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下道法11.1《法不可違》同步練習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A A B B C A C B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D D B C D1.【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法不可違。②:李某侵占他人手機屬于民事糾紛,由民法調整,適合民事模擬法庭,故②符合題意;④:王某與張某的合同糾紛屬于民事案件中的合同違約,適用民事法律,故④符合題意;①③:未帶頭盔被交警罰款20元是行政處罰,非法搜集軍事情報涉嫌犯罪是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均不屬于民事案件范圍,故①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2.【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法不可違。B:樊某秋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說明踐踏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依法受到懲處,故B說法正確;A: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故A說法錯誤;C:一切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犯罪行為要承擔刑事責任,故C說法錯誤;D:說法正確但題干沒有體現,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3.【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違法行為。①③:題干中高空拋物被依法懲處,表明高空拋物是缺乏規則意識和法治意識的表現,危害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故①③說法正確;②:高空拋物既是不道德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故②說法錯誤;④: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說明尹某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4.【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法不可違。A:"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這主要說明法不可違,違法犯罪最終難逃法律的制裁,故A說法正確;BD:觀點本身正確,但與題意不符,故BD不符合題意;C:違法不一定受到刑罰處罰,只有犯罪才會受到刑罰處罰,故C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5.【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①③:崔某某因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被依法處以行政拘留,這警示我們必須敬畏法律,樹立法治觀念,明白法律是不可觸碰的紅線;我們的言行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一旦違法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故①③符合題意;②: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故②說法錯誤④:材料中未體現法律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6.【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法不可違。①②③④:從法律性質看,圖①排污的行為應該受到環境嚴格監管,因為其行為屬于行政違法行為;圖②的酒駕屬于犯罪,受到拘役的刑罰處罰,屬于刑事違法行為;圖③)“霸座”的行為屬于違反治安管理的行政違法行為:圖④“謠言”重傷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利,人民法院給出道歉賠償的民事判決處罰,其行為屬于民事違法行為。故①③正確,②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7.【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分類。C:蘇某出獄不久,搶劫路人手機再次被法院進行判處有期徒刑3年8個月,并處罰金4000元,對社會危害極大,屬于刑事違法行為,是犯罪,故C符合題意;ABD: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屬于一般違法行為, 材料中蘇某的行為屬于犯罪,故AB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8.【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違法行為。李某將他人丟失的手表據為己有,被法院判令歸還,是民事違法行為,違反了民法典,故①符合題意;②:潘某誤機后謊稱飛機上有炸彈,被判處拘役5個月,屬于刑事違法行為,故②不符合題意:③:某出版社未經作者同意發表了其作品,被起訴侵權,是民事違法行為,違反了民法典,符合題意;張某觀看比賽時起哄打鬧,公安機關給予警告處罰,屬于行政違法行為,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9.【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自覺遵守規則、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的區別與聯系②:闖紅燈行為威脅到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違反交通法規,應受到相應處罰,故②說法正確;④:父母作為孩子的榜樣,拉著孩子闖紅燈沒有做好遵守規則的表率,不利于孩子良好品行養成,故④說法正確;①:漫畫中父母拉著孩子闖紅燈,主要體現的是違反交通規則等問題,并非沒有履行撫養孩子的法定義務,撫養義務主要涉及對孩子生活照料、教育培養等方面,故①說法錯誤;③:闖紅燈擾亂交通秩序,但一般不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故③說法錯誤;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故本題選C。10.【答案】B【詳解】本題法不可違。②③:題干通過兩則案例說明違法行為會受到法律制裁,可以印證法律設定個人權利的界限,法不可違,違法須擔責,故②③符合題意;①:題干主旨未涉及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故①不符合題意;④:題干主旨未涉及個人要努力捍衛公平正義,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1.【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法不可違。①②④:題文中,兩人討薪經歷的不同遭遇,體現了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說明我們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認識到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故①②④說法正確;③:違法行為必將受到法律處罰,構成犯罪的受到刑罰處罰,故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12.【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類別。D:警告屬于行政制裁,適用于行政違法行為。趙某看演唱會時,干擾了公共場所秩序,公安機關給予其警告處罰,其行為屬于行政違法行為,故D符合題意;A:有期徒刑屬于刑罰,適用于刑事違法行為。從“被判有期徒刑”中可知,柴某的行為是刑事違法行為,故A說法錯誤;B:行政拘留屬于行政制裁,適用于行政違法行為。劉某被行政拘留,由此判斷其行為屬于行政違法行為,故B說法錯誤;C:賠償損失屬于民事責任,適用于民事違法行為。出版社被判罰賠償錢某損失,說明其行為屬于民事違法行為,故C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13.【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法不可違。B:劉某違反所在城區養大管理條例禁止飼養的大型犬的規定,飼養阿拉斯加犬并導致他人受傷,其行為已構成違法,法院判決劉某承擔全部損失,告誡劉某要承擔違法責任,故B符合題意;ACD:題于主旨未涉及珍惜人身權利、善于運用法律、增強權利意識,故A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4.【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增強法治觀念。①③④:開展“百名法官、百名檢察官進百校”普法宣傳活動,有利于學生增強法治觀念,幫助學生更好地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有利于形成良好法治環境,①③④說法正確;②:有利于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②錯誤;故本題選C。15.【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分類。①:學校規定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入課堂,小黃違反這一規定,屬于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 ,故①說法正確;②:小鄧拾到他人手表拒絕歸還,這屬于侵占他人財物,是民事違法行為,故②說法錯誤;③:小劉在體育館看比賽時向場內投礦泉水瓶,擾亂公共秩序,屬于行政違法行為,故③說法錯誤;④:小陳多次搶劫財物,搶劫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被判處有期徒刑,屬于刑事違法行為,故④說法正確;故本題選D。16.【答案】(1)行政違法行為。理由:王某的行為產生的社會危害性相對較輕,觸犯了行政法律規范,并受到了行政處罰。(2)①要有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②以理性、公正、客觀的態度全面、深刻、辯證地看問題。③立場正確、邏輯清晰地表達觀點和意見。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參與民主生活的能力。【分析】考點考查: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參與民主生活的要求。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和闡述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法治觀念。【詳解】(1)小問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法不可違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違反了《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限定》;罰款800元一可聯系行政違法行為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小問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法不可違的有關知識,從原因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違反了《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限定》;罰款800元一可聯系社會危害性相對較輕;觸犯了行政性法律法規;受到了行政處罰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參與民主生活的要求的有關知識,從做法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參與征求意見活動時需要注意的問題一可鏈接參與民主生活的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7.【答案】(1)民事違法行為;(2)觀點錯誤;理由:①訴訟是處理糾紛、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但訴訟不是唯一的維權方式;②公民維護權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等,除訴訟以外,外賣員可以直接與外賣公司溝通,要求公開道歉、刪除不實言論或賠償損失;也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消費者協會或行業平臺投訴,尋求調解等。【分析】考點考查:違法行為的分類、人格尊嚴不受侵犯、訴訟的特點、公民維護權利的方式。能力考查:獲取與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核心素養:法治觀念。【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外賣公司,需要運用違法行為的分類、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相關知識,從說明類題目的角度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外賣公司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在公眾場合指責外賣騎手王某偷竊訂單貨品一民事違法行為;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讀題,提煉辯題。觀點:外賣員唯一的維權方式就是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二步: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判斷觀點正誤。正誤判斷:觀點錯誤;論據①:訴訟的特點;論據②:公民維護權利的方式;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下道法11.1《法不可違》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筑牢法治根基,護航青春成長,九年級(1)班開展“民事案件模擬法庭”活動。下列案件可以作為模擬法庭使用的是( )①張某因未帶頭盔被交警罰款20元②李某因將他人丟失的手機據為己有,被法院判令歸還③趙某非法搜集軍事情報涉嫌犯罪,被檢察機關依法批準逮捕④王某與果農張某簽訂果園承包合同后,看到張某獲利頗豐,王某見利眼紅,私自毀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年12月27日,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被告人樊某秋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進行了公開審理,并于當日宣判,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樊某秋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對此,下列看法正確的是( )A.人民法院依法行使了監察權,伸張正義B.踐踏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依法受到懲處C.一切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D.我們要珍愛生命,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尹某因從五樓高空拋物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下列對高空拋物行為認識正確的是( )①危害他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②只是不道德行為③是缺乏規則意識和法治意識的表現④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相關規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句法律格言主要說明( )A.法不可違,違法犯罪最終難逃法律的制裁B.刑法是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C.違法者必定要受到刑罰處罰D.法律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5.2025年2月,演員崔某某在直播中自曝拍戲期間曾無證酒后駕車并肇事逃逸。經核實,崔某某的自述內容純屬虛構,其動機為“博取眼球、吸引粉絲”。最終,崔某某因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被依法處以行政拘留。此案例警示我們( )①要敬畏法律,增強法治觀念②不違規是人們行為的底線③言行須有度,違法必須擔責④法律維護公民的合法權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在“違法行為的分類”探究式學習中,八年級學生肖明收集到了以下漫畫,其中屬于行政違法行為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累犯蘇某出獄不久,因搶劫路人王某的手機,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年8個月,并罰金4000元。蘇某的行為屬于( )A.民事違法行為 B.行政違法行為C.刑事違法行為 D.一般違法行為8.為舉行民法典宣傳活動,小強同學搜集了如下案例,你認為其中可選用的有( )①李某將他人丟失的手表據為己有,被法院判令歸還②潘某誤機后謊稱飛機上有炸彈,被判處拘役5個月③某出版社未經作者同意發表了其作品,被起訴侵權④張某觀看比賽時起哄打鬧,公安機關給予警告處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對下邊漫畫中父母拉著孩子闖紅燈的行為評價錯誤的有( )①沒有履行撫養孩子的法定義務②威脅到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應受到相應處罰③擾亂了交通秩序,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④沒有做好遵守規則的表率,不利于孩子良好品行的養成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0.在電商平臺接單實施有償代罵、電話短信轟炸式惡意辱罵攻擊他人被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在網絡平臺相互謾罵并捏造非法搶劫等不實信息引發大量網友圍觀被處以行政拘留處罰。由此可以印證( )①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②法律設定個人權利的界限③法不可違,違法須擔責④個人要努力捍衛公平正義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1.農民工小張為討薪,爬高壓線威脅老板,雖要回欠薪,卻因擾亂公共秩序,在獲民警解救后又被公安機關拘留;他的同鄉小孫則通過勞動仲裁順利追回欠款。兩人的遭遇告訴我們( )①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②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③違法行為必將受到刑罰處罰④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2.下列案例與違法類別相對應的是( )選項 案例 違法類別A 柴某非法收購走私入境的馬來穿山甲,被判有期徒刑八年。 民事違法行為B 劉某過年期間非法存儲煙花爆竹,警方給予其行政拘留5日。 刑事違法行為C 出版社未經錢某同意發表其作品,被判賠償錢某損失2000元。 刑事違法行為D 趙某看演唱會時,起哄、打鬧并向場內投擲飲料瓶,公安機關給予其警告處罰。 行政違法行為A.A B.B C.C D.D13.劉某飼養了一只阿拉斯加犬,屬于其所在城區養犬管理條例禁止飼養的大型犬,后因該犬咬傷徐某被訴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判決劉某就徐某全部損失承擔責任。這一判決告誡劉某( )A.要珍惜人身權利 B.要承擔違法責任C.要善于運用法律 D.要增強權利意識14.某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市檢察院、市司法局、市教育局共同啟動了“百名法官、百名檢察官進百校”普法宣傳活動,深化法校合作,創新法治教育形式。開展此類活動有利于( )①幫助學生更好地尊重法律、遵守法律②杜絕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③學生增強法治觀念④形成良好法治環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5.無規矩不成方圓,有敬畏才知行止。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對下列行為的性質,判斷正確的是( )①小黃違反學校規定,帶手機進入課堂——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②小鄧在學校操場拾到他人的手表,拒絕歸還——行政違法行為③小劉在體育館看比賽時,向場內投礦泉水瓶——民事違法行為④小陳因多次搶劫他人財物,被判處有期徒刑——刑事違法行為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二、分析說明題16.近年來,電動自行車在方便廣大居民出行的同時,帶來的安全問題也引起關注。材料一 2025年1月,居民王某為圖方便將電動自行車停在自家門外樓梯間充電,且拒不整改。王某的行為違反了《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即“禁止在高層民用建筑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或者為電動自行車充電”。當地消防監督執法人員對其做出了罰款800元的處罰材料二 2024年9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對最新修訂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強制性國家標準公開征求意見。這次公開征求意見持續1個月,將根據收到的意見對標準文本進行修改完善,加快推動審查、報批等工作,爭取盡早發布。我市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征求意見活動中。根據材料一,判斷王某的行為是哪種違法行為并說明理由。(2)根據材料二,請從“增強民主意識”角度,談談我們在參與征求意見活動時,需要注意什么?(答出兩點即可)17.在今年的《以案釋法|以“小案件”講“大道理”!》講堂中,王老師為同學們呈現了這樣一個案例:某顧客向外賣公司反映其外賣訂單丟失,外賣公司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在公眾場合指責外賣騎手王某偷竊訂單貨品。(1)上述案例中外賣公司的行為涉嫌何種違法行為?(2)同學們拿到該案例紛紛表示氣憤,小西說:外賣員唯一的維權方式就是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你覺得呢?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下道法11.1《法不可違》同步練習.doc 七下道法11.1《法不可違》同步練習參考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