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北省十堰市城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進入七年級后,小勇的身高一直很穩定,看到周圍同學的“海拔”不斷增高,他很焦慮,作為小勇的朋友,你會和他說( )①趕緊去醫院檢查,吃些增高藥②受遺傳等因素的影響,我們的身體發育情況各不相同③學習好就可以了,其他都不重要④我們要正視身體的變化,悅納自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步入青春期,我們的獨立意識不斷發展,面對未知而又新奇的事物,我們中學生應學會獨立思考。下列對于獨立思考的看法值得點贊的是( )A.小林:一味追求獨特,與眾不同B.小麗:獨立是凡事都要和他人爭辯C.小偉: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看法,同時也能聽取他人的合理意見D.小芳:獨立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考慮他人的觀點3.“慎獨”一詞出自《禮記 中庸》,通俗理解是謹慎獨處,在沒有別人在場和監督的時候,也能夠嚴格要求自己,不做違背良心的事,不做違背道德的事,不做違紀違法的事。下列符合“慎獨”要求的事例是( )A.用手機搜答案抄作業 B.早上買早餐排隊時加塞C.瞞著老師悄悄模仿家長簽名 D.一個人上網課時認真聽講4.2023年3月5日,是毛主席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紀念日。60年來,雷鋒精神滋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靈。見賢思齊,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我們青少年應該( )①結束學業,投身社會實踐 ②服務社會,參加公益活動③傳承美德,學會艱苦奮斗 ④學會模仿,努力成為雷鋒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在初中生活中,隨著交往范圍的擴大,我們需要妥善處理各種的人際關系.下列情況處理得當的是( )A.我和小李是異性好友——與小李交往做到言談得當,舉止得體B.同桌小張向我請教一道數學題——我告訴他我也不會,我們可是競爭對手C.周末睡懶覺,媽媽沒完沒了地嘮叨——與媽媽大吵一架,反對她干涉我生活D.我不喜歡英語老師嚴肅的講課風格——主動與老師溝通,勸誡老師反省自己6.五四青年節之際,某校七年級(1)班的同學們舉辦了一場“遇見青春,體味青春萌動”的專題微講座,幫助同學們正確認識青春期的心理萌動。下列屬于這一心理表現的是( )A.老師讓小亮上臺表演節目,小亮卻推三阻四不敢上臺B.梅梅很在意自己的形象,渴望得到異性的肯定和接受C.玲玲看到有同學抄作業,自己也隨大流抄同學作業D.曉明最近心事重重,總是擔心同學們背后議論自己7.一位母親在給她十三歲女兒的信中說:“十三歲是人生的第一步……不要整天無所事事,切忌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切記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位母親的話啟示我們( )A.青春是美好的,我們要盡情地玩耍與享受B.自強,讓青春奮進的步伐永不停息C.青春是我們創造人生的關鍵時期,唯一的任務就是開發創造潛力D.珍惜青春年華,就是要把所有的青春時光用在學習上8.小善在學校演講比賽中失利,心情一直很低落。班長帶著同學們一起安慰他,使小善重拾信心、綻放笑容。班主任打算以此事為契機,召開構建和諧班集體的主題班會,下列適合作為班會標題的是( )A.在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競爭,尋求雙贏 B.集體幫扶溫暖人心C.自立自強,超越自我 D.調節情緒健康成長9.小明正在學習古文,他對語句理解正確的是( )序號 俗語 理解①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團結就是力量② 眾人拾柴火焰高,十指抱拳力千斤 注重集體的力量,摒棄個人利益③ 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法律引導我們判斷是非善惡④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 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規定:“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這一規定( )①突出了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②體現了我國法律具有保護作用③有利于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④體現了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11.漫畫《不執行》警示我們( )A.在保護個人一切利益的前提下,堅持集體主義B.在集體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愿C.集體規則與個人需要的矛盾不可調和D.應心中有集體,識大體、顧大局12.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習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下列同學們對法治的理解,你認同的有( )①小王: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最,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②小麗:法治歷史悠久,在法律產生以后,人類就走上了依法治國的道路③小青:法治是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治理,強調依法治理,法律至上④小玲: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只要推行法治,就能保證國家長治久安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習近平寄語廣大青年:“牢記黨的教誨,立志民族復興,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這要求我們( )①調適心態,隨遇而安②磨礪意志,激發潛能③靜待奇跡,期待好運④追夢前行,止于至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4年4月,某校開展了“守護碧水丹心,傳承護水文化”的研學旅行,參觀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紀念園,深入了解了南水北調工程的重大意義。該活動( )A.浪費時間,耽誤學習 B.能消除生活中的負面情感體驗C.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責任感 D.是一項社會實踐活動,參不參加看心情二、分析說明題15.【調節情緒品味情感】情緒的青春色調進入青春期,隨著身體發育加快和生活經驗不斷豐富,我們的情緒體驗和情緒表現也發生了變化。小麗在日記里寫到:上初中以來,我的情緒總是不穩定.,非常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常常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沖動,也很容易被無助、郁悶這些情緒淹沒,長時間不能擺脫,我到底是怎么了?(1)請你以“情緒”為主題寫一篇宣講稿,幫助同學們認識情緒、了解情緒、管理情緒。體味美好情感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情感世界。關注自己的情感狀態,不斷創造、積累美好的情感體驗,向他人傳遞情感正能量會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2)請你介紹兩種能創造正面的情感體驗的方式。16.【尊法守法與法同行】材料一 202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要認真落實常委會立法規劃,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學前教育法,修改文物保護法、網絡安全法等。(1)小明認為:法律的實施以強大的國家力量作后盾,只要我們不違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對該同學的觀點加以辨析。材料二 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印發《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出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普及法治知識,養成守法意識,使青少年了解、掌握個人成長和參與社會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識和制度、明晰行為規則,自覺遵法、守法。(2)請根據所學談一談,青少年應如何依法辦事?17.【在集體中成長共建美好集體】鏡頭一為展示班級特色,學校要求各班制作班級名片,很多班級將集體照掛在教室門口作為班級名片。七年級(2)班的君君說:“其他班級的集體照一點個性都沒有。”曉琳覺得君君的話有道理,建議用漫畫的形式畫一副“集體照”,同學們在自己頭像下寫出代表自己個性的關鍵詞。曉琳的建議被同學們采納了,于是,七年級(2)班的個性化名片誕生了。(1)曉琳身上有哪些閃光點值得你學習。鏡頭二自從曉琳為班級提了合理化建議,班上越來越多的同學們都紛紛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集體建設獻計獻策。比如,為了保持教室衛生,小強建議每位同學準備一個廢物袋裝廢紙、雜物。(2)請你完成下表,為共建美好集體出兩個金點子。共建美好集體建議單 建議人:小東目的1: 目的2:建議1: 建議2:《湖北省十堰市城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參考答案1.B2.C3.D4.C5.A6.B7.B8.B9.C10.A11.D12.C13.D14.C15.(1)①情緒是復雜的,除了喜、怒、哀、懼等基本情緒,還有害羞、焦慮、厭惡、內疚等復雜情緒;②情緒的作用非常神奇,影響我們的觀念和行動,它可能激勵我們克服困難、努力向上,也會讓我們因為某個小挫折而止步不前;③青春期情緒特點:情緒反應強烈,波動與固執、細膩性、閉鎖性、表現性;④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互相感染,情緒表達不僅關系身心健康,而且關乎人際關系;⑤調控情緒的方法:改變認知評價、轉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等。(2)完成一項自己喜歡的活動;幫助他人;走進博物館或大自然;欣賞藝術作品;讀一本好書等。16.(1)①觀點片面②“法律的實施以強大的國家力量作后盾”是對的,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這是法律區別于其他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只要我們不違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是錯的。③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我們的生活,創造安全、有序的社會環境。④法律規定了我們應享有的權利,應履行的義務。⑤法律為我們評判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2)①依法辦事要樹立法治意識,尊重各種法律法規②依法辦事,要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衛者。17.(1)①曉琳具有批判性思維,她不僅有質疑的勇氣,而且提出了合理化建議。②曉琳開發創造潛力,她打破常規,走前人未走之路。③曉琳具有集體榮譽感,為集體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④曉琳有責任感集體共建中盡責,主動參與,勇于擔當。(2)目的1:為了早上班級能更快更安靜的收作業建議1:所有同學前一天晚上將要交的作業單獨裝在書包最外面,早上到校后先交作業。目的2:為了讓家長及時了解同學的學校生活建議:老師們可以開通釘釘直播課堂,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校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