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第一節 認識技術與工程夯實基礎鞏固1.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技術范疇的是( )A.圖甲:烙畫的師傅掌握火候和力度,用被火燒熱的烙鐵在平滑的木板上熨出烙痕作畫B.圖乙:批量生產帶有AI智能語音輸入功能的聲控藍牙鼠標C.圖丙:研究和突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高價值再利用的方法和途徑D.圖丁:蘇繡大師不斷探索新技法以展現出有2000多年歷史的蘇繡的魅力2.18世紀,歐洲創造了“工程”一詞,其本來的含義是有關兵器制造、具有軍事目的的各項勞作,后擴展到許多領域,如建造屋宇、制造機器、架橋修路等。下列關于工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工程是人類在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基礎上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實踐B.工程源于人類生存的需求,需要運用多種有關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C.工程需要通過有組織的一群人將某現有實體轉化為具有預期使用價值的人造產品D.現代的工程實踐都需要大量科學原理、技術方法、工具裝備的支撐,個人無法完成3.有關科學與技術的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科學的基本任務是改造世界,要有所發明,是創造發明的手段B.技術的基本任務是認識世界,是反映和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C.科學要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D.科學是技術的基礎,科學的發展促進技術的進步4.科學、技術、工程是不同的概念,下列不屬于科學活動的是( )①研究基因堿基序列對遺傳的影響 ②生產抗病毒的疫苗 ③探究不同色光在同一種介質中的傳播特點 ④高超聲速技術在新一代超聲速飛機上的應用 ⑤提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 ⑥研究土壤成分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A.①③⑤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5.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科學是一種探求意義的經歷,是對未知世界的渴望。”關于科學,下列理解中不正確的是( )A.科學如同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其根系深入自然界的每一個角落,汲取無盡的知識與智慧 B.科學是在實際應用中的體現,是人類為了滿足自身需求而發明的各種工具、方法和手段C.科學的本質在于探索、發現和理解自然規律,它追求的是真理的普遍性和客觀性D.科學不僅能夠解釋已知,更能預測未知,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6.人們發明了計算機,構建了互聯網,標志著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智能手機是信息時代的標志性產品之一。智能手機是一種具有獨立操作系統、可自由安裝軟件、具有完全大屏和全觸屏式操作感的移動通信設備。它集移動通信、移動辦公和移動多媒體于一體,具有強大的擴展性,能夠通過移動通信實現無線網絡接入。請查閱資料,以智能手機產品為例,說明它具有哪些功能 這些功能可滿足人們的哪些需求 (至少寫出三種功能)能力提升培優7.共享單車是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它致力于解決短距離出行問題。如圖所示為升級版電動共享單車,以鋰電池儲存的電能作為動力,帶有定位功能,方便用戶群體找到供車點和還車點,并配備有安全頭盔以保證人身安全。下列說法中,不合理的是( )A.升級版電動共享單車的出現,體現了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B.升級版電動共享單車的設計涉及機械、電子、計算機、互聯網通信等技術融合,體現了技術需要多種科學的綜合性C.升級版電動共享單車的出現,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體現了技術的更新與人類生活的息息相關性D.升級版電動共享單車的無序堆放影響正常通行,說明技術的進步一定會產生負面影響8.從目前的現狀看,我們可以將技術或工程實踐進一步細分為原始技術創新、先進技術的跟蹤模仿和具體的工程實踐三個層次。下列技術或工程實踐中,屬于原始技術創新的是( )A.中國科學家發明的中壓直流電技術解決了航母艦載機的電磁彈射問題B.“福建艦”是我國首次使用電磁彈射技術的航母,標志著我國成為第二個掌握該項技術的國家C.我國科研人員突破國外的技術封鎖,自研自制出大型盾構隧道掘進機D.我國軍工企業在“遼寧號”的基礎上建造了“山東號”9.如圖所示為石墨烯的微觀結構。隨著石墨烯電池技術的突破,近幾年來,其商業應用發展迅速,有消息稱石墨烯電池在2025年將成為重要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之一。石墨烯電池擁有使用壽命長、充電速度快等優勢,它還可以承受較高的溫度,且不容易出現電池爆炸的情況,在安全性方面也更有保障,這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石墨烯電池較普通電池充電速度快,說明技術的核心在于“創新”B.石墨烯電池可以承受更高的溫度且不易出現爆炸的情況,體現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C.石墨烯電池使用壽命長但成本高,說明技術進步也會產生負面影響D.石墨烯電池對于新能源汽車有重要的意義,說明技術與工程相互依賴、相互促進10.如圖所示為正在快速施工的金塘海底隧道工程示意圖,該工程西起寧波市北侖區,東至舟山市金塘島,全長約16.2km,是世界上最長、承受水壓最高的海底高鐵隧道。海底隧道的建設將改變海島上居民的交通方式。海底隧道又稱“阿基米德橋”,它固定在水面以下,借助浮力懸浮在水中,車輛可在隧道中快速行駛,是跨越深水域的新型交通方式。從科學、技術和工程的角度分析,下列說法中,不合理的是( )A.海底隧道技術是為了滿足海島上居民出行的需求而產生的B.人們對便捷出行方式的需求,推動了海底隧道技術的發展C.海底隧道工程涉及多學科知識,是多種學科和技術的綜合D.因為需要用到阿基米德原理,所以建造海底隧道屬于科學活動11.2022年10月12日的“天宮課堂”第三課中,在空間站微重力環境下,航天員演示了使用長達兩米的飲水管僅靠吮吸的力量就喝到飲水袋中飲料的操作,這在地面上是非常困難的。這種微重力環境下的實驗,為人類今后在月球和火星上的生活及植物種植提供了很好的實驗基礎。該實驗案例說明了( )A.科學是通過各種方法和實驗發現規律、理論并予以驗證和公式化的過程,是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B.技術是從一般到個別、從普遍到特殊、從理論到經驗的過程,是科學原理的具體應用C.技術是對各種事實和現象進行觀察、分類、歸納、演繹、分析、推理、計算和實驗D.科學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對大自然進行合理開發利用的工具和手段12.第二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于2023年10月22日至24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辦。年會中發布了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和引領性的10個前沿科學問題、9個工程技術難題和10個產業技術問題。部分問題如下:①如何實現低能耗人工智能 ②適用于新型電力系統的長周期儲能方式是什么 ③如何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構建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并實現安全穩定送出 ④如何實現核動力載人火星探測的快速往返 ⑤如何實現可控核聚變的穩態燃燒 ⑥如何實現生殖干細胞精準移植技術在養殖魚類單性種質創制中的廣泛應用 其中,屬于前沿科學問題的是___________(填序號,下同);屬于工程技術難題的是_________;屬于產業技術問題的是________________。13.科學、技術與工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科學為技術和工程提供理論支撐,技術是科學原理的具體體現,而工程則是科學和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集成和創新。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基因編輯技術是一種新興的技術,是指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精確修飾的基因工程技術或過程,可以用來改變基因的結構,從而改變特定基因的功能,進而改變某些特性或表型。基因編輯技術在醫學、農業、環境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例如,科學家們已經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成功治療了一些罕見疾病,還可以利用該技術增加作物的產量、抗病性和耐旱性等。但是,基因編輯技術也帶來了一些道德和倫理問題,需要在使用時進行充分的評估和管理,以確保其安全性和合理性。請以基因編輯技術為例,說明科學、技術與工程三者之間的關系。中考實戰演練14.文字記錄和文字印刷技術的發展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與傳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屬于20世紀產生的技術成果的是( )A.畢昇發明的泥活字印刷術 B.雕版印刷術C.王選團隊發明的激光照排技術 D.計算機語音輸入技術15.人類自從誕生開始,就在不斷探索和認識世界,從而產生了科學。為了更好地生存,不斷地改造自然,又產生了技術和工程。下列關于科學、技術與工程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科學探索自然界客觀存在的運行規律,以“發現”為核心,科學中也存在“創新”B.工程是人類在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基礎上改造自然的實踐,工程以“建造”為核心C.技術是科學延伸出來的改造自然的具體措施、方法或工具,技術的核心是“發明”D.科學是各種技術和工程的理論基礎和原則,技術進步和工程發展推動科學的發展開放應用探究16.根據我國最新劃分的41個行類中,已有計算機和電子產品、化學品、機械設備、機動車、基本金屬、金屬制品及電氣設備等許多領域在全球遙遙領先。有關專家認為,中國目前工程實踐成績突出,但是這些工程實踐主要是建立在西方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甚至西方原始工程創新的基礎上的,我國利用西方的基礎研究進行了工程實踐。有些人認為基礎研究不重要,只要學會“拿來”使用即可。請你從科學、技術、工程三者關系的角度,對“基礎研究不重要”的觀點進行評價。答案: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