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3.2氧化和燃燒 培優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3.2氧化和燃燒 培優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3.2氧化和燃燒 培優卷 答案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D D A C D A C C C C
題號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D B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解:A.燃燒需要可燃物,火折子能被點燃并復燃,其制作材料必須是可燃物,故該選項說法正確。
B.燃著后一吹即滅是因為空氣流動帶走熱量,使溫度降低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一般不能改變,故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竹簡蓋上開有小孔,不能完全密封,是為了讓內部保持一定的氧氣,使火折子內部能維持有紅色亮點(即保持緩慢燃燒狀態),故該選項說法正確。
D.取出后一吹即可復燃,是因為吹氣為燃燒提供了充足的氧氣,滿足了燃燒的條件,故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2.解:A、泡沫能夠覆蓋在燃燒物表面,達到滅火的目的,泡沫起到隔絕氧氣的作用,所以微泡沫不是可燃物,選項錯誤,不符合題意;
B、滅火過程中,水吸收熱量,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選項錯誤,不符合題意;
C、泡沫能夠覆蓋在燃燒物表面,達到滅火的目的,滅火原理是隔絕氧氣,選項錯誤,不符合題意;
D、泡沫能夠覆蓋在燃燒物表面,達到滅火的目的,滅火原理是將可燃物與氧氣隔絕,選項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D。
3.解:人們曾經將煤加工成如圖所示的形狀用于燃燒,原因是能增大煤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促進燃料的充分燃燒。
故選:D。
4.解:A.廚房天然氣泄漏時,不能立即打開抽油煙機排氣。因為打開抽油煙機時可能會產生電火花,天然氣是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比例時,遇到電火花會發生爆炸,故A錯誤;
B.加熱液體時,試管口朝著自己或他人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液體沸騰時可能會噴出傷人,所以試管口不能朝著自己或他人,故B正確;
C.電動車在居民樓內充電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因為電動車充電過程中可能會發生電池過熱、短路等問題,容易引發火災,所以不能在居民樓內充電,故C正確;
D.油鍋著火時,立即蓋上鍋蓋滅火是正確的做法。鍋蓋可以隔絕空氣,從而滅火,故D正確;
故選:A。
5.解:滅火球遇明火后自動噴灑干粉,覆蓋在可燃物表面隔絕氧氣而滅火。
故選:C。
6.解:A.化學反應同時伴隨著能量變化,故A錯誤;
B.種子進行呼吸作用釋放能量,化學能減小,故B錯誤;
C.干電池給小燈泡供電的過程,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故C錯誤;
D.生石灰與水反應使水溫升高的過程,化學能轉化成熱能,故D正確;
故選:D。
7.解:A、出現“結冰”現象,說明反應是吸熱的,反應物的總化學能低于生成物的總化學能,故A正確;
B、出現“結冰”現象,說明反應是吸熱的,故B錯誤;
C、反應后,發現玻璃片與小燒杯粘在一起,出現“結冰”現象,所以反應過程中,熱能轉化為化學能,故C錯誤;
D、出現“結冰”現象,說明反應是吸熱的,用手觸摸杯壁,能感覺到發涼,故D錯誤。
故選:A。
8.解:在反應Cl2+2NaOH═NaCl+NaClO+H2O中,Cl元素在氯氣中的化合價是0,在NaCl中的化合價是﹣1價,在NaClO中的化合價是+1價,即Cl元素的化合價由0變為﹣1價和+1價,所以氯氣在該反應中既是氧化劑也是還原劑。
故選:C。
9.解:A、蘋果切開變黃是因為含有的二價鐵子被氧化生成三價鐵離子,反應進行的很慢,所以切開的蘋果放一段時間會變黃是因為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了緩慢氧化,故選項說法正確。
B、鎂帶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實質是鎂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氧化鎂,發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
C、由燃燒的條件可知,可燃物燃燒需要有空氣(或氧氣)并且溫度達到著火點才可以,但是也有特例,比如鎂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燒,氫氣能在氯氣中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故選項說法錯誤。
D、由滅火的原理可知,清除可燃物、隔絕氧氣、降溫至著火點以下任意一條都可以滅火,若炒菜時油鍋著火,放入切好的蔬菜可以把油降溫至著火點以下,蓋上鍋蓋可以隔絕氧氣,都可以滅火,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
10.解:A、動物呼吸、食物腐爛、鋼鐵生銹是緩慢氧化,不發光,故A錯;
B、動物呼吸、食物腐爛、鋼鐵生銹是緩慢氧化,不發光,不屬于劇烈的化學反應,屬于緩慢氧化,故B錯;
C、動物呼吸、白磷自燃、食物腐敗、鋼鐵生銹都屬于氧化反應,故C正確;
D、動物呼吸、食物腐爛、鋼鐵生銹是緩慢氧化,不需要達到著火點,故D錯。
故選:C。
11.解:橙色的酸性K2Cr2O7遇呼出的乙醇蒸氣迅速生成藍綠色的Cr3+。
①乙醇沸點低,易揮發,若飲酒,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乙醇,與測定原理有關。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與測定原理無關。
③乙醇有還原性,K2Cr2O7具有強氧化性,可把乙醇迅速氧化為藍綠色的Cr3+,與測定原理有關。
④乙醇與水以任意比互溶,與測定原理無關。
⑤乙醇可燃燒,與測定原理無關。
⑥乙醇是含氧化合物,與測定原理無關。
故①③與測定原理有關。
故選:C。
12.解:A、氧化反應都要放出熱量,故選項說法正確。
B、反應物只有一種的反應不一定是分解反應,如氧氣→臭氧,故選項說法錯誤。
C、有的化合反應也是氧化反應,如碳+氧氣二氧化碳,故選項說法正確。
D、物質與氧氣的反應一定屬于氧化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13.解:A、食鹽溶于水沒有明顯的熱效應,故A錯誤;
B、生石灰(CaO)與水反應時放出熱量,故B正確;
C、氯化鎂溶于水沒有明顯的熱效應,故C錯誤;
D、硝酸銨與水混合時,吸收熱量,故D錯誤。
故選:B。
14.解:U形管右邊支管的紅墨水液面降低,左邊支管的紅墨水液面上升,向水中加入的物質溶于水時必須能吸熱,使瓶內氣體壓強減小。
A、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出大量的熱,溶液溫度升高,瓶內氣體受熱膨脹體積變大,使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故A錯誤;
B、生石灰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溶液溫度升高,瓶內氣體受熱膨脹體積變大,使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故B錯誤;
食鹽溶于水溫度幾乎無變化,U型管液面沒有明顯變化,故選項錯誤。
C、冰塊放入試管中,會使試管中液體溫度降低,瓶內氣體遇冷壓強變小,使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故選項正確
D、硝酸銨溶于水時吸收熱量,溶液溫度降低,瓶內氣體遇冷壓強變小,使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故選項正確。
故選:CD。
15.解:A、水沸騰后,水的質量不變,水的體積增大,故選項說法錯誤。
B、在銅管口水蒸氣多,而氧氣少,火柴移離水蒸氣,與氧氣充分接觸,從而燃燒,故選項說法正確。
C、水蒸氣從銅管中冒出時溫度較高,能使火柴的溫度達到著火點,該實驗不能說明火柴的著火點一定不超過100℃,故選項說法錯誤。
D、在B處時火柴不燃燒,是因為在銅管口水蒸氣多,而氧氣少,而不是降低了火柴的著火點,因為著火點是物質本身固有的屬性,一般不能降低,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B。
二.填空題(共8小題)
16.解:(1)在地面上,由于重力的作用,熱空氣會上升,冷空氣會補充過來,形成對流。而在實驗艙微重力環境中,重力的影響極小,蠟燃燒時周圍的氣體較難形成對流。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聲音傳播的介質。實驗艙里的攝像機能接收到三位老師的講課聲音,說明聲音在實驗艙中能夠傳播,由此推斷,實驗艙里存在空氣作為聲音傳播的介質。
故答案為:
(1)對流;
(2)存在。
17.解:(1)由燃燒的條件可知,紙火鍋在使用時不會被火點燃.燒不著的原因是:溫度未達到紙的著火點。
(2)由題意可知,氣體噴在燃著的固體酒精上,火焰熄滅,由此推測,該氣體具有的化學性質是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故答案為:(1)溫度未達到紙的著火點;
(2)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18.解:(1)甲烷與空氣混合,遇火易發生爆炸是因為甲烷具有的化學性質是可燃性;
(2)戴維燈采用一種網眼很小的普通金屬網罩住火焰,由于金屬能夠吸收熱量并散放到空氣中,使金屬周圍的溫度降低,甲烷的溫度達不到著火點,所以不會引燃外界的甲烷氣體。
故答案為:(1)可燃性;
(2)著火點。
19.解:某物質的著火點為t℃,P點無法燃燒的原因是溫度沒有達到該物質的著火點。某同學實驗時發現在N點該物質也無法燃燒,可能原因是氧氣的濃度太低(合理即可)。
故答案為:
溫度沒有達到該物質的著火點;氧氣的濃度太低(合理即可)。
20.解:(1)燃燒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根據蠟燭在充滿空氣的密閉集氣瓶內燃燒,稍后熄滅,由此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與氧氣接觸;
(2)根據圖像可知,當氧氣濃度變為15.3%時,氧氣濃度不再改變,即蠟燭不再燃燒;
(3)由于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其次是氧氣,氮氣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則蠟燭熄滅后集氣瓶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
故答案為:(1)氧氣;
(2)15.3%;
(3)氮氣。
21.解:(1)根據得失氧說,在H2+CuOCu+H2O化學變化中,H2跟氧發生的反應,發生了氧化反應,而氧化銅失去氧,發生了還原反應;
(2)因為氧化還原反應在反應前后有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置換反應有單質參與和單質生成,所以一定有化合價變化,因此乙為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丁)過程中元素的化合價均不發生變化,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反應或分解反應(甲或丙\(丙或甲)中,有的反應可能是氧化還原反應,有的反應可能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3)A.得失氧說不能解釋沒有氧參與的反應,雖然具有局限性,但可以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延伸和完善,不能摒棄,故錯誤;
B.失電子的反應叫氧化反應,得電子的反應叫還原反應,可見,氧化和還原是相互對立又辯證統一的關系,故正確;
C.電子轉移說是從電子得失(微觀)視角來探析和建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故正確;
D.自然界中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不一定是有利的,例如金屬的銹蝕等,故錯誤;
E.由題干信息可知,人類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過程是一個逐步發展、延伸和完善的過程,故正確。
故選:BCE。
故答案為:
(1)還原;
(2)乙;
(3)BCE。
22.解:(1)將少量硫粉與鐵粉混合后堆放在石棉網上,小心地加熱,生成黑色的硫化亞鐵,則反應方程式為Fe+SFeS,因為一旦反應發生就停止加熱,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2)依據物質分類可知,A磁鐵屬于混合物,B硫粉屬于單質,C硫化亞鐵屬于化合物;
(3)因為硫化亞鐵也能被磁鐵吸引,所以磁鐵能夠吸引是含有鐵元素的物質。
故答案為:
(1)放熱;
(2)磁鐵;硫化亞鐵;
(3)鐵元素。
23.解:(1)草原著火時,常在著火周圍割除草,打出防火隔離帶是移走可燃物;
(2)油鍋著火時,加上鍋蓋是隔絕空氣;
(3)消防員用冷水澆滅燃著的可燃物,是使溫度低于可燃物的著火點;
故答案為:(1)隔離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
24.解:(1)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是因為白磷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了著火點,具備了物質燃燒的三個條件;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燒,是因為水中的白磷雖然也是可燃物,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但不與氧氣接觸,所以不能燃燒。同時說明燃燒需要的條件之一是氧氣(或空氣)。
銅片上的紅磷不燃燒,是因為紅磷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這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加油站、倉庫等地方要張貼“禁止煙火”的標志,是因為這些地方存在著大量的可燃性氣體或粉塵,當遇火或溫度較高時,可能會發生燃燒甚至爆炸。
(3)實驗室用燈帽蓋滅酒精燈火焰,其滅火的原理是隔絕氧氣。
故答案為:(1)氧氣;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2)可燃性氣體或粉塵;(3)隔絕氧氣。
25.解:(1)在燒杯中加入冷水,U型管內的紅磷和白磷均不燃燒,把冷水換成80℃熱水,紅磷不燃燒而白磷燃燒;因此實驗中將冷水換成等量的80℃的熱水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到達該物質的著火點這一條件;
(2)氧氣具有助燃性,可以使燃著的木條燃燒更旺;因此把燃燒的木條放在U型管出氣口處,如果燃燒的木條熄滅,則U形管內氧氣已經排盡。
故答案為:
(1)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到達該物質的著火點;
(2)把燃燒的木條放在U型管出氣口處,如果燃燒的木條熄滅,則U形管內氧氣已經排盡。
26.解:(1)根據表格中的數據,中間部分寬度為2mm,狹窄處被點燃,因此若用此“錫紙”較快獲取火種,應該選取2mm窄度的為宜;
(2)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越大,越容易充分燃燒,多次實驗都是錫紙中間最窄處先燃燒或出現火星,原因是中間最窄處電阻大,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時,產生的熱量多,溫度最先達到著火點,最易先燃燒;
(3)根據題中信息知,電池的型號不同,電流的大小也不同,產生的熱量多少也不同,興趣小組認為影響“錫紙”被點燃的因素還與電池的型號有關,他們又開始了探究;
故答案為:
(1)2mm;
(2)中間最窄處電阻大,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時,產生的熱量多,溫度最先達到著火點,最易先燃燒;
(3)電池的型號。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3.2氧化和燃燒 培優卷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火折子是一種古代的點火神器,如圖所示。其材料一般用粗糙的土制紙加棉花,卷成緊密的紙卷裝入竹筒內,用火點燃后再把它吹滅,但內部仍有紅色的亮點,蓋上蓋子,需要時取出一吹就能復燃。下列關于火折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火折子的制作材料必須是可燃物
B.燃著后一吹即滅是因為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C.竹筒蓋上開有小孔,不能完全密封
D.取出后一吹即可復燃是因為提供了充足的氧氣
2.水基型微泡沫滅火器含有特殊的滅火劑配方,主要是水和表面活性劑等成分。使用時,表面活性劑會使滅火劑產生大量微小且穩定的泡沫。這些泡沫能夠覆蓋在燃燒物表面,達到滅火的目的。下列對水基型微泡沫滅火的過程及原理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微泡沫是可燃物
B.滅火過程中水分子的體積變大
C.滅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著火點
D.滅火原理是將可燃物與氧氣隔絕
3.人們曾經將煤加工成如圖所示的形狀用于燃燒,原因是(  )
A.形狀美觀
B.能降低煤的著火點
C.能增加氧氣的濃度
D.能增大煤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4.2024年5月12日是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本次活動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廚房煤氣泄漏,要立即打開排氣扇排氣
B.加熱液體時,試管口不能朝向任何人
C.電動車不能在居民樓內充電,以免發生火災
D.油鍋著火時,立即蓋上鍋蓋滅火
5.如圖所示是一種新型滅火球,火災發生時將滅火球滾入火中,滅火球遇明火后自動噴灑干粉,覆蓋在物體表面,實現滅火。該滅火球滅火的主要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溫度
C.隔絕助燃劑 D.降低可燃物著火點
6.下列有關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的說法,敘述正確的是(  )
A.化學反應不一定都伴隨著能量變化
B.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時,種子內的化學能量增多
C.干電池給小燈泡供電的過程,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D.生石灰與水反應使水溫升高的過程,化學能轉化成熱能
7.用研缽將約20g氫氧化鋇[Ba(OH)2]晶體磨成粉末,倒入小燒杯中。在一玻璃片上灑上少量水,并將小燒杯放在玻璃片上。再向小燒杯中加入約10g氯化銨[NH4Cl]晶體,用玻璃棒迅速攪拌后靜止片刻,提起小燒杯。下列對如圖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中,正確的是(  )
A.反應物的總化學能低于生成物的總化學能
B.該反應和燃燒一樣是放熱反應
C.反應過程中,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D.用手觸摸杯壁,能感覺到發熱
8.小羽同學在一本化學書上看到:一個化學反應中,如果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變化,這個反應就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當物質中某元素的化合價升高,這種物質就是還原劑;當物質中某元素的化合價降低,這種物質是氧化劑。那么,在氯氣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的反應(Cl2+2NaOH=NaCl+NaClO+H2O)中,對于氯氣的描述,小羽應選擇(  )
A.氯氣只是一種氧化劑 B.氯氣只是一種還原劑
C.氯氣既是氧化劑也是還原劑 D.氯氣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
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切開的蘋果放一段時間會變黃是因為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了緩慢氧化
B.鎂帶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發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
C.可燃物必須遇到氧氣,且溫度達到著火點才可以燃燒
D.若炒菜時油鍋著火,則可以放入切好的蔬菜或者蓋上鍋蓋來滅火
10.對于下列事實:①動物呼吸②白磷自燃③食物腐敗④鋼鐵生銹,它們的共同點是(  )
A.都發光發熱 B.都是劇烈的化學反應
C.都是氧化反應 D.都要達到著火點
11.“酒駕入刑”已成社會共識。目前,交警對駕駛員是否酒后駕駛的一種測定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遇呼出的乙醇蒸氣迅速生成藍綠色的Cr3+。下列關于乙醇的性質中,與此測定原理有關的是(  )
①乙醇沸點低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乙醇有還原性 ④乙醇與水以任意比互溶
⑤乙醇可燃燒 ⑥乙醇是含氧化合物
A.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 D.①③⑥
12.下列關于各反應類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氧化反應都要放出熱量
B.反應物只有一種的反應一定是分解反應
C.有的化合反應也是氧化反應
D.物質與氧氣的反應一定屬于氧化反應
13.如圖是一個一次性加熱杯的示意圖。當水袋破裂時,水與固體碎塊混合,杯內食物溫度逐漸上升。制造此加熱杯可選用的固體碎塊是(  )
A.食鹽 B.生石灰 C.氯化鎂 D.硝酸銨
14.向如圖裝置的試管中加入某種物質后,U形管右邊支管的紅墨水液面降低,左邊支管的紅墨水液面上升,則加入的物質是(  )
A.氫氧化鈉 B.生石灰 C.冰塊 D.硝酸銨
15.如圖所示,加熱燒瓶中的水使之沸騰,水蒸氣從銅管噴出,把火柴靠近管口B處,火柴被加熱,迅速移開火柴,火柴開始燃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沸騰后,水的質量和體積都增大
B.火柴移離水蒸氣,與氧氣充分接觸,從而燃燒
C.該實驗能說明火柴的著火點一定不超過100℃
D.在B處時火柴不燃燒是因為濕潤的水蒸氣降低了火柴的著火點
二.填空題(共8小題)
16.2023年9月21日,“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開講,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通過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太空科普授課。
(1)圖甲是在實驗艙中蠟燭燃燒時的火焰,微弱、呈球形;圖乙是蠟燭在地面燃燒的火焰,旺盛、呈錐形。這是因為在實驗艙微重力環境中,蠟燭燃燒時周圍的氣體較難形成    ,所以燃燒后的氣體和氧氣只能進行擴散運動而形成球形火焰。
(2)三位老師在實驗艙里授課,實驗艙里的攝像機能接收到他們的講課聲音。由此推斷,實驗艙里    空氣。(選填“存在”或“不存在”)
17.紙火鍋在各城市悄然興起,它的材料是普通的白紙,但是在使用時無煙、無味,不會被火點燃。
(1)從可燃物的燃燒條件分析,紙火鍋不會被火點燃的主要原因是     。
(2)紙火鍋底部以固體酒精為燃料進行加熱,小明將某品牌碳酸飲料所放出的氣體噴在燃著的固體酒精上,火焰熄滅。由此推測,該氣體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
18.19世紀初,電燈尚未發明,煤礦工人在礦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燈照明。礦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氣體,遇火極易發生爆炸。1815年,化學家戴維設計出一種安全礦燈——戴維燈(如圖)。采用一種網眼很小的普通金屬網罩住火焰,火焰只會在網中燃燒而不會引燃外界的甲烷氣體。
(1)甲烷與空氣混合,遇火易發生爆炸是因為甲烷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
(2)用戴維燈照明,不會引燃礦井中的甲烷,原因是金屬網可以把火焰的熱量迅速傳遞出去,礦井中甲烷氣體的溫度達不到     。
19.某物質的著火點為t℃,根據如圖分析,P點無法燃燒的原因是:    。某同學實驗時發現在N點該物質也無法燃燒,可能原因是     。
20.實驗室常借助傳感器研究氣體的性質與變化。蠟燭在充滿空氣的密閉集氣瓶內燃燒,稍后熄滅,同時用氧氣傳感器采集瓶內氧氣濃度變化的數據,如圖所示。分析該實驗回答問題。
(1)由圖可知,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     。
(2)當氧氣濃度變為     時蠟燭不再燃燒。
(3)蠟燭熄滅后集氣瓶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
21.下面是人類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過程中的三個階段。
【階段Ⅰ】得失氧說: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叫氧化反應,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奪取的反應叫還原反應。
[階段]化合價升降說:凡是出現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價升高的反應叫氧化反應,化合價降低的反應叫還原反應。
【階段Ⅲ】電子轉移說:化合價升降的原因是電子的轉移。凡有電子轉移發生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失電子的反應叫氧化反應,得電子的反應叫還原反應。
(1)根據得失氧說,在H2+CuOCu+H2O化學變化中,CuO發生了     反應。
(2)根據化合價升降說,甲、乙、丙、丁為化學反應的四種基本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其中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
(3)關于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A.得失氧說不能解釋沒有氧參與的反應,具有局限性,該理論應該摒棄
B.氧化和還原是相互對立又辯證統一的關系
C.電子轉移說是從微觀視角來探析和建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D.自然界中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都是有利的
E.人類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過程是一個逐步發展、延伸和完善的過程
22.將少量硫粉與鐵粉混合后堆放在石棉網上,小心地加熱,待反應一發生即停止加熱,反應仍可持續進行。若兩者恰好完全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亞鐵。實驗結束后,小科同學用磁體吸引該黑色固體,發現它不能被磁鐵吸引。請回答:
(1)該反應是     (選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2)請將①磁鐵、②硫粉、③硫化亞鐵三種物質的編號寫在合適的方框內:A     、C     。
(3)通過該實驗,小科同學對磁鐵有了新的認識:磁鐵能夠吸引含有     (選填“鐵單質”或“鐵元素”)的物質。
23.將下列滅火過程中所采取的措施的滅火原理填入。
(1)草原或成片樹林著火時,常在著火地周圍把草割除或將樹砍伐,打出防火隔離帶     ;
(2)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用鍋蓋蓋滅     ;
(3)消防隊員用冷水澆滅燃著的可燃物     。
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
24.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的聯系。
(1)如圖所示是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    ;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    。
(2)加油站、倉庫等地方要張貼“禁止煙火”的標志,是因為這些地方的空氣中常混有    ,它們遇到明火時,就有發生爆炸的危險。
(3)實驗室用燈帽蓋滅酒精燈火焰,其滅火的原理是    。
25.小海通過圖示實驗裝置(夾持部分已略去)及藥品,按如下實驗步驟,驗證了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其中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所用藥品均足量(已知紅磷的著火點為240℃,白磷的著火點為40℃)。
步驟一:向大燒杯中注入足量的冷水,打開K1關閉K2向下壓左側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氧氣持續通入U形管,并觀察U形管中現象。
步驟二:關閉K1打開K2向下壓右側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將U形管內的氧氣排盡,然后將燒杯中的冷水換成等量的80℃的熱水,并觀察U形管中現象。
步驟三……并觀察U形管中現象。
(1)實驗中將冷水換成等量的80°的熱水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
(2)簡述步驟二中判斷U形管內氧氣已經排盡的方法。
26.近日,一位資深驢友在微信圈分享戶外野營經驗時,稱只要用一張口香糖的包裝錫紙,用剪刀剪成中間狹窄的條形,并將錫紙兩端分別接在一節干電池的正負極,錫紙就可以燃燒起來,從而可以較快地獲取火種。據此,興趣小組做了如下實驗:
取長度為9厘米,寬度為5毫米,中間窄度不同的錫紙條搭在一節5號干電池的正負極,實驗現象如下表:
中間部分窄度/mm 1 2 3 4 5
現象 少量火星、狹窄處迅速裂斷 狹窄處被 點燃 狹窄處出現大量火星,不斷裂 狹窄處出現少量火星、不斷裂 狹窄處無 火星
(1)若用此“錫紙”較快獲取火種,應該選取多少窄度的為宜?    。
(2)請你分析為什么多次實驗都是錫紙中間最窄處先燃燒或先出現火星?    。
(3)興趣小組認為影響“錫紙”被點燃的因素還與     有關,他們又開始了探究……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恩县| 靖远县| 虞城县| 泰州市| 龙江县| 宝兴县| 页游| 香格里拉县| 青州市| 广东省| 黄陵县| 富平县| 迭部县| 旬阳县| 舟山市| 巴林右旗| 阿克| 德江县| 偃师市| 潞城市| 宁远县| 黔东| 开封市| 盐池县| 准格尔旗| 原阳县| 潮州市| 正安县| 连南| 布尔津县| 金华市| 壶关县| 闻喜县| 清苑县| 崇文区| 璧山县| 太原市| 上饶县| 防城港市| 平泉县| 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