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科學試卷1.(2024八下·鄞州期中)在學校、醫院和科學研究部門附近,有如圖所示禁鳴喇叭的標志。這種控制噪聲的措施屬于( ?。?br/>A.防止噪聲產生 B.阻斷噪聲傳播C.防止噪聲進入人耳 D.減小噪聲傳播速度【答案】A【知識點】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解析】【分析】可以通過控制聲源、傳播途徑等方面來減弱和阻隔噪聲。【解答】A、圖中是禁鳴喇叭的標志,是阻止喇叭發出聲音,即阻止聲音的產生,所以這種控制噪聲的措施屬于防止噪聲的產生,即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所以A符合題意;BCD、圖中表示的是從聲源處控制噪聲,所以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A。2.(2024八下·鄞州期中)如圖是盲人用手杖敲擊不同的盲道導航地磚,辨別不同的信息判斷行進路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路上汽車里傳出的歌聲對盲人而言是樂音B.地磚發聲是由地磚振動產生的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塊地磚產生聲音的音調不同D.盲人在耳內形成聽覺【答案】B【知識點】聲音產生的條件【解析】【分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以波的形式傳至人耳,接受刺激并在大腦產生聽覺。【解答】A.路上汽車里傳出的歌聲會干擾盲人聽敲擊不同的盲道發出的聲音,對盲人而言是噪音,所以A不符合題意;B.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地磚發聲是由地磚振動產生的,所以B符合題意;C.響度大小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塊地磚產生聲音的響度不同,所以C不符合題意;D.人聽到聲音是人耳接收到來自空氣中聲波振動后,通過聽小骨、聽覺神經等傳入大腦后,在大腦形成聽覺,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3.(2024八下·鄞州期中)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寫道:“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人們能分辨出蛙聲主要依據聲音的( ?。?br/>A.音色 B.音調 C.響度 D.振幅【答案】A【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聲音的特點叫音色。【解答】人們能分辨出蛙聲主要依據聲音的特點不同,即音色不同,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4.(2024八下·鄞州期中)周末,小科一家到甌江邊游玩。媽媽拍照時,小科正在欣賞美景:對岸樹木的倒影、水中的魚“影”…,此時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關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媽媽的攝“影”光的折射 B.樹木的倒“影”光的反射C.水中的魚“影”光的反射 D.小科的身“影”光的直線傳播【答案】C【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所產生的進行分析。【解答】A.媽媽的攝“影”,屬于凸透鏡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所以A不符合題意;B.樹木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B不符合題意;C.水中的魚“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所以C符合題意;D.小科的身“影”,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C。5.(2024八下·鄞州期中)一束光線射到平面鏡上,當入射角增大20°時,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恰好垂直,則原來的入射角是( ?。?br/>A.l5° B.25° C.30° D.35°【答案】B【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大小等于入射角大小。【解答】ACD、入射角增大20°后使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夾角變為9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此時兩角均為45°,原入射角為45°-20°=25°,所以ACD不符合題意;B、原入射角為25°,所以B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6.(2024八下·鄞州期中)如圖為蒼鷺從平靜水面上起飛的瞬間。關于蒼鷺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蒼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B.蒼鷺飛離水面的過程中像會變小C.水越深蒼鷺所成的像離它越遠D.蒼鷺與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離相等【答案】D【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平面鏡成像的像是與物等大的虛像,并且物距與像距等大。【解答】A、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平面鏡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虛像,始終與物體大小相等,蒼鷺飛離水面的過程中像的大小不變,所以A不符合題意;B、平面鏡成像的像是與物等大的像,所以B不符合題意;C、物距是蒼鷺到水面的距離,像距是蒼鷺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離,二者始終相等,與 水的深度無關,所以C不符合題意;D、平面鏡成像的物距與像距等大,所以D符合題意;故答案選D。7.(2024八下·鄞州期中)下列關于圖中所示光學現象的描述或解釋不正確的是( )A.圖甲中,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B.圖乙中,小孔成像活動中,所成的像為實像C.圖丙中,漫反射的光線雖雜亂無章,但是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圖丁中,如果逐漸減小入射角,則折射光線將逐漸遠離法線【答案】D【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解答】A、圖甲中,光線過凹透鏡后變得發散了,正是由于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所以A不符合題意;B、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小孔成像時,像是倒立的實像,所以B不符合題意;C、光的漫反射中,每條反射光線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C不符合題意;D、根據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入射角減小折射角也會減小即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所以D符合題意。故答案選D。8.(2024八下·鄞州期中)在“探究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f,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鐵板制成。小明把夜光顯示的手表置于光具座上,移動光屏,當手表與光屏分別處于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時,小明看到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若此時手表表盤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則小明看到光屏上呈現的像為下圖中的( )A. B.C. D.【答案】C【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當像距小于物距時,凸透鏡成像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解答】ABD、根據圖片可知,此時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手表到凸透鏡的距離,即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此時應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所謂“倒立”,即上下顛倒后再左右顛倒,但因為是從透鏡一側看,所以只有上下顛倒形狀為“”,所以ABC不符合題意;C、由圖甲可知,此時像距小于物距,則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所以C符合題意;故答案選D。9.(2024八下·鄞州期中)圖中是一個截面為正方形、中空部分為橢圓形的玻璃體,則這個玻璃體( ?。?br/>①可以看作兩塊凹透鏡 ②可以看作一塊凸透鏡③對圖示光束具有發散作用 ④對圖示光束具有會聚作用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透鏡及其特點與分類【解析】【分析】凸透鏡對光有會聚的作用,而凹透鏡是發散的作用。【解答】ACD、玻璃體被中間的空氣分成了兩部分,這兩部分是中間薄、邊緣厚,都是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因此平行光經過玻璃體后會變得發散,所以ACD不符合題意;B、可以看成是左右兩塊凹透鏡拼湊而成,所以B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10.(2024八下·鄞州期中)如圖所示為耳的結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耳廓屬于外耳,負責收集聲波B.鼓膜可以將聲波轉化為振動C.耳蝸內充滿了液體和聽覺感受器D.鼓室內的聽小骨是固定不動的【答案】D【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解析】【分析】耳是人的聽覺器官,由外到內由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構成。【解答】A、耳廓屬于外耳的一部分,其形狀和結構有利于收集聲波,將聲波匯聚到外耳道,所以 A 符合題意;B、鼓膜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當聲波傳到鼓膜時,會引起鼓膜的振動,從而將聲波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所以 B 符合題意;C、耳蝸是內耳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充滿了液體,并且含有聽覺感受器,能夠將振動轉化為神經沖動,所以 C 符合題意;D、鼓室內有聽小骨,能夠將鼓膜的振動傳遞到內耳,并不是固定不動的,所以 D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 D。11.(2024八下·鄞州期中)為了方便盲人行走,往往在人行道上鋪上具有凹凸花紋的盲道。盲人行走依靠的感覺是( )A.痛覺 B.嗅覺 C.觸覺 D.味覺【答案】C【知識點】壓強的變化【解析】【分析】人體具有多種感覺,如痛覺、嗅覺、觸覺和味覺。【解答】ABD、盲道的路面有凹凸花紋,人走在盲道上,腳底與路面的接觸面積減小,在壓力一定時,腳底受到的壓強增大,從而盲人通過腳底能感覺出來,所以ABD不符合題意;C、盲人在行走時可以通過盲杖觸碰盲道,憑借觸覺來感知外界情況,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選C。12.(2024八下·鄞州期中)摩擦會產生靜電,如圖所示,把一根塑料繩一端扎緊,從另一端撕開,撕成許多細絲,用干燥的手從上往下捋幾下,發現細絲張開了,這一現象表明細絲( )A.帶同種電荷,相互吸引 B.帶同種電荷,相互排斥C.帶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D.帶異種電荷,相互排斥【答案】B【知識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解析】【分析】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解答】ACD、用干燥的手從上往下捋幾下細絲,則手與細絲摩擦,手帶上一種電荷,細絲帶上另一種電荷,故細絲會帶上同種電荷,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所以所有的細絲互相排斥而張開,所以ACD不符合題意;B、細絲張開說明細絲之間存在斥力,這是由于同種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故答案選B。13.(2024八下·鄞州期中)小嘉同學用如圖所示電路研究電路中電流的規律。閉合開關,電流表的示數為,的示數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燈和燈串聯在電路中 B.電流表測干路中的電流C.通過燈的電流為 D.通過燈的電流為【答案】D【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解析】【分析】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解答】ABC、由電路圖可知,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出經過開關、電流表A1,分為兩個支路,一支通過L2、A2,另一支通過L1,回到電源負極,所以兩燈是并聯的,電流表A2測L2支路的電流,電流表A1測干路電流,所以干路電流為0.5A,L2的電流為0.22A;由于并聯電路電流規律知道I=I1+I2故通過燈L1的電流所以ABC不符合題意;D、由干路電流大小減去支路電流大小可知,通過L2的電流大小為0.22A;故答案選D。14.(2024八下·鄞州期中)指紋鎖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智能鎖具,通過“指紋”開關S1或者“密碼”開關S2都能啟動電動機運轉,打開門鎖。下列控制電路符合要求的是( ?。?br/>A. B.C. D.【答案】D【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設計【解析】【分析】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各自獨立互不影響。【解答】A.圖中兩個開關都閉合時,電動機才能工作,所以A不符合題意;B.圖中閉合開關S1,電動機工作,只閉合開關S2,電路斷路,電動機不工作,所以B不符合題意;C.圖中閉合開關S1,電源短路,電動機不工作,所以C不符合題意;D.圖中兩個開關并聯再與電動機串聯在電源上,閉合開關S1,電動機工作,只閉合開關S2,電動機工作,所以D符合題意。故答案選D。15.(2024八下·鄞州期中)如圖所示導體鑄件,粗細兩段的橫截面積的關系是 S1=2S2。把該導體接入電路,則通過粗細兩段導體的電流關系是( ?。?br/>A.I1=I2 B.2I1=I2 C.4I1=I2 D.I1=2I2【答案】A【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解析】【分析】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解答】A、由圖知道,粗細兩段橫截面積不同的導體接入電路,它們是串聯的,根據“串聯電路各處電流都相等”的規律知道,通過兩段導體的電流I1=I2, 所以A符合題意;BDC、由串聯電路的電流特點可知,I1=I2,所以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A。16.(2024八下·鄞州期中)導線中自由電子定向移動需要“動力”的推動,如下圖中用高度差形象地表示了由電池提供的這種推動作用,那么此“高度差”表示的物理量是( ?。?br/>A.電流 B.電阻C.電壓 D.實際的高度差【答案】C【知識點】電壓【解析】【分析】電壓為電路中電子的定向運動提供動力。【解答】ABD、電池提供了電壓,電壓使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是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的“動力”,所以高度差表示的量是電壓,所以ABD不符合題意;C、電壓類似于水泵可以推動著電荷定向運動,所以C符合題意;故答案選C。17.(2024八下·鄞州期中)如圖所示,鳥兒落在110千伏的高壓輸電線上,雖然通電的高壓線是裸露電線,但鳥兒仍然安然無恙,這是因為( )A.鳥兒有耐高壓的天性,電流過不去B.鳥腳是干燥的,所以鳥體不導電C.鳥體電阻極大,所以無電流通過D.鳥腳間電線電阻遠小于鳥兒電阻,通過鳥兒電流極小【答案】D【知識點】觸電危害及常見的觸電類型與預防【解析】【分析】串聯電路中電阻越小,兩端的電壓也越小。【解答】ABC、鳥的本身是導電的,也不具有耐高壓性,能站在電線上的原因是因為小鳥并聯在兩腳之間的導線上,而導線長度很小,故該部分導體的電阻小,故小鳥兩端的電壓很小,接近于零,根據可知,通過鳥兒的電流極小,故不會對小鳥造成危害,所以ABC不符合題意;D、串聯電路中電阻有分壓的特點,小鳥所站導線電阻很小,所以兩端電壓也很小,危險性小,所以D符合題意;故答案選D。18.(2024八下·鄞州期中)取口香糖錫紙,剪成如圖1所示形狀,其中AB和CD段等長。戴好防護手套,將錫紙條(帶錫的一面)兩端連接電池正、負極,如圖2所示,發現錫紙條很快開始冒煙、著火。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r/>A.通過AB和CD段的電流不相等 B.正常情況下,AB段會先著火C.AB和CD段的電壓相等 D.AB和CD段的電阻相等【答案】B【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根據電阻的影響因素可知,導體的材料、長度相同時,導體的橫截面積越小,電阻越大,所以AB段導體的電阻大。【解答】A、錫紙條接入電路后,AB 和 CD 段是串聯的。根據串聯電路的電流特點,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所以A不符合題意;B、根據可知,在電流I和通電時間t相同的情況下,電阻R越大,產生的熱量Q越多,因此 AB段產生的熱量更多,會先著火,所以B符合題意;C、根據可知,當電流相等時,AB段的電阻更大,電壓更大,所以C不符合題意;D、其他條件均相同,AB段橫截面積更小,電阻更大;故選答案B。19.(2024八下·鄞州期中)電動汽車利用旋鈕變阻器實現對轉速的控制,車速儀由電路中的電流表改裝,圖中O、E、F為變阻器的三個接線柱。踩下“油門”,旋鈕滑片逆時針轉動,車速儀示數變大。則與M、N相連接的是( )A.E和F B.O和EC.O和F D.以上接法均可【答案】B【知識點】滑動變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解析】【分析】旋鈕滑片逆時針轉動,車速儀示數變大,連入電路電阻變小,據此分析。【解答】根據題意旋鈕滑片逆時針轉動,車速儀示數變大,電路中的電流變大,則旋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阻值變小,因此需將M、N與O和E相連,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0.(2024八下·鄞州期中)如圖1所示連接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從b端滑到a端,電壓表示數U與電流表示數I的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電源電壓是9VB.定值電阻R的阻值是6ΩC.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范圍是0~12ΩD.滑片處在a端時兩表的示數對應圖2中A點【答案】D【知識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解析】【分析】串聯電路中電阻有分壓的作用,電阻越大,兩端電壓也越大。【解答】A、當滑片P位于a端時,電路為R的簡單電路,電壓表測電源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此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大,由圖像知道,電路中的最大電流為1.5A,此時電壓表的示數為9V,即電源電壓為9V,此時兩表的示數對應圖2中上面那個點,所以A不符合題意;B、由歐姆定律知道,定值電阻R的阻值,所以B不符合題意;C、當滑片P位于b端時,定值電阻R與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聯,此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小,由圖像知道,電路中的最小電流I'=0.5A,此時電路中的總電阻因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所以,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則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范圍是0~12Ω,所以C不符合題意;D、滑片處于a端時,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阻值為0,此時電壓表示數應當最大,所以D符合題意;故答案選D。21.(2024八下·鄞州期中)有一款個性化智能鏡子,能識別“主人”的聲音或面部圖像而啟動智能模塊,主人就可以使用該平面鏡了。(1)該智能鏡子是通過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來辨別聲音是否由“主人”發出的;(2)人臉識別的主要部件是:平面鏡中內嵌一塊帶攝像頭的顯示屏、檢測用戶是否靠近鏡子的傳感器和智能模塊等。人臉通過攝像頭可成像在感光組件上,其原理如圖所示,則該像的特點是 ;(3)當“主人”靠近鏡子時,傳感器開關S1閉合,內部燈泡L工作。圖像識別系統被喚醒后S2閉合,智能模塊啟動。下列電路設計符合該智能鏡子要求的是 。A.B.C.D.【答案】音色;倒立、縮小的實像;B【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串、并聯電路的設計【解析】【分析】聲音有三要素,其中音色反映了聲音的細節特征,可以借此判斷發聲的來源。【解答】(1)因為每個人的發聲音色不同,所以智能鏡子是通過音色來辨別聲音是否由“主人”發出的。(2)人臉通過攝像頭可成像在感光組件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3)根據題意可知,當用戶靠近鏡子時,傳感器開關S1閉合,內部燈泡L工作,圖像識別系統被喚醒后S2閉合,智能模塊啟動,這說明智能模塊與燈泡互不影響,是并聯的,且開關S1在干路中控制整個電路,S2控制智能模塊,故答案選B。22.(2024八下·鄞州期中)《康熙幾暇格物編》中記載:“置錢碗底,遠視若無,及盛滿水時,則錢隨水光而顯現矣。”,解釋造成“看不見”的原因是光的 。如圖所示把銅錢放在碗底B處后加適量水,從A處恰好看到銅錢的像在E處,用激光筆從A點向 ?。ㄌ钭帜福┨幷丈?,可照亮銅錢,加滿水,從A處看到像的位置將 (選填“變高”、“變低”或“不變”)。【答案】直線傳播;E;變高【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所以會有遮擋產生影子的現象。【解答】由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人眼沿直線看向硬幣的視線被碗壁遮擋,所以看不見;加水后人能看到硬幣,說明光由B點經水面能到達A點,根據光路的可逆性,他用激光筆從A點向E處射出光束時沿著原來的折射光線,能把銅錢照亮;加滿水后,由于發生折射的位置變高了,使得產生的像也往上移。23.(2024八下·鄞州期中)近年來短視頻產業的發展如火如荼,某短視頻軟件將正常錄制的音頻和視頻通過應用程序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從而達到“短”的目的,此時聲波的頻率也為正常聲音的3倍,則此短視頻中的聲音與正常聲音相比,音調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聲波的傳播速度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這些短視頻,人耳聽到的聲音比正常播放時要少,這是因為 (已知視頻中聲音的頻率范圍是60~2500赫茲)。【答案】變大;不變;部分聲音頻率變高后,超出人的聽覺頻率范圍【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1)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與發聲體的頻率大小有關;(2)聲速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3)人類的聽覺范圍為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和低于20Hz的聲音,我們都聽不到,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 聲波的頻率也為正常聲音的3倍,則此短視頻中的聲音與正常聲音相比,音調變大;(2)聲音的傳播速度與頻率無關,只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因此聲波的傳播速度不變;(3)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這些短視頻,人耳聽到的聲音比正常播放時要少,這是因為部分聲音頻率變高后,超出人的聽覺頻率范圍 。24.(2024八下·鄞州期中)在成語“盲人摸象”這個故事里,盲人是用 覺來感知象的形狀,感覺形成部位在 。【答案】觸覺;大腦皮層【知識點】人體運動系統的組成【解析】【分析】用手觸摸為觸覺,觸摸的信號都會在大腦皮層形成。【解答】盲人是用手來觸摸象,從而來感知象的形狀和大小,感覺形成部位在大腦皮層。故答案為:觸覺;大腦皮層。25.(2024八下·鄞州期中)某同學在做“用電流表測電流”的實驗中,所用的電路如圖甲所示。閉合開關S后,電流表A1、A2的示數如圖乙,那么R1的電流是 A,R2的電流是 A。【答案】1;0.5【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解析】【分析】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解答】根據甲圖可知,兩個電阻并聯,電流表A1測通過R2的電流,電流表A2測干路電流,根據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可知,電流表A1的示數小于A2的示數;根據乙圖可知,A1的量程為0~0.6A,分度值為0.02A,則示數為0.5A;A2的量程為0~3A,分度值為0.1A,則示數為1.5A;則通過R2的電流為0.5A,通過R1的電流為26.(2024八下·鄞州期中)伏安法測電阻R的電路中,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請你一起幫助完成下列問題。(1)當滑片P在某點時,電壓表的示數是8.5V,電流表示數如圖為 A,則被測電阻R的阻值是 Ω。(2)若閉合開關后發現電壓表指針偏轉接近電源電壓值,電流表指針沒有偏轉,該故障的原因是 。A.電阻R接線短路 B.電阻R接線斷路 C.電源接觸不良【答案】1.7;5;B【知識點】伏安法測電阻的探究實驗【解析】【分析】歐姆定律為電流等于電壓除以電阻。【詳解】(1)由圖丙知道,電流表的量程為0~3A,分度值為0.1A,示數為1.7A。由歐姆定律知道,被測電阻R的阻值(2)電流表指針沒有偏轉,說明電路有斷路,又因為電壓表指針偏轉接近電源電壓值,說明斷路的部分與電壓表并聯,所以,故障是電阻R接線斷路,故答案選B。27.(2024八下·鄞州期中)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圖中甲、乙是直徑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個筒的一側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裝置固定在兩張桌面上。[實驗1]:調節兩個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開口對齊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開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聽到聲音并觀察到圖乙處的乒乓球被彈開。(1)此實驗說明了: ?。ㄌ钭帜福?br/>A.聲音具有能量 B.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C.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D.聲音由振動產生(2)實驗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3)[實驗2]分欄筒了進一步探究響度和距離的關系,小組成員將甲、乙兩筒的距離s分別調節到10cm、15cm、20cm,重復上述實驗,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逐漸減小。根據實驗2:的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ABD;放大實驗現象;聲音的響度與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距離越遠,響度越小【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解析】【分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所產生,要觀察微小的振動現象,可以采用放大的方法來便于觀察。【解答】(1)聲音能夠引起乒乓球的振動,說明聲音具有能量;兩個筒沒有接觸,中間只有空氣,因此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乒乓球被彈開,說明聲音由振動產生,故答案選ABD。(2)實驗1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了橡皮膜的振動。(3)為了進一步探究響度和距離的關系,小組成員將甲、乙兩筒的距離s分別調節到10cm、15cm、20cm。重復上述實驗,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逐漸減小,說明了聲音的響度與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距離越遠,響度越小。28.(2024八下·鄞州期中)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碰到以下兩種情況:(1)讓三束平行光射向透鏡,移動右側的光屏,結果在距離透鏡10cm處,看到光屏上一個亮點;(2)將激光束換成蠟燭,一邊移動點燃的蠟燭,一邊移動光屏,記下的實驗數據,見下表: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大小1 40.0 13.0 縮小2 30.0 18.0 縮小3 20.0 20.0 等大4 15.0 30.0 放大5 12.0 50.0 放大根據以上情況:(1)該凸透鏡的焦距f= cm;(2)當蠟燭距離透鏡中心60cm時,光屏到透鏡中心的距離v為______;A.10cm~13cm B.13cm~18cm C.18cm~20cm(3)將物體由距離透鏡40cm處勻速移動到距離透鏡20cm處,所用的時間為2s,物體移動的平均速度 物體的像移動的平均速度;(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某同學用自制的水凸透鏡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圖所示。他繼續向水凸透鏡內注水,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A.光屏應向右移動,成縮小的像 B.光屏應向左移動,成放大的像C.光屏應向左移動,成縮小的像 D.光屏應向右移動,成放大的像(5)該同學取下自己的近視眼鏡,把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的某個位置,移動光屏后在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當他拿掉自己的眼鏡后,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移動(選填“左”或“右”)。【答案】(1)10(2)A(3)大于(4)C(5)左【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凸透鏡成像的情況與像距、物距有關。【解答】(1)讓三束平行激光束射向透鏡,移動右側光屏,結果在距透鏡10cm處,看到光屏上一個亮點,這點的位置是凸透鏡的焦點所在位置,由于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2)由于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故當蠟燭離光屏60cm時,物體處于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即20cm>v>10cm凸透鏡成像的實質是光的折射,折射光路是可逆的,由表格中第5組數據知,當物距為12cm時,像距為50cm,由于物體成實像時,物距變大,像和像距都變小,所以當蠟燭離光屏60cm時,像距小于12cm,故答案選A。(3)將物體由距離透鏡40cm處,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勻速移動到距離透鏡20cm處,物距變化了20cm ,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移動,即像距變化的不足10cm ,所用的時間都為2s,根據可得,物體移動的平均速度大于像移動的平均速度。(4)由圖可知,此時物距大于像距,且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則u>2f,2f>v>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當繼續向水凸透鏡內注水時,水凸透鏡的焦距變小,透鏡的聚光能力變強,光線會比注水前要提前會聚,所以像會向透鏡方向移動,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靠近透鏡移動,即向左移動,而且像變小,故答案選C。(5)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把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的某個位置,相當于增大凸透鏡的焦距,移動光屏后在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當他拿掉自己的眼鏡后,相當于凸透鏡的焦距變小,像相比之前靠近透鏡,所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左移動透鏡。(1)讓三束平行激光束射向透鏡,移動右側光屏,結果在距透鏡10cm處,看到光屏上一個亮點,這點的位置是凸透鏡的焦點所在位置,由于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2)由于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故當蠟燭離光屏60cm時,物體處于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即20cm>v>10cm凸透鏡成像的實質是光的折射,折射光路是可逆的,由表格中第5組數據知,當物距為12cm時,像距為50cm,由于物體成實像時,物距變大,像和像距都變小,所以當蠟燭離光屏60cm時,像距小于12cm,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3)將物體由距離透鏡40cm處,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勻速移動到距離透鏡20cm處,物距變化了20cm ,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移動,即像距變化的不足10cm ,所用的時間都為2s,根據可得,物體移動的平均速度大于像移動的平均速度。(4)由圖可知,此時物距大于像距,且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則u>2f2f>v>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當繼續向水凸透鏡內注水時,水凸透鏡的焦距變小,透鏡的聚光能力變強,光線會比注水前要提前會聚,所以像會向透鏡方向移動,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靠近透鏡移動,即向左移動,而且像變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5)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把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的某個位置,相當于增大凸透鏡的焦距,移動光屏后在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當他拿掉自己的眼鏡后,相當于凸透鏡的焦距變小,像相比之前靠近透鏡,所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左移動透鏡。29.(2024八下·鄞州期中)在“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驗時,為了使實驗操作簡便,小敏用電阻箱來代替不同的定值電阻,電阻箱能提供的阻值是0~9999歐之間的任意整數值,現提供的器材有:電源(恒為6伏)、滑動變阻器(1安50歐)、電壓表(0~3伏)、電流表(0~0.6安)、電阻箱、開關和導線若干。(1)請完成實物圖甲的連接(要求滑片在最右端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阻值最大)?!? (2)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 。(3)實驗開始時,調節電阻箱使接入阻值為5歐,閉合開關,再調節滑片使電壓表示數達到設定值,電流表示數如圖乙所示,則此時電壓表示數為 伏。(4)小敏多次改變電阻箱的接入阻值,測得相應電流,并得出了實驗結論。根據所給量程和設定電壓,電阻箱可調節的范圍為 。【答案】;保護電路,調節滑片使電阻箱兩端電壓保持不變;2;4歐~25歐【知識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解析】【分析】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時,需要保持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實驗中可以通過調節滑動變阻器電阻來實現。【解答】(1)由電路圖知道,因為滑片在右端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最大。(2)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電阻關系時,應保持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是通過滑動變阻器來實現的。(3)由圖乙知道,電流表的量程為0~0.6A,所以電流表示數為0.4A,由于調節電阻箱使接入阻值為5歐,所以,測量電阻箱兩端電壓的電壓表示數是(4)設定電壓大小是2V,甲圖中電阻箱與滑動變阻器串聯,根據題意知道,電源電壓恒為6伏、滑動變阻器標有“1安50歐”,當滑動變阻器全部接入時,由串聯分壓知道,電阻箱接入電路的電阻是R最大,且,根據題意知道,電流表的量程是0.6安,對應電路的電阻最小,此時電路的總電阻,由串聯分壓知道,電阻箱接入電路的電阻是R最小,且,解得,由于電阻箱能提供的阻值是0~9999歐之間的任意整數值,所以,電阻箱可調節的范圍為4Ω~25Ω。30.(2024八下·鄞州期中)將圖中的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補畫完整。 【答案】【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解析】【分析】通過凹透鏡的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通過入射光線一側的焦點。【解答】對于凹透鏡,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過光心的光線其傳播方向不變。31.(2024八下·鄞州期中)“海市蜃樓”是一種與光學有關的自然現象,如圖甲是海面上形成“海市蜃樓”的圖解。【資料1】光從一種物質斜射入另一種物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而人的視覺總是感到物像是來自直線方向上的;【資料2】如圖乙所示,光從密度較大的介質斜射入密度較小的介質時,會偏離法線而改變傳播方向;【資料3】海面上的下層空氣溫度低,在一定的高度內,高度越高,溫度越高,空氣的密度越?。徽埜鶕陨咸峁┑馁Y料和所學光學知識對“海市蜃樓”現象做出解釋。【答案】由于光在同種不均勻介質中傳播時,會發生光的折射現象;在一定的高度內,高度不同,空氣的溫度不同,空氣的密度也不同;所以光在密度不均勻的空氣中,會發生折射現象,所以海市蜃樓是光在沿直線方向傳播時,在密度不均勻的空氣層中,經過折射造成的結果。【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由于折射現象,人們觀察到的物體位置與實際位置會存在偏差。【解答】由于光在同種不均勻介質中傳播時,會發生光的折射現象;在一定的高度內,高度不同,空氣的溫度不同,空氣的密度也不同;所以光在密度不均勻的空氣中,會發生折射現象,所以海市蜃樓是光在沿直線方向傳播時,在密度不均勻的空氣層中,經過折射造成的結果。32.(2024八下·鄞州期中)如圖所示電路中,已知R1=40Ω,R2=60Ω,當開關S閉合后,通過電流表的示數為0.3安,求:(1)電阻R1兩端電壓;(2)通過電路的總電流。【答案】(1)電阻R1兩端電壓 U1=I1R1=0.3A×40Ω=12V。(2)電阻R2兩端電壓U2=U1=12V。通過電阻R2的電流,電路中的總電流I=I1+I2=0.3A+0.2A=0.5A【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歐姆定律,電壓大小等于電流乘以電阻。【解答】(1)電阻R1兩端電壓 U1=I1R1=0.3A×40Ω=12V。(2)電阻R2兩端電壓U2=U1=12V。通過電阻R2的電流,電路中的總電流I=I1+I2=0.3A+0.2A=0.5A33.(2024八下·鄞州期中)在某校舉行的科技節中,小金設計了一款模擬網紅產品“可調節加熱桌墊”的電路圖,如圖所示,電源電壓為3V,電阻R2的阻值為5Ω,滑動變阻器R1的銘牌是“25Ω 1A”。 求:(1)電壓表的讀數為1V時,電流表的示數是多少?(2)當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調到最大時,電壓表的示數是多少?【答案】(1)由電路圖知道,定值電阻R2與變阻器R1串聯,電壓表測R2的電壓,電流表測總電流,電壓表的讀數為1V時,由歐姆定律知道,電流表的示數是。(2)當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調到最大時,電路的總電阻是,此時電路的電流,電壓表的示數是【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歐姆定律,結合電路圖進行分析。【解答】(1)由電路圖知道,定值電阻R2與變阻器R1串聯,電壓表測R2的電壓,電流表測總電流,電壓表的讀數為1V時,由歐姆定律知道,電流表的示數是。(2)當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調到最大時,電路的總電阻是,此時電路的電流,電壓表的示數是。34.(2024八下·鄞州期中)握力能反映上肢力量發展水平,是體質健康測試項目之一,握力測試如圖甲。某項目化學習小組同學想制作簡易握力計,選用電壓表來顯示握力的大小。他們設計的電路原理圖如圖乙,其中電源電壓3V,定值電阻R1阻值為6歐,電壓表量程為0~3V,輕質細桿將彈簧與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相連。(1)【初步調試】用手往下拉彈簧,電壓表示數如何變化? 。(2)【表盤改造】為方便讀數,小組同學想在電壓表表盤上標注相應的握力值。經測定,變阻器R2接入電路的阻值與握力F關系如圖丙,求在電壓表刻度為1.5V的位置上所標注的握力大小。(寫出計算過程) (3)【優化改進】握力一定時,電壓表指針偏轉角度越大,握力計精確度就越高。以下改進方法中能提高握力計精確度的有 。A.定值電阻更換為3歐 B.電源電壓增大到4伏C.電壓表用0~15V量程 D.電壓表改接在R1兩端【答案】增大;400N;AB【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路的動態分析【解析】【分析】 (1)圖乙中,R1、R2串聯,電壓表測量R2電壓,用手往下拉彈簧,R2接入電路的阻值變大,根據串聯分壓原理可知用手往下拉彈簧,電壓表示數如何變化;(2)已知電壓表刻度為1.5V,根據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可知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根據歐姆定律求得此時通過電路的電流,根據歐姆定律可得此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由丙圖可知此時的握力;(3)對各個選項的方案進行分析,確定是否能夠引起電壓表的示數增大即可。【解答】(1)根據乙圖可知,定值電阻與變阻器串聯,電壓表測R2兩端的電壓。用手向下拉彈簧時,變阻器的阻值變大,根據串聯電路電壓與電阻成正比可知,此時電壓表的示數變大。(2)根據題意可知,定值電阻R1兩端的電壓U1=U總-U2=3V-1.5V=1.5V;通過的的電流;變阻器R2接入電路的阻值;查圖丙可知:當R2=6Ω時,握力F=400N。(3)當握力一定時,滑片的位置不變,則變阻器R2的阻值不變。A.定值電阻從6Ω減小到3Ω時,總電阻變小,由可知電路中電流變大,根據U=IR可知,電壓表的示數增大,故A符合題意。B.電源電壓增大后,通過電路的電流增大,根據U=IR可知,電壓表的示數增大,故B符合題意。C.換用量程,對電壓表的示數沒有影響,故C不符合題意;D.電壓表改接再R1兩端時,電壓表的示數隨握力的增大而減小,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B。1 / 1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科學試卷1.(2024八下·鄞州期中)在學校、醫院和科學研究部門附近,有如圖所示禁鳴喇叭的標志。這種控制噪聲的措施屬于( ?。?br/>A.防止噪聲產生 B.阻斷噪聲傳播C.防止噪聲進入人耳 D.減小噪聲傳播速度2.(2024八下·鄞州期中)如圖是盲人用手杖敲擊不同的盲道導航地磚,辨別不同的信息判斷行進路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路上汽車里傳出的歌聲對盲人而言是樂音B.地磚發聲是由地磚振動產生的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塊地磚產生聲音的音調不同D.盲人在耳內形成聽覺3.(2024八下·鄞州期中)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寫道:“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人們能分辨出蛙聲主要依據聲音的( ?。?br/>A.音色 B.音調 C.響度 D.振幅4.(2024八下·鄞州期中)周末,小科一家到甌江邊游玩。媽媽拍照時,小科正在欣賞美景:對岸樹木的倒影、水中的魚“影”…,此時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關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媽媽的攝“影”光的折射 B.樹木的倒“影”光的反射C.水中的魚“影”光的反射 D.小科的身“影”光的直線傳播5.(2024八下·鄞州期中)一束光線射到平面鏡上,當入射角增大20°時,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恰好垂直,則原來的入射角是( )A.l5° B.25° C.30° D.35°6.(2024八下·鄞州期中)如圖為蒼鷺從平靜水面上起飛的瞬間。關于蒼鷺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蒼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B.蒼鷺飛離水面的過程中像會變小C.水越深蒼鷺所成的像離它越遠D.蒼鷺與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離相等7.(2024八下·鄞州期中)下列關于圖中所示光學現象的描述或解釋不正確的是( )A.圖甲中,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B.圖乙中,小孔成像活動中,所成的像為實像C.圖丙中,漫反射的光線雖雜亂無章,但是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圖丁中,如果逐漸減小入射角,則折射光線將逐漸遠離法線8.(2024八下·鄞州期中)在“探究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f,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鐵板制成。小明把夜光顯示的手表置于光具座上,移動光屏,當手表與光屏分別處于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時,小明看到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若此時手表表盤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則小明看到光屏上呈現的像為下圖中的( ?。?br/>A. B.C. D.9.(2024八下·鄞州期中)圖中是一個截面為正方形、中空部分為橢圓形的玻璃體,則這個玻璃體( ?。?br/>①可以看作兩塊凹透鏡 ②可以看作一塊凸透鏡③對圖示光束具有發散作用 ④對圖示光束具有會聚作用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10.(2024八下·鄞州期中)如圖所示為耳的結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耳廓屬于外耳,負責收集聲波B.鼓膜可以將聲波轉化為振動C.耳蝸內充滿了液體和聽覺感受器D.鼓室內的聽小骨是固定不動的11.(2024八下·鄞州期中)為了方便盲人行走,往往在人行道上鋪上具有凹凸花紋的盲道。盲人行走依靠的感覺是( )A.痛覺 B.嗅覺 C.觸覺 D.味覺12.(2024八下·鄞州期中)摩擦會產生靜電,如圖所示,把一根塑料繩一端扎緊,從另一端撕開,撕成許多細絲,用干燥的手從上往下捋幾下,發現細絲張開了,這一現象表明細絲( ?。?br/>A.帶同種電荷,相互吸引 B.帶同種電荷,相互排斥C.帶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D.帶異種電荷,相互排斥13.(2024八下·鄞州期中)小嘉同學用如圖所示電路研究電路中電流的規律。閉合開關,電流表的示數為,的示數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r/>A.燈和燈串聯在電路中 B.電流表測干路中的電流C.通過燈的電流為 D.通過燈的電流為14.(2024八下·鄞州期中)指紋鎖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智能鎖具,通過“指紋”開關S1或者“密碼”開關S2都能啟動電動機運轉,打開門鎖。下列控制電路符合要求的是( )A. B.C. D.15.(2024八下·鄞州期中)如圖所示導體鑄件,粗細兩段的橫截面積的關系是 S1=2S2。把該導體接入電路,則通過粗細兩段導體的電流關系是( )A.I1=I2 B.2I1=I2 C.4I1=I2 D.I1=2I216.(2024八下·鄞州期中)導線中自由電子定向移動需要“動力”的推動,如下圖中用高度差形象地表示了由電池提供的這種推動作用,那么此“高度差”表示的物理量是( ?。?br/>A.電流 B.電阻C.電壓 D.實際的高度差17.(2024八下·鄞州期中)如圖所示,鳥兒落在110千伏的高壓輸電線上,雖然通電的高壓線是裸露電線,但鳥兒仍然安然無恙,這是因為( ?。?br/>A.鳥兒有耐高壓的天性,電流過不去B.鳥腳是干燥的,所以鳥體不導電C.鳥體電阻極大,所以無電流通過D.鳥腳間電線電阻遠小于鳥兒電阻,通過鳥兒電流極小18.(2024八下·鄞州期中)取口香糖錫紙,剪成如圖1所示形狀,其中AB和CD段等長。戴好防護手套,將錫紙條(帶錫的一面)兩端連接電池正、負極,如圖2所示,發現錫紙條很快開始冒煙、著火。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r/>A.通過AB和CD段的電流不相等 B.正常情況下,AB段會先著火C.AB和CD段的電壓相等 D.AB和CD段的電阻相等19.(2024八下·鄞州期中)電動汽車利用旋鈕變阻器實現對轉速的控制,車速儀由電路中的電流表改裝,圖中O、E、F為變阻器的三個接線柱。踩下“油門”,旋鈕滑片逆時針轉動,車速儀示數變大。則與M、N相連接的是( ?。?br/>A.E和F B.O和EC.O和F D.以上接法均可20.(2024八下·鄞州期中)如圖1所示連接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從b端滑到a端,電壓表示數U與電流表示數I的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電源電壓是9VB.定值電阻R的阻值是6ΩC.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范圍是0~12ΩD.滑片處在a端時兩表的示數對應圖2中A點21.(2024八下·鄞州期中)有一款個性化智能鏡子,能識別“主人”的聲音或面部圖像而啟動智能模塊,主人就可以使用該平面鏡了。(1)該智能鏡子是通過 ?。ㄟx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來辨別聲音是否由“主人”發出的;(2)人臉識別的主要部件是:平面鏡中內嵌一塊帶攝像頭的顯示屏、檢測用戶是否靠近鏡子的傳感器和智能模塊等。人臉通過攝像頭可成像在感光組件上,其原理如圖所示,則該像的特點是 ??;(3)當“主人”靠近鏡子時,傳感器開關S1閉合,內部燈泡L工作。圖像識別系統被喚醒后S2閉合,智能模塊啟動。下列電路設計符合該智能鏡子要求的是 。A.B.C.D.22.(2024八下·鄞州期中)《康熙幾暇格物編》中記載:“置錢碗底,遠視若無,及盛滿水時,則錢隨水光而顯現矣?!保忉屧斐伞翱床灰姟钡脑蚴枪獾摹? 。如圖所示把銅錢放在碗底B處后加適量水,從A處恰好看到銅錢的像在E處,用激光筆從A點向 ?。ㄌ钭帜福┨幷丈?,可照亮銅錢,加滿水,從A處看到像的位置將 ?。ㄟx填“變高”、“變低”或“不變”)。23.(2024八下·鄞州期中)近年來短視頻產業的發展如火如荼,某短視頻軟件將正常錄制的音頻和視頻通過應用程序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從而達到“短”的目的,此時聲波的頻率也為正常聲音的3倍,則此短視頻中的聲音與正常聲音相比,音調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聲波的傳播速度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這些短視頻,人耳聽到的聲音比正常播放時要少,這是因為 (已知視頻中聲音的頻率范圍是60~2500赫茲)。24.(2024八下·鄞州期中)在成語“盲人摸象”這個故事里,盲人是用 覺來感知象的形狀,感覺形成部位在 。25.(2024八下·鄞州期中)某同學在做“用電流表測電流”的實驗中,所用的電路如圖甲所示。閉合開關S后,電流表A1、A2的示數如圖乙,那么R1的電流是 A,R2的電流是 A。26.(2024八下·鄞州期中)伏安法測電阻R的電路中,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請你一起幫助完成下列問題。(1)當滑片P在某點時,電壓表的示數是8.5V,電流表示數如圖為 A,則被測電阻R的阻值是 Ω。(2)若閉合開關后發現電壓表指針偏轉接近電源電壓值,電流表指針沒有偏轉,該故障的原因是 。A.電阻R接線短路 B.電阻R接線斷路 C.電源接觸不良27.(2024八下·鄞州期中)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圖中甲、乙是直徑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個筒的一側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裝置固定在兩張桌面上。[實驗1]:調節兩個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開口對齊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開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聽到聲音并觀察到圖乙處的乒乓球被彈開。(1)此實驗說明了: (填字母)A.聲音具有能量 B.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C.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D.聲音由振動產生(2)實驗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3)[實驗2]分欄筒了進一步探究響度和距離的關系,小組成員將甲、乙兩筒的距離s分別調節到10cm、15cm、20cm,重復上述實驗,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逐漸減小。根據實驗2:的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28.(2024八下·鄞州期中)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碰到以下兩種情況:(1)讓三束平行光射向透鏡,移動右側的光屏,結果在距離透鏡10cm處,看到光屏上一個亮點;(2)將激光束換成蠟燭,一邊移動點燃的蠟燭,一邊移動光屏,記下的實驗數據,見下表: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大小1 40.0 13.0 縮小2 30.0 18.0 縮小3 20.0 20.0 等大4 15.0 30.0 放大5 12.0 50.0 放大根據以上情況:(1)該凸透鏡的焦距f= cm;(2)當蠟燭距離透鏡中心60cm時,光屏到透鏡中心的距離v為______;A.10cm~13cm B.13cm~18cm C.18cm~20cm(3)將物體由距離透鏡40cm處勻速移動到距離透鏡20cm處,所用的時間為2s,物體移動的平均速度 物體的像移動的平均速度;(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某同學用自制的水凸透鏡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圖所示。他繼續向水凸透鏡內注水,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A.光屏應向右移動,成縮小的像 B.光屏應向左移動,成放大的像C.光屏應向左移動,成縮小的像 D.光屏應向右移動,成放大的像(5)該同學取下自己的近視眼鏡,把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的某個位置,移動光屏后在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當他拿掉自己的眼鏡后,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移動(選填“左”或“右”)。29.(2024八下·鄞州期中)在“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驗時,為了使實驗操作簡便,小敏用電阻箱來代替不同的定值電阻,電阻箱能提供的阻值是0~9999歐之間的任意整數值,現提供的器材有:電源(恒為6伏)、滑動變阻器(1安50歐)、電壓表(0~3伏)、電流表(0~0.6安)、電阻箱、開關和導線若干。(1)請完成實物圖甲的連接(要求滑片在最右端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阻值最大)?!? (2)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 。(3)實驗開始時,調節電阻箱使接入阻值為5歐,閉合開關,再調節滑片使電壓表示數達到設定值,電流表示數如圖乙所示,則此時電壓表示數為 伏。(4)小敏多次改變電阻箱的接入阻值,測得相應電流,并得出了實驗結論。根據所給量程和設定電壓,電阻箱可調節的范圍為 。30.(2024八下·鄞州期中)將圖中的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補畫完整?!? 31.(2024八下·鄞州期中)“海市蜃樓”是一種與光學有關的自然現象,如圖甲是海面上形成“海市蜃樓”的圖解。【資料1】光從一種物質斜射入另一種物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而人的視覺總是感到物像是來自直線方向上的;【資料2】如圖乙所示,光從密度較大的介質斜射入密度較小的介質時,會偏離法線而改變傳播方向;【資料3】海面上的下層空氣溫度低,在一定的高度內,高度越高,溫度越高,空氣的密度越??;請根據以上提供的資料和所學光學知識對“海市蜃樓”現象做出解釋。32.(2024八下·鄞州期中)如圖所示電路中,已知R1=40Ω,R2=60Ω,當開關S閉合后,通過電流表的示數為0.3安,求:(1)電阻R1兩端電壓;(2)通過電路的總電流。33.(2024八下·鄞州期中)在某校舉行的科技節中,小金設計了一款模擬網紅產品“可調節加熱桌墊”的電路圖,如圖所示,電源電壓為3V,電阻R2的阻值為5Ω,滑動變阻器R1的銘牌是“25Ω 1A”。 求:(1)電壓表的讀數為1V時,電流表的示數是多少?(2)當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調到最大時,電壓表的示數是多少?34.(2024八下·鄞州期中)握力能反映上肢力量發展水平,是體質健康測試項目之一,握力測試如圖甲。某項目化學習小組同學想制作簡易握力計,選用電壓表來顯示握力的大小。他們設計的電路原理圖如圖乙,其中電源電壓3V,定值電阻R1阻值為6歐,電壓表量程為0~3V,輕質細桿將彈簧與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相連。(1)【初步調試】用手往下拉彈簧,電壓表示數如何變化? 。(2)【表盤改造】為方便讀數,小組同學想在電壓表表盤上標注相應的握力值。經測定,變阻器R2接入電路的阻值與握力F關系如圖丙,求在電壓表刻度為1.5V的位置上所標注的握力大小。(寫出計算過程) (3)【優化改進】握力一定時,電壓表指針偏轉角度越大,握力計精確度就越高。以下改進方法中能提高握力計精確度的有 。A.定值電阻更換為3歐 B.電源電壓增大到4伏C.電壓表用0~15V量程 D.電壓表改接在R1兩端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解析】【分析】可以通過控制聲源、傳播途徑等方面來減弱和阻隔噪聲。【解答】A、圖中是禁鳴喇叭的標志,是阻止喇叭發出聲音,即阻止聲音的產生,所以這種控制噪聲的措施屬于防止噪聲的產生,即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所以A符合題意;BCD、圖中表示的是從聲源處控制噪聲,所以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A。2.【答案】B【知識點】聲音產生的條件【解析】【分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以波的形式傳至人耳,接受刺激并在大腦產生聽覺。【解答】A.路上汽車里傳出的歌聲會干擾盲人聽敲擊不同的盲道發出的聲音,對盲人而言是噪音,所以A不符合題意;B.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地磚發聲是由地磚振動產生的,所以B符合題意;C.響度大小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塊地磚產生聲音的響度不同,所以C不符合題意;D.人聽到聲音是人耳接收到來自空氣中聲波振動后,通過聽小骨、聽覺神經等傳入大腦后,在大腦形成聽覺,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3.【答案】A【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聲音的特點叫音色。【解答】人們能分辨出蛙聲主要依據聲音的特點不同,即音色不同,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4.【答案】C【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所產生的進行分析。【解答】A.媽媽的攝“影”,屬于凸透鏡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所以A不符合題意;B.樹木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B不符合題意;C.水中的魚“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所以C符合題意;D.小科的身“影”,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C。5.【答案】B【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大小等于入射角大小。【解答】ACD、入射角增大20°后使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夾角變為9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此時兩角均為45°,原入射角為45°-20°=25°,所以ACD不符合題意;B、原入射角為25°,所以B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6.【答案】D【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平面鏡成像的像是與物等大的虛像,并且物距與像距等大。【解答】A、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平面鏡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虛像,始終與物體大小相等,蒼鷺飛離水面的過程中像的大小不變,所以A不符合題意;B、平面鏡成像的像是與物等大的像,所以B不符合題意;C、物距是蒼鷺到水面的距離,像距是蒼鷺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離,二者始終相等,與 水的深度無關,所以C不符合題意;D、平面鏡成像的物距與像距等大,所以D符合題意;故答案選D。7.【答案】D【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解答】A、圖甲中,光線過凹透鏡后變得發散了,正是由于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所以A不符合題意;B、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小孔成像時,像是倒立的實像,所以B不符合題意;C、光的漫反射中,每條反射光線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C不符合題意;D、根據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入射角減小折射角也會減小即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所以D符合題意。故答案選D。8.【答案】C【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當像距小于物距時,凸透鏡成像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解答】ABD、根據圖片可知,此時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手表到凸透鏡的距離,即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此時應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所謂“倒立”,即上下顛倒后再左右顛倒,但因為是從透鏡一側看,所以只有上下顛倒形狀為“”,所以ABC不符合題意;C、由圖甲可知,此時像距小于物距,則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所以C符合題意;故答案選D。9.【答案】B【知識點】透鏡及其特點與分類【解析】【分析】凸透鏡對光有會聚的作用,而凹透鏡是發散的作用。【解答】ACD、玻璃體被中間的空氣分成了兩部分,這兩部分是中間薄、邊緣厚,都是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因此平行光經過玻璃體后會變得發散,所以ACD不符合題意;B、可以看成是左右兩塊凹透鏡拼湊而成,所以B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10.【答案】D【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解析】【分析】耳是人的聽覺器官,由外到內由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構成。【解答】A、耳廓屬于外耳的一部分,其形狀和結構有利于收集聲波,將聲波匯聚到外耳道,所以 A 符合題意;B、鼓膜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當聲波傳到鼓膜時,會引起鼓膜的振動,從而將聲波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所以 B 符合題意;C、耳蝸是內耳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充滿了液體,并且含有聽覺感受器,能夠將振動轉化為神經沖動,所以 C 符合題意;D、鼓室內有聽小骨,能夠將鼓膜的振動傳遞到內耳,并不是固定不動的,所以 D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 D。11.【答案】C【知識點】壓強的變化【解析】【分析】人體具有多種感覺,如痛覺、嗅覺、觸覺和味覺。【解答】ABD、盲道的路面有凹凸花紋,人走在盲道上,腳底與路面的接觸面積減小,在壓力一定時,腳底受到的壓強增大,從而盲人通過腳底能感覺出來,所以ABD不符合題意;C、盲人在行走時可以通過盲杖觸碰盲道,憑借觸覺來感知外界情況,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選C。12.【答案】B【知識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解析】【分析】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解答】ACD、用干燥的手從上往下捋幾下細絲,則手與細絲摩擦,手帶上一種電荷,細絲帶上另一種電荷,故細絲會帶上同種電荷,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所以所有的細絲互相排斥而張開,所以ACD不符合題意;B、細絲張開說明細絲之間存在斥力,這是由于同種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故答案選B。13.【答案】D【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解析】【分析】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解答】ABC、由電路圖可知,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出經過開關、電流表A1,分為兩個支路,一支通過L2、A2,另一支通過L1,回到電源負極,所以兩燈是并聯的,電流表A2測L2支路的電流,電流表A1測干路電流,所以干路電流為0.5A,L2的電流為0.22A;由于并聯電路電流規律知道I=I1+I2故通過燈L1的電流所以ABC不符合題意;D、由干路電流大小減去支路電流大小可知,通過L2的電流大小為0.22A;故答案選D。14.【答案】D【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設計【解析】【分析】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各自獨立互不影響。【解答】A.圖中兩個開關都閉合時,電動機才能工作,所以A不符合題意;B.圖中閉合開關S1,電動機工作,只閉合開關S2,電路斷路,電動機不工作,所以B不符合題意;C.圖中閉合開關S1,電源短路,電動機不工作,所以C不符合題意;D.圖中兩個開關并聯再與電動機串聯在電源上,閉合開關S1,電動機工作,只閉合開關S2,電動機工作,所以D符合題意。故答案選D。15.【答案】A【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解析】【分析】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解答】A、由圖知道,粗細兩段橫截面積不同的導體接入電路,它們是串聯的,根據“串聯電路各處電流都相等”的規律知道,通過兩段導體的電流I1=I2, 所以A符合題意;BDC、由串聯電路的電流特點可知,I1=I2,所以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A。16.【答案】C【知識點】電壓【解析】【分析】電壓為電路中電子的定向運動提供動力。【解答】ABD、電池提供了電壓,電壓使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是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的“動力”,所以高度差表示的量是電壓,所以ABD不符合題意;C、電壓類似于水泵可以推動著電荷定向運動,所以C符合題意;故答案選C。17.【答案】D【知識點】觸電危害及常見的觸電類型與預防【解析】【分析】串聯電路中電阻越小,兩端的電壓也越小。【解答】ABC、鳥的本身是導電的,也不具有耐高壓性,能站在電線上的原因是因為小鳥并聯在兩腳之間的導線上,而導線長度很小,故該部分導體的電阻小,故小鳥兩端的電壓很小,接近于零,根據可知,通過鳥兒的電流極小,故不會對小鳥造成危害,所以ABC不符合題意;D、串聯電路中電阻有分壓的特點,小鳥所站導線電阻很小,所以兩端電壓也很小,危險性小,所以D符合題意;故答案選D。18.【答案】B【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根據電阻的影響因素可知,導體的材料、長度相同時,導體的橫截面積越小,電阻越大,所以AB段導體的電阻大。【解答】A、錫紙條接入電路后,AB 和 CD 段是串聯的。根據串聯電路的電流特點,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所以A不符合題意;B、根據可知,在電流I和通電時間t相同的情況下,電阻R越大,產生的熱量Q越多,因此 AB段產生的熱量更多,會先著火,所以B符合題意;C、根據可知,當電流相等時,AB段的電阻更大,電壓更大,所以C不符合題意;D、其他條件均相同,AB段橫截面積更小,電阻更大;故選答案B。19.【答案】B【知識點】滑動變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解析】【分析】旋鈕滑片逆時針轉動,車速儀示數變大,連入電路電阻變小,據此分析。【解答】根據題意旋鈕滑片逆時針轉動,車速儀示數變大,電路中的電流變大,則旋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阻值變小,因此需將M、N與O和E相連,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0.【答案】D【知識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解析】【分析】串聯電路中電阻有分壓的作用,電阻越大,兩端電壓也越大。【解答】A、當滑片P位于a端時,電路為R的簡單電路,電壓表測電源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此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大,由圖像知道,電路中的最大電流為1.5A,此時電壓表的示數為9V,即電源電壓為9V,此時兩表的示數對應圖2中上面那個點,所以A不符合題意;B、由歐姆定律知道,定值電阻R的阻值,所以B不符合題意;C、當滑片P位于b端時,定值電阻R與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聯,此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小,由圖像知道,電路中的最小電流I'=0.5A,此時電路中的總電阻因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所以,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則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范圍是0~12Ω,所以C不符合題意;D、滑片處于a端時,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阻值為0,此時電壓表示數應當最大,所以D符合題意;故答案選D。21.【答案】音色;倒立、縮小的實像;B【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串、并聯電路的設計【解析】【分析】聲音有三要素,其中音色反映了聲音的細節特征,可以借此判斷發聲的來源。【解答】(1)因為每個人的發聲音色不同,所以智能鏡子是通過音色來辨別聲音是否由“主人”發出的。(2)人臉通過攝像頭可成像在感光組件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3)根據題意可知,當用戶靠近鏡子時,傳感器開關S1閉合,內部燈泡L工作,圖像識別系統被喚醒后S2閉合,智能模塊啟動,這說明智能模塊與燈泡互不影響,是并聯的,且開關S1在干路中控制整個電路,S2控制智能模塊,故答案選B。22.【答案】直線傳播;E;變高【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所以會有遮擋產生影子的現象。【解答】由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人眼沿直線看向硬幣的視線被碗壁遮擋,所以看不見;加水后人能看到硬幣,說明光由B點經水面能到達A點,根據光路的可逆性,他用激光筆從A點向E處射出光束時沿著原來的折射光線,能把銅錢照亮;加滿水后,由于發生折射的位置變高了,使得產生的像也往上移。23.【答案】變大;不變;部分聲音頻率變高后,超出人的聽覺頻率范圍【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1)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與發聲體的頻率大小有關;(2)聲速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3)人類的聽覺范圍為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和低于20Hz的聲音,我們都聽不到,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 聲波的頻率也為正常聲音的3倍,則此短視頻中的聲音與正常聲音相比,音調變大;(2)聲音的傳播速度與頻率無關,只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因此聲波的傳播速度不變;(3)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這些短視頻,人耳聽到的聲音比正常播放時要少,這是因為部分聲音頻率變高后,超出人的聽覺頻率范圍 。24.【答案】觸覺;大腦皮層【知識點】人體運動系統的組成【解析】【分析】用手觸摸為觸覺,觸摸的信號都會在大腦皮層形成。【解答】盲人是用手來觸摸象,從而來感知象的形狀和大小,感覺形成部位在大腦皮層。故答案為:觸覺;大腦皮層。25.【答案】1;0.5【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解析】【分析】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解答】根據甲圖可知,兩個電阻并聯,電流表A1測通過R2的電流,電流表A2測干路電流,根據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可知,電流表A1的示數小于A2的示數;根據乙圖可知,A1的量程為0~0.6A,分度值為0.02A,則示數為0.5A;A2的量程為0~3A,分度值為0.1A,則示數為1.5A;則通過R2的電流為0.5A,通過R1的電流為26.【答案】1.7;5;B【知識點】伏安法測電阻的探究實驗【解析】【分析】歐姆定律為電流等于電壓除以電阻。【詳解】(1)由圖丙知道,電流表的量程為0~3A,分度值為0.1A,示數為1.7A。由歐姆定律知道,被測電阻R的阻值(2)電流表指針沒有偏轉,說明電路有斷路,又因為電壓表指針偏轉接近電源電壓值,說明斷路的部分與電壓表并聯,所以,故障是電阻R接線斷路,故答案選B。27.【答案】ABD;放大實驗現象;聲音的響度與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距離越遠,響度越小【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解析】【分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所產生,要觀察微小的振動現象,可以采用放大的方法來便于觀察。【解答】(1)聲音能夠引起乒乓球的振動,說明聲音具有能量;兩個筒沒有接觸,中間只有空氣,因此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乒乓球被彈開,說明聲音由振動產生,故答案選ABD。(2)實驗1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了橡皮膜的振動。(3)為了進一步探究響度和距離的關系,小組成員將甲、乙兩筒的距離s分別調節到10cm、15cm、20cm。重復上述實驗,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逐漸減小,說明了聲音的響度與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距離越遠,響度越小。28.【答案】(1)10(2)A(3)大于(4)C(5)左【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凸透鏡成像的情況與像距、物距有關。【解答】(1)讓三束平行激光束射向透鏡,移動右側光屏,結果在距透鏡10cm處,看到光屏上一個亮點,這點的位置是凸透鏡的焦點所在位置,由于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2)由于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故當蠟燭離光屏60cm時,物體處于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即20cm>v>10cm凸透鏡成像的實質是光的折射,折射光路是可逆的,由表格中第5組數據知,當物距為12cm時,像距為50cm,由于物體成實像時,物距變大,像和像距都變小,所以當蠟燭離光屏60cm時,像距小于12cm,故答案選A。(3)將物體由距離透鏡40cm處,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勻速移動到距離透鏡20cm處,物距變化了20cm ,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移動,即像距變化的不足10cm ,所用的時間都為2s,根據可得,物體移動的平均速度大于像移動的平均速度。(4)由圖可知,此時物距大于像距,且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則u>2f,2f>v>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當繼續向水凸透鏡內注水時,水凸透鏡的焦距變小,透鏡的聚光能力變強,光線會比注水前要提前會聚,所以像會向透鏡方向移動,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靠近透鏡移動,即向左移動,而且像變小,故答案選C。(5)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把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的某個位置,相當于增大凸透鏡的焦距,移動光屏后在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當他拿掉自己的眼鏡后,相當于凸透鏡的焦距變小,像相比之前靠近透鏡,所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左移動透鏡。(1)讓三束平行激光束射向透鏡,移動右側光屏,結果在距透鏡10cm處,看到光屏上一個亮點,這點的位置是凸透鏡的焦點所在位置,由于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2)由于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故當蠟燭離光屏60cm時,物體處于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即20cm>v>10cm凸透鏡成像的實質是光的折射,折射光路是可逆的,由表格中第5組數據知,當物距為12cm時,像距為50cm,由于物體成實像時,物距變大,像和像距都變小,所以當蠟燭離光屏60cm時,像距小于12cm,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3)將物體由距離透鏡40cm處,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勻速移動到距離透鏡20cm處,物距變化了20cm ,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移動,即像距變化的不足10cm ,所用的時間都為2s,根據可得,物體移動的平均速度大于像移動的平均速度。(4)由圖可知,此時物距大于像距,且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則u>2f2f>v>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當繼續向水凸透鏡內注水時,水凸透鏡的焦距變小,透鏡的聚光能力變強,光線會比注水前要提前會聚,所以像會向透鏡方向移動,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靠近透鏡移動,即向左移動,而且像變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5)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把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的某個位置,相當于增大凸透鏡的焦距,移動光屏后在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當他拿掉自己的眼鏡后,相當于凸透鏡的焦距變小,像相比之前靠近透鏡,所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左移動透鏡。29.【答案】;保護電路,調節滑片使電阻箱兩端電壓保持不變;2;4歐~25歐【知識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解析】【分析】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時,需要保持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實驗中可以通過調節滑動變阻器電阻來實現。【解答】(1)由電路圖知道,因為滑片在右端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最大。(2)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電阻關系時,應保持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是通過滑動變阻器來實現的。(3)由圖乙知道,電流表的量程為0~0.6A,所以電流表示數為0.4A,由于調節電阻箱使接入阻值為5歐,所以,測量電阻箱兩端電壓的電壓表示數是(4)設定電壓大小是2V,甲圖中電阻箱與滑動變阻器串聯,根據題意知道,電源電壓恒為6伏、滑動變阻器標有“1安50歐”,當滑動變阻器全部接入時,由串聯分壓知道,電阻箱接入電路的電阻是R最大,且,根據題意知道,電流表的量程是0.6安,對應電路的電阻最小,此時電路的總電阻,由串聯分壓知道,電阻箱接入電路的電阻是R最小,且,解得,由于電阻箱能提供的阻值是0~9999歐之間的任意整數值,所以,電阻箱可調節的范圍為4Ω~25Ω。30.【答案】【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解析】【分析】通過凹透鏡的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通過入射光線一側的焦點。【解答】對于凹透鏡,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過光心的光線其傳播方向不變。31.【答案】由于光在同種不均勻介質中傳播時,會發生光的折射現象;在一定的高度內,高度不同,空氣的溫度不同,空氣的密度也不同;所以光在密度不均勻的空氣中,會發生折射現象,所以海市蜃樓是光在沿直線方向傳播時,在密度不均勻的空氣層中,經過折射造成的結果。【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由于折射現象,人們觀察到的物體位置與實際位置會存在偏差。【解答】由于光在同種不均勻介質中傳播時,會發生光的折射現象;在一定的高度內,高度不同,空氣的溫度不同,空氣的密度也不同;所以光在密度不均勻的空氣中,會發生折射現象,所以海市蜃樓是光在沿直線方向傳播時,在密度不均勻的空氣層中,經過折射造成的結果。32.【答案】(1)電阻R1兩端電壓 U1=I1R1=0.3A×40Ω=12V。(2)電阻R2兩端電壓U2=U1=12V。通過電阻R2的電流,電路中的總電流I=I1+I2=0.3A+0.2A=0.5A【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歐姆定律,電壓大小等于電流乘以電阻。【解答】(1)電阻R1兩端電壓 U1=I1R1=0.3A×40Ω=12V。(2)電阻R2兩端電壓U2=U1=12V。通過電阻R2的電流,電路中的總電流I=I1+I2=0.3A+0.2A=0.5A33.【答案】(1)由電路圖知道,定值電阻R2與變阻器R1串聯,電壓表測R2的電壓,電流表測總電流,電壓表的讀數為1V時,由歐姆定律知道,電流表的示數是。(2)當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調到最大時,電路的總電阻是,此時電路的電流,電壓表的示數是【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歐姆定律,結合電路圖進行分析。【解答】(1)由電路圖知道,定值電阻R2與變阻器R1串聯,電壓表測R2的電壓,電流表測總電流,電壓表的讀數為1V時,由歐姆定律知道,電流表的示數是。(2)當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調到最大時,電路的總電阻是,此時電路的電流,電壓表的示數是。34.【答案】增大;400N;AB【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路的動態分析【解析】【分析】 (1)圖乙中,R1、R2串聯,電壓表測量R2電壓,用手往下拉彈簧,R2接入電路的阻值變大,根據串聯分壓原理可知用手往下拉彈簧,電壓表示數如何變化;(2)已知電壓表刻度為1.5V,根據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可知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根據歐姆定律求得此時通過電路的電流,根據歐姆定律可得此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由丙圖可知此時的握力;(3)對各個選項的方案進行分析,確定是否能夠引起電壓表的示數增大即可。【解答】(1)根據乙圖可知,定值電阻與變阻器串聯,電壓表測R2兩端的電壓。用手向下拉彈簧時,變阻器的阻值變大,根據串聯電路電壓與電阻成正比可知,此時電壓表的示數變大。(2)根據題意可知,定值電阻R1兩端的電壓U1=U總-U2=3V-1.5V=1.5V;通過的的電流;變阻器R2接入電路的阻值;查圖丙可知:當R2=6Ω時,握力F=400N。(3)當握力一定時,滑片的位置不變,則變阻器R2的阻值不變。A.定值電阻從6Ω減小到3Ω時,總電阻變小,由可知電路中電流變大,根據U=IR可知,電壓表的示數增大,故A符合題意。B.電源電壓增大后,通過電路的電流增大,根據U=IR可知,電壓表的示數增大,故B符合題意。C.換用量程,對電壓表的示數沒有影響,故C不符合題意;D.電壓表改接再R1兩端時,電壓表的示數隨握力的增大而減小,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B。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科學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科學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