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備課教學設計主備教師: 執教教師:備課日期: 年3月1日課題 27.3位似(第一課時) 授課日期 3.6教學內容 相似三角形的性質 2課時 1教 學 目 標 了解位似圖形及其有關概念,了解位似與相似的聯系和區別,掌握位似圖形的性質。經歷位似圖形的探索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探究,交流能力。了解位似圖形及其有關概念,了解位似與相似的聯系和區別,掌握位似圖形的相關知識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章立足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歷以及已經掌握的有關數學內容,分別從觀察和分析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成比例線段、平行線段成比例、相似多邊形入手,直觀地認識形狀相同的圖形,逐步探索和了解相似多邊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條件;通過測量旗桿的高度、相似多邊形面積、周長問題的綜合運用,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圖形相似的基本內容,進一步體會圖形相似的應用價值和豐富內涵;同時,通過將一個圖形放縮,了解位似及其簡單特性,將圖形的相似、位似與已經認識的“圖形與坐標”、“簡單作圖”、估測等內容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教學重點 了解位似圖形及其有關概念,了解位似與相似的聯系和區別,掌握位似圖形的相關知識教學難點 掌握位似圖形的畫法,能夠利用作位似圖形的方法將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預學導學學科思政 觀察圖中有多邊形相似嗎?如果有,那么這種相似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導課 (導入語新穎、別致等) 生活中我們經常把自己好看的照片放大或縮小,由于沒有改變圖形的形狀,我們得到的照片是真實的. 以舊引新,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互助探究 分層提高 (師生互動,體現教師導學、小組合作、學生主學等) 二、合作探究 探究點:位似圖形 【類型一】 判定是否是位似圖形 下列3個圖形中是位似圖形的有(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方法總結:判斷兩個圖形是不是位似圖形,首先要看它們是不是相似圖形,再看它們對應頂點的連線是否交于一點. 【類型二】 確定位似中心 找出下列圖形的位似中心. 解析:(1)連接對應點AE、BF,并延長的交點就是位似中心;(2)連接對應點AN、BM,并延長的交點就是位似中心;(3)連接AA′,BB′,它們的交點就是位似中心. (2)連接對應點AN、BM,延長AN、BM,使AN、BM的延長線交于點O,點O就是位似中心; (3)連接AA′、BB′,AA′、BB′的交點就是位似中心O. 方法總結:確定位似圖形的位似中心時,要找準對應頂點,再經過每組對應頂點作直線,交點即為位似中心. 【類型三】 畫位似圖形 按要求畫位似圖形: (1)圖①中,以O為位似中心,把△ABC放大到原來的2倍; (2)圖②中,以O為位似中心,把△ABC縮小為原來的. 解析:(1)連接OA、OB、OC并延長使AD=OA,BE=BO,CF=CO,順次連接D、E、F就得出圖形;(2)連接OA、OB、OC,作射線CP,在CP上取點M、N、Q使MN=NQ=CQ,連接OM,作NF∥OM交OC于F,再依次作EF∥BC,DE∥AB,連接DF,就可以求出結論. 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體會有限數學歸納法的魅力,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學習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探究經驗。 方法總結:畫位似圖形的一般步驟為:①確定位似中心;②分別連接并延長位似中心和能代表原圖的關鍵點;③根據位似比,確定能代表所作的位似圖形的關鍵點;④順次連接上述各點,得到放大或縮小的圖形.總結歸納 說說你在本節課的收獲。 讓學生及時回顧整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鞏固反饋 課堂形成性 練習(體現知識遷移、 鞏固提高 (遷移“用”學-歷屆考點) 【類型四】 位似圖形的實際應用 在放映電影時,我們需要把膠片上的圖片放大到銀幕上,以便人們欣賞.如圖,點P為放映機的光源,△ABC是膠片上面的畫面,△A′B′C′為銀幕上看到的畫面.若膠片上圖片的規格是2.5cm×2.5cm,放映的銀幕規格是2m×2m,光源P與膠片的距離是20cm,則銀幕應距離光源P多遠時,放映的圖象正好布滿整個銀幕? 【類型五】 利用位似的性質進行證明或計算 如圖,F在BD上,BC、AD相交于點E,且AB∥CD∥EF, (1)圖中有哪幾對位似三角形,選其中一對加以證明; (2)若AB=2,CD=3,求EF的長. 讓學生在練習中熟悉利用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積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解決簡單的問題。板書設計 27.3位似(第一課時) 1.位似圖形的概念 2.利用位似,可以將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課后作業 布置 時間時間教學反思組長簽字 教研組長簽字教科室簽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