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學年第二學期小學期中學業質量監測六年級科學試卷(說明:本試卷共4頁,合計100分)一、單項選擇題 (每小題3分,共60分)1.在校園生物大搜索中,下列哪個最不容易看到 ( )。2.如題2圖,新能源汽車在充電時,它的能量轉化過程主要是 ( )。A. 電能→化學能B. 電能→熱能C. 電能→動能3.如題3圖所示,拉長的橡皮筋中儲存了什么類型的能量 ( )。A. 動能B. 熱能C. 勢能4.下面哪種生活場景利用了化學能 ( )A.電視機工作 B.遙控玩具車運動 C.微波爐加熱食物5.很多樓道的電燈采用了聲控開關。聲音能控制開關,說明( )。A.聲音具有導電性 B.電能可以轉換為聲能 C.聲音具有能量6.小明在制作電磁鐵時,以下操作正確的是 ( )。A.將導線隨意纏繞在鐵釘上B.先連接電池再繞線圈防止漏電C.將導線按同一個方向纏繞在鐵釘上7.電磁鐵工作時能量轉化過程是 ( )。A. 磁能→電能 B. 電能→磁能 C. 熱能→電能8.下面不是生物棲息地的必要條件的是 ( )。A.提供生物游戲活動的場所B.提供生物生長繁殖所需要的庇護所C.提供生物生長繁殖所需要的水和食物9.我國修建青藏鐵路時,在穿過可可西里、楚馬爾河、加索等自然保護區的線路上采取了繞避、設置通道等措施,這樣做 ( )。A.體現了人類在自然界面前是無能為力的B.能減少青藏鐵路的建設投資C.有利于保護當地的動物和環境六年級科學試卷 第1頁 共4頁10.長頸鹿喜歡棲息在稀樹草原、灌叢、開放的合歡林地、樹木稀少的半沙漠地帶。根據長頸鹿的棲息環境分析,可知它生活在 ( )。A.溫帶地區 B.寒帶地區 C.熱帶地區11.下列動物行為的變化不屬于季節變化引起的是 ( )。A.大雁南飛 B.蛇冬眠 C.貓頭鷹夜間活動12.如果地球上所有分解者突然消失,下列哪項最有可能出現 ( )。A.土壤越來越肥沃B.動植物遺體堆積C.空氣中氧氣大幅增加13.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哪種的關系 ( )。A. 互惠互利 B.相互利用 C.捕食與被捕食14.蜜蜂用蠟密封儲存花蜜的蜂房,如題14圖所示,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固蜂巢,避免被風吹散B.保持溫暖,適合蜜蜂產卵C.應對氣候變化和食物短缺15.如題15圖是稻田里的幾種生物,關于由它們構成的食物鏈,正確的是 ( )。A. 青蛙→小飛蛾→水稻→蛇B. 水稻→小飛蛾→青蛙→蛇C. 小飛蛾→青蛙→蛇→水稻16.超聲波眼鏡清洗機工作時,清洗槽內不斷產生小氣泡 (如題16 圖所示)。這些氣泡破裂時就能帶走眼鏡上的污漬,這主要利用了哪種能量的作用。( )。A. 磁能B.化學能C. 聲能17.對于長在樹下的蘑菇,如題17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蘑菇是分解者,分解枯枝落葉獲取營養B.樹活著時不會主動給蘑菇養分C.蘑菇和樹是競爭關系18.小明了解到一些蝸牛當溫度低于15℃,高于33℃時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則可能被凍死或熱死,所以蝸牛需要 ( )。A. 冬眠 B. 夏眠 C.冬眠和夏眠19.如題19圖中,拉開的小球松手后,你能觀察到 ( )。A.四個小球都會向右擺動B.右邊兩個小球都會向右擺動C.只有最右邊的小球會向右擺動六年級科學試卷 第2頁 共4頁20.在一個由水稻、蝗蟲、青蛙組成的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中,如果我們將青蛙全部捕殺,下列曲線表示蝗蟲的數量變化最合理的是 ( )。二、實踐探究題 (每空2分,共28分)21.(16分)小明想要用透明的塑料瓶、土壤、小草、和小蟲制作一個生態瓶,來研究生物、非生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如題21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小明制作的這個生態瓶屬于 (選填“水域”或“陸地”)生態瓶。(2)小明選擇透明塑料瓶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水分蒸發和避免小蟲逃脫B.便于觀察并保證植物光合作用C.美觀且輕便(3)制作生態瓶時,第一步需對濕潤土壤進行的操作是 。A.用力壓實,防止松動B.鋪平,保證根系均勻分布C.直接種植小草,無需處理(4)生態瓶中的“非生物成分”是 (可多選)A. 小草 B. 土壤 C. 小蟲 D. 水(5)生態瓶中的“生產者”是 ,“分解者”是 。A. 小草 B. 小蟲 C.土壤中的微生物 D.塑料瓶(6)選擇瓶內植物時,最關鍵的特征是 。A.高大茂盛 B. 顏色鮮艷 C.低矮耐濕(7)小明將制作好的生態瓶放在黑暗的柜子里,最可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A.小草生長更加茂盛 B.小蟲數量迅速增加 C.小草逐漸發黃枯萎22.(12分)為了探究運動的物體是否具有能量,小明進行如題22圖所示的實驗,將A棋子彈向靜止的B棋子,觀察B 棋子的運動情況。(1)實驗中當不彈射A棋子時,B棋子保持 (選填“靜止”或“運動”)。此時A棋子 (選填“有”或“沒有”)機械能(2)下列能作為證據能證明運動的A棋子具有能量的是 。A. B棋子發生形變 B. B棋子發生移動 C. A棋子發生移動(3)實驗過程運動的A棋子具有能量的叫做 。A. 勢能 B. 動能 C. 聲能六年級科學試卷 第3頁 共4頁(4)在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思考:如果A棋子的質量不同或彈射力度有所變化,那么它撞擊B棋子并將其推出去的距離是否也會隨之改變。帶著這樣的疑問,小明進行了多次實驗,并詳細記錄了如下實驗數據實驗組別 彈射力度 棋子A的質量 棋子B移動距離 (厘米) 三次實驗平均值 (厘米)第1次 第2次 第3次1 小力 5g 10 12 11 112 大力 5g 25 28 26 26.33 大力 15g 35 33 34 34①為了驗證彈射力度不同時對B棋子移動距離的影響,應選擇實驗組別 進行對比②對比實驗組別2、3發現B棋子移動距離明顯不同,主要是因為A 棋子的 發生了變化。三、綜合能力題 (每空2分,共12分)23.我國白鶴灘水電站是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如題23圖所示,年發電量超600億千瓦時。每臺機組每小時發電100萬千瓦時,發電效率達96%,年減排二氧化碳1.2億噸。請結合材料回答以下問題:(1)在建設水力發電站的過程中,必須構筑攔河大壩以提升水位,而處于高位的水所具有的能量叫 能。(2)下列哪個是建設水電站需考慮的自然條件 。A.河流落差大B.煤炭資源豐富C.風力資源豐富(3)白鶴灘水電站發電時,水流從高處落下驅動渦輪機,渦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主要能量轉換過程是 。A. 電能→動能→水的勢能 B.水的勢能→動能→電能C.水的動能→勢能→電能(4)為了水壩能承受底部更大的水壓,攔河大壩形狀應該設計為 ;(5)若每個家庭年用電量均為5000千瓦時,則1臺機組1小時發電量可以滿足 個家庭的年用電量。A. 200 B. 2000 C. 20000(6)小明通過利用AI學習得知:能量在轉化過程不會憑空產生或消失,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請分析發電效率96%意味著 。A.能量會消失4% B. 電能比水能多4% C.4%的能量轉化為其他形式六年級科學試卷 第4頁 共4頁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 3 分,共 60 分)A. 袋鼠解析:袋鼠是澳大利亞特有動物,校園環境中極少見,螞蟻、蚯蚓常見于校園土壤中。A. 電能→化學能解析:新能源汽車充電時,電能轉化為電池中的化學能儲存。C. 勢能解析:拉長的橡皮筋因發生彈性形變儲存彈性勢能。C解析:化學能通過化學反應釋放,如燃料燃燒。C. 聲音具有能量解析:聲控開關通過聲音能量觸發電路,說明聲音具有能量。C. 將導線按同一個方向纏繞在鐵釘上解析:制作電磁鐵時,導線需按同一方向緊密纏繞,確保磁場方向一致。B. 電能→磁能解析:電磁鐵通電后產生磁性,能量轉化為電能→磁能。A. 提供生物游戲活動的場所解析:棲息地必要條件包括食物、水、庇護所,“游戲場所” 非必需。C. 有利于保護當地的動物和環境解析:繞避自然保護區是為了減少對生態的破壞,保護生物與環境。C. 熱帶地區解析:稀樹草原、半沙漠地帶主要分布在熱帶干旱區。C. 貓頭鷹夜間活動解析:貓頭鷹夜間活動是晝夜節律行為,與季節變化無關;大雁南飛、蛇冬眠是季節變化引起的。B. 動植物遺體堆積解析:分解者負責分解有機物,消失后遺體無法分解,堆積腐爛。C. 捕食與被捕食解析:食物鏈反映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捕食關系(如草→兔→鷹)。C. 應對氣候變化和食物短缺解析:蜜蜂儲存花蜜是為了在食物匱乏時使用,適應環境變化。B. 水稻→小飛蛾→青蛙→蛇解析:食物鏈從生產者(水稻)開始,依次為初級消費者(小飛蛾)、次級消費者(青蛙)、三級消費者(蛇)。C. 聲能解析:超聲波清洗機利用聲波能量震落污漬,屬于聲能的應用。C. 蘑菇和樹是競爭關系解析:蘑菇是分解者,依賴樹的枯枝落葉生存,與樹無競爭關系(樹活著時不會主動提供養分,B 正確)。C. 冬眠和夏眠解析:溫度低于 15℃時冬眠,高于 33℃時夏眠,故需兩種休眠。C. 只有最右邊的小球會向右擺動解析:根據擺的等時性和能量傳遞,拉開的小球松手后,能量傳遞至最右側小球,使其擺動。B解析:捕殺青蛙后,蝗蟲失去天敵數量先激增,隨后因食物(水稻)短缺而減少。二、實踐探究題(每空 2 分,共 28 分)(1) 陸地解析:生態瓶含土壤、小草,屬于陸地生態系統。(2) B. 便于觀察并保證植物光合作用解析:透明瓶利于觀察內部變化,且讓植物接收光照進行光合作用。(3) B. 鋪平,保證根系均勻分布解析:制作生態瓶時,土壤需鋪平以利于植物根系生長。(4) B. 土壤、D. 水解析:非生物成分包括土壤、水等,小草和小蟲是生物成分。(5) 生產者:A. 小草;分解者:C. 土壤中的微生物解析:小草通過光合作用生產有機物,微生物分解有機物。(6) C. 低矮耐濕解析:瓶內空間有限,低矮耐濕植物更適合密閉環境。(7) C. 小草逐漸發黃枯萎解析:黑暗中植物無法光合作用,消耗自身養分后枯萎。(1) 靜止;沒有解析:不彈射時 B 棋子靜止,A 棋子靜止時無動能(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但此處未提及高度,默認無機械能)。(2) B. B 棋子發生移動解析:B 棋子移動說明 A 棋子的動能傳遞給了 B,證明 A 具有能量。(3) B. 動能解析:運動物體具有的能量叫動能。(4) ① 1 和 2解析:驗證彈射力度影響時,需控制質量相同(均為 5g),改變力度(小力、大力)。② 質量解析:組別 2 和 3 中,彈射力度均為 “大力”,唯一變量是 A 棋子的質量(5g→15g)。三、綜合能力題(每空 2 分,共 12 分)(1) 勢(或重力勢)解析:高位水因高度具有重力勢能。(2) A. 河流落差大解析:水電站依賴水流落差產生動能,與煤炭、風力資源無關。(3) B. 水的勢能→動能→電能解析:水流下落時勢能轉化為動能,驅動渦輪機發電轉化為電能。(4) 下寬上窄(對應選項 B,假設圖示為該形狀)解析:液體壓強隨深度增加,大壩底部需更寬以承受更大水壓。(5) A. 200解析:1 臺機組 1 小時發電 100 萬千瓦時(1000000 千瓦時),家庭年用電 5000 千瓦時,計算:1000000÷5000=200。(6) C. 4% 的能量轉化為其他形式解析:能量守恒定律表明,96% 轉化為電能,4% 轉化為熱能等其他形式,而非消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