去呼吸作用強度(用CO2釋放量表示)來說明植物積累有機物的多少,如圖是棉花在某晴天各時間段吸收或釋放CO2量的曲線圖,據圖回答:
(1)可以用CO2吸收量表示光合作用強度,是因為CO2是光合作用的    ,吸收CO2越多,光合作用強度越大。
(2)圖中有    個時間段光合作用強度增大。
(3)清晨6點之前,棉花釋放CO2而不是吸收CO2,這說明    。
(4)這一天中,棉花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時刻是    點鐘。
24.實驗小組用某種大小相似的綠色植物葉片,分組進行實驗:稱量葉片實驗前的質量,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暗處理1小時,測其質量的變化;立刻再用相同的光照射1小時,再測其質量的變化。結果如表,“+”和“﹣”分別代表其與暗處理前質量比較所增加和減少的值,回答問題:
組別 一 二 三 四
溫度(℃) 27 28 29 30
暗處理后的質量變化(mg) ﹣1 ﹣2 ﹣3 ﹣4
光照后的質量變化(mg) +3 +3 +3 +2
(1)請解釋暗處理時葉片質量變化不同的原因:    。
(2)假設葉片的質量變化都是其消耗或合成的有機物的量,則在29℃條件下的實驗組每小時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為     mg。
25.如圖為春季的某一晴天一晝夜中某植株對CO2的吸收和釋放狀況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推測該植株接受光照的時間是曲線中的     段,植株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時刻是     點(在A~G點中選填)。
26.圖甲中A、B、C表示綠色植物體內的某些生理活動,圖乙是安裝在溫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儀器,圖丙表示一段時間內植物葉片氧氣釋放的相對量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據圖回答問題:
(1)溫室大棚中安裝圖乙所示儀器,可使綠色植物的[    ]    (填寫圖甲中的字母和生理活動名稱,下同)增強,其文字表達式     。
(2)如圖丙所示,當光照強度處于D點時,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強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強度。
27.如圖甲所示為光照強度的變化與某植物光合速率的關系,乙圖表示溫度變化與某種植物光合速率的關系,丙圖表示森林葉面積指數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關系(葉面積指數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葉面積的數量,此值越大,表示植物葉片交錯程度越大。光合作用的速率是植物在單位時間內制造有機物的量,因為有機物的量測定不方便,通常用氧氣的釋放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來表示)。請回答:
(1)甲圖中曲線上B點代表的含義為     。
(2)由書圖分析可知,該植物體在其他環境因素適宜時,體內有機物積累的速率要達到最大時對溫度的要求應該是     ℃。
(3)丙圖中的陰影部分表示     。
28.適于在強光照條件下生活的植物稱為陽生植物,相反,適于在弱光照條件下生活的植物稱為陰生植物,如圖表示在一定的CO2濃度和溫度條件下,某陽生植物和陰生植物的凈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隨光照強度的變化情況,請據圖分析回答:
(1)圖中甲、乙兩曲線代表的植物中,屬于陰生植物的是     。
(2)當光照強度為X時,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為     ;在晝夜周期條件下(12h光照、12h黑暗),甲植物需在光照強度     的條件下才能生長。
(3)當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時,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強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     。
如圖是一款帶有放大鏡的指甲刀。使用時。透鏡到指甲的距離應     一倍焦距(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拇指按壓的杠桿是省力杠桿,人的指甲對上刀刃的阻力方向是     的(選填“向上”或“向下”)。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汪清县| 买车| 乌鲁木齐县| 杂多县| 泾川县| 西峡县| 靖西县| 丰县| 海林市| 葫芦岛市| 泰和县| 罗城| 谢通门县| 陆良县| 西昌市| 元阳县| 米易县| 永吉县| 呈贡县| 新密市| 玉环县| 新绛县| 德安县| 宜宾市| 柳州市| 巧家县| 华蓥市| 留坝县| 上林县| 梁山县| 东乌珠穆沁旗| 大关县| 荣成市| 柯坪县| 开平市| 和平区| 临澧县| 腾冲县| 和静县| 孟村| 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