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繡湖學校2025年 八年級期中教學質量檢測 科學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繡湖學校2025年 八年級期中教學質量檢測 科學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繡湖學校2025年 八年級期中教學質量檢測 科學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2025八下·義烏期中)科學方法中建立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抽象的、不能直接觀察到的事物。下列各圖中沒有體現建模思想的是( ?。?br/>A.分子的結構
B.探究種子萌發條件
C.地球儀
D.手電筒的電路圖
2.(2025八下·義烏期中)下列各組物質按單質、化合物、混合物的順序排列的是 (  )
A.蒸餾水、冰水混合物、海水 B.鐵、氦氣、果汁
C.液氮、氧化鎂、澄清石灰水 D.氫氣、 空氣、糖水
3.(2025八下·義烏期中)下列化學符號中關于數字“2”的意義,正確的是 (  )
A.2Ca中的“2”表示2個鈣元素
B.Fe2+中的“2”表示一個鐵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
C.CO2中的“2”表示二氧化碳中含有2個氧原子
D.中的“2”表示氧化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4.(2025八下·義烏期中)我國計劃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彰顯了大國擔當。如圖所示是二氧化碳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甲醇(CH3OH)和水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反應實現了無機物到有機物的轉化
B.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微粒個數比為1:3
C.分子是該化學變化的最小微粒
D.減少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的燃燒是實現“碳中和”重要途徑
5.(2025八下·義烏期中)人類最早的磁化技術出現在我國宋代。據《武經總要》記載,如圖所示,古人先將魚形鐵燒紅,令鐵魚頭尾指向南北,然后將其放入水中冷卻,依靠地磁場獲得磁性,再將其放入水中漂浮,制成指南魚,圖中是它靜止時的指向。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
A.魚形鐵能被磁體吸引 B.指南魚魚頭應標注“N”
C.指南魚周圍存在磁感線 D.指南魚的腹部磁性最弱
6.(2025八下·義烏期中)盧瑟福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推翻了湯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為建立現代原子理論打下基礎。如圖是某化學小組描繪的α粒子(帶正電)在該實驗中的運動軌跡。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運動軌跡a錯誤
B.通過軌跡c,可推測原子核帶正電
C.軌跡b比軌跡d的數量多
D.該實驗說明原子核由質子與中子構成
7.(2025八下·義烏期中)徐偉同學發現,日常生活中媽媽有很多不規范的用電行為,很容易造成危險。于是他對媽媽的某些用電行為進行了總結,以便及時糾正:①空氣開關跳閘后,立即合上;②邊給手機充電邊用手機打電話;③用濕布擦拭用電器前斷開開關;④在不斷開電路的情況下,更換日光燈;⑤將三線插頭變為兩線插頭使用;⑥家里電路定期檢查,老舊線路及時更換。媽媽的這些行為中不符合安全用電原則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⑥
8.(2025八下·義烏期中)如圖,A是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條形磁鐵,B是螺線管,閉合開關,待彈簧測力計示數穩定后,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緩慢向右移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r/>A.電壓表示數變大,電流表示數也變大
B.電路中電流變小
C.螺線管上端是N極,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
D.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比值不變
9.(2025八下·義烏期中)由Na2CO3和CaCO3組成的混合物中,經測定其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1.65%,則在以下六個量中:①Na元素的質量分數,②Ca元素的質量分數,③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的質量分數, 的質量分數, ⑥Na2CO3和CaCO3和的質量比。能確定的是 (  )
A.只有③能確定 B.只有③⑥能確定
C.只有④⑤⑥能確定 D.都能確定
10.(2025八下·義烏期中)有關分解反應(A=B+C)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物一定只有一種 B.生成物中一定有單質
C.生成物一定只有兩種 D.生成物中一定有化合物
11.(2025八下·義烏期中) 下列對化學方程式: 表示的含義或說法正確的是(  )
A.氫氣加氯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等于氯化氫
B.參加反應的H2、Cl2和生成的HCl的分子個數比是1: 1:2
C.2g氫氣和35.5g氯氣反應, 會生成37.5g氯化氫
D.每1 份質量的氫氣和1 份質量的氯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2份質量的氯化氫
12.(2025八下·義烏期中)是工業制取硝酸的關鍵反應。 與一定質量O2反應時,NH3、H2O 的質量隨消耗O2質量的變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80gO2反應時, 生成X的質量為60g
B.化學方程式中a和d的比為2:3
C.化學計量數b=5
D.X為NO2
13.(2025八下·義烏期中)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關系的是( ?。?br/>A.甲表示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剩余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變化
B.乙表示加熱氯酸鉀 (含少量 MnO2 ) 制取氧氣時固體物質種類的變化
C.丙表示雙氧水 (含少量 MnO2 ) 分解時溶液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變化
D.丁表示質量和溶質質量分數都相等的雙氧水反應生成氧氣的質量變化
14.(2025八下·義烏期中)某化學興趣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如圖所示實驗(固定裝置已略去,實驗前開關K1、K2均處于關閉狀態)Ⅰ.打開K1,通入N2一段時間,點燃酒精燈; Ⅱ.關閉K1,打開K2,通入O2,觀察現象。
針對上述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步驟Ⅱ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A中無明顯現象,B中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霧
B.步驟Ⅱ與步驟Ⅰ對照可以證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
C.步驟Ⅱ中A、B裝置中實驗現象的對照可以證明可燃物燃燒溫度需要達到著火點
D.通過本實驗可以得出阻斷燃燒可破壞能引發燃燒的條件之一即可
15.(2025八下·義烏期中)室溫下某氣體可能是由SO2、CO、N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測得該氣體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50%,則該氣體可能為下列組成中的(  )
①SO2②SO2、CO ③SO2、N2④CO、N2⑤SO2、CO、N2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④⑤
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每空2分,共40分)
16.(2025八下·義烏期中)用化學用語回答問題。
(1) 硫酸鎂    
(2) 2個鈣離子    
17.(2025八下·義烏期中)合成氨是20世紀最偉大的成就之一。研究氨氣的組成、性質及用途具有重要意義。
(1)液氨可用作制冷劑。液氨是由   構成的。
(2)NH3在環境領域應用廣泛。NH3可用于煙氣脫硝,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18.(2025八下·義烏期中)如圖,要使石頭滾下,山羊必須給石頭一個足夠“翻越小坡”的能量(E),當石頭滾落到谷底時會釋放能量,化學反應就如那塊石頭一樣,反應物需要一定的能量才能“翻越小坡”,反應才會發生。若反應中加入催化劑,可降低“翻越小坡”需要的能量,任何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變化,若反應物的總能量比生成物的總能量高,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反之,則為吸熱反應,反應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等于反應物總能量與生成物總能量的差值。
(1)圖1中,反應物總能量與生成物總能量的差值是    (用代數式表示,下同),反應所需“翻越小坡”的能量是   。
(2)圖2中曲線a、b表示同一反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過程,曲線    (填“a”或“b”)表示一定加入了催化劑(催化劑會加快反應的速率)的反應過程。
(3)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是    (填“放熱”或“吸熱”)
19.(2025八下·義烏期中)
(1)科學研究發現,月球上富含鐵的同位素:Fe-57(一個原子內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為57)和 Fe-54,已知鐵元素為26號元素,則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____。
A.Fe-57和 Fe-54原子核外電子數相同, 中子數不同
B.Fe-57和 Fe-54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個位置
C.Fe-57和 Fe-54均屬于鐵元素,所以相對原子質量相同
(2)地球上的鐵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在 兩種化合物中,與等質量鐵元素相結合的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
(3)由 MgS、MgSO3、NaHSO4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a,則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20.(2025八下·義烏期中)圖甲是家庭電路局部示意圖。
(1)若用測電筆測試圖甲中a、b兩點,氖管能發光的有   (填字母),測電筆的正確使用方法是圖乙中的   (填數字)。
(2)電工用一只額定電壓為 220V的燈泡 L0(檢驗燈泡)取代保險絲,以檢測各支路有無短路。斷開開關S1,閉合開關S2,若燈泡L所在支路正常,則此時燈泡L0的發光情況為   。
21.(2025八下·義烏期中)如圖是鋰原子的構成示意圖,根據圖示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鋰原子的核電荷數為   
(2)鋰原子核外有   個電子。
(3)下列對原子構成的理解錯誤的是  ?。ㄌ钭帜福?。A.原子整體不顯電性;B.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C.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D.原子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2.(2025八下·義烏期中)如圖是鐵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實驗。鐵絲在空氣中受熱發紅,不能燃燒,但是鐵絲棉在空氣中稍加熱就能劇烈燃燒。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甲實驗中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是    。
(2)集氣瓶底部水的作用是    。
(3)乙、丙兩個實驗事實的差異與下列哪一個因素關系最密切 ____ (填字母)。
A.鐵的表面積 B.氧氣的濃度
C.燃燒區的溫度 D.鐵的著火點
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
23.(2025八下·義烏期中)科學家對相對原子質量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時間。
材料一:19世紀初,有化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
材料二:1886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大膽假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化學家測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 年8 月,國際上采用碳-12 原子的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 ____。
A.O-16 B.Cl-35.5 C.Ag-108
(2)在克魯克斯假設中,同種元素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    。
(3)根據材料三,現發現氖的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如圖,根據上述資料,列出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式子:     。
(4)結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____。
A.19世紀初,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它對科學的發展沒有價值
B.只要方法正確、儀器精確,實驗結果就不會存在誤差
C.若干年后,科學家有可能更改現在國際上采用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
D.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
24.(2025八下·義烏期中)如圖甲和乙為某興趣小組分別用紅磷和鐵粉除氧劑來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探究實驗。其中紅磷需要用酒精燈點燃后,再伸入集氣瓶中。鐵粉除氧劑直接涂抹在集氣瓶壁,鐵粉除氧劑中的其他成分不干擾實驗。
(1)寫出檢查圖甲所示裝置氣密性的具體操作    。
(2)圖甲中紅磷熄滅后,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 K,水能倒吸入集氣瓶的原因是    。
(3)實驗結束后發現,兩個集氣瓶中的水量不同,于是借助數字傳感器,測得圖甲實驗、圖乙實驗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分別如圖丙、丁所示。請結合數據,從實驗結果的精確度,說明選擇哪種實驗藥品更為合理:   。
(4)由圖丙中的數據計算得知,紅磷燃燒后倒吸入水的體積約為集氣瓶體積的 而實際操作中發現進入的水量約為,請分析可能的原因   。
25.(2025八下·義烏期中)人類自從會用火之后,燃料就成為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瘜W興趣小組通過對小區內居民的走訪調查,了解了不同時代的家用燃料,分析家庭燃料迭代升級之后給生活環境帶來的變化。項目活動一:認識化石燃料家庭燃料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20世紀50~60年代多數家庭以柴草為燃料,60~80年代以燃煤為主;21 世紀初液化石油氣和管道煤氣成為家庭的主要燃料,發展至今幾乎家家戶戶都通入了天然氣。
(1)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寫出碳不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2)項目活動二:探究如何合理使用燃料
【任務1】認識如何使燃燒更加充分
同學們經過走訪調查,了解到從前人們把煤砸成小塊狀后燃燒會更加充分,請你從燃燒的角度解釋這一現象    
(3)在家庭中使用管道煤氣時,由于管道泄漏,會發生一氧化碳中毒,請你寫出一氧化碳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4)有人說在煤爐旁放一盆水即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這種說法并不可取,理由是    。
(5)【任務2】了解家用燃料變化意義
【查閱資料】充分燃燒1kg煤或天然氣釋放的熱量和產生SO2的質量如圖所示。
請結合生活常識和上圖信息,總結家庭燃料從煤升級成天然氣之后有哪些優點。   。
26.(2025八下·義烏期中)項目學習小組實驗發現,裝在筒內的電動機帶動風葉轉動時,電動機轉動方向改變,氣流方向也改變,如圖甲所示。于是想利用帶風葉的電動機制作一款“書桌神器”:既能收集書桌上的小紙屑,又能吹風納涼。他們制定的產品評價表如下。
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能吸紙屑、吹風且風速可調 能吸紙屑、吹風,風速不可調 只能吸紙屑或只能吹風
指標二 吸紙屑后,吹風時無紙屑吹出 吸紙屑后,吹風時有部分紙屑吹出 吸紙屑后,吹風時全部紙屑吹出
小組同學設計如圖乙電路,利用帶風葉的電動機、電池、旋鈕式電阻等材料制作模型,其工作原理示意圖如圖丙。
(1)圖乙中,通過切換開關S,可以改變電動機轉向的原因是    。
(2)將開關S與“1”連接,旋鈕 OP 繞O點沿箭頭方向轉動時,電動機轉速如何變化    。
(3)對模型測試時,其“指標一”為優秀。請結合評價量表,分析該模型的“指標二”所處的評價等級(“優秀”、 “合格”、 “待改進”)   
27.(2025八下·義烏期中)項目學習小組想設計并制作一臺家用制氧機。
【產品評價量表】
產品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產生氧氣 能 能 不能
指標二:觀察氧氣速度 能 能 不能
指標三:隨時可關停 能 不能 不能
【收集資料】
④選用的制氧劑為過碳酸鈉 相對分子質量為 314),過碳酸鈉極易溶于水,常溫下其水溶液幾乎不產生氧氣,在二氧化錳催化下能產生大量氧氣。其化學方程式為: 已知二氧化錳難溶于水。
②過碳酸鈉分解快慢的影響因素表:
組別 溫度設置 (℃) 二氧化錳質量(克) 水的體積(毫升) 過碳酸鈉質量(克) 10秒內收集的氧氣體積(毫升)
1 5 5 100 20 22
2 25 5 100 20 50
3 25 5 100 15 40
【制氧機模型】
(1)圖甲是項目小組設計的一代產品,加料盒上的a和b刻度線是過碳酸鈉的不同用量,以實現冬夏兩季的制氧速度基本相同。根據上述資料分析,在水量相同時,夏季過碳酸鈉在加料盒中用量的刻度線是   。 (填“a”或“b” )
(2)若在該裝置加入157 克過碳酸鈉 ,可制取氧氣質量為    克。
(3)圖乙是其二代產品,先在瓶內隔板的右邊加入適量水,再將過碳酸鈉和二氧化錳通過加料口加入,打開閥門K,注射器將水注入隔板的左邊即可獲得氧氣。二代產品中設置c管的作用是    。
(4)圖丙是其三代產品,將裝有二氧化錳的袋子用線掛起,既保證袋子下端能浸在液體中又不低于注射器導管下端,目的是為了實現評價量表中哪一項指標 答:   。
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35分)
28.(2025八下·義烏期中)實驗室常用于制取氧氣的方法有:
a、加熱氯酸鉀晶體和二氧化錳粉末;b、加熱高錳酸鉀固體;
c、用二氧化錳粉末作催化劑使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產生水和氧氣
(1)請仔細分析裝置A 的特點,推測其所用的制氧氣的方法是     (填a、b或c);
(2)采用方法c制取氧氣應該選用裝置     (填“A”或“B”);
(3)利用裝置 A 制氧氣,在結束實驗時要先撤離導管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其目的是:  ??; 利用裝置 B 制氧氣時, 儀器③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 其目的是:    。
29.(2025八下·義烏期中)現代家庭用電安全尤為重要,如圖所示,用電器R接在電壓為220V的電源上時,正常工作時的電流為9A,電路中還有額定電流為10A的保險絲。如表提供了一組人體電阻數據。
測量項目 完全干燥時 出汗或潮濕時
手與手之間電阻 200kΩ 5kΩ
手與腳之間電阻 300kΩ 8.8kΩ
手與塑料鞋底之間電阻 8000kΩ 10kΩ
(1)保險絲是由電阻率大,熔點較    (選填“低”或“高”)的鉛銻合金制成的。
(2)一個出汗的人,穿塑料鞋站在地上,由于不小心,手接觸火線,發生觸電事故,請通過計算說明保險絲會不會自動切斷。
(3)某同學用測電筆檢測a點,發現氖管正常發光。已知氖管正常發光時的電壓為70伏,內部大電阻為1.5×106歐,在忽略人體電阻的情況下,從流過人體的電流角度看,是否存在危險 請通過計算說明。(人體的安全電流為30毫安以下)
30.(2025八下·義烏期中)超載是嚴重的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被稱為頭號“公路殺手”和“事故元兇”。在中學生科技創新大賽中,小周為交警部門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汽車超載記錄器”原理圖,控制電路電源電壓U=6V,R為壓敏電阻,其所受壓力與電阻的關系如圖乙所示。
(1)請將圖甲連接完整,要求:不超載時,綠燈亮;超載時,紅燈亮,同時電控照相機啟動,抓拍違法車輛;
(2)當通過線圈的電流達到0.1A時,電磁繼電器的銜鐵被吸下。若某路段要求壓力大于或等于2.0 時,報警系統啟動,則R1的阻值應調為多少 (不計電磁繼電器線圈電阻)
(3)鄉村道路的抗壓能力一般比交通主干道弱得多,若把此限載報警器應用到鄉村道路,就要適當調低報警器的限載重量,可以將R1調    (填“大”或“小”)。該限載報警器能檢測到車輛的最小質量為多少噸 (g取10N/ kg)   
31.(2025八下·義烏期中)實驗室有一瓶含雜質的氯酸鉀。某興趣小組利用該藥品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雜質既不參加反應,也不溶于水)。反應方程式為: 實驗數據記錄如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   。
(2) 計算受熱分解的氯酸鉀的質量(精確到0.01g) 。 (3分)
(3)計算濾液中氯化鉀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01%)。 (3分)
32.(2025八下·義烏期中)碘是人體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缺碘可影響人體的生長及智力發育。長期缺碘會使得體內甲狀腺激素合成過量,進一步誘發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我們可以通過食用碘鹽來補碘,市場上銷售的“加碘食鹽”,是在食鹽中加入了少量的碘酸鉀(KIO3)。
(1)“加碘食鹽”為人體補充的是     (填“碘元素”或“碘單質”)。
(2) KIO3中Ⅰ的化合價為    。
(3) 碘酸鉀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4)列式計算碘酸鉀中碘元素的質量分數。 (計算結果精確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統、過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種表達形式,也可指根據實驗、圖樣放大或縮小而制作的樣品,一般用于展覽或實驗或鑄造機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解答】選項中,“分子的結構”“地球儀”“手電筒的電路圖”的構建都體現了建模思想,都屬于模型。“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屬于科學探究,是針對提出的問題而設置的一系列對照實驗,沒有體現建模思想,不屬于模型。
因此,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答案】C
【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混合物:含有多種物質;純凈物:只含有一種物質,該物質由一種元素組成時,屬于單質,由兩種或以上元素組成時,屬于化合物。
【解答】A、蒸餾水屬于化合物,故A錯誤;
B、氦氣屬于單質,故B錯誤;
C、液氮屬于單質,氧化鎂屬于化合物,澄清石灰水屬于混合物,故C正確;
D、空氣屬于混合物,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3.【答案】D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一個亞鐵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一個鐵離子帶三個單位正電荷。
【解答】A、元素不能說個數,2Ca中的“2”表示2個鈣原子,故A錯誤;
B、Fe2+中的“2”表示一個亞鐵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故B錯誤;
C、CO2中的“2”表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故C錯誤;
D、表示物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的數寫在元素的正上方,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4.【答案】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化學反應的實質
【解析】【分析】有機物:含碳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鹽。
【解答】A、反應物是和,生成物是和,屬于有機物,可知該反應實現了無機物到有機物的轉化,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生成物中有一個氫分子,是過量的反應物,則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微粒個數比為1:3,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的燃燒會釋放二氧化碳,可知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
途徑,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5.【答案】C
【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磁場和磁感線;地磁場
【解析】【分析】地理北極在地磁南極附近,由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可知,地磁南極吸引指南魚的北極,所以指向地理北極的魚頭是N極。
【解答】A、魚形磁鐵被地磁場磁化,具有磁性,能被磁體吸引,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靜止時魚頭指向地理北極,說明魚頭是N極,所以應標注N,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磁感線是人為引入的,不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指南魚周圍不存在磁感線,故C錯誤,符合題意;
D、指南魚類似于條形磁鐵,魚頭魚尾指示南北,說明魚頭魚尾是磁極,磁性較強,則處于磁鐵中間的腹部磁性較弱,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6.【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盧瑟福得出關于原子核的觀點:原子核帶正電,體積小,質量大。
【解答】A、由圖可知,a與原子核相互靠近,由異種電荷相互排斥可知,軌跡a是錯誤的,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c與原子核相互排斥,說明粒子與原子核帶有同種電荷,則推測原子核帶正電,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原子中大部分空間是空的,所以大部分粒子沿原來的方向繼續向前運動,只有少部分粒子發生較大角度偏轉,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該實驗只能說明原子中存在原子核,不能說明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7.【答案】C
【知識點】安全用電原則
【解析】【分析】三孔插座可將用電器的金屬外殼接地,避免因金屬外殼接地導致觸電事故,所以不能將三孔插頭變為兩孔插頭使用。
【解答】①空氣開關跳閘后,應在排除故障后再合上,所以該操作不符合安全用電原則;
②邊給手機充電邊用手機打電話,可能會導致爆炸,所以該操作不符合安全用電原則;
③用濕布擦拭用電器前斷開開關,因為生活用電是導體,未將開關斷開可能會導致觸電事故,所以該操作符合安全用電原則;
④在不斷開電路的情況下,更換日光燈,可能會導致觸電事故的發生,所以該操作不符合安全用電原則;
⑤將三線插頭變為兩線插頭使用,金屬外殼沒有接地,可能會導致觸電事故的發生,所以該操作不符合安全用電原則;
⑥家里電路定期檢查,老舊線路及時更換,防止因外殼破損,導致觸電事故的方式,所以該操作符合安全用電原則。
故答案為:C。
8.【答案】C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右手螺旋定則;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據右手螺旋定則判斷電磁鐵的磁極,由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判斷磁力的方向,從而判斷測力計的示數變化。
【解答】ABD、電路為串聯電路,電壓表測量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滑片向右移,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減小,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中電流變大,即電流表示數將變大,串聯電路電阻越大,分壓越大,可知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將變小,即電壓表示數將變小。電壓表示數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等于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滑動變阻器阻值減小,則比值減小,故ABD錯誤;
C、由右手螺旋定則可知,電磁鐵上端為N極,與條形磁鐵相互排斥,電路中電流變大,電磁鐵的磁性增強,斥力增大,滑動變阻器的示數將減小,故C正確。
故答案為:C。
9.【答案】D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
【解答】根據分子式可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為1:3,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碳的質量分數為11.65%,則氧的質量分數為。設碳酸鈉的質量為x,碳酸鈣的值為y,則,解出x和y,即為碳酸鈉和碳酸鈣的質量比,根據質量比可求出碳酸鈉、碳酸鈣以及碳元素和該元素的質量分數。
故答案為:D。
10.【答案】A
【知識點】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解析】【分析】分解反應“一變多”,化合反應“”多變一“。
【解答】分解反應的特征:由一種物質生成多種物質。
故答案為:A。
11.【答案】B
【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與反應的反應物的質量等于反應生成的生成物的質量。
【解答】A、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氯化氫,不是”加“和”等于“,故A錯誤;
B、方程式系數比即為分子個數比,由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H2、Cl2和生成的HCl的分子
個數比是1: 1:2,故B正確;
C、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2g氫氣和71g氯氣反應, 會生成73g氯化氫,故C錯誤;
D、方程式系數表示的是個數比,不是質量比,由C分析可知,質量比不是1:1:2,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2.【答案】D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質量和個數不變。
【解答】A、反應物的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的總質量,由圖可知,氧氣質量為80g時,生成水的質量為54g,可知X的質量為:34g+80g-54g=60g,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34g氨氣參與反應生成水的質量為54g,則,解得,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D、由化學方程式可知,X中一定含有氮元素,氨氣中氮元素的質量為,氫元素的質量為34g-28g=6g,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芍猉中不含氫元素,含有氧元素的質量為80g-48g=32g,則氧原子與氮原子的個數比為,X的化學式為NO,故D錯誤,符合題意;
C、X為NO,則方程式為:,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3.【答案】B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
【解析】【分析】將每個選項描述的過程與圖像進行對照,二者完全一致的就是正確選項。
【解答】A.高錳酸鉀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則在反應過程中,剩余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不斷減小。當反應結束后,由于錳酸鉀和二氧化錳中仍然有氧元素,因此剩余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不是零,故A錯誤;
B.在反應前,固體中有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兩種物質;在反應中,有氯酸鉀、氯化鉀和二氧化錳三種物質;在反應后,有氯化鉀和二氧化錳兩種物質,故B正確;
C.雙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其中氫元素的質量保持不變,而溶液的質量先減小后不變。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可知,氫元素的質量分數先增大后不變,故C錯誤;
D.催化劑只會改變反應的速率,不會改變生成物的種類和質量,故D錯誤。
故選B。
14.【答案】A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有足夠的助燃劑。
【解答】A、紅磷燃燒,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體,所以觀察到的現象是產生大量白煙,不是白霧,故A錯誤,符合題意;
B、步驟Ⅰ中通入氮氣,紅磷不燃燒,步驟Ⅱ中通入氧氣,B處紅磷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消耗氧
氣,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A中紅磷溫度未達著火點,沒有燃燒,B處紅磷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溫度要達到著火點,故C正確,
不符合題意;
D、實驗時任意一個條件不滿足,燃燒不能持續或發生,可以說明 出阻斷燃燒可破壞能引發燃燒的
條件之一即可,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5.【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此題給定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推測混合物的組成.可采用平均值法,即某個平均量M由若干個量決定時,如果若干個量中最小量為M1,最大量為M2,則其平均值一定在M1與M2之間,即M1<M<M2。此題中50%為混合氣體中氧元素質量分數的平均值,且SO2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正好為50%,則如果含CO(氧元素質量分數大于50%),就一定含N2;而不可能出現SO2與N2、SO2與CO的組合。推測混合物的組成,可采用平均值法,找出最小量為M1,最大量為M2,則其平均值一定在M1與M2之間。
【解答】解:因為SO2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CO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N2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0。
題中50%為混合氣體中氧元素質量分數的平均值;
所以該氣體可能為:可能是SO2;也可以一種大于50%一種小于50%,即CO與N2;也可以是三種氣體的混合物;
不可能出現SO2與N2、SO2與CO的組合。
故答案為:D
16.【答案】(1)MgSO4
(2)2Ca2+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1)一個鎂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一個硫酸根離子帶兩個單位負電荷,可是離子個數比為1:1。
(2)離子帶電,一個鈣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電荷寫在符號的右上角。
【解答】(1)鎂是金屬離子,寫在左側,硫酸鎂的化學式為:MgSO4。
(2)表示離子個數的微粒寫在離子的左側,2個鈣離子:2Ca2+。
17.【答案】(1)氨分子
(2)
【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1)分子、原子和離子都能構成物質。
(2)配平方程式的依據: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
【解答】(1)分子可以構成物質,液氨由氨分子構成。
(2)由圖可知,反應物為和,生成物為和,方程式為:。
18.【答案】(1);
(2)b
(3)吸熱
【知識點】化學能與內能的轉化
【解析】【分析】(1)根據圖像進行分析,找到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再計算差值。
(2)根據題中對于催化劑作用的描述和圖像進行判斷。
(3)水電解分解成氫氣和氧氣,能量變高,可知屬于吸熱反應。
【解答】(1)由圖可知,反應物的能量為,生成物的能量為,可知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能量差為。
根據題中對于“小坡”的定義和圖1可知,“翻越小坡”所需的能量為:。
(2)加入催化劑,能降低“翻越小坡”需要的能量,可知曲線a為加入催化劑的反應過程。
(3)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分解成氫氣和氧氣,要消耗電能,可知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屬于吸熱反應。
19.【答案】(1)C
(2)9:8
(3)1-1.75a%
【知識點】同位素;元素的概念;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同位素屬于同種元素。
(2)同種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相同,所以個數比等于質量比。
(3)分析題中的化學式,發現鈉和氫的總相對原子質量剛好等于鎂的相對原子質量,所以可用鎂替代鈉和氫,找到三個化學式中的規律,根據所有元素的總質量分數為100%進行分析計算。
【解答】A、Fe-57和 Fe-54屬于同位素原子,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
所以原子核外電子數相同, 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Fe-57和 Fe-54屬于同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個位置,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Fe-57和 Fe-54均屬于鐵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由質子數和中子數決定,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可
知相對原子質量不同,故C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鐵元素的質量相同,即鐵原子個數相同,則個數比為3:2,可知氧原子個數比為,可知氧元素的質量比為9:8。
(3)鎂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鈉和氫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為24,可將NaHSO4看作是MgSO4,鎂和硫的個數比均為1:1,則鎂與硫的質量比為3:4,則鎂的質量分數為0.75a%,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20.【答案】(1)a;②
(2)發光較暗
【知識點】家庭電路的組成與連接;家庭電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1)測電筆是辨別火線和零線的工具,使用時手必須接觸筆尾金屬體,不能接觸筆尖金屬體,氖管發光,說明接觸的是火線,氖管不發光,說明接觸的是零線;
(2)檢驗燈泡取代保險絲,若它正常發光,說明電路中出現了短路,若它發光較暗,說明電路是正常的。
【解答】(1)若用測電筆測試圖甲中a、b兩點,氖管能發光的有a,此時a與火線連通,b與零線連通,氖管不發光,測電筆的正確使用方法是圖乙中的②。
(2)電工用一只額定電壓為220V的燈泡L0(檢驗燈泡)取代保險絲,以檢測各支路有無短路。斷開開關S1,閉合開關S2,若燈泡L所在支路正常,L與L0串聯,達不到燈泡的額定電壓,則此時燈泡L0的發光情況為發光較暗。
故答案為:(1)a;②;(2)發光較暗。
21.【答案】(1)3
(2)3
(3)B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1)根據原子核中帶正電荷的粒子為質子,質子數=核龜荷數分析;
(2)根據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分析;
(3)根據原子的構成分析。
【解答】(1)由圖示可知,鋰原子原子核有3個單位正電荷粒子,則鋰原子的質子數=核電荷數=3。
(2)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鋰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
(3) A.原子整體不顯電性,正確;B.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錯誤;C.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正確;D.電子質量很小原子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正確。
故答案為:(1)3;(2);(3)B。
22.【答案】(1)劇烈燃燒, 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的固體, 放出大量的熱
(2)防止高溫生成物濺落,炸裂瓶底
(3)A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1)注意在描述實驗現象時不能出現具體物質。
(2)玻璃儀器受熱不均勻容易爆炸,將水換成沙子也是可以的。
(3)著火點是物質的屬性,同樣是鐵,著火點相同。
【解答】(1)鐵絲能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產生黑色固體,同時放出大量的熱。
(2)集氣瓶中的水能防止高溫物體濺落瓶底導致瓶底炸裂的事故發生。
(3)由圖可知,乙和丙的區別是丙中的鐵絲棉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大于乙中的鐵絲。
故答案為:A。
23.【答案】(1)A
(2)中子
(3)
(4)C;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對于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進行判斷。
(2)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屬于同種元素的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不同。
(3)根據材料三中的計算方法結合圖像進行計算。
(4)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不斷在改變,可知以后也可能會重新定義標準。
【解答】(1)材料一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5.5,不是氫的整數倍,不支持材料一。
故答案為:B。
(2)元素種類有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相同,說明質子數相同,相對原子質量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可知相對原子中質量不同是因為中子數不同。
(3)根據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可知,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式子為:。
(4)A、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它對科學的發展也是有價值的,故A錯誤;
B、誤差只能減小,不可能避免和消除,故B錯誤;
C、由題中材料可知對于相對原子質量,在不斷的改變和修正,參照的標準也不同,可知若干年后,
科學家有可能更改現在國際上采用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故C正確;
D、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相對原子
質量是由材料三中的計算方法得出的,故D正確。
故答案為:CD。
24.【答案】(1)連接裝置,雙手捂住集氣瓶,觀察是否有氣泡冒出,松手后會形成水柱
(2)氧氣被消耗,集氣瓶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
(3)鐵粉除氧劑,鐵粉反應后氧氣幾乎耗盡
(4)點燃過程中,部分空氣膨脹逸出,氣壓減小更多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采用手捂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若裝置氣密性良好,則能形成穩定的壓強差。
(2)實驗原理是瓶內壓強減小,大氣壓將水壓入集氣瓶,水的體積等于消耗的氧氣的體積。
(3)根據圖像進行分析,氧氣剩余越少,說明越精確。
(4)導致測得的體積偏大的原因:1、止水夾沒有夾緊,有空氣逸出;2、放入紅磷時速度太慢,有空氣逸出。
【解答】(1)連接裝置,雙手捂住集氣瓶,觀察是否有氣泡冒出,松手后會形成水柱,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瓶內氧氣被消耗,氣體減少,壓強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水被壓入集氣瓶內。
(3)由圖可知,圖甲中燃燒結束后集氣瓶內的氧氣的體積分數仍較大,而乙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幾乎為零,可知乙更精確,所以應選擇鐵粉除氧劑。
(4)實際進入裝置的水偏多,說明裝置內減小的壓強偏大,可能是因為將紅磷放入裝置內動作太慢,部分空氣逸出。
25.【答案】(1)2C+O22CO
(2)增加了煤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3)2C+O22CO2
(4)一氧化碳不溶于水
(5)單位質量的天然氣燃燒比煤燃燒釋放的熱量高,產生的二氧化硫少,對環境的污染小
【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空氣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1)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碳和氧氣反應生成的生成物中含有碳和氧元素,不完全燃燒生成的是一氧化碳。
(2)增大固體的表面積可以加快反應速度以及使固體更充分反應。
(3)一氧化碳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注意方程式配平和書寫反應條件。
(4)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所以放水沒有作用。
(5)根據圖像進行分析,二氧化硫屬于環境污染物,會導致硫酸型酸雨。
【解答】(1)煤在空氣中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方程式為:2C+O22CO。
(2)把煤砸成小塊狀后燃燒會更加充分,因為這樣可以增加煤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煤更易燃燒充分。
(3)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為:2C+O22CO2。
(4)一氧化碳不能溶于水,所以放置水并不能吸收一氧化碳,從而避免中毒。
(5)由圖可知,使用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的量大大減少,能減小環境污染。
26.【答案】(1)改變通過電動機電流方向
(2)變慢
(3)合格,右側閥門打開從而紙屑吸入,同時一部分紙屑吸到隔板下面,再無法吹出
【知識點】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
【解析】【分析】(1)電動機轉動方向與電流方向及磁場方向有關,改變任意一個方向,電動機的轉向改變。
(2)電動機的轉速與電流大小及磁場強度有關,電流越大,磁場強度越大,電動機轉速越大。
(3)根據圖丙進行分析,紙片掉落到隔板下,不能被吹出。
【解答】(1)由圖乙可知,切換開關S,經過電動機的電流方向發生改變,電動機受力方向發生改變,所以電動機轉向發生改變。
(2)旋鈕OP繞O點沿箭頭方向轉,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增大,電路中電流減小,磁力減弱,電動機的轉速將變慢。
(3)由圖可知,右側閥門打開從而紙屑吸入,同時一部分紙屑吸到隔板下面,再無法吹出,可知指標而評級為:合格。
27.【答案】(1)a
(2)24
(3)為了觀察氧氣產生速率
(4)指標3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溫度高、質量大是產生氧氣速度快,所以夏季應減小藥品的用量。
(2)根據方程式進行計算。
(3)氧氣從C管冒出,將有氣泡產生,可通過觀察產生氣泡的速度判斷產生氧氣的速度。
(4)第三代產品改進后可控制反應的進行和停止,據此可知是為了實現指標3中隨時可關停的要求。
【解答】(1)由實驗1和2可知,其它條件相同時,溫度越高,10秒內收集的氧氣體積越多,說明分解速度越快;由2和3可知,碳碳酸鈉的質量越大,10秒內收集的氧氣體積越多,說明分解速度越快。夏天溫度較高,為了實現與冬季的制氧速度一致,應減小過碳酸鈉的質量,可知夏季過碳酸鈉在加料盒中用量的刻度線是a。
(2)解:設氧氣的質量為x
   
628 96    
157g x    
解得x=24g。
(3)氣體從C管冒出,可觀察氧氣產生的速率。
(4)將袋子提起,二氧化錳與液體分離,反應停止,將二氧化錳放入液體,反應開始,可實現指標3中隨時可關停的要求。
28.【答案】(1)b
(2)B
(3)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防止產生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下端逸出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1)(2)全是固體的反應采用裝置A,有液體參與的反應采用裝置B。
(3)若將長頸漏斗換成分液漏斗,則不需要液封。
【解答】(1)裝置A適用于全部固體的反應,試管口放置棉花,是為了防止高錳酸鉀粉末堵塞導管,可知是通過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故選b。
(2)使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涉及固體和液體,選擇的是裝置B。
(3)若先將酒精燈熄滅,試管內壓強減小,水會被大氣壓壓入試管,導致試管破裂,所以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應先撤離導管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
裝置B中采用長頸漏斗,若不將尖端插入水下,氣體將從長頸漏斗中逸出,不利于氣體的收集。
29.【答案】(1)低
(2)由表格數據可知,一個出汗的人,穿塑料鞋站在地上的電阻R人=10kΩ=10000Ω,
則手接觸火線時通過人體的電流:
,
根據并聯電流特點知,
通過保險絲的電流I總=9A+0.022A=9.022A,小于保險絲的額定電流10A,所以保險絲不會熔斷;
(3)測電筆中氖管與大電阻串聯,根據串聯電壓特點,
大電阻的電壓U大=U-U氖=220V-70V=150V;
根據歐姆定律,通過大電阻的電流;不存在危險。
【知識點】家庭電路的組成與連接;家庭電路的故障分析;熔斷器的作用及保險絲的選擇方法
【解析】【分析】(1)保險絲的作用是:在電路電流過大時,能夠自動熔斷,切斷電路。保險絲是由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制成;
(2)由表格數據可知,一個出汗的人,穿塑料鞋站在地上的電阻,根據歐姆定律求出通過人體的電流,計算電路的總電流與熔斷絲的額定電流進行比較,即小于熔斷絲的額定電流時,熔斷絲則不會斷,相反會被燒斷;
(3)測電筆使用時與人體串聯,根據歐姆定律計算測電筆的電流,即通過人體的電流,判斷是否安全。
【解答】 (1)保險絲是由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組成;
30.【答案】(1)由圖示可知, 車輛不超載時,綠燈亮;則銜鐵接上端,車輛超載時,紅燈亮,則銜鐵接下端,同時電控照相機啟動,則照相機應接通電源。
如圖:
(2)當通過線圈的電流達到0.1A時,根據I可得:電路總電阻R總60Ω,
由圖乙可知當壓力等于 時,壓敏電阻 20Ω,
根據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可得:電阻箱
(3)?。划斠箞缶鲌缶?,報警器能檢測到車輛的最小質量,根據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可得:壓敏電阻由圖乙可知:所以,該限載報警器能檢測到車輛的最小質量為5t。
【知識點】電阻和電阻的串聯、并聯;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
【解析】【分析】(1)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及線圈匝數有關,匝數一定時,電流越大,磁性越強。
(2)根據圖乙讀出壓敏電阻的阻值,由歐姆定律計算總電阻,串聯電路總電阻等于各用電器電阻之和,據此計算R1的阻值。
(3)電磁鐵能將銜鐵吸下的電流大小不變,可知電路中總電阻不變,根據要求判斷壓敏電阻阻值變化情況,再據此判斷R1的阻值的變化情況。
【解答】(1)由圖乙可知,壓力越大,壓敏電阻阻值越小,超載時,壓力較大,電阻較小,電路中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越強,吸引銜鐵,紅燈亮且照相機拍照,可知紅燈與照相機并聯后與下端觸點相連,綠燈與上端觸點相連,如圖所示
。
(3)要調低限載質量,即壓力更小時拍照,電路中電流不變,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中總電阻不變,壓敏電阻的阻值增大,則 R1的阻值應調小。
31.【答案】(1)4.5
(2)
2KClO3 2KCl + 3O2↑
245   96
x   4.8g
解得x=12.25g。
(3)設氯化鉀的質量為y
2KClO3 2KCl + 3O2↑
  149 96
  y 4.8g
解得y=7.45g
濾液中氯化鉀溶質的質量分數
【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物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總質量,據此計算二氧化錳的質量。
(2)根據氧氣的質量結合方程式計算氯酸鉀的質量。
(3)根據氧氣質量結合方程式計算氯化鉀的質量,再由氯化鉀的質量除以濾液質量計算質量分數。
【解答】(1)二氧化錳是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不變,a=18.2g+4.8g-18.5g=4.5g。
32.【答案】(1)碘元素
(2)+5
(3)214
(4)59.3%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
【解析】【分析】(1)“加碘食鹽”中的碘來自于碘酸鉀,可知指的是碘元素。
(2)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價之和為零。
(3)相對分子質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個數的乘積之和。
(4)。
【解答】(1)加碘鹽中的碘指的是碘元素,即人體補充的是碘元素。
(2)KIO3中Ⅰ的化合價,解得x=+5。
(3)碘酸鉀的相對分子質量。
1 / 1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繡湖學校2025年 八年級期中教學質量檢測 科學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2025八下·義烏期中)科學方法中建立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抽象的、不能直接觀察到的事物。下列各圖中沒有體現建模思想的是( ?。?br/>A.分子的結構
B.探究種子萌發條件
C.地球儀
D.手電筒的電路圖
【答案】B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統、過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種表達形式,也可指根據實驗、圖樣放大或縮小而制作的樣品,一般用于展覽或實驗或鑄造機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解答】選項中,“分子的結構”“地球儀”“手電筒的電路圖”的構建都體現了建模思想,都屬于模型。“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屬于科學探究,是針對提出的問題而設置的一系列對照實驗,沒有體現建模思想,不屬于模型。
因此,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2025八下·義烏期中)下列各組物質按單質、化合物、混合物的順序排列的是 (  )
A.蒸餾水、冰水混合物、海水 B.鐵、氦氣、果汁
C.液氮、氧化鎂、澄清石灰水 D.氫氣、 空氣、糖水
【答案】C
【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混合物:含有多種物質;純凈物:只含有一種物質,該物質由一種元素組成時,屬于單質,由兩種或以上元素組成時,屬于化合物。
【解答】A、蒸餾水屬于化合物,故A錯誤;
B、氦氣屬于單質,故B錯誤;
C、液氮屬于單質,氧化鎂屬于化合物,澄清石灰水屬于混合物,故C正確;
D、空氣屬于混合物,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3.(2025八下·義烏期中)下列化學符號中關于數字“2”的意義,正確的是 (  )
A.2Ca中的“2”表示2個鈣元素
B.Fe2+中的“2”表示一個鐵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
C.CO2中的“2”表示二氧化碳中含有2個氧原子
D.中的“2”表示氧化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答案】D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一個亞鐵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一個鐵離子帶三個單位正電荷。
【解答】A、元素不能說個數,2Ca中的“2”表示2個鈣原子,故A錯誤;
B、Fe2+中的“2”表示一個亞鐵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故B錯誤;
C、CO2中的“2”表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故C錯誤;
D、表示物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的數寫在元素的正上方,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4.(2025八下·義烏期中)我國計劃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彰顯了大國擔當。如圖所示是二氧化碳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甲醇(CH3OH)和水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反應實現了無機物到有機物的轉化
B.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微粒個數比為1:3
C.分子是該化學變化的最小微粒
D.減少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的燃燒是實現“碳中和”重要途徑
【答案】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化學反應的實質
【解析】【分析】有機物:含碳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鹽。
【解答】A、反應物是和,生成物是和,屬于有機物,可知該反應實現了無機物到有機物的轉化,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生成物中有一個氫分子,是過量的反應物,則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微粒個數比為1:3,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的燃燒會釋放二氧化碳,可知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
途徑,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5.(2025八下·義烏期中)人類最早的磁化技術出現在我國宋代。據《武經總要》記載,如圖所示,古人先將魚形鐵燒紅,令鐵魚頭尾指向南北,然后將其放入水中冷卻,依靠地磁場獲得磁性,再將其放入水中漂浮,制成指南魚,圖中是它靜止時的指向。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
A.魚形鐵能被磁體吸引 B.指南魚魚頭應標注“N”
C.指南魚周圍存在磁感線 D.指南魚的腹部磁性最弱
【答案】C
【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磁場和磁感線;地磁場
【解析】【分析】地理北極在地磁南極附近,由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可知,地磁南極吸引指南魚的北極,所以指向地理北極的魚頭是N極。
【解答】A、魚形磁鐵被地磁場磁化,具有磁性,能被磁體吸引,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靜止時魚頭指向地理北極,說明魚頭是N極,所以應標注N,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磁感線是人為引入的,不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指南魚周圍不存在磁感線,故C錯誤,符合題意;
D、指南魚類似于條形磁鐵,魚頭魚尾指示南北,說明魚頭魚尾是磁極,磁性較強,則處于磁鐵中間的腹部磁性較弱,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6.(2025八下·義烏期中)盧瑟福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推翻了湯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為建立現代原子理論打下基礎。如圖是某化學小組描繪的α粒子(帶正電)在該實驗中的運動軌跡。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運動軌跡a錯誤
B.通過軌跡c,可推測原子核帶正電
C.軌跡b比軌跡d的數量多
D.該實驗說明原子核由質子與中子構成
【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盧瑟福得出關于原子核的觀點:原子核帶正電,體積小,質量大。
【解答】A、由圖可知,a與原子核相互靠近,由異種電荷相互排斥可知,軌跡a是錯誤的,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c與原子核相互排斥,說明粒子與原子核帶有同種電荷,則推測原子核帶正電,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原子中大部分空間是空的,所以大部分粒子沿原來的方向繼續向前運動,只有少部分粒子發生較大角度偏轉,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該實驗只能說明原子中存在原子核,不能說明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7.(2025八下·義烏期中)徐偉同學發現,日常生活中媽媽有很多不規范的用電行為,很容易造成危險。于是他對媽媽的某些用電行為進行了總結,以便及時糾正:①空氣開關跳閘后,立即合上;②邊給手機充電邊用手機打電話;③用濕布擦拭用電器前斷開開關;④在不斷開電路的情況下,更換日光燈;⑤將三線插頭變為兩線插頭使用;⑥家里電路定期檢查,老舊線路及時更換。媽媽的這些行為中不符合安全用電原則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⑥
【答案】C
【知識點】安全用電原則
【解析】【分析】三孔插座可將用電器的金屬外殼接地,避免因金屬外殼接地導致觸電事故,所以不能將三孔插頭變為兩孔插頭使用。
【解答】①空氣開關跳閘后,應在排除故障后再合上,所以該操作不符合安全用電原則;
②邊給手機充電邊用手機打電話,可能會導致爆炸,所以該操作不符合安全用電原則;
③用濕布擦拭用電器前斷開開關,因為生活用電是導體,未將開關斷開可能會導致觸電事故,所以該操作符合安全用電原則;
④在不斷開電路的情況下,更換日光燈,可能會導致觸電事故的發生,所以該操作不符合安全用電原則;
⑤將三線插頭變為兩線插頭使用,金屬外殼沒有接地,可能會導致觸電事故的發生,所以該操作不符合安全用電原則;
⑥家里電路定期檢查,老舊線路及時更換,防止因外殼破損,導致觸電事故的方式,所以該操作符合安全用電原則。
故答案為:C。
8.(2025八下·義烏期中)如圖,A是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條形磁鐵,B是螺線管,閉合開關,待彈簧測力計示數穩定后,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緩慢向右移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電壓表示數變大,電流表示數也變大
B.電路中電流變小
C.螺線管上端是N極,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
D.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比值不變
【答案】C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右手螺旋定則;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據右手螺旋定則判斷電磁鐵的磁極,由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判斷磁力的方向,從而判斷測力計的示數變化。
【解答】ABD、電路為串聯電路,電壓表測量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滑片向右移,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減小,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中電流變大,即電流表示數將變大,串聯電路電阻越大,分壓越大,可知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將變小,即電壓表示數將變小。電壓表示數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等于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滑動變阻器阻值減小,則比值減小,故ABD錯誤;
C、由右手螺旋定則可知,電磁鐵上端為N極,與條形磁鐵相互排斥,電路中電流變大,電磁鐵的磁性增強,斥力增大,滑動變阻器的示數將減小,故C正確。
故答案為:C。
9.(2025八下·義烏期中)由Na2CO3和CaCO3組成的混合物中,經測定其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1.65%,則在以下六個量中:①Na元素的質量分數,②Ca元素的質量分數,③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的質量分數, 的質量分數, ⑥Na2CO3和CaCO3和的質量比。能確定的是 (  )
A.只有③能確定 B.只有③⑥能確定
C.只有④⑤⑥能確定 D.都能確定
【答案】D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
【解答】根據分子式可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為1:3,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碳的質量分數為11.65%,則氧的質量分數為。設碳酸鈉的質量為x,碳酸鈣的值為y,則,解出x和y,即為碳酸鈉和碳酸鈣的質量比,根據質量比可求出碳酸鈉、碳酸鈣以及碳元素和該元素的質量分數。
故答案為:D。
10.(2025八下·義烏期中)有關分解反應(A=B+C)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物一定只有一種 B.生成物中一定有單質
C.生成物一定只有兩種 D.生成物中一定有化合物
【答案】A
【知識點】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解析】【分析】分解反應“一變多”,化合反應“”多變一“。
【解答】分解反應的特征:由一種物質生成多種物質。
故答案為:A。
11.(2025八下·義烏期中) 下列對化學方程式: 表示的含義或說法正確的是(  )
A.氫氣加氯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等于氯化氫
B.參加反應的H2、Cl2和生成的HCl的分子個數比是1: 1:2
C.2g氫氣和35.5g氯氣反應, 會生成37.5g氯化氫
D.每1 份質量的氫氣和1 份質量的氯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2份質量的氯化氫
【答案】B
【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與反應的反應物的質量等于反應生成的生成物的質量。
【解答】A、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氯化氫,不是”加“和”等于“,故A錯誤;
B、方程式系數比即為分子個數比,由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H2、Cl2和生成的HCl的分子
個數比是1: 1:2,故B正確;
C、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2g氫氣和71g氯氣反應, 會生成73g氯化氫,故C錯誤;
D、方程式系數表示的是個數比,不是質量比,由C分析可知,質量比不是1:1:2,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2.(2025八下·義烏期中)是工業制取硝酸的關鍵反應。 與一定質量O2反應時,NH3、H2O 的質量隨消耗O2質量的變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80gO2反應時, 生成X的質量為60g
B.化學方程式中a和d的比為2:3
C.化學計量數b=5
D.X為NO2
【答案】D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質量和個數不變。
【解答】A、反應物的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的總質量,由圖可知,氧氣質量為80g時,生成水的質量為54g,可知X的質量為:34g+80g-54g=60g,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34g氨氣參與反應生成水的質量為54g,則,解得,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D、由化學方程式可知,X中一定含有氮元素,氨氣中氮元素的質量為,氫元素的質量為34g-28g=6g,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可知X中不含氫元素,含有氧元素的質量為80g-48g=32g,則氧原子與氮原子的個數比為,X的化學式為NO,故D錯誤,符合題意;
C、X為NO,則方程式為:,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3.(2025八下·義烏期中)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關系的是( ?。?br/>A.甲表示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剩余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變化
B.乙表示加熱氯酸鉀 (含少量 MnO2 ) 制取氧氣時固體物質種類的變化
C.丙表示雙氧水 (含少量 MnO2 ) 分解時溶液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變化
D.丁表示質量和溶質質量分數都相等的雙氧水反應生成氧氣的質量變化
【答案】B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
【解析】【分析】將每個選項描述的過程與圖像進行對照,二者完全一致的就是正確選項。
【解答】A.高錳酸鉀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則在反應過程中,剩余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不斷減小。當反應結束后,由于錳酸鉀和二氧化錳中仍然有氧元素,因此剩余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不是零,故A錯誤;
B.在反應前,固體中有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兩種物質;在反應中,有氯酸鉀、氯化鉀和二氧化錳三種物質;在反應后,有氯化鉀和二氧化錳兩種物質,故B正確;
C.雙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其中氫元素的質量保持不變,而溶液的質量先減小后不變。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可知,氫元素的質量分數先增大后不變,故C錯誤;
D.催化劑只會改變反應的速率,不會改變生成物的種類和質量,故D錯誤。
故選B。
14.(2025八下·義烏期中)某化學興趣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如圖所示實驗(固定裝置已略去,實驗前開關K1、K2均處于關閉狀態)Ⅰ.打開K1,通入N2一段時間,點燃酒精燈; Ⅱ.關閉K1,打開K2,通入O2,觀察現象。
針對上述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步驟Ⅱ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A中無明顯現象,B中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霧
B.步驟Ⅱ與步驟Ⅰ對照可以證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
C.步驟Ⅱ中A、B裝置中實驗現象的對照可以證明可燃物燃燒溫度需要達到著火點
D.通過本實驗可以得出阻斷燃燒可破壞能引發燃燒的條件之一即可
【答案】A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有足夠的助燃劑。
【解答】A、紅磷燃燒,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體,所以觀察到的現象是產生大量白煙,不是白霧,故A錯誤,符合題意;
B、步驟Ⅰ中通入氮氣,紅磷不燃燒,步驟Ⅱ中通入氧氣,B處紅磷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消耗氧
氣,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A中紅磷溫度未達著火點,沒有燃燒,B處紅磷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溫度要達到著火點,故C正確,
不符合題意;
D、實驗時任意一個條件不滿足,燃燒不能持續或發生,可以說明 出阻斷燃燒可破壞能引發燃燒的
條件之一即可,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5.(2025八下·義烏期中)室溫下某氣體可能是由SO2、CO、N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測得該氣體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50%,則該氣體可能為下列組成中的( ?。?br/>①SO2②SO2、CO ③SO2、N2④CO、N2⑤SO2、CO、N2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④⑤
【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此題給定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推測混合物的組成.可采用平均值法,即某個平均量M由若干個量決定時,如果若干個量中最小量為M1,最大量為M2,則其平均值一定在M1與M2之間,即M1<M<M2。此題中50%為混合氣體中氧元素質量分數的平均值,且SO2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正好為50%,則如果含CO(氧元素質量分數大于50%),就一定含N2;而不可能出現SO2與N2、SO2與CO的組合。推測混合物的組成,可采用平均值法,找出最小量為M1,最大量為M2,則其平均值一定在M1與M2之間。
【解答】解:因為SO2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CO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N2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0。
題中50%為混合氣體中氧元素質量分數的平均值;
所以該氣體可能為:可能是SO2;也可以一種大于50%一種小于50%,即CO與N2;也可以是三種氣體的混合物;
不可能出現SO2與N2、SO2與CO的組合。
故答案為:D
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每空2分,共40分)
16.(2025八下·義烏期中)用化學用語回答問題。
(1) 硫酸鎂    
(2) 2個鈣離子    
【答案】(1)MgSO4
(2)2Ca2+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1)一個鎂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一個硫酸根離子帶兩個單位負電荷,可是離子個數比為1:1。
(2)離子帶電,一個鈣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電荷寫在符號的右上角。
【解答】(1)鎂是金屬離子,寫在左側,硫酸鎂的化學式為:MgSO4。
(2)表示離子個數的微粒寫在離子的左側,2個鈣離子:2Ca2+。
17.(2025八下·義烏期中)合成氨是20世紀最偉大的成就之一。研究氨氣的組成、性質及用途具有重要意義。
(1)液氨可用作制冷劑。液氨是由   構成的。
(2)NH3在環境領域應用廣泛。NH3可用于煙氣脫硝,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氨分子
(2)
【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1)分子、原子和離子都能構成物質。
(2)配平方程式的依據: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
【解答】(1)分子可以構成物質,液氨由氨分子構成。
(2)由圖可知,反應物為和,生成物為和,方程式為:。
18.(2025八下·義烏期中)如圖,要使石頭滾下,山羊必須給石頭一個足夠“翻越小坡”的能量(E),當石頭滾落到谷底時會釋放能量,化學反應就如那塊石頭一樣,反應物需要一定的能量才能“翻越小坡”,反應才會發生。若反應中加入催化劑,可降低“翻越小坡”需要的能量,任何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變化,若反應物的總能量比生成物的總能量高,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反之,則為吸熱反應,反應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等于反應物總能量與生成物總能量的差值。
(1)圖1中,反應物總能量與生成物總能量的差值是    (用代數式表示,下同),反應所需“翻越小坡”的能量是   。
(2)圖2中曲線a、b表示同一反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過程,曲線    (填“a”或“b”)表示一定加入了催化劑(催化劑會加快反應的速率)的反應過程。
(3)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是    (填“放熱”或“吸熱”)
【答案】(1);
(2)b
(3)吸熱
【知識點】化學能與內能的轉化
【解析】【分析】(1)根據圖像進行分析,找到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再計算差值。
(2)根據題中對于催化劑作用的描述和圖像進行判斷。
(3)水電解分解成氫氣和氧氣,能量變高,可知屬于吸熱反應。
【解答】(1)由圖可知,反應物的能量為,生成物的能量為,可知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能量差為。
根據題中對于“小坡”的定義和圖1可知,“翻越小坡”所需的能量為:。
(2)加入催化劑,能降低“翻越小坡”需要的能量,可知曲線a為加入催化劑的反應過程。
(3)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分解成氫氣和氧氣,要消耗電能,可知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屬于吸熱反應。
19.(2025八下·義烏期中)
(1)科學研究發現,月球上富含鐵的同位素:Fe-57(一個原子內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為57)和 Fe-54,已知鐵元素為26號元素,則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____。
A.Fe-57和 Fe-54原子核外電子數相同, 中子數不同
B.Fe-57和 Fe-54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個位置
C.Fe-57和 Fe-54均屬于鐵元素,所以相對原子質量相同
(2)地球上的鐵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在 兩種化合物中,與等質量鐵元素相結合的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
(3)由 MgS、MgSO3、NaHSO4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a,則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答案】(1)C
(2)9:8
(3)1-1.75a%
【知識點】同位素;元素的概念;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同位素屬于同種元素。
(2)同種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相同,所以個數比等于質量比。
(3)分析題中的化學式,發現鈉和氫的總相對原子質量剛好等于鎂的相對原子質量,所以可用鎂替代鈉和氫,找到三個化學式中的規律,根據所有元素的總質量分數為100%進行分析計算。
【解答】A、Fe-57和 Fe-54屬于同位素原子,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
所以原子核外電子數相同, 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Fe-57和 Fe-54屬于同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個位置,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Fe-57和 Fe-54均屬于鐵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由質子數和中子數決定,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可
知相對原子質量不同,故C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鐵元素的質量相同,即鐵原子個數相同,則個數比為3:2,可知氧原子個數比為,可知氧元素的質量比為9:8。
(3)鎂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鈉和氫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為24,可將NaHSO4看作是MgSO4,鎂和硫的個數比均為1:1,則鎂與硫的質量比為3:4,則鎂的質量分數為0.75a%,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20.(2025八下·義烏期中)圖甲是家庭電路局部示意圖。
(1)若用測電筆測試圖甲中a、b兩點,氖管能發光的有   (填字母),測電筆的正確使用方法是圖乙中的   (填數字)。
(2)電工用一只額定電壓為 220V的燈泡 L0(檢驗燈泡)取代保險絲,以檢測各支路有無短路。斷開開關S1,閉合開關S2,若燈泡L所在支路正常,則此時燈泡L0的發光情況為   。
【答案】(1)a;②
(2)發光較暗
【知識點】家庭電路的組成與連接;家庭電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1)測電筆是辨別火線和零線的工具,使用時手必須接觸筆尾金屬體,不能接觸筆尖金屬體,氖管發光,說明接觸的是火線,氖管不發光,說明接觸的是零線;
(2)檢驗燈泡取代保險絲,若它正常發光,說明電路中出現了短路,若它發光較暗,說明電路是正常的。
【解答】(1)若用測電筆測試圖甲中a、b兩點,氖管能發光的有a,此時a與火線連通,b與零線連通,氖管不發光,測電筆的正確使用方法是圖乙中的②。
(2)電工用一只額定電壓為220V的燈泡L0(檢驗燈泡)取代保險絲,以檢測各支路有無短路。斷開開關S1,閉合開關S2,若燈泡L所在支路正常,L與L0串聯,達不到燈泡的額定電壓,則此時燈泡L0的發光情況為發光較暗。
故答案為:(1)a;②;(2)發光較暗。
21.(2025八下·義烏期中)如圖是鋰原子的構成示意圖,根據圖示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鋰原子的核電荷數為   
(2)鋰原子核外有   個電子。
(3)下列對原子構成的理解錯誤的是   (填字母)。A.原子整體不顯電性;B.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C.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D.原子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1)3
(2)3
(3)B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1)根據原子核中帶正電荷的粒子為質子,質子數=核龜荷數分析;
(2)根據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分析;
(3)根據原子的構成分析。
【解答】(1)由圖示可知,鋰原子原子核有3個單位正電荷粒子,則鋰原子的質子數=核電荷數=3。
(2)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鋰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
(3) A.原子整體不顯電性,正確;B.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錯誤;C.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正確;D.電子質量很小原子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正確。
故答案為:(1)3;(2);(3)B。
22.(2025八下·義烏期中)如圖是鐵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實驗。鐵絲在空氣中受熱發紅,不能燃燒,但是鐵絲棉在空氣中稍加熱就能劇烈燃燒。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甲實驗中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是    。
(2)集氣瓶底部水的作用是    。
(3)乙、丙兩個實驗事實的差異與下列哪一個因素關系最密切 ____ (填字母)。
A.鐵的表面積 B.氧氣的濃度
C.燃燒區的溫度 D.鐵的著火點
【答案】(1)劇烈燃燒, 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的固體, 放出大量的熱
(2)防止高溫生成物濺落,炸裂瓶底
(3)A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1)注意在描述實驗現象時不能出現具體物質。
(2)玻璃儀器受熱不均勻容易爆炸,將水換成沙子也是可以的。
(3)著火點是物質的屬性,同樣是鐵,著火點相同。
【解答】(1)鐵絲能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產生黑色固體,同時放出大量的熱。
(2)集氣瓶中的水能防止高溫物體濺落瓶底導致瓶底炸裂的事故發生。
(3)由圖可知,乙和丙的區別是丙中的鐵絲棉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大于乙中的鐵絲。
故答案為:A。
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
23.(2025八下·義烏期中)科學家對相對原子質量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時間。
材料一:19世紀初,有化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
材料二:1886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大膽假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瘜W家測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 年8 月,國際上采用碳-12 原子的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 ____。
A.O-16 B.Cl-35.5 C.Ag-108
(2)在克魯克斯假設中,同種元素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    。
(3)根據材料三,現發現氖的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如圖,根據上述資料,列出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式子:     。
(4)結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____。
A.19世紀初,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它對科學的發展沒有價值
B.只要方法正確、儀器精確,實驗結果就不會存在誤差
C.若干年后,科學家有可能更改現在國際上采用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
D.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
【答案】(1)A
(2)中子
(3)
(4)C;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對于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進行判斷。
(2)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屬于同種元素的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不同。
(3)根據材料三中的計算方法結合圖像進行計算。
(4)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不斷在改變,可知以后也可能會重新定義標準。
【解答】(1)材料一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5.5,不是氫的整數倍,不支持材料一。
故答案為:B。
(2)元素種類有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相同,說明質子數相同,相對原子質量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可知相對原子中質量不同是因為中子數不同。
(3)根據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可知,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式子為:。
(4)A、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它對科學的發展也是有價值的,故A錯誤;
B、誤差只能減小,不可能避免和消除,故B錯誤;
C、由題中材料可知對于相對原子質量,在不斷的改變和修正,參照的標準也不同,可知若干年后,
科學家有可能更改現在國際上采用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故C正確;
D、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相對原子
質量是由材料三中的計算方法得出的,故D正確。
故答案為:CD。
24.(2025八下·義烏期中)如圖甲和乙為某興趣小組分別用紅磷和鐵粉除氧劑來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探究實驗。其中紅磷需要用酒精燈點燃后,再伸入集氣瓶中。鐵粉除氧劑直接涂抹在集氣瓶壁,鐵粉除氧劑中的其他成分不干擾實驗。
(1)寫出檢查圖甲所示裝置氣密性的具體操作    。
(2)圖甲中紅磷熄滅后,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 K,水能倒吸入集氣瓶的原因是    。
(3)實驗結束后發現,兩個集氣瓶中的水量不同,于是借助數字傳感器,測得圖甲實驗、圖乙實驗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分別如圖丙、丁所示。請結合數據,從實驗結果的精確度,說明選擇哪種實驗藥品更為合理:   。
(4)由圖丙中的數據計算得知,紅磷燃燒后倒吸入水的體積約為集氣瓶體積的 而實際操作中發現進入的水量約為,請分析可能的原因   。
【答案】(1)連接裝置,雙手捂住集氣瓶,觀察是否有氣泡冒出,松手后會形成水柱
(2)氧氣被消耗,集氣瓶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
(3)鐵粉除氧劑,鐵粉反應后氧氣幾乎耗盡
(4)點燃過程中,部分空氣膨脹逸出,氣壓減小更多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采用手捂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若裝置氣密性良好,則能形成穩定的壓強差。
(2)實驗原理是瓶內壓強減小,大氣壓將水壓入集氣瓶,水的體積等于消耗的氧氣的體積。
(3)根據圖像進行分析,氧氣剩余越少,說明越精確。
(4)導致測得的體積偏大的原因:1、止水夾沒有夾緊,有空氣逸出;2、放入紅磷時速度太慢,有空氣逸出。
【解答】(1)連接裝置,雙手捂住集氣瓶,觀察是否有氣泡冒出,松手后會形成水柱,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瓶內氧氣被消耗,氣體減少,壓強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水被壓入集氣瓶內。
(3)由圖可知,圖甲中燃燒結束后集氣瓶內的氧氣的體積分數仍較大,而乙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幾乎為零,可知乙更精確,所以應選擇鐵粉除氧劑。
(4)實際進入裝置的水偏多,說明裝置內減小的壓強偏大,可能是因為將紅磷放入裝置內動作太慢,部分空氣逸出。
25.(2025八下·義烏期中)人類自從會用火之后,燃料就成為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瘜W興趣小組通過對小區內居民的走訪調查,了解了不同時代的家用燃料,分析家庭燃料迭代升級之后給生活環境帶來的變化。項目活動一:認識化石燃料家庭燃料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20世紀50~60年代多數家庭以柴草為燃料,60~80年代以燃煤為主;21 世紀初液化石油氣和管道煤氣成為家庭的主要燃料,發展至今幾乎家家戶戶都通入了天然氣。
(1)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寫出碳不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2)項目活動二:探究如何合理使用燃料
【任務1】認識如何使燃燒更加充分
同學們經過走訪調查,了解到從前人們把煤砸成小塊狀后燃燒會更加充分,請你從燃燒的角度解釋這一現象    
(3)在家庭中使用管道煤氣時,由于管道泄漏,會發生一氧化碳中毒,請你寫出一氧化碳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4)有人說在煤爐旁放一盆水即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這種說法并不可取,理由是    。
(5)【任務2】了解家用燃料變化意義
【查閱資料】充分燃燒1kg煤或天然氣釋放的熱量和產生SO2的質量如圖所示。
請結合生活常識和上圖信息,總結家庭燃料從煤升級成天然氣之后有哪些優點?!?  。
【答案】(1)2C+O22CO
(2)增加了煤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3)2C+O22CO2
(4)一氧化碳不溶于水
(5)單位質量的天然氣燃燒比煤燃燒釋放的熱量高,產生的二氧化硫少,對環境的污染小
【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空氣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1)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碳和氧氣反應生成的生成物中含有碳和氧元素,不完全燃燒生成的是一氧化碳。
(2)增大固體的表面積可以加快反應速度以及使固體更充分反應。
(3)一氧化碳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注意方程式配平和書寫反應條件。
(4)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所以放水沒有作用。
(5)根據圖像進行分析,二氧化硫屬于環境污染物,會導致硫酸型酸雨。
【解答】(1)煤在空氣中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方程式為:2C+O22CO。
(2)把煤砸成小塊狀后燃燒會更加充分,因為這樣可以增加煤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煤更易燃燒充分。
(3)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為:2C+O22CO2。
(4)一氧化碳不能溶于水,所以放置水并不能吸收一氧化碳,從而避免中毒。
(5)由圖可知,使用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的量大大減少,能減小環境污染。
26.(2025八下·義烏期中)項目學習小組實驗發現,裝在筒內的電動機帶動風葉轉動時,電動機轉動方向改變,氣流方向也改變,如圖甲所示。于是想利用帶風葉的電動機制作一款“書桌神器”:既能收集書桌上的小紙屑,又能吹風納涼。他們制定的產品評價表如下。
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能吸紙屑、吹風且風速可調 能吸紙屑、吹風,風速不可調 只能吸紙屑或只能吹風
指標二 吸紙屑后,吹風時無紙屑吹出 吸紙屑后,吹風時有部分紙屑吹出 吸紙屑后,吹風時全部紙屑吹出
小組同學設計如圖乙電路,利用帶風葉的電動機、電池、旋鈕式電阻等材料制作模型,其工作原理示意圖如圖丙。
(1)圖乙中,通過切換開關S,可以改變電動機轉向的原因是    。
(2)將開關S與“1”連接,旋鈕 OP 繞O點沿箭頭方向轉動時,電動機轉速如何變化    。
(3)對模型測試時,其“指標一”為優秀。請結合評價量表,分析該模型的“指標二”所處的評價等級(“優秀”、 “合格”、 “待改進”)   
【答案】(1)改變通過電動機電流方向
(2)變慢
(3)合格,右側閥門打開從而紙屑吸入,同時一部分紙屑吸到隔板下面,再無法吹出
【知識點】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
【解析】【分析】(1)電動機轉動方向與電流方向及磁場方向有關,改變任意一個方向,電動機的轉向改變。
(2)電動機的轉速與電流大小及磁場強度有關,電流越大,磁場強度越大,電動機轉速越大。
(3)根據圖丙進行分析,紙片掉落到隔板下,不能被吹出。
【解答】(1)由圖乙可知,切換開關S,經過電動機的電流方向發生改變,電動機受力方向發生改變,所以電動機轉向發生改變。
(2)旋鈕OP繞O點沿箭頭方向轉,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增大,電路中電流減小,磁力減弱,電動機的轉速將變慢。
(3)由圖可知,右側閥門打開從而紙屑吸入,同時一部分紙屑吸到隔板下面,再無法吹出,可知指標而評級為:合格。
27.(2025八下·義烏期中)項目學習小組想設計并制作一臺家用制氧機。
【產品評價量表】
產品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產生氧氣 能 能 不能
指標二:觀察氧氣速度 能 能 不能
指標三:隨時可關停 能 不能 不能
【收集資料】
④選用的制氧劑為過碳酸鈉 相對分子質量為 314),過碳酸鈉極易溶于水,常溫下其水溶液幾乎不產生氧氣,在二氧化錳催化下能產生大量氧氣。其化學方程式為: 已知二氧化錳難溶于水。
②過碳酸鈉分解快慢的影響因素表:
組別 溫度設置 (℃) 二氧化錳質量(克) 水的體積(毫升) 過碳酸鈉質量(克) 10秒內收集的氧氣體積(毫升)
1 5 5 100 20 22
2 25 5 100 20 50
3 25 5 100 15 40
【制氧機模型】
(1)圖甲是項目小組設計的一代產品,加料盒上的a和b刻度線是過碳酸鈉的不同用量,以實現冬夏兩季的制氧速度基本相同。根據上述資料分析,在水量相同時,夏季過碳酸鈉在加料盒中用量的刻度線是   。 (填“a”或“b” )
(2)若在該裝置加入157 克過碳酸鈉 ,可制取氧氣質量為    克。
(3)圖乙是其二代產品,先在瓶內隔板的右邊加入適量水,再將過碳酸鈉和二氧化錳通過加料口加入,打開閥門K,注射器將水注入隔板的左邊即可獲得氧氣。二代產品中設置c管的作用是    。
(4)圖丙是其三代產品,將裝有二氧化錳的袋子用線掛起,既保證袋子下端能浸在液體中又不低于注射器導管下端,目的是為了實現評價量表中哪一項指標 答:   。
【答案】(1)a
(2)24
(3)為了觀察氧氣產生速率
(4)指標3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溫度高、質量大是產生氧氣速度快,所以夏季應減小藥品的用量。
(2)根據方程式進行計算。
(3)氧氣從C管冒出,將有氣泡產生,可通過觀察產生氣泡的速度判斷產生氧氣的速度。
(4)第三代產品改進后可控制反應的進行和停止,據此可知是為了實現指標3中隨時可關停的要求。
【解答】(1)由實驗1和2可知,其它條件相同時,溫度越高,10秒內收集的氧氣體積越多,說明分解速度越快;由2和3可知,碳碳酸鈉的質量越大,10秒內收集的氧氣體積越多,說明分解速度越快。夏天溫度較高,為了實現與冬季的制氧速度一致,應減小過碳酸鈉的質量,可知夏季過碳酸鈉在加料盒中用量的刻度線是a。
(2)解:設氧氣的質量為x
   
628 96    
157g x    
解得x=24g。
(3)氣體從C管冒出,可觀察氧氣產生的速率。
(4)將袋子提起,二氧化錳與液體分離,反應停止,將二氧化錳放入液體,反應開始,可實現指標3中隨時可關停的要求。
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35分)
28.(2025八下·義烏期中)實驗室常用于制取氧氣的方法有:
a、加熱氯酸鉀晶體和二氧化錳粉末;b、加熱高錳酸鉀固體;
c、用二氧化錳粉末作催化劑使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產生水和氧氣
(1)請仔細分析裝置A 的特點,推測其所用的制氧氣的方法是     (填a、b或c);
(2)采用方法c制取氧氣應該選用裝置     (填“A”或“B”);
(3)利用裝置 A 制氧氣,在結束實驗時要先撤離導管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其目的是:  ?。?利用裝置 B 制氧氣時, 儀器③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 其目的是:    。
【答案】(1)b
(2)B
(3)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防止產生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下端逸出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1)(2)全是固體的反應采用裝置A,有液體參與的反應采用裝置B。
(3)若將長頸漏斗換成分液漏斗,則不需要液封。
【解答】(1)裝置A適用于全部固體的反應,試管口放置棉花,是為了防止高錳酸鉀粉末堵塞導管,可知是通過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故選b。
(2)使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涉及固體和液體,選擇的是裝置B。
(3)若先將酒精燈熄滅,試管內壓強減小,水會被大氣壓壓入試管,導致試管破裂,所以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應先撤離導管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
裝置B中采用長頸漏斗,若不將尖端插入水下,氣體將從長頸漏斗中逸出,不利于氣體的收集。
29.(2025八下·義烏期中)現代家庭用電安全尤為重要,如圖所示,用電器R接在電壓為220V的電源上時,正常工作時的電流為9A,電路中還有額定電流為10A的保險絲。如表提供了一組人體電阻數據。
測量項目 完全干燥時 出汗或潮濕時
手與手之間電阻 200kΩ 5kΩ
手與腳之間電阻 300kΩ 8.8kΩ
手與塑料鞋底之間電阻 8000kΩ 10kΩ
(1)保險絲是由電阻率大,熔點較    (選填“低”或“高”)的鉛銻合金制成的。
(2)一個出汗的人,穿塑料鞋站在地上,由于不小心,手接觸火線,發生觸電事故,請通過計算說明保險絲會不會自動切斷。
(3)某同學用測電筆檢測a點,發現氖管正常發光。已知氖管正常發光時的電壓為70伏,內部大電阻為1.5×106歐,在忽略人體電阻的情況下,從流過人體的電流角度看,是否存在危險 請通過計算說明。(人體的安全電流為30毫安以下)
【答案】(1)低
(2)由表格數據可知,一個出汗的人,穿塑料鞋站在地上的電阻R人=10kΩ=10000Ω,
則手接觸火線時通過人體的電流:
,
根據并聯電流特點知,
通過保險絲的電流I總=9A+0.022A=9.022A,小于保險絲的額定電流10A,所以保險絲不會熔斷;
(3)測電筆中氖管與大電阻串聯,根據串聯電壓特點,
大電阻的電壓U大=U-U氖=220V-70V=150V;
根據歐姆定律,通過大電阻的電流;不存在危險。
【知識點】家庭電路的組成與連接;家庭電路的故障分析;熔斷器的作用及保險絲的選擇方法
【解析】【分析】(1)保險絲的作用是:在電路電流過大時,能夠自動熔斷,切斷電路。保險絲是由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制成;
(2)由表格數據可知,一個出汗的人,穿塑料鞋站在地上的電阻,根據歐姆定律求出通過人體的電流,計算電路的總電流與熔斷絲的額定電流進行比較,即小于熔斷絲的額定電流時,熔斷絲則不會斷,相反會被燒斷;
(3)測電筆使用時與人體串聯,根據歐姆定律計算測電筆的電流,即通過人體的電流,判斷是否安全。
【解答】 (1)保險絲是由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組成;
30.(2025八下·義烏期中)超載是嚴重的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被稱為頭號“公路殺手”和“事故元兇”。在中學生科技創新大賽中,小周為交警部門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汽車超載記錄器”原理圖,控制電路電源電壓U=6V,R為壓敏電阻,其所受壓力與電阻的關系如圖乙所示。
(1)請將圖甲連接完整,要求:不超載時,綠燈亮;超載時,紅燈亮,同時電控照相機啟動,抓拍違法車輛;
(2)當通過線圈的電流達到0.1A時,電磁繼電器的銜鐵被吸下。若某路段要求壓力大于或等于2.0 時,報警系統啟動,則R1的阻值應調為多少 (不計電磁繼電器線圈電阻)
(3)鄉村道路的抗壓能力一般比交通主干道弱得多,若把此限載報警器應用到鄉村道路,就要適當調低報警器的限載重量,可以將R1調    (填“大”或“小”)。該限載報警器能檢測到車輛的最小質量為多少噸 (g取10N/ kg)   
【答案】(1)由圖示可知, 車輛不超載時,綠燈亮;則銜鐵接上端,車輛超載時,紅燈亮,則銜鐵接下端,同時電控照相機啟動,則照相機應接通電源。
如圖:
(2)當通過線圈的電流達到0.1A時,根據I可得:電路總電阻R總60Ω,
由圖乙可知當壓力等于 時,壓敏電阻 20Ω,
根據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可得:電阻箱
(3)??;當要使報警器報警,報警器能檢測到車輛的最小質量,根據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可得:壓敏電阻由圖乙可知:所以,該限載報警器能檢測到車輛的最小質量為5t。
【知識點】電阻和電阻的串聯、并聯;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
【解析】【分析】(1)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及線圈匝數有關,匝數一定時,電流越大,磁性越強。
(2)根據圖乙讀出壓敏電阻的阻值,由歐姆定律計算總電阻,串聯電路總電阻等于各用電器電阻之和,據此計算R1的阻值。
(3)電磁鐵能將銜鐵吸下的電流大小不變,可知電路中總電阻不變,根據要求判斷壓敏電阻阻值變化情況,再據此判斷R1的阻值的變化情況。
【解答】(1)由圖乙可知,壓力越大,壓敏電阻阻值越小,超載時,壓力較大,電阻較小,電路中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越強,吸引銜鐵,紅燈亮且照相機拍照,可知紅燈與照相機并聯后與下端觸點相連,綠燈與上端觸點相連,如圖所示

(3)要調低限載質量,即壓力更小時拍照,電路中電流不變,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中總電阻不變,壓敏電阻的阻值增大,則 R1的阻值應調小。
31.(2025八下·義烏期中)實驗室有一瓶含雜質的氯酸鉀。某興趣小組利用該藥品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雜質既不參加反應,也不溶于水)。反應方程式為: 實驗數據記錄如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   。
(2) 計算受熱分解的氯酸鉀的質量(精確到0.01g) 。 (3分)
(3)計算濾液中氯化鉀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01%)。 (3分)
【答案】(1)4.5
(2)
2KClO3 2KCl + 3O2↑
245   96
x   4.8g
解得x=12.25g。
(3)設氯化鉀的質量為y
2KClO3 2KCl + 3O2↑
  149 96
  y 4.8g
解得y=7.45g
濾液中氯化鉀溶質的質量分數
【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物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總質量,據此計算二氧化錳的質量。
(2)根據氧氣的質量結合方程式計算氯酸鉀的質量。
(3)根據氧氣質量結合方程式計算氯化鉀的質量,再由氯化鉀的質量除以濾液質量計算質量分數。
【解答】(1)二氧化錳是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不變,a=18.2g+4.8g-18.5g=4.5g。
32.(2025八下·義烏期中)碘是人體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缺碘可影響人體的生長及智力發育。長期缺碘會使得體內甲狀腺激素合成過量,進一步誘發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我們可以通過食用碘鹽來補碘,市場上銷售的“加碘食鹽”,是在食鹽中加入了少量的碘酸鉀(KIO3)。
(1)“加碘食鹽”為人體補充的是     (填“碘元素”或“碘單質”)。
(2) KIO3中Ⅰ的化合價為    。
(3) 碘酸鉀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4)列式計算碘酸鉀中碘元素的質量分數。 (計算結果精確到0.1%)
【答案】(1)碘元素
(2)+5
(3)214
(4)59.3%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
【解析】【分析】(1)“加碘食鹽”中的碘來自于碘酸鉀,可知指的是碘元素。
(2)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價之和為零。
(3)相對分子質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個數的乘積之和。
(4)。
【解答】(1)加碘鹽中的碘指的是碘元素,即人體補充的是碘元素。
(2)KIO3中Ⅰ的化合價,解得x=+5。
(3)碘酸鉀的相對分子質量。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水县| 新乐市| 无棣县| 黄大仙区| 华蓥市| 望江县| 平安县| 龙井市| 屏东县| 巧家县| 山丹县| 收藏| 滦南县| 淳化县| 大方县| 大足县| 衡东县| 宁德市| 古交市| 松潘县| 夏邑县| 昆山市| 佛坪县| 盱眙县| 镇远县| 遂昌县| 永和县| 大埔县| 日土县| 黄大仙区| 蛟河市| 白城市| 浙江省| 鹰潭市| 霞浦县| 赤峰市| 泸水县| 浦江县| 阿拉尔市| 松溪县|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