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科學試題1.(2025五上·懷集期末)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為植物提供( )。A.氧氣 B.能量 C.二氧化碳【答案】B【知識點】光合作用【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其主要目的是為植物提供能量,具體過程是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這些有機物為植物的生長、發育、繁殖等生命活動提供能量。2.(2025五上·懷集期末)下列物體放入水中,會沉在水底的是 ( )。A.裝滿空氣的密封塑料瓶B.木塊C.石頭【答案】C【知識點】浮力;物體的沉浮【解析】【分析】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當物體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時,物體在水中會下沉;當物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時,物體在水中會上浮;當物體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時,物體在水中會懸浮。石頭的密度通常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石頭放入水中會沉在水底。3.(2025五上·懷集期末)水結成冰,體積( )。A.不變 B.變小 C.變大【答案】C【知識點】水結冰過程中的變化【解析】【分析】水結成冰后,質量不變,但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4.(2025五上·懷集期末)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來自( )。A.冰川B.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C.深層地下水【答案】B【知識點】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主要儲存在冰川、江河湖泊水、淺層地下水、深層地下水等多種水體中。其中,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是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因為它們分布廣泛,開發利用相對容易,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而 A 選項的冰川雖然是地球上淡水的主體,但多分布在兩極和高山地區,開發利用難度大;C 選項的深層地下水埋藏深,開采成本高,且補給困難,也不易直接利用。5.(2025五上·懷集期末)植物生長需要的陽光主要是為了( )。A.提高溫度 B.進行光合作用 C.促進水分吸收【答案】B【知識點】植物生長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陽光對植物生長至關重要,主要是因為植物需要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這一過程為植物提供了生長所需的能量和物質基礎,是植物生長、發育、繁殖等生命活動得以正常進行的關鍵。6.(2025五上·懷集期末)把鹽放入水中攪拌后,鹽不見了,這是因為鹽( )。A.蒸發了 B.溶解了 C.與水發生反應了【答案】B【知識點】溶解【解析】【分析】鹽放入水中攪拌后消失,是因為鹽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勻地分散到了水中,形成了均一、穩定的混合物,這個過程叫做溶解。7.(2025五上·懷集期末)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 ( )。A.向上 B.向下 C.向四周【答案】A【知識點】浮力;物體的沉浮【解析】【分析】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與重力方向相反,這是因為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產生了浮力,而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所以浮力方向是向上的。8.(2025五上·懷集期末)海水不能直接飲用,是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 )。A.微生物 B.鹽分 C.泥沙【答案】B【知識點】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鹽分,平均鹽度約為 3.5%。如果直接飲用海水,會導致人體攝入過多的鹽分,使人體細胞內的水分被 “吸” 出來,造成細胞脫水,進而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甚至危及生命。9.(2025五上·懷集期末)植物的根在生長過程中,具有( )的特性。A.向光性 B.向水性 C.背地性【答案】B【知識點】根【解析】【分析】植物的根在生長過程中具有向水性,即根會向著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長,這有助于植物更好地吸收水分,以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求。10.(2025五上·懷集期末)一塊橡皮泥,捏成實心球會沉入水底,捏成小船會浮在水面,這是因為( )。A.橡皮泥變輕了B.小船排開的水量變大了C.水的密度變大了【答案】B【知識點】浮力;物體的沉浮【解析】【分析】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液體的重力。當橡皮泥捏成小船時,其形狀發生改變,排開的水量變大,受到的浮力也增大。當浮力大于橡皮泥自身重力時,小船就會浮在水面上。11.(2025五上·懷集期末)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酒精揮發 B.紙張燃燒 C.玻璃破碎【答案】B【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解析】【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A、酒精揮發是酒精由液態變為氣態,只是狀態發生了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紙張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水等物質,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玻璃破碎只是玻璃的形狀發生了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12.(2025五上·懷集期末)河流最終流入大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引力 B.地勢高低 C.風力作用【答案】B【知識點】地形、地貌【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勢存在高低差異,河流在重力作用下,從地勢高的地方流向地勢低的地方,最終匯聚到大海。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產生的,但在這里地球引力不是直接使河流流向大海的原因,而是通過形成地勢高低差,讓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處流動。13.(2025五上·懷集期末)植物的葉子通過 ( )散失水分。A.光合作用 B.蒸騰作用 C.呼吸作用【答案】B【知識點】葉的作用【解析】【分析】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表面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葉子上有許多微小的氣孔,水分主要通過這些氣孔散失。14.(2025五上·懷集期末)相同體積的鋁塊和鐵塊,在水中( )受到的浮力大。A.鋁塊 B.鐵塊 C.一樣【答案】C【知識點】浮力;物體的沉浮【解析】【分析】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相同體積的鋁塊和鐵塊浸沒在水中時,它們排開水的體積相同,水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也是固定值,所以它們受到的浮力一樣大。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密度、質量等因素無關,只與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15.(2025五上·懷集期末)下列哪種物質變化是不可逆的 ( )。A.水的汽化 B.鐵生銹 C.蠟燭融化【答案】B【知識點】生銹【解析】【分析】鐵生銹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鐵銹(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鐵)的過程,鐵銹無法通過簡單的物理或化學方法再變回原來的鐵,這種變化是不可逆的。16.(2025五上·懷集期末)植物的生長不需要空氣。 ( )【答案】錯誤【知識點】植物生長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空氣對于植物的生長是至關重要的。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通過光合作用,植物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和氧氣,從而獲得生長所需的能量和物質。同時,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氣,以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維持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動。此外,空氣的流通還能幫助植物傳播花粉、種子,調節植物周圍的溫度和濕度等環境條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和繁殖。所以,植物的生長離不開空氣。17.(2025五上·懷集期末)物體的沉浮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都有關系。 ( )【答案】正確【知識點】浮力;物體的沉浮【解析】【分析】當物體的質量較大,重力大于其受到的浮力時,物體下沉;當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上浮。例如,相同體積的鐵塊和木塊,鐵塊質量大,重力大,在水中下沉,木塊質量小,重力小,在水中上浮。而相同質量的實心鐵球和空心鐵球,空心鐵球體積大,排開的水多,受到的浮力大,可能會上浮,實心鐵球體積小,排開的水少,受到的浮力小,會下沉。所以物體的沉浮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都有關系。18.(2025五上·懷集期末)物質溶解后就不能再分離出來了。 ( )【答案】錯誤【知識點】物質的分離【解析】【分析】物質溶解后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再分離出來的。例如,對于食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可以通過蒸發結晶的方法,將水蒸發掉,使食鹽重新結晶析出;對于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混合溶液,可利用它們在不同溫度下溶解度變化差異,通過降溫結晶等方法來分離。此外,還有蒸餾、萃取、過濾等多種分離方法可用于將溶解在溶劑中的物質分離出來,具體方法的選擇取決于溶質和溶劑的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所以 “物質溶解后就不能再分離出來了” 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19.(2025五上·懷集期末)地球上的水是循環的,所以不會缺水。 ( )【答案】錯誤【知識點】自然界的水循環【解析】【分析】雖然地球上的水是循環的,通過蒸發、降水、徑流等環節不斷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但是可被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在全球范圍內,水資源分布極不均衡,有的地區水資源豐富,有的地區則極度缺水。同時,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發展以及人類活動對水資源的污染和浪費,許多地區面臨著水資源短缺的問題,這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挑戰。因此,不能因為水是循環的就認為不會缺水。20.(2025五上·懷集期末)植物的莖只起到支撐作用,不能運輸物質。 ( )【答案】錯誤【知識點】莖的作用【解析】【分析】植物的莖具有支撐和運輸等多種重要功能。莖中的導管能夠將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向上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而篩管則可以將葉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到根部等其他部位,以滿足植物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的需要。所以植物的莖不僅起到支撐作用,還能運輸物質。21.(2025五上·懷集期末)鐵生銹是因為鐵與水接觸,與氧氣無關。 ( )【答案】錯誤【知識點】生銹【解析】【分析】鐵生銹主要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22.(2025五上·懷集期末)物體在水中下沉,是因為它不受浮力。 ( )【答案】錯誤【知識點】浮力;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物體在水中下沉,是因為物體受到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而不是不受浮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只要物體浸在水中,無論它是下沉、上浮還是懸浮,都會受到浮力的作用。23.(2025五上·懷集期末)淡水魚不能在海水中生存是因為海水太咸。 ( )【答案】錯誤【知識點】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淡水魚不能在海水中生存,主要原因并非僅僅是海水太咸,而是涉及到滲透壓等多方面的生理機制差異。 淡水魚的細胞內鹽分濃度高于周圍的淡水環境,它們通過腎臟等器官不斷排出多余的水分,并攝取水中的鹽分來維持體內的滲透壓平衡。而海水的鹽分濃度遠高于淡水魚體內的鹽分濃度,當淡水魚進入海水后,魚體內的水分會不斷通過鰓和體表細胞滲透到海水中,同時,海水中過多的鹽分又會進入魚體,導致魚體的滲透壓平衡被破壞,進而影響魚的正常生理功能,最終導致淡水魚無法在海水中生存。24.(2025五上·懷集期末)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同時進行的。 ( )【答案】錯誤【知識點】光合作用【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不是同時進行的。具體分析如下: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在有光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因為光反應階段需要光能來激發葉綠素等光合色素,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為暗反應提供能量和還原氫,從而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和氧氣。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細胞在酶的作用下,將有機物分解并釋放能量的過程,它不需要光,在白天和黑夜都能進行。25.(2025五上·懷集期末)輕的物體一定浮在水面,重的物體一定沉入水底。 ( )【答案】錯誤【知識點】浮力;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浮沉取決于物體受到的浮力與重力的大小關系,而不是僅僅由物體的輕重決定。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如果物體排開的水的重力大于物體本身的重力,物體就會浮在水面;如果物體排開的水的重力小于物體本身的重力,物體就會沉入水底。26.(2025五上·懷集期末)蠟燭燃燒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 )【答案】正確【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解析】【分析】蠟燭燃燒過程中,首先蠟燭受熱熔化,由固態變為液態,這個過程中只是蠟燭的狀態發生了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接著,蠟燭燃燒時,石蠟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質生成,這一過程屬于化學變化。 所以蠟燭燃燒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27.(2025五上·懷集期末)地下水都是可以直接飲用的。 ( )【答案】錯誤【知識點】節約用水【解析】【分析】雖然地下水相對地表水而言,受污染的程度可能較低,但并非所有地下水都可以直接飲用。一些地下水可能含有過高的礦物質,如鐵、錳、氟化物等,長期飲用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還有些地下水可能受到地質條件的影響,含有重金屬污染物,如汞、鉛、鎘等,這些物質具有很強的毒性,會危害人體的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等;此外,地下水也可能因人類活動而受到污染,如農業面源污染(農藥、化肥的滲漏)、工業廢水的排放以及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等,導致水中含有細菌、病毒、有機物等有害物質,直接飲用會引發各種疾病。因此,地下水通常需要經過處理和檢測28.(2025五上·懷集期末)植物的花對植物的繁殖沒有作用。 ( )【答案】錯誤【知識點】花的結構、作用【解析】【分析】植物的花在植物繁殖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產生生殖細胞:花中的雄蕊產生花粉,花粉里包含精子,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細胞;雌蕊的子房內有胚珠,胚珠里含有卵細胞,是植物的雌性生殖細胞。 傳粉與受精:通過風、昆蟲等媒介,花粉從雄蕊傳播到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叫傳粉。傳粉后,花粉在柱頭上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沿著花柱生長進入子房,將精子輸送到胚珠中,與卵細胞結合,完成受精過程。 發育成果實和種子:受精完成后,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果實可以保護種子,并有助于種子的傳播,從而使植物能夠繁衍后代。29.(2025五上·懷集期末)改變物體的形狀可以改變它在水中的沉浮。 ( )【答案】正確【知識點】浮力;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取決于物體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關系。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改變物體的形狀可以改變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從而改變物體受到的浮力,進而影響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例如,把一塊橡皮泥捏成實心球放入水中,它會下沉,因為此時它排開的水的體積較小,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但如果把這塊橡皮泥捏成船的形狀,它就能漂浮在水面上,這是因為捏成船形后,橡皮泥排開的水的體積變大了,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就能浮在水面上。30.(2025五上·懷集期末)所有的物理變化都不會產生新物質。 ( )【答案】正確【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解析】【分析】物理變化是指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發生改變,但物質的本質組成和化學性質并未發生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例如,水的三態變化,無論是液態水變成水蒸氣(汽化),還是水蒸氣變成冰(凝華),或者冰融化成水,都是水這種物質在不同狀態之間的轉變,物質本身始終是水,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再如,將鐵絲彎曲,只是改變了鐵絲的形狀,鐵絲的化學成分依然是鐵,沒有新物質產生。所以 “所有的物理變化都不會產生新物質” 這一說法是正確的。31.(2025五上·懷集期末)把植物的器官與功能相連。【答案】【知識點】根;莖的作用;葉的作用;花的結構、作用【解析】【分析】根 ——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它通過根毛等結構與土壤緊密接觸,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種礦物質營養元素。莖 ——運輸水分和養分。莖具有輸導組織,能夠將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向上運輸到葉片等地上部分,同時也能將葉片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到根部等其他部位,起到運輸水分和養分的作用。葉 ——制造有機物。葉片中含有葉綠體,能夠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這個過程稱為光合作用,所以葉是植物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花 ——繁殖后代。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通過傳粉、受精等過程,完成有性生殖,最終發育成果實和種子,實現植物的繁殖后代。32.(2025五上·懷集期末)將物質變化與例子相連。【答案】【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解析】【分析】物理變化 水蒸發:水由液態變為氣態,只是狀態發生了改變,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 冰塊融化:冰由固態變為液態,只是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其本質還是水,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物理變化 水蒸發:水由液態變為氣態,只是狀態發生了改變,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 冰塊融化:冰由固態變為液態,只是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其本質還是水,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33.(2025五上·懷集期末)現有一塊木頭、一塊鐵塊和一塊塑料塊,它們的體積相同。把它們放入水中,木頭漂浮,鐵塊下沉,塑料塊懸浮。(1)鐵塊下沉是因為它的密度比水( )。A.大 B.小 C.相等(2)木頭漂浮時,它受到的浮力( )它自身的重力。A.大于 B.等于 C.小于(3)如果把塑料塊切成兩半,放入水中會( )。A.上浮 B.下沉 C.仍懸浮【答案】(1)A(2)B(3)C【知識點】浮力;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的浮沉條件,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如果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物體所受重力大于浮力,物體就會下沉。鐵塊在水中下沉,所以鐵塊的密度比水大。(2)當物體漂浮在液體表面時,處于靜止狀態,此時物體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木頭漂浮時,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3)物體的浮沉取決于物體的密度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塑料塊原來懸浮在水中,說明塑料塊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當把塑料塊切成兩半后,其密度不變,仍然等于水的密度,所以放入水中后仍會懸浮。34.(2025五上·懷集期末)小明做了一個關于物質變化的實驗,他把白糖放在鍋里加熱。(1)白糖加熱過程中先融化成液體,這是( )變化。A.物理 B.化學 C.生物(2)繼續加熱,白糖變成黑色物質,這是( )變化。A.物理 B.化學 C.生物(3)這個實驗說明白糖加熱過程中( )。A.只有物理變化B.只有化學變化C.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答案】(1)A(2)B(3)C【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解析】【分析】(1)白糖加熱融化成液體,只是物質的狀態由固態變為液態,其本質還是白糖,沒有生成新的物質,這種僅涉及物質狀態或形狀改變,而不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2)繼續加熱白糖,白糖變成黑色物質,這一過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質,如碳等,發生了質的變化,這種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3)白糖加熱過程中,首先是由固態變為液態,這是狀態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之后繼續加熱,白糖變成黑色物質,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所以白糖加熱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1 / 1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科學試題1.(2025五上·懷集期末)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為植物提供( )。A.氧氣 B.能量 C.二氧化碳2.(2025五上·懷集期末)下列物體放入水中,會沉在水底的是 ( )。A.裝滿空氣的密封塑料瓶B.木塊C.石頭3.(2025五上·懷集期末)水結成冰,體積( )。A.不變 B.變小 C.變大4.(2025五上·懷集期末)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來自( )。A.冰川B.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C.深層地下水5.(2025五上·懷集期末)植物生長需要的陽光主要是為了( )。A.提高溫度 B.進行光合作用 C.促進水分吸收6.(2025五上·懷集期末)把鹽放入水中攪拌后,鹽不見了,這是因為鹽( )。A.蒸發了 B.溶解了 C.與水發生反應了7.(2025五上·懷集期末)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 ( )。A.向上 B.向下 C.向四周8.(2025五上·懷集期末)海水不能直接飲用,是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 )。A.微生物 B.鹽分 C.泥沙9.(2025五上·懷集期末)植物的根在生長過程中,具有( )的特性。A.向光性 B.向水性 C.背地性10.(2025五上·懷集期末)一塊橡皮泥,捏成實心球會沉入水底,捏成小船會浮在水面,這是因為( )。A.橡皮泥變輕了B.小船排開的水量變大了C.水的密度變大了11.(2025五上·懷集期末)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酒精揮發 B.紙張燃燒 C.玻璃破碎12.(2025五上·懷集期末)河流最終流入大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引力 B.地勢高低 C.風力作用13.(2025五上·懷集期末)植物的葉子通過 ( )散失水分。A.光合作用 B.蒸騰作用 C.呼吸作用14.(2025五上·懷集期末)相同體積的鋁塊和鐵塊,在水中( )受到的浮力大。A.鋁塊 B.鐵塊 C.一樣15.(2025五上·懷集期末)下列哪種物質變化是不可逆的 ( )。A.水的汽化 B.鐵生銹 C.蠟燭融化16.(2025五上·懷集期末)植物的生長不需要空氣。 ( )17.(2025五上·懷集期末)物體的沉浮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都有關系。 ( )18.(2025五上·懷集期末)物質溶解后就不能再分離出來了。 ( )19.(2025五上·懷集期末)地球上的水是循環的,所以不會缺水。 ( )20.(2025五上·懷集期末)植物的莖只起到支撐作用,不能運輸物質。 ( )21.(2025五上·懷集期末)鐵生銹是因為鐵與水接觸,與氧氣無關。 ( )22.(2025五上·懷集期末)物體在水中下沉,是因為它不受浮力。 ( )23.(2025五上·懷集期末)淡水魚不能在海水中生存是因為海水太咸。 ( )24.(2025五上·懷集期末)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同時進行的。 ( )25.(2025五上·懷集期末)輕的物體一定浮在水面,重的物體一定沉入水底。 ( )26.(2025五上·懷集期末)蠟燭燃燒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 )27.(2025五上·懷集期末)地下水都是可以直接飲用的。 ( )28.(2025五上·懷集期末)植物的花對植物的繁殖沒有作用。 ( )29.(2025五上·懷集期末)改變物體的形狀可以改變它在水中的沉浮。 ( )30.(2025五上·懷集期末)所有的物理變化都不會產生新物質。 ( )31.(2025五上·懷集期末)把植物的器官與功能相連。32.(2025五上·懷集期末)將物質變化與例子相連。33.(2025五上·懷集期末)現有一塊木頭、一塊鐵塊和一塊塑料塊,它們的體積相同。把它們放入水中,木頭漂浮,鐵塊下沉,塑料塊懸浮。(1)鐵塊下沉是因為它的密度比水( )。A.大 B.小 C.相等(2)木頭漂浮時,它受到的浮力( )它自身的重力。A.大于 B.等于 C.小于(3)如果把塑料塊切成兩半,放入水中會( )。A.上浮 B.下沉 C.仍懸浮34.(2025五上·懷集期末)小明做了一個關于物質變化的實驗,他把白糖放在鍋里加熱。(1)白糖加熱過程中先融化成液體,這是( )變化。A.物理 B.化學 C.生物(2)繼續加熱,白糖變成黑色物質,這是( )變化。A.物理 B.化學 C.生物(3)這個實驗說明白糖加熱過程中( )。A.只有物理變化B.只有化學變化C.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光合作用【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其主要目的是為植物提供能量,具體過程是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這些有機物為植物的生長、發育、繁殖等生命活動提供能量。2.【答案】C【知識點】浮力;物體的沉浮【解析】【分析】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當物體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時,物體在水中會下沉;當物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時,物體在水中會上浮;當物體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時,物體在水中會懸浮。石頭的密度通常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石頭放入水中會沉在水底。3.【答案】C【知識點】水結冰過程中的變化【解析】【分析】水結成冰后,質量不變,但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4.【答案】B【知識點】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主要儲存在冰川、江河湖泊水、淺層地下水、深層地下水等多種水體中。其中,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是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因為它們分布廣泛,開發利用相對容易,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而 A 選項的冰川雖然是地球上淡水的主體,但多分布在兩極和高山地區,開發利用難度大;C 選項的深層地下水埋藏深,開采成本高,且補給困難,也不易直接利用。5.【答案】B【知識點】植物生長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陽光對植物生長至關重要,主要是因為植物需要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這一過程為植物提供了生長所需的能量和物質基礎,是植物生長、發育、繁殖等生命活動得以正常進行的關鍵。6.【答案】B【知識點】溶解【解析】【分析】鹽放入水中攪拌后消失,是因為鹽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勻地分散到了水中,形成了均一、穩定的混合物,這個過程叫做溶解。7.【答案】A【知識點】浮力;物體的沉浮【解析】【分析】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與重力方向相反,這是因為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產生了浮力,而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所以浮力方向是向上的。8.【答案】B【知識點】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鹽分,平均鹽度約為 3.5%。如果直接飲用海水,會導致人體攝入過多的鹽分,使人體細胞內的水分被 “吸” 出來,造成細胞脫水,進而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甚至危及生命。9.【答案】B【知識點】根【解析】【分析】植物的根在生長過程中具有向水性,即根會向著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長,這有助于植物更好地吸收水分,以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求。10.【答案】B【知識點】浮力;物體的沉浮【解析】【分析】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液體的重力。當橡皮泥捏成小船時,其形狀發生改變,排開的水量變大,受到的浮力也增大。當浮力大于橡皮泥自身重力時,小船就會浮在水面上。11.【答案】B【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解析】【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A、酒精揮發是酒精由液態變為氣態,只是狀態發生了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紙張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水等物質,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玻璃破碎只是玻璃的形狀發生了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12.【答案】B【知識點】地形、地貌【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勢存在高低差異,河流在重力作用下,從地勢高的地方流向地勢低的地方,最終匯聚到大海。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產生的,但在這里地球引力不是直接使河流流向大海的原因,而是通過形成地勢高低差,讓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處流動。13.【答案】B【知識點】葉的作用【解析】【分析】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表面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葉子上有許多微小的氣孔,水分主要通過這些氣孔散失。14.【答案】C【知識點】浮力;物體的沉浮【解析】【分析】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相同體積的鋁塊和鐵塊浸沒在水中時,它們排開水的體積相同,水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也是固定值,所以它們受到的浮力一樣大。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密度、質量等因素無關,只與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15.【答案】B【知識點】生銹【解析】【分析】鐵生銹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鐵銹(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鐵)的過程,鐵銹無法通過簡單的物理或化學方法再變回原來的鐵,這種變化是不可逆的。16.【答案】錯誤【知識點】植物生長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空氣對于植物的生長是至關重要的。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通過光合作用,植物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和氧氣,從而獲得生長所需的能量和物質。同時,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氣,以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維持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動。此外,空氣的流通還能幫助植物傳播花粉、種子,調節植物周圍的溫度和濕度等環境條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和繁殖。所以,植物的生長離不開空氣。17.【答案】正確【知識點】浮力;物體的沉浮【解析】【分析】當物體的質量較大,重力大于其受到的浮力時,物體下沉;當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上浮。例如,相同體積的鐵塊和木塊,鐵塊質量大,重力大,在水中下沉,木塊質量小,重力小,在水中上浮。而相同質量的實心鐵球和空心鐵球,空心鐵球體積大,排開的水多,受到的浮力大,可能會上浮,實心鐵球體積小,排開的水少,受到的浮力小,會下沉。所以物體的沉浮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都有關系。18.【答案】錯誤【知識點】物質的分離【解析】【分析】物質溶解后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再分離出來的。例如,對于食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可以通過蒸發結晶的方法,將水蒸發掉,使食鹽重新結晶析出;對于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混合溶液,可利用它們在不同溫度下溶解度變化差異,通過降溫結晶等方法來分離。此外,還有蒸餾、萃取、過濾等多種分離方法可用于將溶解在溶劑中的物質分離出來,具體方法的選擇取決于溶質和溶劑的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所以 “物質溶解后就不能再分離出來了” 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19.【答案】錯誤【知識點】自然界的水循環【解析】【分析】雖然地球上的水是循環的,通過蒸發、降水、徑流等環節不斷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但是可被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在全球范圍內,水資源分布極不均衡,有的地區水資源豐富,有的地區則極度缺水。同時,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發展以及人類活動對水資源的污染和浪費,許多地區面臨著水資源短缺的問題,這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挑戰。因此,不能因為水是循環的就認為不會缺水。20.【答案】錯誤【知識點】莖的作用【解析】【分析】植物的莖具有支撐和運輸等多種重要功能。莖中的導管能夠將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向上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而篩管則可以將葉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到根部等其他部位,以滿足植物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的需要。所以植物的莖不僅起到支撐作用,還能運輸物質。21.【答案】錯誤【知識點】生銹【解析】【分析】鐵生銹主要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22.【答案】錯誤【知識點】浮力;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物體在水中下沉,是因為物體受到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而不是不受浮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只要物體浸在水中,無論它是下沉、上浮還是懸浮,都會受到浮力的作用。23.【答案】錯誤【知識點】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淡水魚不能在海水中生存,主要原因并非僅僅是海水太咸,而是涉及到滲透壓等多方面的生理機制差異。 淡水魚的細胞內鹽分濃度高于周圍的淡水環境,它們通過腎臟等器官不斷排出多余的水分,并攝取水中的鹽分來維持體內的滲透壓平衡。而海水的鹽分濃度遠高于淡水魚體內的鹽分濃度,當淡水魚進入海水后,魚體內的水分會不斷通過鰓和體表細胞滲透到海水中,同時,海水中過多的鹽分又會進入魚體,導致魚體的滲透壓平衡被破壞,進而影響魚的正常生理功能,最終導致淡水魚無法在海水中生存。24.【答案】錯誤【知識點】光合作用【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不是同時進行的。具體分析如下: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在有光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因為光反應階段需要光能來激發葉綠素等光合色素,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為暗反應提供能量和還原氫,從而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和氧氣。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細胞在酶的作用下,將有機物分解并釋放能量的過程,它不需要光,在白天和黑夜都能進行。25.【答案】錯誤【知識點】浮力;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浮沉取決于物體受到的浮力與重力的大小關系,而不是僅僅由物體的輕重決定。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如果物體排開的水的重力大于物體本身的重力,物體就會浮在水面;如果物體排開的水的重力小于物體本身的重力,物體就會沉入水底。26.【答案】正確【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解析】【分析】蠟燭燃燒過程中,首先蠟燭受熱熔化,由固態變為液態,這個過程中只是蠟燭的狀態發生了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接著,蠟燭燃燒時,石蠟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質生成,這一過程屬于化學變化。 所以蠟燭燃燒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27.【答案】錯誤【知識點】節約用水【解析】【分析】雖然地下水相對地表水而言,受污染的程度可能較低,但并非所有地下水都可以直接飲用。一些地下水可能含有過高的礦物質,如鐵、錳、氟化物等,長期飲用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還有些地下水可能受到地質條件的影響,含有重金屬污染物,如汞、鉛、鎘等,這些物質具有很強的毒性,會危害人體的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等;此外,地下水也可能因人類活動而受到污染,如農業面源污染(農藥、化肥的滲漏)、工業廢水的排放以及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等,導致水中含有細菌、病毒、有機物等有害物質,直接飲用會引發各種疾病。因此,地下水通常需要經過處理和檢測28.【答案】錯誤【知識點】花的結構、作用【解析】【分析】植物的花在植物繁殖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產生生殖細胞:花中的雄蕊產生花粉,花粉里包含精子,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細胞;雌蕊的子房內有胚珠,胚珠里含有卵細胞,是植物的雌性生殖細胞。 傳粉與受精:通過風、昆蟲等媒介,花粉從雄蕊傳播到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叫傳粉。傳粉后,花粉在柱頭上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沿著花柱生長進入子房,將精子輸送到胚珠中,與卵細胞結合,完成受精過程。 發育成果實和種子:受精完成后,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果實可以保護種子,并有助于種子的傳播,從而使植物能夠繁衍后代。29.【答案】正確【知識點】浮力;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取決于物體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關系。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改變物體的形狀可以改變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從而改變物體受到的浮力,進而影響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例如,把一塊橡皮泥捏成實心球放入水中,它會下沉,因為此時它排開的水的體積較小,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但如果把這塊橡皮泥捏成船的形狀,它就能漂浮在水面上,這是因為捏成船形后,橡皮泥排開的水的體積變大了,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就能浮在水面上。30.【答案】正確【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解析】【分析】物理變化是指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發生改變,但物質的本質組成和化學性質并未發生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例如,水的三態變化,無論是液態水變成水蒸氣(汽化),還是水蒸氣變成冰(凝華),或者冰融化成水,都是水這種物質在不同狀態之間的轉變,物質本身始終是水,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再如,將鐵絲彎曲,只是改變了鐵絲的形狀,鐵絲的化學成分依然是鐵,沒有新物質產生。所以 “所有的物理變化都不會產生新物質” 這一說法是正確的。31.【答案】【知識點】根;莖的作用;葉的作用;花的結構、作用【解析】【分析】根 ——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它通過根毛等結構與土壤緊密接觸,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種礦物質營養元素。莖 ——運輸水分和養分。莖具有輸導組織,能夠將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向上運輸到葉片等地上部分,同時也能將葉片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到根部等其他部位,起到運輸水分和養分的作用。葉 ——制造有機物。葉片中含有葉綠體,能夠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這個過程稱為光合作用,所以葉是植物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花 ——繁殖后代。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通過傳粉、受精等過程,完成有性生殖,最終發育成果實和種子,實現植物的繁殖后代。32.【答案】【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解析】【分析】物理變化 水蒸發:水由液態變為氣態,只是狀態發生了改變,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 冰塊融化:冰由固態變為液態,只是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其本質還是水,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物理變化 水蒸發:水由液態變為氣態,只是狀態發生了改變,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 冰塊融化:冰由固態變為液態,只是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其本質還是水,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33.【答案】(1)A(2)B(3)C【知識點】浮力;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的浮沉條件,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如果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物體所受重力大于浮力,物體就會下沉。鐵塊在水中下沉,所以鐵塊的密度比水大。(2)當物體漂浮在液體表面時,處于靜止狀態,此時物體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木頭漂浮時,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3)物體的浮沉取決于物體的密度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塑料塊原來懸浮在水中,說明塑料塊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當把塑料塊切成兩半后,其密度不變,仍然等于水的密度,所以放入水中后仍會懸浮。34.【答案】(1)A(2)B(3)C【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解析】【分析】(1)白糖加熱融化成液體,只是物質的狀態由固態變為液態,其本質還是白糖,沒有生成新的物質,這種僅涉及物質狀態或形狀改變,而不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2)繼續加熱白糖,白糖變成黑色物質,這一過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質,如碳等,發生了質的變化,這種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3)白糖加熱過程中,首先是由固態變為液態,這是狀態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之后繼續加熱,白糖變成黑色物質,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所以白糖加熱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