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聞濤杭二中附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聞濤杭二中附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聞濤杭二中附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科學試題
1.(2025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是某些生物結構或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①的細胞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都對人類有害
B.②是單細胞真菌,細胞結構與動物細胞相同
C.③具有細胞結構,靠分裂繁殖
D.①②④是由細胞直接構成生物體
【答案】D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單細胞生物;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
【解析】【分析】⑤是植物細胞,除病毒外,其它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解答】A、①是細菌,細胞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并不是所有的細菌都對人類有害,故A錯誤;
B、②是單細胞真菌酵母菌,細胞結構與動物細胞不相同,比如酵母菌有細胞壁、液泡而動物細胞沒
有,故B錯誤;
C、③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通過復制繁殖,故C錯誤;
D、④是草履蟲,屬于單細胞動物,①②④是由細胞直接構成生物體,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2.(2025七下·杭州期中)根據從受精到嬰兒的發育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表示受精過程,是在子宮內進行的
B.②~③表示細胞分裂過程,是在卵巢內完成的
C.③~④的發育過程中所需營養全部來自卵細胞中的卵黃
D.胎兒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胎盤和臍帶進入母體血液,由母體排出體外
【答案】D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卵巢產生卵細胞,分裂雌性激素;睪丸產生精子,分裂雄性激素;子宮是胚胎發育的場所;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取氧氣和營養物質;
【解答】A. ①表示受精過程,是在輸卵管內進行的,A錯誤;
B. ②~③表示細胞分裂過程,是在輸卵管和子宮內完成的,B錯誤;
C. ③~④的發育過程中所需營養早期來自卵細胞中的卵黃,后期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C錯誤;
D. 胎兒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胎盤和臍帶進入母體血液,由母體排出體外 ,D正確;
故答案為:D
3.(2025七下·杭州期中)一種叫草地貪夜蛾(發育方式和蠶相似)的外來物種在我國擴散蔓延快,嚴重危害農作物,如圖可以表示昆蟲的變態發育過程,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是(  )
A.若此圖表示草地貪夜蛾的變態發育過程,其過程可表示為D→A→B→C
B.若此圖表示草地貪夜蛾的變態發育過程,則C期對農作物的危害最大
C.若此圖表示草地貪夜蛾的變態發育過程,則B為蛹期,C為成蟲期
D.草地貪夜蛾胚胎發育的營養物質主要依靠卵細胞自身所含的營養物質
【答案】B
【知識點】昆蟲的發育過程
【解析】【分析】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區別是:完全變態發育需要經歷蛹期,即圖中的B期。
【解答】A、草地貪夜蛾的發育方式和蠶相似,屬于完全變態發育,要經歷蛹期,可知發育過程為 D→A→B→C,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C為成蟲期,對農作物危害最大的是幼蟲期,即A期,故B錯誤,符合題意;
C、D為受精卵、A為幼蟲期,B為蛹期,C為成蟲期,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草地貪夜蛾屬于卵生,胚胎發育的營養物質主要依靠卵細胞自身所含的營養物質,故D正確,
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4.(2025七下·杭州期中)如右圖為大豆一生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⑤共同組成了胚
B.⑥種子和⑦果皮組成了果實
C.①最終發育為植物的莖
D.種子萌發初期的營養來自肥沃的土壤
【答案】B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果實與種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①是胚軸,最終發育為連接植物根和莖的部位;②是胚芽,發育成莖和葉;③是胚根,發育
成植物的根。
【解答】A、種子的胚由胚根、胚軸、胚芽和子葉組成,即圖中的①②③④,故A錯誤;
B、⑥種子和⑦果皮組成了果實,果實由子房發育而來,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
來,故B正確;
C、①是胚軸,最終發育為連接植物根和莖的部位,故C錯誤;
D、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種子萌發初期的營養來自子葉中儲存的營養物質,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5.(2025七下·杭州期中)觀察桃花(甲)和桃(乙)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⑧是桃花的雌蕊,其中②的結構是花絲
B.⑦是桃花雄蕊中的花藥,內含有卵細胞
C.a是桃的果皮,由圖甲中⑤子房壁發育而來
D.b是桃的種子,其內的胚由④胚珠發育而來
【答案】C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花的結構;果實與種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①是柱頭,②是花柱,③是子房,①②③構成了⑧雌蕊;④是胚珠,⑤是子房壁,④⑤構成了⑨子房;⑥是花絲,⑦是花藥,⑥⑦構成了⑩雄蕊。
【解答】A、⑧是桃花的雌蕊,其中②的結構是花柱,故A錯誤;
B、⑦是桃花雄蕊中的花藥,內含有花粉,故B錯誤;
C、a是桃的果皮,由圖甲中⑤子房壁發育而來,子房發育成果實,故C正確;
D、b是桃的種子,其內的胚由④胚珠內的受精卵發育而來,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6.(2025七下·杭州期中)小濱同學用帶有芽眼的馬鈴薯塊莖繁育出新植株,這種繁殖方式屬于營養繁殖。下列不屬于此類繁殖方式的是 (  )
A.利用番茄種子進行繁殖 B.扦插月季的莖進行繁殖
C.利用葉片繁殖多肉植物 D.草莓匍匐莖上長出幼苗
【答案】A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營養繁殖屬于通過植物的營養器官進行繁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屬于無性生殖,植物的營養器官:根、莖和葉。
【解答】A、利用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故A符合題意;
B、扦插月季的莖進行繁殖,莖屬于植物的營養器官,屬于無性生殖,故B不符合題意;
C、利用葉片繁殖多肉植物,葉屬于植物的營養器官,屬于無性生殖,故C不符合題意;
D、草莓匍匐莖上長出幼苗,屬于無性生殖,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7.(2025七下·杭州期中)草履蟲和衣藻是單細胞生物的代表,下列對它們進行觀察的實驗中在操作、解釋等方面說法不合理的是(  )
A.草履蟲和衣藻雖只有一個細胞也能獨立生活,體現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B.觀察草履蟲前,在載玻片的培養液中放上幾絲棉花纖維,是為了限制其運動
C.草履蟲通過神經系統對環境變化產生反應
D.衣藻可以用鞭毛自由游動,但仍把它歸為植物的原因是它細胞內有杯狀葉綠體
【答案】C
【知識點】單細胞生物
【解析】【分析】 單細胞生物雖然只由一個細胞構成,但也能完成營養、呼吸、排泄、運動、生殖和調節等生命活動,常見的單細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等,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 A.草履蟲和衣藻只有一個細胞構成,屬于單細胞的生物,單細胞生物也能獨立生活,體現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 位,故A正確不合題意;
B.觀察草履蟲前,在載玻片的培養液中放上幾絲棉花纖維,是為了限制其運動,故B正確不合題意;
C.草履蟲屬于單細胞動物,無神經系統,故C錯誤符合題意;
D.衣藻屬于單細胞的藻類植物,可以用鞭毛自由游動,把它歸為植物的原因是它細胞內有杯狀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 用制造有機物,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8.(2025七下·杭州期中)化學的學習使我們學會了從微觀的角度思考問題,下列對微觀現象解釋不正確的是(  )
A.水汽化后氣體積變大——分子間空隙增大
B.紅墨水的擴散實驗——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C.黃豆與芝麻的混合實驗——分子之間有空隙
D.露珠能保持球形———分子之間存在引力
【答案】C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模擬實驗只是模擬類似的現象,幫助我們理解,不能得出模擬現象對應的實驗結論。
【解答】A、水汽化后分子間間隙變大,所以水蒸氣的體積大于液態水的體積,故A不符合題意;
B、擴散實驗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
C、黃豆和芝麻的混合實驗,屬于模擬實驗,黃豆和芝麻并沒有跑到彼此分子的間隙中,所以不能說明分子間存在間隙,故C符合題意;
D、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是露珠能保持球形點的原因,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9.(2025七下·杭州期中)下列各圖不屬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模型是通過主觀意識借助實體或者虛擬表現構成客觀闡述形態結構的一種表達目的的物件(物件并不等于物體,不局限于實體與虛擬、不限于平面與立體)。
【解答】A、是垃圾的標志,不屬于模型;
B、是一個足球烯模型;
C、電路模型;
D、柱狀圖模型;
故答案為:A。
10.(2025七下·杭州期中)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下列關于幾位科學家的原子結構模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依據提出時間先后順序,正確的排列是①②④③
B.如圖②模型波爾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繞核運動
C.湯姆生認為圖①模型中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面包內,電子像葡萄干鑲嵌其中
D.盧瑟福在實驗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的圖④模型
【答案】A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原子模型的發展歷史:湯姆生發現了原子可分,內含有帶負電的電子;盧瑟福發現了原子核;波爾提出電子在特定軌道上運行;后來修正提出了電子云模型。
【解答】A、原子結構模型的提出經歷了一個漫長的修正過程,最早的原子模型為道爾頓的實心球模型,再是湯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再是盧瑟福的行星模型,之后是波爾的分層模型,之后是電子云模型,故順序為:①④②③,故A錯誤,符合題意;
B、如圖②模型是波爾提出的分層模型,波爾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繞核運
動,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湯姆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認為正電荷均勻分布在原子中,從而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盧瑟福發現了原子核,且認為原子核體積小,質量大,帶正電,電子在核外繞原子核運動,提出了行星模型,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1.(2025七下·杭州期中)2017年,我國化學家成功制得了稀有氣體氮的化合物 Na2He,標志著我國在稀有氣體領域走到了最前沿。氦氣和鈉在高溫高壓下發生化學反應,合成氦化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氦原子核外有2個電子
B.Na2He中氦元素化合價為+2價
C.Na2He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7
D.稀有氣體很容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答案】A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空氣的成分及探究;相對分子質量
【解析】【分析】原子成電中性,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
【解答】A、氦是二號元素,說明一個原子中含有兩個質子,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可知一個氦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2,故A正確;
B、鈉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氦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故B錯誤;
C、Na2He的相對分子質量為:,故C錯誤;
D、稀有氣體化學性質不活潑,不容易和其它物質發生反應,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12.(2025七下·杭州期中)假設1個甲原子的質量為 Akg,1個標準的碳原子的實際質量為 Bkg,則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可以表示為(  )
A.千克 B. 千克 C. D.
【答案】D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
【解答】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
故答案為:D。
13.(2025七下·杭州期中)在科學王國里,數字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下列用語中對數字“2”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2H ②2C0 ③CO2④Mg2+⑤2OH-⑥H2O ⑦
A.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⑤⑦ B.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①②
C.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是③⑥ D.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④⑤
【答案】C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表示物質中某元素的化合價是,將數字寫在該元素的正上方,先寫正負號,再寫數字,“1”不能省略;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數字寫在離子符號的右上角,先寫數字,再寫正負號,“1”省略不寫。 ①2H兩個氫原子;②2C0兩個一氧化碳分子;③CO2表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④Mg2+表示一個鎂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⑤2表示的是兩個氫氧根離子;⑥H2O表示一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⑦表示的是銅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解答】A、表示離子個數的數字應寫在離子符號之前,⑤2表示的是兩個氫氧根離子,⑦表示的是銅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故A錯誤;
B、表示分子個數的數字應寫在分子符號之前,②2C0表示的是兩個一氧化碳分子,①2H表示的是兩個氫原子,故B錯誤;
C、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數字寫在分子中該原子的右下角,③CO2 表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⑥H2O表示一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故C正確;
D、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數字寫在離子符號的右上角,先寫數字,再寫正負號,④Mg2+表示一個鎂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⑤2表示的是兩個氫氧根離子,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4.(2025七下·杭州期中)離子、Y2-離子核外都有10個電子,下列對于X原子、Y原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原子核內都有10個中子
B.離子是X原子得到兩個電子后形成的
C.原子核內各有10個電子
D.Y原子為氧原子
【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原子通過得失電子轉化為離子,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
【解答】A、中子數與電子數、質子數可能相同,可能不同無法判斷中子數,故A錯誤;
B、帶兩個單位正電荷,是由X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后形成的,故B錯誤;
C、原子核內沒有電子,故C錯誤;
D、是由Y原子得到兩個電子后形成的,此時電子數為10,可知原子中電子數為8,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則質子數為8,質子數等于原子序數,8號元素為氧元素,可知Y原子是氧原子,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5.(2025七下·杭州期中)已知FeSO4、Fe2(SO4)3混合物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a%,則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A.1-a% B. C. D.無法計算
【答案】B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式可知,無論兩種物質怎樣混合,其中硫和氧氣的質量之比都是固定不變的,據此分析計算即可。
【解答】根據化學式 FeSO4、Fe2(SO4)3 可知,
兩種物質中硫和氧元素的質量之比:(32×1):(16×4)=1:2;
那么硫和氧元素的質量分數之比為:1:2;
因為硫元素和氧元素質量分子之和為:1-a%;
所以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故選B。
16.(2025七下·杭州期中)用化學式或化學符號填寫:
(1)碘化鉀   ;
(2)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屬元素:   ;
(3)n個氫氧根離子   ;
(4)氖氣   ;
(5)標出水中氫元素的化合價   ;
(6)碳酸鋁   。
【答案】(1)KI
(2)O
(3)nOH-
(4)Ne
(5)
(6)Al2(CO3)3
【知識點】元素的種類與分布;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1)(6)化學式中金屬元素寫在左側,從右向左讀,根據化合物化合價之和為零確定微粒的個數比。
(2)地殼中含量最高的4位元素:O、、、。
(3)表示分子、原子、離子等微粒個數的數字寫在符號的前面。
(4)金屬、稀有氣體和固體非金屬(除了碘),元素符號可以表示其單質。
(5)化合價寫在元素的正上方先寫正負號,再寫數字,“1”不能省略。
【解答】(1)鉀是金屬元素,寫在左側,碘是非金屬元素,寫在右側,可知碘化鉀的化學式為:KI。
(2)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屬元素是氧元素,符合為:O。
(3)表示離子個數的數字寫在離子符合的前面:nOH-。
(4)氖氣是稀有氣體,元素符合可以表示其單質,故化學式為:Ne。
(5)化合價寫在對應元素的正上方,。
(6)鋁是金屬,寫在左側,化合物化合價之和為零,則化學式為:Al2(CO3)3。
17.(2025七下·杭州期中) 海水稻能在海邊灘涂等地生長,具有抗旱、抗澇、抗病蟲害、抗倒伏、抗鹽堿等特點,稻米顏色呈胭脂紅。如圖為海水稻的結構層次,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A表示細胞,則過程①主要體現了細胞的   (填生長、分裂或分化)。
(2)若C表示水稻谷粒,則C在結構層次上屬于   。
(3)與人相比,海水稻的結構層次少了一級,這一層級是   。
(4)圖B中的   組織,能使海水稻經受海風的吹襲而不倒伏。
【答案】(1)分化
(2)器官
(3)系統
(4)機械
【知識點】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組織;結構與層次
【解析】【分析】(1)細胞分裂后細胞的數目變多,形態不變;細胞生長后細胞的數目和形態不變,體積變大。
(2)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3)植物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人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
(4)植物的組織:機械組織、營養組織、保護組織、分生組織、輸導組織。
【解答】(1)由圖可知,經過過程①后細胞的形態不同,該過程屬于細胞分化過程。
(2)水稻谷粒屬于種子,在結構層次上屬于器官。
(3)與人相比,植物沒有系統,所以水稻比人少的層級是系統。
(4)植物的機械組織起到保護和支持的作用,能使海水稻經受海風的吹襲而不倒伏。
18.(2025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是有關植物生殖的三種方式,請回答。
(1)圖①表示的是營養繁殖中的   ,可以讓毛桃樹上結出油桃;圖③中種子萌發最先突破種皮的是    ,大豆種子萌發所需營養來自于   。
(2)圖中的三種生殖方式中,屬于無性生殖的是     (填數字序號)。
【答案】(1)嫁接;胚根;子葉
(2)①②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嫁接成功后結的果實的性狀與接穗相同。
(2)植物通過組織培養、營養器官來繁殖的方式屬于無性生殖。
【解答】(1)圖①表示的是營養繁殖中的嫁接,成功的關鍵是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層緊貼。
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為種子萌發提供能量的是子葉。
(2)①是嫁接,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屬于無性生殖;②是組織培養,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屬于無性生殖;③是通過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
故答案為:①②。
19.(2025七下·杭州期中)小科用電解水的實驗探究水的組成,回答問題:
(1)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后,接通直流電,等a、b玻璃管內收集到一定體積的氣體后關閉電源。若要檢驗a玻璃管中的氣體,其操作是   。
(2)實驗前預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的目的是   。
(3)查閱資料得知“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等于氣體的分子個數比”,則該實驗中能夠說明“水分子中氫、氧原子個數比為2:1”的實驗現象是   。
(4)實驗結束后,小科和同學一起得出結論,水由   組成,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為   。
【答案】(1)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a上方,打開活塞,若木跳復燃,則為氧氣
(2)增加水的導電性
(3)a中液面下降是b的一半
(4)H、O;水氫氣+氧氣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1)b與負極相連,產生的氣體是氫氣,氫氣具有可燃性,點燃后產生淡藍色火焰。
(2)在水中加氫氧化鈉或稀硫酸的目的都是增強水的導電性。
(3)水電解后得到的氫氣的體積是氧氣的2倍,水面下降的高度為氧氣一側的兩倍。
(4)根據電解產物是氫氣和氧氣可知,水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
【解答】(1)a與電源正極相連,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2)水的導電性不好,在水中加入氫氧化鈉,能提高水的導電性,加快電解額速度。
(3)分子個數比等于體積比,可知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則將觀察到a中水面下降高度為b中水面下降高度的一半。
(4)水電解后產生了氫氣和氧氣,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可知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為:水氫氣+氧氣。
20.(2025七下·杭州期中)右表是小明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資料,請根據表格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粒子名稱 質子數 中子數 電子數
A 14 14 14
B 26 30 24
C 14 14 18
D 14 18 14
(1)表中的元素共有   種。
(2)屬于陽離子的是   (填字母)。
(3)與A互為同位素原子的是   。
(4)有人認為,D粒子的質量比C粒子大,你同意嗎 為什么    。
【答案】(1)2
(2)B
(3)D
(4)同意。D粒子質子數加中子數大于C粒子。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1)根據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判斷表中元素的種類。
(2)原子通過得失電子轉化為離子,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
(3)同位素原子滿足的條件: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
(4)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數和中子數總和多大的原子質量更大。
【解答】(1)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由表中數據可知,ACD屬于同種元素,B屬于另一種元素,可知元素種類為2種。
(2)陽離子中質子數大于電子數,由表中數據可知,B表示的是陽離子。
(3)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互稱為同位素原子,可知AD屬于同位素原子。
(4)D的質子數與C相同,但中子數更多,所以D原子的質量更大。
21.(2025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所示,“o”、“●”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以下微觀示意圖所示物質屬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號,下同),屬于化合物的是   。
【答案】BD;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A由一種元素組成,屬于純凈物中的單質。
【解答】混合物中含有多種物質,由圖可知,B和D中均含有兩種分子是,說明含有兩種物質,屬于混合物。
化合物:由兩種或以上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由圖可知C分子由兩種原子構成,屬于化合物。
22.(2025七下·杭州期中)根據下面提供的粒子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用化學符號寫出微粒D   。
(2)A與B最本質的區別是    。
(3)C與E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
(4)寫出氟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
【答案】(1)三;Na+
(2)質子數不同
(3)AlCl3
(4)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原子的構成;元素周期表;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1)原子序數等于質子數,可根據質子數判斷元素種類。
(2)不同原子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
(3)化合物各元素化合價之和為零,金屬寫在左側。
(4)氟是9號元素,所以質子數為9,結合題中其它元素的結構示意圖畫出氟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解答】(1)D原子中質子數為11,為鈉元素,在第三周期。
D質子數為11,核外電子數為10,質子數比電子數多1個,說明該微粒帶有一個單位正電荷,符號為:。
(2)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A和B質子數不同,所以元素種類不同,即AB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
(3)C是17號元素,為氯元素,C帶一個單位負電荷,E為13號元素,屬于鋁元素,E常見化合價為+3價,組成的化合物為:AlCl3。
(4)氟是9號元素,質子數為9,如圖所示。
23.(2025七下·杭州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科學的重要工具,如圖甲所示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種不同的元素。圖乙為元素周期表中銥原子的相關信息。據圖回答問題:
(1)①表示的是   元素。
(2)關于①②③三種元素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
A.原子序數③<②
B.核外電子數①=②
C.②和③處于同一周期
(3)如圖乙所示,銥原子的中子數為   。
(4)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則下列各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的是____(填字母)。
A.C 和 Ne B.Be 和 Mg C.Al 和 Si D.F 和 Cl
【答案】(1)O
(2)C
(3)115
(4)B;D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1)根據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位置關系確定元素種類。
(2)原子序數等于質子數,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據此判斷。
(3)質子數+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據此計算中子數。
(4)根據同一列的元素屬于同一族元素,結合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進行判斷。
解答】(1)N元素在氧元素的前面,可知①表示的是氧元素,符號為O。
(2)A、從左到右,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可知原子序數③>②,故A錯誤;
B、核外電子數等于質子數,可知核外電子數①小于②,故B錯誤;
C、同一橫行表示一個周期,可知②和③處于同一周期,故C正確。
故答案為:C。
(3)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192.2-77=115.2,可知中子數為115。
(4)同一列為同一族,結合元素周期表可知,Be和Mg以及F和Cl屬于同族元素,化學性質相似。
故答案為:BD。
24.(2025七下·杭州期中)小科為了研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空盒子里裝入土。
②在甲、乙區域的土壤上灑上水,使其濕潤。
③在甲、乙、丙、丁四個區域均勻的各撒上20粒干燥、同品種的玉米種子。
④用黑紙板把乙、丁蓋上,放在20℃左右的環境中。一周后拿掉黑紙板,觀察種子的萌發情況。
區域 甲 乙 丙 丁
種子發芽數(粒) 19 18 1 1
(1)甲乙丙丁四塊區域都有種子沒有萌發,可能原因是   (寫出一個即可)。
(2)小科設計甲和乙兩個實驗區域,基于的假設是    。
(3)對比甲和丙的玉米種子的萌發數量,可以得出:   。
(4)根據實驗結果可知:要使儲藏的種子不發芽,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    。
【答案】(1)胚受損
(2)光照會影響種子萌發
(3)種子萌發需要一定的水分
(4)干燥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種子的萌發與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有關,自身條件和外界條件均合適時,種子才會萌發
(2)由控制變量法可知,唯一變量即為假設的影響因素。
(3)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唯一變量即為影響因素,結合實驗結果可知,種子的萌發需要水分。
(4)由(3)可知,保持種子干燥有利于保存種子。
【解答】(1)在適宜的條件下也有種子沒有發芽,可能是種子自身的問題,例如種子在休眠期、種子的胚不完整等。
(2)由實驗過程可知,甲乙的變量是光照,可知假設是:光照可能會影響種子的萌發。
(3)甲和丙的變量是水分,丙中沒有水,種子萌發率低,說明種子的萌發需要水分。
(4)由探究可知,種子的萌發需要水分,所以為了防止儲存的種子萌發,應保持種子干燥。
25.(2025七下·杭州期中)某興趣小組用菊花扦插來探究“影響菊花扦插成活因素”。環境條件是:15℃-25℃,散射光照,扦插數100根/組,培養時間3周。請你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分組 扦插土壤 插條切口 相對濕度 (%) 插條選擇 成活率 (%)
第一組 不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嫩枝 47
第二組 消毒 不處理 50-85 嫩枝 42
第三組 消毒 涂硫磺粉 20-30 嫩枝 23
第四組 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嫩枝 92
(1)扦插的枝條一般下端要削成斜面,是為了   ,以促進枝條成活。只保留少量葉片的目的是   。
(2)如果要探究環境相對濕度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可選擇第   組進行對照。
(3)第四組和第一組可以探究   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
(4)從表中數據分析可知   是影響扦插成活率的最大因素。
【答案】(1)增加吸水面積;減少水分散失
(2)三、四
(3)土壤是否消毒
(4)相對濕度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保留部分葉子是為了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
(2)(3)由控制變量法可知,每次探究只能改變一個條件,改變的條件即為探究的影響因素。
(4)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相對濕度大的實驗組枝條成活率相對較高,說明相對濕度的影響最大。
【解答】(1)扦插的枝條下端要削成斜面是為了增大吸水面積,防止枝條失水死亡;只保留部分葉子是為了減少水分散失,防止枝條脫水。
(2)由控制變量法可知,要探究環境相對濕度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應控制除環境相對濕度外的條件相同,結合表中數據可知,應選擇三、四兩組實驗進行探究。
(3)由表中數據可知,一和四的變量是是否對土壤消毒,所以探究的是土壤是否消毒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
(4)由表中數據可知,相對濕度小的第三組成活率最低,而不消毒或不涂硫粉的成活率差異不大,說明相對濕度是影響扦插成活率的最大因素。
26.(2025七下·杭州期中)小虞在學校美食節上購買了一袋面包,因忘記食用,一星期后發現發霉了。為探究“面包上霉菌生長的環境因素”,小虞進行了如下操作:取甲、乙、丙三只相同的培養皿,分別放入相同的兩小塊面包,在空氣中暴露30分鐘(讓霉菌孢子進入),再按下表中的方法處理,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組別 實驗處理 放置時間 實驗現象
甲 不烘烤,加蓋后室溫下放置 6-7 天 發霉
乙 在烘箱中烘烤2分鐘,晾涼后加蓋在室溫下放置 6-7 天 不發霉
丙 不烘烤,加蓋后放入冰箱冷藏室(4℃) 6-7 天 不發霉
(1)霉菌和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的最大區別是   。
(2)選擇乙、丙兩組進行研究,能否得出霉菌生長與溫度有關的結論,并說明理由   。
(3)若要探究霉菌生長與空氣的關系,還需增加一組實驗,該實驗處理方法是   。
【答案】(1)有無成形的細胞核
(2)不能,沒有控制變量
(3)不烘烤,放入密封容器后抽成真空 ,室溫下放置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真菌與人的關系
【解析】【分析】(1)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霉菌屬于真菌,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
(2)在探究時要控制變量唯一,不然可能得出錯誤結論。
(3)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應控制除空氣外的條件相同,所以實驗操作只需在甲實驗的基礎上,將裝置內的空氣抽出即可。
【解答】(1)細菌與其他生物的細胞的最大區別是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2)由表中數據可知,乙和丙存在多個變量,所以不能得出霉菌生長與溫度有關的結論。
(3)要探究空氣的影響,則應控制空氣以外的條件相同,操作為:不烘烤,放入密封容器后抽成真空 ,室溫下放置。
27.(2025七下·杭州期中)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燒熟后的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空氣中的微生物(如硝酸鹽還原菌)進入到蔬菜中,會產生一種還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燒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階段都會有一些細菌進入;做熟的蔬菜更適合細菌生長.
某研究小組對燒熟的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做了測試,數據如下表:
數據一:蓋有保鮮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時間的亞硝酸鹽含量(單位:mg/kg)
菜肴 半小時 6 小時 18 小時 24小時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紅燒肉 2.4956 4.2558 4.3668 5.5188
紅燒鯽魚 / 2.0948 3.2300 7.2397
數據二:將一份紅燒鯽魚樣本(不蓋保鮮膜)在常溫下放置4小時,測定其亞硝酸鹽含量為8.9483mg/ kg.請根據以上材料, 回答下列問題:
(1)亞硝酸鹽中含有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   價。
(2)根據表中的數據,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變化的共同規律是:   。
(3)要使燒熟后的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盡可能低,保存的條件應該是    。
(4)炒菜過程中溫度一般在 100℃以上,你認為從生菜炒到熟菜過程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是否會持續增加 原因是    。
【答案】(1)+3
(2)隨時間增加,亞硝酸鹽含量增加,且溫度高與不密封的菜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越快
(3)低溫與密封
(4)不會,高溫下微生物會被殺死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細菌與人的關系;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之和為零,帶電原子團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之和等于帶電原子團所帶的電荷。
(2)根據表中數據得出結論,注意與數據二中的數據進行對照。
(3)由(2)得出的結論提出合理的保存方式。
(4)菜中的亞硝酸鹽是由微生物的進入而產生的高溫不利于微生物存活,所以在做菜過程中亞硝酸鹽的含量不會增多。
【解答】(1)氧元素的化合價為-價,氮元素的化合價為,解得x=+3。
(2)由表中數據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均在增加,且溫度高與不密封的菜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越快。
(3)由(2)可知,溫度高與不密封的菜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越快,且溫度高與不密封的菜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越快,要使燒熟后的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盡可能低,保存的條件應該是:低溫和用保鮮膜等密封。
(4)由文中信息可知,空氣中的微生物(如硝酸鹽還原菌)進入到蔬菜中,會產生一種還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在做菜的過程中,溫度較高細菌不能生存,所以從生菜炒到熟菜過程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不會持續增加。
28.(2025七下·杭州期中)純水導電能力很弱,電解水時常加入一些氫氧化鈉增強導電性(氫氧化鈉本身不會減少),加快電解速度。小靈研究影響電解水速度的因素做了如下實驗,記錄結果如表:
實驗編號 溫度/℃ 溶液濃度 氫氣體積/mL 時間/s
① 15 2% 20 54.0
② 15 5% 20 36.2
③ 30 2% 20 46.2
④ 30 5% 20 t
(1)本實驗通過比較   來反映電解水速度的快慢。
(2)比較實驗①、③可得出結論   。
(3)根據對實驗①②③數據的分析,實驗④的時間t最有可能是____。
A.55.7 B.51.5 C.38.8 D.34.4
(4)實際實驗發現,生成的氫氣與氧氣體積之比略大于2:1,可能原因為   。
(5)小靈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發現每組實驗的氫氣的產生速度總是越來越快,請結合以上探究結果分析其中原因   。
【答案】(1)收集相同體積氫氣需要的時間
(2)在溶液溶度相同時,溫度越高,電解水速度越快
(3)D
(4)氧氣比氫氣更易溶于水
(5)氫氧化鈉濃度增加,反應速度加快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1)實驗記錄的數據即為用于反映電解速度快慢的依據。
(2)根據控制變量法作答,不要忘記書寫前提。
(3)由(2)可知,溫度高電解速度快;由①②可知,濃度大,電解速度快,可知溫度高且濃度大,電解速度最快。
(4)產生的氧氣部分溶解在水中,導致氧氣的體積偏小,比值偏大。
(5)氫氧化鈉的質量不變,水因為被電解而減少,氫氧化鈉溶液變濃,所以電解速度加快。
【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實驗測定的是生成20mL氫氣的體積,可知是通過收集相同體積氫氣需要的時間來反映電解水的速度快慢的。
(2)實驗①、③的變量是溫度,由表中數據可知,在溶液濃度一定時,溫度越高,收集相同體積氫氣需要的時間越短,即電解的速度越快。
(3)實驗④溫度最高,濃度最大,電解速度最快,所以最短。
故答案為:D。
(4)產生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但氧氣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氫氣,損失的氧氣較大,所以體積比大于2:1。
(5)隨著水電解,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逐漸增大,所以電解速度加快。
29.(2025七下·杭州期中)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并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從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如下現象:①絕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③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從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1)湯姆生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他的推測依據是   。
(2)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繪制圖像如圖所示,其中符合實驗現象的圖像是 (  )
A. B.
C. D.
(3)根據史料二的實驗現象,能獲得的結論是____(填字母)。
A.原子核體積很小 B.原子核質量較大
C.原子核帶正電荷 D.核外電子帶負電荷
【答案】(1)原子呈電中性
(2)A
(3)A;B;C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1)根據原子不帶電可知,原子內有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微粒。
(2)根據史料二中的現象進行判斷。
(3)α粒子散射實驗并未對電子進行分析。
【解答】(1)湯姆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而原子不帶電,呈電中性,所以推測原子中含有帶正電的粒子。
(2)大部分粒子的運動方向不變,極少數發生較大角度偏轉,即偏轉角度越大,粒子數越少。
故答案為:A。
(3) ①絕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內大部分空間是空的,原子核的體積較小;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核帶走正電,與粒子相互排斥;③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說明原子核質量很大。
故答案為:ABC。
30.(2025七下·杭州期中) 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蘆醇(C14H12O3)具有美容養顏之功效。問:
(1)白藜蘆醇是由   種元素組成,每個分子中有    個原子。
(2)白藜蘆醇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
(3)計算白藜蘆醇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1%)
【答案】(1)3;29
(2)14:1:4
(3)白藜蘆醇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一個分子中的原子個數等于各原子下角標之和。
(2)質量比等于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
(3)。
【解答】(1)由化學式可知,白藜蘆醇中含有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三種元素,一個分子中含有14個碳原子、12個氫原子和3個氧原子,共29個原子。
(2)白藜蘆醇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
31.(2025七下·杭州期中)某生產化肥碳酸氫銨的企業做了一個戶外廣告。如表,請根據相關信息計算:
宇宙牌化肥 國際首創
主要成分 碳酸氫銨
含氮量全球化肥之首 27.1%
凈重 50kg/袋
“宇宙”化肥有限責任公司榮譽出品
(1)寫出組成碳酸氫銨(NH4HCO3)物質的二種離子的符號   。
(2)小傅同學通過計算發現該廣告是虛假廣告。請寫出小傅同學的計算過程和判斷依據。
(3)小傅同學認為此廣告會坑害農民,向有關部門反映,對該產品取樣分析后發現氮元素質量分數僅為10.0%,則該產品中碳酸氫銨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精確到0.1%)
【答案】(1)NH4+、HCO3-
(2)碳酸氫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化肥中還含有其它物質,含氮量可能小于17.7%,所以是虛假廣告。
(3)該產品中碳酸氫銨的質量分數。
56.5%
【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離子的書寫與意義;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分子、原子和離子均能構成物質。
(2)計算碳酸氫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若低于27.1%,說明是虛假廣告。
(3),,兩式相除即為化肥中碳酸氫銨的質量分數。
【解答】(1)碳酸氫銨由銨根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構成。
1 / 1浙江省杭州市聞濤杭二中附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科學試題
1.(2025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是某些生物結構或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①的細胞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都對人類有害
B.②是單細胞真菌,細胞結構與動物細胞相同
C.③具有細胞結構,靠分裂繁殖
D.①②④是由細胞直接構成生物體
2.(2025七下·杭州期中)根據從受精到嬰兒的發育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表示受精過程,是在子宮內進行的
B.②~③表示細胞分裂過程,是在卵巢內完成的
C.③~④的發育過程中所需營養全部來自卵細胞中的卵黃
D.胎兒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胎盤和臍帶進入母體血液,由母體排出體外
3.(2025七下·杭州期中)一種叫草地貪夜蛾(發育方式和蠶相似)的外來物種在我國擴散蔓延快,嚴重危害農作物,如圖可以表示昆蟲的變態發育過程,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是(  )
A.若此圖表示草地貪夜蛾的變態發育過程,其過程可表示為D→A→B→C
B.若此圖表示草地貪夜蛾的變態發育過程,則C期對農作物的危害最大
C.若此圖表示草地貪夜蛾的變態發育過程,則B為蛹期,C為成蟲期
D.草地貪夜蛾胚胎發育的營養物質主要依靠卵細胞自身所含的營養物質
4.(2025七下·杭州期中)如右圖為大豆一生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⑤共同組成了胚
B.⑥種子和⑦果皮組成了果實
C.①最終發育為植物的莖
D.種子萌發初期的營養來自肥沃的土壤
5.(2025七下·杭州期中)觀察桃花(甲)和桃(乙)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⑧是桃花的雌蕊,其中②的結構是花絲
B.⑦是桃花雄蕊中的花藥,內含有卵細胞
C.a是桃的果皮,由圖甲中⑤子房壁發育而來
D.b是桃的種子,其內的胚由④胚珠發育而來
6.(2025七下·杭州期中)小濱同學用帶有芽眼的馬鈴薯塊莖繁育出新植株,這種繁殖方式屬于營養繁殖。下列不屬于此類繁殖方式的是 (  )
A.利用番茄種子進行繁殖 B.扦插月季的莖進行繁殖
C.利用葉片繁殖多肉植物 D.草莓匍匐莖上長出幼苗
7.(2025七下·杭州期中)草履蟲和衣藻是單細胞生物的代表,下列對它們進行觀察的實驗中在操作、解釋等方面說法不合理的是(  )
A.草履蟲和衣藻雖只有一個細胞也能獨立生活,體現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B.觀察草履蟲前,在載玻片的培養液中放上幾絲棉花纖維,是為了限制其運動
C.草履蟲通過神經系統對環境變化產生反應
D.衣藻可以用鞭毛自由游動,但仍把它歸為植物的原因是它細胞內有杯狀葉綠體
8.(2025七下·杭州期中)化學的學習使我們學會了從微觀的角度思考問題,下列對微觀現象解釋不正確的是(  )
A.水汽化后氣體積變大——分子間空隙增大
B.紅墨水的擴散實驗——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C.黃豆與芝麻的混合實驗——分子之間有空隙
D.露珠能保持球形———分子之間存在引力
9.(2025七下·杭州期中)下列各圖不屬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10.(2025七下·杭州期中)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下列關于幾位科學家的原子結構模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依據提出時間先后順序,正確的排列是①②④③
B.如圖②模型波爾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繞核運動
C.湯姆生認為圖①模型中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面包內,電子像葡萄干鑲嵌其中
D.盧瑟福在實驗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的圖④模型
11.(2025七下·杭州期中)2017年,我國化學家成功制得了稀有氣體氮的化合物 Na2He,標志著我國在稀有氣體領域走到了最前沿。氦氣和鈉在高溫高壓下發生化學反應,合成氦化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氦原子核外有2個電子
B.Na2He中氦元素化合價為+2價
C.Na2He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7
D.稀有氣體很容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12.(2025七下·杭州期中)假設1個甲原子的質量為 Akg,1個標準的碳原子的實際質量為 Bkg,則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可以表示為(  )
A.千克 B. 千克 C. D.
13.(2025七下·杭州期中)在科學王國里,數字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下列用語中對數字“2”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2H ②2C0 ③CO2④Mg2+⑤2OH-⑥H2O ⑦
A.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⑤⑦ B.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①②
C.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是③⑥ D.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④⑤
14.(2025七下·杭州期中)離子、Y2-離子核外都有10個電子,下列對于X原子、Y原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原子核內都有10個中子
B.離子是X原子得到兩個電子后形成的
C.原子核內各有10個電子
D.Y原子為氧原子
15.(2025七下·杭州期中)已知FeSO4、Fe2(SO4)3混合物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a%,則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A.1-a% B. C. D.無法計算
16.(2025七下·杭州期中)用化學式或化學符號填寫:
(1)碘化鉀   ;
(2)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屬元素:   ;
(3)n個氫氧根離子   ;
(4)氖氣   ;
(5)標出水中氫元素的化合價   ;
(6)碳酸鋁   。
17.(2025七下·杭州期中) 海水稻能在海邊灘涂等地生長,具有抗旱、抗澇、抗病蟲害、抗倒伏、抗鹽堿等特點,稻米顏色呈胭脂紅。如圖為海水稻的結構層次,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A表示細胞,則過程①主要體現了細胞的   (填生長、分裂或分化)。
(2)若C表示水稻谷粒,則C在結構層次上屬于   。
(3)與人相比,海水稻的結構層次少了一級,這一層級是   。
(4)圖B中的   組織,能使海水稻經受海風的吹襲而不倒伏。
18.(2025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是有關植物生殖的三種方式,請回答。
(1)圖①表示的是營養繁殖中的   ,可以讓毛桃樹上結出油桃;圖③中種子萌發最先突破種皮的是    ,大豆種子萌發所需營養來自于   。
(2)圖中的三種生殖方式中,屬于無性生殖的是     (填數字序號)。
19.(2025七下·杭州期中)小科用電解水的實驗探究水的組成,回答問題:
(1)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后,接通直流電,等a、b玻璃管內收集到一定體積的氣體后關閉電源。若要檢驗a玻璃管中的氣體,其操作是   。
(2)實驗前預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的目的是   。
(3)查閱資料得知“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等于氣體的分子個數比”,則該實驗中能夠說明“水分子中氫、氧原子個數比為2:1”的實驗現象是   。
(4)實驗結束后,小科和同學一起得出結論,水由   組成,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為   。
20.(2025七下·杭州期中)右表是小明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資料,請根據表格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粒子名稱 質子數 中子數 電子數
A 14 14 14
B 26 30 24
C 14 14 18
D 14 18 14
(1)表中的元素共有   種。
(2)屬于陽離子的是   (填字母)。
(3)與A互為同位素原子的是   。
(4)有人認為,D粒子的質量比C粒子大,你同意嗎 為什么    。
21.(2025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所示,“o”、“●”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以下微觀示意圖所示物質屬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號,下同),屬于化合物的是   。
22.(2025七下·杭州期中)根據下面提供的粒子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用化學符號寫出微粒D   。
(2)A與B最本質的區別是    。
(3)C與E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
(4)寫出氟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
23.(2025七下·杭州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科學的重要工具,如圖甲所示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種不同的元素。圖乙為元素周期表中銥原子的相關信息。據圖回答問題:
(1)①表示的是   元素。
(2)關于①②③三種元素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
A.原子序數③<②
B.核外電子數①=②
C.②和③處于同一周期
(3)如圖乙所示,銥原子的中子數為   。
(4)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則下列各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的是____(填字母)。
A.C 和 Ne B.Be 和 Mg C.Al 和 Si D.F 和 Cl
24.(2025七下·杭州期中)小科為了研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空盒子里裝入土。
②在甲、乙區域的土壤上灑上水,使其濕潤。
③在甲、乙、丙、丁四個區域均勻的各撒上20粒干燥、同品種的玉米種子。
④用黑紙板把乙、丁蓋上,放在20℃左右的環境中。一周后拿掉黑紙板,觀察種子的萌發情況。
區域 甲 乙 丙 丁
種子發芽數(粒) 19 18 1 1
(1)甲乙丙丁四塊區域都有種子沒有萌發,可能原因是   (寫出一個即可)。
(2)小科設計甲和乙兩個實驗區域,基于的假設是    。
(3)對比甲和丙的玉米種子的萌發數量,可以得出:   。
(4)根據實驗結果可知:要使儲藏的種子不發芽,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    。
25.(2025七下·杭州期中)某興趣小組用菊花扦插來探究“影響菊花扦插成活因素”。環境條件是:15℃-25℃,散射光照,扦插數100根/組,培養時間3周。請你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分組 扦插土壤 插條切口 相對濕度 (%) 插條選擇 成活率 (%)
第一組 不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嫩枝 47
第二組 消毒 不處理 50-85 嫩枝 42
第三組 消毒 涂硫磺粉 20-30 嫩枝 23
第四組 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嫩枝 92
(1)扦插的枝條一般下端要削成斜面,是為了   ,以促進枝條成活。只保留少量葉片的目的是   。
(2)如果要探究環境相對濕度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可選擇第   組進行對照。
(3)第四組和第一組可以探究   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
(4)從表中數據分析可知   是影響扦插成活率的最大因素。
26.(2025七下·杭州期中)小虞在學校美食節上購買了一袋面包,因忘記食用,一星期后發現發霉了。為探究“面包上霉菌生長的環境因素”,小虞進行了如下操作:取甲、乙、丙三只相同的培養皿,分別放入相同的兩小塊面包,在空氣中暴露30分鐘(讓霉菌孢子進入),再按下表中的方法處理,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組別 實驗處理 放置時間 實驗現象
甲 不烘烤,加蓋后室溫下放置 6-7 天 發霉
乙 在烘箱中烘烤2分鐘,晾涼后加蓋在室溫下放置 6-7 天 不發霉
丙 不烘烤,加蓋后放入冰箱冷藏室(4℃) 6-7 天 不發霉
(1)霉菌和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的最大區別是   。
(2)選擇乙、丙兩組進行研究,能否得出霉菌生長與溫度有關的結論,并說明理由   。
(3)若要探究霉菌生長與空氣的關系,還需增加一組實驗,該實驗處理方法是   。
27.(2025七下·杭州期中)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燒熟后的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空氣中的微生物(如硝酸鹽還原菌)進入到蔬菜中,會產生一種還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燒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階段都會有一些細菌進入;做熟的蔬菜更適合細菌生長.
某研究小組對燒熟的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做了測試,數據如下表:
數據一:蓋有保鮮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時間的亞硝酸鹽含量(單位:mg/kg)
菜肴 半小時 6 小時 18 小時 24小時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紅燒肉 2.4956 4.2558 4.3668 5.5188
紅燒鯽魚 / 2.0948 3.2300 7.2397
數據二:將一份紅燒鯽魚樣本(不蓋保鮮膜)在常溫下放置4小時,測定其亞硝酸鹽含量為8.9483mg/ kg.請根據以上材料, 回答下列問題:
(1)亞硝酸鹽中含有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   價。
(2)根據表中的數據,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變化的共同規律是:   。
(3)要使燒熟后的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盡可能低,保存的條件應該是    。
(4)炒菜過程中溫度一般在 100℃以上,你認為從生菜炒到熟菜過程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是否會持續增加 原因是    。
28.(2025七下·杭州期中)純水導電能力很弱,電解水時常加入一些氫氧化鈉增強導電性(氫氧化鈉本身不會減少),加快電解速度。小靈研究影響電解水速度的因素做了如下實驗,記錄結果如表:
實驗編號 溫度/℃ 溶液濃度 氫氣體積/mL 時間/s
① 15 2% 20 54.0
② 15 5% 20 36.2
③ 30 2% 20 46.2
④ 30 5% 20 t
(1)本實驗通過比較   來反映電解水速度的快慢。
(2)比較實驗①、③可得出結論   。
(3)根據對實驗①②③數據的分析,實驗④的時間t最有可能是____。
A.55.7 B.51.5 C.38.8 D.34.4
(4)實際實驗發現,生成的氫氣與氧氣體積之比略大于2:1,可能原因為   。
(5)小靈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發現每組實驗的氫氣的產生速度總是越來越快,請結合以上探究結果分析其中原因   。
29.(2025七下·杭州期中)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并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從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如下現象:①絕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③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從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1)湯姆生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他的推測依據是   。
(2)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繪制圖像如圖所示,其中符合實驗現象的圖像是 (  )
A. B.
C. D.
(3)根據史料二的實驗現象,能獲得的結論是____(填字母)。
A.原子核體積很小 B.原子核質量較大
C.原子核帶正電荷 D.核外電子帶負電荷
30.(2025七下·杭州期中) 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蘆醇(C14H12O3)具有美容養顏之功效。問:
(1)白藜蘆醇是由   種元素組成,每個分子中有    個原子。
(2)白藜蘆醇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
(3)計算白藜蘆醇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1%)
31.(2025七下·杭州期中)某生產化肥碳酸氫銨的企業做了一個戶外廣告。如表,請根據相關信息計算:
宇宙牌化肥 國際首創
主要成分 碳酸氫銨
含氮量全球化肥之首 27.1%
凈重 50kg/袋
“宇宙”化肥有限責任公司榮譽出品
(1)寫出組成碳酸氫銨(NH4HCO3)物質的二種離子的符號   。
(2)小傅同學通過計算發現該廣告是虛假廣告。請寫出小傅同學的計算過程和判斷依據。
(3)小傅同學認為此廣告會坑害農民,向有關部門反映,對該產品取樣分析后發現氮元素質量分數僅為10.0%,則該產品中碳酸氫銨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精確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單細胞生物;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
【解析】【分析】⑤是植物細胞,除病毒外,其它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解答】A、①是細菌,細胞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并不是所有的細菌都對人類有害,故A錯誤;
B、②是單細胞真菌酵母菌,細胞結構與動物細胞不相同,比如酵母菌有細胞壁、液泡而動物細胞沒
有,故B錯誤;
C、③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通過復制繁殖,故C錯誤;
D、④是草履蟲,屬于單細胞動物,①②④是由細胞直接構成生物體,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2.【答案】D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卵巢產生卵細胞,分裂雌性激素;睪丸產生精子,分裂雄性激素;子宮是胚胎發育的場所;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取氧氣和營養物質;
【解答】A. ①表示受精過程,是在輸卵管內進行的,A錯誤;
B. ②~③表示細胞分裂過程,是在輸卵管和子宮內完成的,B錯誤;
C. ③~④的發育過程中所需營養早期來自卵細胞中的卵黃,后期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C錯誤;
D. 胎兒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胎盤和臍帶進入母體血液,由母體排出體外 ,D正確;
故答案為:D
3.【答案】B
【知識點】昆蟲的發育過程
【解析】【分析】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區別是:完全變態發育需要經歷蛹期,即圖中的B期。
【解答】A、草地貪夜蛾的發育方式和蠶相似,屬于完全變態發育,要經歷蛹期,可知發育過程為 D→A→B→C,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C為成蟲期,對農作物危害最大的是幼蟲期,即A期,故B錯誤,符合題意;
C、D為受精卵、A為幼蟲期,B為蛹期,C為成蟲期,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草地貪夜蛾屬于卵生,胚胎發育的營養物質主要依靠卵細胞自身所含的營養物質,故D正確,
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4.【答案】B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果實與種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①是胚軸,最終發育為連接植物根和莖的部位;②是胚芽,發育成莖和葉;③是胚根,發育
成植物的根。
【解答】A、種子的胚由胚根、胚軸、胚芽和子葉組成,即圖中的①②③④,故A錯誤;
B、⑥種子和⑦果皮組成了果實,果實由子房發育而來,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
來,故B正確;
C、①是胚軸,最終發育為連接植物根和莖的部位,故C錯誤;
D、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種子萌發初期的營養來自子葉中儲存的營養物質,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5.【答案】C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花的結構;果實與種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①是柱頭,②是花柱,③是子房,①②③構成了⑧雌蕊;④是胚珠,⑤是子房壁,④⑤構成了⑨子房;⑥是花絲,⑦是花藥,⑥⑦構成了⑩雄蕊。
【解答】A、⑧是桃花的雌蕊,其中②的結構是花柱,故A錯誤;
B、⑦是桃花雄蕊中的花藥,內含有花粉,故B錯誤;
C、a是桃的果皮,由圖甲中⑤子房壁發育而來,子房發育成果實,故C正確;
D、b是桃的種子,其內的胚由④胚珠內的受精卵發育而來,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6.【答案】A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營養繁殖屬于通過植物的營養器官進行繁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屬于無性生殖,植物的營養器官:根、莖和葉。
【解答】A、利用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故A符合題意;
B、扦插月季的莖進行繁殖,莖屬于植物的營養器官,屬于無性生殖,故B不符合題意;
C、利用葉片繁殖多肉植物,葉屬于植物的營養器官,屬于無性生殖,故C不符合題意;
D、草莓匍匐莖上長出幼苗,屬于無性生殖,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7.【答案】C
【知識點】單細胞生物
【解析】【分析】 單細胞生物雖然只由一個細胞構成,但也能完成營養、呼吸、排泄、運動、生殖和調節等生命活動,常見的單細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等,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 A.草履蟲和衣藻只有一個細胞構成,屬于單細胞的生物,單細胞生物也能獨立生活,體現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 位,故A正確不合題意;
B.觀察草履蟲前,在載玻片的培養液中放上幾絲棉花纖維,是為了限制其運動,故B正確不合題意;
C.草履蟲屬于單細胞動物,無神經系統,故C錯誤符合題意;
D.衣藻屬于單細胞的藻類植物,可以用鞭毛自由游動,把它歸為植物的原因是它細胞內有杯狀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 用制造有機物,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8.【答案】C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模擬實驗只是模擬類似的現象,幫助我們理解,不能得出模擬現象對應的實驗結論。
【解答】A、水汽化后分子間間隙變大,所以水蒸氣的體積大于液態水的體積,故A不符合題意;
B、擴散實驗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
C、黃豆和芝麻的混合實驗,屬于模擬實驗,黃豆和芝麻并沒有跑到彼此分子的間隙中,所以不能說明分子間存在間隙,故C符合題意;
D、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是露珠能保持球形點的原因,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9.【答案】A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模型是通過主觀意識借助實體或者虛擬表現構成客觀闡述形態結構的一種表達目的的物件(物件并不等于物體,不局限于實體與虛擬、不限于平面與立體)。
【解答】A、是垃圾的標志,不屬于模型;
B、是一個足球烯模型;
C、電路模型;
D、柱狀圖模型;
故答案為:A。
10.【答案】A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原子模型的發展歷史:湯姆生發現了原子可分,內含有帶負電的電子;盧瑟福發現了原子核;波爾提出電子在特定軌道上運行;后來修正提出了電子云模型。
【解答】A、原子結構模型的提出經歷了一個漫長的修正過程,最早的原子模型為道爾頓的實心球模型,再是湯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再是盧瑟福的行星模型,之后是波爾的分層模型,之后是電子云模型,故順序為:①④②③,故A錯誤,符合題意;
B、如圖②模型是波爾提出的分層模型,波爾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繞核運
動,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湯姆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認為正電荷均勻分布在原子中,從而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盧瑟福發現了原子核,且認為原子核體積小,質量大,帶正電,電子在核外繞原子核運動,提出了行星模型,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1.【答案】A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空氣的成分及探究;相對分子質量
【解析】【分析】原子成電中性,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
【解答】A、氦是二號元素,說明一個原子中含有兩個質子,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可知一個氦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2,故A正確;
B、鈉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氦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故B錯誤;
C、Na2He的相對分子質量為:,故C錯誤;
D、稀有氣體化學性質不活潑,不容易和其它物質發生反應,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12.【答案】D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
【解答】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
故答案為:D。
13.【答案】C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表示物質中某元素的化合價是,將數字寫在該元素的正上方,先寫正負號,再寫數字,“1”不能省略;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數字寫在離子符號的右上角,先寫數字,再寫正負號,“1”省略不寫。 ①2H兩個氫原子;②2C0兩個一氧化碳分子;③CO2表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④Mg2+表示一個鎂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⑤2表示的是兩個氫氧根離子;⑥H2O表示一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⑦表示的是銅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解答】A、表示離子個數的數字應寫在離子符號之前,⑤2表示的是兩個氫氧根離子,⑦表示的是銅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故A錯誤;
B、表示分子個數的數字應寫在分子符號之前,②2C0表示的是兩個一氧化碳分子,①2H表示的是兩個氫原子,故B錯誤;
C、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數字寫在分子中該原子的右下角,③CO2 表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⑥H2O表示一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故C正確;
D、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數字寫在離子符號的右上角,先寫數字,再寫正負號,④Mg2+表示一個鎂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⑤2表示的是兩個氫氧根離子,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4.【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原子通過得失電子轉化為離子,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
【解答】A、中子數與電子數、質子數可能相同,可能不同無法判斷中子數,故A錯誤;
B、帶兩個單位正電荷,是由X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后形成的,故B錯誤;
C、原子核內沒有電子,故C錯誤;
D、是由Y原子得到兩個電子后形成的,此時電子數為10,可知原子中電子數為8,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則質子數為8,質子數等于原子序數,8號元素為氧元素,可知Y原子是氧原子,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5.【答案】B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式可知,無論兩種物質怎樣混合,其中硫和氧氣的質量之比都是固定不變的,據此分析計算即可。
【解答】根據化學式 FeSO4、Fe2(SO4)3 可知,
兩種物質中硫和氧元素的質量之比:(32×1):(16×4)=1:2;
那么硫和氧元素的質量分數之比為:1:2;
因為硫元素和氧元素質量分子之和為:1-a%;
所以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故選B。
16.【答案】(1)KI
(2)O
(3)nOH-
(4)Ne
(5)
(6)Al2(CO3)3
【知識點】元素的種類與分布;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1)(6)化學式中金屬元素寫在左側,從右向左讀,根據化合物化合價之和為零確定微粒的個數比。
(2)地殼中含量最高的4位元素:O、、、。
(3)表示分子、原子、離子等微粒個數的數字寫在符號的前面。
(4)金屬、稀有氣體和固體非金屬(除了碘),元素符號可以表示其單質。
(5)化合價寫在元素的正上方先寫正負號,再寫數字,“1”不能省略。
【解答】(1)鉀是金屬元素,寫在左側,碘是非金屬元素,寫在右側,可知碘化鉀的化學式為:KI。
(2)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屬元素是氧元素,符合為:O。
(3)表示離子個數的數字寫在離子符合的前面:nOH-。
(4)氖氣是稀有氣體,元素符合可以表示其單質,故化學式為:Ne。
(5)化合價寫在對應元素的正上方,。
(6)鋁是金屬,寫在左側,化合物化合價之和為零,則化學式為:Al2(CO3)3。
17.【答案】(1)分化
(2)器官
(3)系統
(4)機械
【知識點】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組織;結構與層次
【解析】【分析】(1)細胞分裂后細胞的數目變多,形態不變;細胞生長后細胞的數目和形態不變,體積變大。
(2)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3)植物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人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
(4)植物的組織:機械組織、營養組織、保護組織、分生組織、輸導組織。
【解答】(1)由圖可知,經過過程①后細胞的形態不同,該過程屬于細胞分化過程。
(2)水稻谷粒屬于種子,在結構層次上屬于器官。
(3)與人相比,植物沒有系統,所以水稻比人少的層級是系統。
(4)植物的機械組織起到保護和支持的作用,能使海水稻經受海風的吹襲而不倒伏。
18.【答案】(1)嫁接;胚根;子葉
(2)①②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嫁接成功后結的果實的性狀與接穗相同。
(2)植物通過組織培養、營養器官來繁殖的方式屬于無性生殖。
【解答】(1)圖①表示的是營養繁殖中的嫁接,成功的關鍵是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層緊貼。
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為種子萌發提供能量的是子葉。
(2)①是嫁接,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屬于無性生殖;②是組織培養,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屬于無性生殖;③是通過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
故答案為:①②。
19.【答案】(1)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a上方,打開活塞,若木跳復燃,則為氧氣
(2)增加水的導電性
(3)a中液面下降是b的一半
(4)H、O;水氫氣+氧氣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1)b與負極相連,產生的氣體是氫氣,氫氣具有可燃性,點燃后產生淡藍色火焰。
(2)在水中加氫氧化鈉或稀硫酸的目的都是增強水的導電性。
(3)水電解后得到的氫氣的體積是氧氣的2倍,水面下降的高度為氧氣一側的兩倍。
(4)根據電解產物是氫氣和氧氣可知,水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
【解答】(1)a與電源正極相連,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2)水的導電性不好,在水中加入氫氧化鈉,能提高水的導電性,加快電解額速度。
(3)分子個數比等于體積比,可知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則將觀察到a中水面下降高度為b中水面下降高度的一半。
(4)水電解后產生了氫氣和氧氣,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可知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為:水氫氣+氧氣。
20.【答案】(1)2
(2)B
(3)D
(4)同意。D粒子質子數加中子數大于C粒子。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1)根據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判斷表中元素的種類。
(2)原子通過得失電子轉化為離子,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
(3)同位素原子滿足的條件: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
(4)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數和中子數總和多大的原子質量更大。
【解答】(1)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由表中數據可知,ACD屬于同種元素,B屬于另一種元素,可知元素種類為2種。
(2)陽離子中質子數大于電子數,由表中數據可知,B表示的是陽離子。
(3)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互稱為同位素原子,可知AD屬于同位素原子。
(4)D的質子數與C相同,但中子數更多,所以D原子的質量更大。
21.【答案】BD;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A由一種元素組成,屬于純凈物中的單質。
【解答】混合物中含有多種物質,由圖可知,B和D中均含有兩種分子是,說明含有兩種物質,屬于混合物。
化合物:由兩種或以上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由圖可知C分子由兩種原子構成,屬于化合物。
22.【答案】(1)三;Na+
(2)質子數不同
(3)AlCl3
(4)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原子的構成;元素周期表;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1)原子序數等于質子數,可根據質子數判斷元素種類。
(2)不同原子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
(3)化合物各元素化合價之和為零,金屬寫在左側。
(4)氟是9號元素,所以質子數為9,結合題中其它元素的結構示意圖畫出氟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解答】(1)D原子中質子數為11,為鈉元素,在第三周期。
D質子數為11,核外電子數為10,質子數比電子數多1個,說明該微粒帶有一個單位正電荷,符號為:。
(2)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A和B質子數不同,所以元素種類不同,即AB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
(3)C是17號元素,為氯元素,C帶一個單位負電荷,E為13號元素,屬于鋁元素,E常見化合價為+3價,組成的化合物為:AlCl3。
(4)氟是9號元素,質子數為9,如圖所示。
23.【答案】(1)O
(2)C
(3)115
(4)B;D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1)根據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位置關系確定元素種類。
(2)原子序數等于質子數,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據此判斷。
(3)質子數+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據此計算中子數。
(4)根據同一列的元素屬于同一族元素,結合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進行判斷。
解答】(1)N元素在氧元素的前面,可知①表示的是氧元素,符號為O。
(2)A、從左到右,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可知原子序數③>②,故A錯誤;
B、核外電子數等于質子數,可知核外電子數①小于②,故B錯誤;
C、同一橫行表示一個周期,可知②和③處于同一周期,故C正確。
故答案為:C。
(3)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192.2-77=115.2,可知中子數為115。
(4)同一列為同一族,結合元素周期表可知,Be和Mg以及F和Cl屬于同族元素,化學性質相似。
故答案為:BD。
24.【答案】(1)胚受損
(2)光照會影響種子萌發
(3)種子萌發需要一定的水分
(4)干燥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種子的萌發與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有關,自身條件和外界條件均合適時,種子才會萌發
(2)由控制變量法可知,唯一變量即為假設的影響因素。
(3)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唯一變量即為影響因素,結合實驗結果可知,種子的萌發需要水分。
(4)由(3)可知,保持種子干燥有利于保存種子。
【解答】(1)在適宜的條件下也有種子沒有發芽,可能是種子自身的問題,例如種子在休眠期、種子的胚不完整等。
(2)由實驗過程可知,甲乙的變量是光照,可知假設是:光照可能會影響種子的萌發。
(3)甲和丙的變量是水分,丙中沒有水,種子萌發率低,說明種子的萌發需要水分。
(4)由探究可知,種子的萌發需要水分,所以為了防止儲存的種子萌發,應保持種子干燥。
25.【答案】(1)增加吸水面積;減少水分散失
(2)三、四
(3)土壤是否消毒
(4)相對濕度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保留部分葉子是為了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
(2)(3)由控制變量法可知,每次探究只能改變一個條件,改變的條件即為探究的影響因素。
(4)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相對濕度大的實驗組枝條成活率相對較高,說明相對濕度的影響最大。
【解答】(1)扦插的枝條下端要削成斜面是為了增大吸水面積,防止枝條失水死亡;只保留部分葉子是為了減少水分散失,防止枝條脫水。
(2)由控制變量法可知,要探究環境相對濕度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應控制除環境相對濕度外的條件相同,結合表中數據可知,應選擇三、四兩組實驗進行探究。
(3)由表中數據可知,一和四的變量是是否對土壤消毒,所以探究的是土壤是否消毒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
(4)由表中數據可知,相對濕度小的第三組成活率最低,而不消毒或不涂硫粉的成活率差異不大,說明相對濕度是影響扦插成活率的最大因素。
26.【答案】(1)有無成形的細胞核
(2)不能,沒有控制變量
(3)不烘烤,放入密封容器后抽成真空 ,室溫下放置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真菌與人的關系
【解析】【分析】(1)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霉菌屬于真菌,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
(2)在探究時要控制變量唯一,不然可能得出錯誤結論。
(3)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應控制除空氣外的條件相同,所以實驗操作只需在甲實驗的基礎上,將裝置內的空氣抽出即可。
【解答】(1)細菌與其他生物的細胞的最大區別是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2)由表中數據可知,乙和丙存在多個變量,所以不能得出霉菌生長與溫度有關的結論。
(3)要探究空氣的影響,則應控制空氣以外的條件相同,操作為:不烘烤,放入密封容器后抽成真空 ,室溫下放置。
27.【答案】(1)+3
(2)隨時間增加,亞硝酸鹽含量增加,且溫度高與不密封的菜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越快
(3)低溫與密封
(4)不會,高溫下微生物會被殺死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細菌與人的關系;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之和為零,帶電原子團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之和等于帶電原子團所帶的電荷。
(2)根據表中數據得出結論,注意與數據二中的數據進行對照。
(3)由(2)得出的結論提出合理的保存方式。
(4)菜中的亞硝酸鹽是由微生物的進入而產生的高溫不利于微生物存活,所以在做菜過程中亞硝酸鹽的含量不會增多。
【解答】(1)氧元素的化合價為-價,氮元素的化合價為,解得x=+3。
(2)由表中數據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均在增加,且溫度高與不密封的菜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越快。
(3)由(2)可知,溫度高與不密封的菜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越快,且溫度高與不密封的菜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越快,要使燒熟后的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盡可能低,保存的條件應該是:低溫和用保鮮膜等密封。
(4)由文中信息可知,空氣中的微生物(如硝酸鹽還原菌)進入到蔬菜中,會產生一種還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在做菜的過程中,溫度較高細菌不能生存,所以從生菜炒到熟菜過程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不會持續增加。
28.【答案】(1)收集相同體積氫氣需要的時間
(2)在溶液溶度相同時,溫度越高,電解水速度越快
(3)D
(4)氧氣比氫氣更易溶于水
(5)氫氧化鈉濃度增加,反應速度加快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1)實驗記錄的數據即為用于反映電解速度快慢的依據。
(2)根據控制變量法作答,不要忘記書寫前提。
(3)由(2)可知,溫度高電解速度快;由①②可知,濃度大,電解速度快,可知溫度高且濃度大,電解速度最快。
(4)產生的氧氣部分溶解在水中,導致氧氣的體積偏小,比值偏大。
(5)氫氧化鈉的質量不變,水因為被電解而減少,氫氧化鈉溶液變濃,所以電解速度加快。
【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實驗測定的是生成20mL氫氣的體積,可知是通過收集相同體積氫氣需要的時間來反映電解水的速度快慢的。
(2)實驗①、③的變量是溫度,由表中數據可知,在溶液濃度一定時,溫度越高,收集相同體積氫氣需要的時間越短,即電解的速度越快。
(3)實驗④溫度最高,濃度最大,電解速度最快,所以最短。
故答案為:D。
(4)產生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但氧氣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氫氣,損失的氧氣較大,所以體積比大于2:1。
(5)隨著水電解,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逐漸增大,所以電解速度加快。
29.【答案】(1)原子呈電中性
(2)A
(3)A;B;C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1)根據原子不帶電可知,原子內有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微粒。
(2)根據史料二中的現象進行判斷。
(3)α粒子散射實驗并未對電子進行分析。
【解答】(1)湯姆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而原子不帶電,呈電中性,所以推測原子中含有帶正電的粒子。
(2)大部分粒子的運動方向不變,極少數發生較大角度偏轉,即偏轉角度越大,粒子數越少。
故答案為:A。
(3) ①絕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內大部分空間是空的,原子核的體積較小;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核帶走正電,與粒子相互排斥;③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說明原子核質量很大。
故答案為:ABC。
30.【答案】(1)3;29
(2)14:1:4
(3)白藜蘆醇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一個分子中的原子個數等于各原子下角標之和。
(2)質量比等于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
(3)。
【解答】(1)由化學式可知,白藜蘆醇中含有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三種元素,一個分子中含有14個碳原子、12個氫原子和3個氧原子,共29個原子。
(2)白藜蘆醇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
31.【答案】(1)NH4+、HCO3-
(2)碳酸氫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化肥中還含有其它物質,含氮量可能小于17.7%,所以是虛假廣告。
(3)該產品中碳酸氫銨的質量分數。
56.5%
【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離子的書寫與意義;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分子、原子和離子均能構成物質。
(2)計算碳酸氫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若低于27.1%,說明是虛假廣告。
(3),,兩式相除即為化肥中碳酸氫銨的質量分數。
【解答】(1)碳酸氫銨由銨根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構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义县| 永丰县| 确山县| 红河县| 山西省| 独山县| 永善县| 景洪市| 右玉县| 汝城县| 治多县| 肃宁县| 沁水县| 亳州市| 尚志市| 门头沟区| 诸城市| 明光市| 邓州市| 上饶市| 冀州市| 怀远县| 沙田区| 合水县| 望奎县| 彩票| 潜山县| 富川| 淅川县| 唐海县| 舒兰市| 张家界市| 平湖市| 宁南县| 集贤县| 卢氏县| 象山县| 民勤县| 资兴市| 富裕县| 隆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