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第2節 物態變化(第6課時)同步作業(教師版)——升華和凝華1.下列有關物態變化的判斷,正確的是( )A.潔白的“雪”的形成是吸熱過程,是凝華現象B.凝重的“霜”的形成是放熱過程,是凝固現象C.縹緲的“霧”的形成是吸熱過程,是升華現象D.晶瑩的“露”的形成是放熱過程,是液化現象【答案】D【解析】A、潔白的“雪”是水蒸氣遇冷直接由氣態變成固態冰晶,是凝華現象,要放出熱量,故A錯誤;B、凝重的“霜”是水蒸氣遇冷直接由氣態變成固態冰晶,附著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是凝華現象,要放出熱量,故B錯誤;C、縹緲的“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放出熱量變成液態小水珠形成的,是液化現象,液化過程要放熱,故C錯誤;D、晶瑩的“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放出熱量變成液態小水珠,附著在植被等表面,是液化現象,液化過程要放熱,故D正確。2.標準大氣壓下,液態氮的沸點為﹣196℃,室溫下將液態氮置于試管中,會看到試管周圍有大量“白氣”產生,并且筷子上有霜形成,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A.霜的形成需要吸熱B.霜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C.“白氣”的形成需要吸熱D.“白氣”是氮氣液化形成的【答案】B【解析】AB.霜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該過程要放出熱量,故A錯誤、B正確;CD.“白氣”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的過程向外放出熱量,故CD錯誤。3.物態變化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以下關于物態變化說法正確的是( )A.干冰升華吸熱可以用于食物降溫 B.把蔬菜放進冰箱是為了加快蒸發C.冰激凌周圍的“白氣”是汽化現象 D.水燒開至沸騰后溫度將繼續升高【答案】A【解析】A、干冰升華吸熱可以用于食物降溫,故A正確;B、把蔬菜放進冰箱是為了減慢蒸發,故B錯誤;C、冰激凌周圍的“白氣”是液化現象,故C錯誤;D、水燒開至沸騰后溫度不變,故D錯誤。4.春節時,有南方游客到哈爾濱看雪,發現在室外能看到行人嘴里呼出的“白氣”,房間的玻璃窗上會結“冰花”,下列對有關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的 B.“白氣”是液化產生的小液滴C.“冰花”是水蒸氣凝固生成的 D.“冰花”出現在玻璃窗的外表面【答案】B【解析】A、“白氣”是口中的水蒸氣形成的,故A錯誤;B、“白氣”是液化產生的小液滴,故B正確;C、“冰花”是水蒸氣凝華生成的,故C錯誤;D、“冰花”出現在玻璃窗的內表面,故D錯誤。5.霰(xian),是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形成的白色小冰粒!關于“霰”形成時的物態變化,最可能是( )A.液化 B.凝固C.凝華 D.先液化再凝固【答案】C【解析】霰是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發生凝華現象形成的白色小冰粒。6.將干冰放在空氣中,其周圍就會產生大量的白霧,因而舞臺上常用其制造云霧繚繞的幻境,干冰能產生白霧的原因是( )A.干冰蒸發產生大量的水蒸氣B.干冰蒸發產生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氣體C.干冰升華時吸收大量的熱,使空氣溫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D.干冰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產生了大量的白色氣體【答案】C【解析】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態形式,干冰升華時,能夠吸收大量的熱,使周圍溫度降低,使附近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為無數的小水點,這就是白霧。如果把熱水淋在干冰上,這些白霧就十分濃厚,仿佛仙境一般。在舞臺上常用這方法制造仙境所以干冰能產生白霧的原因是:干冰蒸發時吸收大量的熱,使周圍溫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氣凝結成了小液滴。7.下列物態變化中屬于升華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匯成了溪流 B.盛夏,從冰箱里取出的棒冰周圍出現“白氣C.金秋,清晨的霧氣在太陽的照射下漸漸散去 D.寒冬,美麗壯觀的冰雕作品逐漸變小【答案】D【解析】A、初春,冰雪消融匯成了溪流是熔化現象,故A錯誤;B、盛夏,從冰箱里取出的棒冰周圍出現“白氣”,是液化現象,故B錯誤;C、金秋,清晨的霧氣在太陽的照射下漸漸散去,是汽化現象,故C錯誤;D、寒冬,美麗壯觀的冰雕作品逐漸變小,是冰直接升華成了水蒸氣,故D正確。8.如圖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盤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圍冒著大量的“白氣”,拿起碗,看到下面盤中的水在“沸騰”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白氣”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B.“白氣”是盛水盤中的水汽化形成的C.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使盤中的水吸熱后沸騰D.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冒出【答案】D【解析】AB、甜品周圍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態小水滴,故A、B錯誤;C、水的沸騰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干冰升華吸熱,水放熱,不能沸騰,故C錯誤;D、碗里的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從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騰,看起來像是在“沸騰”,故D正確。9.下列關于物態變化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冬天,北方房屋窗戶玻璃的外表面易結冰花,是凝華現象B.夏天,駕駛汽車時常開冷空調,擋風玻璃內表面易起霧,是液化現象C.舞臺造霧常用干冰,霧的形成是干冰升華后,空氣溫度急劇下降,二氧化碳液化而形成的D.燒開水看到的白汽是水蒸氣液化后形成的【答案】C【解析】冬天,北方房屋窗戶玻璃的內表面易結冰花,冰花是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夏天,駕駛汽車時常開冷空調,擋風玻璃外表面易起霧,此霧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舞臺造霧常用干冰,霧的形成是干冰升華后,空氣溫度急劇下降,水蒸氣液化而形成的;燒開水看到的白氣是水蒸氣液化后形成的。10.小育在觀察“碘錘”中的物態變化之前,查閱資料得知:酒精燈外焰的溫度約為 800℃,碘的熔點為113.7℃。采用圖中的兩種裝置進行加熱,為了更好觀察碘的升華現象,我們應該選擇哪個裝置 ;說明選擇的理由: 。觀察到 現象可知碘發生了升華。【答案】甲;防止碘先熔化再汽化成碘蒸氣;紫色碘蒸氣。【解析】甲圖,“碘錘“在水中加熱,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碘的熔點為113.7C,水的沸點低于碘的熔點,所以碘不會熔化,碘顆粒吸熱會從固態直接變為紫色碘蒸氣,則該物態變化為升華,故甲更好;圖乙中,酒精燈外焰溫度約為800℃,高于碘的熔點113.7℃,碘吸熱可能熔化。如圖所示是小科同學在探究物態變化時做的兩個實驗。(1)圖甲是小科在杯中放入適量溫水,然后放入一小塊干冰(固態二氧化碳),觀察到水中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上有大量白霧。其中氣泡是由 形成的,白霧是由 形成的。(2)將碘錘放入熱水中,觀察到固態碘逐漸消失,變為紫色的碘蒸氣并充滿試管。小科猜想:固態碘是先變成液體,再變成氣體,因為速度太快,液態碘出現的時間太短,因而沒有觀察到。已知碘的熔點是113.5℃。請你分析小科的猜想是否正確并說明原因。 。【答案】(1)升華;液化 (2)不正確,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 100℃,且水在沸騰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不 變,碘達不到熔點,所以不會熔化【解析】(1)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干冰從水中吸熱由固態變成氣態發生升華現象,因此氣泡是二氧化碳氣體。空氣中的水蒸氣在水面附近放熱,由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現象,從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這就是看到的“白霧”。(2)小科的猜想不正確,理由是: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 100℃,且水在沸騰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碘達不到熔點,所以不會熔化。12.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燈管的兩端各有一圈黑色,從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覺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請教,爸爸讓他在一支長試管內裝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懸掛了少量棉線的橡皮塞,用酒精燈慢慢加熱,如圖甲所示。(1)加熱時小明看到碘粉沒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煙霧升起,這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過程,同時發現棉線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2)一段時間后,小明看到離試管底一段距離處,出現了一圈紫色的堆積物,并且時間越長,堆積越多,由此小明推斷日光燈管上的黑圈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3)經過這個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壓電線上凝結的厚冰柱(如圖乙所示)經過一個無雨、無雪的寒冷夜晚變粗的原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白天溫度高電線和冰柱遇熱膨脹 B.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厚冰柱凝華成了冰C.空氣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厚冰柱變成了干冰【答案】(1)升華 (2)凝華 (3)B【解析】(1)熱時小明看到碘粉沒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煙霧升起,即直接生成碘蒸氣,這是升華過程,同時發現棉線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2)小明推斷日光燈管上的黑圈是氣態的鎢放熱后直接變成固態發生了凝華現象形成的。(3)冬天的夜晚十分寒冷,空氣中的水蒸氣放熱后直接由氣態變成固態發生凝華現象,附著在冰柱表面形成冰,因此冰柱會逐漸變厚,故選B。13.如圖所示,小科將一個氣球套在內裝適量干冰(固態二氧化碳)的試管口上,他看到氣球很快膨脹,并在試管壁上出現許多“白粉”。結合所學的知識對上述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答案】氣球快速膨脹是由于干冰易升華,可由固體直接轉變為氣體,由于氣體迅速增多,所以氣球快速膨脹;試管壁上出現許多“白粉”是由于干冰升華過程中需要吸熱,從而使得周圍空氣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放熱,凝華成固態的“白粉”附著在試管壁上。14.在一次實驗課上,某同學把一小塊干冰(固體二氧化碳)放入水中,立即看到水中產生了大量的氣泡,并觀察到水面上方出現了濃厚的白霧,好奇的她把手指伸入白霧中,她感覺到手指涼涼的、濕濕的。請根據所學知識解釋上述現象。【答案】把干冰放入水中時,干冰迅速升華變成二氧化碳氣體,在水中產生大量氣泡;干冰升華時會吸收大量的熱量,致使水面上方溫度降低,手指感覺到涼涼的;當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氣體會液化成小水滴,形成了白霧,手指會感覺濕濕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第2節 物態變化(第6課時)同步作業(教師版)——升華和凝華1.下列有關物態變化的判斷,正確的是( )A.潔白的“雪”的形成是吸熱過程,是凝華現象B.凝重的“霜”的形成是放熱過程,是凝固現象C.縹緲的“霧”的形成是吸熱過程,是升華現象D.晶瑩的“露”的形成是放熱過程,是液化現象2.標準大氣壓下,液態氮的沸點為﹣196℃,室溫下將液態氮置于試管中,會看到試管周圍有大量“白氣”產生,并且筷子上有霜形成,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A.霜的形成需要吸熱B.霜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C.“白氣”的形成需要吸熱D.“白氣”是氮氣液化形成的3.物態變化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以下關于物態變化說法正確的是( )A.干冰升華吸熱可以用于食物降溫 B.把蔬菜放進冰箱是為了加快蒸發C.冰激凌周圍的“白氣”是汽化現象 D.水燒開至沸騰后溫度將繼續升高4.春節時,有南方游客到哈爾濱看雪,發現在室外能看到行人嘴里呼出的“白氣”,房間的玻璃窗上會結“冰花”,下列對有關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的 B.“白氣”是液化產生的小液滴C.“冰花”是水蒸氣凝固生成的 D.“冰花”出現在玻璃窗的外表面5.霰(xian),是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形成的白色小冰粒!關于“霰”形成時的物態變化,最可能是( )A.液化 B.凝固 C.凝華 D.先液化再凝固6.將干冰放在空氣中,其周圍就會產生大量的白霧,因而舞臺上常用其制造云霧繚繞的幻境,干冰能產生白霧的原因是( )A.干冰蒸發產生大量的水蒸氣B.干冰蒸發產生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氣體C.干冰升華時吸收大量的熱,使空氣溫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D.干冰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產生了大量的白色氣體7.下列物態變化中屬于升華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匯成了溪流 B.盛夏,從冰箱里取出的棒冰周圍出現“白氣C.金秋,清晨的霧氣在太陽的照射下漸漸散去 D.寒冬,美麗壯觀的冰雕作品逐漸變小8.如圖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盤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圍冒著大量的“白氣”,拿起碗,看到下面盤中的水在“沸騰”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白氣”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B.“白氣”是盛水盤中的水汽化形成的C.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使盤中的水吸熱后沸騰D.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冒出9.下列關于物態變化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冬天,北方房屋窗戶玻璃的外表面易結冰花,是凝華現象B.夏天,駕駛汽車時常開冷空調,擋風玻璃內表面易起霧,是液化現象C.舞臺造霧常用干冰,霧的形成是干冰升華后,空氣溫度急劇下降,二氧化碳液化而形成的D.燒開水看到的白汽是水蒸氣液化后形成的10.小育在觀察“碘錘”中的物態變化之前,查閱資料得知:酒精燈外焰的溫度約為 800℃,碘的熔點為113.7℃。采用圖中的兩種裝置進行加熱,為了更好觀察碘的升華現象,我們應該選擇哪個裝置 ;說明選擇的理由: 。觀察到 現象可知碘發生了升華。如圖所示是小科同學在探究物態變化時做的兩個實驗。(1)圖甲是小科在杯中放入適量溫水,然后放入一小塊干冰(固態二氧化碳),觀察到水中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上有大量白霧。其中氣泡是由 形成的,白霧是由 形成的。(2)將碘錘放入熱水中,觀察到固態碘逐漸消失,變為紫色的碘蒸氣并充滿試管。小科猜想:固態碘是先變成液體,再變成氣體,因為速度太快,液態碘出現的時間太短,因而沒有觀察到。已知碘的熔點是113.5℃。請你分析小科的猜想是否正確并說明原因。 。12.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燈管的兩端各有一圈黑色,從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覺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請教,爸爸讓他在一支長試管內裝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懸掛了少量棉線的橡皮塞,用酒精燈慢慢加熱,如圖甲所示。(1)加熱時小明看到碘粉沒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煙霧升起,這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過程,同時發現棉線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2)一段時間后,小明看到離試管底一段距離處,出現了一圈紫色的堆積物,并且時間越長,堆積越多,由此小明推斷日光燈管上的黑圈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3)經過這個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壓電線上凝結的厚冰柱(如圖乙所示)經過一個無雨、無雪的寒冷夜晚變粗的原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白天溫度高電線和冰柱遇熱膨脹 B.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厚冰柱凝華成了冰C.空氣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厚冰柱變成了干冰13.如圖所示,小科將一個氣球套在內裝適量干冰(固態二氧化碳)的試管口上,他看到氣球很快膨脹,并在試管壁上出現許多“白粉”。結合所學的知識對上述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14.在一次實驗課上,某同學把一小塊干冰(固體二氧化碳)放入水中,立即看到水中產生了大量的氣泡,并觀察到水面上方出現了濃厚的白霧,好奇的她把手指伸入白霧中,她感覺到手指涼涼的、濕濕的。請根據所學知識解釋上述現象。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4張PPT)第2節 物態變化(第6課時)——升華和凝華 / 讓教學更有效引言:霧凇的形成是屬于哪種物態變化呢?【復習】1.什么是液化?2.液化有哪些方法?3.液化時熱量是如何變化的?一、復習舊知,提出問題,引入學習任務【引入】固體與氣體之間能否進行直接轉化呢?氣態液態固態(熔化)(凝固)( )( )(液化)汽化生活中有物質能在固態和氣態直接進行轉化的事例嗎?如在寒冷的冬天,有時結了冰的衣服在晾干過程中沒有出現液態的水,這是由于冰直接變成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去。二、新知展開,圍繞任務,引導問題解決【探索活動】干冰實驗如圖3.2-37所示,用金屬勺盛一些干冰,仔細觀察干冰變化,以及金屬勺周圍形成的白色物質。請你解釋這些現象。【實驗現象】干冰逐漸消失,在此過程中沒有出現液態現象。金屬勺周圍形成的白色物質。【原因分析】固態干冰直接變成了二氧化碳氣體,沒有經過液態二氧化碳過程。在此過程中,吸收大量的熱量導致勺子的溫度很低,勺子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由氣體變成了固體冰粒。【實驗結論】干冰能從固態直接轉化氣態二氧化碳。水蒸汽能直接轉化為冰。1.概念:物質由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升華。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做凝華。2.升華和凝華的微觀解釋:用分子運動觀點看,升華是固態物質表面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對它的引力進入空氣中的過程,凝華是氣體分子碰到固態物質表面,并被固態物質分子吸引所束縛的過程。【思考與討論】列舉生活中升華和凝華的事例。升華:樟腦丸變小,冬天冰凍衣服變干等等。凝華:冰棍結霜、霧凇形成等等。【過渡】物質凝固、液化放熱,熔化、汽化吸熱,思考:物質升華和凝華過程熱量是如何變化的呢?(科學方法---推理)3.升華和凝華的熱量變化及應用(1)熱量變化:升華吸熱、凝華放熱。(2)升華吸熱降低物體溫度的應用:食物保鮮、冷藏:干冰是將二氧化碳氣體進行壓縮、冷卻而成的,溫度要到-78.5 ℃以下。一些餐廳會使用干冰來給冰激凌等食物降溫、保鮮。舞臺煙霧形成:干冰粉末升華會吸收空氣中大量的熱,致使空氣的溫度降低,從而使空氣中的水蒸氣迅速液化呈霧狀, 在舞臺上制造云霧繚繞的景象。視頻:舞臺煙霧4. 物態變化氣態液態固態熔化、吸熱凝固、放熱升華、吸熱凝華、放熱液化、放熱汽化、吸熱5. 物態變化的應用:(1)解釋水的三態變化:水蒸汽水冰(熔化)(凝固)(升華)(凝華)(液化)(汽化)(2)航天器的燒蝕材料閱讀P124 科學 技術·社會·環境燒蝕材料在高溫下會發生分解、熔化、蒸發和升華等變化,在短時間內把大量的熱量吸收掉。(3)云、雨、霧、露、霜等自然現象的形成①云雨的形成② 云雨等自然現象涉及到的物態變化云(液化或凝華) 太陽照在地球上,氣溫升高,含有水蒸氣的高溫空氣快速上升,在上升過程中,空氣逐漸冷卻,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便形成云。雨(熔化) 云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隨著氣流的急速升降而上下運動,它們相遇后越聚越大,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吸熱熔化成小水珠,與原來的小水珠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霧(液化) 霧是水蒸氣在空氣中遇冷液化成了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懸浮在空氣中,形成霧。露(液化)在天氣較熱的時候,空氣中的水蒸氣在早晨遇到溫度較低的樹葉、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它們表面。霜、雪(凝華)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氣遇到0℃以下的固體凝華為小冰晶;如果高空的溫度在0℃以下,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便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三、總結歸納,理清概念,落實課堂任務1.概念:物質由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升華。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做凝華。2.升華和凝華的微觀解釋:3.升華和凝華的熱量變化及應用(1)熱量變化:升華吸熱、凝華放熱。(2)升華吸熱降低物體溫度的應用:干冰用于食物降溫、保鮮,舞臺煙霧形成。4.物態變化及應用(1)解釋水的三態變化:(2)航天器的燒蝕材料(3)云、雨、霧、露、霜等自然現象的形成(二)隨堂任務:例1 物質M通過吸、放熱,出現三種不同物態,如圖所示,則從乙到丙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升華 B.凝華 C.液化 D.凝固【答案】B【解析】物質吸熱,從液態變成氣態發生汽化現象;物質放熱,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發生凝華現象。物質吸熱,從固態變成液態發生熔化現象。則甲為液態、乙為氣態,丙為固態,那么乙到丙的物態變化為凝華現象。【答案】C【解析】A.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錯誤;B.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錯誤;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華形成的小冰晶,故C正確;D.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華形成的小冰晶,故D錯誤;例2.“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下列關于節氣中物態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形成的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小水珠凝固形成的例3. 下列自然現象對應的物態變化正確的是( )A.霧的形成屬于汽化 B.露的形成屬于液化C.霜的形成屬于凝固 D.雪的形成屬于熔化【答案】B【解析】A.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A錯誤;B.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B正確;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C錯誤;D.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D錯誤;【板書設計】第2節 物態變化(第6課時) 氣態液態固態熔化、吸熱凝固、放熱升華、吸熱凝華、放熱液化、放熱汽化、吸熱【課后任務】1. 完成作業本上相應內容。2. 觀察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3.2.3 物態變化(第6課時)教學設計——升華和凝華【核心概念】物質的變化與化學反應【學習內容與要求】物質的三態變化:理解升華和凝華,并應用、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教學目標】1.理解升華和凝華現象。2.知道升華吸熱、凝華放熱。3.應用升華和凝華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如云、雨、霧、露、霜等自然現象。【教學思路】在復習熔化與凝固、汽化與液化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物質的固態與氣態之間能否進行直接轉化?結合生活事例--舞臺煙霧是怎么形成的?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學習。通過探索活動---干冰升華,引入升華和凝華的概念。并指導學生用微觀粒子知識進行解釋升華和凝華這兩個概念。接著通過復習凝固、液化放熱,熔化、汽化吸熱,可推理物質升華吸熱、凝華放熱這一規律。引導學生將這一規律應用生活與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如云、雨、霧、露、霜等自然現象。【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激發疑問,引入學習任務【復習】1.什么是液化?2.氣體液化有哪些方法?3.氣體液化時熱量是如何變化的?【引入】生活中有物質能在固態和氣態直接進行轉化的事例嗎?如在寒冷的冬天,有時結了冰的衣服在晾干過程中沒有出現液態的水,這是由于冰直接變成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去。二、新知展開,圍繞任務,引導問題解決【探索活動】干冰實驗如圖3.2-37所示,用金屬勺盛一些干冰,仔細觀察干冰變化,以及金屬勺周圍形成的白色物質。請你解釋這些現象。【實驗現象】干冰逐漸消失,在此過程中沒有出現液態現象。金屬勺周圍形成的白色物質。【原因分析】固態干冰直接變成了二氧化碳氣體,沒有經過液態二氧化碳過程。在此過程中,吸收大量的熱量導致勺子的溫度很低,勺子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由氣體變成了固體冰粒。【實驗結論】干冰能從固態直接轉化氣態二氧化碳。水蒸汽能直接轉化為冰。1.概念:物質由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升華。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做凝華。2.升華和凝華的微觀解釋:用分子運動觀點看,升華是固態物質表面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對它的引力進入空氣中的過程,凝華是氣體分子碰到固態物質表面,并被固態物質分子吸引所束縛的過程。【思考與討論】列舉生活中升華和凝華的事例。升華:樟腦丸變小,冬天冰凍衣服變干等等。凝華:冰棍結霜、霧凇形成等等。【過渡】物質凝固、液化放熱,熔化、汽化吸熱,思考一下:物質升華和凝華過程熱量是如何變化的呢?3.升華和凝華的熱量變化及應用(1)熱量變化:升華吸熱、凝華放熱。(2)升華吸熱降低物體溫度的應用:干冰是將二氧化碳氣體進行壓縮、冷卻而成的,溫度要到-78.5 ℃以下。一些餐廳會使用干冰來給冰激凌等食物降溫、保鮮。視頻: 舞臺煙霧形成。干冰粉末升華會吸收空氣中大量的熱,致使空氣的溫度降低,從而使空氣中的水蒸氣迅速液化呈霧狀。在舞臺上制造云霧繚繞的景象。4.物態變化及應用(1)解釋水的三態變化:(2)航天器的燒蝕材料 閱讀P124 科學 技術·社會·環境燒蝕材料在高溫下會發生分解、熔化、蒸發和升華等變化,在短時間內把大量的熱量吸收掉。(3)云、雨、霧、露、霜等自然現象的形成①云雨的形成②云雨等自然現象涉及到的物態變化云(液化或凝華) 太陽照在地球上,氣溫升高,含有水蒸氣的高溫空氣快速上升,在上升過程中,空氣逐漸冷卻,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便形成云。雨(熔化) 云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隨著氣流的急速升降而上下運動,它們相遇后越聚越大,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吸熱熔化成小水珠,與原來的小水珠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霧(液化) 霧是水蒸氣在空氣中遇冷液化成了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懸浮在空氣中,形成霧露(液化)在天氣較熱的時候,空氣中的水蒸氣在早晨遇到溫度較低的樹葉、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它們表面霜、雪(凝華)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氣遇到0℃以下的固體凝華為小冰晶;如果高空的溫度在0℃以下,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便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三、總結歸納,理清概念,落實課堂任務(一)基礎知識:1.概念:物質由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升華。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做凝華。2.升華和凝華的微觀解釋:3.升華和凝華的熱量變化及應用(1)熱量變化:升華吸熱、凝華放熱。(2)升華吸熱降低物體溫度的應用:干冰用于食物降溫、保鮮,舞臺煙霧形成。(3)解釋水的三態變化:(4)航天器的燒蝕材料(5)云、雨、霧、露、霜等自然現象的形成(二)隨堂任務:例1 物質M通過吸、放熱,出現三種不同物態,如圖所示,則從乙到丙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升華 B.凝華 C.液化 D.凝固【答案】B【解析】物質吸熱,從液態變成氣態發生汽化現象;物質放熱,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發生凝華現象。物質吸熱,從固態變成液態發生熔化現象。則甲為液態、乙為氣態,丙為固態,那么乙到丙的物態變化為凝華現象。例2.“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下列關于節氣中物態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形成的 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小水珠凝固形成的【答案】C【解析】A.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錯誤;B.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錯誤;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華形成的小冰晶,故C正確;D.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華形成的小冰晶,故D錯誤;例3.下列自然現象對應的物態變化正確的是( )A.霧的形成屬于汽化 B.露的形成屬于液化C.霜的形成屬于凝固 D.雪的形成屬于熔化【答案】B【解析】A.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A錯誤;B.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B正確;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C錯誤;D.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D錯誤;【板書設計】第2節 物態變化(第6課時)升華吸熱、凝華放熱【課后任務】1.完成作業本上相應內容。2.觀察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任務學習設計】3.2.2 物態變化(6) 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任務學習設計】3.2.2 物態變化(6) 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任務學習設計】3.2.2 物態變化(6)升華和凝華.pptx 【任務學習設計】3.2.3 物態變化(6)升華和凝華 教學設計.docx 舞臺煙霧.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